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1: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藥學類專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近些年來,緊跟國家的政策步伐,藥學類專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擴招,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藥學類專業的人才。然而,相伴隨而來的也是就業率下降及就業形勢困難,尤其是這一類專業的學生在就業途徑的選擇方面遭遇了瓶頸。本文旨在通過對當前藥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為拓寬其就業途徑提出可供參考的建議。
一、藥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及造成就業問題的原因
(一)藥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
藥學類專業的專業性質較強,這類專業的學生在前一個歷史階段時期具有非常好的優勢,往往也能比較順利地就業。然而在現代社會及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這種良好的就業形勢已經打了一定的折扣,就業難成為當前藥學類專業學生的一個普遍難題,很多學生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渠道。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就讀于藥學類專業的學生在實際就業時難以滿足專業對口需求,而現狀是社會能夠提供的崗位有限,但學校招生卻還在繼續膨脹,這就給越來越多的學生造成了更大的競爭力以及就業上的壓力。此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少藥學類專業的畢業生傾向于選擇大城市發展,這也是當前就業問題中比較現實的一個方面。許多學生扎堆擠進條件好的城市求職,一些稍微偏遠和落后的小地方卻鮮有人問津,而大城市其實相關崗位基本飽和,能容納的數量較少,小地方需求大去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因此,就整體的就業狀況來說,存在一種資源浪費的情況,學生資源得不到合理調配和安排也是當前就業問題中的一個重點,并且是一個難點。
(二)造成藥學類專業學生就業問題的原因
藥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面窄,缺乏合理有效的就業途徑是當前存在一個主要問題,而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并不單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藥學類專業的學生培養規模與社會所需不成比例,造成供給失調,這是一個根本原因。社會上對藥學類專業人才有很大需求,但是這個需求在近些年來已經逐漸趨向于飽和,每年能從崗位上退下來的人不多,而高校的擴招仍在繼續,這就導致了供大于求。
其次,藥學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觀不合理,沒有對理想與現實做出正確的判斷。很多畢業生一心向往大城市,一開始就雄心勃勃想要進入最好最頂尖的單位。這樣的期待不是不合理,但是如果對現實就業情況缺乏一個準確的判斷,就很有可能連就業的機會都得不到。
再者,藥學類專業的很多畢業生本身的專業素質還不過關,就難以形成競爭力,能選擇的就業途徑自然也就受到很大限制。在當前的高校教育中很多學生無視就業壓力,抱著天上掉餡餅的心態不認真完成專業課學習,導致自身缺乏過硬的專業素質,就造成難以得到自己心儀工作的窘境。
二、拓寬藥學類專業學生就業途徑的建議
(一)拓寬藥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途徑首先要從學校教育抓起,培養畢業生正確的就業觀念,并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如何就業、選擇什么樣的職業往往是畢業生比較困惑的問題,也容易對學生最終就業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念,做好相應的就業指導工作,這有助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就業現狀,并且在綜合自身條件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渠道。尤其是對于藥學類專業的學生來講,樹立一個符合自身發展的就業觀念有助于在不能滿足專業對口的情況下促進多元化發展。
(二)拓寬藥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途徑還需要政府部門做好工作,落實國家的基本政策,保障畢業生的基本權利和福利待遇。在當前的就業趨勢中明顯很多學生不愿意到基層去工作,卻寧愿在大城市里打拼,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擔心在基層工作和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因此,相關部門務必要將國家政策落實到位,并且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機制,切實保障畢業生的基本權利和福利待遇,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后顧之憂。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現下城市擁擠競爭大、基層地區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也能促使每個藥學類畢業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三)拓寬藥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途徑還可以加大對基層地區的支持力度,改善和發展其落后醫療衛生環境,吸引藥學類畢業生前來就業。除開基本保障問題之外,影響畢業生到基層地區就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層條件差,工作環境及醫療條件不如城市好。因此,要推動藥學類專業學生前來基層就業就一定要加大對基層地區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采取優惠措施,經濟上不斷地改善和發展醫療衛生條件,創造出一個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本工作環境,從而吸引學生選擇到基層就業,進而使每一條就業渠道盡量都得到均衡發展。
(四)拓寬藥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途徑還要從思想宣傳上著手,營造一種多元化就業、到基層就業的社會氛圍和價值觀。現實就業情況中,很多學生出現就業難、就業選擇少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與整個社會的認知和價值觀有關系,很多人都認為專業一定要對口或者一定要到大城市發展,這些觀念在很大程度上為藥學類專業的學生制造了選擇壓力。因此,還要加強正確就業觀的宣傳力度,營造一種寬松的社會氛圍,并形成一種鼓勵多元化和到基層工作的社會共同價值觀。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才有助于藥學類專業學生更加自主和合理地進行就業選擇,提升就業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藥學類專業學生現在面臨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拓寬學生就業途徑已成為當務之急。學校及相關部門務必要對學生就業問題予以重視,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政策支持力度,培養畢業生正確的就業觀,這樣才有利于緩解藥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困難問題,提高該類專業的就業率。
[中圖分類號] R-05[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3(b)-0129-02
無機化學是藥學類專業學生進入大學后接觸到的第一門重要的化學基礎課,作為一門先導課程,打好牢固的基礎,掌握完整且有針對性的知識體系,對于后續課程如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以及藥物化學等專業課學習至關重要。作為一名教授無機化學的教師,如何把復雜的理論知識講透徹,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及本院學生的實際情況,談談在長期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1 在理論講授過程中結合實施PBL教學法
PBL即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縮寫,中文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是和LBL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 based learing)”相對而言的[1]。PBL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Barrows首先提出的,之后在英國和其他國家醫藥類院校得到廣泛使用[2]。前者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學生是主體;后者強調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為主體。PBL教學法的特點是以重能力培養代替重知識傳授,以學生為中心代替了以教師為中心,以“提出問題、尋找答案、討論結果”代替了“組織教學、復習舊課、鞏固新課”,這種模式的精髓是利用現實問題作為引導學生自主獲取和應用新知識的驅動,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3]。
我們在基礎課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采用PBL模式進行教學。比如,講授《無機化學》的原子結構理論時,學生不易接受,教師可提前布置一些任務,如什么是“黑體輻射”,電子、質子、中子、原子核等是怎么發現的,讓學生上網查閱,學生在查閱過程中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科學家的故事、原子結構的發展簡史,對原子結構也就不那么陌生,老師講授起來相對容易一些。在講授元素部分時,課時放的少,但可提出問題“中藥中化學元素形態的分布”,請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和分組討論尋找答案,熟悉元素的性質,然后教師再系統進行理論講授。
當然,應用PBL模式要建立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4]。通過對傳統評價方式的繼承和發揚,增加學生課堂表現記錄、課外表現記錄,學生個人進步記錄,實現各種評價方式的取長補短和評價效能的最大發揮。
2 注重課程過程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講授無機化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把藥學專業的專業課內容融入到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意識到所學的無機化學理論知識在今后專業中的用途,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回歸,這樣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教學質量也能得到相應提高。如在講到配合物的知識時,可以延伸出與配位化學聯系密切的對頭頸部癌證及泌尿生殖系統癌證有顯著療效的順鉑類抗癌藥物Pt(NH3)2Cl2的發現歷程,將其作為典型例子介紹配合物的結構、命名及研究現狀。
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巧妙地引發問題,就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強教學效果。如提出疑問,“能否用9%的氯化鈉溶液50 mL來代替0.9%的氯化鈉溶液500 mL以縮短掛鹽水時間”,從而引出稀溶液依數性的第四個性質――溶液的滲透壓。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發出來的“提問”,不僅能培養學生提出新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大大增強學生求知的欲望,營造非常良好的課堂氛圍。
3 采取多種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實施指導性自學等。其中,發動學生課后自己組織上習題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通過自己對課后習題的講解,往往能發現問題在哪里,別人的思路和自己的思路有什么差異,然后把大家存在的共性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再重點進行釋疑。通過這樣的鍛煉,學生培養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口才,增強了班級凝聚力。更可貴的是,部分優秀的學生能發現教材中編寫不適當的地方,并在習題課上進行討論,幫助教師發現教材中的錯誤,為教材后續修訂做好積累。學生和教師積極互動,會使教學做得更好,對鞏固教學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不斷進行實驗教學改革
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實驗教學以基本實驗技能訓練為基礎、以綜合實驗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具有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5]。我們實驗教學上也做了一些嘗試,一方面配合專業課要求,不斷改革實驗教學內容,調整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的比例。在實驗安排方面提倡節約和環保,通過對實驗內容的不斷優化,降低在實驗準備中的試劑消耗。同時加強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教師通過視頻、動畫、幻燈等達到實驗教學的可視化和生動化,比如本室開發制作的《化學實驗操作規范》等多媒體課件,對于教師實驗帶教的規范化操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我們還要求學生對于大量實驗數據的處理使用Excel、Origin等相關軟件,減少人為誤差,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逐步建立開放性實驗室,并定期開展實驗技能大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實驗教學。比如,無機化學實驗帶教過程中,可以安排部分同學嘗試講解實驗原理、操作要點,他們剛開始時也很緊張,但幾次下來就大大改觀,達到了素質鍛煉的目的。
5 結語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正在進行全方位的改革,人才的培養更加注重提高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化學在藥學類專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是藥學科學發展的重點基礎學科之一。為了能在以后的化學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將繼續以教學為主體,不斷總結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思路及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藥學專業無機化學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忠信,陳慶,林藝雄,等. PBL教學模式的研究進展和現實意義[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28(8):72-74.
