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1 17:03: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旅游文化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旅游文化學論文

篇(1)

旅游文化課程必須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才能確保課程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如近幾年持續的生態旅游熱,支撐其發展的文化基礎(生態文化),仍處于零散狀態,急待研究、整理并充實到課程內容中。旅游文化課程內容沒有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及時吸收新的內容,課程內容仍以傳統的、歷史的文化為主體,對現代旅游有關的其他文化沒有或很少涉及。可以說,目前的旅游文化課程內容,僅是中國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課程內容嚴重缺失,很不健全。

一、課程教學模式探討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結構框架和程序。近年來我院在進行《文化旅游學》課程教學改革時,主要嘗試以下幾種教學方式創新:

1.問題啟發式

討論式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有計劃、有準備地組織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結合教學材料通過思考、探討、交流(分析與爭辯)來解決問題,從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討論式常見的方式有同桌討論、前后(4人)討論、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或派代表發言)等多種方式,既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多種方式并用。更可以和其他教學方式交叉使用,例如討論式可以是探究式教學或問題(課題)式教學中的一個環節。

在討論式教學中,教學材料應是廣義的,它包括教材、資料、圖表、錄像、課件、采訪、野外觀察中獲得的信息。在討論中師生共同依據系列問題,為解決問題而研究有關信息,在研究、思考與交流中又會受到啟發,提出新問題,或將問題引向深入或師生共同得出某種結論、解決某個問題的最佳方案或重要規律。討論式教學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有行動的勇氣,才有真知之收獲,才有創造之可能。

運用討論式教學時,需避免放任自流與偏離主題的局面,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影響教學進度,其關鍵在于教師的主導。首先是討論題的質量,討論題要富于思考性、前瞻性、難易適中、切中要害、不能是無關緊要或漫無邊際。其來源可以是教師擬定;或根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師生共同擬定。其次,要讓學生充分準備,最好提前布置課題,在各自有一定見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以保證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三是發揚民主,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包括錯誤的觀點、方法。教師參與討論,但不要過早做出結論,而是適時引導捕捉有利于深入解決間題的淪點,啟發學生進一步探討,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得出正確結論。

2.案例討論式

管理案例教學于20世紀20年代首創于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摸索,哈佛商學院已經建立了相當規模的完整案例教學和管理系統。到上世紀20年代世界旅游發達的國家已將案例教學引入了旅游教育與培訓中,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國的旅游教育培訓中,有的院校在一些實踐性較強的飯店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課程的教學中已經引用了案例教學方法,但是,在《旅游文化學》課程中尚未得到普及推廣,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到的案例數量也遠遠不夠。許多旅游院校的《旅游文化學》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課堂授課的灌輸方式,教材的編寫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系統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的編寫方法,對于《旅游文化學》這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無疑有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們的學生適應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較差。《旅游文化學》是一門新興的應用型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求教學能夠與實踐相結合。但由于受條件的限制,許多專業院校都沒有現場模擬教學基地,學生對旅游文化的了解,主要來源于課本及教師,而旅游文化學的案例是實踐經驗的濃縮,是大量典型事例的概括和提煉。案例經過教師的精心挑選,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加深了學生對旅游文化的感性認識,并上升到理論高度,從而獲得自己的觀點和經驗,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知識,提高實務技能。

3.參與式

《旅游文化學》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能主動地積極投到學習的各個環節中,真正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學生的這種學習方式的根本特征表現在主動性和參與性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根據學習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即時情景,給學生創設場合渲染氣氛,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之中,參與到學習的各種環節中去,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學習獲得知識,而且能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要充分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參與式教學方法的特點可概括為四個方面:開放的教學內容;提問式的講;無標準答案的習題和論文形式的考試。如果學生上第一堂課,老師介紹課程內容時,只講課程體系和內容如何系統和嚴密,這樣實際上把學生定位在只能被動學習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老師能告訴同學,這門學科并不是"天衣無縫"的,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研究,在課程教學內容中也包括一些正在進行科研的部分,從而可以激發學生躍躍欲試、表現自己的參與潛力。所以,在課程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問。"學問"起源于"學習、問難",知識的掌握不是靠"教"而是靠"問"出來的。同時還要積極引入一些包括解題的方法和解題的結論沒有標準答案的習題,這樣有利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尋找新的解題方法,探索更好的答案。這些習題,有時則在課堂上討論。不同答案的討論和爭辯,使得同學思想更為活躍,掌握知識更深入。

二、課程教學效果的評估

這門專業選修課,從開設之日起,一直以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最新的教學手段,力爭以直觀的方式解讀中國旅游文化。教學內容既規范又新穎,信息量大且富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學術價值。教學方法靈活,且極具啟發性和互動性;能以散而不亂技法,嫻熟、輕巧地駕馭著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制作精美的課件,文字、圖像、聲音、動態和諧、統一,能使抽象的旅游文化現象,演繹得直觀、生動;條分縷析的圖標設計,使紛繁的旅游文化現象變得簡約而條理分明;重視文化內涵的挖掘,注重學生專業素養的提高;已經擺脫了傳統的一個老師滿堂灌的做法,比較注重吸收學術界的新成果和新資料;形象而深刻的語言藝術追求,激發學生在美的陶冶中產生對知識的渴求,從而能主動的學習。

《旅游文化學》課程的內容、方法和作用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為更好地總結經驗,建立可行、有效的旅游文化教育教學模式,筆者對今后課程改進的建議如下:(1)申請增加課時,將教學內容進一步細化,增加景區、旅行社的實訓內容,將《旅游文化學》課程直接搬到景區講授,真正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零距離”,使學生首先對該專業有一個整體的、感性的認識;(2)開展小班教學,每班最好20人左右,保證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參加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3)增加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廣泛參與;(4)更好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增加影像資料的播放;(5)邀請一些專家做旅游文化專題演講。

參考文獻

篇(2)

1. 所有學員入住的英國家庭,均經過英國政府嚴格甄選;

2. 專業游學老師帶隊,全程陪同;

3. 與英國當地公司簽訂24小時應急保障方案,確保每一位學員的安全;

4. 我們為每位學員,制作應急通訊卡片,緊急情況,隨時取得聯系;

5. 我們為每一位學員提供全程的境外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二、網絡直播的互動之旅

1. 網絡直播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讓家長了第一時間掌握孩子動態;

2. 通過網絡直播,讓父母遠在萬里之外,與孩子一起參與游學過程。

三、知名學府的學習之旅

1. 本次游學之旅由牛津豪斯學院承接;

