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1: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技指標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心理學告訴我們,激發一個人行動的是動機,而動機的形成不外乎兩方面,一是對現實事物與自己的關系以及對自身行動及其后果、意義的認識;二是對行動對象的一定的情緒或情感。按動機性質來分,其中兩項十分重要的便是對個人有吸引價值的動機(興趣、愛好)及在完成任務后由于對活動的評價而產生的動機(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所加強的動機)(詳見葉奕乾、祝蓓里主編《心理學》,華東師大出版社1991年版)。也就是說,第一種動機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二種動機是激勵對人的影響很大。
由于一個人的成績取決于其個人能力和激勵水平兩個因素的合成效果,在能力一定的情況下,激勵水平的高低將決定其成績的大小。所以,充分發揮激勵的作用非常重要。
雖然所有教師都希望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但也不能忽視外部獎勵的意義。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激勵教育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效率的提高及良好習慣的發揚有著巨大的影響。
那么,關于激勵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在此我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首先,激勵要及時。激勵的作用往往是階段性的,學生有了好的表現,有了進步,應該及時發現,盡快嘉獎。讓進步在激勵的作用下延續更長的時間,發揮更大的影響。假如都要等到放寒暑假表揚,那么激勵的效用將大大降低。比如說某生近兩周在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上非常優秀,那么我們就有必要馬上給以激勵,如若等到學期末就沒必要再說三個月以前該生的表現有多好了。
其次,激勵的范圍要廣。可以從學習成績上、上課狀態上、作業上、筆記上、紀律上、勞動上、為人處世上、處理班級事務上等多方位多角度發掘學生的亮點加以激勵,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信,都能找到他在老師心中的地位,不斷把他的亮點加以發揚并在其他方面逐漸做得更好,使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學習狀態不斷完善。
第三,激勵的形式要多樣化。口頭表揚、書面表揚、公開表揚,以至頒發獎狀、小獎品等都可以,總之要不拘一格。
口頭表揚的作用在于,可以時刻進行,不被時間地點所局限,讓學生總能感覺到他在你心里很有地位,他的進步得到了肯定,他做得更好,會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表揚。
書面表揚的意義在于學生只要一看書一翻本就能想起你的希望和寄托,就能記起你的鼓勵與信任,就能讓學生覺得他可以讓老師不失望,讓老師更加關注他,更加發揚其長處。
公開表揚不僅可以讓學生感覺非常受重視,切身做一次正面典型,更加規范個人行為和學習,真正把楷模做得更好,而且可以讓其他學生一邊學習其優點一邊做好監督作用,使楷模始終在進步,同時大家一起進步,也就讓被表揚的同學真正成為學生們中間的亮點。
在素質化的教學領域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各大高校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科學習實踐中的最后一個階段,有效地開展畢業論文(設計)是檢驗高校畢業生質量的一個重要依據和標準。一方面,對于學生來說,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開展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并結合論文設計中的社會實踐,通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地開展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另一方面,對于各大高校來說,在學生完成一整套畢業論文(設計)時,該畢業作業的質量是衡量高校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因此,在現代化的教學領域中,各大高校對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與關注,并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對此項工作的探索與研究。而在整項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衡量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標準更在其中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畢業論文(設計)本身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真正實行起來仍是一項比較艱辛的工作,其主要原因一方面體現在畢業生人數較多,相關院系較為復雜,且持續的周期也較長。另一方面則是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下,學生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已不再是采用傳統式的紙質方法,而是運用信息技術等高科技手段,而這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論文抄襲、內容虛假等現象的產生,從而給衡量高校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由此可見,加強衡量該項工作的質量標準研究在高校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在現階段的高效本科學習實踐中,學生的學習成果都是通過畢業論文(設計)的形式得以體現,其充分展現了學生從學習階段過渡到社會實踐中的一個良好轉變。在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可將所學到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等充分運用到畢業作業實踐中,這對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也能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在實際的畢業論文(設計)作業中,其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著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綜合質量。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1.1 教學資源問題
教學資源問題對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問題起著一定的影響性作用。當前,隨著我國素質化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大多數高校的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面臨著一定的壓力。其主要是由于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原有的師資資源并不能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因此這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一些高校開始聘用一些兼職教師開展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工作。但是從師資水平角度上對兼職教師進行一定的分析時,其并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作業,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實際的作業質量,給學生的作業帶來更大的困擾。此外,在高校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本身的課業較為繁重,因此一些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則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畢業論文作業的指導中,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
1.2 缺乏規范的選題
對于一份優良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作業來說,具備規范的作業選題至關重要。但是在現階段的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作業中,學生的作業題目并不是自主選擇的,而大多數是教師事先擬定的,而后學生根據擬定的題目進行一定的選擇。雖然在此過程中,學生進行了一定的選擇,但大多數題目內容都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專業愛好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對于學生來說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其次,從學生的心理角度上進行分析的話,在選擇作業題目時常常存在著扎堆的現象,其主要表現在學生都選擇相同的論文(設計)題目,且在指導過程中相同的問題需要教師反復地論述,而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浪費時間,且降低了選題的目的與效率。此外,教師擬定的題目范圍較廣也是選題不規范的一大體現。一方面,教師擬定的題目過于簡單,則學生稍加思考就可完成,而這則無法精準地展現出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能力。另一方面,若教師的選題過于復雜或者超出學生的學習范圍,則會給學生的作業帶來更大的困擾,一些同學甚至會照搬往屆類似的作業,而這種現象的產生并不符合畢業論文(設計)的實質。
1.3 畢業論文(設計)時間不足
對于畢業生來說,完成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精力。按照相關規定來說,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需在學校完成,且所需時間不得少于三個月。但是從實際的角度上對此問題進行分析的話,相關高校并沒有對畢業論文(設計)時間給予足夠的重視與關注,其只強調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即可。而對于學生來說,其需要在畢業前期準備相關事宜,如工作實習、考研、考公務員、出國深造或者準備相關證書資格考試等,因此這便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時間,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畢業論文(設計)的整體進度與整體質量。
