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3: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國內對工商管理的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很大進展,與國外學術界的交流也逐漸增多,及時把握國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最新動態及其發展趨勢,將對我國工商管理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導與啟發作用。
工商管理學是研究營利組織經營活動規律以及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的學科。本文按照學科代碼將工商管理學科分為十個研究領域,對90年代國內外學術界工商管理各領域的研究方向與研究熱點進行了分析與比較,以發現國內、外研究的差異,更好地促進國內工商管理研究的發展。
1國外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
本文在檢索國外工商管理論文數量時,選擇了SCI和SSCI中影響因子大于0.5的59種管理類期刊,時間范圍是從1990年到2000年。通過關鍵詞檢索,發現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論文數量遠遠多于其他領域,故將其他九個領域按檢索到的論文篇數做出趨勢圖。
從縱向來看,1990~2000年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技術經濟、項目管理、企業理論的研究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企業文化、財務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則一直處于穩定狀態,沒有明顯的增長。其中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在90年代一直呈穩步上升的趨勢。在某些年份,市場營銷研究雖有下降,但整體趨勢是上升的;從圖1中還可以看出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在近5年內發展很快;而運作管理的研究在突破最高點后開始逐漸持平甚至下降;不能忽視的是對項目管理的研究也一直處于上升趨勢。
從橫向看,人力資源管理的論文數量遠遠多于其他領域,可見近十年來人力資源管理在國外是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從其他9個領域的論文數量排序中可以看出,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項目管理、企業理論、運作管理也是研究的熱點領域。在分析各研究領域的研究內容時的1997-2000年進入SCI檢索的文章,對其中有代表性的論文進行分析,得出如下關于國外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的基本結論(見表1):
2國內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
對國內工商管理的研究過程中,從中國期刊網中篩選出44種學術性較強的管理類期刊,根據關鍵詞對各二級科目的論文進行檢索,將各領域檢索得到的論文數量進行趨勢描述
從此趨勢圖縱向比較,幾乎每一個領域的研究在近7年中都是呈現上升的趨勢,論文數量逐年增加,這表明國內工商管理各領域的研究力度在加強,這也與國家經濟改革的進程和力度有一定關系。橫向比較,研究成果較多的是市場營銷,說明我國的經濟改革及國企改革的力度加強,企業不再只靠抓生產提高企業利潤,而是越來越注重市場對企業自身的影響;同時,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企業戰略管理、運作管理、項目管理也是研究較多的領域,相比而言在工商管理研究范圍內國內近幾年對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的研究論文相對較少。從代表性文章中,得出國內工商管理各領域研究熱點如下:
3國內外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的比較及結論
3.1工商管理研究的國內外對比分析
從國內外的研究趨勢比較過程中可以看出,國外人力資源、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增長速度較快;項目管理的研究在持續增加;企業戰略管理的論文數量曾在1995年左右達到最多,隨后又有所減少。國內則對運作管理研究較多,企業文化、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人力資源也是理論界研究較多的領域。
從國內外文獻數量的排名次序角度看,國內論文數量較多的是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企業戰略管理、運作管理、項目管理,而國外的排名為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項目管理、企業理論。
國內外研究熱點存在必然的交集,但側重點仍有不同,國內理論研究滯后于國際的理論研究,國內的研究熱點往往是國外前幾年的研究熱點,而國外正在形成的熱點在國內往往是剛剛涉足或者還未涉足。
4結論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我國的工商管理研究從整體上落后于國際水平,這與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有一定關系,但是也要求此領域的學者們能把握工商管理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加強我國的工商管理研究,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在研究內容與形式上存在差別:國外在理論研究的同時,注重將理論運用于管理實踐;而國內的研究經常停留在理解國外理論研究的層面上,對一些較新的管理問題介入較少。鑒于工商管理學的學科特點,國內此領域學者們應注重研究形式的改進,注重對管理問題深層面的研究。
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別:國外注重規范研究,有嚴密的邏輯推理體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國內多是思辯研究,研究僅根據個人的經驗和知識,或是雖有理論基礎但是缺乏嚴密的推理。國外使用實證研究方法較多,通過案例、實驗、非實驗、實地等方法對所研究問題進行充分的論證,而國內則不重視實證的研究。這與各國間的文化傳統有一定的關系,但是管理學科的本質特點決定了在進行管理研究時,應該多作些實證的工作來充實我們的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金碧輝.國內外管理科學的研究熱點問題比較[J].管理科學文摘,2000.
[2]汪壽陽,金碧輝.SCI、SSCI與管理科學期刊[J].管理科學學報,2000,(12).
[3]WebofScience.[DB/OL].2002.
