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稅風險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2 17:30: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涉稅風險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涉稅風險論文

篇(1)

二、要規避這種風險,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必須加強在采購材料和繳納電費這一環節的發票管理,要求必須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及時到稅務機關進行認證抵扣,在賬務處理時將經抵扣認證后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留抵,按照不含稅價計算庫存材料價格。在與施工單位進行甲供材料結算和施工電費結算時以合同約定價格進行扣除,并以此價格作為含稅價反算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最后按照賬面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的差額計算當月應交增值稅。采用此種方式,企業可能負擔的增值稅僅僅是由采購價與調撥價之間的價格差所產生的增值稅額,屬于合理的范圍,而企業在制定合同結算材料價和電價時采取的是合理補償風險和線路損耗的原則,價格差異不會太大,因此產生的增值稅額是可以接受的。

三、基建期業務招待費不可隨便花

在水電站建設期間,財務人員往往有這樣一種誤解:“反正當年沒有收入,也就沒有利潤,不用交所得稅,況且業務招待費計入了工程造價,不在當期損益中核算,花多少都與所得稅無關。”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加上基建期各方面的協調工作點多面廣,如果上級部門沒有對建設單位的基建期業務招待費下達控制性預算,那么基本是敞著口隨便花,基建期業務招待費發生額度遠大于投產之后。但是基建期業務招待費真的是沒人管可以隨便花的嗎?讓我們仔細研讀一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中關于招待費的有關規定再做結論。2007年之前企業所得稅扣除辦法的規定是“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在下列規定比例范圍內,可據實扣除:全年銷售(營業)收入凈額在1500萬元及其以下的,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凈額的5‰;全年銷售(營業)收入凈額超過1500萬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3‰。”2008年新的所得稅法出臺后,其扣除標準調整為“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2012年國家稅務總局了2012年第15號公告《關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其中第五條對從2011年及之后的籌建期業務招待費扣除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與籌辦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可按實際發生額的60%計入企業籌辦費,并按有關規定在稅前扣除”。從企業所得稅扣除辦法和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上我們可以明確的得知,企業每年可以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與企業當年的銷售收入是直接掛鉤并有嚴格的比例關系的,企業處于籌建期間,當年一分錢的收入也沒有,那拿這個扣除比例來匡算,可扣除的業務招待費也自然為零了。因此在2011年之前,企業在首臺機組發電之前的所有籌建期業務招待費都是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的,但是如果首臺機組發電,而其他機組還在建設,可扣除的業務招待費額度可以用當年的銷售收入來進行匡算,除了計入損益部分的可以扣除,計入基建造價的部分只要不超過扣除額度的也是可以扣除的。2011年及以后由于稅務總局15號公告的出臺,籌建期業務招待費不再受銷售收入比例的限制,可以按照60%扣除。從上面的對政策的解讀和分析來看,籌建期的業務招待費不是可以隨便花的,它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可扣除成本,盡管在籌建期當年沒有銷售收入,不需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在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仍須做納稅調整,并向后遞延,一直到第一臺機組投產的那一年實現了銷售收入后直接體現在當期可扣除成本的減少。因此,為了控制成本,提高企業的稅后利潤,有效的控制籌建期業務招待費是勢在必行的。

篇(2)

工程風險識別是工程風險管理的最基礎的環節,是指通過風險調查和分析,查找出工程項目的風險源,并找出風險因素向風險事故轉化的條件。

對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進行風險識別,首先要預測可能面臨的危險,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風險一般有以下幾類:一是自然的不可抗力造成的風險,包括暴風雨、洪澇災害、泥石流、雷擊等;二是火災、爆炸引起的事故;三是設計缺陷、制造工藝或技術不善引起的事故,或是原材料缺陷引起的事故;四是施工過程中因工人和技術人員違反操作規程造成的以外事故;五是施工過程造成施工場地內或鄰近地區的第三者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風險。

其次要對總體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在風險識別過程中,根據風險現象逐步分析,直至找到風險源。水利水電建設工程中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地理因素、承包商因素、協調因素、監理因素、設計機因素、材料和設備因素等。最后對主要風險因素的組成和其影響程度做風險狀態分析。分析出哪些是主要的風險因素,哪些是次要的風險因素。

2.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風險評估

工程風險識別出來以后,要對風險進行估計,也就是對上述各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一旦發生可能造成的損害程度等進行量化和深化的過程。

在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步驟的基礎上,結合水利水電工程風險的特殊性,從工程項目總體的評估要求和風險源分布特點來分析,風險評估的具體內容有4個方面:一是判斷每一風險因素最終轉化為致損事故的概率和損失分布;二是估計單一工程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三是從某一風險單位整體的角度,分析多種工程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總和以及發生風險事故的概率;四是估計總的風險管理系統中所有風險單位的損失期望值和標準差,也就是將所有風險單位的風險因素疊加后的損失期望值,并且估計這個損失期望值與各種可能的損失值之間的偏差程度。

對單一工程來說,分析風險獨立發生的可能性:設計缺陷、制造工藝或技術不善引起的事故,或由原材料缺陷引起的事故和施工過程中因工人和技術人員違反操作規程造成的以外事故發生的概率較大,暴風雨、洪澇災害、泥石流、雷擊等引起的事故和施工過程造成施工場地內或鄰近地區的第三者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風險發生的概率較小,但概率較小的這幾種風險一旦發生,后果卻相當嚴重。這些風險也可能兩者或多個同時發生。所以最后評估的結果會有許多種,針對每一種結果都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3.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風險處理方案

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風險處置方案有風險回避、風險自留和風險轉移幾種。

3.1風險回避方案

一般在項目建設準備階段或中間的施工環節,在不影響整體工程的情況下,采取一些取舍或變更,這就是所謂的風險回避。風險回避還有幾種常用的處理方式:一是通過嚴格的招標投標程序選擇合適的承包商降低技術風險;二是嚴格控制工程分包,防止將工程分包給劣質承包商;三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現場規劃和拆遷,在滿足工程設計要求的條件下,盡可能回避施工地質條件復雜、拆遷困難的地域。超級秘書網

3.2風險自留方案

篇(3)

內部控制是一個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一種手段,在企業內部管理監控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很多企業來說,企業內部控制已經很熟悉,它已經充當著企業防范風險舞弊的一面“防火墻”。但是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起著一個重要成分的稅務內控,卻還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伴隨著我國稅收環境的不斷改善,國內很多企業整體的稅負在逐年的下降,稅負的下降給企業帶來諸多實惠的同時也導致了企業的稅務稽查風險也越來越高。這種外部稅務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稅務內控水平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企業在加強內部控制的同時,更要防范稅務風險的意識,應將稅務內部體系融入到企業整體內控體系中。

一、稅務內控的背景、定義和目標

稅務內控已經逐步走入人們的視野,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心和注意。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稅務內控,業界對此還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國學者普遍認為稅務內控是由企業的董事會、管理當局和企業的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保證企業實現“在防范稅務風險的基礎上,創造稅務價值”這一最終目標的一整套流程、規范等控制活動。從稅務內控的定義中可以得出:企業實施稅務內控的最終目標有兩大類:一是防范稅務風險;二是創造稅務價值。

二、房地產企業構建稅務內控體系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房地產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房地產稅收收入也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逐年增長,成為國家稅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政府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影響下,政府部門(尤其是稅務管理的部分)對房地產業的管理日漸嚴格。自2002年起,房地產企業一直被國家稅務局列為當年度稅收專項必檢的對象。并且公眾目前普遍認為房地產企業偷漏稅現象特別的嚴重,這也說明了目前房地產企業涉稅風險很高。

首先對于國家來說,從2006年開始,國家逐步加大了對房地產行業宏觀調控的力度,比如限購令、銀行加息等政策的出臺,2011年密集出臺的調控政策已經對整個房地產市場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限購城市成交量普遍同比下降,房價下調的趨勢已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全面蔓延。但是整個房地產行業的稅收收入在國家財政收入中還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建立有效的稅務內控體系有利于引導房地產行業健康和諧的發展,對整個金融系統和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其次對于企業自身來說,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保證企業高效率地實現其經營目標。一方面成立稅務管理部門進行稅務內控管理可以使企業進行整體涉稅事項布局,合理安排稅務事項處置,并利用相關稅收法律法規進行有效的納稅籌劃,節約稅收成本,實現企業稅后收益最大化,創造稅務價值。另一方面可以經得起稅務機關的納稅檢查、避免稅收處罰、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信用評價。另外企業稅務內控機制紊亂會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的產生。稅務內控制度不健全或者涉稅事項處理的不正確都可能產生重大的稅務風險。企業能否進行有效的稅務內控管理會直接影響稅務機關對企業的納稅風險評估、檢查,進而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三、構建適合房地產企業稅務內控體系的方法