1.4 缺乏完善的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制度
在各大高校的教學實踐中,完善的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制度與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制定有效的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制度對加強學生的作業質量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高校本科教學過程中,學校在管理畢業論文(設計)的環節上仍缺乏有效的培養措施,且對于畢業論文(設計)作業缺乏一定的監督與控制,從而促使畢業論文(設計)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著畢業設計的質量。加之一些畢業生對畢業設計作業的不重視態度,致使其面對畢業作業時更是應付了事,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畢業設計的質量,而這對學校及學生的未來發展都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2 質量標準分析
通過對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從而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畢業論文(設計)的認識與了解,接下來即是對如何有效地衡量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標準進行一定的分析與探索。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問題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對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導性作用。
2.1 外在式的質量標準
衡量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主要可以從外在式的質量標準和內在式的質量標準兩方面進行一定的探討。其中,外在式的質量標準主要是需要根據國家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基準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以此對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形式標準進行一定的規范。例如,制定的相關性規章制度可對畢業論文(設計)的學分、完成周期、題目問題、多人答題或者一人答題等方面進行有效的規范,從而利于畢業論文(設計)的有效開展。此外,針對畢業論文(設計)的環節問題,其也可進行一定的探討,如是否需要增加或減少相應的環節以更好地利于畢業論文(設計)的有效開展。對于各大高校來說,不同的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相關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外在式質量標準,這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
2.2 內在式的質量標準
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各大高校還需從源頭抓起,根據畢業論文(設計)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從而對此加強一定的分析與研究。下面主要針對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的一些基本環節進行了一定的質量標準研究。
2.2.1 論文題目的嚴謹性
在進行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作業時,其論文題目首先應當滿足一定的嚴謹性與求實性,這也是有效開展畢業論文(設計)作業的首要條件,而這則需要相關教師在選題上應嚴格把關,對于各類論文題目其不僅需要進行導師資格審查,還需要編輯一定的撰寫要求,對于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所對應的專業、題目來源、題目類型及課題的背景與目的都需進行一定的確認,并要求學生根據選題對課題成果、課題文獻等進行明確的說明,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論文題目的嚴謹性,而這也能避免學生進行盲目的選題,對提高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2.2 選題過程的公開性
選題過程的公開性也是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一個質量標準。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不同類型的畢業論文題目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針對自身擅長的專業領域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以實現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相關教師應進行公開、公平的選題活動。當學生在公開環境下完成選題的初選時,相關導師還需對結果進行一定的核實與調整,以使各類選題都有合適的學生人選,而學生也可以找到切合自身能力范圍的題目,這對有效地開展畢業論文(設計)作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3 嚴格加強答辯管理
對于整個畢業論文(設計)來說,畢業論文(設計)答辯是評定學生論文成績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此過程中需要嚴格的管理標準,這對確保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此實踐過程中,各大高校不僅需要加強相關工作的組織管理,還需要倡導相關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對于答辯結果,各位教師需認真評閱,且對于一些成績偏低的論文,相關教師也需采取有效的整改方式。其中,在答辯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對論文題目進行仔細地講解,還需要回答教師所提出的相關問題,且回答問題的結果也參與到評定結果中。整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成果需包括PPT、文本、語言陳述或者相關設計圖紙等。
3 質量標準的具體落實策略
通過對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標準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從而有效地加強了相關教師對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標準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對于如何更好地衡量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標準也可提出具體的落實策略。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問題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3.1 內容具體
對于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來說,相關教師首先應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選題的質量,并需對立題提出具體要求,且對于不符合要求的選題應堅決不予采用。其次,學生在開展作業內容時,應保證論文內容具體,且需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效地開展,如若在研究過程中遇到一定的問題,應及時與教師進行有效地溝通,以便于畢業論文(設計)的正常開展。此外,學生在開展畢業論文(設計)時,需目標明確、方法得當,以正確把握論文方向開展創新型的實踐活動。
3.2 管理監控
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對于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是保障高質量畢業設計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在此環節中,各大高校也需對此加強一定的重視,對于學生的選題、調研、中期檢查、畢業答辯、成績評定等各個環節都應進行嚴格的審查,并需經由相關確認人簽字,以此才能進行最后的打分。此外,對于學生的一些違反相關作業要求的行為,各大高校也應制定相應的懲罰機制,從而更好地保障畢業論文(設計)質量。
3.3 考評機制
有效的考評機制是衡量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重要方針,因此各大高校應對此給予一定的重視。在學生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各個環節中,相關教師都需對此進行有效地記錄,且不同環節在最終成績上也占據著一定的比例,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評定。在學生答辯之后,教師需結合各環節的記錄及各階段所占據的比例進行總成績的記錄。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是高校重視畢業論文(設計)的一個重要體現,其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作業行為進行有效地督促,還可以改善高校的工作作風,對提高學校的整體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的素質教育階段,各大高校應加強對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重視程度,并應加強對此方面的研究,以通過制定科學完善的質量標準實現衡量畢業論文(設計)的綜合目標。總而言之,開展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對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對高校的未來發展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一、引言
在小學英語的課堂中,我們面對的是會隨時隨地給你“surprise”的兒童。他們生性活潑好動,稍不留神就會給你制造各種各樣的麻煩。因為:他們對課堂上的游戲津津樂道,他們對老師設計的各項任務樂此不疲,他們對同學間的對話操練回味無窮……面對一個鬧哄哄的教室,我們該如何做呢?采取“武力鎮壓”,或許是個所謂立竿見影、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造成的后果——怎一個“怕”字了得!
