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3: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信息化浪潮對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面對信息化的趨勢,各國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其中加強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也成為各國的共識,各國都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本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我國政府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教育部做出了“從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的決定,面對全世界和全國的信息技術教育發展趨勢,教育技術工作者應該做些什么工作以及現代教育技術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關系如何,這是教育技術工作者必須關注的內容,我就此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和當前工作重點
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信息素養即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需要而必須具備的收集、分析、處理、交流和呈現信息的素質,-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圍繞這個中心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信息素養成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的終身有用的基礎能力,同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兼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多種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會等多個方面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所以說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核心,面向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二是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當前我國正在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同時注意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問題,二者同時前進。
按照教育部的總體規劃,當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
開設信息技術必須課程,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根據全國的總體規劃,為實現這個目標,教育部設定了各個層次不同的階段性目標,從而分層次、分步驟地實現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
在開設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積極努力地探索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的思路與方法,鼓勵教師在課堂上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真正融入到其他課程中去。
全面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中小學“校校通”工程目標是用5年到10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的中小學能夠上網,教師學生能夠共享網上教育資源。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將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必將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全面發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使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的環境、空間和氛圍,促進教育技術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教育技術工作者必須抓住這個關鍵時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事業。
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開展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硬件條件
在中小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必將帶動中小學的信息技術硬件設備建設,通過國家、社會、學校和學生等多方面、多層次的努力,中小學的信息技術硬件設備必將得到一個跨越式發展,多媒體設備和網絡等設備必將走入教室,硬件設備的提高必將產生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需求,從而推動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小學的廣泛應用。
2、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開展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意識準備。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促進了硬件設備的建設,同時也促進了廣大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面對大量的信息技術媒體,如何應用就成為關鍵,這樣廣大教師必將學習教育技術理論,探索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建構新型教學模式,建構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自主學習的學習情景,從而有利地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小學的廣泛應用。
3、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內動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促進了硬件建設,調動了廣大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積極性,同時也調動了廣大教育技術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和緊迫感,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內動力,促使廣大教育技術工作者,迎接時代挑戰,轉變觀念,真正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而努力,從而使現代教育技術得到發展。
總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必將為現代教育技術提供各種條件,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必將有利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全面發展。
三、現代教育技術促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
