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經濟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2 17:31: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國際貿易經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二、順應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體系,有效抑制人口增長

在時代飛速發展的如今,中國也是人口大國,在經濟的大發展下,中國雖然逐漸富裕起來但是始終擺脫不了貧窮的影子,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惑著我們,首要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控制中國人口的增長,這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不能讓我國的人口再繼續膨脹下去,這對我們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影響也是巨大的,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也是有的,所以為了改善這點,我國順應國際和本國經濟需求在國內推行了計劃生育,在相對應的政策的開展下,有效的抑制了人口膨脹的結果,以往一個家庭能生四五個孩子甚至更多到現在的只能生產一個,這種數量上的變化也大大減輕了對家庭的負擔,給國家的負擔也減輕了不少,這是一種優良傳統的開始。人一多,自然對物資的消耗也就更多更快,國外的人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兩層樓的獨立房,而中國居住的則大多都是高樓大廈,這對人均的經濟水平有很大的影響,在國際經濟發展下,各個國家自然就互相體現出來彼此的優缺點,相比較之下,中國人民的個人空間活動范圍就顯得很小了,在公路上也經常造成交通擁堵的情況,一些生態公園景觀地點滿地的垃圾等,這些由人口帶來的危害都逐漸凸顯出來,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對經濟的拖累,要知曉其帶來的后果,大量的人口帶來的就是整體經濟水平的低下,造成的是整個經濟體系的不平衡,這就是人口的弊端。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從源頭限制了人數,這種方式也是對國家的巨大貢獻,同樣是對世界的貢獻,人們對自然的破壞,對各種物資的消耗,總體水平同時下降,拉開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牽制著國家的發展,但是目前對人口減少的策略還沒有應用的很徹底,人口只是被控制了發展,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建設,讓國際經濟發展的作用力完全的體現。

三、學習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從內部入手改善經濟問題

眼看著抑制人口與促進本國經濟已經開展了很多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制約國家建設的因素,從七十年代開始,各政府就不斷努力到如今取得了成功,這是非??上部少R的,這項舉措也是長遠目光下的產物,開始的越早收到的成效也就越大,這也可以說是國家的思想覺悟。但是在一些地區還是存在著根深蒂固的老舊思想,對本國的經濟沒有支持的思想,這是政策的落實沒有下達到根本,很多人都還不懂得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影響,這種思想沒有在年輕一輩的人心里形成,所以要將改革的春風送到基層,加強抑制人口工作的開展,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這種工作探討需要領導的調查與研究,要分析好各層次人物的心理,做好相對的應對工作,保證好計劃上的全面,目前中國在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下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不斷培養屬于自己的一股經濟能力,而這種也大多體現在對學生以及青年的教育中,或是借助學校輔助進行一些加強教育,這也是對我國經濟的促進。有句話說得好,想要學的好,就要從小教,我國響應國際的號召,學習先進的事物對國內的進行不同層次的年齡段教育,而在發展的異常開放的時代,這些學生往往比我們理解的還多得多,所以從小就要糾正他們的思想,這才是正確的途徑,這種途徑可以說是最直接的,能很直觀的反映在未來經濟的工作上。

篇(2)

二、網絡經濟發展模式下我國企業國際貿易發展方式創新的舉措

在我國網絡經濟的出現和電子商務影響下,我國企業貿易手段和貿易規章制度也在不斷改進和創新當中,所以,我們要能夠積極地認識到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和挑戰,我國國際貿易電子化進程還需要不斷改進,在面對全球貿易的電子化趨勢中,只有不斷加強電子商務在企業國際貿易中的運用,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化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1.現代化企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外貿環境

針對我國企業的電子商務運用情況,筆者認為只有不斷加強企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我國企業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與西方現代企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而言還相差很遠,并且在網絡運行速度上比較慢,所產生的維修和保養費用也比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我國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為此,只有不斷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外貿發展環境。

2.加強企業外貿的信息化程度

在當前我國企業實行全球化的戰略過程中,只有不斷加強企業的外貿信息化程度,并能夠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進一步挖掘和使用企業的信息資源,不斷提高企業我國現代化企業的信息管理水平和研發能力。而要實現企業的信息化,這就必須要時刻加強企業的電子商務的經營管理。同時,還要能夠建立企業內部信息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開展相應的電子商務。在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應該要結合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相應的網絡經營管理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問題,逐步加強我國企業法律以及貿易法規的制定,制定一系列更加契合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的法制制度,有效確保我國現代化企業電子商務的順利實施。