為了盡可能的規避稅務風險,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房地產企業應該在深入學習和研究《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等文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適合本企業的稅務內控管理實踐,現結合所學知識,提出幾點房地產企業建立稅務內控體系的方法。

(一)為了提高企業稅務內控管理水平

應在財務管理部門下設立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即使沒有能力設立專門的部門,也應設立專人專崗來負責企業具體的稅務管理工作,并明確稅務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涉稅崗位不單單指稅務申報的人員或者財務人員,還包括與公司稅收緊密聯系的其他部分人員(如業務、采購部門)還應當有房地產公司領導層的支持。稅務管理的職責包括:稅務申報數據核算、填制申報,發票使用管理情況,稅務風險事項分析、評估、處置和監督;收集并整理分析財政稅收政策的最新變化,確定與房地產企業相關的有效涉稅業務信息;對各業務部門進行一定的稅務指導,杜絕經營過程中潛在的稅務風險;積極參與公司投資、籌資等方面稅務管理討論,并能提出有效的稅務評價意見。

(二)對各環節的風險管理流程進行控制

企業內部控制機制是一種防范性的控制機制,是企業防范風險的基礎,也是企業防范風險的前提。內部控制制度包括為企業保證企業正常運作、規避和化解風險等一系列的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作為內部控制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要進行稅務內控管理,就必須要建立科學的內部涉稅事物管理組織。還要加大稅務工作事前籌劃過程的控制力度。實現每個企業流程稅務價值的最優化。房地產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各個涉稅環節的風險點進行評估、控制,建立一套完整的風險控制體系,通過這些體系的有效運行,對涉稅風險進行有效控制,最終達到控制涉稅風險,創造稅務價值。房地產企業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業務環節,開發建設環節主要涉及土地增值稅;交易環節,即房地產企業的銷售環節,涉及營業稅、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費附加、土地增值稅、印花稅和企業所得稅等多個稅種,是房地產企業涉稅最多的環節;保有環節,即出租取得租金收入或以房地產入股聯營分得利潤,這個環節所涉及的主要有房產稅、營業稅、城市建設維護費、企業所得稅等。

(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風險匯報制度

風險匯報,是包括匯報制度和匯報標準這兩個方面。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于能明確各級涉稅人員的責任,提高房地產企業對涉稅風險的反應速度。匯報制度,涉稅內控人員要以公司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公司稅務情況。一些重大的涉稅事項的確定,是很難一概而論的。必須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一般而言稅務的檢查、籌劃、重大涉稅合同、重大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用,稅額超過萬元以上的涉稅風險等都屬于必須的匯報事項。匯報的標準決定了各部門涉稅人員如何進行匯報,是一個流程標準的問題。方便于匯報文本在不同的部門、不同的人員簽字流轉中能得到統一理解。譬如,稅管人員在工作中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匯報,并且已標準化的內部文本進行簽字流轉。稅務主管再與其他部門人員協商糾正那些不合理的處理方式。如果存在較大稅務風險,那么他應該向他的主管部門領導進行溝通交涉,并向公司高層領導進行匯報。

(四)建立內部稅務風險測評制度

所謂建立風險測評制度,就是從房地產管理的角度對稅務風險測評進行明確的制度。并將其作為房地產企業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一是要提高每個員工的風險控制責任感和敏感度。這一點可以通過加強培訓來實現,尤其對涉稅業務崗位、生產經營人員進行基本稅務知識的培訓,使其對涉稅風險有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同時培養端正的風險效益觀。

二是各涉稅部門應當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對本部門的業務進行涉稅風險評估,對于存在的風險應當及時整改,消除風險,對于可預見的將要發生的風險可以合理規避,防患于未然。

三是稅務風險測評制度要根據稅收政策的變化,房地產內部管理體系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另外即使設計了清晰的目標和措施,但是由于相關部門和人員的不理解,可能會導致責任人不能有效的執行,實施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所以,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對整個納稅風險管理工作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房地產企業各部門、房地產企業和其他企業以及公司和稅務機關之間都要加強信息交流和溝通,特別是要加強和稅務機關的友好聯系,同時對風險管理結果進行分析,并做好下一步的納稅風險預測。

四、結束語

以上是本人結合房地產公司的行業特點和涉稅事項以及內控體系的流程提出的幾點適合房地產企業稅務內控體系構建的方法,希望對房地產企業構建完整、系統高效的稅務內控體系和對房地產企業防范涉稅風險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方紅星,王宏譯.(美)COSO制定.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2]郭偉,肖大勇.稅務內控為企業筑牢“防火墻”[N].中國會計報,2008

[3]林鳳羽.企業稅收風險產生的原因及控制對策[J].金融經濟,2007(16)

[4]張紅玫.論企業稅收內控[J].現代商貿工業.,2010(2)

[5]李建瓊.企業稅收風險管理機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7

篇(4)

 

隨著社會經濟運行的發展,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因此從企業的前期注冊,到基本建設、至正常的生產周期,人們針對各環節可能發生的風險設置了內控制度來防范,使我們的企業得到有序良性發展,其中涉稅風險已經成為企業涉及經濟業務的重要控制風險。涉稅風險的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單獨的個體,他與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密不可分,這就需要我們應該重視與企業發展緊密相連的涉稅工作崗位——稅務會計師,下面我就對稅務會計師的認識和他在企業所起的作用談一下粗淺的認識。 

1 財務會計不等同于稅務會計 

大家都認同財務會計在企業經濟運行中的作用,感覺財務會計包含或等同于稅務會計,其實不然。稅務會計是以國家現行稅收法令為準繩,在國家現行稅法的范圍內進行會計政策選擇。當財務會計制度與現行稅法的計稅方法、計稅范圍發生矛盾時,稅務會計必須以現行稅收法規為準,進行納稅調整。稅務會計帶有稅務籌劃性,企業通過稅務會計履行納稅義務,從“應交稅費”賬戶上它反映了企業上繳和未繳稅金的數額,未交數額它是體現企業對國家的一筆負債,其金額的大小、滯留企業時間的長短,可以反映企業“無償使用”該資金的能力。因此通過稅務會計的籌劃,正確處理涉稅會計事項,實現企業財務目標。稅務會計還具有協調性和廣泛性,財務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事項及結果,只要與稅法規定不悖,是與稅務會計相同的,只有對不符合稅法規定的,才進行納稅調整,即進行稅務會計處理。在日常工作中每年的所得稅匯算就是一個典型的事項,當財務會計結束了一個會計年度的工作后,就要依照企業所得稅法進行納稅調整,從會計確認的收入、成本、投資收益、營業外支出等都要符合稅法確認的條件,調增或者調減納稅所得額的多少,最后方能確定應納稅所得額,與財務會計得出的利潤總額是不一致的,這就是體現了稅務會計的協調性。廣泛性主要表現在小型企業,他們為了簡化財務核算,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時,與稅法不同之處直接按稅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其會計可以稱為稅務會計,而不宜稱為財務會計。 

2 稅務會計師產生和發展趨勢 

企業稅務會計師是在企業從事與稅務相關的會計工作,以保障國家利益和納稅人合法權益的企業稅務會計專職崗位的會計人員。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和債權結構代替了政府投資一統天下的格局,這就要求政府通過稅收政策法規、貨幣政策等手段來實現對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因此企業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合理合法規避風險,原有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不分的企業會計已不適應企業經濟活動管理的需要,企業稅務會計在企業中獨立就顯的尤為重要。我國會計制度改革與國際會計制度的接軌,財務會計應遵循會計準則與新稅法兩者之間的差距呈擴大趨勢,一些大型企業或集團,總部都設專業的涉稅職能部門。因此,企業對具有涉稅資質的會計師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將越來越迫切。 