現代教育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有關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使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即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其正在影響著教育的各個領域,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利于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革新,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傳授模式,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技術正在顯示它的巨大生命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必將促進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真正地實現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相關目標。
1、現代教育技術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開展的作用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因此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模式必須體現這個原則,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必須是在基于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環境中,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教師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信息技術教育必須建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情景,如何建構這樣的學習情景,這就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以建構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強調對學生的學習環境和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學習環境的設計是要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來幫助和促進學生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則是要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激勵認知主體即學習者,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更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自主建構,基于建構主義的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真正實現了對學生的學習的設計。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建構有效的學習環境,現代教學媒體都有其獨特之處,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計算機網絡特性有利于實現能培養合作精神并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發展的協作式學習;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有利于實現能培養創新精神和促進信息能力發展的發現式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效地建構了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習環境,從而實現對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現代教育技術對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的作用
實現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的重要層面,必須考慮在其他課程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媒體,革新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各種能力與素質。但是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必須依靠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與實踐,在當前形式下,課程整合成為新的研究熱點,但是若想真正實現課程整合,必須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因為課程整合不是機械地把信息技術強加在課程內容上,而是考慮課程的具體內容,考慮學生特點和媒體特性,以實現課程的最優化實施為最大目的,這些內容就是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和實踐的領域與范疇,因此必須用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的成果來指導我們的課程整合,那樣我們才能真正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創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其真正地在一定情景中學習和接受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從而真正讓技術來支持學生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可以構建信息豐富的、反思性的學習環境和工具,允許學生進行自由探索,極大地有利于他們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和發展。
在2000年11月頒布的《指南和大綱》中,規定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要達到的期望技能與學習目標。《指南和大綱》主要有六個個層面的內容: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層面、社會和道德問題層面、使用IT工具層面、通訊工具層面、技術搜索層面、問題解決工具層面
(二)印度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內容
在印度《指南和大綱》的當中,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的說明,也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做出了相關的規定,主要是對以上教學目標的內容進行一個詳細的描述。
二、印度信息技術教育的特點
印度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相關人才的增多,其關鍵在于印度政府和學校的職業化IT教育模式的構建:“產業化的IT職業教育的特點是,學員在完成基礎教育后,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可以直接進行職業教育,從而實現培養相關信息技術人才的目標”。印度的信息技術的教材體系很規范。IT行業的職業技術教材,也有一套規范的求職課程教材。這些都可稱之為是現代科學技術教材編寫的范例。
三、印度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優勢
(一)政府立法
早在1985年,印度的總理拉吉爾甘地就喊出了“要用電子革命把印度帶入21世紀”的口號,這一口號引起了印度各部門對信息技術的重視。通過印度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鼓勵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政策法規(“信息技術超級大國”的108條政策)可以看出他們對信息產業及其教育培訓的重視。這些政策法規都對信息技術人才的教育培訓與流動提供了便利,為落實“新世紀跨越性發展戰略”有了一定法律的保證。
(二)語言優勢
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這也使印度人的英語水平上較其他非官方英語國家來說多出一些優勢。英語是全球軟件、因特網的通用語言,它為印度人學習信息技術提供了便利條件,使印度人在軟件的開發研制上緊跟信息時代的潮流,提高了他們的研發速度。
(三)企業院校與政府的相互合作
印度信息技術教育的投資主體是政府及其國內外的信息技術產業的大企業。政府還提倡與國外一些知名院校、企業聯合辦學,并聘請很多外籍教師和企業家參與教學。構成了知識的超前化、教學途徑的多樣化和行業發展現狀的具象化,這樣使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能夠與國際接軌、與實際研發接軌,從而更好地使學生適應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需求,為學生以后的職業生涯提供了幫助。
