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2: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休閑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問題的成因分析。關于大學生休閑道德問題的成因,筆者曾專門撰文分析,主要由四方面的因素造成:(1)社會因素。權威失范、社會主導價值混亂、角色失范是我國在社會轉型期所出現的與青少年道德教育有關的三方面失范狀態,大學生休閑道德失范同樣歸咎于這三種失范狀態。(2)高校因素。在以“專業教育”為中心的工具理性的驅使下,高校人文精神的培養漸行漸遠,即使是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地出現了功利化和商品化的傾向,學校名副其實地成為以職業培訓為主的雇傭機構,成為制造社會文化工具和技術工具的“加工廠”。教育在人文關懷上的不夠,使得高校的休閑教育存在著先天不足。(3)家庭因素。因家長在對子女、對高等教育、對休閑認識的偏差,以及不當的家庭休閑方式,都會影響到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休閑觀和正確地開展休閑活動。(4)大學生主觀因素。社會轉型期的“震蕩”和不良思潮的沖擊,部分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向“自我”傾斜,被金錢扭曲,出現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傾向。此外,休閑觀念也是導致休閑道德失范的決定性因素。[3]
2.有關高校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問題的分析。一些學者通過調查,發現高校的大學生休閑教育道德狀況更令人堪憂。徐智輝撰文指出:“目前,我國只有四川師范大學開設了休閑學課程。我國高職生休閑期間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數處于自發狀態,根本沒有列入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范圍,領導無休閑教育觀念,學校無休閑教育計劃,教師無休閑教育任務。許多高職教育工作者只負責高職生在校上課時間的管理和教育,對學生休閑時間放任自流。過去,學校實行六天工作制,休閑時間少,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單休日改成雙休日,高職教師和學生的休閑時間越來越多,而高職教育管理機構和教育管理者卻很少考慮休閑教育。高職生從中學到大學后,還不完全適應,對節假日不會安排自己的休閑活動,在大量休閑時間里無所事事,有的學生不分白天黑夜,沒完沒了地上網、玩游戲機,甚至出入不適合學生的休閑場所,致使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道德受到嚴重影響。”[4]對目前高校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問題的總體狀況,徐智輝分析認為:休閑思想道德教育觀念淡薄;休閑思想道德教育組織渙散;休閑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空洞、形式呆板;休閑思想道德教育投入不足。[5]
3.有關開展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論分析。對開展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論分析,學界一是從休閑的本質出發,對休閑與道德及與休閑道德教育的關系進行闡述,基本結論認為對大學生這一群體進行休閑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他們認為休閑的本質是自由,其本身內蘊的道德屬性和對追求人性真善美的要求,休閑生活應是道德的生活。閑暇生活在本質上是自由的,但自由并不意味著放縱、無拘束或無視一個人在閑暇中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所負的責任。二是從大學生的身心特征出發,對其思想、心理、行為等方面特征進行分析,認為當代大學生這個年齡段是人生發展進程中的“心理斷乳期”,期間他們渴望實現自我,但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成熟,道德能力和思想素質參差不齊,容易受西方思潮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渴望成為有個性的社會人,但行為的自我控制較弱,遇事容易沖動;渴望社會交往,但待人接物的水平不高,容易緊跟沒有道德高度的時尚;渴望休閑的生活,但“玩”的基本技能不高,容易隨波逐流。總之,學界從大學生休閑道德現狀出發,歸納了大學生休閑道德問題,分析了導致問題的原因,而對應的休閑道德教育卻相對滯后,不能滿足大學生休閑生活的需要,因此加強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涵義
1.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界定。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界定,學界總體上是按照“什么是休閑或閑暇———什么是休閑道德———什么是大學生休閑———什么是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軌跡予以分析并概括。其中對于大學生休閑(或閑暇)的界定,可以概括為:除去學習包括實習、生理需要和課外作業等之外自由時間里由大學生自行開展的一切活動的總和。對休閑道德(閑暇道德)的界定可以概括為:個人在休閑過程中應當遵守的價值準則和倫理規范,是發展人的心智和興趣,豐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對高等學校休閑道德教育,學界總體上是從教育的主體、客體、介體、環體、范疇、目的等六個層面加以概括。由此,本文認為,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是指以高校師生實施為主,社會、家庭實施為輔,面向在校大學生,以休閑價值觀、休閑道德能力、休閑生活習慣為主要內容,依托校內外多種德育載體而開展的自主性德育活動,它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休閑這一特定場域的具體展開。
2.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特點。目前學界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特點的研究,總體上有三層表述:一是基于教育的方式;二是基于教育的要素;三是基于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傳統的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比較。基于教育方式,認為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主要特點包括主導性、滲透性、差異性、實踐性、發展性。[6]基于教育要素,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具有教育時空的變化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教育對象的多層次性等特點”[7]。“在時間上,是在學生完成功課的閑暇時間進行;在方式上,表現為在體育、音樂、舞蹈、美術、寫作、旅游、武術、集郵等閑暇活動中進行;在內容上,依然堅持的指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強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特點的時代精神教育,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8]基于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傳統的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比較,鄧清華認為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作為一種德育新模式,與傳統高校道德教育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從時空維度看,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適用時空更廣、更為復雜、更符合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的道德教育的實際,而傳統的高校道德教育主要適用于大學這一特定時期和大學校園這一特定空間;從載體或形式來看,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是一種以道德修養與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動,是一種典型的體驗型道德教育活動,而傳統的高校道德教育則主要是一種以課堂教學為主,以活動和自我修養為輔的認知型道德教育模式;從自主性、主體性程度來看,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是一種自主性道德教育,傳統高校道德教育的主體性尚不是很明顯。[9]
3.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價值。學界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價值的描述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價值———可適應時展,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人才;可以轉變教育觀念,促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可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發展。二是個體價值———有利于大學生良好休閑生活方式的養成;有利于大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和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大學生道德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進專業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交往能力,促進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文明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個性的自由充分發展。
(三)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內容
目前學界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內容的研究很少,系統闡述的則更少,其中黎海燕認為:“作為當今學術界討論較多的一種新的學校德育模式,閑暇德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內容體系。具體而言,大學生的閑暇德育包括以下內容:閑暇學習活動,閑暇文化活動,閑暇心理教育,閑暇道德實踐,閑暇生活自律”。[10]陳紅媛認為:“高職生的閑暇德育不僅要注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要注重教給學生最核心的內容———闡釋休閑的自由、創造理念。高職院校的閑暇德育作為提高閑暇生活質量的一種教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內容體系。高職院校實施閑暇道德教育應從正確的閑暇道德價值觀、遵紀守法的健康文明閑暇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質量的閑暇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多種閑暇道德實踐、立志成才的閑暇生活道德自律五方面展開”。[11]
(四)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實施
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實施問題,學界總體論述較多,角度也較廣。
1.有關實施原則的分析。陳紅媛認為,作為一種新的道德教育模式,高職生閑暇道德教育是高職院校針對高職生閑暇生活而開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高職生閑暇道德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遵循導向性、整合性、自主性和指導性、滲透性、前瞻性、科學性等六條原則。[12]楊雙、祝國超認為,實施休閑道德教育應遵循客觀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具體性原則、前瞻性原則。[13]鄧清華則將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原則概括為:自主性、與課堂道德教育相結合和科學性。[14]
2.有關實施策略的分析。楊雙、祝國超建議在實施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要找準三個支點”———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為基礎點,以學生閑暇形式為切入點,以公民閑暇道德教育為助推點;“要堅持三個突出”———閑暇道德教育活動要突出一個“穩”字,閑暇道德教育載體突出一個“廣”字,閑暇道德教育方法突出一個“重”字;要做好“三個結合”———做好閑暇道德教育與社會的結合,做好閑暇道德教育與家庭的結合,做好閑暇道德教育與課堂行為相結合。[15]
3.有關實施途徑的分析。要切實保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成效,學界著眼于高校的看法包括:一是要加強“三觀”教育和休閑觀教育;二是要營造健康的休閑道德氛圍;三是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四是要為學生提供健康的休閑場所;五是要發揮同輩群體的功能;六是要建立健全大學生激勵監督機制。著眼于實施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多主體,鄧清華認為大學生閑暇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來保障其實施。作為與大學生閑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切社會組織和機構,都有義務來保障閑暇道德教育的實施。高校作為大學生閑暇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應該為大學生閑暇道德教育的實施提供保障;在家庭方面,父母的管教方式與家庭的生活經驗會影響到子女的行為、態度和價值觀;社會在保障大學生閑暇道德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主要應發揮“凈”、課題博覽“建”、“導”的作用。[16]
