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3: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旅游消費心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專題研究類
1. 談談產品壽命周期與營銷策略的關系
2. 產品特點與廣告媒體的選擇
3. 定價技巧的應用
4. 淺析直接營銷在企業銷售中的應用
5. 論公關促銷策略
6. 定價策略和降價決策分析
7. 企業綠色營銷問題的探析
8. 分銷渠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 高新技術企業營銷渠道設計與創新探討
10. 試論企業銷售渠道的創新與優化
11. 網絡時代的消費特征及營銷對策
12. 國際營銷中產品的包裝、促銷與傳播
13. 制約我國企業開展綠色營銷的原因及其對策
14. “定制營銷”理念的前瞻及潛力芻議
15. 市場營銷觀念與商品包裝的倫理道德問題
16. 分銷網絡的有效管理與創新
17. 論渠道價值鏈增值管理對策
18. 跨文化交際中的跨國公司營銷策略
19. 淺談產品直銷的利與弊
20. 營銷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1. 淺議利用營銷中的非價格因素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22. 市場定位戰略的應用
23. 市場滲透策略的應用
24. 銷售人員銷售目標值確定的依據
25. 談談與推銷對象的交往技巧
26. 銷售工作中的渠道組合策略
27. 產品壽命周期與渠道組合策略
28. 如何合理控制銷售費用
29. 關于連鎖經營運行模式的思考
30. 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產品營銷策略探討
31. 市場營銷渠道的沖突與管理
32. 試論網絡時代的客戶關系管理
33. 從汽車銷售談制與集團經營
34. 企業文化在產品銷售中的推動作用
35. 服務營銷新模型
36. 論“名牌”的特征及產生條件
37. 我國銀行業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8. “4P”、“4C”、“4S”三位一體的結合與應用
39. 快速消費品的營銷渠道管理
40. 營銷組織設計和再造問題
41. 商品房市場營銷策劃問題
42. 高新技術產品營銷問題探討
43. CRM在汽車營銷企業中的開發與應用
44. 我國企業綠色營銷理念及實踐的特征分析
45. 論生態型企業營銷體系的建立與改造
46. 高科技企業的網絡營銷
47. 中國汽車企業自主品牌營銷策略研究
48. 國內連鎖經營模式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49. 醫療服務營銷中的客戶關系管理
50. 網絡營銷時代旅游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
51. 網絡營銷中的廣告策略探究
52. 淺析服務企業個性化服務營銷策略
53. 家電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54. 我國房地產營銷策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5. 網絡購物中影響消費者信任的因素研究
56. 體驗營銷在某行業的運用
57.論服務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
58.跨文化營銷的挑戰與對策研究
59.營銷渠道變革的新趨勢研究
60.高科技產品的營銷戰略研究
61.整合營銷及其應用分析
62.企業危機公關研究
63.談判中的溝通技巧
64.論營銷城市
65.企業內部公共關系研究
二、企業、產品研究類
1. 某企業(產品)的市場調研
2. 某公司CI設計方案
3. 某企業廣告案例分析
4. 某企業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的實施方案
5. 某企業銷售激勵機制的設計
6. 某公司營銷戰略研究(畢業論文參考網整理收集 lw61.com)
7. 某公司營銷隊伍的組織與設計
8. 某公司企劃案例研究
9. 某企業促銷方式評價
10. 某企業服務質量控制方案與評價
11. 某產品企劃案
12. 某公司或產品廣告效果評價
13. 某企業品牌營銷策略研究
14. 為某企業制定銷售人員培訓計劃
15. 某產品分渠道研究
16. 為某企業制定銷售人員培訓計劃
17. 為某企業制定銷售人員培訓計劃
18. 某企業新產品營銷策略研究
19. 對某產品的市場預測
20. 某產品市場調查表的設計及分析
21. 某新產品投放市場的營銷策略組合
22. 某產品壽命周期分析及營銷策略的選擇
23. 某企業內部治理機制與企業營銷績效關系研究
24. 某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選擇與實施
25. 淺析某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問題以及對策
26. 如家經濟型連鎖酒店的營銷策略分析
27. 寶潔洗發水多品牌實施的效度分析
28. 諾基亞新產品開發程序的效度分析
29. 宜家公司對我國家具零售業的影響與對策
30. 對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發展戰略的探討
31. 沃爾瑪連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2. 蒙牛公司企業文化營銷探析
33. 海爾集團員工與顧客滿意度探析
34. 李寧公司品牌營銷研究
35. 中國某品牌國際化戰略研究
市場營銷論文題目
市場營銷專業2010屆部分畢業論文題目(市場營銷類) 1,中小企業產業市場營銷障礙與對策
2,供應鏈系統中關于提高服務質量的探討
3,供應鏈管理中供應商選擇問題的研究
4,淺談產品直銷的利與弊
5,呼倫貝爾市旅游營銷問題和發展策略
6,呼倫貝爾市保險業市場營銷管理現狀,問題及對策 7,呼倫貝爾市旅游業營銷策略與分析
8,營銷創新——我國企業的營銷創新研究
9,淺析電子商務產品的定價方法與策略
10,從銀行業務拓展看銀行營銷
11,我國企業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2,營銷整合的策劃性研究
13,我國網絡游戲營銷策略分析——以《 》為例 14,關于呼倫貝爾市寬帶市場的調查報告
15,小論電子商務對市場銷售的影響
16,論營銷職能是企業的基本職能
17, 談企業目標市場選擇與產品開發
18,某產品壽命周期分析及營銷策略的選擇 19,營銷策略中廣告的運用
20,產品特點與廣告媒體的選擇
21,論消費心理預測
22,消費心理與廣告研究
23,營銷活動中的公共關系分析
24,營銷活動中的定價技巧
25,激勵因素在銷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6,我國不同職業和收入群體的消費心理現狀研究 27,市場細分原理與企業目標市場選擇
28,某新產品投放市場的營銷策略組合
29,我國服裝業營銷渠道管理研究
30,快速消費品行業營銷渠道管理研究
31,我國連鎖企業商品配送問題研究
32,連鎖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研究
33,企業對經銷商的選擇和管理
34,我國物流現代化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35,淺析當前工商企業營銷渠道的矛盾沖突 36,水平渠道沖突與管控
37,垂直渠道沖突管控
38,中小企業品牌建設研究
39, 結合行業談企業營銷戰略選擇
40,中小企業市場營銷定位研究
41,企業定位與企業品牌建設的關系研究
42,企業定位中差異性特征的選擇
43, 中小企業市場目標市場選擇
44, 中小企業的差異性塑造
45,中小企業產品組合策略選擇
46,產品組合策略與價格策略協同問題研究 47,終端主導市場條件下企業渠道變化
48,談談產品壽命周期與營銷策略的關系 49,企業包裝策略研究
50,差異化營銷策略分析
51,產品分銷中竄貨問題研究
52, 論新產品開發策略
53,論渠道創新策略
54,論酒類產品的渠道策略
55, 食品企業品牌提升研究
56,中小型企業應該如何設計渠道結構 57, 啤酒企業的渠道策略研究
58,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問題及對策研究 59,論供應鏈戰略聯盟管理
60,市場預測手段研究
公共關系論文參考題目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公關問題 2,鄉鎮企業的公共關系問題研究
3,試論公關策劃的幾個問題
4,試論廣告策劃
5,創新思維在公關中的應用
6,經濟全球化與公關觀念創新
7,產品推銷中的公關策略
8,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形象策略
9,良好的購物環境在促銷中的意義
10,企業轉換經營機制中的公關問題
12,市場經濟與公共關系的關系
13,試分析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
14,組織變革的理論分析
15,試論現代管理的系統觀
16,試論現代管理的人本原理
17,政府公關形象的塑造
18,企業文化建設研究
19,公共關系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20,公共關系危機處理的對策
21,組織形象構成要素分析
國際市場營銷論文:
1,國際企業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2,國際企業市場進入模式及其選擇研究 3,跨國經營中的文化營銷
4,論我國出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構建
5,知識經濟條件下國際營銷渠道的變革趨勢與策略
6,國際營銷的兩個流派: 標準化觀點對適應性觀點 7,國際營銷: 標準化與差異化的融合
8,國際營銷渠道中的渠道行為
9,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營銷戰略新發展 10,國際營銷渠道新特點與跨國經營
11,試論我國企業在國際營銷中的品牌策略
12,中國企業國際營銷進展: 階段特征與戰略轉變 13,經濟全球化與我國國際營銷戰略
14,試論跨國戰略聯盟與提高企業國際營銷效率 15,全球本地化: 國際營銷之謎
16,綠色貿易壁壘與國際綠色營銷研究
消費者行為學論文:
1,品牌形象的消費行為學研究
2,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研究
3,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分析與引導
4,關于綠色消費行為的思考
5,當代大學生消費結構與消費行為探析 6,解讀女性消費者行為學的理論范式
7,區域差異的消費行為研究
8,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消費者行為
9,論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及其社會心理特點 10,消費體驗理論評述
11,個人消費行為模型分析
12,方消費者行為學研究理論和方法評析 13,非理性消費行為理論分析
14,中年女性消費行為特點與營銷策略
15,廣告信息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及作用
16,影響農民消費行為的制約因素及化解 17,農村不同收入群體消費行為特征分析 18,大學生通信業務消費行為分析
19,大學生不良消費行為的現狀, 原因和對策 20,對從眾消費行為的分析與思考
21,轉型時期中國消費行為研究
22,網上消費者消費行為研究
服務營銷論文題目:
1,論服務與服務營銷
2,服務營銷研究的熱點與發展趨勢
3,服務營銷創造顧客忠誠
4,超市服務營銷戰略探析
5,關系營銷: 服務營銷的理論基礎
6,透視服務營銷的分析框架
7,服務營銷: 21 世紀企業營銷立足之道 8,服務營銷打造顧客滿意
9,現代企業中的服務營銷
10,服務質量分析及評價研究
11,服務營銷的定價策略研究
12,論服務營銷的有形化策略
13,服務營銷創造顧客忠誠
14,服務利潤鏈與內部營銷
15,客戶關系管理在醫院服務營銷中的應用 16,服務營銷的基礎探析
17,知識經濟與服務營銷
18,顧客滿意戰略與服務營銷
19,企業服務營銷的初步探討
20,服務質量差異模型及應用
21,服務營銷與企業經營戰
22,城市超市顧客消費行為模式研究
2017市場營銷畢業論文題目提綱格式架構相關文章:
1.2016市場營銷論文題目參考
2.2016屆市場營銷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一、導言
大學生不僅是當前社會的消費主體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未來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他們的消費方式將可能深刻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消費方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風氣和思想。因此,選取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消費行為和方式,有助于認識青年一代乃至整個社會未來的消費趨勢。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消費心理、消費行為特點和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具體涉及到的問題有大學生平時消費資金的來源、月消費狀況、消費支出分布情況及其對消費方面的感受等。調查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對C大學2004-2006級150名在校本科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為92.67%。其次,通過面對面訪談等方式對其中15名學生進行了個案調查,從而提供了比較具體的資料。在以上兩方面情況把握的基礎上,結合網絡上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
(一)理性消費
1.合理計劃。問卷調查顯示,在費用開支上,16.6%的學生有詳盡的計劃,67.7%的學生稍有計劃,只有15.7%的學生沒有計劃,隨心花費;81.3%的學生沒有或偶爾有透支情況,經常出現透支情況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大學生在消費時都是精打細算,消費的盲目性并不能夠用來形容大學生整體,當前社會上普遍關注的大學生超前消費只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少數現象。
