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堂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2 17:31: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學課堂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1)

課堂改革已經到要重歸本原,到了對課堂元素的特點進行清醒認識的時刻。

課堂的基本元素是教師、學生和教材。教師、學生和教材三者的互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課堂教學中,三者的情況千變萬化,從而使具體的課堂行為千變萬化。然而,在千變萬化中,高效原則應該永遠不變。為實現高效,則必須要求課堂各要素揚長避短,各盡其能。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材承載的知識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是聯結教師和學生的橋梁。知識有陳述性知識、習得性知識等。習得性知識主要靠動手掌握,習得性知識一般要在掌握了相應的陳述性知識的基礎之上。陳述性知識越豐厚,習得的效率就越高。教材知識主要是陳述性知識。這些知識是人類長期積累的智慧結晶。每一點知識的認知都是一個異常漫長的過程,人類對許多知識的認知往往是從艱難到簡易,一旦被認知則可以通過接受學習十分便捷地被掌握。馬克思說:“再生產科學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同最初生產科學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是無法相比的,例如一個學生在一小時內就能學會二項式定理。”1而二項式定理的發現,天才的數學家們經過了長期的摸索。牛頓也說:“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我將這個巨人理解為歷史上所有曾經貢獻知識的人。我們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我們之所以能夠比前人掌握更多的知識,必須感謝前人曾經將越來越多的知識簡單化。我們現在通常一節課所學的知識,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辛苦鉆研。像對宇宙的認識,從“神創說”到“地心說”,歷時從人類產生到哥白尼,從“地心說”到“日心說”,是幾百年,從“日心說”到“爆炸說”又是幾百年,然而,現在,讀《宇宙的未來》,不需要一個小時,即使是讀《時間簡史》,也用不了一天的時間。到目前為止,這些陳述性知識就集中在教材中,這就是教材為什么對我們而言不可忽視的價值。然而,現在,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已經使人們不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這此陳述性知識了。單調的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人們已經覺得膩味了,他們希望中學生乃至小學直接擁有“創新”的能力。目前,從小學到中學都盛行“研究”“習得”“探究”“創新”,我們一點也不考慮:空中樓閣雖美,僅僅建立在虛幻中就足夠了嗎?

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生”乃后生之意,學乃是對知識有需求。學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知識,提升能力。作為知識的接受者,學生的特點是知識的相對缺乏和對知識的渴望。所以,作為學生應該有學習的主動性,他們主要是接受知識,為以后的創新作準備,而不是像當今的許多課堂,力主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試想中學生甚至小學生都可以“創新”了,艱苦的積累知識還有什么用?有些專家堂而皇之地高講:“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探索出5分,勝過教師傳授給他10分。”我認為這個“5>10”的結論就像它的表象一樣荒謬。我相信的是,甲學生的知識儲備高出乙學生很多的話,他的“創新”能力也會高出乙學生很多,而不會是相反。

“教師”是有能力從事教學工作的掌握了足夠專業知識的人。教師的基本特點是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良好的傳授能力。“教師”二字,“師”是尊稱;被稱為“師”的前提是你在某陳述性知識上有優勢。“教”偏重于指教師應該有幫助學生掌握習得性知識的能力。師范院校的大門口寫得很清楚:學深為師,品正為范。豐厚的知識素養是教師的基本特點,也是教學活動的近景保障;端正的師德影響著教師的責任心和愛心,是教學活動成敗的遠景保障,是為傳授知識服務的。雖然,教師有組織課堂、激勵學生等許多任務,最終仍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為重。現在,許多“創新”課堂都提倡學生的參與、學生的活動、學生的探究是正確的,然而,也有不少人打著“創新”的口號否定教師的講授(稱之為滿堂灌),甚至否定教師的主導性,就大錯而特錯了。

篇(2)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愛因斯坦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激發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會學是教法之關鍵。許多語文學科的前輩都做了詳細的研究與探討,也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借鑒的。近幾年來我在實踐新課程的教學實際中,也探索和總結幾點教學體會。

一、 活動激趣

葉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標在于“造就善于處理生活的公民”,語文是生活中的一種必要工具,引導學生由單一的語文教學步入廣闊的語文空間,在學語文的同時學做人,在長智力的同時養成習慣,在練就終身受用的語文本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和作為現代人的社會交際素質,從而促進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語文能力訓練為核心,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編課本劇、背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故事會、讀書匯報會、新聞會、辦墻報、手抄報、搞社會調查、書法比賽、參觀學習、歌詠比賽、作文大賽等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必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初一學生學習語文的現狀,我在所教班級開展了古詩背誦比賽、成語收集比賽、小楷展覽比賽、優秀作文展覽、周記評比等活動,力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各種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在活動中,我也更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優點與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依據學生現狀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 幽默激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有些概念較晦澀,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覺得難學就開始厭學,面對此種情況,教師要因勢利導,深入淺出,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深奧難懂的知識。語文,大多數人認為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常常是鈴聲一響,同學們便嘮叨開了,“又是老一套……”語文教師對此常常無可奈何地慨嘆:“學錯了學科,進錯了門”。那么如何讓學生由厭學到好學,想學語文呢?我認為幽默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前或者課中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穿插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學生在笑聲中達到對知識的掌握。