4.有關教育保障的分析。楊雙、祝國超認為要把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這一教育舉措落到實處,保障出成效,則應依據大學生閑暇活動的主要方式、活動時空以及活動的特點,構建起以“三化”為主要內容的閑暇道德教育有效機制,一是課程化,二是活動化,三是環境化。要保證“三化”的實現,就必須有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輿論保障。[17]還有其他學者提出開展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包括政府在內的有關主體要加大對這項教育的投入,努力增加教育資源總量,具體措施如培訓專門師資,實施課程開發,加大后勤保障,加大研究力度等。
二、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現狀評析
當前我國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一方面,起步雖很晚,但已有所突破,也取得一些成果,這為深化研究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問題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研究還很不夠深入,缺少系統性。主要表現如下。
(一)專項研究成果少,研究缺乏系統性
專題研究大學生休閑道德(閑暇道德)教育問題的論文僅19篇,專著尚未問世。研究的問題如上所述,主要是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涵義、必要性,教育的內容、實施原則、機制和方法進行探討。總體上,目前學界研究點零散,不成體系。此外,研究點專注度不夠,有泛化傾向,如有學者把課余德育活動等同于休閑道德教育活動,有學者把德育的滲透教育等同于這項應該有更多形式的專項教育。
(二)基礎研究底子薄,理論說服力不夠
鑒于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哲學、倫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學科領域,同時國內有關休閑研究、休閑教育研究的理論基礎還不是很厚,這使得起步很晚的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的根基較薄,對問題的理論說服力顯然不夠,一些結論尚待廓清。如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界定,一些學者認為它是在課余大學生自由支配時間里開展的德育活動,而另一些學者認為它是結合課內外一切德育活動所進行的德育形式;一些學者在強調教育的“自主性”問題時,并沒有闡述高校及其教師與大學生在這一教育中是如何“和諧共處”的;一些學者承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特色應如何呈現并沒有做深入論述;還如有關教學的內容,其排序問題并沒有給予合理的理論解釋;有關高校的教育義務,到底如何落實,誰來具體落實,沒有合理闡述等。
(三)實證研究稀缺,操作性成果少
盡管不少學者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做了社會調查,但從目前可查的文獻資料看,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仍缺少實證研究,基本上沒有從教育實踐(實驗)出發來加以總結歸納或驗證的成果。就是在已有的成果當中,原則性描述較多,大多不具有可操作性,如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內容,幾篇論文基本上只是對其作了概括和重要性的闡述,而具體針對大學生的教育內容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沒有充分展開;又如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途徑之休閑文化氛圍的營造,到底如何營造,應該營造什么氛圍,論文當中都沒有涉及到;再如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保障機制之激勵監督機制的建立與實施,如何激勵與監督,這種激勵與監督是否與這項教育的“自主性”發生沖突等,這些問題也并沒有得到解釋。
三、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的趨勢
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項針對休閑這一特定場域的德育實踐的研究。因此,針對已有研究存在的問題以及本人的思考,筆者認為當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要增強它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切實在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上加以突破。
(一)理論維度: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深化問題研究
一是要加強學理研究,應從哲學、倫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全面分析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基本問題,著重研究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涵義、目標、內容、形式、途徑、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核心問題;應加強比較研究,著重研究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一般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關系,研究當代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中國古代傳統的休閑道德教育的關系及可發揚處,研究基于中國高校文化特征的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國外此類教育的差別和可借鑒處;應基于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全面性,著重研究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普通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專業教育之間的關系,及之間如何實現融通。二是要加強實證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項全新的研究領域,當前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相對薄弱,以及中國高校文化與西方國家高校文化的差異,使得這項研究既充滿機會也具更多挑戰。所以,應繼續加大對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問題的調查研究,對教育的各個環節的相關信息給予充分調查研究,既調查分析現實問題,也調查分析預期問題;應積極開展教育實驗工作,注意在實踐中佐證假設、積累經驗和總結規律。三是加強個案研究,提高研究的針對性和應用的實效性。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離不開高校所在地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和各類條件,離不開高校自身的辦學傳統和辦學條件,離不開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實際、專業實際、家庭實際、性別實際等,所以,應針對這些實際開展個案研究,形成針對一所學校、一個區域、一類大學生、一類休閑活動等方面個性化的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成果。
關鍵詞 高校 乒乓球 大學生 休閑
21世紀休閑活動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量休閑時間,那些習慣了工業時代忙碌的人們卻表現出“消極休閑”和“在休閑時間里的放任自流”[1]。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體育休閑方式的健康與否關系到未來體育文化的發展方向。
休閑是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活動,也是人們身心健康的保證。休閑不僅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幸福感和身心、智力的發展,而且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休閑竟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活動[2]。體育休閑作為一種休閑的形式,已在校園悄然興起。大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具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極強的吸收借鑒能力以及善于創造的能力,使他們不自覺地成為領導社會潮流的特殊群體,代表著未來體育文化發展的方向。開發大學生休閑生活的新內容,新形式,不斷提高大學生休閑生活質量,己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3]。作為走在時代前例的大學生,不僅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更是未來社會精英的主要構成部分,而作為高校大學生當中的特殊群體,他們不僅具有大學生的所有特征,更有體育人的特殊身份,正因為特殊,他們業余休閑活動也就體現了較大的獨特性,他們的業余休閑與娛樂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校園文化與精神文明的建設[4]。
由此可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休閑活動日益引起人們的注意,作為大學生,尤其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業余休閑方式更是受到同學們和老師們的重視,積極健康的休閑方式對自身和其他同學都將是有積極意義的。通過本課題調查與研究為新疆高校乒乓球運動員自身約束和教練員日常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新疆大學、新疆石河子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等7所高校的乒乓球國家二級以上運動員(含二級)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收集有關碩士論文和期刊。
2.問卷調查法.調查問卷32份,回收32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30份。
3.數理統計分析法.將所調查的數據進行數理統計與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業余休閑活動內容的總體狀況
從表1可以看出,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業余休閑活動內容選擇整體是積極向上的,那些負面的休閑活動較少。但是,睡覺、看錄像、閑逛、拍拖等消遣性休閑活動比例較高。追求自我完善的業余休閑活動比例偏少,如圖書館閱讀,社會實踐和團隊活動等(其比例之和僅20%)。
(二)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課外閱讀內容與差異性
從表2可以看出,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的課外閱讀內容,體育專業學生閱讀前三名是娛樂消遣類,專業體育類、人文社科類,后三名是實用技術類書籍、教育類書籍、科普類書籍。說明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對休閑類書籍選擇的比較較高,其次是專業體育類,而對于科技類、教育類、實用技術類書籍選擇比較較低,說明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的知識面較窄,有待于擴展自己的知識視野。
(三)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上網內容與差異性
從表3可以看到,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上網主要內容是看電影、聊天,男女生由于性別的不同也存在一些差異性:男生比較喜歡玩游戲(33.3%),女生喜歡網上購物(40%)和聊天(40%)。網絡是一個很好的交流與溝通途徑,應鼓勵學生通過網絡獲取一些重要信息資源的同時,也要進行一些適度的健康的娛樂,比如看新聞。而要防止的是過于沉迷網絡游戲等一些不良網絡行為。
(四)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主要休閑場所的差異性
表4可以看出,男生選擇前三項的休閑場所是寢室、校內運動場、校外運動場(40%、26.7%、20%);女生選擇前三項的休閑場所是寢室、校內運動場和茶吧(40%、33.3%、20%),說明寢室是主要的休閑場所,差異不大。男生愿意運動(校內外之和高于女學生),而女生更愿意戶外休閑(占到20%)。
三、討論與分析
納什[5]認為按照人們在休閑時間內所從事活動的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可把休閑分為六個水平層次。層次價值特征描述:第一層次違法行為或不道德行為(負價值),第二層次純官能享受性活動(零價值),第三層次被動消極觀看活動(價值為1),第四層次情感投入觀看活動(價值為2),第五層次積極地參與活動本身(價值為3),第六層次創造性地參與活動(價值為4)。
四、結論與對策
(一)結論
1.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休閑活動形式具有多樣性、自主性,同時也存在男女性別的差異性,休閑內容比較健康,但休閑層次較低。
2.休閑知識和技能都較為匱乏。
3.在休閑主體上,以個人休閑活動主,主動休閑意識不高,休閑盲目性較強。
4.在休閑內容上,娛樂為主,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娛樂性,突出的特征是對教育專業類和科普類書籍興趣不高。
5.在休閑場所的選擇方面,學生喜歡校內運動場和寢室,男女生也存在差異性。
(二)建議
1.建立新疆高校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休閑活動管理組織體系專門負責大學生休閑活動。并進行定期的抽查與評估。
2.構建新疆大學生乒乓球遠動員休閑活動參考內容與目標。認識休閑活動的各種類型、了解各種休閑活動的方式、過程和發展方向。加深休閑理論知識的認知。開展相關知識的講座以達到增強休閑意識。
3.積極引導大學生投入健康的運動休閑活動。結合自己專項特點,鼓勵學生進入社區進行休閑活動,帶動社區居民一起參與健身休閑,提高自身的休閑意識和層次。
參考文獻:
[1] 黃聚云.對體育院校參與社區體育服務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24(2):24-25.
