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3: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理化檢驗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檢驗過程前的質量控制
檢驗之前我們需要對檢驗的質量基礎嚴格把關,沒有基礎質量控制的保障,檢驗分析的結果便毫無意義。因此,檢驗所需要用到的儀器設置必須滿足檢驗的要求;實驗環境應該保持檢驗所需的空氣溫度、清潔度的要求,嚴禁出現不同實驗中由于設備設施清理不當所引起的交叉污染造成的結果誤差。
2.1儀器設備
檢驗使用的設備儀器必要滿足檢驗實驗的要求,它的分辨率和精確率要達到高水平的程度,將誤差降到最低。對所用國家規定的強檢儀器如天平、分光光度計、量具等要定期進行計量檢定。對測定儀器要按一定要求進行校準,校準時要選擇合適的標準品。根據測定儀器設備的使用頻率,應適時進行期間核查。大型的精密儀器的操作人員必須要經過專業的培訓,如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等我們在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設備儀器說明書的具體步驟操作,做好每次檢驗的詳細記錄。實驗用水和試劑的純度的選擇也會影響著檢驗的結果,我們將實驗用水的質量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應該根據實驗的要求恰當的使用實驗用水。對于試劑上的使用,選用質優價廉的試劑。
2.2人員管理
食品的檢驗人員對實驗操作熟悉度要高,德才兼備、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專業理論水平的專業人員。檢驗人員要參加能力驗證、實驗室間的比對和上級部門的質控考核。對檢驗中的影響因素進行合理分析,不斷提高自身的檢驗水平和職業素質。主管部門也應該加強檢驗室人才的建設和培育,為食品理化檢驗的結果分析打好基礎。
3.檢驗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3.1溶液的標定和配制
食品理化檢驗中,購置、使用有證且在效期內的國家標準物質并按相關規定進行管理。在配制標準溶液時按《滴定分析用標準溶液的制備》GB601和《標準溶液的制備》GB602要求用基準物質或一級標準物質標化或對比,定值結果應給出不確定度。標準溶液的濃度放置過久會容易出現沉淀等現象,檢驗結果也會出現較大的誤差[1]配制的標準溶液要按相關要求的進行保存。一般不宜長期保存,應隨時檢查發現有變質或異常現象(如瓶口破損,瓶塞松動,標簽模糊、涂改或損毀,溶液量有不明原因增加或減少等)時,即廢棄不用。
3.2檢驗物品的稱量
在物品的用量上應該使用天平儀器按照檢驗標準進行精確稱量,抽取的樣品要有代表性、數量要符合檢驗的要求。
3.3選擇檢驗的方法
方法是分析測試的核心,每個分析方法各有其特性和適用范圍,不適宜的方法所致的影響是嚴重的。我們可以根據實驗的目的、性質和實驗條件及樣品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一般應優選標準分析方法。
3.4常規的質量控制
食品理化檢驗分析時都應該進行平行樣品測定、空白試驗、加標回收率、精密度測定。一個分析方法的空白值的大小及其分散程度,直接影響著這個方法的檢出限和實驗的精密度。空白實驗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實驗室的基本狀況和分析人員的技術水平。對于空白實驗值的控制,要求平行雙樣測定結果之間的相對差值R不得大于50%;加標回收率要求在85%~115%,常量分析應在95%~105%;精密度測定在方法測量范圍內對高、中、低3個濃度各進行大于6批重復測定,其相對標準偏差R.S.均應小于5%;方法檢出限應符合規定要求。標準曲線至少6個點(包括空白)相關系數應大于0.998;
3.5食品樣品的滴定
在滴定分析中,我們應該保證每個樣品的滴定速度在同一水平線上,防止滴定速度不一致對實驗現象產生影響。例如在氧化還原滴定中滴定過快會造成實驗結果出現嚴重的偏差。
3.6繪制標準曲線
標準曲線的相關系數≥0.998,它是根據空白試驗、平行樣品、加標回收率三種測定方法確定的,根據與樣品測量相同的步驟測量各自濃度的相應值,畫出標準曲線或者是計算出它的回歸方程,相關系數越是靠近1,就表示檢驗的結果精確值越高。
4.檢驗過程后的質量控制
為了保障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對樣品檢測結束后,必須要仔細認真的檢查實驗所得出的結果數據記錄是否準確,在誤差范圍內計算結果的數據是否完整,檢驗報告的各項內容是否完整。對檢驗報告檢測數據三級審核。標準依據、評價結論等均須正確無誤。
畢業設計(論文)是大學生培養、鍛煉和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程度及實際應用能力的最好檢驗,是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對創新意識與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綜合訓練和升華,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學環節[1-2]。下面就如何組織實施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的本科畢業論總結和探討。
一、畢業論文環節容易出現的問題與對策
1.學生的就業、升學期與學位論文設計期時間沖突。
高校理科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學期,畢業生考研、實習、就業與論文成文工作交織,高質量的學位論文要求學生選題、定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實習,對所研究的問題深思熟慮后,以提綱、報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學管理中結合各自專業的特點,在教學總體安排上,將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適當前移,進行早期滲透,將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密切結合。各主要專業課程向前三學年轉移,減少第四學年的計劃課程,第七學期課程適當減少或不排課,以利于學生提前進行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工作。
2.學生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畢業論文不僅僅是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更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不少學生對畢業論文在思想上不夠重視,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認為只要完成即可,不追求質量;不少學生沒有按預定的畢業論文計劃開展工作,以致相關材料、工作進展記錄、時間上的安排都無法跟上計劃。針對這種情況,應進一步加強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管理,在做好規范化建設的同時,實現畢業論文工作由“重規范”向“重質量”的轉變。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想方設法減少因學生就業、實習、考研等對畢業論文(設計)的影響。
3.指導老師對畢業論文精力投放不足。
高校教師承擔教學和科研的雙重任務。隨著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教師指導畢業生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師工作熱情很高,時間、精力也難以充分保證。強化導師對學生論文的首要責任并控制指導學生人數,可促使指導教師認真、嚴格對待學生論文,保證論文質量。把學生的學位論文設計與指導老師的科研課題相結合,這樣既便于教師進行科研和指導教學,又可增加校內教師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證學生學位論文的質量。對于校外實習的畢業生,在確定畢業生論文校外指導教師的同時,配備一名校內指導老師,使得校內導師的理論指導與校外導師的實踐技能指導相結合,避免學位論文設計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樣,教師的知識體系得以更新,實習單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學位論文質量自然隨之提高。
4.經費的短缺使畢業論文的實施難度加大。
