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設計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2 17:30: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路設計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公路設計論文

篇(1)

當前我國的機械制造業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國在內燃發動機的設計和制造方面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落后了近二十年,燃油經濟水平、平均能源利用率等各項標準也都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低碳公路建設產生了負面影響,所以,在道路的施工過程中我們要加強高新技術施工設備的應用,同時,還要加強對其耗油量、燃料使用率等各項參數進行仔細評估,一旦發現有不符合標準的設備,一定要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維修保養,如果依然滿足不了運行需求,必須及時替換掉,積極使用高新技術環保的設備繼續開展作業。

1.2施工過程中積極應用新型環保材料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公路建設領域也研發了很多低碳環保材料,其中溫拌瀝青混合料、瀝青路面再生等新型材料表現最為明顯。溫拌瀝青混合料是一種拌和溫度介于熱拌瀝青和冷拌瀝青之間,但是其性能卻能夠達到或接近熱拌瀝青混合料的環保型瀝青混合料。溫拌瀝青混合料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約燃料油,減少有害氣體地排放。

1.3制定科學合理的公路施工方案

在進行道路施工之前,設計規劃人員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為公路的低碳環保提供保障。具體可以從路基設計、坡度設計、防雨水沖刷設計等方面入手,此外,還要科學合理安排借土棄土的位置,合理地選擇砂石料供應商,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強公路運營管理過程中的低碳優化控制

2.1完善交通體系運行管理方案

前文提到交叉口的存在會在對車流量造成較大影響,所以對交叉口進行合理的信號配時設計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交叉口的間距比較短,就可以采取信號聯動措施,保證交叉口具備良好的服務水平,減少交叉口對車輛正常行駛的影響,從而減少車輛的燃油消耗以及尾氣排放;須對交通標志、道路標線等進行重新規劃,必要的時候可以采用動態的信息展示板,這樣駕駛員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交通信息,選擇最合適的行駛路線,減少了不必要地繞行,同時公路的服務水平也能夠得以提升,最重要的是車輛可以保持勻速行駛,減少尾氣排放,有利于實現低碳環保的目的。此外,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居民拼車出行,提高車輛的運載率,這樣不僅能夠緩解我國當前的交通壓力,也能夠減少二氧化碳地排放。

2.2完善公路的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服務系統,提高車輛通行效率,規避不必要的擁堵。當前,在交通領域內最受歡迎、應用范圍最廣泛的就是ETC系統,該系統是當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收費系統,車輛在通過收費站時不需要停車,而是通過車載設備實現對車輛信息地識別、付款等功能,該系統非常適用于高速公路,通過該系統能夠使車輛通行速度得到巨大提升,減少擁堵,降低溫室氣體地排放。

篇(2)

東莞鎮區聯網公路總長207.7km,公路等級一級,設計車速60km/h,雙向四車道或雙向六車道。包含老路改造加鋪瀝青路面、老路拓寬、新建道路三部分。按區域劃分為5個標段。本文就一標段軟土地基路堤設計進行重點論述。

一、水文地質概況

東莞地處珠三角平原區,地勢低平,降雨充沛,河網縱橫,地下水位受河水及潮水水位的影響。一標段內主要地表水系為東江及其支流水網,縱橫交錯。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潛水及基巖裂隙水,局部具微承壓性。地下水位8月期間穩定水位標高介于0.33~2.43m,隨潮汐波動,但年變化幅度不超過2m。

原始地貌單元為海陸混合沉積地貌。建設范圍內普遍分布有軟土,主要特征是: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強度低,滲透系數小。軟土工程性質差。

二、特殊路基處理方法

本項目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特殊路基處理方法:

1.墊層法(清淤換填)

本方法用于淺層較軟弱地基,即軟土深度不超過3米。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淺層軟土或不良土,換填砂礫,并分層碾壓夯實。該方法可以提高持力層的承載力,減少沉降量。但是如果換填厚度超過3m,從經濟上來說不可取。

2.塑料排水板

本方法用于深厚軟弱地基,且填土高度小于2m的路段。其基本原理是在軟基表面施加大于或等于設計使用荷載,經施工期預壓后,使被加固土體中的孔隙水排出,軟基完成大部分或絕大部分的沉降,預壓完成后卸去預壓荷載,地基有些回彈,交付使用后地基承受使用荷載再次沉降,但沉降量很小(僅為卸載時的回彈量加剩余沉降量)。達到減少路基工后沉降、孔隙水排出同時,有效應力增加,土中孔隙體積減小,密實度加大,土體強度提高,地基承載力也得到提高。

本項目中采用等載預壓。堆載分級施加,荷載施加按設計加載曲線進行。每200~300m設置一個檢測斷面,每個檢測斷面設置沉降板三組及邊樁二組。當每天地基沉降量小于0.02mm時,可停止預壓。

3.粉噴樁

本方法用于深厚軟弱地基,且填土高度大于2m的路段以及橋頭、涵洞等承載力要求較高的路段。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施工設備將水泥與原狀土的地基土充分攪拌而形成水泥土,通過水泥的水化反應及土顆粒與水泥水化物的凝硬作用、離子交換作用改變軟土的性質,與樁間土形成復合地基,可以大大提高承載力,減少沉降。

三、設計計算

1.塑料排水板

本項目各層土的物理力學指標見表3-1:

各層土的物理力學指標表3-1

注:該路段地下水埋深0.79m,填土高度2m。

(1)設計

井徑及間距經多次固結試算確定為:等效井徑5cm,井距1m,三角形排列。本段軟土層較厚,底層沒有透水層,排水板的長度為穿透持力層0.5m。平均長度為13.0m。路基底部設置50cm砂墊層。并設置3%~4%的預拱度,保證砂墊層的使用質量。

