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2 17:30: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如何有效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精心設計懸疑問題,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可以改變傳統的平鋪直敘的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以最佳狀態融入課堂教學活動。

一、創設故事化的教學問題

創設故事化的問題情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從而運用多元化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7的加減法”時,可以先讓學生看“老鼠背土豆”的圖編故事:小老鼠從地里偷了7個土豆,但是在回家的路上,裝土豆的袋子破了一個小洞,此時,教師提出問題:“小老鼠背土豆回家的路上,有可能會掉幾個土豆?帶回家幾個?”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練習,并動手模擬實際情況,最終得出不同的答案:有可能丟掉1個,還剩6個,算式為:7-1=6;也有可能丟掉2個,剩下5個,算式為:7-2=5;還有可能丟掉3個,剩下4個,算式為:7-3=4;也可能全都丟了,算式為:7-7=0。這種問題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發揮了創新能力。

二、聯系生活設置有效問題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呢?”學生回答:“足球、皮球、車輪等”,教師繼續提出問題:“足球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如果做成三角形會怎樣呢?”以上問題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會立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所以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對圓形的認識更加深刻,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篇(2)

[中圖分類號]G623

1、概述

小學語文課堂是當代少年兒童語文學習的主要啟蒙場所,在這一階段,學齡時期的孩子不但可以學習到大量語文基礎知識、文學常識,使自身文化積累得到初步的豐盈。同時,通過教師對大量國內外優秀文學作品的講解,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文學成果產生初步的感知,體會語文學科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內涵,從而對文學世界建立起一定的認知,并逐漸培養形成自己對于文學的最初的感悟。由此可見,小學語文課堂對于一個人的文學啟蒙而言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并在后期人的成長階段中亦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通過更為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開發新的教學模式,成為當代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重點探討問題。

自新課標推行以來,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師突破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理念,將越來越多的視頻、語音等引入課堂,在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加形象的接觸到語文課中老師所要傳達的知識、思想。如今,包括體驗式教學、自主式學習等在內的多種新型、科學的教學模式因其獨特的教學理念、生動的教學方法而受到廣大師生的認同,已成為中小學課堂中十分常見的授課方式,同樣,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引入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之中,并收到了頗為理想的效果。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措施

2.1 營造活躍有趣的課堂氛圍

高效的語文課堂不應局限于沉悶的教師單向傳授,而是應建立起活躍、生動的交流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幫助學生排除原有的膽怯感、羞澀感,大家在課堂中均積極發言,活躍交流,這樣許多之前不愛與人交流的學生也逐步被帶動入同學們共同探討的環境中去,而此類內向型的學生對于很多問題往往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可以很好的幫助他們放下壓力,暢快的表達自我。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向同學展示自己文學相關的才藝,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

2.2 積極有效的引導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始終是智慧、權威的化身,如果教師過于呆板、沉悶,往往會導致學生怯于思考更不敢在課堂上進行表達。因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自身職責在學生語文學習及文學素養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積極引導學生去“想進去”、去“說出來”。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而然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助于教學有效性的增強。

2.3 科學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由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步入課堂之中,親身參與課堂、體悟課堂,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通常要提前進行課堂情景設計,如拍攝相關視頻短片、錄制音頻采訪、編寫情景劇等,這些環節中,往往包括了課堂所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點,包括要學習的課文片段等。開始上課后,組織學生對音頻、視頻進行收聽觀看,或根據老師的“劇本”分配角色進行試演,即開始對課堂進行體驗。

以《最后一課》文章為例,老師在授課之前,可以節選其中一個部分為主要環節并將其改編為劇本,并在上課之間組織學生自己分小組對劇本進行排練,鼓勵學生在次一節課上課時各小組進行分角色表演。表演結束后,請學生對自己所飾演的角色進行人物分析,并表達自己對于故事情節的認識以及感悟。通過劇情的參與,學生可以對文章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可提高的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使得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

在完成情景設置之后,教師當引導學生融入情景,即親自參加到相關的情景之中,通過自己的參與去感受思想、感受知識,這一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話劇表演,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從自己的角度去認識、感悟課文的內容。

課堂最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從情景中走出來,超越情景地對所體驗的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將自己的思想感悟積極的表達出來。如在表演結束后,請學生對自己所飾演的角色進行人物分析,并表達自己對于故事情節的認識以及感悟。

