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3: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食品營養與健康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摘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的主干課程之一,特別在營養相關性疾病患病人數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素質和創造能力,是目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培養的關鍵。結合我們目前的教學實際情況,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從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著手,通過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新莉,博士,蘇州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營養與慢性病。(江蘇蘇州215123)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8)11-0050-02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本課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應用性及實踐性[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的改變,營養不良以及營養相關性慢性病的患病人數逐年增加;與此同時,食品加工業的發展、食品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以及新的食品污染物層出不窮,致使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并不令人樂觀,因此,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并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密切結合,培養應對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目前的教學實際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從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著手,通過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一、提高授課教師專業素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要密切關注課程的研究前沿,及時修訂課程的教學大綱,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課程的講授與當前的研究熱點、大眾關心的焦點密切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明確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為了避免枯燥、無味的純理論式教學,可以將自己的科研實踐,以及科研過程中與課程有關的研究內容和結果融入教學過程中,可以潛意識里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為將來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1.采取專題授課的形式整合教學內容。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授課教材內容包括營養學與食品衛生學兩部分,但是,從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的角度看,教材的編排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在營養學部分的第三章,主要講授不同種類食物營養價值,以及加工、烹調和食物儲存對營養價值的影響,而在食品衛生學部分第十章又會涉及不同種類食物的衛生問題及管理,但是從食物這個主題出發,把相關的內容分開感覺知識結構不完整。因此我們可以以專題授課的形式,將相同和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將教材中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與各類食品的衛生及其管理的知識點整合為一個專題,以各類食品為主角,從食物的營養成分到加工儲存衛生管理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介紹第四章公共營養中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內容后,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已學基礎知識,結合不同特殊人群的生理結構特點,對特殊人群(孕婦、乳母、青少年、老年人)的膳食原則進行思考,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以及將所學理論知識系統化的能力。
2.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理論課堂借助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專業案例、實物模型等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專業案例、實物模型等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豐富的色彩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還可以利用動畫,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動態的變化過程,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物道具的靈活使用也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借助這些教學輔助手段,配合我們精心安排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如介紹鮮奶的衛生學評價,先讓學生對我們課堂準備的摻假奶、變質奶及鮮奶進行評價,然后由教師對鮮奶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進行評價[2],通過對比、歸納、總結,可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見食品衛生質量的評價。講授第九章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時,教師可預先準備好食品添加劑,在課堂上進行勾兌合成果汁;有時我們也會給學生分發各種不同種類的小零食,讓學生根據食物的標簽,了解食品加工過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以此為切入點,探討食品添加劑的意義、使用要求等。
(2)開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理論知識抽象,在我們講授該專業課的時候,學生對之前學過的基礎內容基本都完全忘記;另一個方面,這個時間段,學生也已經學習完了臨床相關的各類疾病的病因及生理特點,因此,在介紹臨床營養這一章的內容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臨床常見病,圍繞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問題。以營養與糖尿病為例,教師提前告知學生要準備的內容,教學難點是營養與糖尿病的關系,教學目標為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則,根據我們準備的案例,讓學生根據所學臨床知識,提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病因等,并熟悉糖尿病病人食譜編制的原則和過程,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學生的討論出現偏倚時,老師要及時提醒;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教學知識點的掌握要細致,以便及時糾正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錯誤。
3.加強對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1)篩選、優化實驗項目,改變實驗的開展形式。目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開設的實驗內容以驗證性實驗居多,針對教材內容更新滯后的現狀,我們每年都會更新實驗內容,增加一些實驗性強、與當前研究熱點密切相關的實驗項目。目前,我們的實驗項目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傳統經典的實驗,如凱氏定氮法、食品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檢測以及綜合性及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如膳食調查的設計和分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為了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我們增加了HACCP的內容,而且,將此實驗項目安排在食品企業,由企業結合生成現場,給學生介紹相關的理論內容以及危害關鍵控制點的設置、控制,讓學生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該理論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傳統的實驗過程通常是學生按照老師給出的實驗操作來進行實驗,學生只是被動的模仿,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綜合性及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如膳食調查,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實施方法,通常學生討論后,選定調查對象,設計實驗技術路線,分析結果,統計數據,最后進行結論分析,通過這個過程的鍛煉,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組織、團隊合作的能力。
(2)增加開放性實驗。為了加強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術的掌握,滿足學生課余時間從事科學實驗的需求,教研室將開放實驗課項目、時間、帶教教師告知學生,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感興趣的課題,學生可以以此課題為依托,申請學校的大學生創新性項目,提高其科研能力[3]。
三、課程考核方式科學、合理化
課程傳統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試成績,有時會考慮學生的平時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只是體現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因此,可以將“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考試分為三個部分,即理論成績、平時成績(課堂出勤、上課回答問題等)、實驗成績,這種評價方法相對比較全面、合理。為了避免理論考試出題的偏倚,可以建立試題庫,并對題庫的題目進行年度的更新;實驗成績主要依據學生實驗課的表現,帶教老師會在每次實驗課對每位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考核,并記錄分數;實驗結束后的實驗報告書寫、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實驗過程中異常情況的處理等也是實驗成績的一部分。
信息化時代知識的快速更新需要我們及時地調整、更新教學內容,使我們培養出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新的教學手段、方法的出現和應用,也對我們專業任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學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預防與衛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醫學院校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而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學習重視不夠,且教學內容多而學時少,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這與其課程設計不恰當、難以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興趣有著密切關系,本文結合多年的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學經驗,談談其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體會。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17-02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學的重要課程之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相關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國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曝光,人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也越來越重視。