3.國際貿易與國際各部門之間進行緊密合作

在現代化的企業發展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傳統企業逐漸轉型到現代化的管理模式,除了要樹立全球化的發展眼光,還要能夠加強企業與國家相關部門的合作。從整體上看,國際貿易與其他的商務活動有所不同,這就集中體現在對它所涉及的部門和業務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例如,在現代企業的交易過程中,必須要涉及到海關、銀行以及保險和商檢等各個方面,所以,在現代化企業的電子商務實現過程中,必須要能夠和國家相關部門之間進行緊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國企業國際貿易的發展。

篇(3)

二、對課程的內容進行改革

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課程內容改革點主要有:減少課程的重復內容,增加課程的容量,利用有限的時間力求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對前人的知識經驗過分重視,卻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忽略了對學生在關注國際經濟貿易的現在形勢的引導,忽視了國際貿易與實際生活聯系的實踐教學;在教學期間對學生系統的科學思維以及學習方法的培養不到位;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慣常的思維模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的能力,或者在原有形式邏輯的基礎上增添新的內容。逐步對課程的內容進行改革,培養出合格的國際經濟貿易人才。

三、對課程的設置進行改革

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教學過程主要是按公共基礎課、政治理論課、專業基礎課、主干專業課和選修課等五大類。忽視了對人文、自然、社會和科技等相關學科的補充。公共基礎知識課:政治理論、政治經濟學、社會學原理、法學基礎、大學英語、公共關系學等。相關學科: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企業管理、西方經濟學等。專業課: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營銷、國際稅法等。除此之外,還應該增開設社會調查課程和教學參觀課程,合理安排學期實習和學期準備畢業論文或與導師合作開展課題的研究等等。

四、對教學的方法進行改革

我國高校的教學方式存在填鴨式教育,在課堂上教師多為主體,師生的互動較少,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獨立性的培養,同時還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的社會性。應該改變這種教學模式,由填鴨式改為啟發式教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并調動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具體概括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應采用多提問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并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新見解或質疑;教師應注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對于比較難理解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要講深并講透,其它簡單易懂的內容可以由學生自學,通過學生自學、提問、練習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加深理解和記憶;關于現實和實務問題,在教學的過程可以采取研討的方式,并介紹幾種流派和做法,鼓勵學生或學生小組去查閱資料,在課堂上可以采取個人形式或小組形式進行交流和討論,鼓勵學生個人或學生小組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研討的過程教師再適當的給與提示和指導,并在最后做出歸納總結。不但教學方法要改進,教學的內容也要改進,教師授課不能僅限于書本,要把理論和實務的最新發展,學術界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以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逐步給學生補充新的內容。

五、把信息技術與國際經濟貿易課程結合起來

現代化信息技術是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師網絡、互聯網絡和校園網絡等。多媒體計算機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中的一種,它的交互性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國際貿易課程學習的興趣,還能逐漸轉變學生的學習理念,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國際貿易知識的獲取、保持。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對國際貿易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管理、組織實現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計算機網絡特性不但對實現了培養合作精神有利,還有利于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發展的協作式學習。把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有機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促進信息能力發展的發現式學習。提高學生的以上信息素養對育和教學過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把它們與國際貿易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才能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在高校的國際經濟貿易教學中,信息技術在教學中采用的并不多,大部分高校還是采用的傳統教學技術,教師、黑板和粉筆以及為數不多的簡單實驗和現場演示為主要的傳播手段,重點還是側重于課堂理論知識的講授,甚少關注創新能力培養、操作能力訓練,教學效果十分有限,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實際操作能力、信息素養偏低,創新能力欠缺。而采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非常有利于提升操作技能和培養創造能力,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六、對實踐教學環節改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市場對高校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就業前景雖好。由于國際經濟貿易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而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差。所以提高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把學生的理論與實際水平結合在一起,進而滿足社會的需要,是教育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嚴密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完善的實踐教學環節,才能做到國際貿易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想真正做到實踐教學,必須把國際經濟貿易模擬實驗納入教學計劃中,并加大實踐教學次數;配備優秀的、專職的國際經濟貿易模擬實驗教師;進而把模擬實驗與網絡操作模擬實驗結合在一起。

