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3: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過程體裁教學法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論文摘 要】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該“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課程標準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較高要求,英語不但要求掌握遣詞造句的技能,而且要以英語為載體實現交際功能的目的,這有利于學生今后專業的發展,也能實現自如的運用英語實現交際目的。
一、體裁教學法的基礎理論
(一)體裁教學法的理論背景和依據。教育工作者們在二戰后發現,盡管各國都在義務教育普及方面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即便接受同樣的教學,還是有許多學生因為無法通過考試而進入高一層次學校進行學習,并且勞工家庭出身的學生占絕大多數。因為家庭的經濟地位并不能決定學生的智商高低,因而他們在學業上表現出的巨大差異無法用先天因素來做出合理解釋。許多學者開始嘗試從文化和社會的視角來努力探索在一現象背后隱藏的深層次原因。在這一背景之下,澳大利亞學者Jim Martin等人于20世紀80年代,在Halliday系統功能語言理論框架上發展起來一種新型的語言教學方法—— “體裁教學法”。
(二)體裁教學法的特點。系統功能語言學同教育社會學有機組成“體裁教學法”,兩者相鋪相成。一方面,根據教育社會學的理論,可以實現將系統功能語法與社會現象的結合,從而跳出語言學科的限制,使其運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另一方面,可以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來研究教育社會學理論,并且可以證實一些假說。
二、體裁教學法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將“體裁教學法”運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結合英語閱讀教學的特點,要注意該教學法在實際運用中,應該注意下面幾點事項:
(一)明確“體裁教學法”的教學步驟。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體裁教學法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完全不同。通常的教學模式被一分為二:或者選擇以教師為中心,或者以學生為中心。而體裁教學法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不斷的發生改變。例如,在解構這一教學步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闡述對不同體裁的看法,以此來掌握學生對某種體裁的熟悉程度,因此教師不必干涉。但是在其后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利用范文分析其謀篇布局時,教師的主導地位逐漸凸顯,教學節奏和教學進程也逐步為教師所掌控。
(二)組合“體裁教學法”與其它教學法。在將體裁教學法運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時,應該注意擺脫其具有的“規定主義”,防止扼殺學生的創造力。體裁教學法指出,只有受到體裁的肯定,創造性才能得到認可。而這一主張只是教導學生在交際過程中,適應主流社會的固有模式,必將導致學生批判意識的缺失。另外,有許多篇章中的體裁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體裁的有機結合體。例如,在記敘文中,為了突出主題,會適時的發表一些觀點和看法,這本屬于議論文的范疇。所以,在運用體裁教學法時,一定要注意和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使用,比如:圖式理論(The Schema Theory)、整體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注意不同體裁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這樣才能讓體裁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發揮出最大優勢。
(三)注重“體裁教學法”在課外的延伸。課堂上,常借助英語教科書來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教科書的編排科學,合理。一個個專題的構建洋溢著時代氣息,而且信息量比較大,注重思想教育的滲透,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也不能將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因而,“體裁教學法”在課外的延伸顯得尤其重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幾點原則。
1、從學生需求出發,選擇材料。課外延伸的閱讀材料不計其數,如果是從課本中閱讀材料的某一點出發,輻射出去,會有很多角度。只是一味貪圖材料的多樣性必將導致學習的失效,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體裁教學。新課程理論告訴我們,課外閱讀的延伸不僅在于讓學生具備什么,而且應該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著眼于學生既有的英語閱讀基礎,幫助學生走向一個更廣闊的閱讀天地。
2、激發興趣成為課外延伸的取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只有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熱情,才能更有效的學習。在課外閱讀資料的選取方面可以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挑選學生喜聞樂見的篇章,讓學生多渠道的開拓視野。結合體裁教學法的特點,可以精選閱讀材料。在體裁教學法實施的起始階段,可以先根據不同的題材,篩選出與課堂上的講授內容相對應的篇章,借此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結束語
“體裁教學法”這一新生的教學方法給我們的英語教學帶來新的氣息,它有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不同體裁的特點和它們的建構過程。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語境和語言的不同側面,來感悟英語篇章,達到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
中圖號:H319.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9451(2009)02-167-03
The Application of 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 in
Teaching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
WANG Yajun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the paper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describes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It turns out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reading competence.
Key Words:genre;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es;college English reading
2004年修訂后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了一個新的教學觀念:大學英語教學應更重視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強調了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要求。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大學英語教學應重視語篇分析,培養學生語感。
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以老師講解為主,重點集中在辨認詞義、分析語法結構、解釋疑難句等語言的表層結構方面,忽視了語篇分析和整體理解等深層語義聯系,忽視了閱讀課本身所特有的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假設判斷、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認為閱讀課的目的僅僅局限于擴大詞匯量、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速度而已,正是教學中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傾向,使學生缺乏熟練的閱讀理解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達不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所以說,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重視和思索。實踐表明:大學英語閱讀課教學中運用體裁教學法,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效。
一、體裁及體裁教學法
體裁(genre)亦稱語類,這是文學和修辭學常用的術語,最早是被人種學家正式引進語言學研究領域的。美國密歇根大學M Swales John在其名著 “Genre Analysis”中認為:1)體裁是交際行為的形式,有其交際功能;2)交際目的是確定體裁的重要因素;3)交際目的、話題制約著語篇形式、內容及語言難度。
體裁教學法(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其理論基礎是把體裁概念和體裁分析的方法運用于課堂教學,圍繞語篇的圖示結構開展教學活動,其目的是:1) 引導學生掌握屬于不同體裁的語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際目的和篇章結構;2) 讓學生認識到語篇不僅是一種語言建構(linguistic constructs),而且是一種社會的意義建構(social meaningful constructs);3) 引導學生既掌握語篇的圖式結構( schematic structure) ,又了解語篇的建構過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或撰寫屬于某一體裁的語篇,借以培養體裁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交際能力。
“體裁教學法”的優點在于:一方面,運用“體裁教學法”進行閱讀教學,能使學生掌握相對穩定的、可以借鑒和依賴的語篇模式,從而增強其理解語篇和創造語篇的信心。另一方面,從長遠看,“體裁教學法”可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當學生熟練地掌握體裁的結構和依據之后,就能對這些體裁運用自如,從而更好的理解豐富多彩的語篇。
二、體裁教學法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
1967年,古德曼借助心理語言學的觀點提出了嶄新的閱讀理論,他認為閱讀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語言活動進程,是作者、語言信息和讀者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威廉斯(Williams Eddie)曾經給“閱讀”下過一個非常簡單的定義“閱讀就是一個人看著并理解所寫文字的過程”(1984)。隨著心理學、心理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和篇章語言學研究的發展及對閱讀理論的探討不斷深入,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要想進行有效的閱讀,首先要具備篇章知識,即閱讀文章體裁結構的知識。為此,在閱讀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建立體裁意識,提高語篇教學地位
首先把語法規則教學重點轉向語境、情景規則教學,即從語法詞匯句子操練轉向語篇教學,突出語篇的教學地位,由bottom up 轉向top down, 以整體帶動局部,以宏觀牽動微觀。體裁教學法特別強調語言交際目的和社會功能意義。所以針對任何一項教學內容首先關心的問題就是”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by such a story (a description, an illustration or an argument)?
