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2: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繼續醫學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2醫院關于繼續醫學教育的制度尚未完善醫院關于繼續醫學教育的規章制度還不健全、完善,對繼續醫學教育相關政策、制度等并未嚴格落實,未建立健全有效的培訓評價體系,缺乏強有力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由誰負責組織、授課質量如何保證、如何考核與授予學分管理等環節責任不明,獎懲力度不夠,致使繼續醫學教育活動質量大打折扣。
1.3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經費投入明顯不足出于各種原因,醫院對繼續醫學教育經費投入明顯不足,缺少專項教育經費的有力支撐。同時由于受到商業驅動,各類學習班、培訓班、學術會議等層出不窮,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也是良莠不齊,內容重復、教學質量差、學時嚴重縮水等現象嚴重,另一方面會務費、學費、住宿費、差旅費等項目繁多,培訓費用日益增高,使教育活動的可信度大大下降,導致醫院對外派學習存有疑慮,醫務人員參加各類學習、培訓的機會大幅減少。由于經費投入有限,醫院用于培訓的設備設施陳舊,更新速度慢,也制約了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
1.4醫院舉辦繼續醫學教育方式落后、缺乏創新機制醫院舉辦繼續醫學教育的內容陳舊,教材方面沒有及時的更新,考試題目方面也沒有合理的規范,只會重復前幾年的考試內容,缺乏實用性也失去了教學的目的。教育形式和培訓手段還較為落后、單一,多數仍以學習班、座談會等集中培訓的方式進行。由于醫院醫務人員數量眾多且專業不同,即便盡量顧及到各個專業,多舉辦一些涉及面廣或新生的邊緣學科項目,但仍然很難讓大家滿意,不能充分滿足醫務人員多樣化、個性化、便利化的需求。
1.5醫院對繼續醫學教育的管理不夠專業化醫院對繼續醫學教育專業管理人員配置不到位,甚至連專職負責教育培訓的部門都未設立。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有待加強,管理方式亟需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管理環節有待進一步細化和優化。
2加強繼續醫學教育的主要途徑與措施
2.1充分認識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繼續醫學教育是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醫務人員綜合素質,增強醫院的綜合實力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醫院應切實加強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把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納入醫院長遠發展規劃。建立院、科兩級管理方式,設立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委員會和科室繼續醫學教育領導小組,醫院主要領導親自抓,培訓部門專職負責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組織安排,承擔項目科室對授課質量負責,科室對參培人員進行管理,做到層層有人抓,層層有落實,保障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2突出重點,保證教育培訓的實效性積極開展適應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并貼合臨床工作實際的培訓項目,重點加強臨床診療規范、適宜診療技術、合理用藥等培訓內容,同時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醫學倫理、溝通技巧等知識培訓,不斷提升衛生技術人員的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同時緊跟各學科技術發展前沿和趨勢,密切結合醫務人員實際需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增加醫務人員接受、接觸培訓的機會,做到按需施教,開展各專業、各層次專項培訓與考核。
2結果
被調查者一般情況:二級醫院80人,一級醫院及鄉鎮衛生院共44人。被調查醫生平均年齡38.57歲,45.96%(57/124)為女性,54.04%(67/124)為男性。28.23%(35/124)的基層醫務人員具有大學本科學歷,62.90%(78/124)為大專學歷,8.87%(11/124)是中專學歷,不同級別醫院的醫生學歷構成有明顯差異(P<0.01)。在基層醫院中的醫生中,高級職稱占2.42%(3/124),中級職稱占43.55%(54/124),有54.03%(67/124)是初級職稱,不同級別醫院的醫生職稱構成也存在明顯差異(P<0.01)。調查對象曾經接受繼續醫學教育的情況:在參與調查的124人中,曾經接受過繼續醫學教育培訓者有53人,占42.74%;其中二級醫院為45人,占56.25%;一級及以下醫院有8人,占18.18%,二者相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1)。被調查者對培訓效果的評價:在全部被調查者中,表示收到很好培訓效果者91人,占73.39%,選擇培訓效果好者33人,占26.61%。本項調查在不同級別醫院間沒有統計學差異。對在基層進行繼續醫學教育的態度:124名被調查者中,有120人選擇希望繼續在基層進行繼續醫學教育,其中二級醫院為76人,占61.29%;一級及以下醫院有44人,占35.48%。對培訓內容的評價:在參與調查者中,91人認為通過本次學習收獲很大,占73.39%;33人認為通過本次學習收獲較大,占26.61%;對授課教師教授內容很滿意者95人,占76.61%,對授課教師教授內容滿意者29人,占23.39%;對本次教學計劃安排感到很滿意者91人,占73.39%,對本次教學計劃安排感到滿意者33人,占26.61%。
3討論
繼續醫學教育(CME)是指完成基礎醫學教育和畢業后醫學教育之后進行的在職進修教育。其目的是使衛生人員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不斷學習同本專業有關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以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適應醫學衛生事業的發展,更好、更安全的為廣大患者服務。作者及其團隊采取不同常規繼續醫學教育的方式,將培訓地點安排在某國家級貧困縣的二級甲等縣醫院進行,目的是方便基層醫師就近接受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的培訓,吸引更多工作在最基層的醫務人員,減少培訓隱形支出,使授課內容更容易為基層醫生掌握,增大輻射效應,從而可以使授課內容更容易直接應用于廣大山區群眾。
3.1在基層舉辦繼續醫學教育的必要性
基層醫生是農村實施初級衛生保健的生力軍,有效地解決了農民常見疾病的診治和農村的基本預防保健問題,為廣大農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隨著社會進步,醫學快速發展,醫務人員面臨服務手段、服務方式、知識結構、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轉變,基層在職醫務人員業務能力的提高將顯著改善該地區的醫療環境。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在二級醫院中僅有56.25%的醫務人員參加過繼續醫學教育,而二級以下醫院的醫務工作者繼續醫學教育參加率為18.18%,從繼續醫學教育培訓的的人員組成來看,基層醫務人員中大專及中專學歷者較多,相對于擁有本科學歷的其他醫務人員,他們在校培訓時間較短,學習的深度及廣度不夠,對于疾病的理解不足,限制了在臨床工作中更好地完成疾病的系統治療,傳統的“師帶徒”模式不能徹底改變目前現狀,因而這部分醫務工作者更應成為繼續醫學教育今后重點培訓的人群。
3.2對于在基層進行繼續醫學教育的態度
隨著繼續教育觀念的逐步深入,基層醫務人員無論出于提高自身醫療水平或是晉升職稱等目的,對繼續醫學教育抱有積極態度,但現有繼續醫學教育特別是高級別繼續醫學教育從體制上不能滿足基層醫務人員的需求。繼續醫學教育申請人主要集中于三級甲等醫院范圍內,基于申請人所在工作區域,相應培訓課程的承辦單位一般不會繼續醫學教育的場所安排在二級醫院及以下醫療機構進行。基層醫務人員由于信息傳遞、工作沖突、經費限制、領導不重視和專業不對口等原因,無法充分享有與高級別醫院相同的繼續教育機會。在基層舉辦繼續醫學教育可以解決基層醫務人員的上述實際困難。
3.3繼續醫學教育的內容
在本次繼續醫學教育前期籌備過程中,我們參考了以往對于基層醫務人員學歷構成及培訓經驗,立足于使本次繼續醫學教育更加貼近基層實際需要,能夠達到使基層醫務人員聽得懂、用得上的效果。在課程設置上不能按照通常繼續醫學教育的教育思路,應以突出當地常見病的診治為原則,兼顧學歷提高和執業資格的培訓,以該疾病最新指南和成熟的診療技術為課程重點,輔助以相應三基知識,注重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新知識的傳授。調查結果顯示本次繼續醫學教育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得到了基層醫務人員的一致好評。
3.4進行基層繼續醫學教育的措施
通過繼續醫學教育,已有相當多的醫務工作者從中受益。結合本次問卷調查,基層醫務工作者在前期繼續教育過程中并未成為培訓的重點。針對既往基層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選擇在縣醫院舉辦繼續醫學教育可以達到以下目的:
