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工程職稱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2 17:32: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級工程職稱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級工程職稱論文

篇(1)

1.1做好審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全面調查待審計的項目,搜集整理并分析歸納有關工程造價的各項資料、信息,比如招投標文件、工程合同、設計、施工、竣工圖紙、設計變更、監理簽證資料,以及材料設備采購清單、各種報價單等。同時,熟悉并核對所有設計,施工和竣工圖紙,進行清點。

1.2工程費用

1.2.1人工費。

在各類工程費用中,人工費是頻繁變動的一類費用。為了控制人工費用的比例,筆者將通過本文具體分析實際結算人工費和預算取定的人工費之間的偏差。比如某高架橋工程,涉及140片后張法,40米T形梁的人工費的審計。實際結算的人工工日工資單價比預算定額取定的單價要高,但同時實際施工的工日總數相應縮減,據此計算出人工費預算為9000元/片,共計126萬元。實際費用僅為112萬元,比預算費用減少了14萬元。相比之下,實際支出并未超支,表明施工單位的實際費用控制比較合理。

1.2.2材料費。

材料費主要觀察工程材料用量總數,材料使用量情況,對比預算用量和預算費用。在某一處中橋施工中,預算鋼筋用量為218.35噸,同時預算考慮2.5%的損耗,實際鋼筋用量223.37噸,超出預算5.02噸,但是在施工過程中并未發現材料浪費以及非正常使用的情況,同時損耗也在正常范圍之內。由于清單中包含了損耗,因此必須將所統計的鋼筋總量中撇除超預算的部分。鋼筋部分一律參考施工圖紙計入工程量,切記重復多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預算多采用定額單價,且鋼筋作為主材定額中屬于未定價材料,且鋼筋市場價波動較大,因此必須掌握材料市場價格信息,嚴格控制材料單價,并根據掌握的材料價格信息,準確核實材料價差,并分析其合理性。

1.2.3機械費。

機械費是施工所用各種機械、設備所消耗的機械臺班數,臺班費用。以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施工為例,乙方外租攤鋪和運輸機械,此項機械費應先根據預算,分解瀝青混凝土攤鋪和運輸機械,考慮施工損耗和機械降效,核算每單位混合料的機械費,從而審核此項機械費是否合理。

1.2.4管理費。

管理費,就是將實際費用以工程項目、部門、預算費用等標準進行歸類匯總,然后與目標費用對比分析,針對超預算的部分進行具體分析,明確相關責任部門,避免浪費工程成本。

1.2.5設計變更費用。

審計之前,收集并核對變更聯系單是否俱全,是否有相關負責人員簽字,是否有先施工后補簽的現象,同時確保設計變更的工程量的真實性,查看變更簽字時間是否與施工時間一致,對設計變更與工程簽證進行嚴格區分。現行管理規范中提及,這兩項變更均屬預備費,不同的是,設計變更聯系單必須由設計單位統一開據,工程簽證則由現場施工人員出具。

1.2.6建設單位管理費等費用。

建設單位管理費,工程監理費,設計文件審查費,研究實驗費,交竣工驗收試驗檢測費,聯合試運轉費,生產人員培訓費,前期工作費,占地拆遷費等費用以規定的計價程序與相應費率按規范計算,結果與國家標準對比確定各自費用是否合理。

2費用審核重點

2.1工程量的審核

要求按照定額標準全面復核已統計的工程量,明確清單工程量計算規則,重點排查是否有重復計算的工程量。

2.2單價套用審核

合同中已規定的工程量清單綜合單價,按合同價執行;合同中沒有規定清單外工程量,按類似綜合單價執行;合同中沒有規定同時沒有類似工程量綜合單價的,按照現行國家及各省市,部委的規定,雙方約定價格執行。

篇(2)

二、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分段安排

1.課程體系構建通過社會調研和人才需求分析,根據STCW公約對輪機部船員的要求,按照職業工作崗位—職業工作任務—職業崗位能力—專業學習領域的思路,通過對輪機職業崗位分析,提煉出本專業“3+2”培養模式的職業崗位核心能力,明確崗位對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將輪機職業資格的國際標準與學歷教育有機融合。圍繞三管輪職務必須滿足的四個職能塊,構建輪機職業背景下的“項目教學、實境訓練”的模塊化課程體系。遵循上述思路,將輪機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分為三個模塊,即職業素質模塊、專業知識模塊、職業能力模塊,設計出各個模塊對應的具體課程(見表2)。由于各個模塊都是基于共同的專業知識技能及職業素質培養需求來進行設計的,因此各模塊之間、各課程之間都存在緊密聯系。

2.課程體系分段安排中高職“3+2”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設置和安排是重要一環。在綜合考慮船舶三管輪課程體系的基礎上,也考慮了船舶值班機工和船舶三管輪對知識的具體需求,按照課程體系的“一條線”的思路進行兩階段課程的設置,中職階段的課程安排和高職階段的課程安排分別作為這條線的一個部分。這樣的安排可以使中職階段的輪機工程技術專業教育不再是圍繞適任證書考試進行的應試教育,使中職教育回歸原有的形式,保證其文化課程的學習時間和效果,對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和文化素質有著重要的幫助,有利于學生的正常成長,也有利于船舶的安全營運。針對中職和高職兩個階段在課程體系、尤其是專業課程體系的安排,采取的措施如下:(1)課程設置圍繞專業職能塊。圍繞STCW公約對遠洋船舶輪機崗位的四個職能塊———輪機工程、電氣電子與控制工程、輪機維護與修理、船舶作業管理與人員管理,確定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進而設置相應的課程,確保所設置的每門專業課程都服務于對應的職能塊。(2)課程內容圍繞崗位綜合化。中高職教育均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才培養重在實踐技能方面。輪機工程技術專業的面向崗位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因此課程內容方面進行了綜合化處理,弱化了學科的界限,將課程進行分解、優化并進行重新組合,重點放在應用性以及崗位的實用性。(3)階段教學分工避免重復。按照“一條線”的思路,課程的安排、整體設計以及前后分段以避免重復作為主要原則。兩個階段都需要的課程均前移至中職階段完成,如船員專項技能培訓中的熟悉與基本安全、高級消防、精通艇筏、精通急救、游泳等課程。部分課程在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同時開設,如動力設備拆裝、動力設備操作、機械制圖等,雖然課程名稱相同,但課程內容是有遞進的,是作為一種加強,而不是簡單重復。中職階段重在基礎理論以及基本技能的學習,高職階段則重在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同時,在課程安排時,前三年中職階段的課程盡可能作為后面高職階段的基礎。具體做法是,將中職階段除了值班機工考證課程之外的專業課程后移至高職階段,如船舶動力裝置、船舶輔機等課程,同時保證中職階段的文化基礎課的學習時間、增加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時間;高職階段則進一步加強三管輪崗位所需的輪機值班、輪機自動化設備的操作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如船舶管理、機艙資源管理(ERM)、船舶電氣設備、輪機自動化、船舶機艙綜合實訓等課程的學習,滿足現代化船舶輪機崗位工作的需要。(4)課程體系兩個階段的具體安排。根據輪機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整體情況,結合我國中職教育、高職教育的具體要求,圍繞輪機工程技術專業“3+2”模式兩個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了兩個階段的課程安排。中職階段3年:中職教育的相關文化課程、船員專項技能培訓、游泳課、機工業務、輪機基礎與金工工藝理論、金屬材料學、輪機工程力學、機械制圖(一)、認知實習、金工工藝訓練以及動力設備拆裝、動力設備操作等。高職階段2年:表2中的職業素養與專業知識相關課程,職業能力中關于英語應用能力、實操、實作技能、人員設備等管理技能、適應船員工作與生活的能力、勞動意識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中的相關課程以及機械制圖(二),同時增加三管輪適任考試強化課程。

