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1: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殖醫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育部魯昕副部長在2011年度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職業教育要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有一技之長。為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各專業推出綜合訓練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將各專業綜合訓練和專業技能考核作為專業課考核的重點內容。學校開設的10個專業中,護理、助產、檢驗、影像、口腔、藥學等7個專業均在學生實習前開展專業技能比武,學生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實習階段反饋綜合訓練和技能比武明顯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技能。
職業道德、職業能力是學生成才的基礎,而就業創業能力則為學生成功搭建一個高起點的平臺。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生良好的專業技能水平是前提,同時,要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和專業訓練。學校自2004年升為專科后,開始開設就業指導選修課,經過多年的努力,現成立就業創業指導教研室,配備專職教師3人,兼職教師以就業指導中心和各系部輔導員為主,在各專業各年級開設就業創業指導必修課、必修講座。同時,積極開展學生簡歷制作大賽、職業生涯規劃模擬大賽,讓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校外教育為提高醫學高職生良好職業素質提供實踐環節
校外教育是針對校內教育提出的一個概念,有時也被理解為學校外教育、校外活動、非正規教育等多種內容。作為高職院校,更多的是在實踐層面和職業道德素質培養方面進行實際探索,以校外成立實踐基地、依托社會結構等方式,不斷拓展校外教育的形式,加強與校內教育的銜接,實現培養醫學生良好職業素質的共同目的。
1.以社團活動培養醫學高職生集體榮譽感
高職院校的社團活動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同時,作為一種群眾團體,也是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重要場所。為了發揮學生社團組織的作用,學校鼓勵社團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讓同學們在社會大環境中體會集體的榮譽感和力量。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有28個社團,各社團依托社會實踐基地中的7個場館、公園,開展各種環保志愿活動和文體活動。比如環保協會定期到獅城公園、人民公園開展清理小廣告和白色垃圾的綠色行動,文學社組織到馬本齋紀念館、烈士陵園開展掃墓、瞻仰等活動,通過革命烈士的事跡鼓舞學子弘揚革命精神。
2.以專業實踐培養醫學高職生職業自豪感
高職醫學專業人才面向醫藥衛生行業,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息息相關,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感是專業人才培養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學生必須以專業技能服務社會,才能感受到職業自豪感,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學校在市區和周邊積極發展社會實踐基地。作為校外教育的基地,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系的有5個村、4個社區。業余時間,各專業實踐小分隊深入各社區開展醫療服務,比如眼視光技術專業的眼部疾病檢查、口腔專業的口腔健康狀況普查、臨床醫學專業的老年慢性病知識普及等,學生利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基層群眾的醫療需求,專業理念進一步鞏固,職業自豪感進一步加強。
3.以助殘扶困培養醫學高職生社會責任感
(2)惡劣的行醫環境。投資高、回報少、風險高已成為當下醫療行業的特征。近年來,我國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矛盾突出,暴力傷醫等惡性事件頻頻上演,對當代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生心理狀態都有惡劣影響,使部分醫學生對從醫產生動搖,醫學院校報考人數減少,醫學人才流失,影響了醫學的進步與發展[4]。
(3)社會經濟體制改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對醫德教育產生積極和消極的雙重影響。一方面,商品經濟使人們更注重效率、競爭、創新等,新一代醫學生自我意識突出,自我表現欲望強烈,富有進取精神,勇于拋棄舊習,對醫德教育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商品經濟追求利潤、重視價值的特點,必然滋長人們追求金錢等物質利益的風氣,在醫德醫風上表現為亂收費、收紅包,醫務人員責任心、事業心和榮譽感淡漠。
二、新形勢下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教育的策略
2.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教學中,教師是主導,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是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學校應組建優質的人文社科類教師隊伍,提高全體教職員工的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強對輔導員隊伍的愛崗敬業教育,使他們熱愛本職工作,致力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2用滲透法培養醫學生職業道德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在提高“智育”的同時,更注重醫學生道德品質培養。除開設專門的人文理論課外,專業課教師在教授各科專業知識的同時,應適時進行人文知識、德育滲透,逐漸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行為規范意識,讓學生形成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加強學生勞動觀念、職業意識、敬業精神、職業紀律與責任感教育,從而實現教書與育人的完美結合。臨床教學中采取醫德理論教育和醫德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形式,積極引入啟發式、研究式、問題式[5]等教學方法。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在醫學生臨床見習和實習時,教師可以根據臨床實際案例啟發學生分析醫德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應用醫德原則、選擇醫德規范,促進學生醫德修養的自我培育。此外,臨床見習及實習帶教教師還應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利用自身人格魅力,發揮榜樣作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風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6]。面對工作中的不良風氣、紛繁的醫療糾紛和不合理的待遇等,引導學生用辯證發展和實事求是的觀點看待問題,正確評價社會。
