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2: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班主任工作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理解萬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識的基礎。而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作為班主任就要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基本原則。
首先是要尊重學生----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現在的學生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為重要,而事實上尊重學生的人格確實是任何一位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前提。
作為一個班主任、一個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諷刺的話語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尊重,會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
其次,老師要有愛心,從愛心出發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基礎。老師愛學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在愛的基礎上要管教,不要把學生當作寵物,只求他聽話,其余隨他去。管要講原則,嚴而有愛。班主任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評教育----是“恨鐵不成鋼”,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學生才能更加愛老師。師生感情不斷加深,才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如果你對學生的愛心還不夠,那么你就得去培養自己的愛心----當班主任不要光看到煩人的日常事務,而是要看到教室里幾十個活潑的年輕生命。班主任這位學校里的“家長”還必須要贏得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協助。但也有少數家長,每次接到班主任的電話、邀請,都繃緊神經,戒備重重;如果你能抽出一點時間,做一次家訪,給家長捎去孩子最近在校做了些什么好事----微不足道的也無妨,這樣不僅能溶解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冰墻”,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每到期中、期末家長會的光榮榜上多列表揚細目表,多表揚更多學生。試問,誰不盼望別人贊揚?誰會不肯親近贊揚自己的人?如果班中的多數學生都因此親近、尊敬班主任,這樣的班怎會帶不好?當然,德育工作有時也要用到處罰的方法。不少人認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處罰,師生關系就必然處理不好,其實不然----只要你公平公正,罰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學生,不侮辱他們的人格,學生就能感受到你的愛。當然你還必須要講道理----不管是處罰前,還是處罰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說清楚。學生嘴里不說,但他是會知道你的愛的,這樣師生間就有了互相信任,誤會減少,感情加深。由于師生關系好,班里的氣氛也會隨之好起來,學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二、量化管理抓落實
量化管理原來是經濟管理中的一種方法,用來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強的。葉圣陶說:“無論是改掉學生身上哪一個壞習慣,在一開始都要以一定的壓力來強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礎上產生一種強化的措施。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自制力,他們不僅是教育的客體,同時又是認識的主體,已具備一定的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又是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量化管理是以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為出發點,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通過從整體著眼,從細處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達到開展班級德育工作,提高學生德育素質為最終目的。如:中學生守則要求學生做到不遲到、不早退。為個“遲到”問題,班級就是經過點名、登記、相應的處罰,以至培養學生遵守作息時間。又如:不亂扔紙屑果皮的問題,班級有檢查,罰掃地等管理制度,來克服同學不注意環境衛生的不良現象,促使學生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開學第一天,我就向學生宣布諸如此類簡單合理而可行的班級規章制度,并要切實執行,要讓學生切切實實的感受到班主任是個言出必行的人。教室里的“春天”要建基于對原則的堅持,而非退讓。如果發現所定的規章制度過于苛刻,當然可以修定甚至廢除,但一切都要經過討論和解釋,且公開進行。要讓學生知道你的意圖,他們才肯合作,才會自覺守紀律。當然,德育工作除了學校、班級,還要家庭、社會三方面一起來實現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很多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班級即是學生的一個大家庭。學習環境包括教室環境和思想環境。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室環境中可布置幾張班級集體照、學生專刊等,讓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象今年,我們班的學生還自發的在教室前面養了金魚,在教室里養了十來盆花草,讓人覺得很是溫馨。在孩子們眼里,教室就是他們的家。良好的環境促使良好班風的養成,使學生在外部影響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下積極向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環境促進了后進生的轉化,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8.4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1-0046-01
初中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過程中起著導師的作用。但是,因為班主任工作辛苦、繁雜、責任重大、工作難做,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的初級中學,由于學生家長外出務工的較多,一般都由爺爺奶奶看管,這為班主任工作加大難度,肩負起更大的責任,由此拿錢不多管事多的活使教師們都不愿當班主任。筆者認為,班主任工作雖然難做,但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也一定能做好。下面把我就怎樣當好農村初中班主任的措施與同行仁人志士共勉,服務班級管理。
一、摸清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人們都說對癥下藥是良方,為何不運用到探索班級管理,摸清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征呢?對于學生來說,到了初中時期,其思維所具有的獨立性與批判性得到了發展,同時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及自我認知的態度體驗也得到了發展,依賴性逐漸減少,克服困難的毅力有所增強。同時還存在著容易固執、偏激、孤獨及產生閉鎖心理等負面的因素,容易在行動方面出現輕率或者優柔寡斷的情況。在這一時期學生已經由原有的對外界情況的迎合轉變為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是說論文格式站,在這一時期初中生需要一定的引導才能健康的成長。
二、班級管理要做到以人為本
注重人文關懷現階段的初中生大部分是農村獨生子女,部分家長過分溺愛子女,任何事情都為他們“安排”得十分周到,不注重孩子自立、自理能力的培養,而這些學生在校通常表現為自私、懶惰、怕苦、怕累、怕臟,有的甚至稱王稱霸。他們事事以自己為中心,不能接受老師同學的善意批評,有較強的個性,極強的自尊心和虛榮心,易產生敵對情緒,逆反心理。這就要求班主任在開展各項工作中,要摸索適應這些獨生子女的教育方法,適應其個性發展。
對班級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偏愛,這一點對班主任來說至關重要,學生在這方面也是看得非常重的。如果偏愛某個學生,那么其他學生就會有看法,心里會產生不滿情緒,對班主任布置的任務自然就會有抵觸情緒,進而有可能會導致師生關系惡化。在生活上要給予學生關心和愛護,要善于跟學生談心、交心。善于對后進生進行說服、教育工作,消除他們思想上的種種顧慮。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任務,也是班主任能否帶好一個班的關鍵所在。當前后進生有三類:一是學習差生。同時,班主任還要積極動員優等生與后進生進行交流,主動去關愛幫助他們,讓他們體驗到來自同學和班集體的關愛和溫暖,自覺地融入到集體當中,主動地轉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1 問題的提出
21世紀初,我國建國以來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令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本次課程改革提出了明確的培養目標,即: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強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我作為一名農村初中學校的班主任,深知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面臨著許多困惑和沖突,特別是班主任角色轉換,遠遠跟不上新課改的要求……因此,我和我們學校的校長對農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轉換這個問題都非常感興趣。然而,如何轉換新課程下農村初中班主任角色呢?于是我們開始提出了加快和發展農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轉換的調查研究。
2 調查的過程
2.1 調查對象的選擇。港南區位于貴港市南部,東鄰興業縣、南接浦北縣、西連橫縣、北與港北區和桂平市交界,是桂東南革命老根據地的中心,總人口50多萬人,其中96%是農業人口,全區大部分中小學教師是在農村從教。因此,筆者選取貴港市港南區農村初中班主任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現實代表性。
2.2 文獻的查閱。從準備開題報告時起,就逐步進行了文獻查閱。2006年3月,論文開題報告完成。2006年4月,筆者充分利用在廣西師范大學集中學習的時間,一是到廣西師大圖書館查閱了近年來有關新課改和班主任工作及角色的報刊雜志,做了大量的筆記。同時,根據導師提供的參考書目,借用或購買了20多本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利用回單位工作的時間進行閱讀,豐富了自己的理論基礎。
2.3 調查的展開。在研究中進行了問卷調查。
2.3.1 調查問卷的設計。在調查中編制了“新課程下農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轉換的調查問卷”共32個問題,包括班主任的文化素質、理論水平、工作態度、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和班主任的自我發展計劃等六部分內容。同時擬訂“新課程下農村初中學生的調查問卷”,全部為封閉性問題。
2.3.2 調查對象的確定。問卷調查均是在貴港市港南區的28所農村初中選擇調查對象。把全區的農村初中分為城區周邊的初中、次于城區周邊的初中、邊遠的農村初中三類,再在每類初中中隨機抽取5所。每校隨機抽取班主任15人,共225人為班主任問卷的調查對象,在上述15所初中的學生中隨機抽取每校30名,共450名學生作為學生問卷的調查對象。
