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專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1 17:03: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信管專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信管專業論文

篇(1)

2信管專業的計算機教育總體規劃

2.1課程體系設置

課程體系是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知識結構的前提條件,如何理順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是提高計算機教育水平的關鍵問題[3]。根據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相應的計算機教育理論體系應分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塊、信息管理課程模塊、計算機軟件開發核心課程模塊和信息系統應用模塊4個層次。(1)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塊,包括計算機專業的基礎課程:C/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等。(2)信息管理課程模塊,包括信息加工、管理、使用方面的課程,如信息化概論、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信息組織、信息檢索等,或根據院校特點開設有領域特色的信息化概論課程,如醫院信息學等。(3)計算機軟件開發核心課程模塊,主要學習各種常用的系統開發技術,包括C#應用編程、Java網絡編程技術、Web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等。(4)信息系統應用模塊,包括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系統安全、信息系統項目管理。

2.2專業方向的設置

本專業的社會崗位需求多層次。在企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實施中,既需要信息系統開發人才,也需要信息化工程管理人才,信息化系統實施后還需要網絡管理和維護人才。因此在培養模式上設置3個專業方向,分別為:系統開發方向、網絡管理方向、信息管理方向。3個方向的知識結構有所不同:系統開發方向培養技術型人才,主要掌握各種系統開發技術;網絡管理方向培養工程型人才,主要掌握網絡工程管理和信息安全維護;信息管理方向培養復合型人才,主要學習如何用信息系統支撐先進的管理思想。3個方向都必須將信息系統應用模塊的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將管理思想和計算機技術知識有機地協調配合起來。與前兩類人才相比,復合型人才更具有競爭力。他們具有信息分析能力與企業管理創新的知識,是具有駕馭信息資源知識與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發展方向,無論哪種類型人才,掌握一種系統開發技術都是進入企業就業的敲門磚。根據以上兩點,我們設計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計算機教育的課程體系,每一層開設具有代表性的課程。

3建立提高軟件開發能力培養體系的改革實踐

3.1創新基礎課程教學,注重程序設計邏輯思維訓練基礎課程是一個專業的基石,基礎是否學好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續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未來的職業定位。因此要強化基礎教學,鼓勵教師進行創新教學,引入先進可行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職業關鍵能力。所謂學生的職業關鍵能力是指學生從事軟件開發職業所具有的職業素養,包括邏輯思維能力、舉一反三能力、自學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對軟件開發工作的興趣等。在基礎課程中,程序設計課程是軟件開發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軟件開發人才培養的成敗,其最終目的是培養軟件工具應用者的程序設計能力和程序設計思維。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往往陷入一個誤區:過于注重語句、語法等程序設計語言所涉及基本概念的講解,忽視在構建程序過程中應用于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邏輯思維的訓練,忽視對整體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就是造成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的直接原因。因此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應注重把握兩個方面的平衡:(1)專業技能培養目標要清晰。教學不僅要注重單項知識的講解練習,更要加大對應用整體知識的能力訓練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訓練。(2)專業技能教學要與職業關鍵能力培養有機結合。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吸納軟件企業的工作模式應用于教學;在教學設計上,應把持知識的整體與局部關系,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優化課堂教學。學生在學習、實踐的雙環節中,也要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構建自主工作行為。

3.2以項目驅動教學法來設計應用類專業課程

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是一種行為引導式的教學形式,是以項目為主體的職業行為引導的教學方式,是一種通過組織學生真實地參加項目設計、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4]。項目教學法通過項目對學生進行工程設計和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是實現高校畢業生和企業無縫銜接的最好的教學方法之一。在面向應用的專業課程中,網絡編程技術、Web數據庫應用等課程比較適合項目教學法,這些課程直接面向應用,與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偏重于實踐,學生比較感興趣。首先選擇合適的項目。教師所選的項目要貼近實際,可以從科研課題、技術開發項目或社會實際需要中選擇,項目規模適中,太大或太復雜都不利于教學。所選項目最好是教師熟悉或親自開發過的,這樣對項目的開發流程和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幫助,有利于項目教學法的順利開展。其次制訂教學計劃。教師要制訂教學計劃,案例項目中要包含該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同時準備相關的學習資料,以供學生在項目開發中查閱,拓展其知識面,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然后實施項目教學法。在開展一門全新課程時,學生一定是感到抽象和困難的。教師先將項目分成幾個模塊,每個模塊的功能應該類似,選取其中一個模塊逐步進行分析、演示其開發過程;學生進行項目模仿開發。模仿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學生從中既可以掌握各個環節的知識點,又可在項目的成功中增強自信,激發創作興趣,從而主動學習并拓展知識面。在一個完整的模塊演示教學完以后,大部分的課程知識點也已經完成教學,學生將參照模仿或自我創新來完成其他模塊的編寫,然后把各個模塊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快速完整地學習到一個系統的開發過程,還可以舉一反三,運用到其他案例項目上。最后進行項目總結和評價。項目完成后,組織教師對學生項目進行評價,給出指導和建議,并進行項目總結和知識的歸納,鼓勵學生對項目進行完善和擴展,擴充知識點,增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自我學習的能力。項目教學法將一個應用課程的教學建立在一個工程項目的完整開發過程上,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和“學中做”的特點,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潛力,使枯燥無味的理論學習變成了一次有實際意義的工程實踐。學生不但獲得了寶貴的工程實踐經驗,還鍛煉了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也通過項目的成功開發增加了軟件開發的興趣,利于日后選擇從事軟件開發或相關行業的工作,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目的。

