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2: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藝術欣賞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當前,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改革形勢喜人,加大了藝術欣賞內容的幅度,高中藝術欣賞課的開設增補了中小學藝術教育在高中階段長期匾乏的空白,而高等院校開設的藝術課程門類多達數十門,其內容涉及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書法、攝影、美學、文藝理論等方面,為學校藝術教育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把藝術欣賞放到了學校藝術教育的前鋒,擔負著能適應21世紀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強的新一代的重責,如何進一步重視學校藝術欣賞教育和怎樣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開展藝術欣賞,解決在學校藝術教育實踐中,藝術欣賞內容的豐富與教學課時的稀少,藝術欣賞形式的多樣與教學方法的單調等充滿種種矛盾的藝術欣賞教學現狀,找出能夠有效解決這些矛盾的途徑和辦法來改變它,使我們的學校藝術欣賞教育真正短時高效,豐富多彩’,這就需要我們去努力探討能順應時代要求的科學的藝術欣賞教育觀念。
一藝術欣賞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
一些地方存在著重技能,輕審美和創造能力培養的傾向,重視少數尖子,忽視面向全體;重視比賽,忽視教學藝術欣賞就成了薄弱的環節,違背了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基本性和全面性原則,嚴重阻礙21世紀全民族的整體的審美素質的提高。
有專家預言,藝術產業將成為21世紀的支柱產業之一,為適應21世紀產業發展新形勢的客觀需要必須通過學校美術欣賞教育對學生實施美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陶冶情操,提高素養,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李嵐清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總結講話中強調指出,要重視美育,不僅小學、初中要開好音樂、美術等謙握,高中、大學也應開設藝術欣賞課,教會學生欣賞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書法等。
“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通過學校藝術欣賞教育這一具體形式,喚起人們的美感,能正確的理解美和感受美,從而為創造美打好基礎。
二藝術欣賞是認識世界的有效方式
藝術欣賞是在接受藝術中經過玩味、領略、產生喜悅愛戴之情。在開放.的藝術博物院,一個個畫展,一堂堂藝術欣賞課中,讓學生在漫漫的藝術長廊中流連忘返,品味在人類文化寶庫中蘊藏著數不盡的藝術珍品,感受藝術世界的廣闊無限,從藝術的解放去認識一個時代或者一個國家的人民為了人類自身的發展而取得的巨大成果,例如欣賞彩陶,可以讓我們認識到“歷史的人類童年時代”。正如別林斯基說的,人們認識世界通過兩種途徑,一是科學的,一是藝術的,早在三十年代,魯迅先生把德國杰出的、為無產階級大聲吶喊的女性藝術家坷勒惠支的版畫作品《面包》介紹給國人,通過畫中處在歷史重壓下,為捍衛勞動者而獻出自己一切的偉大的母親形象,產生強烈的社會反響,從而使欣賞者達到對世界最深刻的認識,擴大生活的視野。在藝術作品面前感受美,在藝術強大的魅力牽引下,去感慨一個時代或者是一個國家、地區文明發展的程度。
三藝術欣賞以情感介入為重要標準
欣賞中國花鳥畫,認識一個人的情緒、意識,進而體會一個時代的一代人的命運方面往往有更形象的“歷史”內涵,明徐渭墨葡萄,作者“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的情緒和點點淚痕般的墨葉,使欣賞者在傷口的形式技巧的審美之外,進一步體味到作者凄苦的命運和倔強的個性,對那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民族意識,以及封建專制下的平民的命運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藝術考核教育的重要特點,以情感人,以情動人,起到教化的作用,在藝術欣賞過程中,欣賞者只有對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有了自己的情感體驗,達到了“共鳴”,才能使藝術品的存在具有價值,才能使藝術美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覺的影響著人的情感、趣味、氣質、情操、胸襟。
隨著思維科學的發展,科學家日益認識到,人的創造性思維的形成,正是建立在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統一的基礎上,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所追求的目標就是真理的普通性。藝術通過欣賞作用于人,使人產生情感的共鳴,心靈的震撼,激發和強化了人的創造沖動,利于培養和發展人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比智力更具有功效。
在舊的藝術形式不斷翻新,新的藝術形式迅速涌現的今天,只有以情調動學生的全部的藝術審美感官,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讓學生以點帶面,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了解更多的藝術形式,領悟各種藝術形式的無窮的藝術魅力。
四藝術欣賞以個體感受為評價標準