然而,我們在教學中發現,醫學院校的非預防醫學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專業、生物醫學專業、醫學檢驗專業、護理專業等)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臨床工作,其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知曉水平、態度、行為將對身邊的朋友和病人產生重要影響,他們卻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效果不理想,令人擔憂。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個方面:①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重視程度不夠。多數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英語和相關專業課就行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與自己今后的工作關系不大,沒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學內容比較多,安排的課時相對又少,導致老師講授、學生學習都難以突出重點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課程內容必須改革;③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需要調整,先介紹人們每天都接觸到的各類食物的營養,而將比較枯燥的營養素部分內容結合到食物營養價值部分講解;④教學方法必須改革,采用傳統的理論講授難以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員學習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興趣,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采用結合案例、注重實用性、強化技能培訓的互動式教學,以激發學員的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針對上述情況,談談我們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的體會。
1.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開課前組織師生見面會,讓學員認識到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食物資源的日益豐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相關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嚴重威脅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學研究表明,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有關。而且,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讓人們感覺“食”面埋伏,常常談食色變。疾病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務模式,目前在醫療模式由“重治療”向“重預防”轉變的趨勢下,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應樹立“大衛生、大防疫”的預防醫學整體觀念。因此,使未來的醫務工作者——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全面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相關知識,更好的服務于醫療衛生事業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不僅要學會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還要學會如何預防?,F在很多病人在醫生開完藥過后都會問:“我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或者“哪些食物對我的康復有益呢?”然而多數醫生由于營養學知識的匱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不僅能在臨床工作實踐中有很好的實用性,而且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樣把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應用于疾病治療和疾病預防當中,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準確、全面地學習掌握本學科的有關知識,從而更好地服務他人甚至患者。
2.課程內容的改革
近年來,“營養”和“食品安全”成為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處于敏感、新潮、時尚前沿的大學生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充滿了渴望,對這門課程也充滿期待,經常希望評價一下自己或親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來控制自己的體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們大多是在充滿期待中來學習這門課程的,這和幾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在我們對大學生的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問卷調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為了適應目前的這種狀況,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應該更加符合他們的心理,不至于使他們滿懷希望而來,經受最初幾節枯燥的理論灌輸后對該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為此必須針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改革。
目前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主要以培養研究生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本科生。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主要在預防醫學本科專業開設,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課程內容的設置依次為營養學基礎或基礎營養學、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特殊人群營養、營養與相關疾病以及合理營養,食品衛生學的內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食品衛生的監督管理。這樣的課程內容安排和順序設置對預防醫學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預防醫學專業(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等)學生學習的預防醫學課程中包含部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內容,他們的教學時數為10學時至20學時,時間相對較少。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學基礎或基礎營養學、合理營養、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不僅重點不突出,還恰恰忽略了實用性最強、學生最感興趣的食物營養、營養與疾病等部分內容。建議重點講授食物營養與人類健康、營養與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預防可以少講甚至自學。
3.調整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學習之前,對營養素的概念比較模糊,因此一開始就給學生講營養學基礎似乎基礎性、理論性太強,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感覺就是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既枯燥難學還不實用。
認知學習理論指出,是在頭腦中形成認知地圖,即形成認知結構的結果。認知結構在學習過程中用來同化新知識,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安排上符合這個規律,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能夠聯系以往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第一堂課常常講營養素,而營養素是專業性非常強的概念,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很少接觸。食物則是人人都知道的東西,所以由食物講起,逐漸過渡到營養素等,才符合認知學習理論的要求,可以具體化教學內容,使營養學課堂從一開始就聯系實際,內容生動,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逐漸進入營養學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礎內容的枯燥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降低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教師課堂講授的效果。國外的優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紹食物選擇和人類健康這類比較感性的知識。
《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北砻髁藥浊昵?,古代人已經形成比較科學的營養膳食方式。到今天為止,食品營養學仍然是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該如何科學的進行膳食,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吐爾遜江?買買提明教授就是以研究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為專業的衛生專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營養與健康,并著重研究特殊人群營養和健康問題(營養、膳食與母子健康),希望立足新疆地域和民族特色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新疆有著遼闊的地域,適宜的氣候,復雜多樣的地貌和土壤,因而不僅風光旖旎,而且特產資源十分豐裕。在群山峻嶺、綠洲戈壁之間,有著數不盡的“糧倉”、“肉庫”、“油盆”、“煤?!?,因而,新疆成為了世界四大長壽區之一。1962年3月,吐爾遜江?買買提明出生在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西南部的民豐縣,1979年9月考入原新疆醫學院,1985年7月預防醫學專優異成績業本科畢業,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歷任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見習助教、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9年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法國留學資格并公派赴法國CNAM/ISTNA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作訪問學者,2005年他晉升為營養學與食品衛生學教授。2008年1月在巴黎第六大學健康與生物醫學信息博士學院INSERM/ISTNA/CNRS/CNAM獲得醫學、科學博士學位。
自工作以來,吐爾遜江?買買提明教授一直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上從事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績,獨立指導本科生50余名、研究生20余名、青年教師和教輔多名,以主編、副主編、參編的身份參加《食品衛生學》《食源性疾病》《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教程》《婦幼營養學》《流行病學基礎》《特殊人群營養學》《營養與癌》《臨床營養基本理論與機能》《臨床營養學》等教材及專業參考書的編寫工作。主持或參加10余項國際、國家級、省級及橫向科研課題的實施,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綜述8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45篇)。由于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研究生培養、學術交流與學術水平、社會電視新聞媒體健康講座與科技推廣服務等方面業績非常顯著,前后獲得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優秀工會工作者、教學成果獎、國際國內優秀論文獎等20多項的榮譽和稱號、同時已被列為相關專業的國家級專家庫專家和自治區級學術、學科帶頭人行列。
另外,作為一名少數民族教師,吐爾遜江?買買提明平易近人,非常樂意幫助學生,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他知識面廣泛,講課充滿激情,同時講課和負責也很輕松而且很幽默,課堂效果極佳,學校的學生對他的好評如潮。鑒于他在營養科學與生命科學以及人類健康研究領域的突出成就和社會服務及綜合能力方面的優秀表現,在2002~2011年終考核中連續被評為優秀,并經單位推薦由國家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文獻研究院等部門編著的中英文優秀專家名人錄《繼往開來》、《中國科技之花》、《西部之光》、《科教興國》、《世界名人錄》、《神州英才》、《世界優秀名典》、《科教興國之路》、《中華驕子》《科教興國奔小康》、《國魂》、《從軍旗下走來》和《中國創新檔案》《軍旅雄風狀中華》《紅旗飄飄》等大型畫冊被錄用并國內外發行。