①將縣醫院從原來被動參與培訓轉變為主動承辦,使該地區的醫療機構優先獲得培訓便利,減輕參加培訓的隱形支出,另外將培訓時間、地點安排在工作日和醫院內部會議室,可使參與培訓人員兼顧臨床工作。
醫生在醫患糾紛或矛盾中,通常會固守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并極力壓抑自己的委屈、憤怒等消極情緒,久而久之則影響到正常的醫療活動。巴林特小組可以為病例報告者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使得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對醫患矛盾的產生根源形成新的、不同的理解;發現自己在醫患關系中的盲點和潛在假設;識別醫生本身對患者的感受,即反移情;減少在醫患矛盾中掙扎時所體驗到的孤獨和羞愧,并對新的學習持開放的態度,使醫生的人格發生細微但重要的變化,提高作為醫生與患者相處的能力,實現個人成長。理想狀態下,巴林特小組是由8~12名醫護人員和2位組長構成的封閉式小組。組長需要接受過巴林特小組和精神動力學方向的專業培訓和治療經驗。任何目前正在接觸患者的、承諾持續參加并且能夠提供案例的醫療實踐工作者都能成為巴林特小組的成員。小組活動每次1~2小時,每周或每2周1次,可以持續1-2年。
1.2巴林特小組的實施過程
小組活動遵守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設置。組員們坐成一圈,小組長首先詢問誰想提出案例,如果多人提出,則緊急者優先,一般每次探索1~2個案例;然后,案例提供者開始報告,重點描述醫生與患者的關系和發生的問題;之后是小組討論,利用整個小組的資源和經歷探索醫患關系層面被忽視的部分。小組討論主要聚焦于案例報告者與患者之間的互動,鼓勵小組成員自由表達他們的想法、感受、幻想和軀體反應,特別是闡述自己對于事件本身的深刻理解,并提出建設性的問題和評論。此時的案例報告者只是聽,而不參與最初討論,這樣的設置可以防止報告者處于被審問的境地。討論中,小組成員可能對案例各持己見,但正是基于小組成員不同的個性和生活體驗,可以給案例報告者提供不同的視角和觀點,之前未被發現的關系和對醫患關系的新看法逐漸浮出水面。也許其中某個組員的某句話恰巧觸及到案例報告者的情結或觀察盲點,于是就能從中獲益。討論結束后,案例報告者回到小組中提供反饋,報告自己在傾聽大家發言時的感受、體會和收獲。此間小組長的作用是鼓勵組員盡可能地自由說出他們的想法,提出對案例的不同解讀。如適時提問:“醫生身上有沒有什么地方是被患者一直忽視的,或者在他一生中也同樣被忽視了?”小組長還要善于使用此時此地技術,利用發生在當下的、小組內部的人際互動與案例報告中醫患關系之間的聯系,增進組員對醫患關系的理解。相較于單純地討論彼時彼地的案例,這種基于即刻的人際互動關系的體會更能夠給組員帶來更加真切和震撼的領悟。如適時提問:“這個患者激起了我們什么樣的內心感受?”、“我們組員之間的互動和案例中醫患之間的關系有哪些相似之處?”小組長也可以根據小組現場呈現出的醫患關系和心理學動力做出“雕塑”,即案例報告者和組員共同用身體語言、個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代表現實中的醫患關系,將隱形的人際關系可視化,會帶來更直接的問題解決和更震撼的內心體驗。
2巴林特小組對改善醫患關系的重要作用
2.1巴林特小組有助于醫護人員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醫護人員因其職業環境以及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比常人更多地面對現代醫學無法治愈的患者,親眼目睹患者遭受痛苦和生死離別,當受到患者及家屬對醫生本人或者治療方案的質疑、批評與詆毀時,更容易產生無助感和不確定感、內疚感和自我價值貶低、憤怒和屈辱感。尤其是臨床經驗相對較少的年輕醫生,這種體驗尤為強烈,若不及時調整,久而久之便會發展為心理問題。巴林特小組討論,就是針對那些醫護人員通常很難獨自承受和消化的消極情緒反應作工作,使組員在小組中宣泄情緒、獲得支持,并對不良情緒進行有效地識別、控制和處理,以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
2.2巴林特小組有助于醫護人員提高醫患溝通技巧
很多醫患沖突是由于醫護人員缺乏醫患溝通技巧所致。醫生不能站在患者和家屬角度換位思考,不知道病人的特殊心理需求,無法理解他們的訴求。于是患者的粗魯言行激起醫生的負面情緒,而醫生往往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攻擊對方,使沖突升級,最終患者得不到應有的醫治,醫生也失去了應有的尊重。巴林特小組把討論的關注點放在理解醫患關系上,而不是提出解決方案,使醫生意識到他們以前存在的某些特定的盲點,并找到理解醫患溝通失敗的新視角,從而更好地處理醫患矛盾。
2.3巴林特小組有助于醫護人員建立相互支持系統
醫護人員在經歷醫患矛盾沖突之后,往往很少有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醫患互動的具體細節和自己的感受,也無法獲得足夠的情感支持,于是常常受到孤獨、無助、憤怒、倦怠感的困擾。巴林特小組能夠營造一種寬容、開放和真誠的氛圍,在小組中醫生們分享他們處理醫患難題的經驗,容忍自己的弱點和失誤,回顧、確認工作中積極的一面,感受職業的成就感,更能感受彼此之間的支持和肯定,同時增加自我完善的勇氣和動力。
3巴林特小組對我國繼續醫學教育的啟示
3.1巴林特小組為醫務人員繼續教育提供了新的形式
以醫護人員聽講座或自學為主要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缺乏主講人和醫務人員之間的共同交流,而巴林特小組是一種團體活動,強調團體互助形式。在這種形式下,醫務人員袒露出自己的問題癥結,并和同仁們一起討論,探尋解決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醫務人員主動思考、積極討論,能夠更好地實現提升醫務人員水平的目的。
3.2巴林特小組為醫務人員繼續教育提供了新的內容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下,造就了中國人隱忍的性格。人們在面對創傷事件引發的巨大精神壓力時,不知采取何種心理學手段排解壓力,而是默默承受,以為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良藥,不料卻轉而以軀體疾病的方式呈現出來,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應該加強對醫護人員心理知識的培訓,提高醫患溝通的能力。相較于以醫療知識的學習為主要內容的常規繼續醫學教育,巴林特小組則更能滿足此需求。巴林特小組的訓練可以提高醫生的溝通能力,強化自我覺知,關注醫護人員在醫療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解決個人心理沖突和問題。只有醫務人員自身的心身健康,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排憂解難、治愈疾病。
3.3巴林特小組為醫務人員繼續教育提供了新的功能
我國現階段醫療資源嚴重短缺,在醫務人員易發生職業倦怠、醫患關系緊張的情境下,引進巴林特小組的理論和方法作為我國繼續醫學教育的一種方式,具有特殊意義。巴林特小組使醫學繼續教育不再只是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它還能為醫務人員提供一個學習心理學知識和技術、掌握自我心理調整的“課堂”,為工作中產生的焦慮和挫敗等情緒提供一個宣泄的平臺,為醫務人員提供一個包容、溫暖的“容器”,讓他們學會識別和處理工作中產生的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得到足夠的理解和支持,進而提高對病人的感知度和工作滿意度,并且幫助醫生避免職業倦怠。
2醫學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其重要意義
2.1醫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基本發展現狀
對于醫學繼續教育學院而言,其基本的體系模式是現代醫學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主要可以分為補足型的教育模式、提高型的教育模式以及研究型的教育模式三種。其中補足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沒有具備完整性學歷資格以及專業護理技術的人員而言,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使相關培訓人員提高自己的學歷以及專業技能。而對于提高型的教育模式而言,主要是對以及具備專業學歷的人員而言,通過對專業技術的不斷提高,使相關醫護人員成為工作過程中的技術骨干,從而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適用型人才。在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主要是對具有豐富性臨床經驗的工作人員而言。但是在我國現階段的繼續教育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學理念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也有待改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為了使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順應時代的發展,就應該充分融合循證醫學中的基本原則,從而在根本意義上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保證。
2.2醫學繼續教育學院引進循證醫學的重要意義