篇(3)

中圖分類號: TV551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深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升,社會對于建筑建設的要求更加的嚴格。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的好壞,直接的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對地下設施和周邊建筑的安全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在土木工程的建設中,我們要選擇合理的基坑支護方案,促進其綜合效益的提升,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滿足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的需要。

1、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工程環節分析

近年來,我國高層建筑發展迅速,其在高度與體量規模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與之相應發展的是深大基坑工程,這是由于建筑使用功能,抗風抗震穩定及城市發展利用地下空間等方面要求的結果。基坑工程的特點:建設環境較復雜,高層建筑多數是建造在城市地區,特別是舊城改造地段。往往出現建筑地段的周圍有密集的建筑群、各類管道等市政工程設施縱橫,致使施工場地狹窄,深基坑開挖時既不能放坡,同時又相鄰許多永久性建筑與市政公用設施,他們對變形甚為敏感,因此對基坑的穩定性和位移控制有很高的要求。

建筑規模隨著高層建筑發展不斷得到發展,滿足了建筑市場的發展需要,其建設力度及其規模的發展,要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在此過程中,由于其建筑設計技術的進步,促進其整體空間環節的有效應用,比如其地下空間等的應用。隨著建筑規模的不斷擴展與地下空間利用的大力度開發,基坑工程迅速向大深度、大面積方向發展。目前面積達到數萬平方米,深度接近或超過20米的已不是少數。基坑工程多數做法是按臨時工程對待,但其造價卻是很高的。基坑工程設計與施工涉及到眾多不確定因素。

2 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方法

基坑支護的成功因素主要是看選擇的方案在當地的地質地層條件,環境條件、基坑的深度等條件下是否最合理,最經濟,最安全的,設計計算最接近實際。其支護方法有以下幾種:(1)懸壁式灌注樁法支檔方法;(2)單支點和多支點支護法;(3)重力式擋土法(土釘噴錨網法,深層攪拌樁法,水泥土樁法);(4)逆作法,地下工程以樁代柱施工技術。

3、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的重要性

隨著城市高層建筑的不斷興起,基坑支護技術得到了長期有效的發展,并被廣泛地應在巖土工程建設中。與此同時,新的技術、新版的工藝也不斷地出現,大大的提高了工程建設的質量。但是,目前的城市建筑一般間距都比較的小,所建設的基坑邊緣距沒法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有的甚至只有幾米的距離。這種情況的存在,非常地不利于基礎工程的施工建設,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同時,施工單位也相應地要承擔更多的施工費用,延長施工的工期。除此之外,傳統意義上的基坑支護結構設計的理念、原則和工藝等都已經不符合變化了的實際情況。在這種設計方案的指導下,出現相應的事故也就在所難免了。因此,加強對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安全性的建設,有利于加強周邊環境的保護和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并促進城市建筑工程的進一步發展。

4、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工程存在的問題

在巖土工程的建設中,如何做好基坑支護工程的建設,就應當對目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只有充分地明確了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才能夠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保證工程建設的安全。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工程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沒有正確地選擇土體的物理學參數

在巖土工程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上,所涉及到的土體的物理學參數并沒有完全地符合建設的需要。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基坑支護的安全性主要是受到其支撐壓力大小的影響,通過對這種壓力的計算可以計算出一定的物理學參數值。但是,由于所進行建設的地質條件比較復雜,變化多樣,要實現非常精確的計算目前還沒有著這種技術水平。同時,由于土體物理參數在選擇上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特別是含水率、粘聚力和內摩擦角等三個參數受到深基坑開挖后的影響,經常出現不同的變化,因而非常難以計算出基坑支護結構的真正的受力情況。

4.2基坑土體所選擇的樣本沒有整體性

在進行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之前,設計人員都要進行基坑土體的取樣工作。設計人員通過對所取樣土體的分析,能夠獲取較為合理的物理學指標,從而正確地指導基坑支護工程結構的設計工作。但是,在進行鉆探的過程中,為了控制工程造價和勘探的工作量,鉆孔就會相應地受到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所取得的樣本攢在一定的隨機性和不完整性,再加上地質構造的復雜和多變的特征,樣本更加的不可能反映出基坑土體的真實情況。

4.3基坑支護結構真實的受力情況與設計的不相符

基坑支護結構設計中所進行的設計計算,一般都是按照極限平衡理論來進行的,這種理論是一種靜態的概念。而在實際的施工建設中,基坑土體處于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其施工的荷載力隨時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結構設計中的相關荷載力數值,只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相應的修改才能與實際情況相符,否則會造成支護結構的變形,不利于工程建設的有效開展。

5、巖土工程中基坑支護工程的改進措施

5.1加強設計理念的更新

在基坑技術的發展上,我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能力,并且在支護結構受力變化的規律上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種技術能力的掌握和認識的存在,有利于基坑支護結構的合理設計,為其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并沒有形成比較統一的設計規范,主要還是采用傳統的“等值梁法”、庫倫理論或朗肯理論進行相應的設計和計算。在這種理念計算出來的結果與實際的情況往往相差比較大,不利于工程建設的質量和安全建設。因此,在今后的基坑支護設計中,要逐漸地形成以施工監測為主導,進行動態信息反饋的新的設計體系,徹底地改變傳統的設計理念。

5.2積極尋找新型的機構計算方法

隨著高層建筑的發展,新的支護結構不斷的出現,并有效地應用到實際的工程建設中。比如鋼板樁、低下連續墻等支護結構的使用,促進了土釘、雙排樁和旋噴土錨等支付結構型式的產生。但是,對于這些新支護結構的相關計算和設計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論,加強其計算和設計方法的研究,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5.3采用新的設計方法控制變形

