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1: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物課堂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遷移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
新課改更加強調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學習素養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自身的現實生活實際,以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堂所學知識,更易于將所學知識遷移運用到現實生活現象的認知與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中去.如在講解完一節新課內容后,教師可以讓一些學生來做自我總結,一個學生的總結總會在準確性、全面性方面有所欠缺,而多一些學生進行總結,也就會是的教學總結更深入、更具體、更全面.在進行課堂小結之后,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而這些練習題又要能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最終在知識的遷移運用中,結合生活實際來獨立完成.這樣一來,通過練習,學生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習上耐心求知、善于鉆研的探索精神和遷移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練習作業,學生總會或多或少地獲得一定的對生物學科的認識,又因為這些認識是建立在學生自主思考、探索的基礎之上的,也就容易獲得更多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對于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也將更加濃厚,持續得更加長久.
三、激發學生聯系生活進行生物學習的熱情
對一門學科的教學,只有學生對其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滿腔的熱情,教師的教學才能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學生也能夠學得高效、有實效.在此,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需要教師能夠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對于生物學科來講,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生物教師必須能夠結合大自然中的生物教學資源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生物課堂教學更加生活化,能夠更易于學生感知.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才能更加積極、主動,教學活動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贏.如教師可以針對課堂內容,結合現實生活實際,組織學生搜集有關素材,然后進行知識問答競賽.當然,這樣的教學要基于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如搜集素材的任務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完成,而知識問答競賽活動,則可以在課堂上展開.這樣一來,學生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和濃厚的參與熱情,也就會競相作答.這樣的課堂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動力.
二、有效展示,巧用多媒體進行重難點突破
對于生物學科來說,生物的生理功能往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依靠傳統的講解說教,教師不僅感到很辛苦,而且還會事倍功半。畢竟學生缺少感性認識,對此理解自然非常困難,甚至還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產生畏難情緒。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引進多媒體技術,利用快捷、直觀、形象的動畫展示,以及具體生動的文字解說,不僅圖文并茂,可以使比較復雜的生理結構變得具體化、形象化,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自然也就變得非常容易了。另外,引進多媒體,通過人機對話、人機互動,乃至情境再現的形式,還可以豐富教學環節與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環境,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組織學生觀察“魚是怎么呼吸的”。如果單靠教師說,或者出示實物,讓學生去想象是有點困難,自然理解也就很難到位。這里,教師可以把魚的呼吸過程制作成動畫,可以把魚的呼吸道的有關位置、具體部位,以及顏色變化等,都通過動畫形式展現出來。針對重點部分,比如腮,教師還可以放大,引導學生觀察其顏色、形狀以及具體作用;針對細微部分,比如腮絲,教師可以截取,再次放大,引導學生觀察血管,用動畫形式表示水的流動方向,空氣的行徑路線等,甚至還可以用動畫展現氧與二氧化碳在腮血管里進行交換的過程。這樣學生邊看、邊聽教師講解,邊思考、邊分析,就會明白魚鰓為啥是紅色的,水中的氧是怎樣在魚鰓中進行交換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對魚的呼吸也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光合作用”的教學也是如此。教材是把這一內容分別安排在三個章節里,并且安排了三個實驗,分別來說明原料、條件以及產物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難度,讓教師便于教、學生便于學,但是如果用多媒體動畫來展示,則可以一節課完成,并且學生也容易理解。比如,通過“天竺葵的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一個演示實驗就可以證明光合作用的具體生成物是淀粉,而光則是必須的條件。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更重要的是讓復雜的內容變得簡單。
三、有效呈現,善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化教學