我認為,適當而不低俗的調侃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催化劑,在課前,我常和學生一起談談時事,侃侃足球,聊聊網絡,說說追星,論論電視。無論是《實話實說》,還是《焦點訪談》,抑或趙本山的幽默小品都能在笑聲中給學生一絲啟迪,大家在笑過以后會有很多的感悟。我常在課前給學生講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軼事中學英語教學論文,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記得我曾給學生講過一則《貓和老鼠》的故事,題目和學生愛看的動畫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興趣。故事的內容是關于貓和老鼠為什么會成為敵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學生聽得很入神。課后一名平時基礎很差的男生卻很完整的將它寫在周記里,內容與原文相差無幾,與他平時寫周記時的只言片語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此,我在班級對他大加贊揚,他的學習興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他的周記也大有長進。雖然這是教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卻使我更加真實地感受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幽默是最佳的劑。

三、 媒體激趣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教學改革的不斷更新,過去語文教師那種“夾著課本進教室,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形象有所改變,電子設備將取代紙和粉筆成為語文教師的備課工具,多媒體已經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以及網絡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語文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因而學習興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時,我精心選擇了幾幅圖片,《春花圖》、《荷塘景色》、《夕陽無限好》、《好大一場雪》,要求學生在總結文章寫景特色的基礎上用一段話描述圖片的景色,并且請其他同學評價。學生們激情難抑,紛紛舉手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展示自己的描寫才能。又如在做《說話訓練》時,我選取了希望工程的宣傳畫《大眼睛》,春城的一場春雪的圖片以及環境污染的錄象片,使學生在圖、聲、景的感染中,有感而發,即興發言,侃侃而談。小記者采訪的形式更是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如此說來,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口才,并且節省了板書的時間,教學更為直觀,可謂一箭三雕。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值得推而廣之。

篇(3)

講談——接受式是在改革傳統歷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的。

傳統歷史教學模式是50年代初我國歷史教育工作者以蘇聯的教學模式為基礎,融合我國的一些傳統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家庭作業”五個環節為結構程序。它的優點是方便了人們對歷史教學活動過程的準確把握,有利于歷史知識的系統傳授,對歷史教學實踐的指導也更為明確具體。其教學過程由教師直接控制,通過教師對歷史教材內容的系統講述,使學生對所學的歷史知識由感知到理解,然后通過總結新課和家庭作業的完成,鞏固所學的歷史知識。它能使學生比較有效地在單位時間內掌握較多的歷史知識,比較突出地體現了歷史教學活動作為一種簡約的認識過程的特性,使系統性較強的歷史知識得以有效地傳授,歷史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然而,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最主要的是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教學實踐中,就是過分強調書本知識,忽視能力培養,造成了“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教師一講到底,學生一聽到底的被動學習的局面。它所反映的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為授受關系,表現在教學內容上以知識為主,在教學方式上以傳授、灌輸為主。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們對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在鞏固了教師系統地講述歷史知識、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基礎上,采用師生談話的方式展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自主積極地接受歷史知識,教學雙方形成了雙向的反饋交流,這一改革后的模式,從其特征上看,可稱為“講談——接受式”。

講談——接受式的教學要素的關系如圖(一)所示。

圖(一):

附圖{圖}

該模式所依據的教學理論,源于現代認知理論的一個分支——信息加工理論〔1〕。它把學習過程看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貯存和在需要時提取出來加以運用的過程。根據這一理論,分析講談——接受式,可以形成這樣的認識,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不是簡單的、機械的刺激——反應的過程,而是信息播發者與接收者之間用語言交流的傳遞信息和反饋信息的過程。學生接收了教師播放的信息后,經過大腦神經系統的加工,引起反應活動,并把反應活動后得到的信息反饋給教師,再經過教師的大腦神經系統的加工,對其反饋的信息作出再反應。

講談——接受教學模式,就是依據這一原理,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以師生談話的方式逐步展開教學過程、完成歷史教學任務的。其中,既有教師對歷史知識的系統講述,也有學生的積極反應、自主探索;教學的過程是信息的傳遞過程和反饋過程的結合。它繼承了傳統歷史教學模式中重教的一面,又發展了重學的一面,把教與學、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保證了歷史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

