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6 08:01: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康復考察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紐約國際口腔研討會暨設展(GNYDM)規模宏大
紐約國際口腔研討暨展覽會(GNYDM)是國際上規模最大最重要的牙科藥品和技術的貿易展覽會.每年全世界牙科方面的代表匯聚在美國紐約,展示高水平的產品和技術,并討論這個領域的最新發展動向.迄今為止,紐約國際口腔研討暨設備展已成功舉辦了80屆.
2005年紐約國際口腔研討暨設備展共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的1400名參展商,和來自77個國家的41788名觀眾.即將于2005年11月27日-11月30日舉辦的第81屆紐約國際牙科展,也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屆時來自全球的專業人士將共聚紐約,分享81年來世界牙科領域的成功經驗.
隨著中國口腔醫學行業的巨大發展,以及代表美國最新技術的產品在中國所具有的潛在市場,美國駐華使館商務處鼓勵中國衛生行政官員,醫院負責人及企業的代表參與此次活動并希望能通過此次訪問同美國口腔醫學行業的相關組織建立有效的聯系,同時能對美國口腔醫學行業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美國的醫療保健體系給我們的啟迪
在加州大學佛雷斯洛分校LylesEenter,參加中美醫院管理研討會,由加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BerjApkarian講座,題為"美國醫療保險系統與管理實踐".
美國醫療衛生系統因其具有全世界最先進最發達的醫療技術,病人享有選擇醫療服務機構的自由而號稱全世界之"最好";但同時又因其缺乏全國性醫療保健制度,醫療衛生高投入伴隨低產出而自認為全世界之"最糟".無論是衛生總費用,人均醫療費用或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均為全世界最高.2004年美國衛生總費用占DGP的15.9%,人均衛生費用3500美元,而衡量衛生事業產出的居民衛生指標卻不盡人意.15%的人口因未參加醫療保險而無法享受醫療服務.
美國醫療衛生系統主要由醫療服務機構,醫療保險組織,醫療保險參加者組成.人們通過雇主或自行購買醫療保險,生病后到醫療服務機構就醫,醫療費用由醫療保險組織向醫療服務機構支付,該環節中,醫療費用支付方式以及對病人使用醫療服務的管理極大程度上左右著醫療衛生資源的使用模式和使用率.
(一)美國的醫療服務機構主要由美國醫院,美國醫生診所,護理院,康復中心等機構所組成,美國醫院與國內醫院相比,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不同:
(1)醫院與醫生的關系.醫生與醫院關系松散,大多數并不作為雇員與醫院共存一體.他們在醫生診所和一所或多所醫院工作.由于美國醫療費用支付體系明確設立了醫生的收費項目,醫生與醫院的收入各自分開,例如―個住院病人的醫療費用分兩部分,一部分直接支付給醫生本人,作為其技術勞動的價值體現,另一部分支付給醫院,作為醫院提供醫療設施的補償,這些設施服務包括醫院提供的醫療場地,檢查,檢驗設備,治療設備,護士,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醫生既是醫院的客人,又是醫院的消費者.醫生通過介紹,轉診,治療病人,消費了醫院的醫療資源,使得醫院的投資得以回收.
(2)醫院與醫療保險組織的關系.保險組織象一只無形的巨手,利用市場原理調節醫院的收費標準,左右醫療資源的使用模式.醫療保險組織對醫院的制約度很大,它嚴格規定了醫療費用償付標準,建立了整套衡量醫療資源是否合理使用的評價標準.通過法律強制性設立了獨立于保險組織和醫院之外的醫生同行評議組織;要求醫院設立監控部門.這些機構和部門使用統一標準評價病人入院和住院的合理性,如發現不合理的情況,保險公司有權減付或拒付病人的醫療費用.由于住院費用昂貴,保險公司為控制醫療費用,致力于降低病人住院天數,要求病人在急性病期入院,經過治療(平均住院5―7天)進入恢復期后,即轉到費用相對低廉的護理院或家庭護理中心,或直接在醫生診所隨診.醫院,醫生診所,護理院,康復中心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鏈.
美國醫生診所
近60%的醫生擁有自己的診所.醫生診所門診量不僅占總門診量的70%,而且其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病人就醫方便.病人由醫生診所介紹到醫院住院治療,出院后仍回到原診所隨訪看病,保證了病人治療的連續性和醫療質量的提高.醫生診所通常只提供一些基本醫療服務.
(二)美國醫療保險組織(又稱為醫療保險計劃,醫療保險公司,第三方或付費方)
美國法律規定,凡7人以上公司的雇主必須為雇員(甚至包括家屬)購買醫療保險.美國65%的總人口通過雇主購買了醫療保險;80%以上的人口參加了各種各樣的醫療保險.80%的醫療總費用由醫療保險組織支付.毫不夸張地說,醫療保險公司在醫療服務系統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關鍵詞 柔道項目 訓練理念 訓練意識 再認識
本人參加柔道訓練及從事教學訓練工作30年,在當運動員時,在全國性比賽中多次獲得冠軍,曾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性比賽。在從事教學訓練中,經我培訓的隊員如:薛福艷、何曉梨、吳姣、于麗娜、馬剛、于珊珊等在全國及世界性的比賽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上述競賽成績的取得,自我感覺在訓練上是一個稱職的教練。但通過國家體育總局2012年國家級教練員培訓班的學習,在聽取了專家和冼東妹等教練的講課之后,特別是在用心閱讀了學習資料后,感觸很深。在學習領悟每篇文章的內涵的同時,與自己現在的專項訓練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及選用的手段方法,時刻進行對比、反思,逐漸理清了思路,發現了以前的訓練工作中的不足,找到了與先進訓練方法之間的差距,由此不斷地更新了訓練理念。對柔道項目的意識、體能、技能、運動智能、運動心理等內在聯系和相互間的作用、滲透及相互補償有了新的認識。
一、對體能訓練的再認識
(一)體能就是機體的運動能力,是由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協調、心理等因素組成,又稱身體素質。通過學習后,對體能訓練的概念和內涵有了重新認識,更加重視力量訓練。把力量訓練從六大素質中單獨提出來,稱力量與體能訓練。在力量素質中又強調爆發力和速度力量訓練。值得提出的是,體能的各項素質不是孤立存在,它總是通過技戰術動作直接和間接的表現出來。在提高體能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種種困難,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較好心理素質作為支持。體能的發展與意志品質心理素質互相促進,互為條件,在訓練與比賽中將上述因素有機的結合起來,相互補償,相互支持,形成統一的綜合體,將技能協調地體現在完整技戰術中,發揮自己的能力。
(二)體能是根本,是母系,是提高技能、技戰術的土壤和依托。只有具備了強大的客觀體能,特別是具備爆發力和速度力量,才能充分發揮促進技戰術的合理運用。一個體能很薄弱的運動員,在高水平的競技中,只靠完善的技戰術變化贏得對方,那是很困難的。真正完善的技戰術蘊藏在體能之中,是體能激活了技戰術。
(三)好的身體形態是重要的物質條件,出色的爆發性速度素質則是能否在該項目中達到高水平的基礎。所以在日常的訓練中,體能的訓練應堅持始終。應根據不同時期、階段的任務,根據技戰術動作的組合,或變異組合,把體能各項素質體現滲透在技戰術,或變異的組合中。這樣技戰術或變異的組合能力得到了發展,體能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四)訓練手段的選擇要克服固定運動軌跡的力量體能訓練。要全身多關節協調的隨機應變的能力訓練,同時在訓練中的負荷安排要與比賽的負荷相吻合。既提高了體能、技能又提高了技戰術的能力和反應力量的訓練,智能的訓練也在其中。這種舉一反三的訓練手段和效果是非常合理科學的。
二、對柔道運動項目技戰術特點的再認識
(一)體能的訓練必須緊密結合專項技術的特點。柔道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特點、技術結構及動作形態是無固定運動軌跡,變化多端的用力形式。是在動態中完成各項技術環節。是與對方身體接觸,在被控制與反控制,被制約與反制約,進攻與反攻中對抗。比體能、比技戰術、比應變、比意志、比利用。在與對方體能、技戰術水平相當的狀態下又突顯出智慧的能力。
(二)柔道的實戰中,在大腦中樞神經的控制指揮下,根據對方的姿態、重心、戰術意識等瞬間發現對方的破綻。隨機應變有效的控制對方,實施自己的戰術策略。柔道運動員比較講究手法,俗語說“手是兩扇門,全憑腳迎人”。
(三)根據當前國內外柔道技術發展趨勢,宋兆年專家總結雅典奧運會和回顧柔道運動發展歷程時概括出了散、快、連、準、狠、能的六字方針,分析的非常透徹。每個字的內涵都很豐富,使我個人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認為這六個字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也不是簡單的六個字相加,而是要有機的、協調的形成一個統一體。
(四)在教學訓練的實戰中,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創新。從成功中總結經驗,從失敗中找到教訓,從中獲得效益。從實踐中提升到理論,又從理論指導實踐,這樣不斷地周而往復的深化訓練思維。提高訓練質量這個過程中需要基礎理論知識多學科的參與。如:運動訓練學、人體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心理學、運動保健學、運動醫學及社會科學的介入和支持。從中了解人體生長發育的規律,及通過訓練,各器官系統的機能變化情況,深挖人體的潛在能力。作為一名教練員,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訓練能力。了解本項運動技術特點,篩選合理科學手段,提高訓練質量是教練員基本的工作內容和任務。
三、對柔道運動專項力量訓練的再認識
(一)柔道運動項目是對抗性極強的格斗項目。根據技術結構,動作形態,體能是基礎,但爆發力量和速度力量是主要的力量核心。爆發力量是力和速度的乘積,爆發力量不僅可以克服阻力,同時可以使物體產生巨大移位作用。
(二)爆發力量訓練時,采用中小強度負荷或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手段時,大腦皮層中樞神經能調動發放高頻沖動。這種沖動可以帶動部分興奮性較弱慢肌纖維或興奮性較低的某塊肌肉參與工作。對機體神經的靈活性,動作靈敏度有促進作用。爆發力量訓練時,采用大強度負荷練習手段時,大腦皮層中樞神經能調動發放強而集中的高頻沖動。使主動肌、協同肌、對抗肌都能被調動參與工作。這種手段的練習,必然引起動作強度的減緩,只采用這種手段會影響發力和速度,造成慢的動力定型。
(三)在實施爆發力量練習時,應采用中小強度或克服自身體重的負荷一組與較大負荷強度一組交替的進行。這樣既保持了動作速度又調動了更多的肌肉群參與工作,可以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四)競技體育幾乎所有的項目,無論是同場競技,或隔網對抗都需要快速的爆發力量。但身體接觸的格斗項目,對快速的爆發力量要求更加突出,特別是軀干和髖關節的力量。因為四肢、髖、頭部都生長在軀干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軀干和髖關節大小肌肉群最豐富發達,由于解剖結構的關系,可以內收外展,內外旋360度的不同方位發力,活動的幅度很大,是發力的源泉。
(五)軀干和髖關節的力量好,可以使四肢配合相互協調,平衡能力更加敏捷,活動方向更加靈活隨意,起著承上啟下的核心作用。所以柔道項目的訓練對軀干和髖關節的力量訓練顯得突出重要。
四、體能的訓練必須與柔道的技戰術訓練負荷相適應
(一)根據柔道比賽的規劃,青少年每場4分鐘,成年每場5分鐘的強度負荷中進行。從比賽對體能的需要在日常訓練中,動作的次數、組數、間歇時間、機體承受的負荷要與比賽時承受的負荷相適應匹配。這樣訓練手段和體能才得到了提高,同時技能的質量及技戰術的應變能力也得到鍛煉。
(二)體能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對機體各器官系統功能的改造和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勞永逸就能獲得的,是需要長期的過程給機體負荷刺激,機體產生應激的反應。經過一個時期的訓練,機體適應了該負荷的刺激,能量的消耗與補充達到了平衡。根據身體狀態,鞏固一個階段后,負荷再稍微大些對機體進行新的刺激,機體由不適應逐漸適應。也就是說,加大負荷經過訓練適應負荷,再加大,再適應……運動訓練就是一個艱苦的適應負荷過程。
(三)通過崗位培訓對訓練的內涵有了新的理解。對體能、技能、技戰術的訓練,在一體化的訓練模式中,不能截然分開,從難從嚴應從實戰的高強度、技術質量的高標準、戰術智商的快速反應能力。一切從實踐出發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獲得好的訓練效果。
(四)運動負荷是訓練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用在運動員機體中的負荷,自然產生疲勞。要調整消除疲勞,恢復提高,要有節奏。沒有恢復就沒有提高。在實戰教學訓練中,根據每個階段的任務,和個體狀況,技術情況,側重于某一方面針對性的調整訓練內容。加強薄弱環節的訓練,實施區別對待,才能獲得好的效果。