[2]崔曉陽,李益,廖虎,等. PBL教學法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J]. 醫學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3]楊利英. PBL模式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
藥學類專業是培養適應國家和區域健康服務產業發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掌握藥品生產制備、質量檢驗、臨床用藥指導及醫藥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加強校企合作可以為藥學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提高提供良好平臺,使其通過頂崗實習來提升其工作能力和自身競爭力。
一、藥學類專業頂崗實習的意義
頂崗實習是指高職學生在學校修完相關課程后,通過頂崗的方式到企業等用人單位完成實習任務的實踐活動,是校企合作的具體體現,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拓寬就業渠道的重要途徑。通過頂崗實習,學生將在教材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真正的操作當中,鍛煉一下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企業提供對口的專業技能人才。大大激發了學生實踐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為今后從事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當前藥學類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現狀
(一)頂崗實習期間部分學生頻繁跳槽,既影響到企業效益,也不利于學院對頂崗實習生的管理
一直以來,部分高職院校認為學生的頂崗實習就是把學生送到企業工作就可以對學生終止培養,而不存在教學進度計劃的實施了,最終很多學生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才”;而大部分企業把來頂崗實習的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頂崗實習的學生有的企業都不培訓直接上崗。學校和企業在頂崗實習學生的培訓、指導、溝通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學校和企業應該在頂崗實習學生方面下大功夫,才能實現育人目標。
(二)對頂崗實習的學生管理太亂
對頂崗實習的監控必須做到有計劃、有實施的一個過程,但是這些管理工作必須得到企業的配合。學生的實習地點較分散,與學校相隔甚遠,學生和師生之間信息互通困難,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和制約著頂崗實習的教學穩定,增大了老師的管理難度。
三、藥學類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企業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加強對頂崗實習學生的崗前培訓,積極調動企業合作的必要性
集中頂崗實習與分散實習利大于弊的特點,學院和企業在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贏發展的原則下,結合企業與學院的各自優勢,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伙伴關系,才能保障企業對藥學類專業人才的需要。
(二)對頂崗實習單位的選擇必須要進行走訪、咨詢
頂崗實習單位的選擇直接影響著實習學生的生活,最終影響實習的效果。
(三)加強學生家長對頂崗實習的認識
學院不但要加強學生對頂崗實習的認識,而且應進一步向家長明確當前大學生頂崗實習的意義以及面臨的就業形勢,讓家長清楚認識到頂崗實習的內涵,協助學院幫助學生尋找適合的頂崗實習單位。
(四)進一步完善藥學類專業頂崗實習制度
藥學類專業頂崗實習,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
實習學生被雙重角色制約著,既是學校的學生又是企業的員工。教學分院和企業共同承擔著實習學生的日常管理。學院將頂崗實習課程列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學院與企業專家一起制定并完善頂崗實習管理制度。校內指導教師要定期去企業現場指導,與企業指導專家溝通,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為學生輔導答疑,保證頂崗實習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五)完善實習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
頂崗實習是指校內指導教師,企業實習指導教師,針對實習生的個性差異,從日常生活、思想、業務等方面進行指導。頂崗實習結束后,在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的努力下共同完成實習生成績評定,成績合格后,開展實習交流總結與表彰。
1制藥工程專業藥學類課程
制藥工程專業藥學核心課程主要有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化學等課程。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制劑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制備工藝、質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內容的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之間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研究內容包括藥物與機體兩個方面,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藥物化學是一門發現與發明新藥、合成化學藥物、闡明藥物化學性質、研究藥物分子與機體生物大分子之間相互作用規律的綜合性學科。
2制藥工程專業藥學類課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針對當前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處于分離狀態,專業課程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加強培養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到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在內容上互相補充,在教育思想上融為一體,互相促進,在教學實踐中將專業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團隊合作、終身學習、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專業中挖掘出豐富的人文素質教育內容,重視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判斷力、意志力,與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結合起來,把人文精神浸潤在專業知識中。
2.1追溯學科起源,開展人文素質教育
每門學科在其產生和發展過程中,都有著其時代的烙印,特定歷史時期的哲學、經濟、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學科的發展;學科產生的歷史文化,重大的思想產生、變革和科學家的奉獻精神,學科的知識體系、思想方法等都是人文素質教育不可多得的素材。藥劑學是在傳統制劑如中藥制劑、格林制劑的基礎上,隨著其他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教師在講授藥劑學這門課程時,不要局限于學科本身,還應盡可能多地聯系相關學科,對藥學發展史進行簡單回顧。我國中醫藥發展歷史悠久,商代(公元前1766年)已使用湯劑;夏商周時期的醫學《五十二病方》《、甲乙經》、《山海經》中有湯劑、丸劑、散劑、膏劑及藥酒等劑型的記載;東漢張仲景(公元142~219年)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記載有栓劑、洗劑、軟膏劑、糖漿劑等10余種劑型,并記載了可以用動物膠、煉制的蜂蜜和淀粉糊為黏合劑制成丸劑。現已證實,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藥物劑型的國家。這些與學科有關的歷史鋪墊滲透了人文精神,同時又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對藥劑學這門課程的興趣,使藥劑學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在向學生傳授藥理學專業知識的同時,必然介紹我國中草藥的發展簡史。從“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到第一本本草著作《神農本草經》的問世;從“刮骨療毒”、“開棺救嬰”的故事到《本草綱目》的輝煌成就;我國的第一部藥典唐《新修本草》較歐美各國認為最早的紐倫堡藥典要早883年。我國中草藥發展的輝煌歷史,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起著重要作用,影響深厚久遠,富含文化底蘊,是我國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在藥理學總論學習中講授這些知識,將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縱觀藥物化學的發展史,藥物化學家身上無不閃爍著對真理的強烈追求,為科學獻身和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謙虛謹慎的良好作風,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愛國如家的高尚品質,它能給人的心靈以深刻的啟迪。例如,德國藥學家Serturner16歲在藥房,利用工作之便從事天然藥物研究,經過科學實驗,首次從鴉片中提取嗎啡。巴黎高等藥學協會給予其高度評價,并授予2000法郎的Monthyon獎。Serturner沒有沉湎榮譽和金錢,為進一步推動嗎啡藥用研究,摸索嗎啡安全劑量,親自服用,冒險獲得嗎啡藥理實驗數據,確定嗎啡服用最高劑量每天不得超過100mg,他的科學研究不僅使后來的醫生獲得了有關藥物在人體內吸收分布和代謝的知識,促進了實驗藥理學的發展,同時也表現為科學獻身的大無畏精神。在課堂上適時向學生介紹我國歷史上杰出的中醫藥家,如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他們都是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之人,他們的故事給后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以至于有“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佳話。持之以恒地堅持德育教育,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感受高尚品德的溫馨,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尊重人的精神和品質,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2.2結合具體實例,開展人文素質教育
