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制度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2 17:33: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科制度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科制度論文

篇(1)

關鍵詞:社會科學 學位論文 評審制度

Key words: social science dissertation review system

作者簡介:成龍(1987―),男,江蘇泰興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高等教育、創業理論研究。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它綜合體現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及書面表達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總結性成果。有專家倡議,為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應“從學位論文的設計、研究與寫作到評審、答辯,實行全面質量管理”[1]。近年來,研究者不約而同地聚焦于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審制度研究,并發表了大量的學術文章。作者對這些文獻資料進行了梳理,歸納總結社會科學類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為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 社科類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的方法與程序

學位論文評審是由學位管理部門組織的,受聘專家以通訊、書面或其它形式,對學位申請者所提交的學位論文進行科學評價的具體活動。通過評審,學位申請者本人及其導師可以得到來自不同角度的意見和建議,豐富和完整文章內容;另一方面,作為學位管理部門,通過反饋回來的評審意見,可以了解學位論文的實際水平,并對其質量進行監督,同時作為審批答辯的依據;此外,通過對不同學科的評審意見進行收集、分析、整合,可以找到影響學位論文質量的主要因素,從而為提高學位論文水平提供決策支持[2]。

學位論文評審通常采用“專家評審”的方法,即國際上所說的“同行評議”。 同行評議是指由該領域或鄰近領域的專家以通訊或現場接觸的方式,來評價研究工作科學價值的一種評估方式,是國際科技界公認的科學評價的最重要的方法。根據馬莉萍(2005)的觀點,論文評審方法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分為:(1)校內評審和校外評審;(2)定性評審和定量評審;(3)公開評審和匿名評審;(4)書面評審、網上評審與口頭評審[2]。最常見的分類方法是第三種,即根據評審的方式分為公開評審和匿名評審,國際評審是匿名評審的一種衍生評審方式。

學位論文的評審程序一般按照以下五個步驟進行:(1)建立評審標準;(2)提交論文;(3)確定評審方式;(4)選聘評審專家;(5)意見反饋與處理[3]。

二、 社科類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制度的現狀

公開評審與匿名評審是國際上并存的兩種常見學位論文評審方式。美英等國的大學一般采用公開評審的方式,這是一種直接由導師提出擬參評專家名單,經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后,送這些專家評閱的方式。但也有一些國家采用匿名評審方式,如澳大利亞很多大學,要求博士生在預計答辯前2個月將申請博士學位的論文提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選定國內外3為專家對其進行評審。我國香港地區的大學,對博士論文也采取類似的匿名評審方式。在我國,自建立學位制度至90年代中期以來,各培養單位一直采取公開評審方式對博士學位論文進行評閱[3]。

在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公開評審方法實際操作中,評審專家名單通常由導師來確定。這種做法的優越性在于:操作性強、易于聘請合適的專家。然而,這種評審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和論證,暴露出了一些必須引起重視的弊端:一是導師一般聘請熟識或有學術往來的專家,因此評審專家通常會做出高于學位論文實際水平的評價,不利于對學位論文的監督,淘汰制也就更無法實現;二是導師所認識的專家有限,由導師來確定評審專家名單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重復性,片面的評審意見既不能反映學位論文的水平,也不能反映指導教師的指導能力[2]。

為了解決傳統評審辦法帶來的弊端,90年代中期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陸續改革公開評審制度,試行匿名評審并逐步擴大匿名評審比例,甚至出現了國際評審的方法。

三、 匿名評審制度的實踐與改進

(一) 匿名評審的實踐與作用

學位論文匿名評審,分為單匿名評審(又稱“單盲審”)和雙匿名評審(又稱“雙盲審”)。單匿名評審是只隱去評審專家的信息,研究生和導師的信息是公開的;雙匿名評審是同時隱去評審專家的信息、研究生的信息和導師的信息。具體操作分為兩種情況:(1)各高校研究生院管理部門將學位論文寄給其它高校研究生院,再由對方研究生院管理部門將論文派發給本校相關專業的專家;(2)各高校研究生院管理部門自行建立專家庫,根據專家庫將學位論文寄給相關研究方向的專家[2]。

王則溫、趙張耀(2009)通過相同的博士學位論文在兩種不同的評審方式中的評價差異探討不同評審方式對學位論文評價的影響[4]。結果表明:(1)雙向匿名復審大幅度降低了各項評價指標的優秀比例;(2)雙向匿名復審使中等及以下的評價比例有較大的提高;(3)評價為較差等級的比例在雙向匿名復審和原始評閱中都是極低的。王珞晶、張春元等(2005)對參加普通評閱的博士論文和匿名評審的博士論文評閱意見做了統計分析,結果如下:(1)匿名評審使論文評閱更加客觀、公正、規范;(2)學位論文的整體質量得到顯著提高[5]。

可見匿名評審制度可以有以下作用:(1)避免了論文評審過程中的人為影響,提高評閱結果的客觀性、公正性;(2)對提高學位論文水平具有督促作用;(3)有利于管理部門及時了解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問題 [2][6]。

(二) 匿名評審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盡管匿名評審制度對解決傳統評審制度的問題起到比較大的作用,不得不注意的是在實行匿名評審的實踐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立足點不正確,建立在對學位申請者、導師及評審人不信任的基礎上;(2)增加了評審的中間環節,評審的科學性、權威性打了折扣;(3)成本較高;(4)學校對外校專家缺乏聯系性和約束性,專家積極性不高 [7]。

針對上述問題,學者們提出了很多解決措施,概括起來包括:(1)科學建立高質量的匿名評審專家庫;(2)制定較為詳盡的評價指標體系;(3)健全對評審專家的選聘和監督機制;(4)建立配套的保障措施等。李秀兵(2007)結合西安交通大學“雙盲”評審的情況,從學位論文應包含的信息問題、評閱人的確定問題、評閱意見的表達問題和評閱意見的后處理問題等角度出發,分析了問題的表現形式、原因,并提出了解決的措施[8]。

(三)國際評審制度的出現

在學位論文評審制度改革的浪潮中,國際化評審也在少數高校中推行開來。論文的國際評審,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選取用外文撰寫的學位論文,將其送至外國同行專家進行評審。這種評審主要是充分發揮國外同行專家作用,評審往往更嚴格、更具體、要求更高,對促進研究生用外文撰寫論文、擴大國內研究生在國外的知名度、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國際化評審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如時間長、費用高、選聘合適的外國專家比較困難以及學位論文必須用外文撰寫等,因此,要想使國際化評審達到預期效果,并能大面積推廣,尚需建立一系列配套保障體制和措施。目前,中國地質大學在組織學位論文評審工作中,大膽地嘗試了這種評審方式,其他大學也有涉及[9]。

參考文獻:

[1] 吳宏翔,顧云深.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2):23

[2] 馬莉萍.淺析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及主要辦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131

[3] 孫,高虹等.談博士學位論文評審方式改革[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7):23

[4] 王則溫,趙張耀.關于博士學位論文評審有關問題的探討[J].研究生培養,2009,3:39-40

[5] 王珞晶,張春元.博士學位論文評閱改革成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5(1):48-49

[6] 蔣紅燕.碩士學位論文盲審制度效果探討[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1):39

篇(2)

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本科學生為了申請學士學位而撰寫的學術性論文,是學生在一定時間內針對某一課題進行系統的有創見性的科學研究成果,是對學生大學期間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全面檢驗,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創新意識、提高獨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評價內容。同時也是全面推進高等教育“質量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一環。因此,加強畢業論文工作管理,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對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培養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獨立學院作為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產物,近十年來像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但是由于其辦學時間不長,實驗儀器設備比較缺乏,畢業論文經費緊缺,學生的就業壓力大等方面的原因,導致獨立學院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普遍較差。如何才能提高獨立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這也是許多教育專家關注的焦點[1],本文就如何提高獨立學院化學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質量,進行一下探討。