2.3重視醫學生心理素質及醫患溝通能力培養
面對充滿競爭和機遇的社會以及未知的前程,醫學生會感到壓力重重,焦慮、抑郁、無助、恐懼、迷茫等情緒滋生。學校應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必要時開設心理咨詢課程,提供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學習心態,順利完成由醫學生向醫生的轉變。面對醫患關系緊張,學校要重視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開設醫患溝通藝術等課程,并在臨床技能課中強化醫患溝通技能訓練。增強醫學生的法律意識,依法行醫,防范醫療糾紛,學會合理保護自己。
2.4發揮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
醫學生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教育不僅需要課堂上的滲透,更依賴于良好的校園氛圍。學校應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通過校園德育文化熏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如定期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在實踐教學中適時灌輸白求恩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和南丁格爾的護理精神;結合醫療行業近期熱點問題展開教育活動,討論學習先進人物事跡,例如“抗擊非典”“5·12汶川地震”等事件,都讓我們看到了眾多醫務工作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充分利用圖書館、校園網資源平臺,創建豐富多彩的人文知識學習環境,并定期舉辦人文知識競賽、座談會或以問卷調查形式了解醫學生思想狀況和德育教學情況。將人文素質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將學生德育成績與獎學金掛鉤,鼓勵醫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性活動,在親身實踐中體會醫學事業的神圣,激發其從事醫療工作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我們所討論的藝術教育本質應是與素質教育本質相吻合的,是以人的全面素質發展為最終目的的。
二、高職藝術教育現狀
當今社會,由于高職院校的不斷增加,學生數量也普遍上升,使得學生畢業后就要面臨來自社會、家人、朋友、就業等各方面的壓力,加之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心理健康問題已逐漸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人們便開始研究有利于高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素質教育就是順應學生的健康發展而提出的主要的教育方針,而全面的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藝術教育,也可以說是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中之重。藝術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強力助推器,也是素質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的藝術教育也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加強藝術教育的基本途徑
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素質教育的模式,它是通過對在校大學生審美能力的發掘和培養,來構建大學生理想的審美心理結構,以此達到對學生情操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系統。普通高職院校的藝術教育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在普通高校教育中,藝術教育課統稱為公共藝術課,是普通高校實施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其次,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實施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非藝術專業的大學生,是非專業化的藝術教育。再次,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實施的途徑主要通過公共選修課、限選課、指選課和藝術類課外活動來實現的教育方式。本人大量翻閱有關書籍以及研究資料,以我所在學校現狀進行思考,把我校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來探討如何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藝術教育建設情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永城職業學院自成立以來,經過不斷改革與創新,在高職教學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對于學生的培養從注重技能方面,到技能與知識相結合,再到現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教育,永城職業學院在改革創新中不斷地成長起來。對學生的藝術教育也在慢慢地貫徹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培養學生技、藝相兼的教育模式作為本學校的教育目標。具體的施教內容及措施,我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藝術課程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
在學生入學以后,學校會以專業特點安排相應的基礎課程,而藝術課程作為每個專業的必修基礎課,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教學,主要是書法和音樂。因為學生剛從忙碌而緊張的學習生活解放出來,對于大學的向往和憧憬是美好的,但也是盲目的,所以容易走向極端。因此,對他們進行精神上的放松需要一個過渡的時期。而音樂和書法,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品質,對學生的心理也有個疏導和調理的作用。學生可以在欣賞音樂和鍛煉書法的過程中,慢慢解放自己,也讓自己的心態變得平和,甩掉以前學習過程中帶來的壓力和浮躁,逐漸找到自己心靈的最終需求。
