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3 00:49: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復學習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第一,一個相對完善的時間表,既要涵蓋每月的整體安排,又要包括每月以及每天、每時的細節規劃。
第二,復習計劃要留有余地,不要“滿打滿算”。比如,晚上7點到8點復習數學,8點開始復習英語,這樣安排就太緊了,當中應該有一個緩沖:7點到8點是數學時間,8點15分以后留給英語。這樣,數學復習完后喝口水,稍作休息,不要“連軸轉”。
而且,留有余地也可以確保上一段計劃的完成。還是以7點到8點復習數學為例,萬一時間到了,卻還差一道題沒做完怎么辦?留有15分鐘的余地,孩子就可以具體問題具體解決,而不致產生浮躁的情緒。
第三,教孩子在執行計劃時學會放棄。有的學生死心眼兒,比如復習數學時遇到兩道難題,卡了一個小時也沒有思路,卻非要做出來不可,一晚上的時間都搭上去了。結果,這兩道題沒有眉目,其他的科目也耽誤了。孩子的情緒也難免受到影響。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就需要告訴他,把這兩道題放一放,先完成其他科目的計劃,最后如果還有剩余時間,再回過頭來處理先前的“遺留問題”,如果沒有時間就放在明天或后天再做。
第四,復習計劃要兼顧全面。有的考生對喜歡的科目就先復習,不喜歡的科目放在后頭;有的考生把自己的強項放在前面復習,弱項的復習受到影響,導致強項越來越強,弱項始終沒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其實,每個考生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正確的做法是優勢要強化,劣勢也要彌補。
學習方法
1、成績要在較短期內獲得較大提高。
長時間的慢慢提高對大多數科目沒有必要,且消磨銳氣。要在一定時間段內刻苦投入,在成績開始提升時加把勁兒,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大幅提高成績。
2、成績提高用四大件——精華教育學習階段論
實踐
(三)周循環學習法如何實踐?
1、第一步:周日晚上制定周學習計劃。
根據自己總的學習進度,制定一周的目標。根據目標計算周一到周六的學習量,制定可行的、但又必須完成的學習計劃。
2、第二步:周一至周六按計劃學習。
根據計劃學習量做好每日時間管理,每日結束前確認一下計劃完成度,記錄學習日志;
3、第三步:周日徹底完成學習計劃。
把本周的學習完成情況總結一下。沒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徹底解決。一周計劃都完成了,就好好放松一下,然后做下周計劃。
(四)注意事項:
二、做好期末考試總結、查缺補漏
期末考試多是對前一階段所學知識的考察,重在基礎知識的考察,在考察知識的同時側重對能力的考察。基礎知識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和依據,因此考試結束后,每個學生都應該做一個總結,看一看自己這一段時間以來的復習效果如何,基礎知識掌握的是否扎實,關鍵是要分析一下自己哪些環節做得不夠,并確定改進的方法和措施,復習中注意抓基礎,抓復習的針對性。對考試中以及平時出現的錯題,應做好修正并記錄下來。記錄時應詳細分析出錯的原因及正確的解題思路,不要簡單寫上一個答案了事。同時,要經常翻閱復習,這樣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現類似的錯誤。
三、提高效率、抓落實
高三化學復習是一項系統的學習工程,要提高復習效率,學生就需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探索,不僅要想方設法跟上教師的復習思路,而且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何搞好這一年的化學復習呢?結合教學實際,我認為學生必須注意以下四個技巧。
一、注重課本,鞏固雙基,挖掘隱形關系
課本和教材是專家、學者們創造性的研究成果,經過長期、反復的實踐和修訂,現已相當成熟,書本里蘊含著眾多科學思想的精華。據初步統計,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論大大小小共有220多個,它們構建了中學化學的基礎,也就是說,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的復習在整個化學復習中起著奠基、支撐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不過關,后面的復習就會感到障礙重重。因此,學生必須切實注意這一環節的復習,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努力把每一個概念及理論真正弄清楚。例如對催化劑的認識,教材這樣定義:“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的物質。”幾乎所有學生都能背誦,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層含義;假如我們對其細細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會變得生動有趣――我們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劑是否參與了化學反應?”“對化學反應速率而言,‘改變’一詞指加快或是減慢?”“‘化學性質都不改變’,那物理性質會變嗎”等問題。經過一番思考,學生對催化劑的認識就會達到相當高的層次。
對課本中的眾多知識點,學生需要仔細比較、認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質量、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同位素質量數、元素相對原子質量、元素近似相對原子質量,同位素與同分異構體、同系物、同素異形體、同一物質,等等。對課本中許多相似、相關、相對、相依的概念、性質、實驗等內容,應采用比較復習的方法。學生應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比較,明確其共性,認清其差異,達到真正掌握實質之目的。
二、經常聯想,善于總結,把握知識網絡
經過高一高二階段化學的學習,有些學生覺得個別知識點已學會。其實,在高考考場上,學會僅是一方面,學生還應總結歸納、經常聯想,找出同類題解法的規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說,化學學習,重在掌握規律。有人說,化學難學,要記的東西太多。這話不全對。實際上,關鍵在于怎樣記。例如對無機化學來說,我們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可以以“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存在”為線索;學習具體的單質、化合物時既可以“結構性質用途制法”為思路,又可從該單質到各類化合物之間的橫向聯系進行復習,同時結合元素周期律,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