這時候就要求我們如何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動作或活動排解開,變不利為有利,取得更為理想的教育效果。正是這種在普通事件當中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和將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轉換成有教育意義的事情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教學資源,才能使教育機智得以實現。
二、教育機智的涵義
烏申斯基指出:“所謂教育機智,缺乏它,教師無論怎么研究教育理論,永遠也不會成為實際工作上的好教師。”
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師關于敏銳地察覺學生身上的細微變化,特別是對意外情況和偶發事件,能夠快速及時做出靈敏的反應,果斷決策,采取靈活而有效措施以解決問題的特殊能力。
它要求教師能以“變”應“萬變”。因為我們身處于不斷變化的教育情境中:學生在變,教師在變,氣氛在變,時間在變。而我們面臨的挑戰,有可能是好奇卻遠離目的的提問,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斷教育活動的紀律事件等。它們所造成的干擾絕對有可能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形成尷尬局面。尤其在信息化程度高、學生思想日益活躍的今天,課堂教學往往波詭云譎、險象環生,需要教師從容應對、巧妙調度、化險為夷。
三、教育機智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的表現
真實的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充滿生機的。對那些意想不到的“高見”和“”,教師應發揮教學機智,捕捉稍縱即失的信息,把各種生成和變動著的信息,化作為活的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并能夠有效地利用它們彈奏出美妙的樂曲。
(一)、捕捉瞬間
案例1:學生上課開小差.
前不久的一節二年級英語課中,教學內容是靈通英語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個句型:Whatisshe/hedoing?。當課堂進行到一半時,氣氛緊張而活躍,學生一個個爭先恐后地發言,要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好好地表現一番,老師看到舉得高高的小手,心里甚是高興,可沒看到角落里那個像被霜打過的茄子樣的小男孩。這節課,他始終沒能打起精神,即使是這么熱鬧的課堂。突然有一位學生報告:“老師,XXX在畫畫!”話音一落,便引起了同學們的哄堂大笑。我當時我一看是他,心里就特別的生氣。而這時他卻沒有放下手中的筆,還在繼續畫畫。我知道當時如果一把拿過他的畫紙撕了,或是大聲責罵他幾句,或是輕聲諷刺他幾句,都能讓自己很解氣。但轉念一想,我又強壓心中的怒火,走到他身邊,語氣平和的問:“Whatareyoudoingnow?”(你在做什么呢?)他沒想到我會這樣問他,或許是他沒能聽懂我的問話,還是不知道怎樣回答“畫畫”,他沒有回答。我轉向其他同學問到:“Whocanhelphim?”(誰能幫助他回答?)馬上有學生舉手說:“Heisdrawing.”(他在畫畫。)我請他跟我說:“I`mdrawing.”(我在畫畫。)他輕聲地跟我說了一遍,我對他點點頭。
然后我又拿起他的畫,看看還真畫得不錯,于是我將他的畫給大家展示了一下。正在他和大家一樣不知我要做什么而迷惑時,我說:“Hedrawsverywell,Great!Howbeautifulthepictureis!”(他畫得很好,真棒!這幅畫多漂亮啊!)這位同學顯然沒想到我會這樣表揚他的畫,只見他的臉紅了起來,并不安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我接著又問學生:Whatishedoingnow?學生回答:Heisstanding.我接著又問該學生:Whatareyoudoingnow?該學生回答:Iamstanding.我帶頭為XX同學鼓掌,并說:“Hedrawsveryhard.I`msurehisdreamwillcometrue.Wemustlearnfromhim.”(他畫畫很努力,我相信他的夢想會變成現實,我們必須向他學習。)
我無意中發覺,剛才我和學生的對話中,實際上已經讓學生學習著本課時的句型。在接下來的小組活動中我看到這位同學也加入了對話表演比賽,大家的興致都很高,熱情高漲,真是大大出乎我的課前預想,我都一一的進行了表揚。一節原本枯燥的語法復習課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結束,學生們也都掌握了復習的內容,并且有了成功的情緒體驗。
因此,怎樣面對課堂上學生的突發事件,怎樣使結果向好的方向發展,這不僅需要教師一貫的素養,還需要一點“教學靈感”。具有機智的教學,可以把偶發事件、失誤等彌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學活動中,并達到天衣無縫的妙境。甚至面臨“山窮水盡”的關頭,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順水推舟就能化險為夷,出現“柳暗花名又一村”的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中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在教育教學中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靈活機敏地處理一些事件,幽默含蓄地扭轉尷尬局面,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案例2:三次意外的發言!
意外一:記得今天上午在雙語學校聽課.內容為《牛津小學英語》3AUnitIamgoingto...by...的第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運用了自身的“臨場智慧”,化解了課堂中發生的“意外”,并收獲了精彩。
這位教師在傳授本課新授內容后,設計了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說說五一去哪里乘什么交通工具,由此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操練機會和充分展示的空間,將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加大了語言的輸出量。問題一提出,同學們便積極討論,并且各抒己見:
StudentA:IamgoingtoHangzhoubyairplan.
StudentB:IamgoingtoShanghaibybus.
StudentC:IamgoingtoIndiabytra
in.
StudentD:……
此時課堂井然有序,氣氛活躍。這時一男孩E突然舉手,教師示意她回答:IamgoingtoWCbyrocket.