2.4 帶動家長積極配合

家庭與學校是小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主要場所,若要實現教學效率的真正提高,僅教師在課堂上的把握是不夠的,尚需得到家長的支持與協助。由于小學時期的學生自律能力及學習能力仍不夠高,因此需要在老師及家長的督促下,才能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加之語文學習有時不免單調,此時便更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努力,方能使得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得到保障。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語文學習及文化素質的培養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活躍課堂氛圍,優化教學模式等多種教學方式的改進,可以不斷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在豐富多彩的課堂之中逐步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及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J].江西教育.2007(Z1)

篇(3)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恒課題。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有些課堂未能通過多邊活動的優化調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以教師教的效率代替學生學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輕將來“有效性”;有些課堂學生參與的機會懸殊;有些課堂“課內損失課外補”;有些課堂呈現出片面化、絕對化、形式化的傾向。本文就來談談怎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精準的教學預設,必須事先確立好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然而,有些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僅僅把重點完全放在確定教學目標上,導致確定的教學目標不是太寬泛就是太狹窄,或是照搬教參中的教學目標,從而使教學目標形同虛設。我們應該從教學三維目標出發,在總體目標的指導下,全面、具體、系統地考慮分析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點,根據教學實際需要確定多維、立體的動態目標。特別要注意學生的年齡段的特點,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因此,我們在“定標”時,不僅要看到教材所顯示的認知目標,還要明確教材所隱含的能力,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蘊含的情感目標,這樣,課堂教學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二、精心設計課堂教案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活動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多數教師能夠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但在設計時往往只注重了活動的趣味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卻忽視了活動的有效性,從而導致活動流于形式,表里不一。這樣不但學生的基本能力得不到培養,而且教學任務也難以完成。因此,教師要在遵循小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求和特點的前提下,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精心設計每一個活動,使活動形式與教學內容相關,能為目標服務,使活動形式多而不亂,有語言知識作支撐;使活動動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如教學《蘑菇該獎給誰》這一課時,我設計了在班上組織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在每個小組練習,然后全班學生參加,你喜歡哪個角色,你就演哪個角色,一次一次進行交換,使每個孩子對課文內容都有了了解,并通過自己的朗讀表演理解了課文內容,無需我在課堂上進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了。

三、課內讀書課外豐富知識

讓學生根據課內知識去搜集資料,補充課文,使課文的內涵很豐富,學生的視野更開闊,這樣,課文就“只是一個例子”,學生在次基礎上深入,探究,獲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課本”讀厚了。如學習《九寨溝》一文,我讓學生依據課文搜集有關資料,學生找到許多描寫九寨溝的文章,包括旅游的介紹文字,有的把九寨溝的圖片資料都打印了出來。這樣的閱讀,篩選,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們驚喜地認識到知識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獲取,不再是光聽老師耳提面命了。這樣就為他們自己學會了讀書,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學會方法,養成習慣,只有當讀書成為一種自主活動,學生才會去粗取精,淘沙見金。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要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可以啟發自己的想像與創造,開闊心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體味、比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四、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

新課標提出來:“要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引導學生對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日益重視在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了關注,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教學上,在學生為主體的高效教學過程,要把“問”的權力放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在每個教學環節上,都應把學生的自主實踐放在首位,讓學生嘗試性學習,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享受到自主探索的樂趣。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要真正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課堂調控的能力,不能放任自流,學生的自主探究要引導,學生的理解錯誤要糾正,學生確實難以理解的問題,就要耐心地進行講解,把學生自主學習和有意義的學習結合起來,實現有效的教學。

五、課堂教學的有效與目標

傳統課堂教學是以固定的時間單位組織教學的制度化體系,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存在著教師支配一切的單向性,學生缺乏自我選擇、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新課程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強調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的時間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把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內容等因素聯系起來,注意科學分配,以不同教學組織形式完成教學任務。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綜合、全面、高效地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

總之,我們語文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既具有理性的光輝,又有感性的燦爛,不論是思維方式與思想領域的多元化與高巔性,還是在文字素質的高深純粹上,都必須有一個相當的高度。我們的學生,不能是只是偏向一面,以致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也不能讀書讀成老學究,讀成書呆子,把美好的人文情懷搞成八股,我們的語文教育,必須具有人文情懷和深厚的思想根基。

參考文獻

篇(4)

語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語文來自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因此也可以說,語文課堂是實施生活化教學方法最有效的陣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將日常生活與語文知識緊密連接,引入生活知識,并且將其貫穿于教學活動中,不僅能有效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對于他們情感和素養的養成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為此,筆者對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進行了實踐,分享以下幾點策略。

