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6 07:43: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產運營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1制定和完善備品管理規章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風電場的管理來說,要實現良好的備品管理,也應當從完善規章制度入手,對每一項備品進行系統化的備案和入錄,同時要充分結合風電場的實際,做好備品備件消耗預測,并制成詳細的計劃,上報企業相關管理部門。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備品管理的制定問題,不宜過于繁瑣,以避免時間和工作重心的偏差,一切工作要服務于企業生產,實現資源的合理運用與優化配置。此外,要在一定原則的基礎上,實施靈活的備品管理,例如雖然要求編制內的備品計劃要進行必要的預測與系統化的管理,但對于在生產活動中的一些常用小批量及應急備件,上級領導層應當授權于風電場,允許其自行采購保管。
1.2完善備品備件維修與更換制度
從現實來看,風電場的相關備品備件的故障的產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更值得注意的是,風電機在運行過程中的局部部件有的故障是批次性的,對此,風電場相關備品管理人員應采取“改進后整批更換”的策略。此外,有部分的風電機部件構造復雜,一般的檢修人員難以妥善處理,對于這一部分的故障處理則需廠家處理或者委托專業廠的專業人員解決。但從長遠來看,要做好風電場的備品備件管理,還是要形成一種常態化的自行修復機制。
1.3優化備品備件采購程序
結合上文分析可知,備品管理不僅涉及到風能的產出效率,還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企業的成本與經濟效益。對此,企業領導層應當在充分結合企業發展實際的基礎上,組織相關備品管理人員應當進一步優化備品備件的采購程序。具體來說,針對時下企業下轄多個風電場的實際,企業對所有備品采購人員進行集中,實施集團化采購,并與實力配件企業簽訂長期的批量化采購合作協議,降低采購成本。與此同時,要廣泛地與同行進行交流,學習合理的采購管理經驗,真正做到“有備有用”,實現進一步降低庫存及資金占用。
2風電場生產管理分析
在新的歷史形勢下,風電場生產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風電場的設備運行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安全經濟運行,提高相關設備供電可靠性和可利用率,保證所發電能符合電網質量標準,力爭多發電量,降低各種損耗,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具體來說,生產運行管理工作中必須以安全生產為基礎,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全面扎實地做好各項工作。具體來說,風力發電機組的日常運行工作主要包括:對風電場設備進行定期巡視,監視風電機的各項參數變化及運行狀態,對發現異常變化的風電機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對于這些工作來說,風電場的相關領導層應當在充分結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完善風電場的日常運行制度,并建立動態化的監管機制,保障提高相關設備供電可靠性和可利用率,保證所發電能符合電網質量標準。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優化風電場的生產運營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在合理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加強風電場員工隊伍建設,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風電場裝機容量小,且正處于廠家調試及兩年質保維護期,目前部分風電場可以采用運檢一體的管控方式,兩班輪換,每班8~9人,從而推進風電場的生產運行工作的有序進行。
3風電場檢修管理工作分析
從現實來看,隨著風電場規模的日益擴大,有風電機也陸續退出廠家兩年質保期,需要增加相關檢修管理人員對風電機進行維護。在這一背景下,企業的有序運行受到一定的阻礙,同時相關運行管理和設備維護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企業的成本控制。更為重要的是,風電機檢修與維護在風能生產實踐中是一個專業性和應用性非常強的工作,對此,相關的檢修人員必須具備一定專業的技能與素質。然而在現實中,專業性的技術需要與人員隊伍卻產生了不平衡,很多員工在短期內難以提升其業務素質,對于一些專業的檢修工作也無從下手。對此,相關管理層應當立足于企業生產實際,按照節能高效、經濟安全的要求,在兩個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應對措施。
3.1從風電機調試至電機供應廠家的質保期內
對于新投入的風電機,廠家一般在兩年內提供保質服務。同時,風電場的員工也大多沒有對風電機具有一定的熟悉程度,甚至部分的風電場員工為新招募。對此,風電場應當采用運檢一體的管理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在日常的生產活動中,通過“師徒協議”“傳、幫、帶”,盡快提升檢修人員專業素質。同時也應當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組織員工配合廠家人員進行風電機調試消缺檢修,使新員工在工作中學期習,盡可能地掌握檢修技能,同時在此過程中選拔一批專業素質高的員工作為技術骨干,以為運檢分離做準備,從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2廠家退出兩年質保期后
廠家退出兩年質保期后,風電機將完全由風電場負責檢修維護及故障消缺。在這一背景下,原有的運檢分離模式管理顯然不適應風電場管理的需要,對此有必要成立運行工作班組及檢修班組,明確運行人員和檢修維護人員的職責和分工,采取運檢分離的管理模式。具體來說,運行工作班組負責升壓站內電氣一、二次設備等運行及操作等工作。與此同時,要在保證風電場有序運行的基礎上,抽調一批技術骨干組成檢修班組,負責所有風電機的正常運行,制定風電機的半年、一年及兩年檢修計劃,做好日常風電機的保養和維護,做好備品備件及耗材的準備工作,從而滿足風電機的檢修需求,并按要求完成檢修任務,提高風電場的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水平。
電場安全管理分析
從理論上來講,風電場的安全管理是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綜合性的系統科學,也關系到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同時,由于風電場因其所處行業的特點,安全管理涉及生產的全過程。沒有安全就失去了生產的基礎,就沒有經濟效益,因此電力生產性質決定了風電場必須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生產、綜合治理”的策略。更值得注意的是,風電場的安全工作要實現全過程、全人員、全方位的管理和監督,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工作中應積極開展各項安全問題預防性的工作,嚴格按照電力行業標準執行,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具體來說,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4.1完善風電場安全管理的部門建設
風電企業領導層要立足于風能產出實踐,在下轄的風電場建立專職化的安全管理部門。該部門不僅要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審查與監督,同時也要對風險做出相關的預測,還有積極地學習同行的安全管理工作經驗,引進先進的安全技術,保障風電企業的健康發展。
4.2要健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要從生產實踐出發,結合風電企業安全部門的工作匯報,有針對性地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規范。同時,針對生產活動中容易產生安全事故的情形,制定相關的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開展安全理論學習與安全事故應急演練。
4.3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