1.1有機物對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學污染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食品污染問題,如農藥、添加劑、包裝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教學過程可以根據相關內容,有針對性地滲透有機物對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訴學生化學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講烯烴的化學性質———聚合反應時,可以插入包裝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內容及其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作為包裝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較安全,而聚氯乙烯單體———氯乙烯不僅具有麻醉作用,還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說明如果食品包裝材料選用不當,會造成食品污染,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為了提高食品的色澤,吸引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蘇丹紅.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學習,并介紹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紅素等.在有機化學中,類似的例子很多,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白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意識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經將人類包圍.然而,人們卻忽視它的存在,并且將這種威脅置之度外,這與人們的錯誤觀念和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以及對食品污染危害的認識有關.因此,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防范,從而增加他們的憂患意識,消除食品污染帶來的隱患.曾經震驚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俁病”,原因就是汞在水體中通過食物鏈逐漸富集,最后危及到人們的健康.把這個事件與乙炔水合反應結合起來,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乙炔水合反應的學習,另一方面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嚴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豬肉、豬內臟,出現肌肉震顫、頭暈、嘔吐、心悸等中毒癥狀,后被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確認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類化合物的學習中插入瘦肉精事件這一生活實例,講述食品污染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害,更容易增強學生的食品憂患意識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識.
1.3食品營養衛生知識
在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爆發,同國民對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重視程度以及國家對國民的食品衛生教育程度不夠有很大關系.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滲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種由5個苯環構成的多環芳烴,是含碳染料及有機物熱解的產物,具有強致癌性,在燒烤、燻制食品如烤鴨烤羊肉串中含量較多.對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結合芳香烴的學習,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衛生習慣,以減少致癌物對身體的侵害.在蛋白質一章的學習中,以阜陽空殼奶粉事件為例,讓學生明確認識到食品營養與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營養成分被破壞或營養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樣會危及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過這些知識的滲透,可以使學生杜絕陋習,改變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以防止學生在食用時或食用前的處理不當造成食品污染.
2進行專題知識講座
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的食品安全知識,是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融合、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的有效途徑,但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識,學生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識缺乏一種整體感.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的過程中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由零星、分散走向整體、統一,在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應對同類食品污染物進行歸納總結,以專題講座的方式和學生一起討論有機化學中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學生對該方面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此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機污染物很多,通過調研我們得知,有毒重金屬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對食品的污染日益嚴重.由于重金屬常以慢性中毒的隱蔽方式危害人類,因此常被消費者忽視.而在有機教學中,重金屬往往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有機反應中,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金屬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視,我們以曾昭瓊主編的《有機化學》為教材,將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屬的有機反應進行總結.以此為平臺,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專題講座.相關講座的主要內容包括:重金屬汞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鉛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鎘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錳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鉻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等.通過專題講座,學生關于重金屬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體的認識.由于我們在講座中結合了大量的案例,學生反應強烈,在進行激烈討論時認為有機化學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造福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如環境、食品安全等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作為化學專業的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發展綠色化學,消除有機反應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們的環境以及食品安全現狀.
3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
通過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滲透以及專題講座的途徑,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但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的限制,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同時,學生在上述途徑中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處于“被動”的地位,如何讓學生主動來認知食品安全知識,從更深層次認識到食品安全產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們認為,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能夠彌補前兩種途徑的不足,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與有機化學教學的融合.
課外討論和小論文的具體實施過程是: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有選擇地布置課外討論作業,可以是具體的題目,也可以是一個范圍,讓學生根據相關的內容進行課外討論或撰寫小論文.如2011年臺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劑風波,我們將其融入酯類化合物的學習過程,因為塑化劑的化學本質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為了使學生對塑化劑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們讓學生撰寫與塑化劑相關內容的小論文,學生完成得很好.他們不僅通過文獻資料對塑化劑的化學本質、種類、在工業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劑的原因、對人類的潛在危害等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總結,而且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問題.有的學生在論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劑是鄰苯二甲酸酯,那我們在實驗課上所制備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劑的效果?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學生還設計出相關實驗來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劑的目的.更有的學生從塑化劑偶然被發現,感覺到化學專業的學生擔負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為有機化學中涉及的波譜分析是現在質檢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學習鹵代烴融合塑料的相關內容時,要求學生收集資料,討論塑料對食品安全影響.結果,同學們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進行了非常激烈的討論,認為塑料對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對環境的污染.在焚燒塑料時,易產生世紀之毒“二惡英”,只要吸入一點點,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樣的文明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過敏、不孕、癌癥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溫情況下銷毀不會產生二惡英,提出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通過課外討論和小論文撰寫,對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起了學生將來從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熱情.因此,通過課題討論,也間接培養了“專業的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類似小論文撰寫和課外討論的內容還有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和危害,都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4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
眾所周知,我國食品安全狀況非常嚴峻.嚴峻的食品安全狀況和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低下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水平.但是,在我國由于長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與普及,造成了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從而導致了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提高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對民眾宣教食品安全知識.該課題實施的最終目的,是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滲透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平臺,將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宣傳,讓更多的民眾來關注食品安全,從而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基于此,我們組織學生在節假日開展了食品安全知識宣講社會實踐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成效.活動的開展,一方面使同學們積極將課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過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整理總結,在宣講過程中實現學以致用,使有機化學教學與食品安全知識有機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眾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為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做出貢獻.