(2)計算

①沉降計算

總沉降包括瞬時沉降Sd、固結沉降Sc和次固結沉降Ss三部分。瞬時沉降是在加荷初始,地基土的孔隙水壓力來不及消散,土的孔隙來不及調整,由地基側向引起的。這種沉降一般不大,不宜精確計算。固結沉降是在上覆土壓力作用下,地基中的孔隙水逐漸排出,體積發生變化引起的,是地基的主要沉降。次固結沉降是指孔隙水壓力消散后,在一定有效應力的作用下,土骨架由于蠕動變形引起的,這種沉降很小,持續時間很長。

本工程采用壓縮模量(Es)計算主固結沉降Sc:

式中:—壓縮模量;

—地基中各分層中點的附加應力增量;

—分層厚度;

由上式計算得本段軟土地基的主固結沉降為Sc=0.311m,總沉降S=mSc=0.421m。

再根據,

分別計算出竣工時及基準期結束時固結度Ut1、Ut2,則基準期(15年)內殘余沉降St=(Ut2-Ut1)S=0.163m<容許工后沉降0.30m.

②穩定計算

采用有效固結應力法對打排水板前后的路基滑動面進行穩定驗算,比較其安全系數。

路基滑動安全系數采用下式計算:

式中:—地基土內抗剪力,,;

—路堤內抗剪力;

—當第j圖條的滑裂面在路基填料內時,若該土條滑裂面與設置的屠工織物相交,則P為該層土工織物每延米寬(順路線方向)的設計拉力;

—各土條在滑弧切線方向的下滑力的總和,;

經過計算,打排水板前后該段路基的滑動破壞最危險滑裂面安全系數分別為1.071,1.278,說明打排水板后路基才穩定。

2.粉噴樁

本項目各層土的物理力學指標見表3-2:

各層土的物理力學指標表3-2

注:該段地下水埋深1.05m,填土高度6m,為橋頭路段。

(1)設計

樁徑500mm;多次試算確定樁距1.2m,正方形排列;樁長須穿透持力層0.5m。樁噴粉量50kg/m(32.5R普通硅酸鹽水泥),摻入比約15%。90d齡期無側限極限抗壓強度為1200Kpa。單樁容許承載力為110KN,復合地基承載力為150Kpa。

(2)計算

①單樁承載力及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

單樁承載力計算公式:;

式中:—強度折減系數,可取0.35~0.50;

—樁的截面積;

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公式:;

式中:—面積置換率;

—樁間土天然承載力標準值;

—樁間土承載力折減系數,當樁端為軟土時,可取0.5~1.0;當樁端為硬土時,可取0.1~0.4;當不考慮樁間軟土作用時,可取0。

根據地質資料,計算得單樁承載力,復合地基承載力。

②沉降計算

樁土復合層壓縮變形按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樁土復合層頂面的平均壓力

—樁土復合層地面的附加應力,其值為,其中為樁土復合體的平均容重。

—樁長;

—樁土復合體的變形模量,其值為,分別為樁身灰土和樁間土的變形模量。可取(100~200)。

復合體底面以下未加固土體的壓縮變形,采用分層綜合法進行。

總沉降。

四、結語

軟土地基在選擇處理措施時,應考慮地基條件、公路條件及施工條件,尤其要考慮處理措施的特點、對地基的適用性和效果,以確定符合處理目的的處理措施。

參考文獻

篇(3)

2重點高邊坡穩定性評價及支護優化設計

2.1基于過程模擬與控制的高邊坡穩定性評價及災害控制方法研究

高邊坡巖土體具有地質體所具備的地質過程特性,對巖石進行的高邊坡穩定性評價的主要目的就是對邊坡變形破壞的過程以及機制進行闡述,并且基于地心力學來對問題進行刻畫,實際上這種對巖石高邊坡進行的穩定性評價更具體說來應該是一個變形穩定性的問題。對變形穩定性的分析是指對高邊坡的變形以及相關的破壞情況、破壞機制進行研究,并且結合數學、力學以及計算機技術,利用數值模擬的方法來對邊坡變形的過程進行模擬演示,并且對變形過程進行控制,基于這種模擬研究的結果對邊坡的穩定性進行相關評價。變形穩定性分析的過程是在對應力環境、變形特征、破壞模式、潛在滑面位置進行模擬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但目前對于穩定性系數以及推力值的估計還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持,沒有形成一個成熟、準確的計算方法。

2.2重點高邊坡穩定性評價

對需要重點進行研究的邊坡要隨時進行施工跟蹤,要注意對實際施工中遇到的巖體結構以及邊坡變形的情況進行足夠精確、細致的描述,并且要積極收集邊坡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反饋信息,對具體的坡體情況進行分析,根據上述資料以及研究分析,來建立相應的地質模型來反映控制性結構面空間展布特征,并且要根據具體邊坡結構的實際特征來進行計算方法的選擇,用來研究邊坡變形的破壞模式以及穩定性情況。土質邊坡、散體結構以及破裂結構邊坡的穩定性大多都會受到最大剪應力面的控制,因此,對這類邊坡的邊坡開挖過程進行研究分析,就要在對潛在滑動面的位置的判斷基礎之上進行,并且根據強度穩定性分析來對相應的邊坡穩定性進行評價,為支護設計的優化提高有效的參數。

2.3重點高邊坡支護優化設計

在對邊坡支護進行優化中,要由對變形破壞的過程進行模擬來研究邊坡開挖過程的不同變形階段,由地質體所處的演化階段以及變形破壞機制來對支護方案進行篩選,要按照具體的規范標準來進行靜力學設計,要按照數值模擬的結果來研究地質體以及治理工程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并由此來進行方案的優化設計。高邊坡優化設計要建立在精準的地質模型的基礎上,利用控制過程技術來完成,而且還需要特別關注邊坡的穩定性評價,根據原有的設計方案進行改進。邊坡優化要注意變形控制以及災害控制,要將采用適宜的支護措施來是變形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要結合反饋信息以及穩定性分析結果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