3 稅務會計師通過納稅籌劃實現企業經濟利益 

納稅籌劃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運用國家的稅收政策和有關法律規定,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安排,使企業減輕納稅負擔的一種理財活動。稅務會計師將其所掌握的稅收知識、會計知識、法學知識、財務管理知識等綜合知識運用到日常的經濟活動中,在不違反現行的國家稅收法律、法規,前提下進行納稅籌劃,對各項經濟活動發生之前就把稅收當作一個內在的成本做出考慮,從客觀上為企業提供了納稅義務發生前做出事先安排的可能性,合理合法的減少稅收成本,降低了企業涉稅風險,達到企業總體利益最大化得目的。在日常經濟活動中已經逐步認識到他的重要性,一項經濟業務的發生,我們要提前考慮到他所涉及到的各項稅費,是否可以采取其他稅負偏低的稅種(必須是在稅法許可范圍內),在業務辦理中要考慮保存與稅法要求相關的資料和文件,以便到時享有稅法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或稅收抵免項目提供依據,業務完成后要考慮什么時間繳納稅款,盡量滯后支付稅款,以延長稅款在企業停留的時間,但不能逾期繳納。 

例如:企業需要購置一套需要安裝的設備,設備購置費為75萬元,安裝調試費15萬元,設備總支出為90萬元。 

方案一:依據現行增值稅暫行條例設備購置費75萬元,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后可抵扣10.90萬元稅款,安裝調試費開勞務發票15萬元,設備入賬價值為80.10萬元,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10.90萬元。 

方案二:我們在設備進行招標前就進行納稅籌劃,招標價格含安裝調試費用,并且是增值稅發票一票結算,合同簽訂注明設備達到可使用狀態后交付。依據現行增值稅暫行條例設備購置總費用90萬元,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后可抵扣13.08萬元稅款,設備入賬價值為76.92萬元,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13.08萬元。 

上案例方案二,因事前進行了納稅籌劃,比第一方案多抵扣稅款2.18萬元,減少了企業資金流出,降低了產品成本,提高了競爭力。 

4 提高稅務管理,規避涉稅風險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對企業稅務管理的認識,大致有幾種代表性的觀點:首先是“無關論”這樣的觀點導致了人們對企業稅務管理問題熟視無睹,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和競爭力。其次是“關系論”這種觀點直接導致“人情稅”“關系稅”的屢禁不止,腐敗滋生。再一種是“技巧稅”認為熟練掌握某些偷逃稅或避稅的技巧,只要能達到少繳稅的目的,什么技巧都敢用,不顧法律后果。雖然僥幸過關占了一時的便宜,到后來也有“賠了夫人又折兵”影響企業發展,甚至受到牢獄懲罰。全球跨國知名企業百事可樂(中國)公司被控走私普通貨物罪,其原因就是:明知進口報稅的商品編碼有誤,卻因為想繼續享受意外得來的低稅率“將錯就錯”,當高管接到法院的傳票追悔莫及。現代稅收“無限期追蹤制度”及“法人問責制度”使企業高管們越來越認識到稅收管理的重要性。 

企業稅務管理是企業在遵守國家稅法,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稅收法規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政策,達到少繳稅或遞延繳納稅款,從而降低稅收成本,實現稅收成本最小化的經營管理活動。企業稅務管理的實質是現代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稅務管理應服從于企業管理的整體發展目標,服從企業管理不同時期的發展需要。廣義上講,企業稅務管理的目標是節約納稅成本,降低納稅風險,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狹義上講企業稅務管理的目標主要包括準確納稅、規避涉稅風險、稅務籌劃三方面內容。 

企業稅務管理的具體活動是由企業稅務會計師具體運作的,他在遵循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事前謀劃,全過程管理,把納稅意識宣傳到每一個員工心里,而實施全員參與,并且注重成本效益,樹立全局意識和整體觀念。 

5 稅務會計師在應對稅務稽查所起的作用 

篇(5)

一、公司治理結構是稅務籌劃的制度保證

(一)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是明確界定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和功能的一種企業組織制度結構。這種制度安排或制度結構決定了公司的目標、行為,決定了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如何實施管理、控制風險和分配收益等有關公司生存和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企業包括稅務籌劃在內的所有財務行為都應該在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框架內進行。適應公司治理要求的稅務籌劃方案才能得到組織、制度、資源等方面的保障,按照公司既定的戰略目標實施。所以,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是稅務籌劃質量的基本保證

(二)稅務籌劃風險

企業在運用稅收政策開展稅務籌劃的過程中.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這種風險可能會伴隨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稅務籌劃風險是指企業在開展稅務籌劃活動時.由于受到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各種因素影響導致失敗而在籌劃后發生各種損失的可能性稅務籌劃風險主要來源于兩方面即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產生的風險,但不論何種風險,如不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都可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和其他相關損失。

(三)公司治理結構與稅務籌劃風險

公司治理是稅務籌劃的內部環境基礎。公司治理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保證稅務籌劃工作的實施.其完善程度和,有效運行影響著稅務籌劃的組織結構、運行效率和風險控制稅務籌劃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治理的健全性、嚴密性和有效性。美國COSO頒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指出包括公司治理在內的內部環境要素,是企業實施全面管理風險的基礎性要素.并為籌劃提供規則和結構支持。稅務籌劃作為公司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公司治理背景下進行.并有效防范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以實現零涉稅風險環境下的稅務籌劃目標。內部環境決定稅務籌劃的基礎是否牢靠.是對稅務籌劃風險的事前防范

二、稅務籌劃的內部組織結構

合理的組織結構是落實公司治理目標的基本保證開展稅務籌劃。需要一定的組織機構作為保障。在企業內部.需要設置稅務部等專職稅務組織機構.專業性的組織分工可以為籌劃工作提供組織和人力資源方面的保障在稅務部的設計過程中.要考慮稅務問題及籌劃研究的明確分工與相互配合。稅務部的工作體現在以下方面:搜集相關財稅法規.為籌劃和實施方案提供信息支持:企業整體稅負分析及涉稅業務分析:財稅風險防范機制與防范策略的研究:企業戰略的財稅規劃與內部稅務計劃:納稅申報與稅款繳納的執行:納稅評估報告:設計合理化的納稅籌劃方案等。例如.華潤集團于2006年在集團財務部設立了稅務管理部.系統、專業地推動全集團的稅務管理建設。目前該集團的7個運營中都設有稅務部,一、二、三級利潤中心都設有稅務經理及專職稅務人員.使得整個集團的稅務風險明顯減小.稅務方面的成本控制也有比較明顯的成效。受益于稅務管理部卓有成效的工作.稅務風險管理已經真正成為集團管理層高度重視的事項.稅務成本和風險得到合理控制.企業效益也實現了快速增長。

三、防范稅務籌劃風險的內部治理策略

(一)建立稅務籌劃內部治理機制

公司內部治理框架中.要設計與稅務籌劃的戰略目標相關的內部治理機制.包括籌劃工作流程,籌劃風險預警,籌劃決策、控制機制以及反饋機制。有效的內部治理機制可以防范稅務籌劃風險,保證稅務籌劃方案的合理性、合法性,并能及時、有效實施。除此以外,為了保障控制系統有效運行。應明確涉稅環節各部門的崗位職能.明確稅務籌劃的權限安排與制衡機制.確保企業稅務管理和稅務籌劃決策的科學性,避免企業稅務籌劃風險和危機的出現。

(二)制定稅務籌劃規劃

稅務部要根據企業稅務籌劃的目標和實際情況制定稅務籌劃規劃,并盡可能詳細。稅務規劃是實現稅務籌劃的一種計劃控制.屬于內部控制。稅務部制定的內部稅務計劃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年度納稅計劃.包括納稅支出規模和結構、時期計劃安排等;第二,內部因素變動分析,以防因內部因素變動而產生內部籌劃風險:第三.外部因素變動分析.以防因外部因素變化而產生籌劃風險。在稅務規劃制定出來以后.還要對稅務規劃進行評估.考慮該稅務計劃能否取得更多的節稅利益或更大的財務利益.是否風險和成本較低.是否能夠獲得企業現金流的支持,執行是否有保障等。

(三)進行稅務籌劃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層面只要存在著經營活動和管理,就需要有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稅務控制制度是整個內控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和實施內部稅務控制制度.定期核對涉稅賬簿.可以提高涉稅會計核算資料的可靠性:同時,內部稅務控制制度的施行.有利于稅務籌劃目標的實現。從稅務籌劃角度來看,內部稅務控制應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內部納稅控制,目的是使納稅會計提供的資料真實、可靠,納稅活動遵紀守法。為實現這一目的.設計內部納稅控制制度時.應考慮如何協調稅務部與會計部、各業務部門以及內部審計機構之間的關系。二是內部稅務風險控制,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和風險控制四個方面。

(四)開展信心知識別與溝通

篇(6)