在現階段醫學繼續教育學院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引進循證醫學基本理念的主要原因是,在臨床醫學的實踐過程中,相關的醫護人員在病理分析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融合臨床資料,但是在整個過程中由于資料資源相對較為匱乏,在資料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嚴謹性的文獻評價模式,因此,對于這種現象只有通過循證醫學的相關理念才可以解決相關問題。在循證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健康性的醫療決策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提高臨床醫師對基礎醫療行為的認識,更完整的實現規范化的醫療評價體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醫療工作者的工作時間,提高了整體性的工作效率,而在這些優勢的發展過程中,其基本的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的醫學發展模式產生一定的沖擊性,因此,就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技巧,從而為我國醫學繼續教育的發展提供更為優化的發展方向。
3循證醫學在醫學繼續教育中的基本發展方向
3.1建立科學性的循證醫學項目
通過對循證醫學的項目分析,在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為了實現更科學的發展方向,相關的醫學領域就應該大力開展循證醫學的教育模式,通過對相關內容的實踐以及推廣設置專門性的課程教學模式,從而在根本意義上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輸送更多適用型的人才。
3.2優化循證醫學教育中的師資力量
對于循證醫學的師資力量的優化而言,是一項相對較為重要的任務形式,相關的專業教師是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所總結的知識精華,其基本的臨床技巧是十分寶貴的,而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融入循證醫學,是一項相對較為困難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對于缺少循證醫學治療經驗的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融入相關的定義定理,而對于有豐富循證醫學臨床經驗的教師而言,在課程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應該融入基本的思維模式,從而使接受培訓的相關人員可以全面的了解循證醫學的內容,為整個內容的學習提供了充分的保證。
3.3建立科學性的教學模式
在繼續學院的教學工作實施的過程中,要優化相關的教學內容,其相關內容的建立一定要依照循證醫學中的相關內容。首先應該豐富內容編寫人員的知識理念,通過對循證醫學內容的優化編寫基本的課程內容,在內容的編寫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結合循證醫學中的臨床經驗,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為教育模式的改革及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4建立合理性的教學系統
對于循證醫學的基本發展方向而言,在教育內容的改革過程中,首先應該對整個循證醫學的內容有所了解,找到整個發展理念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差異性,從而為整個教育內容的發展提供更充分的教學理念。而在初級人員的繼續教學的過程中,要使培訓人員掌握基本的循證醫學程序,可以簡單地掌握基本的循證醫學的內容;對于研究性的培訓人員而言,要使相關的培訓人員掌握內容的基本研究方法,從而為整個課程內容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保證。
4循證醫學在繼續醫學教育實施工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4.1不能完全否定傳統的醫學觀點
在繼續學院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整個經驗醫學視為科學性的醫學經驗。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將傳統的醫學研究全盤否定,要讓培訓人員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通過對優化知識的分析,提高自己知識的總結能力,從而使醫療工作人員的創新性思維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循證醫學的實施過程中,應該以整個核心內容為基礎,通過對臨床案例的分析解決相關的醫療問題,而不是在課程內容的講解過程中隨機的進行對照試驗,從而在根本意義上實現繼續教學的科學性發展。
4.2形成開放性的思維模式
在醫學繼續學院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循證醫學的引入并不是一項難以實踐的醫學體系,因此,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清楚地認識到整個教育內容的有效性,從而及時發現新的發展方向,為整個醫學事業的發展提供正確性的發展方向,將循證醫學中的相關知識合理的運用在整個實踐過程中。與此同時,對于循證醫學的內容而言,其基本的形式是一項相對較為開放性的教學系統,這就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要順應時代的變化,對于基本的發展方向及時作出調整,打破傳統知識運用過程中的思維局限性,在根本意義上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
河南省10余所縣級醫院臨床醫生,包括平頂山市新華區醫院、第五人民醫院、寶豐縣人民醫院、周口市淮陽縣人民醫院、鹿邑縣人民醫院、濮陽市濮陽縣人民醫院、新鄭市人民醫院等。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方法,以臨床醫生職稱級別為分層標準,包括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調查員到縣級醫院按一對一訪談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并回收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學歷、職稱、工作年限、科室等一般情況。認知和實踐情況包括獲取EBM知識的途徑、對EBM知識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較了解、了解一點和不了解)、應用EBM解決臨床問題的頻率(沒有、偶爾、經常)等。問卷最后內容為EBM對醫生是否有幫助及其是否愿意參加EBM的相關培訓。EBM了解程度根據臨床醫生認知和實踐情況的綜合評價結果,即其主客觀綜合了解程度的評價,評價標準有前后問題答案一致情況及準確性等。
1.2.2質量控制
進行調查前首先對調查者進行規范化培訓,使其解釋標準化;要求調查對象進行無記名填寫,如填寫者有缺項和漏項,則需要求其填寫完整;數據由2人合作錄入,并由小組成員多次核對,以確保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問卷剔除標準:核心條目漏答或條目完整率小于80%。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雙向有序列聯表資料采用kruskal-wallis單因素ANOVA法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140份,其中有效問卷136份,有效率為97.1%。調查對象中男78人(57.4%),女58人(42.6%)。
2.2臨床醫生對EBM了解程度
11.8%(16/136)醫生對EBM不了解;71.3%(97/136)醫生少許了解,16.2%(22/136)醫生比較了解,僅有0.7%(1/136)的醫生十分了解。
2.3EBM運用于臨床情況
136人中沒有將EBM應用于臨床的有42人,占30.9%,偶爾使用的有75人,占55.1%,經常運用的僅有19人,占14.0%。
2.4臨床應用
EBM最大影響因素臨床應用EBM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對EBM認識不夠(24.3%)、受單位條件限制(19.9%)及工作太忙,應用EBM費事(31.6%)等3個方面。
2.5不同英語、計算機水平的臨床醫生對EBM的了解程度
臨床醫生的英語水平越高,對EBM的了解程度越好(H=25.895,P=0.000)。臨床醫生的計算機水平普遍較低,且不同計算機水平的臨床醫生對EBM的了解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H=1.443,P=0.486)。
2.6臨床醫生對EBM相關培訓的態度
97.8%(133/136)臨床醫生愿意參加EBM的相關培訓,2.2%(3/136)臨床醫生不愿意參加EBM的相關培訓。
3討論
3.1本調查結果分析
縣級醫院臨床醫生對EBM的了解程度普遍較低,很不如人意,僅0.7%醫生對其十分了解。另外,將EBM運用于臨床的情況亦不容樂觀,僅有19.0%臨床醫生經常將EBM運用于臨床,衛生決策部門制定EBM繼續教育政策時面臨著很大挑戰,任重道遠。很多因素也影響了EBM的臨床應用,主要工作太忙、應用EBM費事(31.6%),對EBM認識不夠(24.3%),受單位條件限制(19.9%);另外,臨床醫生的英語水平越高,對EBM的了解程度越好,而臨床醫生的計算機水平與EBM的了解程度不存在差異,整體上臨床醫生的計算機水平都不是很好。但絕大部分臨床醫生能夠認識到EBM在臨床中的重要性,愿意參加EBM的相關培訓,為EBM繼續教育提供了主觀積極性,有利于EBM繼續教育的開展。
3.2在EBM環境下對基層醫院臨床醫生的繼續教育對策
3.2.1調動醫療人員積極性