五、對協調能力的再認識
(一)在個別的專著中并沒有把協調能力作為一個專門能力加以論述,甚至把協調能力與靈敏素質混合起來。協調能力是一種獨立的能力,它與靈敏素質某些因素有關,靈敏素質是協調能力的基礎。柔道運動員協調能力如果好的話,比賽失分就小,身體不僵硬,不容易吃動作。反之柔韌性差就容易輸分。所以協調能力對柔道運動員訓練非常關鍵。
(二)協調能力較高的運動員在學習掌握技能,提高技戰術能力接受相對較快。協調能力是發展表現其他能力的必要條件,運動員協調能力好,有利于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心理等素質發展與表現。協調能力是把上述的六大素質和諧團結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更深刻的發展與表現出速度力量,爆發力,反應速度,移動速度,難度動作,組合動作和變異組合動作的銜接能力。定向、平衡、分辨、節奏、應變反應。
(三)協調能力是運動員有機體各器官系統功能,各項素質心理品質和運動員的個性特點以及技能掌握與儲備等具有密切的聯系,是各種能力的綜合表現。協調能力差的運動員盡管力量很大,速度也快,但做起動作總是令人感到“別扭”。節奏感差,不流暢,協調能力對其他能力的發展與表現有很大的影響作用。
(四)要改善運動員的協調能力,首先要克服不合理的肌肉緊張。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都是在大腦皮層的支配下,肌肉的緊張與放松合理交替運動的結果。在訓練時讓運動員經常體會肌肉的用力感覺,提高運動員的空間感,時間感,用力感和節奏感。在發展各項素質的練習中,時刻注意強調動作的節奏流暢,自然。
(五)在訓練時采用多樣的手段,如不習慣的各種身體練習,改變已習慣的動作速度、節奏或時空范圍、動作的連接組合。經常變化組合的練習是提高訓練靈活性和協調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訓練時讓運動員掌握更多的技能。如:墊上各種滾翻,手翻,球類中的各種轉體,急停,上下肢的配合,田徑中各種跑、跳、跨步練習。在活動的過程中,都是技能的儲備和豐富過程,為協調能力的發展創造條件。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Youth in USA,UK and Australia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for disabled youth about USA, UK and Australia. The discussions involve the accurate attitudes based on the value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policies and laws, the construction of barrier-free facilities in the communities, the fre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various unofficial organizations. Hope these are helpful to the disabled youth in China.
Key words special education; sports involvement; social support; the youth
目前,各國的殘障人體育事業已被納入到國家整個體育事業和殘障人士事業之中,并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體育發展狀況和社會文明發達程度的標志之一。本文將聚焦殘障人士中的青少年群體,通過對美、英、澳三國殘障青少年體育參與社會支持系統的比較與分析來探求其可資借鑒的經驗與教訓,以期為我國的殘障青少年體育發展貢獻微薄之力。
1 觀念發展后的正確意識與客觀態度
殘障人士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人類對其認識和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愚昧階段,主要是指歐洲的奴隸社會時期,奴隸主統治階級對殘障人士采取了根本不允許其生存的極其兇殘、野蠻和愚昧的階段;嘲笑階段,主要是指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占統治地位時期;第三階段是起始階段,主要是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這一時期對提高殘障人士的社會地位起了積極作用,一戰后康復醫學的誕生又進一步推動了殘障人士體育的發展。第四階段是發展階段,主要是指20世紀60年代以來這一時期。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殘障人士教育開始得到法律保護,世界各地陸續建立了各類殘障人士組織。
歷史上的斯巴達體育給體育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其代價即是殘障青少年以生命為代價的付出。斯巴達婦女生下的孩子都要抱到長老那兒去進行體格檢驗。如果長老認為嬰兒不健康或有殘疾,過于軟弱,那么做父母的就應該把孩子拋棄到山谷里去。斯巴達母親撫養嬰兒沒有那么多的禁忌,就是擦洗初生的嬰兒,她們也不用水,而喜歡用烈性酒代替水,如果先天有病的嬰兒經酒一洗就死去那也不值得憐惜。在長大到20歲正式參軍以前,斯巴達青少年所經受的都是這樣隨時會因殘障兒被淘汰掉生命的體格訓練。
在經歷了近兩千年的發展之后,西方社會已經基本祛除了其希臘源頭當中的印記。其對人道主義、人性關懷及殘障人士權利維護都非常重視,不僅成立專門的組織,還出臺專門的保護法律、實施特別的惠殘政策,幫助殘障人士與健全人同樣享受社會的文明進步。在西方人的觀念中,在人性面前殘障人士被認為是社會中和任何別人一樣平等的一員。在這些國家當中,普通人對殘障人士的照顧,并非是完全出于同情,而更是對他們的尊重,這種社會意識與態度的轉變使得殘障青少年有了一個正常安全的生活環境。
2 政府的積極管理與政策法律的鼓勵保護
美國1919年誕生了世界第一個為殘障人士提供服務的組織,美國殘障人士立法始于上世紀30年代對肢體殘疾兒童健康的關注。70年代,相繼頒行了《職業康復法案》(1973年)和《殘疾兒童教育法案》(1974年),規定殘障人士和正常人一樣可以獲得同等的工作機會,殘障人士兒童也能夠進入公共學校學習。1990年《美國殘障人士法案》則是同一時期殘障人士人權保障運動的結晶,該法案確定了殘障人士在就業、服務以及環境無障礙、信息無障礙和交通無障礙等方面的平等權利,成為美國保障殘障人士權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在推動殘障人士事業發展、促進殘障人士事務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澳大利亞對殘障人士服務實行兩級政府制度。一是聯邦政府。負責制定服務殘障人士的規定,提供殘障人士就業資金支持和社會保障。二是州政府。在澳大利亞的每個州,對殘障人士的照顧是不同的,各州都有自己單獨制定的優惠政策,標準和內容不盡相同。
英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慈善事業及非官方組織、社區等都通過不同渠道對英國的殘障兒童及家庭提供關懷、服務與幫助,使其在很多方面能夠得到特殊照顧和優先待遇。在保健、康復、教育、社會服務等方面都可以免費獲得,而且還有其他的物質和經濟資助,例如有夜間請人護理津貼、父母由于護理殘疾兒童不能正常工作也可獲得津貼。
綜上所述, 美、英、澳等國政府的積極管理與政策法律的鼓勵保護都充分的反映了反歧視、平等參與和融合、自主和獨立等西方觀念中的精神支撐。各國政府在法律制定過程中把殘障人士自主選擇和獨立生活,確定為重要的原則,政府和社會給予合理的支持、協助和相關的服務,以提高殘障人士獨立自主生活為目標,殘障人士的技能和天分應該被視作社會的資源和財富,有獲得充分展示的機會。殘障人士首先是一個國家的國民,“殘疾”標示的不是能力上的差別,而是某種特殊的需求。
3 社區主體作用下的無障礙設施建設
美國從當初的為殘障人士提供福利轉變為今天的創造機會,在日常生活及社會經濟等方方面面為殘障人士創造與健全人同等的機會,不能因其殘疾的身體而有任何生活的障礙存在。1961年,美國出臺《美國公共建筑通道及使用國家標準》,這部法律的出臺表明社會開始接納殘障人士,1968年《建筑無障礙法》的通過以殘障人士為主體進行立法,為確保殘障人士進入主流社會提供了最基本的立法保障。1990年的《美國殘障人士法案》使殘障人士在就業、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獲得了更大的便利,被譽為美國殘障人士真正進入“無障礙時代”的標志。
澳大利亞的情況也與之類似,有比較完善的無障礙設施系統,而且設施簡潔,操作方便。例如,路口用水泥坡化,方便輪椅和盲人使用;人行橫道的指示燈裝有幫助盲人過街的音響;商業中心、飯店等公共場所配有獨立的輪椅式電梯;停車場有專門的殘障人士專用車位;洗手間有殘障人士專用位置;所有殘障人士使用設施標志醒目等。
英國對殘障兒童所強調和重視的是使其心理、身體、全面康復從而助其走入正常社會。它注重的是社區。以倫敦為例,其百余個社區都有幼兒發育中心,每個殘障兒童都可以在家中得到語言、理療、保健等方面的相關訓練、指導。幼兒發育中心的康復工作者大部分工作時間并不在中心,而是走入各殘障兒童的家庭進行工作。殘障兒童一般以半年為周期到幼兒發育中心去接受診斷、評價、康復計劃和方案的制定。英國也有集中式的康復服務,例如日間護理中心等,其設施先進,服務態度也非常好,有官方、非官方和私人等多種出資渠道。
每一個國家都有弱勢群體存在,殘障人士則是弱中之弱,他們的生存狀態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最實際的反映。到一個國家,先別看建筑有多么高大,場館有多么奢華,就看看殘障人士是不是隨處可見,再看看他們臉上的表情,是安詳還是焦慮,是快樂還是陰郁,基本就能對這個國家的社會狀況判斷出個大概了。美、英、澳等國盡量創造出一個對殘障人士生活無障礙的社會環境,使其能和任何其他人一樣正常的生活,其背后的理念及現實的舉措值得我們關注。
4 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與多樣化的非官方組織
美國殘障人士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得益于自上世紀30年代建立的社會保障體系。聯邦政府制定總的社會保障政策,各州和縣政府也會相應出臺針對低收入殘障人士的救助措施。為了提高殘障人士的職業能力,促進殘障人士就業,根據《職業康復法案》和《美國殘障人士法案》的要求,各地政府都要直接舉辦殘障人士職業康復培訓機構。政府不能強令雇主接受不適任的殘障人士,但是有權對就業歧視行為作出反應。美國政府還將殘疾兒童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給予特殊關注。
在英國,殘疾兒童及其家庭還可以得到慈善事業和非官方組織的特殊幫助。例如,各種不同的基金可為他們提供洗衣機、冰箱等各種生活用品,還可以得到免費的輔助器具或低價購買,也有很多熱線電話提供咨詢服務??傊鴮τ跉埣矁和目祻头招纬闪税埣矁和捌浼彝コ蓡T在內,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服務,以社區為基地,醫療、教育、社會服務相互配合,協調一致的局面。
澳大利亞作為發達國家,其社會保障一直按英國等福利國家的模式建立,政府對公民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全程保障。澳大利亞對殘障人士事業,無論聯邦政府還是州政府都給予很多的支持。作為高福利國家,澳大利亞的社會保障網絡頗為健全,不僅全民免費醫療,殘障人士更有高額的失業救濟金,在全職職工人均周工資928.5澳元的背景下,每周158澳元的失業救濟金基本可以讓失業的殘障人士衣食無憂。澳大利亞各類殘障人士服務的機構呈現系列化、小型化、社會化,托養服務中心進入社區,走進家庭,殘障人士普遍受到社會的尊重和重視。
更多的殘障人士融入了社會,這種趨勢背后的關鍵原則是正常化。這就意味著,應該消除對青少年殘障人士的歧視以及參與正常生活的各種障礙;設置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為青少年殘障人士提供的教育在方式和目的上都應該盡可能與為非殘疾學生提供的教育一樣。雖然不論是美、英、澳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其他的不發達國家,在整體的社會環境中都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財政支持不夠、執行力度交差等,但有一個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與多樣化的非官方組織,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殘障青少年的生活質量。
5 結語
“沒有限制”是1994年殘障人士奧運會上的口號,殘障人士運動員用他們的優異成績證明的確“沒有限制”?!皼]有限制”不僅是針對具有高水平運動成績的殘障人士運動員,而且是針對每一個殘障人士,尤其是殘障青少年的發展不應搞有任何限制。當前,多數國際、國家的體育組織完全贊同殘障人士體育政策的理論和目標,這將有助于殘障人士與健全人的體育組織及聯合會之間的、政府與非政府體育組織之間的、公眾與志愿者團體之間的、傳統與非傳統體育組織之間的合作。這些合作將導致殘障人士康復手段方法的增加,且有助于提高殘障人士的福利,有助于提高對殘障人士體育政策目標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厲才茂.美國的殘障人士立法和殘障人士社會服務[J].摯友,2006(6).