1.結合實際,合理選題

畢業論文選題是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環節[2]。獨立學院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題目的選擇不僅要充分體現化學的特點,而且要考慮到獨立學院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自身的辦學宗旨,合理的選題。因此,就選題來說要注重以下幾點:首先,應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讓學生自主命題、也可以讓學生和指導老師一起命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以積極心態、高質量、高標準地去完成畢業論文。其次,選題要合理,論文題目不能過大或太小,題目過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難以完成,題目過小,學生容易從網上抄襲。因此,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應緊密結合本專業培養目標,選題的大小和難易程度應與學生所掌握的理論基礎相適應。對于想考研的學生,鼓勵他們參與一些研究性較強、且有延續性的課題;對于想就業的學生,則鼓勵他們選擇一些應用型、且和農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的課題,同時也可以準許他們自己找合適的工廠去做實驗,然后回來寫畢業論文;第三,支持一部分對其他學科感興趣的學生跨學科、跨院系選擇導師,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交叉復合型人才。

2.合理安排畢業論文時間

目前,大多數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都是安排在大四,這個時間同時也是畢業生考研和求職擇業的高峰期,在當前就業壓力下,許多大學生剛進大四就開始到處求職,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全力以赴考研,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實驗,對于化學專業的學生,如果不做實驗,畢業論文就無法寫,有些學生到最后沒有時間做實驗,就全文抄襲別人的文獻來糊弄老師。因此,學校需加強學生的管理工作,協調好畢業論文工作與學生的就業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協調,統籌規劃。可以讓學生把畢業論文提前做,由原來的第8學期提前到第6學期去做,對于考研和想找工作的學生都不影響,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因為時間和精力上的沖突而顧此失彼。沖突較少,同時可以使學生盡早地進入課題或論文實驗的研究和探索,積累素材,為論文的質量提供基礎。

3.充足的經費是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順利完成的前提

獨立院校由于辦校時間不長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3],導致辦學經費緊張。畢業論文經費緊缺是目前大多數獨立院校存在的問題。由于經費緊缺,實驗無法正常進行,嚴重影響了指導老師帶學生和學生做實驗性、設計型論文的積極性,限制了化學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開展,影響了畢業論文的質量和水平。為了更好的解決經費問題,獨立院校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學校應適當增加對化學專業畢業論文的經費投入,這是提高完成化學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水平和質量的保障。其次,要提倡畢業論文與導師的科研相結合,這不僅是緩解當前很多高校實踐教學經費不足、實驗設備緊張的有效途徑,還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而且也解決了有些導師有課題而人手不足的問題。第三,搭建地方企業與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聯合的平臺,立足和依托地方,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主線,堅持體現地方特色,發揮地域優勢,與地方企業聯合,利用企業的經濟優勢共同研究和開發科研課題,為學生畢業設計提供素材。讓學生在社會的大課堂中通過畢業論文的訓練得到鍛煉,學到實際的本領,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4.建立完善的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優化畢業設計

畢業論文的考核評價的科學化和規范化非常重要[4]。首先,學校應加強畢業論文的過程化管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規范畢業論文過程各個環節的管理,使之具有導向性、可操作性。其次,要認真做好畢業論文成績評定工作,加強畢業論文的過程控制,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對論文指導老師的考核,嚴格論文答辯的考核工作。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進行成績評定。不允許出現普遍高分或低分現象,成績應呈正態分布。對優秀的畢業論文(設計)加大獎勵力度,對畢業論文中出現的抄襲、剽竊他人成果,或編造數據、實驗結果等現象要從嚴查處。畢業論文不合格可以讓學生延長時間畢業。以刺激學生對畢業論文(設計)的投入和重視。

總之,獨立學院作為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產物。要提高其化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獨立院校應從在畢業論文的選題上,要與教師科研相結合,要體現出科學性、實踐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等方面;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確保畢業論文經費投入到位,使畢業論文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構建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與學生就業“三位一體”工作模式,有效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和畢業論文、畢業實習之間出現的矛盾;建立完善的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幾個方面來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建云,夏凱,王慶亞.農業院校理科類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環節的改革研究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0,1:84-92.

[2]李學琴.化工類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的探索與實踐[J].化學教育,2009,11:30-92.

篇(3)

教師的真情表揚、神情眼色、體態動作等都是情感獎勵不可缺少的部分,小學生受到老師的口頭表揚等情感獎勵,會覺得是老師對自己的肯定,能極大地激發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上及時公平地給出情感獎勵,經常鼓勵學生是作為教師的一個基本教學素質。筆者對所在學校進行教學反饋過程中,整理學生調查表統計結果顯示:97.7%的學生認為教師表揚對自己學習積極性影響“非常大”,99.4%的學生希望在課堂上得到老師的鼓勵;同時對教師調查表統計結果顯示:課堂教學中運用表揚次數越多的課堂氛圍越活躍。該組數據表明情感獎勵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極大調動課堂氣氛,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二)物質獎勵豐富教學

一些物質獎勵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能起到豐富教學的作用。其作為一種非常規教學方式,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不同年級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不同獎品的特殊性和不同學科的特點進行示范教學,讓學生將不好理解的問題,晦澀難懂的題目在物品的演示下更好地理解,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課后再將這些獎品巧妙地送給孩子們,這樣恰到好處地運用物質獎勵,可以讓學生印象深刻,引導學生前行。

(三)多樣性獎勵帶來驚喜

小學生表現欲強,思維活躍,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課堂教學中獎勵的多樣性特點,時常能給學生帶來驚喜,使其注意力能較長時間集中到學習上來。教師設計多種獎勵形式,如獎勵積分卡、小紅花、小紅旗、糖果、寫著特殊字跡的小紙條等,還可以采取合作、歌舞等形式,只要賦予其“對勝者的獎勵”“全班同學對你的認可”等一定的意義,學生就很愿意參與進來,而且會把得到的獎勵收藏起來放在最醒目的地方,對學生來說,這種驚喜是一份非常珍貴的榮譽。

二、小學生課堂獎勵之“弊”

課堂獎勵不是萬能的,其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既有優勢也有局限。不分析其“弊”,就不能使這個輔助的教學手段得到充分恰當的運用。

(一)課堂獎勵存在短效性

在課堂學習中,課堂獎勵不同于激勵,課堂獎勵是激勵的一種形式,激勵強調的是“喚醒”,即激發起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興趣,不是暫時的,具有持續性。課堂獎勵是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喜歡的獎品,并不能代替激勵,也不能起到激勵的效果。教師用課堂獎勵這種形式對學生好的行為予以獎勵,效果是短暫的,缺少過程上持久性的考慮,眼花繚亂的獎勵形式只是滿足了在課堂上的時效性。對學生還應該怎樣進行持久的激勵值得深思。

(二)機械式獎勵流于形式

當前小學課堂上的獎勵存在“因為獎勵而獎勵”的現象,教師為了到達教學效果進行機械式獎勵,沒有真情流露。瑞士教改人喬安•佩斯特羅茲說:“教育的最高成就是在我們指出學生的錯誤時,能感動他們的心靈,用我們強烈的愛是他們信服。”課堂獎勵也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學生能讀懂教師溫暖的眼神和動作,什么是真心的表揚。教師要用真心讓課堂獎勵起到應有的作用,要讓課堂獎勵傳遞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正能量”。如果只是因為獎勵而獎勵,只是為了教學效果而獎勵,就失去了獎勵本身的意義。