加強EBM本質、主要內容的教育及文獻檢索能力的培訓,如EBM的科學性、人文性等,使醫生認識到EBM在決策、治療、預后等方面的價值與意義,使EBM觀念深入人心,調動醫療人員的積極性,從而使醫生在臨床治療中能自覺地實踐EBM。
3.2.2多途徑增強醫院EBM軟實力
由于醫院的臨床醫生對EBM了解及使用情況較差,可以系統地對學員進行教育培訓的醫生更少,根據實際情況,衛生決策部門可有計劃地派送教師去專業度高的EBM培訓機構進行進修,獲得系統的EBM知識。另外在醫院中根據臨床醫生對EBM的了解程度,形成梯度教學。根據本次調查結果,臨床醫生英語與計算機水平普遍偏低,使用數據庫較少,應對不同英語與計算機水平的臨床醫生進行分層教育。通過參加培訓班、聽講座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每季度由醫院對其學習情況進行考核,以進一步提高臨床醫生的英語與計算機水平。大力培植EBM優秀人才,使其在醫院的EBM發展中起帶頭模范作用,為該院的EBM長期發展貢獻力量;另外,也可請知名的EBM專家來院指導,以加強對EBM的建設。
3.2.3加強醫院EBM硬件投入
醫院或衛生決策部門應盡量滿足臨床醫生應用EBM的客觀條件,加大對EBM數據資源的建設,如加大對電子閱覽室購買專業數據庫(如EBM數據庫)和各種軟件(如SPSS軟件),圖書室的投入力度,以滿足臨床工作對檢索EBM證據的需求。
3.2.4優化EBM管理體系
21世紀發展EBM是醫學界的必然趨勢,應用最可靠的臨床證據,最優化的治療方案,創造出最佳的療效。在工作太忙、應用EBM不方便這個最大影響因素問題上,根據實際情況,醫院可將EBM的應用與臨床醫生的考核、評價、發放獎金及晉升職稱等方面相結合;另外醫院也可以建立EBM組織管理體系,引入臨床路徑(CP),CP是根據EBM的原則制定的針對一組情況類似的患者,而確定出的一套指導醫生醫療行為規范的醫療措施,確立臨床路徑學術委員會(由醫院內EBM水平較高者組成),由其根據臨床最新研究成果等制定出相應的科學的臨床路徑,有計劃的應用于臨床,節約時間。
3.2.5培養臨床醫生終身學習意識
在此過程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的重點應向培養學員終身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轉變,這無疑既能使臨床醫生及時更新知識制定更好的臨床決策,更好地讓患者受益,又能為衛生決策等部門節約一筆培訓的費用,使資金優化利用,更好地服務于人民。
2.滿意度調查的對象
本次研究以本院繼續教育在讀學生為調查研究對象,調查的學生類型包括專升本學生、專接本學生、網絡教育學生以及函授的學生,因此在進行抽樣調查時根據各個類型學生人數的不同進行抽樣調查分析,取得全面的繼續教育學生滿意度的數據。
3.調查問卷的內容
3.1繼續教育學生信息的收集
學生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學生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的程度、繼續教育的類型等信息,通過這些基本信息的收集有助于了解不同的學習層次的學生對繼續教育的不同要求,更能客觀的分析學生對繼續教育的滿意度。
3.2繼續教育學生的滿意度調查指標
本文從繼續教育服務和學生的特點、繼續教育服務過程中教學、培訓和管理時所具備的相關的必備條件和服務態度等各個要素出發,構建了從數據的可靠性、調查時學生的響應程度、繼續教育完成的保障性、學生可得到的學習資源的有效性和后勤保障的人文關懷等五個方面,每個方面下面又列出一些子項目進行分析調查,保證調查內容的全面性,調查結果的可靠性。
4.調查問卷分析
本次研究采取發放問卷調查、面對面交流、電子郵件等各種方法進行調查,共發放試卷500份,收回482份,其中有效問卷46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達93.6%,回收率較高。回收試卷后對回收的試卷進行了整理分析。
4.1數據可靠性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均為本校學生,在這方面每個學生配合良好,對于調查問卷幾乎全部進行了認真填寫,數據可靠。
4.2個性特征對滿意度評價的影響
4.2.1性別對于滿意度的影響
調查結束后,對468份試卷進行了性別統計及滿意度的分析,發現女生的滿意度略高于男生,但總體差別不大。
4.2.2年齡、學費對于滿意度的影響
通過調查發現年齡越大,學費越貴滿意度越高,年齡越小滿意度越低,經過分析發現年齡越大越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越認真學習;學費越高越珍惜自己的錢,學習越認真。
4.2.3學生類型對滿意度的影響
為了調查學生類型對滿意度的影響,在抽樣時專門從不同的學生類型中抽取,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發現,技能培訓的滿意度最高,其次是專接本,滿意度最低的是網絡教育。通過分析原因發現,技能培訓滿意度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上課時間比較集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接觸時間較多,交流較多,并且參與技能培訓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學習效果較好。網絡教育滿意度差的原因在于學生自己網絡學習,學習時間較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較少或者幾乎沒有交流,而且網絡教育學生不是在校學習,對學校沒有任何的感覺,感覺不到相關的關懷,也幾乎沒有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造成的,所以滿意度較低。
4.3學習資源對滿意度的影響
學習資源包括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的教學資料、教師的技術水平等各方面,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這方面比較滿意,總的認為每個專業的培養方案比較完整、教學計劃安排得當、教師備課比較充分、教師均比較認真負責,總體滿意度較好。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1)學生對繼續教育基本滿意
在對本院繼續教育學生滿意度的調查分析過程中,本院繼續教育學生對本院的繼續教育基本滿意。但是在進行調查時,由于不同的學歷、不同的學習層次、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等等對教育的滿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別。
(2)繼續教育學生的學習資源齊全
通過調查發現本院繼續教育方面的學習資源,不管是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課程標準,還是相應的教案、課件、實踐教學等各個方面均比較齊全。
5.2建議
(1)問卷調查設計方面
由于個人本人能力有限,在問卷調查設計方面考慮不是很完善,在個別方面考慮的不是很周全,以后會繼續改善。
(2)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性方面
繼續教育的學生希望能夠享受到與全日制學生相同的待遇,也希望能夠利用和全日制學生相同的學習資源,希望利用學校的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可以進入到圖書館去借書、去下載相應的電子資源,也希望利用學校的試驗室做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試驗,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1 移動學習
移動學習(M-Learning)是借助移動互連技術,使用移動計算設備(智能手機、PDA、移動電話等)實現學習者隨時隨地進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學習[1]。移動的內涵包括:形式上是移動的,即學習者不再受時間、空間和有線網絡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不同需求、不同方式的學習;學習環境是移動的,學習資源和學習者也是移動的;內容上是互動的,進行教學活動的雙方實時交流,教育信息、教育資源與教育服務依靠移動計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實現雙向“移動”,教與學相互促進,才能更充分的體現移動學習的優越性;實現方式上是數字的,移動學習是基于無線移動設備進行的數字化學習,它是在數字化學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遠程學習發展的一個新階段[2] 。
現階段的移動學習受技術條件的制約,通常作為高校教學的一種輔助學習模式,主要應用于管理和為學習支持服務提供“交互”通道,學生和教師通過使用移動設備(如手機等)方便、靈活地實現交互式教學活動。高校移動學習的主要應用模式分為三大類:基于短信息的在線移動學習,基于連接的在線移動學習以及存儲移動學習模式[3]。基于短信息的在線移動學習具有使用費用低,設備普遍支持等優點,主要應用于通信數據少并且可用簡單文字描述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服務,可用于向學習者發送課程安排、考試安排和考試成績等信息,提供指導、激勵和支持等作用。基于連接的在線移動學習和存儲移動學習,需要建設WAP站點,提供能夠支持移動設備訪問和下載的學習資源,著重選取能夠貼近學習者生活和工作同時又較為時尚和流行的主題作為學習內容。存儲移動學習和基于短信息的在線移動學習將是目前在高校中最切實可行的移動學習應用模式[4] [5]。
2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特點
C語言作為當今最為流行的程序設計語言之一畢業論文范文,不僅是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也是很多