七、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良好的校園學習環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升。為了加快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應鼓勵學生參加文化活動,比如:體育、辯論賽、美術等各種競賽;教師也可安排和鼓勵學生參加學術報告與科技講座;鼓勵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可以參加一些社團和文體活動,從而培養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教師還應組成課外活動小組,來統計學生獲得的證書以及取得的成績,根據統計情況給予獎勵。提高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方面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篇(4)

二、國際經濟貿易對我國經濟的消極影響

1.不利于外資引進資金是對外貿易的基本資源,招商引資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礎。但是,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給我國外資引進帶來極大的不利。原因在于:一是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使得亞洲區域的經濟緩慢發展,區域經濟的競爭力有所降低,使發達國家、世界金融機構對亞洲區域投資更為謹慎,資本流入減少,對我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產生直接性的不利影響。二是越來越多的新興經濟體的不斷參與到外資引進中,加大了我國外資引進的壓力,制約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2.不利于經濟的穩定現階段,世界各國及地區相互間的交流和溝通日益增加,在此環境下,國際經濟的波動影響性更為顯著,不僅僅是金融危機,還包括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而產生的波動會對全球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每個國家和地區。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夠完善,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波動對我國經濟會帶來極大的影響,使得國內經濟結構產生不穩現象。在此形勢下,倘若我國不及時調整和改進經濟政策,則有可能出現經濟危機。同時,國內外市場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而通過封閉市場來保護自身的經濟發展儼然是不可取的,以致于我國經濟更易受到國際經濟貿易的沖擊。在國際經濟貿易發展進程中,國內經濟的安全會受到一定的威脅,首先是優勢企業會受到國際自由經濟和貿易理念的沖擊,而影響到國內產業和經濟市場。其次是跨國企業的加入到國內一些重要產業和經濟領域,對我國民族產業和市場帶來極大的威脅。

3.阻礙了對外貿易全面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經濟全球化、一體化不斷推進,基于此形勢,產品的技術性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這不利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這對我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帶來極大影響,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得信息密集型產業成為當前國際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而我國經濟的信息化較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當前,貿易和資本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使得我國對外貿易政策受到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極大影響,如不及時進行經濟體制轉型,深化改革,當前的對外貿易政策將無法適應當前國際經濟的發展形勢。

三、國際經濟貿易環境下推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建議

1.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積極有效的推進我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應強化進出口貿易的銜接性。這要求充分認識到自身具備的資源和優勢,有效把握跨國企業的戰略與技術,如此才可推進跨越式進步和發展,積極把握資本溢出效應,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提升國內高新技術產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同時,還應提高投資,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如此不但能滿足國內技術設備的需求,還能提升高新技術產品的國際貿易。

2.健全對外貿易機制要實現我國國際貿易的良好發展,應健全對外貿易機制。首先,應不斷強化對外投資,鼓勵國內企業積極“走出去”,參與到跨國發展中,打造出國際影響的企業形象和產品品牌,以提升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其次,應優化產業結構,充分利用好國內的剩余勞動力和資本,促進經濟的發展。其次,應充分利用好國際資源,為補充國內某些資源的缺乏,應積極參與到世界資源市場中,以緩解國內資源壓力,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資源保障。最后,應改進和完善外貿結構,擴大出口,應推進科技技術、設備及服務等方面的出口貿易,強化國際投資。

篇(5)

(二)積極拓寬我國與拉美國家之間的外資合作領域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不斷變化以及經濟增長點的調整,將拉美地區作為新的投資熱點比較符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當前,我國在拉美地區的投資大部分集中在資源開采、制造業等少數領域,并且隨著國家之間能源資源爭奪的越演越烈,這種投資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發展的要求,需要積極探索新的外資合作領域。投資企業在進行外資投資領域選擇的時候,應當將投資眼光集中在能源合作、生物能源技術合作、農業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拓展投資領域,調整投資產業分布,強化產業鏈合作環節,不斷推動我國與拉美國家直接投資的可持續發展。