篇(4)

1.1最大超高的控制

公路超高設計通常需要按照前文公式進行計算,而最大的超高值則控制為8%以下。我國現有的狀況是公路貨車數量較多,而公路貨運中超載的情況普遍,這樣公路上行駛速度相對低。所以按照實際情況,貨車在曲線路段行駛其速度較低,因為向心力作用,超高坡度大于6%即容易出現側翻的危險。而在氣候影響喜愛,如雨雪天氣等,大中型貨車通行率較高的路段就容易出現側翻等情況,所以超高值應控制在6%以下。同時設計速度高且運行速度較高的路段最大的限制應為10%,而常年積雪冰凍的地區只能選擇6%作為限值。下面就針對平原和山區進行限制分析。首先,平原地區的交通網絡密集,且地勢相對平坦,近郊的道路與城市道路交接。超高設計主要是考慮縱面平緩、交口多等特征,除了考慮前面公式中的因素外,還應考慮超高路段與正常路段的銜接問題。平原公路的超高值如果按照規范進行計算則會影響路面的美觀,同時造成路段銜接的困難。因此在設計時應考慮綜合性因素,通常選擇的限值為1%,并對超高路段進行安全性的測定。實踐證明,平原地區經濟發達且地勢平坦,路網密集,適當的減小超高限值可以增加交通的順暢和行駛穩定。其次,在山區超高設計中,其地形因素影響較大,通常曲線半徑很小,縱面起伏較大,車輛行駛的速度也隨時改變,如果單純的考慮速度計算超高值則不能,按照舒適性要求。車輛的安全也會受到影響。山路復雜性形成了路段不同,設計不同的情況,對連續低指標的山路,貨車數量較多,則應減小超高值來獲得安全性。對縱向坡大于3%的下坡如果出現曲線環繞的情況,則應結合縱坡的情況進行設計。此類情況計算超高值,需要考慮同樣條件下平穩路段的超高設計作為參考。同時應注意的是無論何種設計,都應按照線形設計的規范進行。

1.2公路超高過渡設計

超高路段往往是從直線路段過渡而來,即路基斷面從雙向橫坡變為單向橫坡,這個路段即為超高過渡路段。這個過渡在設計中除了考慮離心力的作用以外還應考慮路面結構設計的問題,方便排水、施工等因素都應在設計中進行考量。通常這個路段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雙坡階段,路肩和形成橫坡不能保持一致時,通常先抬高外側路肩與外側行車道一致,然后將彎道外側的車道與路肩升高,直至與彎道內側行車道持平。如果是長回旋線,則不能滿足道路的排水的坡率,此時容易造成外側車道不能正常排水,所以這個階段超高設計應控制漸變率不大于1/330。彎道外側土路肩應保持正常橫坡,不參與超高。另一個是旋轉階段。外側車道和硬路肩、內側車道進行同時旋轉,并與內側硬路肩坡度一致。然后將兩側車道、硬路肩一起旋轉到與內側土路肩一致,最后兩側車道、硬路肩、內側土路肩一起轉轉到超高路面。如果是長回旋,超高的起點應設置在曲率與不超高最小半徑一致,雙坡階段也應控制漸變率小于1/330,全超高路段應出現在緩圓節點處。

1.3緩和曲線的長度控制

緩和曲線的作用及時保證路面平面的線形,使之直線與圓曲線之間或者圓曲線和直線之間的曲率改變需要經過的曲線。在緩和曲線的設計中需要注意的是其長度的選擇,因為其關系到平面線形的質量。如果緩和曲線過短,則曲線變化不足,且緩和段和圓曲線銜接不能形成自然漸變,影響行車的效果。反之如果過長,則也會影響線形組合的效果,彎道超高和加寬都會受到影響。車輛行駛的轉向操作,行駛軌跡出現改變,緩和曲線正是契合這樣的規律改變,緩和轉彎的沖擊適應加速度的改變,可以有效的避免側面沖擊。作為超高變化的過渡階段,緩和曲線的設置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具體包括離心力對乘客的影響,超高橫坡過渡的曲線改變等。一般而言平緩曲線的長度比選擇為1∶1∶1,即回旋線、圓曲線、回旋線比例一致,這樣的情況才能保證緩和曲線的協調。

篇(5)

1.1使用年限

橋梁主要受力構件必須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養護的條件下,其使用年限為100年。

1.2設計洪水頻率

二級公路上的大、中橋,設計洪水頻率為1/100;二級公路上的小橋和三、四級公路上的大、中橋,設計洪水頻率為1/50;三、四級公路上的小橋,設計洪水頻率為1/25。設計洪水頻率內的歷史最高洪水位可通過現場調查踏勘、向附近當地村民詢問了解、向相關水利部門發函等方式獲得。

1.3橋下被交河流的航道等級和凈空標準

應與相關航道主管部門聯系,獲得橋下河流的航道等級、最高通航水位、凈空標準及規劃等資料,如橋梁下部結構和基礎在通航水域中,需設置必要的船舶航行標志、標識。

1.4橋下被交道路的等級和凈空標準

應與相關道路主管部門聯系,獲得橋下道路的等級、凈空標準及規劃等資料,并設置必要的防車輛撞擊設施。3.5道路等級一般來講,農村公路的道路等級可采用二、三、四級公路標準。具體取用時,不僅要與現狀相吻合,還要與規劃相協調。

1.6設計荷載

一般來講,二、三、四級公路,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Ⅱ級,如二級公路為干線公路且重型車輛多時,可采用公路Ⅰ級汽車荷載。