[2] [匈牙利]吉央義·斯扎波·弗爾迪亞.殘障人士體育及其政策[A].第六屆世界群眾體育活動討論大會報告集[C].北京:國家體委群眾體育司,1996:25-31.
[3] 安佳,林秀華.關于我國殘障人士體育現狀與發展方向的初探[A].殘障人士體育理論研究——第二屆全國殘障人士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C].2007.
[4] 關于美國、墨西哥、古巴殘障人士體育賽事籌備工作考察報告[EB/OL]. [2012-5-15].http://.cn/www/zwxx/2011/02/25/13691.htm.
[5] 郭汝琢副主任率團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進行殘障人士、未成年人保障工作考察[EB/OL].[2012-6-5]. http:///system/2010/01/22/00606 4412.shtml.
[6] 郝傳萍,盧雁.北京市隨班就讀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7).
[7] 考察澳大利亞殘障人士工作[EB/OL].[2012-5-15]. http://.cn/ywgz/yhjw/22809.htm.
[8] 李曉捷.英國殘疾兒童康復服務的機構特點及現狀[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4).
[9] 李曉捷.英國殘疾兒童康復服務現狀[J].國外醫學,1994.14(3).
[10] 李荀.殘障人士體育研究述評[J].南方論刊,2006.12:62.
[11] 任海.國外大眾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12] 王東敏.“十二五”期間殘障人士體育研究動態:中國殘障人士體育研究現 狀和未來的思考[J].運動,2011(10).
[13] 吳麗芳,等.中學特殊體育課程標準研制依據及特點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 學報,2010(3).
[14] 吳筱雅.美國智障人士就業經驗介紹[J].社科縱橫,2010(2).
[15] 楊晴川.美國殘障人士事業帶起“無障礙經濟”[N].新華每日電訊,2006-05-22.
[16] 張波,蘇玲.四川省高校殘疾、體弱學生的體育活動現狀與對策研究[J].安 徽體育科技,2011(10).
[17] 張龍.中日殘障人士體育組織管理體系比較[J].體育學刊,2009.16(4):34-36.
[18] Australian Federation of Disability Organisations[EB/OL].[2012-05-16]. http:// .au/.
[19] Disabled people[EB/OL]. [2012-05-16].http://direct.gov.uk/en/disa ble dpeople/index.htm.
[20] Disabled Sports USA Chapter Handbook[EB/OL].[2012-05-16]. http:// /PDF-files/ChapterForms/ChapterHandbook.pdf.
[21] Opening Doors: Getting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Involved in Sport and Rec reation[R].Canberra: Paragon Printers, 2000.
一、波蘭醫療保險制度基本情況
基本概況 20世紀30年代,波蘭議會就通過了社會保險法,后幾經修改并不斷完善,目前,實行的是波蘭議會1998年1月通過的社會保險法。新的社會保險制度分為四類:(1)養老保險;(2)疾病保險;(3)事故保險(包括工傷事故和職業?。?;(4)意外保險(工傷后喪失勞動能力),該制度覆蓋了所有職業和社會群體。社會保險基金統一由國家社會保險公司征收,按照規定,社保公司將基金通過銀行分別劃給養老保險基金會、醫療衛生基金會、事故保險基金會和意外保險基金會。在社會保險基金框架下,還分別設有意外保險、疾病保險和事故保險儲備基金。國家為社會保險賠付提供擔保。建立各種保險儲備基金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今后社會保險基金有更大的支付能力,最終達到經費完全自理的目的。
2003年1月,波蘭議會通過了《成立國家醫療衛生基金及普遍醫療保險法》,并于同年4月經總統批準正式生效。根據新法規,波蘭將建立新的、全國性的醫療保險體制,改國家預算方式為建立基金制,其核心是集中管理全國醫療保險基金,使全體參保人員能得到平等的醫療待遇。成立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并實行普遍醫療保險制度是構成新體制的兩個重要元素。
新的醫療保險體系的基本原則有:(1)人人免費平等的獲得各種醫療保險待遇;(2)自由選擇各類醫生;(3)在醫療保險服務范圍內,所有人享有相同的待遇;(4)從個人收入中強制征收一定費用用于醫療保險費;(5)對沒有收入的人員,政府通過預算的方式負擔醫療保險費用。
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 該基金會是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國家機構,具體負責全國醫療保險業務,保證醫療保險基金的運作。國家設立管理委員會,負責基金會工作,管理委員會由13人組成,任期5年,其主席由國家總理任命,基金會總裁由管理委員會任命。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制定并監督實施國家醫療保險規劃,確定并監督實施工作章程,審議基金會的工作計劃和經費使用報告?;饡儆诜勤A利性機構,不從事經營活動,不開辦醫院和藥店,不以任何形式擁有醫療單位的財產所有權。它的主要任務:一是明確誰是投保人,誰購買了醫療保險;二是與醫療單位簽定合作協議?;饡總€季度向國務院提交工作報告,每年向國會提交報告。
基金會總部設在首都華沙,在全國16個省設立了省級機構(分會),全國工作人員約4000人,其中中央一級機構250人?;饡娜珖t療保險費中提取1%的管理費,用于全國各級機構。中央機構不直接參與篩選合作伙伴(醫療單位),全部由16個省級機構負責。國家基金會有權任免分會會長。
醫療保險范圍 保險對象是所有波蘭公民以及合法居住在波蘭的外國人,不包括駐波蘭的外交人員和國際組織工作人員。具體為:(1)具有波蘭國籍的公民;(2)定居在波蘭的歐盟(EU)或歐洲經濟區(EEA)公民;(3)停留在波蘭的非歐盟或歐洲經濟區公民,但他們有居住簽證;(4)合法居住在歐盟或歐洲經濟區成員國內的非歐盟或非歐洲經濟區居民,而且已經加入了醫療保險。
在崗就業人員按收入的8.5%繳納醫療保險費,以后每年增加0.5%,直到2007年達到9%,以后不再增加。個人繳納的醫療保險費已包括了用人單位應繳部分(7.5%),故用人單位不需再繳納醫療保險費。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每月代為扣繳。各項社會保險費均繳到國家社會保險公司,再由該公司通過銀行轉到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1999年,國家規定對退休人員也進行改革,在改革之前,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是由國家預算保障的。改革后,絕大部分人員由醫療衛生基金支付,另一部分繼續由國家預算保障。農業人員不繳醫療保險費,而是由國家補貼,他們的醫療保險由農業醫療保險公司專門管理。
波蘭總人口3800萬人,按規定參保人員應為3738萬人。能夠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的人,一部分是投保人,另一部分是沒有投保的人。其中有一部分人主要是收入很低,沒有能力參保。根據規定,他們向所在的鄉政府申請,鄉政府可以視同投保并批準他們享受醫療保險,一般情況下,批準享受時間一次為30天。這樣做,主要是基層政府較了解情況,可以把關。對于長期需要依賴酒精、藥物生活的人,國家同樣為其提供醫療保險,他們認為這樣要比提供社會救濟便宜些。
個人購藥,按病種報銷藥品費用,但報銷比例不同,如糖尿病,個人支付16%,基金支付84%;感冒發燒,個人和基金各支付50%。
醫療保險的范圍包括各種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服務,例如預防疾病和創傷的發生、疾病的早期檢測、疾病診斷治療和護理,阻止殘疾和其生活限制等。以下醫療服務不在醫療保險范圍之內:與治療無關的健康體檢(如駕駛證體檢等)、無醫生處方的療養院療養、非基本性的牙科治療、非義務性的預防接種、患者自費的非常規性治療、由國家財政支付的醫療服務和在國外進行的治療等等。
2004年8月,波蘭公布了國家醫療保險項目資助細則法規,其附件中詳細列舉了患者完全自費的診治項目。
醫療單位 醫療單位分為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私人診所和私人婦產醫院。這些醫療單位都要在省級法院注冊,并接受衛生等部門的監督。醫療單位提供的服務可以分為五類:一是家庭醫生,既為初級就診,一名醫生約有2500名患者。二是衛生所,通常情況下,衛生所醫生要接到家庭醫生的轉診單,才能為患者看病。個別病種即不需要轉診單,醫生可以直接看病,如牙科、婦科、眼科、心理疾病等。三是??坪途C合醫院,主要服務于慢性病、需住院的患者。四是康復治療中心。五是急救中心。
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要與醫療單位、醫生簽定合作協議,協議主要包括:服務人數(人次)、服務項目、疾病病種和基金支付數額等,并根據協議向醫院、醫生撥款,超出部分,基金會當年內不再撥款。醫院和醫生每月向基金會報告一次經費執行情況。部分私立醫院不愿與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簽訂協議,他們認為基金會撥款太少。因此,參保人只能到簽訂協議的醫院看病,才能報銷,急診除外。
參保人可以自行選擇醫療單位、醫生。一般情況下,患者都有固定的醫療單位和固定的醫生,患者就診都是找同樣的醫生,直到該醫生說可以轉院治療。原則上,參保人只能到與基金會簽定協議的醫院就診。如果轉院,患者的醫療費用由原醫院負責向就診醫院支付,基金會不再支付費用。入院接受治療的患者(這些病人可接受直接治療、護理、診斷或康復訓練),有權獲得免費的疾病治療(患者只支付30%-50%的購藥費)。醫生開出的處方藥品必須比同類藥物便宜。而對于非協議醫療單位醫生開出的處方,藥品費用要有患者全部承擔。
在發生急診、疾病導致其不能活動或需要進一步持續治療情況下,參保人員有權往返免費使用衛生醫療專屬的運輸工具(包括飛機),從而能在最近的醫療單位接受診治。除此以外,在其他疾病情況下,衛生醫療專屬運輸工具的使用是要收取部分或全部費用的。衛生部頒布了使用衛生運輸工具的標準和規則。
衛生部長有權利決定國內患者是否需要到國外進行診斷和治療?;颊咴趪馑ㄙM的醫療費用通過提前公開預算的方式對其進行支付。
全國醫療費用構成 2005年全國醫療費用占GDP的6.1%,近幾年此比例逐年下降。2004年全國醫療費用,國家醫療衛生基金占87.3%;國家預算占7.1%,這部分資金由衛生部管理,主要用于高危職業、癌癥治療和部分器官移植等,國家預算在逐年減少;各級政府投入占2.2%,主要用于轄區內的醫療單位的投資;其他占5.4%。另外,內務部、國防部也掌握部分國家預算,用于軍隊、消防、特種職業等。
2004年,國家醫療衛生基金會支出基金約320億元茲羅提(約合10億美元),不包括私人自費購藥或到私立醫院就診費用。
二、瑞典醫療保險制度基本情況
瑞典的社會保障制度本著為每一個公民提供經濟安全網的指導思想,實行普遍性和統一性的原則,全體公民都有獲得基本社會保障的權利,基本內容有養老、醫療、失業、傷殘、生育保險等。全國平均壽命男性為77.1歲,女性為81.9歲。瑞典中年以上的人口數量在實質性的增加,尤其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瑞典人口中有18%的人年齡超過65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老齡化人口的國家。
醫療保險 1955年實行醫療保險制度,1982年通過衛生立法,規定該國公民在生?。ㄉr有資格領取由地區社會保險局支付的“醫療費用補助”。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隨其父母參加醫療保險。1984年,允許實施私人健康保險制度。