該模式適應了歷史知識因果聯系性的特點和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特點。歷史知識的各個部分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歷史事件既可能是前一個歷史事件所引起的結果,又可能是后一個歷史事件所產生的原因,它們互為因果,環環相扣,構成了完整的知識結構。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正是從歷史知識的本質聯系中,形成歷史知識的結構,進而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運用這一模式進行歷史教學,可以達到以故引新,學新聯舊;以舊啟新,新舊相連的目的。運用得當,學生的歷史認識也就會象鏈條一樣,一環扣一環地向前邁進,螺旋上升。

該模式的結構程序為:導入新課教學新課總結新課檢查鞏固新課。

1.導入新課:通過談話聯系與新授歷史知識內容有關的舊的內容,既復習鞏固已有知識,又引起新知識的學習。

教學示例:(材料選自“人教版”初三《世界歷史》第1冊第23課《美國內戰》,下同。)

師:美國獨立戰爭發生于何時?它對美國歷史產生了什么影響?

生:1775——1783年,它使美國獲得了獨立,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師:如果說獨立戰爭掃除了殖民統治這一大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的話;那么,70多年后的美國內戰則掃除了另一大障礙,為美國經濟強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這節課我們就要學習有關這方面的內容。(板書):第23課美國內戰。

2.教學新課:通過談話聯系已有知識,引出新知識的教學。層層相扣,使新知識逐步呈現,學生逐步接受新知識。

教學示例:(教學目標是引起“美國領土的擴張”的教學)

師:獨立戰爭結束之時,美國的領土主要在哪些區域?后來有了什么變化?

生:主要在大西洋沿岸,后來擴展到了太平洋沿岸。

師:這些變化是怎么形成的?[板書并依次講述以下內容:1.領土的擴張(時間、方式、結果)]

3.總結新課:通過與學生的談話,使所學的歷史知識逐步形成歷史概念和歷史原理,建立起新的歷史知識結構,并使之系統化和科學化。

4.檢查鞏固新課:一般通過口試練習和筆試練習兩種方式進行。測試題目,不僅要達到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目的,而且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講談——接受式教學模式,以講述法和談話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同時采用指導閱讀、看圖、圖示、討論等法,屬于接受學習的教學范疇。由于它方便易行,又能起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并可采用多種變式,因而是目前使用得最為普遍的一種教學模式,尤其適用于初中的歷史教學。

二、自學——輔導式

自學——輔導式,又稱導學式。它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自學,和教師有的放矢、相機點撥的輔導,使自學和輔導在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配合的一種教學模式。

這一模式教學要素的構成關系,如圖(二)所示。

圖(二):

附圖{圖}

錯綜復雜的教學過程,從理論上可以作這樣的剖析:以教師為主體,作用于教材、學生等客體,構成了教的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作用于教材、教師等客體,構成了學的過程;教師、學生均具有主客體雙重角色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因其職業的特點和年齡、智力及知識水平的優勢,理應發揮主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即主導作用,主要用于對學生的指導、點撥和引渡上;同理,學生的學習活動也理應接受教師的主導。然而,學習活動是有其自身發展規律的,一切都有賴于學習主體主動積極地去吸收和消化知識,并構建為自己特有的認知結構。“從宏觀上看,人的健康成長過程也必然是受動性遞減,主動性遞增,直至完全能把握自己,達到‘自由王國’的過程,故學生的主動性必須受到重視和珍重。”〔2〕這樣,教的主導性和學的主動性的契合,就構成了“自學——輔導式”的主旋律。顯然,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論是支撐該模式的主要理論依據。

實際上,早在80年代,該模式就已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試驗。

1982年,杭州的茅蔚然老師提出了“四段式歷史教學法”〔3〕。他把45分鐘的歷史課分成四段來進行。第一段,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閱讀新課內容,時間約5—7分鐘;第二段,教師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講課,約25—28分鐘;第三段,師生對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提問,教師回答提問,約5分鐘;第四段,課堂作業,約5分鐘。這一方法明確而具體地安排了各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此后,上海的錢昌明老師將一堂課分為閱讀、整理和練習三段,1985年總結為“讀、理、練三段式教學法”〔4〕。后來,杭州、蘭州等地的歷史教師又先后提出了“讀、講、議、看、練”五字三段式教學法和“自學、精講、練習”三步式教學法等,雖然名稱各異,但都具備了自學、輔導和練習的環節,并改變了“講”的內涵,針對性強,效果好,都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因此,它們都為該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自學——輔導式的結構程序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材學生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精講練結。

第一步: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材。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問題,閱讀教材課文。通過閱讀,了解新課的主要內容,并掌握一般的閱讀方法和能力。

教學示例:(材料選自“人教版”高一《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二章第一節《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二課時)。具體實施如下:

教師用幻燈或小黑板等教具,向學生展示閱讀本課內容的要求:(按一課時的量進行)①、閱讀第1、2自然段,歸納16—17世紀早期英國國內經濟領域的變化;②、閱讀第3自然段,總結資本原始積累的方式及其在階級關系方面的變化;③、閱讀第4、5自然段,思考都鐸王朝和斯圖亞特王朝在政治和經濟方面各自采取了哪些措施,怎樣評價?④閱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目,概括英國革命經歷了哪幾個階段,主要采取了哪幾種形式?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說明了什么?“光榮革命”的實質是什么?怎樣認識英國革命的功績和對內對外的影響?