3.3建立與企業無縫銜接的實踐教學平臺

實踐教學環節在這里指畢業生在最后一年或兩年所進行的生產實習或頂崗實習。這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它將決定畢業生能否獲得真正的實踐經驗,勝任工作崗位,贏得就業。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大多數信息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存在種種缺陷,以致就業比較困難。那么癥結就在于將畢業生推向社會前的最后一個實踐環節沒有做好。為了改變現狀,建立一個與企業無縫銜接的實踐教學平臺將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與企業無縫銜接是指學校按照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進行培養,如訂單式培養或崗位性培養,用真實的項目或工作環境打造、鍛煉人才,使其既有理論又有管理實踐經驗,同時具有本專業的職業關鍵能力和發展潛力。建立與企業無縫銜接的實踐教學平臺的途徑有:1)校企合作辦學,共同培養學生,縮短與企業的“最后一公里”路程。目前社會上有許多培訓機構可以對學生進行就業前的技術培訓,價格不菲,但還是很受歡迎。因為培訓機構能提升他們的能力,帶給他們實際的實踐經驗,從而增加就業機會,甚至可以推薦就業。盡管學校在教學和體制上做了許多改革和努力以使我們的畢業生盡量找到工作,但社會的需求是多變的,技術的進步是變化的,學校的腳步總是落后的,當然也包含個人對自我要求,因此技術培訓機構才會盛行。與社會培訓相比,有些軟件培訓機構則和學校進行合作辦學,幫助培養學生。由于培訓機構的項目實踐環境比較真實,甚至是培訓機構所接項目的一部分,而且師資是來自一線的開發人員,所營造的實踐教學環境自然比學校教師所營造的要好,使學生將來更能適應工作環境。與培訓機構聯合辦學是“雙贏”的,首先,培訓機構獲得了長期穩定的生源,可以降低同行業的培訓費用,這對學生是有益的。其次,學校通過培訓機構合作,首先促使本校教師學習先進的技術提高教學水平,第二,使本校學生更好地就業或發展,樹立榮譽,發展更多生源,促進本專業的發展,第三,可以監督培訓機構使其保持高質量的教學培訓水平,否則不繼續合作。此外,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應該是靈活的,學生可以依據所選的專業方向自由地選擇參加或不參加。校企合作辦學是一個趨勢,例如青島大學計算機學院就與印度IT公司合作,訂單式培養軟件開發人才,學費每年高達9000元,招生人數多達350人。所以作為學校一方可能要更多地考慮自身在職業教育上的缺陷,為本校學生提供多方位的選擇,特別在教育費用上,社會機構培訓比校企合作辦學的培訓費用肯定更昂貴。2)培養“雙師型”教師,豐富實踐教學內容,與前沿技術發展接軌。實踐教學平臺不僅要有接近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成熟有效的教學模式,還要有教學經驗豐富和技術過硬的“雙師型”教師,才能保證實踐教學效果。與培訓機構合作固然好,但專業的發展不能依靠外力,還要提高自身的軟硬件實力。長久來看,建立一支技術過硬、教學水平高的“雙師型”實踐教學隊伍是必需的,這是提高學校的軟實力。