有機化學的規律性更強,“乙烯輻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條線”,熟悉了官能團的性質就把握了各類有機物間的衍變關系及相互轉化;理解了同分異構體,就會感覺到有機物的種類繁多實在是微不足道……這樣,通過多種途徑、循環往復的聯想,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而且有助于思維發散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只有許多零碎的知識而沒有形成整體的知識結構,就猶如沒有組裝成整機的一堆零部件而難以發揮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復習階段學生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各部分相應的知識按其內在的聯系進行歸納整理,將散亂的知識串成線,結成網,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講究方法,歸納技巧,勇于號脈高考
縱觀近幾年化學高考試題,一個明顯的特征是考題不偏、不怪、不超綱,命題風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變化。很明顯,命題者在向我們傳輸一個信號:要重視研究歷年高考題。高考試題有關基本概念的考查內容大致分為八個方面:物質的組成和變化;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離子共存問題;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物質的量;阿佛加德羅常數;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等等。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292-01
化學計算不等于數學計算,必須在化學知識和原理的基礎上進行。化學計算是高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點,它貫穿在化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實驗等多方面的知識中。化學中的計算綜合性強,是學生學習化學過程中難度較大的習題,總復習中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提高化學計算的復習效益問題 ,是值得我們探究的。下面就談談本人粗淺的看法。
一、高考中化學計算的主要類型
高考中化學計算主要包括以下類型:1.相對原子(分子)質量、分子式的確定;2.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3.質量分數和物質的量濃度的相關計算;4、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5.溶液pH值與離子濃度的計算;6.熱化學方程式中的計算;7.化學平衡中的計算;8.電化學中的計算;9.綜合計算。
二、復習中應注意的環節
1、分散突破。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計算類型分散到各個知識板塊中,逐一擊破。例如把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計算,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溶液pH值與離子濃度的計算穿插在基本理論的復習中。而大多數化學計算題,絕大多數命題的知識點都無不與化學反應有關,對于某些重要的知識點、典型化學反應,只是以不同的思維角度、不同的深度、不同的題型或隱或現于命題中。有的還集多個典型化學反應于一個命題中。由此可見,抓好典型化學反應是搞好化學計算復習的關鍵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復習元素化合物的時候可以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主線按照各主族中最典型的化學反應,分門別類地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刺激,促進深刻理解并強化記憶。如鈉和水反應、硫鐵礦煅燒等等,均是化學計算中出現次數較多的典型反應,所以教師可以在復習過程中多次出現,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方程式的理解,讓典型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在腦海中烙印。
2、串典型習題。總復習階段,學生手中的參考資料、習題浩如煙海,師生如果想靠打題海戰術,勢必師勤而功半。在復習階段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參考資料、模擬試卷尤為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找典型的、新穎的習題去串匯相關的知識點,通過訓練,學生可以在串匯習題的過程中學會辨析命題的知識點,學會分類歸納。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各種復習資料和習題的作用,又不至于深陷題海還能夠提升能力。
3、練習評析。利用每次的周周練,教師可收閱試卷后評析也可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成員之間互評。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總結同一知識點的習題,由易到難匯集成串,雖有不同的命題形式,也有數據差異,但大都有相同的解題依據或者解題思路,因此,將串匯精選的少量習題讓學生重點練習、以啟迪思維、培養能力為目的來強化訓練,練中求活,熟中求巧。在學生的演練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注重誘導、解疑,針對要點評析,進行解題思路和解題要領指導,盡可能多的講透,授以方法,以少勝多。
三、計算方法的引導
在復習過程中,有關計算方法的復習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好這些方法無疑對化學計算有很大的幫助,在復習中將重點放在解題思路的分析和計算技能、技巧的培養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復習效益。因為學生在不同檔次的測試中,如果遇到綜合性比較強,文字敘述繁瑣或者題型新穎的計算題,常常茫然不知所措、思路不清、或者無從下筆等,這大多是因為每次做題后缺少了反思所致,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誘導他們思考:例如本題還有什么解法?那種解法更簡單?不同的解法之間是否有相似之處?通過反思學會歸納,辨別優、劣、簡、繁。教師應側重對學生進行多向思維、解題思路的點撥,授以審題的方法和解題技巧,以利于掌握解題規律。