(二)提高專業教師的人文素質
教師是學生的學業生涯的導航者,是學生在校期間影響最大的因素。但目前高職學院的教師還是沿用以前的刻板應試教育的教授模式,沒有突出高職靈活的教學特色,教學人物和要求都還是以教材為主,教學過程也比較形式化。而這對于一些基礎相對薄弱的高職大學生來說,并沒有提高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有的甚至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使學生的個人發展受到了限制,沒有達到高職教學的目標。根據這種情況,我校積極開展教師講課技能競賽活動,鼓勵教師開動創新思維,改變教學方式,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不斷地改革創新,創造出具有自己的風格,專業化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接受快,又喜歡的課程。同時,還開展了課下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活動。這樣的溝通不僅能夠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改善兩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去評價老師上課的內容及方式,并提出一些意見,供老師去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這樣對兩者來說都是一個進步的過程。另外,高職學生課堂大部分以專業課為主,但對于學生的藝術教育的培養,也可以在其專業課上體現出來,例如在講課時可以穿插一些人文的關懷,講一些相關的歷史或者小故事,增添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營造校園良好的藝術氛圍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個主要環境,在這個大環境里,學生要度過自己的高職生活,而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帶給學生一些感情和精神上的寄托。因此,學校是我們加強藝術教育建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載體。我們利用學生的課余活動時間,開展一些團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并組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僅能夠豐富課外時間,放松心情,而且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改善自己的精神面貌,更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樂趣,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例如,每年我們學校會開展科技文化藝術節活動,把學生的一些好的作品在校園內布置展出,不僅可以讓參與的學生有一些成就感,還可以讓其他非專業的學生感受到校園的藝術氛圍,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提高他們的藝術教育和人文素質修養。另外,還有一些社團學生組織相關的小活動,可以找相同愛好的學生來參與,也為學校的文化氛圍增添許多色彩。學校還把校內廣播,網站、宣傳欄以及報紙作為傳播校園文化的主要渠道,充分利用這些渠道,形成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主流,潛移默化地來引導學生的藝術教育,促進人文素質修養的提高。在課間及課外時間利用廣播進行一些美文朗誦欣賞,播報時事新聞,讓學生對當前的社會局勢有一定的了解,利用網站上傳學生活動內容及學校的實時報道,并且在資源平臺里上傳一些藝術及文學視頻,供學生觀看和學習。最后我校積極引導學生廣泛開展校內外實習實訓,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將所學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展現出來,在生產中能夠學以致用,進而增強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
2013年4月17日,對某校臨床醫學八年制擬畢業的40名2005級學生進行考核。其中男24人,女16人。年齡24~28歲,平均(25.23±0.72)歲。
1.2方法
依據建立的由理論考試、床邊考核、外科技能操作考核3項一級指標、7項二級指標和8項三級指標構成的臨床醫學八年制臨床能力指標體系進行考核。筆試、床邊考核和技能考核權重分別為0.34、0.36和0.3;其中筆試包括影像識別、心臟聽診、心電圖識別和病例分析,床邊考核包括病史采集、體檢和外科情況、綜合分析和病歷書寫,技能考核分為內科操作(胸穿或腹穿)、外科操作(切開縫合)和急救操作(插管或呼吸機)。
1.3考核流程
1.3.1技能操作考核(8:00—14:00)
分內、外、婦、兒、急救五站考核,所使用的考題是由該校教學醫院臨床醫學教研室資深專家參照教育部《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并依據臨床教學大綱編寫組成的。按照統一的評分表打分。考核地點為該校附屬醫院病房大樓某技能訓練室。每站安排2名考官(兩所附屬醫院各隨機抽取2名高年資、有豐富臨床及教學經驗的臨床醫師),考官現場評分。學生抽簽分組(8組,每組5人),每組進場后站站循環,每人考核時間8分鐘、考核時間約40分鐘,總計時間約6小時。實施考官交換的原則,以保證考試結果的真實性、可比性。考核項目均以考官平均分為最終考核成績。考核采用了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模擬人、臨床模具以及計算機等。每站滿分為20分,12分為及格,17分以上為優秀(5站總分為100分,85分及以上為優秀)。考試成績由專人收集和錄入。
1.3.2床邊考核(14:00—15:30)
提前在各病區選取病人,病例涉及膀胱腫瘤、前列腺癌、腎腫瘤、腎上腺腫瘤、腎結石、左腹部占位、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胸腰段骨折、頸椎病、胃癌、門脈高壓、胰尾占位、甲狀腺占位、胃息肉、升結腸占位、幽門梗阻、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反流性食管炎、左半結腸癌切除術后、直腸癌等。40名學生分8組(每組5人),4組內科,4組外科,每組安排2位考官(兩所附屬醫院各隨機抽取2名,要求同上),考核地點為醫院各病區,8組考核同時展開。每人考核15分鐘。主要考核查體、病史采集、臨床思維等內容,由各組考官當場評分。預計時間90分鐘。考核項目均以考官平均分為最終考核成績。
1.3.3病歷書寫(15:30—16:30)
考核地點在某附屬醫院某教室,完成床邊考核后進行,學生書寫大病歷一份。預計時間60分鐘。
1.3.4心電圖、X光片考核(16:30—17:30)
考核地點某附屬醫院某多媒體教室,上機考核學生心電圖判讀、X光片診斷等臨床能力。影像資料均提供簡要病史及重要陽性體格檢查結果。考題要求全面正規描述影像特點,并結合病史做出初步臨床診斷。預計時間60分鐘。
1.4統計學處理運用
SPSS16.0統計學軟件,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采用方差分析比較不同臨床能力得分是否存在差別,并使用SNK(Student-Newman-Keuls)法進一步做兩兩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比較學生的總分及各項臨床能力得分優秀率是否存在差別。