1.7設計速度和橋梁寬度

二級公路設計速度為80km/h,60km/h,其相應的橋梁寬度分別為12m,10m;三級公路設計速度為40km/h,30km/h,其相應的橋梁寬度分別為8.5m,7.5m;四級公路設計速度為20km/h,其相應的橋梁寬度為6.5m(雙車道)、4.5m(單車道)。橋面寬度的具體取值不僅要與現狀相吻合,還要與規劃相協調。

1.8橋上及橋頭引道線形

橋上及橋頭引道的線形應與路線布設相協調,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路線布設的規定。橋上縱坡不宜大于4%,橋頭引道縱坡不宜大于5%;位于市鎮混合交通繁忙處的橋上和橋頭引道縱坡均不得大于3%。橋頭兩端引道線形應與橋上線形相配合。

2橋梁的建設規模

在橋梁的建設標準明確后,橋梁的建設規模主要涉及橋梁的立面設計。橋梁立面設計的三要素為橋高、橋長、基礎入土深度。

2.1橋高(指最低梁底高程)

橋高通常在做以下三項對比后確定。

(1)設計洪水頻率內的歷史最高洪水位加安全高度后的高程;

(2)與航道等級相對應的最高通航水位加凈空高度后的高程;

(3)與道路等級相對應的最高路面高程(考慮路面加鋪因素)加凈空高度后的高程。

2.2橋長

梁底高程確定后再確定主孔跨徑。一般來講,在滿足橋下凈空寬度和泄洪要求的條件下,應盡可能采用較小的經濟性跨徑,降低上部結構建筑高度,減少投資。確定上部結構建筑高度后進行橋長設計時,為縮短橋長,減少投資,可按以下原則控制:

(1)可能采用較大橋梁縱坡;

(2)平原軟土地基臺后填土高度不宜大于4.0米,一般地基臺后填土高度不宜大于6.0m,城鎮人口稠密區,臺后填土高度不宜大于3.0米;

(3)橋下凈空斷面須滿足泄洪要求;

(4)橋梁基礎宜盡可能避開老橋基礎。

2.3基礎入土深度

(1)如地基土質承載力較高且具備開挖條件時,應首選擴大基礎,否則宜采用樁基礎。

(2)基礎入土深度須考慮河道的一般沖刷、局部沖刷以及規劃河床斷面的開挖情形。

3橋梁的施工圖設計

在橋梁的建設標準、建設規模初步確認后,由建設單位組織召開設計方案論證會,以會議紀要方式最終確認或直接由建設單位下達設計委托函予以明確。設計單位據此與建設單位簽訂委托設計合同,安排橋位處地質勘探,每座橋梁布置不少于2個地質鉆孔,并由設計單位提供地基承載力要求。此后,設計工作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為做好施工圖設計,應高度重視以下設計細節。

3.1橋梁抗震設防

鎮江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動加速度峰值為0.l0g或0.15g,除二級公路上的大橋采用8度區的抗震措施外,其余橋梁均采用7度區的抗震措施。

3.2橋面鋪裝

鑒于橋梁規模較小,宜采用防水險鋪裝。如鋪裝厚度計入結構計算高度,需設置不小于3cm的磨耗層。

3.3橋面護欄

橋面設置人行道時,應設置人行道欄桿扶手;橋面不設置人行道時,宜設置險墻式護欄,以減少后期養護工作量。由于農村公路為混合交通,為確保行人安全,護桿高度不應小于1.1m。

3.4橋頭接線

橋頭接線原則上要求與老橋兩頭道路銜接,平縱線形順適,設置必要的波形防撞護欄與橋上護欄相銜接。

3.5管線事宜

原則上原有老橋上的管線在新橋設計時應予以保留,并預留未來管線位置,但須遵循下列要求:

(1)禁止天然氣輸送管道、輸油管道利用公路橋梁跨越河流;

(2)高壓線跨河塔架的軸線與橋梁的最小間距,不得小于一倍塔高。高壓線與公路橋涵的交叉應符合現行《公路路線設計規范》的規定。

篇(6)

為行駛中車輛的駕駛人所能清楚見到其前方的直線距離。視距長短影響公路的行車安全至巨,安全性高的公路須有足夠的視距,使駕駛人能夠從容控制其車速,完成其所需的安全措施。

(2)縱坡度設計所包含的內容

為公路縱向的坡度,亦即沿公路中心線路面的傾斜度,以兩點間高程差與兩點間水平距離的比值表示的,如2.4%,或-3.6%,正值表上坡道,負值表下坡道。

(3)豎曲線設計所包含的內容

為縱坡度變化時,兩坡度間將形成一轉角,車輛通過該轉角處應有相對應的考慮,以促進行車安全、舒適以及視覺美觀,故應于縱坡度變化處設置一段曲線,使縱坡度逐漸變化,使路線平滑通順,此曲線稱的為豎曲線。

(4)是否采橋梁或隧道減少縱坡度所包含的內容

為若遇無法克服的地形障礙,為減少施工對當地自然環境的改變量,考慮土方開40挖等安全問題,建議可采用橋梁或隧道型式,于后續行車階段也可減少用路車輛爬坡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

2平面線形設計

(1)緩和曲線所包含的內容

為當車輛由直線路段進入某曲線半徑值以下的曲線路段,或由此曲線路段進入直線路時,為了行駛軌跡發生變化所插入的曲線稱為緩和曲線。

(2)復曲線與反向曲線所包含的內容

為復曲線為同方向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大小曲線半徑的圓曲線連接,中間未設緩和曲線者。反向曲線為兩組同向曲線的反向組合。同向曲線為單曲線或同向曲線間設有緩和曲線者。