例如在硫酸和硝酸的工業制法中涉及到多步反應的計算,若按化學方程式來進行計算,步驟繁瑣又容易出錯,這時就要引導學生做這種題時應用關系式法來進行計算。在復習電化學章節的時候又要引導學生運用守恒的思想來進行相關計算。又如,在對于二元混合物問題運用十字交叉法來解決。在求平均相對原子質量、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平均分子式的主要方法是平均值法。此外還有對數據處理推向極端的時候用極值法等等。
把化學計算融于整個教學內容之中,抓、串、練、導四步法復習,始終圍繞“抓典型、導思路”的教學原則,講練結合。抓綱帶目,連點為線,串題成串,練中求規,練中求巧。這樣對啟迪思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化學計算的復習效益等方面均有正向催化作用。典型化學反應經多次出現溫故而知新;典型習題在匯串過程中去粗取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演練中不斷提高;逐步掌握解計算題的一般方法、規律和技巧。相信長此訓練化學計算技能將會不斷提高。
高考歷史趨勢分析
通過對近幾年高考歷史的分析不難看出,這些年高考歷史的發展趨勢為:題量減少、題型固定;愈來愈強調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現實熱點與課本知識結合越來越緊密;文綜中歷史與其他兩科也越來越融合。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計劃整體策略
1、理解概念、把握本質、夯實基礎
歷史教材就是最好的復習資料。因此一定要充分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歷史概念、找到歷史規律、夯實歷史基礎、掃清知識死角,以目錄為提綱,圍繞課本展開學習。
2、重視解讀、合理運用、構建體系
歷史知識并非死記硬背,而是要通過構建歷史知識體系強化記憶。按照一定的順序樹立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讓知識更加條理化,這樣一旦知識體系建立起來,就不容易忘記。
3、加強訓練、理清思路、規范答題
“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所以在一輪復習中要進行適量的答題訓練,不斷鞏固所學知識,在平時的練習、模擬中,要注重強化答題思路、規范答題用語。
4、關注熱點、科學解讀、聯系實際
熱點問題、重大時事也是高考歷史的考查內容,因此,要關注社會熱點和時事,用歷史思維來解讀社會現象,使熱點和歷史知識之間做到有機的聯系。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計劃,歷史一輪復習計劃表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計劃包括了時間安排、復習思路、復習的具體內容,下面來詳細了解一下:
1、時間安排: 2018年8月底—2019年1月底,第一輪復習的主要特點的是單元復習,通常是按照教學順序來復習。
2、復習思路:狠抓歷史基礎、理清歷史脈絡、構建歷史架構、提升歷史認知。
3、主要任務:
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解釋任意一個歷史概念、歷史事件;
歸納整理歷史規律,能復述某一歷史事件涉及到的知識點;
查漏補缺找出不足,通過老師講解、自己的理解找出自己的知識漏洞;
加強練習提升能力,能夠準確理解題意、判斷考點、闡述觀點。
高三歷史一輪學習方法
在一輪復習中想要學好歷史,就要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要認真閱讀課本。讀目錄,利于構建知識體系;讀正文了解歷史內容;讀注釋、圖表、引言,可以豐富歷史形象,如果在一輪復習中把課本的知識讀懂、讀透,就能為今后學習打好基礎。
2、要提高課堂效率。高效聽課能夠更深層次的了解歷史,同時,為課后復習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3、要提升閱讀理解及語言組織能力。歷史考試中主觀題占了很大的比重,這其中包括材料分析題和問答題,因此要在一輪復習中,要重點對這兩種題型進行強化。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7-0164-01
今年的化學考綱要求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察。要提高復習效率,就需要注重學習技巧的探索。不僅自身要想方設法跟上老師的復習思路,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做到科學、有效地復習。在此,筆者給考生復習的建議是:
1 把握主干知識
對主干知識的整理、構建知識網絡等通常已在一輪復習中完成。現在應查漏補缺自己的易錯點和易漏點。比如易寫錯的離子方程式、電子式,有機化學方程式中易遺漏的地方(如酯化反應產物中的水等)、易寫錯的字、易混淆的實驗操作等。要重視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而這些知識的記憶,必須需要考生能夠理解考點的意義,再把它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這樣的復習效果更好。特別是中學化學的核心內容,如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物質結構、元素化合物知識、電化學、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復習要注重基礎,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培養,力求做到“記住―理解―會用”。要復習一點,貫穿一線,掌握一片,形成網絡。要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復習。
2 掌握思維方式