生物學科中,具體的生理進化過程比較緩慢、比較細微,甚至抽象,而學生的思維往往是直觀的、具體的。比如,血液的流動、呼吸、細胞的變化等,相對而言,屬于微觀,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讓微觀變得宏觀,可以讓靜態緩慢變得動畫而直接。因此,教師在整合多媒體運用的過程中,也需要精心選擇圖片,精心選擇音樂,甚至還需要設計每張圖片的播放形式,從而讓整個播放過程與生理過程趨于一致。這樣,有效的動態呈現過程,不僅給學生帶來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美的享受。此外,教師在選擇圖片時還需注意圖片的科學性,圖片線條要清晰、色彩要柔和、比例要大致相當,從而在整體上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美。通過教師精心的準備,推動多媒體教學更直觀形象。例如,“血液循環”這一章節的教學。過去,有很多教師喜歡直接講解,或者干脆讓學生進行背誦。雖然也有教學重點,但是由于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又比較抽象,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而現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既能清晰呈現整個血液的流動過程和心臟的跳動過程,也能激發學生興趣,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使枯燥的知識變得富有情趣。教學中,教師可以出具心臟模型,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血液先經過那個心室,后流經哪里。然后,通過多媒體呈現,用光點先把“腔”進行強化,接著再強化“瓣膜”。在整個過程中,還可以用血管與腔聯系,分別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強化。教師還可以強化“心臟”,通過多媒體呈現心跳的動畫。在具體的演示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內容進行時間控制。可以邊講解邊顯示,一來讓學生在具體形象中鞏固知識,二來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樂于接受,從而讓學生快樂學習。結果顯示,利用多媒體教學,85%的學生能夠通過回憶畫出血液循環圖,90%的學生能夠具體描述血液循環內容。
隨著當前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引向深入,新課標高中生物教材較以往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比如教材內容信息量大,不同的章節版塊之間邏輯聯系不緊密,在圍繞生物學概念原理展開方面,不再一味灌輸概念,而是更多注重學生的參與,教學中必須進行必要的設計安排,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思考的環節,這些特點客觀上要求給予一定引導、啟發的時間和學生理解、領悟和發表見解的時間,這比單純的接受、記憶所需要的時間要多,而對于“小學科”的高中生物課而言,學校安排的課時相對要少,教材與課時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教學效率受到影響。
(二)教師因素
當前的高中生物教師,是在接受灌輸式的傳統教育下培養起來的,面對新課改要求的探究式教學,很多教師感覺茫然,無從下手,本身沒有接受過探究式教學的教師,從自身轉變教授方式的難度是很大的。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課堂教學效率因教師的教學方法、水平和個人素質的不同表現出的差異化,無形中被放大。個人素質好、專業水平高的教師,可能對于新的教學方式能夠接受并逐步適應,對于個人素質和業務水平一般的教師完成轉變就要打折扣或完不成。傳統教學難以適應新課標,新的教學方式依教師個人素質和業務水平而呈現出教學效率的參差不齊。
(三)學生因素
目前班級制授課的模式下,班容量普遍偏大,學生在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個體差異明顯,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采用照顧大多數需求的教學策略,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的要求而言,可能表現為效率偏低,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可能偏高,事實上造成課堂效率無法完成最大化。此外,由于高中生物處于“小學科”的現狀下,仍舊看重分數比重的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興趣偏低,重視程度不高,對教師課堂教學的“反應靈敏度”偏弱。
(四)環境因素
教學環境包含教學過程中運用到的燈光、教具、多媒體等諸多方面。如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交流互動的教學環境對于生物學科的教學非常重要,許多生物學的規律和知識點,用直觀的動畫展現,加之聲效、講解等手段,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然而,真正實現每節課能夠隨時采用這種手段教學的課堂并不多,仍舊是課本、圖片為主,比如染色體組的概念、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伴性遺傳等,很多教師或照搬課本或“苦口婆心”的說教,學生還是不明白,死記又記不住。不同的環境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課堂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效率的對策
教材、教師、學生等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主體因素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無法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主體的現狀,但可以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設置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運用有效的方法對課堂教學加以合理的調配、安排、引導,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一)明確主次處理教材內容,注重取舍,形成明朗清晰的教學路線
教師要強化備課環節,增強對教材的整體把握,準確掌握新課標的要求,對于各個章節內容要有合理的安排,不必做到面面俱到,對于重點內容,要精心策劃安排,巧設情境,對于次要內容,可適當刪減,一帶而過。要求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容,教師要積極創設主動學習的環境氛圍,大膽放開,觀察學生的自學能力,并善于抓住關鍵環節加以引導,對于重點的概念、規律和明確必須牢記的內容,例如等位基因與非等位基因、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同源染色體與非同源染色體等,要側重總結、歸納、對比,給學生講解到位、分析透徹。