然而,眾多的家長似乎不懂得孩子貧血的原因何在?以為越是貴的食品,其營養價值越高,因而不惜血本為獨生寶貝采購各種巧克力、麥乳精、口服液之類的食品,填鴨似地喂孩子,殊不知孩子的腸胃有限,到了正餐便不思飯菜香了。這樣,各種菜蔬中含有的人體機能需要的維生素及營養物質就無法攝取。結果事與愿違。
缺鐵性貧血和鐵缺乏對兒童的危害頗大。它可以使兒童生長遲緩。行為異常,智力降低,免疫功能低下。由于抵抗力低下,也就容易生病。中小學生貧血后,會因大腦血液供給不足而出現頭昏、記憶力降低,從而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及智能發育。
為此,醫學專家告誡家長及孩子,預防貧血必須注意科學飲食。
一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注意飲食衛生。細嚼慢咽,克服挑食、偏食、吃零食的壞毛病,也不能以水果來替代蔬菜。
二是保證早餐質量。早餐的食物應該豐富質優,如牛奶、雞蛋、內包子等。
三是調理膳食結構,做到營養豐富。孩子在飲食中要廣泛地攝取各類食物的營養,做到食品搭配合理,營養豐富,才可滿足孩子茁壯成長的需要。
四是不能亂服“營養補品”。不少所謂的營養補品對補充孩子的營養不僅無功,反而有過,所以家長在選購營養補品時,切切慎重。
(阮小明)
牛皮癬白癜風的克星吳夢平
華 新
在94年美國洛杉磯國際傳統醫學會議和94年第3期《國際針灸及東方醫學雜志》上,山東省聊城地區皮膚病研究所所長吳夢平發表的《平屑丸治療牛皮癬臨床研究》論文,對當今國際醫學難題牛皮癬的發病與難治原因提出獨到見解,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
斯坦福大學衛生政策中心的研究員巴拉瓦塔表示:“若想透過有機食物汲取更多營養,兩者沒明顯差異?!毖芯控撠熑丝巳R斯泰爾·史密斯·斯潘格勒也稱,從237份研究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對比食用有機食品,包括果蔬、谷物、肉類、禽蛋、牛奶,和同類非有機食品的營養成分顯示,在維生素含量和營養成分上,兩種食品差別不大。
斯潘格勒和她的同事發現,無論是有機還是常規的動植物產品中,維生素含量并無不同,營養成分的唯一差別是有機產品中磷的含量略多,而有機牛奶和雞肉或許還含有更多的ω-3脂肪酸。
雖然有機食品并不像之前宣傳的那么有營養,但有機食品更少含有農藥殘留卻是不爭的事實。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也表明,有機食物的優勢在于產品檢測出殘留農藥的比例比普通食物低30%。研究人員指出,總體上,此前測試的普通農產品中,38%含有可測出的農藥殘留,而有機農產品的該項數據為7%。另兩項研究顯示,食用有機農產品的兒童尿液中農藥殘留含量較低。專家分析,人們購買有機食物是出于不同原因——擔心農藥對年幼兒童的影響,擔心大規模使用農藥和激素的農業種植方式對環境的破壞,擔心耐藥菌基因與人體內病原體結合后產生的潛在公共衛生威脅。
大學生處于青春發育后期,體格、心理和智力等各方面正走向成熟,是長知識和身體的重要時期。均衡合理的膳食以及良好的飲食行為是大學生身體發育以及完成繁重的大學學業的重要保證,而不合理的膳食行為則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出現營養性疾病。本文就此進行探討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西安市大學生飲食行為習慣為研究對象,共調查在校大學生600人。
2、調查方法
(1)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600份,有效卷586份,男284人,女302人,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92%,符合社會調查研究需求。
(2)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我國各個地區城市大學生飲食行為與習慣的相關論文及飲食行為習慣與健康的關系等論文。
(3)數理統計法。對調查問卷中獲得的數據用SPSS 15.0進行常規統計處理。對有效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和綜合分析,最后給出結論。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西安市大學生對合理膳食知識的認識
對于合理膳食知識的了解,有11.9%的大學生是通過知識講座獲得的,32.5%的同學通過網絡媒體獲得,聽家人或同學說的占41.9%,13.4%的同學是自己看報刊書籍相關介紹。
2、西安市大學生的飲食行為與習慣
(1)早餐情況。參與調查的學生中90%曾出現不食用早餐的情況,近半數甚至經常忽略早餐。對被調查對象的每天早餐進食情況進行分析,被調查大學生中每天吃早餐的百分比為31.7%,視情況而定的占41.6%,從不吃的占26.7%。經過分析,沒有時間,沒有吃早餐的習慣為大學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
(2)夜宵習慣。被調查的人中有經常吃宵夜的占23.5%,其中男生占13.3%,女生占10.2%;偶爾吃的占62.2%;從不吃的人數占14.3%。從調查結果來看,經常吃宵夜的人是偏多的,在訪談中了解到部分學生吃宵夜是因為朋友、同學的人際交往,因為白天忙于學習和其他的事,只有晚上大家才能聚在一起,所以吃宵夜的人數在上升。
(3)為減肥而刻意節食。據問卷調查,我們調查的大學生中為了減肥而節食的占39.8%,其中女生占30.1%;不會刻意節食的占60.2%,其中女生占19.9%,男生占40.3%;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節食調查情況見表2。女生中為保持體重而節食的比例顯著高于男生(P
(4)膨化食品及油炸食品食用情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費也有一定的提高,大家不再局限于吃一日三餐,很多學生開始有經常吃零食的習慣,尤其是女生很喜歡吃一些膨化食品、麻辣串、燒烤等街邊小食品,我們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男生中經常邊吃邊喝的占15.3%,偶爾的占27.6%,從不的占6.1%;女生中經常邊吃邊喝的占18.9%,偶爾的占29.1%,從不的占3%。男生中經常食用膨化食品的占2.5%,偶爾的占35.7%,從不的占7.6%;女生中經常食用膨化食品的占3.1%,偶爾的占48.0%,從不的占3.1%。男生中經常食用油炸類食品的占3.1%,偶爾的占30.6%,從不的占11.7%;女生中經常食用油炸類食品的占3.6%,偶爾的占42.3%,從不的占8.7%。膨化食品與油炸食品對人體都是有害的,但食品衛生專家認為,燒烤類食品位居垃圾食品之首,其危害超過了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和腌制食品。
3、影響大學生飲食行為習慣的主要因素
(1)學校教育。對于剛剛開始獨立生活的大學生,學校教育對學生有重要的約束和指導作用,現在大多數學校把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教育上而對于他們的飲食行為習慣并沒有做過多的關注,加上相關方面師資力量的缺乏是導致大學生不良飲食行為習慣的重要因素之一。
(2)生活費水平。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個家庭的收入水平也不斷上升,當然家長給予孩子的生活費用也就不斷提高,使得很多學生不再是停留在單純的解決溫飽問題上,有了更多的選擇飲食的機會,生活質量就有所提高,但也會帶來不利的一面,部分學生開始經常的飲用碳酸飲料與經常吃西式快餐,這就不利于大學生身體的生長發育。