2.理性消費。根據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有關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普遍比較重視商品的質量和價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可見大學生的消費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通過訪談我們得知,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選擇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喜歡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把握時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全國學生聯合會、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中國青年校園先鋒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公布的《2004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顯示,諾基亞、聯想、索尼、TOM、匯源、阿迪達斯等成為中國大學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鋒品牌。此次調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類先鋒品牌中,非內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們針對性地訪問中,發現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商品消費上,基本都是外國品牌的天下。對C大學學生的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根據《報告》,排在大學生購買首位是“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57.7%)”,其次就是“單純追求流行時髦與新奇的東西(30.4%)”。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導向性較強
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費方式。很多商家都將大學生作為重要的目標顧客進行市場銷售,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于60%。針對此種情況商家紛紛推出面向大學校園的促銷活動。例如中國移動,他們借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杰倫為“M-ZONE”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其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這些追“新”族。同樣,金融機構也逐漸將業務延伸到大學校園,以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作為新業務的推動,逐步拓寬市場。前些時,國內首張專門面向大學生的雙幣信用卡——Young卡由招商銀行推出,不論專業、家庭經濟條件,全國近220所著名高校本科二年級以上學生均可申辦,最高可透支額度,在讀本科生為3000元、在讀碩士生5000元、在讀博士生8000元;如急用現金,只需打個電話就可將透支額臨時調高30%。幾個月招行在全國就發放Young卡約8萬張。這個數目相當可觀,也證實了大學生對于信貸消費這種區別于傳統的新型消費方式的認可和接受。對C大學生問卷調查的數據也同樣說明了這個問題。
三、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一)所處消費層次與消費水平的矛盾
大學生是消費群落的一個特殊構成部分,他們不參與生產,是純粹的消費者。這點對于大多數在校大學生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以下是通過問卷得到的數據:大學生消費主要來源,有83.45%來源于父母資助、8.7%來自獎學金和助學貸款,6.8%是個人兼職收入。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的經濟來源仍然是依賴于父母、家庭。這種依賴性,使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與家庭經濟狀況直接掛鉤。這種消費水平,完全決定于其家庭經濟狀況。至于家庭經濟寬裕的,在必要的生活消費外,還有另外一筆錢可用于其它。從這一點看來,經濟來源對于消費水平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是更甚于大學生本身的消費觀的。在有限的消費寬度內,不論出于自覺與否,他們都必須嚴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使之與經濟狀況相適應。所以中國大學生的平均消費水平理應與我國居民的平均水平相一致。然而事實并不同于公眾一般的認知:大學生們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4919元,支出為4819元,同時,目前大學生每學期自籌收入平均491元、獎學金374元,即自身獲得的總收入為865元,僅占每學期支出的18%。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9000元之間。而將大學生在兩個假期的支出計算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支出已經在一萬元以上。大部分幾乎沒有創造收入的大學生,每年的消費都要高于城鎮居民平均水平,收入與支出存在嚴重的反差。大學生們既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卻享受著高檔次的生活,且消費水平和質量往往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呈現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費現象。這個特殊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與他們所處的消費層次不甚協調。
(二)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兩極分化分明
大學生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閑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調查數據表現出,每月消費水平在600元~1000元的學生中,飲食支出與生活費月支出(680元)平均比率是31.9%,這可視為他們的“恩格爾系數”,這一水平已經低于我國城市居民2005年的恩格爾系數,女生相對更低一些。這說明大學生們的消費趨向已經不再滿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生之間比較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閑消費部分。低的在50元左右,高的則達到1500元,這些高消費包括電子產品、穿著打扮、交朋會友、文化消費等等。部分高價值消費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他們的“消費地圖”: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27%擁有個人電腦、19%擁有PDA、12%擁有MP3、6.6%擁有數碼相機。旅游、電腦、手機、戀愛被稱為大學生的四大消費。對于能體現社會年輕人時尚、前衛等特征的高消費,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學生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體現的更明顯。追求品位、高雅、時尚、情調的文化消費,是大學生的又一特點。調查結果顯示,68.9%的被訪者去過酒吧、茶樓、咖啡屋等休閑場所。與這些新出現的消費熱點增長迅速相比,學習消費所占比重要小得多。
(三)消費心理易受外界影響走進消費誤區
追求高消費、炫耀消費、享樂主義和超前消費詮釋了后現代性的消費主義消費方式,也極大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追求時尚、潮流和高消費已漸成大學生的消費趨勢。雖然在前面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理性化分析中我們看到,大學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費方式,但消費品的品牌和時尚特質仍然普遍受到大學生的重視。而且在事實上,“阿迪達斯”、“蘋果”、“卡爾登”、“耐克”之類的世界名牌在大學生中的擁有者也不乏其人。當代大學生現有的消費誤區具體表現有:庸俗性消費,突出表現是人情消費;超前消費,消費遠遠脫離了實際;炫耀消費和攀比消費,以追求高檔、名貴商品為榮。同時,根據資料顯示,大學生的對未來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期望,遠遠超出當前社會能夠提供的標準。許多大學生在沒有考慮自身情況的前提下,還抱著年薪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求職念頭。而事實是,近日在廣州舉辦的一次招聘會上,很多企業提供給大學生的月工資水平僅為700元~800元。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期望消費水平不僅遠遠高于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的普遍初始工資水平,而且也脫離了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可見大學生群體雖然由于經濟來源的限制,在校階段的現實消費方式是理性的、有計劃性的,但在他們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種消費主義的消費方式,而一旦時機成熟,這種對高消費的訴求就將導致他們的消費理性的顛覆和解構。
四、引導大學生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群體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較寬闊的文化視野以及對新事物敏銳的反應能力,所以其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都存在著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我們應該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中存在的問題。由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方式在未來社會中會有較強的影響力,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長、大學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與作用,針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學的措施,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消費與金錢、精力之間的關系,樹立理性的消費生活觀和科學的消費方式。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消費現狀,樹立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在這里對大學生消費的引導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希望老師在思想理論教學中,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后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家長應該教育正在讀書的大學生子女明確自己的消費定位,不能過于縱容,尤其應該讓大學生們清楚自身所處的消費層次和現在所能創造財富之間本來就存在著明顯差距。其次,家長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這樣看來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就更為重要。同時社會輿論對大學生的關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和指責,尤其是針對當代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突出,單純的說教效果不甚明顯,對其應采用結合現狀的引導,用事實來幫助大學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費定位,擺正消費心態。
第二,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專家指出,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話題。可以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建議培養大學生合理的消費觀,可以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具體操作型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過良好的校風建設和學風建設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大學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園內各種觀念和行為的影響,其消費觀和消費行為也是如此。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高校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學校應該通過校園文化和校風的建設誘導學生主動調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費行為。因此,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與優良學風和校風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德琦,張新國,嚴學軍.青年與現代消費[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邁克爾·R·所羅門.消費者行為[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韓璐.當代大學生畸形消費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4(4)
4.倪瑞華.可持續消費:對消費主義的批判[J].理論月刊,2003(5)
5.陸漢文.大學生:消費與現代性.青年研究[J].1999(6)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7)01-0025―03
投稿日期:2005-12-08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基金資助課題編號:05C690
作者簡介:謝小龍(1960-),男,湖南新田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分析知識女性體育消費的影響因素,探討相應體育營銷手段,促使知識女性成為未來體育營銷中的亮點,促進體育市場的開發及知識女性本身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14個省轄市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知識女性。這些城市包括長沙、株洲、邵陽、上海、北京、廣州、沈陽、西安、鄭州、武漢、深圳、廈門、桂林、福州。