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習課程。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越來越強,但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因其較復雜的語法、編程等知識,依然是眾多學生學習上的“攔路虎”。
C語言程序課程知識點瑣碎,概念繁多,理論不易掌握;概念抽象且復雜,包含的數據類型和運算符豐富,需預習與復習相結合才產生較好學習效果;對應的規則繁多且易混淆,使用較為靈活,容易出錯,使得學生容易產生畏難、厭倦情緒;理論與實驗教學學時分布不均衡,導致課堂教學中,對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講得不夠充分,學生編程思路不清楚;實驗過程中,不能將理論知識應用自如,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往往不知從何入手,需要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6][7]。
C語言程序課程的這種特點,適合采用移動學習作為其輔助教學方式。針對C語言理論性強的特點,可以在課前課后發送定時短信,提示預習摘要求較高,不好的縮進格式影響其呈現效果,結構化風格使得程序占用篇幅往往較長等等,這些因素均會制約移動設備的可讀性。
3移動學習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上述分析,設計移動學習方式如下:總體原則,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移動學習方式為輔,移動學習方式充當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能夠實現課堂知識的延伸,指導和激勵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和實踐。實現方式,主要采用基于短信息的在線移動學習方式,配合基于連接的移動學習空間、論壇,以及存儲移動學習資源建設。針對課堂教學,精心設計課前案例,提出驅動式問題,相關預習提示,課后設計相關重點回顧,知識點延伸,以短信形式發給學生,對于短信不能很好顯示的內容可以郵件形式發送給學生,或者放在相關網站上,以消息的形式提醒學生查收。軟硬件支持:考慮到學生普遍擁有設備的程度,將移動設備限定在普通移動手機,軟件使用中國移動飛信校園版(EFetion_campus)[10],可以支持PC端向移動手機的短信群發,通過飛信、群、語音、郵箱、空間等多種方式實現互聯網、移動網間的無縫互通畢業論文范文,還可以使用日程提醒,郵件提醒等功能打造個性化的學習指導。移動學習具體實現方式如圖1。
圖1 移動學習應用模式圖
3.1功能模塊介紹
移動學習做為一種輔助教學模式,能夠參與到C語言課堂教學的課前準備,課后輔導以及實驗指導等方面。
3.1.1短消息學習模塊
(1)課前預習提示。可將每節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發送給學生,也可發一典型程序,加驅動式問題,發送到郵箱里,同時設置郵件提醒功能。
(2)課堂內容回顧。對前面課程學習過的知識內容以短信形式發給學生,提醒其回顧。
(3)作業提示、階段測試。也可仿照上述短信設置方式,定時群發給所有的學生。
3.1.2移動學習空間或論壇
移動學習空間既可以方便學生在線瀏覽,也要努力適應基于連接的移動學習訪問,其資料下載模塊提供的學習資源,也要支持移動終端設備。移動學習論壇,實現學生自由交流空間。在移動學習論壇上定期設置討論專題,既可以是關于某個錯誤進行分析,也可以針對相關程序選題集思廣益,還可以是對當前教育進行探討等等。
(1)課堂內容延伸。可提供諸如:MSDN使用介紹,幫助學生自如設計C/C++程序等;CSDN論壇介紹,提供同資深程序員交流學習的平臺。
(2)常見錯誤提示分析。提供調試程序基本步驟,常見錯誤解讀及可能出錯原因。
(3)課程設計選題。設計相關程序選題,使其能夠體現課程各個階段的進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趣味性,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測試空間。提供一些歷年試題,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理論學習。
(5)教育思考。定期對教學進行總結,尋求更好的教學方式,也可以一些高校精品課程網站鏈接。
(6)資料下載。課程內容的各種學習資源,如PPT課件、多媒體課件、部分課程的錄音、錄像等;有關課程的各種輔導資料,如各章節的知識要點、課程設計任務庫、程序設計案例庫、試題庫等都可以作為下載的資料。
3.2移動學習內容設計
在高校教育中,學生同時需要進行多門課程的學習,如果在針對某一門課程實施基于短信息的移動學習方式時,設計過多的短信內容,或者發送較多的次數,都將會給學生造成信息轟炸,帶來過重的信息負擔。配合C語言程序課堂教學,在課前課后發送兩條飛信,每次不超過5頁,對于無法以短信內容呈現的資源就發送到郵箱,同時以短信形式提醒學生注意查收。程序設計課程所涉及程序對格式要求較嚴格,一個程序案例通常占用較多篇幅,此時以郵件的方式發送較為合適,同時在相關論壇上設置討論專題,根據學生回答設置最佳答案,統計學生活躍度,作為平時成績參照。圖2為課前預習的飛信基本內容設計。
圖2 飛信基本內容設計
把課程內容按照“章-節-知識點”的層次模式進行組織,整理出每章每節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習指導、參考資料等內容畢業論文范文,并概要總結出每個知識點的核心內容和若干測試題目,學習者可以通過短信息隨時隨地自由學習、復習這些重要的知識點,并對學習的效果進行測試。設計短信內容時需考慮程序格式問題,屏幕顯示行數,盡量控制在8行*5屏=40行,每行8字以內,不要以圖片的形式發送(涉及彩信資費問題)。
另一方面,為課程的核心內容提供文檔、PPT課件、課程錄音、課程錄像等多種媒體格式、適合多種移動終端的學習資源,滿足學習者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習慣。學習者只要把這些資源通過教學網站,下載到自己的移動終端上,當他們在教室外面、公共汽車上等地方時,都可以通過移動終端來瀏覽這些學習內容,充分享受移動學習的便捷與方便,而且不需要承擔高昂的移動通訊費用。但是供下載的資料要充分考慮移動學習的特點,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設備支持程度,還要考慮移動學習的片段性特點,對其中的部分資料需要進行特殊處理使其適合移動學習方式,主要處理原則,按知識點,將文檔,影音資料都處理成片段,確保一個片段一個知識點,每個片段持續10分鐘左右。
4 實驗分析
借助中國移動飛信校園版,上述大部分移動學習方式都可以實現,從PC端到手機客戶
端可以方便的實現短信群發,只要不超過一定數量,免費且易于操作。學生也分常樂意參與到這種形式的移動學習中來,非移動用戶除了在接收短信受限之外,也可以加入飛信校園版PC端,可以共享資源。實驗證明,使用移動學習方式作為程序設計課程的輔助教學方式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學生中間出現了兩級分化的現象,部分同學興趣高漲,能夠充分利用提供的學習資源,學習進度甚至出現超前現象,另外一部分同學上課時也在查看手機,學習不僅沒有進步,反而沉迷于手機上網。這種現象提醒大家不僅應該注意實施移動學習的方式,同時還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認識到網絡資源的便利性和危害性,能夠主動的去尋求有益的資源來提高自己。
使用飛信實現移動學習還有以下必須注意的地方:(1)飛信中涉及大量廣告,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2)短信數量過大,易給學生造成信息轟炸,要限制性的使用。(3)需警惕不法分子盜取飛信或手機號,進行詐騙。可以利用飛信的二次開發功能,屏蔽其他模塊,使其更適合校園使用。
移動學習對學習者也要有一定要求畢業論文范文,比如說需要一定的自學能力,自制能力,以及較強的學習動機等[8][9]。現階段的移動學習在高校教學中應該起輔助作用,但不能排除其對研究生,博士生及在職人員充電的作用,所以還是要做好移動資源的建設工作,注意打上數字簽名保護知識產權。
5 結論
當前,移動學習是教育界的研究熱點。將移動學習方式引入語言類課程的教學中已取得較大進展,但將其應用到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來,還屬于嘗試階段。移動學習給教學改革注入新鮮活力,其對高校教學的促進作用,不僅依賴教師的合理使用和學生的大力配合,還依賴于軟件平臺的設計。本文所使用的飛信校園版,受到發送短信條數,廣告綁定等不利因素的限制,不僅要考慮課程特點,還要考慮軟件的使用規則,不能充分發揮移動學習的優勢。下一步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僅在于移動學習資源的建設,還要建設實施移動學習的軟件平臺,不僅要適合移動終端在線瀏覽,還要能夠與校園各個系統整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更加適應程序設計課程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德斯蒙德·基更.移動學習:下一代的學習[J].開放教育研究.2004
[2]劉豫鈞,鬲淑芳.移動學習——國外研究現狀之綜述[J].現代教育技術.2004
[3]王建武.3G網絡下基于彩信的被動式移動學習實踐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
[4]張瓏,王建華,張軍,邸佳奇.移動學習在高等學校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 計算機教育.2010(6):34-37
[5]王偉,鐘紹春,呂森林.大學生移動學習實證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9,15(2):22-27.