缺乏專業技能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教育歷來只重視語文、數學這類主課,對于信息技術、思想品德這類技能課程不夠重視。所以有些學校沒有專門的信息技術教師,信息技術課由主課教師執教;還有些信息技術任課教師對教學不夠重視,不能及時學習先進的知識。
(二)我國信息技術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設計不夠科學
現階段,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仍停留在計算機操作上,僅對計算機使用情況進行考核,并將此分數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主要指標。正是由于教學目標的偏差,導致當前很多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局限于計算機基本操作方法的傳授,僅對學生的計算機使用能力進行考核,教學中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也忽視了和諧、融洽教學氛圍的建立,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三)信息技術教學體系不夠完善,缺乏有效的考核和反饋機制
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學體系還不夠完善,沒有明確的硬性指標要求,有些學校并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有些學校僅在一個學期結束后才對學生進行考核,致使考核與教學活動嚴重脫節,沒有形成有效的考核和反饋機制,不能最大限度發揮考核查漏補缺的作用。
二、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重點
(一)創新教學模式,重視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經驗表明,興趣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和學習效率。所以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策略和手段,應用網絡、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綜合運用動畫、影像資料等元素創新教學模式。
(二)重視范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信息技術
作為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重視范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通過制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動畫等課件演示授課內容,從而讓小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信息技術知識要點,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大大改善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三)重視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12周歲,這個年齡段的感性認知能力較強,邏輯等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在進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感性認知能力,精心設計授課內容和活動,多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練習,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三、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質量的有效策略
(一)領導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視
加強授課教師團隊建設要改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首先領導要提高重視度,加強信息技術教師團隊建設。要選拔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較高的教師教授信息技術課,并對任課教師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與考核,保證授課教師團隊的專業水平。
(二)增加對信息技術
教學設施等硬件投入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不是簡單地把條條框框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而是需要學生在動手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提高。
(三)充分利用網絡共享
資源進行教學活動為了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和積極性,可以借助網絡共享平臺舉行趣味競賽,鼓勵學生參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學生在使用網絡計算機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需要信息技術教師給予專業指導,使學生在娛樂中學習。
一、農村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建設的主要內容
我們通常所謂信息化硬環境,是指農村中小學校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所需要的器件、軟件等綜合起來可以促進農村教育的環境條件。硬件環境包括各種的教學器材、教學用具以及教學材料等設施,如:電腦、投影儀、交互式白板、電子教室等等,如果沒有這些硬件設備,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教學活動也就無從談起。我們通常所謂信息化的軟環境,是指農村中小學校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所需要的非物質條件、無形條件小學之和構筑而成的環境。軟件環境包括各類的可以觀察和記錄到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監測動態的各類設備、設施,能夠記錄著教學任務的工具。我們通常所謂信息化的人文環境,是指農村中小學校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人為因素,以及對信息化教育教學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包括學生的現代教育意識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程度等等。硬件環境建設、軟件環境建設、人文環境建設三者都是至關重要的,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具備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能力的教師,沒有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再好的現代教育技術條件,都將難以發揮作用。
二、農村中小學校信息技術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近些年,在我國農村地區實施的“校校通“、“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農村信息化教育水平,縮小了城鄉之間的教育發展差距,但是在整個農村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推進過程中,仍存在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諸多問題。經費短缺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每年用于更新信息化教育設備的資金投入仍然不能滿足需求,更不能適應當前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信息行業的技術更新非常快,設備的新舊換代日新月異,一些信息化設備往往經過一兩年就會淘汰。2.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滯后。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對教學環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教師對網絡信息化教育的認識不夠、認識的內容不到位,限制了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農村中小學校的管理者普遍在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認知上存在幾個不足,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設上存在較多的誤區導致產生的學生生源信息上的制約效應,而且也不重視信息化的使用,主要采取的是傳統類型的教學觀念。因此沒有指定的信息化資源利用的具體措施和機制。相當一部分教師對于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使用傳統類型的教學,用一支粉筆、一個黑板、一張嘴來灌輸式的教學,而不采取現代化的信息化手段進行開展教學。