化學的思維方式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守恒思維和類比思維。靈活運用“守恒思維”可以快速有效地解題。如判斷離子方程式正誤、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計算等往往要用到電荷守恒,鹽類水解的題目常用到物料守恒、原子守恒等。而“類比思維”簡單地說,就是理解“與誰比?比什么?所比較的內容有什么規律性和特殊性?”通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根據元素周期律的類比;另一種是根據所給信息,告訴你與學過的某知識相似,要求合理類比,找出兩者的結合點進行答題。這類題能反應學生獲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高考題型中,質量守恒、電子得失守恒、化學平衡、物質結構的一般規律,要重點回顧。掌握化學基本原理和規律,在解題中拓寬解題思路,靈活應用,增強解題的技巧性。守恒法、差量法、終態法等解一些計算題,可以提高解題的速率和準確性。推斷有機物的結構,要抓住有機物官能團的轉化規律和反應的基本類型。如有機物抓住烴、鹵代烴、醇、醛、酸、酯的一系列變化關系。善于從已知條件中把握反應原理。要通過復習提高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適當做一些綜合性題,并儲存在頭腦中,在高考時可以啟發思維。高考化學實驗題的比重較大,實驗的復習要側重于實驗的正確基本操作,實驗的分析、設計和評價,從實驗目的入手,重視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學會比較,要能夠充分理解出題者的目的及對知識點的考查。
3 精選題目
時間寶貴,對特別繁瑣、文字特別多的題目可以不做。圖表題等要重視。練習后多反思:出題的意圖是什么?考到哪些知識點?命題的角度是什么?用到了什么思考方法?容易卡住的是哪里?答題易疏忽的是什么?等等。通過這樣的反思,一方面可以排查自己存在的缺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綜合能力。要重視選擇題的限時訓練。考生務必克服隨意性和被動性,不能僅憑大概印象和個人感覺就決定取舍,而應該探索,將那些內涵深刻、啟發性強、起點雖高落點卻低的典型題挑出來自己組合。在訓練量上,切莫用“題海”的方法,而必須做到精選精練,限量用題。這樣做既保證了對精彩的試題能認真消化,又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時,還要對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及時糾正,及時反思,要善于總結。對“事故易發地帶”有意識地加以強化訓練。一定要建立錯題集,將錯題認真的改好。
4 注意“冷點”
“冷點”是指考綱中有明確要求,但近三年來的考題中基本無涉及的內容。如:繪制實驗儀器裝置圖、合成氨工業和硫酸工業、膠體的性質和應用、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及溶解度曲線、原電池的原理及應用等。對于這些知識點,任然需要把握其知識主干,做到心中有數。畢竟化學學科知識,連貫性比較強。切忌不能放棄“冷點”,這些知識很有可能隱含在其他知識點中。建議學生廣泛接觸不同角度的題型,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不應抱有碰運氣撞到現成高考題目的僥幸心理,而應立足于自己解題能力的提高。所以必須懂得所有知識的連貫性,不能一味認為“冷點”一定不考。
在高考復習考生還應注意應試技巧的培養和積累。注重細節,增強拿分意識,充滿自信,決勝高考。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高效和高品質的復習效果。
化學高考復習是學生學完了高中化學學科知識,初步形成了本學科的知識體系,認識了本學科的最基本的一般規律,初步掌握了本學科的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在此基礎上,須完善知識結構,熟練掌握學科的基本規律,學會用學科特有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的一項學習任務。
高三的高考復習教學和高一、高二教學的區別首先在于學生不同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離開了這一認識,就易在復習教學中出現“炒冷飯”“走回頭路”現象。高三復習的目的之一是“完善知識結構、熟練掌握學科的基本規律”,要實現這一目的,在教學中的查漏補缺和強化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高三復習中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目的——“學會用學科特有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忘記了這一目的,就會進入重復操練的誤區或陷入“題海”的困境之中,使師生苦不堪言,而教學效率極為低下。
所以在高考復習中,對其性質的正確認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必須使廣大教師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才能使復習計劃有明確的目標,使復習工作走上正確的軌道。
二、復習體系的確定
復習體系通俗地說是指整個學科知識復習的先后順序,這是各備課組在制訂復習計劃中首先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從調查的情況來看,通常有三種選擇:一是按學生先前(高一、高二)學習的順序(即按教材順序);二是按模塊順序;三是按學科知識塊。
目前多數學校的復習體系受制于復習用書。一般教師往往采用直接按復習用書的編排順序來安排復習內容。這樣操作的教師往往不太在意對復習體系的研究,認為反正復習就是將高中全學科的知識過一遍,孰先孰后都一樣。
按先前學生學習本學科知識的順序來進行復習是否高效?以下案例可說明問題。
案例一:離子方程式的復習
學生在高一學習如何書寫離子方程式時,是按“一寫”“二拆”“三約”“四平”的程序展開的。但在復習教學中,就應突出從化學方程式到認識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根本原因是揭示了反應的本質,更忠實于事實。如Ca(OH)2和Na2CO3的反應,從復分解的角度看是一種堿和一種鹽反應,生成了新的堿和新的鹽,但從離子反應的角度看,這是堿和鹽的反應嗎,反應生成了新的堿了嗎?我們不必反復對學生強調該拆不該拆,而是強調我們要忠實地記錄事實:將一種物質置于一定環境(或條件)下,物質主要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是分子嗎,是離子嗎,是沉淀嗎,有哪些離子相互間能發生化學反應?我們將此記錄下來,這就是離子方程式。為什么非得從化學方程式翻譯過來呢,直接指向反應的本質不是更好嗎?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從離子方程式去還原化學方程式往往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高一新生學習本學科知識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而復習重走老路,顯然是不合理的,這樣的復習課往往存在學科視角低下、思維層次低或難點集中的弊病。
新課標實施后,高中化學教學內容分成八個“模塊”,即八本教材。按浙江省高考方案,理科學生參加理綜考試涉及化學學科有五個“模塊”,這就產生了按“模塊”進行復習的選擇。這種選擇是否合理?