2. 牛津豪斯學院設施一流,并為本行程提供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保障。

四、知名藝術家的授課之旅

游學過程中,將安排英國當代知名藝術家為學員親自授課。

五、深度的英倫文化之旅

1. 除周末外,每日均安排半天開放式場景教學,開拓學生視野,提高藝術品味,培養審美情趣,深度體驗英倫文化;

2. 互動式授課,輕松高效,寓教于樂,在充滿趣味的過程中,品味英倫文化。

六、亮點多多的快樂之旅

1. 英國貴族出席的開課儀式;

2. 國際學生的知識PK競賽;

3. 團隊之間的活動對抗賽;

4. 歡送PARTY+文藝匯演的晚會。

七、沉甸甸的收獲之旅

1. 游學結束,可獲頒英聯邦國家均認可的“牛津豪斯學院游學證書”;

2. 牛津豪斯學院游學證書,在學員以后的留學、簽證等方面,具備重要用途。

行程安排DAY1:入住英國寄宿家庭,感受英倫學生日常生活。

DAY2:英國貴族出席開課儀式;老師根據學員水平分班測試。

DAY3:英語課+歷史文化課

上午:由專業英語老師進行英語教學;

下午:走進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學員感受西方歷史文化同時,進行互動教學。

DAY4:英語課+藝術課

上午:由專業英語老師進行英語教學;

下午:安排當代英國知名畫家,現場講述西方油畫鑒賞知識。

DAY5:英語課+知識競賽

上午:由專業英語老師進行英語教學;

下午:在校園內,進行知識競賽。

DAY6:英語課+自然科學課

上午:由專業英語老師進行英語教學;

下午:走進自然歷史博物館,現場互動教學。

DAY7:人生理想課

全天:進入劍橋大學城,感受世界頂級名校的學習氛圍與人文環境,在帶隊老師講解劍橋培養出來的世界偉人故事中,樹立人生遠大理想。

DAY8:西方建筑藝術美學課

全天:互動教學,由專業老師帶隊游覽圣保羅大教堂及國家美術館,感受西方建筑、繪畫、雕塑等方面的藝術成就。

DAY9:英語課+活動課

上午:由專業英語老師進行英語教學;

下午:分組進行活動對抗比賽,西餐制作,書法比賽等。

DAY10:英語課+歷史文化課

上午:由專業英語老師進行英語教學;

下午:互動教學,乘泰晤士河游船到達倫敦塔,體味世界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與歷史。

DAY11:英語課+西方禮儀文化課

上午:由專業英語老師進行英語教學;

下午:游覽白金漢宮同時,帶隊老師為學員講解西方禮儀文化知識。

篇(3)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學者與旅游文化學有關的研究起步比較早,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已經實現了從不同的角度開展學科分野研究,并且在識別出多種旅游文化的基礎上開展實證分析,如:均質化、人造景觀、麥當勞化、游客凝視、文化真實性、旅游族群性、文化商品化等。其在開展旅游文化的研究過程中,將研究的重點放在文化的解釋上。而我國與國外的研究相比,在旅游文化有關的研究方面起步相對來說比較晚,并且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旅游文化本體認知上,其認為必須要先明確的界定出旅游文化的概念,才能夠將其應用具體的旅游文化現象中來,但是始終未能對旅游文化的概念做出明確的界定,這也使得關于旅游文化的研究存在一定的迫切性,并且旅游文化也被賦予了工具性的特點。但是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其中產生了大量的旅游文化之實,只是還沒有形成名正言順的旅游文化之名。這也是我國旅游文化學研究所面臨的困境,一方面存在大量的學科研究成果無法通過旅游文化學整合;另一方面旅游實踐當中存在的很多案例都沒有在文化視野下降進行考察,這也是導致旅游文化本體一直模糊不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總的來說,國內外在開展旅游文化研究時,在研究重點及喜好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二者都具有各自的特點。

二、旅游文化研究所面臨的困境

在我國高等旅游教育當中,對于旅游文化具有明確的要求,要求能夠明確的界定旅游文化的內涵與外延,但是當前不管是在學者的研究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旅游文化一詞出現的頻率頗高,但是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隨著各項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在尋找一種能夠擺脫旅游文化認知困境的方法,于是通過跨學科的方法來審視旅游文化的方法應運而生,其中以文化人類學視野來探究旅游文化就是各種方法中的一種典型代表。

作為一種的特殊的、新興的文化類型,在開展旅游文化相關研究的過程中,若是僅僅局限在旅游學的范疇當中開展相關研究,就會導致所給出的認知結果、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想真正促進旅游文化學研究跳脫出當前的困境,在現有基礎上開展跨學科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三、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旅游文化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重點是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該學科當中積累了與文化功能、文化特性、文化內涵等有關的理論體系,若是能夠借鑒這些體系,應用于旅游文化的認識、解讀與界定工作當中,對于旅游文化學有關研究是非常有利的。在實際的開展研究的過程中,若是在發生層面來限定旅游文化的外延,那人類學對于文化的傳統認知與旅游文化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的,這就需要在開展相關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從深層次來探索文化人類學與旅游文化學之間的共性,如:結構、功能、內容等方面的共性,這對于確立旅游文化本體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若是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完全不做限定的開展跨學科研究,那么旅游文化就可能與多個學科之間存在聯系,如:藝術學、建筑學、宗教等等,這不僅僅容易導致旅游文化本體的泛化,也容易導致出現旅游文化學被多個學科瓜分的現象。但是相對之下,文化人類學對于旅游文化學認知研究的利大于弊。可以說,在文化人類學所包含的各種文化當中,旅游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其是在旅游這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之下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化表征,在這種特殊文化的指引之下,人們能夠實現某一種特殊的功能需求,但是實際情況中,這種功能需求實現與否受到目的地文化及客源地文化的影響非常大。通過旅游文化能夠看到人類存在的復雜性,從而對人類的存在狀態有一個新的審視,另一個角度來看,要想對旅游文化的產生、形成及演變過程有一個全面準確的理解,也可以借助于文化人學的民族志等方法開展研究,從中獲取一些特殊旅游文化現象的資料,并在此基礎上予以升華,演變成為與旅游文化客觀認知有關的積累。由此也可以看出,旅游文化確實是文化人類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分析旅游文化是可行的。

篇(4)