目前,稅收風險已經構成我國經濟、社會乃至政治風險中的重要部分,但在現實生活中并沒有引起企業足夠的重視。

稅收風險的種類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大家所熟知的,企業的涉稅行為未能夠正確有效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如某些企業為了增加利潤,減少成本,而在稅收上動腦筋,要求納稅人員做出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使企業在將來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懲處。

一般來說,很多企業并不想在稅收上出問題,以致被追究法律責任,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但無論企業怎么做,企業在稅收上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受到稅務機關的處罰。為什么企業不想偷稅漏稅,但卻總是在稅收上出問題呢?這是第二類風險,企業雖遵守稅法規定,但是由于企業忽略稅收與企業其他方面的聯系等原因,而造成企業未來利益的損失。

如何規避企業將要面臨的稅收風險,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考慮:

一、建立重視稅收風險的意識

筆者認為,企業如果要規避稅收風險,必須首先重視稅收風險。上至企業管理層,下至企業當中的每一個小員工,都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規避,并將這種意識深入到企業的各項活動當中。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存在認為,稅務人員登門一定沒有好事,這種觀念需要轉變。對于稅務問題,稅務機關作為專業部門,可以成為企業的老師。如在遇到不明確的涉稅事項時,可以主動向稅務機關咨詢。

二、培養高素質的企業涉稅人員

涉稅人員不僅僅是企業內部主管稅務的財務人員,也包括營銷人員、采購人員以及審計人員在企業的日常活動中,不論采取什么措施,稅收風險的降低都離不開涉稅人員的實際工作。他們是規避稅收風險的重要人員,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稅務風險規避水平的高低。國家法律不斷更新更新和完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涉稅人員,應通過有關涉稅的報刊、雜志、法規匯編、稅務、上網查詢等多種信息渠道主動了解、更新和掌握稅務新知識,提高運用稅法武器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以及規避企業稅收風險的能力,為降低和防范企業稅收風險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同時,企業涉稅人員應注意同機關稅務人員、社會中介機構如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的專業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

三、構建稅收風險的管理機制

如何規避稅收風險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部門,而且是一個長期的活動,因此要求企業結合自身經營情況、稅務風險特征和已有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建立相應的稅收風險管理制度進行長期、有效的管理。而這一機制的關鍵在于協助各部門責任人來識別、量化并管理稅收風險,至少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評估稅收風險

在企業的日常活動中,需要識別必須管理的稅收風險以確保企業經營模式的成功,對這些必須進行管理的稅收風險進行分析,如為什么會出現、如何出現、來自于何處等。評估稅務風險的重點是依據企業所要的精度來選擇多種分析方法測定稅收風險的嚴重性、可能性以及產生的財務影響求的精度來選擇多種分析方法。

(二)制定稅收風險規避策略

不同的稅收風險可以用不同的策略予以規避,例如有些風險的存在是合乎需要的,合乎需要的稅務風險是那種在今后企業經營模式正常運做中所固有的那種稅務風險。那么企業在制定風險規避策略時,必須側重于降低稅收風險,而不是使其消失。對于那些不合乎需要的稅收風險如無法對承擔的相關風險提供有吸引力的回報或企業沒有能力控制類似風險,那么采取的規避策略應當是使其消失。

(三)通過處理各種因素,保證稅收風險規避策略的實施

這些因素包括:(1)能夠支持過程改進的因素,如負責引導、組織與督促企業各級員工不斷學習新的稅法知識,保證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手段與政策的不斷更新。(2)高級管理人員因素,如行政領導必須保證稅務風險管理的優先度,具有很強的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與素質。(3)支持機制運轉的因素,如保證不同級別的風險管理人員都可以依據相同的步驟、規范與程序開展稅務風險控制工作。(4)確定相關人員責任與義務的因素,如建立的對風險控制后果的責任承擔制度和風險管理授權制度。

四、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中的涉稅制度

把如何規避稅收風險納入到企業的日常管理日程當中,將稅收風險作為內部審計的重點內容之一,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職能作用,不隱瞞收入,不報假賬,誠信納稅,合理避險。注重企業規避稅收風險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而事前更側重于籌劃,如可進行納稅籌劃,協調企業涉稅部門,合理安排各種活動,事中側重于控制,以降低各業務環節的風險,以較低或者為零的稅收風險進入企業的財務部門,從而達到稅收風險最小化的目標。這也是在實踐中學習的一個過程。事后則側重于總結,企業通過事后審閱可以總結規避稅收風險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發現問題,完善稅收風險管理機制,是規避稅收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個主要方面,企業還可以選擇其他方面進行規避稅收風險,如定期進行納稅健康檢查,一些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建立專門的稅收管理機構,進行專門的規避稅收風險活動。

依法納稅是每個企業應盡的義務,隨著稅收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和完善,企業自身應做到依法誠信納稅,準確計算稅費,按時申報,足額繳納稅款,重視在稅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并予以合理規避,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高翔.最新稅收政策下企業稅收風險防范與控制[J].《河北企業》,2009(12)

篇(7)

一、企業稅務風險的概念

企業稅務風險就是在一定的稅收政策下,企業因某些涉稅行為不合規合法,影響了納稅的規范性,從而可能為企業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和未來利益的損失。它的直接表現就是企業或多或少繳納了稅款。它是普遍且客觀存在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具有可轉化性、損失性、無形性、積累性以及誘發性等特點。

二、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具有一般企業稅務風險的普遍性特征,在企業中是普遍是存在的。現實中,無論這個企業規模怎樣,無論企業的財務制度是否健全,也無論企業的財務核算水平和專業稅務人員素質高低,企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稅務風險,而中小企業存在的稅務風險要比一般的企業更大。一般而言,中小企業產生稅務風險主要包含內部與外部兩方面的原因。

1.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

文章對企業內部稅務風險進行的探討,是建立在遵守稅法各項相關規定的基礎之上的,對于偷稅、騙取出口退稅等違法行為必然產生的稅務風險則不在原因的探討范圍之內。

(1)中小企業依法納稅的意識薄弱,對涉稅事項重視程度不夠

對企業的納稅意識及涉稅項目重視程度屬于企業的主觀態度因素,特別是企業管理者的主觀態度。依法、按時、足額繳納稅款是每個企業應盡的義務,但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稅款的繳納會使企業的利潤減少,一些中小企業為了自身的經營業績往往會采取偷稅漏稅的違法手段,使企業面臨巨大的稅務風險。而對企業本身的一些涉稅項目重視程度不夠也是企業產生稅務風險的主要內部原因之一。一些中小企業認為企業的涉稅事宜理應由財務部門進行處理,企業的稅務風險也理應由財務部門進行規避和防范。實際上,企業稅額的產生是在業務活動的過程中,而并非在財務核算過程中,因此業務部門也應當加強對稅務及稅務風險的認識[1]。

(2)中小企業財務制度、內控制度等不健全

中小企業存在稅務風險制度層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就是企業財務制度、內控制度等的不健全。制度在企業運營與管理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財務制度和內控制度的健全與否更是直接關系到中小企業的生死存亡。當前,一些中小企業制定的財務制度相當不規范,不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這就為企業的涉稅事項埋下了隱患,成為了企業稅務風險的重要源頭。

(3)中小企業的財務核算水平與財務信息的準確度有待提高

企業的財務核算是進行企業涉稅處理的基礎,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稅務狀況。企業財務核算的基礎數據是企業涉稅活動的基礎,許多稅額的計算都要依靠財務核算所提供的基礎數據。在很大程度上,中小企業的財務核算水平就決定了企業的涉稅處理情況。財務信息的準確性與真實性對企業稅務風險的影響巨大,利用一些不真實不準確的財務信息進行稅務處理,其結果無疑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稅務風險。

(4)中小企業內部缺少專門的稅務管理機構與稅務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中小企業往往因為規模小,資金有限,在企業內部往往缺少專門的稅務管理機構和專業的稅務人員。這樣就使得中小企業在防范稅務風險的職責上不能夠得到充分履行。中小企業內部專業機構的缺失,可以說是“先天”上的不足,這也成為企業稅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中小企業的內部稅務人員上,也存在著專業水平低和責任心欠缺的問題。很多中小企業中的稅務人員不夠專業,專業水平與業務素質都有待提高。專業的稅務人員不僅要了解本企業內部的涉稅業務和最近的稅收政策,還應精通稅法,對一些稅制要素要全面掌握,這就對專業稅務人員的要求相當高。但當前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稅務人員在實際操作中很不規范,缺少對專業知識準確、系統的把握,很可能會出現問題。還有一些中小企業的稅務人員缺少責任心,在工作中疏忽大意,造成一些失誤與不當的行為,而這些都是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