21世紀對全民族素質的一項重要要求便是提高整體的審美素質水平,.針對學生而言,則指,使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愛美、求美,有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豐富的審美經驗,有較強的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這就不能沿用舊有的“優、良、及格、不及格”等作業評價或用所有學科共用的“百分制”來抽象評價每一個學生的實踐結果。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要有利于藝術的個性發展,對藝術欣賞評價的改革應首先注重藝術的這種個性發展,對每一個學生的實踐都給予極其個性化的評價。
書法的欣賞與實踐是相互聯系的,“眼高手低”的書法家從沒有過。歷代的書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鑒賞能力的書法評論家。他們都十分重視“讀帖”。所謂“讀帖”,就是通過觀摩書跡和碑刻去領悟書法家所采用或創造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對于一個有志于學習書法的人來說,同樣需要重視讀帖,逐步學會分析和欣賞書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長,拼其所短,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分析和欣賞書法作品,如果毫無區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則往往進步不快,甚至會走彎路。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歷來的說法各不相同,至今還沒有一個共同的欣賞標準。
康有為在《廣藝雙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條評論標準,即所謂“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輝穆,三曰筆法跳越,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發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郭紹虞在《怎樣欣賞書法》中提出了六條標準:“一、形體,看結構天成,橫直相安;二、魄力,從筆力用墨看;三、意態,要飛動;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標準看帖;五、才學,書法以外關系;六、氣象,揮樸安詳。wWW.133229.cOM”
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分析、欣賞書法作品時的參考。如果進一步加以歸納,則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謂“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筆畫線條所構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筆畫、字的結構、一幅字的布局;所謂“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內在的精神,包括筆力、氣勢神態、情感等各個方面。因此,欣賞書法作品,不僅要看一點一畫、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筆力、氣勢、神態。如果外形美觀多姿,內在奕奕有神,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形神兼備”的好作品。分析、欣賞書法作品,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字的筆畫長短、粗細、濃淡是否多變而適宜
漢字是由若干個線條式的筆畫有機的組合而成的,這若各個筆畫,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筆畫,在字中不能長短、粗細、濃淡一模一樣,應該而且必須有所變化。如“多”字的四個“撇”畫,唐太宗認為,應該分別寫作,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須出鋒。這里所說的“縮”,就是筆勢收縮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鋒”就是筆勢伸展而不收縮,含有“長”的意思。“多”字的“撇”畫是這樣,其它的筆畫也是這樣,否則,字形就顯得死板,單調,也就無藝術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給人以穩健的感覺
字姿可以而且應該多種多樣、千姿百態,但不可忽略必須把字的重心“穩住”。歐陽詢的字,初看起來,有搖搖欲墜之感,但仔細一看,它猶似千年古塔,雖欲傾卻“重心”不離地,依然穩健如新。有些書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紙上似乎四平八穩,不偏不倚,但如果一豎起來,則往往東倒西歪,中心不穩。因此,要判別字的重心如何,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把紙豎起來,看看它有沒有“倒塌”。
三、字勢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論書名言:“不必勉強方通神。”所謂“不必勉強”,就是歷來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們都一致強調的要“自然得體”。王羲之在給他的兒子王獻之傳授書法經驗時說:字要“自然寬狹得所”,“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獨擅一家之美”,關鍵在于“天質自然”。
四、看整篇書法作品的章法、筆勢是否一氣呵成、融會貫通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猶如一幅好的山水畫,它必然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氣勢連貫,筆雖短而意卻連。汁白以當黑,疏密得當,給人以無窮的遐想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書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處,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畫蛇添足,也會有損于整幅作品的藝術性。