三、加強農村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建設的幾點對策
1.保障并逐步加大中小學校信息化經費投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與各級財政部門的聯系,在農村開展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中要求各級財政部門給予足夠的資金保障,并確保每年的信息化教育經費逐年的增加,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證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教育行之有力的開展,同時學校在使用信息化教育專項經費中也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開支,考慮各方面綜合因素的基礎上做好經費使用的規劃、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設備的采購等落實,確保各項工作有些的開展,與此同時也要加強監督和檢查,這樣才能夠使農村信息化教育有效的落實并順利實施,也保證資金可以劃撥到位和使用效益。2.中小學校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觀念要有所更新,素質有所提升。教育信息化首先要從觀念上進行更新和轉變,在現有體制下進行創新、制度上加以改進,同時要進行觀念上的有效突破。因此,無論是各級主管部門還是學校職能部門都要進行教育觀念上的一次轉變,轉變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一是教育管理部門的觀念要轉變。教育的管理在整個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必須要首先轉變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深入研究國家關于教育信息化的相關政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內涵,明確發展思路,為當地教育信息化建設指明方向。二是學校管理者的觀念要轉變。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運行、應用需要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學校領導是教育信息化的決策者、開拓者,因此轉變校領導的觀念是解決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意識和方向的問題,要喚起校領導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欲望,并要使他們知道如何去發展教育信息化。三是教師的觀念要轉變。教育信息化首先要著力于培養教師應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四是要把師資培訓作為重點。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針對農村年齡結構偏大的教師,探討如何幫助他們提高實際運用現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3.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促進教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是由問題本身所引起的,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進步不斷開拓的過程,在不斷的更新中可以引起學生認識上的改變,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和對知識的渴望。在網絡信息化的時代,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的建設路徑可以真實的反映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使其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其自身的環境,從而使學生認識自我、提升自我。
總之,農村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對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改革,加快教育發展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都有積極作用。對于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創新型人才,創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社會體系,更具深遠的意義。
作者:張靜 單位:蘭州市電化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2重難點的講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時常會遇見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那么,采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化、具體化,以便學生更加自如的理解和掌握這些重難點知識。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表面積”這一章節內容的時候,本章的重點主要是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那么,借用三維動畫的變形功能,在學生的面前展現“一個圓柱體在側面在展開之后形成一個長方形”。同學們通過對該過程的仔細觀察之后,就很容易的掌握該章節的重點知識:圓柱體的表面積主要是由兩個圓形面積加上一個以圓的周長為長、圓柱體的高度為寬的長方形面積之和。這樣的教學方法中,主要是借助計算機技術制作出動畫,通過立體式的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不僅能幫助學生在思維上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還能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借助信息技術了解清楚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特點,以及表面積的公式等,促使該堂課的重難點知識輕易的被破解,有效的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3揭示規律——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思維
《中庸》中有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滲透德育之前,我們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新課標要求教學要做到“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要讓學生能夠學到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并能夠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我們教師必須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改轉變教學觀念,積極的利用各種先進的教育技術來樹立起新的學習觀、教學觀和發展觀,并對傳統的師生關系與教學觀念進行思考。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技術來為數學教學服務,我們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努力的學習《新數學課程標準》及各種教育教學新理念,不斷的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并將這些新的教學理念付諸實踐,帶進課堂;(2)積極的學習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并考慮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教學中,為數學教學服務;(3)明確自身的責任與所應該擔任的角色,并思考如何才能夠更好的勝任自身的角色,促進學生發展;(4)重視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自我反思和改進。