3.4促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科技創新活動,例如管理類競賽、計算機軟件應用大賽等。對于參賽獲獎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學分和獎勵,也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科技創新輔導,無論獲獎與否都給予教師一定的工作量獎勵,從而形成一個積極進取的科技創新環境。鼓勵學生考取相關的職業證書。信息管理專業學生可以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有:工業與信息化部組織的“全國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人才(高級/中級)”證書、全國信息化工程師崗位技能證書(軟件管理)(中級)、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網絡工程師、信息系統監理師、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組織的“助理企業信息管理師(三級)”證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職業證書表明了一個行業的職業標準,通過考取職業證書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市場對就業者的勞動技能要求、促使自己提高職業修養,建立全面系統的職業知識體系。

篇(2)

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ofArizona,UA)稱為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設置在Eller商學院,授予工商管理學學士。課程有基礎課程:英文寫作、商業數學、計算機和網絡社會、數學、財務會計入門、經濟學、管理會計學入門、管理中的統計學推論、基本經濟問題。必修課程:高級代數、管理和組織、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數據結構和算法、基本運作管理、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統、組織行為管理、商業基礎道德一體化和管理法則、商業數據交流、公共機構和政策的整體經濟、業務決策的微觀經濟分析、數據庫管理系統、信息系統分析和設計。此外學院還開設有專業選修課以及人文科學選修課。

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UniversityofMinnesotaTwinCities,UMTC)是信息與決策科學(Information&DecisionScience,IDS),在Carlson管理學院,授予商學學士學位。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原理、簡略微積分或微積分、新生寫作或同等課程、心理學概論、商務統計:數據源、表述及分析、金融計算概論、職業技能基礎。核心課程:管理基礎、管理會計學入門、商務處理和管理的信息系統、財政學基礎、運作管理入門、市場營銷原理、員工和勞資關系、跨國公司的環境、商業通訊。專業課程:系統發展計劃簡介、商務系統的分析和建模、信息技術基礎、管理信息服務溝通、國際化。商務方針核心課程:商業通信、跨國公司環境理解;跨國商務、商業方針;策略程式化和執行(任選一門)。選修課程:財政學的信息系統和技術、高級數據庫設計、電子商務、信息安全、信息系統特別主題、信息系統產業實習。

麻省理工學院的Sloan管理學院是世界著名的管理學院,SDM專業設置在旗下,無疑對SDM專業的管理類課程設置具有明顯優勢。從課程設置中可以看出麻省理工學院的SDM專業是技術、經濟和管理的綜合導向,學校培養的學生是管理科學專業的偏信息技術方向,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又不是非常的深入,因此主要培養學生為實現有效的信息系統支持而產生的技術和應用方面的能力。學校SDM專業的畢業生被錄用的職位廣泛,包括產品設計、系統開發、產品研發和創新、工程管理、運營管理、IT軟件開發、市場營銷、銷售。同時還會有一些行業專門聘請SDM的畢業生,其中包括航空航天、國防、政府信息系統、電信、銀行和咨詢公司。

眾所周知,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相關專業是世界最強的專業之一,在開設ISM的課程中充分利用了學校這一學科優勢。從ISM專業的課程設置來看門數較多且涉及領域廣泛,強調對數學和計算機基礎的訓練,對開發信息系統的原理、方法及技術的掌握要求高,開設了多門信息系統的課程。學生對經濟領域以及組織管理要求有深入的了解,開設了高級微觀經濟學原理、組織行為學等課程。同時對學生社交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視,開設了溝通、寫作等相關課程。CMU的ISM專業培養的學生是組織中信息系統的開發者,是信息系統終端數據的分析者,是為組織提供信息系統服務的高級咨詢師。ISM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范圍比較廣,包括銀行、IT行業、金融業、傳媒業、制造業等,職位包括分析師、應用工程師、助理顧問、商務技術分析師、ERP開發員、財務分析員、IT項目員、QA工程師、高級顧問、軟件工程師等。

亞利桑那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并稱為管理信息系統(MIS)三巨頭。學校開設的管理學課程和信息技術課程并重,要求學生既要掌握信息技術相關課程如數據結構和算法、數據庫原理和應用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也要對管理領域的相關問題有深入的了解如經濟學、管理等課程,同時也注意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所以UA的MIS專業培養的人才是技術性較強的管理類人才,主要從事的是組織中信息系統開發、維護、管理和咨詢等職業領域。目前從UA的MIS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看,多從事商務分析、商務應用開發、信息技術咨詢、系統分析師、信息技術開發項目指導、數據庫管理、商務智能分析、系統開發、數據庫分析、網站開發、網絡管理、技術支持專家、信息系統管理、信息技術使用者聯絡員等。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IDS專業授予的是商學學士,它的課程設置具有明顯的商學的特點,如開設了商業通信、跨國公司環境理解和跨國商務等課程,又有和商務有關的信息系統課程如商務處理和管理的信息系統、商務系統的分析和建模,同時開設經濟管理的課程,但相關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較為弱化。從該校的課程設置可以看出IDS注重培養商務型信息管理人才,為組織提供更多熟悉商務運作的信息管理類人才。它們的學生多從事銀行投資、市場、咨詢、金融等方向的工作。