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不知辯體,往往使閱讀帶有盲目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運用體裁分析方法,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文章的體裁結構、篇章模式和篇章類型,分析作者謀篇布局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手法;選擇典型文章,分析其體裁框架及寫作特點,并讓學生通過不斷地閱讀實踐,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樣才能使課堂有效的時間延伸開來,避免其局限性。
(二)強調體裁的規約和程式,熟悉并掌握各種語篇模式
大學英語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各種體裁的文章,利用體裁分析幫助學生分析正式書面語中常見體裁:記敘文(narration)、描述文(description)、說明文(exposition)、論說文(argumentation)、新聞特寫(feature)和報導(report),使他們掌握這些文體各自的特點有利于提高閱讀效率。具體來說,對于記敘文和描述文,首先應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出現的人名、地名和時間順序,然后找出與它們有關的信息,按照文章中所出現的時間、地點、人物關系、事件發展過程的順序進行分析。
從文章的選材上來看,英語閱讀材料大多都以說明文(exposition)和議論文為主。說明文多用來向讀者提供知識,傳播信息,解釋現象,表明觀點等;而寫作中多由舉例,比較,對比,分類,因果,程序,定義,敘述型段落組成。研究說明文閱讀教學是十分必要的。說明文的內容涉及科學技術、天文地理、環境保護、自然災害、醫療救護、飲食文化等話題。在議論文中,教學中重點要讓學生區分文章的主要論點和次要論點或主題句,找出論據,研究論證,按照論點、論據和論證的遞進層次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見解。比如 “問題―解決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 “主張―反主張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 “一般―特殊模式”(generalparticular pattern), “匹配比較模式”(matching pattern)。所有這些文章絕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雜亂無章的堆砌,在閱讀過程中,讀者直接面對的是語篇,“不具備篇章知識的讀者是很難講究閱讀效率的 ”。因此,掌握其組成及其規律對閱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關注語篇情景語境,把握語域特征
明白了作者的交際目的和交際步驟之后,每一步的具體意義表達和辦事技巧就顯得更為重要。這類問題包括:文章是有關什么樣的題材的;語篇的交際者是誰對誰;語言的交際媒介和渠道,語言在交際情景中的作用等。
三、體裁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中應用
應用這一教學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分析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從而可以快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一)范文分析
通過范文介紹一種體裁,重點分析其結構,明確語篇的社會目的。可以根據漢語篇章知識來確定課文的體裁類型,具體如:
1) 記敘文(narration)。這種文體是以敘述、描寫為主要手法,以記人、敘事為主要內容的文章。常見的記敘文有傳記、故事、新聞報導、通訊、回憶錄、游記等。第一,傳記類:傳記是用來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第二,故事類:故事類文章多以人物、事件為中心,以時間和空間為線索,按故事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展開敘述。
2) 說明文(exposition)。這種體裁的文章多用來向讀者提供知識、傳播信息、解釋現象、表明觀點等;多由舉例、比較、對比、分類、因果、程序、定義、敘述型段落組成。在閱讀說明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握所說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質,這是閱讀理解說明文的關鍵。
(二)摹仿分析
選擇一個同類型且結構類似的文章,要求學生以特定的方法分別進行練習。從而對所上課所講的內容進行及時的鞏固。
四、結束論
通過本次研究,筆者發現體裁教學法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在其實施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對具體語篇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領悟語篇的宏觀認知結構、交際目的和社會功能。但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在大英教學中的影響已根深蒂固,因此,體裁教學法在中國閱讀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還需很長一段時間,還會遇到很多問題。然而我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且將其逐步應用到課堂中,在不久的將來,體裁教學法必定會成為促進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Swales John.Genre Analysi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一 什么是“過程體裁教學法”
寫作是一種通過運用語言知識來實現社會交際目的的工作,在過程體裁教學理論中,通常都是將寫作與社會相聯系,并且在實際的“過程體裁教學法”中,教師的教學重點也會進行有意識的轉變,不再專注成稿的講解,而是側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體裁意識與寫作意識的培養。在寫作過程中,教師通過范文的講解,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并劃分小組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互改,充分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使學生把握寫作步驟,并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其寫作能力。
二 “過程體裁教學法”在高校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步驟
1.教師分析范文
教師對范文進行介紹,并為學生分析范文的體裁及該體裁的語言特點、篇章結構及交際目的等,讓學生在掌握文章體裁類型的同時也了解該體裁的語境要素,通過對體裁語言特點、篇章結構和修辭手法等要素進行把握來進一步掌握該體裁的交際目的,從而使學生能全面地對該體裁有深入的了解。
2.學生進行模仿寫作
在對范文體裁進行講解和把握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的體裁語境要素,通過分析題目來歸納出文章的寫作目的、篇章結構,并對文章的語言特色進行定位來進行模仿寫作。在這一環節學生可與組內成員進行信息共享和討論來共同完成寫作。
3.學生獨立完成寫作
經過前幾個環節的講解與訓練后,教師可以找出與范文類似的題目讓學生獨立寫作。可適當要求學生就題目來擬訂文章的提綱及寫作的計劃。學生要運用課堂所學的體裁知識和相關語境要素來完成初稿,并獨立進行修改和編輯從而完成寫作任務。
4.課堂修改與評價
完成寫作后,學生可與組內成員進行互改,指出錯誤,然后教師再進行統一的批改。這樣既能讓學生明了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又便于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評價與指導,最后由學生對自己的文章進行改正,并形成完整的終稿。