2.3.3 問卷調查的實施。2006年9月間,在區教科局領導的支持下,在征得各初中同意的基礎上,班主任問卷由該校校長協助發放并收回;為防止學生因害怕班主任不敢如實作答,學生問卷由筆者及經筆者培訓過的一些老師親自到相關學校相關班級抽取學生填寫,保證了問卷的有效性。
2.3.4 問卷結果的統計。問卷調查中,向班主任共發放問卷225份,回收問卷210份,回收率為93.33%,有效率為93.33%;向學生發放問卷450份,收回問卷432份,回收率為96%,有效率為96%。2006年10月,筆者運用計算機對問卷進行了數據處理。
2.4 訪談。2006年11月,筆者在問卷結果統計的基礎上,還深入到港南區的橋圩五中、湛江二中、木格一中、東津四中等四所學校進行實地考察和訪談。一是實地觀察這些學校的設備設需,校園建設等辦學條件。二是和校長談話;。三是和政教主任談話;四是和部分班主任座談。同時,筆者還親自觀摩了三位班主任的班會課和四個班的班級活動課。這些為探究問題的實質和成因提供了很有價值論據。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表明,當前農村初中班主任在實現角色轉換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正是這些問題,影響著班主任新角色的及時形成。
3.1 工作倦怠阻礙著班主任角色的及時轉換
3.1.1 農村初中班主任存在著倦怠狀況。調查表明,對班主任工作表現出豪情壯志、滿懷激情的只有11.5%;有所熱愛,但不求完美的占42.3%;很不喜歡,迫于無奈的占46.2%。這三種現象,基本上沒有性別、民族、職稱、學校差別。但在年齡和教齡上表現出明顯的規律性,越年輕的、工作年限越短的班主任,對班主任工作越感到倦怠。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對班主任的要求。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九年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的實施,社會對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整天充滿壓力地工作。另一方面,“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給學校教育特別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帶來了嚴重的挑戰。
(2)班主任在社會中的地位。相對于其他不同行的大學生而言,班主任的收入是比較低的。經濟地位是其社會地位的基礎和標志,微薄的薪金使班主任的社會地位難以真正體現和得到提升,不少班主任產生了極度的失望,從而將目光轉向了其他行業。
(3)班主任過重的工作壓力。由于應試教育仍在繼續,班主任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為了教育學生管理學生,每天從早晨天剛亮一直忙到晚上回到家,甚至有時還要忙到深夜,這樣繁重的工作,班主任幾乎喪失了個人的時間與空間;學校“以分數論學生,以班級成績論班主任”的現象人為加重班主任間的競爭,迫使班主任處于高負荷運轉中。
3.1.2 工作倦怠對班主任角色轉換的阻礙。農村初中班主任普遍存在著工作倦怠。新課程下,這種倦怠現象,嚴重阻礙著班主任角色的及時轉換。
首先是影響農村班主任角色轉換的積極性。葉老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班主任對工作產生倦怠,沒有興趣,工作便是消極的,甚至有想“跳槽”、“下海”的思想,這樣的思想何來的敬崗愛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更談不上模范的職業道德標準了。
其次是影響班主任角色轉換的創造性。由于班主任工作感到倦怠,沒有工作的熱情,無心思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只是應付了事,根本不去領會新課程的理念的精神,更談不上研究和去創新了,做起來就是換湯不換藥,只求走過場算了。
3.2 文化素質和理論水平較低影響著班主任角色轉換的基礎
3.2.1 農村初中班主任文化素質和理論水平較低。調查表明,貴港市港南區所屬的農村初中班主任的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88.6%的班主任雖是大專學歷,但當中有63.2%的班主任是民辦轉公辦的教師,這一部分班主任都是通過在職進修才獲得大專學歷的,他們沒有接受過高等學校的專業教育,只是憑借自己日積月累的教育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
3.2.2 班主任文化素質和理論水平對班主任角色轉換的影響。農村初中班主任的文化素質和理論水平普遍偏低的現象,給班主任角色的及時轉換,帶來了極大的不良影響:①影響班主任角色轉換的理論指導。只有廣博的文化素質和扎實的基本理論知識,才能扮演一個多元型、對話型、發展型、科研型、主動創造型、開放型的班主任角色。②影響班主任角色轉換的觀念轉變。新課程實施關鍵是理念的轉變,但由于班主任培訓不到位,學習不主動,造成班主任不能透徹領會新課改的精髓,這樣就把握不了新理念的要求,想轉換自己的角色也無從下手,或走歪了。
3.3 不完全恰當的教育觀影響著班主任的現實行為
3.3.1 農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觀需要更新。調查表明,20.9%的班主任能夠盡快更新觀念,適應新課改的需要;33.6%的班主任對新課改徘徊觀望;44.5%的班主任教育觀念比較陳舊,不愿意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覺得新課改是“穿新鞋走老路”; 80.5%的班主任還是困于“應試教育”的怪圈中。
那么,新課程下農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觀為什么得不到及時的更新呢?筆者認為:
(1)社會各界對教育的評價不一。少數部分意識到新課程改革是為了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能力的發展;但仍有大部分人還是用傳統的評價觀看待新課程改革,他們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關心成績,認為考試是最公平、最佳的評價方式,誰優誰劣,通過考試成績一目了然。
(2)“應試教育”仍在繼續。分數已經把學校市場化了,分數竟成了學校教師和學生價值的貨幣表現。諸如學生升學、編班、編座位、評選三好學生、評選優秀學生干部、考試座位排隊、教師的工作業績、獎金、提干、評選先進、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等,無一例外地不與學生的考分掛鉤。
3.3.2 當前農村初中班主任教育觀對其角色轉換的影響。只有一改落后的傳統教育觀,才能實現班主任這一角色的轉換。反之,將影響著班主任各種角色的轉換。具體影響如下:①學習觀的轉變。目前港南區初中班主任存在的教育觀,沒有把學生當作“人”看,學習只是他們生活的一個方面,他們還要學會做人,懂得做事。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只是分數。②培養目標的轉變。新課程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不是考試的高手,要知道他們大多數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還是回農村務農,所以,班主任關鍵是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完美的心理,注重在做人和做事上的培養,使他們能立足于世,做個好公民。
3.4 簡單化的工作方式影響著班主任新角色的實現。
3.4.1 農村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式較簡單。班主任問卷中調查表明,75.7%的班主任仍然運用傳統的專制型教育管理思想,他們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心理需求;還有13%的班主任動輒就是責問謾罵,諷刺、挖苦甚至是體罰,以軍閥主義管理學生。
3.4.2 當前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方式的影響。綜述以上調查,筆者認為,目前貴港市港南區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絕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專制型上,甚至還有少數班主任工作方式簡單、粗暴,毫無策略,這與新課改的班主任工作方式很不相稱。這種現象會對班主任角色轉換造成什么影響呢?
首先,它影響了班主任角色轉換的工作方式。班主任不能以民主、平等的關系對待學生,不關注學生的感受,不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不轉換自己的工作方式,要想取得新課改的成功,那將是一句空話。
其次,它影響了班主任角色轉換的班級管理方式。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新型的班級管理是以學生為中心,班主任只是參與者,不是對學生的“全面負責”。班主任應把班級管理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管理,以實現新課程的培養目標。
4 新課程下農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轉換的建議
農村教育既是農村發展的基礎性條件,也是農村發展狀況的重要表征。把農村教育作為一個戰略性問題進行全局性的思考與籌劃,實在是當務之急。筆者認為,在新課程下農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要順利轉換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4.1 營造良好的班主任角色轉換的社會環境。進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解決當前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學校要積極探索社會、家庭有效參與課程改革的新機制,促使學校、社會、家庭在課程改革中形成合力,從而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共同推進課程改革的整體環境,加快班主任角色轉換工作的進程。
4.1.1 政府重視新課改下農村初中班主任隊伍的建設。班主任角色轉換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涉及到各級領導部門、社會的方方面面和千家萬戶,光靠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積極性是不夠的,必須強化行政行為,創造一個積極轉變班主任角色的大環境。
4.1.2 學校與家庭互相配合。許多班主任談到這個問題時,都會埋怨學生家庭的不配合,使教育、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主要現象如下:①有的家長有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萬事大吉”的思想,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很好接軌。②孩子變成留守兒童,基本由爺爺奶奶撫育管教,從小失去父愛母愛的孩子,他們的思想行為、學習態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創傷。③極少數家長對孩子失去了信心或要求不高。④還有一些家長財大氣粗,經濟實力雄厚,認為孩子混個什么畢業就可以了,等等。
4.2 建立與新課改目標相適應的班主任培訓機制。新課程無論從教育觀念到內容、方法,對每一個人都是全新的、不可能有現成的模式。讓班主任盡快轉換角色,這就必須要在學校內部營造良好的課改氛圍,讓班主任成為課程改革的參與者、研究者。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要整合教育資源,建立高效的培訓機制。
4.2.1 加強班主任的理論學習和觀摩活動:(1)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要制定方案,拿出活動經費,有計劃地組織學校班主任開展校內外的班主任工作觀摩活動,觀摩班主任角色轉換最為成功的名校、名人。(2)學習他們的先進理念,借鑒他們成功的管理模式,加快我們班主任角色轉換的步伐。
4.2.2 扎扎實實搞好校本培訓:(1)聘請專家到學校來對班主任進行集中培訓;(2)開展一系列的班主任培訓活動。例如①開設班主任論壇或班主任沙龍;②運用校園網開設班級管理博客;③開展班主任經驗交流;等等。
4.3 建立與新課改目標相一致的班主任評價制度。如果把學校整體工作比做一房子,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支撐這座房子的骨架,只有骨架越結實,布局越合理,這座房子才能既結實又美觀。因此建立一個系統全面的班主任評價機制,這不僅是擺在學校管理層面前急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班主任老師所期待的。如何建立與新課改目標相一致的班主任評價制度呢?