以上4所美國大學信管專業的學位授予,課程設置各具特色,每所學校依據自身的學科優勢,構建具有特色的信管專業,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具備經濟管理知識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同時以職業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溝通能力的培養。從就業方向看,麻省理工學院SDM專業畢業的學生多從事管理類方面的工作;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畢業生主要從事信息技術較深入領域的應用,亞利桑那大學畢業生多從事信息技術相關的一般性的工作,而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學生從事信息技術支持的商業的工作。不管是哪所學校的畢業生,信管專業的學生可以從事的工作領域都是比較寬泛的。

清華大學的信管專業設置在經濟管理學院之下,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學生要學習必要的基礎課程,包括會計學原理、經濟學原理、信息管理導論。還要學習計算機語言、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動態系統分析與控制、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系統分析與設計、專家系統與決策支持系統、運籌學、計算機系統原理、生產與運作管理、面向對象的分析技術方法等課程。學生畢業后,進入各類企業與政府部門,從事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統設計和開發,以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主要的就業企業類型包括國內外知名的咨詢公司、政府機關、金融機構、電信公司、高技術企業等。從清華大學信管專業的課程設置、就業情況以及其自身在信息技術和工業工程學科方面的實力,可以看出清華的信管專業偏向技術方面。復旦大學信管系設置在管理學院,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課程設置與清華大學基本相同。培養目標和學生就業方向基本一致。武漢大學的信管專業設置在信息管理學院之下,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信管專業的主干課程與清華大學所設課程基本一致,但有所不同的是學生要學習一些圖情檔案知識,以體現學科特色。東南大學信管專業設置在經管學院下,學生畢業后授予管理類學士學位。其基礎課程與清華大學信管專業所設基礎課程類似,但與清華大學相比,該校還開設較多的企業管理和經濟類課程。綜上,國內學校雖然普遍是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但培養目標基本一致,主要以培養具有信息分析能力與企業管理創新,能夠駕馭信息資源知識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篇(3)

二、圖書館專業資料管理工作

在圖書館中對專業資料進行保管延續了搜集工作,整理專業資料時要注意資料的實效性、專業性及對資料的分類,從而為讀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務。為了對館內資料實現全面管理,就要在這一過程中對資料進行一定的加工,將專業資料的價值發掘出來。比如馬克思在進行資料的搜集整理過程中就編著了《資本論》,由此可見整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一)對資料的建設工作對資料的建設

工作是對資料進行整理工作的基本保證,在這項工作進行過程中,要明確資料的完整性,保證其具有完整的系統。專業資料主要分為基本資料、參考資料及輔助資料。在對資料進行整理的過程中,應該及時地將資料進行分類,保證不同的資料分類存放,方便查閱者很快地找出需要的資料。在圖書館中對期刊及報紙進行分類的時候,要對科目進行科學的分類,將不同的專業進行分類存放。對資料進行統一整理時要對文獻進行編碼,使得管理工作可以更順利地進行。

(二)加強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

對資料建立相應的數據庫,是當前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比較重要的工作重點。通過對信息化的工作進行管理,可以大大減少圖書館中管理者的工作量,從而保證圖書館服務的質量。并且當讀者通過網絡進行資料查詢時,先了解文獻具體的排放位置,再取書,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時間。通常專業資料都儲存在高校圖書館中,現階段很多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數據庫進行管理的水平是比較低的,比如一些圖書館對社會科學、經濟及法律方面的資料關注比較少,分類也不清晰,其中對學報及學術性的周刊內容的整理資料更少,不能滿足專業研究的需求。因此,圖書館應該加強對數據庫的建立。在建立過程中,對各項的標準要及時統一,比如對一些缺陷文獻的添加,以及對報紙的及時更新。在保證專業資料的數量后,也要及時地加強對資料的更新。組織專家進行交流研討,對專業資源內容進行擴充,對專題資料、文摘及目錄進行編制,運用網絡,進行專業資料完善工作。及時發放全年各期的報紙及期刊,保證信息實效性及共享性的優勢,擴大讀者閱讀的范圍。對期刊、報紙及圖書進行分類下載,建立形式多樣的數據庫,比如依照專業的名稱對學報及期刊進行分類,為讀者提供全面服務。