大部分學校對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完成無專項經費,也無專門實驗室,致使理科類大部分做畢業設計(論文)實驗的本科學生、研究生和指導老師共用一個實驗室,有些論文的實驗無法正常開展。學校應充分重視此類情況,投入足夠的經費,添置必要的圖書和實驗設備,舉辦有關訓練項目;適當增加指導教師的工作量核算,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以便讓更多的本校教師指導畢業論文;鼓勵畢業論文整理公開發表,并對予以經費支持。
二、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畢業論文的組織實施
1.結合衛生理化檢驗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畢業論文選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21世紀,衛生理化檢驗采用的各種分離、分析技術和方法不斷完善和更新。許多高靈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儀器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衛生理化檢驗中。目前,在保證檢測結果的精密度和準確性的前提下,衛生理化檢驗正朝著微量、快速、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許多先進的儀器分析方法,如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毛細管電泳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和電化學方法等已經在衛生理化檢驗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我國的衛生理化標準檢測方法中,儀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在樣品的前處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新穎的分離技術,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壓容器萃取、超臨界萃取和微波消化等,較常規的前處理方法省時省事,分離效率高。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分析儀器自動化是衛生理化檢驗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分析儀器可以進行檢驗程序的設計、優化和控制、實驗數據的采集和處理,使檢驗工作大大簡化,并處理大量的例行檢驗樣品。例如蛋白質自動分析等,可以在線進行樣品的消化和測定;測定食品營養成分時,可以采用近紅外自動測定儀,樣品不需要進行預處理,直接進樣,通過計算機系統,即可迅速給出食品中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裝載了自動進樣裝置的大型分析儀器,可以晝夜自動完成檢驗任務。
儀器聯用技術在解決衛生理化檢驗中復雜體系的分離、分析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儀器聯用技術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分析儀器連接使用,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自優點。近年來,氣相色譜―質譜(GC-MS)、液相色譜―質譜(LC-M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質譜(ICP-MS)等多種儀器聯用技術,已經用于水質、食品、空氣等樣品中微量甚至痕量有機污染物和多種有害元素等的同時檢測,如樣品中的多氯聯苯、二因、氯丙醇、多環芳烴、丙烯酰胺等的檢測。
近年來發展的多學科交叉技術――全微分析系統,可以實現化學反應、分離檢測的整體微型化、高通量和自動化。過去需在實驗室中花費大量樣品、試劑和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分析檢驗,在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僅用微升或納升級的樣品和試劑,以很短的時間(數十或數分鐘)即可完成大量檢測工作。目前,DNA芯片技術已經用于轉基因食品等樣品的檢測,以激光誘導熒光檢測―毛細管電泳分離為核心的微流控芯片技術將在衛生理化檢驗中逐步得到應用,大大縮短分析時間和減少試劑用量,成為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綠色檢驗方法。
從衛生理化檢驗技術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樣品的前處理、色譜分析法等儀器分析方法的改進、儀器聯用技術、多學科交叉技術,是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畢業論文選題的重要領域。各個學??梢愿鶕陨韺嶒灄l件,選擇合適的研究項目,既保證課題的分量與難度適中,又保證課題符合專業培養要求,使畢業論文的實施得以順利進行。
2.衛生理化檢驗新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驟。
在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的基礎上,了解待測物的理化性質、原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優缺點,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改進原方法。通常應該對影響分析方法精密度、靈敏度、準確度和方法檢出限的主要因素及樣品的前處理條件進行優化。選用優化的分析測試條件和樣品前處理步驟,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對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標進行評價。
(1)檢測條件的優化。
在新的分析方法建立過程中,可以采用單因素條件試驗或正交試驗,確定各種影響因素的最佳條件。
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需優化的條件不同,分光光度法需優化的條件有合適的顯色反應、顯色緩沖液種類和pH值、顯色劑用量、顯色溫度和時間等;氣相色譜法在進行測定條件優化時,首選應根據待測組分的性質,對色譜柱和檢測器的種類進行選擇,然后對柱溫、氣化室溫度、載氣種類和流速、可能用到的氫氣和空氣的流速等條件進行優化;液相色譜法在進行測定條件優化時,首選需要選擇的也是色譜柱和檢測器的種類,再對流動相的組成、酸度、流速和柱溫等條件進行優化,同時必須考察在所選擇的最佳色譜條件下,實際樣品中待測組分與樣品中干擾組分的分離情況。
(2)校準曲線的繪制。
校準曲線是用于描述待測物質的濃度或含量與測量儀器響應值之間定量關系的曲線。測定時,所配制的標準系列,待測物的濃度或含量應在方法的線性范圍之內。
校準曲線包括標準曲線和工作曲線,二者的區別在于標準溶液的處理步驟不同。在繪制工作曲線時,標準溶液的分析步驟和樣品分析步驟完全相同;在繪制標準曲線時,標準溶液的分析步驟中省略了樣品的前處理步驟。
(3)樣品前處理條件的優化。
樣品的前處理是建立新分析方法的重要一環,是決定分析成敗的關鍵之一。樣品前處理的目的是使樣品能適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樣品的前處理包括樣品的消化或提取、分離和凈化等步驟。
對于金屬元素或無機物的檢測,可以采用干灰化或濕消化處理樣品,并對其條件進行優化;對于有機物的檢測,可以根據待測物的性質選擇合適的提取方法,并進行條件優化,如采用液―液萃取、超聲波萃取、振搖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樣品的分離和凈化,可以選擇并進行條件優化的方法有溶劑提取法、揮發法和蒸餾法、液相色層分離法、固相萃取法等。
(4)干擾試驗。
根據樣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擾成分進行試驗。通過干擾試驗,可以確定干擾組分的允許濃度,通常在標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擾成分,以測定值變化±10%作為是否產生干擾的判定依據。如果存在干擾,則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消除。
(5)實際樣品的測定。
采用所建立的新方法檢測不同類型、不同基體的實際樣品,說明方法的適用性。
(6)方法性能指標的評價。
對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應給出線性范圍、檢測限、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對照等方法學指標的評價。