[6]張素芹,吳連生.獨立學院“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10
[7]顧鈞.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的概念體系及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0
[8]李望秀.高校教學中的移動學習[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8
[9]徐楠.M_Learning在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其職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高職禮儀教育無疑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全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均開設了禮儀課程。然而,當前禮儀課程在多數高職院校中是作為一般的通識課程,負責對學生進行基本禮儀知識的傳授及相關技能的實訓,在課程的設計上沒有將特定專業相應的“崗位需求”作為導向,從而導致了當前高職禮儀課程因與專業契合度不高而被學生輕視的尷尬狀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增強高職教育的吸引力,要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依據《綱要》指示精神,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及理論探索,我們認為高職禮儀課程改革首先要解決的是課程設計思路的創新。而創新高職禮儀課程的設計思路,必須以“工作崗位需求”為導向,深化對禮儀課程重要地位的認識,著力解決“三個問題”,體現“三個注重”。
一 深化對高職禮儀課程重要地位的認識
《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對于高職院校的“職業人”培養有著不容忽視和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禮儀修養是學生就業“軟實力”的重要因素。
高職教育主要面向現代服務業培養人才,需要較多與人打交道,因此,如果將高職生的專業能力比作“硬實力”,那么其禮儀修養就是“軟實力”。有高校向80多家用人單位發放問卷教育學論文,結果顯示:計算機、外語水平、專業技能等“硬實力”指標逐漸退居二線,而人際溝通能力、敬業精神等“軟實力”指標成了用人單位最看重的畢業生素質。因為“軟實力”才是畢業生特有的、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具有延展性、可持續發展的,并且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穩定的職業能力,也是他在就業崗位上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②]因此,作為提高學生禮儀修養,提升其綜合素質的課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職業形象與禮儀》是一門能讓學生終身受益的課程。
(二)職業形象是學生展示其專業能力的 “櫥窗”。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形象魅力已經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良好的個人形象能夠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從而產生正向的首因效應,在人與人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相反,糟糕的個人形象卻會產生“掃帚星效應”,使得交往舉步維艱、難以為繼。作為一名“準職業人”,高職學生只有多了解一些禮儀常識,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開啟展示自身專業能力的“櫥窗”,進而產生“暈輪效應”,才能更好地發揮專長,擁有強大的個人職場競爭力。
(三)本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起著重要支撐作用期刊網。
以文秘專業為例,該專業的崗位核心能力可以歸納為“辦文、辦事、辦會”等“三辦技能”以及協調溝通能力,而這些能力均離不開禮儀素養的支撐作用。同樣地,在市場營銷、物業管理、會展策劃、國際貿易及物流管理等各個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都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 高職禮儀課程設計應致力于解決“三個問題”
實際上,《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的設計思路正是在研究解決“為誰教、教什么、怎么教”這三個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明晰起來的。
(一)為誰教――課程目標體系的確立
作為公共課程,《職業形象與禮儀》要面向市場營銷、文秘、物業管理、會展策劃、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貿易等多個專業的高職學生。“走進校門的是大學生,培養出去的是職業人”。經過三年的培養,在完成了各專業課程體系的學習之后,他們將被打造成一個個“全面發展的具有現代職業優勢品質與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性職業人才”。[③]這既是各專業的培養目標,也是《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的綱領性目標。
作為各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的總目標就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禮儀知識的傳授及相關技能的實訓,引導其塑造富有魅力的個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禮的交際風度,掌握得體嫻熟的職場溝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從而有效提升其職場競爭力。
《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的總目標是由幾個主要的分目標支撐起來的。它們分別是: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展現彬彬有禮的社交風度;掌握得體嫻熟的職業場合禮儀。
繼續細分下去,每一個分目標下面又有若干個子目標,即單元教學目標。例如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這一分目標是由職業人士的儀容禮儀、職業人士的服飾禮儀及職業儀態禮儀等幾個單元教學來實現的。每一個單元的教學又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知識點和技能點。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進行各單元教學目標設定的時候,不僅要有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教育學論文,還要有品質目標,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
(二)教什么――教學內容的取舍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再加上由于現代交往日益擴大引進的國際禮儀,禮儀知識可謂是浩瀚的海洋。《職業形象與禮儀》應當怎樣來做內容的取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職的專業就是工作崗位。和本科教育講究知識的系統性不同,高職教育“職業人”的培養講究的是針對性。因此,我們要依據各專業職業崗位(群)的技能要求、職業能力及職業品質要求,科學靈動地來組織課程教學內容,既要有各個專業基本通用的內容模塊,又要有依據專業崗位需求進行了差異化處理的內容模塊。
例如在文秘專業的《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內容選擇方面,針對文秘崗位辦文、辦事、辦會等核心能力的要求,進行了內容側重點的調整,增加了會務禮儀、辦公室日常事務禮儀、溝通與協調禮儀技巧、公關交際禮儀技巧等幾個方面的比重,通過禮儀的訓練,提高文秘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
相應地,在物業管理專業《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的教學中,針對其專業崗位對市場競爭能力及業主服務能力的要求,則強化了職業化形象設計、社交禮儀常識及溝通技巧的教學內容。
(三)怎么教――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探索
教學模式的創新是課程設計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它對于課程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及教學內容的實施效果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先驅黃炎培在《職業教育該怎么樣辦》中指出:“職業教育應做學合一,理論與實習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書本知識,而不去實地參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職業教育目的乃在養成實際的、有效的生產能力,欲達此種境地,需手腦并用”。
在《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的教學中,我們逐步摒棄了傳統的禮儀課教學以講授禮儀常識為主、強化知識認知的做法,進而構建了強調技能掌握及行為轉化的“教學做一體化”的專業技術實務課教學模式。針對行業企業特點和崗位(群)技能要求、職業能力及職業品質要求,對工作情境進行項目細分,構建講訓一體的教學模塊,提供合適的教學場所,引導學生“做中學,學中做”,使得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養成素質。
新的教學模式特別強調課堂的互動,尤其是學習與將來工作的互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育學論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勢充分顯現出來。因此,我們也特別注重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并與教學內容相適應,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互動的熱情,從而將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求職面試禮儀的教學中,我們就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模擬招聘。教師指導學生提前把教室布置成招聘面試的場景,并要求參與的學生提前做好面試的各項準備,在仿真的場景下完成面試的流程,使得求職面試各個環節的禮儀得到直觀的強化。
三 高職禮儀課程設計應體現“三個注重”