[2] 潘衛紅.岳陽市大學生體育休閑方式及休閑價值取向的調查研究[J].云夢學刊.2012.33(5).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5)06-0050-04
作者簡介:[HTK]高天野(1974―),沈陽體育學院圖書館館員。
*本文系2013年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遼寧省大學生數字資源閱讀傾向調查與能力培養研究”的項目成果之一,項目編號:L13DTQ020。[FQ)][HT]
閱讀是大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過程;是大學生拓展知識視野的主渠道;是大學生增強綜合文化素質的主要手段,在其成長過程中意義重大。理清大學生“為什么閱讀”“應該閱讀什么”和“如何閱讀”等問題,是研究和解決大學生正確閱讀與高效閱讀問題的關鍵所在。大學生閱讀傾向研究是讀者閱讀行為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析解決讀者閱讀正確性與效率問題的起點,是大學生閱讀傾向引導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設計的基本前提,也是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機制改革的基本依據,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筆者擬在全面剖析遼寧省大學生數字資源閱讀傾向現狀的前提下,系統解讀大學生數字資源閱讀傾向的形成機制,為圖書館資源建設、功能完善和服務創新提供借鑒。
[BT3]1研究對象與方法
[3]筆者以遼寧省大學生數字資源閱讀傾向問題為研究對象,查閱了沈陽體院的圖書館藏書,并通過互聯網搜集整理了中國知網相關文獻,為確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具體研究內容奠定基礎。此外,筆者選擇遼寧大學、東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沈陽醫學院、沈陽農業大學、沈陽音樂學院、沈陽體育學院、沈陽師范大學、中國刑警學院等10所高校四個年級的5,000名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5,000份,回收4,560份,計4,250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3.2%。調查內容包括閱讀動機、閱讀內容、閱讀行為等核心要素。最后,筆者根據實證調查結果,通過分類、比較、歸納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遼寧省不同年級大學生對圖書館館藏數字資源的閱讀傾向。
[BT3]2遼寧省大學生數字資源閱讀傾向分析
2.1遼寧省10所高校館藏數字資源構成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10所高校圖書館都根據自身實際購買了一定數量的中文數據庫和外文數據庫,并根據教學和科研工作需要自建了反應自身學科專業特色的數據庫,館藏數字資源都比較豐富。但是,綜合性大學的館藏數字資源建設明顯優于單科性院校,且表現出巨大的差距(見表1)。
2.2遼寧省大學生館藏數字資源閱讀傾向分析
2.2.1閱讀動機傾向。調查結果表明,休閑娛樂、完成作業、獲取信息和撰寫論文(設計)構成了大學生的主要動機體系。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動機呈現出一定差異:大一和大二學生主要以休閑娛樂、完成作業和獲取信息為主;大三學生主要以休閑娛樂、撰寫論文(設計)和完成作業為主;大四學生主要以休閑娛樂、撰寫論文和獲取信息為主(見表2)。
2.2.2閱讀對象選擇傾向。調查結果表明,電子圖書類、音頻視頻類和期刊論文類數字資源是大學生主要閱讀對象,四個年級大學生在對象選擇方面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數據庫建設的質量問題,高校自建的反應學科專業特點的數據庫較少有學生關注(見表3)。
2.2.3閱讀行為傾向。首先,閱讀途徑和地點的實證調查結果表明,70%以上的大學生傾向于通過電腦網絡閱讀,不同年級之間基本沒有差異;66%以上的大學生只要圖書館有座位就會選擇在圖書館進行閱讀,不同年級大學生在閱讀地點選擇上也不存在差異(見表4)。
其次,閱讀時間段與時間長短的實證調查結果還表明:①90%的大學生在非雙休日課余時間進行閱讀,不同年級的比例沒有差別。總體而言,在閱讀時間分布方面,每天閱讀在2小時以內的占36.7%,3~4小時的占46.9%,大于等于5小時的占16.4%。另外,在閱讀時間長短上,不同年級呈現出明顯差異,隨著年級的增長閱讀時間明顯延長。②86%的大學生在雙休日進行閱讀,不同年級沒有差別。總體而言,每天閱讀在2小時以內的占13.9%,3~4小時的占34.0%,大于等于5小時的占62.1%。閱讀時間明顯高于非雙休日閱讀時間,但在不同年級之間沒有明顯差異(見表5)。
2.3影響遼寧省大學生數字資源閱讀傾向形成的因素分析
[3]筆者對影響大學生閱讀傾向的21項原因的因子分析發現:興趣愛好、知識儲備、所學專業和所在年級之間的內部一致性較高,可以定義為“自身素質因子”;館藏資源類型、館藏資源數量和館藏閱讀平臺之間的內部一致性較高,可以定義為“館藏資源因子”;閱讀動機引導、閱讀行為指導、閱讀能力培訓和閱讀效果評價之間的一致性較高,可以定義為“閱讀服務因子”;社會環境、學校氛圍、家庭背景和宿舍文化之間的內部一致性較高,可以定義為“背景環境因子”(見表6)。
相關分析發現,大學生閱讀傾向的形成受自身素質、館藏資源、閱讀服務和背景環境等4個方面因素的影響。閱讀動機傾向主要受自身素質和閱讀服務的影響;閱讀行為傾向主要受館藏資源和閱讀服務的影響;閱讀內容選擇傾向主要受自身素質、館藏資源、閱讀服務和背景環境的影響(見表7)。
[3]2.4基于大學生閱讀傾向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設想
2.4.1引導閱讀動機。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動力。動機是一種內部刺激,是個人行為的直接原因。動機的強弱與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閱讀的方向性和實效性,因此對大學生閱讀動機的正確引導是提高閱讀效率和效果的關鍵。圖書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與相關部門聯合建立大學生數字資源閱讀動機引導的活動體系,針對大學生以休閑娛樂為首要動機的現狀開展系列講座和競賽活動,以實際活動促進大學生以主動獲取知識、信息為主的閱讀動機的形成。
2.4.2提升閱讀能力。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對數字資源的閱讀能力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關鍵環節,閱讀能力提升能夠有效克服閱讀障礙。①圖書館要幫助大學生提高最新的文獻檢索能力、計算機檢索能力和網上信息資源檢索能力,最終使大學生掌握高效獲取信息的技能。為此,圖書館應組織專家學者定期舉辦網絡讀書報告會、網絡信息資源查詢與分析競賽、數字資源閱讀培訓會等,促進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提升。②圖書館要針對各專業和各年級學生的特點,開展系統的培訓與競賽活動,充分利用館藏數字資源和網絡在線數字資源的優勢,布置相關的作業,督促學生提高數字資源閱讀能力,提升數字資源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4.3規范閱讀行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閱讀行為的引導,重點在于加強對大學生課余閱讀時間、雙休日閱讀時間的控制,通過建立圖書館、輔導員工作聯動機制,共同限制學生閱讀時間。同時,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圖書館要制定系統的方案,通過系列活動引導大學生選擇對自己專業學習、生活、就業有意義的閱讀內容,使其真正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搜集信息、提升專業綜合素質的有效平臺。
2.4.4建立綜合閱讀服務平臺。①進一步加強圖書館館藏數字資源建設,做好需求調研,加大投入,購置能夠滿足學生需求的數據庫,完善反映學校學科專業特色的自建數據庫。②進一步優化館藏數字資源的功能體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館藏數字資源目錄,為大學生提供系統化的閱讀信息檢索服務。③在校園網上提供常用的分類數據庫網址,及時更新收集到的各種信息資訊、權威論文、圖書和報紙等目錄,向大學生提供系統全面的目錄通報服務,避免大學生盲目閱讀,提高閱讀效率。④建立圖書館開館閱讀和閉館閱讀的綜合服務平臺,將實境閱讀和網絡閱讀結合起來。如建立網絡閱讀興趣小組,開展網絡書評、網絡征文活動。⑤充分利用校內相關媒體和學生各社團等陣地,通過采訪報道、交流對話等形式,從各個角度全方位地為大學生提供閱讀幫助,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各種閱讀活動,使社團活動與閱讀指導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HTK]
[1][ZK(#]黃曉斌.數字媒體對大學生閱讀行為影響的調查分析.圖書情報工作,2008(2):53-56.
[2]武彬.大學生閱讀傾向的調查分析及其引導.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3):73-74.
[3]張秀芳.試析素質教育對當前大學生閱讀傾向的相關影響.現代情報,2002(2):87-88.
[4]耿華.信息時代高校學生讀者閱讀需求的的思考.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5):80-82.
本課題對桌游產業模式管理的研究,對照著桌游的發展歷史,比較桌游產業在國內外發展的不同之處,研究其對大學生的影響,研究其對大學生的觀念和現狀的改變,找到桌游和大學生活的契合點。為研究大學生建立健康的休閑娛樂觀念做出貢獻[1][2]。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廣泛查閱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專著、論文、期刊、報紙等文獻,了解桌面游戲。桌游的發展對大學生休閑娛樂的影響。在中國知網上查閱了26篇文章,其中有論文、期刊、雜志、等。
1.2 訪談法
根據研究任務的需要,就影響大學生休息娛樂的影響,訪談有關專家、老師和部分同學,獲得相關資料。訪問了一些問題例如(1)對桌面游戲了解有多少?(2)桌面游戲在學校開展有沒有好處;(3)桌面游戲是否可以讓大學生放松心情?(4)桌面游戲是否有助大學生不迷戀網絡?
1.3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根據研究需要,在我各個年級的不同專業的學生問卷調查,隨即發放了調查卷500份,收集有效調查問卷450份,有效回收率約為90%。
1.4 數理統計法
通過其對原始監測數據的整理分析,可以獲得環境質量的空間分布及其變化趨勢,其得到的統計值可作為其它評價方法的基礎資料將所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桌面游戲在大學生群體內的開展狀況
2.1.1 大學生對桌面游戲的認識調查
對贛南師范學院各專業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有55.9%的被調查者曾玩過桌面游戲,得知參與桌面游戲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分別是67.5%和3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38,p<0.01)。調查結果還可以看出17.6%的調查對象迷戀桌面游戲。在調查中我們還可以知道88.2%的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就已經接觸過游戲,其中男生91.3%,女生77.3%。由于過早接觸游戲,沒有正確的指導,很容易讓桌面游戲對我們大學生有一定的反作用。導致學習不認真[3]。
2.1.2 桌面游戲動機
調查數據顯示22.1%的調查對象認為桌面游戲對自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中男生(24.4%)高于女生(1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62,p<0.01);還有81.4%的同學認為桌面游戲可以緩解自身的壓力,尤其是對于男生,高達85.0%,女生為68.2%。這部分同學一旦缺乏對桌面游戲的正確認識,就會有反作用,陷入其中,使學生的成績下降,不但沒有起到桌面游戲對我們的影響,還會使自己的成績下降,對事物的過問減少[4]。
2.2 桌面游戲對大學生休閑娛樂的影響分析
2.2.1 有利于減輕心理壓力
根據贛南師范學院各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得知有60%的受調查者玩桌面游戲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桌游可以讓我們自己的身心得到一定的解放,得到放松[5]。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物質。享受方面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使得大學生的壓力,負擔也越來越重,承受能力必須要好,還需要有較好的自我調節能力。由于大學生的心理還不夠成熟,調節能力等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而桌面游戲恰好是大學生休閑娛樂的一種好方法。
2.2.2 有利于提高個人的思維能力
通過游戲提高參與者的思維及邏輯推理能力,使游戲者認識到各種科學理論的應用和為求達到目標所必須制定出的策略和全盤計劃。
桌面游戲可以使玩家們通過大腦思維來扭轉游戲的輸贏,例如“三國殺”如果玩家們不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腦,隨便出牌,那么他肯定是被對手打敗的,不可能成為贏家的。如果玩家們都會動用自己的大腦去想怎么樣才有機會成為贏家打敗對方的話,那么就有一場游戲下來就會變得更加精彩。桌面游戲動員了玩家們去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玩這場游戲。
2.2.3 有利于培養團結協作意識
個企業僅靠個人的能力顯然難以生存,唯有依靠團隊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使其獲得長遠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一個優秀的、具有團隊精神的團隊才具有戰無不勝的競爭力。團隊精神已經成為一個人乃至一個企業立足當今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游戲總是提供一些需要,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任務或者是活動,在此期間玩家必須是有計劃,有組織的與他人互相合作,互相配合,使得玩家們可以感覺到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相互合作,團結在一起。有利于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
2.2.4 有利于培養善于溝通的能力
通過桌面游戲,玩家們可以和各種各樣的人,以游戲為話題來進行交流進而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還可以結交到好朋友。游戲還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成就感和自信心,在與他人交往時輕松自如,不會畏懼,不會因為不好意思而拒絕與他人的交流。桌面游戲的玩家們一般都比較聰明機智,對文化有一點掌握。這對大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文志君.英國桌游拼圖玩具出新奪失地[J].中外玩具制造,2011(07)107.