案例二:二氧化硫能否和氯化鋇溶液反應的解釋
在《化學1》模塊復習的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出了“二氧化硫能否和氯化鋇溶液反應”的問題,經師生共同討論后得出了“兩者不能發生化學反應的結論”。但對這一結論的解釋是“假如反應發生了,生成碳酸鋇和鹽酸,而碳酸鋇是能溶于鹽酸的”。高三學生還只能從這種初中學生的視角解釋這個問題嗎?為什么不從溶度積常數來進行更科學的解釋呢?
事實上各模塊之間有許多內容是交叉和重復的,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交叉和重復的知識其內在有一個認識逐步深化的問題,若完全按“模塊”進行復習,很難從較高的視角來審視化學問題,不利于學生學科思想的建立。如《化學1》模塊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元素化合物知識,通過這一模塊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化學反應的一些基本規律,如復分解反應規律、離子反應規律等。但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尚未接觸到化學平衡理論、電離理論、沉淀溶解平衡理論,他們對復分解反應規律、離子反應規律的認識是膚淺的。而當學生學完《化學反應原理》模塊后,他們對復分解反應規律和離子反應規律就會有新的更為深刻和本質的認識。所以我們認為完全按“模塊”教材復習也是不合理的。
集各校高三化學備課組實施的復習計劃之優、之長,我們認為高三化學復習當按學科知識塊來構建合理的復習順序。根據化學學科特點和多年來高考復習的經驗,人們往往將高中化學學科知識分成“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有機化學”“化學實驗”四大知識塊,這四大知識塊雖互有交叉,但側重點不同,各自有比較清晰的研究對象。在組織復習時,這四大知識塊的呈現順序應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學”“化學實驗”。
以上四大知識塊的安排是從學科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學科最一般的基本規律入手。學生有了這些基礎理論的支撐,對后續復習的內容,就有了一種高屋建瓴的視角。如在其后“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學”知識塊的復習時,能從理論的高度分析具體化學反應事實,從而避免了死記硬背。將“化學實驗”放在最后,是因為化學實驗涉及的問題除了實驗本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實驗現象的分析和解釋既需熟悉各種常見無機物、有機物的性質,又需熟練運用各種化學基本理論。尤其是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改進更需學生具有評價、創新的高級思維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我們期望學生通過高考復習能得到培養和提高的。
由于浙江省率先在高考“理綜”考試中引入了《實驗化學》模塊,近年來對化學實驗的考查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如更注重實驗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增大了探究性實驗方案的設計等。一些學校對“化學實驗”知識塊的復習產生了許多疑問。需說明“化學實驗”并非《實驗化學》,即“化學實驗”知識塊不是指《實驗化學》模塊,不要以《實驗化學》中的具體實驗來組織“化學實驗”的復習。“化學實驗”知識塊可分解為兩部分:一是實驗現象的描述和解釋,二是實驗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前一部分建議穿插在元素化合物部分,在元素部分復習實驗現象時,若學生沒有觀察過的實驗需重新演示,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感受,若已經做過了,可用錄像代替。也可創設新的情境,讓學生對實驗現象有更深刻的認識,如讓學生回顧鈉和水反應實驗現象,預測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再讓學生觀察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實驗,從對現象的分析可更深刻地認識鈉和水溶液反應之激烈程度。而后一部分可單獨組成復習內容。從研究化學現象所必需的最基本操作和方法開始入手,逐漸上升到用實驗手段對化學反應規律、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的研究,從定性研究上升到定量研究,從單一物質的性質探究實驗過渡到集多種實驗方法和手段的物質制備的綜合實驗。
三、復習進度的安排
從時間分配的角度來看,通常各校高三復習計劃中將高三第一學期作為高考復習的第一輪,在高三第二學期的前兩個月作為第二輪,在最后一個半月作為第三輪。這樣的時間分配經多年實踐證明是合適的。但在調研中發現,在計劃的實施過程中,近80%的高三備課組都抱怨復習內容多,時間來不及,原先制訂的計劃無法完成,第一輪復習常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有20%的備課組干脆將第一輪復習延至高三第二學期。
近年來,浙江省“新高考”中“理綜”考試的范圍和要求多次作了調整,這些調整的基本思路是縮小考試的范圍、減少考試的內容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而自課標實施后,高中化學新授課可在高二全部結束,留給高三化學復習的時間為整整一年。那么化學學科內容并未增加多少,而復習時間更長,為什么反而出現復習時間來不及的現象?以上問題的出現,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其實這種現象是由多年來高考命題視角不斷變化和擴展,考試試題不斷積累,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對每個知識點涉及的高考試題和命題視角都得在課內呈現所造成。