(三)獎勵對象“厚此薄彼”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向師性”,對教師又依賴又崇拜,教師的任何一句話都會對小學生產生很深遠的影響。因此,如果在課堂獎勵中教師做出不客觀不公正的獎勵會對學生影響很大。課堂獎勵恰恰是教育改革中一種不太完善的激勵方式,而且課堂中學生人數眾多,導致課堂獎勵存在獎勵對象“厚此薄彼”的現象。給沒有得到獎勵的孩子留下“他比我強”“我不如他”的心理陰影。獎勵對激發學生興趣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獎勵對象“厚此薄彼”的問題也會使同學背負莫大的壓力。

三、如何逐“利”避“弊”

(一)告別經驗主義

當前教師對課堂獎勵的認識停留在經驗主義層面,沒有深入到理論層面,只有細致地思考課堂獎勵之“弊”,深入研究課堂獎勵及理論和發展方向,將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投射到教育學、心理學問題上進行深入分析,通過重新設計,再在課堂中進行實踐,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如此往復,才能制定出符合小學生發展的科學合理的課堂獎勵制度。

(二)降低獎勵的針對性

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獎勵,研究表明:對個體獎勵不合理,會導致小學生的攀比妒忌心理嚴重、人際關系不和諧。教師要從調動大多數學生積極性出發,降低獎勵的針對性,做到不針對個人,而針對集體中的一部分,減少少數典型的樹立。進行集體表揚,如表揚一組、一排、一邊的同學,而不是某某同學。這樣進行集體表揚,大部分學生都受到了表揚,而沒受到表揚的一部分同學也不會有負面情緒,反而希望為自己所在的一部分做得更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同時,又能為學生今后的集體協作,互幫互助等美德的養成打下基礎。

(三)注重獎勵的層次性

教師要以每個學生都有潛能,但潛能不盡相同為出發點,知道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合理激發不同學生的不同才能,把獎勵標準設置成具有層次性的標準,盡可能讓每個學生努力后都能獲得課堂獎勵,機會均等。獎勵標準應該隨著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而進行靈活性的變動,對某方面能力強的孩子設定較高一些的標準,能力弱一些的孩子設置較低一些的標準。

篇(4)

目前應用型本科教學管理制度針對教學的諸多管理活動基本按照統一規格、統一行動、統一要求的模式開展。如每個系甚至每個二級學院都采用統一的教學計劃模版、教學大綱模版、課程導言模版、試卷(答題卷、題型、分值、答案)模版等等;再如統一備課、統一平時作業次數內容、統一閱卷、統一成績分布等。各類工作包括期末匯總材料、學生論文指導程序、答辯提交材料都是以清單的方式要求師生遵照執行,符合清單內容和數量便是完成。這樣統一管理的效果雖可媲美工業化模具生產的產品,但形式上的統一規格、便于管理,實質上已經扼殺了應用型教學需要的柔性評估、素質培育、人文關懷、業務技能等等至關重要的教育智慧,更扼殺了教師開展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熱情、積極性和創造性,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單純從制度本身出發進行的管理違背管理原理,也背離應用型本科的教育方針。

2.教學管理制度采用至上而下的模式,缺少服務觀念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教學是中心工作。教學管理應處于服務教學工作的重要地位,它應該保證應用型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維持良好的教學秩序,為一線教師和本科生做好服務工作,及時解決或轉達師生要求和意見。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學校主管部門的紐帶,教學管理與教學服務具有主輔層次的關系。但目前的教學管理制度卻執行著上傳下達的管理模式,追求管理的穩定性、執行力,忽略了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及教學目標的統一性,忽略了教師和學生的要求及感受。表面上看各項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但脫離了一切以教學為中心的工作方針,形成了重管理形式輕教學實踐的工作風格。這使應用型本科的教學實踐雖扛著威武的改革大旗,卻不知所措地惟命是從,而忘記了真正的方向,談不上教師和學生的發言權和自主性。

3.沒有真正把應用型本科的辦學定位、培養目標和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中心任務

目前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管理大多側重事務性的工作環節,如開學的教學工作是否如期順利、各項教學資料教師是否按時完成上交、期中檢查教師的聽課記錄(教案、點名冊、課件等)是否齊全、期末考場是否秩序井然、考后各類歸檔工作是否符合規格等。工作的標桿便是整體局面的平穩有序,不出亂子,滿足于教師在教,學生在學,卻忽視教與學的實際效果。再加上多數應用型本科都是民辦高校,管理不得不考慮成本和收益的關系,所以教師的工作量加到極致,重點關注教師的工作任務是否滿負荷或超負荷,而對教學質量的實際效果重視不夠。對教學質量的評估采用機械化、程序化操作,忽略了辦學定位和目標,這樣的教學管理只限于讓一個教育機構規律運轉,與教育的宗旨和目標相距甚遠,沒有實現管理為教學服務的功能。

二、促進應用型本科教學管理制度與教學工作統一的重要性

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實踐工作的統一是指二者的目標和初衷一致,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應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當二者的工作目標一致時,才沒有誰服從誰的矛盾,只有服從共同的目標。一個協調運作的管理機制將極大地減少內耗,使各項教育工作更富效率。管理制度是為實踐活動服務的,背離了教學工作的教學管理制度,也將失去對教育實踐活動促進支持的意義。應用型本科的教學定位和培養目標需要相應的應用型教學管理制度支撐,如果教學管理制度自成體系、獨自運作、主次顛倒,那么應社會需要開展的應用型本科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改革便是隔靴搔癢,不達目的;富有實效的教學模式改革需要能為之提供輔助支持服務的教學管理制度;應用型本科的教學創新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執行靈活有度的教學管理制度;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規格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因此,沒有一個與應用型本科教學目標一致的教學管理制度,諸多應用型本科教育理論的研究、課題開發、實踐研討都將是功虧一簣的。我們應用型本科教育需要教學管理制度與教學實踐的統一。

三、建立服務于應用型本科培養目標的教學管理制度

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管理決定著教學工作的開展、決定著教育特色,建立一個服務型、務實型的管理制度體系,關乎教育質量和教育規律。以下建議基于本人職業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基層教學工作經驗,從環境、制度、方式等方面提出幾點教學制度改革的愿望。

1.建立三位一體的制度保障環境

適用于應用型本科教學管理制度需要政府、企業、學校共同打造互動的保障環境,確保應用型本科的創新性、應用性教學沒有硬指標的制度約束,同樣也確保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管理制度在為教學服務的同時有柔韌度和科學性。目前標準化、僵化、局部單項管理的教學管理制度,其形成有一定的社會原因和自身原因,如政府對應用型本科的評估標準是統一的、規范的、嚴格的,教學制度要保證各項教學活動形成的資料和數據符合評估要求;企業對高校的教學和管理沒有參與的動力和熱情,他們可以在人才擁擠的市場上方便地找到所需人才。但我們不能認為改變應用型本科教學管理制度現狀只是高校的職責和任務,政府和企業的推動力也是根本性的要素。政府減少對教育的行政干預,留更多的自主空間給高校開展教學改革、管理創新,才能形成自由民主開放的大學氛圍,才能談得上實現教育的初衷,回歸教育的自然規律。企業與高校的互動同樣需要政府的促進,只有大環境寬松后,實踐層面的改革才富有實效。因此三位一體的制度保障,才能促使應用型本科的管理制度改革放下包袱,輕車簡從,直達目標。