(3)平曲線最小半徑限制所包含的內容

為公路的平曲線半徑愈小,則曲率愈大,亦即表示公路轉彎程度愈大,除產生較大離心力外,并因車輛轉彎時所占公路面積較大,故有效路寬將相對減小,致降低視距,對行車安全及舒適性影響甚大,故曲線半徑的最小值應加以限制。

(4)平曲線最短長度限制所包含的內容

為車輛沿曲線行駛時,若曲線長度太短,駕駛人即需將剛轉彎不久的方向盤立刻轉回,除離心力變化太大,乘客感覺不舒服外,駕駛人操作方向盤的困難度亦較高,41故平曲線的長度,亦有其最小限制的必要。

3公路交叉設計

公路交叉設計是為了有效率地發揮公路設施的交通功能。公路與其他公路或軌道系統相交者稱為公路交叉。而公路交叉的型式可分為平面交叉與立體交叉。以下分別就公路交叉設計面向下的次因素及其內容作說明。

(1)是否采槽化設計所包含的內

為交叉路口槽化設計時,可利用標線或路面標記繪成槽化島圖型,用以區隔直通與轉向的車道。槽化線線型分為單實線、Y型線與斜紋線三種,其顏色應與其連接的行車分向線、分向限制線或車道線相同。交叉路口使用實體阻攔物做成不同的槽化島,將更能有效管制及保護車輛與行人。此指駛入或駛出交流道時的槽化設計。

(2)是否設置轉向彎道所包含的內容

為轉向彎道系于公路交叉處因實際需要設置槽化路口供轉向且與主線分離的車道,可提高路口車流的紓解效率。此指駛入或駛出交流道時的轉向彎道設計。

(3)是否采感應式號志所包含的內容

為交通感應式號志,用于交通量變化顯著且無規律,或交通量懸殊的地點,由設于公路上的傳感器偵測車輛到達狀況,以號志控制器默認的程序,實時變換燈號。此指設置于進入交流道時的號志。

篇(7)

1路線設計的作用以及應當遵循的原則

(1)路線設計的作用分析之所以要開展高等級公路路線設計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提升路線的流暢性和美觀性,同時也是為了保障人們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幫助駕駛人員能夠充分掌握道路情況。公路路線設計涉及的內容多種多樣,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平面線形設計、縱面線形設計以及橫斷面線形設計等。很多時候,人們認為進行公路路線設計只是對于幾何線條進行設計即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路線設計是公路整體設計的重要基礎,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科學合理的進行路面設計,更能保障公路路基、隧道、路面等部分的建設水平。可以說,如果未能依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路線設計,即便盡最大的可能從其他方面找補也仍然難以發揮優勢性作用,甚至很多時候,如果需要后期對于路線設計進行調整,其他設計也都必須隨之發生變動。值得注意的是,待公路竣工之后,如果再想依據實際的路線需求來調整路線則是極為困難的,為此必須做好路線設計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調整。(2)路線設計應當遵循的原則其一,路線設計應當與周邊環境相適應。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們可以利用生態環境、改造生態環境,但唯獨不可以破壞生態環境。為此,在進行路線建設時,應當遵循生態環保的原則,充分滿足公路建設實際需求的同時,確保路線情況與地形更為適宜,盡最大的可能性避免對于生態環境造成干擾和影響。除此之外,如果路線需要經過風景區、自然保護區等位置,還應當避免對于水土環境和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其二,路線設計應當與耕地環境相適應。我國地大物博,盡管現有的土地資源較多,但平均到每一個人身上卻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保護耕地目前已經成為了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為此,在進行公路的路線設計時,應當盡可能的避免占用耕地,合理調整建設規模,避免對于土地造成分割。其三,路線設計應當與施工場地周邊的環境相適應。在進行公路施工時,所處的環境往往較為惡劣,為此,應當充分立足于施工地點的地理條件和施工環境,調整好工程開展與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實際進行公路施工時,應當立足于整體情況,科學合理的調整路線設計,以便更大程度上保障施工質量。

2高等級公路路線設計分析

(1)行車視距的設計駕駛人員在駕駛車輛的過程當中,需要保持合理的行車視距,以便充分掌握路面情況。行車視距就是指駕駛人員能夠更好地判斷車輛駕駛情況的路面視線距離,合理調整行車數據,對于避免駕駛人員視線受阻,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為此,在進行路線設計時,應當考慮到行車視距。(2)平面線形的設計在實際對于高等級公路工程進行平面線形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周邊建設環境、地形環境和景觀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公路的路線設計并非以平直為最佳,必要時也需要調整其曲線長度,才能有效避免路面設計存在線路形狀不協調的問題。(3)縱面現行的設計有關調查顯示,高等級公路當中,交通安全事故最為高發的路段,主要存在于縱坡段。也就是說,中面線形的設計很可能影響到人們日常出行的安全性。為此,應當在進行中邊線型的設計時,構建起爬坡車道,有效避免上坡路段出現安全隱患問題。而在下坡路段,則應當設置相應的避險車道,避免出現車輛失控的問題。如果公路長期有大中型車輛通過,則應當盡可能的降低中坡的高度,必要時可以設置相應的指示路標,以對于駕駛人員起到提示性的作用。(4)橫斷面的設計相對于正面設計和平面設計而言,公路的橫斷面設計看似不會對于交通安全造成過于嚴重的影響,但其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視,在具體進行橫斷面部分的設計時,應當嚴格遵照現有的安全行車要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同時還要考慮到整體路線的一致性。(5)多種斷面的組合設計做好路面的線形設計,一方面可以對于駕駛人員的視覺帶來影響,更能集中駕駛人員在駕駛過程當中的注意力,減少駕駛人員的疲勞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給人帶來平滑流暢的感覺,可以有效改善人們出行舒適度。為此,在適當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種斷面結合的設計形式,以便更大程度上避免安全隱患問題的存在,保障人們的出行安全和運輸安全。