我國在進行基坑支護工程機構設計時,采用的主要是極限平衡原理,這是一種簡便實用的設計方法。在這種原理的指導下,所設計出來的基坑支護結構可以滿足結構在強度上的要求,但是不能夠有效地體現支護結構剛度上的要求。因此,為了避免由于結構剛度而造成相應的事故,應當采用新的設計方法控制變形。相關的設計人員應當對控制變形的標準、空間效應變化成地面超載等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6、結語

總之,巖土工程基坑的施工存在一定的風險,地質條件變化多樣,工程建設的相關管理者應當在結合所在地工程建設的經驗上,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理念進行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從而建設出安全、有效的支護結構。但是,傳統的基坑支護工程建設的理念、設計方法和計算方法等,必須在結合現實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進,最終促進基坑支護工程的進一步發展,保證巖土工程建設的安全。

篇(4)

一、設置課程論文及答辯的重要性

通過調查,選擇生物工程基礎課程的學生來自各個專業,知識面背景不同,有不少學生從未接觸過相關領域的課程,許多是懷著好奇心理來上這門課的,還有的學生只是單純地來混混學分,被動來聽課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否則課堂氣氛不好,學習風氣不理想,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必需摒棄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缺乏互動的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模式無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的素質及其能力的形成。

設置課程論文及答辯進行教學或者考核,能夠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判斷能力跨出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所以考核學生的成績主要看學生是否能獨立查閱文獻、認真思考,并且言之成理地寫出來,結論即使稍有偏頗也是允許的。同時,學生只有具備獨立的思考判斷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在終身教育過程中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不斷實現知識的更新,實現從學會知識到學會學習的飛躍。

二、課程論文及答辯的實施方式

(一)課程論文選題

選題是開展研究的第一步,直接決定著課程論文的質量和結果。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有意識地介紹本課程相關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和前沿研究動態,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培養研究性學習方法。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考和興趣,將自己的選題范圍報上來,經過篩選和課堂討論,確定最終的課程論文選題和目標。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視,并且會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實踐與思考心得結合起來,滿懷信心和熱情地投入到選題后的研究中去。

(二)查閱文獻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不查文獻不做學問”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廣泛地閱讀相關書目查找各種資料,并進行仔細地分析、辨別,使知識和能力趨向統一。要把某個問題講清楚,學生必須綜合運用該課程或其他課程所學過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學生須熟練掌握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查閱國內外某個研究問題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本領,貼”。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前人的工作,才能胸有成竹地撰寫自己的課程論文。

(三)課程論文撰寫

因為許多大學生沒有撰寫課程論文的經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會拿出幾篇撰寫規范的論文給學生講評,告之如何將所見所想用科技論文語言來表述,如何安排符合邏輯思維的論文結構和層次,甚至逐詞逐句地幫學生確定題目、摘要、關鍵詞、段落層次和結論的書寫,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研究表達思維,鍛煉初步的論文撰寫能力。另外,教師也會將那些不規范的論文展示給學生看,結合歷史上因為論文不規范而科研失敗的實例,讓學生懂得細節的重要性,寫出比較規范的課程論文來。

(四)論文評價和交流

學生要想寫好自己的論文,必須經過課堂的討論和交流,對比差距,查找缺漏,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課程論文。任課教師一定要注意導向,這對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端正態度很重要,因此就不應該輕易地否定某一個同學的研究工作。如果他確有缺點和不足,教師要提出改進的措施和方式,讓學生意識到錯誤的所在,對進一步的修改進有清晰的認識。同時,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自己評自己,通過傳閱其他同學的論文,客觀評價自己,交流心得,做到知己知彼,不斷提高自己。

(五)課程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是課程論文的重要一環。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會讓學生將自己的課程論文成績展現給大家看。這要求學生精心準備材料、課件和圖片,努力在限定時間內將自己復雜枯燥的研究用簡單熱情的語言表達出來,富有感染力地激發聽眾興趣。答辯過程中,更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認知深度,鼓勵其他學生都來當答辯委員會成員,只要與課程論文有關的問題都可以提出來,以此活躍課堂氣氛,深化理論學習。教師的點評很重要,應從論文的選題質量、論文的理論性與科學性、論文的寫作水平、論文答辯表現4個方面進行評價,做到公正和公平,又不失趣味性。

三、設置課程論文及答辯的教學效果

(一)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這一點最值得一提。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學習熱情后,在選題過程中,許多學生就會將目光投向當前研究比較熱點的胚胎干細胞、轉基因食品、克隆技術、發酵產業等。特別是2007年11月最新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后,學生對獲獎領域的“胚胎干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內容產生了濃厚興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這一點,對細胞工程和胚胎干細胞工程理論進行了詳細地講述,引導學生主動查閱和搜集相關文獻資料,了解這一生物工程的前沿進展。在確定選題時,就有學生將重點放在了胚胎干細胞的倫理道德方面,建議開發其他組織代替胚胎開展干細胞研究。而在2007年11月20日日本和美國有兩個研究小組成功地將人皮膚誘導為類干細胞后,有學生喜出望外地打電話告訴我,仿佛這一研究成果是他做出來一樣,由此可見學生的積極性有多高。

(二)啟發了學生和教師今后的研究

教學相長,這一點在通過課程論文及答辯的教學嘗試中得到了體現。很多時候,任課教師由于長年的教學或科研,思路比較受局限。在做課程論文及答辯的進程中,教師因和學生一起探索了某個科研進展,從而激發了許多新的研究思路,為課程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比如,從細胞融合技術上,有學生結合自己玩網絡游戲的經歷,提出了“人獸雜交”的選題,并通過深入調研,總結了人獸雜交的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進展,既很吸引眼球,也對這一領域的發展趨勢和監管方面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值得教師和其他學生深入思考和研究。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篇(5)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基坑工程可以說是巖土工程中實用性和經驗性都較強的學科,它既保留著古老特色,有傳遞著現代的時代特點。現在的工程越來越復雜,施工難度以及環保的要求也不斷增加,基坑越來越深所帶來的問題頻發,需要我們嚴謹對待。

一、深基坑支護介紹

1、鋼板樁支護

通過鎖口或者鉗口的熱軋型鋼制成了鋼板樁,板樁連接就形成了鋼板樁墻,能夠進行擋土、擋水等。通常情況下我們所使用的各類鋼板樁截面有U形、Z形、直腹板形等。鋼板樁施工簡單、應用廣,但噪聲大,容易造成相鄰地基變形,因此,一般不在人口、建筑密集處使用。此外,鋼板樁自身柔性較大,錨拉或支撐系統一旦不當,就可能出現較大變形,所以基坑支護深度通常不會超過7m,否則就停止使用。而地下室施工結束后需拔出鋼板樁,對周圍地表土和地基土有一定影響。