醫療保險基金模式采取現收現付制,一般用人單位要按職工工資收入的33%繳納社會保險稅,職工需負擔4.95%的社會保險稅(其中醫療保險稅2.95%、失業保險1%和年金稅1%)。自謀職業者根據收入情況,要繳納17—30%的社會保險稅。但高福利、高消費導致專門的社會保險稅已不能滿足社會保險基金的支出,國家還必須從稅收中撥款給予補充。2004年,全國用于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的總資金相當于GDP的36.5%。社會保險基金由三部分組成:用人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稅、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稅和國家部分稅收。
醫療保險對象為全體公民、在國外工作不足一年的瑞典人和在瑞典工作的外國人。投保人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稅后,本人及其家屬就可以享受醫療保險待遇,主要待遇有:(1)醫療保健費用。包括醫生治療費、住院費、藥費、往返醫院的路費等。(2)疾病津貼。投保人生病期間的收入損失,此津貼補償一般無時間限制,但生病3個月以上者,需要進行身體健康檢查,以確定是否能夠繼續干原工作,如果不能,需要接受培訓并改行。(3)牙科治療補貼。20歲以下患者,國家承擔全部費用,20歲以上國家承擔部分費用。(4)藥品費用?;颊撸ɑ蚣胰耍┛梢猿痔幏降剿幍曩徺I到優惠藥品,購買非處方藥需要全部自費。在規定時間內,患者購買藥品費用達到一定數額后,將有資格在這之后的一段時期內免費領取藥品。(5)產婦津貼。產婦除享受常規的醫療保險待遇外,還可以領取一定數額的產婦津貼。
醫院和基礎醫療服務機構(健康服務中心)門診掛號費標準由各省、市政府根據本地情況自行確定。為限制個人負擔,政府規定了最高收費限制,病人累計支付門診掛號費最高限為900克朗,超出部分從第一次門診算起的一年時間內,免收以后的掛號費。另外,所有的醫療單位對兒童和20歲以下者一律免費就診。同時,規定患者支付處方藥不得高于900克朗,超過部分享受藥品補貼,這就意味著患者在一個年度內就醫總支出費用不會超過1800克朗。
瑞典的醫療衛生服務體制為三級管理:一是中央政府,包括國會、政府有關部門(衛生和社會事務部、勞動部等),它的一個重要作用是通過法律和法令規定衛生醫療服務的基本原則,負責監督與指導。二是省級管理委員會,國家規定醫療保險具體業務由省級機構負責管理與實施,省級政府擁有醫院。三是市級管理委員會,承擔審核待遇、基金支付、信息反饋和各項服務等工作。它們在瑞典醫療服務體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選舉產生的這些政治機構有權利通過征稅和收取費用來支持它們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大眾。
衛生服務 醫療保健體系的最主要評價標準是衡量其能夠為服務的人群提供面對任何健康問題的處理方法的水平。瑞典衛生服務體系分為:
1、基礎醫療保健服務機構(健康服務中心)。它的目標是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并向不需住院治療的公民提供醫療服務。這個部門擁有一系列廣泛的健康專家——包括各類專業醫師、護士、助產士和理療醫師等。他們在健康服務中心組成團隊進行工作。公民有權選擇自己的私人家庭醫生,一般都是一個全科醫生。此外,還有社區護理診所和婦幼診所的私人醫生、理療醫生提供醫療服務?;A醫療服務還包括向企業和學校提供健康檢查和咨詢服務。
健康服務中心的另一項工作是通過技術輔助手段向病人提供護理住房或在病人家中提供醫療和護理服務,方便了老年人和殘疾人接受全天候24小時的護理服務。
2、縣級和地方級醫院。全國大約有65家,它們為患者提供需要住院治療的醫療服務,包括為需要入院治療的病人提供專科領域的住院或門診醫療診治服務。另外,縣地級醫療機構也提供精神病方面的護理治療,而且正以門診病人護理的形式逐漸增多。
3、較大的地區區域級醫療服務系統。該系統包含9個地區級醫院,相比縣級醫院,地區級醫院有更廣泛的的專家隊伍和診療系統,除一般的??漆t療服務項目,還提供包括精神病治療,以及神經外科、胸外科、整形手術和專業實驗室等專業領域的服務。
由于強調院外治療的理念,住院治療在人們的觀念中已經發生了許多改變?,F在,日間手術方式和家庭醫療診治的引入,越來越多的患者在院外接受診療,越來越多的疾病治療和手術不再需要病人必須住院才能完成。
目前65歲以下瑞典人口中每320個居民有一個醫生。
瑞典衛生和社會事務部負責全國各地區醫療服務、社會保險和社會問題的發展。該部門就新的立法問題為政府起草參考條例,為議會起草提案,并起草其他政府有關管理的規定。國家衛生和福利署則是政府在醫療服務、健康保護和社會服務領域的中心顧問和監督機構。該機構的主要任務是跟蹤和評估各地區提供的服務是否符合中央政府有關規定。
近幾年來,省、市政府在醫療保健領域里引入的一個主要改革就是病人有選擇醫院和醫生的自由。病人可以選擇他們就醫的健康服務中心(或家庭醫生),選擇他們希望就醫的醫院。如果病人希望到本轄區以外的醫院就治,醫院可以出具轉診證明。
初級基礎護理服務必須在病人與他們聯系的當天提供服務,而醫療咨詢則需要在8天內提供服務。
醫療服務經費 2004年瑞典醫療服務經費達到1780億克朗(包括藥品補貼和牙科治療),這個費用已經占到當年國家GNP的8.5%。由省、市政府提供或支付的醫療服務費用占到這個總費用的80%左右。
各省、區的醫療經費占各地運作費用的89%,各省、市政府有權利對其轄區的居民按照收入水平的一定比例征收個人所得稅,征收比率平均在10%。另外費用中的19%來自中央政府撥款,患者個人也需支付4%的費用。由于加入歐盟,瑞典稅收基數在逐漸降低,各地政府收入和醫療服務基金也相應的在減少。
三、幾點體會
通過對兩國醫療保險制度的考察,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在堅持社會保障水平應與國家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基礎上,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圍應是發展趨勢。波蘭、瑞典雖然政治結構、經濟體制和社會環境等有所不同,但兩國政府都提出了人人健康和公民一律平等享受國家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的目標,并認為向公民提供醫療服務和籌措資金支持是政府的責任,社會保障(特別是醫療保險)制度要覆蓋全體公民。盡管我國人口眾多、經濟落后,醫療保險制度難以在短時間內覆蓋全體公民,從長遠看,我們在制度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全體公民都應享受醫療保險服務,做好不同人群、不同辦法逐步統一的準備,努力實現人人平等享受醫療保險服務。
引言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老年人的居住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調查問卷顯示:絕大多數的老年人愿意在長期居住的環境中度過晚年。所以,根據老年人身體狀況的變化,現有的
大部分功能空間設施已經不能夠適應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為了保障老年人居住環境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從而對其居住環境進行改造具有迫切需求。然而在改造前對居住需求進行充分調研是必
不可少的環節。
觀察記錄與場景解讀
為了了解社區老年人居住環境的真實情況,探尋75歲左右老年人的生活規律、每日的衣食住行和活動需求,在此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狀和發現的問題予以分析,以考察報告的形式顯現。
考察對象:南昌市經堂巷集合住宅小區
考察目標:75歲左右生活基本自理,生活狀況良好,沒有嚴重疾病的老年人
考察方式:觀察法,利用照片、手繪草圖及、文字、表格等做現場記錄
考察時間:⒈季節:夏、秋、初冬季,
2. 時間段: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深夜
考察內容: 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老年人的康復、就醫,老年人的娛樂
2.1 老人背景
年齡-75歲,性別-女,婚姻狀況-喪偶,文化程度-文盲,職業-工人,現在狀態-退休在家,現在的居住狀況-與子女同住
2.2經堂巷住宅社區
房屋建筑平面,案例背景(圖0)
老人衣、食、住、行的比較——夏、秋、初冬
衣(夏)——老人衣服較少,衣著樸實。這跟老人的經濟狀況有關,大部分衣物都是兒女日常所購。衣物都是穿了很多年的,現在新衣購置很少。(圖1-2)
(秋)——秋季,早晚涼。老人穿的衣量3、4件。身體已經包裹的很嚴實了。老人的秋季的衣物都是縫縫補補的。(圖3-4)
(初冬)——老人穿上了厚厚的襖子,人已經很笨重了,這對老人的日常生活已經有一定的影響了。(圖5-6)
(圖片0)
食(夏)——老人因為年齡的增長,食道和消化系統功能都逐漸衰退,特別是老人患有慢性支氣管炎。一般一日三餐吃稀飯,易消化。老人吃的一些營養品也是兒女或親朋所送。(圖7-8)
(秋)——秋季老人慢性支氣管炎癥狀加重,老人所吃的主食也具有很少的擇性,偏涼性或是太辣的食物都要會少吃。使用的碗筷沒有隨季節變化。(圖9-10)
(初冬)——冬季是老人疾病發病期,老人經常不舒服,天氣越冷癥狀就越厲害,有的時候吃稀飯都很費勁。偏涼性和太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吃。稀飯要更加稀軟,分量也減少了。到了冬
天,熱食涼的非???,老人吃的主食要保持一定溫度,這才不會引起不適。(圖11-12)
?。ㄏ模先司幼≡谝粚?,方便出行,后院也種植了少許花草,環境相對較好。對于一個老人加一個子女的居住空間也較大,但是實際上真正能使用的面積卻很小。(圖13-14)
(秋)——天氣的轉涼,老人從夏天住的客廳轉到臥室。夏天睡的小竹床收起來了,客廳也寬敞很多。老人開始睡在房里(房間床是40、50時年代防明清時期老式床,全實木,床尺寸1.2*2.0
米),老人已經蓋上薄被子。(圖15-16)
(初冬)——床上的被子很厚了,因為房間和陽臺堆砌的用品和廢棄物太多,房間內有些不通風。所以在冬天的時候,老人的房間相對其他的房間更加暖和。(圖17-18)
行(夏)——一樓的所在位置使老人避免了爬樓的辛苦。但是一樓會相對潮濕,易使老人患上風濕、關節炎等疾病。老人的支氣管炎久久好不了,多于環境潮濕有關。居室地面材料使用
拋光無防滑的地磚。地面的材料有巨大隱患,給老人生活帶來不便。 (圖19-20)
(秋)——老人的慢性疾病加重后,吃藥和看病的時間比夏天頻繁,癥狀厲害時就去社區診所打吊針。社區診所位置在老人社區外約100米,病情輕微時老人一人前往。(圖21-22)
(初冬)——老人發病次數頻繁,社區醫院已不能滿足治療需求,需前往較大醫院,由兒女陪同。社區離醫院大約3000米。天氣好時兒女陪老人步行前往,天氣差或老人癥狀厲害時打車前往
。(圖23-24)
訪談記錄
老人信佛,每日給菩薩上香,而菩薩擺放的位置老人認為不合適。因為擺放在客廳,離門口較近,進家里來來回回的人看到不好,所以在盛放菩薩的柜子外面蓋了薄布。老人認為要把菩
薩供奉在陽臺上比較合適,這樣不易被生人看見,供拜也方便。
廚房水槽位置的設置太靠里,在使用時不方便。
廚房水槽上面掛桿,放置位置過高,老人基本使用不上。
廚房灶臺使用時太靠近身體,并且抽油煙機功能性差,不能全部吸收油煙,老人做飯時常被油煙嗆到。
廚房與客餐廳之間無門,做飯的時候大部分的油煙都會漫到客廳。
沒有洗衣機,老人常常手洗。
三、根據調研發現的問題
居住環境沒有任何無障礙設施設計。
在居室中沒有合理的行走路徑。
居室中的家具、設備及日常用品沒有根據老年人的身心特點進行適當改動。
4、沒有把居室與周邊環境相融入。
5、社區外環境沒有老年人鍛煉、娛樂、交往的活動空間。
這些問題都應該根據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模式進行改進。
四、老人住宅和起居解決方案
基于以上的考察和分析,本文對這一類別老年人社區住宅環境提出以下建議:
設計者應將自己想像成一個老人,試著放慢腳步,透過老人們的眼睛觀察環境,從老年人的需求尺度和心理角度考慮問題,特別注意老人在住宅環境中行走、座、臥時的行為需求??梢?/p>
通過與老人同吃同住親身體驗的方法,挖掘老人的生活習慣與行為。
關注細節,對于觸覺和行為需求要格外關注,在老年人手和腳所經常觸及并容易感知的部位如扶手、踢腳、地面、臺階等處,利用安全、舒適和多樣化的材料,培養老年人對事物的敏感
和適應能力。
要考慮兒女、護工的需求,老年人因為身體的退化可能需要兒女偶爾或長期的照看,在居室區應設置供兒女休息的地方。并距離老人休息區有一定的行走距離,且能使兒女看到老年人的
休息空間,以免有特殊情況發生。