2外語教學與旅游文化

2.1外語語言是文化的基底

語言的發展是不斷變化的,語言既是文化的基底,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兩者是同步發展變化的。不同國家的歷史背景不同,文化的基底不同,語言是國家文化的鏡子,國家發展的歷史長河,民族的根源,特點及其表現出來的民族心理都會在語言中得以體現。人類歷史發展的記載和經驗傳授都是通過語言來進行描述和儲存的。在旅游當中所體現出來的風土人情、行為習慣和生活場景都可以用語言來描述和體現。中國旅游資源豐富多彩,疆土遼闊,江南水鄉的秀麗風情,西北風光的粗獷豪邁;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豐富多樣的風俗習慣。這些旅游文化資源吸引了眾多的外國游客入境旅游,然而,語言文化與風俗習慣的差異使得外國游客在入境旅游的時候,常常因為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國文化而鬧出許多笑話,外語作為跨文化交際的工具,起著傳播中國旅游文化的作用。

2.2外語語言影響旅游文化

外語語言受到文化的強烈影響并與之相適應。每種語言都可以用來表達說話人想表達的任何意思,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霍克特(CharlesHockett)對這種影響的性質看得非常透徹,他說:“語言的差別不在于說明什么,而在于說什么要相對容易些。”每種語言都可以用來表達說話人想表達的任何意思。但是對某一特定的語言,特定的內容可以表達得更容易一些。例如,英語和漢語都有表達親戚關系的詞語,但在用漢語表達時要相對容易一些,因為漢語表示親戚關系的用詞多一些,如“叔”、“伯”、“舅父”、“姨父”等,而在英語中僅有一個相應詞uncle。“龜”在古漢語中雖然也有長壽的意思,但在現代漢語中,貶義的成分較多。如“縮頭烏龜”“、烏龜王八蛋”等都是貶義。但在日語中“龜”則是長壽的象征,褒義色彩較濃,積極的意義較多。如“鶴は千年,亀は萬年”“、亀の甲より年の功”等等。在日本,送人一件做成烏龜模樣的工藝品,對方會感到很高興。而在中國,包括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不能送人烏龜,尤其是不能送給中年以下男人,禮品包裝紙上也不能出現烏龜的模樣。所以,如果簡單地根據詞意來對其進行翻譯,而不了解其文化內蘊,在旅游當中,通過語言既達不到理想中的宣傳效果,更會產生歧義。

2.3旅游文化借助外語語言來傳播

外國游客來中國旅游,了解中國旅游文化的方式主要有導游介紹、網絡資料、旅游宣傳和朋友了解這四種不同方式,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有聲的講解還是無聲的閱讀,他們都只能通過閱讀旅游資料、網絡媒介和導游講解來真正切實地了解中國文化。語言傳導的準確性也直接影響著旅游文化傳遞的正確性。具備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能把不同的景色,不同國家地域的文化、語言、思想表達自如。在外國游客提出相關國家地理文化問題的時候,能流暢地進行相應回答。同時也能熟知旅游景點的歷史文化知識,地理、宗教、習俗等背景知識。

3旅游文化在外語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3.1增強學生對旅游文化的了解

在外語教學課堂中,文化的導入十分重要,教師應在導入基礎知識的同時,認識到必須在外語教學中時時處處進行文化教育,首要培養學生對旅游文化的認識,因為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具備學習外族文化的能力,掌握并運用其目標語進行交際。無論是語言、詞匯、習語、語句、篇章,每一環節都滲透著異國文化的影響。要用文化語言觀指導英語教學,規范的教學與語言技能的培養同步進行。因此,外語老師在授課時,適時地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教學,對異國的風俗習慣、和名勝景點進行介紹,從深層次上認識到兩國文化的差異,不僅在語言重點難點上得到講解,還培養了學生對不同國家文化差異和沖突具有識別的敏銳度,處在不同的場合時能通過文化的轉換來實現語言轉化,根據目標語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自覺性,使學生學會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中,適時地用外語進行有效、無障礙的交際,通過學生對旅游文化的了解,來加強其對語言學習的興趣。

3.2幫助學生設立對話的文化語境

語境對于語言的學習者來說是關鍵因素,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最好的方法是使其沉浸于目的語文化的語境當中,同外語本族語使用者多進行接觸和交流,然而許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很少或幾乎沒有機會同外國人接觸。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就應該在課堂中盡量為學生創造語境,提供條件,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練習各種不同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可以通過旅游場景中的吃、住、行、游、娛、購來設定場景,通過此種活動來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以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還要鼓勵學生通過參加英語角這樣的活動來結交外國朋友,深入了解外國文化。在課堂教學的外語對話中,除了要讓學生記住特定的交際用語,傳授文化背景知識,了解外國風土人情,還應該在課堂環節中設置特定的交際語境,鼓勵和督促學生進行口頭或筆頭、雙邊或多邊的言語實踐活動。例如,可以在課堂環節中設置情景表演的練習。在導游帶團的過程當中,出現最多的問題就是語用錯誤,要實現溝通無障礙的對話交流,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角色的分配和場景的替換,讓學生分別扮演游客和導游,商販和顧客,可以對旅游環節當中的吃、住、行、游、娛、購方面進行情景的扮演和對話,加深對書本對話內容的理解和印象。

3.3提高學生外語語言的應用技能

外語教學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交際應用能力。在課堂教學環節中,要把課堂時間盡量作為學生實踐的環節,努力創造條件,激起學生講英語的欲望和需求,培養和促進學生外語語言應用技能的提高。外語的應用技能要在達到溝通理解的基礎上,適時合理地進行溝通交流,而不是中式英語的溝通和比手畫腳的理解。例如在一些外國游客較多的景點,一些地陪見到外國游客就會說“hellositsit”,并一邊做出請坐的動作,一些小商販看到有外國游客經過,就會大喊“comecomelooklook”,便一邊拉進店里,一邊拿著計算器來砍價。顯然他們說的是中國式的英語,雖然是最簡單的英語,發音也不標準,配以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外國游客也能領會他們的意思,但這樣英語卻不能在知識階層推廣開來。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蘊,在語言表達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對于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中國傳統文化,如果直接照字面意思翻譯的話,外國游客很難準確理解其內涵,有時還會產生歧義甚至誤解。比如,導游帶領一隊外國游客到傳統的中國餐館就餐時,當外國游客問到“童子雞”是什么時,如果照著字面意思直接翻譯就是“chickenkid”,也就是“兒童雞”,這時外國游客就會滿臉疑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成語故事、詩歌、寓言、節日等傳統文化都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并不是用一兩句話就可以清楚地表達出來,但是外國游客如果不了解中國文化,單從英語翻譯中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是很難的。同時,如果涉外導游只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并不了解外國的文化底蘊,那么對菜名、詩詞歌賦的翻譯則無從下手。中西方文化不同及思維模式的差異必然會給英語翻譯造成一定的影響,雖然都懂得英語也很難進行有效的溝通,所以提高學生外語語言的應用技能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非常重視的問題。