2、深層攪拌樁支護

深層攪拌樁利用石灰或水泥作固化劑,用深層攪拌機把固化劑和軟土強制攪拌,經物理、化學反應,軟土硬結成樁體,水穩定性、整體性、強度都比較好。此支護多用格柵形式,即重力壩式擋墻。如果基坑是二、三級基坑且坑深不超過7m,坑邊至紅線距離充足,通常優先使用此方法,因為其水泥不透水,能擋水又能擋土防滲效果良好。深層攪拌樁為重力式結構,內部無支撐,自身重量就能保持穩定抵抗側向力,可方便基坑內地下結構施工和機械挖土,簡單易行,材料僅是水泥,費用低。對于一些情況比較特殊無法增大墻厚而又需嚴控變形的,在增設抗剪插筋和圍檁后可增設支撐,加大嵌固深度和基坑內土體加固都是限制變形的有效方法。

3、排樁支護

排樁支護是柱列式間隔布置鋼筋混凝土挖孔、鉆灌注樁來作擋土結構。其間隔布置包含樁與樁有一定凈距疏排布置和相切密排布置。柱列式灌注樁有較好剛度,但各樁間連系差須在樁頂澆筑較大截面鋼筋混凝土帽梁,為防止地下水并夾帶土粒從樁間孔隙流入坑內,需同時在樁背或樁間用高壓注漿,設深層旋噴樁、攪拌樁等,或樁后專構防水帷幕。灌注樁施可用人工或機械挖孔,無需大型機械,施工簡單,無打樁振動、噪聲和擠壓周圍土體危害。同時,其成本較較地下連續墻也比較低。

二、深基坑支護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1、土層開挖和邊坡支護不配套

常見支護施工滯后于土方施工很長一段時間,不得不二次回填或搭設架子。通常,土方開挖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工序簡單,組織管理容易。而擋土支護的技術含量高,工序較多且復雜,施工組織和管理都較土方開挖復雜。所以施工中,大型工程均是由專業施工隊來分別完成土方和擋土支付工作,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兩個平行的合同。這樣在施工過程中協調管理的難度大,土方施工單位搶進度,拖工期,開挖順序較亂,特別是雨期施工,甚至不顧擋土支護施工所需工作面,留給支護施工的操作面幾乎是無法操作,時間上也無法完成支護工作。

2、邊坡修理達不到設計、規范要求

常存在超挖和欠挖現象,一般深基礎在開挖時均使用機械開挖、人工簡單修坡后即開始擋土支護的砼初噴工序。而實際開挖時,由于施工管理人員不到位,技術交底不充分,分層分段開挖高度不一,挖機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使機械開挖后的邊坡表面平整度,順直度極不規則,而人工修理時不可能深度挖掘只能就機挖表面做平整度修整,在沒有嚴格檢查驗收時就開始初噴,故在擋土支付后出現超挖和欠挖現象。

3、成孔注漿不到位、土釘或錨桿受力達不到設計要求

深基坑支護所用土釘或錨桿鉆孔直徑為100—150的鉆桿成孔,孔深少則五、六米,深則十幾、二十多米,鉆孔所穿過的土層質量也各不相同,鉆孔如果不認真研究土體情況,往往造成出渣不盡,殘渣沉積而影響注漿,有的甚至成孔困難、孔洞坍塌,無法插筋和注漿。再者注漿時配料隨意性大、注漿管不插到位、注漿壓力不夠等而造成注漿長度不足、充盈度不夠,而使土釘或錨桿的抗拔力達不到設計要求,影響工程質量,甚至要做再次處理。

三、巖土工程深基坑支護工程的防治措施

1、重視變形觀測,注意及時補救

變形觀測有:基坑邊坡變形觀測、周圍建筑及地下管線變形觀測等。分析監測數據,了解土方開挖及支護設計應用,分析偏差及時了解基坑土體變形及土方開挖對沉降的影響還有地下管線變形等。在進行下部施工時及時校正設計偏差,對已施工部位采取補救措施。現場變形觀測數據須可靠、準確、及時,觀測人員嚴格按預定方案精心測量。如果實際測量確有異常,需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惡化。一旦有大變形或滑動,立即分析原因,做出可靠加固設計施工方案。對于重大復雜的基坑工程進行專家論證,保證工程安全、降低造價。

2、轉變傳統深基坑支護工程設計理念

在大量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已初步探索出巖土變化支護結構受力規律,但巖土深基坑支護結構實際設計和施工方法仍在探討階段。另外,我國還缺乏一個統一的支護結構設計規范標準,土壓力分布還按庫倫或朗肯理論確定,支護樁仍用“等值梁法”計算,舊理論計算出結果與深基坑支護結構實際受力懸殊較大。所以,深基坑支護結構工程設計不應再用以往“結構荷載法”,而應改變傳統觀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監測為主導的信息反饋動態設計體系。

3、全程控制基坑支護施工質量

巖土深基坑支護施工重點是過程控制,我們須嚴控施工過程管理,按設計方案進行施工,確保施工質量。施工前,需先熟悉當地地質資料、施工設計圖紙及施工周圍環境。此外,確保降水系統工作正常,施工中不得隨意更改錨桿長度、位置、數量、型號、加強筋范圍、鋼筋網間距、放坡系數等,變更方案必經專家評審。

基坑支護要與挖土配合,分段分層開挖和分段分層支護。開挖土方順序和方法須與設計一致,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均衡開挖,對稱開挖,縮小土體開挖擾動范圍,縮短基坑開挖卸荷后無支撐暴露時間,利用土體自身開挖中位移控制能力。深基坑開挖中防止碰撞支護結構、工程樁或撓動基底原狀土,如有異常,立即停工并查明原因進行補救。巖土深基坑開挖完,提醒相關建設單位盡快驗槽,及早進行地下結構施工,嚴禁基坑長時間暴露。回填基坑前,不得破壞支護層,特別是坡腳部分。

四、深基坑技術發展趨勢

現在大多數深基坑工程如果有支護,其基坑開挖也以人工開挖為主,效率低,今后須研制小型、靈活、專用地下挖土機械,加快施工進度。此外,基坑向大面積、大深度發展,周圍環境更復雜,深基坑開挖與支護難度更大,從造價和工期來看,兩墻合一逆作法必將成為今后發展重點。但逆作法受樁承載力限制,不能是一柱一樁,而是一柱多樁,增大了施工難度和成本。今后研究需解決單樁承載力增強,沉降降低,中柱樁減少到一柱一樁,上部施工速度限制放開,加快進度,縮短總工期。