三 結合“過程體裁教學法”探索高校英語寫作教學的實踐途徑
1.拓寬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傳統教學體制的影響,導致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無法為“過程體裁教學法”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這樣就要求教師對課堂進行適當的拓展,不再讓學習局限在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自主學習,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在進行范文講解階段,教師可以充分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材料收集并進行分析,再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宣講分析結果。教師可參與到學生的分析過程中,引導分析的方向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遵循實踐性原則,引導學生構建寫作體系
在范文體裁的分析與仿寫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循序漸進的寫作理念,先就某一寫作技巧進行重點訓練,并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及時的總結與反思。一段時間后,教師在開始講解另一范文的體裁與仿寫技巧時,可要求學生在已學過寫作技巧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添加,并通過小組互評和修改及時鞏固自身知識,加強寫作技巧的訓練與實踐,從而保證寫作教學的效率。
3.最大限度地利用課時教學,強化學生寫作能力
說明文和議論文向來是寫作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有限的寫作課程教學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對范文體裁進行分析。針對說明文與議論文這兩大重點寫作體裁,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收集熱門話題的資料,并在課堂上進行專題討論,讓學生實時把握文章的時效性。同時,在學生進行模仿寫作后,教師也要及時引導學生對所寫文章進行總結與歸納,把握文章的結構與語言特征,使其能以最好的狀態通過英語等級考試。
培養英語寫作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現行的《英語課程標準》及教學大綱都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目標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把寫的要求列入了英語語言技能的目標中,更加重視培養中學生在書面上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因此,越來越多的高中英語教師意識到寫作教學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寫作往往是最難教、最難學的一個環節。目前我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占統治地位的教學方法仍然是成果寫作教學法。它強調以教師為叫J心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與當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相悖,也不符合第二語言的習得規律,因此,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寫作教學策略和方法對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來說迫在眉睫。
過程體裁教學法是Badger和Wlute (2000)提出的一種綜合的教學模式,這種寫作教學模式認為寫作應包含語言知識(體現在結果和體裁教學法中)、寫作目的和語境知識(體現在體裁教學法中)、寫作技巧(體現在過程教學法中)等要素。具體方法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歸納出文章體裁的結構和語言特點,然后結合寫作過程中的用詞、段落、和篇章等各種語言知識層面和各種句法表達技巧進行寫作。
本研究被試者來自滇池中學高中2015屆三班和五班,共126名學生。在為期五個月的實驗期間,作者在實驗班應用了過程體裁寫作法,在控制班仍采用傳統的成果寫作教學法,通過實驗來進行兩個班的對比研究:實驗前后的問卷用來調查學生的寫作態度和看法;寫作內容、語言和結構的幾次考試成績用于進行實驗前后的數據分析。
實驗前問卷內容及統計情況如下
實驗前控制班和實驗班在寫作態度和看法上沒有明顯差異,共同點在于都有提高寫作的信心和愿望,但都缺乏對寫作過程和體裁的重視。
實驗后問卷內容及統計情況如下
學生們獲得了寫作興趣并歡迎這種新的寫作教學法,他們對體裁和寫作過程的看法態度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寫作中更加重視體裁特點和反饋修改,這些都是過程體裁寫作所強調和產生作用的重要方面。
除了態度看法的變化,根據幾次實驗前寫作測試和實驗后寫作測試的成績對比,也可看出過程體裁寫作教學法對同學們寫作能力所產生的作用。
幾次前后測成績均由SPSS 11.0進行統計,結果如下:
寫作前實驗班EC和控制班CC寫作成績統計
由上表可見,前測時,控制班和實驗班在四種主要體裁的寫作得分上沒有明顯差異(前后側的批改均以高考英語作文評分標準為依據,且由同年級同一位教師進行(非作者)),這也為后側的效度和信度提供了可靠依據。
寫作后實驗班EC和控制班CC寫作成績統計由上表可見,實驗后兩班不同體裁寫作成績均有提高,說明兩種寫作教學法都對學生的成績產生了積極作用,但顯然實驗班的四項平均分都遠高于控制班。可見過程體裁教學法比傳統的成果寫作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上更加有效。
綜合上述問卷和數據分析結果可見:
1)“過程體裁寫作法”是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方法。實驗班學生對寫作更有信心,寫作興趣也獲得了極大地提高,對寫作的態度和看法明顯改變;
體裁(genre)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臘,最初用來指某種特定的話語類型。在此后的兩千多年間,它主要用于修辭學和文學領域。現代意義上的體裁研究源自于20世紀50年代蘇聯學者Bakhtin對體裁的全新闡釋。他認為“每一單個的表述,無疑是個人的,但使用語言的每一個領域卻錘煉出相對穩定的表述類型,我們稱之為言語體裁”[1]。20世紀80年代開始,體裁研究被引入語言學領域,并逐漸形成三個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流派:澳大利亞學派、ESP學派和北美新修辭學派。近三十年來,結合語篇分析理論和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域理論,體裁研究在對語篇的語域分析、語法修辭分析、交往分析模式和體裁分析四個層面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語篇的體裁分析超越了對語篇語言特征的簡單描述,力求解釋語篇建構的理據,探討語篇結構背后的社會文化因素和心理認知因素,揭示實現交際目的特殊方式和語篇建構的規范性[2]。隨著研究的推進,對體裁的認識已從最初的一句話界定,逐漸過渡到從交際語境、交際目的和交際過程等因素對交際信息載體“語篇”宏觀結構與微觀詞匯語法特征的規約作用;再到在體裁規約中語篇變異的多視角的闡釋;在承認體裁相對靜態規約作用和話語共同體隸屬性的同時,體現體裁的動態發展性,使體裁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不斷地豐富完善。
一、體裁教學法