三、結語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檢驗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學生從學校學習階段走向社會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綜合訓練和實踐機會,要重視畢業論文的導師遴選、選題和開題工作,加強畢業論文實施過程的監督檢查,建立科學的畢業論文評價體系,保證畢業論文的高質量實施。對于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的畢業論文,尤其應重視畢業論文的選題工作,題目不宜過大,以免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實現預定目標,影響畢業論文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2檢化驗系統的主要內容
2.1檢驗委托
2.1.1檢驗委托單的。檢查站接受上級系統發送的檢化驗請求,自動接收管材批次信息,包括:批號、材質、規格、熔煉號、委托單位等信息。按照取樣規則產生代表樣號,保存至檢化驗任務池中,上述過程也可通過人工錄入完成。2.1.2送檢委托管理。檢查站從任務池中選取檢化驗任務,提取試樣信息,選擇執行的質量標準及相關規則,確定委托檢驗的項目,編制試樣標號,生成“管材性能檢驗委托單”,保存后提交至檢化驗中心,上述過程支持符合權限的人員采用人工操作模式實現。2.1.3接樣管理。鋼管檢化驗中心收到檢化驗任務委托單后對委托單進行檢查,以確定該委托單是否正確、可否執行。如果經檢查拒絕接受委托的,將委托單返回檢查站,如果確認并接收后:①檢查站不得對該委托單進行增加、修改、刪除等任何操作;②生成接收記錄,亦即對該接受委托單記錄于數據庫中備案待查;③將委托單下發到終端計算機上。2.1.4任務分發。系統通過委托主頁面信息,實現自動按照檢驗項目類型不同,分解檢化驗任務,并分發至不同的實驗室科室,如:機械性能實驗室、工藝性能實驗室、金相組織實驗室等。各檢測項目完成后,檢化驗結果自動或人工保存至中心試驗數據庫,并按批次生成檢測報告單,檢查員確認后,經校核提交至待簽發任務表中,當一個批次的所有檢化驗報告生成后,簽發人員予以匯總并簽發,簽發后的報告單自動提交至檢查站并保存至中心數據庫。
2.2樣品檢驗
各實驗室根據檢驗任務完成各種檢化驗操作,記錄檢化驗的結果數據,同時提供從各種自動化檢驗儀器中自動獲取各種質檢信息的功能。系統對檢化驗的結果數據進行包括:錄入、修改、作廢等處理后形成檢測原始記錄,并對原始記錄進行有效管理。系統在生成的檢化驗數據結果和原始記錄的基礎上生成檢測報告,檢測報告經核準發于檢查站。
2.3報告反饋
檢測報告生成并經核準后發于檢查站,發送流程為:①檢測報告在簽發人確認簽字后,報告單自動發送于檢查站;②如果簽發人發現報告單有錯,則將報告單返回于檢測人處,依照問題情況進行處理或者重新進行實驗(同樣校審人發現問題后有權作類似處理);③檢查站接受檢測報告,并對報告數據進行整合以便于管理。
2.4樣品重測
在檢測原始記錄或生成檢測報告單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實驗數據有誤,經核準后確認要重新進行檢測的樣品,系統提供重測功能。系統在保持原有委托信息不變的同時,重新從實驗機上獲取新的實驗數據;在生成新的生成原始記錄和檢測報告單時,用新的實驗數據覆蓋舊有數據并保存。
2.5系統管理
人員管理:系統提供人員、班別、班次、崗位管理功能,可以任意增加人員或調配其班別、崗位。班別按甲、乙、丙、丁、常白5個班進行管理,班次分白、中、夜,崗位分收樣、制樣、機械性能分析、光譜分析、工藝性能分析、技術員、系統管理員等。權限管理:系統提供分級授權管理功能,針對不同崗位人員,設置不同權限,其中系統管理員具有最高權限,可以進行權限的動態分配和其他一切管理。數據管理:系統針對檢化驗業整個流程中生成的委托單接收記錄、檢測委托單、原始記錄、檢測報告單等數據信息建立高效便捷的數據庫進行有效管理。數據查詢與報表管理:系統針對原始記錄和檢測報告提供報表管理功能,針對生成的數據信息提供數據導入、導出、打印等信息統計分析的相關管理功能。通訊管理:系統提供與全廠MES系統(L3)的通訊功能,預留通訊接口,采用TCP/IP通訊協議,以數據報文的方式傳遞。
著名市場營銷專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曾這樣解釋品牌:“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或是它們的相互結合,用以識別某個消費者或者群消費者的產品或服務,并使之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相區別”。而在品牌中沉積的文化特質和品牌經營活動中的一切文化現象,以及它們所代表的利益認知、情感屬性、文化傳統和個性形象等價值觀念的總和,則可稱之為“品牌文化”。在21世紀的今天,品牌被企業視為市場營銷與競爭的“利器”,廣泛地滲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層面。
隨著信息社會和現代圖書館的不斷發展,行業沖擊與圖書館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不僅表現為信息產品與現代技術的競爭,更主要的表現為信息服務、品牌服務與圖書館文化的競爭。這就要求圖書館必須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充分體現自身特有的功能,從而留住已有的讀者,吸引更多的潛在讀者。
1構建圖書館品牌文化的重要性
1.1可增強圖書館對公眾的吸引力
圖書館品牌文化是無形的,尤其是品牌文化中的價值觀、經營理念、服務規范和行為準則等并不直接表露于圖書館外部形態上,而是通過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手段、服務態度等方面體現出來。在建設圖書館品牌文化過程中,必須將圖書館的精神、管理理念、職業道德、意識、價值觀等融入其中,所以圖書館一旦形成獨特的品牌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就一定可以把公眾穩定長期地吸引到圖書館來,從而增強圖書館的競爭力。
1.2有利于提高圖書館的辦館效益
圖書館的辦館效益是通過圖書館的利用率、館藏文獻的利用率來體現的,通過圖書館品牌文化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光顧圖書館,辦館效益自然也就隨之提高。
1.3更能加強圖書館的基本職能
建設圖書館品牌文化,增強吸引力,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為人民、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充分發揮賦予圖書館的職能。一個“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圖書館與一個“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圖書館,其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那種坐等讀者上門的被動服務不能滿足讀者需求、對館藏狀況揭示得不夠充分且毫無特色可言的圖書館所承擔的基本職能也會喪失殆盡。
2圖書館文化品牌的培育構建
2.1服務文化的確立
服務品牌是指圖書館以高質量的、獨特的服務方式和服務延伸全方位地滿足讀者,它不僅有高超的服務藝術、豐富的知識底蘊,更重要的是凝聚著一種服務文化:它讓讀者在獲得文獻信息服務的同時,得到一種審美愉悅和館員與讀者之間高尚的愛的體驗。例如,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以下簡稱廣西圖書館)引進超市服務經驗,實行“站立服務”“微笑服務”“即時服務”“及時服務”“提醒服務”“細微服務”“延伸服務”等,從而讓讀者到館后享受到滿意加驚喜的“超值服務”。
2.2品牌意識的樹立
圖書館文化品牌是由服務理念、環境、手段、內容、質量、承諾以及服務能力、保障體系、技術設備、館員素質等等許多要素組成,形成的一種圖書館形象與實質。它包含圖書館的硬件與軟件,硬件是圖書館的基礎設施建設,軟件則是指工作人員的素質。通過提升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提高硬件設施水平,打造圖書館文化品牌,使之在圖書館享受到環境之優美、“商品”之精致、服務之周到、文化之深厚、地位之尊貴等,全面提升圖書館的辦館效益。
2.3文化內涵的深化
圖書館與文化發展和文化多樣性的要求有密切地關系。因為人們接觸到多元文化的機會遠遠超過了從前,圖書館本身也處在多樣文化的包圍之中,其舉動對本地的文化傳承無疑影響很大。所以,圖書館文化品牌的培育要求必須提高到更高的文化層次上,在文化內涵的挖掘上開拓出新的服務道路。如廣西圖書館,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全面提高讀者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信息素質等多方面的能力,終于榮獲了全國獎項——“八桂群星服務獎”。
3圖書館品牌文化的構建
3.1核心能量的構筑