一、通過創設情境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文言文學習可以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也是重點問題,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字詞需要理解和激勵,而且這些字詞與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含義有著很大的區別,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很大的距離,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有著較大的困難,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對學習失去興趣。為了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我們將文言文進行改編,根據課文內容改編為一個情景劇,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樣便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餓,而且也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陳太丘與友期》時,課文的主人公是一個孩子,在學習到陳太丘與父親的對話時,便可以請幾個學生分別扮演陳太丘和他父親,同時由另一個學生對情境進行旁白敘述,這樣課堂氣氛就變得活躍,而隨著學生逐漸進入到表演狀態,便能夠更好的體會人物內心的變化,這樣在對陳太丘的言行進行論述時,學生便積極的發表各種不通過的看法,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有效的激發,而且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當學習的內容與現代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時,利用這種創設情境的方式,能夠實現一個很好的情景再現的效果,真真切切的參與到故事情節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自然更加深刻。

二、利用社會實踐為語文教學提供素材

作文是語文學習中的另一個難點,學生的寫作水平與他們親身經歷以及自身的知識積累有著密切的關系。作文寫作也是學生最為恐懼、教師最為頭疼的一部分,很多學生面對作文寫作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如何選題或者是缺乏論述的基礎。面對這一問題,應當積極的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積累生活經驗,并且將生活引入到課堂中,使學生在簡單的生活中體味平凡的快樂,體會生活的意義,當學生對生活有了自己真切的感悟,那么作文寫作也就更加順暢,感情也更加飽滿。比如在寫作關于地方風景的作文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校外郊游,通過相機等工具對該地區的風景進行拍攝,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每個人的作品進行展示,使學生都能從他人的拍攝作品中,尋找不同的角度,也產生不同的認識。這個過程便是一個積累素材的過程,也是學生對風景的直觀認識,將書本描述的知識轉化為畫面,更加形象,這時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距離也就自然而然的拉近,當他們對風景有了一定的直觀恩智,在寫作起來,便能夠很順利的描繪出自己作品的內容,而避免了學生生硬的想象造成的寫作困難,這時的作文也將更加能體現出生活的色彩。

三、通過語文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生活

教科書雖然是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其卻不是教學活動的全部,任何教課書中所涉及到的關于生活的內容都是十分有限的,而在實際的生活中,語文資源隨處可見,如家庭、校園、社會,來自不同環境有著不同的生活內容,而將這些現實的生活作為語文教學的源頭,開展各種語文活動,能夠使學生對語文知識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時,也是他們更加熱愛生活、體會生活的真滴。比如我們可以在校園內開展一些活動,根據教材改編劇本、辯論賽、故事會等,通過這些簡單的小活動,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獲得充分的利用,也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來自知識的力量,也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可以將語文活動延伸到課外,比如讓學生做一次家務并且寫下自己的感受,或者讓學生與父母進行一次調換,學生扮演家長,進行各項家庭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并且學會辨別真假、善惡。通過各種生活實踐活動,學生的視野不斷拓寬,學習語文的興趣也不斷增強,這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為教師,應當積極的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生活環境,將生活化教學貫穿到語文課堂中,促進學生不斷形成和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并且與學習緊密的聯系到一起,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使學生對生活有更高層次的認識,這對于學生日后走入到社會中可以說是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簡單的進行知識的傳遞,而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而生活是運用知識的主陣地,如何有效的促進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生活化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只有將課堂知識生活化,才能使其更加深入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并且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觀察生活、體會生活,以此來提升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也充分體現出語文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葉菁.探究語文課堂中生活化的教學模式[J].語數外學習( 語文教育),2012.(10).

篇(5)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很多新形勢和挑戰,如何在教學中達到效果,真正培養小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是老師們最關心的問題。而實際教學中,無論對教學持什么態度、采取什么方式,最終還要落實在教學設計上才能使成果得以體現,因此有必要對教學設計重點考查和分析總結,從中發現帶有普遍規律性的東西,以期更有效地指導小學語文教學。

一、每節課都設定細化目標以最終能夠落實

教學設計的主要目的是預先設置幾個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教學富有針對性,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必須按照相關實際情況設定幾個細化目標,這幾個目標必須是經過教學基本可以達到的、能夠提升學生能力和素質水平的、有具體的教學舉措支撐的。比如對于識字教學來說,就要設定每課時學習多少個字,這些字的音、形、義都應該教哪些等。總之,細化的目標一定要有可行性、方便落實。

二、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對總目標分層落實

語言的掌握和熟練運用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求學生必須從點滴出發,最終達到教學目標,因此不能貪多求快。比如在閱讀教學中,就要求在低年級或者低層次階段,比如三年級以下,只要掌握詞句的簡單搭配應用就可,高年級或者較高階段,比如四五年級,就要對句群和段落等概念有所理解和簡單應用,只有循序漸進才能最終積跬步以致千里。

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生雖然知識基礎較差,但是普遍存在好奇心強、接受能力強、鉆研勁頭足等特點,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因勢利導地讓他們在體驗、樂趣中掌握應該掌握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小學語文教師作為溝通橋梁,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特點、文本重點,采取有效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設計

要有效地利用圖片、錄像等直觀表現方式進行教學,在課件制作上注重語文雙基的落實、文本重難點的凸顯,力求通過最先進的技術緊跟時代潮流發展,吸引學生注意和興趣,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教育研究,2007(6).