(二)積極的轉變師生角色,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將會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十分重要。我們必須要改變以往的那種“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出題學生做題”的被動學習狀態,讓教師從傳道、授業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進行轉變,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認同教師的教學,使得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運用信息技術呈現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德育的重要載體,在教材中有一些內容蘊含有明確的思想教育目的,對于這些內容容我們教師必須要仔細的進行挖掘。信息技術擁有的動態性特點,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這些內容,將更加有助于達到德育的效果,讓學生有更多的體會。例如在《兩位數減兩位數》這一節內容中有這樣的一個例題“申奧投票中,北京56票,多倫多22票,與多倫多相比北京多出多少票?”這個例題蘊含有較為明顯的德育因素。我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擴大這種德育效果。例如可以播放當時申奧成功宣布結果那一瞬間的畫面,讓孩子們可以從畫面中感覺到當時人們的激動心情,進而讓他們感覺到祖國的強大,促進他們的愛國情感的發展。又例如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中為學生們介紹了《九章算術》中所記載的計算方法,而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做一個小flash來引出《九章算術》中古人所描述的計算方法,并為孩子們呈現出《九章算術》的一些相關資料,讓孩子們能夠知道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古人們通過生活的實踐總結出了豐富的數學理論知識,進而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又例如在學習圓周率π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呈現出π值發現的歷史過程。在多媒體課件上可以先為學生們展示《周髀算經》,介紹《周髀算經》的歷史,然后接著引出《周髀算經》中的“周三經一”這對圓周率作出估算的古老記載。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們呈現出一位古人在演算圓周率,這位古人就是祖沖之。并告訴學生們祖沖之所計算出的圓周率π值比歐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利用課件上的絢麗的畫面可以讓學生感覺又回到了過去,親眼見證了古人演算π值的一刻,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們產生出學科學、愛科學的決心,并進一步的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上面所講的都是一些教材中所明確蘊含有德育因素的素材,在數學教材中還有一些在德育方面是屬于隱性的教材。我們必須去仔細的發掘,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出來,讓學生們能夠從多方面接受德育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常令小學教師感到頭痛的問題就是小學生很多都好動,不能夠長時間的將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件事上,這是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密切相關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們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呢?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著名教育家曼思也說過:“習慣仿佛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終生受益。對于小學生而言良好的聽課習慣十分重要,我們可以通過訓練他們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他們的聽課習慣。但是如何才能夠讓他們長時間的將注意力放在同一件事上呢?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多種信息呈現的方式來激發出小學生們產生出強烈的好奇心,并逐漸的將好奇心轉化為認知興趣,最后成為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使得他們能夠將注意力集中起來,并且能夠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通過這種長期的訓練,能夠讓學生們自覺的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例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在前面一節課的基礎上,筆者準備了這樣的一個課件:“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新朋友。”然后利用多媒體呈現出長方體、正方形體、球和圓柱體等,并告訴學生們這些立體圖形的名字。接著打出一句話“圖形王國里啊,發生了一件搶劫案,警察叔叔馬上去尋找線索,結果他們找到了一串腳印,你們知道他們分別是誰的腳印嗎?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能幫警察叔叔破案?”并利用多媒體呈現各種平面圖形。如果學生抓到可疑的圖形,就全班一起驗證,一起破案,教師印上印泥,通過投影來和學生一起辨別兇手。若學生說錯,教師也印到紙上,加以驗證。通過信息技術來呈現出這樣的教學情景,很容易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且還能夠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破案”的活動中來,讓他們能夠長期的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長期下去,就會讓學生們感到教師所講的內容都十分的有趣,進而逐漸的養成認真聽課的良好習慣。
(三)利用信息技術呈現數學美,滌蕩學生心靈
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首先要使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并使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但運用信息技術整合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運用了信息技術的課堂,是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動靜結合、生動活潑的課堂,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筆者特意為三年級設計的《美麗的大自然》一課,是小學生學習和研究科學啟蒙的第一課,也可以說是小學階段全部科學課的緒論課。它將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大自然,涵蓋了科學課所要學習研究的內容和學習方法。同時,它還要喚起學生對大自然中各種事物的關注,使他們產生學習和研究的欲望,進而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獲得感性認識,體驗成功的快樂,營造愉快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性,筆者運用信息技術,設計了“一看二做”的教學過程。一看就是觀看有關大自然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認識大自然的一些物體和現象。二做就是做實驗,筆者先演示了兩個有趣的小實驗——“小噴泉”和“水往高處走”,再讓學生動手做。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在動手做實驗時,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此時,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筆者再告訴他們:從今天開始,我們開始學習科學這門課,科學課很有趣,它就是專門研究大自然的。