2結果
考核結果顯示,學生技能考核最高分97分,最低分70.7分,平均分為86.18分,大于85分,達到優秀水平。筆試的最高分為91.5分,最低分為44.5分,兩頭分化比較嚴重,平均分為67.54分,有6名學生不及格。床邊考核最高分為93.8分,最低分為74,4分,平均分為83.68分。筆試、床邊考核和技能考核權重分別為0.34、0.36和0.3,匯總得到的總分最高分為92.7分,最低分為70.4分,平均分為78.77分。學生不同考試項目的得分有統計學差異。進一步SNK檢驗顯示,床邊考核和技能考核的得分最高,其次是臨床能力總分,而筆試得分最低。學生不同考試項目得分的優秀率有統計學差異,技能考核的優秀率最高,而筆試的優秀率最低。
3討論
3.1臨床能力考核存在的問題
八年制醫學生的臨床輪轉是按照統一的教學標準,通過規范化的培訓過程,使八年制醫學生通過以臨床實踐為主的教學提高臨床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對醫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進行有效而科學的評估十分重要。本研究的八年制學員第八學期末進入臨床醫學院,第一階段為臨床理論課學習及通科輪轉,第二階段從第十二學期7月份開始,為臨床主干科室輪轉。其培養原則為“擴寬基礎、優化設計、全程關注、注重創新”。第二階段注重臨床能力的培養,學員在臨床主干科室共輪轉84周。其中,該校外科學及戰創傷外科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為軍隊高等醫學院校重要的主干課程。以目前已進入臨床第二階段學習的2004、2005級八年制學員為例,2004級學員選擇外科方向的為12人,占總人數(20)的60%,而2005級選擇外科方向的學員更是高達70%(28/40),對這些學員而言,外科系統的輪轉最長要達到36周,包括普外、骨科、影像科以及導師所在科室與自選科室。現有的考核標準僅僅是籠統的考核學員掌握各主干科室的臨床知識和技能,由臨床醫學院組織各臨床主干科室的出科考核。而外科臨床實踐由于其特殊性,在內科各項臨床工作的基礎上,還包括了外科手術相關技能的學習和訓練,醫患溝通中還應包括手術相關并發癥、風險的交待、術后并發癥的處理、康復訓練的指導等。然而,現有的第二階段臨床培養計劃與要求中,對于學員應掌握哪些外科臨床技能、應達到何種程度、如何培養、如何考核,都缺乏相應的標準與系統。考核評估指標是否科學實用、考核內容是否全面合理、考核過程是否公平、公正、公開,考核結果是否真實、可靠、有效,既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也代表相應教學部門的管理水平。本次考核應用的指標體系按照考核形式建立的由理論考試(0.34)、床邊考核(0.36)、外科技能操作考核(0.30)3項一級指標、7項二級指標和8項三級指標構成的臨床醫學八年制臨床能力考核體系,涵蓋內容廣泛,標準明確,便于操作。
3.2學生臨床能力總體情況
良好現代醫學教育的核心目標是涵蓋臨床實踐、臨床思維和職業素質的綜合臨床能力培養。本次考核中,影像識別、心臟聽診、心電圖識別主要考察學生應用輔助檢查及其解讀結果的能力,病例分析主要考察學生診斷及鑒別診斷的能力、提出治療及處理意見的能力(手術方案的選擇);影像學輔助檢查的決策與辨識能力;人文素養主要考察溝通能力,包括術前談話的技巧、術后的康復教育、特定設定情境下的交流技能等。考試成績與其他考站的成績分布及臨床帶教教員評價基本一致,能夠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本次考試成績平均分達到了78.77分,可以認為,學生普遍較好地掌握了按照八年制培養要求的基本臨床能力。尤其是技能考核成績比較突出,平均分達到了優秀水平,證實了學生執行醫療決策的能力較強,能夠獨立完成操作的能力、在上級醫生指導下獨立開展I級手術的能力以及作為一助、二助可以完成的手術能力均較好。此外,床邊考核的成績也比較優秀(SNK檢驗與技能考核無統計學差異),說明學生的病史采集及書寫、體格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做出醫療決策的能力以及包括醫患溝通能力、人文關懷能力等在內的人文素養水平比較高,這與以往研究認為八年制學生愛傷觀念等專業素養水平不高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多年來,醫學生的臨床技能越來越受到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舉辦八年制的院校舉行了多次醫學教育峰會,對八年制的培養目標和基本要求進行了多次探討,相互分析、學習了一系列教改新舉措,開展了各具特色的臨床教學實踐活動,進一步完善了臨床技能實驗室,增加了臨床教學實踐機會,多方位為臨床實踐教學提供了平臺,旨在進一步提高八年制醫學生的臨床能力。從現實情況來看,八年制的臨床能力較高,實現了預期的培養目標,也從側面說明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臨床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學生臨床能力的提高。
3.3學生的臨床能力仍需強化
本次考核中,筆試的命題基本是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內容比例合理、信度較高。從結果來看,學生的筆試成績不理想,最高分為91.5分,最低分為44.5分,兩頭分化比較嚴重;而且有6名學生不及格,不及格率為15%;平均分僅剛過及格線,為67.54分。這可能有兩個原因:除考試整體難度偏大外,還說明學生臨床理論知識掌握的還不好,解讀輔助檢查結果的能力還不強,今后要在這些方面加強教學。一方面應適當調整題目難度,建立規范化試題庫,保證試卷的質量和考核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注重八年制學生臨床能力培養時,不能忽略夯實其臨床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增強其解讀輔助檢查結果的能力。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認識到臨床能力培養對于臨床醫師成長的重要性,在理論和實踐學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意識地加強自身臨床能力的培養,鍛煉自覺掌握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做事的基本要求,因此誠信的品質是企業用人首先要考慮的品質,也是最基本的品質。
(二)發展潛力
文憑只是企業的敲門磚,最重要的還是看進入企業以后的發展潛力,個人將來的發展潛力對企業的貢獻才是最大的。例如,日本東芝株式會社致力推行“適才所用”和“重擔子主義”,這種給員工施加壓力的做法目的就是讓員工的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三)學習能力
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企業非常看重的一項素質,學習能力強的大學畢業生容易受到企業的青睞。目前一些發展好的正規的企業都重視員工培訓這塊,這些企業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培訓體系,只要員工愿意學習,希望有所提升都可以參加企業提供的培訓,對員工的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都有大大提高作用。