文化品牌是圖書館重要的無形資產,也是圖書館建立未來競爭優勢的基礎。它可以為圖書館創造長期優秀的服務業績,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因此,廣西圖書館發展的戰略應定位為:以培育圖書館文化為基礎,以創建圖書館服務品牌為核心,以構筑圖書館雄厚的核心能量為目標。一是要在培育群體的圖書館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努力創建個性化的品牌服務,從而打造全新的圖書館服務形象;二是要促使全體館員都遵從于圖書館服務品牌的信念和行為,向讀者兌現圖書館的品牌承諾,從而達到百分之百的讀者滿意。這樣,才會形成圖書館獨特的核心能量。
3.2公眾形象的重塑
從廣西圖書館與讀者互動交流平臺可以看到,該館積極而正面的服務形象正在不斷為廣大讀者所認可和贊譽。然而,這還只是重塑形象的一小部分。要知道,圖書館建筑、規模、布局、環境美化、館員的衣著舉止以及精神面貌是公眾對圖書館的第一印象;圖書館的辦館宗旨、管理風格、服務質量、文化氛圍、工作效率以及館員的內在素質是影響公眾的主導因素;圖書館物質文化系統往往會引起讀者產生微妙的首應心理效應,并作為以后評價圖書館的重要依據;圖書館精神文化系統是公眾對圖書館更為深刻的認識,必須做不懈的努力樹立獨特而良好的形象;圖書館行為文化系統中館員個體形象的優劣、管理決策的成敗直接影響到圖書館總體形象的塑造。因此,打造圖書館文化品牌,必須通過不斷的形象積累才能塑造穩定的圖書館形象進而形成長期的完美形象。
3.3特色優勢的創建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院臨床生化檢驗的工作環境也逐漸向智能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臨床生化檢驗質量管理對于相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有先進的醫療檢驗知識,更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對于先進的設備和儀器等必須要有積極學習和了解的態度。因現代檢驗儀器較為先進,涵蓋了抽樣、檢驗以及編寫檢驗書等內容,如果技術上出現失誤,將直接導致檢驗結果誤差,因此,對于臨床檢驗工作來說,如果缺少較為專業的質量管理專業人才,將嚴重影響臨床生化檢驗的質量。
1.2缺乏嚴格的檢驗過程質量管理
對于醫院臨床生化檢驗來說,檢驗結果就是衡量醫院醫療水平的最主要因素,當然,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一定的誤差。比如,因檢驗人員的專業水平不同,在進行結果分析時的誤差控制也不同,由此導致檢驗結果有誤差。而有的因對檢驗設備儀器的操作不熟練,或者對于檢驗的各環節時間和技術控制不到位等,亦或者是有因患者的飲食、生活情況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檢驗結果不同[4]。因此,應有效地控制好檢驗過程中各環節的質量,減少因其他因素導致的檢驗結果誤差,以有效控制臨床檢驗結果。
1.3檢驗設備落后、質量管理不足
醫院臨床生化檢驗質量的高低與檢驗的儀器、設備等有著直接的關系,是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性的關鍵因素。因此,隨著各項技術的發展,醫院的檢驗儀器與設備正在不斷的改善。盡管如此,很多醫院的檢驗設備與儀器更新速度仍然滯后。醫院對于檢驗設備的財務投入較少,因資金不足,我國很多基層醫院的設備更新與維護工作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醫院臨床生化檢驗的發展。在檢驗結果的解釋上,很多臨床醫師都存在著一些問題,或是不承認干擾物質的存在,或者受相關因素的影響;有的不理解實驗的特異性;亦或是對于實驗的精密度局限性認識不足,有的醫師沒能意識到檢測靈敏度的作用,或者采取的方法學檢測結果不具可比性,均可造成檢測結果不具可比性,降低檢驗的準確性。
1.4檢驗與臨床之間溝通不足
醫院臨床醫師是確定患者治療方案的主要人員,包括臨床實驗室的檢查項目選擇到檢驗結果的合理運用,臨床醫師的工作貫穿了患者的整個醫療過程。因此,臨床檢驗的質量與臨床醫師之間的溝通有著直接的關系,充分的協作與交流是保證臨床檢驗準確性的關鍵因素。臨床醫師必須在充分了解檢驗分析結果后,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而現實是,很多臨床醫師與臨床檢驗人員之間缺少充分的溝通,因此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治療方案效果不佳。
2完善醫院臨床生化檢驗質量管理體系的主要對策
2.1合理調配人才和資源
醫院臨床生化檢驗工作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作,涉及到的專業人員較多,對于不同檢驗項目的人員互相協作的要求較高。因此,合理的人才和資源利用對于醫院的臨床生化檢驗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避免因檢驗人員缺乏專業實踐經驗而造成檢驗失誤,在實際的檢驗過程中,醫院應為經驗不足的專業人員創造學習的機會,提供好在旁學習和動手實踐的平臺。以通過大量的實踐觀察與試驗,讓專業人員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成長,主動提高其技能訓練的意識。其次,還應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定時定期開展相關技術講座,也可以通過不定期的邀請檢驗方面的專家進行授課與培訓,積極鼓勵醫院相關人員對自我能力進行提升,更好地服務于臨床生化檢驗。
2.2建立標準的操作流程
想要建立完善的醫院臨床生化檢驗質量管理體系,包括檢驗儀器設備、試劑盒的使用以及檢測過程標準操作流程等文件和內容都應進行標準的規范。對于檢驗時使用到的商品試劑、試劑盒以及儀器設備在購置時也應注重其質量,應針對這些事物建立統一的檔案管理,針對一些非儀器的產品應進行相關的對比試驗報道,為建立標準的操作流程打下基礎。另外,要控制好整個檢驗質量,還應針對樣本、試劑、儀器、室內質控以及室間質控等內容進行質量管理。采取質量管理與控制,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把握好檢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及時處理好產生的問題和細節,以確保全過程的質量控制。
2.3成立臨床檢驗質量管理小組
除此之外,要保證醫院臨床生化檢驗質量管理體系的實施效果,還要加強檢驗人員之間的溝通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此外,醫院還應成立專門的質量管理小組,由科主任擔任組長,領導包括生化、免疫、細菌以及血液等專業負責人的小組。通過制定個人責任制,提高小組成員中個人對自身的項目責任意識。對于小組的要求,一方面,要嚴格遵守各項檢查措施和規定,采取績效考核的措施,以提高每一位檢驗人員的責任。另一方面,在檢驗的過程中,應注重提高檢驗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對于多次使用后產生的儀器磨損應盡快進行更新、維護,選擇穩定性能好的實驗方法,以確保檢驗各項環節的質量。
2.4提高檢驗與臨床之間的溝通
檢驗醫師不僅要向臨床醫師提供詳細的檢驗結果,更重要的是還要向臨床醫師解釋檢查項目的意義,幫助臨床醫師選擇正確的檢驗項目,合理利用好實驗室資源。其實,過多的檢查不一定能夠提供更詳細的信息,反而可能干擾醫師決定診療方案,從而影響診療效果。因此,選擇適當的檢測項目不僅能夠得到可靠的診斷數據,更能幫助臨床醫師有效的對比,選擇更加優化的診療方案。所以,加強檢驗與臨床醫生之間的交流非常有必要。
(二)管理部門協調力度還需加強每年數據統計、職稱評定、工作量考核、博導選拔、檔案歸集等工作需要強大的數據作為支撐,單靠科研管理部門一個單位是不能完成的,需要人事、財務、研究生院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統一協調、相互配合。然而學校各部門有各自的管理系統,相互間難以完全兼容,信息交換、共享的難度較大,這就使得信息資源零碎化,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費。
(三)科研管理信息化理念有待提升一方面,教師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沒有很好地理解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對學校、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以至于部分老師不常登錄科研管理信息系統,不能很好地配合學校推進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員對于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不足,甚至有些二級單位的科研管理人員還不知道科研管理系統的應用,缺乏信息管理型人才,管理上忽視與社會、政府和市場的有機結合。