篇(5)

由于旅游管理專業涉及到眾多學科,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設置基本上都起源于地理、歷史、管理或者經濟等專業。因此,旅游文化教學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專業的影響。如地理科學專業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旅游文化學課程,更多地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關內容的講授,對旅游文化的空間分布和演變過程具有獨到的見解;歷史專業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旅游文化課程偏向中華文化史、民俗文化和考古文化等,對旅游文化的自然演進規律和時空演變等問題關注較少;經濟學專業下旅游管理專業的旅游文化學教學過程中,旅游文化產業的形成機理、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可能融入其中,在旅游文化現象的地域分布、傳承意義等方面可能略顯不足。因此,由于旅游文化教學受到各自淵源學科的影響,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材選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導致學生對旅游文化認知偏差,社會適應能力減弱,就業空間減少,直接影響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

(二)旅游文化教學理念不明確

旅游文化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課程內容涉及面廣泛,包括歷史、建筑、宗教、藝術等。但由于內容過于龐雜,教師在有限的課時限制下只能簡單地介紹各地山水人情、歷史古跡和民俗風情,很少深入分析某種旅游文化現象的來龍去脈、空間演變規律等。一些泛泛而談的旅游文化知識,學生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學其他課程中都已經學過,嚴重影響了旅游文化學的教學質量,也重挫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些現象的產生歸根到底還是旅游文化教學理念不明確,課程定位出現偏差,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首先明確旅游文化課程設置與地方性專業人才培養的關系,才能進行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對于地方性高校而言,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主要是針對地方旅游市場需求,需要對地方旅游文化資源有深入的了解,注重培養學生的旅游文化服務實踐能力,可將課程定位為專業綜合課程,在理論基礎課程的基礎上,應特別注重學生對地方性旅游文化資源的實踐能力。

(三)旅游文化教學內容中地域文化缺失

目前有關旅游文化學的教材眾多,可選擇性較大,但都存在一個顯著性的問題,即旅游文化學教材無法融入地方性旅游文化。如旅游文化學中關于建筑、宗教和民俗的內容,僅僅是介紹了我國典型的區域文化特征,很難全面覆蓋各地地域文化特色,當地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沒有充分利用,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南岳衡山是我國五岳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在湖南省旅游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旅游文化資源種類較多,特色分明,有悠久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廟會文化、壽文化和書院文化。但遺憾的是,由于我們對本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和足夠的重視,旅游文化學教學過程中,對地域性文化資源融入太少,課堂教學與學生就業市場需求脫節,與衡陽市旅游發展不相適應,難以達到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

二、地方旅游文化資源融入旅游文化學的意義

(一)拓展旅游文化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提升學生的文化審美修養

旅游文化教學過程中融入地方性旅游文化資源,可促使教師深刻領悟本土旅游文化,拓展教師知識層面的深度和廣度。將地方性旅游文化資源轉化為教學內容,對于地方性高校而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大大促進了學生對本土旅游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會自覺對本土旅游文化進行深度挖掘。比如在講授佛教文化時,除了一般介紹性講解以外,可以重點分析南岳本土佛教文化。南岳佛教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可以講解的內容很多,如南岳是禪宗的發源地,可以分為五個支系,可以從文化傳播的視角分析南岳佛教文化流傳的空間路徑,也可以分析南岳寺廟的景觀特點和空間分布狀況等。通過對寺廟文化的學習研究,學生還可從寺廟的古樸美、色彩形態美、情操美、風格美等美學活教材中領域其美學思想,提高文化審美修養。

(二)融入旅游文化教學內容的地域性,實現教學的隱形教育目標

中國旅游文化資源分布廣泛,區域特征明顯,旅游文化只有根植于地方,才能彰顯特色。因此,旅游文化教學應表現出高度的地域性。比如,人們常用“壽比南山”祝福老人高壽,這里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自古以來南岳就有主壽之山、中華壽岳的美譽。壽文化是南岳衡山旅游文化中極具地方性的文化,完全可以引入課程教學。南岳旅游文化的課程教學可以通過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修訂,強化其核心地位。地方文化的顯性教育是了解和認知地方旅游文化的特點和旅游價值,但旅游文化課程的隱性教育也不容忽視,通過地方文化的深層次理解,培養學生強烈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樹立健康的思想道德情操。

(三)利用旅游文化教學的社會實踐性,對接旅游市場的現實需求

長期以來,主流觀點一直認為旅游文化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實際上旅游文化學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旅游文化知識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很多旅游文化需要旅游從業者不斷傳播或者展示。對于地方性旅游人才培養機構,我們應注重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能力,對接旅游市場需求。如導游方向的學生,對地方性旅游文化不僅要理解,更要深入分析緣由,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如南岳衡山建筑文化就需要學生對歷朝歷代的建筑營造風格、建筑隱喻、材料選取等等知識有全面了解。只有這樣,學生在講解南岳建筑文化時,才能得心應手、信手捏來,旅游服務效果才好。

三、旅游文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教學大綱:瞄準旅游市場現實需求

教學大綱是根據課程教學計劃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它以綱要的形式規定了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構,也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尺度和依據。旅游文化教學大綱應順應地方高校的本土化教育目標,面向市場需求,有秩序地修改和制定教學大綱,設定符合市場需求的教學目標。因此,擴大和提升地方性旅游文化資源的教學深度和廣度就變得尤為重要,也是地方性高校旅游文化課程改革需要密切關注的焦點。就本校而言,旅游文化學教學大綱應加大南岳旅游文化資源的滲透,首先將南岳旅游文化資源進行分類,融入到旅游文化課程的各個章節,對每一個旅游文化主題進行重難點分解,特別是要對南岳旅游文化資源進行分級定位,對極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要深入分析,強化理解。

(二)教學內容:根植南岳獨特地域文化

地方文化是旅游文化教學中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旅游者直接能夠感知的本土文化,因此,地域文化的展示成為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之一。學生在旅游文化學習過程中,如能熟練地掌握本土旅游文化資源,并適時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很容易獲得旅游者的認同感。作為地方旅游從業者,要發揚本土文化,提升旅游吸引力,就需要旅游從業者熟練掌握本土旅游文化資源,能夠承載和傳承本土豐富的極具特色的優秀旅游文化。筆者在旅游文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發現,旅游文化學的每一個章節都可以穿插湖南特色旅游文化素材。在課時量一定的情況下,可以依據市場需求和湖南旅游發展現狀,適當地在教學內容上做一些刪減,增加一部分湖湘特色的旅游文化知識。