學生E話音剛一落,教室里頓時一片嘩然,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課堂秩序一時間也失去了控制。顯然,對于這個“意外發言”,授課教師并沒在課前預設到,但她接下來的臨場智慧很快恢復了課堂秩序,緩和了氣氛,也保護了學生E的自尊心。她微笑著和學生E說:‘Oh!youarefun!I’dliketogowithyou!而這時這位老師卻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如此不僅使課堂化險為夷,教師巧妙地進行了過渡,而且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更體現了“臨場智慧”的精彩。
意外二:在聽伊老師的課時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在課前的熱身運動中唱歌曲:Wearesohappy!唱完之后,老師問學生:Soareyouhappy?許多學生回答:Yes!但其中一學生卻回答:No,Iamnotsohappy!教室里頓時一片嘩然.然而,該老師在這時機智的運用教學機智,她說:Oh,Iamsosorryyouarenotsohappytoday.ButIbeliveyouwillbehappyinmyclass!通過本案例,我們不難看出這位教師的臨場智慧:“意外”發生時,教師如果擺出威嚴,紀律可以得到控制,但課堂氣氛必然遭到破壞;如果不加理睬或有意回避,強行將課堂拉回“主題”,這節課不僅大打折扣,而且會對心理比較脆弱的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
意外三:我在一次上興趣小組教學生“animals”,由于一二年級的孩子剛接觸英語,而且學的內容又是他們特別感興趣的小動物,當我要求他們進行Let''''sdo環節時,即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時,原本就極度興奮的他們一下子炸開了鍋,根本聽不進我的指令,只顧著自己扮小狗小貓.整個教室就像個馬戲團,被這些孩子折騰地翻天覆地。
如果這時候我火冒三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遭殃的就是這些天真的孩子們,他們很有可能在今后的英語課堂上不敢再“放肆”,但同時也就不敢配合老師進行活動。怎么辦?
我向他們大聲招呼:“Hello,boysandgirls!”當孩子都被我的聲音所吸引時,我突然做了個拔槍的動作,同時說:“One,two,freeze!”并做不許動狀。看著同伴之間停留下來夸張的動作,大家都忍俊不禁笑起來,隨后都跟著我的指令扮起了小動物。在活動進行中,還freeze好幾次,一旦有學生思想未集中,還再動個不停,其他人就會一起跟著我一起向他“one,two,three,bomb!”開上一槍。就這樣,整個班級的紀律一下子就被控制住了。
馬克思•范梅南(MaxvanManen)教授在他的著作《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中寫到:“何時克制自己,何時忽略什么事,何時該等待,何時‘不去注意’某件事,何時后退幾步,而不去干預,干擾,打斷別人的工作,大人對于這些機智的領會對孩子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十分珍貴的禮物.”
(二)、隨機應變
通常,這種表現是伴隨著前一種表現。因為事件總是在出人意料的、無法預見的情況下發生,教師往往沒有預先的準備,這就需要我們臨時做出決斷;而且由于事件發生時往往伴隨著激烈的矛盾沖突,并可能帶來嚴重后果,所以我們應該當機立斷、隨機應變,迅速化解矛盾沖突,制止不良影響的進一步擴展。
案例3:課堂活動
英語課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師會想盡辦法設計很多游戲和活動。但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特別是一些男孩子,往往會在大家一起做游戲時趁機玩耍,并會帶給你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有一次在學習身體部位的課堂中,就在大家跟著我的指令“Touchyoureyes,touchyourmouth”鞏固這些單詞時,我發現有幾個調皮的男生動作迅速地在身上其他部位亂點亂指,還伴有舞蹈動作,一副興奮的神情。更有甚者,由于過度激動,跑到座位外面來,或是凳子翻在了地上,人也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全班同學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這個同學身上,隨即就是一陣哄堂大笑。
面對這個局面,我知道必須立刻做出決定,不然這混亂的局面將很難控制,更別提上課了。于是我當機立斷,用手指著自己的眼睛,并故作神秘地對學生說:Hi,mychildren.Lookatmyeyes!
Thereisasmallsmallyou!(我的眼睛里有個小小的你哦。)學生的好奇心被激起了,紛紛靜了下來,睜大了眼睛,找我眼里的smallme。摔倒在地上的學生也立刻站起來,跟上了大部隊的節奏。我隨即繼續讓學生touch,接下去進行的教學步驟都順利完成了。對于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生來說,只有設計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才能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獲得積極主動參與的機會。例如:我在教完“hand、nose、foot、ear、eye、mouth…”人體各部位名詞后設計了三種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游戲來鞏固單詞:A.“找一找”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各個玩具小動物,根據老師所給的單詞找對部位就行。B.“猜部位”教師出示圖片(不讓學生看到)讓學生說單詞來猜圖片的內容。C.“我說,你做”教師說句子,學生聽句子做動作“Touchyourhand.”“Touchyourfoot”“Touchyourmouth.”“Touchyoureyes.”…。示范之后再讓學生小組練習。就這樣,在出人意料的情況下,學生和我一起輕松地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
當然了,當機立斷并不意味著一定要立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是盡可能地先平息事端,為下一步解決問題作鋪墊。
(三)、變中生美
案例4:不妨空手進課堂
一堂成功的課,應該讓學生自始至終掌握主動權,教師只是充當“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咨詢者、”“參與者、”“引導者、”“顧問”等多種角色,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就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
上課鈴響了,我匆匆忙忙地趕往教室,猛然發現自己只帶了剛批好的作業本,而忘帶了教課書、備課筆記,心里不由一陣慌亂。回辦公室去拿,豈不是要耽誤時間?
師生問候完畢,學生在靜靜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對三十多雙期待的眼睛,我一邊暗暗慶幸備課時認真地鉆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邊腦子急速轉動,想著對策。英語新課程標準不是強調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嗎?我何不“偷”一回“懶”,讓學生給我上一堂課。于是,我向學生坦白了我的尷尬處境,并與學生商量:“老師什么也沒帶,這節課你們來教我吧。”學生一陣驚愕,一片嘩然,繼而躍躍欲試。一堂師生角色互換、別具一格的英語課拉開了帷幕:
Teacher(故作疑惑):Whatwewilllearntoday?
Thestudentsansweredtogetherandloudly,Unit7<AtSchool>PartALet’slearn的數字.
Teacher:WhocanhelpmereviewthewordsinUnit6?