二、推進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一)強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理念高??蒲泄芾硇畔⒒ㄔO不單是發展硬件的事情,軟件也得跟得上,軟硬件要協調發展??蒲泄芾硇畔⑾到y也不只是輔助工具,在大數據時代,它有著很深的內涵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首先,學校要加大教育信息化政策宣傳的力度,使科研管理人員熟知目前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態勢和相關法規,以此強化科研管理人員的教育信息化意識和信息理念。其次,高??蒲泄芾砣藛T要深化對科研信息化建設的認識,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努力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構建一個完備的科研信息化管理體系。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他們提供更好、更快、更便捷的科研信息服務,增加科研信息化建設給他們帶來的益處,增強他們對科研信息化建設的了解。最后,教師要提高自身對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識,加強自我管理,熟悉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的操作流程,配合學??蒲泄芾淼炔块T及時準確地錄入科研數據。
(二)加大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投入的力度目前,高??蒲泄芾硇畔⑾到y從人員方面來講,已經將教師、科研管理人員、科研秘書很好地聯系起來,從功能方面來講,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科研考核、學術活動、人員管理等功能也都實現,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今后還要通過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把相關資源整合起來,形成動態的知識體系,這就需要學校加大投入的力度。一方面要開發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新模塊,使系統更加完善,比如專家庫模塊,通過專家庫的建設,實現科研項目、成果、獎勵的在線評審,有利于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再如統計分析模塊,通過對基礎數據的獲取、存儲,實現對數據整理和分析,了解和研究學院科研發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有利于科研管理人員決策的制定。另一方面要整合相關部門的系統資源,使各部門管理系統都能聯動起來,更好地發揮作用。比如年底社科統計涉及科研項目經費使用情況,教師科研工作量考核涉及人員變動、考核崗位和工作量減免情況,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無法獲得這類數據,這就需要通過技術手段在系統中增加相應模塊,實現同財務管理系統和人事管理系統的對接。
(三)加強科研管理人員隊伍素養的建設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關鍵在于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技術硬的復合型科研管理人才,他們不只是科研計劃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更是科研信息捕捉者和科研平臺搭建者,因此,科研管理人員的素養和管理水平對高校科研實力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現在多數部門科研活動都是通過網上進行和實施,所以要加強對科研管理人員的崗前培訓,及時了解和掌握上級部門科研發展的新動態、新要求,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操作系統,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質及應用能力。另一方面,二級管理單位科研秘書是連接科研管理部門和學院的重要紐帶,是學院科研發展的重要一員,也是學院教師的幫手。要加強科研秘書崗位的相對穩定性,定期組織培訓講座,使科研秘書熟練使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統,促使科研秘書及時準確的審核教師錄入的科研數據,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是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而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教學方法上,是以技能訓練為中心,配合相關的理論知識構成教學模塊,并由一位或者多位教師同時擔任理論教學和實習指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邊學邊做,理論指導實踐,而實踐操作又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達到融會貫通、知識與技能牢固掌握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樂中求學,在學中求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才能。
2.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逐步實現零距離就業。
通過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甚至學??梢耘c醫院進行合作,讓學生真正的體會醫學檢驗,經過這種方式使得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好的滿足社會的需要。醫學檢驗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讓學生在仿真的醫院(實驗室)環境下,提前體驗職場環境,了解實際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素質,讓學生學習更加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在學理論知識的同時學到今后就業所必需的操作技能,提高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逐步實現零距離就業,讓用人單位滿意。
3.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
實施醫學檢驗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能有效促使專業教師主動地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鉆研教學方法、通過下醫院(企業)實踐鍛煉等多種形式來掌握新技術,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二、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理實一體化教學場地不足
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強調在同一場地、同一時間完成教學的多種任務,要有與專業和規模相適應的硬件設備和學習環境。由于受各種因素和條件的限制,很多高職院校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場地不足,如多門專業課程、多個班級只能安排在少量的仿真實驗室上課,在教學實施中會出現理實一體化教學場地緊張、運轉不暢的現象。
2.理實一體化校本教材亟需編寫與完善。
教材是教師講課、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和信息來源,沒有好的一體化教材就很難取得良好的一體化教學。傳統的教材已無法滿足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需要。
3.缺少用于醫學檢驗的儀器設備。
醫學檢驗的很多檢查項目都是依靠醫學檢驗儀器來進行檢驗的。但是由于學校的資金來源比較單一,大多數的學校都存在資金短缺的情況。另一方面醫學檢驗的儀器設備大多價格不菲,因此學校想要完全配備像醫院檢驗科使用的儀器設備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進行醫學檢驗儀器的操作實踐課程中,往往幾個學生一組使用一臺儀器,加之課堂時間有限等等因素,就會導致學生還沒能熟練掌握使用儀器時,課程就草草結束。儀器設備的缺乏會降低了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的教學質量。
4.教師的專業能力、責任心需要加強。