具體來說,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要進一步細化“兩票三制”管理,在結合企業生產實踐的基礎上,推行風電場生產的標準化作業。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兩票三制”方面,風電公司應細化“兩票”管理規定,制訂了“兩票”執行流程、管理標準及審批、編制等有關管理程序與制度。與此同時,在風電場設備巡回檢查工作中,還應制訂設備巡回檢查制度和設備巡視管理標準,完善巡視流程,同時要進一步推行箱變(油變)、電氣設備以及風電機巡檢記錄卡等卡片管理。此外,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充分結合風電場特殊的地理環境和通信條件,還應有針對性的制訂安全生產匯報制度和相應的報表記錄報送管理辦法。
5結語
在新的歷史形勢下,隨著十三五計劃的開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的持續推進,我國風電事業進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面對生產經營管理中產生的新情況與新問題,風電企業應當自身實際出發,從備品備件管理、生產管理、檢修管理、安全管理四個方面對風電場生產運營管理進行優化和完善。要積極響應國家對新能源建設的號召,不斷積累經驗,開拓創新,推動風電事業朝著平穩健康的方向,為我國的新能源事業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的實施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姜立革 郭峰 單位:龍源(巴彥淖爾)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隨著我國城市間公路設施和城市內部道路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善,公路貨運量在整個貨運行業比重將越來越大,以公路貨運的機動靈活特性與其它運輸方式的競爭更顯優勢。卻在公路貨運行業內,許多貨運公司在組建自己的車隊進入貨運市場競爭中,與其他運輸企業和貨運展開貨源的競爭,與貨主間進行價格、服務質量、運輸質量等成交條件的討價還價顯得無能為力。貨運企業可主動地通過創造條件,創新調整,根據各企業經營的業務項目,在不同的崗位上,構建、選擇公路貨運運營管理模式,實現改變內部管理環境與市場接合,求得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道路。
一、公路貨運企業運營管理存在主要問題
(一)投資不足,規模不大,資金緊張的現象普遍存在。據統計, 2009年中國經營公路貨物運輸企業超過512萬家,擁有營運貨車642萬輛。其中:擁有10輛以上汽車企業不到2%與發達國家的情況相類似;普通載貨汽車占比重95.16%,零擔車、集裝箱拖掛車、冷藏運輸車及廂式汽車等專用汽車占比重偏小,僅為4.84%。大多中小型公路貨運企業在開拓運輸網絡化、多式聯運業務中需要規范的合同交易和定期結算,因欠缺足夠的周轉資金被迫止步。
(二)在企業內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專業崗位人員配備不齊造成整體性管理團隊不健全。人才是企業的重要資源。要發展公路貨運企業,既需要掌握專業技術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管理型人才組成團隊。目前大多公路貨運企業這幾方面的人才都很匱乏,特別需要這三種類型的復合型人才,這種人才匱乏現象已到了影響生存問題。
(三)制度管理不到位造成流程運作不經濟,操作風險過大。隨著運輸產品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在公路貨運業務運作過程中,因企業制度管理不完善或失靈的內部流程控制、人為的錯誤、制度失靈以及外部事件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過大,造成運輸服務質量差,因操作失誤,可能帶來很大的甚至是極其嚴重的后果。
二、構建公路貨運企業運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運行條件
貨運企業運營管理存在主要問題是行業特點造成,但貨運企業可主動地通過創造條件,構建公路貨運運營管理模式,實現改變內部管理環境與市場接合,是每家貨運企業求得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必由之道。構建公路貨運企業運營管理模式的運行條件:
(一)推行“單車核算”的保障制度。“單車核算”是指以從事公路運輸營運業務的單臺車輛的收支和配比綜合費用,求取營運利潤的核算辦法怎么寫論文。單臺車輛是公路貨運責任單位最基本的構成單位。能適應貨運市場多變的環境和符合貨運企業采用不同的經營方式要求。為企業提供多種管理數據資料,是推行責權利管理的有力保障制度措施。
(二)形成內部交易價格與完成貨運量任務的雙行控制辦法。內部交易價格是企業內部交易結算和責任結轉所用價格。內部交易價格可作為部門之間合作,作業活動時空協調,經濟責任承擔的約束標準,更有力地推進責權利管理;同時,促使各責任單位以多種方式完成貨運量任務,有效地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價量雙行控制管理目標。
(三)執行“誰負責誰承擔”的分配方式。調整負擔運輸產品成本是“業務”,轉變為承擔責任成本的是“部門或崗位”。為了實現責權利協調統一,調動各環節的責任人的積極性,在整條物流供應鏈里,做到責任明確,量化細化到不同業務流程和責任單位上與效率,效益,效果掛鉤,充分體現“按時空責任分配”。
從管理模式應用角度上說,構建、運行每一種管理模式關鍵在設定運行必備條件和選用環境下才能順利地開展執行,才具可行性。
三、在不同業務或崗位環境下,企業選擇公路貨運運營管理模式
(一)公路貨運企業以運營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該模式以崗位發生的費用支出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建立成本中心,把發生收入全額上交,實行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方式。在創新調整資源思維下,由于公路貨運企業供給固定成本高,設施和設備專用性強,不同運輸產品之間有獨特的成本要素不同,加之運輸需求的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衡,只能適應公路貨運市場需求變化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社會生產、流通、消費方式的改變,當公路運輸的小批量、多品種、高時效和高附加值貨物的比重不斷增長時, 企業必然選擇零擔公路貨運業務來滿足需要,為客戶提供的運輸產品,建立一套對小批量、多品種、高時效的運輸產品適合的一站式完整的運輸單證,流程,解決一次運輸過程中要與多方承運者發生轉換成本,同時,處理在一定范圍內不確定性成本劃分標準。除了重視流程管理外,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會計資料越來越不能滿足預測、決策、考核和分析的需要。因此,對貨運企業的管理層要求會計提供更廣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強對經濟活動的事前規劃和日??刂?,運用變動成本計算法加強對運營成本事前預測、決策,及時地調整運價和運營標準成本,適應對零擔業務和各種新開發的運輸產品管理變動需要。更靈活,更實際應對競爭對手的變化。
(二)公路貨運企業以運營利潤中心管理模式
在公路貨運行業,許多貨運公司都在選擇組建自己車隊或建造營業網點的發展路向。當它們進入運輸市場參與競爭,除了與其他運輸企業開展的爭取貨源的競爭外,事實上面臨著與貨主間在爭取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成交的競爭,也同時面臨與其它的運輸方式的競爭、宣傳的競爭、服務質量的競爭、運輸質量的競爭和價格的競爭。其實價格是競爭核心,在運輸服務方式相似的情況下,運價便宜者就有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運價是貨主選擇承運者的主要因素;服務質量的競爭和運輸質量是競爭基礎,在提高運輸服務水平,保證運輸質量水準時,也就是增加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當價格與質量、服務實現有效地平衡,最終運營利潤低于投資收益,影響投資者信心和擴張發展計劃的實現。
在考慮價格與質量、服務有效地平衡為出發點,凡建造每個營業網點都作為物流利潤中心,讓其成為既負責物流收入,又負責物流支出,并負責管理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使用一定數量資產的物流責任單位,亦即對物流成本收入的發生都能加以控制的責任單位,該物流利潤中心的領導者具有控制物流價格、物流業務和所有相關費用的權力,每個營業網點與貨運企業的各操作部門之間提供貨源、物流服務,其收入按內部轉移價格結算,物流成本按其實際發生額轉移,雖則其收支都是虛構的,但對于物流系統內部的某個部門來說,本來可能是一個成本中心,通過內部結算價格的確定,將其確定為一個內部人為利潤中心,這對于責任中心的成本控制來說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提高每個部門的經營管理意識,也了解物流成本的節約對本部門業績的重要性,從而促使改善本部門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此外,對貨物運輸質量事故所發生的貨物丟失、短少、變質、污染、損壞、誤期、錯運以及由于失職、借故刁難、敲詐勒索而造成的不良影響或經濟損失歸入各物流利潤中心承擔,通過制定貨物運輸質量考核的指標和標準對接,杜絕發生重大貨運質量事故,嚴控貨運質量事故頻率,貨損率,貨差率;獎勵達標的完成運量及時率,實現貨物安全優質送達,承托雙方都受益,各方經濟利益得到維護。