[2]胡林B.將桌游“三國殺”引入大學生教育工作的探索[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03)35-36.
[3]西祠胡同.《桌面游戲的發源于發展》[J].中外玩具制造,2012(09)45-46.
中圖分類號:F12;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1-213-03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使人們擁有了更多自由的時間。作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休閑消費不僅僅是一種生活存在,更是一種作為精神狀態而存在,其自由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它的本質。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特點是求知欲強、精力充沛、勇于嘗試、擁有豐富的休閑消費方式。大學生休閑消費是除了上課、完成課程作業以外的時間和個人時間的活動,但是,由于大學生心理不成熟并且缺乏科學教育的引導,致使大學生們產生了休閑消費認知差、休閑消費道德失范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全面的發展。所以,關于大學生休閑消費的問題研究對于大學生的自我實現、社會的安定和諧、人文教育的復興都有重大意義。
一、休閑消費的概述
自從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也快速的提升。同時,人們的休閑消費習慣心理也悄然發生了的變化,這就更加促進了“休閑消費”的產生。
休閑消費是什么?休閑消費是指在閑暇時間進行的休閑產品(物質的和精神的)消費活動{1}。休閑消費主要包括四個層次:首先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的消費,例如為了休閑,在日常生活商品、食品、衣物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滿足健康娛樂的消費,例如體育健身、戶外旅游、個人喜好、家庭娛樂消耗品、享受型的服務體驗等支出;第三,滿足消費發展水平的需要,如圖書、技能和知識的學習活動等方面的支出,以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第四,友愛和其他慈善活動,以及禮品等情感消費領域。
二、當前大學生休閑消費的現狀分析
大學生的休閑消費是一個多樣化的問題,首先是休閑消費動機,休閑消費動機是對個人的休閑消費活動進行刺激和引導,使休閑活動向著一定的消費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2}。大學生的休閑消費直接影響到休閑發展、休閑健身、休閑學習、休閑時間等不同的休閑消費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大學生的休閑消費行為。
休閑消費日益成為大學生們重要的生活內容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的課程安排相比高中階段寬松了許多,再加上各種假期,每年大約是170天休息時間,可以提供大學生們在一段時間條件內以實現休閑消費。
1.有理性,重發展,講實惠。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不像有的人說的是主觀的,沒有計劃,缺乏理性。因此,不應該把個別學生的消費或學生的個人消費都提及到所有的大學生。據調查,當代大學生的休閑消費更為理性,同時也注重追求理想,實現自身價值的休閑消費。傳統的“廉價”消費觀念在絕大多數的學生中仍然認同,休閑消費時應考慮到實際使用,當代大學生是講究實惠的。據調查,67.8%的大學生購物,將與商家討價還價;96.5%的大學生在假期旅游期間有節約、環保意識{3}。
2.有攀比心理,重消費感受,講舒適享受。當代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愛攀比,通過個別訪談認為:例如,一些學生為了流行的手機,或獲得一雙時尚的靴子,節省其他必要開支,或通過其他金融渠道來消費。而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當中,主要體現在交際費用和愛情支出方面。針對這些情況,他們更注重休閑消費的感覺。據調查,在通信消費中學生每月手機費高于100元的占43.3%,這說明大學生手機消費的不合理支出是相當嚴重的,每個月花費100~200元左右的比例達16.2%。他們承認,戀愛和情感需要的投入,會使消費增加{4}。
3.科學理財觀念淡薄,經濟缺乏獨立意識,休閑消費傾向追逐前衛。大學生雖然給校園帶來了青春的活力,但要提醒大學生的消費要適度。據調查,做輔導或其他兼職學生,53.4%的學生是為了提高社會經驗,14.2%的學生為了獲得獨立,23.2%的學生是工作學習計劃;當然,也有12.5%的學生持閑置態度,和23.6%的學生沒有做任何支出計劃{5}。由此,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淡薄,財務管理理念相對薄弱。
三、當前大學生休閑消費的問題研究
由于休閑消費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屬于薄弱環節,導致大學生們不懂休閑消費已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不適當的休閑消費也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1.高休閑消費現象趨勢化。所謂高消費是相對于低消費而言,基本上指的是消費水平比生產力發展水平能承受的限度,即人們的購買力消費{6}。休閑消費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結合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作為大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父母的供給一直是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而追求奢侈消費和高消費是不可取的。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費用支出總額不到30%的真實成本,日常人際交往、買手機、上網聊天、玩游戲、戀愛、旅行等支出都是開銷在他們的側重點,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一直高于普通上班族。除了學習消費外,大學生的奢侈品消費也越來越多:一年的移動電話、電腦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達4000元到5000元{7}。“一月五百是貧困家庭,一月千元才夠用,二千或三千才是酷,四千、五千算大戶!”這些順口溜,是對大學生活的網絡評價,充分說明了當代大學生休閑消費的總體水平較高,對大學生休閑消費行為的增長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大學生“面子工程”背后,是家庭經濟的負擔。
2.盲目從眾型休閑消費現象普遍化。當代的大學生是具有成年人意識的,對休閑消費,他們喜歡時尚,但是相對盲目:不斷“攻擊”的電視廣告,使一些學生不能忍受誘惑,在商家消費中,折扣銷售,贈送消費等不必要的消費行為之前,“事后感到遺憾”,這種情況普遍存在{8}。大學生的收入和支出嚴重不平衡,這反映了一種典型的非理性消費行為,這些休閑消費行為與休閑消費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是一種休閑消費倫理的缺失。
3.攀比炫耀型休閑消費在蔓延。攀比在一定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壞事。如:與其他人的工作表現相比,要趕上其他人的學習成績等等,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休閑消費問題上,比較,炫耀消費并不是一件好事。對從高中時期就努力奮斗,通過獨木橋的大學生來說,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想成功,但到了大學后發現,由于激烈競爭,自己在高中成績一流,到大學并不突出,成績平常和專業技能一般,所以產生了強烈的差距和損失感。他們認為通過購買高端、名牌商品和其他方式炫耀,從而提高自我價值,從周圍學生的羨慕中,以獲得一些心理安慰。一些大學生甚至不顧家庭經濟狀況,為了不自卑,不在別人面前“羞恥”,看到周圍的同學消費,自己也要不顧“囊中羞澀”,傾其所有,進行攀比。在他們看來,品牌代表身份{9}。名牌產品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滿足人們的展示、比較心理。他們通過炫耀、比較休閑消費,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從而獲得了一些同學的欽佩和尊敬,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可最終的結果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目的,但對家庭卻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4.浪費型休閑消費在擴張。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之一,節儉的大學生應該提倡和發揚。但是,現如今大學校園里的浪費現象卻是愈演愈烈,節儉的理念已經不在一些大學生的思想當中了,甚至有人認為節儉是一種“小氣”,浪費的體現就是“慷慨”、“時尚”。高校學生的浪費現象正隨著發展潛力而在擴大。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現象是令人震驚的:只吃一口的米飯,剩下就被倒掉;一條魚沒有吃完,就扔進垃圾桶;面包只吃一口被扔在餐桌上。在個人生活用品方面:牙膏只用一半就扔掉,鉛筆只用幾次,毛巾也只是用一次。在人際交往方面:適度的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可以理解,但在大學生消費支出驚人的情況下,一些大學生的生日晚餐要花上千元;在正在談戀愛的男女生的消費也很昂貴;戀人之間的交流禮物,有的高達數百到上千元。當然,這種休閑消費是和時代進步、經濟發展分不開的,但人際交往的成本很高,沒有穩定收入的學生是很容易陷入窘境的。這種現象不僅使人際關系變味,而且與“雙型社會”時代的建設相違背。
5.休閑消費觀念及動機狹隘。休閑消費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它與每個人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花費時間,而是應該被理解為“成為人”的過程{10}。大學生閑暇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休閑消費動機的性質是積極的,但也有一些大學生休閑消費動機是消極的,他們沉迷于網絡,通過浪費時間,使他們的學校生活過得寬松。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大學生對休閑消費是一種誤解,認為消費是打發閑暇時間,是很寬松的,無盡的游戲;而休閑消費是在線游戲,購物等;存在休閑消費和“喪志”、“游手好閑”的困惑。從大學生的角度看,大學生的休閑活動就是互聯網、購物、看電影、聽音樂。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的休閑消費觀念的狹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休閑消費,更多地意識到休閑消費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促進精神文明和提高素質。
6.休閑消費能力不高。大學生們雖然普遍“愛好廣泛”,可是卻談不上多才多藝。因此許多學生的休閑生活是游戲,購物,看電影,聽音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示,大學生的休閑消費技能是很低的。大學生在思維、想象上是不同于他人的,他們是一組高質量的社會群體,其休閑消費行為對其自身發展、社會變革和進步,以及未來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解決當前大學生存在的休閑消費問題,是學生自身與社會、社會與學校之間共同的問題。
四、大學生構建正確休閑消費方式的建議
大學生作為國家、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其休閑消費內容的健康,將直接影響他們的思想、行為、心理素質、道德素質等,從而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關注大學生的休閑消費生活,要肯定其理性、健康的休閑消費模式,也應重視休閑消費的問題,開展有效的休閑消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促進大學生素質的提高。
1.構建休閑消費教育的內容。