色彩鮮亮的暖色設計更容易使老人辨別,如紅色、橘黃、蛋黃等。這與 老年人日益下降的視覺有關,鮮亮的暖色能刺激老年人的視覺,就便老人于對物體方位的辨別。
由于老年人的各個方面的感知不斷下降,如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所以,應在居室設計中,盡量包含多種感知的機會,促進老年人對各個方面的感知力,以增加他們的活動能力。
提供設施和機會,讓老年人有更多鍛煉身體的機會,并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與其他老年人進行娛樂、交流。尤其是一些動腦益智的娛樂活動,能讓老年人激發用腦能力,減少老年人腦部疾病的
可能。
建議在社區中充分利用和改造街角、路邊空間、設置開放的活動場地,使之社區中的老年人能共用。現在所有南昌小區中都缺少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老年戶外活動區域。隨著老年人口
的不斷增加在街頭巷尾精心設計小型開放空間,能讓老人們在社區任何角落都能找到可以安全自由地活動場所。在這里,他們可以結交新的朋友,可以尋求幫助和幫助別人。在居室內,在社
區中,他們能夠更好的生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08
Abstract Community health is the health center and community groups as objects,to promote and safeguard the community as the goal of population health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Pregnant women are special groups in the community is the focus of community health.The current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ommunities,we face the situation of maternal,from reality to establish a sound management,set more realistic service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Maternal health;Analysis
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是以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需求為導向、老幼婦殘為重點對象而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綜合衛生服務[1]。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978年要求世界各國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以達到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強孕產婦保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2]。妊娠和分娩是婦女一生中重大改變,關系著國家的國泰民安和整體人口質量,因此建立完善的社區孕產婦保健機制是社區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社區孕產婦保健服務模式
管理模式:①實行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醫療保健網的分級管理:孕產婦系統保健卡的有效運作,是目前我國很多城市都在采取的管理模式。我國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是以提高圍生期保健質量為中心,篩查高危孕產婦為重點。而三級醫療保健網正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有效途徑。②醫院和社區之間轉診制度的建立: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在離病人最可能近的地方,向患者提供能夠滿足要求的最低級別的衛生服務,將各個級別的衛生服務連接起來是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的一個重要內容[3]。我國轉診制度的基本原則是,孕產婦分娩與保健分別主要由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這項制度在社區衛生服務功能落實好的地區如深圳特區等地有較大的突破。
社區孕產婦保健服務提供:①社區家庭孕產婦保健:孕產婦家庭是社區健康教育的重點對象,對他們應提供以預防保健、護理為主要內容的社區衛生服務。目前較好的是昆明市兒童醫院于1998年2月成立嬰幼兒社區護理服務部。該服務部隸屬于醫院,服務內容包括預防保健咨詢、健康教育、體檢、生長發育監測,指導家長做好新生兒保健、嬰幼兒護理等十余項服務,服務形式是以深入居民家庭為主[4]。②社區個案護理模式:是指對高危孕婦進行系統管理,根據不同的高危病種提供不同的護理保健、醫學指導及干預措施。佛山市實行高危孕產婦系統管理后,高危妊娠的比例明顯下降,高危孕產婦、高危妊娠率、新生兒死亡數、新生兒死亡率、缺陷兒數、缺陷率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規范孕產婦的系統管理,孕前檢查的質量提升,高危孕產婦篩查及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因素發生率的降低,是降低孕產婦死亡的關鍵措施[5]。
社區孕產婦保健其他方式:①健康教育:實踐證明健康教育是控制醫療費用、降低醫療成本的根本措施。健康教育能使醫療保險改革達到“低水平、廣覆蓋”的要求?,F在主要是利用櫥窗、板報、展板,進行孕產婦知識宣傳;發放孕期知識資料,普及衛生知識;隨診進行健康教育,推行健康教育處方;利用電教設備,為孕婦及其家屬放映孕產婦保健知識宣傳片等。②助產士門診的建立:助產士門診是連接社區與醫院的有力紐帶,她既彌補了社區護理的專科性不強的缺點,又拓展了醫院整體醫療服務的方向。這種“個性化小班健康教育”模式,是在充分了解孕婦知識需求的情況下,運用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模式,采取預約和電話續約方式,孕婦及家屬感受到我們給予的重視,均采取積極參與態度,特別是家屬的介入,使得與醫方配合程度加大,孕產婦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明顯提高[6]。③孕婦學校的建立:根據孕周安排孕婦聽課時間,一般孕早、中、晚各1次。孕婦學校健康教育可以顯著促進圍生期保健,促進母乳喂養成功,提高4個月以下嬰兒的純母乳喂養率;促進孕期合理營養,減少巨大兒出生率;了解有關分娩應對技巧、剖宮產的利弊,從而降低剖宮產率[7];促進孕婦按時行產前檢查及疾病篩查,及時發現并發癥或胎位異常并及時采取措施,從而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有著重要意義[8]。
我國孕產婦保健面臨的嚴峻形勢
剖宮產率直線上升: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世紀80年代即提出了剖產率應控制在15%以下的目標[9]。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目前大多數醫院報道40%~60%,有的醫院甚至高達80%[10]。而當前發達國家的剖宮產率已基本穩定在5%~20%,這些國家的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居世界最低水平。多數文獻顯示,剖宮產率控制在20%~25%,高危圍生兒病死率、新生兒窒息率可降低到相對的最低水平;剖宮產率再升高,高危圍生兒病死率和新生兒窒息率則無明顯下降趨勢,只增加產婦的手術近、遠期風險[11]。社區作為孕產婦保健最基本和最直接的醫療場所,應對高剖宮產率做出相應的措施,做出積極的應對。
早產率增高:早產是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早產率有所增加,在部分醫院已高達13%[12]。加強孕期保健,對患合并癥和并發癥的孕婦做好院內轉運,盡量減少醫源性早產,并加強與新生兒科的合作與交流。同時,積極合理治療孕期感染減少早產胎膜早破的發生。對有早產高危因素者進行早產的預測與預防,以延長早產孕周能夠改善早產兒預后,降低早產兒死亡率。
高齡孕產婦比例增加:隨著計劃生育措施的嚴格執行和晚婚晚育的提倡以及人們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婦女生育年齡有所延遲,而高齡孕產婦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在增加。有文獻表明,初產婦年齡的增加對早產兒、低體重兒發生率及圍產兒死亡率并無太大的關系,但35歲以上的孕婦的出生缺陷發生率明顯增加,同時一些孕期并發癥和分娩期并發癥也在增加[13]。
輔助生殖比例增加: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輔助生殖技術和促排卵技術的應用,致雙胎及多胎妊娠增加早產率也相應升高,孕產婦孕產期并發癥率也在相應增加[14]。
國外社區孕產婦保健發展現狀及服務模式
20世紀60年代起,許多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社區衛生服務的組織建設和功能拓展,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系統,在孕產婦保健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可以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借鑒這些成功模式。
英國:1986年英國國家審計委員會的“使社區衛生服務成為現實”的報告,使社區衛生保健范圍進一步完善,包括學校保健、母嬰保健、社區接生、健康教育、公共環境衛生服務等。英國針對社區孕產婦保健有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管理系統[15],推行的是一對一圍產期保健服務模式。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社區衛生服務與我國的“六位一體”體制十分相似[16],主要包括兒童和家庭保健、社區康復、家庭護理和臨終關懷、急性病后期的社區保健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等。澳大利亞實行的是社區連續性圍產期保健管理模式[17],推行的是以助產士為主的連續的圍產保健服務模式。
美國:美國有著較為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包括社區醫院、家庭式護理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18]。美國護理協會(ANA)在1996年號召應該以婦女和嬰兒的需求為基礎,實行社區圍產期隨訪組織服務,通過家庭護理模式使孕產婦得到良好的服務。
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孕產婦現狀,社區孕產婦保健發展將是一個長期摸索的過程,任重而道遠。隨著政府重視力度的增加和投資力度的加大,以及各個城市社區發展的經驗積累,在今后的發展中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外成功模式,我國的社區孕產婦保健模式必將規范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 龔幼龍.社區衛生服務的內涵與發展[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1997,9(10):433-434.
2 高惠琦,喬磊,黃敬亨.世界衛生組織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戰略的由來和發展[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4,18(8):3-5.