1.2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調查樣本總量800人,采取分層隨機抽樣,問卷回收777份,回收率98.%,剔除無效問卷34份,有效回收率為92.7%。在問卷設計好后,作者選取了37位經濟學,體育學和心理學領域的專家對問卷進行了效度評分,結果表明,問卷具有較好的效度。
1.2.2訪問調查法 為了解全面情況,在進行了問卷調查后,又和部分調查對象進行了座談;而后,又派調查員走訪了長沙、株洲、邵陽等地的競賽表演、體育健身、體育用品等體育消費市場,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1.2.2文獻資料法查閱國內外相關論文60余篇,閱讀了《消費者行為學》、《體育經濟學》、《體育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等相關書籍。
2 結果與分析
2.1知識女性參與體育消費的基本情況根據調查結果,知識女性年體育消費500元以下者占68.6%,501―1000元者占16.5%,1 001元以上者占14.9%;知識女性家庭進行體育消費時,由知識女性自己做主的構成比為66.2%,家人共同協商的構成比為22.7%,知識女性不做主的構成比為11.1%;從體育消費結構看,知識女性在過去一年沒有進行運動服鞋、運動器材、體育資料、體育彩票、健身健美、觀看比賽、體育旅游消費的構成比分別為1.6%、56.7%、48.9%、54.2%、35%、46%和42.6%。由此可知,目前知識女性的體育消費水平偏低,體育消費結構不合理。
2.2 影響我國知識女性體育消費的因素劉志強曾對我國體育消費心理的影響因素做過一些分析,認為現階段影響我國體育消費心理的主要因素有經濟因素、文化因素、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和政治因素。這對于分析現代知識女性體育消費心理的影響因素是有借鑒的。從消費心理角度講,影響知識男性、知識女性體育消費心理的因素是有差別的。通過對知識女性的體育消費心理的調查,筆者認為,當今知識女性體育消費的認知、理念、消費意志以及動機、態度、習慣等心理活動,不同程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
2.2.1個人經濟收入水平對知識女性體育消費起主要影響作用 一般情況,個人經濟收入水平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國大部分家庭經濟收入水平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中下水平,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家庭還占少數。從調查結果看,月收入1 000元以下的知識女性為23.5%,1001~2 000元者為48.4%,2001元以上者為28.1%。認為經濟收入影響自己參與體育消費的構成比為30.6%,居首位。因此,盡管知識女性在經濟上獲得了一定的解放,但因為家庭的因素,社會保障體制的不完善等,經濟收入水平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知識女性體育消費的動機。
2.2.2體育產品質量是影響知識女性體育消費的重要因素
知識女性文化素質高,對體育產品要求也高,品位不一般,與其他女性相比,更善于精挑細選,更講究耐用美觀。從調查結果看,有26.9%的知識女性認為,體育產品質量是影響自己參與消費的重要社會因素,居第二位。
2.2.3體育價值觀和體育能力是影響知識女性體育消費的又一重要因素 對體育價值的認識是促成體育消費的一個重要前提,知識女性大部分對體育的價值和功能有較好認識,但是很大一部分知識女性體育能力有欠缺,沒有自己喜愛和擅長的體育項目,據調查,知識女性的體育能力和體育消費興趣存在著高度相關(r=0.813)。
2.2.4體育文化氛圍也是影響知識女性體育消費的因素之一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隨年齡的增長并接受文化教育和熏陶,形成相應的文化價值觀和行為標準。因此,體育文化觀念的形成,有它獨特的一面,沒有直接的教育和直觀的熏陶,很難在人的頭腦中產生良好的印象。根據調查,有20.1%的知識女性認為,體育文化氛圍也是影響自己參與體育消費的因素。改革開放26年多來,盡管知識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有了新的變化,但由于所處體育文化氛圍的不同,知識女性的體育消費態度,認知和情感存在很大的差異。
2.2.5環境因素也是影響知識女性體育消費的因素之一環境因素主要包括體育消費環境,自身所處群體環境、地理環境和體育設施環境。就體育消費環境而言。據調查,知識女性參與健身、健美的環境并不理想,許多知識女性想到環境優雅、設備齊全、價格合理、服務周到的消費環境中去健身,但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這樣的環境。知識女性所處的群體環境中,很少看見自由組合的健身群體、女性體育俱樂部。地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知識女性體育消費心理。同一城市的不同地方、同一地區的不同區域對知識女性體育消費心理的影響是不同的。身處體育運動中心區域的知識女性體育消費欲望要比遠離體育運動中心區域的知識女性強,她們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2.3體育市場營銷策略針對知識女性體育消費者的心理特點及體育消費心理的影響因素,體育用品制造商和中介組織在開發和銷售知識女性體育產品時,宜采取如下營銷策略:
2.3.1體育產品策略知識女性體育消費者對體育產品的需求,主要是心理、精神的需要。知識女性情感豐富、想像力豐富,對各種新事物很敏感,對美的追求比較強烈。她們通過購買體育產品和使用產品來寄托自己的某種情感和展示自己的個性,獲得心理和精神的滿足。為此,對體育產品制造商、經營者提出更高要求,體育產品必須從功能、質量、設計、包裝、服務等方面去迎合知識女性體育消費者。首先,注重體育產品的內在質量。中青年知識女性比較注重體育物質產品的
性能質量,能讓知識女性滿意,可謂是較好的質量。
其次,注重體育產品的功能和效用。知識女性購買體育實物產品(運動服裝、運動器材)和服務產品(健身運動)都注重較強的功能和效用。華而不實的體育產品(次品運動器械、動而無效果的服務)是不會使知識女性產生購買欲望的。為此,要求體育產品制造商為知識女性開發功能和效用較好的體育產品。
此外,要注重體育產品的外觀設計。知識女性體育消費者選購產品時多數重視產品的美觀大方,美而不艷,奇而不特。為此,開發與經營者力求包裝、裝潢新穎,細致方便、產品命名富于聯想,這樣可激發知識女性購買欲望。
2.3.2價格設計策略價格問題是體育經營者最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知識女性體育消費者最關心和敏感的問題,對中青年知識女性體育消費者來說,更是如此。“價廉物美”是多數知識女性購買體育產品的基本標準。所以,價格策略包括設立價格目標、選擇定價技巧和進行價格調整是激發知識女性體育消費的關鍵問題。一是對一般體育產品采取低價策略,對新上市的體育產品、高質量服務產品采用高價策略,在銷售途中采取調價策略。二是依據不同地區,不同地理環境、不同級別的競賽服務設立不等價標準。三是注重體育產品價格的心理功能,使廣大知識女性體育消費者通過產品價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2.3.3促銷設計策略促銷設計策略是滿足知識女性體育消費者心理最為關鍵的營銷策略。要想擴大知識女性體育消費需求,使知識女性體育消費者樂意購買,就必須采取有效的促銷策略。
1)采用體育明星廣告策略。知識女性在互聯網和電視機前消磨時間長,對陽剛之美的追求甚于其他群體,體育明星廣告的形、聲、色等特點可以誘發知識女性產生購買欲。一則好的體育廣告可能激發更多知識女性加入體育消費行列,一分造詞絕妙的廣告詞可能吸引更多從前對體育賽事漠不關心的知識女性嘗試體育消費的效果。由此可見,宣傳廣告是最佳的促銷策略。
2)運用感性促銷策略。多數女性消費者購買體育實物和服務時都具有強烈的感性色彩,一是對某一體育商家或某一運動品牌或某一健身場所產生偏愛,則會在較長的時間內成為其忠實的顧客。為此,適當采取贈品促銷,試用(練)促銷,是開拓知識女性體育消費市場的重要途徑。
3)加強體育文化宣傳,改善體育消費環境。對于知識女性群體,其本身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如果向她們提供科學而先進的健身方法、可以激發她們的購買欲望。多功能的健身器材、優美的健身場所、現代化的體育場館等環境是吸引知識女性參與體育消費的重要手段。
3 結論與建議
1)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知識女性比例不斷增大,已成為極為重要的人力資源,正確引導知識女性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消費,不僅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力和構建和諧社會,而且有利于繁榮體育市場,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2)目前,我國知識女性參與體育消費的比例不高,體育消費水平較低,體育消費結構仍不合理。
1大學生消費行為相關概念界定及說明
1.1消費及消費行為的含義
消費是人類通過消費品來滿足自身欲望的一種經濟行為。廣義的消費包括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生產消費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和活勞動的使用和消耗;個人消費指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于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過程。本文所討論的消費為狹義的消費,即個人消費。
消費行為指消費者為獲取所用的消費資料和勞務而從事的選擇、購買和使用等活動。其主要表現為購買行為,指人們購買商品來滿足自己生活需要的過程。
1.2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含義
大學生消費行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專科學生在其日常生活過程中,為了滿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過程。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行為在符合一般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特點的同時又具有自己的特點。
1.3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歸屬需求可稱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滿足了這些需求之后,個體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適。尊重和自我實現兩種需求可稱之為成長型需求,因為它們主要是為了個體的成長與發展。需求層次理論,就本文所要探討的消費行為而言,是解釋大學生消費動機的重要理論。
2. 西安市大學生消費水平現狀
2.1經濟來源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西安大學生大部分收入來源是父母提供,其比例占收入來源的95%以上;此外收入的來源渠道還有勤工儉學、兼職、貸款、獎學金等。其中可支配收入方面,約59%的學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700元之間;約29%的學生可支配收入在700元~800元之間;還有少部分人可支配收入不到500元,這部分人大部分家庭條件不太好,收入來源大部分是勤工儉學和兼職所得。
2.2消費結構
大學生的消費結構是指各項消費支出在總消費額中所占的比重,其反應了大學生不同性質消費的構成及其相互關系。據相關資料顯示,總體消費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日常生活消費,其次是交際、通訊、學習等方面的消費。對消費項目進行概括,可以分為生存消費、發展消費、交往消費和享受消費。
發展消費指大學生用于加強自身競爭力的投資消費,包括考證的報名費和培訓費。無論是在消費的數量上還是消費的金額上,發展消費是西安大學生消費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報名費考證的學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則占到了19.5%,除了報名費外,還有資料費和培訓費等。
交往消費是大學生為了滿足情感需要、獲得社會認同而進行的消費,包括通訊、網絡、戀愛、聚餐等。74%的大學生每個月上網費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間,7.5%的大學生上網費用過高,在50元以上;通訊費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費的占到了34.2%;享樂消費主要是指大學生娛樂、旅游等方面的消費,近半的學生每學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費用因人而異。
3西安市大學生消費的基本特點
3.1消費結構
西安市大學生的消費結構總體合理,基本不存在浪費和盲目消費的現象。西安市大學生消費總額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生存消費。其次是發展消費,再次交往消費和享樂消費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重視,這說明大學生在加強自身競爭力的同時也開始關注生活質量。
3.2消費心理
從調研來看,大部分大學生認為應該節制消費,而且消費時應該做好性價之間的平衡,這說明大學生總體消費觀念還是比較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學生過于追求名牌,如調查品牌重要程度時,近50%的人認為品牌較為重要,而且23.5%還認為品牌非常重要,更有甚者不顧自身經濟情況一意追求名牌。從中可以看出,還是有一些不良心理存在于部分大學生的消費中。
3.3消費行為
調查發現,西安大學生消費行為比較健康。近32%的學生每月生活費會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將剩余部分轉到下個月。同時,也發現大學生消費存在一些不良心理,這些心理導致了不合理的消費習慣,如近62%的人認為可以提前消費。
4西安市大學生合理消費行為引導對策
4.1個人角度
大學生應該從自身的內部出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外界的誘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經濟能力決定了大學生自身不可能和獨立的社會個體一樣消費,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給。在消費過程中,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消費。所以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從父母來說,必須有正確的消費觀,要以身作則,在日常消費中要有節儉的意識。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費觀念的大學生身上可以看出,他們家長的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就存在問題,自身也存在不正確的消費觀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學之間關系的培養,造成大學生在人情消費上花費過多。家庭是當前大學生消費資金的主要源頭,大學生的日常消費大部分是家庭供給的,必須從根源上對大學生消費進行控制。