1整合教學創新思想,加強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評估體系研究
從整體結構上講,教學創新體系是由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知識傳播和知識應用等諸多系統組成的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的網絡系統。而專業建設評估體系研究是整合教學創新思想的基礎。從我院發展的實際角度來看,筆者認為“乘教學質量之東風,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狠抓學科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院辦學層次”的關鍵在教學創新,關鍵在專業學科建設,關鍵在人。目前我系開展教學創新體系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知識的創新及應用——教學創新研究;另一方面是知識的傳播——教學方法、手段與教學內容研究。而這兩個方面恰恰是我院“教學質量年”的基本任務和中心工作。專業建設評估和教學創新活動緊密而有機的結合是培養人才,特別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關鍵和根本途徑,所以在專業建設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必須重視專業評估和教學創新研究。對于工商系,應著重研究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評估及其發展的主要內容,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工商管理類專業發展方向和目標
主要研究專業發展方向是否明確,對重慶當前和長遠經濟建設及社會科技發展有無意義、作用;在重慶市內、國內有無特色、有無影響,該學科的發展處于何種地位,在國內外處于何種發展水平,其學術成果如何,獲獎項目、級別如何。
1.2工商管理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主要研究各專業師資隊伍的思想素質、學術水平,在國內或行業同學科中的學術地位,人才培養能力與發展潛力;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整體實力;擬定培養計劃措施及執行情況,形成專業學術帶頭人、后備學術帶頭人、梯隊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1.3工商管理類各專業實驗室建設
主要研究與專業發展相匹配的儀器設備數量、質量及自制儀器設備的水平;現有儀器設備利用率和完好率的高低;目前實驗室面積能否滿足教學科研要求和實驗人員隊伍配備狀況。
1.4工商管理類各專業科研建設
主要研究各專業學科領域中外期刊、鑒定項目、出版專著教材、獲獎項目的數量與級別;目前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及經費;科研成果推廣及應用情況,學術交流與學術氛圍;科研成果是否推動了科學理論發展,科研項目是否有理論意義,科研經費轉化為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數量、質量等方面。
1.5工商管理類各專業教學改革與管理措施
主要研究各專業學科建設規劃是否合理可行;教學計劃、大綱是否齊全、優化,教學檔案、科研管理是否規范有序,優良學風班活動落實情況,管理人員所占比例;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是否有計劃、有措施、有成果;采用現代教學技術、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如何,本專業內在發展潛力如何等。
1.6工商管理類各專業人才培養狀況
主要研究各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人才能力結構及人才培養數量與質量的關系。
在建立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評估體系和教育模式逐步完善及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加大力度,擺脫由傳統教育模式造成的重知識教學、輕創新研究、重分數、輕能力培養、將教學和創新相對分離開來的影響。重視和加強教學創新研究在專業建設評估工作,以及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和力度,使專業建設評估和教學創新能夠真正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2以專業建設評估為契機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塑造工商管理系學科、專業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
通過開展專業建設評估工作,理清專業建設工作思路,找準市場定位,突出工商管理類專業特色,為繼續開展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系在“教學質量年”中,以開展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這4個專業建設評估為契機和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塑造工商管理系學科、專業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
2.1塑造系的辦學思路和特色
在院辦學思想指導下,經系務會研究確定我系辦學的具體思路與特色為:“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為主,工商與公共管理相結合,體現管、經、工兼融優勢,突出企業經營與現代管理技術,強化學科特色”。以上簡稱為“1212”思路即:“一個為主,兩個結合,一個體現,兩個突出”。
2.2工商管理學科建設思路與特色
1整合教學創新思想,加強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評估體系研究
從整體結構上講,教學創新體系是由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知識傳播和知識應用等諸多系統組成的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的網絡系統。而專業建設評估體系研究是整合教學創新思想的基礎。從我院發展的實際角度來看,筆者認為“乘教學質量之東風,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狠抓學科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院辦學層次”的關鍵在教學創新,關鍵在專業學科建設,關鍵在人。目前我系開展教學創新體系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知識的創新及應用——教學創新研究;另一方面是知識的傳播——教學方法、手段與教學內容研究。而這兩個方面恰恰是我院“教學質量年”的基本任務和中心工作。專業建設評估和教學創新活動緊密而有機的結合是培養人才,特別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關鍵和根本途徑,所以在專業建設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必須重視專業評估和教學創新研究。對于工商系,應著重研究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評估及其發展的主要內容,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工商管理類專業發展方向和目標
主要研究專業發展方向是否明確,對重慶當前和長遠經濟建設及社會科技發展有無意義、作用;在重慶市內、國內有無特色、有無影響,該學科的發展處于何種地位,在國內外處于何種發展水平,其學術成果如何,獲獎項目、級別如何。
1.2工商管理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主要研究各專業師資隊伍的思想素質、學術水平,在國內或行業同學科中的學術地位,人才培養能力與發展潛力;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整體實力;擬定培養計劃措施及執行情況,形成專業學術帶頭人、后備學術帶頭人、梯隊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1.3工商管理類各專業實驗室建設
主要研究與專業發展相匹配的儀器設備數量、質量及自制儀器設備的水平;現有儀器設備利用率和完好率的高低;目前實驗室面積能否滿足教學科研要求和實驗人員隊伍配備狀況。
1.4工商管理類各專業科研建設
主要研究各專業學科領域中外期刊、鑒定項目、出版專著教材、獲獎項目的數量與級別;目前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及經費;科研成果推廣及應用情況,學術交流與學術氛圍;科研成果是否推動了科學理論發展,科研項目是否有理論意義,科研經費轉化為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數量、質量等方面。
1.5工商管理類各專業教學改革與管理措施
主要研究各專業學科建設規劃是否合理可行;教學計劃、大綱是否齊全、優化,教學檔案、科研管理是否規范有序,優良學風班活動落實情況,管理人員所占比例;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是否有計劃、有措施、有成果;采用現代教學技術、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如何,本專業內在發展潛力如何等。