(三)教學過程:強化地方社會服務能力

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將旅游文化學定位為專業基礎課,并且是純課堂教學。這與地方性旅游人才培養目標和旅游市場實際需求相脫節,應結合地方性旅游文化資源和旅游市場發展的實際,將旅游文化課程定位為專業綜合課程,即除了理論教學外,強化學生對地方性旅游文化資源的認知,注重實用性、實踐性和市場需求性。這就要求從整體上調整教學大綱,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增加實訓課時量,加強學生的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轉換能力。如旅游文化學原來總課時為51課時,現在可以壓縮課堂教學課時,將實訓課時由原來的6課時增加為27課時。針對地方性旅游文化資源和實訓項目的目標定位,可以增加本土旅游文化項目的實訓課時量。如在講解建筑文化專題的時候,本地南岳大廟建筑文化就可以作為重點實訓項目,需要學生掌握南岳大廟的主要建筑組成、模式、歷史淵源、文化價值、建筑特征和文化內涵等。

篇(6)

2高職旅游文化課程在實踐性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2.1缺少以完成技能培訓為目標的實踐性

教學需要的旅游文化教材當前高職旅游文化教材存在兩種問題:一是成為本科專業的“壓縮餅干”。混淆了高職教育和本科教育在培養目標上的差異性,仍然片面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只是在本科旅游文化教材總體框架的基礎上進行簡單化的刪減。沒有一套符合高職培養要求的,體現實踐性教學需要的旅游文化教材。二是成為“拼盤菜”。沒有構建起具有內在關聯的邏輯體例,其內容抽自各個文化領域,這些內容并列在一起缺少內在關聯,不成體系。沒有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進行教材建設,缺乏針對性。

2.2缺乏體現實踐性教學特點的評價體系

很多教師在觀念上仍然認為旅游文化課是一門純理論課,只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在進行學業評價時,仍然沿用純理論課的評價方法,形式上以書面出卷筆試為主,內容上以理論知識為主,缺少實踐性教學考核。這種評價體系也影響了學生對旅游文化課程的認識,認為旅游文化就是一門死記硬背的枯燥的課程。

2.3缺乏與實踐性教學要求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上以教師講授為主,滿堂灌,講授的內容也只是從概念到原理,很少使用案例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少積極參與的意識,師生間很少互動。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原理,原本生動活潑的課堂,變成了一潭死水。在教學手段上,只滿足傳統的紙質教材和板書,很少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教與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都不能被激發出來。無法實現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和職業能力的目標。

2.4缺少高質量的實習實訓場所

近幾年高職院校雖然不斷加大了對校內實訓場所的投入,但往往只注重硬件的投入,軟件開發嚴重滯后。如何把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旅游文化用現代化的手段生動地展示出來,形象地介紹給學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此外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浮于表面,校外實踐性教學基地不穩定,使得實習實訓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為缺少實習實訓場所,目前旅游文化課程的教學主要還是在課堂上,完全成了一門理論課,嚴重影響了該門課程功能的發揮。既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未來從業也沒有幫助,從而影響到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評價。旅游文化課程在實踐性教學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嚴重地制約了學生應用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影響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必須要探索如何增強該門課程的教學實踐性。

3強化高職旅游文化課程教學實踐性的路徑

3.1開發“旅游文化”課程立體化教材

所謂立體化教材,是指“旅游文化”課程的教材包,既有該課程的主教材,又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編寫的輔助教材;既有紙質教材,又有音像制品。從而為學生提供一種綜合性的教學資源。[3]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載體,是把教學理念轉變為具體教學過程的體現,是教學改革成果的結晶。根據旅游文化課實踐性教學的要求,立體化教材建設的基本框架是:首先,確定立體化教材的形式。旅游文化課立體化教材應包括:主教材、學習輔導、練習題、實訓指導、案例選編、音像資料、地方旅游文化匯編等。其中主教材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載體;學習輔導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該門課的性質、學習方法、重點和難點等;練習題是提供給學生用來檢測學習效果的;實訓指導、案例選編和音像資料都是用來提高教學實踐性的輔助手段;地方旅游文化就存在于學生身邊,更加具有針對性和親切感,對提高旅游文化課程教學實踐性具有重要的價值。其次,應按照崗位設置,根據業務流程,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標設計課程內容。要改變傳統教材“壓縮餅干”和“拼盤菜”的模式,從傳統的以理論學科本位轉變為職業能力本位。課程內容設計應按照旅游企業崗位設置的特點,根據旅游業務流程,以完成旅游工作任務為目標來安排,要把旅游業職業資格證書的有關要求滲透到課程內容之中[4]。此外,課程內容的設計還應注意“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3.2構建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性教學體系

在設計教學體系時,以提高學生素質與能力為核心,形成“以課堂教學為基礎,以實訓為重點,以實習為延伸,以畢業設計和創新實踐活動提升能力”的教學體系,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目標。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論知識,打好理論知識基礎。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等手段,通過影像、圖片、聲音使抽象的、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具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印象,使知識的掌握更加快捷和牢固。實訓教學:使學生能夠在開放、模擬、仿真的實訓情境中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旅游情景展示廳,結合動態展示,讓學生把在課堂教學中掌握的旅游文化知識進行現場的運用和演示,體驗導游的實際工作過程,老師和其他學生作為觀眾,在講解結束后,指出他的優缺點和努力的方向,這樣既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文化知識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習教學:采取校內模擬實習和校外實習基地實習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社會認知能力。校內模擬實習方面,運用旅游情景展示廳、模擬客房、餐廳等實訓場所開展旅游案例教學、互動教學以及情景教學。校外實習基地實習,一是通過多種合作,建設一批穩定的、高質量的實習基地。二是鼓勵學生多參加各類旅游技能大賽、導游比賽、酒店服務技能比賽等,并積極為他們提供指導和幫助。畢業設計與創新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參加列入學校管理體系的競賽以及“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項目”等課外創新實踐活動,以及課程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社會調查、志愿者活動、第二課堂活動等環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這一環節是對前三個環節實習實訓教學成果的驗證與提升。

