時間:2023-03-23 15:03: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學生化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方法
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比如讓學生自己親手制作一些教具和模型,組織化學方面的講座,進行化學課的試驗,組織化學知識的比賽,和化學相關的晚會,制作化學板報,或者化學博覽會,還可以去化學相關的工農業企業去參觀,對社會的熱點問題作相關調查。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還可以活躍課堂上的氣氛,打開學生的視野,并且讓他們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學習化學。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使課堂的情景更加多元化,創造一種新的課堂模式,這樣不僅使課堂的表現形式提高了,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學生更加地喜歡化學課,教師的教學也不再生硬,學生們也更加喜歡這門課,只有興趣來了,學生們才知道怎么去學,并且學好這門課。
(2)將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互換
將教師放在學生的位置上來思考,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師作為輔助,去欣賞且關注所有學生,去聆聽他們的心聲。多了解學生想要的,使學生貼近生活,因為化學是和現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這樣既彌補了課堂上的死板教學,還豐富了課外活動。教師還要傾注更多的愛去關心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化學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要對他們更加地關心,幫助他們和其他學生一起進步。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來教、學生來學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們不僅會對化學產生興趣,也會對教師產生濃厚的感情。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對于初中生而言,隨著個人積累的經驗增多,對很多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已經有了一定的見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這有助于學生建構自己的化學知識體系,提高化學學習效率.同時,化學教學的過程不僅僅體現在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養成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此時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就顯得格外重要.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學中,經過課堂學習后學生都明白在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是“石灰石與稀鹽酸的反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又該怎樣輕松獲取二氧化碳呢?面對這一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很多學生會一頭霧水,因為石灰石和稀鹽酸的制取原料并不容易獲得,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會用碳酸飲料來制取二氧化碳,如打開一瓶百事可樂,在瓶口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然后輕輕搖動可樂瓶,二氧化碳就通過導管進入集氣瓶了.這一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與解決,不僅實現了化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也有助于學生化學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從學生現實生活中搜尋化學實驗教學材料
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中最關鍵的內容之一,是培養學生化學應用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完全依照教材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有時會顯得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此時,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從實驗材料角度尋求突破,實現實驗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效融合.例如,在“制取氧氣”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搜集替代材料,如注射器可以代替滴管,礦泉水瓶可以代替集氣瓶,這樣不僅能夠實現了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融合,還節約了化學實驗材料,培養了學生的節約習慣和環保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四、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初中化學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一定化學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指導和應用于個人的社會實踐,幫助學生理解和解決更多現實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化學知識的學習最終都是為現實生活所服務.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學生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2中職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措施
2.1教學聯系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生物化學知識并不是空想產生的,它來源于生活,同時也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對生產生活具有很大的幫助。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簡單地傳授給學生相關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生物化學知識應用能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種生活與教學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高血糖和低血糖”相關知識時,就可以采用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學生都會遇到或聽說過某人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可以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高血糖和低血糖人群,以及血糖異常帶來的人體損害。根據統計“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7000萬人,處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占總人口比例達15%,也就是說我國高血糖者的比例達四分之一”。而血糖過低則會出現頭暈、心悸、出冷汗等癥狀,對人的身體健康都是有害的。通過這一問題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和在實際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如果掌握好相關知識在生活中就可以為這些人提供建議和幫助。通過教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教學與生活的關系,并激發他們學習該課程的主動性,不斷開拓思維,增強創新能力。由于生物化學課程的性質使教學過程充滿了復雜的化學知識和理論分析,導致很多學生不喜歡該課程。作為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特別是對這門課程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要認真了解他們的心理和想法,傾聽他們在學習中的難處,幫助他們走上學習正軌。另外,還要鼓勵學生主動與教師聯系,特別是遇到難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識時,要及時詢問老師,及時解決問題,否則越積越多,學習更跟不上步伐。
2.2采用網絡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手段