當然,在利用利潤中心管理來進行物流成本控制的過程中,應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對于幾個責任中心共同承擔的費用,依據一定的標準,按照誰受益誰負擔,受益多就多負擔,受益少就少負擔的原則分配。一定要避免共同費用不合理分配挫傷各部門的積極性。
(2)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度要合理。這是合理評價各物流責任中心的工作業績,促進各單位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保證。合理制度在內部轉移價格,是加強物流系統內部資金、成本、利潤管理的有效措施,使客觀評價各利潤中心的工作業績的重要手段。物流內部結算價格是指運輸、裝卸、包裝、倉儲等人為利潤中心之間相互提供物流的結算價格。一般可分為成本定價和利潤定價兩大類。成本底價是依據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來制訂內部轉移價格。一般可以按標準成本進行定價,因為實際成本定價下供方可能向需方轉移不利成本差異,不利于分清責任。而按標準成本定價可以克服這個缺陷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但它不符合利潤中心要考核效益、評定利潤的要求怎么寫論文。所謂利潤定價法是指各利潤中心之間結轉物流業務是除成本之外,還要加之以一定比例的利潤確定轉移價格;另外,也可以參考市場價格來制訂內部轉移價格。
(3)除了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度和對費用計劃標準控制外,公路貨運企業還需要衡量在不同產品、不同區域、不同渠道和不同促銷規模等方面的實際獲利情況,主要環節是進行贏利能力分析。贏利能力分析就是借助于有關財務報表和數據的處理,把所獲利潤劃分到各運輸產品、貨源地區、促銷渠道、顧客群等方面以便比較每個因素對企業最終獲利的貢獻大小以及其獲利能力的高低,一般主要是用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物流服務周轉率等指標來衡量。
(三)公路貨運企業以“運量—運力平衡”業務管理模式
市場是第一位的,客戶也是第一位。“運量—運力平衡”業務管理模式的經營理念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靈活多樣、盈利最大化的綜合物流服務。對于一個多環節、多工種的聯合作業系統的整車貨物運輸業務的組織作業來說,需要參與運輸生產的要素包括勞動者運用運輸車輛、裝卸設備、承載器具、站場設置等,通過各種作業環節,將貨物這一運輸對象,從始發地運送到目的地的活動過程。而制造企業的產前產后物流多采用整車運輸,公路貨運企業對于整車運輸業務的組織作業管理應充分發揮主動發現、創新、整合市場需求的設計能力,及時了解市場的終端和供應鏈的始端變化信息,通過整合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如生產企業、運輸企業、配送企業、倉儲和加工包裝企業、貨代以及消費者可用需求信息資源,能夠為物流鏈上的企業提供最佳的管理咨詢服務,實現物流鏈上最佳流程。
當今的物流活動是一個社會化的活動,涉及行業面廣,涉及地域范圍更廣,所以它必須形成一個網絡才可能更好的發揮其效能。“運量—運力平衡”業務管理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參選網絡組織結構,打破單純企業或集團內部的“運量—運力平衡”做法。推選主要有兩種網絡結構,一種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網點的模式,即:“兩頭小中間大”;另一種是連鎖經營的模式,即:“鏈條式”。前者適合商家、用戶比較集中的小地域,選取一合適地點建立綜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戶集中區建立若干小配送點或營業部,采取統一集貨,逐層配送的方式,充分利用零擔,整車,空運(或鐵路)運輸方式特點,優勢構建零擔聯運快速干線。后者是在業務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連鎖公司,負責對該城市和周圍地區的物流業務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地區間各連鎖店實行合約,性協作,該模式適合城市間或全國性物流,連鎖模式還可以兼容前一模式。第三方物流大大擴展了物流服務范圍,對上游生產商可提品、管理服務和原材料供應,對下游經銷商可全權為其配貨送貨業務,可同時完成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傳遞。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量體裁衣般的、靈活的綜合,以降低社會運營的總成本,最終讓需求者成為最終收益者并得到滿足為目標,實現相對“運量—運力平衡”結果,讓供物流鏈上的所有企業實現一種共贏的局面。 四、結束語
由于公路貨運企業存于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客戶個性需求變動大,而企業自身資源貧乏之下,企業管理處于無政府主義狀態。為此,筆者認為,通過創造條件構建穩健性企業運營管理模式;根據企業不同的業務,崗位,創新調整企業可利用的資源選取運行運營管理模式,揚長避短,創造合理運營管理環境為公路貨運經營服務,適應貨運市場變化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物流運輸管理》王風剛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流運輸管理》張敏黃中鼎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市場經濟環境的日趨復雜化,促進了企業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與完善,當前經濟建設的新時期,很多企業為擴大生產規模,增強核心實力、往往通過重組、聯合、并購等資本運作形式,形成共同合作與發展的集團式經濟實體,以便于在相關經濟活動中充分發揮集團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職能,針對當前很多大規模集團企業來說,創新和優化財務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強化集團財務管理效果,對于促進集團型企業經濟穩定經營和發展尤為關鍵。
1、集團財務管理的內涵特征。
作為當前一種新型企業組織形式,企業集團是以具有控制能力的母公司為核心,由相關控股、參股公司以及其他相對獨立的企業組織共同組成的企業聯合體。
作為企業管理的一種理財模式,集團財務管理通常是指為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通過運用一定的方式針對集團企業資金的籌措、運用、分配、控制和預算等財務方面進行管理的活動過程。由于資金是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集團財務管理以資本運營效益為中心。針對集團企業的資金運作過程實施全程管理,滲透于企業所有經濟業務環節之中,相對偏重于企業資金籌措、運用和控制的過程效果。集團財務管理直接影響著集團企業的穩定經營程度。集團企業的財務業務具有協同特點,同樣承擔著提供公正、準確會計信息的責任,以滿足集團資產優化運行的客觀要求。
由于集團企業通常包含多種行業組成,其內部理財管理及會計信息處理方式具有較大迥異性。針對實施資產經營一體化的集團企業內部子公司進行優化調整資源結構,強化財務內部控制,加強集團企業的稅收籌劃和管理,使子公司能在授權范圍內通過集團財務管理達到良好的資產經營狀態,并充分反映其產業特性和資金運動規律。傳統的財務管理一般不直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和經營決策,基本上是以記賬、核算、報賬為主的核算型財務管理方式,由于集團企業在資產組合上體現了多行業并存、聯合經營及規模經營的特點,原有被動式監督運行模式應向主動式理財及資產經營方向發展。
2、常見的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分析。
企業財務管理,通常需要一定的模式途徑去實現,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關系到集團企業的正常經營效果。常見的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包括如下幾種形式:
2.1 集中型財務管理模式。