(1)深入大學生生活實際,認真調查研究。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認真細致地跟進大學生的實際動態調查,科學決策研究和引導有效教育。沒有科學的調查,是沒有根據的說消費,也沒有實施教育和決策的指導。對于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傾向,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應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樹立科學的休閑消費理念。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一個令人驚奇的結論是,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可以成就一個人。而大學生全年有1/2的休閑時間,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構建休閑教育體系。通過運用合理的規劃方法和各種休閑消費活動的休閑消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休閑消費時間和觀念,自覺規劃自己的閑暇時間。高校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要教學生如何獲得休閑消費技能,還要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的心理建設,努力營造一個優雅的休閑消費環境和氛圍。科學的休閑消費觀念,合理的休閑消費,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緩解壓力,調試心理負擔,促進學生自我實現,回歸生活的意義。
(3)開展豐富多彩的休閑消費活動。大學教育不僅是一種理論知識的教育,更要注重靈活、合理的休閑活動規模,使學生在實踐中直接參與休閑消費觀念,掌握活動的技能,體驗休閑帶來的樂趣,最終達到提高休閑消費活動的目的。學校不僅要積極調動社會資源,充分利用低消費場所的價格,為大學生提供娛樂的機會。讓大學生的休閑消費活動不僅豐富,而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
2.開展休閑消費教育的途徑。
(1)根據大學生的休閑現狀,開展專題教育。相比于高中,大學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隨意性,缺少了很多約束和控制。對于時間概念管理不善的許多學生們開展專項教育。專項教育是針對大學生可操作、易掌握的方法,介紹給大學生們時間管理模式和指導理論,科學制定符合大學生的休閑消費計劃。傳統的系列講座并不應用于這種特殊的教育。參加專項教育人數應該是合理的,規模要適中,便于學生們的互動。進行這種專項的教育,其目的是為了獲得休閑技能,審美文化和休閑消費方式,便于他們在當前及未來可以利用好休閑時間,以達到休閑的真正目的。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費觀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學生勤儉節約,用科學的態度引導他們考慮個人消費,不要忘記科學的休閑消費計劃安排。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我們需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合理的休閑消費。但是,如果不考慮個人的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消費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地分析社會消費現象,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的態度,形成合理的休閑消費心理和行動。
3.營造休閑消費的環境。
(1)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培養大學生消費觀念。高校應該承擔育人第一的原則,重視學生教育的各個方面的互動,注重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養成良好的消費心理、行為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建立科學的消費方式的課程培養良好的理財能力。
(2)在高校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一個好的家庭消費觀念直接影響到一個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甚至家庭在某些方面比學校、社會影響更大。消費環境是大學生消費的主要載體,高校應促進學業成績。消費觀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健康消費觀念的科學消費活動的輸出。社(下轉第216頁)(上接第214頁)會是一個大環境,政府應利用各種媒體和宣傳手段,用正確的正面和積極的輿論引導人們理性消費,全社會應共同努力,營造和諧、文明、健康的社會消費環境,引導學生走“健康與美”之路。
總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使大學生的人數在逐漸增多,大學生的休閑消費現象也會越來越強大,因此,我們不僅要加強大學生消費者心理學的教育,而且要重視對大學生的休閑作研究和指導,學校、家庭、社會也應該加強責任意識,在各個方面扮演積極的角色,以促進當代大學生建立正確與科學的休閑消費觀。
注釋:
{1}田暉.休閑消費簡論.太原大學學報,2006,7(3):28~33
{2}劉小華.我國大學生的消費倫理問題及原因探索.消費經濟,2013,(17):119~122
{3}翟麗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解析.福建廣播電視大學電報,2011,(4):37~440
{4}李一男.簡論大學生休閑消費.消費經濟,2013,9(5):40~43
{5}http://.cn/o/2003-10-08/0649874922s.shtml
{6}薛秀軍,吳巧.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及對策分析――以廈門、泉州四高校為例.廈門大學學報,2011,12(2):69~74
{7}郝風龍.大學生休閑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山西師范大學為例.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28(4):53~57
{8}林婷.當代大學生休閑狀況調查分析.青島科技大學學報,013,9(2):92~96
{9}鄧陽.“90后”大學生消費觀念特點的調查與思考.校園心理,009,3(3):166~168
{10}馬秀峰,溫利華.大學生休閑行為特征分析.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12,7(2):160~162
參考文獻:
[1] 耿富云.碩士研究生休閑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中國電子教育,2009(6)
[2] 謝麗麗(導師:王桂林).我國直轄市市民休閑消費現狀及對策研究,重慶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王衍用.對旅游資源應該進行深度研究[J].旅游學刊,2007(2):11-12.
[2]伍延基,王計平,曾海洋.無景點旅游的理論解釋與實踐意義田.旅游科學,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國旅游市場的門票經濟瓶頸[J].旅游學刊,2008,23(5):11-12.
[4]陳耀.堅持旅游規劃創新,推進”大旅游”統籌發展[J].旅游學刊,2010,25(3):7-8.
[5]郭文.無景點旅游:一種新型旅游方式的興起及影響研究[J].旅游論壇,2010,3(5):566-571
[6]謝彥君.在旅游普查實踐中用學術的眼光審視目前國標的得失[J].旅游學刊,2005(4):8-9.
[7]謝朝武,黃遠水.論旅游地形象策劃的參與型組織模式[J].旅游學刊,2002,17(2):30-34.
[8]程遂營.我國居民的休閑時間、旅游休閑與休閑旅游[J].旅游學刊,2006,21(12):9-10.
[9]簡玉,峰劉長,生徐鈕.無景點旅游發展現狀及其對策研究-基于長沙與張家界旅游市場的比較分析[J].旅游論壇,2010,3(6):756-762.
[10]方田紅,雷可為.關于我國無景點旅游興起的思考[J]社會科學家,2009,(11):88-90.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川劉松.休閑旅游理論及實證分析[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08:4-21.
[2]李洪濤.我國自助游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22-24.
[3]李永文.旅游地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0-11.
[4]李天元.旅游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116-126.
[5]伏六明.無景點旅游發展障礙與對策思考[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3):82一84.
[6]克萊爾.A.岡恩(美),特格特.瓦爾(土).旅游規劃理論與案例[M].吳必虎,吳冬青,黨寧.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_5:4.
[7]吳必虎.區域旅游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8]王林伶.銀川休閑旅游開發與空間構建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0:1_5-16.
[9]張廣瑞,魏小安,劉德謙.2003-200_5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_5:19_5-207.
[10]張景群.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M].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7-8.
[11]張素娟,樊莉莉.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商貿,2010,9:17.
[12]丁磊.淺析自助旅游發展的障礙與對策[J].商業經濟,2006,(3):9.
[13]陳秀瓊.公共資源類旅游景區門票漲價的理性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6,(8):14-17.
[14]林炎釗.旅游形象設計:我國旅游城市面臨的新課題[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報,1995,(3):53-56.
[1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會基本論的視角[D].廣州:中山大學,2009:1-7.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旅行社經營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王云良.網絡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23-28.
[3]郭小東.基于旅游心理動機視角的無景點旅游現象及其影響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研究生院,2010:31-60.
[4]顧金梅.我國導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03):14-18.
[5]鐘麗娟.武漢市無景點旅游者行為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0:26-40.
[6]鐘麗娟,鐘麗姬,涂建華.無景點旅游下導游的應對措施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25(5):473-474.
[7]襲金紅.服務場景中的“其他顧客”.商場現代化,2009(34),27-28.
[8]姜玲玲.大學生自助旅游體驗研究.遼寧師范大學,2010.
[9]蘭龍耀.郵輪旅游體驗分析.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3),77-78.
[10]馬慶國.管理統計,數據獲取、統計原理、SPSS工具與應用研究.北京,科學出版杜,2002,320-378.
[11]李曉琴.旅游體驗影響因素與動態模型的建立.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7(5),609-611.
[12]李祗輝,白諱,馬琪,等.體驗經濟視角下服務場景對顧客滿意影響的實證.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197-200.
[13]金立印.服務接觸中的員工溝通行為與顧客響應一一情緒感染視角下的實證研究.經濟管理,2009(18),28-35.
[14]倏靜,張麗華.旅游體驗的層次性及影響因素分析.過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41-43.