(二)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交流互動,營造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教師充分備課,巧妙安排課堂流程,明確自身的定位,要做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通過有效的指導使學生逐步建立起自主學習,主動構建學習的意識。要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學生活動,有效控制活動開展的流程,鼓勵學生主動操作和體驗,加強課堂上的交流互動環節,有利于削弱和消除因學習能力不同導致的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差異化,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效果惠及全體學生,實現課堂效率最大化。
(三)不斷錘煉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設備,靈活轉換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學生自主探究法等,也包含作業練習、談話指導等方法。同一節課上,依據不同教學板塊,也可以穿插不同的教學方法,并注意總結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好的教學方法。努力契合中學生的興趣點,尋找教學題材,對課本上比較抽象、枯燥和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進行改造創新,比如采用一些圖片、科普動畫和視頻資料等,應用于多媒體教學中。將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比如遺傳學知識可以講到單眼皮、雙眼皮、卷發、直發、色盲、是否有耳垂等,植物學知識可以讓有種花經驗的學生講解經歷,莊稼為什么要鋤地,花草為什么要松土等等,呼吸作用的知識就可以講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過程,免疫調節的知識可以聯系器官移植和疫苗制備的過程等等。
(四)努力提高個人素質,傾注情感,提升教師個人魅力
新課標對生物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計算機的應用,網上搜尋整理教學資源,制作視頻動畫課件,把控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等,同時還要不斷提升語言感染能力、教具使用技巧、與學生和諧共處的能力。這些都是教師個人魅力和情感抒發的集中體現,更是課堂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傳統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采取材料不適
很多初中教師在上到新的課程時,為了能夠更好的帶學生領入新知識點,都會尋找一些事情或人物去代入。例如在上到“眼與視覺”時,有個教師找了一個關于得了癌癥的青少年在去世后捐獻出自己眼角膜的視頻,可是整個視頻絕大多部分都在敘述這個少年和癌癥抗爭的過程,最后的捐獻眼角膜只占據了很少的一部分。雖然說這部片子很有教育意義,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但是對我們生物課堂來說,利用這部片子進行課題的引入就有些牽強了,因為學生在看完整個視頻后也會對這位少年的感到感動同情等等,而并沒有對眼睛構造,功能有所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還不如找一些直接描述眼睛的記錄片,直觀清晰的能讓學生看到眼睛的構造和功能。所以,有些時候教師選擇的材料也很重要,不應將其當成一節思想品德課,在深化主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與學科之間密切的聯系,否則的話,整個教學內容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教學效果自然也就不好。
2.學生的紀律問題
我們知道生物這門課,很多時候都需要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一些東西。但是由于初中生處于一個對新鮮事物及其好奇的階段,所以,在上到一些關于新奇事物的時候,學生可能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上面,而把上課的內容拋之腦后。比如說在講到“昆蟲”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將昆蟲和任務分別分發給個小組,但可能很多學生只顧著把玩昆蟲,而不重視教師布置的任務,這樣的教育方法也不能讓學生學到東西。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紀律管理,不準學生嬉戲玩鬧,甚至還可以引導幫助他們將活動順利完成,使得他們能夠更好的學好生物。3.教學方式豐富性不夠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在我國的大多數的初中,生物的教學方式一般來說都是在課堂上教學這一種,無論上到什么內容,都是教師對著課本和學生說復述一遍,毫無營養,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也提不起對生物的學習興趣。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讓學生親身感受自然,親自動手進行試驗探究活動是很重要的,教師有時候帶著學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觀察大自然領略生物之美,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生物課堂的一些建議
1.利用初中生好奇的心理
前面說到,初中生處于一個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好奇的年齡段。我們也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好奇心理,來激發他們對生物的興趣。例如在上課前后上課后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給學生留下個懸念,不告訴他們答案,他們好奇只能通過認真閱讀課本或者聽教師講課才能回答他們內心中的疑問。教師也可以講解一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動有趣的生物學現象,學生對這些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特別有感觸,所以會不自然的被教師吸引,也有了對生物的學習興趣。
2.合作與交流