篇(6)

初中語文中的作文教學一直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其主要目標的,通過初中作文教學,可以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幫助他們通過作文寫作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雖然作文教學一直備受關注,教師也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現階段我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下面,筆者將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有效性相關內容進行闡述。

一、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性教學的概述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上世紀上半葉的西方教育科學化運動,對有效性教學的含義一般概括為兩類:一類定義是從教學投入和教學產出進行界定。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滿足社會和個人教育價值的需求。另一類是從學生的學習出發點來界定的,如有效教學是指成功實現明確學習目的——學生愿意學習和在教學后能夠從事的學習的教學。有效教學不僅能豐富教學理論,更可以指導教學實踐,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提供參考。我國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就是提高教學質量,在當前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辛苦傳授,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效果差,效率低,學生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進步和發展。

二、我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存的問題

1.作文教學低效

在作文的批改過程中,往往可見一些陳詞濫調的評語,如“語言流暢”“思路清晰”“主題突出”等,這種評語沒有準確的對學生的訓練結果進行總結,也不能和學生產生共鳴,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教師在評改時的“多改少教”挫傷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沒有滿足學生的成功感。

2.作文教學傾向于功利性

以成績作為學習是否成功的標準和價值取向是大多數家長、教師與學校的目標。作文教學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學沒有其他學科那樣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于是很多學生到一些作文選和作文大全中尋找素材作為捷徑,文章往往拼拼湊湊,尋章摘句,以至于脫離生活,完全沒有真情實感的流露。教師也往往是指導學生背范文,套格式。以至于產生“人文分離”

的現象。

3.作文教學缺乏有序性

作文是一種思維形式、寫作興趣、寫作習慣的梯度訓練,寫作的內容應當是隨之學生的思維能力,認識水平的增加而逐漸變化的。但是,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作文訓練都是圍繞考試運轉,根據歷年中考的題目進行訓練,這樣的作文訓練沒有明確的重點和層次,也沒有循序漸進和嚴密有序的梯度。

三、實現我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1.作文評價標準立足于學生

作文評價模式的調整,主要是將作文評改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評和互評的過程中掌握評判的依據,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自評和互評需要教師的指導,要根據作文中容易出現或較多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出現的問題,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進步。

2.改變寫作教學的功利性傾向,注重真情實感

初中作文有效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特別需要關注學生學習寫作的心理, 倡導正確的寫作價值觀。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心理因素、人格發展等與日后學習、生活、工作相關的信息,發展學生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學生的分數。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的話,說自己的話;不要說假話,說空話,說套話。”學生寫作的時候,文字像從心坎中流出來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這樣的文章自然就會意義流長。 因此,教師應積極倡導學生圍繞身邊真是發生的現象,真情真事,積累寫作的素材。同時,教師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不要提筆就無病,作文不過是通過語言來敘述事情和抒發思想感情,提倡真人真事意在避免學生生搬硬套和陳詞濫調,與合理想象和虛構并不沖突。

3.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循序漸進

作文教學要有相應的目標,并且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知識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構建一個“自由寫作-規范寫作-自主創作”的作文訓練序列。初一年級的學生,要少限制多鼓勵,讓學生在多寫的過程中逐漸解決不愿寫、害怕寫的問題,初二、初三年級的學生則應該在多寫多練的基礎上,逐漸規范起來,通過教師的引導向“自主創作”發展。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螺旋式上升。