2.建立尊重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管理制度

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管理制度是為課程改革、教學模式創新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服務的,而上述這些工作的直接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什么樣的課程設置符合社會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更適合課程特點和學生技能的培養、什么樣的考核方式更適合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評估等等,只有教師和學生最有發言權。建立民主參與的動態的教學管理制度、以增強學生應用技能為原則對現有的教學管理制度進行再設計,有利于開創應用型教學模式改革的新局面,有利于教學改革朝著加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方向努力,也會更充分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以教師學生為本,實行靈活、自由、寬松、嚴謹的教學管理制度才能體現大學精神,才能讓應用型本科的教學工作符合其自身特點并造福社會。

3.建立適合專業課教學改革的教學監控模式

教學監控包括對教學工作的管理和對學生考核方式的管理。專業課教學是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改革的主體,對于這類課程的教學質量監控不適于采用規格化、程序化、形式化的管理模式。對于教學質量的監控應該從企業認同和學生認同感入手,企業認同、學生接受的教學質量才是我們追求的方向,不被市場接受的教學效果,即使完美符合學校各項制度,又有多少社會意義?建立適合專業課改革的教學管理模式才能服務于應用型本科的教育目標,只有教學管理制度與教學工作的目標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實現應用型本科教育的預期;對于教學效果的監控管理應該建立彈性靈活實效的管理模式,讓學生和企業說話;對于學生的考核方式不應由管理部門限定,約束對學生的評估考核方式就是對教學改革創新工作的限制。何種方式能評估學生的應用技能并適合專業課特點,教學管理部門可以適當放權給專業課教師,知人善任,給教師信任和尊重,而不是對教師期中、期末的考試題型規范否、題庫建設完成否、平時教學資料齊全否進行監控。

4.形成針對應用型教學柔性、藝術性、人性化的教學管理文化

教育需要文化氛圍,工廠式的管理不符合教育特性。應用型本科傳授給學生的業務技能和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不是靠硬性、統一的教學管理模式能達到效果的,相反這樣的管理模式將會像桎梏一樣約束著教師和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自主性,會大大偏離應用型的教學定位。柔性、藝術性、人性化的管理文化才能造就積極活潑的課堂,才能引領教師和學生在知識、技能、智慧、素養的空間里自由翱翔。對于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用行政式的管理手段進行苛責,除了讓教育工作圍繞管理工作開展外,會讓人忘記教育本身的初衷。所以柔性、藝術性、人性化的管理文化有利于應用型本科放手開展各項教育改革實踐,有利于教學工作符合應用型的特色,有利于師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應用型本科教育目標的實現,規范化、程式化的教學管理制度要追求的服從、統一、大好局面會在這種良好的管理文化中以賞心悅目的方式呈現。

篇(5)

會計、財務管理專業課程一般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會計核算課,主要包括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等課程;二是會計管理課,主要包括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兩門課程;三是綜合會計課,僅有會計制度設計這門課程。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完善會計規范體系;優化會計組織結構,規范企業會計行為;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強化企業經營管理制度;提高會計工作效率;保證會計工作質量,提高會計信息使用價值。會計制度設計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對會計核算知識和會計管理知識能夠全面地運用,而且還要求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專業課知識進行綜合、深化和升華。

二、當前用人單位對會計、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要求

在財務管理工作發展相對成熟的美國,從事基礎會計工作的人員占比僅為10%,大部分財務工作者從事的都是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管理會計等工作。我國目前的會計人才結構嚴重失衡,從事記賬、報賬等煩瑣日常性實務的會計占會計總人數比例的90%,所以當前的情況是記賬、算賬和報賬的會計人員多了,而既能記賬、算賬和報賬,又能從會計角度參與企業管理的會計人員太少了。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會計人員不能只具備基本會計理論和業務技能,還應該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會計人員不僅要會記賬、算賬和報賬,還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融入企業,參與經營管理,制定或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企業需要適合他們要求的會計人員,而對高校來說要考慮怎樣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會計人員的問題。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我們需要在學生已掌握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礎上,開設能夠明顯提高畢業生綜合能力的課程,為畢業生就業打好基礎,而會計制度設計課程就是一門這樣的課程。

三、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該課程不夠重視。會計制度設計課放在大三的第一學期,考查課,課時每周2課時,使學生主觀上感覺這門課程不重要,這也使得授課內容不能得到全面、詳細的講解,因而影響到教學效果。從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他們對該課的印象不深,學得不扎實。(二)教學方法單調。目前《會計制度設計課程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還是教師按章節順序講授課本基礎知識為主。教師講、學生聽,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強調規則要求怎樣,而忽視創新性教學、忽視案例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忽視訓練學生職業判斷和決策控制能力的教學,很難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很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也不容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三)考核方式單一,考核內容缺乏靈活性。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制度設計課程課程考核仍然以期末閉卷考試為主,內容大多數為單選、多選和問答題。這種考評方式的主要特點在于:重記憶、輕理解;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早已遠遠不能夠滿足該課程的教學目標。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本知識,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不用動腦動手搜集資料、深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計制度設計課程課程的理論性很強,主要圍繞著“設計原則”“設計流程”“關鍵控制點”等內容,而面對的學生缺乏會計工作經驗,難以理解這些內容,而且這門課程有的內容在以前其他課程中講過,如果僅僅按照課本順序來講,學生會缺乏興趣,因此該課程要注重趣味性。比如,引入各種鮮活的小案例由學生分析,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分析近年來國內外有影響的案件,提高學生對現實經濟生活的關注度,啟發其觀察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二)運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是對實際發生情況的描述,一般涉及某個組織里一個人或者多人面臨的決策、挑戰、機會、問題或爭論等。案例教學法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在20世紀初首創的,它是一種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的教學形式,是按一定的教學目的,以案例為素材,讓學生通過案例背景資料的閱讀、理解、分析及分組討論,使其置身在其中,如臨其境地解決問題,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方法和過程。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迫切需要案例作為支撐。在教學中應充分使用案例教學法,盡量將內容案例化,將案例理論化。一方面,搜索大量案例,既包括早期的經典案例(如巴林銀行、銀廣夏、中航油),也包括最新的重大案例(如張裕、綠大地、獐子島);另一方面,對較好的案例進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教學手段是一支粉筆、一張黑板,單一的講授式教學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采用案例教學,可引入討論法、演示實驗法、實習指導法、研究指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通過聲音、文字、圖像和演示等多種信息要素,形象生動地說明某個會計事項的操作過程及方法,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三)建立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案例庫。會計制度設計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需要有大量的案例,如果沒有案例就無法實施案例教學。因此,需要建立內容豐富的會計制度設計教學案例庫。獲取案例資源可通過多種渠道:一是教師到企業專職調研,深入企業收集實際工作中的案例;二是建立高校之間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學案例;三是建立校企聯合,以企業的實際案例作為教學案例。平時可以通過網絡、期刊、報紙等途徑收集真實案例。在我國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2800多家,這些公司中有許多鮮活的案例,如“雙匯瘦肉精事件———采購環節的反思”“萬福生科財務造假”“博元投資成違法退市第一股”等。常用網站包括:和訊網、上海證券交易所、新浪財經、東方財富網、中國證券報、深圳證券交易所等。收集到案例后要進行加工,描述公司背景、事故或事件發生經過及后果、原因分析、經驗教訓等,并標明案例的出處,經過一定時期的積累,可形成一個資源豐富的教學案例庫。(四)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建議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讓學生不再受死記硬背的束縛,不再滿足于“背會了”某些知識,而是促使學生深入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實際問題,提高會計制度設計能力,從而考察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題型采用案例設計題,給出企業某一方面管理的需求或存在的問題,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沒有唯一答案,只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個人的理解力、洞察力。平時測驗還可以采用專業小論文和專項報告的形式,來提高學生信息搜集、新設企業會計政策設計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利用網絡資源,更多關注最新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更多利用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五)運用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進行輔導。運用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便于學生學習。在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學校的校園網絡平臺,或者會計、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自己的QQ群,來進行網上教學和網上輔導、網上作業、網上測試、網上師生交流等。在運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輔導時,教師是指導者、學習組織者,也是一名學習者,學生是學習者、教學資料提供者,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相互學習的關系,比課堂教學更加靈活,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王春福 金淑紅 單位:滄州師范學院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滕曉梅.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J].財會通訊,2014,(7):56-57.