1.6工商管理類各專業人才培養狀況
主要研究各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人才能力結構及人才培養數量與質量的關系。
在建立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評估體系和教育模式逐步完善及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加大力度,擺脫由傳統教育模式造成的重知識教學、輕創新研究、重分數、輕能力培養、將教學和創新相對分離開來的影響。重視和加強教學創新研究在專業建設評估工作,以及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和力度,使專業建設評估和教學創新能夠真正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2以專業建設評估為契機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塑造工商管理系學科、專業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
通過開展專業建設評估工作,理清專業建設工作思路,找準市場定位,突出工商管理類專業特色,為繼續開展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系在“教學質量年”中,以開展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這4個專業建設評估為契機和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塑造工商管理系學科、專業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
2.1塑造系的辦學思路和特色
在院辦學思想指導下,經系務會研究確定我系辦學的具體思路與特色為:“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為主,工商與公共管理相結合,體現管、經、工兼融優勢,突出企業經營與現代管理技術,強化學科特色”。以上簡稱為“1212”思路即:“一個為主,兩個結合,一個體現,兩個突出”。
2.2工商管理學科建設思路與特色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考核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
“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包含四層涵義:(1)培養目標;(2)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的整個教育過程,即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3)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4)與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如果以簡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標+過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
(一)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目標要結合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專業特色
工商管理類專業涉及專業種類多,行業多,崗位復雜,各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在會計學課程的實踐教學中,要結合各專業特色,針對不同專業對會計知識的需求程度,采用不同的實踐教學方法,進行恰當的教學。比如會計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會計專業在進行實踐教學時,就要側重于會計的流程,而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就更側重于進行資金的預算。其實質就是在培養過程中,對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應側重于利用會計知識為其專業服務,培養的是一種理念。由此可見,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復雜性給會計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增加了難度。但是,本著學科的特點,緊密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在實踐時,要兼顧管理類各專業科學性和藝術性特點,創設一定情景化的條件,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學與用的有效融合。
(二)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內容要注重系統性和開放性
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一般包括會計專項技能訓練、會計綜合實訓和創新能力訓練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因此,各階段的實踐設計從項目和內容上要相互聯系,不可割裂。在實踐過程中,注重會計學與其他課程教學環節的相互滲透,實現優勢互補,從各方面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在專業實踐方面,一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在實習基地的建設方面,走“校企合作”的路線,拓寬學生的校外實踐渠道,讓學生在干中學,即扎扎實實的學到了知識,又實實在在的增強了實踐能力,且更情景化。比如,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會計崗位的實習,通過實訓熟悉會計業務,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進行市場營銷相關崗位實習時,可以通過具體的業務應用會計知識解決市場營銷問題,進行知識遷移,拓寬學生的視野。
(三)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管理要進行跟蹤管理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實踐教學管理體系的設計要保證能對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全過程和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讓質量監控涵蓋每一個環節、部門、課程、教師和學生,落實在專業培養計劃、實驗實訓大綱、部門的工作職責、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學生的行為要求。其目的是保證實踐教學全過程能圍繞教學質量目標循序漸進地開展各項活動。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
縱觀國內高校,會計學課程現行的實踐教學模式并沒有同步的提高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學質量,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是各高校的當務之急。高校應從本校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出發,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由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及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所構成。