(三)實施本地化經營發展戰略本地化經營發展戰略是我國同拉美國家經貿關系更進一步的重要保障,企業在拉美國家進行投資經營的時候,應當積極探討本地化經營策略和方式,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形式、經濟發展方式和居民消費特點等等,利用技術、管理和資本運作等相關軟實力增強競爭優勢,在經營發展過程中積極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要素等等,不斷增強投資給當地人帶來的實惠,這不僅能夠增強當地人對我國企業的接受度,而且有利于良好企業形象的塑造。

(四)盡快建立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經貿合作方式目前,在拉美國家開展經營活動的企業大都是我國知名的大型企業,如中糧油、中國電信、華為集團等等,但是我國中小型企業由于企業資本、技術、市場營銷等影響因素,與拉美國家相關企業的合作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雙邊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在未來,應當積極鼓勵中小型企業為主體的經貿合作方式,深化雙邊經貿關系的內生動力,進一步體現我國中小型企業適應性強、發展靈活的明顯特點,國家應當在投資項目指導、投資制度說明以及拉美國家地區基本情況等方面給予中小型企業一定的指導,不斷優化中小型企業的投資環境。

篇(6)

一、相關概念及區分

貿易環境措施是指為保護環境,包括有效、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人類、動植物的生命以及人類的健康,通過法律、法規或者行政命令而設立和實施的,對貿易有一定影響的措施,例如禁止進出口、配額、許可證、證明書、補貼、環境標識等。

“綠色壁壘”是指進口國或者地區以保護生態環境、有限資源以及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為由,以保護本國市場和貿易的措施?!熬G色壁壘”在西方國家以國際和國內公開立法作為依據加以規定。

國內很多研究將與貿易有關的環境措施都稱為“綠色貿易壁壘”,我認為這個提法還不太準確,忽視了貿易中環境保護的合理性。區分綠色貿易壁壘和正當環境措施主要不同點在于:

1.目的的不同

環境措施實施的目的在于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以及動植物的安全,以貿易保護為目的為貿易保護措施?,F實中,很多的環境措施都伴隨著貿易保護的色彩,而實施一項環境措施的真實動機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環境措施往往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抬高了進口的門檻,也會將貿易伙伴的商品拒之門外,但并不能因此而排除是為正當目的的環境措施。

2.保護程度和限度不同

若一項措施能帶來環境效益,并且以保護環境為目的,但該措施的強度超過了保護環境所必要的程度,則構成綠色貿易壁壘。對環境的保護不但有程度的限制,并且在時間上也有限制,如原先的環境措施可能因為技術的發展而其又沒及時撤消而變成了保護貿易的壁壘。

3.是否具有歧視性

一國的環保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標準等與有關國際公約或貿易協定不符合,與WTO自由貿易原則背離,則構成綠色貿易壁壘。一國的環保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標準等應該對進口商品

的要求不得超過本國產品的要求。

二、我國的對外貿易與環境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進出口一直持續增長,2001年的外貿依存度為44%,出口依存度為23%,2002年上升到50%和26.4%,2003年的外貿依存度為60%,1980年至2000年我國經濟年平均增長9.5個百分點,其中1.8個百分點是依靠出口拉動的。

1.初級產品出口導致資源枯竭以及貿易利潤流失

我國的出口產品中,初級產品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占到了出口商品的18%。這些產業主要消耗的是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不但其再生能力有限,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危害也大。初級產品的出口換來的是加工產品的進口,從國家長期利益來看這樣的貿易的代價大,無形損失巨大,污染將給社會福利以及生態環境造成巨大損害,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產生不利的影響,而恢復生態平衡也會花費巨額的費用。

2.國內法律不完善和法律意識的淡薄

長期以來,中國的許多產業行業自律不夠,內部的惡性競爭普遍存在,由于國民知識產權意識淡薄,仿冒侵權事件經常發生,造成中國在國際形象上的不良影響。中國的企業在出口貿易的過程中法制觀念淡薄,經常在一些不法外商的授意下,采取非規范手段,向海關虛報價格以及易名報關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3.較低的環境標準使污染產業、淘汰產品向我國轉移