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實習操作。而高職院校的部分教師受各種條件限制,實踐操作能力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責任心需進一步加強。如果教學過程中,老師認為既然是理實一體化教學,主要是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多動手,老師自己則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不管不問,這就不算真正的理實一體化教學。
5.學校的教學評價體制需要做相應的調整。
學校傳統的評價方式往往是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測評,這種評價的標準比較單一,最終得到的結果也比較的片面,而且不利于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通過此種評價方式,往往只能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有一個了解,而對于實踐操作的掌握程度就一無所知,只能反映學生片面的學習程度,而不能對學生綜合掌握的情況做一個考核。
三、針對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策略及措施
1.加大理實一體化教學場地建設、增加經費投入。
政府、學校、社會、醫院(企業)多方力量應重視高職教育的發展對地產經濟和產業的重大作用,應通過多種形式加大經費投入。如學校可以向政府提交申請書,說明學校的情況,政府通過審核,專門給學校在購置儀器設備的款項上撥款。另一方面,學校和醫院(企業)可以通過建立深層次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實現資源共享,互利雙贏。如可利用到醫院檢驗科見習的機會開展現場教學;醫院檢驗科在購買新的儀器設備后可以捐獻一些不用的檢驗儀器設備給學校。
2.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努力提升自己專業能力。
理實一體化教學是符合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適應職業學校學生目前基礎和身心發展的一種成功的教學方法,適合醫學檢驗專業課程的教學,值得推廣。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措施來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第一,學校要將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宣傳,不定期的開展理實一體化的教學觀摩,邀請教師去聽課,讓教師們真實的感受到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良好效果。第二,學校要加大雙師型素質教師的培養力度,給予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教師專業提升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資金保障和激勵措施。第三,教師應依據學?,F有實驗條件和自身情況,結合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崗位要求,積極編寫適用、可操作性強的理實一體化教材。第四,教師要增強責任心,向學生傳授文明規范、安全操作知識和技能,維持好課堂秩序,做到有條不紊、有的放矢。
3.調整學校的教學評價體制。
在醫學檢驗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中,要改變以往以學生一次考試成績作為考評主要依據的傳統做法,需要對教學評價體制進行相應的調整,強化過程考核,政府、學校、社會、醫院(企業)、學生、家長應共同參與考核和評價。
近年來,各地在進行防洪工程建設和河流整治工程中,已經采取了一些新技術和新材料加強河流的生態建設。比如生態型護坡技術,堤防綠化措施等。但是這些技術經驗還缺乏系統的總結,也迫切需要有關技術規范和技術導則的指導,使之更具科學性和規范化。
2生態化建設的建議
2.1有關防洪工程規劃的原則。工程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分析方面應加強,權衡滿足人的需求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即進行工程項目經濟技術及生態環境效益評估,改變現行的單一經濟技術評估指標體系。以往的治河工程著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與岸上生態系統的有機聯系,忽視了河流周圍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視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復。因此,在進行防洪工程的規劃時,應明確河流與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處于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建議按照“河流生態廊道”的范圍,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和建設。在平時的設計當中除說明需進行常規的水文、地質的測量勘察外,還要補充加強相關范圍的生態系統調查的要求,重點是生物群落(動物、植物)的歷史與現狀調查,對特定的生物群落與水體的相互依存的關系有明確的認識。
2.2堤線布置及堤型選擇河流形態的多樣化是生物物種多樣化的前提之一,河流形態的規則化、均一化,會在不同程度上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因此,針對有關條款,建議補充或強調以下要點:在堤線布置原則中,補充說明應盡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態,保留或恢復其蜿蜒性或分汊散亂狀態,即保留或恢復濕地、河灣、急流和淺灘。在確定堤防間距時,遵循宜寬則寬的原則,要處理好行洪和生態保護要求與土地開發利用之間的矛盾,河槽和河漫灘不僅要能滿足設計洪水行洪要求,還要保持一定的淺灘寬度和植被空間,為生物的生長發育提供棲息地,發揮河流的自凈化功能。堤型的選擇原則除滿足工程滲透穩定和滑動穩定等安全條件外,還應結合生態保護或恢復技術要求,盡量采用當地材料和緩坡,為植被生長創造條件,保持河流的側向聯通性。
2.3河流斷面設計。自然河流的縱、橫斷面也顯示出多樣性的變化,淺灘與深潭相間。因此設計規范中應提出河道盡量要做到河床的非平坦化,采用非規則斷面。避免因規則斷面而導致流場的均一化,增加與生物的親和力,并有助于與自然風景相協調。與上述設計相對應,需要推廣使用一些與非規則斷面有關的水力學計算方法和配套的實用工具或計算機軟件包。
2.4岸坡防護。在河流整治工程中,對生態系統沖擊最大的因素是水陸交錯帶的岸坡防護結構。水陸交錯帶是水域中植物繁茂發育地,為動物的覓食、棲息、產卵、避難所,也是陸生、水生動植物的生活遷移區,至關重要。因此,岸坡防護工程的設計應從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建設要求出發,采用與周圍自然景觀協調的結構形式,在滿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確保生態和景觀的護岸形式多種多樣。在典型的岸坡防護結構中,可盡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濾和墊層結構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構件和自然材質制成的柔性結構,盡可能避免使用硬質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漿砌塊石等,為植物生長,及魚類、兩棲類動物和昆蟲的棲息與繁殖創造條件。
2.5景觀建設。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觀建設中,可以強調注意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學價值,避免將水流置于過多的亭臺樓閣等混凝土與砌石形成的人工環境之中。水利工程設施要造成一種人與自然親近的環境,現代的城市景觀設計,應更多注重生物棲息地建設。水利工程還應為公眾廣泛參與和對兒童進行水環境保護教育創造良好條件。如水生態公園等。
2.6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中,建議強調施工期對生物棲息地進行保護和恢復,避開動植物發育期進行施工。對特殊區域的物種,在施工期要采取其它輔助保護措施,如它處養育等。取料場開挖后應進行適當處理,以滿足美觀和環境方面的要求,要求合理設置排水、平整地形和改善有利于植被生長的條件。料場區應進行植被恢復,與周圍景觀相一致。