集團企業實施集中財務管理,將各項財務經濟決策進行集中管理,便于統一財務政策,充分發揮母公司的財務導向和調控作用,協調集團資金,發揮資源優勢,降低資金投資成本和管理成本,完成集團統一財務目標,防范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集團財務管理權限高度集中,容易挫傷和抑制下屬企業積極創造性。
2.2 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
集團企業根據內部各企業的行業特點,將財務管理決策權下放給子公司,充分發揮其財務管理的職能,母公司僅間接監督和管理子公司的財務運作。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下,各下屬子公司在融資、投資和使用調配等財務決策權上具有很大的激勵性和靈活性,能夠保障財務決策的適應性,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實力。
2.3 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
混合型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強調分權基礎上將資金籌集、使用、回收與分配融合于一體,參與市場競爭;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屬于自下而上的多層決策的相對理想化的集權模式,既能發揮集團母公司財務調控功能,激發子公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經營風險,有利于克服過分集權或分權的缺陷。
3、新時期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策略手段。
新時期,為適應市場需求,實現有效合作與發展,集團型企業的財務管理策略應注意落實如下策略:
3.1 優化集團企業財務管理理念,明確財務管理權責。
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財務管理效果影響著集團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程度,集團企業要想基于市場環境可持續發展,必須徹底轉變傳統式財務管理觀念,加強自身財務管理職能建設,強化財務風險意識,集團母公司在獲得經營控制權后,應及時構建集團財務管理組織機構,基于債權利相結合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和發揮集團企業內部各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職能,提高集團財務管理效益。
3.2 加強集團內部產權結構調整,實施經營授權控制。
企業集團組份之間主要通過資本紐帶連接關系來實現規?;洜I,集團企業內部投資是集團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集團企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梳理和調整企業內部的產權關系,優化財權和收益分配機制,強化集團戰略決策等財務管理職能,對子公司對外投資等具體經營活動實施授權控制和分權管理,確保下屬企業經濟活動及財務管理的相對獨立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3.3 完善集團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集團應根據集團內部各子公司的組織結構、經營規模、經營水平以及公司成本控制特性等情況制定合理的整體財務管理目標,根據戰略發展規劃制定和完善科學的財務管理體系和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督促子公司經營活動的自我管控,評價和調整,加強下屬企業財務運轉的動態監管和審計控制,及時發現解決相關問題,防范經營風險和資產流失,保證集團目標計劃的有效實視。
3.4 強化集團財務資金預算管理,規范財務管理程序。
資金運營管理是集團財務管理的重心,集團主管部門應實施財務總監委派制,構建財務資金結算中心,針對集團生產經營等資金進行籌資運營和動態監控,規范和完善財務資金的審批程序,強化集團資金金的集中管理,實行統存統貸。嚴格各子公司的財務運作程序管理,杜絕資金賬外循環。充分發揮集團資金結算中心的資金融通和調控管理效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集團資金實力。
結束語:
總之,企業集團屬于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一種新型企業組織形式,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時期,構建和完善集團企業財務管理機制,加強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和策略研究,對于促進集團企業穩定發展和高效運營有著極為重要的保障作用。
近年來,隨著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和人才逐漸成為各行業中最有價值的資源。在各大院校中,教師們作為學校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他們的綜合水平直接關乎到學校的生死存亡。因此,注重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已成為各高校緊急的課題和義不容辭的任務。本文通過從個人知識管理對高校教師個人專業素養提升的狀況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深入探討了關于提升院校競爭實力的有效方法以及使高校處于良性發展的有效途徑。
知識管理這一概念源自企業對自身的資產經營管理,近年來,這一科學管理思想已經不斷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作為其專業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肩負著培育學生,開展科學研究,進行學術探索等與知識相關的各項工作。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卻很少有教師關注個人知識的系統及科學管理,這最后勢必會影響到教學質量的快速、穩步提升,對于教師個人素養的錘煉也會產生一定的阻礙。為此,只有倡導高校教師開展個人知識管理,才可以幫助教師個人專業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進而促使高等院校的競爭實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1 對高校教師知識管理的認識
1.1 知識管理的定義
知識管理,是以人為中心,以信息為基礎,以科學技術為手段,以知識創新為目的,把知識當作一種資源、資本、生產要素加以運營管理,最后,通過知識的共享和運用集體的知識、技能、智慧來提高組織應變和創新能力的管理活動。高校教師的工作軌跡通常是由教學、科研兩部分組成的,雖然身處院校這樣的工作環境,但教師的個人學習及對個人知識的梳理并不規范和系統,通常都是工作中需要什么知識,教師臨時去尋找和學習,這就導致教師對信息的積累沒有科學性。因此,在這種狀況下,只有運用知識管理才能使教師的信息積累具備科學性,另外,實踐發現,運用知識管理的理念指導個人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有效激發個人的工作創新能力。
1.2 個人知識管理的內涵
個人知識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種新的知識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本質在于幫助人們整合個人信息資源,以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對知識的收集、提取、共享和應用,將個體中隱性知識有效地轉化為顯性知識,并對知識進行科學、系統的管理,進而來構建個人的知識庫。在某種程度上,個人知識管理(PKM)可以被看作是知識管理的子集,它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整合個人信息資源,以提高個人工作效率和綜合競爭能力。常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這些教學經驗、體會多存儲在教師的頭腦中,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憑自己的靈感來創設的教學環境以及憑內容來選取的教學手段,都可以被認為是因材施教的隱性知識,而且這些隱性知識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如果能夠通過個人知識管理將其顯性化,不僅可以達到總結個人經驗,萃取精華的目的,而且合理地轉化和應用還可以幫助年輕教師們不斷進步和成長。為此,我們得出結論,運用個人知識管理機制,不僅可以豐富教師這一集體的知識資源,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團隊的專業知識素養。
1.3 高校教師知識管理的含義
