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改革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2 17:33: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基礎教育改革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基礎教育改革論文

篇(1)

新課程具有時代性、基礎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等特點[2]。毫無疑問,這些新特點將在教育理念、教學能力和知識構成等方面對實施新課程的教師提出新的挑戰。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課堂教學將更加強調過程而不是內容,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也更加傾向于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更加注重啟發式、體驗式和探索式。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在教學方面要實現這些轉變,必須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尤其要具備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因此,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然要求教師從課程的執行者向課程的研究者和開發者轉變。眾所周知,課程開發要求教師在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能夠準確地分析社會和學生的發展需求,靈活地設計和實施各項教學活動。這也就是說,教師除了具備基本的教學技能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之外,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研究對于教師是一種理性的教學實踐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新的角度去看待教學問題,對教學理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運用[3]。教師只有深刻把握新課程的內涵,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分析教學中存在的新問題,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促進新課改的順利實施。

(二)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現狀

著名課程改革專家富蘭曾經說過:“教育變革的實施取決于教師的所思和所為,就這么簡單,也這么復雜。”之所以這么簡單,是因為這個道理簡單明了,無需多言;之所以如此復雜,是因為教師在教育變革中的適應與改變并不容易[4]。目前,基礎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困難一定程度上來自教師無法適應新課改對他們提出的新要求。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現狀確實不令人樂觀,教師群體的素質普遍偏低。2010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僅占3.6%;普通初中專任教師中,研究生比例僅為0.64%,專科生比例高達34%,甚至部分教師是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5]。具體到各省師資情況,以甘肅為例:甘肅省現有普通中學專任教師8.27萬人,其中,初中專任教師6.41萬人,學歷合格率84.80%;高中專任教師1.86萬人,學歷合格率56.59%。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甘肅省農村地區還有2萬5千多名代課教師[6]。雖然學歷并不代表一切,但是學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能間接反映出教師的綜合素質。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基礎教育教師的整體學歷偏低,教師們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難以應對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從以上三個方面的論述可知,一支數量充足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加快基礎教育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急需得到優化,教師隊伍中那些文化水平不高,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必須盡快堅決辭退。總之,進一步優化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以服務于基礎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二、幾個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師資要求情況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師資要求情況,對優化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無疑會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一)關于教師來源的要求

在芬蘭,教師工作被認為是最有地位和吸引力的職業。每年大約5000名學生申請教育專業,僅有約10%被錄取到大學教育學院。芬蘭的師范生基本上是全國最優秀的學生[7]。在加拿大,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到師范院校就讀,只有成績排名占到前30%的學生才有資格申請[8]。芬蘭和加拿大都注重把好教師入口關,這樣可以把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到教師隊伍中來,從源頭上保證了教師的質量。

(二)關于教師培養的要求

日本教師職前教育特色是將教師職前培訓的教育實習分散到大學四年中進行。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和實習結束后,一方面,要將在實習學校取得的實踐研究成果及時反饋給大學所在院系,另一方面,還要將最終研究結果在實習學校進行發表和交流[9]。芬蘭所有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都必須由綜合性大學采取“做中學”“研究性”的模式來培養[10]。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教師不僅具有廣博精深的教育學、教學法和學科課程的知識,而且最易于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聯系起來,熟練地運用理論知識解決日常教學問題,并在教學實踐工作中繼續自己的研究和創新。

(三)關于教師發展的要求

英國白皮書《兒童、學校和我們的未來》引入一種需要更新的“教學許可證”,其有效期為5年。5年期滿時,證書持有者如果通過了一系列審查,方可使證書再次有效,否則,就會面臨失去教學許可證進而失去教學資格的危險[11]。近十年來,為了應對日本國內教育出現的各種新情況和變化,日本適時推出了強制性的教師資格更新制度,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化,對教師資格證書的有效期進行定期審核和再授予,確保教師的資質能力能夠滿足新形勢的要求[12]。這種教師資格更新制度,有利于督促入職后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以滿足新形勢的發展需求。

三、優化我國基礎教育師資隊伍的若干建議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在學歷水平和綜合素質方面仍然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我現結合發達國家師資建設的經驗,就優化我國基礎教育師資隊伍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教師準入制度

目前,我國關于教師準入的制度不完善,即教師入職“門檻”過低,教師資格認證機構對教師素質的考查手段不夠科學,認證過程不夠細致,很難做到真正的“擇優上崗”。事實上,教師準入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很多人渾水摸魚進入教師行列。另外,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本質上是專門為那些不具備規定的教師資格學歷的人員而設置的一種補償性考試,其本意是為教師隊伍招攬更多人才。然而,由于我國的各項法規制度還不健全,國家教師資格考試被某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不合理利用,成為其增加收入的手段。可以說,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的變質,在一定程度上間接降低了教師職業準入門檻,讓一些“偽師”“劣師”有機可乘,混進教師行列。學者楊隨軍指出:“2002年以前獲得教師資格的人員幾乎全部屬于‘自然過渡’,缺乏必要的專業水平鑒定和評估;而近三年對在校師范畢業生直接實行教師資格認定,更缺乏實際教育教學能力的考核測試和有力的監督機制。”[13]以上種種跡象表明,目前我國的教師資格認定過程有點不太可靠,流于表面形式,可能導致教師質量大幅度縮水。因此,要優化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當務之急是要嚴格把好教師準入關,完善教師準入制度,從源頭上保證教師的質量。對于一些不合格的教師應堅決解聘,對于那些在特殊年代走上教師崗位的教師應進行合理安置,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轉變教師培養模式