網絡教學是最近幾年較為流行的教學方式,它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網絡教學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適當采用網絡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中的不足進行補充豐富。例如,當前非常流行的網絡交流工具QQ,教師可以在上面建立群,并開展網上視頻教學,并在上面開展提問、答題等教學活動。網絡教學能夠充分利用網絡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及時為學生解決困難問題。例如,“酶的結構與功能”這一知識,通過網絡動畫和多個角度展示,有助于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這種教學方式,使教師和學生不用直接面對面,減輕了學生的緊張感和壓力,有助于活躍思維和拓展想象力。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單一說教式教學,不斷豐富教學手段。當前,多媒體教學在中職課堂教學中得到重視,應當說,多媒體對提升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多媒體具有形象生動化的特點,能夠將單調枯燥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對學生來說較為容易接受。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減少教師的板書時間,當然,這也需要教師提前做好課件,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此外,通過多媒體的教學形式,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間,使學生對問題舉一反三,對問題進行延伸理解,從多個角度尋找問題的答案,多媒體技術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
2.3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自學能力
生物化學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操作較多,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問題處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特別是實驗結果,一般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實驗要素,分析能力對實驗結果有著重要影響。例如在學習“血糖的測定”知識時,影響測定結果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學生密切注意來進行結果分析。如抽血測定前病人是否空腹、試劑是否稀釋或濃縮、質控值是否在質控范圍以及檢驗結果與病人是否對應等。良好的問題分析能力是學好生物化學課程的重要因素,對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幫助。良好的自學能力也是學生應當具備的。在新課程學習之前,學生可以自己預習,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標注,積極思考并在學習過程中向教師請教。具有自學意識和能力的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有效增強了學習自信心。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自主學習,不要害怕困難,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并與同學、老師及時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2.4加強實驗課程中學生操作教學
在進行實驗課程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全程參與到其中。首先,在實驗準備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實驗藥品和儀器的準備,并對實驗操作技術和難點以及應當注意的問題做好預習準備,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熟悉實驗過程和儀器操作,避免在實驗過程中發生危險。其次,在實驗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給學生更大的自由空間,對實驗進度和實驗資源進行掌握,如延長實驗室使用時間,開放更多的實驗設備給學生使用,讓學生開展自主實驗活動,例如讓學生自行完成“影響酶促反應速率因素的實驗設計”。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明確實驗的目的和實驗的意義,同時監督學生實驗過程并進行指導,避免學生做無用功,浪費時間精力,提高每個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最后,在完成實驗之后,應當對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查缺補漏并分析實驗結果的正確性,確保實驗課程取得較好的效果。
下面就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淺談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我們在教學中首先要注重培養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接受教育。
1、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的抽象性的學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學時,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2、應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教學生動、有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隨時觀察全班學生學習情緒,更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學困生往往上課思想開小差、不集中,他們對教師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無味的語言講課聽不進耳,對數學知識也不感興趣。這時,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甚至間或講一點笑話、數學故事,有時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注重情感教育。“學困生”他們的情感都較豐富,他們需要教師對他們多關心、多愛護和尊重,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將豐富的情感化為自尊。因此,當他們有所成績時,教師要充分的鼓勵和肯定,應該及時予以表揚。只要“學困生”接受教師,那就會及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學生中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為人師表,而且還要注意對“學困生”實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學困生的優點,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
二、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1、糾正學生不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不少“學困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學習意志不強,生活懶惰,上課遲到或逃學,上課思想經常不集中、開小差,作業不及時完成或抄襲,根本沒有預習、復習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好行為規范的養成。
2、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注意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轉化;甚至可以分層次的布置作業。例如可以讓一些“學困生”晚上回去把課堂做過的練習再做一遍作為家庭作業。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學困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要注意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如對“學困生”加大、加重作業量的做法。對待“學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的方法,從起點開始,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
3、大部分“學困生”學習被動,依賴性強。往往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死記硬背,不愿動腦筋,一遇到問題就問老師,甚至扔在一邊不管;教師在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啟發式教學方式的應用,逐步讓他們自己動腦,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不要給他們現成答案,要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三、認真把好考試關,注意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親自動手。湖南長沙初中的教學大部分會選擇讓學生自己動手學習,讓學生在不用老師的情況之下結合課本所給出方法理解課本內容,如果遇到不能夠更好地注意安全的實驗,老師們就親自監督、警告、提示學生,培養學生動手的方法。某個老師曾舉例:有一次學生們在做凈水器實驗的時候,有學生讓老師看自己的成品是沒有按照課本要求做出來,所以在某一個方面缺少了步驟,不過這名學又通過自己的想象替換了一些方法,而這種方法也能作出凈水器,過濾掉雜質。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親自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筆者總結的教學方法