(四)團隊協作精神
目前很多企業重視員工的團隊協作能力,員工個人能力再突出也比不上強烈的團隊協作精神受歡迎。企業要求員工要具有團隊合作能力,服從企業的管理,認同企業的文化內涵,這對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具有重要的競爭力量。
(五)融合程度
一些大型企業在招聘時會看重畢業生是否認同該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企業文化,只有認同企業文化的員工才能更好地為企業奉獻力量。比如,通用電氣公司招聘時會選擇那些認同自己企業價值觀的應聘者,也就是認同“堅持誠信、注重業績、渴望變革”的價值觀。
(六)創新精神
在能夠勝任工作和具有創新精神這兩者中,企業更為看重的是后者。比如,微軟公司在用人上面寧愿選擇那些曾經創新失敗的人,也不愿意選擇那些處事謹慎毫無建樹的人,正是因為微軟公司看重創新意識和冒險精神,才使得微軟成為計算機中的“巨人”企業。
二、醫學類高職學生非專業因素的主要方面
第一,是滿足學生就業必須的專業崗位的技能和素質,是就業謀生的必需。第二,是合格的醫學類高職畢業生所要掌握的一套相對完整的某一領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第三,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使學生盡可能在人文素質、思維方法及終身學習能力等方面上為其成就人生的事業打好一定的基礎。
近年來,高等院校化學實驗室發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使得化學這一門學科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負面印象,人們談化學色變,相當數量的學生認為化學是一門存在安全隱患的學科。化學各分支學科的知識體系龐大、繁雜,題海浩瀚,高職學生不免會對化學產生畏懼、厭煩的心理。在藥學、檢驗和護理專業中,由于護理專業以女生居多,部分學生更是產生了抵觸情緒,只滿足于課程考核過關,不愿意去了解化學實驗的相關安全知識,鍛煉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
2.學生個體差異
高職學生大多數是異地就學,來自全國各地,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實驗課程的開設情況不同,學生接受實驗教育和訓練的程度不同,造成入學后掌握化學實驗安全知識的情況存在明顯差異。這一點在新生群體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3.高職院校校課程體系缺乏對化學安全知識的系統培訓
在高職化學課程中,一般不單獨開設實驗課程,往往將其作為輔技能訓練穿插在理論課程之中。由于課時限制,在實驗課程編排中,教師更注重實驗內容的完成和主要操作技能的培訓,并不系統講授化學實驗安全知識,只在實驗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針對每次實驗的具體項目和潛在危險有針對性地做提醒和示教。采用此方式向學生傳授化學實驗安全知識是零散、不全面、不連貫的,因此學生掌握的效果較差。當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驚慌失措,不能及時聯想、調用過去所學及時處理。
4.化學實驗安全知識占課程考核比例低
在傳統的課程考核和評價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更加注重理論課程的考核,對實驗課程的考核在課程總評中所占比例較低,約為10%~20%,其中對于化學實驗的安全知識考核更是少之又少。缺乏過程性考核和評價是造成高職學生化學安全知識匱乏的原因。
二、對策
1.深化化學實驗課程改革,加強實驗考核過程性評價
為了讓高職醫學類專業學生增強化學安全意識、豐富安全知識,高職院校教師可根據化學相關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實驗課程改革,力求夠用、實用,將化學實驗安全知識的學習納入課程體系,將化學實驗安全知識的考核評價納入實驗考核范疇。對于高職新生采用系統培訓的方法教授化學實驗安全知識,對于老生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定期強化安全意識。在實驗考核的過程中,從實驗態度、實驗習慣、遵守實驗室規章制度、實驗操作規范程度、儀器使用熟練程度、安全設備的擺放地點和使用方法的掌握、實驗結束后的清潔工作、完成實驗報告、課后反思總結等方面全面評價學生,提高考核結果在總評中所占比例。
2.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化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更是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科學。教師應聯合學校其他部門的力量,采取多樣化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例如:減少課程講堂講授、筆試這種傳統的且容易使學生產生反感的教學考查模式,多邀請國內專家進院校開設化學實驗安全知識講座;與院團委、學工處等部門聯合舉辦化學實驗安全知識和技能競賽,給予優勝學生適當的表揚和獎勵;利用學校的微博、網站、微信等公眾平臺和推送相關化學安全知識;定期和院校保衛部門開展化學實驗事故安全演習。
“以生為本”管理理念的內涵是指要以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依法治校為基礎,對學生實行“剛柔并濟”的管理,既要嚴格管理,又要人性化關懷。學生管理工作繁瑣復雜,成千上萬的學生僅僅依靠教師的管理是難以達到效果的,必須依靠、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法規。首先,高職院校必須對學生管理進行深入研究,建立全面、規范、可實踐的管理制度。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數自律性比較差,必須依靠嚴格的剛性制度對其進行約束。剛性制度并非硬管理,而是以學生為著眼點,注重制度建設和教育引導相結合。在具體管理時實行“嚴制度、軟管理”,嚴寬結合、情理相濟、以生為本,形成一種和諧、民主的學習與育人環境。其次,高職院校要實現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可續發展觀的本質是以人為本,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必須基于以人為本來開展。采用教育和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多種資源,如網絡資源、心理教育等對學生進行管理。
(二)注重社會需求和個性的有機結合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國家對于學生的培養往往具有統一的標準,還要借助制度來規范。然而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經歷、個性等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管理過程中,既要注重規范,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要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對學生進行管理時,必須堅持“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教育理念,要注重社會需求和個性發展。在具體管理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教學目標、課程體系等都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礎,關注學生的人格、心靈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注重咨詢保障和激勵評價相結合