五、看書法作品中的筆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書法藝術具有極強的繼承性,書寫者必須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僅有繼承,甚至與古人寫的一模一樣,還稱不上真正書法藝術,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書”,還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因此,在評論和欣賞書法作品時,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確的處理好繼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
六、在欣賞書法作品時,要適當地了解其創作的時代背景
書法作品和文學作品一樣,與作者書寫時的心情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的藝術風格常隨作者的年齡和心情的變化而變化。同一個書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情而寫出不盡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來,如顏真卿中期寫的《多寶塔碑》,是在和平環境的得意之中寫就的,字勢端重渾厚,清晰悅目,成為楷書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寫的《祭侄文稿》則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兒不幸身亡之中寫就的,悲憤之情奪腔而出,于是,出現了筆畫濃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獷、瀟灑的風格,成為行書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評論和欣賞,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初中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對人體雖有一定認識,但尚處于朦朧狀態。加之受當前電視、電影、書刊、雜志等各種媒介的影響,他們對人體內容的接觸較以前的學生要多。但由于缺乏抵抗力而易受不良影響。一些學生就是受黃色書刊的影響而走上犯罪歧途的。現代社會中雖然人們思想解放,但作為成年人的家長也極少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他們在性別、人體知識方面的神秘和空白,這就更需要在教學中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填充。
在教學生學習人體結構時,除了講解骨骼、肌肉的名稱、位置、作用及男女形體的差異外,還要告訴他們,這個世界由男女兩性組成,學習人體結構就是要正確認識自己,了解內在結構及外部形體。男性由于骨骼大、肩寬、肌肉發達,因此男人體形給人以強健的力量感。而女性由于骨骼較孝肩窄、皮下脂肪較多,給人以豐腴的曲線美之感。我在教學時準備了許多體育動態圖片和服裝動態效果圖,引導他們回憶看過的體育比賽,思考體育健兒強健的體魄所體現出的美感;再引導他們回憶看過的服裝表演,或看一些體操表演的圖片,使他們對女性的豐腴秀美有一定的認識。
[1]黃核成,余劍耀.農林院校藝術教育的現狀及措施[J].浙江林學院學報,1997,14(3):311-314.
[2]高秦嫣.對加強農林類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3):233-234.
[3]蘇暢.農林院校藝術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4):17-19.
[4]錢學敏.錢學森談科學藝術與創新思維[J].華中建筑,2003,21(3):9-21.
[5]王蓮英.成立中國插花花藝專業教育機構勢在必行[J].中國花卉園藝,2012,(21):30-31.
[6]汪勁松.談在大學生中開設《插花藝術》課程[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3(5):55-57.
參考文獻
[1]王蓮英.中國插花藝術發展簡史[J].中國園林,2006(11):44-48.
[2]謝婕.淺談在師范院校中開展《插花藝術》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3):208.
[3]汪勁松.談在大學生中開設《插花藝術》課程[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3(5):55-57.
[4]姚霆.綜合性大學開設藝術賞析公選課程的重要性[J].課程新思路,2013(12):35-36.
[5]張虎,孫莉,吳冬.《插花藝術》項目課程改革的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6):18301-18303,18318.
[6]袁菊紅.多科性大學中插花藝術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39(20):12627-12628.
[7]胡軍,張淑梅,張詠新.《插花藝術》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討[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報,2010,12(1):55-56.
[8]吳麗君.《插花藝術》課程教學和實踐改革探討[J].中國園藝文摘,2012(4):184-185.
[9]吳鐘鳴.高校公選課程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高教高職研究,2011(30):202-203.
[10]羅凱華.確立公選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科學地位[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0(11):13-14.