篇(6)

精讀課在中職專業英語各學科教學中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科,它集聽、說、讀、寫、譯為一體,是學生掌握外國語言和文化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載體。精讀課教學在專業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功直接關系到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習習慣的形成,以及思想情操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授課之前應先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首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英語基礎知識和學習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分層教學;其次,了解精讀課的實質內涵,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最終選擇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一、精讀課教學的實質

(一)精讀課文是傳播文化知識的載體。

文化是語言最主要的屬性,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而精讀課文正是了解和學習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的窗口,教師可通過課文講解之前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注釋和講解,使學生對文中人物所處的時代及產生的事件有個大致的概貌,這樣對接下來的故事情節的發展及文中的語言才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分析,使學生獲得各方面的文化知識,因為文學作品具體綜合地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風土人情、歷史發展、哲學思想等。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認為,讀者在閱讀文章時,其頭腦中儲存的文化知識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因此,精讀課文教學在傳播文化知識方面承擔著重要角色。

(二)精讀課文的學習必須分階段、分層次。

不同文章,不同的學習階段,課文的學習重點、授課的技巧和方法各不相同,同樣,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其掌握知識點的難易、快慢也因人而異,我們可以把精讀課文教學階段分為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初級階段主要要求學生掌握課文的重點詞匯、課文難句和復合句的翻譯理解,鍛煉學生的聯想和歸納能力,授課的重點是關鍵句和主題句,對課文理解要求較低,通常是表層的;中級階段要引導學生注意篇章結構,培養推理演繹能力,對文章的實質內涵要有較深刻的理解;高級階段則要注意知識的多面性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要提高學生的復述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形成對文章的評價性理解。此外,對學習能力和程度不同的學生,應采取分層教學的辦法,對于能力差、程度低的學生,可要求其掌握詞匯的基本意義,教會其判斷段落主題句、關鍵句的基本技巧,對于理解力較慢的后進生則可以讓他們分階段掌握知識要點。

(三)精讀課文教學是整體語篇教學。

語篇教學就是從語篇的整體出發,對文章理解分析和評價。精讀課課文是由不同語篇建構的不同體裁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會有一個中心思想,而中心思想又含有許多主題句,主題句分布在各個段落,每個段落則由不同形式的句子組成,在講解課文時,教師在講授基礎知識、強調語言要素的同時,還要注意闡明篇章結構,點出中心思想,教會學生識別主題句。總之,通過語篇分析,學生在腦子里對課文形成一個“圖式”,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此外,文章的體裁對其語篇內容也起著制約作用,Ventola(1995)認為體裁是生成特定語篇結構的符號系統。體裁分析既涉及文體分析又涉及語篇分析,其根本宗旨是研究語篇交際目的和言語使用策略。因此,教師既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語篇結構,又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體裁,在介紹背景知識的同時,適當地向學生介紹文章的體裁,這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精讀課課文具有特定的人文價值。

精讀課課文的教學不單純是語言教學,它也是情感的教學,教師幾乎可以從每篇文章的主題中挖掘出人文素質教育因素,其內容豐富多彩,包含著許多人生的哲理;它引人向上,勸善懲惡,提倡互助和奉獻,激勵人們熱愛生活,追求理想,同時文章表現出各種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矛盾沖突也是很好的進行人文教育的生動例子。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適度地滲透人文教育,必要時還可以運用一些相關的有教育意義的英語諺語和格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外殼去品味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高尚的品質。在教學中教師應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各抒己見之后,再進行有目的的指引,讓學生分辨是非,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二、精讀課課文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課前預習策略。

構建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認知和信息加工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意義建構只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考慮學生個人的認知情感等因素,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求知識,最大限度地承擔學習責任。精讀課對學生來說,預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預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而且可以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的提問充滿自信,勇于發言。課前預習包括:1.詞匯的預習,包括正確地朗讀單詞,記憶英文詞義,查閱該詞的慣用法及相關的詞綴;2.課文的預習,包括流利地朗讀課文,預先通讀全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標出文中出現的難句和疑點;了解文章的文體和結構特征,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辯證,提出自己的看法;3.背景知識的預習,教師應培養學生學會查詢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的能力,尤其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的優勢來加強對英語國家的認識。

(二)采用多角度進入式的課前導入策略。

眾所周知,新課的導入一直是英語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好的導入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渴求。對教師來說,精讀課中的導入步驟恰恰體現了教學技術的一種手段,一種使得課堂教學盡快步入最佳狀態的一種必要手段。由于精讀課文內容和題材涉及廣泛,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包容性,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教師在課前的導入階段可針對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情況下,為不同的教學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導入。如:1.問題導入法。問題導入法就是要為學生創設一個直觀生動的客觀教學情景和輕松和諧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將學習內容由現象到本質、由情感到理性層層深入地揭示出來,當然在提問的時候要不停地變換角度,留有余地并富有啟發性,通過幾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2.情景導入法。情景導入法就是利用圖片、動畫、直觀教具,錄像、電影、投影、幻燈、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結合文字聲音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的刺激;例如在College Book II Text A“Using the Sun’s Energy”這篇課文中,我首先通過幻燈片演示不同的太陽能產品的圖片,使學生對文中的solar furnace(太陽能爐子),solar still(太陽能蒸餾器),solar cell(太陽能電池)等產品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然后借助多媒體播放一段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工作的視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迫切地想了解太陽能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運用,原本一節相對比較枯燥乏味的科技英語課,由于有了多媒體的聲、光、畫、色彩的效果而變難為易,通過幻燈片的演示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知識,同時增加了課堂的信息容量。3.音樂詩歌視聽導入法。視聽法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也是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導入手段。音樂是一種極富內涵的藝術語言,教育心理學表明:音樂教育與智育相輔相成。音樂以其優美的旋律和動聽的曲調活躍和豐富聽者的思維和想象力,使學生在音樂聲波刺激下思維活動處于敏捷和活躍狀態。悅耳動聽的音樂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更能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而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精品,是以精練的語言、和諧的韻律、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它不僅能培養語感,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積極性。以College English Book II Lesson One的聽說練習為例,課本摘錄了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的一首“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好似一朵流云獨自漫游》),在舒緩流暢又略顯憂傷的音樂聲中朗讀這首詩歌,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細細地領會詩歌的真諦。可以說音樂詩歌視聽導入法,豐富了學生的精神視界,提升了學生的文學修養,為接下來的課文的學習乃至將來對英國社會的文化及人文的理解奠定了基礎。4.背景知識導入法。對一些歷史性體裁的文章,教師可事先通過各種途徑,如上Internet或圖書館等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把它們制成幻燈片;或以關鍵詞出現、或以時間為序、或以圖片形式展示。教師以介紹作者、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利用課件將相關的背景知識,圖文并茂,動靜結合展示在大屏幕上,營造出外國文化氛圍,從中學生可以了解各個國家不同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及價值觀,培養其文化交際意識,拓展其視野,從而使語言變得豐富有趣。通過畫面上的背景知識引出課文的相關內容,教學效果倍增。

(三)協作學習和討論相結合的課文講解和鞏固策略。

大學英語精讀課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因此它的目標就不單純是灌輸知識,而是使學生利用知識更好地進行交際活動,討論式教學法利用靈活多樣的討論或會話形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學生在實際交流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協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策略,它主要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該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通過與周圍環境交互而自主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知識不是靠教師傳授所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協作、討論等活動,在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中獲得的。協作學習注重在教學中讓學生協同做事,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這兩種教學模式的共同點在于,它們都具有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為輔助的教學原則。這兩種方法的契合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語言交際和運用能力,而且能給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空間,使他們懂得知識有時也可以通過討論來獲得,學生在共同協作中可以獲得更加完滿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和協作意識。這里以College English Book II Lesson 7 Text A “Using The Sun’s Energy”為例,具體說明如何在課文教學中實施這兩種方法。

基于協作學習理論原理,在課文講解階段,我把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細化為Global reading,Language focus,Text organization和Text extension四個方面的任務,突出“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的閱讀模式與理念,注重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務1――Global reading:Take a 5 minutes’fast-reading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do we call the new cooker the house wife uses?