在介紹藥劑學中傳統而古老的丸、散、膏、丹劑型時,除了讓學生掌握其特點、制備方法等知識點外,更應該介紹劑型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所隱藏的深厚的與文化思想。比如介紹丹藥時,不妨提及煉丹術——煉丹術的起源及發展與當時統治者長生不死的觀念和追求更多的金銀財富的想法有關,它的發展主要是吸取了當時的冶金技術,并且與當時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但是,妄想成仙、長生不老是不可能達到的。但是在煉丹的客觀實踐過程中,人們亦積累了大量的原始化學知識。煉丹術的發展,理所當然地為中醫制藥提供了許多新的煉制方法及新的藥物,如用紅升丹拔毒生肌、白降丹治療瘡疽等,至今仍廣泛地用于臨床。在藥學史上,煉丹術被視為化學制藥的先驅,因為它提高和擴大了化學藥物的效用和范圍,近代化學興起之前,化學藥品很少,而其中的絕大部分是先在中國制造和應用的。撰寫《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的著名學者英國李約瑟博士說:“醫藥化學源于中國”。這樣的一些介紹和鋪墊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藥劑學雖然是一門應用技術科學,卻印有深刻的人文痕跡。將這些人文精神滲透在具體的實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并促進自主拓展學習。人類與自然應當和諧整體,如果人類把自然看作是被征服的對象,與其對立,最終將受到自然的懲罰。例如,紫杉醇是一個全新植物抗癌藥,自然界中的紫杉醇主要存在于紅豆杉樹,而紅豆杉是一種緩生樹種,非常稀少,在我國,紅豆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因此怎樣既能滿足用藥需求,又能盡量保護珍貴的植物資源,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個嚴峻問題。將這些內容有機地貫穿于藥理學課程之中,一方面使他們意識到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培養他們對保護性珍稀物種進行人工栽培的興趣。
2.3結合熱點問題,開展人文素質教育
分析化學是藥學類專業高等教育中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分析化學實驗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與綜合設計能力。面對高校擴招、實驗經費投入與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如何培養合格的藥學專業人才,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實現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成了擺在眼前的迫切問題,也對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提出了挑戰。因此,針對目前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深化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分析化學實驗教學質量刻不容緩。
1 改革實驗教材, 精選實驗內容,建立多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
分析化學實驗教材采用的是自編教材, 打破了過去基礎性實驗多, 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少的格局。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精選驗證性實驗,增加實踐、綜合設計性實驗,建立了基礎訓練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研究性實驗三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層次Ⅰ是基礎訓練性實驗,開設基礎性實驗時我們選擇能反映學科特點, 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實驗, 使學生熟練掌握常規和現代分析儀器,如:移液管、滴定管、電子分析天平的使用,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等,要求學生掌握操作技術,熟練使用分析化學實驗常用的儀器 ,為進一步實驗奠定堅實的基礎。層次Ⅱ是綜合設計性實驗,以層次Ⅰ為基礎,綜合運用多種操作技術和儀器解決較復雜的綜合性實驗,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綜合實驗,掌握對分析技術的綜合運用的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汁中VC含量的測定、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測定、河水總硬度的測定等。層次Ⅲ是設計研究性實驗,設計性研究實驗主要選擇能反映學科新發展, 新方法的科研成果, 使學生掌握樣品從鑒別、檢查到含量測定的整個分析程序, 涉及方法廣泛。創新性實驗是讓學生加入到教師的課題組中, 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 激發了學生參與科研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研工作能力。[1]
2 加強實驗教學與專業的銜接,注重理論知識在實驗中的指導作用
在藥學專業中分析化學屬于專業基礎課,嘗試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注重分析化學實驗教學與藥學各個專業的銜接。根據實驗技能在藥學各個專業中的應用情況,對藥學、藥物制劑、制藥工程三種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后的提高型實驗訓練的側重點不同。例如,藥學專業可加強藥物提取分離、分析檢測一體化的藥物質量控制訓練;而藥物制劑方向不僅要加強分析基本技能的訓練,由于藥物的復雜性,還要讓學生熟悉不同類型藥物分析對象,了解各自的特點和所含成分的復雜性,以便能完成不同藥品或制劑中多種成分檢測的任務。[2]與此同時,還應注重理論知識對實驗教學指導,通過實驗將分析理論進行實踐,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例如,分析化學中理論上要求操作相對誤差小于0.1% ,實驗教學中應用該操作誤差來指導減重法稱量,則要求單次稱量量大于0.2克,對于單次稱量量小于0.2克的物質應該采取“稱大樣”即稱量量的10倍來減小稱量的相對誤差。標定堿標準溶液時基準物鄰苯二甲酸氫鉀單次稱量量大于0.2克,可以直接稱量,基準物草酸單次稱量量小于0.2克需采取“稱大樣”的方式稱量,學生在不同的實驗操作對比中加深對“操作相對誤差小于0.1% ”的理解。
3 轉變實驗教學方式,建立多元化實驗考核方法
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逐漸轉變教師角色,讓教師由教學的中心轉變成教學的組織者、輔導者,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例如:實驗開始時,請學生講述預習的實驗內容、注意事項;實驗結束時,請學生總結從實驗中得到的體會、收獲以及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對不同的實驗我們也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基礎訓練實驗,應以老師指導為主,給予簡練的講解和準確的示范,注重學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綜合設計性實驗,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具體地去完成實驗內容。注意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思考,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給學生創造“勤于動腦”的機會。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發現學生的思維弱點,加以引導,從而能夠自己解決;設計研究性實驗,以學生為主,老師只給出實驗要求,學生在掌握并完成前期規定的實驗項目的基礎上自己查閱文獻資料,根據學過的相關知識自主選題,獨立完成方案設計和操作,自行獲取和分析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3]
藥學類本科專業的實驗課時比重均較大,約占理論課時的1/3~1/2,因此實驗教學顯得十分重要。為確保學生實驗能力培養,我們建立了多元化的實驗考核方法。我們把實驗成績分為三部分:平時成績(60%)、期末實驗操作考核(20%)和綜合設計實驗方案(20%)。平時成績的考核包括學生的預習情況、當堂操作、實驗現象的觀察與記錄、數據的處理與分析、結論的合理性等。期末實驗操作考核我們擬定三套試題:(1)分析天平和容量瓶;(2)酸式滴定管和移液管;(3)堿式滴定管和移液管。學生現場抽簽選擇考試項目,按簽上的要求進行操作。教師根據制定好的詳細具體的操作規則和評分標準量化地評定操作成績。綜合設計實驗方案考核是由教師選定幾個實際樣品,學生選其中的一個,在規定時間內,查閱文獻資料,結合所學的知識,設計出分析方案,包括:實驗原理、所需儀器及試劑、樣品處理方法及實驗步驟、結果計算公式等。教師根據其合理性、正確性、嚴密性、可行性、創新性給出成績。[4]
4 設置開放實驗室,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利用實驗資源,我們對學生開放實驗室,同時,我們在藥學中心實驗室的基礎上設立了校內實習實訓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知識儲備, 結合實驗室條件, 自行立題。通過查閱資料, 寫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實驗儀器和試劑材料、實驗時間、實驗注意事項等, 制定出實驗方案, 實驗教師給出指導意見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同時, 我們在每個學期舉行一次實驗技能大賽, 從比賽內容的選擇、參賽人員的報名與組隊、比賽的具體時間等等都由學生來組織, 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參當今科技發展迅速,各種分析技術日新月異,層出不窮,藥品的質量標準及檢測手段也不斷與時俱進,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自然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平時經常查閱文獻,了解科研前沿動態, 積極參與科學研究, 把教學和科研結合在一起, 使兩者互惠互利。同時, 還主動參加各種形式的進修,學習藥學類專業知識, 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過程中, 我們注意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訓練基本技能、培養創新意識、提高綜合素質, 并圍繞該目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 我們將進一步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因材施教, 培養優秀人才。上述內容僅僅是我們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中的一點粗淺嘗試。教學改革是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廣大教學人員的不斷探索和不懈實踐。任課教師只有時刻關注學科進展,隨時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大力推進教學改革,不斷積累經驗,才能使教學水平不斷推進,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藥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朱軍,馬松濤.藥學專業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之探討[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08,30(4):89.