1.先進理念武裝。根據教學的特點我們應該跟上時代的潮流,通過信息技術的發展更好地展示出學生的化學理念的培養,這樣就可以更好地認清化學的本質特征,通過理念教學特點讓學生親自經歷化學反應的過程是最好的方法,這樣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更好地了解化學,慢慢地培養學生對于化學的認識,對環境的認知,更好地保護環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而且以后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思想理念去創新、改造環境。
2.綜合素質培養。教育本身就是培養好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不可回避。因此,要安排好學生實踐的課程,讓學生親自動手,在講課過程中要更好地激發學生學化學的興趣,常用多媒體教程展現化學放映的動態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上課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更好地讓學生喜歡學習熱愛學習,從綜合方面進行學生的素質教育。
在以課本實驗教學為基礎的前提下,教師首先需要創建教學情景,渲染課堂氣氛,鍛煉學生的化學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化學知識.在做化學實驗之前,教師應使學生大膽假設實驗結果,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假設的實驗結果基礎上,討論實驗步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得出實驗結果,與假設相對比.在課堂實驗過程中,教師可發現學生的腦力發展空間無限大,思維創新能力也較強.這樣的實驗教學,不僅激起教師的教學興致,而且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
2.增加實驗課堂
教師盡量將化學課本的結論,通過學生實驗,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自己發現總結化學知識,并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促進學生的團結協作關系.在化學實驗中,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提供比賽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鼓勵學生在課下利用日常實驗器具做一些簡單的化學小實驗.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廚房,利用小蘇打與食醋的反應,觀察酸堿中和反應,并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學會利用醋酸去除水垢的日常小常識.與此同時,促使學生喜愛化學,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學會通過自己動手進行化學實驗,得出結論,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
3.教師教學注意事項
(1)引課的重要性引課作為一堂課的開端,教師應特別注意.在課堂開始,教師可利用生活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將知識由淺入深引入課堂.在備課時,要求教師查閱足夠的相關資料,尤其注意新發現的科技成果,緊密結合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在教學方式上,大膽引用新型方案,對教材進行整合,設計實驗,帶領學生探究化學問題.
(2)開放性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時與全班同學分享,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對于不正確的看法,盡快對其進行評判,并解釋清楚,不允許學生走進誤區.多舉生活實例,使學生對化學產生親切感,感受化學的重要性,掌握學習方法,為今后更深層的學習奠定牢固的基礎.通過分析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對生活更加熱愛,提升價值觀.
二、生活化化學教學的意義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它與人們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化學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的化學教學意義重大,化學的學習一定深受教育者的重視.所以高中化學教學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遵守新課標教學目標,對其進行有效改革.第一,將高中化學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不僅注重知識內容的學習,更加強調將其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喜愛化學,積極參加化學實驗,使學生走進實際生活,學以致用,學會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化學現象,進而提高教學效率.第二,開展生活化高中化學的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實驗操作,教導學生利用日常生活材料進行簡單的化學實驗,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學理論知識.第三,聯系生活實際,是為了讓學生在學會化學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學習方法,使其能夠獨立獲得更多的知識.在日常遇見的生活情景中,自己聯系化學知識,拓展知識的學習,這是生活中處處皆學問.
1.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是語言所承載的內容,可以說語言與文化是唇齒相依,語言的本質差異就是文化差異。英語教學從詞匯、句子到表達無不呈現著異國文化的色彩。要真正學會一門語言,必須要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正如語言學家羅伯特?拉多(Robert Lado)所說:“我們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識,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準則,就不能真正學好一種語言。”[1]正是基于這一點,《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文化意識是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總體目標的五大構件之一。其在基礎英語教學五級目標描述中,要求學生“對目的語語用規范及其文化內容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并提出要“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在基礎英語教學的最高階段八級目標描述中,明確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了解世界文化,培養世界意識”。因此,提升學生文化意識是實現英語教學目的的必然要求。20世紀90年代以來,語言文化研究在不同層面上都得到了廣泛展開,文化教學研究開始出現從單向關注“目的與文化”學習轉向關注“目的語文化”和“母語文化”的雙向互動問題,我國外語界逐步形成了一個共識――外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而且應該包括文化教學。然而,教師忽視文化教學、學生文化意識缺乏的現象在當前還依然普遍存在。
2.學生文化意識缺乏的原因
我國的英語教育事業自建國以來發展很快,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不可否認,其中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還不高,雖然眾多學生歷經了幾年甚至上十年的學習歷程,“啞巴英語”、“高分低能”等現象仍然普遍存在,而學生學習、教師教授中“費時多、收效微”等問題則一直是引人關注與探討的熱點。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狀況,是由于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脫節所造成的,學生文化意識缺乏。為什么會學生文化意識缺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2.1應試教育影響過甚。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只看重小孩的成績,學校只看重學生的升學率。升學率越高,口碑越好。這就導致了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無法形成良性互動。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強調語言應試能力,而忽視了文化意識的提升,忽視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當然,也有教師試著有意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但由于整體氛圍的影響,也無法深入持久地進行。此外,文化意識的培養需要實踐活動來強化。對一般學校而言,既缺乏實際交流環境,又缺乏外教資源,還缺乏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要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談何容易,更何況師生對此關注度不高。