(3)家庭與地域的影響。家庭的環境和長期積累的飲食行為習慣也很大程度的影響大學生的飲食行為與習慣。在我們的調查中,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飲食行為與習慣有一定的差別。調查統計中,來自城市的飲食有規律的占8.7%,來自城鎮的占5.6%,來自鄉村的占28.1%; 有挑食習慣的來自城市的占23.5%,來自城鎮的占11.7%,來自鄉村的占6.6%。
(4)大學生自身的因素。主觀上的忽視,剛剛踏入社會,大學生往往把精力主要投入學習、學生活動、社團之中,無暇顧及自身的健康;缺乏營養知識和營養指導,膳食結構的不合理是營養失衡的主要原因。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大多數學生對早餐不重視,當成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有時間就吃沒時間就不吃。而又有很多大學生有經常吃夜宵的習慣,部分女生因為減肥經常節食。
(2)城市學生偏食、挑食的現象嚴重,而且就餐時間也沒有規律。街邊小吃卻成了他們的最愛。
(3)大學生存在一些不良的飲食行為與習慣,雖然有一些學生飲食很規律但對合理科學膳食這個概念認識不清楚,對營養知識缺乏了解。
2、建議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1-0008-02
食品安全不僅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1],同時,還涉及社會[2]、經濟[3,4]、法律、國家形象等諸多方面,逐漸成為我國經濟建設和文明發展的重要指標。
自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的食品工業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勢頭,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國食品工業到2015年將達到12.3萬億元。在這樣的高速發展過程中,有些食品生產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難免出現質量把關不嚴的現象,使得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在這樣的形勢下,對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從而在教育領域,出現新的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在如此多的院校開辦相同專業的情況下,如何辦出特色,提高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就成為每個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
天津商業大學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1983年本科專業)基礎上,于2007年籌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2008年開始招生,2010年申報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并獲得批準建設。在建設過程中,主要針對人才培養計劃制定、主干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以及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著力形成專業特色,提高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
一、制定適合現代行業發展需求和競爭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
戰略性新興專業主要任務是為新興產業培養人才。在2008年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和就業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走訪相關生產單位,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合我校的優勢與特色,對該專業的培養方案進一步修正。
以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食品分析與檢測為主要模塊,設置教學課程。根據社會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人才需要,教學重點側重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食品分析與檢測兩個方面。同時,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在進行專業模塊學習過程中,必須完成專業基礎和核心課程的學習,在此基礎上,再選擇模塊課程的學習。
專業基礎課程共38學分,包括: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學、食品毒理學、食品營養學等。
核心課程共10學分,包括:食品工藝學、食品分析、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等。
食品與安全控制模塊共8學分,課程包括:食品標準與法規、綠色和有機食品管理和認證、食品貯藏與運輸、食品物流學等。
食品分析與檢測模塊共分,課程包括:食品添加劑、動植物檢驗檢疫學、食品安全學、食品微生物檢疫技術等。
2.加強基礎和實踐教學,強化個性化培養。(1)在教學計劃修改過程中,為了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將總學分從原有培養計劃(08版)的191學分壓縮至184.5學分。(2)增加實踐和實驗教學的比例。在修改后的培養方案中,實踐課程的比例從原來計劃(08版)的18.3%提高到28.5%。通過提高實踐和實驗教學的比例,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3)增加基礎課比例,打實理論基礎。在新的教學計劃中,授課學分共160.5學分。其中,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占總授課的75.7%,較原來(08版的基礎課為69,學科基礎課為38,授課學分為15分,占總授課學分比例為65.4%)增加了10.3%。通過加大基礎課教學,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4)提高選修課的比例,增加學生自主選課空間。修訂后的培養方案中,可供選修課程的41.5個學分,占授課學分的25.8%,較原來(08版選修課學分為38,授課學時為159,所占比例為23.9%)增加1.9%。通過增加選修課程比例,使學生有更多的自主選擇的課程。(5)增加工程類課程教學的比例,作為工學學士學位,必須有相應的工程類的課程,在新的培養計劃修訂中,增加了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廠設計與環境保護的課程。使學生獲得相應的工程方面知識。(6)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個人能力。將大學生參加各類科研活動(國家和天津市的大學生創新項目科研立項、教師科研)、各類競賽、發表科研論文、考取各類證書等納入學分,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意識,全方位提高個人能力。
二、構建主干課程,構建課程教學團隊