學生根據閱讀要求,認真閱讀課文內容,并試作課題筆記。

第二步:同桌學生或相鄰學生展開討論,交流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案,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其間,教師要善于掌握學生中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對那些基礎知識薄弱、歷史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要作重點的輔導,并作方法論上的指導。

第三步:教師精講。本環節著眼于對全班學生的輔導。主要針對學生在前面環節中所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疑難問題進行精講。所謂精講,一是講授的內容要精,教師主要講本課的知識結構和重點、難點問題;二是講授的語言要精,教師的語言要點到為止,讓學生從中得到感悟。

其中,知識結構的講授尤為重要,要使學生明確各教學內容的歷史知識體系、框架和線索,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常常采取圖示法進行。

第四步:練結。教師要緊扣教學目標,通過讓學生完成各種類型的作業,進行評價、小結等活動,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并得到及時的鞏固。如上例,既可以針對閱讀要求上所出的題目檢測學生,進行總結;也可以針對課文中的思考題和練習題,進行練結。

自學——輔導式在功能目標上突出強調了學生自學課本知識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它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有明顯的效果,能夠保證教學的質量。但是,這一模式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基礎和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因此,它比較適合于高中的歷史教學。此外,它對教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提出有利于啟發學生思考,有利于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的問題,而且要善于概括知識的結構,熟諳知識之間的聯系,并能作出精要的表達;還要有較強的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要善于和學生交流,并作耐心的輔導。

三、參與——活動式〔5〕

參與——活動式是近年來出現的較為新穎、同時也是引起較大反響的一種教學模式。

其教學要素的關系,如圖(三)所示。

(圖三):

附圖{圖}

該模式的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教學主張〔6〕。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教師扮演的角色不是學生的導師、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學生的朋友、學習知識的顧問。教師的任務是創造促進學生學習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揮獨立性與創造性,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這一模式強調師生的,共同參與和活動。所謂參與,一是指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共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二是指師生共同參與包含了教學活動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所謂活動,則是指學生的主動活動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自己找資料,定課題,做實驗,搞制作,既動腦又動手。它既表現于課堂教學,更表現于課外活動。

歷史課外活動的推行,特別是歷史“活動課”課型的確立,以及歷史情景教學法和情感教學法的實驗,為該模式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及推廣創造了條件。

參與——活動式的基本結構由三個環節組成:創設歷史情景參與各類活動總結轉化。

第一步:創設歷史情景。該模式的一大特點,就是以多種具有生動形象的歷史場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情緒,使學生樂于參與活動。創設歷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創設模擬歷史場景的方法,如把教室布置成手工工場、歷史會議的會場;也可以采取再現歷史背景的方法,如展現文物、音樂渲染、電視和電影播放等;還可以把學生帶入社會,選擇典型的歷史遺址或博物館,作為學生活動的場所。

第二步:師生在預置的場景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展開活動。可以采取由教師一邊講課,一邊指導活動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由學生自己組織活動,教師指導的方式。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供具體的實踐機會。使學生既有聽課、學習的過程,又有參與活動的過程,既動腦,又動手,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

第三步:總結轉化。通過教師的啟發,使學生感悟所學內容的情感基調,做到情與理的統一,使這些認識、經驗轉化為指導他們思想行為的準則。其方法可采取教師與學生一邊活動,一邊點撥的方式;也可采取活動結束前,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活動內容,加以啟發講授的方式。

例如,上海有位教師曾經運用這一模式教學“宋元時期的社會生活”(“上海版”初一《歷史》新教材,二課時)。大致情形如下:

第一步:在教室里創設宋元時期民間風俗的模擬場景。墻上貼滿春聯、年畫,桌上擺滿春卷、月餅、臘八粥及煙花、爆竹等。經過布置,教室儼然成了宋元時期的一個“小社會”。

第二步:師生雙方在模擬的“小社會”中學習。活動開始后,教師以一“長者”的身份向學生講述春聯、春卷、臘八粥等實物的來歷和嬗變,并概略介紹有關的宋元時期社會生活的文化背景、主要內容及其表現形式等。學生一邊對照實物,一邊聽故事似地了解有關知識。接著,師生一起在“小社會”里開展活動:觀看年畫,學寫春聯、學做元宵、學包春卷……個個忙忙碌碌,人人喜氣洋洋,師生仿佛正在忙著過年。