教師知識管理是指教師個人或學校產生、獲取、收集、組織、傳播、共享、利用和創新知識,通過運用集體智慧來促進教師個人專業成長和提升學校整體應變及創新能力的系統過程。它的本質在于促使學校和教師創造性地利用和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使其具備創造性教學行為的知識基礎,最終使教學具有創造性。教師知識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利用資源,減少重復不必要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進而不斷提升教師個人素養,最終實現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目標。
2 知識管理過程中高校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途徑
2.1 對教師所擁有的知識進行整序
教師擁有,或教師專屬的知識包括專業學科基礎知識、認知理論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等,這些知識都屬于顯性知識,它們都是由以下各內容組成的,包括教材、輔助材料等圖書資料;論文、專著及教案;個人知識積累所需的各種文件和相關多媒體資料以及管理系統等內容。這些都是教師知識管理中最基本的內容,也是實施知識管理的基礎。因此,我們就必須對教師所擁有的知識進行整序,使他們的個人知識條理分明、分類合理,又不失彼此之間生動的聯系,從而進一步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另外,對高校教師進行知識管理,可以讓他們的知識結構更趨于完整性和有序性。合理的知識結構是發展高校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基礎,通過讓他們優化知識結構、設計實用的個性化教案;歸集信息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以及學習并善用計算機相關軟件來支持教師個人知識管理,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還能有效地實現對高校教師教學創新能力提高的目標。除此之外,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提升,對知識管理的水平的提升也會有相應的積極作用。
2.2 對各種隱性知識進行顯性化處理
高校教師知識素養提高的障礙不僅僅在于新知識的獲取數量,還在于教師隱性知識是否能夠成功地轉化為顯性知識,它也是反映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的重要標志。教學經驗是體現任教者教學思想中富有創造性勞動的結晶,但通常情況下,這種珍貴的知識卻很難被清晰地識別和分享。在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都普遍達成這樣一個共識:無論是文化知識還是實踐性知識,總有一部分具有很強的內隱性,也就是說,這部分知識很不容易被清楚地表達出來,或者說讓人百分之百地心領神會。與此同時,教師頭腦中的部分知識還存在結構松散,體系不健全、邏輯關系欠嚴謹,個別閃光點稍縱即逝的問題。因此,面對這樣的問題,要想有效解決該類問題、實現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目的,就必須對教師進行有效地知識管理。也就是說,將教師擁有的,卻屬于隱性知識范疇內的難以進行規范化地描述,如教學心得、體會及經驗等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識,以及主觀性強、零星的內容等,通過讓教師個體或群體對此類知識進行科學管理來將它們變得顯性化。管理措施包括反思、交流、分享、共生等,通過采用這些管理措施來使之理性化,這便是最佳實現教師個人知識由隱性到顯性的轉化的方式。通過隱性知識的顯性化轉化,可以將教師的各種隱性知識,通過知識管理的方式將其轉化為顯性知識,進而使曾經松散、零亂的知識被逐漸整序成為穩定且具有邏輯性的體系性知識,這些知識或智慧應用于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必然會形成獨具特色的個人理論,這也是教師專業素養得到提升最顯著的方面。
2.3 實現教師知識的有效獲取與積累
知識的動態性特征要求作為知識傳播者的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充實個人知識。外因驅動的自主學習或通過參加專家講座來獲取知識,是教師們通常采取的知識獲取與積累的途徑,在教師群體中進行教學經驗和相關專業知識的交流與探討,也是非常有效的獲取知識的途徑之一。另外,知識在群體中進行傳播、流動,不僅可以實現知識的分享,同時還能夠激發個體靈感和新知識的產生。
3 開展知識管理實現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方法
3.1 建立個人專業及相關知識數據信息庫
先進的管理有賴于科技的支持,建立教師個人專業知識電子存儲系統,是進行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基本任務。之所以說建立數據信息庫是知識管理的基礎是因為數據是信息、知識和智慧的基礎和源泉,只有掌握了相當數量的數據,教師才能對其進行處理,從而形成對自己有用的內容,即信息。那么掌握了信息的教師再加入個人的經驗判斷和文化脈絡就形成了知識,這也是教師教學的根本。
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分類方式管理信息,如以信息內容、時間順序或地域范圍等方式進行分類。這樣不僅可以系統管理個人知識,用多樣的形式歸類過去較凌亂的各種知識資源,使其從以往沉睡的狀態中蘇醒,用于教學實踐,而且還可以通過較有效的搜索方式,讓教師對所積累的知識有更多維的認識,激發創造力,產生新知識,從而有效優化教學實踐效果,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3.2 通過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的知識積累
學習不僅是學生的任務,更是教書育人的教師的終身工作。教師可以利用日常自學、專項培訓、觀摩教學、集體研討等形式,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在保持自己旺盛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的同時,使得個人的知識基礎被持續加固和豐富,如此以來,此種積累必然會對教學工作產生良好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3.3 記錄并定期整理教學反饋筆記
教師應該定期地通過反思性學習,來管理教學心得和經驗。另外,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教學實踐中呈現的問題與教學理論進行相互印證,不斷反省實踐與理論之間的差異,并有針對性地記錄一些對特定教育事件處理的案例,并在過后對該類事件進行反思和展開全面的分析,以此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從而推動個人素質的提升。
4 高校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助力教師和院校的發展
教師個人知識管理這一先進的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夠將教師本身擁有的各種資料、隨手可得的信息變成更具價值的知識,最終利用于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實踐。通過對個人知識的管理,教師可以養成更加良性的學習習慣。因此,高校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就必須堅持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體系,不斷提高個人的學術能力和競爭能力,從而為實現教師個人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因實施知識管理而取得的進步,會推動其個人知識素養的提升,反之教師知識素養的不斷提升也會反作用于教師的知識管理,使之不斷良性發展下去。
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提升駕馭教育教學的能力、增強教學研究的意識、挖掘自身科研潛力,以及注重培養個人較高的現代信息素養,都是教師進行知識管理,提升專業素養和自身價值的根本保證。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人才培養則依賴于教育,而打造優質教育更依賴于高素質的教師,因此,歸根結底,教師的專業素質決定著高校的教育實力。
參考文獻:
[1] 任長印.高校教師知識管理初探[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9(3).
[2] 孫芳芳,任永祥.高校教師知識管理與創新能力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6).