2.2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不夠。達芬奇曾說:“正如不情愿的進食有害于健康,不情愿的學習會損害記憶,所記東西無法保持。”[2]對于任何教學來說,其首要的任務是要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參與意識。然而,在英語教學中,多數還是以教師為教學中心,教師主導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則處于被動地位,根本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雖然在中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很多教師意識到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的弊端,有意識地轉變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法,也有意識地加強了文化意識的教學,但由于在教學中不能恰當地把握尺度,很多教學活動看似以學生為主,實際上體現的還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思想,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2.3中國本土文化重視不夠。目前,盡管人們已經認識到了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在逐步加強文化教學。然而,縱觀我國中學英語教學,在文化導向上卻存在一種普遍的片面性追求,即僅僅加強了對英語國家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內容的介紹,而作為交際主體的一方――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基本上仍處于被忽視狀態,因此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不夠到位,無法用恰當的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導致交際失敗。絕大多數中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考試、升學,很少有為今后使用英語而學的。個別高中畢業生,英語成績相當棒,在向外國朋友介紹自己的文化時,卻什么都表達不上來,最終導致交際的失敗。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中國本土文化重視不夠。美國語言學家克拉姆契在《語言與文化》中認為:“在諳知母語文化、習德目的語和了解目的與文化的基礎上能有效地幾種語言和文化之間斡旋是綜合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3]薩默瓦等在《跨文化交際》一書中也指出“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的重要一環。[4]“因此在文化教學,在導入目的語文化的同時,應加強母語文化教學,尤其是加強母語文化的外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這才能帶來真正成功的跨文化交際”。[5]
3.提升學生文化意識的意義
在傳統中學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根本不太重視文化教學,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如語音、詞匯、短語、語法及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并且認為只要學生掌握了這些,學生就學好了英語,就可以毫無障礙地閱讀和交際了,其實這種認識相當片面。事實上,很多學生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由于文化意識薄弱經常出現障礙和困難,可見在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意義。
3.1語言交際的需要。文化知識和文化適應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Hymes提出的交際能力的四個重要參數――合法性、適合性、得體性和實際操作性,其中適合性和得體性的實質就是語言使用者的社會文化能力。很難想象一個不具備某語言社團文化背景知識的人能與該社團的人順利進行語言交際。有一次,我陪同外教參加了學生的英語角,有一高中生突然冒出一句:“How old are you?”外教回應道:“Sorry,it is a secret!”學生之所以問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對西方文化了解欠缺,從而導致了交際失敗。
3.2文化儲備的需要。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學生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就必須儲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包括母語文化和外族文化。加強文化教學,提升文化意識,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反過來,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又促進了學生文化知識的儲備。學會只有儲備了足夠的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了解語言,正確地使用語言。因此,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是學生文化儲備的需要。
3.3教學發展的需要。文化作為外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為語言學習提供了真實而又豐富的語境,使語言學習與真實的人和事物聯系起來,從而刺激了學習者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因而有利于促進外語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在外語教學中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結合起來既滿足了語言學習的需要,又促進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從而充分發揮了外語教學的潛力。《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03)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要重點發展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即恰當的交流能力,信息獲取、處理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還應加強文化知識的傳授,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真正的語言能力。
4.提升學生文化意識的途徑
文化教學對于中學英語教學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一步加強文化教學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文化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提升文化意識,使他們主動地、自覺地吸取并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
4.1注重講授文化背景知識。高中英語課本的文章有的選自名著,一般都涉及到一些歷史背景,如果對課文的背景不加以解釋或者介紹,就直接講授課文,學生往往會聽得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并與我國文化意識作比較,對于講解清楚教材的內容、學生準確把握有關內容的思想內涵都有幫助。學生只有對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有了一定了解,才能更快、更準確把握英語的語言本質和思想內涵,也才能更準確地學習和運用英語,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4.2廣泛收集相關文化素材。英語教材的內容涵蓋了西方社會的歷史、地理、文化、民俗、風情等廣泛知識。要真正把課文講解好、講解透,讓學生融會貫通,我們除了講授教材所體現的文化素材外,還要想辦法廣泛地收集與之相關的文化素材。我們可以選用一些難易適中、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讓學生學會地道生動的語言。另外,我們還可以收集一些涉及西方風俗習慣的文化才料。如:在中國,謙虛是一種美德,所以當有人稱贊時,人們總難免要謙虛一番。如果有人贊美說:“你英語說得很流利!”我們則馬上會說:“哪里,我的英語講得不好。”而在西方,如果我們對外國朋友說:“Your Chinese is quite fluent.”外國朋友會高興地說:“Thank you!”