土釘支護的大量施行讓混凝土噴射技術得到長遠發展,為減少回彈量及環境保護,干式噴射混凝土將逐漸被濕式噴射混凝土取代。同時,為減少基坑變形,推廣施加預應力法,采用深層攪拌或注漿技術對基坑底部或被動區土體加固。

結論

隨著高層、超高層及地下工程的不斷涌現,基坑工程要求也越來越高,問題也越來越多,我們工程技術人員須從全新角度去審視這一古老課題,用新經驗、新理論、新方法來為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篇(6)

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更新下,一系列先進的教學成果展現在教育者面前,通過實踐證明教學改革下全新的教學方極具科學性,值得借鑒與推廣,因此,基于現有的優勢教學資源能夠為信息資源整合的實現奠定基礎。加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資源日益豐富化,并能夠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的資源基礎。在此過程中,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需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要確保這一教學資源的引入適合專業教學需求,同時也要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1.2構建信息資源庫

要想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資源庫,而從當前高校信息資源庫建設的現狀看,由于重視程度不足致使信息庫建設資金投入等受限,信息化教學還停留在視頻教學等初級階段。而實現信息資源整合不僅要求要建立完善的教研資源庫,同時還需要針對學習資源進行高度的整合,進而才能確保信息資源在教學中得到高效利用。

2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作用與基礎

2.1實現二者整合的作用

當前,實現中職院校電工電子專業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教改下該專業教學的必然發展方向,同時也是落實教學目標與提升人才質量的基礎。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該專業教學中,能夠以全新的教學模式來實現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落實,即通過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來確保學生實現對專業知識的自由構建。與此同時,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學活動的開展突破了時間、地點等條件的束縛,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此外,以信息技術為媒介能夠為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等提供基礎,強化師生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能夠以EAD技術將仿真軟件應用到教學中,同時,基于當前中職院校學生的實際特點,可以進一步實現Protel軟件在教學中的應用,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確保教學模式的有效更新。

2.2實現二者整合的基礎

要想確保信息技術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的有效整合,首要基礎條件是具備相應的信息化軟硬件基礎設施,同時需要具備專業能力素質高的師資隊伍,確保該專業的教師能夠具備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能夠基于信息化技術下運用全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此外,在實現二者整合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每一階段教學成果的總結來制定相應的改進與實施計劃,進而才能夠確保基于信息技術下的專業教學能夠實現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3實現信息技術與中職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

3.1更新教學理念,積極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

在中職院校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想實現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確保專業學生的能力素質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實際要求,就需要教師更新教育理念,積極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進而通過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自我建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在素質教學下,需要打破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比如:將多媒體教學設備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內容以“圖+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能夠實現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進而使學生帶著興趣走進知識,為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3.2因材施教,實現教學課程與內容的合理設置

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講,其本身的知識基礎差,缺乏主動性,自身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加上電工電子專業課程內容的理論性相對較強,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對專業不感興趣,也就無法具備相應的能力。與此同時,這一專業教學內容過于陳舊,與高職院校的教材內容相近,而中職生與高職生本身的知識基礎是不同的,一概而論的教學內容定然不符合中職生的實際狀況與需求。同時,相應的課程設置不合理,缺少實踐課程內容。因此,在實施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整合的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學生的實際特點需求為切入點,并要實現課程的合理設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確保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鞏固理論知識,并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滿足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實際要求。

3.3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

信息素養是當今時展對人才素質的必然要求。實現信息技術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相結合,要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加以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切實提高人才的綜合能力素質。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來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逐漸融入到信息技術下的教學范圍中。再如:為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來實現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是要確保案例要具備可操作性,這樣學生才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實現自身的進步與成長。此外,教師還應該以信息技術為媒介來構建仿真模擬實驗,將知識立體化、形象化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以在調動學生主觀積極性的基礎上,確保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信息化教學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篇(7)

這里提到的政企不分主要指的是,供熱單位并沒有真正的成為市場的主體,不能企業化經營自負盈虧。其中很多概念性的問題還混淆這沒有處理清楚;首先,上級管理多,供熱單位承擔著很大的責任,但是卻沒有相應的自;然后,政策性減免熱費雖然有明文規定,但是在實際實行中卻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效,很大程度是因為很多供熱單位片面的為了完成上級任務對追繳有困難的欠費,采取混入政策性減免熱費的范圍,通過這種方法使得單位能夠順利通過年終考核。

2對集中供熱管理體制的探討

2.1集中供熱管理體制合理化

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管理體制。需要以全局出發對管理機構的設置進行深入調整,以達到形成一種自上而下領導的管理模式,這樣能夠確保國家最高政策能夠很好的被實施,這樣做從客觀上來說能夠真正的發揮供熱主管部門的管理職能。二是具體環節的規范管理。就集中供熱主管部門來說,必須要客觀認識到自己的職能所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在人力資源、財政、資產管理等方面要統籌兼顧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需要特別提出的一點是,不同的地方制定的管理辦法必須要切合當地的實際情況。

2.2供熱設施資產管理模式要統一

很多地方對于使用人民的錢建設供熱設施還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界定,結合目前市場經濟的大背景,相關部門應該及早提出一個統籌兼顧的理論指導;只有對資產管理模式進行了從上而下的統一,才能夠增強其管理,避免一些供熱單位“中飽私囊”使人民的財產遭受損失。

2.3簡政放權

第一步,管理部門必須盡快統一成本核算方法,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然后,主管部門應該盡可能的減少對于“基層”的行政干預,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決基層單位在經營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力爭做到為企業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競爭環境;再者,建立成本約束機制和對現有管理制度中不科學的地方進行調整,保證國家政策能夠一步到位。

2.4調整收費制度

結合市場經濟大背景,個人認為按表計量收費是一種比較科學合理的收費方式。這種收費方式的推行,首先會有利于供熱成本的降低;其次,還能有效的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這種收費方式從廣義上來說是符合我國的科學發展觀的。因此,集中供熱主管部門應該積極推行按表計量收費的方式,徹底改變傳統的收費模式,以保證集中供熱事業能夠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

篇(8)

地質統計學是20世紀六七十年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數學地質學科的分支,是隨著采礦業的發展而興起的一門交叉學科。地質統計學是以區域化變量理論為基礎,以變異函數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間分布上既有隨機性又有結構性,或空間相關和依賴性的自然現象的科學。國內外地質統計學的理論、方法及應用均達到了成熟的階段,并形成了具有較好應用價值的軟件。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國巴黎高等礦院地質統計學研究中心研制的ISATIS;美國斯坦福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系C.v.Deutsch和A.G.Journel共同編寫的GSIJB程序包,等等;北京科技大學地質系也編寫出地質統計學方法研究程序集。