(一)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涉及會計學課程相關教師的“如何教,教什么”和學生的“如何學,學什么”兩方面,因此,實踐教學目標也圍繞“教”與“學”展開。一方面,會計學教師應成為“雙師型”教師。會計學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在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深入企業實踐解決會計實務問題,著力提升自身素質,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把企業中與會計相關的問題納入課堂教學,針對不同專業采取不同的實踐教學方法,注重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實行學校與企業的雙軌教學機制;另一方面,學生應實現自主性學習。老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各專業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專業提出不同問題,在老師的幫助下,結合會計知識解決本專業問題。學校在制定會計學課程具體實踐教學目標時,應結合工商管理類各專業特色和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現實需求,區分會計專業和非會計專業對會計知識的需求程度,與企業各部門共同研究課程計劃,制定與企業發展需要緊密結合的、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探索并不斷完善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最終達到以下目標:1.會計學理論知識認知目標。通過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加深對會計基礎理論知識的再認識,加深對工商管理類各專業理論的理解,促進理論聯系實際。2.會計實務操作技能目標。通過參與課內、課外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熟練掌握會計實務的具體操作和技能,能夠讓會計專業的學生達到基本上崗要求,并且能熟知企業各部門之間的聯系,提高駕馭綜合知識的能力。3.各專業技術適應能力目標。對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通過參與會計實踐活動,可以更好的掌握工商管理類專業相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工作中,應用會計知識的遷移加深對本專業工作內容的理解,增強競爭力,可以更好的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實踐教學內容應圍繞著實踐教學目標來開展。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應包括基礎理論學習、基礎實驗(設置會計科目、設置憑證類別、出納單項業務、會計單項業務等)、綜合實驗(出納登記日記賬、會計登記總賬和明細賬、編制報表和仿真虛擬實驗)以及創新能力訓練(畢業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對于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配置應以學生能力培養、綜合素質提高為主線,按基礎知識認知、專業技能掌握和應用能力提高四個層次,由驗證到認知、由單一到綜合、由應用到創新,連慣性由淺入深地安排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1.會計學的認知實踐教學活動。會計學原理是學生初步接觸會計的開始,有關會計的專業術語、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內容,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和抽象的,比如賬戶的結構、會計等式、借貸記賬法的原理以及“借”和“貸”的涵義等。大都是描述性的內容,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因此,根據會計實踐性強的特點,可以將生活中簡單的例子或一則小故事引入其中,進行會計的轉換。比如,可以用同學們日常的花銷來讓同學們理解單式記賬法和復式記賬法。2.會計操作技能實踐教學活動。會計的實踐性主要體現在會計是一門技術上,會計實踐有手工帳和電算化兩種,因此,在進行單項訓練和綜合訓練時也分為手工實驗和電算實驗。但是,不管是手工帳還是電算化,其原理都是一樣的,其實踐教學活動都分為設置賬戶、設置憑證類別、填制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報表等。具體來說:①單項訓練。單項訓練屬于基礎訓練環節,主要讓學生們熟悉出納和會計的職責、出納和會計的業務流程、憑證的內容、填制憑證的方法和憑證的審核程序。②綜合訓練。綜合訓練要和單項訓練緊緊相連,填制準確無誤的憑證后,就要進行對賬、結賬、登記賬簿,進行成本計算,編制報表。③仿真虛擬實習。甘肅政法學院采用的網中網軟件可以很好的實現這一環節。從實習崗位的選擇到實習業務的單項和綜合訓練都很逼真,可以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3.會計創新活動。大學生的創新活動是提升就業能力的關鍵因素,從學校培養人才的角度來說,主要是暑期和寒假實習、學年論文的撰寫、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設計。暑期和寒假實習以及畢業實習可采用集中實習方式,由帶隊老師負責到實習基地實習,也可以采用分散實習形式,學生自主安排實習,但不論是哪種實習方式,都要求學生一定要重視實踐內容,并由學校進行最終考核。學年論文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則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工作感悟進行論文的撰寫,激發創造力。
幾年前,大學本科招生時,工商管理專業較為搶手,考生報考踴躍,招生人數甚眾。
但近年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在就業市場上的說辭較多。認為如果是搞具體工作他們不像會計專業或營銷專業的畢業生有一技之長,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們沒有工作經驗。有鑒于此,人們(包括教師和本專業學生)議論紛紛,認為應該加強學生的會計技能和營銷技能的培訓,以適應市場需求。咋一聽,這種說法很有道理,“適應市場需求”。仔細一想,或許還可商榷。如果用人單位只強調會計或營銷的一技之長,這些學生何不原來就報考會計專業或營銷專業?難道就業市場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許這只是問題的表象,問題的實質在于就業市場需要怎樣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場需求和專業特色是一個本科專業生存和發展的兩個支柱。如果就業市場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沒有需求,那么這個專業就沒有存在的基礎。如果這個專業沒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專業,那么這個專業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就在于能培養滿足就業市場需求的工商企業的專業管理人才。
一、市場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許有人會認為提這種問題簡直是幼稚。回答絕對是肯定的。但為什么在就業市場上,招收該專業畢業生的職位比例遠遠低于營銷專業和會計專業。這種矛盾現象也許可以從“工商管理”的概念發展,以使人們現在對這個概念認識上的偏差得到說明。
應該說“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疇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工商管理涵蓋工商企業中的一切管理范疇,包括現在已經獨立成專業的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原來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狹義的工商管理應著重強調計劃管理、組織管理、戰略管理以及決策,當然也包括運營管理、質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廣義的含義包括狹義的含義。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剛認識和強調工業企業管理和商業企業管理的時候,所意識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廣義的。以至于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工商管理”是“萬能”專業,其畢業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隨著認識的深入和學科的發展,工商管理概念向兩個方面發展。一方面越來越一般化、越來越抽象,甚至連這個專業最主要的課程“管理學”都不針對工商企業了,已經抽象到面對一切組織的管理了?;蛟S對這種發展的理解從專業上說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業。應該說,純粹從學科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抽象(其實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學科發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來越具體化、越來越實用,各種子學科從廣義的工商管理中獨立出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專科門類,支撐各具特色的專業。其實“工商管理”作為專業,也應該具體化,實用化。這種具體化和實用化的工商管理專業,應該以狹義的工商管理概念為基礎,構建學科體系和突出專業特色。