4.3.1 班主任評價制度的核心內容。與新課改目標相一致的班主任評價制度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評價目的在于促進班主任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整個評價過程雙向進行,建立在評價者和評價對象雙方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與新課改目標相一致的班主任評價制度的核心,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評價注重班主任的未來發展;評價著眼于揚長避短;評價體現民主協商精神;評價方法以談話、定性分析為主,輔以量化分析;評價結果與獎懲脫鉤;評價以系統、準確、全面收集信息為前提;評價過程按周期進行;評價報告和有關材料完全保密。
4.3.2 班主任評價制度的操作步驟(1)選擇評價者;(2)討論確定評價方案;(3)收集評價信息;(4)面談評價;(5)撰寫評價報告;(6)商議進修提高的具體辦法等。
4.4 建立加快班主任角色轉換的激勵制度。
4.4.1 建立“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鼓勵班主任改善心智模式,不斷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做到更好。最重要的激勵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促使個人融入到組織的共同愿景中。
4.4.2 提高激勵效價。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①要控制獎勵的面。獎勵的面太寬,會使受獎勵者覺得這種獎勵價值不大;獎勵的面太小,會使大多數力求上進者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②獎勵要及時,不要拖延。③激勵方式要創新。激勵的方式有目標激勵、參與激勵、成果激勵、信息激勵等多種方式。④要控制獎勵的頻率。獎勵的頻率過疏或過密,其激勵作用都會減小。
4.5 努力提高班主任轉換角色的自覺性。班主任工作角色轉換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工作的難點。如何實現農村初中班主任角色有效轉換呢?
4.5.1 轉變觀念是農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轉換的前提。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人做一個真正的人,既是教育的出發點,又是教育的過程,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為此,班主任在進行角色轉換時,必須要樹立三種意識,做到兩個轉變。
(1)樹立三種意識:①樹立管理意識;②樹立超前意識;③樹立民主平等的意識。
(2)做到兩個轉變:①從不平等向平等轉變。班主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平等待人,要從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做到情感相通、情感相融;②從教育型向服務型轉變。班主任采取和善可親的態度,實實在在教會學生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道理,而不是單純地去管、卡、壓,學生就會敞開心扉接受老師的“陽光雨露”的滋潤。
4.5.2 調整好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愿望、要求和觀點而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映。班主任用情感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建立起誠摯的人際關系,用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體貼去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推動班級工作的深入開展。
4.5.3 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也是做好班主任角色轉換工作的關鍵。為此要做到:①與學生交心。俗話說:“教學生要教心。”這話的意思:一是教心是教學生的心;二是教心要和學生“交心”。教心要注意學生心靈品德的教育,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②與家長交朋友。為了孩子,教師要與家長相互溝通思想,共同尋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4.5.4 重視學生的合理需求。需求是人進步的基礎和源泉,重視了解和解決學生的合理需求,對于轉變學生的思想特別重要。①對于學生學習生活中合理的要求要盡量滿足,如果一下子解決不了,也要給學生以滿意的解釋;②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要增加班級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從班費的收支到各種制度及活動的出臺,要公示與學生,讓學生感到自己是班集體的一員,感受到班集體和老師的溫暖。
4.5.5 引導班主任注意研究性反思。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其實,是好將難求。一員好將,定能帶出一支強有力的常打勝仗的隊伍。班主任,即是一個班級之將。做一個好班主任,要代出一個好班級,絕非易事。除主、客觀上的努力外,還須經常反思自己各方面的工作,及時調整和改進教育、教學、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 譚保斌:《班主任學》
[2] 鐘啟泉:《班級管理論》
[3] 鄭克儉,王作廷:《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創新》
[4] 陳震:《班主任新思維》
本項調查以各類學校在崗班主任為調查對象,采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倦怠量表》[1]和典型訪談法進行。調查問卷共有15題,根據對他人、對自己、對事分為“去人性化”“身心疲憊”“成就感低落”三個維度。答題采用五點計分制,從“總是如此”到“從未如此”分別賦予5到1分,反向題轉值后計分。所得的分數愈高,表明工作倦怠感愈強。
本調查共發放問卷439份,收回有效問卷406份。調查的班主任中,農村(縣城以下)班主任149名,中心城區班主任257名;小學班主任230名,初中班主任122名,高中班主任54名;男性班主任103名,女性班主任303名。問卷回收后,使用SPSS11.0對數據進行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班主任工作倦怠的總體狀況
從班主任工作自身來看,工作倦怠總體平均分為33.61分,低于理論平均值45分(3分×15題=45分),班主任所體認的工作倦怠感并不強烈,見表1。
上述調查結果為何與一線班主任教師所反映的工作狀態存在較大差距呢?我們進一步來分析各維度的具體內容,關注得分率超過3分的題項。“和學生密切接觸一天后,感到筋疲力盡”,該題項平均得分為3.62分。班主任每天在校和學生一起學習生活的時間超過8小時,并且教學任務、安全責任與班級事務聚合在一起,每時每刻都不輕松。“在校外休息時間,為學生(家長)服務,感到精神緊繃”,該題項平均得分為3.24分。正是因為工作負荷重且長期累積,班主任抱怨“工作壓力大、付出與報酬不相稱”。同時,班主任工作需要接受公眾評價,在學校領導和同事的“負面評價”下,班主任會在不同場合表達自己不愿意繼續擔任此工作的想法,以宣泄負面情緒。
那么,在重壓之下,班主任為何沒有陷入“崩潰、耗竭、麻木”狀態呢?研究發現,班主任工作能給予個體積極的、肯定的情緒情感體驗以及專業發展平臺。在關于成就感的調查中,該維度的四個項目均為反向題,持肯定回答(選擇“經常如此”和“總是如此”)的比例均在80%以上,充分說明絕大部分教師通過班主任工作磨煉,能夠從中獲得經驗、體悟及愉悅、幸福。細化條目,“我能很有效地處理班級學生所發生的各種問題”,該題項未轉值前的平均得分為3.46分;“我的班主任工作對班級學生起到了較大的正面影響”,該題項未轉值前的平均得分為3.69分。這表明班主任工作雖然教師付出很多,但同時也是教師自我發展的機會。教師只有在與學生緊密的交互作用中才能讀懂學生,在“忙”中找到“做”的方法,在各種教育情景中積淀自己的實踐性知識。而且,在中小學坐班制的框架下,教師擔任班主任不僅能獲得相應待遇、晉升條件,還能在競爭日益加劇的學校環境中取得優勢地位。
本次調查中,倦怠程度最為輕微的是“去人性化”,表明班主任對于學生的態度是積極的,“帶著感情和責任去干好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班主任的精神面貌與工作狀態。“我對學生的未來并不關心,只要現在不出大事故就行”,該題項平均得分為1.21分;“對于一些學生,我根本不在乎他們中發生的任何事情”,該題項平均得分為1.42分。許多班主任談到“雖然心情很郁悶、憋屈,但一看到學生取得點滴進步,就把煩惱拋之腦后了”“想到班上的學生,還真不舍得放棄班主任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班主任所持的學生觀、發展觀是科學的。
(二)不同班主任群體工作倦怠的差異
1.從性別來看,男性班主任與女性班主任在工作倦怠總體水平上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在“去人性化”維度上,男性班主任顯著高于女性,見表2。調查發現,女性班主任比男性班主任在言語表達、情感細膩、親和力方面有明顯優勢,她們更愿意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深度交流,為學生投入更多情感。
2.從年齡來看,近90%的班主任集中于26~45歲,不同年齡段的班主任工作倦怠感有顯著差異:31~35歲班主任工作倦怠感較其他群體高,36~40歲班主任疲憊狀態最嚴重。見表3。這主要是因為,31~40歲這個年齡段的班主任,事業發展處于關鍵期,而身體、精力狀況明顯下降,養育子女負擔重,容易陷入疲憊松懈狀態。
3.從學歷來看,不同學歷班主任除在成就感方面差異不顯著外,在身心疲憊、去人性化等維度都存在顯著差異,學歷愈高倦怠感愈強,見表4。分析可知,班主任工作實踐性強,崗位所要求的自身修養與專業能力是在與學生雙向互動中反復磨煉形成的,而學歷高的班主任更愿意從學科方向發展,這樣學歷高的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上優秀,就需要付出更多。
4.從任教學科來看,擔任主課(中考、高考學科)教學任務的班主任與擔任副課(非中考、高考學科)教學任務的班主任在各維度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擔任主課教學任務的班主任所承擔的教學任務雖然繁重,但是高密度的學科教學能夠增進師生的了解與聯系,有利于贏得學生與家長的信任與支持。而擔任副課教學任務的班主任擁有更多時間與精力研究學生,有利于履行好班主任的各項職責與任務。兩類班主任工作各有優勢,任教學科并非影響班主任工作狀態的根本因素。