近年來,克里金技術在石油勘探開發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深入,效果也越來越明顯。主要應用包括:儲層預測,即估計地層的埋深、層厚、孔隙度、滲透率和含油飽和度等地質和地球物理參數的空間分布,這些變量在空間既存在一定的空間分布規律(結構性),又存在局部的變異性(隨機性),這些變量都屬于區域化變量,因此可以用地質統計學方法對這些變量進行研究繪制各種地質圖件;利用地質統計學的變差函數研究儲層的非均質性及各向異性;數據整合,即整合地震、測井、鉆井和露頭等各種信息并進行建模。除此以外,隨機模擬方法和油藏數值模擬相結合,可以預測油藏的動態特征,為制定和調整開發方案并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據。

一、地質統計學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論

(一)基本原理

當一個變量呈現為空間分布時,就稱之為區域化變量。這種變量常常反映某種空間現象的特征,用區域化變量來描述的現象稱之為區域化現象。區域化變量,亦稱區域化隨機變量,G.Matheron(1963)將它定義為以空間點x的三個直角坐標為自變量的隨機場。區域化變量具有兩個最顯著,而且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即隨機性和結構性。區域化隨機變量之間的差異,可以用空間協方差來表示。

(二)變差函數

一維變差函數的定義:假設空間點x只在一維x軸上變化,把區域化變量Z(x)在x,x+h兩點處的數值之差的方差之半定義為區域化變量Z(x)在x方向上的變差函數,記為:r表示變差函數;E表示數學期望;Var表示方差。也就是說變差函數依賴于x和h兩個自變量。在本征假設條件下,變差函數僅依賴于分割它們的距離h和方向a。而與所考慮的點x在待估域內的位置無關,因此變差函數更明確定義為:變差函數是在任一方向a,相距h的兩個區域化變量Z(x)和Z(x+h)的增量的方差之半。

變差函數是一個距離的函數,描述不同位置變量的相似性,r值越大,相關越差。通常情況下,r值隨著距離矢量h的增大而增大,直到h到達一定值時,r達到極大值,而后保持這個常數值不變。

(三)克里金方法

當隨機變量X的數學期望對整個區域都為已知時,采用的克里金方法就是簡單克里金方法。在進行簡單克里金估計時,我們假設整個區域的均值是已知的。然而儲層物性的均值是隨著局部區域的不同而變化的,上述假設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是不成立的,普通克里金解決了這一問題。當隨機變量X(u)的數學期望是一個和u無關的常數,但這個常數未知時,導出的克里金方法就是普通克里金方法。

(四)協克里金

1.協克里金方法的原理及其公式。協克里金方法要求主變量與二級變量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以整合兩個變量為例,協克里金估計的主變量和二級變量的線性組合形式如下:協克里金有其不足之處,需要建立兩個變差函數(主變量、二級變量的變差函數)和一個互變差函數(主變量與二級變量之間的互變差函數)。不僅運算的數據量顯著增大了,而且擬合這些變差函數比較困難。在協克里金的計算過程中,相關性較好的數據對相關性較差的數據存在屏蔽效應。由于這些原因,這種完全協克里金在實際應用方面受到限制。于是,人們發展了配置協克里金,這種方法保留了協克里金的優點,又不用同時建立三個變差函數。

2.協克里金算法中幾個關鍵的步驟。在使用協克里金方法時,要求兩組數據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是工區井點處單位厚度旅行時差與孔隙度的交匯圖,計算單位厚度旅行時差與孔隙度的相關系數為0.880655,具有良好的相關系數。

相關函數的計算與擬合。由于實際數據測量點個數的不足,我們需要對相關函數進行計算并擬合,繪制出完整的相關函數圖形,通過變差函數計算方法和線性規劃擬合方法,計算擬合相關函數。

選擇合適的搜索半徑。協克里金方法至少使用兩種數據,一般叫做硬數據和軟數據,通過實際資料處理,認為這兩種數據不宜用相同的搜索半徑。對于硬數據,應采用與硬數據的變程相當的搜索半徑,原則是盡可能地應用精確的硬數據;對于軟數據,搜索半徑不宜過大,因為軟數據本身不夠精確,會把自身的偏差帶到估計值中。

處理加權系數。最后一步是處理加權系數,由于負的加權系數會導致奇異的估計值,因此需要采用線性規劃方法處理加權系數。

二、地質統計學方法的應用

(一)儲層預測

對儲層參數進行科學有效的預測,一直是石油地質學的熱點和難點。最初采用傳統的數理統計方法,但這種純數學的方法不考慮儲層參數之間的空間連續性和相關性,不帶任何地質意義,對儲層參數預測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地質統計學方法以區域化變量理論為基礎,充分考慮了地質參數空間變化的趨勢、方向性及2樣點參數的相互依賴性,利用克里金方法的插值和外推功能,求出比較符合地質規律的地質統計模型和方法,來表征各種儲層參數的變化規律,然后用這種規律,對參數(如孔隙度和滲透率等)的空間展布進行比較合理而有效的預測。

(二)儲層的非均質性及各向異性研究

儲層非均質性研究是油藏描述的重要內容,其參數的空間分布不僅具有隨機性,而且具有結構性。從地質統計學關于變差函數的基本理論出發,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構造了一種定量表征儲層平面非均質性的數學模型,計算結果所反映的各類儲層的平面非均質特征符合沉積的基本規律,說明這一表征模型用于儲層平面非均質性定量評價中是可行的。

(三)不確定性描述

靜態、動態的確定性模型,很難反映油藏的復雜變化,只有通過不確定性描述,從地質統計觀點概括和綜合地質模型,才能真實地反映復雜的油藏模型。近幾年來,地質統計學越來越廣泛地用于儲層表征,諸如估計孔隙度的空間分布,模擬滲透率的數值連續性,定量估計油藏模型的不確定性,取樣設計,流動模擬過程中的敏感性分析和風險分析,等等。它的最大優點就在于能夠方便地綜合應用各種資料,如地質、地震、測井、生產等各方面的信息,這對巖心取樣十分稀疏的油藏的準確描述是關鍵的。而且不確定性描述能為油藏工程師提供多個可選擇的開發方案,有利于綜合分析,獲得合理的開發決策。

參考文獻:

[1]何琰,殷軍.儲層非均質性描述的地質統計學方法[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2001,23(3).

[2]李黎,王永剛.地質統計學應用綜述[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06,(6).

[3]王自高,何偉,高才坤,盧杰.工程勘察新技術應用與發展思路[J].水力發電,2006,(11).