那么市場是否需要以狹義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撐的工商管理的專門人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管理的職能和工商企業中一些職位的性質說起。管理是對組織的管理。在工商企業中,從組織的結構上說存在許多不同層次的組織,如班組、工段、車間、各職能部門及高層組織。這些組織需要設置相應的管理職位。從性質上說,這些職位的功用不過是執行管理的計劃職能、組織職能及決策。這些職位需要具備相應管理知識的專門管理人員來充任。從數量上說,一個工商企業在這方面的職位數,遠遠多于財務管理的職位數。所需要的專門人才數量,也遠勝于財務管理人員的數量。那么這種數量優勢為什么在就業市場上不能得到相應的反映呢?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從經濟發展模式和用人單位的人才觀念,以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經濟發展模式與用人單位的人才觀念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其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縱觀20多年的經濟發展,其發展模式在宏觀上大致可分為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個不同階段。80年代的發展模式在性質上是恢復性發展。發展的主體是國營企業。發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業的經營管理。
這也就是在20世紀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發展模式在性質上是擴張性的發展。發展方式主要是通過開放引進投資,形成外延式投資主導型發展。當發展依賴于投資時,投資主體的明晰化則變成了問題的關鍵。因此,產權制度的改革成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隨著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的主體逐漸從國有企業轉變為民營及私營企業。現在的經濟總量中,非公經濟的貢獻率已達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資主導型的發展方式一直延續至今。在就業市場上營銷人員一直受到青睞便是明證。2003年,我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1000美元。這是經濟發展方式應該發生轉變的重要信號。總理2004年初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結業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現行匯率計算,到2020年將達到3000美元。這是整個現代化進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也是經濟社會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階段?!蓖瑫r指出:“我國經濟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結構不合理,經營方式粗放,經濟增長主要靠增加投入、擴大投資規模,資源環境的代價太大?!痹谶@種轉折時期,經濟的發展模式將從外延式投資主導型逐漸轉變為內涵式管理主導型。內涵式管理主導型發展模式的基礎是工商企業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處于這種轉折的開始階段。兩種不同發展模式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較大差異。如果說外延式投資主導型的發展模式更表現為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的話,那么內涵式管理主導型的發展模式在不忽視市場營銷的前提下,更應該強調對狹義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蛟S是人們已經習慣了90年代的發展模式,或者是剛處于轉折的開始階段,用人單位的人才觀念還未轉變,這種“應該”還未發生。事實上,這不只是觀念轉變的問題,還有個產權基礎的問題?,F在的經濟結構中,非公經濟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業的產權基礎一般是家族。由此決定了這些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一般是家族成員,而非專業管理人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業對外人的不信任之外,還有對剛畢業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懷疑。其實這種懷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僅取決于管理理論基礎的掌握,還取決于管理實踐經驗的積累。要消除這種懷疑,不得不從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培養模式著手。
三、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培養模式之我見
近年來,伴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應屆畢業生規模越來越大,就業壓力日益凸顯。但就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來看,社會各界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仍保持穩定增長,尤其對擁有工商管理專業技能的高層次人才需求仍然迫切。但與之相矛盾的是,我國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層次人才的培養現狀、人才培養質量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總體來看,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還存在不少弊端。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存問題
1.工商管理專業領域寬泛但定位不明確,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不夠完整。多數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沒有突出工商管理本科層次復合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特點,在人才培養規格、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學生專業特長比較分散,涉及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的知識都懂一些,但深度都不夠。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工商管理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必須與我國實踐緊密聯系,但目前工商管理專業課的學習基本上僅在課堂進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較少,部分院校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嚴重滯后,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所用教材內容結合國情不夠,創新不多,生搬硬套國外現成理論較多。
3.偏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經驗與設施不足。現有工商管理教學任務對理論知識的強調較重,忽視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目前,許多本科院校在工商管理專業建設過程中都加大了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但受限于課時和教師實踐經驗,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仍普遍遵循“理論學習、集中實踐、畢業實習”三步走的傳統培養模式,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偏弱,專業人才的實用性大打折扣。
針對上述問題,國內教育界也就實踐教學及學生能力提升等問題進行了相應研究,如夏家莉等提出了以ERP為核心的三課堂實踐教學模式,用以解決軟件工程專業的“師生主客對立、教學情知分離、理論與實踐脫節”三大問題,以期為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帶來新的變革。崔柳惠等提出了“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周愉晴提出了“三層、全程化”實踐教學模式。但這些教學模式變革主要關注對原有實踐教學內容的細化和提升,沒有將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能力的建立貫穿于實踐學習的始終。
二、工商管理本科層次實踐教學創新
ERP是“企業資源計劃”的簡稱,它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綜合運用工商管理專業各科知識體系,為企業資源的有效運行提供決策管理平臺。ERP沙盤模擬經營課程在歐美發達國家已開設多年,取得了較好的實訓效果。從多年實踐來看,ERP沙盤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1.課程綜合性強。ERP沙盤推演課程預備知識體系涉及生產運營、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信息技術、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等本科主要課程,是工商管理專業各學科知識的高度融合運用。在專業知識方面,ERP沙盤模擬單個企業市場運營的全過程,囊括了從市場定位、訂單競爭、廠房租賃,生產線建設、原材料訂購,生產計劃,產品銷售,成本控制及財務報表分析等各個重要環節,要求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有較全面的理解和較扎實的掌握。