(5)中小企業缺少對稅收籌劃的風險控制

企業稅收的籌劃與企業其他經濟利益管理活動一樣,都存在一定的風險[2]。只要對企業進行稅收籌劃就必然會產生一定的風險。從一定意義上說,稅收籌劃是企業的一把“雙刃劍”,中小企業應當充分關注。中小企業如果忽視稅收籌劃方案的風險控制,那么就可能會使企業出現一系列的稅務問題,從而產生巨大的企業稅務風險。

2.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

(1)稅法和國家政策的不明確性、多變性與會計準則的差異性

稅法自身存在的一些不確定因素是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產生的一個重要外因。稅法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模糊、籠統或易引起歧義的條文,這就給中小企業在運用中增加了難度。并且,稅法的解釋權并不在企業一方,使得企業往往處在不利的地位。稅法的多變性是當前我國稅制改革與稅收政策不斷變化的結果。目前我國經濟正在快速發展之中,稅法也在逐步完善中,因而一些法律法規都處在頻繁的變動之中,這就給中小企業的稅務處理增加了難度,企業稅務人員稍有疏忽就會導致一些違法違規操作,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稅務風險。

(2)稅務機關的自由裁量與不規范執法行為的存在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外部原因就是稅務機關的自由裁量權與不規范執法行為的存在。在我國的稅收法律關系中,國家行政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征稅職責同納稅人之間在權力與義務上不對等。稅法賦予了稅務機關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它有權在稅法范圍內根據自己的判斷對納稅人進行行為認定。而中小企業作為納稅人往往只能處于一種相對弱勢的地位。稅務機關的執法不規范與自由裁量權使用不當等行為通常都會侵害到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為中小企業增加了稅務風險。

三、中小企業稅務風險防范對策建議

1.更新觀念,樹立企業全員防范意識

在對中小企業的稅務進行風險防范時,最先要著手的就是觀念的更新。我們應認識到稅務風險絕大多數并不是來自財務部門,企業日常業務的涉稅項目一旦開展,就會產生相對應的稅務風險,財務部門也僅僅是對已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相應處理。中小企業管理者在進行決策時必須要重視企業的稅務風險,業務部門在制定方案與簽訂合同時,也應充分考慮到稅務風險,財務部門在進行財務處理、開展稅收籌劃過程中同樣也應充分考慮到稅務風險。由于企業的涉稅人員和涉稅崗位較多,幾乎所有的人員都是涉稅活動中的一員,因而中小企業應當更新觀念,避免一些誤區,樹立全員稅務風險防范意識。

2.合理確定稅務風險防范的重點

由于增加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因素很多,因而必須要合理確定稅務風險防范的重點,這也是準確識別與評估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基本前提,同時也為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防范措施的選擇指明了方向,對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防范具有重大意義[3]。中小企業稅務風險防范的重點一定要結合企業對稅務風險的態度,特別是企業管理者的經營理念與經營風格來確定,這樣就能適當的降低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

3.建立健全稅務風險預警系統

風險預警就是在風險發生前,依據過去總結的經驗與規律,向有關部門發出的傳遞風險的信息,從而能夠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風險所造成的危險與損失的一種事前行為,它是一個自成體系的整體。中小企業構筑的風險預警系統不僅能夠發出相關預警信息,引導中小企業采取相應的防范對策,為企業盡可能地減少損失,還能夠幫助企業堵塞稅務漏洞,完善中小企業的業務流程。主要可以從推行內部稅務風險評級制度、及時稅務風險分析預測以及合理設定稅務風險預警指標三個方面進行具體的操作。

4.完善中小企業內部制度

制度是企業進行管理的基礎,企業內部的各項制度是企業稅務風險防范的重要制度保障。完善企業的內部制度,調整內部機構設置、完善內控制度與財務制度、規范會計行為、加強內部的監察審計,有利于降低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

5.開展合規稅收籌劃,控制稅收籌劃風險

稅收籌劃是中小企業產生稅收風險的重要原因,開展合規的稅收籌劃也是中小企業降低稅收風險的重要手段[4]。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一定要遵循戰略性、動態性、整體性和安全性的原則,重視稅收籌劃過程的風險控制,不僅要考慮到其自身的風險,還要考慮到由此給企業帶來的其他稅務風險。

6.加強中小企業和外部的溝通合作

中小企業加強同外部的溝通聯系有助于企業對信息的全面、準確把握。首先就應加強同稅務機關之間的溝通聯系,及時獲取最新的政策信息;其次應加強同稅務中介機構的合作;第三應積極參與到稅收法制建設當中去,注意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明俊,李柳田.企業領導者如何“稅”得香[M].企業管理出版社,2010.

篇(8)

關鍵詞 成品油銷售企業 財務稽查 思路

在現代企業管理工作當中,財務部門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既是企業領導的參謀與助手,又是企業聚財、理財的職能部門,財務部門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氣象臺”,財務信息是企業經濟好壞的“晴雨表”。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都緊緊圍繞財務目標開展,其實施的效果最終表現為不同的財務結果,都必須以財務結果作為衡量的標準,因此,財務工作質量高低將會對企業管理決策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實現財務信息及時、準確、全面、可靠,對提高企業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達到上述工作目標從企業內部來講,加大財務稽查的工作力度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管理手段。

一、財務稽查的目的和意義

財務稽查工作是指企業的財務部門依據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及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對企業財務管理行為的合規性、合法性、有效性實施的監督檢查活動。

在現代企業管理工作中,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都緊緊圍繞財務目標開展。因此,財務工作質量高低將會對企業管理決策產生很大影響。財務信息的及時、準確、全面、可靠,對提高企業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財務稽查的目的是對公司經濟活動、財務管理和公司高風險領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正和完善,主要體現的是一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監督。財務稽查的主體是財務人員,在形式與方法上體現的是一種會計監督特征。財務稽查既是對會計監督職能的強化,也是對財務管理工作自身的監督和完善,其與公司審計、內控和紀檢監察在產生的背景、依據的法律法規、實施的主體、監督檢查的內容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區別。財務稽查與公司審計、內控和紀檢監察在職能上并不重疊,而是各有側重、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公司監督控制體系。財務稽查的專業性、時效性、日常性、持續性都是其他監督手段所不能比擬,也不能取代的。無論是從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高度著眼,還是從財務工作自我完善發展的角度著眼,加強財務稽查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

二、成品油銷售企業風險來源

成品油銷售企業在正常的生產經營中不斷地受到來自各方面風險的威脅。提高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正確對待和處理各種風險,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是企業經營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成品油銷售企業的風險多種多樣,從財務角度來講,銷售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風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金安全風險

中國石油銷售企業的加油站遍布全國各地,點多面廣,現金結算較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資金安全風險隱患較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貨款結算過程中的應收賬款風險。商業競爭是產生應收賬款的主要原因,當然實現商品銷售和實際收款的時間差也是產生應收賬款的另一個原因。在當前任務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一些加油站為了多銷售完成任務,采取月初加油月底付款的滾動結算辦法,也有一些加油站利用IC卡采取空儲值套現的辦法,甚至個別加油站直接采取更長時間結算付款的賒銷方式。其結果必然是加大應收賬款的壞賬風險。

二是資金停留期間被盜搶的風險。加油站的銷售貨款,不可能做到每時每刻存入銀行,必然滯留一部分現金在營業場所,這就帶來了現金管理風險。各種搶劫,盜竊等刑事犯罪行為嚴重威脅著加油站的現金安全。現金在加油站滯留的時間越長,資金的風險越大,現金在加油站滯留的數量越大,資金的風險也越大。

三是加油站員工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等政治思想素質,也是產生資金風險的一個原因。例如,加油站員工不把銷售貨款及時送存銀行,非油品銷售或勞務收入不按時交財務部門入賬,挪用、坐支銷售貨款甚至攜款潛逃等都會增大加油站的資金風險。

(二)資產安全風險

造成成品油銷售企業的資產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管理方面的原因。企業管理上的不規范和失誤是造成資產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資產管理不到位,資產管理責任沒有落實;國有企業的負責人的不作為,造成了國有資產經營權不能落實。二是企業財務管理混亂,財產賬目不清。三是一些銷售人員為了小集體或個人利益,不擇手段,造成資產流失。四是責任心不強,造成資產流失。如未正確執行公司的有關管理規定,儲油設施或管線發生泄漏未能及時發現;計量員接卸油品時未按規定登車計量空高,僅照抄油庫出庫單上的數據,增大了資產損耗的風險。