【關鍵詞】藥學類專業職業教育結構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C-0136-04
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到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的制約。合理的專業結構有利于提高職業教育與經濟對接程度,有利于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效益。筆者試在藥品行業背景下探索藥學類專業職業教育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藥學類專業職業教育結構的現狀
(一)專業結構的層次、形式、種類
職業教育領域目前已經存在中職和高職兩個層次的藥學類專業職業教育,且全日制教育、函授教育、崗位培訓等不同的教育形式并存,尚無本科以上層次。教育部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中,設置的藥學、中藥兩個專業歸屬于醫藥衛生類。相關的專業還有生化制藥技術、生物制藥技術、化學制藥技術、中藥制藥技術、藥物制劑技術、藥物分析技術、食品藥品管理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藥品質量檢測技術、藥品經營與管理、保健品開發與管理11個,分屬于生物技術類中的制藥技術與食品藥品管理2個亞類。2010年,教育部對中職學校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將原來分散于加工制造類、醫藥衛生類、農林類等與藥品相關的專業按行業分管的原則全部歸口于醫藥衛生類,從而更加凸顯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行業指導性。至此,藥學類專業職業教育基本形成了以藥品生產、藥品質量檢測、藥品經營管理及藥學服務四大專業群為主體,并逐漸向食品監管滲透的結構格局。顯然,這一結構與藥品行業組織結構(見圖1)基本適應,同時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分管業務逐漸向食品質量監管領域擴展的現狀相適應。
(二)專業布點
目前,我國高職高專教育專業點45387個,生物與藥品類有1282個,占總專業點的2.82%;醫藥衛生類1684個,占總專業點的3.71%。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啟動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分三批確定示范院校建設單位及重點建設專業,在409個重點建設專業點中,生物與藥品類專業點16個,占3.91%;醫藥衛生類專業點15個,占3.67%。截至2009年,全國藥學類專業院校342所,其中高職院校114所,醫藥類院校15所,醫學類院校28所,衛生護理類院校7所,專業點626個。中職學校藥學類專業布點情況目前尚難統計。但從就某一經濟不發達地區有18所衛生職業學校,幾乎所有衛生職業學校都設置有藥學專業,僅藥劑專業就有4個示范專業點等情況看,中職藥學類專業可能布點過多。
二、藥學類專業職業教育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的分類結構與職業崗位任務性質相脫離
藥品是特殊商品,這是定位藥品行業特殊性的基本依據。按行業工作任務劃分,藥學類專業職業教育主要面向藥品的生產、經營、服務三大領域培養人才。這三大領域的工作任務的性質特征差異顯著,但流程上是相互銜接的系統。在人才的職業素質結構上,三大領域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和標準均有所不同。隨著行業分管范圍的變更,這三大領域在不改變工作性質的基礎上,拓展到了化妝品、食品、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等產品大類。
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的同質性是職業教育專業內涵定位的主要依據。根據藥品行業的特點,藥學類專業首先分化的是生產類、經營類、服務類、檢驗類四大專業群,并以此為基礎,根據工作對象的不同再進一步細分為不同的專門化方向,從而建立起合理的專業類別結構。這種思路在2010年修訂的中職學校專業目錄中有所體現。如原有面向藥學服務領域中醫療機構培養醫院藥學人才的藥劑專業,在專業內涵上已經調整為面向藥品營銷、臨床調劑、藥品物流三個專門化方向;藥物制劑生產從藥劑專業分化出來,歸口于與藥劑專業平行的制劑技術專業;藥品檢驗則歸口于藥品食品檢驗與管理專業。然而這種分化雖有意義但并不徹底,中藥制藥與藥物制劑專業仍各自獨立,并平行設置;而化學制藥、生物技術制藥、發酵工程等專業雖同屬藥品生產領域,但在行業中卻是原料藥生產環節,流程上與制劑相互銜接,工藝、技術卻與制劑完全不同。專業目錄中卻將生物制藥技術與發酵技術歸類為生物技術制藥,化學制藥與藥物制劑歸類于制藥技術,中藥制劑又歸口于中藥制藥。而高職的專業設置自2004年頒布以來,沒有進行過任何修訂,卻由于行業職業分化、發展以及職業院校內部專業拓展的需要,每年均有目錄外專業通過審批,使高職藥學類專業數量越來越多,結構上也更加混亂。專業交叉過多,模糊了專業目標的定位,分散了教學資源,并不利于學校凝聚核心力量,集中優勢打造專業特色和品牌的建立,不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
(二)管理體制成為制約專業結構變動的“瓶頸”
職業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特殊類別,對國家的政治、經濟、體制等方面的影響更加敏感。就醫藥行業而言,管理體制對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的制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人才結構的離散性制約專業門類的充分發育與布局。醫藥行業中暫且不考慮“醫”的部分,單就“藥”字而言,業內人才結構及其定位標準呈現三條主線:一是藥師系列職稱晉升線,在生產企業、經營企業、醫療機構、藥品檢驗機構中均有重要作用;二是執業藥師線,《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強制實施,使具有執業藥師資格的人員在藥品經營企業中得到足夠的重視,但在其他類型的機構中,持證人員的價值并沒有體現出來;三是以原歸口勞動廳管轄的職業資格等線,俗稱“考工”,是目前藥學類專業職業院校畢業生獲得雙證的主要渠道。然而,在同一行業甚至同一工作領域,這三條線都是各自獨立而沒有交集的。
按行業法規規定,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需要配置執業藥師。然而,從要求設置執業藥師的關鍵崗位任務來看,對監管生產環節與監管藥品應用環節的執業藥師的職業素質要求有極其重要而顯著的差異,執業藥師證書難以涵蓋實際工作任務的要求。但目前實行執業藥師全國統一考試,是以“大藥學”專業的課程設置為依據的,從而使所有獲證的執業藥師用同一個專業模子鑄就,制約了職業院校藥學類專業的充分發育而難與市場需求相適應。高職的藥學專業、原來中職的藥劑專業在原來的目標市場人才需求數量極度萎縮的情況下仍有大量的學生報考,但畢業生就業卻大量向藥品生產、經營領域分流是其典型特征。
從職稱結構來看,只醫藥衛生系列有完整的職稱晉升路線,但在時間節點上仍然存在難題。大專畢業生需從藥士考起,工作1年后方可報考藥師,工作5年后可以報考執業藥師;中專生工作1年后方可報考藥劑(中藥)士,5年后可以報考藥師,7年后才能考執業藥師。且不說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才流動速度逐年加快的現代社會,相關專業的學習能否為畢業生5年甚至7年后考試貯備足夠的知識,但畢竟這些專業畢業生有機會能夠進入到晉升的主航道。而其他專業則不然。事實上,藥品經營領域,特別是藥品零售門店日常工作需要藥師的監管,面向藥品經營企業培養人才的藥品營銷專業的畢業生以及面向生產領域培養人才的制藥專業的畢業生均不能報考藥師職稱,因而不能進入職稱晉升渠道。藥師這一職業與職稱等級發生了混淆,窄化了藥師的職業內涵,使藥師的職業素質定位更多地偏向藥學服務領域,對藥品生產與藥品經營領域的業務支撐力不足。同理,為培養生產、經營領域人才服務的其他藥學類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在職稱晉升方面也難以進入藥師系列職稱晉升的主航道,從而逐漸脫離特殊行業管理的范圍。入門時的各種職業工種證到目前為止,只有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和技師,但實際晉升路線卻由于職業準入制度與職業資格標準的不統一、不規范等問題,處于有路卻走不通的狀態。人才晉升無門反過來影響相關專業的招生,制約專業規模的發展從而制約專業結構的合理布局;藥師與執業藥師分屬衛生系統與藥品行業分管,更令職業學校對專業目標的定位無所適從。
2.行業準入制度的不健全使職業教育“雙證”融通無門、無根。長期以來,醫療機構藥學工作的最低“門檻”是藥劑(中藥)士,通過統一考試獲得藥師這一初級職稱后,開始進入藥師系列職稱晉升軌道。這是藥學(或藥劑)、中藥專業設定專業培養目標,構建課程體系的重要依據。
然而,隨著醫療機構藥學工作產、購、存、銷模式逐漸向購、銷、控模式轉移,除藥品合理應用監測的“控”的崗位對人員職業素養提出較高要求外,其他三個環節在職業能力方面的要求并未改變。但醫療機構藥學人才需求卻出現了數量萎縮而學歷層次提高的人才高消費現象卻是不爭的事實。在社區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極缺藥劑人員。筆者對某一地區100多個鄉鎮衛生院的調查顯示,部分地區整個縣10多個鄉鎮衛生院只有一名甚至可能沒有符合醫院藥劑工作上崗資格的人員,常規的藥劑工作全部由醫、護、衛等專業人員輪流替代上崗。這種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直接導致醫療機構藥學工作水平低下,同時又間接地影響著職業教育的發展。相關專業人員下不去、留不住,專業的目標、層次結構與市場需求相背離。
此外,目前與藥品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只有醫藥商品購銷員、中藥調劑員和中藥商品購銷員三個工種。但在上崗資格上,除“關鍵崗位必需配備執業藥師”、“從事藥品相關工作必須經過專業培訓”等原則性規定外,大多數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資格并沒有明確規定。食品監管領域更是因為尚未形成穩定的工作模式,相關人員的職業素質與從業資格無從確定。職業資格沒有確定的“門檻”,就難以與學歷證書實現“雙證”融通。而職業標準不定,專業培養目標界定的培養目標、規格定位也沒有依據,則難以規劃合理的專業目標結構與課程結構。顯然,相關專業的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的定位是相當模糊的,定位的依據也是不充分的。
(三)經營管理理念對職業院校內部專業布局的影響
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必須考慮校內外兩個方面的壓力,校外壓力主要是人才的需求狀況,校內的壓力來自自身的資源狀況。這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一是根據自身現有的資源考慮學校的專業品類與布局結構,讓“長”者更長,打好特色牌;二是根據市場需求,集中主要力量拓展專業品類,打好結構牌。從經營的角度而言,這兩種思路無好壞對錯之分,也不乏各自成功的案例,關鍵在于職業院校自身的理念、目標愿景與工作思路的定位和決策。但這些因素決定了職業院校內部的專業品類與布局,并決定職業院校內部資源的配置與投向,最終影響職業院校的生存與發展。