第三步:臨下課時(下午二節課連上),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課的內容,啟發學生通過宋元時期社會生活的“參與”和“活動”,自然地感悟到我國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文化傳統的神奇魅力,并以此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的情感和愛祖國、愛民族的高尚情操。

參與——活動式特別適合于地方史和有關專題史的教學。它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教學效果明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是實施中學歷史素質教育的較好的教學模式。但是,這一模式的運用要求較高,它不僅要有恰當的教學內容,明確的主題思想,還要有教師的精心組織和指導,最好與校、團、隊的活動結合起來,并選擇恰當的教學時機進行。

此外,在當前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發現教學模式、范例教學模式和目標教學模式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試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注:

〔1〕參閱:鐘啟泉編譯《現代教學論發展》[+]“著眼于信息處理的教學模式”,1992年10月版,教育科學出版社。

〔2〕楊小薇著《中小學教學模式》,第127頁,1990年4月版,湖北教育出版社。

〔3〕茅蔚然:“四段式歷史教學法”,《教學月刊》,1983年第1期。

篇(4)

如何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中學政治課教師非常關心和必須面對的問題。尤其在今天,中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面貌和心理素質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更給思想政治課教學增加了難度。從學生成長方面來說,政治課確實起著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恰當引證,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大家也許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政治課教學就是老師教條條,學生背條條,是激發不了學生興趣、激活不了學生思維的,當然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而要激活學生思維,增強教學效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寓教于樂”。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寓教于樂”活動,使學生感到無比的樂趣,能夠在輕松愉快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如用學過的知識組織辯論會、演講會、故事會、哲學小漫畫創作展評、社會調查等。尤其是辯論會和哲學小漫畫創作展評非常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極高,一開展這樣的活動,笑聲此起彼伏,學生收獲很大。由于政治課以其深刻的理論內容涵蓋自然、社會、人文各個領域,這就要求教師應有多方面的知識素養,要廣識博覽,取精用宏,恰當引證,才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如在講授”資本主義民主選舉的虛偽性和欺騙性“時,向學生朗誦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的一首短詩:“要想當美國總統/需要有一種多么好的耐性/逢人拍肩裝熱情/嬰兒臉蛋親又親/初選會上假惺惺/如醉如狂募美金/火車旅行站站停/到處演說念選經/電視廣告頻露臉/天花亂墜獻殷勤。”通過這首短詩,學生對資本主義國家“選舉”鬧劇便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而報以一陣嘲笑。如果沒有這首短詩的形象描述,僅靠教師抽象的講述恐怕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再如在講述辯證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時,朗誦一首西方人的短詩《釘子》:“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鐵蹄壞了一只鐵蹄/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國家。”幾乎不費口舌,就能使學生對這一哲理豁然貫通,而且印象深刻。在這方面,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警句格言、寓言故事都可加以擷取,供我所用。同時,也可以運用直觀教具,如:電影、電視、錄像、錄音、投影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一切視聽感覺,使抽象的知識盡可能地具體形象、生動,這樣可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內驅力。如講初一《思想政治》“孝敬父母”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先放《常回家看看》這首歌,在歌曲所營造的氣氛中開始本堂課。又如講初二《法律常識》時,教師可放一些案件審理的錄像,學生根據錄像的內容用已學過的知識解開謎團。同時通過對具體案件審判過程的觀看,使學生對法庭的環境布置、合議庭的組成、法庭審判的程序等整個審理過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并在法庭審理錄像播放結束后,讓學生和教師、學生之間一起就開庭審理的案件進行廣泛的討論,提出有關我國法律和法庭審理方面的疑問,這樣可以學到不少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能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又能對學生進行生動的道德、法制方面教育。

二、立足教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應該看到:創新能力不是抽象的,更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從“一般能力”中升華而來的。特別是對中學生而言,他們處在打基礎的階段,根深才能葉茂,務實才能出新。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真正想提高一節課45分鐘的效率,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還要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需要教師吃“透”教材,加深理解。政治課是一門嚴肅的學科,來不得半點馬虎。在教學中一定要理清頭緒,深入理解,句句吃透,層層分清。如講“物質”這個概念,可把它劃分為以下幾層:(1)哲學的“物質”概念,不是其他學科對“物質”的解釋。(2)“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說明物質是第一性的,是客觀的。(3)“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說明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里“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不等于“已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它只表明意識能夠反映物質,不是意識已反映了物質。(4)“客觀實在”,是對實實在在的物質的具體形態的抽象和概括。分層理解的目的,是讓學生細細領會,這樣一個抽象難懂的概念就牢牢地烙印在學生的記憶深處了。再如有些學生在預習“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時,“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這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大惑不解。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可用電腦制作一個《拉力》的動畫,上課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的內容就是兔子、大雁和魚兒同拉一輛車,兔子在地上往前拉,大雁起飛往空中拉,魚兒往水里拉,大家都出了力,流了汗,但是車子沒有向前進。如果讓三只兔子都往同一方向拉這輛車,也出力、流汗,車子一定會拉得飛快。看完動畫以后,學生恍然大悟,都深深地被哲學的道理所折服。原來是當部分無序、欠佳、方向不對、目標各異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發揮,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然后還可因勢利導,比如就我國的“神舟”五號飛船載人成功這類事例,可向學生提出“飛船是一個人生產出來的嗎”?學生都清楚,這是千千萬萬個人團結協作、齊心協力、共同攻關的結果,由此,學生更能明白“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的真正內涵。同樣建設小康社會,也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這樣就能把哲學的道理嵌在了學生的靈魂深處。