監督方面的原因。一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二是企業外部監督存在問題。審計監督力度不夠,沒有明確的標準來衡量審計質量。

(三)稅務風險

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地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用足有關優惠政策,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稅收負擔。

稅務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管理者對經營狀況了解有限以及對稅務籌劃理解扭曲,導致企業涉稅行為出現偏差;二是受財務人員素質所限,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較差,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稅務風險;三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會給企業帶來深層次的涉稅缺陷。

(四)內部管理風險

油品銷售企業在特定時期會采取各種各樣的優惠來刺激消費,在實施這些優惠時,一方面優惠措施得到了落實,客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達到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雙贏,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員工抓住監管漏洞,假借給客戶優惠之名,趁機撈所謂的好處,不但造成不好的影響,也為企業的經營帶來了風險。目前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一是油非互動優惠。所謂油非互動,就是通過油品與非油品相互一定的措施相互關聯,達到油品與非油品相互促進銷售的目的。目前公司多以通過油品消費贈送非油商品來達到相互促進的一個銷售目的。在油非互動中會出現由于客戶不了解活動情況或其他原因未實質向客戶贈送商品,但在加油站操作時做成虛假記錄把這部分非油商品挪做他用或送給其他客戶,甚至據為已有。產生問題的原因是一方面部分客戶對優惠不太敏感,不配合登記發放臺賬等公司要求的相關手續,造成臺賬數據登記失真;另一方面加油站有意或無意的宣傳不到位,客戶不知道或者不明白具體活動,為一些內部人員違規操作創造了可乘之機。

二是IC卡違規套利。加油卡違規套利是指公司內部、外部人員以獲利為目的,違反相關規定,利用加油卡折扣優惠和業務運行中某些環節,通過更改客戶類型、更改支付方式、虛增刷卡交易等手段套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

年初以來,河南公司通過一系列的IC卡活動的開展,加大IC卡、汽柴油的促銷力度,通過活動的持續開展,增加了油品特別是汽油的銷量,對增加持卡消費比率、沉淀資金量持續增長,改善油品銷售結構,增加企業效益、穩定忠實客戶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實際工作中,加油IC卡在維護客戶利益的同時,存在違規使用IC卡套利。常見的套利方式有:(1)通過加油卡進行資金套利;(2)通過加油卡進行發票套利;(3)通過加油卡進行銀聯卡套利;(4)通過虛假操作套取公司獎勵。

另外還有執行價格不嚴,造成效益流失問題。如少數加油站經理為了擴大銷售量,謀求局部利益而隨意降價銷售,當上級公司決定漲價時,加油站經理延遲執行,當上級公司決定降價時,加油站經理提前執行,缺乏全局意識和整體效益觀念。

三、成品油銷售企業財務稽查思路

(一)管理工作前移,強化對事前控制監督職能

目前財務稽查大多數還使用“秋后算賬”這一方式,不能達到隨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僅僅停留在業務流程處理過程的事后控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財務監督職能。因此,加強財務事前控制職能,從源頭規范業務操作、規避財務風險,將是發揮財務稽查作用、強化財務監督職能的一條有效途徑。

1、強化風險管理,有效防范經營風險

“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加大財務稽查力度,切實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是集團公司“十二五”期間重點工作之一,也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強加油站安全防范設施的配備和完善。檢查、固定安裝保險柜,防止搬動;在收款室安裝防盜門窗、防護欄,防止入室盜竊;安裝全方位的監控、錄像裝置,對加油現場和重點部位進行監控,在有條件的加油站將安全報警系統與當地公安110系統聯網,增加加油站環境的安全系數和對不法分子的威懾力,防范風險。

積極引導IC卡消費。IC卡消費在增加沉淀資金,降低資金成本的同時,較好地維系了一部分固定客戶。更重要的是刷卡消費減少了加油站現金消費的風險。

建立健全稅務風險防控體系,減少稅務風險。首先是納稅文化的培養。誠信、遵守法律的納稅文化可以幫助企業避免或者減少稅務風險。企業不但應遵守國家稅收政策規定,照章納稅而且更應積極爭取和企業相關的稅收優惠,其次是企業稅務人員的培養。企業稅務人員應具有職業道德素養,并時時刻刻都要做出價值判斷,并做好企業、個人、政府等部門的利益的協調。再次是評估納稅風險和設計控制措施。對具體經營行為涉及的納稅風險進行識別并明確責任人,監控實施效果就是檢查納稅風險管理的效果,并對納稅風險管理效果進行總結。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員工職業道德水平。再好的制度都需要靠人來執行和落實。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許多觀念都發生的較大的轉變,制度落實是否到位與人的責任心和個人素質密切相關。企業職業道德建設直接關系到員工的職業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的高低,關系到企業的長期穩定和生產經營過程的安全。因此,在公司各層面加大員工職業道德建設,加大對員工培訓的力度非常必要并且非常重要。

2、加大內部監督監管力度,確保內部控制落到實處

組織和制度建設是內部控制工作成敗的關鍵因素。通過內部控制來避免浪費,從而減少營運成本,提高營運效率;通過執行公司內控審計程序,審計各項業務的合規性,從而達到消除業務操作隨意變動的目的,改善業務執行質量;通過適時的業務程序更新,調整制度的合理性和適用性,從而達到消除業務趨于僵化死板的目的,優化工作成果的交付質量。

(二)拓展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強財務稽查的制度化、信息化建設

1、理順業務工作流程,提升制度的執行效果

實行源頭控制原則。重點關注業務涉及的法律法規、政策的適用性及相關的資金安全、稅務風險,對各項業務從發生、履行到財務結算各等環節的合理性合規性進行全面評估,理順業務流程,及時反饋意見,保證各項業務均能全面受控,從而從源頭上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2、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推進財務稽查工作制度化建設

制度保證體系是財務稽查長效機制的中樞,制度和流程作保證,是稽查工作的有序開展的前提和基礎。財務稽查應側重于企業實際,構建適應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的財務稽查體系和機制,從而實現通過制度來引導好、規范好、發展好財務稽查工作。諸如河南公司以加油站財務操作手冊為基礎,通過加油站稽查手冊的編寫和實施,涵蓋加油站財務工作的所有流程,符合企業當前財務工作的實際需求。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財務稽查工作標準、方法及流程,對財務稽查工作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3、充分使用財務稽查平臺,拓展財務稽查深度和廣度

財務稽查管理平臺是總部推出的一項財務稽查系統平臺,它以過程控制和高風險業務為切入點,涵蓋了會計憑證、財務報表和相關內外部檢查報告等業務范圍,能在實際工作中,制定工作標準、嚴格過程把關、定期稽核通報、跟蹤整改結果,達到“把關無差錯”的目標。

(三)合理優化資源,加強稽查隊伍建設,提高稽查人員綜合素質

稽查工作是一項綜合性、業務性比較強的工作,為滿足財務稽查的工作需要,必須要提高稽查人員的素質,加強稽查隊伍建設。

篇(9)

摘要:隨著當今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國迅速進入大數據時代。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社會的大變革時代來臨,這場社會變革對企業的生存模式、管理模式和發展方向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大數據時代下的稅務會計工作也與以往有所不同,大數據時代下的稅務工作具有科學優化稅負量度、高效普及稅法知識、加快信息管稅進程、提高稅收稽查效率的優勢,但同樣也面臨著涉稅安全性、納稅申報難、人員素質低的問題,必須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保證稅務會計工作面臨的挑戰。本文對大數據時代稅務會計面臨的挑戰與對策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稅務會計;挑戰;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凸顯出稅收和會計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的發展下,稅務會計在摸索中前進,目前已經形成了初步完整的理論框架,雖然如此,但其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稅務會計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大數據時代概述

大數據是巨量資料的意思,由于各行業內涉及的數據資料規模巨大,以人腦的力量無法進行整理分類,大數據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從眾多資料中選取、處理出對企業有利的信息。大數據可以應用在任何的行業,對人們收集的大量數據進行整理分類,以實現信息資料的高效利用。“大數據”時代最早是由麥肯錫提出的,在現代的生活中“大數據”也已經涉及物理學、生物學、生態環境學和軍事、金融等領域,并對這些領域內工作的進行和開展起到了巨大的幫助作用。但由于網絡和社交輔助軟件的發展,大數據在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重要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大數據對信息行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二、簡介稅務會計