3 Edington DW,Louis Y,Li KK.Ren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management[J].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2001,76(103):140-147.
4 饒慶華,徐乙萌,汪美麗.醫院設立嬰幼兒社區護理服務部的方法與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9):562-563.
5 尚曉娣.日本孕產婦死亡的原因及預防對策[J].國外醫學•婦產科分冊,2000,19(8):355-357.
6 余建芬,李雪芬,程蘊玉.助產士門診在產科??谱o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全科護理,2008,6(11):2875.
7 易艷平,黎燦.實施孕婦健康教育對社會因素剖宮產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07,24(9):1598.
8 李龍瓊,黃明華.孕婦學校孕產期知識教育對孕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03,12:7-8.
9 王春芹.降低剖宮差率措施總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5):163-164.
10 黃醒華.對剖宮產的思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7):385-388.
11 王波君.社區因素對剖宮產率的影響及處理對策[J].社區醫學雜志,2009,7(3):73-74.
12 郭戰坤,馬京梅,范玲,等.北京地區早產發生現狀及早產兒結局的調查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2):99-103.
13 郭志榮,沈惠,周永蘭,等.孕婦年齡與妊娠結局關系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學報,1997,16(1):20.
14 Steer PJ.The epidemiology of preterm labour-why have advances not equated to reduced incidence.BJOG,2006,113(3):1-3.
15 Hedgecock J,Castro M,Cruikshank munity health centers:a resource f or service and training[J].Henry Ford Hosp Med J,1992,40(1-2):45-49.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加之家庭結構的變化、人類疾病譜的變化使得目前老年人養老及長期護理面臨巨大挑戰,而這給傳統家庭養老、護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僅僅依靠家庭可能即便其親屬即便用盡人力、物力、財力,也難以讓老人體面養老,保證其晚年的生活質量,長期護理則可以緩解此種壓力,也正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所迫切需要。比較分析國外現有長期護理制度的發展狀況,研究我國部分地區已開展的護理制度,可以為我國建立適合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提供借鑒。
1 國外長期護理制度模式設計
1.1 覆蓋范圍及保險對象
根據德國法律規定的“護理保險遵從醫療保險”原則,法定和私人醫療保險的參保人都必須參加護理保險;既沒有參加法定醫療保險也沒有參加私人醫療保險的國家官員、軍人等由國家負責。此外,月收入在610馬克以下的人不需繳納保險費。
日本政府采用強制保險的方式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將40歲以上的老人全部納入長期護理范圍,并規定 65歲及以上的國民為第一號被保險者,40~64歲的國民為第二號保險者(見圖1)。前者只要有護理需求,都可以接受護理保險提供的服務;而后者的護理需求則被限制在《護理保險法》所規定的護理需求內。
美國實行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相結合的模式(見圖2)。社會保險及救助的覆蓋范圍較小,醫療救助中的長期護理是面對貧困人群的醫療保障計劃。商業長期護理保險以自愿保險方式,保險公司往往將被保險人投保時的年齡限制在50至70歲之間。
1.2 繳費及資金來源
德國法定護理保險理論上是雇主雇員各承擔一半的保費,但實際操作略有不同(見表1)。私人護理保險采用的是預付基金制度,繳費率是根據參保人參加私人護理保險時的年齡、個人最高可獲償付金額、風險附加保費等因素來確定的。法律規定私人護理保險費不能超過法定護理的最高限額。
日本護理保險第一類被保險人按其收入確定保險費,由市町村征收保險費。第二類被保險人的保險費首先由國家統一征收。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免繳費用,醫療救濟對象、低收入及生活貧困者減免50%。日本護理保險給付所需費用的50%由公費負擔, 其余50%由護理保險費負擔。公費負擔的比例分別為國家25%、都道府縣12.5%、市町村12.5%(見圖1)。
美國醫療照顧計劃主要分為A部分和B部分(見圖2)。醫療救助中的長期護理是一項貧困人群醫療保障計劃,無需繳納保費。商業保險保費的繳納隨著被保險人的年齡、給付期限、等待期、投保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投保時被保險人年齡越小,其費率越低。
1.3 服務分類及支付方式比較
德國的護理分為住宅和住院護理兩大類。按需要強度又可分成三類:第一類護理主要是指在個人飲食、衛生、日常行動方面;第二類護理主要是指1天至少需要3個不同時間的3次服務;第三類護理需日夜服務(見表2)。
日本長期護理服務項目分為兩種護理類型 :一是居家護理,二是專門機構護理。兩種護理類型又分為6個等級7個層次,每一護理等級都有具體的護理費用規定,即:要支援1:每月4970單位;要支援2:每月10400單位;要護理1:每月16580單位;要護理2:每月19480單位;要護理3:每月26750單位;要護理4:每月30600單位;要護理5:每月35830單位。
美國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有護理院、輔助護理設施和家庭健康護理。護理院提供的服務僅限健康護理和康復治療,且須在醫療照顧定點護理院接受護理。家庭健康護理針對無能力出門而只能在家接受護理的護理對象;家庭健康護理A部分的最高給付次數為100次,在護理過程中租用醫療器械需要承擔20%的費用。
2 我國部分地區的實踐――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青島市在我國率先建立并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尚屬首例。1987年,青島市先于全國十二年、山東省七年步入老齡化社會,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發展進程較快的城市之一。
青島市于2006年開展了依托社區醫療機構和養老護理機構的老年醫療護理試點,于2011年在部分二級及三級醫院中開展了醫療專戶試點工作,青島市總結多年試點經驗,于2012年7月下發了《關于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的意見(試行)》,其覆蓋范圍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2014年12月30日青島市下發了《青島市長期醫療護理保險管理辦法》中規定,從2015年1月1日起,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擴大至農村地區。
2.1 主要內容
“用人單位及個人無需另行繳費,每月月低,將當月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記入比例劃轉0.2%的資金量的2倍為比例,從醫保統籌基金中劃轉,列入陳真職工護理保險基金;每年年底,以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基數,按0.2個百分點為標準,從職工居民(不含少年兒童和學生)醫保統籌基金中劃轉,列入城鎮居民護理保險基金?!蓖瑫r青島市從福彩公益基金中劃轉2000萬元至城鎮居民護理保險基金中。
青島長期護理保險在給付水平方面,費用報銷不設起付線,且規定了高于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服務形式分為:專護、老護及家護,其中專護是指病情較重,需要住院治療并接受較高醫療條件護理,其護理保險基金報銷其護理費用的90%;老護則是由于患有重性慢性病,生活無法自理,需由有醫療資質的養老機構為其提供長期醫療護理服務;家護則是根據其自身意愿和家庭實際情況,需在家中居住并接受由定點社區醫療機構所提供的上門護理服務,老護和家護的報銷比例均為96%。費用結算專戶與二、三級醫院的參保人其結算標準分別為每床170元/日、200元/日,而老護、家護則以60元為標準結算。
同時,此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采取了總額預付制,實行共付保險,以避免醫療護理過渡消費,此外,還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不斷放開醫療護理服務供給,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來降低服務成本,并不斷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
3 啟示及展望
3.1 中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選擇
中國應當采用社會保險為主體,商業保險為補充的模式??v觀國際,美國商業長期商業保險目前實施已有較長時間,其商業保險發展已經非常完善,但其覆蓋面及市場份額仍相對較小,且可能其面臨逆向選擇等風險,長期護理商業保險于我國只能作為補充。德國和日本等多國所采取的是企業、個人和政府共同付費的長期護理社會保險模式,得到的成效,不僅化解了老年人的護理費用危機,減輕了政府和個人的經濟負擔,同時也保證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讓其可以體面養老。
3.2 完善籌資機制
通過研究分析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我們可以發現其并沒有獨立的資金來源,而是依附于醫療保險。這可能缺乏會可持續性,但如果增加企業繳費,那會有悖于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精神:適時適當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費率。因此,應慎重考慮企業繳費部分。而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如此之嚴重,這與我國20世紀70年代以來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有直接關聯,計劃生育政策為我國的發展帶來了人口紅利等有利條件,而其社會成本今天看來,大多轉化到了獨身子女父母身上,國家應當對采取措施,保證其晚年的生活質量,因此,國家和政府應當對長期護理保險給予適當補貼。
3.3 加強護理員專業培訓與管理,建設護理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
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體系中,專業護理人員仍有缺乏,而日本等國家有較為完善的護理人員專業培養系統,這也是其制度能夠發揮較好效應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還未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前,應當未雨綢繆,先將人力、物力等基礎條件準備好,以保證我國長期護理服務制度地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姚玲珍.德國社會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
[2] 李超民.美國社會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
[3] 韓鳳.它山之石:世界各國醫療保障制度考察報告[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4] 藍淑慧.老年人護理與護理保險:中國、德國和日本的模式及案例[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
[5] 王嵐嵐.借鑒美國經驗大力發展我國長期護理保險[J].中國保險報,2006.
[6] 李光宰.老年護理保險制度的理解[M]..韓國京畿:共同體出版社,2007.
[7] 高春蘭.日本和韓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比較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3.
[8] 施巍巍.國內外老年人長期照護制度研究綜述[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9.
[9] 劉燕斌.德日美以四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構架比較[J]. 中國醫療保險,2011.
[10] 青島市政府辦公廳. 關于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的意見( 試行) (青政辦字[2012]91號) ; 青島市人社局.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實施細則(試行) (青人社發[2012]51號).