篇(5)

高中階段作為高等教育的預備階段,而思想教育課程是指引學生正確邁向更高層次思想境界的媒介,因此高中生學習思想政治,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等,這在一定程度影響到整個國家甚至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所以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備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提高農村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措施,希望能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改進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一、我國農村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模糊化

目前我國高中新人教版的思想政治教材涵蓋了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與道德規范,在課時相對較少的思想政治課,要根據教材進行系統的教學實屬不易。雖然教育不斷改革,但是高中階段學生的應試任務仍然很大,尤其是思想政治學科作為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學生的應試任務較重,導致教師的教學壓力也較大,由此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性逐漸變得模糊化,原本是為了提升學生素養和思想道德的課程,逐漸變成了高考的工具,導致學生更注重死記硬背,而不是從中吸取思想精華、提升學生本身的素質。

2.教師的教學方式刻板、陳舊,學生學習的興趣淡薄

現階段我國農村中學的教學技術、教學方式相對陳舊、落后,缺乏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教育的現代化進程脫節,學生仍然在黑板粉筆的世界里學習思想政治課程,加上農村中學的教師大多襲用照本宣科、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較少接觸先進的教學辦法。這些傳統的教學方式相對比較枯燥、無趣,壓制了高中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也降低了教學的實效性。

3.學生的考核方式不夠科學

目前我國的農村中學思政課程考核沿襲了“卷面分數”的標準,即是以分數的高低去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秀,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課程后其實踐的評價,在教育改革繼續深化的今天,這種唯分數為準的評價體系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目前很多城市中學思想教育課堂嘗試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情境性學習等,并且根據小組的合作表現、實踐表現給予評價,最終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活動體現實效性。

二、增強農村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實效性的策略

1.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雖然現階段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作為高考必考的內容之一,分數是不能忽略的目標。但是作為一門素質課程原目標是要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素質,將學生培養成一個高素質的、有利于國家發展的全方位人才,如果完全忽視了原有的目標而去追逐高分目標,那么只能培養學生背書和答題的技能,根本無法達到提升學生素質和道德的目標,即無法體現課堂教育的實效性。因此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立場出發,首先要明確思政教育的目標,而且教師要堅定此目標,堅決貫徹素質教育的路線。同時為了保障高考,在確保原目標實現的基礎上,適當地熟悉教材的理論知識與道德規范等教材內容是必要的,這二者目標的實效性表現在學生的為人處世上,另一方面體現在學生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上。

2.進行思維教學,從本質上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新課標指出思維教學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因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學條件相對城市中學差,比較缺乏啟發學生思維的教學材料和教具,因此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思維進行教學,從本質上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作為農村中學教師要充分發揮思維教學的作用,在課堂上摒除只說教不思考的陳舊教法,盡量引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使學生的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才能從本質上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主要的思維教學辦法有:(1)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與時間。思想政治包含的許多哲理學識都是辯證的,如果沒有深入的思考,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教師必須認識到思考思想政治問題的重要性,適當地留一些空間和時間給學生自由思考,有利于其培養哲理分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2)教師要善于提取價值較高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大部分的思維活動都是由疑問開始的。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每一個問題、每一層關系都清清楚楚地剖析,而是適當保留一些價值較高而且難度適宜的問題,先挑起學生的好奇心,并觸及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區思考,最終有效習得知識。

3.重視教材,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思維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一定的升華生成。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正處于思維活動比較旺盛的年齡,接受能力較強,正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大好機會。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門務實且不斷創新的課程,上課的節奏相對較快,如果教師要真正提升一節課45分鐘的教學效率,那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墨守成規,才足以完全消化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同時也要求高中政治課教師能夠深入理解教材,理清頭緒,提升教學效率。如在講解“物質”這一節課上可以先將整節課的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1)哲學對物質的解釋,非哲學對物質的解釋;(2)物質是第一性的,是先于意識的,是客觀存在的;(3)物質能夠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物質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4.加強學法指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現代教育觀提出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強調發現“知識”的過程,而思想政治課程多理論性知識,更需要發現“創新點”。因此。教師從學法指導入手,幫助學生形成探究和解決問題的精神,這樣更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強學法指導,可以參考這樣的做法:(1)進行教材學習的時候,指導學生學會找出內容中關鍵處,并作出標記;(2)指導學生學會整理筆記,并且進行知識的分析、比較、歸納等;(3)指導學生如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4)指導學生學會獨立獲取新信息,并將新信息與原有知識體系相結合,主動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指導學生記憶基本知識點的時候,一字不漏地背誦教材的意義不大,而且花費時間多。一位老師就盡量把書上十幾個字的句子,縮減到幾個字去讓學生記憶,類似“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教師將其改為“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法律的權威”,短小精簡,讀了一兩遍就可以記住,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之后,學生學習政治的信心進一步被激發。