合作與交流不僅僅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也可以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對一些自主探究類的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讓他們互相合作完成,教師可以在一旁協作指導,完成之后要重視交流和總結,這樣每個學生才會都有進步。講臺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學更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也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的,如果全部都只靠老師一個人,那么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將生物這門課教好的。教師要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他們的難點采取一定的措施,學生也要主動詢問教師問題,上課時間有限,教師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只要學生和教師合作好了,整個初中生物教學過程將是一個極其輕松并且愉快的過程。3.開展戶外活動生物這門學科比其他任何學科都更需要開展戶外活動。為了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效率,教師在上到一些特定的章節的時候,可以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去尋找生物,觀察生物。一些探究活動,更應該帶著學生去進行,讓學生感受到生物是一門實實在在的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課程。例如,在上到“種子的萌發”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野外確定目標,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讓他們周期性的對自己找到的目標進行觀察記錄,讓他們親身感受到種子的萌發過程,這對他們進行這一部分的學習具有重大的幫助。總之,想要將初中生物教學做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不但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還需要對生物這門課程的深入了解。做好初中生物教學對學生個人,教師,學校乃至整個生物學科都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蔡記花 單位:新疆石河子市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生物在初中各科目中間,分值與理、化、地、政治一致,沒有語、數、外占據的分值高,加上福建省高考科目文理分科的現狀,有一部分學生并沒有把生物當做自己升學的基石。在各科目的學習時間占用上,語、數、外會明顯蠶食生物課程的學習時間。特別是在課余時間的學習上,生物更加的邊緣化。
2.生物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現狀
由于初中生物在總體初中科目中的地位因素,或多或少會影響生物任課老師的教學積極性。老師會根據學生整體的學習壓力,理解學生傳統的學習壓力,并不會像語數外三門主科的作業量。在教學成績方面,并沒有語數外的競爭程度高,導致生物老師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影響了生物教學的積極性。
3.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法現狀
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下,生物科目的教學改革來的更加不順利。當前初中生物課堂,依然延續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依照理論講解,并沒有將生物實驗一并抓起來。師生角色依舊是師講生聽,學生被動學習,缺乏生物探索。
二、當前初中生物課堂存在的問題分析
初中生物在整體初中學習科目中的被邊緣化,就會造成一系列不利于生物學科發展的問題。我們通過分析生物課堂的教學現狀,列出來一些生物科目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們正確找出建議措施做鋪墊。
1.師生互動能力差
在我們生物教學課堂中,很少遇到師生有很好的互動。課堂氛圍缺乏活躍度。這也是由于生物知識不能純理論教學有很大關系。師生的互動力度,是教學課堂效率的一項重要指示標。
2.生物課堂缺乏實踐能力
生物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在理論指示的背后必然存在現實可行性的實例或者事物,其實她要比其他科目來的更加真實。在數學學習中,很多定理和公式我們不能透徹的理解,只會掌握用途,但在生物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了解每一個知識細節。這點就是生物科學的實踐因素。但在當前的生物教學過程中,不論是生物老師還是學生,都缺乏這種實踐能力。
3.初中生物課堂與生物實驗脫節
在初中生物課本中,相對應的理論知識幾乎都有相應的生物實驗讓我們得以驗證生物理論。由于我們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生物的實驗設備在各個地區或者學校參差不齊,有很多中學幾乎沒有一間像樣的生物實驗室,很多學校即使擁有這些硬件實驗設施,也幾乎是存在于睡眠狀態。生物知識與生物實驗想脫節嚴重,這也影響了生物學科的教學效率。
三、多維度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效率的措施建議
通過我們分析初中生物課堂的現狀以及當前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初中生物課堂占據的課時比例較小,課下時間缺乏保障。因此我們生物教學工作者,必須想辦法把有限的生物課時時間充分的有效利用,提升初中生針對生物科目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養成生物思維的習慣。
1.轉換師生關系
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我們要積極響應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自主性是指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氛圍或情境之中,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個體獨立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問題的實質,從不同的角度,遵循不同的思維方式,努力探求多種求解問題的方式方法。它最終表現為學生獨立自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它要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牢固地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習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主體力量,從而形成自覺強烈的創新意向和動機,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的創造潛能。