4.充分利用課后練習,增加寫作機會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經過千挑百選的精品,它們大都文質兼美。我們大多教師也把它們當作教學的重中之重,精講細品。但是如果只停留在閱讀層面,就錯過了寶貴的練筆機會了。在許多文章的課后練習中都設計了各類練筆習題。把初中階段六冊語文課本的課后練筆整理出來以后,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每學期都有十多次,總共也有近八十來次了。如果選取合適的加以認真地訓練和講評,學生的作文自然能有效地提高。這些練習點很全,有心理描寫、語句仿寫、個人評價、情節想象、詩歌創作等等。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穿插也行,作為家庭作業去完成也行,因為有了課文的鋪墊和滲透,學生做起來普遍反映不難。所以說,教學要以本為本,不能舍本求末,這話原是不假的。如果放著這些現成的不去做,只在那里叫,“寫,寫,寫什么呀,哪有那么多可寫的?”然后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挖空心思找些不相干的硬逼著學生去寫,學生沒有靈感,也應付著寫些糊涂東西來搪塞你,你改著生氣,也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可不就是無效教學了嗎。所以,要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還真得好好重視這些練筆機會呢!實踐證明,對于這些課后小練習,學生還是欣然接受的,也寫出了一大批優秀習作。

結束語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認為自己有責任不斷探索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改革,實現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效果的提高,因此筆者寫作此文對我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系統論述,指出了我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前輩對作文教學的總結,提出了更好實現我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文中不妥之處還望指出。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043-01

成功的語文課堂教學,盡管教學內容不同,教學方法各異,但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都有這樣一個環節: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展示討論結果,教師歸納總結。這一環節非常“出彩”,成功討論后的學生發言精彩紛呈:他們思維敏捷,見解精辟,語言生動;對文本的解讀準確細致,對現實的思考深刻獨到,贏得聽課教師的陣陣掌聲。這樣看來,分組討論的確是個不錯的方法。它充分貫徹了“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合作探究”,課堂氣氛熱烈,教學效果良好。那么,什么樣的討論算是有效討論,如何構建有效的課堂討論?筆者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

1.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從講授者的角色轉換成促進者的角色。表面上看,教師講的時間少了,主導地位降低了。實則不然,這種主導只是由顯性轉為隱性,難度更大了。討論是否有效,關鍵點仍在于教師。

1.1教師要對文本閱讀進行引導。文學作品是作者主觀感受的表達,內心情感的流露,某種見解和智慧的展現。語文教學的重要價值在于讓學生獲取這種感受,體驗這種情感,理解這種見解,轉化這種智慧,最終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師要首先善于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引導學生去感悟、探究文本,為他們提供讀和想的方法、技巧,使學生感悟到作者的感悟,體會到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觀察問題、分析現象、表達情感的視角和方法。在此基礎上的對和文本有關的問題的討論,才是有意義的。學生有了認識有了感受才能去肯定或質疑,去表達去交流去碰撞,才能真正有收獲。否則討論只能流于形式,看似熱熱鬧鬧,實則一無所獲。

1.2教師要善于提出關注點。好的關注點可以激發學生的討論興趣。關注點可以是一個疑問或者是一個問題。一般是文本世界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抑或當今現實社會的碰撞與沖突,涉及到作者的人生觀、方法論等;文本的選擇涵蓋古今中外,作者因其時代、民族、階級不同而見解各異,很容易與今天的中學生的思想產生碰撞。關注點的選擇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多樣性,這樣,在經常的思想碰撞下,學生自然而然就學會了人生的智慧,哲理的思考。這樣就符合新課改所提倡的“浸潤式學習”。

1.3教師要善于調控。有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并陳述事實時,往往容易偏題,如不加以干涉,討論往往會引到無關的問題上。因此,當討論偏離主題時,教師要善于讓學生重新回到關注點上,這樣才能保證討論的有效性。這時,教師的調控藝術就顯現出來了,不能生拉硬拽,這樣會挫傷學生討論的熱情。可以通過巧妙的設問,自然轉移學生的關注點,使討論回到正常的軌道。

篇(8)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恒課題。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有些課堂未能通過多邊活動的優化調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以教師教的效率代替學生學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輕將來“有效性”;有些課堂學生參與的機會懸殊;有些課堂“課內損失課外補”;有些課堂呈現出片面化、絕對化、形式化的傾向。本文就來談談怎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針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鉆研文本,吃透教材,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提倡開發利用教學資源,而語文教科書是教學資源中最為重要的。要想將一堂語文課上的高效精彩,教師就必須先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對教學來說,研究文本,是教師的重要基本功。通過研究文本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和編排特點。對文本中的字詞能夠準確認讀和理解,每段、每句、句與句之間的關系都能說清楚,能用簡要語言概括文章內容,能提煉出理解全文必須要解決的幾個要點問題。