相對于以前的單學科考試,高考“理綜”考試中理、化、生各科試題量少,知識覆蓋面小,一些以往的常見考點由于“理綜”卷試題量的限制,無法在每次考試中都出現。對付單學科考試的在每個知識點“深挖細找”,反復訓練的復習策略在對付“理綜”考試時,其低下的效益已顯而易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當然不能心存僥幸,復習時還是應做到全面、細致,不留死角,但在復習進度的安排上,采取的策略應是“粗線條、搭框架、多輪次、補精細”。
“粗線條”指的是,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應著眼于學科的基本規律的呈現和基本方法的使用,不必過度拘泥于某些細節問題。以學科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為主線條,勾勒出本學科的基本輪廓,使學生在高三的化學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都能從學科的基本規律入手,使用學科的基本方法去解決。
“搭框架”是指學科知識體系的建立。高三第一輪復習中要注重各知識點的彼此聯系,這些聯系要在不同的章節、不同的模塊中去尋找,使學生對整個高中化學知識體系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有了這個基礎,極有助于學生從更高的視角來俯視化學問題,對問題有全局性的把握。
“多輪次”通常是指一輪、二輪、三輪復習。在多輪次的復習中對學科基本規律的反復認識,對學科基本方法的反復運用,使學生的學科知識體系越來越穩固,解題思路越來越清晰,解題方法越來越靈活。在制訂計劃時,較難的是,要設計好每個輪次不同的能力要求,具體應體現在試題難度逐漸增大、不斷保持命題取材的新穎性,不斷擴展解題的視角,這樣就可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其實從整個高中化學學習的進程來看,化學學科的復習并不是從高三才開始的,在高一學完了必修模塊后,教師就應讓學生對整個元素化合物知識作整體回顧,利用必修模塊中所學的有限的結構理論,從眾多的看似雜亂的化學的反應中找出規律,從而提高對本學科知識的認識水平。在高二會考前對會考涉及的三個模塊,根據會考要求作一次系統復習,這樣有利于在會考中取得較好成績。
“補精細”既指在多輪次的復習中逐步做到對知識點的細化,又指在復習計劃中對每個知識點的呈現找到知識體系中的最佳位置。
知識的細化可加深學生對某知識點認識的深化,有助于學生在某一類問題的處理中形成一種獨有的視角和方法,在這類問題的解決中達到較為熟練的水平。對多數學校和教師來說,對知識的細化在復習中是較為關注的。我們在這里提出“補精細”,其“補”的含義是指不要在復習起初就試圖達到知識的細化,知識細化是在學科知識體系建立的過程中,根據學生能力和復習允許的時間逐步達到的。
一、2011高考(理綜卷)化學試題特點
1.依據課標、大綱要求,全面考查。加大對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力度,突出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考查。
2.突出體現新課程的基礎性、突出能力考查;突出學科內綜合、實驗、計算、專業術語、概念、性質、原理等知識在同一題中交叉出現。
3.對計算能力的考查受到了重視,進一步確定了化學計算的基礎地位。
如:選擇題7,對電子數、微粒數、物質的量濃度、電解計算。(6分)
26:①④差量計算、Ksp計算、(CH+)濃度計算。(7分)
27:①②④⑤熱量蓋斯定律、轉化率、效率計算。(8分)
37:⑤晶脆的密度計算。(2分)
共計23分。
4.注重體現關注社會生活實際的理念,學以致用。凸顯出STSE精神(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保護)如選擇題11:新型可充電電池。(6分)
28.(15分)氫化鈣固體是登山運動員常用的能源提供劑。某興趣小組長擬選用如下裝置制備氫化鈣。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選擇必要的裝置,按氣流方向連接順序為?搖?搖?搖?搖?搖?搖(填儀器接口的字母編號)。
(2)根據完整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檢查裝置氣密性后,裝入藥品;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搖?搖?搖?搖?搖?搖(請按正確的順序填入下列步驟的標號)。
(3)實驗結束后,某同學取少量產物,小心加入水中,觀察到有氣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顯紅色,該同學據此斷,上述實驗確有CaH2生成。
注:實驗CaH2固體是登山運動員常用的能源提供劑。
5.對學生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科學素質、實驗素質、適應新情境等能力讀圖、實驗設計。審題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類比遷移能力、實驗探究空間想向、計算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突出選拔功能,具有很好的區分度。
6.突出對新增內容的考查。
二、試題亮點
1.體現了新舊教材的平穩過渡。
2.新情境試題的設置,綜合考查了考生的實驗能力。
3.注重計算能力,考查細致入微。