營運資本是公司關于短期資產投資所形成的貨幣財務資本,它體現著企業周轉性資產的規模大小及其配置和優化程度。企業零距離管理實際就是企業與市場零距離,生產人員根據用戶需求拿到訂單,以最快的速度滿足需求。一些員工的工作地點不在企業而在市場,直接面對客戶,以用戶為服務對象。這種因服務時間極度壓縮而使企業產品不會積壓,從而減少產成品的庫存,同時也節約了商品時滯成本。公司財務不再僅關注生產過程,而更關心市場流通領域。零營運資本管理不僅是公司財務部門的工作,也是一種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業邊界的運營管理工作,并且已成為公司CFO的重要工作之一。那么,企業營運資本除了出現零庫存、零凈營運資本,以及變為公司的重要財務戰略之外,還有哪些變化?筆者認為,科技革命引發了生產方式變遷和企業組織的重大變化,而生產方式演進與營運資本運行方式之間,存在某種內在聯系。長期以來,學界研究營運資本,僅限于現金、應收賬款和存貨等個別項目的研究,很少從生產過程考察營運資本投入、占用、流動和回收的規律性。事實上,科學技術在企業的應用程度、生產方式網絡信息化和模塊化進程,與營運資本占有量存在密切聯系。因此,研究營運資本管理,離不開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的變化。技術資產作為比人力資產更重要的企業新資產,與營運資本是否存在聯系,確實需要給出解釋。
二、營運資本文獻綜述
我國對營運資本問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至70年代,著名財政學家許毅先生和黃菊波先生等前輩對流動資金運行規律的探索性研究。那時的研究主要基于計劃經濟的制度和實踐。市場經濟下的營運資本管理,則始于毛付根教授的《論營運資金管理的基本原理》(1995)一文。該文對營運資本存在的必要性、營運資本的盈利性和風險性,以及營運資本管理與資產管理的協同問題,進行了深入廣泛論述。在毛教授看來,由于企業對償付流動負債所形成的現金流出易于預測,而對流動資產轉化為現金流入的預測則比較困難,因此,企業現金流入的不確定性與流出的確定性,及凈現金流量難于預測和非協調一致性,將使企業必須保持一個適量的凈營運資本水平。從盈利性看,與凈營運資本相對應的凈流動資產是以長期資本為其資本來源?;诹鲃淤Y產與固定資產盈利能力上的差別,以及短期資本與長期資本籌資成本上的差別,凈營運資本越多,意味著企業是以更大份額的籌資成本較高的長期資本投入到盈利能力較低的流動資產上,從而使企業整體的盈利水平相應地降低;反之亦然。從風險性看,企業陷入無力償付到期債務而導致技術性無力清償的可能性越大,凈營運資本需求量就越大。顯然,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差額越大,則企業陷入技術性無力清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梢钥闯?,毛付根教授研究該問題的前提是大機器工業背景。隨著信息技術的出現和電子商務網絡的形成,會計分期假設形同虛設,上述營運資本運行機制就受到挑戰和破壞。不過,人們對此并未予以足夠認識。如楊雄勝(2000)、汪平(2007)等學者,曾就營運資本基本原理、營運資本與企業價值之間的聯系,以及營運資本與現金流量管理的關系等方面,做過深入有益的探討,但均未涉及技術進步、供應鏈和生產方式變革引發營運資本需求和占用的變化。王竹泉(2005、2007、2010、2011)是近年來研究營運資本較多的學者,他提出“基于渠道管理的營運資本管理”思路,主張企業應根據采購渠道、生產渠道和營銷渠道配置營運資本,測算營運資本指數,改進公司內部治理結構。該研究的原創新、前瞻性和實用性比較強,有力推進了公司財務管理工作的改善。
可以看出,雖然學界從未中斷過對營運資本的研究,如Harry G. Guthmann(1933)對營運資本影響因素的論述,Charles. Cortez. Abbott(1944)對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營運資本占有量的差別分析,William Beranek(1966)對營運資本占用模式的歸納,Keith V. Smith(1973)建立了營運資本的多種管理方法,Kenneth P. Nunn(1981)將營運資本與企業戰略相結合提出“部分性永久性營運資本”,以及Hyun Hanshin(1998)、Matthew D. Hill(2010)等學者將營運資本同股東價值最大化聯系起來的研究,還有余緒櫻教授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工業企業財務管理》教材中對營運資本的闡述,王慶成等教授上世紀八十年代對“流動資金”的論述,但這些研究實際上都是建立在大機器工業化時代的生產方式基礎之上。在現代高新技術快速發展和網絡信息化生產方式下的營運資本性質及其作用,就成為財務學亟待研究的問題。以往,人們總認為營運資本是低收益資本,而流動資產是低收益或非收益性資產。但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很多學者將企業收益能力與營運資本占有額聯系起來,并得出營運資本管理對企業盈利能力具有重要影響的結論(Trivedi Savtia,2011;Vivek U. Pimplapur, Pushparaj P. Kulkarni,2011;Hernan Etiennot, Lorenzo A. Preve, and Virginia Sarria Allende, 2012; etc.)
實際上,財務組織機構、財務功能與營運資本管理效率也存在密切聯系。財務功能是財務系統對其他經濟系統發生關系時的做功能力。公司財務具有維護經營過程、發現價值和創造現金流量等功能。生產方式和財務系統的存在,以及財務組織機構的設置,成為財務功能得到發揮的前提(羅福凱,2007)。而財務系統對企業其他系統做功,又是通過財務結構的工作來完成,財務結構是借助企業財務組織機構作橋梁,實現財務系統的功效和能力。財務組織機構設計的依據是企業組織和財務結構的實際情況。目前,很多企業財務組織的設計充分運用了團隊工作原理,公司財務組織的性質發生了很大變化,財務機構成為公司價值鏈的重要節點,營運資本則成為財務機構的日常管理重心。
三、營運資本的物質承擔者及其特征
從公司財務視角看,資產是資本的物質承擔者,資本則是資產的價值形態。在不考慮無形資產的情況下, 勞動資料是固定資產的物質承擔者, 勞動對象是流動資產的物質承擔者。同理, 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價值形式就是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又稱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 而流動資產的價值又稱為營運資本,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差額則稱為凈營運資本。 那么, 營運資本就是企業的流動資金或流動資本了。顯然, 研究營運資本離不開流動資產的探索。
判斷一個物品是不是流動資產,不能從其自然形態出發給出定義,而要根據它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作用加以確定。不是從自然形態上看可以成為勞動資料的所有物品都屬于固定資產,只有當它們參與生產過程并在生產過程中發揮勞動手段的作用,或者保證生產過程的正常進行而作為儲備的勞動手段時,才是固定資產。同樣,不是從自然形態上看可以成為勞動對象的所有物品都屬于流動資產,只有當它們參與生產過程并在生產過程中成為勞動者利用機器設備進行加工的勞動對象時,或者保證生產過程的正常進行而作為儲備的勞動對象時,才是流動定資產。機械制造公司為了銷售制造出來的機器尚未出售時,不是固定資產,而是勞動產品——流動資產;從機械制造公司運出來的機器還沒有抵達購買企業時,也不是固定資產,而是庫存產成品——流動資產。處在裝配、安裝和調試階段的機器設備及其所有的勞動工具,還沒有成為員工生產產品的工具,依然是作為勞動對象的流動資產而非固定資產。農民飼養的牛和驢,當它們被用于耕地、運輸物資和繁殖牲畜的工具時,它們是固定資產;而當它們被作為加工肉制品的原材料時,它們又是流動資產。所以,一個實物究竟表現為原材料、勞動對象還是產品,完全取決于它在經營過程中發揮的特定作用和所處的地位,隨著特定作用和地位的改變,其資產的性質也在改變。因此,要研究營運資本,就需要研究作為營運資本物質承擔者主要成分的流動資產的特征和屬性。