吃透教材的目的不完全在于為了講清楚教材內容,而在于如何利用好教材。實際上先“模擬”學生閱讀,后依托教師獨立閱讀后的體會,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可以說,教師備課時經歷這樣的過程所得到的收獲,是任何“教參”都無法提供的。而這種功夫,對于教師來說,是非下不可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教學是一個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在考慮如何“教”的時候,還要考慮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中、在接受這個訓練中,會出現什么問題,思路的走向會是怎樣的,如何“學”是最有效的。教師如果只從自己的經驗、好惡去考慮,就很難有理想的效果。所以一次好的課堂教學是在充分研究文本,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二、精心設計,完美演繹,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里積極、快樂地走進文本,吸取文本的精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精心設計。有效導入、有效提問、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等都是我們需要研究探討的。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輕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增強課堂內容的活動性。根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方式將文本知識的基本內容和含義外延,用活動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能參與其中。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構建對話的平臺,完美地演繹了師與生,生與生,生與本的對話和交流,從而達到了“教師走下來,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的教學效果。

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教學語言藝術性,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審美性原則,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系,把知識正確有效的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能活動。教師的語言要生動有趣,充滿激情。生動的教學口語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好學的熱情。通過語言教師獲得了與學生溝通的橋梁,通過這個橋梁,教師才能用藝術化的語言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收到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

鼓勵評價,通過正確的引導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面對一個個有豐富情感和個性的學生,教師的個性化,靈活化,多樣化的評價語言,便是激發學生個體潛能發揮的重要因素。在新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應該充滿激勵,充滿人文關懷,要及時利用和把握課堂動態生成因素,對學生發表的不同意見,用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三、把握思維,發展智力,完成有效課堂教學目標

有效的課堂教學部僅僅教給學生們讀懂文本,理解文本。為了不使學生在教師說學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過程中完全處于被動地位,提高學生從思想到行為的主動性,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把握不同學生的多種思維,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如默讀、查疑解難、旁批、分配時間等方法。只有學生具備了這些自主學習的技巧和能力,才能真正的發展學生的潛在智力,完成課堂教學的目標,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不斷的提高。

四、結束語

在提倡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今天,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育者們不斷地學習和完善的重要課題,只有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學量先進的教學經驗,經過教學不斷砥礪和不斷的探究,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篇(9)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C-0116-02

職校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多數學生重“專”輕“文”,這就陷入了只顧眼前不思長遠的誤區。實際上,僅就文化課中的語文學科而言,這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它可以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奠定基礎,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雖然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當中,語文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職校語文課程的重要價值還遠未發揮,應起的作用不甚明顯,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職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基于此,本文探討如何優化職校語文課程教學內容。

一、職校語文教學內容應實用性強,具有鮮明的職教特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職校語文課程吸引學生的關鍵,是要讓學生看到學習語文對于自身生活的意義,看到語文世界的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語文教師要注意根據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來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使其具有現實性、開放性和活動性,以利于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中職生。

(一)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隨著電腦應用的普及,很多學生已不太重視寫規范漢字和練一手好書法。殊不知,在生活中手工書寫還是有其不可替代性的。學生如果字寫得不好,且錯別字過多,不僅有損自身形象,而且影響文字表達效果,還會給人素質不高的印象。為此,從第一堂語文課起,語文教師就要讓學生知道寫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平時應著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筆者的做法是,先讓學生熟練掌握漢字正確的筆順、結構和書寫方法,再通過臨摹字帖提高字體的美觀度,最后形成個人的書法風格。要練就一手好字不是一夕之功,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練字必須貫穿整個語文教學的始終。實踐證明,對于這樣的“課外作業”,學生并不厭煩,反而樂于接受,因為這不需要花費太多腦力,也是他們能力范圍內的事情,而且經過不斷的練習,他們看到自己在進步,自信心、成就感便油然而生。筆者的學生每天都堅持練字,既有鋼筆的,也有毛筆的。等到畢業的時候,他們的書寫能力跟三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二)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近年來,社會對中職生的聽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選會上,能說會寫的畢業生很受歡迎。可見,接收信息是否準確,語言表達是否順暢,遣詞造句是否生動,這都是關乎求職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順利走入職場了,學生還要懂得如何在語言交流中獲取他人傳達出的重要信息,如何在不同場合中進行洽談、答詢、協商,等等。因此,職校語文教師應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首先,進行普通話訓練。職校生多來自鄉鎮、農村,普通話往往不夠標準,方言音較重,所以從入學起,教師就要求學生學說普通話,課堂上鼓勵他們開口讀書,在提問交流的同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此外,建議學生多收看《新聞聯播》,學習主播標準、規范的普通話發音技巧。職校學生往往帶有一些自卑心理,只有多鼓勵多訓練,他們才能逐漸擺脫方言的影響,說一口較為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從而徹底打破與人溝通困難的障礙。其次,教會學生“怎么說”,即如何準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我們訓練的內容包括,從聲音的運用技巧開始,學習用腹腔而不是胸腔來呼吸,說話時把聲調放低;然后是心理素質訓練,多說“我可以”之類增加信心的話,說話時配合一些手勢;最后是說話的態勢和一般語言表達技巧訓練等。