參考文獻
[1]謝婕.淺談在師范院校中開展《插花藝術》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3):208
[2]何黎明.“插花藝術”教學實踐現狀和發展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9):186~187
[3]錢錦、馬玲.《插花與花藝技術》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科技信息,2010(32):184
[4]胡軍、張淑梅、張詠新.《插花藝術》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討[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5]岳敏、施芬.高等農業院校“插花藝術”課實踐教學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2(1):73~76
[6]李福東.現代插花及其審美教育價值[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87~90
2研究假設
2.1股權性質
公司的股權性質是公司治理中的根本性因素。對于國有性質的公司而言,國家性質的股東處于控制地位,除了與非國有股東一樣會關注公司資產的保值和回報以外,還會關注就業、財政收入等社會性問題。因此國有性質的股東在多種因素的約束下進行決策,而私人企業則更多關注能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因此在技術創新方面,非國有性質的企業更能集中經濟力量進行研發創新。
2.2股權集中度
公司的大股東和小股東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大股東持有較高的股票份額同時也面臨更大的風險,公司運作的收益對大股東的影響遠大于小股東。技術創新活動具有高風險、高投入的特點,但是技術創新關系到公司長期的發展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因此大股東對技術創新活動有更高的關注度和支持度,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實力和動力去收集信息,對創新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因此在股權越集中越有利于技術創新。2.3獨立董事占董事會的比例獨立董事的設置是為防止內部管理人員做出有損于少數股東和公眾股東的利益的主觀決策,而具有獨立董事資格的人員都是某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因而能夠利用其專業知識與經驗為公司的發展和董事會的決策提供建設性意見。創新行為符合企業長期發展和穩定的需要,因此獨立董事的設置能夠正向的影響企業的創新投入。
2.3高管人員薪酬激勵和股權激勵
高管人員是公司管理的直接執行者,高管人員并非都為董事會成員,通過對高層管理人員進行股權或薪酬方面的激勵,能讓經營者盡可能站在股東的角度進行利益取舍,在經營的過程中更多地關心公司的長期價值。因此高管人員受薪酬激勵和股權激勵的影響較大,薪酬越高往往越能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從而能夠更高效地整合資源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
2.4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
董事長關心股東權益的最大化以及企業的長期業績,而總經理是通過聘任制的形式確定,聘期一般3-5年,因此總經理往往更關心任期內企業經營業績和穩定,技術創新活動的高風險性是總經理在進行資源分配和決策時所擔憂的,而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可以規避所有者與人之間的矛盾,更有利于把握創新機會進行創新決策。
3研究設計
本文以醫藥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考慮到資本市場中主板市場與中小板、創業板在企業規模、股本要求、董事會和管理層要求的不同,為保證可獲得數據的一致性和真實性,本文選取主板市場的醫藥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實證分析數據來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中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報,為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對數據進行了篩選。
二、辛夷的觀賞價值
關鍵詞:舞蹈藝術;舞蹈語匯;審美價值
摘要:職業教育中開設藝術欣賞課程,把藝術教育融入職業教育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生活,對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和整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藝術欣賞;職業教育;作用及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用人需求水平的提高,現代職業教育領域中,人才培養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能力和藝術特長的學生在就業上往往會占有更大的優勢。因此,很多職業教育學校紛紛開設藝術欣賞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藝術素養能力,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和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在社會中的競爭力。本文從職業教育院校學生的藝術欣賞現狀出發,探討藝術欣賞對推進職業教育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意義。
1 職業教育院校藝術欣賞現狀
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求學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質,同時還要具備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對于職業教育學生全面素質能力的培養,良好的藝術欣賞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雖然很多職業院校開設了藝術欣賞課程,但職業教育院校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仍存在著以下幾種情況:
(1)藝術素養不高。職業教育院校的學生多來自中小城市或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條件的影響,生活水平低,群眾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不高,藝術覆蓋面差,很多學生來只有在進入大學后才有機會接觸到電影、戲劇、畫展和音樂會等多種形式的藝術門類和藝術作品,因而導致職業院校學生藝術基礎差,藝術素養相對不高。
(2)審美和欣賞能力落后。由于經濟和文化環境影響,大中城市和城鄉間在藝術課程的教育水平上存在極大的差異,加上家庭對藝術的重視程度和學校師資力量等條件的影響,學生對藝術基礎知識和藝術常識了解甚少,只能通過電視或網絡的方式來獲取信息。然而電視或網絡多樣的藝術和娛樂形式經常是高雅與低俗并存,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年齡上和心理上正是世界觀和審美觀形成的階段,分辨能力有限,很容易被一些低俗的、感官刺激的事物所吸引,進而導致學生對藝術的審美和欣賞能力較為落后。
(3)想象力和創造力差。城鎮的一些藝術教育培訓機構基礎相對較為薄弱,專業的藝術教育工作者較為缺乏,因而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正規的藝術課程教育,往往只是學習一些通俗的藝術門類,如音樂、美術等藝術方面的培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也僅僅是以唱歌或畫畫的方式來教學,忽視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學生們雖然在唱歌和畫畫,但真正能夠從音樂和美術的角度去理解知識的學生少之又少,藝術欣賞就更無從談起了。思維方式較為守舊,難以激發學生在藝術方面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 藝術欣賞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及意義
開設藝術欣賞課程能夠提高職業教育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從而凈化思想、完善品格、陶冶情操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讓學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自身得到美化。
(1)藝術欣賞有助于職業院校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不僅包括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個性發展、身心健康等方面綜合素質。素質教育有助于學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質,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研究發現,藝術欣賞能力在職業教育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面起到得天獨厚的作用。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分數不高,加之很多學生來自一些中小城鎮或經濟條件差的地區,上大學之前很少接觸多樣的藝術門類和藝術活動,因而藝術素養不高。藝術欣賞課程作為職業教育院校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注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發揮一技之長,能夠在陶冶情操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和綜合素質,為完成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2)藝術欣賞能夠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業余生活。藝術欣賞一方面讓學生在課堂上開闊眼界,拓寬思維,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擴大知識領域;另一方面,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提高了學生的精神境界,讓學生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藝術欣賞就像將一粒美的種子種植于學生的心田中,這粒種子在學生的心中生長開花,讓學生一生的精神生活豐富多彩。藝術欣賞課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讓學生以藝術的眼光和態度去看待和欣賞周圍的事物,進而去發現美、欣賞美和不斷地追求美。
音樂欣賞課教學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欣賞教學給學生以美的感受,是整個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
年輕的大學生不可能都有很好的歌唱水平,很高的演奏技巧,很強的識譜能力,學生不可能人人都成為音樂家,但他們每個人都有欣賞音樂的權力。他們都有藝術欣賞的需要,有參與藝術欣賞活動并獲得審美愉快的權利。
如何使學生從欣賞音樂中得到美的享受,讓學生通過音樂欣賞產生對音樂的喜愛,從中得到樂趣,是音樂教師不遺余力的追求。筆者在近五年的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大膽創新,初步嘗試一些教學改革。
一、教學方法的改革
傳統的音樂欣賞課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講述、學生用耳朵聆聽。主要依靠教師講述音樂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所欣賞的音樂內涵。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傳承了多年。它的優勢在于教學效率較高,課堂秩序較好。但也存在不足,例如,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
針對這一現狀,筆者在教學方法上大膽創新,讓學生不僅用耳朵聆聽音樂,還要學會用心靈感受音樂,用語言來表達音樂的魅力。大學生無論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都正處于青春洋溢的活躍時期,他們對音樂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個性的追求。教師在課堂上不應只是單純的講述者,而更應當成為正確的引導者。要積極鼓勵學生,無論多么復雜的音樂,都是心靈的表達。讓他們嘗試著全身心投入地聆聽,細細地品味,大膽地想象,真誠地交流,把音樂轉換成語言,描述音樂帶給自己的心靈體驗。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感受能力,同時鍛煉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交流各自感受的時侯,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個人的藝術修養與品位。