體裁教學法是建立在體裁和體裁分析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圍繞語篇的圖式結構開展教學,旨在讓學生了解不同體裁的語篇具有不同的交際目的和文本結構,認識到語篇不僅是一種語言建構,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的意義建構;使學生既掌握語篇的圖式結構,又能夠理解語篇的建構過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或創作屬于某一體裁的語篇[3]。目前,體裁教學法主要應用于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亞學派的“課程體裁”教學模式和ESP學派的閱讀課教學模式。前者強調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引入體裁知識和體裁理論使學生了解不同體裁的語篇結構,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后者則注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特定體裁的語篇結構,強化學生的體裁意識。
相對國外而言,國內的體裁研究并未形成較為清晰的學術流派。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學者開始逐漸接觸到體裁的概念和體裁分析理論,并且運用它們開展了相應的研究,發表了一些研究成果。進入21世紀以來,基于體裁分析的語篇研究開始迅速升溫,學者們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各自的探索。秦秀白(1997,2000)較為詳細地介紹了體裁分析理論和當時在北美和澳大利亞等地較為流行的體裁教學法,指出體裁分析理論可以用來解釋科研論文或研究報告等專業性較強的語篇類型[4-5]。
在閱讀教學方面,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閱讀教學模式以“自下而上”的方式為主,堅持在文字理解的基礎上把握篇章整體。基于這一理論的閱讀教學模式主要側重對語言技巧的訓練,尤其是字詞的訓練。因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語法、詞匯與單句的理解和翻譯上,缺乏對閱讀語篇的整體把握。20世紀60年代以后,閱讀研究主要在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的理論框架內進行,強調讀者的認知心理活動在閱讀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認為讀者應采用“自上而下”或交互閱讀模式。目前,國內商務英語閱讀教學大多采用上述兩種方法。
寫作教學方面,國內主要采用的是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和體裁教學法。結果教學法是我國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英語寫作教學法,是很多國內編寫的英語教材的理論基礎。它是一種基于句子層面的寫作教學模式,強調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遵循“句子―段落―篇章”的寫作模式。過程教學法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隨著交際教學法而逐漸受到重視。這種教學法強調思維在寫作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強調作者的主體意識和能動作用,將寫作看成是一個發現、適應并同化的認知過程。20世紀80年代以來,體裁教學法開始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同結果教學法類似,體裁教學法把寫作看成是以語言為主導的現象,認為交際目的是體裁的決定因素,體裁教學法的主要步驟包括反問分析、模仿寫作和獨立寫作等步驟。體裁教學法在我國的教學實踐中尚未得到足夠重視。
縱觀國內外相關研究,語言學界的體裁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裁分析理論和體裁教學法兩方面。其中,體裁分析注重將體裁理論應用于不同體裁的語篇分析,而體裁教學法則更加關注對分項技能教學實踐的研究,尤其是閱讀和寫作教學。就外語教學而言,閱讀是輸入性的學習過程,寫作則是輸出性的學習過程。讀和寫是一種以文本為中介的交際事件中交際雙方的間接互動行為,有其各自的交際目的。在這個意義上,讀寫同體裁之間具有內在的緊密關聯。在體裁分析的維度下,“寫”既是作者建構語篇的過程,也是創建體裁社會意義的過程。在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的限制下,作者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對目標讀者產生影響,從而實現特定的交際目的。“讀”則是讀者通過還原作者的創作語境,詮釋作者寫作意圖的過程。
二、研究價值
首先,設計開發“基于體裁的商務英語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將“讀和寫”的學習過程視為一種社會活動,培養學生的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意識,切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做事的能力,促進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其次,為基于體裁的商務英語教學與教材編寫提供現實依據。對商務英語的研究一方面符合當前英語教育特殊目的轉向的宏觀態勢,另一方面也能為商務英語教學和教材編寫提供鮮活的實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以往教學內容與實踐活動相互脫節的不足。最后,促進商務英語專業建設并指導涉外商務活動。本課題將以黑龍江大學商務英語語料庫為依托,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完善他們的專業話語實踐能力,并用于指導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和國際商務實踐活動。
三、研究內容
首先,體裁分析的理論基礎研究。構建商務英語專業的體裁體系是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理論保障。目前國內外缺乏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如何運用體裁分析理論甄選并確定不同的商務體裁,進而構建科學合理的商務英語專業體裁體系是本研究的理論基礎。課題組擬從社會認知、社會建構和社會互動視角出發,建構適用于商務英語專業教學的體裁分析理論。
其次,基于研究性學習的體裁教學法研究。通過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提高學習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如何將研究性學習融入體裁教學法,探索全新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模式是本研究的現實保障。課題組計劃以平行實驗班為單位,設計不同側重的體裁教學模式,進而豐富發展體裁教學法,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現實數據支撐。
再次,側重形成性評價的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形成性評價有助于教師了解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能及時為教師與學生提供反饋信息,從而確保教與學的良好互動。課題組計劃通過創建學生課程學習檔案、問卷調查、訪談、組建互助學習小組以及自評互評等方式實施側重形成性評價的互動式教學模式。
最后,基于體裁的商務英語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利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以閱讀為起點,利用情景閱讀和批判式閱讀等方法了解不同體裁的詞匯語法特征、語句特征和語篇特征。以寫作為終點,鼓勵學生運用體裁知識建構出符合要求并滿際需求的專業語篇。通過讀寫一體化的體裁教學法幫助學生掌握商務英語專業學習的體裁、體裁集合與體裁體系。
四、方法性建議
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大學生要求懂得專業英語,如商務英語,機械英語等,而根據行業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授專業的內容的方法,即屬于專業門用途英語的研究范疇。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法(ESP)是完成特殊目的的英語教學方法。它建立在了解學生、社會、教師的需求上的教學方法。