一國環境標準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該國的環境偏好,環境偏好程度高的國家往往有著較高的環境目標,環境標準高,廠商因為要達到其相應的標準,生產成本也相對高。我國較低的環境標準使發達國家通過貿易和投資輸出具有負外部效應的產品成為可能,根據綠色組織的一項調查報告,中國危險廢物入境數量巨大,1990年進口量為99萬噸,進口額2.6億美元;到1997年進口量828.5萬噸,進口額15.75億美元。甚至有些外商將母國淘汰的污染嚴重的產品、技術和設備通過投資的方式轉移到我國,如在上世紀90年代一些跨國公司將一些在其國內已被法律禁止的污染性產業或大量浪費的夕陽產業轉移到我國。

三、合理應對國際貿易的環境措施和綠色壁壘

以“綠色壁壘”為表現形式的貿易摩擦,是相關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以及不同的經濟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導致的。雖然貿易自由一直是提倡的,但應該看到,各個國家參加經濟貿易交往,是為了尋求自己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會使當存在經濟發展不平衡、國家間的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時,貿易自由和貿易保護就會發生碰撞。也應該承認貿易保護在一定的時期是不會消失的,所以應該正視貿易保護,在國際貿易中盡量規避別國的貿易壁壘的同時也應該把眼光放在自己國家的身上,盡量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標準來要求自己國家的產品,這樣才會有著長遠的發展和提高。

1.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

限制或減少造成自然資源破壞和附加值小的初級產品的出口,努力調整出口商品的結構,作為政府來講,對各個產業發展實施必要的引導和政策性的調控是必要的,要改變那種把行業做的越大越好的固守傳統觀念。對一些已經極大超級市場需求,并繼續盲目擴張的產業,政府應該在宏觀上給予適當的政策性控制以外,地方政府對本轄區一些區域性產業的宏觀調控也很重要,只有這樣才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除此之外還要積極引導資金的流向,避免部分產業發展過熱,防止惡性競爭。

中國的貿易區域結構失衡比較明顯,中國對美國、歐盟、香港、日本的貿易出口占到了中國出口的65%以上。出口市場的過分集中,使我們的市場風險集中在某種或者某幾種相似的產品和某一單獨的出口市場上,導致我們的出口極易引起進口國的注意,采取貿易壁壘限制我國的出口貿易。

2.以環保為基點培育競爭優勢

發展中國家具有勞動力廉價的優勢,發展貿易一般都選擇該優勢,但是該比較優勢也是相對的、靜態的。發展中國家容易陷入“三明治經濟”的尷尬境地:上有無法抗衡的發達國家競爭對手,下有來自勞動力更加便宜的國家的壓力。擺脫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從戰略高度構建中國的國家競爭優勢,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就是以環保為契機,培育中國產品,占領國外市場并獲得利潤的能力,從而以符合發達國家環保的標準擴大出口貿易,也可以形成持久的出口競爭能力。競爭優勢的培育是對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更新,注入環境友好技術,增強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3.國內推行環境標準,完善環境標志制度

2003年我國已經頒布了51類產品的環境標志標準,但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環境標志制度才剛剛起步,產品種類少,遠遠不能滿足對外貿的需求。目前制訂環境標志制度已經成為一種國際上的潮流,獲得綠色標志的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重視區域性的環境標志標準,特別是我國出口的重要市場的環境標志標準,這些國家往往施行統一的環境標志標準,而這種統一的標準與國際標準又有較大的差異。

參考文獻:

篇(7)

分工和專業化,國家競爭力 縱觀世界各國工業化的歷史,國內區域貿易與國際貿易對本國工業化都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但對大國而言,似乎國內區域貿易的作用比小國更加明顯。根據Chenery.H等人的研究,在大國工業化過程中,國內貿易的擴張對輕工業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約80%,對重工業的貢獻率約65%,而小國分別為60%和40%。簡言之,在大國經濟中,國內貿易無論對輕工業還是對重工業的最終貢獻率都大于小國。另據庫茲涅茨的研究,對大國而言,如果國內區域貿易發達,在國際貿易依存度很小的情況下也可實現經濟的增長,原因是大國的國內市場和資源條件允許其發展專業化和規模經濟。指出這些不是說我國不需要國際貿易,也不是說我國不需要繼續擴大對外貿易,而是提醒我們在發展國際貿易的同時,不要忽視了國內區域貿易對經濟發展和提升國家競爭力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是在國內各區域存在大量貿易壁壘和國內區域貿易占GDP總額較小的情況下,各地就積極發展對外貿易,而且各個區域對國際貿易的熱衷程度遠遠大于對國內貿易,并在不同程度上形成對外貿易偏好。這種貿易格局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使得我國作為大國經濟所擁有的全國范圍內的比較優勢、規模經濟、分工和專業化經濟等優勢難以發揮。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逐年兌現加入WTO承諾的背景下,探討如何協調國內區域貿易和國際貿易的關系已成當務之急。