奧運資訊,指大眾傳媒傳播的有關奧運新聞、奧運知識、奧運動態、奧運人物等信息,也稱媒介奧運資訊。北京2008年奧運的相關宣傳通過不同媒介傳播并向受眾施加某種影響,是人們通過奧運資訊傳播而進行的社會互動過程。
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大學生提供了展示青春的社會環境。大學生是最活躍的體育群體,是申辦和參與舉辦奧運會的主流人群,奧運會的準備和舉辦過程將對他們豐富奧運知識和參與體育發生多方面的影響。
本研究對象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媒介宣傳和北京大學生。對大學生的調查方法采用的主要是“概率抽樣”中的“多段抽樣”,即先抽出6所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大學、北京農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然后再從中抽出不同性別、不同專業、年級的大學生樣本。本項調查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13份,有效回收率為89.13%。對調查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大學生通過媒介接觸,對接受奧運會宣傳的態度積極主動,具有更為獨立的現代意識,顯示出相當明顯的批判精神。但是,我們也看到,從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而言,媒介同大學生之間還存在著一些矛盾。
大學生依賴媒介提供的奧運資訊
1、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媒體介入
現代大學生的社會化影響因素之一,是迅速發展、廣泛普及的大眾傳媒。傳媒對大學生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對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介入程度。
在對大學生“除了您必要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時間之外,您每天的休閑時間大約是多少?”的調查中發現,40,3%的大學生每天的休閑時間大約在3—4小時;5—6小時的占19.1%;1—2小b時的占16.2%。在對大學生利用休閑時間接觸媒體方式的調查中,上互聯網是第一位選擇的有64.4%,38.4%的大學生選擇了“看電視”,有51.1%的大學生選擇了“讀書”,“看報紙雜志”得到了44.6%大學生的青睞。由此可見,對互聯網、電視、報紙等大眾媒介的接觸在北京大學生業余生活方式中占重要的地位。
2、北京大學生接觸媒體奧運資訊的動機
調查發現,對于大學生休閑時間接觸網絡中關于奧運資訊方面,“關注體育明星、體育名人”占32.4%,“增加體育的新知見聞”占28.5%,“關注中國舉辦奧運的成功”占27.2%等。對于電視媒介,大學生為“增加體育的新知見聞”占55.5%,“了解體育賽事”占54.6%,“關注中國舉辦奧運的成功”占53.9%。對于報紙媒介,大學生為“與朋友、家人共享余暇”占51.1%,“了解中國在奧運籌備工作情況”占32.7%,“增加體育的新知見聞”占28.4%。對于雜志媒介,大學生選擇“關注體育明星、體育名人”占21.3%。對于廣播媒介,所有動機的選擇未超過10%。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通過不同的媒體接觸奧運資訊的動機不同,大學生接觸媒體奧運資訊多是積極主動的。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存在著各種需要,當這些需要指向媒介時,形成了一定的媒介期待,這一媒介期待將促使大學生去接近某種媒介或某種媒介體育信息的內容,并引導大學生進行信息加工,達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或其他無意的結果。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大學生的主動性。可以看出,這一過程并不僅僅是認知或獲取知識的過程,當大學生從娛樂目的出發,接近媒介,達到娛樂方面的滿足,這一過程可能所付出的心智努力相當少,我們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大學生是主動的。
大學生媒介奧運資訊的接觸渠道
對于北京大學生與媒介奧運資訊之間的互動關系和大眾媒介奧運資訊的綜合影響力,調查顯示,北京大學生經常接觸媒體種類的順序是:網絡20.2%、電視18.8%、報紙12.4%、廣播10.4%、圖書7.6%。大學生接觸不同媒體奧運資訊時間的選擇均值順序是:網絡—電視—報紙—廣播一圖書。從這里可以看出,北京大學生總體上的媒介奧運資訊接觸頻率和時間結構基本合理。從標準差來看,北京大學生群體接觸不同媒介奧運資訊時間的差別從小到大依次為廣播(標準差1.1605)、圖書(標準差1.1995)、報紙(標準差1.2277)、電視(標準差1.3750)、網絡(標準差1.4715)。北京大學生接觸網絡奧運資訊的接觸率和時間都是居于首位,接觸其他傳媒的總時間量明顯減少,這與網絡媒體的崛起直接有關,顯示了網絡功能的多樣性、豐富性。
一、理論依據
市場經濟環境中,一切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只有真正了解消費群體,挖掘其消費心理和消費特點,才能開發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設計出有效的市場營銷計劃與策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占據優勢地位。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但其消費行為仍遵循普遍的消費行為規律。消費者理論是消費者選擇行為的依據。在該理論框架下,依據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消費者出于理性的考慮,消費行為轉化為在預算約束下謀求效用最大化(也可以說是追求消費者剩余最大化)的權衡與選擇。效用是消費者在消費某種產品時所獲得的滿足程度,它是對商品功能的一種主觀評價。而總效用是指從消費一定量某種物品中所得到的總滿足程度。當某種物品的消費成本既定時,消費者從消費活動中獲得的效用越大,或者是消費者對消費的效用評價既定,而消費成本較低時,消費欲望較強。消費需求取決于消費成本和所得效用的對比,即邊際效用原理。要提高大學生消費者的效用,一方面要增加其享受服務的效用,一方面要減少其使用的不便利因素。效用是一種心理感覺,取決于消費者的偏好。企業要使產品擁有更加廣泛的認同和接受度,就要分析大學生消費者的心理,滿足其偏好,并善于把握消費發展趨勢。提高服務質量和層次,減少消費不便利因素,開發新的服務領域,也有助于產品的營銷。
二、大學生消費行為探究
1.大學生的消費特點
大學生是商家的重要消費客戶,同時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除了具有一般消費者群體市場的共同特征外,還具有自身的特點。
(1)消費觀念鮮明、時尚。大學生處于成長的青年時期,富于創造性和挑戰性,對新鮮事物充滿敏感與好奇。
(2)消費結構日趨多樣化。近年來,大學生的消費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用于交往、娛樂、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費用有較快的增長,并在構成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3)消費支出水平高。當前,在校大學生有較強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大學生每月的支出額400元~500元的占35.5%,處于第一位,支出額為500元~600元的占28.9%,這兩部分占的比例高達64.4%。600元以上、300元以下分別占12%、6.2%。
(4)消費的個性和從眾性并存。大學生希望展現自己的個性,體現自己的風格。
(5)消費的沖動性和情緒化。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志趣愛好、性格氣質還未完全定型,重感情易沖動,客觀環境、流行趨勢對其行為的影響作用比較突出。在其消費行為中,容易受情緒左右,失去應有的判斷力。喜歡嘗試新品牌,受促銷的影響較大。購買前,缺乏明確購買目標;購物時,被商品的新奇所吸引,缺乏必要的考慮和比較就沖動購買,隨意性較強。
2.大學生消費發展趨勢
(1)教育培訓消費異軍突起,將成為新時期大學生消費的一大亮點。由于高校的擴招,就業競爭加劇,大量的畢業生被推向人才市場。為了自身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走出校園,參加社會培訓。
(2)休閑娛樂消費呈多樣化特點。當代大學生追求多元化的價值目標,并受時尚前沿的影響,在休閑及娛樂消費方面, 大學生群體有著比其他年齡群體更旺盛的需求。他們追求新穎、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動,日漸成為大學生休閑娛樂的主流方式。進入新世紀, 大學生的這種需求更為強烈, 并在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體育健身等領域, 顯現出新的發展勢頭。
(3)電子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隨著我國步入信息時代,信息產業迅猛發展。對信息的索取,已經成為大學生的必備素質。為了保持與時代的同步性,大學生對信息的消費將大大增長。可以預見,電子產品市場必將隨著信息化的潮流而不斷發展。而大學生會成為這個市場的主要消費者。
(4)追求新穎、追求時尚的心理日趨明顯。大學生正處于自我需求不斷擴張的發展時期,因而希望以新異的消費形象,向社會展示自身的成熟;通過消費上的新潮、時尚、前衛來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尤其是在現今社會,時尚和新潮所代表的是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廣告昭示蠱惑下的消費意識,媒體、明星的示范效應,以及大型商場陳列的美輪美奐的商品的吸引,也促使“時尚和新潮”消費越來越成為多數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三、結語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在消費市場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不但形成了巨大的消費市場,而且易于接受新的消費理念。大學生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正確認識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 有利于商家更好的開拓大學生市場。
參考文獻:
大學生是當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費群體,有著不同其他 社會 消費群體的消費行為,多數大學生是從進入大學開始,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自主權,其消費行為對家庭、學校、企業、社會都有一定的影響。把握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內容、特點,研究其趨勢,對指導大學生進行理性消費,提高企業營銷的針對性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消費內容的特點
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分為基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休閑及娛樂消費、人際交往消費等幾個方面。
1.基本生活消費
由于學校所在的各城市 經濟 發展水平不一,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費需要也不一樣,大學生消費在靜態上可以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而在動態上呈逐年遞增趨勢。
2.學習消費
學習消費主要包括學費、書雜費、考證消費和電腦消費等。大學生學費因學校所處的地域、類別、專業等的不同也有所區別。
(1)大學生除了購買基本的專業教材外,其學習消費主要集中在購買教學參考書、 英語 和 計算機 等級考試等書目上。
(2)考證消費。近年“考證熱”在高校悄然興起,大學生參加各種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出國考試和國家公務員考試等等,名目繁多,相應的報名費、資料費、培訓費等自然不菲。不少大學生甘心對考證進行高額 投資 ,以增加職場競爭中的籌碼。