學生們躍躍欲試,臉上抑制不住興奮,他們也許為能幫助老師而自豪,也許為自己學有用武之地而快樂。我請了一位平時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只見他迅速地拿著自己的學生卡片來到講臺前,模仿著我平時的樣子。先讓同學們齊讀一遍,然后將卡片的順序打亂讓其他同學猜下一張是什么?臺下的同學積極舉手,踴躍發言。
師(迫不及待):Doyouhaveabook?
Ss:Yes,Ido.(異口同聲)
Teacher:Howmanybooksdoyouhave?
學生積極舉手,接下來的匯報讓我一陣陣驚喜,也讓我一次次震驚,我發現了許多原本該發現而沒有發現的東西……
在接下來的20分鐘里,學生自己組織著玩掉死鬼的有些猜數字,讀單詞.又在短短的幾分鐘內編好了對話,我不得不佩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賦,他們把課文中地數字1--20熟練的加上對話,將新知和舊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他們不僅依托課本運用了課本中的語言結構,還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學生在輕輕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覺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生活中有許多意外,教學中也有許多"意外".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問題,并迅速判斷,妥善處理;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不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搪塞過關,而應通過機智的處理,積極鼓勵學生發言,及時激勵學生的創新行為,并能根據學生的發言,靈活機智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因勢利導,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使我們的英語課堂充滿活力,充滿動力,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趙智超《教學效果較好的外語教師所應具備的主要條件》《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語言學院出版社1986年5月版
元素化合物知識如此重要,而我們在剛進入高三進行課堂教學時,遇到的問題是學生對元素化合物基礎知識掌握得很不好,且明顯沒有舊教材的學生好,甚至可以說差很多。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和平時單元測驗,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答題情況進行分析思考之后,我發現原因主要有:首先是元素化合物知識種類繁多、結構復雜、性質多變、難記憶,而大多數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學習又不得法,只是停留在知識的表面層次上,缺乏對知識深層次的思考,大多采取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方法,從而造成“學起來容易,記起來困難”的局面。如:在學習Fe元素時,學生清楚Fe與S、與Cl2反應,可是學生沒有認真去思考為什么這兩個反應產物中Fe的價態會不同呢?其根本原因在哪里?Cu與S反應產物又是什么呢?不能做到舉一反三。同時學生未養成對不同種元素化合物的性質進行有效地整理、歸納與小結,如:中學化學中呈淡黃色的物質有哪些?既能與H+反應又能與OH-反應的物質有哪些?再加上在平時的測試中學生在這部分內容的得分率不高,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煩恐懼心理。客觀原因:舊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識是分散在兩冊書中,要學習兩年的時間,而新教材元素化合物知識集中于必修1、2兩本教材,只用高一一年的時間,而且新教材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系統性比舊教材差,課本對知識要求似乎淺了,但是高考對知識的要求卻深了。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采取的對策:
1.在一輪復習之前,更具體地來說在升高三前的暑假里,從思想上讓學生明確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性,行動上選擇一本完全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基礎的練習冊作為假期作業,知識點一定要全,難度要適中,立足點就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復習的熱身,開學可加一次小測試作為督促。
2.在一輪復習中章節順序的安排上,一定要將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章節安排在最前面,按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實驗和選修的順序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章節安排順序可以用舊教材的元素化合物復習順序,一定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
3.在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復習中注意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不同途徑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進行歸納學習,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如:在SO2性質的學習中注意與熟悉的CO2作比較,滲透同類別的物質在性質上也相似的思想,進行正面的遷移,掌握共性的同時注意它們的區別。它們的共性均為酸性氧化物,具有下列的通性:①能與某些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②能與某些堿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③能與某些鹽溶液反應生成鹽和另一種酸(或酸性氧化物)等。它們的區別是SO2中的硫元素為+4價,是硫的中間價態,利用價態規律,其化合價可升高為+6價,表現出還原性,也可以降到0價,表現出氧化性,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在什么條件下元素化合價升高?在什么條件下元素化合價降低?然后通過強化訓練:將SO2通入①氯水;②溴水;③碘水;④Na2O2固體;⑤Ca(ClO)2溶液;⑥稀硝酸中,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最后小結怎樣鑒別CO2和SO2這兩種氣體。一節課下來學生掌握了物質應具有的性質,然后去完成其變化的化學方程式,經過這樣的學習與強化訓練后,學生的學習能力自然就會得到提高。
一、引言