一、整體考慮課堂電化教學的總目標
教學設計就是應用系統的方法研究教學問題和要求,確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過程與操作程序。課堂電化教學設計從屬于教學設計,但與教學設計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課堂教學中介入了電教媒體,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著眼于從整體上考慮課堂電化教學最優化這個總目標。
課堂電化教學即借助于現代教學媒體并結合傳統教學媒體、應用系統的方法研究課堂教學最優化的一種教學形式。最優化教學其實是教師所期望的一個理想目標,生物教學實踐表明,教師進行課堂電化教學并不一定都能獲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這也是相對而言的。要實現課堂電化教學最優化的目標,是有一定條件的。首先,教師要具有較好的教學基本素質、教學能力等。因為課堂電化教學效果的優劣,主要取決于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否則就難以實現教學最優化的目標。
其次,課堂電化教學也不是每堂課都能進行的,因為中學生物學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個章節的內容都配有的。因此是否進行電化教學,這就要進行具體的分析與研究,根據教學實際需要而定。教師在進行課堂電化教學的設計時,無論選擇哪些教學媒體、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都應從整體上考慮教學最優化這個總目標。如果不從整體上去考慮,而是從局部去考慮,那么就較難取得最優教學的效果。
二、教學目標的分析與確定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師對學生達到的學習成果或最終行為的明確闡述。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和展開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備支配教學實踐活動的內在規定性,起著支配和指導教學過程的作用,也是教師進行課堂電化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教學目標的分析與確定是教學設計的起點,它首先確定教學對學生學習內容所達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學有明確的方向;其次它給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提供測量和評價的標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B.S.Bloom)等人把人類學習分為三個主要的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我國中學生物教學的教學目標的分類,主要是根據布魯姆等人的分類方法來分類的。生物學科也同樣包括這三個領域,由于《生物學科課程標準》里只規定了認知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的教學目標,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意認知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的教學目標,比較忽視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那么在課堂電化教學設計時,教師如何來分析與確定教學目標呢?應從哪些方面去考慮呢?首先,教師應處理好《生物學科課程標準》里規定的學科教學目標與章節教學目標的關系。學科教學目標是宏觀的教學目標,它“統帥”章節教學目標;而章節教學目標是微觀的教學目標,它受宏觀教學目標的制約。生物教師在分析與確定教學目標(章節教學目標)時,既要考慮《生物學科課程標準》里規定的教學目標,又要考慮教學內容的深淺及學生原來的學習基矗其次,教師應處理好全體與個別的關系。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等級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生物學科課程標準》里規定的章節教學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所以教師在確定實際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認真加以分析,不能機械地照搬。教師在分析與確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如果能根據《生物學科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日標、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無疑為實現生物教學最優化的目標創造了可能的條件。
三、教學策略的制定與媒體的選擇
新課改在全國實施和推廣,作為教育改革的一種全新模式,它倡導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要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能輕松快樂地收獲知識,能循序漸進地提高能力。而生物教師面對的是“學生對生物學習激情不高,課堂學習氣氛不濃”的局面。所以,尋求一種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我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生物新課程標準摸索出的一些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的方法,現呈獻給各位同仁。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首先要學生對生物課堂感興趣,實現從有興趣到學習的動力,從學習的動力到提高學習的效率。其次,教師要積極創設教學活動并積極參與其中,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間。用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信任的點頭溝通學生情感,用的動作,贊美的短語給學生力量,從而搭建一個愉快、和諧的學習平臺。
將課堂還給學生,就是要教師在課堂上少講、精講。課堂上哪些不該講,哪些該講,講到什么程度,要有原則。易錯的、易遺漏的、易混淆的要講,學生已會的、自己能學會的、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要講。要打破傳統的“一言堂”,要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時間。
二、精心備課,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備課精細程度關乎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高低。怎樣科學、高效的備課?