5.從任教學段來看,初中班主任在成就感低落、去人性化維度及總分上均顯著高于小學、高中班主任。見表5。小學階段學生學業負擔較小,班主任主要關注學生行為表現及校內安全。高中學生心智發展較成熟,升學考試壓力大,班主任主要任務是學法指導與成長引導。而初中生剛剛步入青春期,自我同一性混亂,發展需求多元化,師生關系不穩定。而且,初中生第一次面臨甄別選拔性考試,家長期望普遍較高。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承擔學生管理、情緒疏導、學業成績提升、幫助學生應對考試等繁重的任務,倦怠水平較高。不難發現,學生身心發展狀況愈統一、發展重點愈明晰,愈能促進班主任以積極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6.從區域來看,城區班主任總體倦怠程度高于農村班主任,尤其在身心疲憊與成就感低落兩個維度上差異更為明顯。通過訪談了解到,城區家長對子女教育投入大,對班主任工作要求高,評價與監督也更為全面。而且,城區班主任面對關于金錢利益、專業定向、家庭照料等方面的價值沖突更為頻繁與激烈。再者,城區學校之間、師師之間專業競爭相對于農村更為激烈,班主任所需應對的人際壓力更大一些。
7.從擔任班主任的時間來看,班主任齡對班主任工作倦怠是有影響的。我們可將班主任齡劃分為1~6年、7~12年、13~18年、19年及以上四個階段。隨著班主任齡的增加,班主任對身心疲憊、去人性化的感受會先增加再減少,但變化范圍均處于中度倦怠水平;在成就感低落維度上會逐漸減少。見圖1。
進一步通過方差分析發現,四個階段中班主任在去人性化、身心疲憊維度得分均未達到顯著水平,變化模式為漸變式,說明班主任工作所需的勞動付出與教師的情感投入基本恒定,與班主任工作經驗無關。在成就感低落維度,不同班主任齡的得分差異顯著(F=10.719,p=0.001),說明班主任齡愈長,成就感愈強。
8.從任教年級來看,起始年級班主任與非起始年級班主任在總分上無顯著差異;畢業年級班主任與非畢業年級班主任相比,在總分(t=2.085,p=0.038)及成就感低落維度(t=2.689,p=0.007)的差異達到顯著,畢業年級班主任具有較高的成就感,總體倦怠程度也輕微一些。
9.從職稱來看,本研究分別按照小學教育與中學教育兩個類別進行比較,不同職稱的班主任在總分、身心疲憊、去人性化、低成就感的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這說明教師從事班主任工作并非完全出于評職的考量。
三、討論與建議
(一)引導教師全面而理性地把握班主任工作,推行全員育德
學校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價值觀與教育觀深刻影響班主任的工作狀態與育人質量,每名教師均會結合自身利益、倫理操守、法規依據、同事比較等多種標準解釋和評判班主任工作,由此形成的班主任觀決定了教師從事班主任的真實意愿與投入程度。因此,學校要做好教師關于班主任工作的養成教育,引導教師從多視角、多維度探究班主任工作的內涵、性質、特點與意義,進而厘清班主任工作同自身工作與生活的聯系。這一方面需要以相關政策和配套制度為保障,明確班主任的工作量、待遇與權利,充分肯定班主任工作的價值與意義;另一方面,亟須拉近班主任工作同全體教師的距離,讓育人工作同每位教職員工每天的工作聯系起來。實踐表明,緩解班主任身心疲憊狀況最根本的途徑是全員育德。這其中以德育導師制、副班主任制、班級打包制[2]最具代表,改變了基于單一班主任形制下的學校德育體系。此外,建立全體教師的德育績效檔案,跟蹤評價、動態考核教師在學校育人工作中的學習與表現,確保教師以正確的態度、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校的德育工作中。
(二)加強班主任工作的專業化建設,促進每一名班主任自我實現
調查發現,幫助班主任走上專業成長的道路,是克服倦怠、保持工作熱情的關鍵。為此,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引導。第一,幫助教師追尋班主任工作的真正價值。目前,衡量班主任專業化水平,主要通過班會課、班主任技能、德育類論文等指標。它們能夠反映德育工作者的基本能力與素養,但并不能代表班主任工作的精神內核。班主任工作的價值在于實現學生和教師更好地發展。一方面,學生的成長能給予班主任激勵與肯定;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提供教師“親生”平臺,給予教師由“經師”轉化為“人師”的契機。每名班主任在努力成為學生人生導師的同時,自身在個人素養、實踐性知識、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均會獲得獨特的感悟與提升。教師只有練好“內功”,才能在工作與生活中,有所追求,有所取舍,使自身的專業品性得以提煉與升華。第二,關注每名班主任的專業發展階段,分類提升。擔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師大多具有較為成功的成長與工作經歷,學校需要因勢利導,使每名班主任都能獲得持續的成功經驗。對于資深班主任讓其發揮“領頭羊”的作用,鼓勵其對班主任工作積極創新;對于成長中的班主任,在理念上正確導航。在專業素養培養方面,找準增長點,通過專家對話、場景模擬、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途徑,逐步提升其能力。對于那些工作表現還未能達到學校基本要求的班主任,不能一味責難與埋怨,要找準問題的癥結,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與幫助。
(三)給予班主任更多的人文關懷,逐步營造支持、合作、分享的工作氛圍
班主任對待學生需要以理解、關愛、支持作為基本的情感基調,而自身卻處于學校科層制管理體系中的最底層。由于事務繁多、追求效率,校長以及各中層部門對班主任的要求大多以命令、敦促、訓導口吻傳達,并且班主任評優要通過班主任之間的競爭來進行。長期置身此環境中,班主任之間、班主任與干群之間關系容易異化,在對話與行動中產生意義障礙。顯然,班主任在情感上需要整個行政領導體系的尊重、信任、理解與支持。寬容“失誤”,給予班主任參與權、知情權與話語權,以適合的方式開展“批評”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在工作遇到困難時得到及時的幫助,彼此之間建立起基本的情感基礎,在共同活動中開展合作與分享,有效控制師師之間的人際壓力向師生傳遞。實踐中,許多學校引進了聽證會制、班主任公投制,賦予一線班主任更多的自,共同研討績效指標、評價獎勵等關系班主任切身利益的事務,逐步建立以參與式民主為主的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1)003-171-03
1、引言
1996年6月,國務院舉行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發表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并且重新強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個性發展的實踐研究”也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小幼兒發展心理輔導研究”的分課題,可見班主任的勝任能力不僅是學生自我成長與完善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是直接影響學生發展與成長的重要因素。
班主任是學校班級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管理工作的負責人;是幫助學生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指導教師:是聯系各科教師的紐帶,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溝通橋梁,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干力量。可見,班主任在學校管理和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會大大影響著一個班級的學習風氣、精神面貌、甚至整個班的風格。因此對班主任勝任力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勝任力、勝任特征的概念及內涵
上世紀70年代,麥克萊蘭(McClelland)在《Testing forcompetence 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中首次提出了“勝任力”概念。該勝任力能夠區分在特定的工作崗位和組織環境中績效水平的個人特征。也就是指能將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與表現一般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深層次特征。自從勝任力的概念被提出后,勝任力的研究就成為全球的焦點。
2.1 勝任力的定義
McClelland(1973)認為,勝任力是指能將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與表現一般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深層次特征,它可能是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質、動機。Klemp(1980)給的定義是,“一個人能夠有效地或出色的完成工作,所具有的內在的基本特點”。RichardE Boyatzis(1982)在((the competentman,ager))中定義勝任力為“一個人在工作中帶來有效的工作績效的潛在特征”。這種人的潛在特征包括:動機、特質、技能,自我形象或社會角色,或者所運用的知識體系。Lylc?M?Spe-nccr(1993)認為,與有效的或出色的工作績效相關的個人潛在的特征,包括五個層面: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質和動機。(Fieishman,Wetrongen,Uhlma)認為,知識、技能、能力、動機、信仰、價值觀和興趣的混合體。McCelland(1993)認為,通常人們所接受的勝任力的定義是指績效者所具備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特質。Page和Wilson(1994)將勝任力定義為一個出色的、有效的任職者所必須的技能、能力和特質。Mirabile(1997)認為,與一個職位的高績效相聯系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特征。Green(1999)認為,對為達到工作目標所使用的可測量的工作習慣和個人技能的書面描述。
綜上,在勝任力定義中,有的偏重特質,有的偏重行為,但有一個共同點:都與特定工作相關,以績效標準為參照:包含一些個人的特征,是個人潛在特性或行為,如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質和動機等。本文認為,勝任力是指能很好的完成某一工作所具備的內在特征,包括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質和動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說明勝任力:(1)能否對某一工作崗位職責的理解能力;(2)能否出色的完成某一工作崗位職責要求;(3)能否在出色的完成某一工作崗位職責要求下,有所創新。
2.2 勝任力與勝任特征
在Mc CelIand(1973)及初期研究者的文獻中使用的術語是competence(勝任力),后來的研究者使用competency(勝任特征)。隨后,competence與competency兩個術語交替使用。Berman認為,competency是勝任力的表現,是用來了解和識別優秀績效、行為、功能性技能等,而competence是以觀察的功能性的技能為基礎的,主要強調整合的功能方面。Mc Celland(2001)認為:competence實指個體履行工作職責和取得績效的能力,而competency則集中關注個體在一個特定情景下的實際行為表現和績效。但Hyland(1994)認為,這兩個術語現在有合并的趨勢。Boyatzis也認為,這兩個詞從字面上沒什么區別。本文認為,competence主要表現勝任力的內在特征,是完成某一工作的內在能力表現,而competency主要表現勝任力的外顯特征,是完成某一工作的外顯行為。