1、區域貿易與國際貿易的相互替代關系 一般認為,國際貿易與區域貿易有共同的貿易基礎。迄今為止的貿易理論研究表明,比較優勢仍是貿易主要基礎。在比較優勢的多方面來源中,最常見的仍是要素稟賦的差異。下面就以要素稟賦為例,探討區域貿易與對外貿易的相互替代關系。 假設A國有E和W兩個地區,生產X(勞動密集型)和Y(資本密集型)兩種產品,使用K(資本)和L(勞動)兩種要素,沒有生產要素跨國流動,K也不跨區流動,并且區域和國際貿易的基礎都是相對要素稟賦的差異,使用地區國家相對豐裕的要素生產的產品都擁有競爭優勢。再假設在開始時,E、W兩地區相對要素稟賦與世界要素稟賦相同,既無區域貿易,也無對外貿易,A國的生產量等于消費量。勞動力從W流向E,而資本不流動,導致了區域和國際相對要素稟賦差異。下面分幾種情況來討論區域貿易和國際貿易的替代關系。

1.1區域不完全分工時的區域貿易與國際貿易 顯然,勞動力的流入使E成為勞動力相對豐裕的地區,生產更多的X,而W地區生產更多的Y。根據羅伯津斯基定理,E地增加的X的產量將等于W地減少的X的產量,E地減少的Y的產量將等于W地增加的Y的產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整體,A國的生產量仍然等于消費量。由于兩個地區的生產與需求偏離;貿易不可避免,E將輸出X輸入Y,W則相反;至于這種輸出和輸入是采取區域貿易,還是對貿易的形式,或者兩種貿易都發生,則稂難確定。

因為根據假設,這時對外貿易和區域貿易的價格相同,交易成本也相同,兩者沒有差異。更為一般的情況是兩種貿易并存,并且這時可以確定的是:第一,對外貿易是一種嚴格的交叉貿易,E、W兩地的對外貿易形式相反而貿易量相等,使得A國作為一個整體,同時進口和出口X與Y,并且X和Y的進口和出口量均相等;第二,由于總貿易量一定,區域貿易量增加將減少對外貿易量,對外貿易量增加將減少區域貿易量,兩種貿易之間有明顯的替代關系。

1.2區域完全分工時的區域貿易與國際貿易 仍然假設勞動力由W流向E,并且數量足夠大,致使W完全分工于Y后仍在繼續流動。在這種情況下,W地區不僅將減少X的產量,還將減少Y的產量,而E地區只增加X的產量;A國為了保持原來消費中X與Y的相對量,必須成為Y的凈進口國和X的凈出口國。這和E地區以前的區域貿易和國際貿易形式是相同的。兩地區的區域貿易量和對外貿易量可以有多種組合來實現上述結果:第一,E和W同時有區域貿易和對外貿易,E輸出X輸入Y,W相反,且E的對外貿易量超出W的,以保證A國是X的凈出口國和Y的凈進口國 ;第二,E和W的貿易一部分是對外貿易,但E的對外貿易量超過w的對外貿易量,維持A國作為一個整體的貿易形式

;第三,W的貿易全部是區域貿易,E的貿易則包括區域貿易和對外貿易,E的貿易形式就是A國作為一個整體的貿易形式。,第一種情況最為一般,并且此時區域貿易與對外貿易的替代關系表現得更突出,一種貿易的增加將減少另一種貿易。當勞動力繼續由W移向E,致使E也完全分工于X時,其結果與上面兩種情況相同,區域貿易與對外貿易的替代關系仍然存在。

只不過由于勞動力要素分布更為不均,A國作為一個整體;Y的產量更低,消費水平也更低。 以上分析了資本不跨區流動且勞動力區域分布不均的情況下,區域貿易與對外貿易的替代關系。在勞動力均勻分布而資本不均勻分布的情況下,這種替代關系同樣存在,只不過區域貿易和對外貿易的形式將相應地有所改變;這里不重復。