三、試題變化(寧夏卷模式)
1.有機選擇選擇題2、7、8與往年相比變化不大,主要考查同分異構,等效氫認識,有機反應類型。
2.選擇中無計算、圖像。
3.非選擇題:①順序不同,大題有調整;②題型有變化;③學生對試題感到較生疏,考試時產生慌亂感。
4.大題中出現括號中注明的信息,26、28、27中都有體現。如:26.(14分)0.80gCuSO4?5H2O樣品受熱脫水過程的熱重曲線(樣品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確定200℃時固體物質的化學式?搖?搖?搖?搖?搖?搖(要求寫出推斷過程);
的最高溫度是?搖?搖?搖?搖?搖?搖;
(3)上述氧化性氣體與、水反應生成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的濃溶液與Cu在加熱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搖?(4)在0.10mol?L-1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稀溶液充分攪拌有淺藍色請氧化銅沉淀生成,當溶液的pH=8時,若在0.1mol?L-1硫酸銅溶液中通入過量H2S氣體,使Cu2+完全沉淀為CuS,此時溶液中的H+濃度是?搖?搖?搖?搖?搖?搖mol?L-1。
四、考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
1.適應性差;
2.審題不細致;
3.識記差;
4.遷移差;
5.計算能力差;
6.思維定勢影響嚴重;
7.易受挫,信心不足,心理差;
8.概念不清。
五、復習等略
1.嚴格依據考試說明,合理安排復習時間。注重錯題復習,心理輔導,抓基礎,培養理論和應用能力,使學生知識清、方法熟、思想通。
2.關注考試說明的變化點。
3.主干知識的訓練。
4.注意新增內容的復習,同時關注刪掉知識的復習。
5.重視實驗復習,重基礎,同時推陳出新,在創新方面下工夫,把握好課本實驗,培養實驗能力訓練綜合性實驗,探究實驗,培養審題,解題能力。
6.情境設置題,貼近生活實際。
7.習題訓練要典型、拓展延伸,能力培養,思維能力,和發散遷移能力。
8.答題方法指導。
①按題目要求作答;
②細致完整作答;
③化學用語、專用名詞表達正確規范;
④計算動用解題思想(差量法);
⑤慢審題,快做答;
⑥書寫條理,工整。
9.認真做好試卷分析,統計出失分點,存在問題,有記錄檔案。
10.多讓學生歸納,小結、寫出書面總結(一章完后)得失情況,收獲、體會、知識增長情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點評。
11.創新題轉化為常規題。
12.復習抓好教材,用好教材,注意書中習題。常看到學生不喜歡看教材,喜歡做課外題,考前預測題、押題,忽視了教材的重要性。
13.選考模塊慎重選擇。
14.注重思維,掌握方法。同分異構書寫用有序思維法,不會遺漏。
15.鉆研大綱,研究考試說明,二者是復習的最好資料,更具有針對性。
首先要明白復習的重要性。復習是對所學知識的歸納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補缺、強化鞏固。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復習比學習新課更為重要,因為新課是一個一個散的“知識點”,而復習往往要求形成“知識鏈”“知識樹”“知識網”,要求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合,形成綜合的知識素養與更強的應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準高考。知識的網,是一天一天織成的。再說,對前三個學期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復習,應該成為整個高三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復習不僅僅為期末的考試做準備,更要為畢業考試和高考做準備。一套試卷,考查的知識畢竟有限,所以我們在復習的時候一只眼要盯著期末考試,另一只眼還應瞄準高考。
二、期末復習的重點與要求
根據高二考試范圍要求,將重點考察以下幾本教材內容:《中國經典文化研讀》《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小說欣賞》。而《中國小說欣賞》在本期未曾配發,所以,課內知識的復習將以前三本為主。
1.《中國經典文化研讀》和《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側重復習:
①重點文言字詞。要求:一詞多義要確定在具體語言環境下的具體義項;古今異義要弄清在古代的意思;詞類活用要弄清在具體語言環境下的活用的類型與意思;通假字要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找出其通假的本字。
②重點文言句式。掌握五種句式: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特殊疑問句。要求會結合語境和相關的語言標志會識別,會翻譯。
③文言翻譯。要求一一落實重點字詞(實詞虛詞),體現文言句式特點,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④文言斷句。重在從內容上進行句讀斷句,注意聯系有關的句式特點,注意識別古文中的專有名詞,它們都有助于幫助我們斷句。
⑤注重名篇名句的默寫。
復習建議:文言文閱讀理解,一定要注意“整體把握,諸因互解”;要注意對教材名篇的分項梳理與歸納,并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可以聯系一點課外的或高考文言文試題進行訓練。
2.《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側重復習:
①積累字詞短語。
②加強散文這種題材的賞析訓練,把握此種文體的出題規律和答題方法。