4.3學校角度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形成一種適度消費、合理消費的輿論氛圍對當前大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群體之間有很強的從眾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園消費氛圍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消費觀念。
4.4社會角度
在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中,很多錯誤的價值觀影響著當代大學生。比方說“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就是一種極度拜金主義的體現。所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對大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有著重要影響。社會應給予大學生正能量。
5結語
大學生的消費問題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它直接影響大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很多問題,都與錯誤的消費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消費觀念,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大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一、引言
自2009年國家推行長假制度以來,到2009年,選擇在黃金周期間外出旅行的人數較往年已明顯減少。據調查顯示,2009年國慶有43%的被調查者選擇呆在家而不是旅游來度過假期,另有23%的人選擇探親訪友等方式度假,黃金周旅游“井噴”現象難再出現。選擇出游者也不只追求看更多風景、游更多景點等單純量上的滿足,而開始追求質的滿足、追求方便與舒適、尋求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真正的放松與休閑。與以往沖動型、爆發性的旅游消費相比,黃金周“游客低谷”其實是游客合理分流的一種跡象,折射出公眾對待旅游逐漸成熟和理性的心態。更多的人開始選擇更為休閑、舒適的方式來度過黃金周,業內人士指出,這將有利于促進我國旅游行業的持續、健康、良性發展。而與此同時,增加其他假期的呼聲卻一路上揚,將端午、中秋等節日定為法定假日的議案也已提上日程,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擁有更多的休閑時間,休閑經濟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消費者的旅游心理也將出現很多新的變化,因此,旅游業應及時調動以適應環境及消費者心理的如上變化。
陜西是一個旅游大省,陜西旅游更應積極進行調動,抓住機會爭取更多市場,促使陜西旅游業更新更快發展。
二、陜西旅游資源分析
陜西是中國古代十三朝定都的地方,在中國歷史上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此外,陜西還擁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和民間文化資源,可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更為豐富的產品和服務。陜西旅游業發展已取得較大成就,目前,陜西旅游業收入總額占陜西省GDP約9%,是陜西省重點發展的特色經濟之一,可以說,陜西旅游業已形成特有品牌,定位和發展都相稱勝利。
但也應看到,陜西旅游業發展也存在一些障礙和不足。
首先,陜西旅游長期以來在人們心目中以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人文歷史旅游產品著稱,對消費者文化水平和受教導程度要求較高,使陜西旅游目標市場的拓展受到限制,難以吸引更多游客。加之過去陜西旅游“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旅游方式也對陜西旅游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旅游新產品還需更多開發。
陜西雖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景觀資源,但近年來河北涿洲、浙江橫店影視城等仿古景點也吸引了眾多游客,并達到“以假亂真”效果,許多以陜西為背景的歷史劇都要在外地的影視城里進行拍攝,對陜西旅游業的發展構成一定威脅;許多自然加人文的旅游地如云南麗江等,很多游客不但一去再去,甚至還會選擇定居,而陜西旅游業雖盛名在外,但吸引回頭客的概率仍有待提高。
此外,陜西自然旅游景觀開發還很不到位。陜西省17個國家4A級旅游區中,只有華山風景名勝區、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及翠華山旅游風景區三個景點屬于非歷史人文景區,在陜西省擁有的4A級景區中比例不到18%。而事實上,陜西南北地理跨度較大,坐擁秦嶺山脈和黃土高原,擁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自然旅游產品開發還有很大空間。
三、消費者旅游心理變化對陜西旅游業的影響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休閑經濟逐步發展,旅游消費心理也日漸成熟,黃金周旅游發展趨緩則是消費者心理變化的詳細表現。而消費者心理的這種變化,對陜西旅游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首先,心理成熟的消費者不再扎堆出游,減少黃金周期間景區的接待壓力,利于景區的維護及可持續發展。
其次,人們對休閑的品位要求更高,更注重文化底蘊和內涵。根據消費需求層次理論,當人們的各種需要逐層得到滿足后,消費者最終會產生自我實現的需要,而接受更多的教導、進行自我素質的提高等均屬于對此類需要的滿足,因此,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會有更多消費者青睞能充分得到歷史文化知識熏陶的陜西旅游。
再次,由于平日工作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更希望在假期得到身心的真正放松,因此,短線旅游日漸受到消費者青睞,陜西地處中國大陸正中,對全國各地游客來說,均無須太長的旅途跋涉,從地域上也屬于比較理想的選擇。
四、發展陜西旅游業的思索
綜合以上分析,陜西旅游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資源優勢和自然地理優勢,消費者心理變化也為陜西旅游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因此,陜西旅游業應抓住時機,充分利用現有優勢資源及各有利條件,塑造陜西旅游新形象,做大做強陜西旅游業。
首先,適度調動陜西旅游業定位和產品結構,尋找發展新思路。順應休閑經濟潮流,在強調陜西歷史文化名勝景區特點同時,融合其歷史文化內涵,加大對自然和人文等內容的宣傳,將陜西擁有的自然旅游資源與歷史人文等文化資源充分結合,不但讓人們在休閑娛樂和旅游的同時,得到歷史文化的更高層次的熏陶,也使陜西旅游品牌形象更充實、更豐滿,得到更廣泛的消費市場,提高陜西旅游業的市場競爭力。陜西省曾舉辦“華山論劍”活動,將華山天下險的獨特自然景觀同武俠小說中的華山論劍故事聯系在一起,引發人們對華山景色及傳說的無限遐想,從而爭取更多的游客,這一做法值得借鑒和推廣。
其次,積極發展短線游,發掘旅游市場。各種短線游的推出和發展,不但拓展了陜西旅游產品線,滿足陜西及周邊群眾旅游休閑需要,當短線游品牌形成并牢固樹立后,因陜西地理位置的獨特性和便利性(處于中國正中央,有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線),則可不斷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如處于陜西東南隅的商南“金絲峽”風景區,定位和宣傳都非常迎合城市居民渴望外出度假的心理需求,適中的距離使其成為西安市民周末出游等短線游的理想選擇;游客到來又促進景區的發展,使金絲峽旅游品牌推向臨近省份的更多消費者。
此外,適應休閑經濟要求,充分利用各種民間資源如風味飲食、民間特色文化、農副產品等發展多種旅游方式。如陜西歧山縣北郭鄉依托當地文物旅游資源(北郭鄉位于陜西省周公廟風景名勝區)開展以哨子面、搟面皮等為特色的農家樂旅游,吸引了不少城市旅游者;在春夏之交,許多果園果區推出以采摘水果為主題的旅游節目等,也使許多都市中的消費者眼前為之一亮。這些別具一格的旅游方式,在滿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異、求舒適心理同時,也可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動和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城鄉發展雙贏。另外,要做大做強我省旅游業,也不能忽視自助游和自駕車游等新潮游客的需求,應積極開展各種配套服務業,使這部分消費者也能得到滿足的服務,從而使陜西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使陜西旅游業等到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在旅游過程中,旅游消費者經常會面臨一些行為選擇間題,需要作出理性的決策,使得效益最大化。多數旅游消費者都具有這種效益最大化的內在傾向,但就行為選擇過程來看,其依據往往是一些感性的認識和判斷,因此,行為選擇的過程一般缺乏一種標準,過程與結果之間容易前后矛盾,效益最大化的內在要求難以實現。比如,一對戀人準備購置下周去新疆旅游的物品,在采購物品的過程中兩人對購買零食和CD碟片產生了不同看法,喜歡吃零食的女士認為,這次旅行的交通工具是火車,當火車在大西北黃土高原或大沙漠中行駛時,嘴里一邊含著話梅,一邊眺望車外的風景,這才可以消除旅途的單調;若買CD碟片還要帶上CD播放機,太麻煩了。而喜歡音樂的男士則提出另外看法,因為旅途中的時間較長,帶一些流行音樂(或歌曲)的CD碟片,可以消磨旅途中一些時間,并且法國流行歌曲和大西北的風景融和在一起,其效果將是精神上、物質上雙重收獲;況且,更重要的是,新疆有的是水果,到時你吃都來不及,還是CD碟片的效用較大。
究竟是按照女士的偏好還是依從男士的看法來決定花費呢?這是在旅游前購物決策中常見的一個典型例子。在旅游決策過程中,如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以及住宿條件的選擇等食、住、行、游、購、娛各方面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從經濟學角度利用無差異曲線來分析旅游消費行為。
一、序數效用理論與無差異曲線
旅游決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最終的消費行為歸結為旅游者對各種選擇的效用分析與比較。效用是旅游消費行為理論的基礎,西方經濟學家認為“效用”是人的一種心理感受,而不是商品本身存在的有用性。效用與有用性或商品的使用價值具有不同的含義,前者是主觀感受,而后者是客觀存在的。
由于消費者對商品使用價值的主觀評價不同,消費者從商品的消費中得到的滿足程度也就是效用不同。不同的人從同一個商品中得到的效用不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從同一個商品中得到的滿足程度亦不同。因此,用來體現消費滿意度的無差效用就產生了,無差異曲線也就成為研究消費者行為的重要工具。
利用無差異曲線研究旅游消費的前提是序數效用論,即商品的效用是無法具體衡量的,只能用順序或等級來表示。因此,用消費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數效用論的關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單位”表示的說法。消費者對于各種不同的商品組合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別的,這種偏好程度的差別決定了不同商品組合的效用的大小順序。
無差異曲線是消費者感受滿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組合點的軌跡,是消費者主觀嗜好的幾何表現。它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凸向原點且斜率為負的線,因此,為實現同樣的滿足程度,一個旅游產品消費的增加,必然是另外一種旅游產品消費的減少。邊際替代率遞減決定了曲線的凸性。同一個平面上可以有無數條不相交的無差異曲線,離原點越遠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旅游產品組合量越大,滿足程度越高。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這由邊際替代率遞減決定的。這種曲線表示消費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術和資源條件下選擇商品時,對不同組合商品的滿足程度是沒有區別的。這時消費者對商品消費的選擇,只有先后次序間題,沒有大小問題。
二、無差異曲線在旅游消費行為中的作用
社會越發達,人們就越注重消費過程中的心理感受。消費者一旦受到了“心理傷害”,是很難靠金錢等物質賠償手段來進行彌補的。因此,消費心理決定了消費行為,為了能更加有效地滿足自身的消費心理,旅游者的消費行為通常是由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來決定的,其中,無差異曲線是由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偏好、性格、家庭角色等一系列自然的和社會的屬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對于黃山和泰山兩種類似的休閑觀光旅游產品的不同組合而言,科學考察和休閑度假兩種類型的旅游者就會產生不同的旅游心理,休閑度假型旅游者的無差異曲線比科考型旅游者的無差異曲線要更遠離原點,效用更大,滿意度更高。進而,在同等條件下,度假型旅游者選擇此組合的可能性就更大。
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性曲線相切時,商品的組合是消費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所能實現的最大化效用。如果兩條曲線相割則是以較多的錢實現較低的滿足程度;如果不相切不相割則是既定的無差異曲線實現不了既定的滿足程度,沒有意義。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費者行為時,要在消費可能的前提下,即找到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線的相切點。
三、無差異曲線在旅游消費行為中的運用