由于在維持貿易平衡的前提了,區域貿易量對于兩個地區而言是相同的,擁有較大貿易量的地區也就是擁有較大對外貿易量的地區,并且該地區的貿易形式決定了A國的對外貿易形式。也就是說,把A國劃分為兩個地區后,它以地區的形式參與國際分工和貿易,A國總的對外分工和貿易形式是其地區對外分工和貿易形式的加總;只要各地區的對外貿易形式不同,就存在區域貿易和對外貿易互相替代的可能。

1.3影響貿易量在區域貿易和對外貿易之間分配的因素 在各地區的貿易量和貿易形式一定的條件下,許多因素可以影響貿易量在區域貿易和對外貿易之間的分配。沒有政策干擾的自然狀態下,這種分配主要取決于這兩種貿易的貿易條件和交易成本。在交易成本相同的情況下,對于出口方而言,如果區域貿易的貿易條件優于對外貿易的貿易條件,它將努力把對外貿易轉化為區域貿易,直至兩者的貿易條件相同或對外貿易量降為零;如果對外貿易的貿易條件更優,則相反。而在兩種貿易的貿易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外貿易的交易成本更高,它會把對外貿易轉化為區域貿易,如果區域貿易交易成本更高,則相反。由于在自然狀態下對外貿易交易成本要高于區域貿易,因此區域貿易在許多發達大國工業化進程中曾得到了先于對外貿易的大發展。

2、區域貿易與國際貿易的相互促進關系

2.1國際貿易促進國內區域貿易的發展 布羅代爾在對中世紀晚期近代初期歐洲民族國家全國性市場形成的歷史詳細考察之后得出結論:對外貿易的繁榮通常是統一的民族市場最終誕生的前奏……從地區市場發展到全國市場,把幾個范圍不廣,幾乎獨立且往往頗具個性的經濟區連為一體,不是自發完成的,統一的國內市場既是在政治意志的強制下,也是在資本主義商業擴張尤其是在遠程對外貿易的強制下才得以完成的。

2.2區域貿易量擴大促成的企業規模經濟能改變產品的國際競爭優勢 隨著國內區域貿易量的增加,國內企業的生產規模增大,企業規模經濟降低單位產出的平均成本,為提高價格競爭力提供基礎。價格競爭力提高后,在其它條件特別是非價格競爭力不變的情況下,不僅會增加別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的困難,而且一國原來即使在國內市場上難以和別國產品相競爭的產品,也有可能成為出口產品,從而獲得新的國際競爭優勢,改變競爭優勢的國際分布。

篇(8)

2.區域化、貿易全球化。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經濟發展的區域化現象。區域化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世界經濟發展的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使我國經濟在一定的時期內能夠規避世界經濟貿易中帶來的風險。

3.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持續性。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持續性是全世界各個國家一直關注的重要方面,如果國際經濟貿易發展沒有一條持續性的道路就會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

二、發展國際經濟貿易的重要性

1.促進經濟發展必須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經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做后盾,就不可能朝著現代化的道路前進?,F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愈加地明顯,經濟的發展與現代科技的發展是不能分開的,而如何促進經濟的增長,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國際貿易的增長。

2.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能夠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要想發展國際經濟貿易,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上爭得一席位置,同時這樣也能夠促進企業加強自身管理,加強科技創新,不斷促進自身發展。

3.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新的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科學技術發展了,經濟才能發展,國際經濟貿易才能發展,而且也只有通過科學技術的創新才能使世界經濟的發展走上一條可持續的、健康的發展道路。

三、國際經濟貿易發展新趨勢

1.跨國企業的發展。在國際經濟貿易迅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大型跨國企業迅速地發展起來,而這也是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實,在上世紀末,跨國企業的發展就出現了一片生機勃勃的趨勢,跨國企業的貿易總量在整個世界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不同的跨國企業來看,其中制造成品的跨國企業在眾多的跨國企業中占有著重要的位置,所占有的比重也是相當大的;而利用技術進行貿易的跨國企業也是國際經濟貿易中的佼佼者,大部分的技術創新都是從這些跨國企業中出現的。從現在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全局來看,跨國企業在世界中所占有的生產總值即將達到一半,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啊。與此同時,跨國企業的發展更進一步促進了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