2.Why does the house wife is happy to use the new cooker?

3.According to the scientists,what kind of energy source can meet the world’s enormous need for power?

4.Besides cooking,in what aspects can solar energy be used?

5.How many types of solar equipment have been used so far?

6.Why is solar still very important?

7.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solar cell?

通過學生個人運用skimming和scanning閱讀技巧,以及分組討論總結或個人總結回答以上問題,使學生從語篇層次上理解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任務2――Language focus:小組討論課文的難點、重點及語言點,并分別針對不同段落的語言點,派各小組代表向班級講解。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與傳統的課文講授方式不同的是,教師沒有對課文的每一個句子作詳細解釋,而是根據教學大綱、針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對課文中的內容要點、語言難點及重點進行拾遺補漏、總結歸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指導和評價。

任務3――Text organization:小組討論課文結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通過分組討論和集思廣益,對課文的段落結構用表格作出了劃分。

Paragraph Main ideas

para.1The house wife are happy to use solar furnace.

para.2Scientists believes solar energy is the only kind to meet the world’s need for power.

Para.3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using of solar energy.

Para.4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olar equipment.

Para.5Solar stills are very important because they can provide fresh water very cheaply.

Para.6Two advantages of solar cell.

這一階段的任務,學生主要采用小組討論、辯論、合作、問題解決等方法,通過這些協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學生的創造性、自主性和互動性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一味地“接收”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參與過程,完全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協作學習策略的應用,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學生不僅能多途徑、多層面、多角度地獲取語言知識,而且學生的語言技能發展和運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寫作創造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了發展。

任務4――Text extension:通過前面的活動,學生對課文主題、文章結構和語言知識有了全面的了解。這一階段的任務是讓學生鞏固課文中的語言點,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煉文章主題的精華,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在這一階段,教師作為活動的指導者,應引導學生對作者的觀點,特別是有爭議的焦點或熱門話題進行討論,師生和生生之間暢談彼此的見解和觀點。例如就本課“利用太陽能”的主題提出以下幾個供討論的問題:

1.How can we make good use of solar energy to develop more and more new solar product?

2.Is it more important to cut down waste of energy or to explore new source ofenergy?

3.What will happen to the world if all coal,gas,oil are used up? Do you think this will happened?

在這一階段,運用討論法教學的關鍵在于設疑并正確引導,讓學生分成組塊,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場,把握觀點。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觀,以及自由、大膽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又把教學放在英語語言環境中,創設交際表達的情景,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創造性。應注意的是,在闡述觀點時,教師一定要聆聽學生的不同聲音,營造民主公正的思辨氣氛,并鼓勵學生多用生詞和新詞。通過這些問題的回答,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最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情懷。

三、結語

精讀課文是英語課堂教學的綜合載體,其中所運用的策略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教師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及課文講授策略,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文化教育,教師只有透徹了解每篇文章的精神實質和文化內涵,才能有效地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和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才能發揮精讀課文教學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修訂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207-219.

[2]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96.

[3]章靈舒.職業院校英語課文的教學策略[J].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2006,(1).

篇(7)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4-0253-02

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體系中對畢業論了明確規定,要求學生按照要求完成畢業論文,以達到檢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目的。各高校也要求本科生在完成本科學位論文后取得相應的學分才可以獲得本科學士學位證書。可見本科學位論文對于本科生學習階段的重要性。同時國家教育部對本科學位論文的要求和評估,也督促高校教師要認真輔導學生完成本科學位論文,目的是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的人才。要做好這項工作,就必須認真解讀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中本科學位論文的指標體系,理解它吃透它,才能更好的做好這項工作。

一、本科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本科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從選題和學位論文質量兩方面進行解讀。本科學位論文選題上總體要求是選題的性質、難度、分量、綜合訓練等情況要反映本科學位培養目標的要求,而對學生培養目標的核心是通過學習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從性質上解讀,選題就要研究當今社會生產力的最新發展方向,適應社會發展和需求。即選題要緊密結合工程、生產實踐和社會實際,難度、工作量適當,體現專業綜合訓練要求。要求學位論文在實驗、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事件中完成。從難度上面解讀,要求學位論文所涉及的知識基本在學生所學知識范圍內,或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解決這樣一個層面上,選題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選題要反映綜合訓練,要在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中完成。比如電子信息方向的本科畢業生就要利用自己所學習的基本知識如電路、信號與系統和通信等選擇應用性的課題,如通信中信號干擾問題的研究、路燈亮度隨光線變化的電路設計與應用等課題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僅聯系實際,而且將自己的基本知識活學活用。而對于統計學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深入生活中進行社會調查去獲得第一手的數據作為選題依據。對于機械設計專業的本科生可以選擇工程實踐方面的課題,并且到實踐中去檢驗理論,如渦輪機轉速影響因素的研究等。通過這幾個實例說明選題一定要結合學生所學習的基本知識作服務社會創新性的課題。當然選題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的,那么對導師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導師一定要理解學位論文選題要求,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進行論文選題。選題的性質、難度、分量、綜合訓練等情況要反映本科學位培養目標的要求,選題要在工程、生產實踐和社會實際中進行,選題難度、工作量適當,體現專業綜合訓練要求。

本科學位論文質量也是最基本的評估要求之一。選題來源于實踐并且要在實踐中完成,完成得怎么樣,是一個關鍵問題,就像蓋房子,設計好方案,是不是嚴格按照要求去做了,這就是本科學位論文的質量指標體系。論文的學術水平、應用價值是否較高,能夠反映出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寫作方面看,學生是否能夠熟練地應用計算機和英語進行論文研究,能否應用各種工具查閱文獻獲取有用的信息,能否自己撰寫論文,設計程序以及表達與交流,這些都是反映論文質量高低的一些標準。導師的指導和監督也是影響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最基本的要求,導師自己應該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并且發表一定的學術論文,只有這樣,導師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導師指導學生的數量不能太多,指導的學生多了,導師精力有限導致對學生的指導所用時間會分配不均,會導致論文質量下降。從選題的角度,要求學生一人一題,這樣學生可以專心做自己的課題。總的來說,論文要有一定的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能夠反映社會發展需求,導師要具備一定的學術水平,如碩士、博士或者講師以上發表過較高水平學術論文的教師。學生對畢業論文的撰寫、表達以及撰寫過程中應用計算機、外語和查找文獻的能力都是影響學位論文的重要指標。