4.3努力創造西方文化環境。中國學生之所以犯跨文化交際方面的錯誤,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未能注意到本國文化和目的語文化之間的差異,總是無意識地以自己的思維套用目的語。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置身于西方文化環境之中,按照西方的文化習慣于外國人進行交往。在課堂上,教師要認真設計各種形式的語言情境,讓學生自覺地融入其中,感受西方文化,適應西方文化,用西方人的方式進行交流。同時,教師要盡量運用圖片、錄像、錄音和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電教手段,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西方文化氛圍,使學生能夠心領神會。
5.結語
語言是人類精神活動的產物,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一切文化活動都離不開語言的作用,語言是文化總體中最核心的部分。語言的這種文化性質決定了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是不可分離的教學活動。[6]盡管目前應試教育的影響還依然存在,教師重語言教學、輕文化教學的局面將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存在著,但是人們對于文化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已越來越清醒,這將會引導人們進一步樹立正確的文化教學觀。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講好語言知識的同時,必須注重文化背景知識和相關文化素材的講授,必須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掌握一定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增進對英語國家的了解,達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福祥,吳漢櫻.文化與語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333.
[2]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25.
[3]克拉姆契.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81.
二、充分發揮實驗功能,開展學生自主實踐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0-0058-01
如何正確看待學困生,是關系素質教育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如果小學生學習困難這一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就會給學生今后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筆者認為,小學老師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心理的觀察,對待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育引導方式,因材施教。
1.轉化 "學困生 "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轉化"學困生"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我們還要努力使中等生成為優等生,并在優等生巾培養英才的苗子。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應理解為: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地或較好地達到新課標規定的要求;少數學生也能達到新課標規定的基本要求;而少數尖子學生甚至可以超過新課標的要求,超過越多越好。總之,應該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教育工作者只有破除了"學困生不可避免"論,才能樹立起做好轉化"學困生"工作的信心,從而去研究、改進教育和教學方法,使"學困生"得到轉化。另一方面在抓緊學困生工作的同時,不放松對中等生、優等生的教育,使他們也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2.樹立正確評價學生的觀念
長期以來,學校評價學生時存在著這樣一種觀念,認為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在學生集體中總是呈正態分布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必然有優、中、差的等級之分,而且中等生是大多數,有少數是優等生,同時也必然有少數學困生。因此,出現學園生是不可避免的。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因為"正態分布"是隨機現象的一種常見分布,而教學是有控制的行為,教學工作做得好不好,可以使分布曲線產生右偏或左偏。尤其要說明的是我們學科所指的"學困生"是指不能達到新課標基本要求的學生,而新課標是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性而制定的,也就是說,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達到新課標的基本要求。許多優秀教師的經驗也證明,他們所教的班級大部分學生數學成績優良,少數學生成績也在及格線之上,沒有"學困生"。由此可見,學困生的存在,不是必然的規律,如果我們的工作做好了,是可以不產生學困生的,即使有了學團生也是可以轉化的。
3.培養學習興趣
理解能力差、對知識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沒有興趣是學困生的共同特點。學困生絕大部分是基礎水平很低。為此,教學中要合理控制教學進度,減少難度,降低坡度,循序漸進地教學。語文教學以實用為基礎,不像數學可以"舉一如例題反三如做訓練"、"舉少勝多",而常常是"舉十反三"、"舉多勝少"。教學中應指明語文學習特殊而具體的日標,要求學困生掌握、運用一定數量的詞匯,會說基本的交際口語,會選擇能表達真情的話贊賞別人,會寫一些常用應用文如請假條、留言條、通知等,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激勵,產生學習和實際運用的興趣。課堂上學困生的表現和練習測試的結果等,都給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反饋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及深淺度,對學困生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恰當地糾正,并有針對性地輔導答疑,有效縮小學困生數量。這是轉困的基礎。
4.尊重"學困生",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