我國目前的教師培養模式存在著強烈的學科本位傾向,注重系統的知識講授和技能訓練。在新時代教育理念的推動下,這種教育模式體系缺乏新意,不再適應時代要求。加之,目前師范院校畢業生的學習基礎良莠不齊,這將很難保證未來教師的質量。根據國外的教師教育經驗,教師培訓內容不但要與相關的教學實踐研究相結合,而且要以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改革經驗和趨勢為重點。用學者龔森的話說,“培訓的內容應為相關的研究證明是必要的,既貼近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實際需要,又不失其前瞻性”[14]。因此,我國的基礎教育教師的培養很有必要從“學科本位”的模式轉向“研究型”的模式。“研究型”的教師培養模式要求,同等地看待學科專業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盡可能地把教育學、心理學和教材教法等學科整合成幾門核心的綜合課程,努力培養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為教師以后的行動研究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實行教師終身教育制度

21世紀的社會將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要教會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自己首先要具備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不可否認,教師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實行教師終身教育制度,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有利于教師教育能力和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終身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的主流和未來教育的方向。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對教學內容不斷注入新的成分,因此,教師的知識結構要保持一成不變是不可能的。當然,實行教師終身教育制度必然要求打破終身制的教師資格期限,使教師資格證的有效期與教師后期的持續學習和發展掛鉤。我國目前終身有效的教師資格容易導致部分教師對學習深造產生懈怠心理,不利于激勵教師進一步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講,要進一步優化我國基礎教育師資隊伍,應該實行教師終身教育制度,同時明確教師資格證書的有效期限,督促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篇(2)

自2000年開始,教育部又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改革。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依據這個課程標準編寫的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版”),已經在全國一些實驗區試驗,教育部立項通過的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版”教材將在2003年進入試驗。根據教育部的規劃,依據地理課程標準編寫的地理教材將于2005年在全國推廣使用。

高中地理教材在2002年完成了新老教材的過渡,按照新的高中地理教學大綱(2002年2月修訂)編寫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已經取代了自1982年使用至今的老教材,在全國推廣使用;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版”教材也在北京等地區使用。目前教育部正在組織專家編寫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依據這個標準編寫的高中地理教材將在2004年9月開始試驗,將于2008年在全國推廣使用。

由“單一教材”發展為“多樣化的教材”,中學地理教材體系與內容的調整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與此同時,從教材印刷規格、開本的百花齊放等都顯示出這20年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二、基礎地理教育突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內容

在中國基礎教育階段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不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基礎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美國學者約翰·福布斯認為在21世紀,教育面臨著四個重大的挑戰,其中擺在首位的就是資源環境問題,其次是各種文化及人群的差異,以及全球化及全球意識。而這些正是可持續發展教育的主要內容。中國是一個人口年齡結構比較年輕化的國家,我國的少年兒童占全國總人口的27.7%,他們是資源、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而可持續發展教育正是少年兒童廣泛而有效地參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篇(3)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

從當前各高等院校的實際出發,參照國內外大學教育的成功經驗,調整學科布局,優化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整體結構,形成以專業教育為主,通識教育為輔的學科群;優化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具體學科結構;優化特定專業的學科結構,使其適應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第三,設計合理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建設學科專業的基礎。我們應遵循學科專業建設的基本原則,充分考慮專業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科學設計并建立課程體系。實踐證明,科學設置專業課程,可以夯實學生各學科專業的基礎。第四,加強教學實踐環節。我們應充分重視本科教學實踐科目的學習和考查,加強實踐技能訓練,特別注重依據學生所學不同的專業,采取風格迥異的教學實踐方式,同時加強雙語教學。微格教學、畢業設計、綜合性實驗等教學環節的訓練,可以重視實習與實踐機會。

篇(4)

2教學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2.1課程設置的調整

由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一直是大學本科一年級的必修課,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大學四年內的課程體系有很大不同,應用型大學注重的是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如何為后續專業課提供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術,如何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的基本能力是當前熱點問題,同時由于學生進校時的個人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同,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在學生進校后應進行一次摸查,對確實達到要求的學生可以申請免修。其他學生進行分類教學,分類教學是指在學指導的前提下,基于人才培養目標,面向不同專業進行的,根據不同專業需求,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素材、教學過程和教學實驗等。可以通過對各專業的課程體系、專業培養計劃的縝密分析,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訪談溝通,特別是學生進入大三、大四后對計算機科學的依賴,將我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授課對象分為社科人文類、理工類、經管教育類、大農類等4類,針對不同類別的專業重點強調某些內容,這是面向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最高境界。所以分類教學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首要環節,不僅體現在課程講授,也要體現在實驗教學環節中。

2.2理論課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它是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并根據固定的時間表,向全班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起著不同的作用。教師一定要主動的掌握不同的教學方法,擺脫傳統教學的死板與枯燥,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對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理論教學現在都使用多媒體教學,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應設計好自己的課件,課件要豐富多彩,同時在內容組織上要合理生動,有吸引力,筆者認為對于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主要是以講授和演示為主,而對于文字處理與文檔編排、數據處理與圖表制作、報告處理與幻燈片制作這部分內容的講授應采用漸進式案例教學,每一部分內容設置兩個案例,讓問題復雜程度從簡到難,從基礎到綜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多進行師生互動,讓學生多思考,多動腦,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總之,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應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導向,以培養目標為驅動,以漸進式案例教學為線索,以服務專業應用為目標,在高度濃縮理論課程教學的同時,讓學生掌握利用計算機解決各類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和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3實驗課教學改革