在《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設計過程中,除了要悉心研究解決以上“三個問題”,還應特別體現“三個注重”: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品質素養的提升,注重課程設計的開放性期刊網。
(一)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在本課程的設計中,我們將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視為出發點和歸宿點,針對行業企業的發展需要整合教學模塊、序化教學任務,針對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實際需要突出技能點訓練。我們通過對各專業崗位(群)能力及品質需要的分析研究,把課程模塊整合為職場人士的個人形象禮儀、日常交往禮儀及職場禮儀三大模塊,進而提煉出支撐每個模塊的具體單元項目和若干個關鍵技能點。
不可忽略的是,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還包括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求職技巧等,這些能力都是學生未來長期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能力。因此,我們還通過教學內容的巧妙安排與教學過程中的訓練體驗,提升學生的這些職業能力。比如我們在進行日常交談禮儀單元教學時,匠心獨具地設置了“荒島逃生”的游戲,學生踴躍參與,既鍛煉了自己聽與說兩方面的能力及禮儀修養,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了他們團隊合作的意識。
(二)注重學生品質素養的提升
高職教育強調礪技修德。90年前,教育先驅黃炎培在他撰寫的《教育大辭典》中這樣定義職業教育:“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獲得生活之供給與樂趣,一方盡其對群之義務,名曰職業教育。”在注重崗位技能訓練的同時,《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還設立了品質培養目標,關心學生情商、逆商的提升及誠信守時等優良品質的塑造,關愛他們的心靈成長,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將教書與育人完美地結合起來,形成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例如在進行職業人士的儀容禮儀單元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認識幾種基本的臉型,并判斷自己屬于哪種臉型教育學論文,進而為自己設計合適的發型。鑒于有些學生不能全面認識自己,片面關注自身的不足之處,因而產生消極自卑心理的狀況,我們在教學別設置了“我們是否應該自我悅納”的討論環節,讓學生各抒己見,在觀點交鋒中達成“自我悅納很重要”的共識,強化了學生積極的自我評價意識,使得他們能夠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儀容魅力。
(三)注重課程設計的開放性
《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教學面向不同專業的學生,也就相當于面向不同的職業崗位。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我們沒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課程三大教學內容模塊的設計中,職場人士的個人形象禮儀和日常交往禮儀大體保持一致,只做具體技能點上的區分;而“職場禮儀”模塊則采用開放式設計,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靈動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這種課程內容上的開放性和彈性制,很好地解決了《職業形象與禮儀》作為公共的專業技術實務課程與生俱來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矛盾關系。
例如在電子商務專業《職業形象與禮儀》職場禮儀模塊的教學中,加入商務文書禮儀、網絡及手機等通訊工具的使用禮儀等內容;而在國際貿易及應用英語等專業相應模塊的教學中,則涉及一些涉外禮儀的知識和技能。
當然,《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設計的開放性還體現在以一種開放的姿態緊跟行業和崗位發展趨勢,不斷調整、補充相應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在不斷的自我揚棄中,日益趨于合理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洪致平.探索現代服務業“職業人”培養之路[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3.下面哪項不是實驗性研究的優點:B. 應用的普遍性好
4.下面對類實驗研究的描述錯誤的是:D. 類實驗性研究在回答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系時,比實驗性研究的可信度高
5.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最佳分配比例是:A. 1:1
6.實驗設盲是為了避免:D. 以上均是
7.百科全書屬于:B. 參考性工具書
8.文獻檢索時應當先檢索:A. 電子文獻
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屬于:A. 參考數據庫
10.資料搜集時應注意:D. 以上都是
11. 國內最大型的學術期刊數據庫為:A. 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
12.綜述的組成包括:B. 封面、題名頁、目次摘要
13.通過綜述的寫作,可以:D. 以上都是
14.以下一般宜采用縱式寫法的綜述是:C. 動態性綜述
15.學位經答辯委員會舉行會議,進行討論,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全體委員中至少()以上通過才符合要求。B. 三分之二
16.學位論文的組成不包括:D. 答辯報告
17.寫好綜述的關鍵是:D. 體現創新的思想
18.資料搜集時應注意:D. 以上都是
19.下面哪項不符合圖書的特點:C. 出版周期短
20. Web上最大的免費提供臨床醫學全文文獻和繼續醫學教育資源
(CME)的網點是:B. Medscape(醫景)(/)
21.學術性期刊多選用的文摘類型是:A. 報道性文摘
22.下面哪項是情報線索:C. 二次文獻
23. 揭示文獻內容較深的是:B. 索引
24.一個研究人員的全部工作時間中,查閱文獻的時間占: B. 50.90%
25.現代最常用的摘要形式為:C. 結構式摘要
26.醫學學術論文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 描述性
27.醫學學術論文的前置部分不包括:D. 前言
28.以下不能成為著者的是:C. 對研究組做一般監管者
29.實驗型論文的討論部分:B. 要體現創造性發現與獨到見解
30.以下結構靈活,沒有統一格式的論文是:D. 醫學管理論文
31.對于由一個錯誤的實驗設計所產生的實驗數據,在進行數據處理
之前,其最好的補救辦法是:D. 重新設計,重做實驗
32.實驗設計的核心內容由三方面組成:D. 以上都包括
33. 什么是實驗設計不可缺少的三要素:D. 以上都是
34.試驗設計中強調必須遵守“隨機、對照、重復、均衡”四大原則,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C. 純化“信號”、降低“噪音”、多快好省
35. 下列對于實驗設計類型闡述全面的是:A. 就是在實驗研究中安排實驗因素和重要非實驗因素(簡稱區組因素)的一種結構或模式
36.屬于重復原則的是下列哪項C. 即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做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獨立實驗
37.下面對Delphi法的敘述錯誤的是:C. 與專家會議的效果相同
38. 下面對非結構式資料收集的評價錯誤的是:D. 可對資料作出精確的統計分析
39. 最常用的量表是:B. Likert量表
40.下面對于問卷法收集資料的描述錯誤的是:D. 敏感性問題穿插放在卷中的位置
41.下面對信度和效度的關系描述錯誤的是:A. 高信度一定能代表高效度
42.收集小兒的資料一般選用的問題類型是:A. 兩分制問題
43.統計研究設計的目的在于:D. 以上均是
44. 臨床試驗設計方案的內容不包括以下哪項:D. 統計分析
45.規范化的臨床試驗,其核心問題就是:D. 既要考慮到以人為對象的特殊性與復雜性,又要保證實驗研究的科學性
46.下列哪項不是實驗設計的三要素:D. 受試時間
47..實驗設計的內容不包括下列哪項:D. 不用對參與實驗研究的人員進行統一培訓
48.臨床試驗設計方案應由研究者與申辦者共同商定并簽字,報( )審判后實施:A. 倫理委員會
49.下列描述錯誤的是:B. 某作者觀測中藥組與西藥組在服藥后1 、3 、6 周的骨密度變化情況,采用t檢驗分析
50. 在制作統計表時常見的錯誤表現在:C. 主謂倒置
51.統計推斷方面的錯誤包括:D. 以上均是
52.通常認為均數小于( )倍標準差的資料呈偏態分布:A. 2 倍
53.以下哪項不屬于臨床試驗論文設計問題:D. 使用標準誤代替標準差
54.臨床療效常用“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描述,這類資料屬于等級變量資料,應采用何種統計方法:C. 秩和檢驗或Ridit分析
55.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AJ)檢索特點是下列哪
個C. 引文檢索,相關度排序檢索
56.在Elsevier Science數據庫高級檢索與專家檢索中區別是下列哪項 B. 可用布爾邏輯表達式
57.資料搜集時應注意:D. 以上都是
58.文獻檢索時應當先檢索:A. 電子文獻
59.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廣泛使用的學位論文數據庫
是:C. ProQuest博碩士論文數據庫
60.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屬于:A. 參考數據庫
61.國內最大型的學術期刊數據庫為:A. 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
62.百科全書屬于:B. 參考性工具書
63.關于病例對照研究的描述,下述哪項是正確的:A. 病例組與對照組是自然已經形成的,并不是研究者能主觀控制的
64.下列哪項被認為是最佳標準的臨床試驗:D. 隨機對照雙盲試驗
65.臨床科研選題應具有可行性,下列哪項不符合其要求:D. 不需要獲取受試者的知情同意
66.以下哪項不是臨床科研課題的來源: C. 國外的同類研究
67.隨機對照試驗(RCT)的基本特征是:D. 以上均是
68.對臨床科研目的的描述,下列哪項是不正確的: C. 進行疾病病因的微觀研究
69.臨床群體研究的傳統模式的優點是:D. 以上均是
70.下面哪項不是我國目前臨床群體研究在方法學方面存在的問題:C. 僅憑病例報道
71.現代臨床群體研究中,研究者最為關心的要點是:A. 信息的真實性
72臨床群體研究的關鍵環節是:C. CRF和數據庫
73.現代臨床群體研究的本質特征是:B. 信息流
74.臨床群體研究的現代模式的思路是:A. 研究目標——研究設計——
75.反映一組性質相同的觀測值的平均水平,常選用算術平均數和幾何平均數。適合用算術平均數計算的資料應該是服從( )的。D. t分布
76.某血庫提供6094例ABO血型分布資料如下: 血型O、A、B、AB人數為1823、1598、2032、641。該資料中與“血型”這個變量對應的資料該叫做什么資料呢?B. 名義資料