3、我國對班主任勝任力研究現狀
中學班主任勝任力指中學班主任個體所具備的、與實施成功教育和管理有關的一種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價值觀。它隸屬于班主任的個體特征,是班主任從事成功教育和管理的必要條件和班主任教師教育機構的主要培養目標。
班主任管理問題一直是各學校管理比較忽視的問題。在國家有關部門和教育界人士的努力下,人們越來越關注班主任的工作,并對班主任隊伍的建設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但是對于班主任本身如何勝任班主任這個特殊職位的工作的研究很少。
3.1 班主任勝任力的研究方法
(1)行為事件訪談法。行為事件訪談法采用開放式的行為回顧式探索技術,通過讓被訪談者找出和描述他們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然后詳細報告當時發生了什么。此方法是由McClelland結合關鍵事件法和主題統覺測驗而提出,由Flanagan發展起來,隨后Dailey進行了詳細的闡述。Boyatzis則把這種方法應用到了實際研究中。在對中學班主任勝任力的研究中,韓曼茹(2004)運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對優秀班主任和一般班主任進行了研究。王英、敖洪、王蓓蓓(2007)在《班主任十個勝任力因素》中也用到行為事件訪談法。葉瑾(2007)在碩士論文《中學班主任勝任特征研究》中,首先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對5名學生、家長、同事公認的優秀班主任教師進行了訪談。
(2)問卷調查法。問卷法是通過書面形式,是研究者根據研究課題的要求,設計出問題表格讓被調查者自行填寫用來搜集資料的一種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勝任特征,首先是要編制初始量表。通常采用結構化訪談、半結構化訪談或是開放式問卷的方式來收集勝任特征的項目。其次是對所獲得的勝任特征項目進行篩選,篩選的過程可以運用問卷初測
或是專家評定的方式進行。然后將保留下來的勝任特征項目編制成問卷,進行施測,最后是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一般對問卷數據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從而得到勝任力的結構模型。在中學班主任勝任力研究中,韓曼茹(2004)運用了問卷調查法對中學生和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王英、敖洪、王蓓蓓(2007)在《班主任十個勝任力因素》中也對學生和家長進行開放式調查。葉瑾(2007)在碩士論文《中學班主任勝任特征研究》中,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學生和班主任作了調查。成云(2010)在《普通高中班主任勝任力差異研究》中,通過問卷調查法對班主任勝任力進行了調查。
(3)個案追蹤法。該研究方法是選擇個別具有典型意義的當事人或典型案例進行長期的追蹤調查研究,以便完整、準確地掌握某種心理形成與轉化過程的基本規律。葉瑾(2007)在碩士論文《中學班主任勝任特征研究》中,對兩位高勝任水平和一位一般勝任水平的班主任進行了一星期的個案追蹤。
(4)文獻法。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成N(2010)在《普通高中班主任勝任力差異研究》中,用文獻法對高中班主任作了研究。
綜上,各種研究方法中,各有其優缺點,行為事件訪談法是公認比較有效的方法,通過讓被訪談者根據訪談者理定的問題提綱作出回答,優點是既可以收錄到訪談者想了解的信息,也可以觀察被訪談者的表情和自由輕松的談話中得到額外的信息,缺點是訪談者必須控制好訪談過程的情境。問卷調查法也是很效的研究方法,優點是同一時間可以向許多人收集資料,不費時間,缺點是只能收到問卷包括的信息而且難以全部收回。個案追蹤法也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但比較費時,費力,文獻法有很強的理論依據,但沒實證依據。在已有的班主任勝任力的研究中,問卷調查法和行為事件防談法用得比較多,其它方法相對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相關研究者可以在其它方法上有所突破。
3.2 對班主任勝任力特征的研究現狀
韓曼茹(2004)在《中學班主任勝任力研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通過對中學生和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對優秀班主任和一般班主任進行行為事件訪談法,最后確定了中學班主任結構為四大類12個勝任特征共56個勝任力項目。
韓曼茹,楊繼平(2006)在《中學班主任勝任力的初步研究》認為,中學班主任勝任力結構包括12項勝任特征:知識結構、教學能力、育人能力、心理輔導能力、班級管理技能、教育觀念、職業道德、情感、自我監控能力、人際交往、成就動機和工作質量意識。
王英、敖洪、王蓓蓓(2007)在《班主任十個勝任力因素》中,通過對學生與家長的開放式調查、行為事件訪談,以及在此基礎上對500名初中班主任的問卷調查并對數據進行因素分析,得出十個勝任力因素,分別是育人能力、心理輔導能力、職業道德、情感、知識結構、成就動機、人際交往、自我監控能力、教學能力、班級管理技能。
葉瑾(2007)在碩士論文《中學班主任勝任特征研究》中,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個案追蹤、訪談法。首先對5名學生、家長、同事公認的優秀班主任教師進行關鍵行為事件訪談,然后請三位與中學班主任工作相關的問卷修訂人員根據文獻綜述、訪談內容對班主任勝任特征評價問卷進行修訂。最后得到12個維度,54項測量指標的勝任特征模型。
成云(2010)在《普通高中班主任勝任力差異研究》中,通過問卷法、文獻法等多種實驗方法,對普通高中班主任勝任力結構中專業素養、崗位卷入、服務導向、溝通技能、協作意識五個因子及從教齡差異、學歷差異、地區差異、性別差異、優秀與否差異五個維度上進行比較分析,研究普通高中班主任勝任力差異現狀,并針對差異現狀進行歸因分析。結果表明:普高班主任勝任力結構中崗位卷入特征在學歷、地區、和優秀與否上存在顯著差異;服務導向特征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溝通技能特征在個體優秀與否方面差異顯著;協作意識特征在教齡、和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既與個人特質有關,也與社會環境有關。
社會在飛速發展,時代在快速進步,但中學階段仍是學生發展的黃金時期,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觀、人生觀、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關鍵就是中學時期的教育管理和培養引導。因此,作為中學生最為直接的大朋友——班主任,則是中學生健康發展的引路人,是直接影響學生思想性格,學習行為習慣良好發展的至關重要的指導者。但是有些中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不注意管理策略和技巧,他們認為班主任就是負責管理學生行為習慣的,有不良現象出現必須義不容辭的嚴格指出,一定要那些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做人的學生知道班主任不是好惹的,讓學生知道班主任的厲害。筆者感覺很是擔憂,一切教育都是愛的教育,一切管理都應該是人性化的管理。因此,筆者認為要使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管理有效,就要借鑒如下管理新思路:
一、和顏悅色率先垂范
作為一名新時期中學班主任,和小學班主任有所不同,中學生已經在思想、行為、語言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別,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能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因此,中學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一定要注意和顏悅色,行為舉止力求達到率先垂范。班主任和學生需要經常溝通交流,那么班主任一定要在語言上講究技巧。語言是情感交流的產物,只有情深才能產生有效的教育管理效果,有很多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源于教師的語言魅力。無論是批評還是表揚都要語言中肯,字字含情,句句入理,使中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進取,感覺到自身的優點。在這樣的教育管理中學生自然主動積極的約束自己的言行,完善自身的不足。班主任要盡量對學生多加鼓勵,以身示范。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贊賞和表揚,學生也是一樣,班主任應該更多的賞識學生,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贊賞。
二、任人唯賢模范帶頭
作為新時期中學班主任要在中學生群體中善于發現并培養具有帶頭作用的班干部,任人唯賢,充分發揮班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有效地促進班級管理。班主任要盡量多方面指導和培養班干部管理班級,使中學生在班干部的帶動下積極進取、奮勇爭先、團結互助、力爭上游。首先班主任要時刻關注班干部的思想品德,作為優秀班主任一定要以班級的德育教育為先。高尚的道德品質,文明的行為規范,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強烈的工作責任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抓班干部這一典型帶動影響全班學生內在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奮發向上的積極性,真正做到自己教育自己,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水平。指導班干部的工作方法,如何科學地安排時間,處理好班級工作與學習的關系,需要班主任的引導及方法的指導,以減少工作上的迷茫和困惑。班干部明確工作任務及各自職責,并把它制成鏡框掛在墻上,用于監督也用于自律。定期召開班委會,讓班干部匯報工作進展情況。
三、理解關愛傾情投入