1.備教材。在吃透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通過研讀教材,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編寫意圖,透徹理解教材的精神實質、內在聯系。弄清教學重、難點,千萬不要將二者混淆,把握好重點,解決好難點。同時要明確教材知識是課堂教學的中心部分,備教材還要注意與其他的教學資源實行有效的整合。
2.備學生。要了解學生班級的構成、基礎狀況、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共性問題,也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體興趣愛好、氣質類型、性格特點、智力差異等個性差異。教師要從學習情緒、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動態上了解學生,必要時通過談話、調查問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采用適當的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備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實施課堂教學的手段,我們生物教師一方面要熟悉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另一方面重點學習新課改中優秀教師的教學模式。針對不同的課本章節知識,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或者幾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做到有的放矢。要盡可能地使用幻燈片、掛圖、動畫、課件,打破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
4.備教學資源。俗話說“學高為師”,要教好學生,教師必須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教師應立足做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博覽群書,厚積薄發。也就是要求我們生物教師不僅精通本學科知識,還要廣為涉獵天文、地理、文史、哲學等方面知識,只要對教學有幫助的都要看,寧多勿少。但要注意消化吸收,貴在運用。
三、課堂導入奠定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不僅僅是宣告一節課的內容,更是調整學生學習情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起點,一節課導入的成敗直接影響著整節課的教學效果。
課堂導入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師對于不同的內容,應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現簡單介紹如下:
比較傳統的導入,以舊拓新,“啟發式”導入(師生問答式);以名人軼事或科學家生平導入,這種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采用多媒體手段導入(如影片片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有通過學生實驗觀察導入的。但,不管采用何種導入方法,只要是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就好。
四、課堂小結與練習是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完善和補充
課堂小結就像是一部電影的簡介,盡管是重復,但它卻是整堂課的總結歸納,是重點的再現,是學生課下復習的導航。不同的教師課堂小結的方式是不同的,我欣賞多用線框、圖表,因為過度連接是線,簡潔流暢。
課堂練習題要精編細選,要有代表性,以求達到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首先,為了很好地選擇和實施課堂教學方法,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心理狀況,以及學生熟悉的生物環境。其次,要備學生知道的生物基礎知識。
2.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學生對生物的學習,很大程度上,跟教師有關系,一個幽默風趣的教師,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所以,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去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斷提高對生物的學習樂趣。
3.生物課堂要貼近學生生活
我們在講課本內容時,把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與生活相關的圖片,讓學生通過這些圖片,進行思考,聯系生物知識,解釋出現的現象,學以致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讓學生在課堂中做自己的主人,學生自行安排自己的時間,發揮主觀能動性。
4.生物課堂多樣化
根據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它是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因此,我們組織學生去野外觀察、學習來促進生物課堂教學的成功。
二、發散思維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光合作用由于學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這就促進學習、思考。根據這一特點,我們生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即地圖,包括地圖冊、生物掛圖、生物插圖等,還可以用幻燈片、電視、錄相、多媒體等多種形式。下面我們以光合作用這一節課進行具體的分析。植物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即光合作用。對于這個概念的理解,教師要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人有沒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在白天進行的一種能量轉化,即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條件下,在葉綠體中進行反應,最后生成氧氣和有機物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可以供給人和動物的呼吸,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晚上能不能把很多植物房子屋子里面呢?學生通過思考,晚上植物沒有光合作用,主要是呼吸作用,那么呼吸作用就要吸收氧氣,與人爭奪氧氣。所以,在晚上,最好將植物放在室外。而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能否成功,則是教學中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關鍵。
(一)課堂教學先學后教的方法
教師在講這一節的內容時候,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的搜集、整理,等上課的時候,讓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代表發言,將你們搜集到的知識講給其他同學聽,其他組內針對這一組同學的匯報,提出自己的質疑,教師寫到黑板上,分條進行解釋。最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主動探究過程中,體會最后獲得真理的感動。通過多媒體動畫,教師展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兩個演示實驗,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原理。同時,讓學生分組進行有關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做實驗,更加明白了實驗的重要性,通過實驗,可以得出真理性的知識結論,從而學會了光合作用這節課的主要內容。然后,教師在通過一些相關的練習題,將學會這部分內容。總之,通過學生自己做實驗去探究,這樣對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培養了他們認識問題,主動探究的能力,還有對創新能力的思維的培養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啟發學生運用知識來說明或解決實際問題,在分析和說明問題過程中領悟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個自然界中的重要意義。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為學習新的內容做好鋪墊。
(二)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訓練
1.通過例題示范,克服思維定勢。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舉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實際事情,這樣,學生在面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遇到的事情時,就會覺得很熟悉,理解起來也很容易,從而打開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引導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式的轉變,防止固定在一種思維上去思考問題,這樣就造成了思維定勢了。
動態課堂的解釋,往往從兩方面依次展開.一方面,從構成課堂的各個要素來看,都是動態的.一般是學生在課堂上動手、腦、口,教師也和學生相互互動.同時在動態課堂中,教具也應該隨著教師和學生而動.其共同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能力、構建學生知識結構.另一方面,這些課堂要素構成一個動態體系.參與課程活動是維系生物課堂動態結構的主要形式,解決問題是這個動態體系的主要任務.在其動態互動中,需要實現多個要素的最適發展.