(3)電腦消費。好多大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采取集體所有,分擔 成本 的方式購買電腦;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寬裕的大學生自己擁有電腦。隨著網絡的普及,信息的溝通方式也多了起來。QQ、MSN、BOLOGE因其互動性,成為了當代大學生交流經驗、增長知識的新途徑。同時, 計算機網絡 已覆蓋了許多大學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網業已成為時尚,大學生的網絡消費也成為日常消費開支的一部分。
3.休閑及娛樂消費
(1)休閑消費。大學生閑暇生活中,最經常做的事情是上網、自習自修、讀消遣雜志、讀 文學 作品、書法、 音樂 、繪畫等,這些活動都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而諸如參加課題研究,文體活動、義務勞動、聽名師講座等需要集體參與的交往性活動,卻較少參加。
(2)娛樂消費。大學生的娛樂消費數額也相當可觀。進迪廳,打臺球,遛旱冰,去練歌房,開PARTY等。另外,大學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熱潮影響著他們的娛樂消費。
(3)時尚信息消費。大學生中手機的普及率較高。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學生都購買了手機用于與外界聯系,還有的大學生用手機進行娛樂活動,如點歌、照相、彩鈴訂購、發短信等。手機已經成為他們一個重要的通訊工具,價廉實用的手機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首選,但手機費在逐步提高。
(4) 旅游 消費。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公共 假期的增多,大學生熱衷于出外旅游者也不在少數。
4.人際交往消費
(1)人情消費。同學過生日、當選大學生干部、入黨,得獎學金、比賽獲獎等都要請客。否則,便被視為不夠交情,不上路。請客者檔次越高,赴宴者的隨禮也就越高。人情風的蔓延,給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經濟負擔,也給大學生帶來了精神壓力。
(2)戀愛消費。而戀愛費用的來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別提供”的;有的是從生活費中“摳”出來的;有的是來自“勤工儉學”的;有的是來自“獎學金”的,這與大學生的社會角色有關,更與家庭對大學生戀愛的看法有關。
根據我院兩年來對學生消費情況的 調查 ,05級06級學生一年的消費總額有明顯增加趨勢,05級學生在校一年的消費總額在6000元~9000元之間,06級學生升為7000元~13000元。
二、大學生消費方式的特點
大學生消費內容表明,他們正朝著追求現實、重視自我,要求個人和社會并重,并呈現出如下特點:
1.講究實用性:從相關 統計 數據中看出,大學生認同率最高的三個選項是知識、事業和健康,其次是友誼、愛情、家庭和金錢,而后才是理想、權力、地位和名譽。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休閑及娛樂消費、人際交往消費,都帶有濃厚的實用色彩。大學生對實用技術類書籍、文學類書籍、娛樂、消遣類報刊雜志的選擇率較高,而對科普讀物、人文社科類理論書籍的選擇率較低。
2.崇尚個性化:大學生消費個性化的表現,是當代新青年表現出的時尚化和風格化,表明青年大學生 心理 的成熟和獨立意識的增強。大學生對個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現,反映出當前新知識的爆炸式增長、新技術的迅速推廣和新的信息 傳播 媒介對大學生的影響,例如,手機、 銀行 卡、電腦、MP3等物品已成為當今大學生的必備之物,他們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有著自己獨有的消費現象和觀念。
3.追求前衛性:大學生消費“前衛”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追求品牌,崇尚權威;二是追求新穎、時尚;三是理性消費。
大學生正處于追求個性發展,自我意識增強,樂于接 受新鮮事物的年齡階段。對于品牌商品,青年大學生不太注重的產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 文化 價值,更多的傾向于 心理 感受,而不是從直觀上判斷某種商品的優劣。品牌所代表的“質量”、“價格”以及“文化”的權威性,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更趨理性化,如大學生在購買像電腦這樣昂貴的商品時,往往表現出購買前的冷靜,大部分大學生要查閱價格、性能等有關資料后再決定是否購買。
4.差異性:在 市場 經濟 背景下,高等 教育 屬于非義務教育,較高的學費和其他教育費用,對年收入人均才數百元的 農村 家庭、下崗職工家庭,盡管國家充分給予考慮和支持仍然不堪重負,在校園內產生了一個龐大的貧困生群體。來自貧困家庭的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較低,有些人甚至連基本生活費都難以保障,心理承受著經濟困難的巨大壓力,不少人因此產生自卑心理。同時, 社會 上的高消費現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倡導高消費和超前消費,他們的虛榮心態和炫耀行為造成了一種示范效應,導致校園平均消費水平水漲船高,同校特別是同專業、同班、同宿舍同學間消費水平的明顯反差。
三、大學生的消費趨勢
1.基本生活消費向營養型、質量型發展:從90年代開始,我國的消費水平逐漸由“生存型”向“享受型”發展,大學生也不例外。他們用于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費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學習條件,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費開始上升,而傳統的吃穿住用行等物質消費或生存型消費正逐步向有營養講質量方面發展。
2.學習消費的比值將大幅度上升:知識經濟時代帶來的學習觀念的變化,使廣大學生日益認識到學習不再是一件階段性的事,而將伴隨人的終身。特別是網絡教育的開展給人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用于繼續學習的費用也將日益增大。
3.健康、健身消費增加,休閑及娛樂消費呈現多樣:大學生日益重視健康消費,用于進行體育鍛煉和購買 保健 品的支出也在逐步上升,健康消費將成為主要的消費內容;體育健身消費在校園中漸成時尚,“花錢出汗”不再被視為可笑的事,大學生對各種美容與健康產品的需求,已超越基本的 預防 疾病的需求,進入更高層次。
休閑及娛樂消費方面,大學生群體有著比其他年齡群體更為旺盛的需求,他們越來越不滿足于看 電視 、進影劇院這樣一些靜止的休閑方式,而是追求新穎、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動:迪廳、游戲機,臺球和保齡球將更為普及;蹦極、攀巖、速降、滑翔、漂流、潛水、探險、探幽這類刺激的活動,今后會吸引眾多的青年大學生。
4.人際交往消費 成本 昂貴:在校大學生渴望理解,喜歡交友,用于請客吃飯的費用日益增多。特別是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信息消費的最大群體是青年大學生群體。網民年齡分布的高分值在20歲~30間歲,手機、電腦等產品由商務消費轉向生活消費,大學生上網率的增長,個人電腦的暢銷,也使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實用至上轉向感受為本。
5.模仿性的消費情結日趨明顯:大學生消費有著強烈的模仿性特征,有著很深的“白領情結”:名牌服裝著身,手提電腦隨身,信息把握在手,創造未來人生。這已成為眾多大學生所羨慕、仿效的社會形象。一方面希望擁有舒適的物質生活,一方面希望擁有高雅的精神享受。他們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消費的選擇,他們注重講求生活的品味和質量,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既有物質享受,又講求精神生活的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幾點啟示
1.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過度消費、高消費、超前消費的特點和趨勢,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消費觀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費,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2. 營銷 企業應把握大學生注重個性、時尚性、模仿性的消費行為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策略,運用不同的銷售方式,滿足不同大學生的需求,獲得最大的利益;同時也要肩負起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的社會責任。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比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山西省高校在校一至三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對其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現狀和消費水平進行了調查分析和研究。結果表明:山西省大學生在注重休閑體育心理功效的同時,對休閑體育的健身功能也極為看重;山西省大學生的休閑體育消費能力不能滿足其對休閑體育的要求;完善休閑體育校園文化建設將對休閑體育在山西省高校的傳播與推廣起到積極的作用。旨在正確認識山西省高校大學生的休閑體育消費特征,引導其休閑體育消費行為,為促進這一特殊群體領域形成健康積極的休閑體育文化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關鍵詞:山西省 大學生 休閑體育 消費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06—0001—04
基金項目:山西省社科聯2012 年重點研究項目,編號:SKLZDKT2011053。
作者簡介:楊志棟(1958~),男,教授。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1 研究目的
休閑體育(Leisure Sport)是社會體育的組成部分,是人們在閑暇時間以增進身心健康,豐富和創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為目的的身體鍛煉活動[1]。高校體育的目標應是引導和教育大學生積極、主動地鍛煉身體,而休閑體育對培養學生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構筑和諧的校園文化舉足輕重。KRAU(1984)和SKELYL 在(1996)提出:人們生活的各部分都有休閑的潛在資源[2]。這說明,判斷休閑體育的標準,并不是參與者的活動方式,而是他的心態。如果參與者是以一種追求自身體驗的積極心態去參加體育運動,那么,即使是再激烈的項目,對他而言也只是一種休閑。反之,如果參與者是在外因的迫使下參與活動,那么,哪怕是最輕松的體育項目,對他而言也不是休閑了。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體育與休閑的結合,是國際大眾體育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 它使體育不再僅僅是人們健身的一種工具,更是人們調節心理與情感的一種玩具,對于體育走入人們的視野和生活, 成為人們維系身心健康的一種生活方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相比較學業繁重的初、高中學生,大學生們可支配的業余時間顯著較多,可利用的余暇時間大大增加,在此情況下,如何利用健康的娛樂方式和體育活動去豐富自己的余暇生活, 使之有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成為一個大學校園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部分大學體育教學存在偏重運動的外在表現形式, 強調運動技能的學習,強調運動競賽,許多活動項目缺乏終身受益的內容,既不能適應休閑個體活動的開展,又不適應畢業后的傳承。體育課外活動輔導也由于經費、場地、師資等原因很少開展,即使有也大多是體育課的直接翻版,缺乏新意,不能滿足大學生健身養心、娛樂等功能,學生也沒有太大興趣參與。