2.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
小學科學書本中有的課文內容很抽象,僅憑教師的講述,學生即使當時學了知識,也只是一知半解,并沒真正理解、掌握,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而運用信息技術,卻可以豐富課堂教學。例如,筆者在教授《探索宇宙》一課時,發現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對宇宙中的許多現象難以理解。因此,在課堂上,筆者先讓學生觀看有關視頻,借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后又將實驗和投影結合,讓學生看到“銀河系”的狀態。筆者在圓形透明的水槽中裝了一些水,在水中撒上泡沫代表銀河系的星系,把它放在實物投影儀上讓學生觀察。學生從水槽的側面看水面是平的,屏幕上的正投影也沒有形成旋渦。當筆者用玻璃棒繞中心快速攪動水槽中的水時,水中的泡沫一起繞中心快速旋轉起來,從水槽側面看到水面中間向下凹形成鍋底狀,屏幕上的投影也形成了旋渦狀。這樣的觀察是比較真實有效的,使學生有機會看到了平常難以觀察到的自然現象,豐富了課堂教學。
3.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暗箱”問題
小學科學課中,有許多知識屬于“暗箱”課,如《人的消化系統》《人的血液循環》《植物怎樣“喝水”》等。這些課文要求學生了解人體的生理知識,知道人體內部的生理變化,理解植物體內的變化等,要達到這些要求空洞的講解往往難以達成教學目標。而借助信息技術,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很好地解決“暗箱”課的問題。例如,《人的血液循環》一課,是典型的“暗箱”課,學生從外部無法觀察到人的血液循環。于是,筆者就借助視頻讓學生親眼看到了人的血液循環,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教師再講解,學生便能輕松掌握相關知識,解決了“暗箱”中的難題。又如,在《植物怎樣“喝水”》一課中,水分代謝是植物內部的運動變化,既看不到也摸不著,要學生掌握水分代謝的全過程,僅靠做三個實驗是不能說明全部問題的,因此,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建立一個發展想象的空間框架,把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導管運輸水分、用氣孔排出水分三方面的知識統一在一個有機的整體中去掌握。為了解決這個“暗箱”問題,筆者設計了一個動畫,讓學生在動畫演示的過程中了解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導管運輸水分、用氣孔排出水分的完整過程,把部分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完整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4.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溶解》一課,要求學生通過做實驗,把所觀察到的現象經過思維加工準確地運用語言表達出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筆者先讓學生做“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的實驗,讓學生感知、認識并理解溶解現象。然后,筆者把這個實驗利用投影儀展示出來,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通過觀察,學生發現放入水中的高錳酸鉀顆粒慢慢變小,最后消失得無影無蹤,水槽中的水卻慢慢變紅了。由于學生親自動手做了這個實驗,再用投影形式強化認知,大家都能說出什么叫溶解。把一個實驗具體到細節的放大,容易使描述更清晰,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同時也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培養。
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1.找準結合點
找到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最佳結合點,是有效利用好信息技術的關鍵。課堂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教學片段、一個具體事例,甚至可以是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要用得恰到好處,要與傳統教學取長補短、交相輝映。
2.體現主體性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要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當前,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的輔助教學幾乎都是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的,常常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的過程中,可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一定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場景和一些趣味練習及智力游戲等。例如,在《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中,教師在設計課件時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兩個朋友在玩乒乓球,不慎將乒乓球掉入了一個很深的洞中。隨后,出示一個問題:同學們能不能想個辦法將乒乓球取出來。學生在這種情境下充分討論,教師在熱烈的討論中順勢導入新課。這樣的設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探究活動得到了充分的促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有些小學語文老師而言,存在著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信息技術的現象,比如在一些可以通過版面或者口頭講授知識的地方也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教學。久而久之,這種現象就導致了學生過分的依賴多媒體信息技術所呈現的圖像,使學生懶于思考,削弱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另外,在這種教學方法下會減少師生溝通與交流,使得課堂氣氛沉悶與壓抑,使學生在學習中喪失了主體地位。
1.2信息技術的應用缺乏
與許多老師過度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相反,有一部分老師存在著教學觀念落后的現象,不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來輔佐教學。很多老師整堂課都依靠口述與板書傳授語文知識,但是小學生卻是缺乏耐心的群體,這樣的語文課堂會使小學生很快的失去興趣。對于有些概念,學生無法全部理解,只能依靠死記硬背,這也會極大扼殺了學生的思考力和創新思維。如果把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中,通過生動的畫面來講解知識與概念,學生的積極性和思考力才能不斷提升,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才能不斷加大。
2、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2.1科學安排教學內容
語文是一門知識體系非常繁瑣與龐大的課程,小學生的語文教材內容也存在著信息量大、涉及面廣的特點。小學生作為學生中的低年齡群體,往往生活閱歷與感官發展水平不夠高。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要抓住教學的重難點來制作課件,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本、圖形、動畫、聲音等教學元素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的直觀性。例如在小學語文寫作的教學中,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能力。小學生的書面語言組織能力較差,寫作往往是很令小學生為難與頭疼的一件事。如果教師能夠靈活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作文的教學中,就可以很好的緩解這一問題。比如當寫作題目為“我最喜歡的季節”時,老師可以在課前提前收集整理一些與四季相關的圖片與視頻,通過在課堂中對四季景象的放映,讓學生感受到春的活力、夏的熱情、秋的豐收與冬的雪白。這樣一來死板的作文題目就會變的形象化、生動化,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說出來,然后再將說的寫到紙上。這樣一來,小學生能夠通過影像資料充分的發散思維,不會覺無處下筆了。