流動資產是相對于固定資產的一種經營性資產,其特征和屬性與固定資產有別。固定資產的根本特征在于:實物形態上是整體一次性投入、退廢和替換,而價值形態則是部分地漸次性轉移、收回和補償。固定資產的實物形態長期地固定在生產過程,成為生產過程中穩定的要素,它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期間內,不斷地反復地執行相同的職能。它一經進入生產過程就不再離開,而在執行職能時把消耗的一部分價值轉移到它生產的產品之中,另一部分則仍舊固定在自身之中。固定資產的實物不流通而只是價值形式的流通。流動資產則相反或更為復雜,其基本特征是:實物形態和價值形態合而為一,當一個生產周期開始其實物和價值一次性地進入生產過程,而在生產周期結束時又一次性地離開生產過程;其實物和價值全部構成新產品的實物和價值。企業的流動資產一經進入生產過程,就很快離開生產過程而進入市場或機構及個人消費領域,其價值也一同離開生產進入市場或消費領域并同時得到補償和收回。即流動資產及其價值是同時進入生產過程,又一同離開生產過程而進入市場的。顯然,只有那些與一種產品的生產周期完全一致、在較短的時間內作為經營對象經過生產和交易過程并很快收回其全部價值的資產, 才是流動資產。所以,流動資產的支出,不僅包括原料、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在制半成品,以及尚未出售的產成品的資本墊支,還包括產品的市場調研費和客戶訂單開發費, 以及必要經營信息獲取的支出。在市場經濟下,如果沒有市場調研獲取訂單和必要信息的支出, 那么,原材料購置和投入生產就會產生浪費, 生產過程難以為繼。 當然, 產品研發設計支出、計件工資和加班費支出, 以及應付日常經營急需的現金儲備等,也屬于此類營業性資產性質。這說明, 企業的流動資產,實際上由部分實物資產、部 分貨幣資產, 少量客戶資產和信息資產,以及部分短期人力資產等方面構成??梢姡瑺I運資本的物質承擔者,包括存貨和設備、貨幣現金、知識資產、信息資產、技術資產和人力資產等。
從價值形式和流動性的視角看,流動資本與固定資本的產生或區別,在于其經營過程中執行資本職能的資本周轉方式的不同。流動資本是于產品生產過程的開始,經過原材料的投入、加工和產成品的出售,完成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業資本和貨幣資本等形態的一次循環和周轉。其循環周轉時間與產品生產時間基本一致,時間較短,一般地,在一個會計年度內會完成多個循環周轉。而固定資本的循環和周轉,則是少量收回的價值與產品生產時間基本一致,這少量收回的價值作為貨幣資本形成營運資本的一部分,其大量的價值仍然束縛在生產過程中的固定資產實物形式上;固定資本的循環周轉時間也比較長,其循環周轉一次的時間相當于流動資本周轉數次或數十次的時間。即固定資本需要經過多個會計年度才能完成一次循環周轉??梢姡瑺I運資本不僅包含流動資產價值、無形資產價值和人力資產價值,還包括少量固定資產損耗價值。而且,營運資本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循環周轉時間較短,與一個產品的生產時間基本吻合。而從生產要素的視角看,人力資產的價值形成企業人力資本,現金、應收賬款和短期證券形成企業的貨幣資本,存貨、機器設備和廠房則構成物質資本,而技術、信息和知識等新興資產則形成企業的技術資本、信息資本和知識資本。顯然,營運資本是企業多種實時性要素資本的集合。
四、營運資本屬性演進與存量的決定因素:科學技術的應用程度和生產方式的改進
由于固定資本是逐漸分次回流,并且通過流動資產作載體或中介,才能從產出價值中收回和實現,所以,一旦物質產品生產周期延滯或加長,固定資產周期所墊支的資本就會被占用較長時間,而且新的要素資本諸如人力資本、物質資本、財務資本等還要不斷地墊付下去,從而增加資本投入。顯然,營運資本存量的多少與固定資產的技術含量、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之間的比例有關。而固定資本的配置結構和效率決定著其單位時間內消耗流動資本的數量多少。固定資本實物形態的固定資產,其最積極部分是機器設備。機器的發展過程主要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機器設備作為生產工具,最初是簡單的工具如石器、木器和和鐵器,經過人們改進產生了人手開動的復合工具,如制造了發動機或由風力水力等自然力開動這些工具。隨后,由復合工具改造為一些簡單的機器,由簡單的單一機器又改進為比較先進的復雜的機器體系。此時,手工業開始進入機器大工業階段。再后來,就是電力和電器自動化,以及計算機應用的智能高端機器裝備。當以機器替代手工勞動為主的技術進步階段,即在簡單工具、復合工具和簡單機器設備的生產發展時期,企業開采和加工每一單位普通原料要求有更多和更復雜的機器設備,而且,加工的原料需要經過連續的多環節工藝過程才能生產出產品,這就增加了固定資產的投資比例。相應地,流動資產的數量變化不是很多。但當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廣泛深入地應用于生產活動,復雜精密的機器設備、計算機信息網絡化,以及高端機械裝備智能化的逐漸實現,單位時間單位固定資產所加工的勞動對象數量急劇增加,企業的流動資產存量(含有形和無形資產)開始大幅度增加。此時,營運資本存量占企業資本總額的比重迅速提升。顯然,企業營運資本存量的多少,不僅與其自身循環周轉特點和固定資產工作狀態有關,而且與科學技術發展及其應用密切相關。
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不僅改變和調節營運資本存量與固定資本周轉速度,也改變和調節著人們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使得生產組織和社會活動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如,電腦整合制造系統(CIMS)的創建,企業生產自動化制造程度的提高,企業庫存量大幅降低,不僅通過電腦輔助設計系統(CAD)設計產品,而且使用電腦輔助工程系統(CAE)測試產品設計,利用電腦輔助制造系統(CAM)生產產品,即使用電腦控制機器及機器人生產產品。整個企業生產系統的所有活動,從市場供應、設計、制造到市場銷售,均借用計算機技術而使整個生產業務流程自動化,并予以整合而成為一個信息系統。企業的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量趨近于零。在CAM系統中,彈性制造系統(FMS)是一種在電腦控制下,利用一組機器人和其他自動化設備,生產一批少量而多品種的產品制造系統。假如生產汽車且某一種類型的汽車有四門和兩門之分,FMS可按客戶需要混合生產該類汽車,不需要劃分個別生產。企業生產車間不再是邊角料堆撒滿地,而是生產完全電子自動化或半自動化,材料浪費趨近于零,生產現場一塵不染,直接成本的降低特別是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幅度和潛力幾乎等于零。與此同時,管理工作也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技術和信息已成為企業必要的基礎性資產,并成為營運資本新的物質承擔者。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改變,使得企業營運資本占有量急劇下降。