語言教學中專門用途英語在國外有600多年的歷史。而在國內,專門用途英語進行了40多年。國內的職業教育在國家“兩辦”文件的號召下,加快力度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要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將“服務為宗旨,就業為中心”定為職業教育辦學方針。在這種方針的指導下,英語課即怎么樣與行業結合形成新的教學大綱,成為職業英語教育中拭待解決的問題。
1國外意念功能大綱與專門用途英語緊密結合
Halliday提出了意念功能大綱,即由于語言受語境,語域的影響,所以按照學生進行交際所需的意思和概念及表達這些意思或概念所需要的意念或功能來編寫的語言課程的教學大綱。它與語法大綱,結構大綱,等大綱形成對比。它注重語言的社會功能,強調學語中的實踐性,認為學習語言關鍵在學習怎么樣表達。
在教學大綱與方法中,意念功能大綱的重點,語言的社會功能性也滲透在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法中,Alien和widOwson(1974)指出學習英語時還要注意語篇的整體修辭特征,交際活動中旬子的使用即組成一個整體的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即進行語篇分析。但由于語篇分析研究句子銜接段落,和段落結構,沒有回答人們創造不同語篇時,為什么在特定語境下,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布局謀篇和造句。接著,就出現了體裁分析。體裁分析著重研究某種語篇的區別性結構特征,分析宏觀而不是僅是微觀的篇章結構,以區別不同體裁的特點。體裁分析可以更好用在閱讀和寫作上。除了體裁分析,Dudley—Evans(1998)把SP主要技能分為五項:閱讀,聽力,口頭交際,口頭陳述與寫作。口頭交際包括聽,說,問。寫作中有注重個體而忽略社會語境的果教學法和過程教學法,有出于漸受重社會制約性的寫作方法,社會解釋者寫作法。
從上以上簡單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發現,國外的學者在考慮ESP的教學方法中都有考慮到語言的使用者和接受者的想法,即都是與語言的功能,語言的社會息相關,即是屬于系統功能大綱這一分支的范疇。
2國內意念功能大綱與專門用途英語研究
國內專門用途英語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院校投入到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法的研究中。人們開始探討ESP理論指導專業英語教學法,為在新形式下提高我國的大學英語專業英語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索。
ESP是以學習為主心的教學方法。由于英語在不同的領域用法和含義不一樣,它與意念功能大綱(notional—functiona1syHabus)密不可分。劉法公(2001)通過詞義比較,搭配分析,結構比較和案例分析,建議比較同在不同語境,語域下的英語結構,意義的作用來進行英語教學。這與國外的語篇分析不謀而合。其中案例分析,比較不同文體下,同種詞匯的用法,也有體裁分析的特點。體裁分析,是在分析約定俗成的語篇體裁,是對語篇進行的宏觀分析。它的提出,可以用在專門英語教學上,用于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材,要求除了對學習者的英語基礎和該學的語言項目了如指掌,還熟悉學習者在未來工作中常接觸到的話語或篇章體裁,熟悉這些體裁各自的社會功能和交際功能和交際目的,了解其體裁模式的理論依據,通用的結構模式和認知模式,我們就能制定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教學大綱和教材。
可見,國內的學者對國內的ESP教學方法研究,也側重于語言的功能,這再次在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法中應用了Halliday的意念功能大綱。
3意念功能大綱下的ESP對職業技術學院中的啟示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90-02
一、生態教育學概論
生態學概念是在1866年由德國科學家提出來的,可理解為“研究有機體及其周圍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2008:241)1976年,美國哥倫比亞學院院長Lawence Cremin提出了“教育生態學”,他認為:教育受到多種結構和因子制約。把教育教學環境作為動態的生態環境來考察,運用生態規律指導教學,探究適合高校英語寫作教學的創新模式。
二、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生態因子
生態環境中的生物在生物因子的作用下,形成一個彼此給養反饋,循環往復的復雜過程。而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生物因子體現各不相同。從宏觀角度可以闡釋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前者包括自然因子,社會因子,學校因子,文化因子,課程因子,后者主要有心理因子,教師因子和學生因子等。生態因子可以歸為幾類:
(一)教學目標因子
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大學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三個層次,一般要求(basic requirement):完成一般性寫作,能描述個人經歷,觀感以及事件發生,能寫常見應用文,就一般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寫出120詞的短文,用詞恰當,語意連貫,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而較高要求(intermediate requirement):要求學生具備基本表達觀點的能力,能撰寫英語小論文。(2006:137)在寫作教學中,為學生設定學期學習能力培養目標,也要根據學生已有語言基礎設定階段性目標,從詞匯p句法p段章來考察學生的寫作目標是否實現。
(二)教材因子
從近年外研社p高教社等選用率較高的近多本流行大學英語寫作類教材來看,教材的結構編排經歷了語法式寫作―句段落語篇寫作―主題式讀寫寫作―創新思辨寫作幾個階段,更加注重布局謀篇和遣詞造句,加入英語文體知識和語用知識的滲透,使學生能夠在有話可說,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內容上,新編教材還加入了如學術寫作,四六級寫作等模塊。體現了寫作的實踐特征。但多數教材未配課件,使得課堂互動活動相對單一,不利于教學資源的整合及優化。
三、教學原則和課程設計
(一)體裁-過程寫作教學法(P-G)
在總結了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體裁教學法的基礎上,英國斯特靈大學Richard Badger和Goodith White提出了體裁-過程教學法,強調寫作情境的設置和寫作準備,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方式。其教學方法主要分為范文講解;模仿寫作;獨立寫作;編輯修訂;終稿五個階段。
(二)課程設計
依據大學外語寫作教學的合作原則和適度原則,本文提出可行性課程大綱,供兩學期使用。主要分為寫作技能和拓展寫作兩部分。第一階段,讀寫結合,分為時態p人稱,語態改寫段落,仿寫段落,段落賞析和聽寫練習;階段二,拓展為看圖說話,關鍵詞p無關鍵詞作文,續寫,故事新編;階段三,為專題寫作,微微小品,母親情深,熱題,新聞調查,環游記,網購,影視論壇等主題進行寫作活動。
第一階段主要通過半機械式操練環節使學生熟悉英語的語言規則,把握英語句段的整體性,通過不同方法使學生熟悉英語句段套路。通過模寫段落和范文欣賞,使學生進一步完善語法知識體系,在文稿和范文的對比中,了解英漢句子結構性差異,逐漸糾正錯誤造句思維,明確英語段落中的銜接連貫等現象。第二階段,以單個圖片或一組圖片為媒介,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以敘事為作文角度完成圖片解析―內容確定―關鍵詞作文―無關鍵詞作文并講評。第三階段主要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重點,要求學生搜集素材―組內討論―列出提綱―主題式作文―范文鑒賞。
四、總結