地方高校是我國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高校的科技力量是地方企業科技水平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地方高校科技活動投入產出是否高效,直接影響地方高校科技工作開展情況的好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方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高低。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是針對多輸入多輸出效率分析的方法,高校科技活動的投入產出正好是多投入和多產出的情況,本文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分析地方高校科技活動的投入產出效率,以此分析地方高校中科技資源的配置情況。
二、DEA模型
數據包絡分析(DEA, 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是一種非參數的相對效率評價方法,適用于多個輸入和多個輸出的決策單元的相對效率評價。由于其不必確定決策單元的各輸入輸出之間的函數關系,不需要事先確定指標的相對權重,也不必考慮指標的量綱,因此排除了許多主觀因素,客觀性強,易于操作。
DEA模型有很多種類,本文采用的CCR模型是1978年美國著名運籌學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基于Farrell投入與產出衡量效率的模式,采用對偶理論提出的衡量多投入多產出效率的方法。
假設有n個部門或單位(稱為決策單元DMU),這n個決策單元都是具有可比性的。每個決策單元都有m種類型的投入和S種類型的產出。每個決策單元有投入向量X■=(X■,X■…X■)■,產出向量Y■=(Y■,Y■…Y■■)。其中,X■(i=1,2,…同;j=1,2…n)表示第j個決策單元對第i種投入的樣本數據,Y■(i=1,2…s;j=1,2…n)表示第j個決策單元對第i種產出的樣本數據,v=(v■,v■,…,v■)■表示m種投入對應的權向量,u=(u■,u■,…,u■)■表示s種產出對應的權向量,顯然投入和產出的期望是投入越小越好,產出越大越好,說明產出和效率成正相關關系。
對于權系數v∈E■和u∈E■,決策單元j(即DMU■,1≤j≤n)的效率評價指數h■=■,j=1,…,n,我們總可適當選取權系數v和u,使得h■≤1,j=1,…,n。效率評價指數h■的含義是:在權系數v,u之下,投入為v■X■,產出為u■Y■時的產出與投入比。
三、指標選擇與評價實施
本文主要比較2000―2010年地方的科技投入績效,因此以每年的科技投入產出為決策單元。通過科技投入指標分析,本文選擇科技人員投入的全時當量、科技經費支出為輸入指標,選擇科技論文數量、專利授權數量、科技獎勵數量作為輸出指標。根據上述指標,建立的地方高校科技投入評價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地方高校科技投入產出指標體系
利用DEAP軟件對地方高校科技投入績效進行CCR和BCC評價,數據均來自《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001―2010年地方高校科技投入與產出績效值
從表2可以看出在2001―2010年間,地方高校有6年的科技活動位于有效前沿面上,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是有效的年份占60%。后五年的綜合效率要好于前五年的,說明隨著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地方政府對科技創新投入的增加,地方高校科技資源配置正逐步合理,不斷提高科技投入產出效率。但是,某些地方的資源配置還需要進一步優化,比如2003年和2008年的規模報酬遞增,說明進一步增加地方高校的科技投入會帶來更大比例的產出;而2004年和2006年是“十一五”末和“十二五”初的規模報酬遞減,說明當時地方高校將科技資源過多地投入某些優勢領域,非但沒有形成更大的產出,反而造成浪費。
四、各種科技產出的績效分析
當科技投入不變時,我們在上述三個產出指標中任選兩個進行分析,當選擇科技論文和獎勵兩個產出指標及科技獎勵和專利兩個產出指標時,則利用DEA模型分別對它們的投入與產出績效值進行對比,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2001―2010年選取科技論文和專利指標時的投入與產出績效值
從表3可以看出選取科技論文和獎勵指標時的平均綜合效率為0.991,而選取科技獎勵和專利指標時的平均綜合效率是0.975。根據科技投入不變時科技產出和投入產出效率成正相關關系,可以得出科技論文的產出要比專利的產出效率要高。
當我們選擇科技論文和專利兩個產出指標及科技獎勵和專利兩個產出指標時,利用DEA模型分別對它們的投入與產出績效值進行對比,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2001-2010年選取科技論文和獎勵指標時的投入與產出績效值
從表4可以看出選取科技論文和專利指標時的平均綜合效率為0.991,而選取科技獎勵和專利指標時的平均綜合效率是0.975。根據科技投入不變時科技產出和投入產出效率成正相關關系,可以得出科技論文的產出要比獎勵的產出效率要高。
當我們選擇科技論文和獎勵兩個產出指標及科技論文和專利兩個產出指標時,利用DEA模型分別對它們的投入與產出績效值進行對比,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2001―2010年選取科技獎勵和專利指標時的投入與產出績效值
從表5可以看出選取科技論文和獎勵指標時的平均規模效率為0.994,而選取科技論文和專利指標時的平均規模效率是0.993,而兩者的綜合效率和技術效率是一樣的。根據科技投入不變時科技產出和投入產出效率成正相關,可以得出科技獎勵的產出要比專利的產出效率要高。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地方高校科技投入一定的情況下,科技論文的產出要比科技獎勵的產出高,而科技獎勵的產出要比科技專利的產出高。
五、結語
本文運用DEA方法對2001-2010年這十年間的地方高校科技投入績效進行評價,評價結果說明:首先,隨著國家、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不斷增加和科技政策的不斷完善,地方高校的科技投入產出效率也在不斷提高;其次,在科技投入一定的情況下,地方高校的科技論文的產出最多,然后是科技獎勵和專利。這些結果指導我們在地方高校的科技決策中注意以下問題:首先,地方高校的科技資源不能重復投入,這樣就對科技資源造成浪費;其次,優化地方高校科技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在保證科技論文等高校產出的情況下,也考慮增加其他科技成果產出所對應的投入,比如專利、科技技術轉讓等,讓地方高校在完成科學研究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
參考文獻:
[1]魏權齡.評價相對有效性的DEA方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2]連燕華,馬曉光.試論科學研究評價的標準[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2,14(1):63-68.
[3]侯啟娉.基于DEA的研究型高校科研績效評價應用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5,17(1):118-124
[4]李亮,崔晉川.DEA方法中輸入輸出項目的選擇和數據處理[J].系統工程學報,2003,18(6):487-490..