二、評估考察點解讀與對策

評估考察點對選題要求是選擇緊密結合工程、生產實踐和在社會實際中的比例,選題難度、工作量是否適當,是否體現專業綜合訓練要求,選題是否有一定的重復。選題中題目的要求也很重要,題目是否選擇的太空太大,或是偏離實際等。要求導師在選題時盡量安排課題在實驗、實習和社會實踐中完成,選題應該在充分的調研、反復的論證后由學生答辯后決定,這樣可以避免選擇的題目難度適中,符合評估選題要求。評估考察點對導師的要求,考察點重視指導過程和指導記錄的規范性。檢查一名導師是否指導的學生超過10人,導師是否符合指導教師資格,是否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在學位論文的整個指導過程中是否認真指導,即指導記錄是否齊全,論文是否按時認真修改,并保存好修改記錄。這一點上一定要認真選擇符合條件的導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時要求導師也進行一定的科研活動,并且關注本學科最新研究動態,這樣可以保證學生的論文質量。評估考察點對時間安排的考察點,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一定的過程,是否適合本科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評估考察點對論文真實性的考察,檢測論文是否有抄襲現象。要求重視論文指導過程,并做好記錄和保存,切忌集中記錄、集中指導和集中修改等不好的習慣。

三、對教學改革的影響

本科學位論文完成的基礎是學生首先具備比較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初步的創新能力,扎實的基本功來源于學生平常的學習,因而日常對學生的教學活動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在教學活動中為本科學位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首先要做好平常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在教學改革中可以采取每學期進行一定的專業參觀、實習和見習,增加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通過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創新能力。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科前沿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指導學生寫小論文,進行發表。在教學中也可以有針對性的布置一些可行的、學生可以通過已有知識完成的題目,讓學生獨立完成,或是幾個學生一個組完成。可見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體系中對本科學位論文的要求進一步豐富了大學課堂教學的內容。

參考文獻:

〔1〕黃蓉生.關于高等教育質量基本問題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2,(4):5-9.

〔2〕黃杰.高校學術不端行為淺析及有關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TMLC)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研究,2011,(12):11-12.

〔3〕張美華,虞慧群.學位論文重合率檢測引入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32(4):79-80.

篇(8)

關鍵詞: 本科畢業論文;影響因素;論文質量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hesis;influencing factors;quality of papers

中圖分類號:D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7-0221-02

1 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影響因素

1.1 畢業論文質量影響因素的確定 在文獻查閱的基礎上,經過專家小組的討論,基于本科畢業論文過程管理的思想,鑒于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的完成涉及本科培養、選題、資料搜尋、寫作、定稿、答辯與論文評價等階段,因此確定了畢業論文質量的24個相關影響因素,見表1。

1.2 分析模型的選擇及數據選取 因子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將眾多的原始變量表現為較少因子的線性組合,以少數因子來概括和解釋錯綜復雜的線性組合,以少數因子來概括和揭示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從而建立起能揭示出事物之間最本質關系的簡潔數學模型。基本模型如下:

設有P個原有變量x1,x2,x3,…,xP,且每個變量(或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均值為0,標準差為1。現將每個原有變量用k個因子的線性組合來表示,則有:

x■=a■f■+a■f■+a■f■+…+a■f■+ε■x■=a■f■+a■f■+a■f■+…+a■f■+ε■…x■=a■f■+a■f■+a■f■+…+a■f■+ε■(1)

式(1)是因子分析的數學模型,aij(i=1,2,…,p;j=1,2,…,k)稱為因子載荷,是第i個原有變量在第j個因子上的負荷;ε■為特殊因子,表示原有變量不能被因子解釋的部分,其均值為0,相當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中的殘差。

本文以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財經類畢業生及畢業論文為研究基礎,發放調查問卷。按照分從抽樣將從提劃分為30個次總體,然后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調查樣本,以保證研究的代表性。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392份,回收率達到98%,其中剔除無效問卷27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1%。在問卷中,通過上文的論文質量因素指定調查量表作為調研工具,積分方式采用李克特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的5點積分法,采用同質信度所分析問卷的α系數為0.872,表明量表的新都可以接受,能夠比較全面反映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論文的影響因素。

2 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論文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

2.1 相關性檢驗及原始數據的處理 本文采取Bartlett球形檢驗和KMO檢驗來分析變量是否具有相關性。表2顯示,KMO測度值的計算結果為0.726,說明適合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星度檢驗的概率值為0.000,小于顯著水平0.05,表明原假設被拒絕,適合做因子分析。

2.2 因子提取及命名解釋 根據標準化后的數據建立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特征值、特征向量等,從而得到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影響因素的因子特征根及方差貢獻率(表3)。從結果來看,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提取的5個公共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了89.145%,能夠充分反映原始數據提供的信息。故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相應提取5個公共因子。便于公共因子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解釋,我們對載荷矩陣進行了因子旋轉,選用方差最大化法,經過5次旋轉后,得到旋轉因子載荷矩陣(表4)。從計算結果看,第一個公共因子FA在上f1-f8上載荷值較大,主要反映了學生在論文寫作前的財經知識儲備、寫作經驗的積累和在論文寫作中的必備能力,因此可以將第一個公共因子命名為基礎因子。第二個公共因子在f9-f12、f18上載荷值較大,表現了學生在論文寫作中的態度,因此可以認為FB為態度因子。第三個公共因子FC在f16、f17、f19、f22-f24上載荷較大,反映學生論文質量亦受外界環境與壓力影響,故將FC命名為環境與壓力因子。第四個公因子在f13、f14、f15上載荷較大,集中反映了自主選題情況,命名為題目因子。第五個因子FD在f20和f21上載荷較高,反映了學校及老師對論文寫作的管控,因此把該因子命名為管理監督因子。

3 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建議

3.1 基礎因素及其控制 在基礎因子的8個原始變量中,財經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的越好、財經專業技能儲備的越多,畢業論文質量才越有保障。同時,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中的各種能力的高低對論文質量有顯著影響。

3.2 態度因素及其控制 在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中,態度直接影響質量。在態度因子的3個原始變量中,論文寫作態度對論文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它直接決定畢業論文寫作時間的投入多少以及畢業論文格式的規范化程度。另外2個變量說明畢業論文的寫作是個師生互動的過程,畢業論文題目的老師介入以及論文寫作時間的科學安排,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師生的良好互動有助于論文質量的提高。

3.3 環境與壓力因素及其控制 在涉及環境因素的3個原始變量中,學院良好的學術氛圍有助于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學院文獻提供水平較高會使得學生畢業論文的論證有夯實的基礎;指導老師自身的學術水平比較高才能指導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3.4 題目因素及其控制 題目因素是影響本科畢業論文的內在因素。題目因子的3個原始變量中,論文題目是否自選、論文題目是否感興趣、論文選題是否新穎是影響本科畢業論文的因內因素。

3.5 管理監督因素及其控制 管理監督因素主要反映在指導教師的態度上和學院畢業論文監督管理。論文指導教師的態度也影響了論文質量。獨立學院教師存在“兩頭大、中間小”的現象。獨立學院師資上的特點造成了教師指導論文的經驗不足,指導質量有待提高,責任心不是很強,影響了畢業論文的質量。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加強對論文指導教師的管理,明確論文指導教師的工作職責,堅持選拔有一定學術水平、責任心較強的教師擔任獨立學院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并且完善指導教師指導論文的培訓制度。獨立學院應基于畢業論文全過程加強論文質量管理,建立問責機制,及時發現和參與解決畢業論文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篇(9)

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的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首先要做的是教師自身應當具備“育人”的意識,對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規律以及相關特點有一定的掌握;其次,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對課堂教學藝術有一定的掌握,并保證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和諧、民主的關系,這樣有利于讓學生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的輕松、愉快,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會更加坦誠的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交流。

1、在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方面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

1.1重視加強閱讀教學中文本的朗讀和感受

現代閱讀觀對于閱讀教學的理解是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學生是這個對話的中心,而文本的意義在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自行發現文本中的重要意義,并將其有效的構建起來,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重視文本朗讀,因為朗讀可以將學生自主閱讀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1.2重視加強閱讀教學中文本的閱讀和體驗