作為新時期一名中學班主任對每一位學生都要理解關愛,對不同層次、具有個性差異的學生都要傾情投入。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和人格。密切關注班級每位學生的情緒和思想變化,盡量能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恰當及時的給予學生指導,要批評的盡量提出改正建議,要鼓勵的盡量提出全班表揚。千方百計的樹立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具有主動學習的興趣、具有積極進取的思想、具有關愛同學的情感、具有適合自己的理想目標……班主任就是學生的第二任父母,對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充滿真誠、飽含真情,學會寬容學生的缺點,包容理解學生的失誤,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讓孩子們昂起頭來做人,做一名進步的好孩子。班主任還要主動虛心聽取同學的意見和建議,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民主、寬容,進而自覺樹立自身的集體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會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傾情投入,多與學生交心談心,使之覺得老師在乎他、關心他和信任他,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變學生被動接受管理為主動自我管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才能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嚴中有愛,愛中求嚴,嚴得適度,更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以來,初級教育中對學生的培養和教育更為關鍵,越來越彰顯承前啟后的價值和作用,不僅關系到高等教育的發展,更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更是起到至關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中學教育中班主任肩負的任務更重了。作為新時期一名中學班主任教師要時刻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關心學生的情緒波動、關愛學生的個性差異。只有班主任時時刻刻樹立以愛教育學生的思想,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開出朵朵絢爛的花朵。
和諧作為一種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學校教育肩負著為構建和諧社會培養未來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做好班級管理對于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班集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我認為班級管理必須講究以下策略:
一、和諧理念下奮斗目標的建設策略
(一)奮斗目標應具有層次性
和諧理念下的奮斗目標應該是層次分明而非雜亂無章的,有必要從時間和對象上對奮斗目標進行層次劃分。按時間順序可將奮斗目標設置為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班級管理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對近期目標的落實以及朝著遠、中期目標去努力。按對象可將奮斗目標設置為班級整體目標、小組目標以及個人目標。和諧理念下的班級管理應該將班級整體目標自上而下進行層層分解,通過促進下層小目標的實現來推動班級整體奮斗目標的實現。
(二)奮斗目標應具有適度性
要推進和諧理念下奮斗目標建設,首要解決的就是設置一個適度的奮斗目標。和諧理念下的班級奮斗目標應該是從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符合初中學生發展的內在要求,能被全班同學接受并實現。
例如,我通過觀察學生、與學生當面交流、從其他學生那里側面了解以及與家長溝通等方式對所教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作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將此作為制定目標的依據。由于據此制定的奮斗目標能夠使班級成員的價值取向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所以我所任教班級的凝聚力得以大大加強。
(三)奮斗目標的制定應具有普遍性
在進行班級目標的制定時,班主任可以僅指出目標制定的大致方向,而將具體目標的制定工作交給同學們去討論和確定。這種集思廣益、民主操作的過程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智慧,還有利于形成一種群體性的監督管理局面,給學生一個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
在實際工作中,每一次考試過后,我都會組織主題班會,讓全班學生對上一階段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并對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的制定出謀劃策,這樣,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
二、和諧理念下班委會的建設策略
(一)班委會成員的職責應由全班學生共同確定
和諧理念下的班委會建設應具備強烈的民主色彩,并能激發出所有學生的主體意識。班委會不是班主任的下級工作人員,更不是班集體里的特權階級,而應是溝通班主任和其他學生的橋梁,是為班集體服務的人。
在日常工作中,我通過召開確定班委會成員職責的主題班會,將班干部職責交由全班學生來討論確定,這樣,班干部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從而讓全班同學支持他們的工作。
(二)實行班委會流動機制
初中班級的班委會建設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動態生成的,在實際工作中,有必要采取班干部競聘制和輪換制。只有在民主和諧的基礎上選出來的班委會成員,才能贏得同學們的尊重和信服。
(三)進行班委會的多元構建
除了設置由傳統的班長、學習委員、宣傳委員等成員組成的班委會外,還應考慮對班委會進行多元構建。
例如,我由全班同學去輪流擔任值日班長,負責管理班級紀律和處理班內事務,給每一位同學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這樣,不但使全班同學得到鍛煉,而且大大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和諧理念下組織規范的建設策略
(一)班集體的組織規范應由師生共同制定
在制定班集體的組織規范時,應走出由班主任包辦代替的傳統模式。例如,我在制定班規時,先組織全班同學對班內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從而使班規切合本班學生實際,可行性強。從而大大降低了同學們的逆反心理,讓他們自覺自愿地遵守班級紀律。
(二)制定易于被學生接受的規范
班規雖然是具有約束力的條文,但在制定時必須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進行綜合考慮。首先,所制定的規范應盡量少使用“禁止”、“懲罰”等命令性太強的字眼;其次,應考慮到初中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成型,學習生活中難免會處于不自覺犯錯的狀態,所以制定的規范不應太絕對,而要側重引導學生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再次,班主任也應該在班級規范的約束范圍之內,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心悅誠服地遵守班規。
四、和諧理念下集體活動的創建策略
(一)創建內容和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
傳統僵化的、生硬的、說教式的活動只能淡化學生的活動熱情,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為了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有必要創建內容和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從而讓全班同學都積極參與,都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例如,我組織開展了尋找身邊的好人好事的活動,并將本班同學做的好人好事編成小品在班上表演,這樣,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大做好人好事的熱情。
(二)活動的策劃和實施應交由學生去完成
班級活動不但要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還要體現每一位學生的主體性,這就需要班主任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啟發和激勵學生,讓他們扮演活動的主角。
五、和諧理念下人際關系的構建策略
(一)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
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要讓每一位學生明白一個集體中因個人性格差異而出現一些摩擦是難免的,重要的不是要徹底杜絕摩擦,而是要在摩擦發生時如何做到。
例如,我班有兩位學生曾經因為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但通過與他們的多次交心,終于讓他們懂得了應該用善意、陽光的眼光去看待彼此,不要將對方與自己的差異當作惡意。從此,這兩位學生不僅成為了好朋友,而且在與他人交往時更具有親和力。
(二)開展合作學習
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幾乎所有的教學和班級活動都是在學生群體人際互動環境之中進行的。因此,重視學生個體與群體的相互作用,注重合作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意義重大。
六、和諧理念下評價機制的建設策略
(一)使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班主任在制定評價的標準和方法時,應征詢學生的意見,例如可以在制定標準前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在收集評價資料時,應鼓勵學生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鼓勵他們自主提交評價資料;在分析評價資料時,要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并慎重對待學生的反饋意見。
(二)實施發展性的評價方法
以考試為主的傳統評價方法極易造成“教師為升學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的思想,這極易使教育陷入了應試教育的誤區。在現實中,學習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對學生的全面檢測很難通過一次書面考試來實現,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把重點放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參考文獻:
[1]文華富.加強人文教育構建和諧課堂[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 (Z1):71-72