寫作能力是高中英語學習基礎上大學英語學習階段著重培養提高的語言輸出技能,在有限的寫作課堂里讓學生了解英語寫作,投身英語寫作,掌握英語文法,喜愛英語創作,讓不同的教學和師生生態因子相互流動,學生能夠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勢,同時,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資源,利用學生角色的轉換,激發寫作熱情,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習有所獲。
參考文獻:
[1]牛翠娟,婁安如,孫濡泳,李慶芳.基礎生態學(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付華樺,吳雁華,曲利娟.生態學原理與應用[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3]鄧麗君.教育生態學視角下英語專業基礎寫作教學淺析[J].中國西部科技,2011,4(10)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2-0109-02
英語書面語言是研究者進行科研成果國際交流和對外溝通的主要工具,英語成為全球通用的“國際語言”,全球用英文出版的學術期刊數已達到67546種。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學術界正在融入國際大家庭,國內外的學術成果的交流日益頻繁,學術合作也日益密切。在SCI或EI收錄雜志上已成為衡量個人學術地位、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
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很多學校已經開始把博士英語公共課改為學術英語EAW寫作課程。英語教師需要實現從公共英語教學到專業英語學術寫作教學的轉型。和專業教師相比,從語言的角度講英語教師占有極大的優勢,因為他們英語基礎扎實,發音準確,有講授經驗。但是,他們卻缺乏專業知識和科研經驗,講授起專業學術寫作來總有隔行如隔山的尷尬。事實上,專業的學術英語寫作并不神秘,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和學生巧妙地互動,借助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互長,這層尷尬即可以得到學生的理解和幫助得以解決,學生還可以從我們的專業英語知識教學中獲得極大的收獲。本文就這幾年教授博士學術英語寫作的經驗和探索探討一下英語教師如何“專業化”的問題。
一、國內外學術英語寫作的現狀
學術英語EAW以所有學術交流中英語的共同特征為研究對象,是提供給學生的一種手段,以滿足他們使用英語學習專業課程的要求。學術英語寫作EAW在國外是主要的基礎課,開設的類型也很多,包括了從本科到博士階段的全過程,側重點各有不同。國內對ESP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與國外相比晚了近20年,學術英語寫作研究相對較薄弱。雖然有一些對國外EAP/ESP基礎理論及教學理論的介紹性的文章,但尚處在借鑒國外相關理論研究的階段。近年來國內英語寫作研究發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EAW教學的發展。各個大學也順應時代的要求紛紛開始了本科生的學術英語的教學。
對于科技論文的文體特點和翻譯方法的研究,都處于初步階段。針對具體專業進行的科技論文研究和教學,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地展開,對公共外語向專業英語寫作轉變這種課程改革,很多學校都在嘗試階段,急需對學術英語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二、我校的研究生學術英語教學改革
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院于2010年為博士生開設了科技英語寫作課程,2012年,又為碩士研究生開設了科技英語寫作課程。科技英語寫作教學目前已經覆蓋了整個研究生的英語教學,完全代替了公共英語教學。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最主要的就是適應當前外語教學改革的需要,重新調整教學目標,把提高學生的科技英語寫作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和研究,做好教學和研究工作。
對于學術英語寫作來講,講科技英語語言本身對英語教師來講是一個長項,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不懂專業,無法指導論文從實驗到出成果的全過程,對專業方向的論文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講解寫作的過程中很難融入專業方向的材料。但是,作為英語教師,在指導科技英語寫作的過程中,必須學習專業知識,融合專業方向的材料,才能真正融會貫通,使學生受益。
作為長期從事公共外語教學的英語教師,在這個巨大的改革和轉化過程中付出了艱苦的努力。經過了三年多的嘗試和辛苦,我校的博碩士英語教學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總結這幾年對博士英語學術英語寫作課程的探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介紹,供同行借鑒:(1)課堂教學內容的滾動式發展。(2)課堂教學方法的過程體裁法教學。(3)課堂活動的互動互學模式。(4)課后作業的實際應用形式和資料式積累。
三、教學改革教學互動的內容與模式
1.教學內容。農業科技英語教學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教學材料。國外相關的學術論文教材很多,我們選定了三種教材:Robert Weissberg,Suzanne Buker,《Writing Up Research:Experimental Research Report Writing for Students of English》,Prentice Hall Regents Englewood Cliffs;Hilary Glasman-Deal,《Science Research Writing For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Imperial College Press;Margaret Cargill& Partric O’Connor,《Wri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WILEY-bLACKWELL互相參考,以科技論文的結構和思路為線索,編成了課件,供課堂上教學使用。以各部分的邏輯結構、語言模型、語法特點為主。在講解這一部分的內容時,要求學生配合,同時也做課堂演示。具體是這樣的:將學生按專業方向分組,要求每組同學下在二至三篇本研究方向的英語論文。這些論文必須是英語國家的作者撰寫的,影響因子高的,在學術上有一定影響的論文。要求每組學生在教師每講完一部分內容后,分析自己手頭的論文,按照課堂上老師所講論文的邏輯線索、語言模型和句子特點的基本理論來分析論文,并將所分析的結果用PPT形式向全班演示。
對于科技英語的句子的語法特點和句型特點以及科技英語的翻譯方法,是英語教師的長項,這一部分內容也給學生以科技英語的文體特點為題,逐個重點介紹和訓練。同樣,這部分內容每講解一部分,都要求學生從論文中尋找例句進行印證,以PPT形式進行演示。主要內容和框架是以:秦狄輝《科技英語語法高級教程》,《科技英語寫作》,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為主,輔以農業科技英語其他專業方向的例句。通過大的語篇方面的講解和小到詞匯句子模型的講解,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科技英語論文整體的構架。同時通過閱讀和分析科技英語論文原文,對科技英語論文從框架到細節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同時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專業上的范文和例句。