3合理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分析

篇(8)

公路中小橋的設計涉及諸多因素,設計者、建設者需要對各個因素全面把握,掌握公路中小橋的具體情況,以此制訂合理的設計計劃,擬定正確的計劃任務書。對于橋梁的規劃設計而言,需要有關人員收集相關資料,對實施地點進行實地勘察,提出合理的設計建議。首先,對公路中小橋的具體指標進行調查研究,例如,調查研究通行車輛的荷載等級、人行道要求、車道數目、交通流量等,結合公路中小橋上的交通種類及其具體要求,設定橋梁承載力、寬度、走向等。其次,對橋的位置進行選定,對于中橋而言,應根據路線的總方向,并結合公路與橋梁的綜合因素選擇橋位。對于小橋涵而言,橋位的選定應遵循公路的路線走向,如果施工場地的水文、地質、地形條件不適合,可采取適當的施工技術,但不應改變橋涵路線。然后,調查測定施工點附近的河流水文情況,在橋梁設計時,以此為依據確定橋梁的跨徑、橋面高程、基礎埋深等。再者,調查測量橋位附近的地質地形情況,在此基礎上繪制地形圖、地址剖面圖,為橋梁的設計與施工提供參考。最后,對與公路中小橋建設有關的其他情況進行調查,如附近舊橋的使用情況、當地橋梁施工材料的來源與供應情況、施工場地的運輸狀況、當地有關部門及群眾對橋梁的要求等。通過對公路中小橋施工地點的勘測調查,收集、記錄資料數據,根據資料擬定不同的橋梁設計方案。橋梁設計方案的比選、確定步驟包括:確定橋梁高程的要求、擬定橋型方案草圖、詳繪橋梁方案、篩選方案、編制概算、選定方案、匯總文件等,認真執行各個步驟,選定最為合理的公路中小橋設計方案。

2公路中小橋的設計

2.1中小橋平面設計

確定橋位是公路中小橋設計的首要任務,應依據公路工程設計標準的要求,在符合線路總走向的基礎上確定小橋的線形與位置,在符合橋路需求、路線走向的基礎上確定中橋橋位。在橋梁平面設計的過程中,應滿足橋梁自身的穩定性與經濟性的要求,將橋梁位置選擇在河面較窄、水流穩定、沖刷較小、地質良好、河道順直的河段上,這樣不僅可防止因沖刷過大引起的橋梁倒塌現象,而且能使橋梁的造價與養護費用降低。此外,還應從整個路橋網方面著手,減少車輛繞道,使交通更加方便,同時還應盡量避免橋梁、河流的斜交,以此減少橋梁長度。對于橋梁的變速車道、平曲線變徑、緩和曲線、平曲線加寬與超高設置等,均需使其符合相應的路線規定。同時,應保持橋梁橋頭與線形的平順,保證車輛平穩通過,橋梁與公路的銜接等也應嚴格按照路線的要求設計。

2.2橋梁橫斷面設計

不同橋跨結構的橫斷面形式與橋面寬度影響著橋梁橫斷面的設計,橋面的寬度直接影響行人、車輛的通行狀況。因此,在公路中小橋的設計中,應確保橋梁的交通服務水平,盡量保持橋面寬度與所在路線路基寬度一致。對于城市交通的公路橋梁而言,根據城市交通的狀況與工程規劃要求,可適度加寬橋面寬度。對于彎道上的橋梁而言,在橫斷面設計時,應根據路線的具體要求,設置合適的寬度。同時,應根據車輛、行人量的需求,結合前后路線的布置,設計人行道、自行車道的橫斷面,并增加適當的分隔設施。一般情況下,人行道的寬度在0.75一1.0m,而未設人行道的橋梁應設置安全帶。

2.3橋梁縱斷面設計

影響橋梁縱斷面的設計因素諸多,包括基礎的埋置深度、橋道的高程、橋梁的總跨徑、橋頭與橋上引導的縱坡、橋梁的分孔等。對于橋梁高程的確定,應根據橋下通車凈空的需要、設計水位,結合橋梁跨徑、橋型因素而確定,其中自設計通航水位算起的凈空高度應低于通航孔橋跨架構下緣的高程,而橋梁結構地緣的高程不應低于設計所規定的車輛凈空高度。應根據水文計算確定橋梁總跨徑,同時要確保洪水順利宣泄,避免橋梁總跨度縮短而引起淺埋基礎不穩定等問題。應根據地質地形情況、通航交通、技術緊急等條件確定橋梁分孔。同時,由于公路中小橋的總造價直接受橋梁分孔的影響,橋梁孔數與跨徑不同,橋梁墩臺與上部結構的總造價也會發生改變。例如,橋墩較高時,增加了基礎工程的復雜度,工程造價增加,橋梁跨徑加大。而橋梁的分孔還應滿足橋下的通航要求,應在航行最方便的河流處布置中小橋的通航孔,當河流的變遷性較強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增加通航孔的數量。在一些體系中,為了加大橋梁跨徑可采用懸臂施工法,因此,山區地區的公路中小橋橋梁跨度往往較大。

3公路中小橋質量加固方法

3.1上部結構的加固

加固橋梁的上部結構,常用的方法有增大截面與配筋、改變結構受力體系、增加橫向聯系、橋面層補強等。其中,增大截面與配筋加固法主要是通過增大構件截面面積、提高配筋率來提高鋼筋混凝土的穩定度、剛度和強度,如加大橋梁側面或梁底面的尺寸,在橋梁中增加主筋的配置,從而提高主梁截面的高度,提高其承載力。而橋面層補強加固法多在主梁剛度不夠時運用,通過在橋梁頂部增加一層鋼筋混凝土層,將梁頂與主梁相連接,使主梁的有效高度增加,其抗壓截面的強度也隨之增加。