2.高中生物動態課堂的基本特征
(1)重視教學的創造性與變化性.
動態課堂重視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變化,將教學作為不斷發展的過程.注重教學過程的創造性,不僅僅局限于預期的目標設計.而是要促進資源利用和生成,要求動態和開放的設計,將師生的思路進一步打開.教師要重視資源的生成,提倡生生、師生互動帶來的課堂動態發展,反對過度精細的目標設計.同時,生物教師也要結合教材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引領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并在資源積累的基礎之上,排除并吸納相關的信息,進而變換自身預定的設計,將偶然性、復雜性或不確定性的滲透到教學具體過程中.
(2)重視提倡多元化和個性.
重視師生主體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進一步發展動態教學.教學不僅有教學思維的多元化、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性,也有學生在學習意義理解程度上的個性及多元化.高中生物動態課堂的實踐研究,從開放的設計開始,對具體的認識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其開端不一定從原則或公理的推理、局限于經驗或者相關活動.教師所提供的幫助不一定非以講解或自學作為主要的模式,教師僅以平等的角度提供相關建議.學習的程序和內容也不應是既定的,甚至教學發展的目標也不需要是既定的和統一的.
二、高中生物動態課堂基本方法
1.解決問題是動態課堂的主要目標
解決問題是動態課堂的主要目標,讓課堂中的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生物現象,繼而提出相關問題,并對問題展開一系列的預測或者假想性解釋.同時,積極搜集相關有效的信息從生物知識或者方法這兩方面,進行系統的探索性研究,繼而獲得研究結果,由此證實或者預測或者假想性解釋,并再次提出新領域中的問題及科學研究的過程.
2.自主性參與是動態課堂的主要實施途徑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系統學習.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思維和行為的參與),重視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引起及保持,并提供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的空間和時間,合理安排學生的提問、討論、質疑、反思、交流、總結的活動,促使學生主動發展、有效學習.而動態課堂能充分強調學生的參與性.使生生、師生充分交流,讓學生開動大腦,繼而能真正體現學生的生命價值,成為學生進步的源泉和動力.這種來自于學生本身的內部驅動力,需要在師生的交流中,盡可能放大學生的能力,把握住學生思維的特性,往文明、科學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3.反思是生物學動態課堂中實施的保障
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刻反思,是生物學習過程中主要的環節.因此,需要重視生物課堂中的小結及講評,并引導學生在課后積極進行領悟和反思.強調解題活動的總結和回顧性分析,并要學生重視解題思路的規范表達要求和探索過程,關注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接受和理解,積極鼓勵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理論分析.
三、構建高中生物動態課堂的具體實踐
現以人教版“植物細胞工程”的教學為例,并穿插高考相關的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建立動態課堂.
1.生物學動態課程的目標
本次動態課堂的主要目標包括:①簡單闡述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及植物組織培養;②分析相關植物細胞工程的應用情況;③嘗試進一步培養植物組織.
2.生物學動態課程的過程
(1)植物組織培養.