2.教學互動模式。博士英語教學除了在教學內容上和學生互動,互相取長補短外,教學過程主要采用了“過程體裁教學法”。韓金龍(2001)根據對各種教學方法的理解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認為過程體裁教學法寫作教學應包括四個階段:范文分析、模仿寫作、獨立寫作、編輯修訂。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采取了這樣的步驟:(1)范文分析。分析范文的目的是向學生展示一種體裁的社會交際目的、結構特點和語言特色。成熟的體裁有特定的結構和語言特點。前期讓學生下載論文,結合寫作教材讓學生進行語法和結構分析,就是這一環節。(2)模仿寫作。要求學生留意近一年和專業相關的各種國際會議通知,選定要寫的方向和題目。隨后學生被分成小組,以組為單位進行從題目到結構的匯報和討論,探討論文題目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項,互相指導,完成論文的研究綜述和方式方法的設計部分。(3)獨立寫作。由學生根據同組同學的反饋修改題目和寫作提綱,并依據提綱完成寫作。(4)修改與評議。在學生文章寫好后,教師可以組織在小組中進行評判,并提出修改意見,再交給本人修改。修改后著手進行寫作格式的修改和投稿。通過互相之間的評改,可以使學生在互評中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并學到他人的優點,在修改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通過動手寫作,學生完成了從簡單的模仿、形似模仿到高級模仿的全過程,能力上有了極大的提高。
四、教學效果與討論
教學內容與模式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教學效果。通過教學互動這種教學模式,教師和博士生的學術優勢都得到了發揚。可以說是兩者互動合作完成了科技英語學術論文的學習和寫作的過程。教師通過教學也積累到了專業方面的資料,并且通過學生的學習討論獲得了一些專業方面的知識。這為組織好第二輪教學打下了基礎,可以讓教師借助手中的材料重新組織第二輪教學,這樣他就向“專業化”更邁進了一步。如此循環幾次,教師就會更靈活更專業地上好學術英語寫作這門課程,從一竅不通的外行成為可以指導博士碩士生專業英語寫作的內行。從基礎教學轉到學術英語教學是以后大學公共英語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學術化”之路雖然艱難,但是成功地轉型也是絕對有可能的。
參考文獻:
[1]黃堅,李梅.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實用英語寫作課中的應用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2).
[2]張為民.通用英語教學轉向學術英語教學的探索――清華大學公外本科生英語教學改革設想[J].外語研究,2011,(5).
【基金項目】本文為大連理工大學教學改革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號:MS201312,JGXM20125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002-01
一、引言
西方國家對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尤其重視,體現在學校各個教學階段,包括小學、中學和大學。學校會普遍開設旨在培養學習者批判思維能力的課程。在課堂里,教師致力于使學習者學會思考,而不是記住事實知識(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1985,轉引自于詠昕[1])。在國內,文秋芳(2009,2010)[2][3]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影響思辨能力的因素。
Critical thinking被定義為觀察、體驗、反思、推理和交流過程中收集或產生的信息進行積極有效地應用、分析、綜合或評估的過程,以往的文獻中有將其譯為“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指基于理性分析和客觀反思的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為同一概念“critical thinking”的不同譯法,為討論方便,本文采用“思辨能力”概念。
二、Bloom教育目標分類
對思維的分類有很多,但Bloom[4]的經典認知、情感、動作技能教學目標分類至今為教育界認可,在本文也將采納Bloom的教育目標分類法,他認為思維技能是可以從低級到高級技能分成六個層面: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估。
第一,記憶層面,主要指記憶知識,對學過的知識和有關材料能識別和再現。第二,理解層面,主要指對知識的掌握,能抓住事物的本質,把握材料的意義和中心思想。第三,應用層面:指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新情境。第四,分析層面:指能將知識進行分解,找出組成的要素,并分析其相互關系及組成原理。第五,綜合層面,指把各個元素或部分組成新的整體。第六,創新層面:指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給予價值的判斷。
Bloom的學生Anderson and Krathwohl(2001)[5]在Bloom的分類基礎上又提出新的六個思維技能: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估和創新,這個分類與Bloom的經典分類法是類似的,二者都認為思維技能是從低級到高級遞進的能力。在語言學習中應用此分類法,對語言教學尤其是寫作教學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因而,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思想和事實,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在眾多思想間進行聯系,并能夠將己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
三、寫作中的思辨
Swales[6]以Halliday[7]的功能語言學為基礎,建立了語篇體裁理論。每一個專業領域,由該專業領域的話語社區約定承認,并共同使用共享一定的程序、目的和語篇形式,在建構語篇時,我們必須遵循某種特定體裁所要求的慣例。Swales提出“體裁教學法”,根據語篇的“語步”作為語篇分析的基本單位,對語篇的各部分的體裁特征作了概括總結。
在論文寫作中,按照Swales提出體裁分析法,論文寫作應該含有下列部分:引言、研究方法、結果、討論,即IMRD[6]。以論文中“引言”寫作為例,它是論文寫作的第一個部分,展示作者對相關領域的文獻積累和闡明寫作的重要性。文獻綜述體現學術的可傳承性,寫作重要性的體現作者對相關學術的貢獻。Swales[6]體裁分析法中的“語步”分析,可以把引言部分分成三個語步:確立主題范圍(Establishing a research territory)、確立研究定位(Establishing a niche)、占據該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
第一個語步的實現要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文獻綜合可以展示作者對所研究領域的進展程度的了解。第二個語步可以由三種方式實現:1)質疑以往研究的不足;2)指出以往研究的空白領域;3)在某個角度對以往研究的延展和補充。作者若只是對前人研究心存敬畏并羅列其文獻,那就很難實現“確立主題范圍”的語步,因此思辨能力尤其重要。思辨能力體現于觀察和收集前任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體驗、反思、推理,并能夠進行積極有效地應用、分析,從而進行創新,形成自己的觀點。按照Bloom教學目標分類解讀,文獻理解和記憶是不能夠實現思辨能力的,要能夠應用和分析文獻,從而實現綜合材料,達到創新的最高技能水平。最后一個語步是“占據該研究地位”,從而使得該專業領域的話語社區承認,并接受其論文。
四、結論
隨著英語在學術交流中重要地位和主要媒介語言的建立,要求非英語母語學者了解為學術團體所接受和認可的學術寫作的范式,并按照這種約定的范式寫作。本文結合Swales的體裁分析理論,基于Bloom教學目標分類,提出學習者在論文寫作中思辨能力的重要性。結合論文寫作中的引言的寫法,提出論文寫作需要體現作者的思辨能力,從教學實踐角度,結合體裁教學法,探討如何在學生論文寫作教學中提高批判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于詠昕.用批判性思維方法打造批判性思維課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36(6):51-54.