為了實現培養目標,對相關課程內容進行重組。通過吸納食品制造、食品營養與安全控制、食品技術管理等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建議,在修訂的培養計劃中,對有些課程內容按類進行劃分合并,減少內容重復。將《食品原料與安全控制》、《食品安全控制技術》、《食品生產過程安全控制》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等相關課程整合成一門課――《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同時增加該課程的實驗課程《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綜合實驗》(2周),該課程重點是現代檢測技術應用和大型儀器操作使用,增強學生實驗技能。
三、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強化操作技能的培養
1.系統設計實踐教學模塊,實現培養目標。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是應用型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必須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系統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在一、二年級以基礎課程教學為主,除了公共基礎課程外,主要課程有: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儀器分析和食品工程原理等。為了強化動手能力,在課時分配上,無機與分析化學共96學時,實驗學時為46,占47.9%;有機化學80學時,實驗學時為37,占46.3%;儀器分析為48學時,實驗學時24,占50%;生物化學80學時,實驗學時為32,占40%;食品工程原理開設1周的課程設計;基礎課的總體實驗學時占總學時的46.%。在三、四年級以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教學為主,主要課程包括微生物學、食品化學、食品毒理學、食品營養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分析、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食品工藝實驗、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其中,微生物學80學時,實驗學時為32,占40%;食品工藝學實驗為40學時;食品分析32學時,實驗學時為16,占50%;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綜合實驗為2周;食品生產規范設計1周;專業實習2周;畢業實習4周和畢業論文為12周。通過修訂后培養計劃,實踐教學和實驗教學的學時占總學時26.6%。
2.科研創新、證書考取等納入培養計劃強化個人能力培養。在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學生參加科研立項(國家和天津市及學校的大學生創新計劃)、各類競賽、參加教師的科研,發表學術論文、各類資格證書的考取等納入學分,上述內容共計5個學分。
目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學生每年有50%參與科研訓練和科研立項,其中包括國家和天津市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以及校級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30%的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每年參與數量在10篇以上;有80%的學生通過HACCP內審員、高級檢驗師、營養師等各類的考試,并獲得資格證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課外實踐活動,強化個性化培養。
3.實行導師制,指導四年級學生學習。四年級學生主要以專業課學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為主,在這期間,全面實行導師制,形成導師負責研究生參加的指導隊伍,將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與教師科研緊密結合,使學生感受專業學習與領域前沿研究及行業發展前景的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專業素養。
4.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提升實踐教學功能。以天津市農產品加工與貯藏重點學科和天津市食品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形成產學研合作機制。發揮學習科研力量和人才的優勢,幫助企業開發新工藝和新產品;企業為學校提供生產實習基地,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保證了實踐教學順利實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強競爭力。
四、優化教學資源,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完成教學和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在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我們通過引進、骨干扶植與培養、結構優化等方式,建設一支學緣豐富、結構合理,具有較高教學與科研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現有教師12人,其中教授7名(58.3%),副教授4名(33.3%),講師1人(8.4%);均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50歲以下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師資隊伍中,50~60歲6人(50%),40~50歲4人(33.3%),30~40歲2人(16.7%),已形成知識、學歷、年齡等均較合理的教學團隊。
所形成的教學團隊,不僅能夠完成本科和研究的教學工作,還具有很好的科研能力,近3年共發表教學改革及學術論文200余篇;主持或參加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8項,累計經費達700多萬元。
五、結束語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經過6年多的建設,在培養方案方面,經過3屆畢業生的檢驗和用人單位的信息反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程體系基本成熟,同時建設了一支有較高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師資隊伍,能夠高質量完成本專業的教學和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
參考文獻:
[1]石琰.淺談食品安全與健康[J].滄桑,2014,(6):184.
眾所周知,世界衛生組織把一些加工食品、油炸方便食品都列入了“垃圾食品”之列。那么,這方便面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呢?真的是一夜之間從“垃圾食品”變成了“營養食品”?