在研究細胞分化的實質性、細胞的全能性以及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教學過程中,第一階段,需要利用教材中的圖,將其引入本節課的標題,并提出問題“為什么只提取植物的一片花瓣則能培育出完整的植株”,應用教師講授的方法,提出問題“細胞的全能性及分化”,進行分析與討論.第二階段,關于細胞分化和細胞的全能性這部分內容,由于高三學生在必修課中學過,可采用提問的方法讓其回顧性分析,再依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系統解析.再把“如何把植物的一片花瓣培育成完整的植株"作為本課的重難點問題(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第三階段,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將這部分教材內容依據實驗“胡蘿卜的組織培養”進行相關討論并總結,創造條件完成這個實驗.
(2)簡單闡述植物組織培養及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
在研究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及植物繁殖的途徑的教學過程中,第一階段,可引入教材書當中的馬鈴薯-番茄的實例,讓學生積極思考,同時一部分科學家也提出這樣的設想:將番茄和馬鈴薯進行雜交,可能培育出地上結番茄的果實,地部結馬鈴薯狀莖的植物.應用教師講授的方法,倘若要實現這個設想,可采取哪些方法?由此,將學生吸引例轉移到本節課本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上).第二階段,讓學生逐次分析其雜交技術的具體概念,再依據學生對其的理解,結合學生所了解的原有的植物細胞結構特點、新學習領域中的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和酶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識來回答上課中的所遇到的問題.利用師生互動的方式,積極討論.
(3)分析相關植物細胞工程的應用情況.
第一階段,需要依據生物學教材中的具體思路,介紹實踐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以說明目前生產的實際需要,并進一步介紹相關科技人員如何采用這種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來解決遇到的問題.應用教師講授的方式,以在農作物脫毒過程中的應用為例,應該事先介紹長時間進行中的無性繁殖的農作物,極容易遭受感染的病毒侵害,直接導致品質變差、產量劇減,而且植物的分生區域一般不會感染病毒,并用分生區的細胞進行植物體組織培養,則能大量得到脫毒苗.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相關教學,不僅能讓高三學生更好地理解技術的應用價值,并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主要能力,加強合作交流.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系性很強,很多教材中提到的概念和實例在生活中都有相對應的實物。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對這些概念和實物已有的經驗累積開展教學活動,還要充分利用學生對生命現象的探知欲望,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
(二)要拓展教學的空間,加強多元聯系,積極營造開放式課堂
一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適當設計教學內容;二是要豐富課堂內容,設計多樣化的教學環節和學習情境,可以讓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去觀察和實踐,讓學生在實際感受中去體驗生產生活與科學技術的緊密關系。
(三)教師要多激勵學生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
生物科學是對自然生命現象的規律性探知,必須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并且要通過我們的深入探究而不斷向前發展。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積極進行親身體驗:動手做、動眼看、動耳聽、動情讀、動口議、動筆寫、動腦思,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和自學能力。
二、科學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提倡合作性學習
(一)成員搭配要合理
學習小組劃分的原則是“同組異質、異組同質”,遵循這樣的原則能保證各個學習小組在大體水平相當的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這樣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他們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的動力會很高,學習效果也會更突出。在組織創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各成員都有分工、有事做,避免出現個別優生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況,更要避免個別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偷懶的現象。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設計要科學合理、明確具體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探究提升的過程,要使小組合作具有實效性,教師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有利于展開合作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特別是在學習的重難點、關鍵處可設計一些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促進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
(三)課堂討論要靈活得當
首先,精心選擇討論內容。(1)大部分學生對問題感興趣;(2)問題設計是學習重點;(3)問題有探究討論的可操作性。其次,要把握好討論的時機。(1)當學生反饋有價值的疑惑時;(2)在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難以解決疑惑時;(3)在學生意見分歧較大時;(4)在揭示規律性知識時;(5)在選擇解題策略時;(6)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
三、提高鞏固練習的質量,提升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設計的練習要重過程、學方法、尋規律
練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從中學會如何尋求解答、探求真知的規律和方法。
(二)要注重練習后的自我反思,讓學生對解題過程與方法進行梳理歸納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不僅在解題過程中要積極思考,積極分析推理,還要積極反思,如自己在此題解答中遇到哪些障礙,是如何解決的,等等。四、建立積極的發展性評價制度
(一)評價目標多元化
評價標準既要注意對學生的統一要求,也要關注個體差異,以及學生發展的不同需求,為學生有個性、有特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
(二)注重過程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學生的發展和變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