5.將主動權交還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緊緊握著課堂的主動權,學生多是出于被動地位,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的實效性也無從談起。因此,教師應該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加強對學習控制和設計,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課堂的實效性才能體現。如某農村中學政治教師,一改傳統的灌輸性教學模式,采取錢夢龍提出的“三主教學法”,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在課堂上這位教師盡量精講、少講,善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但是不規定標準答案,免得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在復習課上教師也改變以往只機械復習難點和重點的模式。將選擇復習內容、方式的權利交還給學生。側重指導學生依照自己原有的知識水平進行學習、復習,通過這樣的課堂自學指導,各層次學生的自查自學能力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6.努力發展多媒體教學

近年來,現代科學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學校教育中,例如多媒體的教學技術、聲像資源等早已走進城市中學的課堂,這些教學技術應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與傳統教學方式最大的一點不同之處是:它擺脫了傳統教學方式中僵硬的、呆板的畫面與氛圍,體現出圖文并茂、課堂信息容量大等優勢,學生可以在多媒體的課堂身臨其境地感知知識的呈現,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森磊,張景芬.淺談課堂教學秩序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成功:教育,2010(8).

[2]張愛珠.如何構建實效性課堂[J].學周刊,2012(1).

[3]錢芳.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8).

篇(6)

加強理論學習。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和郭思樂教授生本教育理論,學習杜郎口中學、楊思中學等成熟的課堂教學模式,徹底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

開展聽評課活動。學校制定“生本課堂”評價標準,每周舉行骨干教師示范課和青年教師匯報課,各教研組以公開課為載體,通過集體備課、上課教師反思和聽課教師的相互評課,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引領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科學制定目標,落實“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多學少教”等生本教育理念,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經驗交流。定期開展學生論壇、教師沙龍和教學隨筆交流等活動,促進教師及時總結經驗,相互學習,提高教師"生本課堂"的實施水平。舉辦各種競賽。開展了學案設計、優質課評比、教學案例和教學論文評選等活動,促進生本課堂的深入開展。“生本課堂”是學校教育理念的體現,學校圍繞“生本課堂”扎實有效地開展教學研究,走內涵發展,創教學特色之路。

二、以生為本,為學生創設自主提問、自主感悟的空間

在生本實驗班教學的課前,教師通過課前學習實踐活動,如:課前調查、訪問、上網查閱資料、讀書、請教別人等,放手讓學生自主體驗、自主發現問題,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起點。

(1) 自主提問。通過課前的探究學習,學生對部分新知識己經有了一定了解。雖然這樣,他們仍然會有很多的疑問。

所以課堂上老師充分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我還想知道什么?”以便進行合作探究。課堂中,通過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定標、自主探究找出問題,結合課堂互相交流匯報,提出自己的疑問,以便集體的合作探究,解決共同疑難。

(2) 自主感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便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進行自學探究,自主感悟體驗。如:通過上網搜集、查閱書籍、實踐調查等方式進行有關資料的收集,有關知識的了解,有關方法的掌握,自主地學會新知識。通過課前的自主感悟,自主體驗,獲得初步的成功,激起其自信心。

三、以生為本,為學生創設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空間

生本最常用的學習方式之一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要求學生根據。前一環節中整理出的問題,選擇有思考價值的討論題,即教學目標作為思維導向,為學生提供參與條件和機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的信心和行動。引導學生展開小組為單位的嘗試、討論、辯論,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培養學生認真聽取他人意見,學習集體的智慧的習慣。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 (1)創和諧的氛圍,小組展開嘗試學習,發現問題; (2)抓重點的問題,小組展開討論學習,解決問題; (3)運用集體的智慧,小組展開辯論學習,得出結論。