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的普遍使用,企業虛擬研發、虛擬生產和虛擬銷售的實行,傳統基于流動資產價值的營運資本開始趨近于零。由于研發活動包括團隊構建、產品和生產過程設計、結果評價、修改完善等環節,傳統企業研發活動的所有環節都由自己完成,而現代企業借助外部力量,研發工作的部分甚至所有環節以虛擬化的方式運作。以美國公司為例,首先是研發團隊虛擬化。該公司的T恤研發團隊是由隱匿在互聯網中的無數設計愛好者自發組成,這些設計者包括專業的T恤設計師,也包括非專業的T恤設計愛好者,他們成為研發團隊的成員主要受兩個因素驅動:一是對T恤的熱愛,二是希望獲取大家的關注和認同,并因此取得獎金或其他榮譽。其次,過程設計的虛擬化。傳統研發活動需要研發企業自己進行過程設計,對研發目標、步驟、進程等都做統一、細致的計劃和安排。在網站上,大家看到都是已經設計成形的T恤,其整個設計過程都是由隱匿在互聯網中的設計師們在私下完成的,不需要做任何參與。再次,虛擬制造生產方式普遍化。企業的制造活動包括廠房的建立、員工的組建、設備的購置、生產工藝的設計、加工過程的開展,以及生產組織和協調等。傳統企業制造活動的所有環節都以機器設備為重心,集中在企業自己的車間里完成?,F代企業虛擬制造包含兩種方式:一是公司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主攻產品設計、市場營銷和品牌培植,產品的具體制造環節全部外包。如果生產過程分為產品設計、加工和銷售等階段,那么,虛擬制造就是企業自身負責設計和銷售,中間環節的加工制造實行外包。如果一個行業整條產業鏈由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定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以及加工制造等7個環節構成,其中前6個環節是整條產業鏈中最有價值、能夠創造出最多盈余的環節,目前基本上均由西方人控制。我國企業僅處于加工制造業最底層粗放型的制造環節,屬于最低價值環節。以廣東制造的芭比娃娃為例,出廠價是一美元,到美國終端沃爾瑪超市售價是9.99美元。我國企業在國際分工中進行的是價值最低、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和剝削勞動的環節,即制造環節。當我國在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剝削勞動的前提下創造出1美元的產品時,同時替美國制造出了9美元的價值。因此,我國企業應盡力進入國際產業分工中的高端環節。著名的波音公司777型大型客機的生產也是采取虛擬制造方式。波音公司對設計、研發、生產、總裝和試飛的整個過程,采用了裝配仿真、并行工程等先進的虛擬制造技術,通過CAD軟件先設計出飛機的各部件模型,然后組裝成一個三維飛機模型。接著對其進行反復修改和完善,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并行進行結構的詳細設計、系統布置、制定工藝計劃和進行工裝設計及跟蹤服務等工作,使設計者和客戶在虛擬的環境中完成飛機的組裝過程。隨后,對飛機各個部分進行檢測,一并提出修改意見。通過數字化預裝配等虛擬制造技術,事先發現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并予以解決,波音公司再按照仿真的優化方案進行實物零部件組裝。通過虛擬制造過程,波音公司實現了在沒有制作原型機的情況下,一次試飛成功。在生產過程虛擬化、生產方式智能網絡化和商業模式集聚模塊化的情況下,企業營運資本的形式、性質、特征發生了哪些變化,亟待給出解釋和答案。
企業生產過程的虛擬化、生產方式的智能網絡化,以及商業模式的集聚模塊化,其根源在于現代科學技術在企業經營過程的普遍深度應用。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每一次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經濟騰飛,都是源于技術革命引發新興產業革命的結果。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如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實質是以原子能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空間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第三次世界技術革命的衍生品,技術的先進性及其發展依靠信息和資源給予支持。因此,信息技術是當代技術中的基礎性技術,技術和信息已成為當代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是由傳統的人力資產、貨幣資產和實物資產,以及新型的技術資產、信息資產和知識資產等要素所有者結合在一起的合約組織,各種資產相互配合,共同創造價值。在企業的人力資產、貨幣資產和實物資產,以及技術資產、信息資產和知識資產中,貨幣資產是顯著的流動性資產,其價值形成企業的營運資本。從營運資本周轉時間小于一個會計年度的特征看,企業的小部分人力資產、大部分信息資產的價值具有營運資本特征,重要的是,營運資本是完成一件或一個生產單位(一批訂單或一種產品計劃)的產品生產所必需墊支的資本,這是營運資本的基本性質。營運資本是企業維持日常經營的會計年度資本,主要由現金、應收賬款和短期證券等貨幣資本、少量存貨等實物資本,以及與貨幣資本同時存在的短期要素資本構成。由于生產過程的虛擬化,企業的很多資產開始成為流動性資產,如虛擬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墊支和樣品、訂單開發和網絡信息,以及短期人力資產聘用等,都變成企業的流動資產且在企業邊界內,而其固定資產數額則相對穩定甚至下降。相應地,企業的技術資產、信息資產和知識資產(企業的信仰、理念和意志等文化資產)開始大幅度增加,人力資產和機器設備及存貨等實物資產則顯著減少,存貨趨近于零。當然,那些處于產業鏈分工低端的加工裝配企業,其人力資產與機器設備及存貨等實物資產仍然會占企業資產總額的較高比重??梢?,科學技術在企業的深度應用和生產方式的智能網絡化,使得企業資產呈現多樣化趨勢。在此情況下,營運資本屬于流動性資產價值的性質沒有改變,其周轉時間等于一個產品生產周期或少于一個會計年度的特征也沒有改變,但又增加了新的特征:其構成內容主要是多種短期實時性生產要素價值,其形式呈現多樣化現象。
五、結論
營運資本是企業的必要資本方式之一。企業的貨幣資本主要來自營運資本。營運資本的產生源于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對貨幣資本的需求??茖W技術快速發展和企業技術資產的日益增加,將對營運資本存量產生重要影響。營運資本的實物載體實際上由部分實物資產、部分貨幣資產,客戶資產和信息資產,以及部分短期人力資產等項目構成。營運資本是企業實時性多種要素資本的集合,其主要構成內容有貨幣資本和短期生產要素資本,其特征是周轉期短并與產品生產周期基本吻合。所以,研究營運資本必須聯系企業技術進步和研發強度。企業營運資本的管理與企業技術資產的占有量及其配置比例密切相關,營運資本存量多少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經營戰略和商業模式的選擇。
參考文獻:
[1]毛付根:《論營運資金管理的基本原理》,《會計研究》1995年第1期。
[2]王竹泉、逄詠梅、孫建強:《國內外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會計研究》2007年第2期。
[3]王竹泉、劉文靜等:《中國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調查:2007
-2008》,《會計研究》2009年第9期。
[4]楊雄勝:《營運資金與現金流量基本原理的初步研究》,《南京大學學報(社科)》2000年第5期。
[5]汪平、閆甜:《營運資本、營運資本政策與企業價值研究——
基于中國上市公司報告數據的分析》,《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年第3期。
[6]羅福凱:《論要素資本——由一則故事談起》,《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2期。
[7]羅福凱、袁龍龍、邵云:《中國會計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營運資金管理論壇2011論文集》。
[8]李海艦、陳小勇:《企業無邊界發展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11年第6期。
[9]孫瑩:《營運資金概念重構與管理創新》,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博士學位論文。
[10]Hernan Etiennot, Lorenzo A. Preve, and Virginia Sarria Allende.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e. 2012. No. 1, 162~175.
[11]Trivedi Savtia. Impact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on the Profitability of Limited Companies. Advances In Management. 2011. Vol.4(10) Oct. 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