2.基礎知識全面。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在開設ERP課程之前通常已修完本專業全部必修課程,如工商管理原理、市場營銷學、基礎會計、財務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等,如果學生欠缺相關課程的知識則會在ERP沙盤推演過程的相應環節出現困難,甚至直接造成企業模擬經營的破產。
3.重視團隊協作。ERP沙盤模擬從總經理、財務總監、營銷總監、生產總監等崗位職責分工,每個團隊經過組建、磨合逐漸形成默契,直至完全進入協作狀態。如果團隊成員各自為戰則會直接導致企業經營效率低下,缺乏團隊協作精神的成員也會因無效溝通而引起團隊內部的爭論不休,團隊成員只有學會換位思考與溝通協作,在遵守工作規范、彼此信任和相互支持的氛圍下才能在沙盤推演中取得較好成績。
4.注重應變能力。ERP最大的變化是訂單的發放、資格證的獲取及市場規則的調整修正均由指導教師控制,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全體團隊沙盤推演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政策和法規,而各個團隊必須要迅速熟悉這些市場變化并做出積極的應對方案。如果團隊成員因循守舊,思維方式無法轉變或應變速度太慢就會被市場淘汰。ERP沙盤課程的上述特點使得ERP沙盤推演課程集科學、簡易、實用、趣味為一體,其體驗式教學方式成為突破現有傳統教學及案例教學方式瓶頸的典范,實現了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三、工商管理本科層次實踐教學創新
1.教學理念創新。大學期間的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繼續、擴展和深化。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應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運用和創新,并著力建設與理論教學相平等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因此,工商管理本科層次人才的實踐教學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強化知識技能,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教學理念。
2.教學內容創新。由于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和局限性,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創新就是要教師在使用教材時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造,突出教學教材的“四化”,即教學內容的背景化、教學內容的過程化、教學內容的新穎化、教學內容的應用化。
對于工商管理的研究,國外早已領先我國數十年,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備的工商管理研究體系。通過國家管理部門分類標準的校驗分析,自上世紀 90 年代至 21 世紀初,國外在企業技術的多元化、企業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資源有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已悄然發生改變。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騰飛、全球化戰略的高度融合,企業如何將資源合理優化配置、如何獲取并鞏固成熟優質客戶、如何通過高效的資本運轉使企業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這些問題的理論研究無疑都充盈了國外工商管理的學科研究。
1. 2 國內工商管理研究現狀
我國對于工商管理的研究雖起步較晚,但近些年在企業運作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逐漸活躍起來。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經濟貿易越加頻繁,因此更加要求企業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改變,企業內部體制的改革必然面臨諸多不適,而這一挑戰正是促使我國工商管理理論研究分析發展的原初動力。但作為世界加工廠的中國, 目前廉價勞動力、旺盛的國內需求、豐富的生產資料支撐著企業的高速運轉,但在未來的市場競爭格局中,資本的高效運作及有效的管理模式將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這無疑將是我國今后工商管理研究的主要方向。
2 國內外工商管理現狀比較
2. 1 數量分析方面
根據國家管理部門分類標準分析, 以上世紀 90 年代至 21 世紀初為年度基準,并通過各年度的國內外文獻數量與總量的比值作為研究對象,筆者發現國外工商管理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研究體系,工商管理研究中未能跟上時代轉變的陳舊領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而新型問題出現的研究則穩步進入研究視野,各年度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緩速增長,從而使工商管理的研究得到平穩過渡; 而國內對于工商管理的研究數量,自 1995 年至 2005 年已增加了 13 個百分點, 可見, 我國工商管理的研究呈現出高速發展的局面。
2. 2 重點問題的分析
從總體來看,國內外對于工商管理的研究正在逐步趨同,但將其細分化,國內的研究側重點仍然落后于國外。從企業運轉方面來看, 隨著互聯網 + 的到來,國內外社會生活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供應鏈模式便應運而生。國外對于供應鏈模式的研究主要在于整個模式的生態循環運營, 例如: 高效的配送中心、閉環式供應鏈等; 而國內的研究則更多通過數據建模的方法來優化供應鏈以及提高供應質量等,但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則收效見微。
2. 3 市場營銷領域分析
隨著全球化戰略推進,整個世界市場已然進入買方市場,企業若想保持可持續發展,穩定住成熟優質客源是重中之重。因此, 國外對于市場營銷領域的研究已經不僅僅止步于傳統的營銷渠道、品牌推廣、企業促銷等領域,而是逐步推出新型的私人定制、客戶生命周期適應規則、客戶關系維護、客戶資產保護、體驗式營銷控制戰略等新型研究領域,所有的研究均圍繞客戶的需求以及客戶對于企業產品的依存度。而我國在市場營銷領域方面,似乎對于傳統的營銷渠道、品牌推廣、企業促銷等領域保持著高度的熱枕, 并且從中衍生出綠色營銷、涉獵關系、互聯網營銷等一系列的新型營銷方式, 而這些形而上的營銷化概念模式卻很難于實際中得到廣泛推廣, 并且客戶也一時難以消化與接受。
2. 4 項目管理模式分析
根據歷史研究數據以及當前資料整理分析判斷,國外工商管理項目研究趨勢主要以復雜項目的集群化管理加以跟蹤校驗, 尤其側重于項目管理的整體運行。而隨著互聯網 + 時代的到來, 無疑對傳統企業的原有運行機制提出了時代難題, 傳統的縱向一體化的運行管理體制已經很難適應國際上對于橫向一體化( 供應鏈模式) 的需求。而我國在工商管理項目的研究上正側重于對整個項目實施過程的細分研究,尤其在于項目的融資、項目進程、施工安全等方面, 但是由于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遠晚于國外, 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以及職業道德修養受到現實限制,因此在與實際的結合中,成效見微。2. 5 創新技術方面分析
結合有關資料以及以往實踐經驗精準化解讀,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在信息技術管理方面的研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深刻,即使基于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殊社會背景, 也沒有產生大規模的發展矛盾。例如,我國在國企股份制改革、小微企業扶持、中小企業成長機制上一直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3 促進國內工商管理發展的建議
3. 1 借鑒國外優秀的研究方法根據上文的比較研究分析, 我國在工商管理上的研究方法滯后于國際先進水平。往往是國外已有了相關工商管理領域的研究, 我國才開始起步。例如綠色營銷、跨國并購等領域的研究均是首先在國外形成研究熱點,我國再緊隨其后進行研究,這不利于我國工商管理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因此,我國應該根據國內的現實情況, 結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發展狀況, 有針對性的將國外熱點問題夫人研究方法引進國內并加以創新、改造, 使其成為我國獨有的工商管理創新模式,而這也將助推我國工商管理學科在世界上的發展水平與研究地位。例如對于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就是世界先例, 并使我國在工商管理的這一領域研究上保持世界先進水平。