營養不能只看簡單指標
黑龍江省營養學會專家劉龔興老師認為,食物的營養如何,不能只看簡單的三項指標。不少人都知道,人體需要40多種營養素,不僅僅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還有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水等諸多營養素。人體本身不能合成這么多的營養素,一般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評價食物的營養如何,也需要從幾個方面綜合分析,包括營養素的種類、含量、吸收利用率等等。
營養素的種類是指食物中含的營養素種類的多少。有的食物含的營養素要多一些、全面一些,如雞蛋和牛奶,不僅含有蛋白質、脂肪,還含有不少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等;有些食物含營養素的種類就單一一些,如肥肉和食用油脂,主要就是脂肪??梢?,從營養素的種類來看,雞蛋、牛奶要比那些肥肉食用油有營養。
食物的營養素含量也各自不同,有些食物中某一個或某些營養素含的量多一些,有的食物中含的就少一些或者沒有。如新鮮蔬菜中維生素C較多,雞蛋中維生素C就很少。簡單比較維生素C的含量,蔬菜要比雞蛋有營養。如果比較蛋白質,雞蛋要比蔬菜有營養。如果要比較能量的高低,即脂肪的含量,食用油、肥肉要比雞蛋、牛奶、蔬菜和水果高多了。
營養素的吸收利用更是個值得關注的指標。有的食物中含營養素的種類和含量不算高,但它的吸收利用率比較高。不同的食物中會含有同一種或幾種營養素,但是由于在體內的吸收利用率不同,對營養素攝入的貢獻也不同。例如,牛奶中含有鈣等礦物質,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蔬菜中含的鈣和其他礦物質也不少,但由于植物中含有的草酸等因素的影響,這些營養素不能被人體很好地吸收利用。和谷類食物相比,肉類中鐵的含量不僅豐富,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如今,在營養學上把食物分成五大類別,每類食物提供的營養素也各自不同。谷類及薯類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動物性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A、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D。豆類和堅果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礦物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蔬菜、水果和菌藻類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胡蘿卜素、維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學物質。動植物油主要提供能量,還可提供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上述這五大類食物單品種的營養都不足以滿足人體對營養素的需求,所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食物的多樣化,每天食用8種以上的水果和蔬菜;主食也應該盡量多樣化。
在膳食營養攝入評價上,經常使用的一個方法就是膳食模式。膳食模式是對攝入的能量和營養素的整體評價,包括能量的食物來源、蛋白質的食物來源等。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適宜膳食模式是:能量的55%~65%來自碳水化合物,20%~30%來自脂肪,11%~15%來自蛋白質。
對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方便面等方便食品提供營養素十分有限,因此,《方便主食營養比較研究》對方便面的評價是不合適的。
方便面的營養搭配明顯不合理
劉龔興老師進一步指出,方便面屬于油炸食品之一。眾所周知,油炸食品會破壞維生素;油脂在加熱過程中,本身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氧化聚合物、會產生致癌物質丙烯酰胺。此外,方便面湯料所應用的肉類香精中含有糖基化末端產物(AGEs),還有鹽的含量更是明顯超標,一包方便面里的鈉含量足夠人一整天的鈉攝入量了。這就是方便面之所以被列入“垃圾食品”的主要原因。非但如此,方便面對人體還有一定的危害。泰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方便面等高鈉食品和女性的高血壓有直接關系。韓國一項全國健康營養調查的數據分析表明,包括方便面在內的低蛋白質、高碳水化合物的加工食物和甜食,與正常體重者內臟肥胖程度增加有顯著關聯。也就是說,體重并不超標的人,這類食物吃得越多,發生內臟肥胖和與肥胖相關的代謝異常的危險也就越大。韓國研究者在兒童、青少年中的調查發現,雖然韓國的方便面中添加了多種B族維生素,但方便面攝入量越多,孩子的熱量、脂肪和鈉元素的攝入量就越高,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越不利。
方便食品市場不小
盡管方便食品得不到大多數營養專家的認可,但是在商業領域卻有不小的業績。據《方便主食營養比較研究》作者介紹,目前世界上的方便食品已超過1.5萬種,在歐美工業發達國家,方便食品已占國民膳食的2/3。可見其市場份額之巨。
方便食品的范圍包含廣泛,融入膳食的各個層面。其中主食包括方便面、方便米飯、方便米粉、餅干、面包等等;副食包括香腸、肉制品、土豆片和海產品等各種菜肴、肉食品、湯料;方便輔食和小食品包括速溶麥片、芝麻糊、藕粉、鍋巴、香酥片、小米薄酥脆等。
美國方便食品總產值在4000億美元以上,凍干食品占美國方便食品的40%以上;早餐谷物是方便食品中增長最快的,目前已經占銷售額的60%;單人份方便食品種類多,目前已達5000多種。從中外方便食品比較來看,中國的方便食品總體品種不多,以休閑食品為主,主食品種不夠;主食以面制品為主,方便面一統天下,方便米飯、米線的比例少,多為油炸類或膨化類的“干制品”,適口性好的濕制品或半濕制品品種很少。
食品科學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它深深植根于人們的日常飲食生活中。人類的生存離不開食品,它是人類與環境進行物質聯系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
一、今天的食品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對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層的認識。
論文百事通人們開始從健康、衛生、營養、科學的角度注重飲食生活。因飲食不當等種種原因造成的心臟病、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已逐漸減少。
1.發酵食品。是人類巧妙的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類食品,具有獨特的風味,它豐富了我們的飲食生活。如酸奶、干酪、酒釀、泡菜、醬油、食醋、豆豉、腐乳、黃酒、啤酒、葡萄酒,甚至還包括臭豆腐,這些都是頗具魅力而長期為人們喜愛的食品。發酵食品經發酵后使一些不能被人體利用的物質(如乳糖、棉子糖等)轉變成能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物質,并使一些食物中有害的氰基化合物經發酵轉變成安全無毒的物質,改善了風味和結構;對于酸奶發酵生成乙醛、雙乙酰、3-羥基丁酮等,使其產生愉快的口感,具有柔軟結構,而且發酵食品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增加保質期。發酵能提供種類繁多的組分、風味和結構的食品。
2.方便食品。多指工業化大規模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或稍加烹調即可食用的食品。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旅游業的興起,省時省力的方便食品已是食品市場的“寵兒”,并逐漸成為市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現在最普遍最常見的方便面、各種飲料、以及方便米粉、芝麻粥、果蔬罐頭、肉類罐頭、速凍水餃、速凍面條等,種類繁多、風味各異,趨于大眾化,是利于人們生活性很強的食品,它將成為食品中消費量最多的食品。
3.冷藏食品。是抑制化學反應和酶反應,阻止微生物生長的手段,使其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冷藏食品是消費者喜歡并青睞的食品。人們把新買來的食品放入冰柜中冷藏,幾天后還可以保持其新鮮度。在一些超市可以看到有些食品通過包裝改變氣體并與低溫相結合,使食品有更好的保藏效果。食品的冷藏技術在我國已得到了高效快速的發展。