〔中圖分類號〕G250.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2)09-0155-05
科技評價作為科研管理和績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構建科技發展競爭環境的基礎,在推動國家科技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方面作用重大。中國科學院的研究所承擔著國家的重要科研任務,合理有效的科技評價,不僅可以充分調動研究所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務,而且能為國家的科學研究、獎勵、管理提供依據和參考,使管理決策部門正確地評價科學活動,合理地制定激勵系統,以保證科學系統積極有效的運行,對科研事業和學科的長遠發展有舉足輕重的意義[1]。
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科技評價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評價特點是采用定量方法進行研究所產出評價,評價結果表現為研究所排名,不與資源配置掛鉤。第二階段的評價特點是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關注重大創新成果、目標完成度和政策引導,評價結果表現為研究所分類排名并與研究所資源配置有所掛鉤,同時反饋評價信息到研究所并為研究所提供咨詢建議。第三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建立以綜合質量評估為根本、以政策導向評估為重點、以基礎數據測評為基礎的綜合質量評估體系,把戰略規劃評估納入評價,嘗試了創新能力指數評價[2]。
以上評價的3個階段伴隨著中國科學院的知識創新工程。第三階段的評估體系全面總結和評估了科學院各個研究所的知識創新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有科學院特色的評價模式尚待建立,科技評價尚不能有效支撐科學院戰略管理和績效管理的需求,科技評價方法有待完善和進一步創新[2]。目前,中國科學院應總書記“不僅要創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的要求,開始實施“創新2020”,著力解決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為此,研究所的評價導向應有所調整,應建立以重大產出為導向的研究所評價體系,尤其注重對人才的評價。
本文在討論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研究所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優化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的思路。
1 常用指標分析與優化思路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研究所評價體系共包括24個基礎指標元素(見表1)[2],其中的很多指標是科研機構常用基礎評價指標,也是科技評價必不可少的指標,如論文等出版物以及影響因子、檢索系統收錄情況和被引頻次,獲獎成果,專利和軟件著作權,項目數和經費,將帥人才等等[3]。下面就在討論這幾項常用指標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改進思路,使之更適合中國科學院的創新評價需求,達到評價導向和支撐科學院戰略管理與績效管理的需求。
1.1 論文數和影響因子
二、統計源期刊選刊標準與選刊辦法
1.遴選標準
統計源期刊的選刊標準有17項,它們是:(1)總被引頻次;(2)影響因子;(3)年指標;(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賴斯指數;(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數;(10)來源文獻量;(11)參考文獻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數;(14)地區分布數;(15)機構數;(16)國際論文比;(17)基金論文比.影響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與該刊前兩年總數的比值.通常,期刊影響因子越大,說明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
2.遴選原則
醫藥類統計源期刊(6張)
(1)科技“核心期刊”實行三年動態管理:三年評定一次,一次評定三年有效。這對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個動態激勵機制。也給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評定辦法的進一步改進留有一定空間。
(2)嚴格科技“核心期刊”學科領域總量指標限制:同一學科領域最多一兩種“核心期刊”,寧缺勿濫,使評定出來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該學科領域的風向標作用。
(3)確保學術專家對科技“核心期刊”評定的權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門的組織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評定動態專家委員會,某個學科領域的科技期刊的學術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學學術專家說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門獨家評定。每次期刊評定,專家委員會人員應該有所調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后門”,以保證科技“核心期刊”的學術質量。
3.遴選辦法
(1) 遴選范圍。創刊5 年以上的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按國家有關規定,期刊社必須滿足采編人員數量和質量規定的科技期刊;優先考慮我國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的科技期刊,優先考慮具備集約化發展趨勢、由全國性學術社團或科研機構主辦的優秀科技期刊。
(2) 遴選指標體系建設。(a) 定量指標:一是根據來源期刊的引文數據,進行規范化處理,計算各種期刊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半衰期、論文地區分布數、基金論文數和自引總引比等項科技期刊評價指標,并按照期刊的所屬學科、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和期刊字順分別進行排序。二是知名度指標,包括被國內外要數據庫,特別是與專業相關的重要數據庫收錄情況;被國內外重要文摘期刊收錄情況;被國內重要圖書館,特別是與專業相關圖書館收藏情況。(b) 定性指標:一是編輯隊伍考核。對編輯人員從數量到質量進行嚴格審核,這是保證期刊質量的持續提升的基礎。執行主編或常務副主編必須具備該專業期刊高級職稱或相當于該職稱的學術水平,并在本專業有持續的在研項目,使其學術水平有不斷的提高。其他編輯人員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必要的數量都要有所要求。二是期刊編輯部要有良性的經濟循環和較高的社會效益考核。三是期刊在評定期內的獲獎情況,以及期刊中論文獲獎情況。
三、統計源期刊的評價
1.從1980年起,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簡稱中信所),受國家科委委托每年對SCI、EI、ISTP收錄的中國論文、對被選作統計用的中國科技期刊上的論文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統計結果作為國家正式統計數字向社會。被中信所選作統計用的中國科技期刊簡稱為統計源刊或統計源。統計源每年約1200種左右,而且每年有所變動,統計源期刊的選擇確定因照顧了學科及地區平衡,學術水平要求高于中文核心刊。
2.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兩次給當年經過多項學術指標綜合評定而被收錄的期刊頒發收錄證書,中國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會在北京向媒體召開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會”。2006年12月已是 “第十四屆”會了,會上公布了本年度科技論文統計結果及相關信息。中國科技論文的統計與分析作為本次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公布了上一年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
2013年9月27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了“2013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會”,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編制的2013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和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編制的2013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通過本次大會正式。據兩部“引證報告”顯示,《中國醫藥導報》繼2010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之后,“總被引頻次”“學科影響指標”等多項重要引證指標進一步提升,穩居“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前列,辦刊質量再獲佳績。
據介紹,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受科技部(原國家科委)委托,1987年開始對中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的數量和被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利用統計數據建立了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該數據庫由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即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論文構成。目前,該所每年定期編制、的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板),選擇了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學科擴散指標、學科影響指標、即年指標、他引率、引用刊數、基金論文比等20多項評價指標,在經過嚴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選取的各個學科的重要科技期刊,是我國最權威的期刊質量評價報告之一。