(三)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的“表達與交流”模塊對中職生作出了明確要求――“掌握日常生活、職業崗位需要的寫作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掌握便條、單據、書信、啟事、通知、計劃等常用應用文的寫法,以及掌握調查報告、說明書、廣告詞、策劃書、求職信、應聘書等應用文的寫法。但有人錯誤地認為,應用文寫作很容易,模仿、套用一下書里現成的文章就行。筆者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學生要寫好應用文,不僅要掌握格式,而且應懂得該文的內容、用語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好好地教,學生反復地練,直至寫作這類常用應用文得心應手。另外,語文寫作教學不可脫離社會,教師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練習說明文、議論文、商業信件等實用性文體,從而為學生將來的工作和深造打牢基礎。

(四)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現代社會發展迅猛,各種知識與信息日新月異,職校生走出學校后,如果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很快就會被淘汰。因此,語文課上引導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培養他們通過自學獲得新知識的能力也很重要。

我們利用語文課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做法是:第一,轉變觀念,相信學生。有的教師認為學生能力有限,處處大包大攬,課堂上經常“自問自答”,結果卻吃力不討好,學生缺乏鍛煉,成績、水平只能原地踏步。其實,教師應轉變觀念,相信學生的智慧,要敢放手,多放手。第二,加強指導,教會方法。備課時,教師要深入教材,仔細研究學生學習時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同時尋找便于學生理解、接受的解決方法,課堂上加以指導。教師還可以舉一反三,有計劃、有層次地提出類似問題,請學生試著解決,加深認識。第三,創造機會,鼓勵自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創造性學習,引導學生不斷拓展思維空間;教會學生善于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養成積累與實踐的好習慣。第四,加深認識,提升自我。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懂得自學能力的重要性。提高自學能力,不僅可以提高知識掌握的速度和質量,還可以不斷擴大知識面。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適應高速發展變化的高科技信息時代環境,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二、職校語文教學內容應緊密聯系專業,提升職業素養

職校生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與語文課程的學習聯系緊密。語文教師應時刻牢記一“職”字,始終用職業教育的戰略眼光來看待手中的文本,密切關注學習主體。在日常教學中,課堂內容要與學生專業緊密聯系,以幫助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同時豐富語文的教學內容。

(一)專業思想教育在語文學習中加強。職校語文教學,可將自信與自強、敬業與愛崗、責任與誠信、團結與協作等職業素養教育滲透其中。如給新生補充閱讀《技能人才成功之路》、《李嘉誠的深圳演講》等勵志文章,幫助其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健全人格,增強道德修養,使其不再因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情緒低落,感覺低人一等,務必要讓學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職生經過努力也能收獲成功。在閱讀教學中,將文本中的人文性延伸至職業素養,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良好的職業素養是職業準入的一道門檻,是今后就業和創業的需要。如在《我喜歡出發》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合作探究:人能走多遠,人能攀多高,這取決于什么?作者所喜歡、所追求的“出發”是一種盲目的、無目的的“出發”嗎?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學生不難領悟到年輕人要時刻追求進步、給自己不斷充電的道理,同時也明白了只要意志堅定,人生會變得豐富而充實。

(二)專業知識與語文教學內容融會貫通。專業知識與語文教學內容的巧妙結合,還可以體現在通過挖掘專業方面的資源,靈活運用于語文教學,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例如,汽修專業的學生拆卸發動機可謂得心應手,于是,在練習寫作說明文的時候,就可以出這樣一個題目――《汽車發動機的拆卸》。這個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非常熟悉,他們寫起來也不太費勁,這樣就可以將專業知識與寫作較好地融合在一起。再如,給美術專業學生上《米洛斯的維納斯》時,筆者借助繪畫語言來品讀課文,使學生在繪畫藝術與文學藝術的交融體驗中汲取語文的素養,喚起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三、職校語文教學應利用傳媒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信息技術被快速應用到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多媒體和因特網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創造能力的重要工具。而現在許多農村中小學都已配置了電腦,有的家長也為孩子購買了電腦,為此,如何引導學生善用網絡、傳媒資源,成為語文教師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方面,語文教師應教會學生善于利用網絡資源。一是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如課前了解寫作背景、時代特征,知曉作者生平、主要作品,收集美文、格言、警句,探究文本所引發的人生思考,等等。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其獲取、選擇、分析信息的能力。二是借助網絡快車尋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源,再現當時的生活情境,喚醒學生的直觀感受,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如引導學生上網觀看《紅樓夢》等經典影視作品。三是利用網絡資源引入“時代活水”,使課堂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發生關聯,充滿時代的氣息。另一方面,語文教師可利用電視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如播音員字正腔圓的播音、每天半小時的新聞聯播、中央臺的“焦點訪談”,甚至廣告詞、綜藝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技巧等,都值得好好學習與借鑒,由此豐富、充實語文教學的內容。