三、藥學類專業職業教育結構調整的對策與建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調動行業企業積極性、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和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四項發展任務,并對辦學體制、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從而為藥學類專業的結構優化創設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宏觀專業結構的調控
筆者認為,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的優化,首先根植于行業人才結構的優化。人才培養是職業教育為社會經濟最直接的服務,并間接地影響著行業工作質量及發展。近年來,藥品、食品危機事件頻繁發生,不能否認與從業人員的素質密切相關。隨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業務領域向食品監管領域的拓展,行業結構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也必然帶動人才結構調整的需求。
由于藥品類專業畢業生的職業領域分別歸口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衛生部,并與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密切相關,因此,結構的調整首先在宏觀上需要政府部門的相互協調,特別是要改變作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不承擔行業人才規劃職能的局面。具體做法如下:
1.定位于特殊分管的行業從業人員入職起點的設定。可以借鑒衛生職業人員的管理辦法,按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性質對藥品類專業人員實施分類管理(見圖2)。并在此基礎上界定各類入職人員的職業素質標準。
2.建立與職業崗位任務相適應的人才層次結構。藥師是一個有著極其豐富的職業內涵的概念,從其本意而言,凡是從事與藥品相關工作的人員都可以稱為藥師。但目前無論藥學系列職稱,還是執業藥師考試,其標準都是在“大藥學”的理念指導下形成的考核評價體系,并不利于架設合理的人才層次結構。因此,建議政府部門協調,在從業人員入職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具體崗位的工作責任大小、工作難易程度以及工作范圍寬窄等要素,對同類人員的層次結構予以定位,從而架設合理的人才層次結構。
(二)微觀結構的改造與優化
職業院校是專業微觀結構改造與優化的主體。具體的工作又可以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第一,院校層面,主要任務是根據院校內外部資源狀況、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同類院校的競爭態勢,對本院的專業品類結構進行布局調整,架構細分程度與行業職業分化程度相協調、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群的要求相適應并覆蓋適當寬度的職業崗位群需求的專業結構。與此同時,根據專業群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和校內實訓基地,以在最大程度上實現資源共享,使投資效益特別是實訓基地建設的投資效益最大化。
第二,院校及教師層面,主要任務是對課程內容結構與教學實施計劃進行調整,關鍵點是解決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問題。筆者認為,中、高職課程的銜接可以從寬度和深度兩個維度予以定位。具體工作需考慮兩個著眼點:一是同一層次某一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課程門類之間的橫向聯系,不同門類課程形成的課程體系結構才能構成完整的、面向一定寬度的職業群需求的職業能力培養系統。而且在縱向的深度方面,這些課程的內容應按專業培養的綜合目標形成相對穩定的、三位一體的課程架構(見表1)。與此同時,高職課程體系可以在課程門類上比中職課程體系的課程門類有所增加,從而形成中、高職課程體系之間的寬度的差異。二是不同層次之間,依據行業職業結構與人才結構設置的課程體系中,同一專業的課程門類可能是相同的,但同一課程中的教學內容應在寬度與深度上進行取舍。例如,在職業分類大典中藥物制劑工的內涵過于寬泛,直接針對該工種設計的藥物制劑技術課程就可以在具體工作崗位任務上進行取舍,而使中、高職形成無縫對接。同理,對于同一課程中的同崗位任務,在深度的設計方面可以考慮中職定位于執行;高職定位于理解并解釋執行的意義,且能夠解決一定的問題。以配液崗位為例,中職可以定位于能夠熟練執行生產指令及崗位標準操作法配制規定質量規格的溶液,而高職就應該能夠審核執行的規范性以及會分析該崗位可能出現的質量不合格問題,并能夠恰當地解決該問題。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結構調整是解決職業教育體制與機制問題的關鍵。專業結構的調整是一項系統工程,特別對于藥品行業人才結構發育并不充分,而行業分管特征又極其明顯的專業領域,政府部門無疑在人才結構規范性調整方面應負有更多的責任。而職業院校則需從自身內部考慮專業布局、課程結構、教學內容結構等微觀層面考慮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問題。只有合理的人才架構以及以此精心設計的專業門類結構、層次結構及課程結構與教學結構,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藥學類專業職業教育的質量,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王屹等.結構調整——職業教育攻堅之路[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6-0201-02
藥學類專業是以培養藥學高級研究人才為目的的,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要進行大量的藥學實驗,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處理大量的實驗數據,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借助于計算機的知識來處理藥學專業的很多實際問題。因此計算機課程對于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講是必不可少且重點要學習的基礎知識。并且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計算機也是學生必備的學習工具。計算機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如何能盡快的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選擇一個合適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對于當代的大學生而言,一味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講述式與灌輸式并重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會束縛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與創新意識,使學生局限于啃書本的被動學習中。尤其是計算機課程就會使學生感到沒有興趣比較乏味。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他們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尤其是計算機在藥學中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就要求我們能探究出更好的適合于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好的方法。
一、“做中學”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做中學”教學模式。“做中學”科學教育起源于美國,它是由美國科學家總結出來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后來法國引入這個項目,并且由科學院院士、科學家和教育家合作,予以實施。“做中學”是典型的“任務驅動”,就是先布置任務,讓學生知道本次教學內容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帶著這種任務,學生可以先思考應該如何完成任務,然后教師則可以引入相關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再由淺入深的引入知識點,作為學生完成任務的理論依據。因此,“做中學”的“任務驅動”作為一個教學模式,還是有相對固定的環節可循,大致可分成:提出問題呈現任務——分析任務設計方案——收集資料整理素材——選擇工具完成任務——成果展示反饋評價——總結交流知識遷移。
二、“做中學”教學體系的改革
為了完成“做中學”“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要求教師要準備必要的任務模塊;準備大量的素材資源,建立合理的網站系統;建立必要的考核系統。具體改革內容如下:①教學形式的設計。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機房每位學生一臺電腦,每次上課前老師首先布置本次課程要完成的任務,然后引入案例簡單講述,并把教學重要知識點融入其中,接著學生開始實踐,開放有效的教學資源,比如網絡,讓學生開拓思路發揮想象實現任務要求的功能,接下來開始討論、展示、評比,互相補充,暢所欲言,最后老師總結,歸納知識點,分析總結學生作品,學生提交作業[1]。②教學任務模塊和課件資源的設計。利用有效的計算機資源,進行任務模塊設計,把每部分知識點設計成任務模塊的形式。同時設計更加有效的多種形式的實用的教學課件,組織好教學內容,根據藥學專業的特點,在課件實例中加入一些藥學中計算機應用的元素,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計軟件,制作教學課件資源。掛在教學網站上。③教學數據庫資源的設計。設計藥學信息資源庫,供藥學專業學生在學習計算機課程的時候能和藥學專業結合,在資源庫里查詢藥學資源[2],為今后從事藥學研究做準備。④網站資源建設。“做中學”的任務驅動模式的教學形式,要求學生要提交每次教學內容后應該完成任務,這就需要有網站接收學生上傳的任務。還可以把很多有效的教學資源掛在網站上供學生查詢和下載,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討論、留言,和同學和老師進行切磋和交流[3]。⑤考核資源建設。教學環節的最后,還要通過必要的考試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只不過這種新的教學形式,設計成每次上課時對上一次的實踐內容進行測試,最終課程結束時把每次考試成績折算后有一個這門課的實驗課成績。因此要設計動態的無紙化考試系統,每個環節測試一次,動態添加每次的考試題目,設置考試分數,在計算機上上機考試,自主評分,記錄每次測試的結果。最終期末的時候還要進行綜合課程考試,作為本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4]。以上幾個部分就是具體的改革內容,每一個部分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這種“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解決現在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講述式、灌輸式形式的弊端,實現“做中學”,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