3.語言運用。復習建議:題型千變萬化,但都與語言的實際運用有關。強調三點:
①入格。不管是那種形式的語言運用題,一定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一是特定的應用文體的要求,如對聯、賀信、一句話新聞、開場白、警示語、標語、口號、圖文轉換、仿句等等。二是要符合有關的作答要求,認真看清,建議勾劃出來,并逐條遵照落實。
②得體。這是語言運用的核心所在。主要就是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場合,符合特定的運用要求。
③顯美。語言運用不應該只求答完就了事,要力求作答的精準雅美,充分展示自己的人品修養文采才華。
4.作文。在抓好常規訓練的同時,突出議論文的寫作指導。
復習建議:
①注意審題、點題、扣題;
②注意列提綱,至少要考慮中心、材料(詳略、先后)、結構、手法、開頭結尾等;
③注意書寫與卷面
5.試題演練。
搜集幾套期末模擬試題,準備在這最后復習階段加強演練,使自己面對試卷心中有數。
1.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解題應當從認真審題開始。但許多學生審題馬虎,有的一拿到題就希望能找到與自己做過的哪道題相同,想當然地生搬硬套;有的甚至沒有讀完題就開始做結論;有的確實讀了一遍題,但讀不出隱含的關鍵條件,最終導致錯誤。這就要求我們在講解習題時引導學生做到:原原本本地讀題,搞清楚題目的要求是什么,給了哪些已知條件,哪些已知條件是顯知的,哪些已知條件是隱含的,有哪些是限制因素。
2.讓學生學會正確分析和規范解題。解題的基本步驟是審題、分析、表達、檢查。分析即去除干擾,依據題目已知和未知,找到知識間的聯系,把出題者組合成的復雜問題分解、轉化為簡單的、能夠以基礎知識解決的基本問題。在講評習題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對習題涉及的基礎知識和常規解法的分析和研究,如突破點的尋找、關鍵字詞的捕捉、隱含條件的挖掘、知識點的聯想和應用等,使學生通過聽講,明確審題和分析的要領。提高學生從題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及時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積極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在爭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分析問題的不當之處和知識上的欠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并適時予以點撥,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轉化,以達到訓練分析能力、開拓解題思路、提高解題效率的目的。最后還要指導學生將分析過程和結論按照一定的步驟和格式規范的寫出,以新教材上的例題的書寫格式為樣板,嚴格要求學生一絲不茍地完成,培養他們嚴謹的學風。
二、組織好邊講邊實驗
在教學中,創造條件,把課本中儀器簡單、操作方便、相對安全的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提出具體的觀察提綱和深層次的思考題,要求學生既要有真實而詳細的實驗現象記錄,又要有獨立大膽的見解。避免學生只是看實驗,覺得好玩、好奇而忽視學習。比如在講“鈉的性質”一節時,首先將課前設計好的實驗內容及實驗時注意觀察的幾個要點發給學生。然后按事先分好的組讓學生討論出要用到的儀器,實驗的步驟和注意事項,之后各組領儀器開始實驗。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我看到了鈉美麗的銀白色光澤帶給學生的驚喜和因之很快消失而帶來的困惑,聽到了學生看到鈉在空氣中燃燒、鈉在水中一系列生動有趣的現象而發出由衷的感嘆,也參與了學生對實驗現象的不同解釋的爭論過程。化學趣味實驗能以簡單的操作、鮮明的現象對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利用好趣味實驗對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大有裨益。同樣是在“堿金屬”一章的教學中,講到過氧化鈉的性質時完成了“滴水生火”和“吹氣點火”兩個趣味實驗,學生感嘆于化學變化的神奇,竟然使常用的滅火物質(水、二氧化碳)參與了點火過程。
三、搞好復習,注重掌握解“活”題能力
1.重溫“錯題”,鞏固基礎。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化學用語、物質的通性和特性等化學主干知識,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牢會用。要加強訓練,多做一些基本題和中等難度的題,首先要提高選擇題的得分率,通過訓練復習,提高解題的技巧性和準確性,優化解題思路和方法,鞏固基礎還體現在強化審題意識。審題不慎、急于求成、考慮不周是同學在解題時常出現的通病,也是考試失分的因素。
2.善思多問,提高效率。解題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有一些題自己確實不會做,不要花很多時間苦思冥想,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歷屆考生成功的經驗表明:在二輪復習中有針對性地閱讀課本,是二輪復習中的重要一環。
3.歸納提高,靈活應用。二輪復習要注重知識的歸納,將所學知識系統化,精練各章節要點,如有機物,要抓住烴、鹵代烴、醇、醛、酸、酯的一系列變化關系,加成與消去、酯化與水解、加聚與縮聚的區別。不僅能解“死”題,更會解“活”題,特別要注重化學信息知識的應用。
四、要切實回歸課本,規范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