在理論課進行改革的同時,對實驗課的教學改革就更為重要。實驗應注重對已有知識的驗證,突出對未理解未掌握知識的再學習以及對知識體系的探索,通過強化實驗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應用型本科教學提供一個強有力的保障。

2.3.1對于計算機組成部分的實驗可以先讓學生看一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視頻,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組裝一下,最后讓學生去設計一個方案———配置一臺具體的計算機。

2.3.2文字處理與文檔編排、數據處理與圖表制作、報告處理與幻燈片制作這部分內容的實驗則可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和掌握理論課所學的內容。筆者所在的學校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教學是讓學生使用實驗平臺,每個部分內容都有一定的練習題,這些是必須提交的,學生是必須完成的,同時每次實驗都設計了思考題和實驗相關知識,配置了綜合學習與拓展學習。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向更深層次拓展。

2.3.3針對學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同時配備一些虛擬實驗,供不同專業的學生選做,這些虛擬實驗兼顧了不同專業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訓練,考慮到與現行教學內容的關聯,這些實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機的重要理論和概念,培養基于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計算意識,在有限的學時內將計算機科學的本質以及專業知識以有效的手段展示給學生,這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技術途徑。這部分實驗可由學生課后自主完成。

篇(5)

在我國,本科臨床醫學屬于一門醫學的臨床學科,它主要涉及處理以及研究臨床中可能會出現的危重癥狀患者的發病機理和搶救護理方案,這是一門實踐意義深遠的學科。截至目前,我國許多醫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授課時依舊沿襲以往古板的教學方式,即采用“醫師授課+示范”的方式,以為將所應學的內容全部教授給學生,但卻忽視教學模式的實用性、趣味。學生在課堂上也只能扮演接受者的角色,這樣的落后觀念自然無法激發學生的活力與想象力。這種急功近利的行為逐漸使得學生們對臨床醫學知識喪失了學習的動力,而只是被動地接受很多知識。而關于其的基礎教育改革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改革。我國在2004年初定的試行版《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是我國相關醫學類專業認證最早的條文標準之一。并在2012年時已經在國內七所高校的相關專業進行認證。一般來說,這種專業性的認證標準保證了現代醫學教育中較好觀念的傳承與創新,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學教育質量的可靠性,該研究在總結歷年的臨床醫學教學經驗之后,結合該《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來提出關于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教育改革的建議。

1重組教學內容,開展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改革

該《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中有提到,現代醫學教育改革應當積極地開展橫向以及縱向的整體課程改革,將教材以及課程中應掌握的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整合,而對于醫學的基礎性課程,應當涵蓋具有其特點的生物醫學在內的許多內容。我國從古至今,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都在延續著。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體現為注重學科的專業型知識,注重書本知識以及課程大綱內容,但是很少注重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融,這使得同一系統的不同內容分布在不同的學科中,而學生就會體現出“前期知識容易遺忘,后期知識沒有鞏固”的特點,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空間也比較小。這樣長此以往,學生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被動學習不能夠培養出適合時展的醫療人才,也不能夠滿足上述《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中的標準。而所謂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世界醫學教育會議中較受認可的一種教學模式,具體而言,在教學上,可以按照器官所固有的認知形態規律,將與臨床醫學有關聯的多門學科的知識用系統的方法來進行分組,進而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教授。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更易接受,學生會對其感興趣隨之逐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在我國傳統的臨床醫學教學過程中,以往的教授方式(板書+老師講解+教師操演)一方面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有著其系統優質的一面,臨床醫學這門學科涉及的方面很廣泛,教師可以利用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的教學法授課,同時也要根據課程內容來適度適時的運用,從而達到課程講解的最優化。切不可為盲目追求教學實踐性而過度使用相關設備從而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這樣反而適得其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盡量合理安排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方面,使其最大效益化促進教學。利用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法架設課堂與教學的橋梁的教學方式與以往截然不同,以問題為基礎教學的同時老師要致力于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與學生交互式的教學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知識的實踐性以及厚實;另一方面,老師上課的時候運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則是影響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環,臨床醫學中的教學改革要靈活地利用這種交互式教學,激發學生潛能,培養起其醫學素養及良好的品質。

3開展教學方法改革,突出新穎教學方式

按照《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中的要求,醫學的院校應當積極地開展“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的教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方式。而教學方法應當選取多種多樣但適合學生的,例如問題式教學法、交互式教學法、引導式教學法都是不錯的教學模式[1]。所謂問題式教學法,是指通過問題展示、自我學習以及小組討論、引導性學習等方式,并利用現代技術、網絡資源向學生們用嶄新的方式教授知識,問題式教學方式新穎,更具前沿性,也能較好地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相對于以往的教學方式而言,問題式教學法可以更好地將外科學中的知識整理得有秩序,而且比較前沿的醫學(臨床醫學)資料也會讓課堂變得生動形象,也就是說可以更加廣泛的提供不同的教學問題情境,而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謂交互式教學法,是指利用教師與學生、設備交互教學的教學方式,這與以往截然不同,老師要致力于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與學生交互式的學習教學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知識的趣味以及厚實;另一方面,老師上課的時候與計算機多媒體等設備之間的交互作用則是影響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環,臨床醫學教學要靈活利用這種交互式教學,激發學生潛能,增加其對知識的掌握。