3. 2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需要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更需要企業內部的良好循環與控制, 因此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控制尤為重要。企業應遵循內外部情況的變化而及時作出應對, 只有作出相應的獨立經濟監督,才能有效防范企業內部的腐化,并且有效的提高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與優化企業風險防范機制。與此同時, 還應該進行企業內部的審計,通過設立相對獨立的審計機構,定期向企業匯報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以及資本運行狀況,使得企業進一步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并時刻保持警惕性。
3. 3 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化人才
隨著互聯網 + 時代的到來,我國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經濟結構也悄然發生轉變,對于專業的工商管理人才有著極大的需求, 因此,我國應加快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化人才以彌補這類缺口效應。首先, 在高等教育擴招的背景下, 我國應進一步加大對工商管理人才的招收規模; 其次, 國家應該從上層建筑層面給予政策扶持, 有效幫扶工商管理的教育活動; 最后, 教育部門應該完善工商管理的專業教育機制,及時更新課程內容, 跟上時展, 讓學生學有所得, 從而培養出多樣圖案化的素質型工商管理人才。
3. 4 改革工商管理體制
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的規定,管理學被歸為12個學科門類中的一個。工商管理類則被看做是管理學下的分支,涵蓋了工商管理專業在內的十多個專業。我國很多高校中都設置有工商管理學院,通常包含會計、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以及旅游管理等諸多專業。盡管當前存在工商管理專業的諸多高校都按照學校實際設置了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但是內容和專業目錄所設定的培養目標基本保持一致。從課程設置上看,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具備了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1.課程模塊相似
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課程都是有專業基礎課程、通識基礎課程、實踐、專業核心課程、畢業論文以及選修課程等諸多模塊共同組成。其中必修課程占比為70%,選修課程的占比為25%,實踐以及畢業論文的占比為5%左右。
2.基礎課程的設置保持一致
很多高校在基礎課程層面設置有外語、大學數學、思想政治理論、計算機基礎、西方經濟學、體育、統計學、會計學基礎以及市場營銷等諸多課程。
3.核心課程側重點不同
高校在設置核心課程的時候,通常會按照學校所處的地域特征以及具體的師資情況體現出不同特征。部分高校集中于運營管理,部分高校則主要側重市場營銷與人力資源管理等。
4.實踐課程的比重不斷增加
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從最開始的傳統理論教學開始向實踐型教育模式轉變。從最開始的純理論教學向理論與實踐并存的教學模式轉變。近年來,高校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增設了較多實踐課程。從教學安排上看,高校順應網絡時展的訴求,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比如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構建形式多樣的網絡課程等??墒钦n程教學依然被看作教學的主要形式,參與式教學法以及案例教學法被廣泛地用于專業教學,可是效果不夠理想。
二、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被看作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好的教學方法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教學方法與學生是否匹配將會直接影響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當前,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工作中依然將師傳生受作為主要形式,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注重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知曉以及記憶。忽視了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學生長期被動接受知識。對于情境教學、翻轉課堂這類的現代教學方法卻很少采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產生消極影響。此外,傳統傳授式教學模式將知識宣講作為根本導向,這種模式所培養的學生盡管具備了扎實的基礎知識,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實際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環境適應以及應變能力不足,創新思維匱乏,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的實際培養需要。
2.教學內容不符
因為培養目標沒有能夠體現出差異性,導致了很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內容更加注重知識的全面性,忽視了核心課程以及特色課程的深度教學要求,使得學生在四年的時間里學習了多門專業課程,但是對于所有課程都是淺顯的了解,知識無法被充分吸收,這種教學內容上的錯位也是高校擴招的直接結果,隨著招生數量的增加,高校已經從過去的精英教育逐漸轉變為大眾教學,因為教學內容兼顧所有學生的教學需求,而忽視了精英人群的根本訴求。此外,很多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內容設置的過程中,不論是教材還是案例都引入了大量的國外理論方法以及實踐經驗。盡管西方工商管理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有著足夠的成熟度,但是西方國家與我國國情、經濟體制以及歷史文化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性,其管理理論與模式并不適用于我國企業,特別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不斷深入,各種新興產業的快速崛起,都使得工商管理傳統教學內容無法與新時代教育要求相匹配。
3.教學目標模糊
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所有教學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同時也是人才培養內容設計的依據,所以目標定位是否準確將會最終決定人才培養質量。很多高校認為工商管理主要是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很多學生也將自己今后的職業生涯歸為社會地位以及收入較高的高管層,可是他們忽視了在初入職場的時候通常需要從底層或者是中層做起的工作實際。此外,很多高校在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的時候對市場缺少細分,沒有能夠突出自身的學科優勢以及專業特色,使得最終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具備顯著特色,有著嚴重的趨同性。
4.評價體系不合理
長久以來,教育界都是將考試成績作為對學生進行考評的重要依據,這種功利性的評價模式貫穿了學生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的整個階段,使得學生在追求高分數的同時,忽視了自身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此外,高校在設置人才培養體系的過程中缺少合理化的評價機制,集中表現在下述兩個層面:第一,對教師教學效果缺少科學評價與嚴格的監管。第二,對于畢業生缺少跟蹤性評價,難以不斷完善與改進人才培養體系。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工商管理教學改革策略