廣義上的茶文化泛指一切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在我國,茶文化是一種十分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態,它深刻地與人們的生活系統結合在一起,扮演著重要的養生功能、尊禮功能、怡情功能和社會教化功能等。世界上的茶文化版圖無論如何變化,中華茶文化是歷史最為悠久、內涵最為豐富、社會影響最為廣泛的一脈,在這一點上講中華茶文化是一種出類拔萃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傳統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唐朝時期陸羽所寫的《茶經》的問世標志著我國茶文化進入到了一個理論化的發展階段,也將茶文化的技藝層面的內容納入其中,形成了一個復合型文化體系。20世紀60年代以后所誕生的系統功能語言學提倡用社會系統論的視角來看待和分析語言的發展規律,在當前這樣一個跨文化交際的時代我國茶文化理論的體系化構建面臨著“現代化”的命題。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方言”,如何通過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構建發展成為一種可以融入世界話語體系的“現代性語言”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基于一種跨文化交際、弘揚中華茶文化、構建新的中華茶文化內涵的使命感,將系統功能語言學引入到茶文化理論的現代性的構建中十分有利于我們提升當前的茶文化軟實力。
1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的主要內涵維度
系統功能語言學是一種典型的系統論下的語言學理論,最早于20世紀60年代由MichaelHalliday、JamesMartin、ChristianMatthiessen、BronislawMalinowski等人所創立。系統功能語言學是屬于一種偏向于認知語言學范疇的流派,提倡采用系統化、結構功能導向、隱喻學等視角來審視特定語言的產生、流變過程??偲饋砜?,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內涵包括這樣幾點:
1.1語言的本質是人的一種認知行為
韓禮德等人在提出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時候,語言學領域最為著名的另一種流派是認知語言學,也被稱為社會認知語言學,它認為語言本身不是形式主義語言學講的那種“客觀存在”,而是偏向于一種人的主觀認知、人的主觀價值判斷的能力。受這種理論啟發,系統功能語言學更進一步,認為語言本身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能力,而是特定社會環境、特定語境下人的一種主觀感知、主觀認知的交際行為。當代語言學家認為“語義”是主觀與客觀二者的結合,我們在認識語義時不可避免地要對認知主體的主觀看法加以探究。因此,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到了人們對于特定事物的主觀看法就構成了一種“背景性知識”———或者說叫做“系統功能”。
1.2理解特定語言的語義最為根本的方法在于準確把握“隱喻學”
正如系統功能語言學所講的,由于語言本身更多地是主體主觀認知、主觀感知的一種交際符號或者說行為方式,而不同語境、不同共同體環境中的人們往往對于特定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態度和立場,這就顯示出了一種特殊的文化背景,也就是學者們所講的“隱喻學”,而此處的“隱喻”指的是“一種特定的心理映合,對人的日常思維、推理和想象都產生很大影響,是用一種事物來理解和體驗另外一種事物的方式”。對此,馬力諾夫斯基在調查土著居民語言變遷規律的時候曾經指出,我們如果要充分了解土著人語言的真實含義,就必須到土著人當時的語境中去尋找答案,這種語言發生的語境就是一種“隱喻”。
1.3語言功能的實現需要系統化構建
在語言學上,很多學者對于語言的功能進行過多種多樣的實證化研究。到了韓禮德等系統功能語言學家這里,他們提出了語言的三大基本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與語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指的是一種相對抽象化的能力,代表著認知主體對客觀世界進行語言歸納的能力水平;人際功能代表的是主體開展社會交際的一種功能;語篇功能則指向更廣泛的信息傳播、理論構建、模型構建等內容。因此對于特定的語言符號的構建(比如說茶文化體系的理論化構建)來講,要采取一種結構功能的系統化步驟進行。
2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對于茶文化理論構建的啟示意義
長期以來,盡管我國茶文化自成體系、自成流派,具有濃厚的東方閑情逸致、宗教哲學色彩,但是在理論構建上相對處于一個較低的發展水平。西方自工業革命以來引入的東方茶文化只是引入了其物質文化,對于茶文化的精神文化則沒有引進,所以在茶文化界一直存在著“西方人只是把茶當成一種飲料”,卻“沒有把茶當成一種信仰文化”來看待。基于這種現實的認識,我們有必要因循著一定的步驟將我國傳統和當代形成的優秀茶文化總結為一個有機理論體系,來向世界宣講。對此,系統功能語言學在這方面給了我們這樣兩個啟示:
2.1茶文化理論的構建要采取系統化步驟
系統功能語言學在分析語言學的時候采用的哲學思維是“系統論思維”,它將語言學劃分為“語境”、“語義學”、“詞匯語法學”這樣三種層次,最抽象的層次是語境的分析。作為一種語言理論,這種系統化的思維對于我們構建新的茶文化的理論體系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無論是基于文化層次結構理論還是傳統的系統論又或者是任何一種理論,中華茶文化的理論體系構建都要用一種系統化的步驟來進行,實現一種體系化的構建。
2.2茶文化理論的構建要重視人本主義的導向
我國茶文化本身帶有明顯的世俗主義人本的關懷,無論是茶文化的宗教理念屬性還是其物質功效和社會交際上的禮俗要求,帶有的都是傳統的儒家思想的人本主義關懷。系統功能語言學盡管屬于一種語言理論,但是這種理論與認知語言學一樣,將人視為是語言的基本目的和價值理性所在,并且“高度重視作為社會個體成員的人在認知發展和語言交際中所發揮的支配作用和能動作用”。因此,在對待茶文化理論構建過程時,要重視那些茶文化精神所器重的人格修養、君子之風的把握。這一點其實在教育界、語言界都是一種重要的共識性主張,例如說我國當前高校中的德育課程、選修課程等都開始重視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借助于各種茶文化的平臺和節日來向學生灌輸傳統社會的一些美德,十分有助于提升人本主義的社會化進程。
3茶文化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的構建措施例舉
總覽中國傳統茶文化理論的構建,無論是茶圣陸羽還是任何其他人所寫的茶學專著,都帶有明顯的碎片化、技藝化的特點,茶文化盡管分散于這些著作或者人們的生活實踐中,但是沒有真正上升到一種系統化的理論層面,從而在一個全球化交際的時代也就不能給國內外的受眾和茶文化的愛好者提供一個整體性的中國茶文化感官的機會。對此,可以嘗試以下兩點策略進行構建:
3.1文化結構功能導向的構建策略
在當代主流的文化管理范疇中,文化結構功能主義是一種最具有典型意義的指導理論,并且這種理論和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存在一定的交叉和融合。比如說,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圍繞著中華茶文化的結構布局可以整體上分為“形而上層次”、“形而中層次”、“形而下層次”這樣三個部分,分別代表著茶文化的精神價值哲學內容、茶文化的交際內容、茶文化的物質內容等。同時基于“功能”的視角,可以嘗試結合當前茶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比如文化創意產業、茶文化旅游產業等)積極拓展茶文化的功能,使其功能從傳統的養生保健功能、社會交際功能、人生修養功能、審美功能等拓展到更為豐富的產業經濟功能、文化傳播功能甚至是教育德化功能、政治外交功能等方面。
3.2互文性構建策略
互文性是當前翻譯學術界和語言學術界都廣泛關注的一種現象,同時也是一個研究的焦點領域。系統功能語言學在分析特定的語言和理論時,是采取系統化思維、語境化思維的一種策略,將特殊語境中的文字內容進行特殊化理解,但是外在地又結合既有的研究知識和背景知識開展跨文化交際下的比較分析,這就是一種互文性的視閾,也構成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對此,中華茶文化的理論構建應當采取開放性、互文性的思路,將中華茶道與國外一些優秀的茶文化精華(比如說日本茶道、英國下午茶文化、美國茶文化、印度紅茶文化)等開展比較構建;同時,基于我國茶文化內部的地域性和流派性都比較廣泛和多元,可以嘗試在中華茶文化內部進行一定的比較研究,用內部的互文性和外部的互文性形成一種茶文化與茶文化之間的和諧溝通和語言上的對話。
參考文獻
[1]Thies,A.PhaticCommunion&DiscourseMarkers[OL].2005.From:WikipediaFreeEncyclopedia,2006.