由于邊際效用遞減是一種不可改變的規律,因此,在人們的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條件下,如何使用有限的收人獲得最大效用就成為消費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序數效用論將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相結合來說明消費者均衡。消費者的偏好決定了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一個消費者關于任何兩種商品的無差異曲線有無數條;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價格決定了消費者的預算線,在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的條件下,一個消費者關于兩種商品的預算線只有一條。只有既定的預算線與其中一條無差異曲線的相切點,才是消費者均衡點。在切點,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的斜率相等。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即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預算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即兩種商品價格之比。
如圖所示,既定的預算線I與無差異曲線U相切于E點,E點是消費者均衡點。在均衡點E上,消費者關于商品1和商品2的最優購買數量的組合為()。 在旅游消費行為決策中,消費者均衡可以指導旅游經營者認識到潛在旅游者的消費傾向,從而有利于其積極地做出相應促銷和準備工作。
假定某旅游者的假期只有7天,可供選擇的目的地是上海或杭州,上海、杭州的旅游消費各為80元/天、50元/天,該旅游者的旅游消費總額為500元。以時間為限制條件的旅游消費可以用時間限制線X十Y=7來表示,如下圖所示JK線;以費用為限制條件的旅游消費可以用預算線50X十80Y=500來表示,如圖所示的CD線。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11)06-0100-03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Consumption
WANG Yao-do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interview and some theories including consumption behavior,psychology and sociology,the paper researched the current situation,motiv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sports consumption,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sports consumption,so as to provide strategic polic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market.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consumer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用于體育活動方面的消費支出[1],包括體育用品、體育場館設施的使用、體育服裝、觀看體育比賽甚至參加體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費,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它被納入市場體系與進程之中,從而催生出體育產業,構筑了體育市場,是一種自主的貨幣化選擇行為。
當前高校的大學生群體是現今開展體育活動的主群體之一,必將成為未來城市生活的主要成員和體育消費的主流[3]。因此他們的體育消費特征會影響體育消費行為的取向,直接關系到體育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演替進程。本文主要運用消費者行為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對高校學生體育消費的現狀、動機、影響因素等進行分析研究[4],了解他們的體育消費特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策略方針,最終促進體育產業和體育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在研究對象的抽取上采用簡單隨機抽樣[5]的方法,為增加其普遍性和代表性,在全國三十余省市一百所高校中隨機抽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工業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四川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山東大學、山東大學威海分校、中國海洋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浙江大學、浙江農業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等一百所高校,在各高校不同年級中分別抽取三十名學生進行體育消費指標的調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綜述法 以“體育消費”、“消費特征”等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檢索文獻,作為本文的參考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全國各省市隨機抽取高校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在問卷內容中的設計過程中既參考了相關論文的調查問卷,又針對本論文所要調查研究的具體問題進行編制。整體設計遵循了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并在問卷發放前請26位專家對問卷設計進行了效度檢驗,根據隨機抽樣的原則,對全國各個省市的一百所高校的12 0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回收問卷10 360份,回收率86.3%,有效問卷9 870份,剔除無效問卷490份。為確保問卷結果的可信度,本調查采用了重測法[6]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對500名高校學生進行了兩次測試,相隔時間為14 d,經計算,再測系數r=0.862,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樣本數量及問卷回收率符合統計學和社會學分析的要求。
1.2.3 訪談法 本人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的部分學生進行了面對面、一對一的訪問調查,為本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此外,還與部分體育老師進行了當面訪談。
1.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12.0軟件對兩輪專家問卷以及全國各省市高校學生9 870份調查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現狀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高校大學生中有86.79%的學生認為體育消費作為一種消費形式是有價值的,5.89%的學生認為無所謂,7.32%的學生認為沒有價值,其中來自經濟發達地區和家庭收入較高的學生贊同體育消費比例大大高于非經濟發達地區生源的學生。另外,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總體消費水平還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體育消費月平均額度在50元以下的學生比例為67.64%,占大多數,而在200元以上的學生僅占3.75%。在消費結構的實物表現形式來看,受傳統文化和經濟條件的影響,除體育服裝為必需品占98.76%,現階段大學生在體育消費方面主要是選擇無償或低償消費為主[7],例如購買體育雜志、圖書(47.21%),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意向和實際消費水平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表明大學生體育消費意識較強,而實際消費能力與他們的消費要求差距較大,另一方面說明,大學生體育消費需要體育教師進行引導,幫助他們選擇最合適的體育商品。
另外,據統計,在對高校學生體育消費變化趨勢的調查上看,96.59%的學生選擇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增加對體育消費的投入,其中選擇增加對健身房及其他培訓機構的投入的學生占71.32%,增加對體育彩票的投入的學生占59.63%;增加對欣賞各種體育競賽表演、觀看體育展覽的投入的學生占50.29%;增加對健身運動器材投入的學生占33.85%。這也說明了高校學生體育消費市場潛力極大,因為學生消費群體不僅僅是他們自身的直接消費群體,同時也可以影響他們的家人、朋友,更是未來的市場消費者的主體,如此巨大的商機值得任何企業做好營銷戰略。
2.2 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 體育消費動機是指消費者在體育消費過程中的內在動力,屬于意識范疇[8]。大學生受社會、校園文化和環境因素影響,體育消費動機呈多樣性。從具體動機來看,主要集中在健身需求和娛樂消遣上,所占比例分別為81.82%和65.19%。也有部分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動機是審美時尚(30.74%),其主要原因是健美身材和明星效應。另外,實物需求(57.93%)也占很大比重,理性消費的同時也不排除炫耀性消費心理[9]。
2.3 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內容及影響因素 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體育消費內容主要以實物性消費為主, 勞務性消費所占比重較低, 消費主要內容依次是:購買體育服裝占98.76%、購買體育雜志、圖書占47.21%、健身培訓機構占23.59%、購置運動器械占6.87%、觀賞體育比賽占5.26%和體育彩票占4.30%。如表3所示,促進體育消費的主觀積極因素主要有對體育感興趣(91.49%)和精神愉快(86.52%),客觀積極因素主要在資金收入方面,包括家庭條件優越和自己的收入。基本所有的學生都選擇了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追加體育消費方面的資金投入,其中投入方面健身房及培訓機構的比例高達73.96%,體育表演和體育雜志等方面分別占51.43%和42.61%。結果顯示,體育消費方面的潛在市場前景很廣闊[10],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意識較強但實際消費水平跟不上,他們的實際消費能力與理想消費要求差距較大。
在體育消費的主觀消極因素中,大學生的選項比較平均,其中不滿足“物美價廉”的消費原則所占比例較大,為50.73%;而客觀消極因素中場地器材缺乏、不足所占比例最大,為71.59%,其次為體育消費價格過高。這說明不僅僅是資金問題在制約著體育消費,近一步完善高校內部體育場館設施也十分重要。
3 結論與建議
1)加強體育消費觀念的宣傳和引導,減少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盲目性[11],避免攀比炫耀的不良現象,培養良好的體育消費習慣,幫助高校學生合理利用有限的資金。
2)積極開發高校體育市場資源,增強高校體育產業造血功能,為大學生創造體育消費條件。開發適應高校學生消費能力的體育市場,尤其是中低檔的體育消費場所[12],提供多樣化的體育產品和服務。
3)從高校內部加大體育設施的資金投入,改善場地、場館條件。充分利用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對學生進行體育消費指導和開辦各種不同類型的培訓班[13]指導學生的體育實踐。
4)體育興趣、參與程度、體育消費品價格也是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消費品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校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14]。加強正確的輿論和宣傳,充分運用互聯網、校園廣播傳播信息和科學體育鍛煉知識[15],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促進體育消費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建華.消費心理學[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4.
[2] 程士安.消費者洞察[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
[3] 馮麗云.營銷心理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1.
[4] 黃各非.消費者行為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
[5] 李萍,等.淺析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價值取向及行為特征[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1).
[6] 張輝等.大學生體育消費心理與行為的調查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3.
[7] 王莉華,等.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價值取向及行為的調查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4,2.
[8] 尹世杰.消費經濟學原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2.
[5] 胡軍,等.高校學生體育消費的必要性與必然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1.
[6] 宋曉東.論影響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
[7] 鄭賀,李學武.學生體育學習障礙產生的原因及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1).
[8] 鞠成軍,廉俊穎,張孔均,等.美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啟示[J].體育學刊,2003(2).
[9] 丁鋒,等.關于南京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6).
[10] 何敏學,等.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J].體育學刊,2004(3).
[11] 王,等.消費者行為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1.
[12] 高玉敏.華北區高校學生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生論文.