高職院校生源多數都是高考沒有考上本科院校的學生,他們對自己的現狀比較不滿,對未來比較迷茫,來到學校缺乏明確的長遠規劃。這些現象應該引起學生管理部門的重視,學生在學校學習這幾年,并不是不讓學生出事,而要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進行正確的引導。因此,學校必須建立相關的咨詢機構和評價機制,為學校提供相關的咨詢和保障服務。咨詢可分為兩類:心理咨詢和就業咨詢。高職院校應該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不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對學生進行受挫訓練、成功訓練等多方面的指導。就業咨詢是幫助學生對未來職業規劃、自主擇業等提供指導和幫助的一項工作,這項工作應該從學生一入校就開始進行,及早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除此之外,學校也應該建立保障助學機制,為學生在學校的成長開展有效的護航。首先,建立選課指導中心,對學習迷茫的學生提供關懷和指導;其次,建立勤工助學指導中心,為家庭困難的學生開通勤工助學渠道,幫助學生減輕家庭負擔。建立激勵評價機制。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職院校可以建立相應的激勵評價機制,通過對學生進行物質或者精神獎勵,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性。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必須針對高職學生的具體特點,根據學生未來職業導向的需求,重新審視高職院校學生知識儲備和質量,引導學生今早對為未來職業進行規劃。同時,評價體系必須能夠有效的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進行客觀的評價,并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要改變傳統單一考試的評價模式,實施筆試、設計、實踐等覆蓋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
(四)注重人文精神與和諧環境營造相結合
高職院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對于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視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忽略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更注重體現學生的情感、意志及綜合非理性方面的能力培養;技能教育更注重體現學生邏輯、思維及認知理性方面的能力培養。在教育過程中,只有將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有效結合起來,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必須做好下述幾方面:第一,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技能和科研能力,還必須具有較高的人為素養,這樣才能在培養學生過程中,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還要努力成為學生成長之路上的精神導師;第二,以專業技能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為核心,構建全面的人為知識體系。可以在學校開展各種講座或課程,如:社交禮儀、心理健康等,擴寬學生人為視野,讓學生感受到高雅的人文空間。第三,構建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加強技能教育時,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積極塑造學生的人文精神,將其融合在教學、實踐中,為學生營造一種具有濃厚人文氣息的校園環境。
2儒家文化的“‘仁’本思想”對醫學學生素質教育的主導作用
儒家文化以“人”為本,主張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同類性,強調人的作用,重視人的生命價值,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體現了“仁者愛人”的人道主義思想,即尊重人,理解人,重視人,同情人,關懷人。醫學學生要成為合格的醫務工作者要具有仁愛之心,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屬的憂慮,就會動惻隱之心,不是為了金錢,也不是為了迎合誰,而是發自內心的“不忍人之心”,就產生要盡力救治的沖動。有此仁愛之心其醫術方能稱之為仁術。同時,培養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情懷是醫德建設的根本宗旨,這就要求醫學學生在今后工作中,同情和尊重患者,做到儒家所提倡的“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仁”是儒家文化的根本核心。醫學學生是未來社會上的醫務工作者,醫學學生的“仁”對于培養醫學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具有巨大的主導作用。
3儒家文化的“‘忠、恕’思想”對醫學學生素質教育的導向作用
“忠”和“恕”是“仁”的具體表現。“。忠”表現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忠厚誠懇,以及對事業的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恕”體現了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的思想,構造了一種忠誠、寬恕、兼容、博愛的精神體系。選擇醫學,人民健康所系,群眾性命相托,這樣的責任是一名醫學學生、一名醫者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醫學學生要忠誠于自己、忠誠于患者、忠誠于自己的專業知識;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為病人的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及引導,病人消除緊張焦慮情緒,醫生的工作也會相對順利。為何當今社會醫患關系如此緊張?除少數是因患者的無理取鬧外,多數還是因為醫患的地位不對等,患者不理解醫生導致的誤會和矛盾,醫生以忠誠、寬恕、兼容、博愛的精神去理解患者,將心比心的關心患者,醫患關系緊張這種問題自然不會出現。醫者應以“仁”為本,擁有一顆“忠誠”“、寬恕”之心,這不僅是對醫生這一行業的負責,更是對那一條條人命的負責;不僅是忠誠的對待患者,更是與患者建立心靈上的橋梁,為今后的醫務工作升華。