[2]王梅.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隱喻與大學英語教學[J].中國電力教育,2008(1):179.
[3]司顯柱,陶陽.中國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翻譯研究十年探索:回顧與展望[J].外國語,2014(5):100.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基于利用地下空間去主動彌補、協同地面上的歷史文化街區的研究思路,探索了地下空間在城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再生中的角色、作用與策略,通過對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空間的科學規劃和有效利用、實現其“地面保護、地下發展”,不僅為歷史文化街區的再生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徑,而且為城市節地與地下空間的利用做出了有益的補充。
1、城市地下空間的利用對于現代城市規劃的意義及作用
總體上看,城市地下空間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城市土地的綜利用價值,并很好的達到了經濟效益與社會發展的協調,是今后城市發展規劃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1)開發地下空間,不僅擴大了城市空間容量,還提高了土地價值。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帶來的土地緊張和交通擁擠等一系列影響城市進一步發展的問題,增加了城市安全平穩發展的不穩定性,給城市發展帶來了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和牽制。另外,開發地下空間,不僅充分擴展了城市空間資源,增加了城市的空間容量能力,通過修建地下交通系統如地鐵和把商業文娛項目轉入地下如地下商城等,而且還可以使地上方面增加綠化面積和能力,促使生態環境的維護向前更走快了一步。
2)提高城市對災害的應急能力。當災害到來時,地上城市部分的功能陷于癱瘓和紊亂,但地下空間可以繼續部分城市功能,比如,地下綜合管廊便于管線的安裝維護,遇有災害時可以有效避免管線遭到嚴重破壞,從而大大提高了總體管道網的防災幾率和能力。這些對于地上的救災行動是很有用處的。還有,與地上部分相比,地下空間具有較強的抗爆、抗震等防災抗災能力與特點,將基礎設施轉入地下,因為暴露的機會大大減少,所以城市對災害的應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優化城市交通,帶動經濟發展。發展地下空間,使得地下交通系統與地上部分可以協調發展,從而保證城市整體交通的運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實現了城市交通及發展的可持續性。尤其能夠避免沙塵暴、大雪和暴雨等惡劣夭氣對城市交通的影響。隨著地下商業街的發展,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也必將成為很有潛力的經濟開發模式。
4)展示城市魅力,豐富城市景觀,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空間是一個由地上和地下空間共同構成并一起運轉的有機的空間組合體,地下空間達到一定規模時,可形成相對獨立、較為完善的功能體系,包括大型的商業、娛樂、文化設施等,成為城市空間中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空間環境質量是城市環境的重要方面,適度開發地下空間,可以為城市空間環境的處理提供更多更大的自由度,對良好的城市空間環境的形成和保護有著積極影響。
5)歷史文化古城得到保護,并促進其更新改造。城市歷史地段由于記過漫長歷史的演變和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形式,導致了開發強度偏低和舊城需要保護等諸多影響現代城市進一步發展的問題,所以地上城市部分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翻新擴建,迫切需要開發地下空間來幫助分擔這些需要,從而解決影響城市發展的這一系列問題。
2、城市地下空間布局的方法
以城市形態為發展方向。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必須和城市相對應和協調。這種協調和對應首先表現在區位上,地下空間的開發通常選擇城市密集的地方。然后城市交通軌道的發展帶動著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以點線面為主體布局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各種形式的鏈接構成城市整體。以城市軌道的交通網絡為骨架。地鐵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間規劃中覆蓋面最大,規模最大的工程,其按照城市人流方向形成網絡。從某種程度上說,地鐵反映了城市結構。以地鐵為骨架的城市地下空間有效的提高了城市地下空間的綜合效益。以大型地下空間為發展資源。城市地下空間的形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地鐵經過的地方一種是地鐵不經過的地區。在地下空間規劃的時候,對于那些地鐵經過的地區,要充分考慮到地鐵的重要性,可以在其四周建設大型公共設施,商業寫字樓等,形成商業娛樂、文化一條龍。對于那些沒有地鐵經過的地方,可以以地下商業街或是大型的廣場作為結點,利用地下商業街將其鏈接成一個整體。地下城市規劃是一項長期的項目,需要逐漸的形成,并隨著城市的變化和發展而調整。
3、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關鍵技術
3.1、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資源評價利用現代化地質勘測與數字化可視技術,對歷史文化街區現有地形地貌、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特性、生態敏感性要素、既有文物及其他埋藏物、既有古建筑基礎、城市規劃管制四線范圍等關鍵要素進行勘明,準確測定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限定范圍、深度,劃定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及可建設區。
3.2、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需求預測根據宏觀、中觀及微觀區位分析、發展現狀條件與發展趨勢、深入分析歷史文化保護區城市發展訴求與增長方向,并結合經濟效益分析,綜合分析確定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需求功能、需求規模、需求建設模式與需求建設分期。
3.3、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空間專項系統設施的規劃發展模式
根據地下空間資源評估與需求預測的分析結論,提出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空間的主導發展需求功能,并結合建設可行性合理確定保護性建設發展模式。包括:
①歷史文化街區地下交通設施保護性規劃發展模式。將動態交通及靜態交通部分導入地下、控制地面交通環境,是協調地面交通容量擴展與環境風貌保護的有效途徑。②歷史文化街區地下市政公用設施保護性規劃發展模式。實現市政管線共溝化及部分市政場站、環衛設施地下化發展,是實現歷史文化風貌區基礎設施翻新與擴容、提升基礎設施管線的可維護性、減少路面開挖及增強基礎設施安全性的有效途徑。③歷史文化街區地下文物儲藏設施保護性規劃發展模式。文物儲藏空間的新建、翻建、空間拓展等需求,可利用地下空間進行實現,有利于文物保護。④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空間配套設施保護性規劃發展模式。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發展所需要的相關配套設施利用地下空間設置,包括管理設備、庫房、小型活動教室及展覽室、紀念及旅游配套服務設施,以及其他不符合風貌保護要求的構筑物與設備等功能。⑤歷史文化保護區地下防災設施保護性規劃發展模式。
3.4、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保護技術
①對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空間開發進行先期數字計算模擬,如測定可開發的地下空間范圍、分析不同的開發形式和開發深度對地上建筑的影響;模擬地下空間與地上空間的耦合關系和人流組織等。并對核心保護區及保護協調區提出不同的地下空間開發管制導則與保護技術措施;如保護距離控制、擾動與振動控制、加固保護措施等。②根據歷史文化街區地上空間的資源特點,針對不同類型的用地提出不同的地下空間利用技術。③根據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空間的開發深度,提出不同的開發技術。深層地下空間開發時,開挖的深度應足夠深,保證相應的地上建筑的持力層不被破壞。
結束語
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已經成了現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作為承擔城市多種功能的重要場所,地下空間在城市中的開發利用規模會越來越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