2013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收錄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共1994種,的是這些“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12年度的質量評價報告情況。該報告顯示的主要評價指標中,在2012年度,《中國醫藥導報》的總被引頻次為4341,在其收錄的43種醫學綜合類核心期刊(其中包括2種外文期刊)中排名第3位;影響因子為0.328,排名第24位;綜合評價總分為46.9,排名第8位;學科擴散指標為12.47,排名第8位;學科影響指標為0.93,并列第4位。
據了解,《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基本囊括了我國出版的學術技術類科學技術期刊和理論研究性社會科學期刊,是《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的擴展和補充。它更為完整地提供了我國期刊的評估數據。在該報告中,《中國醫藥導報》被歸入了“醫藥衛生總論”的期刊類別,該類別收錄了此類期刊121種,其中包括4種外文期刊。該報告顯示,2012年度,《中國醫藥導報》擴展總被引頻次為13361,擴展影響因子為0.735,擴展他引率為0.97,擴展引用刊數為1016,擴展學科影響指標為0.84,擴展學科擴散指標為7.76。綜合看來,《中國醫藥導報》的辦刊質量較往年相比,各項指標均穩步提升,多項主要指標穩居同類期刊前列。
《中國醫藥導報》作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級醫藥衛生期刊,創刊9年來,一直堅持“前沿性、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和服務性”的辦刊方針,不僅建立了國內一流的龐大編委、審稿專家隊伍,培養了30余名專職編采、經營人員,還導入了現代化的先進期刊管理理念和運營模式,制訂了一套比較系統、標準、規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編采流程,堅持以質取稿的原則,從各方面嚴把稿件質量關和編校質量關,確保了雜志的學術水平,編校質量不斷提高。對于2012年的期刊質量評價報告,該刊負責人表示:“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下,《中國醫藥導報》的辦刊質量一直在穩步提升,2013年再次被列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這除了我們采編團隊的不懈努力之外,更要感謝近十年來主管主辦單位領導,編委、審稿專家,廣大作者、讀者和業界同行對我刊的關心、支持和指導。我們將在此基礎上,繼續查找不足,強化內部管理,堅持科學發展;我們將再接再厲,進一步樹立精品意識,加強對優秀醫藥科研論文、重大科研課題論文的組稿力度,不斷提高審稿和編校質量。在夯實核心期刊地位的同時,向國際科技知名期刊的辦刊目標邁進。”
二、統計源期刊遴選標準
統計源期刊的選刊標準有17項,它們是:(1)總被引頻次;(2)影響因子;(3)年指標;(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賴斯指數;(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數;(10)來源文獻量;(11)參考文獻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數;(14)地區分布數;(15)機構數;(16)國際論文比;(17)基金論文比.影響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與該刊前兩年總數的比值.通常,期刊影響因子越大,說明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
三、統計源期刊遴選原則
(1)科技“核心期刊”實行三年動態管理:三年評定一次,一次評定三年有效。這對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個動態激勵機制。也給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評定辦法的進一步改進留有一定空間。
(2)嚴格科技“核心期刊”學科領域總量指標限制:同一學科領域最多一兩種“核心期刊”,寧缺勿濫,使評定出來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該學科領域的風向標作用。
(3)確保學術專家對科技“核心期刊”評定的權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門的組織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評定動態專家委員會,某個學科領域的科技期刊的學術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學學術專家說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門獨家評定。每次期刊評定,專家委員會人員應該有所調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后門”,以保證科技“核心期刊”的學術質量。
2013年9月27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2013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會”上,了由該所編制的2013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中國醫藥導報》繼2010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之后,各項期刊評價指標均進一步提升,“總被引頻次”“學科影響指標”等多項重要指標在本學科內名列前茅,以綜合評價得分學科排名第八的佳績,再次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據介紹,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受科技部(原國家科委)委托,1987年開始對中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的數量和被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利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論文建立了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并每年定期編制、年度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板),該報告選擇了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他引率、引用刊數、學科擴散指標、學科影響指標、基金論文比等20余項評價指標,在經過嚴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選取各個學科的重要科技期刊,是我國最權威的期刊質量評價報告之一。
2013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收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共1994種,的是這些期刊2012年度的質量評價報告情況。該報告顯示的主要評價指標中,《中國醫藥導報》2012年度的總被引頻次為4341,在其收錄的43種醫學綜合類核心期刊(其中包括2種外文期刊)中排名第3位;影響因子為0.328,排名第24位;綜合評價總分為46.9,排名第8位;學科擴散指標為12.47,排名第8位;學科影響指標為0.93,并列第4位。
據了解,由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編制的2013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收錄各學科6225種中英文期刊,其中社會科學類期刊2145種、自然科學類期刊4080種、引文版期刊179種,基本囊括了我國出版的學術技術類科學技術期刊和理論研究性社會科學期刊,是《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的擴展和補充。它更為完整地提供了我國期刊的評估數據;兩者同屬一宗,為“姊妹篇”。在擴刊版中,《中國醫藥導報》被歸入了“醫藥衛生總論”的期刊類別,該類別收錄了此類期刊121種,其中包括4種外文期刊。該報告顯示,《中國醫藥導報》2012年度擴展總被引頻次為13361,擴展影響因子為0.735,擴展他引率為0.97,擴展引用刊數為1016,擴展學科影響指標為0.84,擴展學科擴散指標為7.76。綜合看來,《中國醫藥導報》的辦刊質量較往年相比,各項指標均穩步提升,多項主要指標穩居同類期刊前列。
《中國醫藥導報》作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級醫藥衛生期刊,創刊9年來,一直堅持“前沿性、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和服務性”的辦刊方針,不僅建立了國內一流的龐大編委、審稿專家隊伍,培養了30余名專職編采、經營人員,還導入了現代化的先進期刊管理理念和運營模式,制訂了一套比較系統、標準、規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編采流程,堅持以質取稿的原則,從各方面嚴把稿件質量關和編校質量關,確保了雜志的學術水平,編校質量不斷提高。對于2012年的期刊質量評價報告,該刊負責人表示:《中國醫藥導報》的辦刊質量一直在穩步提升,2013年再次被列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這除了我們采編團隊的不懈努力之外,更要感謝近十年來主管主辦單位領導,編委、審稿專家,廣大作者、讀者和業界同行對我刊的關心、支持和指導。我們將在此基礎上,繼續查找不足,強化內部管理,堅持科學發展;我們將再接再厲,進一步樹立精品意識,加強對優秀醫藥科研論文、重大科研課題論文的組稿力度,不斷提高審稿和編校質量。在夯實核心期刊地位的同時,向國際科技知名期刊的辦刊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