三、“做中學”教學模式的實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已經逐步采用此種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的教學實踐中去。在“大學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中已經使用了我們自己改版的教材,而且已經開始了這種教學形式的初步嘗試,比如開始介紹計算機發展史之前,我們先給學生布置任務,開通網絡,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計算機的發展歷史,看誰查得詳實具體內容豐富,并且記錄下來,然后同學們講解,互相補充,最后老師總結。這種方式學生比較歡迎,而且也使學生有了更高的學習積極性。“做中學”的任務驅動模式的教學形式,要求學生要提交每次教學內容后應該完成任務,計算機教學平臺網站接收學生上傳的任務。還可以把很多有效的教學資源掛在網站上供學生查詢和下載,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討論、留言,在線交流和同學和老師進行切磋和交流。
“做中學”教學模式的研究目標是以新的教學理念,借助于計算機課程教學的便利條件,利用計算機設計必要的教學資源,建立藥學專業數據庫資源,課件資源,學生上傳作品、作業,下載學生所需要的資源,先進的無紙化上機考試及模擬軟件系統資源,自動評分系統資源,來使“做中學”的“任務驅動”式的教學形式得以實施。旨在提高教學質量,利用有效的教學環境,新的教學方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設計出比較適合于藥學專業學生“做中學”教學模式的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學平臺。近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考試成績也大幅度提高,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黎永壹.計算機文化基礎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J].欽州學院學報,2009,(6):58-6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0-0193-02
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更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當前的時代要求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是當前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弱項。基于此,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改革應下大力氣加以深化,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等應該適應當代社會對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努力營造良好的環境使創新人才脫穎而出,使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切實提高。我們都知道當前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問題是人才培養質量問題,其核心是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同于某些基礎性學科,藥學學科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對藥學類專業大學生的要求,不僅僅需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更需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我們主要從我國藥學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現狀和如何提高通過多維實踐教學平臺的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兩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我國藥學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現狀
1.創新意識薄弱,缺乏創新的主動性。要想有創新的活動,首先要有創新的意識,只有具有了自覺創新的意識、創新的強烈意愿以及渴望實現創新的積極情緒,才能具有創新的動力[1]。當前,同其他專業學生一樣,我國藥學類專業的大學生由于在校期間很少受到如何進行創新的教育,并受到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傳統文化的影響,再加之長期缺乏來自于學校及社會各方面的啟發和引導,這些都導致培養出的大多數藥學類專業學生創新意思薄弱,缺乏自信,不敢冒險,創新的主動性嚴重不足。
2.創新基礎知識薄弱,不能很好地把握本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目前,我國開設藥學類專業的醫學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大多數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雷同,教學過程一般都是采用全國統編的規劃教材,執行統一的教學計劃,多門課程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內容重復的現象。與此同時,藥學類相關學科和交叉學科的課程設置不足,而且作為一名本科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各學科發展前沿,知識更新速度較為緩慢,不會在各學科之間架起遷移溝通的橋梁,這就使得在相對封閉的大學校園,學生學習的絕大多數都是已經過時的知識,身處這樣的知識中學生是無法認識到知識的價值,因此也就談不上主動去創新了[2]。
3.缺乏思維創新。與其他許多專業的學生一樣,我國藥學類專業的學生多習慣于跟隨教師來進行學習,學習具有一定的盲從性,依賴教師、依賴權威的心理嚴重,思維方式死板而片面。而無數創新成功的實例提示我們:只有具有批判性思維,積極思考,反復推敲,并逐漸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才能有所創新,實現超越。這正是當今社會很多大學生所不具有的,這其中也包括藥學類專業的大學生。另外,受到跟隨性學習和盲從性心理的影響,多數大學生過于崇尚權威,缺乏批判性[3]。
4.創新技能不強,創新成果匱乏。開設藥學類專業的一些高校由于經費等原因,實踐設備、實踐條件不足,學生重理論、輕實踐,不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多數學校的實踐環節只包括課程的實驗、課間實習、畢業課題(設計)等內容,這些內容基本上屬于對已知知識進行重復和驗證。由于藥學類專業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實驗操作技術、如何進行實驗設計和獨立從事實驗工作的培訓,所以廣大學生的創新實驗研究能力嚴重缺乏,進而導致創新成果的匱乏。
二、通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過程,高等教育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也應遵循這個認識論的定律,學校和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給學生提供參與實踐的機會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理論知識也只有在實際應用中,才真正能被理解、被掌握,創新也必將產生在這樣的“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過程中。正是由于創新教育的基礎是實踐,因此想要改變藥學類專業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足的現狀,我們需要從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角度出發,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多維實踐平臺運行機制的建設。構建校內實驗教學中心、校外實習基地和教師科研實驗室的互相協作機制,建立校企聯合研發中心,以研發中心為紐帶橋梁,協調好學生的校內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在實踐能力提高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完善的多維實踐平臺運作機制是該平臺不斷改進和提升的保障。在多維實踐平臺運行機制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該平臺的學習是從創設問題情境出發,在教師的指導下,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獲取知識的創新能力,真正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形成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教學和研究相結合的理念。
2.校內實踐環節要加強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和管理。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性,增加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以及創新性實驗的數量,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數量,提高實驗教學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實驗教師的指導水平。對現有的分屬于各門課程的實驗教學項目進行整合,尤其要注重整合實驗存在重復的不同課程的共有實驗部分。獨立開設綜合性實驗課程,從知識、能力、創新等方面進行分層,增加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新的實驗內容。
3.整合資源,搭建更豐富的校內實驗教學平臺。要想實現實踐教學改革向深度發展,必須從豐富的教學資源入手,下一步我們將挖掘、整合、優化教學資源,搭建和完善更豐富的、更適合于本科教學、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平臺。擬搭建和完善六個硬件平臺和四個軟件平臺,六個硬件平臺是指歸屬于實驗教學中心的各實驗室、分析測試中心、藥用植物標本館、藥用植物園、教師科研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四個軟件平臺則是指本科生導師制、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挑戰杯”計劃以及實驗技能競賽。通過硬件平臺和軟件平臺的搭建,并對這兩個平臺進行合理定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自我訓練的良好條件,實施多個方面、多種形式、課內與課外聯動的實踐教學新機制。