4優化基礎醫學課程情景教學體系

當前我國對于基礎醫學情景化教學的課程的重視還處在較低的程度,教師授課方式也大多古板陳舊。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在沒有實際教材教學為基礎的時候都只是空架子,所以要及時督促教師安排好教學的實踐與計劃,在保證教學內容質量的同時,最大可能地構設一個學習的好情景,活躍課堂氣氛,創造情境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優質教學環境;再其次,醫學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一些常用的情景教學模式熟稔于心,再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做出一些調整,以簡單的、清晰明了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學為主,如果教學的方式過于直白,而內容又相對來說較為艱深,學生很難去理解,更別說掌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而情景化教學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它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聽說等多感官的活動,而學習最需要的也就是積極性和好奇心相促使的結果。課堂的氣氛將在較好的情境里得以調動,學生們逐漸產生學習的動力,并在學習和演示中得到整體素質的提高[2]。基礎醫學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臨床醫學專業的繼續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其教學目的一方面來說在于讓學生記憶并且理解、運用課程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就是要帶領同學們在情境中具體實踐,以滿足實際生活、工作中的需要。5加強學生科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中有要求,培養學生的醫學以及科學素養、創新思維,提升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應當是引領學生進行適當的科學研究與實踐。所以學校應當為學生創造切實有效的機會和條件,讓教師和學生一同進行科研實驗活動,體會并且領悟科學性的思維方式,另外,醫學學校可以適當開設一些學術性的論壇、講座,讓學生們有地方去展示、探索。《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其中也要求要讓學生多參加科研活動,以培養其創新能力。因此,除了上述創設情境去培養實踐能力之外,應當支持并且大力發展學生的科研動手能力,這樣可以讓學生們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更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綜上所述,在我國,傳統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一直都在延續著。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體現為注重學科的專業型知識,注重書本知識以及課程大綱內容,但是很少注重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融,這使得同一系統的不同內容分布在不同的學科中,而學生就會體現出“前期知識容易遺忘,后期知識沒有鞏固”的特點,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空間也比較小。所以應當采取新的方式,一方面重組教學內容,開展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除此之外,學校以及國家應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和實驗環境讓學生充分的實踐學習和科研。教師可以運用問題式教學法、交互式教學法、引導式教學法等方式來創建更加新穎的教學方式。這樣長此以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提高,進而能夠培養出適合時展的醫療人才,也能夠較大程度的滿足上述《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中的標準。

作者:楊函 單位: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篇(6)

學習該門課程的多是95后的大一學生,從他們記事起,網吧已經進入了大街小巷,計算機也逐漸的進入家庭,網絡應用也日趨豐富,現在4G網絡使得手機客戶端上網更快捷。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條件和機會日益增多,這也是《計算機基礎》課程縮短學時的原因之一。很多學生對計算機的了解多局限于應用電腦或手機上的網絡軟件,如搜索、看視頻、看新聞、聊天、玩網絡游戲等,再深一點會網上購物。由于他們接觸的是成熟的軟件,多滿足娛樂或溝通的需求,對于軟件的界面分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他們并不明白軟件設計和網絡的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1.2學生的計算機理論基礎薄弱,實踐操作能力不強

中學階段雖然開設了信息技術課,這門課程主要涉及粗淺的計算機知識和辦公自動化軟件,但由于是不參加高考的副課,許多學校并沒有系統的傳授和考核這門課程,師生都沒有重視,所以信息技術課并沒有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計算機基礎。大部分學生看了《計算機基礎》的目錄后表示很多內容都是陌生的,不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操作都需要系統的學習和提高。有極少部分同學具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熟悉操作系統的常用操作和設置,能利用辦公自動化軟件word輸入、編輯和格式化文檔,對其他的軟件使用較少,數據庫知識基本為零。當然也有極少的班級的大部分學生有較強的理論基礎,這些班級通常在專業后帶一個職字,如園藝職,這些學生來自于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了進入大學他們必須先參加信息技術課的考試,通過題海戰術他們記住了一些知識,但由于時間的限制他們甚至并沒有親自進行上機實驗,實踐操作能力依然薄弱。

1.395后大一學生的一般個性特點

從心理學研究的視角看,他們當前正經歷著生物性過渡、認知的過渡及社會性過渡等的基本變化。他們離開了家庭,以寢室為單位與同齡人生活在一起,生活變得相對獨立。通過兼職或大學生社團開始進入社會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他們喜歡通過網絡獲取各種零碎的信息,擴展了見識,卻吸收實踐得很少;他們也喜歡上網聊天,在一項大學生的上網目的調查中,有15%的人將聊天作為上網的主要目的,甚至有的人近90%的時間都是用來聊天,說明大學生渴望與他人溝通,被他人理解。而且,他們喜歡通過QQ空間、微信等方式曬自己的生活、見聞和所思所想,喜歡他人關注自己、也喜歡關注他人。95后大一學生,既有一般大學生青春期的特點,同時也具備網絡時代的個性特點,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渴望被人關注和互相溝通。