調查結果表明,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女性參與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斷增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等教育中性別的縱向隔離程度。但是男女學生選擇的專業領域仍然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別隔離現象仍然比較明顯:女性更多地集中在教育、藝術、語言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男性則集中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如在機電一體化專業中,女生僅占5%,而在創意服務專業中,男生僅占15.7%。
2.高職學生選擇目前專業的原因分析
調查數據中,想學一技之長有更好出路的學生占45%,按照個人興趣來選擇專業的學生占22.5%,聽取父母和老師的建議選擇專業的學生占7.5%,也有學生隨便填報專業,占樣本總數的15%。由此看來,大部分學生選擇專業是出于自身的發展和興趣愛好。但是可能因為社會影響,女生選擇專業時可能考慮能學習一技之長的“女性主導”專業,男生可能順應社會意識流而選擇“男性主導”專業。
3.高職學生專業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
(1)家庭方面(表1)在變量家庭所在地中,城市的學生選擇專業時更注重個人興趣,而農村的學生希望學習一技之長為畢業后有謀生本領,但兩者性別差異都顯著,男生傾向于選擇理工科,而女生傾向于師范等文科專業。父母的教育期望變量存在性別顯著差異。農村家庭特別是經濟狀況不好的家庭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態度很不一致,子女專業選擇的性別差異也很明顯,對兒子的教育期望明顯高于女兒。這可能和我國傳統的家庭模式帶有濃厚的“父權色彩”有關。家庭年總收入水平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經濟條件和父母受教育水平都不錯的家庭,子女在專業選擇方面已經不存在明顯差異。獨生子女變量上,專業選擇存在顯著性別差異。可能父母的意愿對子女選擇專業起著重要作用。(2)學校方面(表2)高職女生中有68%會優先選擇學校的重點學科,高職男生中有60.7%會優先選擇學校重點學科。從結果來看,學校的專業優勢性對專業選擇的性別差異影響不大。可能是因為學生在報考學校時并沒有太關注學校的專業優勢性,而是關注學校的整體評價。在高考制度方面存在性別的顯著性差異。在報考志愿時,有32.8%的女生和21.7%的男生遇到過學校限制性別而不能報考相關專業,這些專業主要集中于軍事,航天等特殊專業。(3)社會方面在應對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抗壓能力方面,男生抗風險能力越強、成功信心越高。從男生的專業選擇傾向看,男生對“男性應該承擔起家庭的經濟重任”這種體現性別特征越贊同,成功信心越高,探索性更強,他們在面臨男性主導專業與女性主導專業,以及女性主導專業和中性專業的兩兩選擇時,他們越可能選擇男性主導專業和中性專業。從女生的專業選擇傾向看,女生對“我喜歡從事雖然掙不多錢但失業風險低的工作”這種判斷越贊同,在面臨男性主導專業與女性主導專業和中性專業的選擇時,她們越可能選擇女性主導專業和中性專業。在企業性別差異制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女生更愿意去男女都有機會公平競爭的企業工作,所以求職時女生可能會關注企業的同一職位的性別比例。總之,高職學生選擇什么樣的專業,對他們今后的職業生活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女生繼續傾向于選擇女性主導的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就可能加大專業間的性別失衡比例,甚至進一步影響她們的經濟水平和社會地位。因此,解決高職教育中的性別公平問題,應該更多關注學生專業選擇上的性別差異問題,使有能力的女性也有相同的機會去選擇學習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類專業。
二、基于女性主義視角提出相關建議
高等教育領域中存在的性別差異現狀,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整個社會的性別差異現象。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可以準確地考量一個社會進步的程度,而女性主義理論就是在社會性別差異的基礎上倡導全人類的男女平等。所以,在女性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對教育領域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提出相關建議,是合乎情理的。
1.政府要堅持教育的性別公平性,制定保障女性教育的相關政策
第一,在就業政策方面,“禁止因妊娠和分娩歧視”,“招聘公告中不能出現男性優于女性的內容”,“在所有招聘的職稱后應該注明男女均可”。[3]雖然我國已試圖利用相關法律政策為女性創造獲得就業崗位的同等機會,但是實際操作中仍然出現“野火燒不盡”之勢或者政府部門對違反相關法令的處置規定并不明朗。因此,一方面,政府必須制定專門的反性別歧視法,確立性別歧視屬于違法行為,明晰可操作性的法律細則。如果用人單位觸犯,女性就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確立性別歧視懲罰和賠償細則。比如“未做到男女同工同酬的單位要承擔法律責任”,“因招聘和工作中遭受性別歧視的雇員,可以向用人單位索賠3個月工資的最高額”。另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宏觀調控的手段,將聘用和培養女性勞動者的比例作為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之一。第二,應將性別社會化觀點納入教育政策之中,要合理分配教育資源,促進男女共同努力改變傳統的“性別代言”,消除性別歧視和不平等的基礎。一方面,可以對現行的教育政策進行修訂,例如,修改帶有性別差異的教師退休制度,以消除其對女性工作晉升和專業發展的影響;減少教育收費以避免貧困家庭的“舍女保男”。另一方面,政府應制定一些導向性或激勵性的特別扶持政策,和學校一起鼓勵女性走出“被單位拒之門外”的畏懼,大膽從事與自己專業或興趣相符的工作。這樣不僅提高女性的就業機會,而且也能鼓勵有能力的女性選擇自己擅長的專業。
2.家庭要改變“重男輕女”傳統觀念,樹立男女平等的教育觀