二、教學內容的擴展
經典的音樂曲目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必然有著它獨特的魅力。然而,當我們的腳步跨入新世紀的大門時,禁不住回首遙望,20世紀這一百年的變化讓人目不暇接。在音樂的領域里,人們面對豐富多彩、標新立異、令人眼花繚亂的現代音樂,是那樣的驚訝和迷茫,向往和期待,困惑和不解。
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把音樂的感官表現發展到了極致,音樂語言既有的傳統表現手段幾乎用盡。這時,創立新的藝術觀和新的音樂語言就成為必然了。在古典音樂和浪漫音樂的經典作品的基礎之上,嘗試著把音樂題材和內容不斷拓展,加入更多新鮮的、具有時代特點的音樂形式,比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音樂劇、電影音樂等等。
傳統的音樂欣賞教材,內容比較陳舊,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今大學生日益更新的欣賞要求。從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他們情感充溢,活潑好動,內心生活趨于復雜,審美心理趨于浪漫,這種心理特征使得他們大為喜愛藝術,藝術欣賞的需要更為強烈。因此,在這些經典音樂的基礎之上推陳出新,讓學生不僅能欣賞到傳統經典音樂曲目,更加能夠滿足他們追求時尚,跟緊潮流的時代要求。尋找最能代表時代特點的流行音樂,并在欣賞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分析音樂作品的魅力所在,激發他們追求欣賞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藝術、對生活的熱愛。
三、考核方式的創新
《舞蹈藝術欣賞》課程作為素質教育的1部分,已成為當今針對高校文理科大學生開設的1門藝術課程,這在中國教育史上是1項新突破。正因為“新”,所以,《舞蹈藝術欣賞》課程在全國還沒有制定統1的教學大綱和統1的教材,出現了隨意、松散、雜亂、“各自為政”的不規范局面,這樣勢必會影響到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如何合理、科學地構建《舞蹈藝術欣賞》課程,是我們當前急需認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課題。作為《舞蹈藝術欣賞》課程與舞蹈專業課程不同,有著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規律性,本文試圖從教學對象、教學環節、教學目的這3方面作為切入口,對高校素質教育中《舞蹈藝術欣賞》課程的特殊性以及學科建設方向進行論述。
1 教學對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觀原因
《舞蹈藝術欣賞》課程在教學對象上與舞蹈專業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觀原因。《舞蹈藝術欣賞》課的教學對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學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專業的學生。正因為教學對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對教學對象作個基本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為跨世紀的有學識、高智商的大學生,究竟對舞蹈知識掌握多少?當我走進的已不是寬暢明亮的有鏡子、把桿的舞蹈教室,而是走進有多媒體設備的階梯教室;面對的也不是身穿練功服的舞蹈學生,而是端坐在課桌前的文理科大學生時,我就注意對學生進行了調查。我給學生上第1堂《舞蹈藝術欣賞》課,學生對舞蹈知識的“無知”,觀看舞蹈作品時的“茫然”,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問學生“你們誰能解釋什么叫舞蹈嗎?”全場鴉雀無聲。“你們看過哪些舞蹈?”只有1兩聲附和《天鵝湖》。“知道什么是‘現代舞’嗎?”教室頓時活躍起來,7嘴8舌,交頭接耳,接著報出1連串的名稱“街舞”、“芭啦芭啦舞”、“勁舞”、“霹靂舞”、“韓國組合舞”。“為什么認為是現代舞?”“因為是現代流行的,是現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見,普通高校大學生這個知識群體對舞蹈知識的匱乏與他們所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導致不完整教育的結果。如何填補大學生舞蹈知識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開設的《舞蹈藝術欣賞》課程正是解決大學生舞蹈知識匱乏的有效途徑;是溝通大學生與藝術的“橋梁”;是舞蹈教育的具體體現。“在普通高校中開展舞蹈藝術教育,恰恰能夠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對靈魂的鍛造功能融合起來……,借助舞蹈藝術品的媒介,塑造他們的情感,鍛造他們的靈魂,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集體主義精神,培養他們的審美修養和藝術表現力,提高他們的抽象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①顯而易見,開設《舞蹈藝術欣賞》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1門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這門課程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所以對與之相關的教學環節、教學目的方面的研究尤為重要。
2 授課時間不同,是形成教學環節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藝術欣賞》課程在授課時間上與舞蹈專業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藝術欣賞》課程的授課時間安排僅是1學期,而舞蹈專業的授課時間安排則是4年。正由于授課時間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這門課程的難度,所以必須在教學環節的諸方面進行調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果。