一、研究背景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以網絡為平臺的電子商務也得到了“突破式”的進步,網購逐漸成為國民消費方式的最主要內容之一。對于傳統購物來說,網購具有商品種類豐富,價格便宜,方便快捷等優勢。近年來,“雙十一”網購節日興起,其在社會消費領域所創造的“需求神話”與網絡電商所營造的節日氛圍中逐漸從一種校園亞文化異化為全民W絡購物狂歡節,并最終使“雙十一”網絡購物行為固化成為一種被大眾定期禮拜的公共節日儀式(呂欣,2014)。“雙十一”所蘊含的豐富隱喻生動折射出了我們當下的社會現狀,同時也反映出了伴隨互聯網一起成長的當代年輕人的內心渴求,“雙十一”也成為中國當下鮮活的“時代標本”。
二、文獻綜述
大學生群體具有思維敏捷活躍、容易并樂意接受新鮮事物、心態開放等特點,并且其擁有能夠自由支配的生活費用與大量的課余時間,這些都使網購這種兼具實用型和時尚型的購物方式迅速風靡于各大校園并被其普遍接受。
1.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
當前關于大學生消費狀況的研究大致分為兩種觀點:一種是健康消費觀,即認為大學生的消費是合理的;而另一種則持相反論點,認為大學生消費是不合理的消費觀。對于前者認為大學生正處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由少年向中年、由學校向社會過渡階段的群體,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既存在與少年、中年群體相似的一面,卻又與其具有不同的特點。但從整體上來看,多數學生能夠秉承勤儉節約的思想意識和生活習慣,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進行合理適度地消費。這是由于大學生已經開始遠離父母獨立生活,其在消費時已經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對于消費商品的選擇上,其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使需求得到較為充分的發揮(劉志偉,2002)。對于后者,也有不少學者認為當前大學生的消費并不合理,甚至存在盲目追求、奢侈浪費等現象。他們認為大學生當前消費的盲目性、攀比性和從眾性,使得大學生消費偏離了正常軌道(宋佳霖,2011)。例如,超前消費的信用卡、促銷打折的廣告都引誘著大學生進行不合理的消費。除此之外,很多大學生經常壓縮個人日常開支,將省下的錢用于人際交往、娛樂等非必要的消費,導致自己的日常生活面臨捉襟見肘的現象。
2.大學生“雙十一”網購現狀的研究
當代消費文化不僅僅是對商品使用價值的消費,也是對商品本身的一種消費,其表現為一種符號消費。也就是說人們除了追求基本的物質需求滿足,還將商品作為一種顯示自身身份,地位,價值的符號來消費(陳黎,2015)。隨著網絡消費熱潮的升溫,2009年“雙十一”網購狂歡節的誕生更是促成了全民參與網購的熱潮。雖說“雙十一”作為非傳統的購物節日而存在,但卻在無形之中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消費文化。這種消費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符號,引領著消費熱潮。
“雙十一”狂歡購物節通過依托在大學生中流行的“雙十一光棍節”,將普通的網購賦予了新的含義,引起了眾多大學生的關注和共鳴。大學生是極易接觸并熱愛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雙十一網購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這種特點,使他們在雙十一網購這一新鮮的活動中能獲得一種新的身份體驗。而這種體驗不僅滿足了他們自身對商品的需求,同時也產生了一種新的主體際性的符號交流。
3.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
總體來說,大學生進行網絡消費的心理狀態主要有三種。首先,他們認為網購價格便宜,購買方式便捷。對擁有固定生活費的在校大學生來說,同樣的商品網購對其更有吸引力,因為網購商品較實體店便宜,并且能夠貨比三家,給其充分的比較空間選擇合適自己的商品。除此之外,網購方式便捷,大學生擁有較多的課余時間可以在網絡上逐一挑選,省去外出煩惱。其次,當代大學生都擁有追求個性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夠與眾不同。在虛榮與求異的心理促使下,他們從網購中追求時髦與個性,以此來凸顯自己的不同。最后,從眾性與宣泄性消費。從眾性消費是一種追隨群體的消費行為,這種隨群消費在大學里更是隨處可見。而我們所說的宣泄性消費包括正面和負面進行宣泄其內心情感的消費。大學生群體雖然已經到了民事責任年齡,但他們的心理還尚不夠成熟,且容易被外界環境所影響,情緒起伏波動比較大(宋佳霖,2011)。網購作為他們宣泄的途徑,適當發泄有利于其心理健康,但過高消費卻也能造成極大浪費與不利。
三、相關核心概念
1.消費觀
消費觀是人們對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等問題的態度和總體看法,是價值觀的組成之一,是人們用來價值判斷與衡量消費及有關事物的尺子(羅子明,2002)。在這種判斷標準的指導之下,人們通常會選擇躲避開不利的、與自身三觀不符的、不喜歡的或者不接受的商品和消費行為,而選擇去追求積極的、價值判斷美好的商品和消費行為。
2.消費心理
消費心理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消耗某種商品和服務時大腦思維活動的態勢,即心理態勢,是一種內心活動。這種心理態勢的形成受到消費者的個性、氣質、知覺、想象、感覺、情緒、記憶、興趣、聯想、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影響,也受到一定的社會環境的影響(顧文鈞,2002)。人們通常在消費時,心理也會經歷認知、情感、意志這一普通心理學的基本過程。
3.消費行為
消費行為是指消費者為了獲得勞務與消費資料而從事的選擇、購買與使用的活動,也稱為消費者行為。一般一個完整的消費行為要經歷幾個階段:問題認知、信息收集與評估、購買決策及購買后評價。從橫截面所涵蓋的內容看,消費行為由許多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構成,而且更偏重于后者。內隱行為主要有兩個方面,即消費者的決策過程及影響決策過程的個人特征內部要素(霍金斯、科尼,1987)。但眾多學者強調,消費行為是由影響消費者的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條件共同決定的。
4.理性消費
理性消費是消M者根據自己的工資收入、愛好及其它約束條件選擇自己所能購買的商品,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孟超,2015)。理性消費最根本的特征是滿足人的需要,但杜絕奢侈浪費等不良消費習慣。秉持以人為本、保護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的消費行為,倡導人與社會、自然和諧發展。而在物欲橫流的當代社會,沒有完全具備“慧眼”的大學生群體,面對社會的誘惑,并不能理性思考,所以常會出現盲目與不合理的消費行為。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查等方法獲取大學生“雙十一”前后消費行為與心理的相關信息。
1、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是一種根據研究目的或課題需要,通過收集和分析現存的,以文字、符號、數字或畫面等信息形式出現的文獻資料,以用來探討和分析各種社會行為、社會關系及其他社會現象的研究方式(風笑天,2012)。通過文獻研究能夠全面、正確地了解所要研究的問題,并從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主要通過對網絡核心期刊的搜索,整理大學生網購行為與心理現狀、影響因素等相關資料,確定基本的研究目的與方向。
2、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是指以書面提出問題的形式來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本文通過問卷編制、施測及數據分析等方式,共抽取483個大學生樣本,獲取了影響當代大學生網購行為與心理的因素及其對自我網絡消費行為與心理的認知水平等方面的信息。
3、訪談法。訪談法是指通過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觸與直接交談的方式來收集資料的研究方法。本文分別通過對兩名大學生及兩名電商進行訪談,了解分析“雙十一”等消費節日對大學生網購行為與心理的影響。
五、調研總體情況與樣本分析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其中,主要以江蘇和北京的高校為主。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共回收有效問卷483份。
2.數據基本分析(SPSS)
本次調查的樣本中,男性共有174人,占總樣本的36.0%,女性人數共309人,占總樣本的64.0%,年齡分布為18-26(21.75±1.747)。此次被調查的對象所處高校985或211比例為32.9%,與全國985、211工程占全國高校三分之一的比率大致接近。所以,樣本高校分布較好,具有代表性。而在年級分布中,樣本大都分布于大三、大四區間,其專業分布中,以文史、藝術類為主,比例最少的為醫學類。在日常消費模式調查中發現,接近半數的大學生在消費中會根據產品的質量價格狀況決定。而剩下的多為網絡消費模式,選擇以實體店消費為主的大學生占極少數,此現象也反映出如今實體消費的低沉狀況。被調查大學生的每月生活費成正態曲線分布,多半集中在1500元左右,更有大半學生月生活費超過1500元。這說明現在大學生的生活水平已顯著提高,且具備較高質量的消費能力。而在主要消費項目上,飲食、生活用品、衣服鞋帽位居消費項目前三位。此外,旅游出行、話費網游、教育支出也相差無幾,分列后幾位。說明現在的大學生群體,消費結構不再似往常單一,也更加注重生活的質量與品質。
3.相關性檢驗分析
(1)高校與其相關因素的調研數據分析
上表為高校(985或211與非985及211)與其相關因素的卡方檢驗結果,其中每月生活費的Pearson卡方值為10.255,自由度為4,顯著性概率值P=0.036
高校(985或211與非985及211)與其相關因素的卡方檢驗結果
(2)性別與其相關因素的調研數據分析
下表為性別與其相關因素的卡方檢驗結果,其中每月用于網購費用的Pearson卡方值為13.118,自由度為3,顯著性概率值P=0.004
六、結果與討論
1.影響當代大學生網購行為與心理的因素
大學生消費群體與社會其他消費群體不同,一方面,他們消費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他們經濟尚未獨立,消費行為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面臨許多矛盾。經過分析,筆者發現大學生自身的需求、生活環境以及性別的差異是影響其消費的主要因素。
(1)自身需求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人們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后,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基本的生存需求已不再是人們的追求。本次調研也發現,當代大學生們的生活水平已不同于從前,他們更加注重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質,即使自身還未能實現收入的自我增加或者在生活費用尚不能完全自我掌控的情況下,他們仍然會選擇在最大程度的自我支配中達到自我需求與滿足。因此,自身需求是大學生進行消費的最重要因素,而網絡購物所帶來的便利在滿足他們需求的同時,也為他們帶來了可控范圍內自我支配效用最大化的滿足感。
表5.4性別與其相關因素的卡方檢驗Y果
(2)生活環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消費能力也不斷提升,加之貨幣的不斷膨脹,物價飛漲,以及商家的促銷誘導等,很容易營造一種高消費的社會風氣。而心智不夠成熟的大學生極易受到社會的影響,形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同時大學生往往對自己期望過高,覺得自己“腹有詩書”、高人一等,在大手大腳的同時又希望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且追求標新立異的消費方式,攀比、從眾心理也都隨之而來。電商利用大學生們不買就虧了的心理,借助“雙十一”努力降低價格減少庫存,大學生們則在商家的大力促銷、社會的鼓吹以及周圍人的帶動下進行從眾消費,消費觀也隨之產生偏差,理性消費行為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表現甚少。
(3)性別差異
生物學將人類劃分為男性和女性,而這不僅僅影響男女性的進化歷程,也使其在心理和行為上產生極大的不同。已有學者通過研究歸納男性與女性在網購行為的差異,首先男性較為極端,要么是忠實的網購支持者,要么絕不進行網購活動,女性的作為則更為溫和;其次,男性更喜歡看評論,比較,選擇性價比高的商品,而女性更注重網購互動帶來的虛擬體驗;最后,男性更加柱狀網購過程,女性則更容易享受網購帶來的快樂(蔣歡,2010)。根據調研發現,女性網購次數及“雙十一”活動的參與度要遠高于男性,從女性特質就可以理解這一結果的產生。女性較男性來說更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如促銷活動、打折活動等的影響;其次,女性更加注重商品的直觀感受而不同于男性購物性價比為首選的經驗;最后,女性是感性的動物,消費易沖動,且極易后悔。男性消費較理智、自信,很少購買讓自己后悔的物品。
2.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的對策與建議
基于對“雙十一”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心理的分析,通過大學生對自我消費心理與行為的認知,為引導其樹立理性消費觀及正確的消費行為,我們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開展。
(1)宏觀層面
首先,和諧的社會需要有健康的消費環境,而良好的消費環境將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所以在社會中樹立理性和諧的消費觀以及合理的消費環境對大學生乃至整個社會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曾經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即使放在如今高消費的社會環境中也應該值得提倡與宣揚。另外,政府也應以身作則,進行廉政文化建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嚴懲的現象,并及時糾正社會上的不良消費習慣與行為,引導大學生樹立綠色消費、理性消費的觀念,并為大學生的理性消費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中觀層面
一方面,大學是個“小社會”,也是大學生大學時光中所處時間最多的地方,合理健康的大學風氣對其影響頗大。不論作為重點高校還是普通高校,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促進學校、學生等各方面的進步。因此,學校應當豐富校園文化,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減少奢侈、浪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綠色消費的觀念。另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生活費用的最基本來源方,對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等應及時制止,對待孩子的生活費支配問題,既要給其一些自主支配權,也需要給予及時的提醒和建議,減少不理智的消費。除此之外,父母的社會經驗豐富,對于金錢的判斷具有成熟性,合適的時機應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同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防止其攀比、從眾心理的產生。
(3)微觀層面
作為大學生,首先應當具有良好的自我認知,做大學生之應該做,想大學生之應該想,增強自我控制能力,避免盲從跟風,減少不理智行為與心理的出現;其次,要培養自己正確綠色的消費習慣,量入為出,學會理財。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與家庭條件不同,對于消費的能力和水平也各有千秋,要杜絕隨大流的習慣,對自己的消費水準有合理的心理預期,防止一時爽快而導致日后捉襟見肘的現象產生;最后,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在本質上與社會各類消費人群具有區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顯得尤為重要。提高自身覺悟,適時反思自己不合理的消費行為,這些都對自我合理消費觀的推進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呂欣,需求深化與賽博空間合力共謀的消費社會陷阱――“雙十一光棍節”盛行背后的文化解讀[J].現代傳播,2014年第12期
[2]風笑天,《社學會研究方法(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233
[3]劉志偉,在校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特點及企業營銷策略[J].商業研究.2002.2
[4]宋佳霖,當代大學生不合理消費問題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卷第6期,2011,12
[5]陳黎,消費文化視角下的大學生雙十一網購行為[J].品牌:電子商務,2015,2
[6]羅子明,消費者心理學(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136
[7]顧文鈞,顧客消費心理學[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9):6
[8]霍金斯、科尼,消費者行為 [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
[9]孟超,從“雙十一”購物節談國民理性消費[J].太遠大學學報,第16卷第1期,2015,3:35
序言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為了了解當前我國大學生的消費文化現狀,引導大學生消費文化的健康發展,本人于2009年5月,做了一次“高校大學生消費文化現狀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可喜亦可憂。如何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引導大學生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新熱點和新問題。
中國目前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現代化進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并且伴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多、跨國公司的登陸和國外媒體(如電影、電視)的進人,西方的實用主義觀念和享樂主義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產生了或大或小的沖擊和影響,處于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消費文化生活也發生了急劇變化與轉型。