77.《600例小兒燒傷休克期治療分析》,原作者在文中指出:“600例燒傷患兒,210例早期有休克癥狀,其中3歲以下者110例,占52%,3歲以上者100例,占48%,年齡越小,休克發生率越高。”。其錯誤在于:C. 誤用百分率取代百分比
面對21 世紀醫學科學迅猛發展的挑戰,中等醫學職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中等醫學職業教育應轉變單純以學科為中心、只重視知識傳授的教育思想以及過分專業化、單一模式化的觀念,在注重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等符合現代社會的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按照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總體要求,構建起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精神,能使學生在全面成長的同時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把知識、能力、素質有機結合及綜合提高的,開放式、多樣化的中等醫學職業教育模式。
一、加強基礎教育。
中等醫學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醫技人才,強調實用性,但如因此而忽視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片面強調實用性,則不利于學生基本素質的全面發展。在競爭日益激烈,科技日益發展的21 世紀,個人素質,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顯得尤為重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一點在中等醫學職業教育中普遍認識不足。在國內的中等醫學教育中,重專業教育、輕人文教育的現象較為普遍,數、理、化、語文等基礎文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從目前的課程設置中可以看出,基礎文化教育環節十分薄弱。特別是近兩年來,由于過于強調實踐教學,各專業的實習時間大大增加,而基礎文化課時則一減再減。基礎課程本身就具有系統性,在系統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往往伴隨著學生思維能力、思維品質及自身素質的提高,這對學生個人和社會發展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基礎科學文化教育的不足,會對學生的理解、分析、思考及判斷能力產生影響,妨礙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另外,由于醫學科學的高速發展,每個醫學生畢業后仍需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提高,唯有這樣才能適當不斷發展的社會衛生事業的要求,而這需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自主學習能力是信息時代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是保證一個人一生不斷發展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基礎知識教育的不足以及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當前中職醫學生的自學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從受教育者全面、和諧、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出發,中等醫學教育應體現終身教育觀念,不僅應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術,還需為學生今后進一步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應切實重視和加強基礎文化教育。
二、改革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
從課程體系和結構上看,現有的中等醫學職業教育缺乏專業結構層次特點,在課程安排上追求專業化、基礎化,傳統生物醫學模式占主導地位,學生基本上是知識被動接受者,其動手能力、創造性較差。面對未來社會發展對人才結構的要求,中等醫學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應圍繞新形勢下的培養目標進行改革。當今課程改革的趨勢為:加強綜合教育并與勞動結合,對個體的全面發展目標不僅是重視名次發展,還重視情感、意志、思想道德的發展;課程內容日趨合理,課程形式日趨多樣化。中等醫學教育改革也應朝著綜合、多樣化方向發展。社會的發展要求中等醫學教育應造就醫德高尚、知識面廣、能滿足社會需要的醫療保健、預防醫學人才和具有全面思維能力的醫生。因此,中等醫學職業教育應注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特點,以及當前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趨勢,圍繞面對21 世紀的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首先,應拋棄那種過分基礎化和專業化的傾向,取消那些知識已老化的課程,不斷增添具有新知識的課程。其次,在課程設置中盡可能打破學科間界限,加強教學內容的滲透性和融洽性。再次,應遵循認知規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加強學科間的有序性和連貫性。基礎學科是專業的基礎,改革基礎學科如不斷加強優化組合,勢必影響專業課的學習,因此,優化基礎學科應從系統、科學、整體的觀點出發,加強學科間的廣泛聯系,刪去那些重復、繁雜的內容,增強實用性內容,改革前后課程分離、基礎與臨床脫節的課程結構,應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接觸社會。最后,應增設人文學科和文獻檢索等內容,以培養學生從事社會活動、處理人際關系、衛生宣傳教育等能力。
三、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21 世紀的人才規格,要求必須確立新形勢的培養目標,而要達到新的培養目標則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單調乏味,只片面強調知識傳承,教師只起知識傳導的作用,沒能起到引導、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的作用,也不太注重學生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只是被動地接受,很少有人去主動研究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材料和書籍,自學能力也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較差。隨著傳統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生物、心理和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對中等醫學教育進行系統改革、整體優化,加強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醫學人才是今后中等醫學教育的目標和方向。為此,應提倡創造性教學,即應廢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采取啟發式、探索式等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創造力放在首位。教師要做到創造性地教學,首先,在知識的傳授上,應加深面向過程,即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其產生的基礎以及與其他知識的相互聯系等。教師引導學生以面向過程作為學習重心,其中蘊涵著十分豐富的創造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必然能使學生獲得一種創造精神,有效地促進智力的發展。其次,在教學上,應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應對不同的學生施加不同的影響,以喚醒他們豐富多彩的個性,并針對學生間的差別開展多側面、多層次的誘導,以滿足不同的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再次,形象性思維是發散思維的基礎。教師應善于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效地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善于選擇帶有情緒色彩的教材,避免公式化地表達自己的判斷等。最后,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創造素質和水平,開展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教學實踐的有效訓練。
四、加強畢業后的教育,大力發展繼續教育。
高科技時代的發展,對傳統的醫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學生從學校教育得到的知識和技能很快就會變得陳舊,以致越來越無法滿足工作需要。繼續教育成為現代教育中日益突出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個人的發展歷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應加強畢業后教育和大力發展繼續教育。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多渠道地建立培訓基地,采取靈活多樣方式,可脫產進修,也可在職培訓,時間可長可短。在培訓內容上應強調學以致用,講求實效,根據培訓對象的需要、培訓目的以及學習基礎,設計各種各樣的“搭橋”課程,在課程組織上可根據內容及其他因素采取小講座、討論、案例分析、求教與實習等多種形式。另外,培訓者在培訓中應針對地區實際,提出切合本地需求的操作,按照人才需求來進行設計、安排課程并組織教學,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學習,并與工作實踐相銜接,使被培訓者能夠結合本職工作,對培訓的目的、意義和內容有正確的理解,并能轉化為工作、學習中的自覺行動。通過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對各類醫務人員進行理論知識上的再教育、技術上的再提高、能力上的再培養,是加速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
中等醫學教育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應遵循醫學教育理論,以創新提升實踐,以實踐取得突破,緊緊抓住素質教育觀、可持續發展觀、終身教育觀等關鍵問題,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以便使中等醫學職業教育適應21 世紀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郭永松,呂世亭。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課程的改革研究報告[J]。醫學教育,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