目前小學語文課文中,文章大多都來自于名家名篇,語言華麗、情感豐富,就連說明文也寫得非常生動有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感同身受,就一定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首先要重視加強表情感染;小學生情感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增加面部表情、肢體動作,這樣可以有效的感染、激發學生情感;其次要重視加強語言感染;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要是使用慷慨激昂的聲調去閱讀文章,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情感;最后要重視加強畫面渲染和實物演示;世界萬物豐富多彩,教師利用圖像引導學生進入到自然世界、童話世界中去,可以讓學生心靈和情感上面產生共鳴,進而激發出學生的閱讀情感,除此之外,教師將生活中的實物拿到課堂上供給學生觀察,也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情感。

2、在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方面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

口語交際主要指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課本素材中將作文題目提煉出來以后,就可以讓學生決定接下來的課堂流程,教師從旁做出適當引導即可,所以在口語交際的時候,教師可以以朋友的身份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議,并且要注意語氣的轉變,例如: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可以將語氣“你應該怎么樣……”轉變成“你覺得怎么樣”,這樣有利于為學生創建非常輕松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情感、態度的表達。

3、在語文教學中的漢字教學方面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

語文課程的相關標準要求一、二年級的學生在漢字學習過程中,做到認識1600左右數量的漢字,可以寫出800左右數量的漢字,要求五、六年級的學生在漢字學習過程中,做到認識3000左右數量的漢字,可以寫出2500左右數量的漢字,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漢字教學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這些漢字,然后在合理的借鑒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方法,使五年級的學生可以更快的熟悉這些生字。例如:一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鋤禾”這節課教學的時候,可以使用識字與詩文理解相融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去了解生字和詩文意思,這樣可以取得字出圖像、圖出情感、情感升溫的理想效果,在進行生字鞏固的時候,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出這個字的意思和用處,五年級的教師可以引用一年級這種識字教學方法,這樣不管是哪個年級的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都可以將情感融入進去,切實的了解字的含義。

4、在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方面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

4.1根據目前的作文教學情況進行需求改革

很多小學生都難以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寫出來的作文也缺少激情、感情、感染力,導致學生的作文不能將真實的自己很好的展現出來,再加上教師不注重與學生的情感溝通,與學生之間產生情感隔閡,使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在作文中表達出來,這樣會讓學生的文章缺乏個性,所以一定要根據這種情況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情感溝通,鼓勵他們積極表達情感、態度、價值觀。

4.2重視加強情感的融入

教師想要讓學生的作文中具有豐富的情感,就一定要對學生的情感狀態有一定的了解,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互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情感更加豐富,態度、價值觀更加明確,首先要重視情境的創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不同的寫作情境,這樣有利于擴展學生的寫作空間,以自主作文課的形式促進學生勇于展現自己、表達情感;其次要重視題材的擴寬,將作文素材與生活進行緊密的結合,讓學生回歸到生活中去,這種熟悉的習作內容,更有利于學生觀察和表達;最后要重視生活閱讀量的積累,這樣有利于增強情感、精神方面的交流。

結束語

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方面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如果沒有情感,那么無法找到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教育行業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除了追求教學效率,還要重視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語文作為情感表達的主要學科,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各個方面加強情感的融入,加強學生情感的培養,這樣才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篇(10)

一、中職英語教學現狀需要英文報刊閱讀

1.職業特色不明朗,教學資源跟不上。(1)在教材方面,英語和專業達不到有機整合,專業性不夠強。鑒于中職生生源復雜,知識結構、層次等各異,現在的英語教學內容未能與中職學校的發展相匹配。恰巧,英文報刊可以起到“搭線”作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和喜好進行選擇。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習興趣,又可以填補教材方面的欠缺。(2)在課程設置方面,英語基礎課沒能被重視。本著中職英語“管用夠用,適用為度”的說法,英語課變得隨意性很大;導致隨時刪砍,課時不夠。針對這種情況,布置學生課外閱讀英文報刊值得一試。因為報刊能吸引讀者的最大優勢是新鮮,比如熱點新聞大放送,明星人物全接觸,時尚英語脫口秀,現代科技快點擊等;既然課內實踐不夠,那么在課外多看點英語、熟悉些英語也不錯。

2.學生“輕”英語,學習意識不夠。中職生英語底子薄,學習熱情差,整體英語水平差異比較大。理論上說,學生上職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擇業、就業;所以,他們往往“重”專業課而“輕”文化課。而且,中職生的文化課水平普遍不高;對英語學習的目的和重要性認識也不夠。他們認為只要專業學好了,文化學不學無所謂的。迫于學校文化課課程的規定,他們不得不硬著頭皮皺著眉毛繼續“啃”下去。這樣,職高生的英語學習就進入了“不懂不學、不學不會、不會就厭學”的惡性循環。

3.教學形式單一,傳統模式待改進。中職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往往會意識到自己難以勝任有關英語方面的工作。比如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居然會寫不出外貿函電,連最簡單的日常口語交際也成了問題,他們真是“有口難開,有手難寫”。這不能不說已與職校的發展定位完全相違背,與學生的就業趨勢不相適應。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慘狀?有時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當前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英語課堂仍是以講授為主,“滿堂灌”仍是普遍現象。學生被動,不能獨立掌握知識,沒有時間及時思考、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課堂教學做不到對每個學生都“面面俱到”,師生之間的交流及信息的反饋甚少,總有些學生是那么可憐地被充當為“遺忘”的角色;因此,教學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師不能成為“配角”,學生亦不能成為“主角”。

二、英文報刊的特點適合中職的英語教學

1.語言時尚化。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及社會生活時刻都在發展,報刊就能對這些變化做出及時的反應。可以說,報刊充當了時代潮流的喉舌,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最新信息。英語又是世界上最最流行的一種語言;那么,以英語為載體的報刊也相應地成為最暢銷的報刊。所以,英文報刊反映著世界各國社會文化和語言的發展和變化,并能把最前沿的時尚語言帶給讀者,3.0增加其詞匯量、豐富其語言知識;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緊跟時代步伐、激發學習興趣。

2.風格多樣化。為了能有效地吸引讀者,為了避免只有枯燥文字帶來的反感,為了能進一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英文報刊總在不斷改變著風格。報紙上不僅僅有文字,同時還附有圖片、表格、卡通片等,形式多樣,圖文并茂。而且,許多英文報刊除了發行紙板報紙外,還有網絡電子版。學生可以進行網上閱讀,方便、快捷。而英文報刊那不斷更新的排版及色彩,一方面適合學生的口味;另一方面使學生每次閱讀時都充滿新鮮感,很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對閱讀的厭煩情緒。

三、英文報刊閱讀輔助中職的英語教學

1.輔助教學目標的達成。中職英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人文素養的發展為基礎。英文報刊則能輔助這些教學目標的達成。它對英語教學是一種相當好的補充和延伸,既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加強素質教育。

2.英文報刊輔助中職英語的教學方法。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至關重要。現來談談英文報刊在詞匯教學和閱讀教學兩方面的輔助作用。

中職英語教學的重點應在于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英語!如果學生能將英語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技能的獲得,并且把所學的語言技能運用于生活,那才是英語教學的真正成功!利用英文報刊的豐富內容作為課程資源,通過英文報刊的閱讀,學生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將有所提高。報刊英語作為一種時事英語,突出閱讀話題,富有時代氣息,在英語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英文報刊閱讀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魏敏,江怡.報刊閱讀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

上一篇: 留學生教育論文 下一篇: 郵輪經濟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 亚洲国产最新一线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高清 | 日本特黄特大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