1 在教學內容的這個環節上,必須精煉、濃縮,直接從欣賞舞( )蹈作品入手,使學生最直接、最直觀地感受舞蹈。在賞析舞蹈作品時,不能從孤立的、靜止的角度來分析,也不單是從舞蹈形式和動作來賞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歷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來欣賞。把舞蹈的源流、文化、歷史結合起來;把舞蹈的特性、種類、形式、內容聯系起來;把舞蹈的音樂、道具、舞美、燈光綜合起來,讓各方面內容融為1體,調動學生頭腦里的知識儲存,激活豐富的想象,讓他們從1個個“具象”的舞蹈作品,來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內核”。由于授課時間的限制,課程教學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側重、“點面結合”。首先應以欣賞中國民族民間舞作為重點,因為民族民間舞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舞蹈的精髓。要讓學生通過有限的課時,在對舞蹈的審美體驗中感悟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增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激發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另1個重點則是現代舞,因為現代舞是當今青年學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們對現代舞的理解僅停留在淺層次上。“現代舞是1種觀點,1種對當代世界中藝術功能的態度。”②“在現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無上的概念……。”③在欣賞現代舞作品時,學生忽然會感到與想象中的現代舞差距甚遠,甚至會覺得現代
舞“晦澀難懂”“莫名奇妙”。通過具體的舞蹈作品欣賞,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打破傳統的審美方式,注重到對人性的關照;進而了解現代舞對傳統的叛逆、對程式的解構、對個性的張揚等特點。
2 在教學方法的這個環節上,應運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舞蹈藝術欣賞》課程雖然不是形體訓練課,但舞蹈是以人體動作來表現的藝術,“動”是舞蹈的核心,沒有“動”則不成為舞蹈,課堂上應該把舞蹈知識與舞蹈動作有機地整合。要讓學生“動”起來,用自己的身體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課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5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壯族舞蹈的“鳳凰掌”等簡單的、典型的舞蹈動作元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聯想、想象,讓學生在欣賞舞蹈作品時加進自己對動作的感受,把所學的舞蹈知識靈活地運用到欣賞過程中。
3 在教學手段的這個環節上,利用先進的多媒體進行教學。由于本課程的特殊性,舞蹈專業傳統的“口傳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顯然不合適。再之,舞蹈是1門視聽結合的綜合性藝術,音樂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樂給舞蹈以想象,舞蹈給音樂以豐富。所以在課堂上應充分運用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營造1個多視角、全方位的音畫空間,積極調動視聽覺,使其在欣賞時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音樂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諧的魅力,達到1種“悅心暢神”的審美境界。
3 教學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藝術欣賞》課程在教學目的上與舞蹈專業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藝術欣賞》課程的教學目的旨在培養具有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而舞蹈專業的教學目的則是培養藝術團體的舞蹈演員。正因為教學目的不同,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綜合培養,是這門課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審美能力的培養。舞蹈不僅是人文教育的1部分,也是藝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國高校藝術教育的滯后,青年學生在藝術上的“營養不良”,導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對真、善、美的認識和理解出現了偏差。諸如自我個性膨脹、審美取向扭曲、愛情至上、信仰危機等,導致人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浮躁,越來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學文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舞蹈作為人類社會的1種意識形態,以人的思想情感為核心,利用肢體語言這個特殊的載體,體現著1定的時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著1定的文化特點。“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在幫助人們認識生活的同時,也教育人們對生活采取正確的態度和看法,培養人們美好的道德情操,促進人們奮發向上。”④欣賞1部優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喚起人們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完美人格的作用。通過《舞蹈藝術欣賞》課程使學生在對人體美、人體動態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審美活動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惡、美丑的能力。力如舞步般流暢,其實音樂與舞蹈與數學是交融的……”這是1位理科學生的體會。從學生們的心聲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開設《舞蹈藝術欣賞》課程有利于促進他們的專業學習,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參考文獻:
①《舞蹈藝術教育》楊仲華、溫立偉著 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體的叛逆》劉青弋著 北京舞蹈學院出版
③《萬般風情弄清影》陳潔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