[2]王曉明.初中班級目標管理策略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二、不斷提出新的共同的奮斗目標,尋找鼓舞學生前進的力量班集體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目標的實現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共同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不斷奮的動力,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共同感情,,激勵和指導全班學生朝著共同的方向前進。不斷有新的奮斗目標,學生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就充滿信心,班集體就能朝氣蓬勃,不斷地奮發上進。新學期開始,為了配合學校抓好清潔衛生,我在班里進行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演講比賽活動,以及組織學生學習了《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一文,使學生認識到——學校是我家,精心愛護她——幫助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把保護校園清潔衛生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為了迎接元旦匯演,我請班級里每個同學收集資料獻計獻策,然后在班利用班會時間交流,評出做得最好的同學給予鼓勵。臨進元月,高三學生將有四科要會考,隨后還要進行期未統考,學習任務非常堅艱巨,為了防止部分同學因跟不上而泄氣,我及時給他們講了會考的意義及其重要性,讓他們將主要精力放在會考學科中,爭取每個同學能會考過關。會考以后利用學生在迎戰會考中產生的拼勁,適時提出了“送會考迎統考,優異成績獻給父老”的奮斗目標。使學生一鼓作氣,順利通過統考。
三.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培養優良班風集體輿論就是在集體強占優勢的為鑫數人贊同的言論和意見。它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或集體成員的言行。優良的班風是指在集體成員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會主義道德標準的良好行為和習慣。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良好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志。它以無形的力量幫助班主任影響和教育學生,對個別學生的影響,往往比班主任個人的力量要有效得多。正確的集體輿論的形成優良班風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是通過班主任的艱苦勞動和細致工作,在集體活動中逐步形成的。我具體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1. 有意識、有計劃地通過對學生守則、道德問題的談話:革命書籍、報刊、論文的閱讀指導;對電影、電視的評論等來形成學生的是非觀。
2. 運用典型事例,進行表揚和批評。
3.運用墻報、黑板報、專欄等輿論工具,宣傳正確的輿論,批駁錯誤的輿論。
4.經常性地有計劃地組織好各種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集體活動。
5.組織好班會。班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過民主生活,參與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班會包括班務會、民主生活和主題班會。我充分利用班會宣傳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如課堂紀律、課間要求、考勤制度、考試紀律、寢室規則等,并教育學生要嚴格遵守;引導學生分析研究班集體中的問題,提出鞏固和發展班集體體的措施;審議班級工作計劃,總結班級工作;討論班級成員共同關心的問題;定期的時事教育;處理偶發事件等等。
查閱更多 【二0一0年初中班主任工作總結】
【返回 欄目列表】
本學期,我班同學在我的帶領下,德、智、體各方面都取得和長足的進步。全班同學遲到、早退、現象很少,基本上沒有無故曠課;教室、寢室、清潔區衛生也不錯;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都能踴躍參加,并取得較好的成績,能很好地遵守《中學生守則》,在各類考試中均能完成學校分給我班的任務。俗語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我們的班集體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有所改觀
2
查閱更多 【二0一0年初中班主任工作總結】
2010—2011學年度第二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
2010年中學生物教師培訓總結
2010年度教師上半年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三年級教師英語教學工作總結
中學英語教學工作總結
10-11上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
要想釣到魚,首先要知道魚兒想吃什么。
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是否有效,首先體現在培訓活動是否針對和滿足培訓需求,因此,做好培訓需求分析是班主任有效培訓的前提。
培訓需求分析是培訓項目開發人員和培訓教師,通過收集和分析有關信息,確定培訓對象在知識、技能、能力、態度方面的現有水平與應有水平的差距,尋找產生差距的原因,并進一步從這些原因中確定通過培訓來解決的問題,從而為設定培訓目標、開發培訓課程、選擇培訓方法、開展有效評估提供基本依據。
培訓需求的調研與分析,要考慮社會發展需要,即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和趨勢;要考慮學員所在單位的需要,即學校發展的目標和存在的問題是否需要通過培訓來解決;要考慮班主任崗位的需要,即班主任崗位的工作任務、要求及完成這些任務、要求存在的問題;要考慮學員個人的需要,即學員本人的興趣、意識或意志作用下產生的對培訓的要求與愿望。為此,要對德育(教育)行政領導、研究專家、校長、學員、學生家長等進行調研,從而獲得班主任培訓項目的培訓需求。通過對這些需求的綜合分析,分析哪些是當前班主任培訓最重要、最可能解決的問題,最終形成有效培訓需求分析結果,進而確定有針對性的培訓主題,為有效培訓目標和培訓課程設計提供依據。
二、科學確定培訓目標和內容,是中小學班主任有效培訓的首要環節
根據培訓需求預測學員在培訓結束后有哪些收獲,包括新知識、新技能的增長,態度的改變,難點問題的解決;培訓活動是否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員的需求,是否有效地達到預期目的?這些問題的回答都依賴于有效培訓目標的確定。如果沒有有效的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專家團隊、培訓方式方法、培訓管理等方面容易產生盲目性或隨意性,那樣整個培訓就會失去方向。應該指出的是,不同層級、不同學段、不同階段、不同時長的班主任培訓,其培訓目標是不同的,如新任班主任培訓、骨干班主任培訓、優秀班主任培訓的目標不同,小學、初中、高中骨干班主任的培訓目標不同,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的目標也不同。確定培訓目標時,有總目標,也有具體目標。
例如,針對目前初中班主任隊伍的實際和國家、社會的需要,初中骨干班主任短期培訓的總目標是:通過主題式研修,幫助初中骨干班主任提高師德修養,樹立先進的德育理念,深入理解針對初中生身心發展特點的班主任工作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初中班級管理和德育的各項技能,總結班主任工作經驗,掌握班主任工作研究方法。
具體目標可以為:理解師德內涵,提高師德修養,樹立職業理想;更新班主任工作理念,能夠有意識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班主任工作;理解當代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發展特點,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掌握班主任工作計劃、班集體與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家校溝通與合作、班級工作總結與評價等方法,提高班級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學會合理利用學生、家長、社區、網絡資源,為實施德育和促進學生發展服務;總結班主任工作經驗,掌握班主任工作研究方法,能夠提出有價值的研究問題,進行符合要求的研究設計。
以上目標是初中骨干班主任短期培訓的“通用”目標,由于培訓需求和時長不同,每個具體培訓項目的培訓目標確定,都應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培訓目標回答的是“為什么培訓”。在確定為什么培訓后,就要確定“培訓什么”了。培訓課程可以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三個維度來構建。“專業理念與師德”可以有師德修養與專業發展、德育與班主任工作理念等模塊,可以設班主任的職業理想與專業化,新課程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多元化的學生觀、自主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班級管理理念等主題。“專業知識”可以有學生發展知識、德育知識、心理學知識等模塊,可以設當代學生(如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品德教育心理、班級管理心理、學生心理保健等專題。“專業能力”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能力、班級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班級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能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力、經驗總結與研究等模塊,開設的專題就更多了。
由于中小學班主任一般為短期集中培訓,培訓時間短,在確定培訓課程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則便會蜻蜓點水。為此,每個班主任培訓項目都要確定培訓主題或培訓重點,圍繞培訓專題或重點選擇培訓課程,做到集中力量、重點擊破,通過一次短期培訓集中解決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個或兩個核心問題。
三、組建高水平專家團隊,是中小學班主任有效培訓的關鍵
同樣的培訓課程,不同的人授課的效果大相徑庭。
首先,承擔中小學班主任培訓任務的單位要實行首席專家制度,首席專家負責設計培訓方案、備課、督導培訓教學、組織生成性資源開發等工作。