大學這幾年,大學生需求不斷擴張的發展時期,因而特別想以新異的消費形象,向社會展示自身成長成熟。他們希望通過消費上的新潮、時尚、前衛來展示青春的活力,顯現自我的能力與價值,以便在注重經濟價值的現代化社會中引起公眾的刮目相看,獲得更多脫穎而出的發展機會。在調查中,有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在發展,消費是動力,追求前衛和引領社會消費潮流也是大學生對社會進步的貢獻。”
提高大學生生活質量,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不僅是學校和家長的愿望,同時也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說,發展大學生消費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生活,還可以以消費促生產,帶動經濟的持續增長。但在充分肯定大學生消費積極因素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大學生在消費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財的赤字消費,靠借貸維持而不計償還能力的超前消費,高于家庭或負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費,偏信廣告的盲目消費,追求虛榮的炫耀消費,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只求和別人一樣的攀比消費,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費等。
因此,對大學生的消費文化需求,既要適當滿足,又要積極引導。不滿足大學生的消費文化需求,可能會使市場經濟由于少了這支旺盛的消費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健康。而不作引導,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學生滑入消費誤區,同樣
影響他們學習和健康成長,影響他們科學、文明的社會主義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會使他們的人生觀和人格發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要做好大學生的消費文化引導工作。
一.大學生消費結構調查數據
調查目的:通過分析大學生消費結構,對商家的細分市場定位提供參考
調查采樣地點: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周邊地區
調查時間:2009年5月1日——2009年5月3日
調查問卷:共發問卷250份,收回216份,回收率達86.4%
根據調查結果,生成以下報告:
下面是通過本次調查得出的一些詳細數據。
1.家庭平均月收入。經調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來自城市的占2%,來自農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學生來自城市的占96%來自農村的占4%。可見,大部分貧困學生來自于農村,我國的城鄉差別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于城市。該數據與中國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絕大部分中國人家庭夫婦月收入為2千元~5千元,貧困家庭與特別富裕家庭都是少數。一般來講,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每月消費支出較少,而特別富裕家庭大學生的生活可能較奢侈,比如有的學生在校期間購買了20多萬元的轎車。
2.月平均消費金額。月平均消費金額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的月平均消費金額為500元~1000元,每月消費金額超過2000元的只占5%,社會上一些輿論認為大學生代表著高消費,代表著奢侈浪費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費。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學生通過打工賺取生活費甚至學費。感覺生活費月月有余的學生占6%,感覺剛好夠花的占51.5%,感覺不夠花的占42.5%。可見接近一半的當代大學生用錢缺乏計劃性,缺乏理財能力。感覺月月有余的學生中,大一學生占69%,由此可見大一新生剛進校門時消費項目較少。而感覺錢不夠花的學生中,大一至大四學生分別占16%,6%,44%,34%,可見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消費項目逐漸增多,大三時戀愛的學生多,感覺錢不夠用的學生比例最高。
4.消費方式。大學生在消費時選擇能省則省的占11.5%,有計劃消費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選擇其他的占46%。可見許多大學生的消費方式比較隨意,缺乏計劃性,所以導致錢不夠花。
5.每月的飲食開支。每月飲食開支在200元以下的學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飲食開支在200元以下意味著每天的飲食開支只有6元多一點,在目前學校食堂一個炒肉3元錢左右的條件下,意味著這樣的學生每頓飯只能打一個菜,每天只能吃一頓肉。而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上的學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幾乎天天買飲料喝。
6.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7.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在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中,選擇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學生回答沒有戀愛。由此可見談戀愛的學生,每月在戀愛方面要比其他學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電話費。平均每月電話費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學生占1%,30元~50元占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數大學生的電話費支出在50元~100元之間。少數學生遠程戀愛,煲電話粥,導致每月話費在150元以上。
三、結論與討論
1.結論
(1)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社會接軌。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游、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也受到大學生們歡迎,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群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2)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飲食方面,而玩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于玩樂。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盡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3)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圣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余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部分手頭寬余的學生還手頭上還會擁有一些如照相機、MP3等數碼產品。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4)戀愛費用支出過高。大學生剛開始戀愛為穩固戀情和討戀人歡心所付出的“戀愛費”比較高,這是大學生消費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談戀愛而每月的生活費入不敷出的大學生大有人在。這種不合理的消費也會導致一種錯誤價值觀的形成,容易讓大學生們認為愛情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所以,戀愛支出過高的現象應制止。
(5)貧困生的消費水平雖然偏低,但消費構成比較合理。貧困生因為消費能力有限,他們日用的資金來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還有國家、社會資助和勤工儉學等途徑。正因為他們的錢得來不易,故他們會對生活的各種開支精打細算。他們主要的花費在于飲食、生活用品和學習充電方面。另外,由于對接觸社會的要求更為強烈,他們能夠把握到社會一定的消費動向,而能否擇優地去跟隨。
(6)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消費組成不很合理,但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盲目地追隨了流行于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斷和自主意識。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都超出了預計,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在銀行帳號上擁有自己的一筆積蓄。
2.大學生消費構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學生本身的心理素質還不成熟,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成熟。容易被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迷惑。但筆者認為,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這種種消費不合理現象,不僅僅與大學生本身這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的特性有關,還與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密不可分。
(1)社會不良消費風氣影響。首先,學生的高消費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社會整體消費結構不合理。目前,社會上重視高消費,這種導向錯誤的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風。另外,現今社會上流行著透支的消費方式,大學生是對社會潮流有敏銳觸角的群體,加之相對缺乏自主判斷力,若沒有得到適當的引導,很容易就會從此走進了消費的誤區。
(2)校園錯誤消費氛圍的催化。學校也是一個消費習慣與方式迅速傳播的一個介體。大學里面一般都是同齡群體,對大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它的群體規模和價值往往被大學生作為個人行為的重要參考系。一旦攀比之風,追求名牌之風,請客之風在同學之中有了苗頭,大學生們就會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對樹立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教育。就算有類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夠或教育意義不強。
(3)家長不當消費觀念的延伸。家庭在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普遍對正確消費觀念的教育不足。傳統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養,現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體多方面的培養,但一直以來,家庭教育中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是對孩子消費的培養。另外,許多家長自身沒有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家長們怕比別人差,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穿好,吃好,玩好,從而助長了孩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
四.提出的有關建議
(1).給高校的有關建議: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在思想理論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后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準與家情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三)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財商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我們應該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思想政治課和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四)大學生健康的消費風氣應成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建議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并且持之以恒。塑造節約型的校園理念,利用校園環境影響大學生理性健康的消費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向社會輸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費習慣的社會人才。
(2)給在校大學生的建議
1.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要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學生們對自身的消費現狀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學生活中就要注重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良好的消費習慣。要強調“合理和適度”消費,提倡“量入為出”有計劃的消費。注意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自覺抵制不良消費風氣影響。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所以在消費的過程中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要選擇適合大學生群體的消費標準,而不能因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標準、高消費。要克服這種心理,大學生們就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
3.貧困生應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貧困生們作為大學生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消費能力是相對落后的,但是他們的消費欲望并沒有衰減。所以,貧困生更要注重正視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查中一位貧困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清掃校道時,我會對走過的每個人微笑,因為我知道,靠自己雙手掙的錢是最光榮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心態,貧困生應積極地面對自身情況,按切身實際分配消費。
4.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對于尚未有固定經濟來源的大學生而言,精神消費不但能彌補物質生活上的不足,還能讓大學生有更深的精神內涵和更豐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學生應通過各種教育和文化活動,把娛樂和知識攝取結合進行,以陶冶性情,獲取知識。另外,要注意強調綠色消費,反對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消費行為。
(3).給高校附近及相關商家的建議
⒈為避免各大院校統一購書亂收費之嫌,國家明文規定,不強制學生通過學校渠道來統一購書,因此,絕大多數學生通過班級集體在外書店訂購,價格按8.5折。我認為這便為書商、網絡書店提供了良機,如果在開學之際,書商能夠去各大院校通過學生會主動聯系采購,并且能夠折價更低一些,勢必會贏利不菲并能最終實現學生、商家互利互惠。同樣,各大網絡書店在這方面也尚需改進,其渠道不夠透明,信息不夠明確,這便嚴重阻礙銷售。
⒉通過調查,可看出大學生對日用品的消費尤其是洗發水的消費比例很大。各大洗發水商家應注意大學生這一特殊消費群體,并更側重于自身產品的差異化,特殊化,比如生產有利于清醒大腦,集中精神的洗發品牌等等。
⒊在一個地區的各大院校周邊開設連鎖快餐店,提供專門針對學生的特色飯菜,并憑借良好的快捷的服務,干凈衛生的就餐條件必能贏的廣大學生的青睞。
總之,大學生群體消費市場在逐漸擴大,人們對其關注也逐漸提上日程。因此,大學生消費市場定將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各企業、商家應深度拓展其消費市場,搶得先機。
附件:大學生消費結構調查問卷
第1題1.您現在所在的年級?(必答)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第2題.您平均一個月用去多少生活費?(必答)
A.300元以下B.300—500元(包含500元)C.500—1000元(包含1000元)D.1000-1500元
第3題3.您每月消費的主要項目是什么?(可多選)(必答)
A.伙食B.交通、通訊(電話、上網)C.購物(服裝、飾品)D.學習費用(書籍)E.娛樂
第4題.您平均每月購買衣物的花費?(必答)
A100-150元B150-200元C200-250元D250-300元E300元以上
第5題5.您平均每月的伙食費(包括零食飲料)為多少?(必答)
A200以下B200-400C400-600D600元以上
第6題6.您平均每周上網的費用(必答)
A.10元以下B.10-30C.30-50D.50以上
B.