1.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社會發展以及經濟建設對于各種類型人才有著較高的需求。教育需要為經濟以及社會發展貢獻力量,高校需要將社會根本需求作為導向,充分結合自身的特征、性質以及生源的實際情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我國高校中工商管理專業成立的時間相對較晚,生源素質以及綜合實力都不如其他專業,想要保證所培養的學生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人才培養特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需要加強對本區域市場進行細分,選擇朝陽產業為背景,培養具備扎實管理理論知識與實踐問題解決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保證人才能夠滿足新世紀社會以及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達成的主要標志是社會對于畢業生的認可度以及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2.創新教學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開始凸顯,學生長期被動接受知識,抑制了學生主動性以及積極性的發揮,很難提升學生的管理素質以及綜合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尋求新穎的教學模式,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比如,課程教學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為學生營造出特定的情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全面了解企業的各項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對這些實際活動內容的整理、提煉,并與自身的理論知識深度融合,啟發學生主動討論與思考,激發學生本身的創新思維。此外,高校還可以邀請知名企業家進入校園,學生可以與企業家交流,傾聽企業家的實踐經驗,掌握企業管理決策、實際情況以及決策的具體執行情況等內容,還能夠和企業家探究疑難問題,提升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法,學生模擬各種不同的任務角色,扮演其在企業當中所從事的工作內容,體驗扮演角色的實踐經歷與決策過程,從而將抽象理論用于實踐管理活動中。
3.豐富教學內容
第一,整合主干課程教學內容,統一安排課程當中的交叉內容,關注教學內容更新,不斷地吸納、補充學科發展最新的成果。第二,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增加基礎課程的比重,適當地降低專業必修課程的學時,增加選修課程。第三,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控制學時總量的基礎上,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在課程中所占的比重。目前,工商管理課程內容非常全面,學生無法獲得針對性培養,縱深不足,對于某個方面的鉆研深入度不夠,體現在就業中通常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偏低,知識體系和社會實際需求相脫節,市場競爭能力相對較差。
4.完善評價機制
對于教學效果所采取的評價機制創新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先是使用課程論文、考試以及方案設計等方式進行考核,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此外,通過同行聽課以及學生網上評教等形式,考察教師實際教學效果與教學過程,比如教師教學態度認真程度,語言表達清晰度,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恰當,是否能夠采用探究式以及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保證師生互動,學生對于教師綜合教學效果滿意度如何等。創新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需要打破過去將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判標準的弊端,構建學??己?、部門考核以及用人單位考核并存的綜合評價體系。實現從關注結果評價轉變為注重過程評價,從單一化的評價標準逐漸過渡到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注重學生教學情境過程中的學習態度以及參與度,提升學生解決問題以及分析問題的根本能力。此外,高校要對實習接收單位以及就業單位的意見進行充分了解,總結學校人才培養進程中不足之處以及成功的經驗,對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持續性改進。
參考文獻:
[1]劉光甫,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2(3).
二、國內外工商管理方面發展現狀的對比
1.在數量上進行對比。國外一些國家對工商管理研究所取得的數據分析,使我們的結果更加清楚明了,企業管理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相對完善的體系,但對我國工商管理的研究也經歷了快速的增長情況。在國外,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企業的經營管理、營銷管理、企業管理和財務管理方面,我們的分析主要針對的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市場管理所涉及到的企業理論以及財務管理,本文對我國工業和商業的出版管理不僅在數據上改進進行了定量分析,其對關鍵問題的分析所取得的成果已經與國際水平差不多。雖然現在我們在工業和商業管理方面雖然有一些小的突破,但在理論研究的深度上與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差異的。2.在重點問題上進行對比。近十年來,社會的發展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不少,對企業這一新的技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開發集成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隨著市場的變化,供應鏈管理也需要改變,這就造成了一些與其相關的研究。國內和國外的差距比較大體現在對營銷的研究上。在今天的現代社會中,企業必須面對的消費者越來越成熟,這部分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據統計,在營銷和推廣方面,國外傳統的品牌策略和對廣告的研究非常穩定。在我國的市場上研究的是其主要的品牌,廣告等,在營銷理念上加入新的概念,如網絡營銷和綠色營銷等,但實際應用較少。
三、促進國內工商管理發展的幾點建議
1.國內比國外發展慢。例如,在海外第一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是研究和分析市場營銷及跨國并購等。在國內,研究者對提出的相關概念進行了介紹和研究。我國更是對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特性進行了分析與研究,但很多的管理理念和認識介紹都是在西方文化及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這些通常是當前研究的熱點,是首先在國外形成的。2.關注工商管理學科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滲透。例如,新技術企業的技術組織結構和業務模式的影響,是基于信息設計和生產新產品的,還有電子商務與供應管理系統等。3.國內外在研究方法和內容上的不同。國外在進行工業管理理論研究的同時,還特別重視將理論成果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并應用到實際中解決實際問題。我國對工商管理的研究帶來的僅僅只是一些理論成果,沒有將這些理論成果應用于實踐中,對實踐的研究還不夠全面和深入。企業管理研究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我國的研究需要更加重視工商管理在實踐中的應用,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進行檢驗和改進理論。在分析中,處了相對于標準的研究外,我國對工商管理的研究主要還是思辨研究,實驗的定量研究較少。4.國內的工商管理研究論文和作品缺乏實用性。向發達國家吸收先進的管理方式,這表明,我國工業和商業這種管理學科仍然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缺乏將理論與我國工商管理具體實踐相聯系進行創新。5.實施企業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企業管理應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的變化而進行改變,要進行獨立的經濟監督,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加強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向單位負責報告,使內部審計機構真正發揮作用。需要定期評價內部控制制度對本單位實施效果的有效性,并加強對服務監督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