3.3運用與實踐性教學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

根據旅游文化課實踐性教學的特點和要求,加強研究與探索,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程教學中以案例分析、情境教學、實踐體驗、團隊學習、師生互動等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網上視頻演示、旅游情景展示、構建虛實結合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掌握所學知識,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如講授“園林文化”可采用實踐體驗法:在向學生介紹完基本的園林文化理論知識后,將學生帶到風景區,實地欣賞各式園林,之后分小組對“中國園林和西方園林各自的特點”進行討論,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然后由老師進行評價和總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而且在討論中,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通過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還可以加強學生的之間的協作,從而不斷發展職業技能,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旅游文化課實踐性教學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以綜合性的考核評價方式替代單一的書面閉卷考試。要做到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理論考核盡量減少死記硬背,主要是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考核學生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實踐考核關鍵是考核學生理論聯系實踐,把所學理論運用到工作現場的能力。要做到書面考核與口頭考核相結合。書面考核可以使用調查報告、論文、導游詞設計、游覽圖繪制等多種方式進行,口頭考核可以講述歷史故事或就某個景點進行現場解說等。

3.4完善“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性教學當然離不開與企業的合作,要鼓勵學生到旅游企業實踐,驗證所學的理論,在實踐中訓練和提高技能,以解決所學的文化理論與旅游實踐之間脫節的問題,通過實踐發現課堂上所學知識的不足[5]。作為旅游文化課程,“校企合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3.4.1校內教學環節方面

在教材的開發上,與旅游企業共同開發立體化教材。從立體化教材的編寫提綱到內容的確定,都有旅游企業的人員全程參與。案例選編和情景展示都來自于旅游企業一線。在課堂教學的執行上,與旅游企業共同完成校內課堂教學。把課堂教學內容分成若干模塊,分別有校內教師和旅游一線人員共同完成,各有側重,互相補充。在學生校內學業考核評價上,理論考核以校內教師為主,實踐性考核以旅游一線人員為主。

3.4.2師資隊伍建設方面

現在高校里的旅游文化課教師,一般都是年輕教師,他們學歷都比較高,理論功底比較扎實,但不足之處是缺乏實踐動手能力,無法將旅游文化理論轉化為職業應用能力。因此,他們要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到旅游企業掛職鍛煉,以增強實踐動手能力。旅游企業一線人員具有豐富的實踐動手能力,但由于工作繁忙,無法對旅游文化進行深度的梳理,往往只關注一些孤立的故事或傳說,缺乏系統性和文化深度。因此,他們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重返校園再次進行“充電”。通過這樣的雙向互動,可以逐步培養出既有深度的理論功底,又有較強動手能力的“雙師型”的文化旅游課程師資。

3.4.3頂崗實習方面

由于旅游企業一線人員全程參加了教材開發,課堂教學執行和學生學業考核評價的全過程,他們對學校、學生都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因此,頂崗實習的指導應該以企業一線人員為主,學校教師輔助。

篇(7)

曲阜作為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家鄉,確實可以稱之為我國文化的發源地。近些年孔子文化形成一大特色,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很廣泛的旅游開發價值。全國各地都掀起了孔子家鄉旅游熱潮,而曲阜也以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吸引著世界各國人的目光。在未來如何更好地開發孔子家鄉旅游文化,如何打造修學旅游的長遠發展計劃,是曲阜當前應該關注的問題。

1.孔子家鄉修學旅游開發原則

(1)注重以修為主。孔子家鄉修學旅游開發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應該體現“以修為主”。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儒家文化以其獨有的價值被后人所尊崇。所以現代人在“修學”的過程中,更加深入了解儒家文化,將儒家文化所傳遞的價值觀以及精神核心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得到精神層面的升華。

(2)強調參與性。現代旅游與傳統旅游相比,更加注重群眾的參與性。通過旅游可以讓更多的旅游者感到快樂,還能從旅游中感受到不一樣的精神體驗。所以現在許多旅游產品打造就以突出強調群眾的參與性為重點。修學旅游資源開發實際上就是體現群眾參與性的旅游項目和活動,對參與者而言有更多的精神樂趣與道德影響。

(3)突出旅游綜合性。旅游項目本身也是具有綜合性的,它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其他資源以及其他旅游產品結合出現的。因此修學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還應該與人文、自然旅游資源進行結合,促進旅游綜合性宗旨體現。

(4)完善旅游過程。修學旅游主要利用文化資源,引起更多旅游者和參與者精神層面的升華。所以旅游資源活動過程要不斷完善,打造全方位的修學文化旅游過程。例如,游客在孔子家鄉曲阜旅游,可以穿戴好古代學士服且舉辦相應的開學典禮,并且旅游者可以親自傾聽儒學家進行授課,形成相對完整的修學旅游過程。

2.孔子家鄉文化修學旅游開發策略

(1)打造市場多元化戰略。市場對旅游業發展而言,起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國若想進行孔子家鄉文化修學旅游資源的廣泛開發,就需要樹立市場多元化理念。其一,抓住日本與韓國市場。日本與韓國在地理位置上與我國山東曲阜相對靠近,且兩國歷來重視儒學文化影響與發展,所以近些年來韓日兩國游客成為我國曲阜相對重要的游客來源。其二,要注重港澳臺市場的潛力,因為香港之后,港澳臺同胞與大陸同胞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加之交通的便捷,更使得大陸與港澳臺游客之間的交流不斷加強,臺商在大陸投資的數量越來越多,且許多臺灣同胞也會回到大陸探望親人,尋根問祖。因此曲阜本身所蘊含的獨特歷史文化價值將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

(2)旅游產品走向精品化道路。目前曲阜推出的旅游內容相對單一,主要是帶領游客參觀孔府、孔廟、孔林,將旅游單純地定義為參觀,這就會使得旅游產品本身不夠吸引消費者。所以要盡可能打造旅游產品精品化道路,使得旅游產品本身盡可能實現豐富化,也能讓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感悟曲阜多元化的旅游特色,豐富自身的旅游感悟。

(3)旅游衍生購物品走向特色化道路。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旅游購物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旅游收益占據了每年旅游業收入的絕大部分。就孔子家鄉曲阜而言,目前存在的旅游商店數量多達六百個,可是真正具有特色,且代表曲阜文化的卻少之又少。因此曲阜在旅游產品打造過程中可以建立孔府專門的工藝品作坊,且注重游客的參與性,使得盡可能多的游客參與到手工制作中,逐漸形成娛樂、旅游、購物一體化的特色旅游產品發展道路。

(4) 積極宣傳擴大修學文化旅游。我國還應該加強對孔子家鄉曲阜的文化修學旅游資源宣傳,許多游客只是知道曲阜是孔子家鄉,卻不知道曲阜有修學文化。因此曲阜可以利用網絡、公眾平臺等多種手段進行文化宣傳,進而提升孔子家鄉曲阜的文化修學旅游資源知名度,以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賞。