2.2營造生動的教學情景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利用小學生善于發現新事物的特點與其好奇性,通過一些形象直觀的教學工具和多媒體來展開教學。在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把多媒體作為日常的教學手段之一,通過對視頻、幻燈片的播放,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導蜻蜓的“蜻”這個生字的時候,可以通過幻燈片播放出學生已經掌握的青草的“青”字,然后一點鼠標讓畫面中飛來一只小蜻蜓,引導學生想象蜻蜓是昆蟲的一種,然后再一點鼠標,“青”字的旁邊加上了一個“蟲”字旁,這樣一來,學生不但掌握了“蜻”字的寫法,而且會對識字越來越感興趣,教師借此引導學生運用這一規律去認識新的漢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輕松活躍的教學氣氛
有句古話叫做“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只有切實的做到關愛學生、理解學生、提升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和威信力,才能更加有效的開展教學工作。尤其在小學教學中,如果能抓住小學生的心理,讓小學生喜歡老師,自然而然會加強小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熱度和積極性。小學老師除了可以在日常學習中對學生予以耐心的教導與溫暖的關愛,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活躍輕松的課堂氣氛,也是抓住學習的心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就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西沙群島的圖片與視頻,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西沙群島的美麗風景,仿佛身臨其境,在一種輕松與有趣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學習效率。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沉悶性與枯燥性,小學生們一起昂著頭興致勃勃的觀看與課程有關的圖片與視頻,再加上觀看完畢后教師與學生間進行交流與互動,這種活躍的、輕松的、令人興奮的課堂氣氛,讓小學生們不知不覺愛上了語文的學習,甚至迫不及待的期待下一節語文課的到來。
2.創造活力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把學生的知識和視野局限在一本薄薄的教科書中,在一定程度上將現實生活同語文課堂教學分離開,沒有把生活這本“大書”與教科書這本“小書”有機結合、融會貫通,但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我們可以得出,只有將知識與現實生活相互融合、有效滲透,才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知識。在創造活力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實踐機會,創造性的開展綜合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對語文知識加以鞏固和創新。同時,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更為豐富的即時信息。此外,活力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也能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在更多的層次上培養學生多方面知識。
3.利用多樣的方式呈現生動的教學內容
采取信息技術化進行小學語文低段教學,可以將課本中的知識以多樣化的知識展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多媒體方式將抽象、理性的知識轉化為具體、感性的知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確保學生可以通過聽、說、讀、寫等多樣化方式更為直觀的領悟課本中的內容,營造學生與課本間一種更為良性的氛圍,為學生理解課本中的疑難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在教學《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時,由于文章中表達的是對北京首都的向往之情,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可以首先了解一下學生們對北京是否了解,有沒有在北京游玩的經歷或者有沒有學生已經掌握關于北京的故事。通過這樣的課前調查,可以確保教師心中對學生的知識面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繼而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保證學生能學習到他們還不曾接觸到的北京,并在一定層面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接觸多媒體手段,給學生講訴的故事,播放天安門、故宮、頤和園的旅游宣傳片,并在播放過程中進行聲情并茂的講訴,讓學生們對北京的獨特及美好有更為深入的認知,確保學生們也能隨著作者的情感對北京產生一種強烈的向往之情。
二、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建議
1.學習情景的創設能夠促進知識體系的構建
對于基礎教育階段課程實施而言,知識本身基本教學框架的建設是最為基礎的內容之一,同時這也是從教材本身挖掘有效的教學元素,促進信息技術知識的完整滲透。從教學動力系統角度研究,有效教學情景的創設不僅能夠使得教學過程更加合理高效,同時對于學生學習心理的構建也大有裨益,是現階段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效果的有效路徑。比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在突出教學內容震撼效果的同時也將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完整呈現在學生面前,這對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感受到了學習成功的喜悅,是學習驅動力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呈現。
2.豐富課堂教學活動以突出課程資源之間的互相整合
從補充與深化發展的多重角度實現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多元化教學是從教學資源相互整合的方面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應用能力,這對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與能力基礎至關重要。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發展依賴于不同學科之間的教學資源整合,而多樣化教學活動的開展正是從基本思維能力及應用意識等方面突出了學生基本應用技能的拓展,像是班級板報設計或是年畫制作等活動的開展都是豐富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方式。
3.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不應忽視對學生基礎技能的培養
基礎技能作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是體現信息技術基礎性教育特征的必然方向,同時這也是從理論與原理等多方面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拓展的有效途徑。比如在進行畫筆工具講解時就可通過對基本工具的使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工具的使用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突出軟件知識講授的重要性。這是由于軟件知識的講解是學生基本操作技能提升的必要前提。因此,從基礎技能角度培養學生的基本信息操作意識也實現對課程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實施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