學困生一般都具有這樣的特點:上課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能及時完成或應付了事;考試成績不理想。如果作為教師只看到學生不能完成作業或成績不理想就予以否定,這將大大地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嚴重的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如果想真正幫助"學困生"得到進步,就不能因為他成績不理想而歧視他,相反,而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我現在所教的班級中.有一位頭腦靈活,性格十分活潑好動的男生,他上課控制力差,常搞小動作,所以影響了學習,上期語文成績分數是最少的。這學期開學,我把這位坐在最后面的學生調到了最前面.并對他說:"你上課老搞小動作,把你放在最前面是想監督你。希望你有所改變。其實最重要的是,你很會說話,我想看到你在上課時第一個把手高高的舉起來。明白嗎?"當時他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后來只要是他上課沒搞小動作,積極舉手,下課時,我都會對他說一句"你真是學習語文的一把好手!"每每聽到這話,他都能露出自信的笑容。這學期,連續兩次小考他都打了"優"。我想作為教師。只要平時把更多的關心灑在他們的身上,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善于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學困生"也能成優生。
5.持之以恒,彈好"尾聲"
造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先天性智力低下、家庭因素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習方法不當等,再加上受性格、年齡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想法和行為往往具有很強的反復性。今天學習的東西,明天就會忘記,剛剛得到老師表揚,緊接著又做錯事。語文教師必須正視這一點,不厭其煩地、耐心地引導,允許"學困生"多次反復犯錯誤。事情的向前發展往往會有反復和曲折,"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也一樣,我們在做"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時,不能企圖只通過幾次交談、輔導、家訪就收到成效,對他們轉化過程中出現的反復要客觀地加以分析,明確反復是"學困生"轉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持之以恒地做好小學生"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彈奏出意猶未盡的"尾聲"。
學困生的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到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解決辦法。雖然本文從教學內部這個層面研究學困生,但學困生的出現并不單是內部教學因素造成的,因而僅從教學內容研究對策是不夠全面的。學困生的出現是由學校、社會、家庭綜合教育失誤造成的,至于實際如何操作還有待一線老師去改進與完善。我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加上老師們對影響學困生的內因和外因進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小學語文教學必定會給學困生的轉化帶來一片光明。
關于“生活化教學”的有關解釋是:“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數學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存在著數學思想。讓學生處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下學習數學,所得到的知識才是牢固的、靈活的,才能使學生更加地喜歡數學,學好教學,數學能力、數學意識得到更大的發展。”
1.2生活實例運用于教學數學教育
家斯拖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見解,教學方式也各有特點,教出來的學生在處理問題時也會有不同的表現。而這一切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水平。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課堂教學如果不能準確把握語言藝術,就會顯得枯燥乏味。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熱情,教師講課時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根據其興趣點和認知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教學語言上多下功夫,盡量使課堂內容生動有趣。如在“路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說“:我家到學校距離是3km,我可以選什么樣的交通方式到學校?”學生們競相發言“,騎自行車或電動車、開車、步行”;“那么哪種方式最快哪一種最慢”?“開車最快,步行最慢”,“原因是各種交通方式速度不同,所用的時間才不同”。因為知識程度較低,學生不知道正比或反比的概念,教師生活化的事例讓學生在充分感知了“路程”的益處之后,學生們又主動介紹了“出行旅游選擇的交通方式”,在活躍的氣氛中深刻領悟了知識的內涵,同時也深切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休戚相關。
2開發“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知識數學化”
創設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創設“數學———生活———數學”的教學范式。提煉形成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方法。一項心理學研究顯示:學生比較容易接受與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學習內容。鑒于此,教師在授課時,必須高度關注學生的興趣點,結合現實生活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度,為學生創設一個接近現實生活的情境,逐步引導其自主探索,獨立解決問題,就能夠使學生充分領會生活中處處有哲學。比如,教師可以把學生植樹中的情境拿到教學中來,“同學們去植樹,讓大家數一下路邊成行10棵樹之間的幾個間隔,也可以伸出五指數一下幾個間隔”:“9個,4個”;“大家總結出n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10-9=1,5-4=1”學生討論。“n-1”,教師告訴大家,讓學生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律;讓學生基于情境自編題目,然后獨立列式解題。從現實生活中取材,轉而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現實問題,避免了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相互脫節,同時訓練了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