篇(9)

《工程材料及機制基礎》是一門技術基礎課,特點是敘述性、記憶性的內容多,概念多,內容抽象,使學生學起來感到枯燥,有似易而難,似淺而深,似懂非懂的印象。

針對《工程材料及機制基礎》課程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方法上提出了增設課程論文的設想。通過增設論文改革教學方法,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灌輸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教學指導思想、教學內容、考核手段的全面改革。可以將單一的課堂講授擴展到指導學生自學、討論、科研和實踐,有利于加強師生的雙向交流及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由“學會”逐漸過渡到“會學”、“會用”。

增設課程論文的意義

(一)一線牽動了全局,一改可以推動教學各環節的全面改革

促進教學主導思想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長期以來,一種舊的傳統教學思想指導著我們的教學工作,這種舊的教學思想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單純傳授知識,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認為有了知識就有了能力,把知識與能力等同起來;二是教書不教人,把教書與教人割裂開來。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課程論文體現了教學以培養能力、發展能力為主導的思想,突出了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

在教學內容上原來是書上有啥講啥,現在轉換為“四不講”,“四增加”四不講是:凡屬高中或文化基礎課講過的不講;陳舊過時的知識不講;單純闡述性的不講;學生自學就能掌握的不講。wWW.133229.Com四增加是:增加新知識,新技術;增加科學論文講座;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增加課程論文。

與舊的傳統教學思想相比較,這是一套全新的教學方法舊的傳統教學思想主要表現有二:一是“注入式”,二是“抱著走”。在這種教學方法指導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受到嚴重的壓抑,處于極為被動的地位,改革這些方法勢在必行。增設課程論文則注重四個為主,即學生為主,自學為主,讀書為主,訓練為主。以啟發式、學導式代替注入式,根據課堂性質、學生的特點,采用講授、課堂討論、習題和指導學生自學等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與各種課外訓練,開闊思路,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促進了實驗的改革原來實驗是聽、看、抄。聽是學生聽實驗教師講授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使用等;看是少數學生照著教師的示范動作做一遍,大多數學生圍著看;抄是實驗之后大家互相抄數據和實驗報告。現在改為自始至終讓學生親自動手,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

改變單一的考試方式原來是課程結束后一次性考試,一錘定音,現在是以課程論文為前提,沒有參加撰寫課程論文或課程論文不合格的學生不能參加考試,考試成績改為兩部分:課程理論占80%,課程論文占20%。

(二)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能力

過去單純的課堂教學法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學生不會看書,不會作學習筆記,不會整理數據,也不會把新學到的知識有條理地講出和寫出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很差。通過課程論文的鍛煉,學生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性,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會大大增強。增設課程論文是寫畢業論文前的一次預演和鍛煉;是培養學生自學的有效手段;可以鍛煉學生歸納、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增強學生動手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學生自行尋找參考資料,自學讀書,自己處理數據,自己進行實驗查證問題,教師輔導。這樣學生和書本、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可以充分進行教學信息反饋流通。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向寬、深方面發展,學習中等的學生可以不吃力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差的學生可以在教師充分的個別指導下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學生各得其所,個個積極主動,因而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普遍提高和兩極分化現象的改善。

(四)為教師和學生都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在論文的審定和批改上,采用教師批閱和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審定的方式,使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減輕,從而可使教師把省下的時間用于備課,鉆研教材、研究問題、輔導學生;學生通過查閱參考書,也擴大了知識面。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也為師生的發展帶來了活動空間;在檢查論文的合理性上,采用自己實驗自己驗證的方式,經驗及時交流,錯誤及時糾正,教訓及時吸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要靠自己鉆研獲得知識和技能,因而理解更加深刻,運用更加熟練,遺忘較少。

(五)能促進教師積極鉆研業務,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

過去教師講,學生聽,一本教材講到底,一個講稿用幾年。現在教師必須隨時隨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就迫使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業務,研究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盡快用新知識充實自己。這樣在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教學內容也能做到與時俱進,這無疑對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個極大的促進。

增設課程論文的實施步驟

增設課程論文具體做法分為布置階段、撰寫論文階段、實驗驗證階段、質量考核階段四個步驟。

(一)布置階段

在課程教學中,增設課程論文是一個新想法,在學生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應及早布置,明確要求。上課前首先應向學生班級作一個通報,獲得他們的支持,然后在第一節課時可向學生布置,要求課程論文的文章要文理通順、簡練,能較為正確地反映國內外新技術、新成果,資料來源較可靠,分析見解基本正確,有一定的技術情報價值或實際指導意義。完成時間在課程講授到三分之二時為宜。過早,學生知識面太窄;過晚,學生已經臨近期末考試,容易流產。考核方法:采用學生互相交流的方式,由班集體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評定,將學生意見與教師批閱相結合,其成績按20%計入該課總成績。論文題目可由教師確定,也可自選題目。

(二)撰寫論文階段

在本階段需要注意以下五點:

選好論文題目無論自選題目或教師確定的題目,都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想象力;有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總的來說就是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作好示范將近年來教研室教師正式發表的與課程有密切關系的學術文章在課堂上向學生宣讀,或發給學生傳閱。由作者談選取資料、處理數據、實驗驗證的方法和過程。這樣不僅把教學和科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且也給學生撰寫論文作了示范性的講解。

抓好資料的選取和自學閱讀參考資料時,要求學生作到“四記”。“記心得”:不要抄書,要消化書上的知識,記下自己的理解和心得;“記問題”:記下疑難問題和糊涂概念,以便給教師輔導時提供線索;“記數據”:便于分析比較;記需要實驗的東西。

引導學生調查分析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有目的地提出些有特點的工藝現象組織學生討論,如可以讓學生對機床主軸進行分析,從其使用的特點引出力學性能要求是多方面的。通過對主軸所需的各個力學性能要求分析,可以逐步論證出機床主軸的工藝要求,從而深化課堂所學的知識。即使學生的設想可能不夠完善,但只要學生自己能主動分析問題,就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能力。

搞好輔導學生寫論文時,教師要隨班輔導,這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比過去上課后自習時提出的問題要多一些,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容易的,給學生指出思路,啟發進一步思考,不急于回答現成結論,對有共性又較復雜的問題,可以留到課堂解決,這樣可提高輔導質量。

(三)實驗驗證階段

課程論文有些可能是實驗性很強的課題,有的課題甚至需要依靠實驗得到的結果來完成,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由始至終親自動手去做,并可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做到以下幾點:(1)需要做實驗的學生首先向實驗室和任課教師提出做實驗的項目。(2)由學生根據題目的需要和實驗室的條件寫出實驗計劃并和教師一道研究實施方案。(3)由學生自己動手做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儀器設備的檢查等。(4)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試驗的全過程,然后整理實驗數據,寫出實驗報告交教師審閱。