4.加教師科研實驗室的建設。通過多方面籌措資金,根據教師所從事科學研究的方向和教師的科研特長建設教師的科研實驗室,并制定明確的各科研實驗室的管理和考核目標,將學生進入科研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納入教師科研實驗室的考核體系,另外還要積極促進教師科研實驗室與企業聯合創建研發中心,實現教學和科學研究相互促進。
5.優化學生生產實習環節,建設好校外實習基地。在建設過程中既要鞏固現有的實習基地,也要開拓新的實習基地,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建立和完善組織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適合學生校外實踐教學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建立適合校外實踐教育的模式;不斷完善實踐基地的實踐條件;通過技術合作機制的建立促進教師在科研實驗室的基礎上與實習基地共建聯合研發中心。
參考文獻:
[1]周家倫.創新性人才培養與大學生素質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6,21(5):18-20.
[2]王家祺,曹穎頤.大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評價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29(8):27-28.
[3]宋加濤,王蔚.網絡時代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寧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8(2):34-36.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 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of Pharmacy Specialty Based on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CAI Qian,LIU Yu-qiang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8-0054-02
[收稿時間]2013-05-30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課題編號:2013JGZ138)。
[作者簡介]馮旭(1975-),男,廣西南寧人,碩士研究生,廣西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藥學。覃潔萍(1962-),女,廣西南寧人,教授,研究方向:儀器分析。
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是一種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新教學模式,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醫學院首先試行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很多院校采用了PBL教學法進行實驗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尚未見到PBL教學法在藥學類專業儀器分析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報道。限于實驗條件,我校HPLC、GC等大型實驗儀器數量不足,儀器分析實驗課教學中存在以示教為主,“老師講,學生聽”的現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為提高儀器分析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我們運用PBL教學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轉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形成新的教學理念,深化教學改革。
一、對象與方法
(一) 對象
2008、2009級藥學類專業學生,6個班共398人。
(二)方法
1.設立對照組與實驗組,將學生按自然班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2組的實驗題目相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授課,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法授課。
2.選擇適合學生能力的、方法可行的、有代表性及實用性的實驗內容。本研究以“穿心蓮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和“中藥冰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2個實驗為主要內容。實驗組在理論課上向學生提出實驗題目,
介紹相關的理論知識,并提出實驗任務和要求及需要弄清楚的幾個問題,對實驗的原理、方法和步驟不做具體交代。讓學生自由組合,以4個同學為一組,由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圍繞“穿心蓮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和“中藥冰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這兩個問題,選擇實驗方法,自行查找資料,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
3.教師對每個小組的實驗設計方案進行評審,內容包括實驗原理、實驗試劑和材料,對照品和供試品的制備方法,實驗具體的操作步驟以及實驗結果的處理方法等。教師對學生小組的實驗設計提出問題,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與實驗內容的掌握程度。實驗設計合格者方可進行實驗研究。
4.實驗課上實施學生設計合格的實驗方案,教師為其實驗提供服務。
5.成績評定采用將實驗設計、提問回答情況、實驗的實施情況及實驗報告結果分析等因素相結合的方法,綜合評定學生的實驗成績。
6.對照組按照傳統教學方式,在實驗課上向同學們介紹儀器和方法,進行演示性實驗。
7.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PBL教學法的必要性、對PBL教學法的實施情況、PBL教學法對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所學知識的掌握及對知識的理解應用等多方面內容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對照組和實驗組各抽取20人進行實驗內容的考核,考查學生對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結果
1.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260份,回收260份,回收率100%。詳細調查結果見表1。
2.對照組考核的平均成績為73.2分,實驗組考核的平均成績為84.7分。
三、討論
1.從調查結果上看,PBL教學法在儀器分析實驗課教學中應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好。實驗課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教學實踐環節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性思維的能力。這正是PBL教學法的特征之一。實施PBL教學法后,認為提高學習積極性效果好和較好的占84.4%,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效果好和較好的占83.1%,提高歸納總結能力效果好和較好的占68.6%,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好和較好的占77.7%,對提高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效果好和較好的有占93.2%。以上結果證實了PBL教學法對實驗課教學是有幫助的,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較好的效果,大部分的學生對于PBL教學法是認可的,教學效果良好。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因本校實驗條件有限,本校HPLC、GC等大型實驗儀器數量不足,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儀器分析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存在以示教為主的情況:實驗題目的選擇、實驗步驟的制訂及所用儀器設備等均由教師安排,實驗時由教師進行詳細講解和操作示范,而不需要學生主動思考,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即可。這種“灌輸式”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PBL教學法的應用使實驗課教學以學生獨立活動為主,查找資料、實驗設計、進行實驗以及實驗結果的統計處理都由學生自行完成。PBL教學法把創新能力的培養納入了實驗教學內容體系。PBL教學法的應用使得教學內容發生了改變,減少了演示實驗,增加了研究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主動參與實驗和動腦思考問題的機會,使學生將以前學過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問題中,帶入實驗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同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PBL教學法的應用對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BL教學法的應用需要教師具有激發學生求知欲,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探索的能力。在PBL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還要具有觀察和及時發現問題的能力,能靈活處理學生實驗中遇到的困難和提出的各種問題,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科的發展動態,具備廣博的知識,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四、結語
PBL教學法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并根據實驗目的,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促進了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了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今后,如何繼續改進這一教學模式,推廣教學應用的范圍,都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 參 考 文 獻 ]
[1] 肖湘. PBL教學法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及評價[J].西北醫學教育, 2007, 15(1).