孔子家鄉曲阜具有豐富的文化修學資源,只有通過正確的途徑,遵循合理的原則,才能對其進行最大程度的開發,以促進曲阜修學旅游的高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篇(8)

 

《導游業務》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是一門既強調服務實踐又講究接待藝術的應用型課程,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它要求學生在學習導游業務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帶團技巧、講解技巧、導游生活服務等技巧,培養導游應有的應變能力、獨立工作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與人合作等能力旅游論文,最終具備獨立帶團的能力。為此,實踐性教學是該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切入點”,是由理論過渡到實踐的橋梁。

一、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

(一)課前準備實踐教學素材,著重講解、分析實操性強的導游技能

教師備課要充分,首先,根據課程內容的特色,收集大量的語言素材、場景素材、視聽素材、應用情景素材,如接團計劃、導游旗、接站牌、導游證、各種結算單據。其次,要精心制作教學課件旅游論文,目前市場上導游方面的音像素材十分缺少,從電影、電視劇以及小品、話劇等文件上剪下相關片段,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編輯整理,插入課件中雜志網。對于那些實在缺少又是講課必須的案例,筆者請學生當演員自行組織拍攝,課件中有些規范動作和形象的圖片也是以學生為模特拍攝的。通過做“演員”和“模特”使學生參與到備課中,一方面加深了他們對相關知識的記憶,另一方面,更增加了他們對導游業務這門課的興趣。使用這樣制

作的課件進行教學,教學內容更加豐滿旅游論文,教學過程也更生動活潑。

(二)提高課堂實踐教學效果,讓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導游技能

擁有一個內容豐滿、結構合理的教案,采用了圖文聲像俱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說“教”的方面已經萬事俱備,但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要看“學”的意愿是否強烈。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的培養對學習的意義。因為教學是雙向的,以往“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旅游論文,雖然傳授的信息量很大,但學生真正接收的知識卻未必有那么多。特別是連續上三四堂課的時候,學生往往流露出疲倦、茫然、厭煩等情緒,這時候,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情緒變化,采用適當的方式來調節課堂氣氛。筆者在業余時間一直從事導游工作,導游素材大部分都經過整理作為案例教學,還有一部分情節曲折、趣味性較強的我就留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興趣時用,這樣既可以使學生身心得以放松,又學到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二、場景模擬旅游論文,進行導游帶團的實操訓練

(一)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中, 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教學,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情趣, 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吸收, 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導游業務》是最適合采用情境教學模式的課程之一雜志網。在教學中既可以利用真實情境, 如在講到空接、錯接、漏接事故時可以到車站或機場進行實地模擬。也可以創設仿真情境進行模擬訓練,如到導游模擬室模擬接站服務,到酒店實訓室模擬入住飯店服務。情境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創新的過程, 也是全面提高職業能力的過程. 在情境教學中, 學生因身臨其境, 積極參與, 情感情緒體驗達到, 教師再聯系職業特點進行必要點評, 學生會有更直觀、深刻的印象。

(二)小組合作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從各種書籍、報刊、網站上尋找素材加工整理,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學分別扮演不同角色,讓學生動起來, 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特征。讓不同小組的學生針對導游講解服務旅游論文,游客設置問題做評點。通過角色變換,場景模擬,反復訓練,在訓練中提高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三、實地教學

(一)假期見習法

見習根據時間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教學時間由教師組織學生到旅行社見習導游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但由于時間和人數的限制,這類見習只能給學生一個初步的認識和大致的了解,很難使學生對導游工作有一個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另一類是學校和教師鼓勵在校生利用寒、暑假到旅行社和旅游景區參加見習,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為每個見習生安排工作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導游擔任指導教師雜志網。通過這樣一段時間的見習,學生不僅能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還能找出自身的不足旅游論文,明確今后的學習目標。

(二)強化社會導游實踐

導游業務課程實踐性很強,課堂實踐教學,課后實踐演練,這都是情景模擬的訓練過程,要想真正達到實踐教學目標,社會實踐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這一環節重點在于觀摩導游。即導游適應性訓練,具體做法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到當地的旅游景點、旅行社、旅游公司,參觀導游真實的工作環境,觀摩優秀的導游員是如何從事導游講解服務的,學習他們工作中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旅游論文,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導游講解的藝術性,了解不同講解技巧在整個導游過程中的貫穿使用。

四、考核考試

(一)平時訓練

平時考核,老師要開展不同階段的模擬實踐,認真給出每次模擬的成績,這就要求同學必須認真對待每一次實踐教學。促使學生注重日常學習的知識積累,每次課堂提問都采用口述方式,氣氛輕松、活躍,使學生在“同游客的歡聲笑語中”取得了好成績。每堂課的口述能力考察看似輕松,實際上它對考生的要求卻更加嚴格和實用,考生除了要掌握必需的書本知識外旅游論文,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口才和自如的臨場反應能力,要能夠通過流利的口語和豐富的肢體語言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展現出來,并給游客以美的享受。

(二)口試

為了突出《導游業務》課程的實用性、實踐性,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學完即用,口語考試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具體考試方法可根據現實條件而定,可以在教室內抽簽做導游講解、分角色模擬帶團和現場導游等方法。口語考試重在考查旅游組織和導游講解能力,為了使考試取得成功,教師可提前公布考試內容和形式,學生自愿分組,自選角色,考試時將自己平時的積累和訓練在大家面前展現出來雜志網。考試過程輕松愉快。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考前的準備不會單單用來應付考試,他們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練就的導游技能將為下一步的實習和將來的就業打下穩固的根基,并且在帶團中獲益匪淺。

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技能, 這將是我國高等旅游教育, 尤其是本科教育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發展到大眾教育, 主要是要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來滿足社會的需要。各類旅游院校應當注重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良好適應性和應有的就業彈性,堅持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個人素質三方面結合的培養宗旨,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強化實踐環節,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實現與崗位的“零距離”。

參考文獻:

[1]周曉雷,汪麗珍,基于雙師型教學的導游業務教學模式創新[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11).

[2]馮茂娥,《導游業務》實踐教學探討[J]. 商場現代化,2009,(26).

[3]封宗華,談加強高職高專《導游業務》的實踐教學[J]. 今日科苑,2009,(12).