其次,應根據培訓課程和需求聘請培訓專家,并合理搭配德育(教育)行政領導、理論專家與一線教研專家和學員教師。根據學員的需求,聘請的專家既要有區域外的專家,也要有區域內的專家;既要有高校和培訓機構的專家,也要有中小學一線的班主任專家;既要有重點名校的優秀班主任,也要有農村學校的優秀班主任;既要有公辦學校的名優班主任,也要有民辦學校的名優班主任,確保專家的代表性和適應性,要使來自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學校的學員均能在培訓中有所借鑒和收獲。
班主任培訓的專家團隊,應由以下人員組成:
⑴德育(教育)行政領導。他們可以拓寬學員的專業視野,從形勢、走向等方面幫助學員從高處審視自己的工作,拓寬工作思路;又可以進行政策解讀,使學員更好地了解相關政策出臺的背景、內容和意義,掌握相關的政策法規。
⑵理論專家。他們可以從理論層面上幫助學員梳理、分析班主任專業化知識,又可以引領、提升學員的專業思想,使學員的工作實踐能找到理論支撐。
⑶一線教研專家。一種是專職教研員,他們主要幫助學員在實踐層面上分析、教授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操作技巧,他們是高校專家和一線班主任教師之間的橋梁;另一種是一線優秀的班主任教師,他們可以以自身成長的經驗與學員進行分享,將自己成長的心路剖析給大家,還可以將自己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思考和學員進行探討,雖然不一定能說出多少理論,但他們對班主任工作必須有理性思考、有理念。他們極具親和力,能讓學員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在幫助。
⑷學員本身。這是寶貴的學習教育資源,也是最有說服力的培訓資源。他們彼此的交流研討,可以感受和解決學員們一致關心的問題。
再次,在培訓正式實施前,培訓單位應組織授課教師開展集體備課,解讀實施方案,對培訓目標、培訓內容、活動形式、作業設計等進行認真研究,確保授課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能實現培訓預期目標。如若實際情況不允許備課,應通過郵件、電話等形式,幫助各授課教師達到以上目的。
最后,培訓單位要對培訓專家進行有效的管理。最有效的管理是對專家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以此了解專家教學效果及學員的滿意度,為下一個培訓班的專家團隊組建提供依據。
四、創新培訓方式方法,是班主任有效培訓的根本保證
中小學班主任培訓要以學員為中心,以班主任工作典型案例為載體,創設參與式教學情境,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引領學員研討真實的班主任工作問題,在參與、合作和專家指導下主動建構,總結、反思自身經驗,發展實踐智慧,提升實踐能力。
通過本課題組成員的調研,我們發現班主任期望的培訓形式以實用為主,具體是:講座、案例分析、與專家互動、觀摩后點評、研討交流、德育基地參觀考察、優秀班主任工作現場觀摩等。過去的班主任培訓往往以講座為主,這樣的培訓方式必須改革。要靈活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情境式、討論式、任務驅動、現場觀摩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提高學員的參與度,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培訓的實效性。
⑴專題講座。專科理論課程或相關政策法規的宣講,可以采用專題講座,但所占比例不能太高,一般不能超過40%。
⑵案例分析。由于理論或政策法規比較抽象,不同學員理解效果不一樣,為提升培訓質量,要運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化抽象為具體,為復雜為簡單,提升培訓效果。
⑶與專家互動。不同層級、不同學段、不同的個體,學習的風格、感悟的能力都不同,個人成長的背景、積累的經驗不同,可以采用與專家互動的形式,為學員解惑、學員反思提供幫助和指導。
⑷現場觀摩及點評。從理念觀念到教育行為,需要教育實踐作為媒介。為此,現場觀摩是一種有效的形式。可以在中小學現場進行,也可以在培訓現場設置模擬現場。觀摩課可以是外請的優秀班主任執教,也可以是培訓學員中的優秀班主任來執教。同樣,點評專家可以是外請的理論或實踐專家,也可以是培訓學員自己。由于班主任培訓大多在寒暑假實施,學生不好集中,由此也可以用錄像資料代替實際上課。
⑸研討交流。先分組研討交流,讓每一位學員都有機會發言,由召集人或記錄者記錄匯總大家的發言。研討結束后,再全體集中,進行大組交流,以解決點面(共性和個性)的問題。
⑹經驗分享。名優班主任或學員可以就自身班主任工作中的經歷和經驗,開設微型報告或進行現場展示,學員從中可以分享經驗、得到啟發。
五、加強培訓管理,是中小學班主任有效培訓的重要保障
管理出實效。沒有嚴格而高質量的管理,培訓的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話。
要將培訓適當“前移”。學員帶著什么目的來,就決定了他們帶著什么回去。在培訓前,培訓單位可以要求學員就班主任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本單位或所在學區展開調研,每人完成一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或一份德育工作小論文,在集中研修中安排時間組織交流與展示;要求學員思考自己參加本次培訓的目的是什么,本次培訓的目標與自己的需求的關系,預測本次培訓滿足自身需要的程度,并對培訓單位提出意見和建議。
要加強培訓過程管理。培訓單位要對教學管理、考勤管理、作業與考核管理、組織紀律管理等做出明確規定,并保證學員知情。要編制研修手冊,內容包括學員必須知曉和執行的各項要求,例如:培訓目標、課程安排表、主講專家與講義提綱、學習資源和文獻索引推薦、結業考核要求、教學管理制度、安全工作預案、安全須知等。首席專家和負責人要深入課堂聽課,對每位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問卷測評。要指導建立班委會,鼓勵學員自主管理,班委會協助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并創造良好的合作氛圍。要嚴格考勤管理和考核,實行培訓簽到制度。
要加強培訓反饋。培訓結束后,培訓單位要從教學、管理、服務等方面對培訓工作進行總結反思,要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員的培訓收獲與感受、授課教師的教學效果等,以便在后續的培訓中改進或調整培訓安排。中小學班主任培訓通常采用的培訓反饋方式是滿意度測評,如下表:
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滿意度測評表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用環境,用學生周圍情境。用豐富的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一個適宜學生健康成長的班級,應當讓班級活動的主陣地――教室充分發揮育人的功能,形成規范的精神環境。一個精神環境適宜的班級墻壁上有名言警句,有偉人肖像,有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黑板報每周要更新。能及時反映班級動態;每個學生課桌上有桌罩,時時體現出文明高雅的審美情趣;每張桌子上有至理名言作為每個學生各自的座右銘。這些布置能使學生置身于奮發的班級環境中。
二、重視物化環境建設
班級建設地方雖小。但它是學生朝夕相處的處所,把教室打扮得優美幽雅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求學生每日把教室的地面、桌子、椅子等擦洗得一塵不染,盡管一般的初中班級都能做到,但如何合理安排教室的有限空間,動員學生自己動手養金魚、種盆花的恐怕不多。其實,作為初中班主任引導學生養魚、種花,這給學生們帶來的強烈的美的感受是難以估量的。一個布置雅致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室,不僅使學生課余能放松緊張的情緒,而且能養成律己、守紀、維護整潔的文明習慣。
三、豐富班級文化活動
初中生興趣盎然,但由于學習負擔加重,用于游玩的時間明顯少于兒童時代。因而要活躍學生身心,一定要搞好文化活動。除了組織班級學生參加學校里開展的藝術節、體育節等多種問題比賽活動外,班級也應定期不定期地開展文化活動。比如小論文、小發明競賽,演講、辯論比賽,班級的球類比賽,等等。通過多種文化活動,展示班級學生的風采,培養興趣,增進友誼,提高審美鑒賞能力,通過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四、加強常規管理
初中班集體大多是由獨身子女組成的。在家庭生活中,他們往往缺乏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也因種種原因不太重視孩子最基本的動手能力,堅持按學校的規范化的要求讓學生學會打掃教室、包干區和宿室,排放好自行車。對升旗儀式、校會班會、辦黑板報、上課問操等學生行為也要毋一明確行為規范并加以考核,同時反饋考核結果,評選“文明學生”,使學生行為規范訓練得到強化,行為習慣得以養成,并內化為一種基本素質。
五、增強學習氣氛
學生的重要任務是學習,學生的學習是一種獲取知識、增進智慧、形成思想品德和提高身心素質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學習氣氛,也是建設班級文化的必然選擇。魏書生先生向學生提出學習過程中要杜絕想閑心思、講閑話、做閑事的“三閑”舉動,其核心就在于此。班主任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提出具體的要求:要專心聽講,積極思維,認真預習,及時復習,獨立復習,獨立作業;按規范書寫,按要求答題,字跡清晰端正,繪畫細心,卷面整潔;愛護書籍。積累資料。邊學邊思,動手動腦。通過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形成互學互幫,競相爭優的良好學習氛圍。
六、周記日志的交流與內化
重視周記日志的作用。學生的周記是抒發心聲、傾吐內心不快的地方,是記錄自己初中三年成長歷程的地方,是用來練筆、舒展才情與靈性的地方,是用來檢驗自己、調整自己、激勵自己的地方;是用來和教師交流、尋求幫助的地方……所以班上同學的周記也往往是根據實際情況形成一個系列,一般是每月三次定主題,一次自由寫。慢慢地,學生養成了認真寫周記的習慣,老師當然也是認真批閱周記,久而久之,老師和學生通過周記進行心與心的真誠交流,學生通過周記敞開心扉,老師通過周記了解學生、班級的情況,及時地幫助、督促學生成長。
七、個別談話的指導與督促
班主任是整個班級的引路人、引導者,他必須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該怎么做。要做好這一點,班主任要做一個有心人,要敏銳地洞察學生的心理。并及時地給予他們心理上的疏導,讓他們能保持積極樂觀的、熱愛生活的陽光心態。新課程目標要求“以人為本”,要實現“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要重視學生學習生活品質的培養、學習方法的培養,讓他們學會處理學習、生活中發生的事,教會他們如何面對中學階段的情感困惑,如何走出學習的困境,如何與人和諧相處并共事等。所以作為班主任,要總是想學生所想,彎下腰來傾聽他們的內心,和他們真誠溝通,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充滿著感動以及對未來的向往。
八、任課教師的智慧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