我國自1999年10月步入老齡化國家的行列[1]。目前,我國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2],老年人口的特殊地位,使得筆者對其應該予以更多的重視。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衰退,健康水平下降,各種疾病的發生率增高,導致老年人口對醫療服務需要遠高于非老年人群。在醫療服務利用方面主要表現為高需要、低需求的矛盾狀態[3]。在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的情況下,特別是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和資金支持及其與醫療保障制度的關系、人口老齡化對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影響等方面問題,也將成為研究的又一焦點。基于這種認識,筆者進行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利用方面的研究,期望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能對我國醫療保險中針對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改革提出有益的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在當地居住半年以上,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1.2 調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以行政村(街道居委會)為抽樣單位,每抽樣單位調查60歲以上老年人40名。對江西省各地區、市(縣)、鄉(鎮)及行政村(街道居委會)進行了調查。
1.3 調查內容 包括老年人一般情況、健康情況、就診情況、前一年住院情況等。
1.4 質量控制 制訂統一的調查表,每人一表,每一調查項目均有嚴格的定義,采用面對面詢問方式獲得資料。調查員由經統一培訓的人員擔任,獲得調查問卷1 800份,有效問卷1 782份,有效率為99.0%。
1.5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
1.6 資料來源 資料來自江西省10個地區(南昌、景德鎮、萍鄉、九江、新余、贛州、吉安、宜春、撫州、上饒)的38個縣(市)。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的1 782名老年人中男894名(50.17%),女888名(49.83%),性別比為100.7∶100。城市人口為255名(14.31%),農村人口為1 527名(85.69%)。60~69歲組有916名(51.40%),70~79歲組有657名(36.87%),≥80歲組的209名(11.73%)。調查人群中,以自費為主,占總人數的74.07%,其次為公費(10.38%)和勞保及半勞保(6.67%),統籌與合作醫療(3.25%),醫療保險(2.92%),其他(2.69%)。
2.2.1 2周就診率、年人均就診次數、年住院率情況 調查的老年人中,城市老年人的年人均就診次數為0.92人次,而農村為2.45人次,門診就診率為7.01%;城市老年人年人均住院次數為0.24人次,而農村為0.08人次,住院率為6.00%。(2周門診就診人次按年折算:調查人群兩周就診次數*26/調查人數)。
2.2.2 就診地點選擇情況調查 從就診地點的選擇看,城市老年人選擇省級醫院占20.39%,縣區級醫院占30.20%和私人診所的20.39%,社區衛生服務站僅占1.57%;農村老年人中,選擇私人診所為主,占總人數中的51.29%,縣區級醫院為13.64%,村衛生所和鄉鎮醫院分別為10.16%和11.73%。城市與農村比較(χ2=105.443,P
2.2.3 不同的醫療保障制度下,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情況 在不同級別的醫院就診所消費的醫療費用不同,不同的程度影響了老年人對門診就診地點的選擇傾向(表1)。提示在不同的醫療保障制度下,老年人對不同的等級醫療部門的門診服務利用率是不同的。不同的醫療費用負擔形式下對就診醫院的選擇進行比較(χ2=619.831,P
2.4 老年人的醫療費用情況
2.4.1 老年人年人均收入情況 調查的老年人中,老年人人均收入為1 765.50元,其中城市老年人人均收入為(2 098.37±105.84)元,農村為(1 709.91±49.34)元。城市與農村進行比較(Z=2.169,P
2.4.2 按就診單位和五大系統疾病進行醫療費用分析 調查對象中,兩周門診就診費用和住院費用都主要集中在縣級醫院和省級醫院,各占總費用的81.01%和68.29%。按五大系統疾病分,花費在五大系統疾病上的兩周門診費用所占的比例為28.24%,住院費用為47.88%。
2.4.3 應住院而未住院原因調查 調查的老年人中,應住院而未住院人數為105人,應住院而未住院率為5.89%。應住院而未住院原因中,主要是原因是經濟困難,占75.2%,其次是認為沒必要,占的比例為13.3%。
3 討論
3.1 老年人的醫療服務需求與利用情況 我國的衛生服務調查表明,老年人醫療費用遠高于一般人群[4]。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而患病率增加,醫療時間少,門診和住院要求高。在本次調查中,江西省老年人的兩周患病率低于2003年國家第三次衛生服務調查的結果(城鄉合計65歲以上的10.38%)[5],而慢性病的患病率高于國家第三次衛生服務調查結果(按城鄉合計65歲以上的34.51%)[5]。分析老年人的患病種類和患病率,發現江西省老年人的疾病譜已發生變化,影響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胃腸炎、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兩周內,除了上呼吸道感染外,主要還是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調查的老年人群中兩周就診率(7.01%)和住院率(6.00%)均低于1998年第二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的結果(城鄉合計65歲以上的29.93%和7.96%)[5]。說明我省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還存在很大問題,老年人對醫療衛生服務利用情況與國家水平還有差距。在影響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利用的因素中,醫療費用過高、經濟困難成為主要影響因素。調查發現:兩周患病情況下未就診原因中,經濟困難的占48.33%,居各因素之首。在進行應住院而未住院的原因調查中,發現75.2%的老年人因經濟困難放棄住院治療。醫療費用既受患者患病種類和程度、支付能力的影響,也受醫療保健提供行為的影響。此外我省老年人對醫療服務利用較低。個人自付于看病、住院和買藥的醫療費用支出只占人均收入的6.08%。然而老年人患的疾病大多是非傳染性慢性疾病,不時地可能要住院。住院費用高,加上經濟收入低,就不同程度地制約老年人的住院意愿,也影響著老年人對醫療衛生服務的利用。
本次調查中發現,在不同的醫療保障制度下,老年人對醫療衛生服務的利用影響較大,但當前醫療保障制度不完善。在日益龐大的老年人群中,自費醫療的不是少數,且老年人中相對貧困的人口不斷增加,受經濟條件的制約,部分老年人往往無能力到有條件的醫院就診,有病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本次調查結果中,在不同級別的醫院就診消費的醫療費用不同,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對門診就診地點的選擇傾向。有公費醫療的老年人到省市區級醫療機構就診占的比例為65.40%,有勞保半勞保的到省市區級醫療機構就診占的比例為78.98%,有醫療保險的占65.38%,統籌合作醫療占20.68%,自費占12.12%。同時在自費的老年人中私人診所就診占的比例為62.42%。提示在不同的醫療保障制度下,老年人對不同的等級醫療部門的門診服務利用率是不同的。
3.2 從老齡化看醫療保險改革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2004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43億,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當前醫療保險制度如何改革,或者說醫療服務機構如何改革,以適應老齡化趨勢,保障老年人健康,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由于老年人疾病,尤以慢病多見,其患病率高、種類繁雜、患病時間長,老年醫療服務需求和醫療費用的支出必然日益增大,給國家、社會及家庭造成沉重壓力。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醫療服務,改善醫療保險制度勢在必行。
為此,筆者結合衛生服務利用現狀,提出如下建議:
3.2.1 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從根本上保障老年人基本醫療需求 現在醫療保險不健全是個很突出的問題,將近80%的人口不在醫療保險的覆蓋范圍之內,加快醫療保險方面的深化改革成為非常急迫的任務:①擴大醫保覆蓋面,讓城鄉更多的人參加醫保。盡一切力量,迅速將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擴大到大多數城鎮居民,這不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基本要求,也是完成醫療與醫藥體制改革的基礎。同時,要完善相應制度,制定具體標準,把醫保堅決控制在基本醫療保障的水平上;②充分發揮醫保機構對醫療機構的監督作用。醫保機構即保方要作為消費者利益集中代表及第三方監督角色出現;對醫院,保方要通過費用結算、監督檢查對醫院的不合理醫療服務行為和費用進行調控,保證消費者的醫療服務需求得到滿足。就醫療保險的發展方向而言,未來患者更多的是與保險機構發生費用關系,醫院只是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醫院和患者面對共同的第三方-保險機構。保險公司不單對醫院的費用關注,也對患者的診療情況進行了解、監督;③改革醫保和公費報銷制度,規范確立醫保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按照醫保規定,只有拿到蓋有醫院外購章的醫保處方到定點藥店買藥,才能到社保中心報銷。顯然,患者能否到定點藥店購藥取決于醫院,而實際上醫院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一般不會給患者蓋外購章。確立醫保定點機構也成為少數人的特權和公共壟斷部門的利益所系,使公民的選擇機會減少,市場缺乏競爭力。為此,要規范醫保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的確立,政府主管部門要制定規則(包括確立醫保定點機構的標準等)并監督執行,加強醫療保險的行業和醫保基金管理;④利用政府、社會、醫療經辦機構等多方籌集救助基金,為其提供最基本醫療保障,使老年人和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也看得起病,防止因病致貧、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自負比例的高低直影響接著參保積極性,而現行的醫療保險政策不允許隨意降低自負比例,因此,制訂其他補充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在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中,還應注意與醫療服務方式的協調,政府可通過醫療保險費用補償的激勵機制,如在社區醫院就醫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明顯高于大醫院等,將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基本醫療服務需求轉向社區,減少醫療保險基金支出,使寶貴的醫療保險基金得到有效利用;⑤進一步開放醫保市場。鼓勵在基本醫療服務領域引入民間組織的會員性醫療保險機構(如大型企業集團自辦保險),讓社會各群體自由選擇競爭性的基本醫療保險組織。
3.2.2 發展老年人社區衛生服務管理體系 在新時期衛生方針指引下,我國各地在建立和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同時,把擴大老年人醫療保健功能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點。據國際經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診治80%以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社區衛生機構分布在居民的居住地,就診方便,它的這些功能特別適用于老年人的就醫需要,主要包括:①建立社區老年人健康檔案,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對社區內60歲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對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疾病的老年患者建立隨診制度,定期上門巡診,并據病情提出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的保健和治療措施,使老年患者不出家門就能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上門服務不僅解決了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還可密切醫患關系,溝通醫患感情,有利于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復;②開展健康教育,宣傳醫學保健知識。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識普遍增強,由于缺乏系統而正規的自我保健知識,因此,需通過開展健康教育,宣傳醫療保健知識,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③組織和指導老年人參加各種適宜的健身活動,加強對社區老年人日常活動衛生管理等。
3.2.3 建立和推廣“預防為主”的新醫療保健觀念 慢性病己成為我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世界銀行的考察報告《中國衛生模式轉變中的長遠問題與對策》一文曾指出:如果中國不注意慢性病的預防,則到2030 年所需衛生費用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重將高達25%。這個比例是任何國家都難以承受的,而如果注意預防和提高效率,則可將衛生費用控制在10%~13%。當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成為主要的健康“殺手”。而這類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心理、社會、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人們已認識到身體健康是可以通過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諧的社會關系以及科學的生活方式來保持的。因此,健康教育和疾病預防就成為當代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識,引導其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煙、少飲酒、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情緒穩定、定期體檢等可使老年人避免某些疾病的發生或使癥狀緩解。防患于未然,不僅可大大節省醫療費用開支,更重要的是減輕老年人的病痛,使其成為健康壽星,安度晚年[6]。
參考文獻
[1] 毛瑛,李嬌鳳.人口老齡化呼喚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建設.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5,22(11):697-699.
[2] 申一帆,李曼春,張宏星.1000名老年人衛生服務需求及社區衛生服務意向研究.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9,15(12):713-715.
[3] 湯哲,方向華,項曼君,等.北京市老年人衛生服務需求研究.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8):464-469.