家庭是影響學生專業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誠然,對于現實社會中處于劣勢地位的女性來說,接受公平的教育是擺脫這種不平等的最好方式。但是,父母往往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對勞動力市場中職業的性別偏見,去指導子女的專業選擇,帶有一定的主觀和從眾色彩。在一些農村或偏遠地區,由于經濟條件有限、信息傳遞慢和個人視野的狹窄,家長對職業認識大多來源于媒體信息,更容易受社會刻板印象的束縛,陷入對子女職業指導的誤區。如果家庭無經濟能力供養孩子上學,那么女生輟學就是首要選擇。因為家長們認為,女生勤快乖巧,能夠幫助父母干活、照顧弟妹,并且受近幾年“讀書無用論”影響,他們堅持認為女孩“讀書無用論”,將女性的角色局限于“家庭主婦”的社會地位。然而,家庭經濟好的父母偏好于為子女選擇專業,也是一種不當之舉。總之,受中國“重男輕女”傳統觀念、男強女弱的性別偏見和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的熏陶,子女將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內化為指導和衡量自身行為的準則。因而,在專業選擇時,男女呈現顯著性差異。為改變這一現狀,家庭要改變傳統觀念,樹立男女平等的新理念。第一,改變傳統的性別教育觀念,樹立性別平等的教育觀。當家庭對男孩的教育期望普遍高于女孩時,可能對女孩獲得相同的教育機會和社會資源會更加不利。家長要擺脫傳統的父權制文化束縛,改變“重男輕女”的觀念,公平看待子女的社會地位,這樣才可以推進教育領域中的性別公平化。同時,父母要認識到職業性別隔離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多元化和競爭性,尊重孩子的職業興趣,幫助子女建立自己的專業選擇范圍。第二,父母應營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增強自身平等意識。什么樣的家庭必然教育出什么樣的子女。家庭氛圍對子女的個性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特別是民主和諧的家庭環境能讓孩子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子女的獨立性和創新性。而且,民主型家長在專業選擇時更愿意幫助孩子分析選擇專業的原因和興趣,輔以參考意見,而非主觀斷決,違背子女意愿。
3.學校教學要注重性別教育均衡發展,保障女性身心健康發展
其一,在課程設置上,學校通過教材將知識、社會規范和價值觀傳授給學生,在學生性別社會化過程中起著引導作用。所以,通過修訂教材,可以逐漸取消課程的性別偏見和性別刻板印象。比如小學教材中的插圖農民一定是“伯伯”,警察一定是“叔叔”。[4]在高等教育中鼓勵男生選擇工程、航天等具有挑戰性的課程,而鼓勵女生選擇語言、文秘等缺乏探索性的課程。事實上,女性也具有向探索和挑戰性職業方向發展的能力。因此,對于中小學教材的隱性性別歧視內容進行更改,勢在必行。教材內容要摒除強調男性英雄角色和女性家庭角色的刻板印象設置,融入新的社會性別理念,提升女性的職業地位和人格優勢,讓女性從小生長在性別平等的環境,能夠選取與自己專業符合的職業,不為就業的性別歧視而苦惱。其二,在教師發展方面,任何教育階段,教師對學生性別的觀念和行為塑造都是潛移默化的。如果老師對女生的鼓勵多集中在聽話、整潔;而對男生的表揚集中在大膽、創造性強。那么無形中就教導男女孩具有符合所謂性別規范的舉止。[4]所以,學校教學要注重對教師獲取性別知識進行專業的培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將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置于社會性別束縛之外,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從事各種工作,并能在以后工作中運用新的社會性別觀念處理問題。
1.2方法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表評定醫學生睡眠情況,PSQI由19個項目構成,每個成分按0~3計分,累計各成分得分即為PSQI總分,總分值在0~21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本研究以PSQI總分>7分為睡眠障礙,PSQI總分≤7為睡眠較好。采用自制睡眠質量影響因素調查表對醫學生睡眠質量影響因素進行調查。1.3統計學分析運用EpiData3.01建立統一數據庫錄入資料,采用Spss16.0軟件統計分析。不同性別、年級等睡眠質量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552名大學生基本情況本次共發放調查表595份,獲得完整資料者552份,有效應答率為92.77%。其中男生191人,占34.60%,女生361人,占65.40%;大二學生較少65人,占11.78%,大四學生最多225人,占40.76%;非獨生子女417人,占75.50%;非單親子女500人,占90.60%。
2.2醫學院校大學生睡眠質量情況552名醫學院校大學生PSQI平均得分為(7.17±3.50)分,最小值為零,最大值為19。被調查的醫學生中睡眠質量較好者315人,占57.07%;睡眠障礙者237人,占42.93%。
2.3不同性別醫學生睡眠質量比較調查男生191人,睡眠障礙者84人,睡眠障礙發生率43.98%;調查女生361人,睡眠障礙者153人,睡眠障礙發生率42.38%,男、女生睡眠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30,P>0.05)。
2.4不同年級大學生睡眠質量比較大一、大三學生睡眠障礙發生率較高,各年級大學生的睡眠障礙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037,P<0.05);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發現,大一年級睡眠障礙發生率顯著高于大二年級(χ2=9.967)和大四年級(χ2=6.4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大三年級睡眠障礙發生率顯著高于大二年級(χ2=9.411)和大四年級(χ2=5.60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5是否獨生子女睡眠質量比較調查獨生子女135人,睡眠障礙51人,睡眠障礙發生率37.78%;非獨生子女417人,睡眠障礙186人,睡眠障礙發生率44.60%,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84,P>0.05)。
2.6是否單親睡眠質量比較調查單親家庭的醫學生52人,睡眠障礙18人,睡眠障礙發生率34.61%;非單親家庭的醫學生500人,睡眠障礙219人,睡眠障礙發生率43.80%,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234,P>0.05)。
2.7不同戶籍醫學生睡眠質量比較為城市、鄉(鎮)、農村戶籍的醫學生睡眠障礙發生率分別為41.76%、42.62%、44.2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37,P>0.05)。
2.8父母親文化程度對睡眠質量的影響父親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中學、小學及以下的大學生睡眠障礙發生率分別為40.09%、46.04%、40.00%,父親文化程度為中學的大學生睡眠障礙發生率最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003,P>0.05);母親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中學、小學及以下的大學生睡眠障礙發生率分別為38.02%、42.26%、52.06%,母親文化程度不同的醫學生睡眠障礙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55,P<0.05);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發現,母親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醫學生,與母親文化程度為中學和大專及以上的醫學生睡眠障礙發生率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55,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