(四)質量考核階段

可采取學生互相交流、班集體評選與教師審閱相結合的方式,最后推出較好的論文在班級范圍內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增設課程論文需要的教師人數較多,也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準備及對每個學生的足夠重視,對每一個環節的細致考慮和對實驗的設備條件要求也較高,因此增設課堂論文的教學方式在以后的實施中還要不斷吸取經驗,不斷改進,使其更趨完善。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TU99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市政工程的項目能夠直接的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基本禮儀,并且也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涉及到人們的正常生活中,所以說,市政的工程項目是一項意義長遠的工程。市政工程中的施工技術,施工安全和質量管理問題對市政工程的建設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一、市政工程施工技術的優化策略

1、提高認識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意義上的施工管理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化的施工了,從而就使得我國的建筑企業對施工技術的優化管理的認識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并且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都沒有良好的對管理目標進行突出,但是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下,施工企業不能夠對技術優化有著良好的認識是萬萬不可的,如果建筑企業主注重工作而不注重對于工作的認識,那么就會導致企業在其他的管理工作中存在嚴重的依據,從而直接就能夠影響到綜合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所以說,針對這一問題,建筑企業必須要提高企業對于施工技術優化的認識,不管是在管理層還是在施工人員上,都要對施工技術優化有著良好的認識,通過提高建筑企業對于施工技術優化的認識則能夠讓企業在不斷的發展以及工程的施工中進行技術上的更新,并且會加大技術上的管理,并且通過施工技術的優化管理能夠加大建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進行技術優化管理工作的開展以及實現技術優化管理工作的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2、明確管理目標

在對施工技術優化的管理工作進行開展的前夕,施工企業要及時的對企業在管理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并且要明確技術優化的管理目標,充分的了解企業在施工技術管理方面上存在的不足,并且及時的加以改正,這樣才能夠為施工技術優化管理工作開展奠定技術,建筑企業要以制定良好科學的施工技術優化管理作為目標,要將優化的策略進行細化,并且要將其下發到各個施工部門,保證施工技術的優化能夠融入到工程的各個項目中。

3、技術優化在工程中的實施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為了要保證施工任務的順利進行,企業必須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準備工作,要制定出詳細的施工方案,并且要對施工組織的設計進行編排,同時要對整個項目的建設要求、物資使用情況以及工程的建設工期進行好規劃,要以降低工程建造成本和提高工程經濟效益為母的,在規定的工期內保證質量的完成工程并且使其能夠正常的投入和使用,施工的組織設計是施工技術優化的主要手段,主要的計劃如下:要集中的反應出適應工程的最佳施工方案及最佳施工時間安排,要采用計劃的形式使得工期、資源及成本能夠透明的表達出來,通過調度和計算工程的配置使其達到最優,保證工期、資源和成本能夠按照要求來進行事先,并且要在技術上對人力和時間安排進行統一的規劃。

4、文件形式管理

工程在施工結束的竣工文件要通過影音、圖像等格式進行保管,這樣能夠對工程的觀察和日后的改建保存有價值的材料,竣工文件中要記錄好工程在各個時間段的規劃和在各個時間段中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所以這就需要對工程資料進行詳細的收集和整理,要將資料和實際的施工過程真實的結合到一起,并且要對其進行反復的檢查和修改,保證其真實性。

二、市政工程安全管理

1、技術保證

技術保證就是要在對施工要求與安排、施工環境、技術設計、監控管理的要求以及相關事故研究的基礎上,針對可能存在的事故要素 安全狀態、不安全行為、起因物、致害物和傷害方式等),通過整理、分析、評價,建立起適應安全生產管理要求的、科學的技術保證措施,以控制或消除施工生產過程中的意外情況發生,杜絕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傷亡事故,避免或減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輕傷事故,最大限度地確保建筑施工中人員和財產的安全。在貫徹實施安全技術措施時,要認真一進行安全技術措施的交底痰全設施、防護裝置實施應列入施工任務單,責任落實到班組個人,并實行驗收制度;加強對安全技術措施實施隋況的檢查,并建立與之匹配的獎懲制度。

2、嚴格管理制度的建立

安全規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保證就是要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實現制度化安全生產管理。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據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業規定,制度的內容齊全、針對陛強。建立的安全生產制度,應體現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業性質;應明確界定各級部門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責、權、利應面向生產一線貼近職工生活,讓職工體會并理解透徹。

三、加強市政工程質量管理的措施

1、要堅持強化質量意識

首先應該增強工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項市政設施都是城市整個系統的一個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一條腿,若質量上出現問題,也將給國家和群眾的財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二是要學習和運用抓工程質量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質量水平。三是要用反面教材,給建設者們敲質量的警鐘,“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口號應化為參與市政工程建設者們抓質量的自覺行動。

2、要堅持落實質量責任制

多年的實踐證明,提高工程質量必須建立層層負責的質量責任制,說到底,就是工程不論大小,政府和職能部門必須指派專人負責,對工程質量負領導責任。實施項目法人責任制。勘探、設計、施工、材料設備供應、監理等要按照分工,對工程涉及的各個環節負責,并將責任分解落實到具體人的頭上,出了質量問題,要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3、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

首先是施工前,在這個階段必須了解施工的核心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做好施工的準備工作。此時要注意充分發揮施工組織的技術和管理工作的優勢,將在市政工程中積累的各種經驗、技術和管理方法同實際的市政工程項目結合起來,提出優秀的施工方案,確定施工中材料的選擇,還要落實相關的施工現場的勘測工作,選擇相應的施工人員和施工設計等。這個過程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但卻是市政工程施工的基礎,這個過程中的決策往往會決定施工單位下一步的方案,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特別重視,注意材料的選擇,保證工程設計的合理性,同時對相關項目的方案進行審核,通過對其可行性的探討確定施工的方案。

其次是施工過程,這個過程是施工質量最重要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施工單位要嚴格執行相關的施工技術標準,按照標準進行施工。還要配備相關的質量監督人員進行不定期的巡視,監督施工過程的各個方面。在材料使用的各方面,要進行記錄,把材料在施工過程中的消耗記錄下來,一旦發現不符合施工技術要求的現象要及時制止,并且上報施工單位,引起相關單位的重視。施工過程中還要注意設備性能是否出現故障,如果出現故障必須馬上停止運行,不允許出現違規使用設備的行為。

最后是竣工驗收部分,這一部分要特別注意,一方面是對相關材料的歸類存檔,另一方面是加強對施工質量進行檢驗,對不符合施工質量要求的設施進行相應的改造活動,保證施工的質量符合相關的規范和標準。

結束語

市政工程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城市交通、城市經濟發展、城市形象以及居民生活。為此,做好市政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市政工程建設的問題特點、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還分析了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

上一篇: 疼痛護理論文 下一篇: 大學生休閑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不卡另类在线 | 日本老熟女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中文字幕制服亚洲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