[2]文秋芳等.我國英語專業與其他文科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2(5):350-355.
[3]文秋芳等.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10, 1:37-43.
[4]Bloom, B.S., Krathwohl, D. R.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by a committee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examiners. Handbook 1: Cognitive domain [M]. New York, Longmans, 1956.
論文摘要:英語寫作課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相對落后于其它四項基本技能。本文擬從教師方面入手探討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方法,指出教師要融合不同的教學法、培養學生寫作策略和改進作文評議模式。
一、前言
作為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必修課,寫作通過書面表達體現學習者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實現語言習得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寫作卻是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盡管教師們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但收效甚微。如何改進英語寫作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師關注的焦點。本文擬從教師層面來論述如何提高大學生英語寫作教學水平。
二、融合不同的教學法
目前,寫作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模式有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和體裁教學法。一直以來,成果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其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解寫作理論教師分析范文教師命題學生模仿范文寫作教師批改作文,成果教學法強調寫作中語言知識的掌握,注重詞匯、語法使用的正確性。在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的整個寫作過程完全處在教師的支配下,缺少自由發揮的空間,寫作成了機械輸入——機械輸出的過程,顯得枯燥乏味。
與傳統的成果教學法不同,過程教學法視寫作為過程,而非僅注重最終的寫作成品。它是一種“非線形的、探索性的、生成性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習作者不斷地去發現、整理自己的思想觀點”(Zamel,1983:17)。Claudia L. Keh (1990)把過程教學法分為七個步驟:輸入階段寫初稿階段同學互評階段寫二稿階段教師批閱階段師生交流階段定稿。自始至終,過程法以學生為中心,同時包含學生之間的互動,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廣開思路,發揮想象力,提高寫作興趣。實踐證明,過程教學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其寫作的自信心,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有效的寫作教學方法。然而,過程導教學法比較耽誤時間,不適用于有特殊目的的短期培訓課程。(祁壽華,2001:65)。體裁教學法注重引導學生掌握不同體裁的語篇,交際目的和篇章結構。
每一種教學法都有其長處和不足,隨著外語教學的發展,單一的教學法已不能適應大學英語寫作課教學。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將成果法、過程法、體裁法融為一體,揚長避短,靈活運用。
轉貼于
三、培養學生寫作策略
寫作策略是學習者在寫作過程中構思、搜集材料、撰寫草稿、修改、評價作品所采取的有目的的思維和行動,涉及寫前策略、寫中策略和寫后策略。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寫作策略,讓學生融入寫作活動,在實踐中學習、應用和掌握寫作策略。
寫前階段用于搜集材料、閱讀、計劃構思,涉及的策略有審題和列提綱。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審題、理解題意和根據要求列提綱,搭起文章的寫作框架。寫作階段是一個一方面寫下已有的想法,另一方面不斷思考新觀點的過程。教師對學生寫中策略的培養主要體現在詞匯、句子、段落和篇章層面。詞匯層面,應指導學生準確用詞,避免中式英語,詞匯要富于變化,避免單一重復,如喜歡可以用like,love,be fond of,be keen of,enjoy等表示,要根據具體的語境選擇適合的詞匯。句子層面,句子按使用目的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按結構可分為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和并列復合句,按修辭角度可分為松散句、圓周句和對偶句(丁往道,2005:35—37)。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使用不同種類、結構、形式的句子,使文章鮮明、生動、有活力。段落層面,應指導學生做到主題明確、前后照應、銜接一致。篇章層面,要指導學生做到行文流暢、內容充實、段落連貫、過渡自然。寫后階段主要是準備公開作品,使其以某種形式呈現出來,采取的策略有準備最后的成稿、決定作品和大家分享或發表(陳艷龍,2006:93)。
正確的寫作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從整體上系統地分析學生的語言水平、學習需要、課程要求、寫作任務的特點和目的,在具體的寫作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和使用寫作策略(侯香勤,2007:72)。
四、改進評議模式
傳統的作文評閱主要有兩個弊端:(一)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只側重語法、句法、詞匯等語言形式的使用,而忽視內容、篇章結構、邏輯思維等因素,這種只改錯誤或簡單給分的方式會使學生逐漸喪失英語寫作的興趣;(二)目前的寫作教學中,修改和評價作文均由教師一人完成,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反饋的分數,而對反饋中的評語和修改處視而不見。因為在學生的傳統意識中,批改作業只是老師的事,與己無關,因而反饋效果極差。
針對上述現象,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改革。首先,修改作文時,可采取學生互評互改和教師抽樣點評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完成初稿后,除交給老師評閱外,還可同時交給3位同學,每位同學要對自己收到的作文進行修改和評價。這樣可以強化和拓展學生寫作的“讀者意識”,為同學變相建立長期的筆友,極大地刺激學生寫作的動機(王靜,2008:114)。其次,學生接到同學的反饋意見對初稿加工改正后,把修改稿交給老師,老師要在課堂上比較分析初稿和修改稿,讓學生了解自己寫作中的問題從而進行改進。然后,教師再提供參考作文讓學生比照和對比,有助于他們了解自己寫作的不足之處,從而加以改正。最后,教師批改作文時,不要停留在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層面,要從文章的篇章結構出發,對學生的作文從整體上做出中肯的評語。還有,教師不要更正學生作文中的所有錯誤,而是要把錯誤標示出來,讓學生課下自己訂正,或與同學相互交換訂正,以提高其學習自主性。
五、結語
總之,在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中,寫作最能反映一個人的語言功底。作為產出性技能的寫作在增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英語綜合能力,提高整體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中占據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Zamel,V.The Composing Processes of Advanced ESL Students:Six Case Studies [A].TESOL Quarterly[J].1983:17.
[2]陳艷龍.從學習者主體看大學英語寫作困境及對策[J].鹽城工學院學報,2006,(2):93.
[3]丁往道.英語寫作手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