四、以生為本,為學生創設互動評價、交流分享的平臺

評價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環節,堅持正確的評價價值取向,是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發展的重要因素。課堂中,我們通過師生互動互評、生生互動互評,營造寬松和諧的對話氛圍,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心靈溝通,讓學生在平等、開放、多元的評價交流平臺中充分展現個性。現在,我校生本課堂教學中,學生挑戰老師、評價教師、學生評價學生、學生自我評價等方式已成為課堂主旋律。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盡情流露,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大膽質疑,相互爭論、批判、評價,相互激勵、競爭,形成評價交流的互動平臺,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起學生內在的潛能,對新知識有所感悟,尋找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發現其中奧秘,總結出方法和規律。此外,教師相機行動,巧用激勵性語言,給予學生鼓勵、表揚,從正面引導學生公平、公正、有針對性地評價,讓學生在自主評價中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以生為本,為學生創設拓展延伸、體驗創新的舞臺在實驗中,我們要堅信,只要我們給予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學生就會創新,就有創新,就敢創新。

(1)創設情景,給學生一個敢想敢創的空間。

篇(7)

2.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在信息化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早已深入到教學的第一線,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同樣需要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作用,來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對于不容易掌握的內容,教師可以多媒體設備,把復雜、繁瑣的知識可視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3.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數學教師應當重視這一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在內容的講述中穿插一些簡單的問題,幫助同學進行理解記憶,同時鼓勵學生隨時向教師提出不明白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也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幫助非常大。

二、提升課后反饋的有效性

一堂課的教學效果,不是老師說了算,而是學生說了算,因此,對于課堂教學的情況,老師有必要通過學生的課后反饋來了解。但是老師直接向學生了解可能不容易得到真實的結果,老師可以通過數學課代表的反饋間接了解多數學生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意見,這樣,教師才能夠從相對真實的反饋當中了解到自身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面,對癥下藥,各個擊破,最終實現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真正提升。

篇(8)

二、運算準確性習慣的培養數學離不開運算

運算能力是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經常會做題出錯,進而導致其考試成績不理想.這種情況的存在,對于激發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有效培養初中生的運算準確性。例如,在講“公式法分解因式”時,除了要引導初中生掌握公式的基本特征之外,教師還要將其和“整式乘法”中的公式分化開,從而達到有效抑制公式誤用而形成的干擾,最終有效培養初中生的運算準確性的習慣.又如,在解一些計算題的時候,教師應該首先引導學生掌握運算的通法法則,還要對于一些常用的數據進行熟記.唯有如此,才可能有效地發現計算對象的特點,進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計算.比如,計算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順序進行計算.如此一來,可以快速準確地計算出該算式的答案為-2.事實上,很多初中生出現做題錯誤都是由于他們缺乏運算的準確性習慣所造成的.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對他們的運算準確性習慣進行培養,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篇(9)

二、堅持以學生發展為重點,倡導必要的自學策略

以學生發展為本,便是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第一位,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享有的權利。只有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得以保證,新課改倡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才能得以實施,如果學生的地位不能保證,新課改便會成為一些口號,無法落實,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地位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輔以必要的自學策略,往往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新課標將其劃分為模塊,講授的內容存在一定差別,教師可以在教授部分模塊知識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興趣以及自身的意識傾向獨立完成部分模塊的學習,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機會,化學教師應該及時針對學生學習的問題與困境對學生加以疏導和糾正,以使學生的學習按照正確的路線前行。

三、強調化學教學中實驗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化學實驗效果

篇(10)

但在開始階段,教師在使用這些媒體時忽視了語文學科的特點,一味追求生動形象,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況下,不顧作品的內涵意蘊,硬要以多媒體畫面來“言傳”,甚至以課件演示替代了學生思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力的發揮。不少語文教師很快注意到這一誤區,開始研究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在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思維的同時,力求保持語文教學美妙的韻味,力求促進課堂教學最優化,從而使課堂教學媒體的使用又上一臺階。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改教學大綱為課程標準,標志著語文科課程與教學將實現時代轉型。以新課程的相關要求為視點,語文課堂的概念需要重新書寫。新課程在課堂的定向上突出了四個方面:課堂不是教師表演而是師生交往互動的舞臺,不是訓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不只是傳授知識而且是探究知識的天地,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平臺。

以這種課堂定向來審視現有語文課堂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我們就會發現原本以為先進的課件演示只是“換湯不換藥”,只不過是改變了傳遞信息的手段、形式而已:原來用“人語”和“人書”傳遞信息,后來加入“機語”;原來只傳遞“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后來傳遞“文本、圖像、聲音、影像”等信息。手段和形式雖有進步,卻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理念。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課堂仍屬于“教師傳遞信息,學生接受信息”的模式,教師的“導演”角色仍然沒有改變,學生仍然根據教師設計好的程序來進行學習,缺乏自主性。2、媒體傳遞的大多是陳述性的知識,很少涉及程序性知識。多媒體的滿堂灌和知識的滿堂灌一樣,都是讓學生“克隆”知識,缺乏探究性。

上一篇: 大學生學習觀論文 下一篇: 美術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性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色综合天天综合精品网国产在线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二区 |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久久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幕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