2《計算機基礎》教育內容與策略

《計算機基礎》課程采用的教材是蔣加伏、沈岳老師主編的《大學計算機》和《大學計算機實踐教程》,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大學計算機》該書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計算機系統基礎、操作系統基礎、office軟件、網絡基礎、多媒體技術以及數據庫技術基礎。這些內容,有的理論性較強,如計算機系統基礎、網絡基礎、數據庫技術基礎等;有的操作性很強,如操作系統基礎、office軟件、多媒體技術等。對于理論性較強的知識,要精講、深入淺出的講透,要與實際的例子相結合,同時還要通過課后習題及補充的習題鞏固所學,這樣知識才能并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對于操作性強的知識,教師可先示范操作,然后布置一個綜合的任務由學生來解決,該任務是圍繞操作知識點設計。學生如果認真聽講,再與同桌討論后,隨機點名上來的同學都能試著操作,有的能獨立的解決任務,不會解決的在老師的提示下也能完成。后續office軟件的知識,除了任務驅動教育法以外,還可以凝煉知識點。例如前面已經介紹過word表格的邊框、底紋、行高、列寬的知識,后面excel表格的邊框、底紋等知識可以略講,只需要告知在哪個地方設置即可,不必再作示范。實驗上機也是教育的重要環節,主要針對操作性強的知識。實驗書的實驗分3種類型,案例、驗證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案例有明確的操作步驟,驗證性實驗有明確的任務要求,設計性實驗只有最后的效果圖。根據學習的熟練程度,剛接觸office軟件word可以做案例型實驗,excel可選擇驗證性實驗,ppt可選擇設計性實驗,這樣學生做實驗就不會僅僅機械的照本宣科去做,而是有挑戰性。做驗證性實驗過程中遇到不會做的,他可以參照案例的步驟,也可以直接上網搜索答案再驗證,這個過程中信息的識別及整合利用能力增強。設計性試驗則更好的考查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更符合現實需求。上機過程中,除了明確每節課的實驗內容外,還要加強實驗作業的檢查。通過檢查,使大部分學生有目標,能專心的去完成作業;如果對實驗的好壞不考核,那么很多學生可能會借用上機的時間聊天、玩游戲等,影響實驗的效果。

3提高《計算機基礎》教育質量的措施

(1)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編寫的內容、內容的順序等對教師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教材能把操作性強的知識通過綜合性的案例貫穿起來,則教師的教育效果更佳。而且每續寫一系列知識后,還應該提出問題或任務供學生思考和解決,這樣帶領學生進入深層次學習。目前該實驗教材所設計的實驗,包容書本知識點不夠多,綜合性不強,還應該豐富實驗的內容,增加綜合性實驗。

(2)操作性的知識可在機房授課

現在操作性知識的學習通常是教師課堂多媒體講授與任務驅動相結合,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機會實踐,只是聽看記。當內容多了以后,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如果操作性的知識在機房授課,通過教師客戶端軟件控制學生機,可以廣播示范,然后交由學生自行練習幾分鐘,或將一個任務文件分發給學生,要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樣學生聽、看、記、練結合在一起,學習效果自然更好。

(3)改革考試方式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可以采取紙卷與上機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紙卷著重考查基本的理論知識,上機則主要考查操作系統及辦公自動化軟件的操作。由于上機試題是隨機抽取,計算機評分,考查了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是一種更科學的方式。如果全部采用紙卷的形式,則操作能力并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例如有的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一些技巧也能考好。所以開發和建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試系統,對這門課程的良性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4)建立網站,方便學生下載資源和深入探索

課程網站既是一個資源聚集點,也是一個資源的發散點。網站不僅是教材的大綱、教育內容、電子課件、教案、習題、任務案例等教育資料的聚集點,還應該做成一個發散點,引導學生去探索更深更廣的知識。如網絡原理,可附加信息檢索、小型局域網的組建等知識;數據庫原理,則可以附加數據庫與軟件的連接、軟件技術基礎知識等。

篇(7)

2.新課程改革旨在培養綜合型人才,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現行的考試制度下,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是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任課教師會更傾向于效率更高的講授法。對一些老教師而言,往往會拿著新教材,憑借以往的經驗,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授課。在部分校方人士看來,新教材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舊教材更有利于學生參加高考,迫于家長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壓力,有的學校也更加傾向于使用舊版教材。這就使新課程改革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篇(8)

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過程中引入任務型教學法,扭轉了傳統醫學英語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真正將學生置于教學活動的核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圍繞學生這一中心點安排教學活動、組織教學內容,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引導者、輔助者及組織者角色。醫學英語屬于工具性基礎教育課程,開展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對醫學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調動學生對教學活動參與熱情,端正學習態度,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開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加強交流,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不斷鍛煉和強化學生對信息的搜集及處理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實踐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法,以當前教學領域中較為盛行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理論基礎,全面開展針對醫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研究。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活動開始于以教師布置的任務的完成為目的的活動,教師在學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務的情況下,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活動中所采用的語言上來,同時對學生在語言應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不足進行及時糾正和點評。與傳統的“3P”教學模式中信息單向傳遞不同,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信息是雙向傳遞或者多向互動的,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并且以學生對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為最后評價的標準和依據,從而促進自身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及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教學方法改革

1.任務型教學法基本內容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活動中引入任務型教學法,進一步推進教學方法改革。任務型教學法主要涉及以下四部分內容:

(1)任務目標,主要是教師根據教學活動開展情況,結合教學內容布置有針對性的教學任務,通過指導學生完成該項任務所希望達到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強化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及自信心為任務目標,也可以鍛煉學生某一語言技巧為目標。

(2)任務輸入材料,所輸入的材料必須真實有效,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自然的交際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性及共鳴;

(3)以輸入材料為基礎的相關活動。一般按照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順序設計任務;

(4)任務中隱含的教師及學生作用。教師指引學生利用其現有知識儲備以及所掌握的技巧及技能完成任務;鼓勵學生積極開展交流、溝通、信息收集及整理等活動,以進一步強化對英語的理解及運用能力。

2.任務型教學法實施步驟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活動中全面踐行任務型教學法,具體應按照以下步驟開展。第一步,設計。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過程中踐行任務型教學法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設計任務,這也給醫學英語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師需要在課前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于任務類型及形式的確定,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最具針對性的任務;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英語基礎及學習能力方面的個體化差異,所設計的任務應涵蓋不同難度,從注重理解的任務向有控制的產出活動逐步過渡,在此基礎之上開展更具意義的交際活動,以確保最終形成一個有效貫通的任務鏈,換句話說,就是前一項任務的順利完成是后一項任務開始的前提和基礎,后一項任務的開始有賴于前一項任務的實現。第二步,導入。醫學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組織、引導及輔助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培養學生對醫學英語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加強交流與溝通,培養團隊協作意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更加充分的思想準備,奠定更加堅實的知識基礎。第三步,任務前期階段。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在任務前期階段的主要內容就是教師向學生展示要想順利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所需要具備的知識以及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并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學習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將所布置的任務具體要求進行詳細講解,確保學生對任務完成的基本環節及步驟有充分的認識。第四步,任務的具體實施。在任務實施階段,主要活動是由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設計并安排具有針對性的一系列小任務,這些小任務相互之間是存在一定聯系的,共同構成一個任務鏈,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或個人形式來完成相關任務。第五步,任務匯報及點評。在該環節的主要工作是各個小組將本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向全班同學及老師進行匯報,教師對各個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務型教學法中的教師點評環節不再沿用傳統的教師一人拍板的做法,而是教師組織多渠道、多層次的點評,并且在任務型教學法中的任務完成情況點評更加提倡學生開展自我點評、小組點評。在上述五大步驟完成之后,教師還要帶領學生針對學習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語言語法等知識點進行深入解讀和練習,確保學生對這些重點知識真正掌握,并可以靈活加以運用。

3.課下輔導在醫學英語專業基礎教學改革過程中引入任務型教學法,除了應關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應對課下輔導引起足夠重視,應采取有效的課下輔助教學手段及措施,以促進學生學習醫學英語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引導學生掌握醫學英語學習的技巧及策略。從一定意義上講,醫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確保學生養成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觀念,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就是引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策略。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創新的英語學習策略,在醫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學習,并以此為中心開展工作,有助于對學生認知因素及情感因素的開發,充分激發學生對醫學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將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掘出來,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篇(9)

一區域經濟學的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

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不同于其他課程,區域經濟學的特殊性在于該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綜合性。其應用性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在參與政策討論與實踐評估,并在學科發展過程中日益擴展政策參與的領域;另一方面,表現在不斷拓展的國際化視野,即從全球化的角度審視中國的區域發展以及各種區域經濟問題,從全球競爭的角度提出區域經濟的發展道路和政策。就其綜合性而言,則主要表現在區域經濟學不同于其他以單一經濟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科,而是以特定的空間為研究對象,并且所有的經濟現象都會在這一空間發揮作用,必須研究在各種經濟現象的交互作用下,區域經濟作為一個相對獨立整體的一般發展規律。

區域經濟學的教學目的在于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區域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區域經濟發展演變的規律以及區域經濟政策理論與實踐,具有對區域經濟發展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的能力,制訂和實施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與方針政策的能力,從事區域經濟管理工作的能力,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從事相關科研及管理工作奠定理論基礎,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理論研究和經濟建設做更大的貢獻。因此,如何在教學中改革和創新本課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區域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將是從事本課程教學的教師必須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二域經濟學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內容滯后化。

根據我們對全國15所重點大學區域經濟學專業研究生授課情況的網絡調查,當前我國區域經濟學教學內容嚴重滯后于現實發展需要,具體表現在:一是習慣采用相對穩定不變、具有統一標準的教材。在所調查的15所高校中,有11所高校7年內沒有更換過新教材,至今所使用的教材還是20世紀90年代末在國內流行的那些版本。二是缺乏系統的教學內容框架。由于我國區域經濟學大多是圍繞實際問題與任務進行對策性研究,缺乏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因此造成該課程教學長期以來停留在“淺顯易懂”的水平上。三是教學內容界定不清。對于不同教學對象的教學內容安排過于籠統,造成授課重點不明確,教學內容選擇存在較大的隨意性。

2.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化。

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大多數教師習慣于“滿堂灌”甚至“填鴨式”的課堂講授,多年來一直沿續著“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而學生則全盤接受甚至死記硬背,其結果是“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記筆記、下課全忘記”。導致上述情形的原因固然有學生的主觀因素,但更多地出自教師教學中的“僵化、“零散”、“固守”:所謂僵化,即將教學內容當作僵化的教條和現成的結論進行灌輸,缺乏具體化、直觀性;所謂零散,即只重視對每一章、每一節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和傳授,缺乏將不同章節的內容融合貫通,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的片面和孤立;所謂“固守”,即只重視對課本規定內容的分析,較少關注經濟現象的變化及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教學的實用性不強。