(一)稅務會計的含義

作為一種會計系統,稅務會計主要包括籌劃稅務、核算稅金和納稅申報,在稅收法規日益復雜的情況下,人們把稅務會計當做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自然延伸,致使許多企業的稅務會計并沒有真正地從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中分離出來,形成一個獨立的會計系統。稅務會計是一門交叉學科,它以稅法法律法規為準繩,用貨幣計量,采用會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反映和監督納稅人應納稅款的形成、申報、繳納的一種管理活動。

(二)稅務會計的主要特征

反映和監督納稅人應納稅款的形成、申報、繳納是稅務會計的基本職能,它需要詳細認真地記錄、計算和匯總納稅人的納稅義務以及其繳納情況。稅務會計具有廣泛性、法律性、統一性和獨立性的特點,確定明確的目標,主要任務是用稅法規范納稅人的義務,維護納稅人的合法利益,實行稅務會計可以增加財政收入,促進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稅務會計的核算對象包括營業收入、營業利潤、經營成本費用、所得稅等,要堅持依法進行的原則。

三、大數據時代稅務會計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涉稅信息安全性的挑戰

涉稅信息指的是與納稅人的納稅義務相關的各類數據和事務的總和。涉稅信息的安全包括很多方面,如制度、計算、存儲和傳輸等。可造成內部威脅和外部威脅兩方面,內部威脅主要是指由于稅務工作人員由于操作上的失誤和無意識的泄露,造成的信息數據方面的機密信息的失真或泄露;外部威脅主要指的是外部的攻擊造成的威脅,如黑客攻擊、間諜活動造成的稅務數據的攻擊,造成的數據泄露、損毀的情況。

(二)對納稅申報的挑戰

由于財稅分離制度的逐步實現,在對納稅申報表進行填制的時候,需要對暫時性和永久性差異進行計算,對會計收入和會計利潤進行合理的計算,計算出相應的應納稅所得額,這樣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稅務跨幾信息條薄的難度,而且由于調整的項目比較多,計算程序復雜,在填報的成后容易出現填報錯誤,也會對稅務機關的稽查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方面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不僅要求的是在業務方面提高稅務會計的素質,還要求稅務會計人員具有較強的政策觀念和道德修養,會計人員是參與企業經營預測與決策,是企業經營者的助手,其職業道德水平將會對會計信息的質量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影響著國家、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公眾的利益,因此稅務會計工作人員必須要樹立強烈的職業道德觀念,保證企業稅務工作的順利有效的進行。

(四)對會計電算化的重視程度不夠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各種科技手段不斷成熟,會計電算化在現代企業中顯得尤為重要。而不重視會計電算化會導致公司處理業務效率低下,企業發展速度不能得到較好的適應。然而有些企業沒有進行過多的監督和管理,認為只要能夠滿足正常的工作開展,計算機管理就沒太大必要了。另外一些企業的經營者比較重視市場運作,把精力主要放在生產和銷售環節,廣告投入花費了其不少的人力、物力,希望有所效果,不過卻沒有重視較長的“會計”投資。

四、稅務會計面臨的挑戰的對策

(一)實現會計數據信息安全管理

在會計的制度建設方面,必須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對不同的會計實行崗位責任制,對不同的會計人員進行不同的對會計信息的查看、傳輸與分析的的權限;在技術層面上,要加強對全方位的生物信息識別技術和信息加密解密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要不定期的對密碼進行更換,實行24小時監控等方式來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在網絡安全監管層面上采用內外網互相聯合的方式,對于比較關鍵的硬件設備要采用云存儲和硬盤備份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系統安全的預警方案;在軟件方面,要采用信譽度和知名度比較好的會計軟件和系統產品,聘用網絡安全的公司實施全方位的監督。

(二)稅務會計報表的電算化實現設想

目前,企事業單位的納稅申報主要采用網上納稅申報的方式,推行稅務會計報表體系,應當先從變革官網上的納稅申報入手,設計出合適的納稅申報管理體系。但是如果采取這種工方式,可能會造成稅務會計人員對報稅的不清楚、不熟悉,增加了稅務會計的工作難度。所以建議增設方便稅務會計數據填制的“涉稅事項基礎數據表”,為稅務會計信息項目的填列做好數據和計算的準備,與直接填制稅務報表相比,不但降低了了難度,還可以提供清晰明了的會計信息。

(三)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

在大數據時代環境下,要使稅務會計人員具備政治、誠實的品質,以不犧牲國家利益來保存自己的利益,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對會計人員進行教育的時候除了要進行必要的道德教育外,還應特別注意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則與法律規范。通過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監督,使會計人員逐漸增強自己工作的責任心、社會責任感,真正做到“愛崗敬業、依法辦事、遵守準則、不做假賬”.

(四)臺賬的建立

篇(10)

一 我國非居民稅收收入結構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商品、資本、技術、勞務等創造了大量的非居民企業的稅源。2008年比2002年非居民企業稅收增加了275.35億元,增長了253.27%,其中預提所得稅增幅達369.17%;2008年全國轉讓定價調查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57.5億元,補稅入庫12.4億元;2006年——2009年以來該類稅收一直在上升趨勢,2009年上半年,中國非居民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總收入完成222.03億元,同比增長40.7%,實現了連續6個月增長,而企業所得稅尤為突出,完成了195.94億元,同比增長51.2%。

二 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非居民企業所得稅執法依據缺失,操作性不強

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盡管在對機構和場所的判定、營業人的界定進行了完善,對非居民企業的征稅方法進行了修定,且原有一系列對外國企業征稅具有指導作用的文件因新稅法的實施而被自行廢除,新的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配套政策雖然已陸續出臺(截至2009年止,大約已下發的有關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相關的文件有26個,其中:申報匯繳:3個;管理文件:6個;管理文件:l7個),但許多地方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使稅務機關對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時,陷入了執法依據短缺的困境。如:對于對外支付的款項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以下問題:

屬于什么性質的款項?

收益人是誰?

是否來源中國所得?

有無實際聯系?

申報還是扣繳,誰來完成稅款?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界定?(如:離岸股權轉讓往往采取“一次合同,分期支付”的方式結算,則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和對應的稅款繳納時間如何確認?)

......

上述問題的回答往往因政策的缺陷,造成理解的不一致性。

尤為復雜的是,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中還牽涉到諸多稅收協定(安排)的使用問題,專業性相對很強,稅務人員難以把握和操作。

(二)利用合同的不同簽訂方式規避稅收

非居民企業的業務特點,使得合同成為對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的基礎性資料依據,其內容詳略、真偽直接關系到稅收管理執法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目前非居民企業利用合同避稅的方法日趨多樣,如:

針對我國與他國協定6個月的常設機構判定標準,因此雙方在合同中明確境內勞務時間不足六個月,從而利用常設機構的期限界定以逃避境內納稅義務。

通過合同條款的不明確性造成收入屬于境內收入還是境外收入的難以界定來逃避部分納稅義務。

采取簽訂勞務地點規定為境外的合同實現利用勞務地點的避稅目的。

根據稅法對涉稅業務的規定不同,通過合同分解涉稅項目避稅。如:把特許權使用合同分解為特許權使用與勞務兩個項目分別簽訂合同,把大量的特許權使用收人劃歸勞務所得,從而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

在合同中簽訂較低甚至低于成本的價格進行轉讓,再以合同補充件和附加說明等資料的形式反映真實交易價來規避稅收。

(三)涉稅項目散雜,信息互通性差,稅源監控難度大

非居民企業在我國境內的業務特點:涉稅項目散雜、稅源分布零散、發生時間不固定、涉稅信息資料難以取得等,這些因素使得稅務機關在對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稅源監控管理的可預見性差、監控難度大。況且跨國交易科技的不斷進步,交易方式的日趨多樣,使得稅源流動性日趨強化、隱蔽性日趨突出。而我國目前對非居民企業所得稅基本上依賴的源泉扣繳手段,源泉扣繳又是建立在代扣代繳義務人的主動配合的基礎上,目前我國普遍存在代扣代繳義務人的扣繳意識和配合意識不強現象;售付匯稅務證明管理盡管在加強,但售付匯稅務憑證開具申請稅務機關也是在被動受理,合同、發票等憑證的真假非常難以界定,無法準確界定到底在境外和境內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使得審查合同、發票等相關資料也就失去意義;另外,目前各管理職能部門并沒有建立暢通的信息互換平臺,都由納稅人自行辦理和傳遞,一旦納稅人對批文不遞交給稅務機關,稅務機關是無法了解變更事項的信息和無法跟蹤稅收扣繳的情況,特別是行政許可實施后,許多審批事項變審批為備案,公文信息傳遞性更差,稅務機關要及時掌握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扣繳情況,難度更大;等等。這些狀況必然會造成大量稅源在稅收監控體系外流動的格局。