3.2下部結構的加固

對于橋梁下部結構的加固,常用的方法有擴大基礎、防治墩臺和基礎沖刷等。其中橋梁基礎擴大底面積的方法適用于基礎埋置太淺、基礎承載力不足的情況,當結構基礎發生不均勻沉降時,可利用擴大基礎的方法進行加固。但如果在擴大部分基礎時,出現地基承載力不足的問題,可通過將一定數量的樁打人擴大部分基礎中的方法提高其承載力,而裝樁的參數應根據地基的具體變形計算確定。

3.3質量加固的具體方法

以某公路跨河橋為例,由于該橋已建設多年,且維修較少,需要進行質量加固。對于中小橋而言,質量加固的重點是提高橋的結構承載力,并保證車輛通行順暢,加強表面病害維修,提高橋的耐久性、使用性。首先,可進行拱肋加固,對橋梁局部開裂、銹蝕現象進行整頓維修,并借助外包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法對拱肋進行加固,綁扎鋼筋網、澆筑混凝土。其次,對于橋梁人行道部位的缺陷,可清除處理混凝土表面,用混凝土防銹浸漬劑保護鋼筋,用水泥漿涂刷修補區外表面,使其結實、美觀。

篇(9)

1.合理地選擇設計荷載

新疆農村大多處于盆地、丘陵,不僅是地方特有材料采集的原料來源,有的還是煤炭、天然氣能源基地,因此很多農村公路就必然成為原料和能源的重要運輸通道;由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型的重載車輛也越來越多,在其干線公路中,因為超限檢查站和收費站相對較多,很多大型的重載車輛為逃避收費和檢查也會從農村公路繞行,對農村公路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壞。所以,合理地選擇農村公路設計的荷載標準一定要準確,要以觀察或者了解到的最大汽車的荷載軸載為基礎,結合技術標準,合理地選擇設計荷載等級。

2.合理地選擇農村公路線路

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地方政府財政投資的困難。因為農村公路建設經費來源主要由國家財政計劃撥款,地方政府資助,鄉村集資三部分組成。但是后兩項,特別是最后一項籌集起來還是困難很大,一旦無法全部到位,強行施工質量必然大打折扣,偷工減料現象嚴重,部分項目甚至還有擱淺的可能。由于財政經費籌集困難,農村公路修建的不易,為了避免重復投資,因此,合理地選擇路線非常重要,其原則有:(1)要結合新疆的縣、鄉、村建設規劃,和當地景觀相協調相一致,以發揮農村公路總體的綜合效益;(2)要充分利用舊路,減少所占用的耕地,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3)要便于施工,可采用的施工工藝和技術應能夠滿足質量檢驗的評定標準。

3.合理地選擇設計速度

由于新疆農村公路主要是為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提供服務,農民的交通法制觀念相對淡薄的實際情況,因此在新疆農村公路的設計理念上,應考慮:一是符合農村公路交通的實際;二是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應設置標志以示安全。所以,農村公路在設計速度上也應合理選擇。

4.合理地設計交通安全設施

新疆農村公路要做到以人為本,使用功能優先。按照“保障安全、提供服務、利于管理”的交通原則,[3]結合交通量的增長與技術的狀況,補充完善交通安全設施設計:如標志、出口分流三角端的防撞設施、結構物與高路堤等路段設置路側護欄,在陡巖、急彎、沿河路段應當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和警示標志。在進行這些設施設計時,除滿足其重要的、特殊的需求外,要能比較容易引起駕駛人員的注意;提供的信息要簡明、易懂;要允許駕駛人員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以提高行車安全性。

二、新疆農村公路線形的設計

新疆農村公路的設計等級和技術參數總的原則是“因地制宜”,即以改建公路為主,根據公路的不同位置、不同地形、不同作用可分段確定設計等級及技術參數:以保證暢通的交通量,滿足車輛錯車的基本要求,來確定路面的寬度;以保護路面不受破壞,來確定路基寬度;以適應最不利交通荷載時的需要來確定路面結構;以設計速度來確定農村公路的線形標準。

1.平面線形

以四級公路為例,基本是沿著老路進行改造,對于圓曲線半徑小于15m的彎道,應重點進行分析,如有條件,應加大半徑使其大于15m;在平曲線長度方面,《公路路線設計規范》中規定,山嶺丘陵地區四級公路的平曲線最小長度為40m,而緩和曲線最小長度為20m,當不設定圓曲線時,可將兩緩和曲線直接相連構成凸形曲線,但是在實際測設當中,由于新疆的地形比較復雜,這樣的做法往往還不能夠很好地適應地形,另一方面凸形曲線也存在拐點,不利于行車安全,一般還是要采用設最小長度20m的圓曲線和采用超高加寬緩和段過渡的形式比較符合實際。而在曲線間直線長度控制方面,設計規范要求相對較高,在山區農村公路改造工程中,由于建設資金的問題,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因此各地方交通局推出了相應的要求,根據實際執行情況,在設計中一般采用同向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以m計)以不小于行車速度(以km/h計)的2倍;反向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以m計)以不小于行車速度(以km/h計)的1倍為宜,[4]當最小直線長度無法滿足時,就必須設計成復曲線,但應注意兩曲線的半徑比值必須要符合規范規定。

2.縱面線形

我們在拉坡時一定要注意用平均縱坡進行控制,一般不宜超過5.5%,并注意任何相連的3km路段的平均縱坡不宜大于5.5%。還要盡量避免出現極限坡,特別是要注意回頭曲線的位置,回頭曲線處縱坡應做為控制指標,對前后坡進行調整;當出現高差較大,難以克服時,可作局部改線。