4.水產食品。現在食品開發方向已由陸地發展到海洋、江河中。海洋中蘊藏著大量的魚類、海帶、浮游生物、海藻等海生動、植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寶庫,這些食品資源將被大量利用,為人類生存和生活服務。
5.輻照食品。是利用電離輻射(主要指60lor射線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或X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效應,對物質或食品進行加工處理的新型保藏技術。食品輻照是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性和延長食品貨架期的食品加工方法,和其它食品加工方法相比,輻照處理具有操作方便、無二次污染、安全可靠以及經濟適用等優點。該食品主要應用領域是香辛料和脫水蔬菜輻照殺菌,谷物豆類輻照殺蟲,作為一種處理方法,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
6.低熱卡值食品。主要是由高甜度甜味劑、低熱脂等代替原來食品中所用的糖、油脂所生產的食品,這類食品熱含量少,pH穩定,從而抑制了肥胖癥、糖尿病、高血脂癥等一些疾病的產生。
7.熱處理食品。進入新世紀,遠紅外、微波熱處理的開發被廣泛用于食品的調和、融凍、干燥、加熱、焙烤、殺菌等方面,表現出了良好的效果。
8.人造食品。通過非農業途徑生產的單細胞蛋白質,,俗稱“人造肉”,是一種微生物食品。目前美國生產的人造雞蛋、人造魚子、人造火腿、人造蝦已暢銷美國各個地方成為家常菜肴。日本生產的“人造海蟄皮”香脆可口,已暢銷國內外。人造食品的前景廣闊它將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論文百事通
9.綠色食品。是全球人類呼吁并重視的食品。指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食品。它將是人類食品中最重要的食品。
10.生態食品。指在沒有污染的自然生態條件下生產的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如野蘑菇、野木耳、野山參、野水果、山野菜等,它們只依靠大自然所給予的條件生長起來。
11.有機食品。指由不使用化肥和農藥或少量施用化肥和農藥生產的原料加工的食品。這類食品是人類注重生態環境的產物,其價格比一般食品高50%-200%,其中水果和蔬菜類有機食品占有機食品市場的62%。
二、未來的食品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的食品將會發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變化。并且還會有許多食品不斷的走上人們的餐桌。
1.昆蟲食品?,F代藥理研究證明,昆蟲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等作用。同時科學家已證明2000多種昆蟲含蛋白質高達60%,并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且纖維少易為人體所吸收,昆蟲食品將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從現在的螞蟻食品、蠶蛹食品、蚯蚓食品、蜜蜂食品、天蛾食品等功能來看,它已成為一座微型的營養寶庫,具有抗風濕、抗癌、護肝、平喘、解痙、補腎、健脾、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等多種藥理功效,在西方國家昆蟲食品已成為貴賓席上的美味佳肴,中國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會涌現出一些品種各異的昆蟲食品。
出診時間:每周二、三上午,每周四下午
地址:北京東城區王府井帥府園1號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
郵編:100730
個人簡介:1978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1987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獲醫學碩士學位。畢業至今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工作,于1993年和1997年先后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批準為博士生導師。已培養碩士生2名、博士生5名,在讀3名。1999年~2000年在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研究中草藥治療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醫學科學院、首都發展基金等重點課題9項。90余篇,獲優秀論文5篇。曾獲衛生部、北京市、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成果獎9項(2003年、2005年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2005年獲中國中西醫結合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作為主編、副主編和編委的書著12部。1997年獲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員會教學成果二等獎。1998年獲全國中西醫結合中青年優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2006年獲北京市首屆中青年名中醫。目前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中醫藥學會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醫生》雜志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國中藥雜志》、《中成藥》、《中華全科醫師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北京中醫》、《糖尿病新世界》等十多種雜志的編委。
專業特長: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相關科室信息: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成立于1956年,曾聘請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著名中醫學家任應秋、陳慎吾、錢淇光、李重仁等為顧問。1975年聘請北京四大名醫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醫祝諶予作為中醫科主任。幾十年來全科以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和發展為主要方向,中西醫結合開展醫、教、研工作,培養了大批中西醫結合的骨干人才。曾獲得衛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學成果、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成果及世界傳統醫學成果等多種獎項。數百篇,獲優秀論文多篇,主編與參加編寫的書籍40多部。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交流??剖页蓡T在全國學會擔任理事、常務委員、委員及國家級雜志擔任編委的人數達15人以上。2002年被批準為北京市綜合性醫院示范中醫科。
于康,38歲。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
出診時間:每周五上午
地址:北京東城區王府井帥府園1號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
郵編:100730
個人簡介:現任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首席營養專家、北京市健康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臨床營養雜志》編委、《食品安全與健康顧問》雜志編委、《糖尿病天地》雜志編委、《糖尿病新世界》雜志編委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