[2] 徐愛鳳,郭繼龍. 病理學實驗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探索和實踐[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
[3] 王朝暉,童巧珍,周日寶,劉湘丹. 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PBL教學法的應用[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9(9).
表1 藥學與醫學技術系近年實際報到生數統計表
二、近年采用的招生措施
(一)發揚傳統,創新措施。
重新編制招生簡章,弱化藥學專業主干課程相關化學學科及理論學習枯燥學科的介紹,緩和學生抵觸情緒,加大人文素養綜合實踐課程的介紹力度。從藥學專業的前身原衛校藥劑班的開辦歷史、藥學專業的發展近況、新增中藥專業的開設、師資力量(雙師型、研究生比例)、重點專業、精品課程、校內外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就業崗位、就業前景、就業率等方面重新編制,突出專業開辦優勢(地域、政策)和專業特色,增強吸引力。同時,學院實施的招生激勵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招生人數的增加。
(二)拓寬招生思路,挖掘生源數量。
1.立足漢中,輻射西北,挖掘生源。
2.下縣區進行點對點招生。招生領導小組分別于高考前夕、填報志愿期間下南鄭、略陽、鎮巴、佛坪等縣區的相關中學,進行有針對性地招生宣傳工作,提高我院和系部的影響力和招生實效。
3.前往甘肅省各中學面對面招生宣傳、接受咨詢。我系王仕寶老師在學生填報志愿前,前往甘肅會寧中學等多所中學進行面對面招生宣傳,并耐心講解,接受學校、學生家長和學生的咨詢,提高藥學和相關專業的報考率,從實際報到率看,成效顯著。
(三)開拓創新,加大招生宣傳力度。
根據學院統一安排,在完成傳統招生宣傳方式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加大了對系部的宣傳力度。黨政領導、帶班人員多次召開討論會,結合實際,撰寫和修訂“2011年藥學系招生簡介”并制作了4塊大型宣傳板,使前來咨詢招生的學生及家長,充分了解到藥學系的師資力量、課程建設、就業前景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人們對藥學專業和中藥專業的認可度。此外,通過在校生進行宣傳,在校生離校時每人發放宣傳彩頁(宣傳冊)和相關資料,讓學生回到生源地進行宣傳。
(四)通力協作、講求奉獻、踏實肯干、熱情服務。
按照學院招就處的暑期招生值班安排,我系制訂了詳盡的暑期值班計劃,兩班人員實行輪崗值班制,保證招生信息通暢。所有值班人員通力協作,對前來咨詢的學生及家長熱情服務、耐心講解并進行信息登記。
在系部統一安排下,我系多位教師利用暑期回到老家進行現場招生。不畏炎熱,發揚講求奉獻、踏實肯干的精神。
二、招生分析和存在的問題
(一)招生政策因素的影響。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讓無業者有業,讓有業者樂業”的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1]。“招生是學校的生命線”,“統招”依然是我院主要的招生模式,現在的高中畢業生生源越來越少,再加上各大高校都在擴招,學生家長、學生對現行的高等職業教育存在認識上的不足和偏差,使職業院校招生難的問題更突出[2]。
(二)品牌意識薄弱,內涵建設仍需加強。
藥學專業、中藥專業是我院新近成立的新專業,品牌建立尚需時間,社會知名度不高,建造核心競爭力的架構,提高社會認可度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校內外實驗實訓基礎薄弱,難以滿足基本教學需求。
學生實踐技能及培養目標的實現還有一段距離。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與就業崗位相一致的技能培訓直接關系學生綜合素質,關乎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加大軟硬件的投入,完善人才培養工作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四)宣傳力度不夠,宣傳方法手段需進一步完善。
傳統宣傳策略暫不能適應高職招生的發展趨勢,緊跟先進招生理念,建立行之有效的招生激勵機制和手段已迫在眉睫。網絡、媒體宣傳不足,尤其我校網站建設有待加強。
三、改進措施和努力方向
(一)加強市場研讀,尋找招生突破。
積極進行市場調研,相關用人單位填寫問卷調查,對調查結果及時統計分析,撰寫分析報告[3]。召開討論會,研讀市場,尋找招生的突破口。以課程改革為龍頭,創建一批院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課程,增加藥學、中藥學專業社會認可度,提升漢職院藥學專業知名度。
(二)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2010年經過學院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我們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等已基本清晰。2011年經過評估后的反饋和改進,樹立質量意識,融入成本概念,以市場為導向,加大市場需求人才的培養力度,理順投入、產出、效益之間的關系。加強內涵建設,以課程建設為突破口,建設質量工程[4]。
(三)改進招生宣傳,采用多元招生。
改進招生宣傳方式,尋求多種途徑進行宣傳。由專業介紹轉變為學生就業前景、薪資水平、發展空間等學生家長實際關心的問題。融入企業文化,校企合作理念[5],讓學生產生歸屬感和優越感。創辦一批有內涵并與專業結合緊密的學生社團,作為教學輔助。聯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科技局、農業局等部門打造陜南藥用植物開發品牌,最大限度地提升漢職院藥學專業知名度。
強化網絡廣告宣傳。隨著科學的進步,網絡成為學生及家長了解一個學校最便捷最主要的途徑,加強學院、系部網站建設,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學院和系部的知名度。因此,廣泛動員全系教職工和在校生積極踴躍參與網上投稿,加快網站更新速度,強化網絡廣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