三、新疆農村公路的路基路面設計

在新疆農村公路上的交通流是由多種車輛組成,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為自行車、摩托車和電動三輪車等,同時,也有很多大型的重載車輛經常從農村公路繞道。根據以上特點,在經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后,通過計算,農村公路主要線形技術參數一般取值為:三級路平原區設計速度3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9米,路面寬度7.5米;三級路山嶺區、四級路平原區設計速度2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7米,路面寬度6.5米;單車道四級路設計速度2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5米,路面寬度3.5米,并在每1000m必須設置3—4處錯車道。[5]具體實施設計時,在路基寬度達到要求的同時,盡量使路中線與老路重合,當路基寬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我們一定要權衡加寬路基的方法,盡量減小其工程量,降低造價。由于農村公路質量由水侵害引起的問題達50%以上,農村公路在養護方面經費嚴重不足,因此,完善綜合排水設施,減少水侵害,十分重要。而新疆農村公路一般縱坡起伏較大,在路基路面及排水設計方面,首先,可考慮采用挖土質邊溝,在某些縱坡起伏較大或過村鎮的路段可考慮采用漿砌水溝;對于路基的缺口處,我們可以考慮設計少量的重力式擋土墻,如果有條件,盡量采取挖方的形式加寬路基;同時在路基邊緣處一般盡量采用培土路肩的形式,而不推薦采用路緣石,這樣既可降低農村公路建設的工程造價,同時也保證了路基的有效寬度;在路面設計時,以往采用較多的結構形式是2.5cm厚細粒式瀝青混凝土+4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水泥穩定碎石+級配碎石的結構模式,但在實際建設中,2.5cm厚細粒式瀝青混凝土+4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結構形式,一是不能滿足規范規定的最小厚度要求,二是工程造價較高,三是使用效果不佳;建議新疆農村公路路面設計時可采用“強基薄面”的形式,即4~5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稀漿封層+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級配碎石底基層的形式,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厚度可以通過驗算確定。[6]這樣既可降低工程造價,又能符合設計的規范要求,使用效果也比較理想。

四、新疆農村公路設計的變更控制與養護

篇(10)

2養護方案設計

2.1設計原則

根據現場調查、技術狀況綜合評估和芯樣評價結果,本次路面養護采用以罩面為病害處治主要方案,保護中下面層,而部分合適路段可采用就地熱再生的方案。主要遵循原則如下:1)設計方案經濟可行原則。設計方案既要能解決實際問題,保證路面功能滿足要求,又要經濟合理、施工方便,力求投資收益最大化。2)病害針對性原則。重點針對現有瀝青路面的典型病害進行改善,結合國內外已有的病害處治成功經驗,有針對性提出適合本項目的病害治理方案。3)施工易組織原則。針對本項目交通量大,且老路改造過程中不可能中斷交通的現實情況,通過選擇經濟可行便于施工易組織的路面方案,將施工帶給路面交通組織的難度降低到最低。

2.2決策依據

根據對鹽靖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狀況綜合評估可知,路面車轍是鹽靖高速公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考慮到“十二五”全國公路養護檢查增加了車轍的檢測指標及要求,因此本次方案設計的決策指標確定以車轍深度達到8mm的限值為依據進行路段選擇。此次路面治理養護以局部銑刨后罩面為主要方案。

2.3路面養護方案

依據舊路車轍狀況的不同,本次制定以下四種方案進行瀝青路面罩面[5]:1)對于行車道和超車道路面車轍深度均值均超過10mm且路段內車轍深度超過15mm的路段比例大于30%的路段,采用裂縫預處理后,銑刨原上面層精銑刨1.5cm后,行車道攤鋪4cm改性瀝青混合料AC-13S罩面,超車道攤鋪4cm改性瀝青混合料AC-13S罩面,罩面寬度為4.25m。2)對于超車道車轍不嚴重,行車道車轍深度均值超過10mm且路段內車轍深度超過15mm的路段比例大于30%的路段,采用裂縫預處理后,行車道銑刨原上面層精銑刨1.5cm后,攤鋪4cm改性瀝青混合料AC-13S罩面,超車道精銑刨0.5cm后罩面3cm易密實改性瀝青混合料ECA-10。3)對于超車道車轍不嚴重,行車道車轍深度均值超過10mm且路段內車轍深度超過15mm的路段比例小于30%的路段,采用裂縫預處理后,行車道精銑刨1cm后罩面3.5cm易密實改性瀝青混合料ECA-10,超車道精銑刨0.5cm后罩面3cm易密實改性瀝青混合料ECA-10。4)對于車轍深度均值小于10mm的路段,采用裂縫預處理后,精銑刨5mm后再罩面,行車道和超車道均采用2.5cm易密實改性瀝青混合料ECA-10罩面。為了防止采取罩面工藝進行養護后原路面的裂縫較快反射至路表,需要采用必要措施對原路面的裂縫進行處治,包括施工準備、擴縫、清刷等流程[6]。處治方法為施工路段裂縫處采用裂縫雙層挖補聚酯玻纖布貼縫處治裂縫。

2.4養護工程實施后效果預估

本次養護工程實施后,將對鹽靖高速公路路面各項性能均有大幅度地改善,本文基于最近一次路面各項性能檢測數據,統計了本次養護工程實施后路面各項性能的改善情況,匯總于表3。

上一篇: 工商管理英語論文 下一篇: 計算機課程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视频第一亚洲 | 视频久久久久久97 | 日韩在线一级还看 | 在线观看视频人成福利 | 午夜福利精品导航凹凸 | 欧美精品专区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