3.教學考核方式片面化。

盡管建立教學考核制度已得到普遍共識,但是現有考核方式卻存在許多問題:一是教學考核目標錯位。對教師往往簡單采用一系列量化指標給教師“打分”、“排序”,很少關心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優勢與潛能等方面;對學生則只是關注學習成績的高低,功利性傾向比較明顯。二是教學考核主體單一。對教師的教學考核只看學生的意見,對學生的學習考核則是教師一個人說了算,雙方博弈的結果往往是在基于共同利益下達成互利串謀,從而使教學考核結果失真。三是教學考核過程簡單化。考核方式基本上是通過期末考試形式進行的,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投入狀態和平時學習成績的考評。

三區域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具體途徑

1.優化教學內容,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精心設計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根據區域經濟學的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區域經濟學的教學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1)理論基礎。綜合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現代區域經濟學的基礎理論主要包括:規模收益遞增與不完全競爭;非均衡力及循環累積因果律;市場開放度強化要素流動性;經濟增長方式選擇和結構優化的內生化理論;產業份額決定國民收入地區分配;二元結構與城鄉聯系理論等。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關注博弈論、內生的增長理論、后福利經濟學、交易費用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斷充實和建構區域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引領學科發展的前沿,以深化課堂教學的理論價值。

(2)應用。區域經濟學本身是為了解決實際中區域問題而產生的。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區域經濟所面臨的深層次問題逐步凸顯出來,區域經濟學的應用領域得到進一步擴展。宏觀、中觀領域里的研究已經深入到包括區域發展模式、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城鄉統籌、地方產業集群、區域創新體系、城市競爭力、地區之間收入差距、區域分工與合作以及區域協調發展等諸多方面;微觀領域研究則涉及企業區位選擇、企業遷移、企業組織以及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與合作等經濟活動,使區域經濟學需要回答和解決的問題更加廣泛和深入。另外,近幾年來中央政府陸續制定的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改革試驗區建設等一系列區域性政策措施,也使區域經濟學需要回答和解決的問題更加廣泛和深入。

(3)方法。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官方統計數據的大量公布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區域經濟學研究逐步走向計量化,強調運用數理模型方法對區域活動進行定量分析,特別是隨著空間計量經濟學的大發展,近年來區域經濟學中空間計量分析的應用越發增多。同時,決策科學、復雜系統理論、計算機信息處理和智能化技術等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也不斷地被引入到區域經濟分析之中。

2.強化實踐型教學,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類課程,成功的區域經濟學教學應強調實踐型教學,注重互動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實現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

互動教學的實質就是由傳統單向被動的灌輸型教學轉變為師生間互動交流與研討,從而引導學生運用課堂所授知識去解釋現實經濟問題和驗證理論模型的合理性。開展互動式教學,不僅可以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學會從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辯證思維,培育批判、研究、質疑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程度,適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疑問,啟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案例教學是區域經濟學教學中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具體運用中,一方面,要注意教學案例選擇的現實性、典型性、綜合性和動態性,其案例應該是對現實熱點問題和學生們普遍關心問題的提煉和總結;另一方面,案例教學互動的組織形式可多樣化。既有安排學生獨立完成的個人案例,也有學生之間合作的小組案例;既有書面的案例分析報告,也有口頭的案例討論等。

模擬教學近年來在區域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開始得到關注。通過模擬教學使學生學會如何確立區域發展目標,如何捕捉區域發展非均衡狀態下可能產生的有利或獲利機會,如何有效率、低成本地去廣泛組織實現既定目標所需要的資源,以便最終實現既定目標,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地體驗區域發展變化規律,進而靈活地做出區域決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判斷決策能力和合作協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他方法的局限性。

3.實施教學手段多媒體化,著力提升教學效果。

開展多媒體教學對提高區域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即可以運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文字、圖形、影像、語音等方式來演示教學內容,代替傳統的單純依靠老師講授和板書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使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創造空間;可以通過多媒體圖形、動畫的屏幕演示,將區域經濟學中許多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理論、復雜的邏輯關系直觀、清晰地表達出來,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將大量原來需要在課堂內進行的板書工作通過課前制作的教學軟件演示出來,課堂的課余時間增加,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講授和組織教學活動。

但是,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并不等于完全否定傳統教學手段,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將兩者有機結合,發揮各自所長,彌補各自之短。具體來說,一要遵循目的性、最優化原則。即多媒體手段和內容的選擇,必須緊密結合區域經濟學教材,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進行選定,當用則用,不適則棄,講究實效,切不可為追求時尚,不顧教學的實際需要而盲目使用,否則適得其反,弄巧成拙。二要注意多媒體技術選擇與組合的最優化。即根據區域經濟學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去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技術,既要注意選擇效果最好的來運用,也要考慮它們能否優化組合的效果,充分發揮各種多媒體技術的最大效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三要注意多媒體教學的反饋。即教師必須控制多媒體教學過程的各種因素,及時準確地接受學生的反饋信息,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方法和進度,優化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4.完善教學考核方式,保障教學效果。