第7題7.您平均每月購買日常用品的花費為多少?(必答)
A20元以下B20--40元C40-60元D60-100元E100元以上
第8題8.您平均每月的交通費為多少?(必答)
A30元以下B30-50元C30-40元D40-50元E50-70元
第9題9.您平均每月的手機費為多少?(必答)
A20-30元B30-50元C50-80元D80元以上
第10題10.若您擁有電腦,其價格為()元(必答)
A.3000-5000B6000-7500C8000-9000D10000以上
第11題11.您家庭月收入多少(選答)
A.1000以下B1000-5000C5000-10000D.10000以上
第12題12..當手中有余錢時最愿意選擇的消費項目(自己填)
參考文獻資料:
[1]張立彬:大學生消費道德亟待關注[N].光明日報,2002-1-30
[2]趙柒斤:大學生消費邁向多元化[N].安徽日報,2005-8-24
[3]遼寧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大學生消費文化觀念與思想政治教育①侯玲,王洪斌
[4]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新起點——“十五”期間青年發展趨勢報告[R].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5]維普資訊
[6]李守信.消除認識誤區積極化解大學生畢業“就業難”[J].中國高等教育,20O3,(5):
[7]江吳.大學生就業難現狀掃描[J].記者觀察,2OO3,(1):7—1O.
一、標記理論
標記理論認為:“世界上的各種語言中,某些語言成分比其他的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見(是為無標記成分),這些其他的語言成分稱為有標記的。”標記性和非標記性會隨著語境的動態變化而相互轉化。
Greenberg(1966)通過研究發現無標記是簡單的,有標記是復雜的。一對語言特征包括兩個對立體,有標記的和無標記的。無標記在意義上具有一般性,因而分布比有標記項要廣。
心理語言學家Boucher &Osgood提出了Pollyanna假設:人們傾向于“看到(和談到)生活的光明的一面。”因而逐漸習慣于將具有肯定值的詞作為無標記成分,將具有否定值的詞作為有標記成分。Lakoff & Johnson從認知的角度出發認為:由于人們是“直立行走”的,是前視的,經常處于運動狀態之中,認為“自己”基本是“好”的,因此,就形成了以“我”為中心的基本認知規律,從一般到特殊、從單數到復數、從近到遠、從高到低、從肯定到否定等。前者是以“我”為中心的,被認為是無標記項;而后者是背“我”而去的,被認為是有標記項。
二、廣告英語特點
廣告目的在于吸引廣告消費者,達到宣傳效果。國際廣告心理學基于AIDAS公式,即吸引注意(Attention),刺激興趣(Interest),喚起欲望(Desire),購買行動(Action),買后滿足(Satisfaction)。該公式既包含一般的無標記又有特殊的有標記。
廣告英語是生產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流,既傳遞信息,又擔負著刺激受眾消費心理的功能。因此,廣告英語詞需以Leech的四條重要原則為基礎,即:可理解性原則、清晰原則、經濟原則和表達生動性原則。
可理解性原則要求說話者的話語表達易于聽話者迅速理解。在廣告英語中,由于時間及篇幅限制,廣告商必須注意語言的可理解性,這樣才能引起受眾的足夠注意。
清晰原則分為:透明準則;保持語義和語音結構之間是一種直接和透明的關系;歧義準則;避免歧義。廣告英語的清晰使受眾能準確捕捉廣告的內涵信息。
經濟原則要求在不引起歧義的前提下盡量用較少的語句或詞或音節表達意義。語言簡潔、明快既能夠給產品商帶來可觀利潤,又能敦促受眾產生購買的欲望。
表達生動性原則主要指人們從審美的角度,在語言交際中力求表達生動有趣,語音和諧、協調,結構整齊、平衡。達到這些效果的手段包括重復、節奏和語調等。廣告英語的一系列修辭手段既突出了產品的優勢,又能達到瑯瑯上口的效果。
三、廣告英語中的標記分析
豐富多彩的廣告詞匯頗具鼓動性和感染力,便于受眾理解、記憶,捕捉到所傳遞的信息。
1.無標記詞迎合受眾的求好心理
積極形容詞在社會標準的體系中強調一種正面價值觀,體現了理解上的經濟性,符合人類思維的“求好”原則,因其意義概括、分布廣、信息處理所需時間短而受到廣大廣告策劃者的青睞。如:
(1)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濃,意猶未盡。(麥斯威爾咖啡)
(2)Feel the new space. 感受新境界。(三星電子)
(3)Great time, great taste, McDonald's.美好時光,美味共享。(麥當勞)
以上下劃線描繪性和評價性形容詞皆為無標記詞,他們容易通過受眾的求好心理投射。
2.標記詞體現受眾復雜的認知心理
有些廣告英語策劃者用標記形式傳達更精確、更具體的信息,體現了清晰原則,如:
(4)Engineered to move the human spirit.(Mercedes-Benz)人類精神的動力。
(5)Safety,Security and Simplicity.安全,安心,實用。(手機)
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是形容詞原級的有標記項,他們既能顯示該產品比其他產品所具有的優勢,還可以促使受眾進行產品對比。如:
(6)Let's make things better.讓我們做得更好。(飛利浦電子)
(7)To be the best rather than the largest.不求最大,但求最好。(中國光大銀行)
3.成對標記項同時出現迎合受眾的審美心理
廣告英語中不乏一對對應標記項在同一語境中的同時運用,顯得結構對稱,意義對照鮮明,形式勻稱整齊,在修辭學上稱之為平行對照,其音、形、義的重復強調與反襯對照顯得廣告語言內容韻味十足,能引起受眾的充分關注。例如:
(8)Hot When It’s Cold.(賽車廣告)
(9)Big thrills, small bills.(出租車廣告)
(10)Tide's in, dirt's out.(汰漬洗衣粉)
4.杜撰新詞迎合受眾的獵奇心理
一些廣告商富有創意地杜撰或者拼錯相關的新詞、怪詞,將一些受眾所熟悉的無標記詞變為標記詞,使受眾耳目一新,符合Leech的表達生動原則。如:
(11)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飲料廣告)
Orangemostest是由orange+most+est構成的,相對而言,前者為有標記,后者為無標記。標記詞突出了這種橙汁飲料的高質量、高純度。
(12)Going East, Staying Westin。(賓館廣告)
無標記詞Western被轉換成有標記賓館名Westin,使人聯想到與East對應的West,達到了標新立異的效果。
(13)In a Cookout, It Outcooks.(燒烤廣告)
杜撰詞“outcook”是由前綴“out”(勝過)加上“cook”構成,傳遞“勝過廚師”之意,是“cookout”的標記項,使受眾聯想產品的超能。
(14)Kripsy cream doughnuts.(甜面包圈廣告)
K和C發音相同,但K比C不僅從視覺上更能吸引受眾,而且易使受眾產生對這種面包圈的口感的聯想。
(15)We know Eggsactly How To Sell Eggs.(雞蛋廣告)
Eggsactly是exactly的標記項,在形態上與“egg”相對應,達到了詼諧的效果。
(16)For twogether the ultimate all inclusive one price sun kissed holiday.(旅游廣告)
在這則為夫妻倆人提供旅游休假的廣告中,標記詞twogether取自together之音,又取“兩人”之意,比together更形象,既倍添情趣,又具有誘惑力。
5.標記顛倒激發受眾好奇心理
美國語言學家Givon認為標記性取決于語境。在不同語境下范疇的標記值(marked value)會發生顛倒,這種現象被稱為標記顛倒。廣告英語常借這種標記現象在特定的語境中以簡潔、風趣的語言傳遞表面和內涵的雙重意義,符合Leech的經濟原則,這在修辭學上稱為雙關,是廣告英語常用的修辭手段之一。
(17)I’m more satisfied. Ask for MORE.(香煙廣告)
MORE為more的標記使用,不僅誘導受眾將摩爾牌香煙與“更多”的詞意聯系起來,直接宣傳了香煙的品牌,又達到了勸購的雙重作用。
(18)From Sharp minds, come Sharp products.(夏普電器)
Sharp一詞出現兩次,相對于前者的普通意義,后者就成了標記項,達到了宣傳該電器的效果。
綜上所述,別出心裁的廣告英語納入了受眾的心理因素,因為不同的受眾對廣告詞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而精彩的廣告英語基于對標記理論靈活運用,并以Leech的四條重要原則為標準,使受眾在注意、理解、吸收廣告語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產生購買意念,發揮了廣告英語在商品-廣告-消費行為過程中的溝通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佐良 丁往道:英語文體學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2]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