(四)非居民企業所得稅征管手段落后,重視度低,專業管理人員缺乏

第一,除了總局征管軟件ctais2.0能就非居民企業的身份認定,申報和征收提供技術外,對非居民稅收的管理基本是通過手工進行分析和管理,管理手段落后,使得對企業申報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難以監控。

第二,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不是經常事務,稅源零散,稅收收入所占比重較低,稅務機關普遍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管理力度不強的現象。

第三,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業務比較復雜,流程比較隱蔽,加之專業性比較強,知識結構新,一項業務往往既涉及稅收協定的運用又涉及國內稅收政策的綜合判定,導致定性非常困難。

第四,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對稅務人員和財會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的要求高,要求他們懂得國際稅收、外語、法律、國內外財務會計及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等多方面知識。目前,多數稅務機關專門負責非居民稅收管理的人員很少,稅務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不高,造成管理和管理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本無法落實對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

三 強化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的對策

從一定程度上講,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也屬于“偏門”,稅務機關在管理意識、管理經驗、管理體制等方面仍處在探索階段,無成熟的管理經驗可言。

(一)針對執行依據的缺乏,強化政策體系的建立

簡單明了、易于遵從、便于操作、時效性強的稅收政策的建立,是強化非居民企業所得稅主管的基本前提。盡管新的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配套政策雖然已陸續出臺,但許多地方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加之國內稅法與國際稅收協定銜接性不夠強,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對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稅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無法可依或有法難依的現象。為保證政策在實際使用中體現嚴密性、針對性、操作性和指導性,非居民企業稅收政策或管理辦法應更加細化和規范、具體。如:

明確關于非居民通過實物或者勞務形式取得技術使用權的回報、關聯企業之間的債務重組等業務的納稅義務時間界定標準。明確對非居民企業股息所得的納稅期限,否則易于造成把非居民企業股息所得的納稅期限和股息收入的確認日期相混淆。

明確納稅申報所需附送資料的具體內容、境內外收入劃分的具體方法及合理標準、非居民境內停留天數等程序性問題。

明確優惠稅率判定、所得來源和歸屬等認定實務性制度。

因此為強化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在完善現行稅收政策的基礎上,應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辦法,如:常設機構的管理、國際勞務的管理、協定待遇的管理、交易資料申報管理等辦法。

(二)針對涉稅業務的繁、亂、散、變特點,強化代扣代繳義務管理制度

由于非居民企業一般涉稅的具體業務具有發生時間、空間的不固定特點,且多以“投資、服務、勞務”等為主,同時大量納稅人在中國境內無機構和場所等等,導致稅源監控管理的可預見性差,管理難度大,所以非居民企業所得稅一般都由支付人代扣代繳。實行源泉扣繳的最大優點在于加強對非居民企業的稅收管理、防止國際偷漏稅、簡化納稅手續。如稅務機關在強化源泉扣繳制度時可考慮:

指定扣繳中“有證據表明不履行納稅義務”的掌握。

可以要求納稅人提供相關的合同、協議,根據工程或勞務合同的規定,判斷非居民企業履行納稅義務的可能性,從而確定是否指定扣繳義務人。

非居民企業直接在境外轉讓境內股權的問題。

平時應注意管戶的投資方、股權構成是否有變動,如果外國投資者的股權發生變動,應向納稅人了解股權轉讓的過程,要求其提供股權轉讓協議。

如果勞務項目和支付人不在一地,如何獲取非居民企業的信息。

可要求境內企業(支付人)提交納稅人已經登記、申報或者境外企業委托人的信息,如果沒有以上信息,則應將境內企業(支付人)指定為扣繳義務人。

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

可以在強化內外部信息管理、建立申報扣繳機制、協定待遇申請制度、稅款追繳保障等措施來加強源泉扣繳的落實。

(三)針對征管手段的落后,強化信息互通渠道

因為非居民企業業務繁、亂、散、變特點,且經常把交易事項放在境外發生,加之大量的非居民企業在我國境內缺乏機構、場所等物理性存在,導致稅務機關很難掌握其信息和對信息的真偽做出判斷。所以建議應加強非居民企業的信息互通渠道建設,強化征管手段,實現有效的稅源監控。

1、實現稅務內部部門間的信息共享。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部門(國際稅務管理部門)應主動加強與流轉稅、所得稅、征管、計統、進出口、稽查等部門的信息溝通,完善稅務系統內部信息采集傳遞制度。

2、強化系統內外的信息互通。稅務部門應加強與外匯管理、發改委、海關、公安、銀監、工商、貿促會等相關部門的信息交換,及時掌握非居民企業的基本及變化情況,加強國際間的信息情報交換,建立一個系統、嚴密的非居民企業協稅護稅網絡。如稅務機關應定期到外經貿局獲得企業股權變更信息、定期到市外匯管理局獲取企業技術進出口合同、無形資產售讓、外債等資料數據,到人民銀行會計業務部門取得各商業銀行的非居民企業離岸存款利息收人的信息等,堵塞漏洞控制稅源。

3、完善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收人監控分析制度。在全面利用關聯申報、對外支付稅務證明、信息互通等措施,建立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統性國際稅源監控機制。結合地方性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的情況定期對其收人及稅源情況進行分析和跟蹤,建立重大項目和特定業務的登記備案制度。重點調查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的企業的應稅收人信息情況;重點關注扣繳義務人對應稅收人的支付情況;重點調查外國投資者變更企業股權的信息;重點監控納稅人是否將其境內常設機構的應稅收入轉為境外總公司的收入偷逃稅款的情況,等等。

案例實證:珠海市國稅局針對珠海企業多牽涉香港股東的實際,利用反避稅專項經費,向香港商業登記署購買了查找公司注冊資料的會員資格,定期取得企業在港投資的所有基本注冊資料,然后,根據這些注冊信息定期到市外經貿局獲得企業股權變更信息、定期到市外匯管理局獲取企業技術進出口合同、無形資產售讓、外債等資料數據,到人民銀行會計業務部門取得各商業銀行的非居民企業離岸存款利息收入的信息,用以反避稅舉證和企業股權管理、境外投資者獲取股息分紅等非居民企業應稅業務,獲取了更大的管理空間。

【注】案例來源:珠海市國稅局

(四)針對納稅意識和扣繳意識不強,應積極探索管理措施

1、加強政策宣傳,優化納稅服務。通過政策的宣傳,一方面可要提高納稅人的納稅人意識和扣繳義務人的扣繳意識;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開展納稅提醒服務,拓展服務方式,幫助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規避納稅風險、降低納稅成本。

2、加大對扣繳義務人的管理,及時了解納稅人的信息。因非居民企業經濟活動流動性大、隱蔽性高、復雜性強,大量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無機構,且把交易行為放在國外實現,所以應通過強化扣繳單位來掌握納稅人的涉稅業務情況。如:在實際管理中,輔導和幫助扣繳單位建立非居民納稅人收入支付臺賬和扣繳稅款登記臺賬,以便掌握消息;提高扣繳手續費標準,以便激勵扣繳單位的積極性;明確并加大扣繳單位的法律責任,督促其依法履行扣繳義務和提高其涉稅風險。

3、強化備案管理,夯實管理基礎。一是實行投資經營活動的登記制度,把未在境內設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的涉稅業務納入管理范疇;二是強化合同、協議備案管理制度,要求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將合同或協議的簽訂復印件、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涉稅內容及變動情況等分別在事先或事后報送稅務機關備案。合同、協議的備案事項可包括:非居民企業在我國境內承包工程和提供勞務項目、境內單位或個人發包項目、股權投資(變更、轉讓)等事項的合同或協議或報告。三是建立企業付匯臺賬備查制度,以便及時了解項目執行進度、合同款項支付金額、申報納稅(或扣繳稅款)的情況,強化對非居民企業項目、合同、款項情況的監控。

4、建立非居民企業所得稅審核管理制度。把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納人日常納稅申報管理,及時對所得稅的申報質量進行分析,掌握納稅人收人變動情況和原因;加強稅務證明臺賬管理,充分利用數據控制稅源;及時通報審核結果,作出對應的處理措施。

上一篇: 金融方面論文 下一篇: 橋梁施工技術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少妇熟女一区二区 | 五月婷婷久久字幕 |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午夜精品亚洲一级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99 | 亚洲高清日韩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