2.貿易自由化趨勢增強。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斷地增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貿易自由化趨勢的增強。自從上世紀末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國與國之間的分工合作也越來越增強,這就在一些方面促進了貿易自由化。貿易的自由化不僅僅是在技術,還包括第三產業的一些貿易。

3.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是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出現的一種新的經濟貿易形式,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從聯合國的調查中我們不難得知,電子商務在一年中所創造的利潤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忽視的,這也就說明電子商務等新形式的經濟貿易的發展將會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

四、發展我國國際貿易的措施

1.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自從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之后,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面臨的形勢越來越窘迫,因此,我國一定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斷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增強綜合實力,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

2.積極響應世界貿易組織的條約。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所以我國對世界貿易組織中的一些條約要切實堅持和實施,堅決抵制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免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不利影響,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國際經濟貿易創造有利的環境。

3.促進我國國際經濟貿易朝著健康的道路發展。政府要對我國的一些企業進行指導,為我國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客觀環境,同時還要促進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的發展水平,鼓勵企業和個人進行創新活動,這樣才能促進我國國際經濟貿易走一條健康、持續的發展道路。

篇(9)

近些年我國環境破壞已經危機到外貿及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環境貿易壁壘極大的影響著我國的外貿出口,如何跨越國際貿易領域中環境貿易壁壘這個障礙,確保我國外貿持續、穩定發展,須探討有效的對策和措施,減少以環保為借口的環境貿易壁壘所帶來的影響。

2國際貿易中的環保問題。

許多國際組織及社會團體發起了國際性環保運動,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標準,成立了相關的非政府組織來推動國際范圍內的環保。

國際上對國際貿易中的環境問題最初是在關貿總協定時達成的決議,全球各國不同的環境標準存在的區域差異性導致了環境與貿易間的矛盾。環境與貿易矛盾在社會分工產生與交換活動伊始便存在,表現為具有增長機制的貿易活動對自然資源需求的無限性和具有穩定性機制的生態環境對資源供給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且在國際貿易活動的強化和環境與資源問題的惡化中被激化起來。各國為環保執行的限制或禁止出口的環境貿易措施直接影響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影響更甚。

3環境貿易壁壘。

3.1產生背景。

近年來,出于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各國政府進行環境立法,實施環保措施,倡導綠色消費,制定了分門別類的環境貿易壁壘,特別是發達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環境綠色法規法律,使得環境貿易壁壘在國際貿易中開始發揮其作用。

環境貿易壁壘作為一種新型的非關稅壁壘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國禁止進口墨西哥的金槍魚及其制品,其理由是為了保護海豚的生存。自此后許多國家開始仿效。

3.2概念及特征。

環境貿易壁壘又稱綠色壁壘,是一種新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是國際貿易中某些國家借保護有限資源、環境和人類健康所制定的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國際公認或絕大多數國家的環保標準,限制或禁止外國商品的進口,以達到貿易保護目的。

環境貿易壁壘具有如下特征:(1)表現內容的合理性和表現形式的合法性;(2)涉及范圍的廣泛性和實施中的傳遞性;(3)保護方式的隱蔽性;(4)實施效果的歧視性。

3.3內容和形式。

3.3.1環境技術標準。

發達國家科技水平較高,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標準均以發達國家生產和技術水平制定,較少或者基本不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因此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難以企及的,進而輕易地將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排斥在發達國家市場之外。

3.3.2環境標志。

環境標志也稱綠色標志或生態標志,是指認證機構依據一定的環保標準、指標或規定,且符合要求的一種特定標志,以向消費者證明該產品從研制、開發、生產、消費、回收處理的各個環節符合環保要求,對環境或健康的危害極小。環境標志易構成潛在的貿易歧視和現實的貿易沖突,能夠起到誘導消費者選擇的作用,且對出口產品的市場份額起到貿易壁壘作用。

篇(10)

(一)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本文借助于問卷調查,探討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問題。調查的對象為湘南學院經濟管理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及教師。問卷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調查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的興趣及學習目的;二是調查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滿意程度,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滿意度。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69份,回收率84.5%。

(二)調查結果統計情況

1.對會計學課程的興趣及學習目的的統計分析。

對會計學課程的興趣及學習目的調查統計情況

上一篇: 商法課程論文 下一篇: 抗干擾設計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高清乱码 | 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中文a∨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 六月婷婷最新中文字幕网站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网站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