教學考核應涵蓋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兩個方面,二者都不可偏廢。在對學生學習的考核方法上,應建立以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基礎,以綜合運用能力為重點,以學習態度為參照的綜合評價體系。具體可采取筆試、口試、作業、討論、考勤等多種形式,其中筆試、口試主要考核學生對教學基本內容的掌握程度,討論和作業主要考核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記錄提問、發言、出勤等情況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另外,根據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考核方式中應特別加入社會實踐的環節,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承擔校內外的科研、設計、調研、咨詢和服務活動,培養學生利用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在對教師教學的考核方法上,則要著力改變目前簡單地由學生給教師教學打分的做法,注意結合其他一些方式如教師互評、教研室集體聽課、督導組聽課等,廣泛參考多方面主體的意見,增加考核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同時,在考核過程中,應注重營造公開、透明、民主的氛圍,各方共同參與、民主協商,通過充分的交流與溝通,共同找出教學中存在問題以及未來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1.魏后凱:現代區域經濟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1)

2.羅靜曾菊新:中國區域經濟學的幾個新特點芻議[EB/OL]./,2006-10-08

篇(10)

我院目前使用的教材已經將近十年沒有得以更新,內容較為陳舊,難度較大,學生反映問題較多。實用的教學內容要通過高質量的教材來體現,教材是主要載體。高職目前推行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理念,且要突出專業核心技能的培養。但我們現有的教材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實操性不強,指導性也不強。學生所學的書本知識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中利用度不高,這正是體現了教材的局限性。國家主張編寫適合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自編教材,國內現在雖已經開始這方面的研究,但教材質量相差較大。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沒有相應層次較為合適的教材。

(2)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和使用,改革力度不大

大部分高職學院院校對英語的要求較多注重于等級考試過級率的提升,忽視了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雖然近幾年得到了部分改善,但沒有徹底顛覆。沒有意識到英語不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技能和素質。另外,在教學方法方面,我們的現狀不容樂觀。教師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即便是設計一些小組互動活動,形式也較為單一,學生興趣不是很大。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率也不是太高。我院之前雖然進行了嘗試性的改革,對基礎英語進行分層教學,但由于經驗不足,力度不夠,教學效果不明顯。而且,教師的教學方法改革意識很重要。介于我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分院專業學生在后期必須學習全英文狀態下的部分專業課程,因此,基礎英語是每位英語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但隨著近年來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合作分院專業學生民族學生招生比例的逐漸增加,零基礎英語水平的民族學生也進入了專業基礎英語學習,但他們的英語基礎很難適應目前的實際狀態。部分漢族學生的英語基礎也非常弱。為了使不同類別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且為后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院結合以前教學改革的經驗,以基礎英語為突破口進行分層教學改革,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

二、基礎英語分層教學改革措施探究

(1)指導思想

為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依據學院教學整改指導建議中關于“對民族班的教學,各分院要從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做到因材施教”的思想,結合國際合作分院專業學生民漢英語基礎差異大和漢族學生英語水平也有一定差異的實際現狀,我分院擬結合該指導思想,通過提取學生英語高考英語成績和進行綜合測試,將分院四個專業的學生分二個層次進行教學。

(2)教學改革以“因材施教”為基本的教學原則

將學生進行分類,不同類別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標準和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切實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關注學習個體,課程教學也要體現人文關懷,讓學生學得舒心,學有所獲。

(3)具體措施

1)學生分層

①結合學生高考成績,測試成績和自愿選擇,將學生分為A班和B班兩個層次四個班(A班和B班各兩個)實施教學。分層標準為:一、學生英語高考成績;二、綜合測試成績(新生入校后,開課之前進行)。②兩個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階段測試成績進步情況自由流動,建立較為靈活的課程學習機制,讓學生有更大更廣的選擇余地和機會。

2)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A、B兩個層次使用不同的課程標準(教材可以相同),依據不同層次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在大一兩個學期執行。①教學目標A班學生旨在培養較高素質的技能競賽類人才。學生全國英語四級考試成績達到300分以上。B班學生教學以興趣為目標,通過合理化教學能夠恢復并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激發潛能。達到全國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考試A級50分以上。②教學要求A班要求逐步適應全英語授課。能對一般性聽力內容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能夠就教學內容,圍繞主題進行初步交際,能連貫、清楚地表達主要意思;能夠讀懂一般應用類英語文章;能撰寫常用應用文且無明顯錯誤;譯文基本流暢,能在翻譯時使用恰當的翻譯技巧。B班教學內容力求牢固掌握英語基本知識,以興趣為主。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降低教學內容難度,減少上課容量。

3)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分層

①A班學生,教學的重點在加強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強化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的提升和實戰經驗,為其職業生涯發展添彩。②B班學生,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并增加對英語基礎知識的講解。

4)教學管理和考核評價分層

①設置不同的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根據分層后的教學班級A班和B班設置不同的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學時設置相同,總體來講A班課程標準較高,進度計劃較快,B班課程標準較低,進度計劃較慢。②考核評價:分課程考核(A班和B班依據教學內容不同,執行不同的相應層次的考核與評價。)和英語等級考試考核(A班學生參加全國英語四級考試,300分以上為合格。B班學生參加全國應用英語能力考試A級考試,成績必須達到50分以上。)

5)教學實施

兩個層次班級同時段上課。雖然排課有一定難度,但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確保和其他課程實施時間不沖突。

上一篇: 房地產行業論文 下一篇: 課題研究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九库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开 | 色道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