總之,職校語文教學應凸顯學科的價值與特色,使學生通過學習語文,能夠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提升職業能力,從而為今后走進職場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熊亮.建設切合中職生實際的語文教學模式[J].職業教育研究,2009(3)

篇(10)

一、問題教學法概述 

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教學主線,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1]問題教學法源遠流長,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只讀書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挖空心思地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得到真正的知識。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他;如果不是經過思考并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因此,只有把學習和思考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在學習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傳統課堂英語教學中,教師以灌輸式或單純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為主。教師占主導地位,“滿堂灌”,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沒有提供機會給學生思考;學生被動思維、被動學習,導致他們探究性、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和發展。為了幫助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高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提問題。 

二、問題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是大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令人堪憂。第一,很多學校是大班上課,有些班級人數達到100多,不利于師生間課堂操練及互動。第二,不少教師不善于提問題,不善于啟發學生思考。第三,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第四,很多學校過于重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英語教師偏重于給學生講授考試技巧,忽視課堂提問題對學生能力發展的意義。 

1.問題教學法的特點 

根據英國samford大學對問題教學法的研究報告,問題教學法有如下特點:以學生為中心,小組學習,教師引導,生成問題,激勵學習,問題只是發展對問題解決能力的媒介,通過獨立學習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2]它的目標是:以問題為載體,把提問題貫穿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思維活動中,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問題教學法的應用 

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問題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中,可以通過以下環節展開。 

(1)課前設計 

教師在備課前應該思考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師在課堂中扮演什么角色。教師應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與學生共同進行知識建構的參與者、合作者。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是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因此教師要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觀點,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課堂教學,創設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由表達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第二,做好一堂課的起承轉合,提問題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根據個人經驗,我認為通過設計合理有效的問題,創設教學情景,有助于導入新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有利于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2)課堂教學 

第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生成問題。教師可以有效地使用多媒體資源,包括圖片、視頻片段、音頻材料、新聞廣播、名人演說、科普知識等材料,運用多媒體手段,如ppt或相關教學軟件,給學生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生成問題。 

第二,換位思考設計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換位思考,什么樣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比如設計多種提問題的方案,選取最優的問題,并且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檢驗,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及作出的回答進行反思。 

第三,注重小組學習。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獨立思考或者進行小組討論,以3至4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問題。小組討論有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方式,誘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增進學生間的互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第四,教師提問題的層次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成績差異等諸多因素,提出的問題應該循序漸進,要把問題分成幾個層次。如在做快速閱讀理解時,教師首先設計一種容易、淺顯的問題,即在課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然后設計一種比較深

層次的問題,這需要學生通過對文章的分析、理解、對比、推理、總結等,才可以得出答案。最后設計開放式的問題,這種問題在課文中基本找不到答案,這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融會貫通,班級學生共同討論,同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引導提示,最后一起攻克難關,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成就感。 

(3)課堂教學評估 

運用問題教學法后,檢測課堂教學效果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運用如下方法進行課堂評估。第一,觀察法。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參與的情況,以及回答問題的質量,來判斷教師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思考是否起到作用。第二,問卷調查。教師通過設計問卷的方法,檢驗學生是否認同教師的課堂提問,從而了解學生對問題教學法的認可度。第三,課后作業。教師布置課后作業時,要注意把課堂問題延伸到課外,布置新問題,使學生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等媒介查閱資料,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習慣。第四,教師反思總結。教師對教學情況要及時進行反思,定期進行總結。教師要反思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否感興趣,問題的難易程度是否符合,學生在回答問題中遇到什么困難,教師應當如何幫助學生提高等。 

三、結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問題教學法在啟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有積極意義,具有較好的可行性。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通過設計問題,布置問題的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上一篇: 早期教育論文 下一篇: 課堂教學實踐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骚虎 |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 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 | 久久免费清高视频 |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