2.編制全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積極探索“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并將其納入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認真組織實施。制定鼓勵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機制和體制。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期間全市各縣區都要建立1-2個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并取得明顯的經濟、環境效益。由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3.將重大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建設項目優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去,建立市、縣(區)污染防治基金和監督管理能力專項經費。由市發展計劃委、市財政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4.認真實施《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管理,各項污染物控制在省下達的總量目標之內。由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二、生態保護與建設
5.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工程。以年3月21日市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批準的《省市生態示范區建設總體規劃》為指導,組織實施食品環境安全工程、水環境安全工程、藍天工程等生態工程建設,全力打造生態品牌,力促生態農業和生態產業初具規模;、、沭陽三縣認真組織實施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縣繼續鞏固建設成果,確保年全市及各縣基本達到全國生態示范區考核驗收指標,并于年以市、縣為單位通過國家考核驗收。由市環保局、市各有關部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6.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創建工程。啟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計劃,編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健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完成土地權屬,完善辦公、保護、科研、宣教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年實現濕地自然保護區升級目標。由縣政府、市環保局負責。
7.生態功能區創建工程。配合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實施,編制南水北調東線調水通道及調蓄水庫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總體規劃,年建成市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年前建成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全市受保護國土面積達到10%以上。由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水產局、市林業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8.市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工程。按照“一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的總體要求,發揮3443畝核心區的帶動作用,加快示范區內道路、供排水、電力、通訊、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編制和實施示范區有機食品示范基地發展規劃,加強生態農業項目的引進,改變園區現有的種植和栽培模式,逐步向有機農業轉變,實行作物秸稈全量還田、畜禽糞便通過沼氣肥田的沃土計劃,把示范區建成“上無黑煙、下無污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生態園。由示范區管委會和、城區政府負責。
9.園林城市創建工程。加強城市綠化工作,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6平方米以上,全面達到《省園林城市評選標準》,并申報省級園林城市。由市建設局和、城區政府負責。
10.國家級、省級生態農業示范縣、綠色社區、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工程?!啊蹦?,建設市級生態農業示范村5個,生態農業示范縣1個,國家級生態農業示范區1個。全市建成省級或市級綠色社區20個、環境優美鄉鎮4個、生態村10個。由市農業局、市環保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11.秸稈綜合利用及資源化工程。強化秸稈禁燒的管理,杜絕夏收、秋收留高茬收割作業,積極發展食用菌生產,推廣秸稈青貯、氨化養畜技術,實施秸稈過腹還田。制定鼓勵和扶持政策,發展利用秸稈生產新型墻體材料、手工藝品等產業,促進秸稈資源化。“”期間各縣推廣秸稈養畜示范點不少于3個,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由市農業局、市農機局、市經貿委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12.農藥、化肥減量化,畜禽糞尿資源化工程。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17種高毒高殘留農藥,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藥等品種不得使用或限制使用甲胺磷、久效磷等28種農藥;積極推廣優質栽培技術,改革種植制度,通過合理輪作,減輕病蟲危害;建立健全病蟲測報預報網絡,制定主要病蟲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防治指標,減少用藥次數和用藥量,提高防治效率;大力推廣生物防治技術,積極開發新型生物農藥;建設畜禽沼氣池1000個,進一步提高畜禽糞便處理和綜合利用率?!啊蹦┤修r林病蟲害綜合防治率達50%以上,農藥、化肥施用強度分別低于3.0、280公斤/公頃,畜禽糞便處理率和綜合利用率達90%和50%以上。由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13.節水工程。發展節水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建設節水型社會。在農業上把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作為節水高效農業的核心,重點發展防滲渠道,擴大節水工程控制面積,推廣各種節水灌溉技術,加快推進2個國家級和4個省級節水灌溉示范園建設,進一步降低農業用水比重;工業上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大力開發和推廣節水器具、節水工業生產技術以及中水回用技術,不斷提高工業重復和循環用水量,創建節水型工業;推廣生活污水處理后回用技術,開展城市中水回用試點工作,進一步發揮水價調節作用,用市場機制促進和實施節水工作,創建節水型城市。至年全市單位GDP耗水控制在400立方米/萬元以下。由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物價局、市建設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14.省級嶂山森林公園建設工程。重點保護馬陵山丘陵地區森林資源,適當發展經濟林和花卉苗木,同時利用生態優勢,發展森林旅游、觀光和康復療養,建成花木生產區、觀賞果園區、生態林景區、田園景觀區、休閑健身區、中心娛樂區以及微型高爾夫景點、婚慶景點、花卉廣場、盆景園等,年森林公園面積發展至11平方公里。由現代農業示范區、市林業局和政府負責。
15.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嚴格管理獵捕工具,嚴禁獵捕野生鳥類、蛙類,使鳥類種數有所增加,種群不斷擴大;對“兩湖”有計劃地進行人工放流,確保魚類種群不斷增殖;嚴格執行禁漁期、禁漁區等措施,圍網養殖面積不得超過“兩湖”水面的10%。由市水產局、市林業局、市公安局、漁業管理委員會和、縣、縣政府負責。
三、環境綜合整治
16.流域暨南水北調東線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年前,完成市區污水處理廠尾水截污導流工程、市區城南污水處理廠續建工程(5萬噸/日)、污水處理廠續建工程(2.5萬噸/日)、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3萬噸/日)、縣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2.5萬噸/日)、洋河鎮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2萬噸/日)、沭陽縣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3.0萬噸/日),市區污水處理率達60%、各縣城污水處理率達40%以上。由市水務局和各縣政府負責。
17.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開展市區段綜合整治,實施、市區段兩岸截污工程,取締沿河兩岸排污口,將、建設成為優美的景觀。強化船舶管理,強制安裝油水分離器,對所有船只排放的含油廢水和生活污水進行統一收集處置,逐步改善水質。繼續鞏固、西整治成果,并向兩端延伸,重點實施河道疏浚、水土保持、生態林建設等工程。由市水務局、市林業局、市交通局和、城區政府負責。
18.實施河道的清淤整治工程。用5年時間,將全市縣級河道和鄉級骨干河道全面疏浚一遍,完成土方5921萬方,不斷改善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河道引排能力,使城鄉水環境質量與實現全面小康相適應。由市水務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19.工業園區建設工程。按照“一區多園、三級聯動”的總體思路,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編制和實施園區環境保護規劃,整體推進市經濟開發區、縣(區)工業園區和鄉鎮工業小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園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由市經貿委、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20.藍天工程。繼續擴大市熱電廠、市熱電總公司的供熱管網覆蓋面,在供熱范圍內,強制淘汰中小型燃煤鍋爐,加強執法管理,堅決取締存在安全隱患、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小型燃煤鍋爐,抓好煙塵控制區建設,確保全市煙塵控制區覆蓋率始終保持在100%。加強建筑施工現場管理,文明施工,渣土密閉運輸,減輕揚塵對環境空氣的污染;全面實施機動車尾氣年檢、抽檢和路檢制度,加強摩托車總量控制,對尾氣不能達標的機動車禁止上路行駛;進一步推進清潔能源使用,“”末中心城市氣化率達90%、縣城鎮達到85%。由市發展計劃委、市經貿委、市公安局、市供電總公司、市建設局、市城管局、市環保局、質監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21.寧靜城市工程。市區建成區全面實施機動車禁鳴管理,加強對工業、建筑施工、文化娛樂噪聲的管理,建設環境噪聲達標區,“”末,全市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達80%以上。由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建設局、市文化局、市城管局、工商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22.城市垃圾資源化及無害化處理和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工程。完善曹集小嶺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啊蹦?,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0%以上;按照城市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的要求,對生活垃圾進行機械化分揀,配套建設生物有機堆肥項目;在市經濟開發區北區建設市域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對全市工業及醫療等危險廢物實行集中安全處理。由市城管局、市建設局、市環保局、市衛生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23.禁磷工程。在全市范圍內禁止銷售、使用含磷洗滌用品,推廣使用無磷洗滌用品。由市環保局、市經貿委、工商局、質監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24.農村改水、改廁工程。用三年時間實施新一輪農村改水、改廁工程,讓目前還沒有吃上安全衛生飲用水的144萬農民群眾吃上自來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50%以上。由市衛生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25.清潔生產推廣工程。認真貫徹《清潔生產促進法》,依靠科技進步改造傳統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制定全市清潔生產促進辦法,在排污費中安排不低于10%的資金用于資源綜合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的推廣應用,推動清潔生產全面開展,切實加強清潔生產和節能審核監測能力建設,將清潔生產審核列入政府考核目標?!啊逼陂g,全面完成重點工業污染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開展第一、第三產業清潔生產審核。由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26.環境保護標準化建設工程。嚴格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配合全省建立和完善各類地方環境標準化體系,形成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相適應的技術標準體系和產業技術體系,加快推廣實施;積極引導企業、開發區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環境標志產品和其它綠色認證,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期間,省級開發區、風景名勝區要全部通過ISO14000認證,重點出口生產企業全面開展ISO14000認證。由質監局、市環保局、市開發區管委會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四、生態產業發展
27.工業化推進工程。全面實施“工業突破”發展戰略,進一步調整結構,搶占市場,加速擴張,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在15%以上;強力推進招商引資,注重引進項目的開工建設和投產達效,以資本總量的大提升促進區域發展的大跨越;積極開展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系列招商活動,定期組織“名酒節”、“螃蟹節”和“花卉苗木節”,把豐富物產、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良的環境推介出去,吸引生產要素的流入。由市經貿委、市外經貿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委組織部、市各招商引資責任部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28.楊樹產業工程。以“空中看、森林蓋大地”的城鄉綠化為目標,積極開展楊樹產業年活動,圍繞“沿路、沿河、林網、四旁、荒地、湖區”六大重點抓好植樹造林,在擴張楊樹資源總量的同時,加快全市由林業資源大市向楊樹產業大市的轉變,力爭3年內,培植3-5個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大型龍頭外向型加工企業。培育和發展林業市場,建成規模較大,有較強輻射力和影響力的木材、板材、家俱集散地。由市林業局、市經貿委、市發展計劃委、市外經貿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29.花卉苗木產業工程。積極擴大盆景、盆花數量,壯大常綠苗木、草坪生產規模,盡快提高花卉苗木的品質檔次,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精、珍花卉苗木品種,到年全市花卉總種植面積達30萬畝。由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30.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產業化工程。“”期末,全市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60萬畝,創建綠色食品品牌10個,有機食品基地5萬畝。培育綠色食品加工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企業化運作實現統一產品標準、統一品牌銷售,形成多種形式的基地與市場之間產銷銜接的紐帶。由市農業局、市水產局、市環保局、市經貿委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31.水產業工程。抓好漁業戰略性調整,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大力發展稻田生態養殖,增加特種水產品產量,不斷提高名特優新產品以及二、三產業和外向型漁業的比重。到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達70萬畝,其種水產養殖60萬畝;稻田生態養殖面積達70萬畝,水產品總量達20萬噸,漁業增加值達15億元。由市水產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32.生態旅游產業工程。生態旅游資源要以“古、水、酒、濕地”為開發利用的重點。在突出“古”方面,搞好游覽區和風景區的旅游景點建設,做好歷史文化資源的搶救性發掘和文物的保護,規劃并著手修建市古墓公園,建設市級博物館;在突出“水”方面,根據不同水體的主次功能,統籌兼顧,在保障其主功能的同時,開發利用其旅游功能,要圍繞、、、風景區,開發建設生態旅游資源;在突出“酒”方面,融游覽、參觀與購物為一體,推出獨具特色的酒文化旅游項目;在突出“濕地”方面,開發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游。由市旅游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五、機制創新
33.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制度。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定期研究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集中力量每年為群眾辦幾件有影響的實事;制定生態建設工作任務,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納入重大事項的督查范圍,制定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政績考核制度。由市委辦、市政府辦和市委組織部負責。
34.政府對本行政區環境質量負責制度。制定和簽訂第四輪市、縣(區)長環保目標責任狀,層層抓好落實,逐年對照考核,通報考核結果。由市政府辦公室、市環保局負責。
35.督促各縣(區)在進行城市規劃、土地規劃、區域資源開發、產業結構調整等重大決策時,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由市建設局、市土管局、市發展計劃委、市環保局負責。
36.推行工業項目進園管理制度。認真做好各園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實行產業分類管理,實施污染集中控制。市經濟開發區和、縣、縣、城區新引進的化工類項目要全部進入市經濟開發區北區建設。由市環保局、市經濟開發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37.積極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和生態保護產業化進程。盡快調整城市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標準,逐步實行危險廢物安全處理處置收費制度。按“保本贏利,逐步到位”原則,在年城鎮污水處理費平均調至0.80元/噸的基礎上,于年逐步平均調整到1.10元/噸,為污水處理市場化運作奠定基礎。積極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來資本投資污水處理廠等環保基礎設施,建立多元化污染防治籌資渠道,實現污染治理社會化融資、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由市發展計劃委、市物價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38.嚴格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政績考核制度,環保政績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之一。由市委組織部負責。
39.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納入重大事項的督查范圍。對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落實發〔〕7號文件的情況進行督查督辦。由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環保局負責。
40.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強化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政府對所屬部門的環保工作行政監督,落實責任追究制度。由市紀委、市監察局、市政府法制辦負責。
41.全面推進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進程。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要將環保宣傳列入工作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和“四五”普法活動,開展環境警示教育;各級黨校要將環境保護列為黨政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程。由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市司法局、市委黨校、市環保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
42.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定期環境質量狀況和企業環境行為信息情況,繼續實行有獎舉報制度,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新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由市環保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