本研究擬通過對山西省三所高校學生休閑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對于正確引導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的休閑體育消費行為,認識其體育消費特征,以及促進這一特殊群體領域形成健康的積極的休閑體育文化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太原工業學院這三所高校一、二、三年級在校學生,共計847 人(男生487 人,女生360 人)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山西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307 人,中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237 人,太原工業學院學生303 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休閑和休閑體育方面的論文及休閑理論、社會學等參考書目。
2.2.2 專家訪談法
訪談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師范大學等高校的體育學專家學者、高校體育俱樂部的會長、會員以及經常參與休閑體育的普通學生。2.2.3 問卷調查法
2011 年10 月至11 月期間,在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太原工業學院等三所高校,發放《山西省高校學生休閑體育消費調查問卷》, 共計1000份, 責成專人現場發放、現場回收, 回收問卷10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847 份(男生487 份,女生360份),問卷有效率為84.7%。
2.2.4數理統計法
利用spss11.0 計算機軟件對收集的所有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并采用“裂半法”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信度檢驗。
3 結果與分析
3.1 休閑體育消費支出
調查結果顯示,每月生活費在300 至1000 元之間的大學生比例占到了調查對象總數的85.1%(見表1),而“家里提供的生活費”是62.6%的大學生休閑體育消費的主要經費來源,通過勤工儉學、兼職等手段掙錢來進行體育消費的比例是31.6%。這反映出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支出主要來源于自己每月的生活費用。
而在“你是否愿意花錢去進行休閑體育活動”這個問題上,選擇“否”與“不確定”的學生占到了66%的比例(見表2),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部分學生一則不愿意花錢從事體育休閑活動,二則對花錢從事休閑體育活動態度很猶豫。
在“多久參與一次休閑體育活動的消費”選擇上,“一個月消費一次”、“幾個月消費一次”以及“很久才消費一次”的比例占到了近80%,這直接表明了大學生對休閑體育需要花錢進行消費的真實態度,那就是消費極少或者幾乎不消費(見表3)。每個月用于休閑體育消費的金額,“幾乎沒有”與“100 元以下”的選擇人數也占到了80%以上,對于那些父母所給生活費是其主要經濟來源的大學生來講,休閑體育消費的支出顯然是有些奢侈。
在如何看待和認識休閑體育上,“舒緩壓力的好途徑” 是大學生們的第一選擇,這也證明了在大學生看來,休閑體育對其心理健康促進具有良好的影響(見表4)。國外學者Bedar 和Ragheb 的研究表明,休閑時人們期望獲得的體驗至少包含以下幾個層面:(1)心理上的:自由感、享受、參與、挑戰;(2)教育性的:智力挑戰及獲取知識;(3)社交性的:與他人的良好關系;(4)放松性的:從壓力及疲勞中解脫;(5)生理性的:健康、健美、體重控制與康樂;(6)審美性的:對優秀作品及自然景色的反映[3]。而我國學者對休閑體育的研究表明, 休閑體育具有有助于減少負面情緒,促進人的正面情緒效應、有助于獲得精神層面的自由感和解放感、有助于增進“我們關系”,改善人際交往關系,增強個體的社會適應的能力,提高個體的認知能力等六大功能[4]。大學生作為文化素質層次較高的一個特殊群體, 面對學業以及就業壓力,心理負擔較重可以理解,所以這個群體對渴望參與休閑體育的心理需要程度完全符合本次調查研究的預期。
而在題目“休閑體育消費后的感受”問題選擇上,“心理輕松愉快”、“身體舒服”、“忘記煩惱”這三點是大學生們的主要選擇,在證明大學生更看重休閑體育對心理有積極良好影響的同時,也表明大學生非常認可休閑體育的健身功能(見表5)。體育本身的健身功能普為人知, 進行適當的鍛煉會讓自己的身體感到比較舒適, 而休閑體育與競技體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沒有太多的競爭性與對抗性, 所以運動者基本會以比較適中的運動量進行鍛煉。
目前,我國法定的節假日大約有114 天,而在校高校大學生再加上寒假、暑假,大概有170 多天的假期,由于他們學習時間具有很大的機動性, 因此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余暇時間將會更多,在擁有了比較充裕的業余時間之后,大學生如果能比較長時間的堅持進行休閑體育, 身體機能和體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顯然可以預見。
3.2 休閑體育消費項目與場所從“大學生休閑體育消費項目”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消費項目主要集中在支付體育活動費用或門票、購買運動服裝、購買運動器械(見表6)。這個研究結果與先前學者們關于大學生學校休閑體育的眾多研究結果頗為相似。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文化群體, 對某些體育項目與體育明星的迷戀可能致使他們會經常購買相關體育活動門票或書籍報刊雜志以及相關的運動器材。而在購買運動服裝這項上,即使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大學生,也可能會消費一定數額的金錢,因為現代的體育運動服裝已經并不只限于運動時穿著, 而是一種時尚休閑的標志,在大學生看來甚至是更為主要的因素。
在調查結果中也顯示, 大學生最希望休閑體育場所擁有先進的設備,集各項休閑體育設施于一體,其次是能夠提供免費的運動指導(見表7)。
這項調查結果表明了大學生的消費與收入之間的矛盾,畢竟各學校能提供給學生免費或者低消費的休閑體育運動場所遠遠滿足不了大學生的需求,如果到社會上進行休閑體育消費,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還達不到。
在休閑體育場所中, 存在的最主要的幾個問題是活動場地少、設施破舊、種類不夠多以及服務不到位。在這個選項中,主要反映出大學生對目前學校體育設施的不滿意態度,這也是“供需矛盾”的一種現實反應。由于受近年來各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影響,山西省許多高校在校學生每年逐步增加,但是體育場館等硬件設施并沒有相應的增加到與學生數量應該達到的數量和標準,許多高校的體育場館設施陳舊、匱乏,根本無法滿足在校大學生進行休閑體育甚至是正常體育課教學的需要。
資料表明: 我國符合普查標準的各類體育場地設施共有615693 個,其中隸屬于學校系統的有413583 個,約占67.)17%。說明了我國學校系統體育設施擁有量在全國占主導地位, 而在學校體育設施中,高校擁有12762 個,僅占到3.)86%,說明了高校體育設施擁有率相當低, 遠遠不能滿足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活動需求。在筆者調查的三所高校中,籃球場地、足球場地、網球場地等經常在下午學生下課后出現人滿為患的局面, 幾撥學生輪流共用一個場地進行活動的局面經常出現。
體育場館等基礎性設施是學生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物質條必備件, 一個學校硬性體育設施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在校學生參與休閑體育人數多少及活動的質量, 因此學校應該對體育場館的建設給予高度的重視,積極加大和改善體育場館,為保證體育教學和在校大學生參與休閑體育活動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
3.3 影響休閑體育消費諸因素
在“大學生不參與休閑體育消費的原因”調查中,可以看到,將近60%的大學生選擇了“學習或其它活動占用時間多”。可以認為,這個因素是影響大學生進行休閑體育消費的重要原因,選擇經濟條件不允許和無適合場地或找不到場地的大學生人數比例分別為28.2%和25.7%。(見表8)
學校作為大學生主要的生活與休閑體育場所, 對其認識與選擇休閑體育項目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本研究顯示,“在學校形成一種休閑體育文化氛圍,人人參與”和“希望學校組織更多的休閑體育活動” 這兩個因素讓74.1%的大學生認為可以有效激勵和促使他們參與到休閑體育中(見表9)。
休閑體育的文化價值在于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和諧、平衡以及自我實現的發展,這是體育的本質和終極目標,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只有當人通過自己的意志去設計、掌握或運用某種手段和方法來使自我的身、心獲得同步發展;當人們去參與一種旨在使自我生理水平和心理水平提高, 并同時滿足了人的歸屬本能、自尊本能乃至最高級的自我實現本能需要時,我們便說:他參與了體育。他占有并實現了體育的意義和價值。”
從這個意義上說, 休閑體育是在人類滿足生存需要之后的一種更高級的享受和發展需要。那么在高校中的休閑體育文化,應該是一切休閑體育現象和休閑體育生活中展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也就是說,學生在休閑體育生活和休閑體育實踐過程中,為謀求身心健康發展,通過競技性、娛樂性、教育性等手段, 以身體形態變化和動作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具有運動屬性的文化。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之中,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與影響。在大學校園中如果能形成一種休閑體育文化氛圍的話, 那么生活在校園環境中的大學生將會極大地受到休閑體育文化的影響,那么自然而然地,休閑體育也將會在大學校園中興起和不斷發展。
隨著知識信息時代的來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就業壓力、學習壓力、經濟壓力等造成的精神壓力和心理不安因素不斷增多。因此大學生需要休閑娛樂來體現其自身價值,以提高學習生活質量和舒緩社會生活所帶來的各種壓力, 而高校休閑體育的超脫的、非功利性的特點,恰好滿足了廣大學生回歸自然、釋放本能的心理渴望,可以達到身心和外界環境有機融合的目的。高校休閑體育是順應時代的變化逐漸發展起來的,為此大學體育非常有必要開展休閑體育,使在校大學生在充滿喜悅、和諧的氣氛中,逐漸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將休閑體育納入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當中。
4 結論
(1) 山西省高校學生對學校休閑體育的認知和理解程度較高, 普遍認為參與學校休閑體育可以對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其中,休閑體育所具有的心理功效是其選擇休閑體育最為看重的功能,其次是休閑體育的健身功能。
(2) 山西省高校大學生休閑體育消費的項目主要集中在支付各種體育活動費用、購買門票、運動服裝及運動器材等方面。目前的體育場館設施在數量和質量上遠遠不能滿足在校學生們參與休閑體育運動的需求, 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影響山西省高校學生進行休閑體育的主要因素有經濟能力不足、學習或其它活動占用時間較多以及學校場地設施不能滿足其進行休閑體育的需要。
(4) 山西省高校中目前還沒有形成讓學生們自覺積極參與休閑體育文化的氛圍。
參考文獻:
[1]趙瑞斌,邱萍.成都市高校學生休閑體育消費現狀調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16):300-302.
[2]. Chrisotpr. R. Edginotn,etal.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M].1998:2-29,32-41.
[3]. Beard.J,C.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Journal. of.Leisure.Research.,1980(12):20-33.
[4]周毅剛,劉暉.休閑體育的心理功效[DB/OL].http://sh.xinhuanet.com/misc/.2008-11-28/content/15048838.htm.
[5]高玉敏.河北省高校學生體育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