[4]尹敏,黃清,《導游業務》實踐教學中的問題及思考[J].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

[5]李兵,論職業能力培養型導游業務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

篇(9)

一、利用多媒體,增強實驗效果

演示實驗,就是教師利用實驗器材、儀表向學生做演示示范實驗,或創設必要條件將自然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等再現出來。這是物理教學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是認識事物規律的起點,也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思考總結,從而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得出正確結論。但是,有的演示實驗觀察現象細微,且由于條件的限制,教師只能在講桌上進行演示,有些學生看不清楚實驗現象,這就增加了學生在理解過程中的難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將演示現象放大,使其在銀幕上清晰地顯示出來。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觀察思考,又縮短了觀察時間,從而增強了演示實驗的效果。

例如,在“測定物質的密度”這個實驗中,其實驗目的就是練習使用天平,學習使用量筒,學會利用天平和量筒測物質的密度。在這個實驗中,學生第一次學習使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和測量小金屬塊的體積。因此在做實驗之前,教師應先教學生如何使用量筒,如何正確讀數。而量筒的刻度較小,教師演示講解,大部分學生看不清楚。這時可利用投影技術,將刻度放大,學生就容易看清。在講“磁場”和“電流的磁場”這兩節課時,磁場的概念比較抽象,條形磁鐵、蹄形磁鐵、同名磁極之間和異名磁極之間的磁感線分布以及直線電流的磁場的磁感線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的磁感線分布形狀各不相同。傳統的演示方法一股是:將玻璃板放在磁鐵上面,將鐵屑均勻地撒在玻璃板上,輕輕敲動玻璃板,使鐵屑在磁場的作用下形成平面的磁感線分布圖形。因平面放置,學生看不清楚,教師只好端著玻璃板走到講臺下,讓一部分學生看看,這樣既浪費時間,還有許多學生看不清楚。利用多媒體,則完全可以改變這一局面。

將教材上所講的幾種演示情況投影到銀慕上,使全班學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各種情況的磁感線分布,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磁場的認識,使抽象的問題容易理解。

二、利用實驗課件,提高學生實驗操作技能

大多數物理實驗,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都是第一次接觸該實驗所用的儀器。學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學生對儀器的使用和實驗操作方法了解甚少。依靠教師的演示講解,許多學生很難看得清楚,等到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時,仍有無從下手或不得要領的感覺。因此學生在做實驗之前,先觀看一段所做實驗的操作錄像,在看實驗操作錄像的同時,教師利用慢放、暫停、回看等方法,向學生講清楚實驗需要注意的問題和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經過形象直觀的開導,能夠為學生做這個實驗指出一條正確的操作方法。這樣必然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進行正確地操作、觀察、思考和探索。

篇(10)

旅游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是旅游文化的傳播者,是服務技能承載者,及旅游管理的高級技術性人才,知識的實用性是其主要學習的對象。目前,從《中國歷史文化》課程本身的設計、到教學過程的實施,及其文化知識實踐的運用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從課程本身及旅游從業人員實際出發,探析專題輪流教學模式的實施及運用。

一、《中國歷史文化》課存在的問題

1、知識龐雜,重點不突出

《中國歷史文化》課程本身涵蓋面極其廣泛,天文、地理、歷史、哲學、宗教、民俗、法律、制度、文學、考古等多學科知識,面廣而雜,較難構成系統的知識體系。而本課程在教學安排上多為一個學期,36課時。更難將如此龐雜的知識全面體現在課程教學之中,勢必在教學中形成重知識,而輕系統,教師的專業知識將無法在課堂上呈獻出來,將會弱化教師在教學的主導作用。若重系統而輕知識,因知識的廣而雜,教師面面具到,一節課將知識羅列于課件中,重點不突出,學生不能較好理解知識,知識就無法掌握,知識在未來從業中的運用就會打折扣,甚至鸚鵡學舌,傳播錯誤的歷史文化常識,不利于學生長期在旅游業的發展。

2、理論高深,實踐被弱化

本課程被多數職業旅游學院都定位于專業基礎課,多開設于大一上半年,學生對旅游專業方向不十分清晰,有關旅游理論與實踐尚沒有展開,學生無法取舍教學內容,而相關知識在初高中也有不同的涉及,似懂非懂,往往將其理解成歷史課。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本科或研究生階段接受是旅游高等教育,而旅游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與高職有較大區別,旅游高等教育培養的是旅游高級管理人才,偏重于理論,尤其是《中國歷史文化》課程的教師,所學專業多為歷史專業,古典史學的詰屈聱牙,培養了專業教師精于理論的教學,于是從理論的角度設計課堂教學,從知識傳授的角度灌輸知識,理論被強化、知識難度加強,實踐運用被忽視,甚至于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實踐,由此產生了本課程不需要實踐運用的錯誤認識,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成了教學的主流、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大量被采用,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被扼殺,創造思想得不到認可,思想匱乏,知識成了為考試的短暫記憶,不能將知識轉化成能力,更不能創造地運用于旅游從業的實際中。

3、考核單一,需求被忽視

由于教學目標不含實踐運用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重視理論強化,學習方法強調記憶背誦,在期未的考核中形成閉卷考試還是名詞解釋、判斷、選擇、問答等內容,方式陳舊,答案標準化,缺少創新。學生憑記憶得高分,實際操作能力無法體現在卷面之上。作為未來旅游從業人員真正的需求無法通過知識反饋而受到教師的重視,教師無法獲取學生需求,學生發現能力、分析能力、實際解決能力無法體現。電子信息化背景下,大量的知識可以通過“搜狗”、“百度”而獲取的今天,學生真正需要的是如何將海量信息整合在一起的方式、方法。通過旅游從業人員本身需求研究,不難發現,作為一名職業旅游管理人才,需要“資訊、決策、計劃、執行、總結”等能力。從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學生需要的是綜合能力,任何單一的考核方案都會造成學生能力結構培養的單一化,從而造成人才培養的結構性缺失。

二、專題輪流教學模式的優勢

1、利于資源整合,發揮教師專業優勢

專題輪流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從業必備知識為目標,設置教學內容,抽調骨干教師,以其專長為特點,形成跨學科的教學團隊,共同完成一門課教學任務的模式。

專題教學是大學、職專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它有利于打破教材本身的禁錮,發揮教師自主性及能動性,學生能夠系統了解所學知識,開啟思想。每一位教師都有其獨特的專業背景,以專業背景為基礎安排教學內容,將龐雜的知識分于各專題,分模塊,教師輪流教學,學院教師資源進行整合,教材內容將統一整合,以專題為主線,融合各學科知識,極大調動教師的熱情,備課壓力減輕,研究性內容增強,教師有充足時間了解專業需求,以專業需求為導向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2、學生參與教學,實現由“學會”向“會學”轉變

上一篇: 民族經濟學論文 下一篇: 理化檢驗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特级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免费 | 亚洲色喷福利在线观看 | 日韩黑人AV全部在线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