篇(4)

一、構建同伴探索導向的Ms

教學法在旅游管理教學的實踐中,過程模式理論和學習情境理論是指導創新行動的理論基礎。過程模式重視開放的、非正式化的學習環境,強調教育的方式(manner)而非教育的內容(matter),強調學生如何學習而非教師如何教。情境理論強調學習的實質是個體參與實踐,與他人、環境等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形成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提高社會化水平的過程,學習更多的是發生在社會環境中的一種活動。

旅游管理教學主要立足于三個理念:第一,旅游管理學科的本質特性;第二,旅游業發展的需要;第三,國際化競爭性人才的成長規律。我們在進行旅游管理教學法的創新過程中,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索:一是改變只使用一本教科書的習慣做法,選用了在國內比較權威的5本教科書、6份報刊、3個網站作為教材的主要資源,形成了開放式的屬于自己的、更新更合理的知識體系;二是改變只由教師照本宣科的課堂講授方式,采用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確定系列教學活動主題,由學生小組主持主題教學活動,形成了培養學生自己學習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教學模式;三是改變只使用黑板和粉筆的簡單傳媒手段,以教學過程為線索合理使用了多媒體技術,保證了教學技術的先進性和教學手段的實用性;四是改變只由一張試卷評判教學質量的僵化做法,采用主題活動占40%、實踐學習占30%、課程測評占30%的三維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結構化方法),保證了教學質量評價的適應性、多樣性、全面性和全過程性。主要形成了以教學內容模塊化為基礎、教學過程活動化為主體、師生關系互動化為媒介、教學質量結構化評價(Makeup)為導向的Ms框架性教學法。

我們在旅游管理教學創新進程中構建的模塊化(Module)、活動化(Movement)、互動化(Mutualism)和結構化(Makeup)教學法,實際上是一種系統化思想的教學框架體系。”模塊化“是指將課程體系的建設作為工作核心,充分尊重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和選擇權,通過整合優化對本科旅游管理課程進行模塊化,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的功能,實行在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

活動化“是指將學習進程的運行作為關鍵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競爭力,通過建立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學分制管理制度和學生自定學習計劃制度,對本科旅游管理教學過程進行活動化,主旨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國際化、信息化社會的需要。”互動化“是指將師生關系的改進作為重要保證,在師生雙邊關系問題上實現開放性的互動化,促進師生在共同探索、發現和創新的過程中彼此相互尊重、支持和激勵,從而保障師生的共同成長。“結構化”是指采取多元化的途徑和方式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進行評價,主要是以滿足旅游業快速發展的現實需要、旅游學科建設的學術需要、高校教育改革的社會需要和受教育者自我發展的個體需要為標準。

二、實現旅游管理教學法的系統目標

旅游管理Ms教學法是為了充分利用學院課程教學資源和多媒體教育技術,為學生創造真實的現實課堂教學環境和虛擬的真實案例學習環境,全面培養學生個性化的人格魅力和多樣化的創新能力。

直接目標:通過實施Ms教學法,使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對基礎旅游學、旅游管理學、旅游資源評價與旅游產品設計、旅游企業經營戰略和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的思想和方法有框架性認識,初步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思考的個性化素質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多樣化創新能力。

中介目標:按照本科旅游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保持學科體系的合理性和教學技術的先進性,真正體現“以旅游學為本,以經濟學為綱,以管理學為用”的旅游管理學科特點。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旅游管理教學法的一體化設計,為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和可選擇的教學資源,創造一個互動化學習的良好環境。

終極目標:突破以教學目標為焦點、以教學內容為核心、以課堂教學為通道的封閉式傳統教學模式,開發以教學過程為焦點,以價值活動為核心、以師生互動探索為通道的開放式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個性化高素質和多樣化創造性的旅游管理人才,提升學院國際化的可持續競爭力。

三、創新旅游管理教學法的路徑選擇

1.教學過程堅持學生導向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面對技術現代化、經濟國際化、競爭戰略化、人才綜合化的知識經濟時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必須重視基礎、鼓勵創新、發展個性、完善人格,從體制到內容將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更具有前瞻性。這就決定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不是教育的內容,而是教育的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環境、教學評價等實現全程化的學生,充分保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Ms教學法是通過學生主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課程教材,師生共同確定教學活動主題、制作多媒體教案和組織教學過程,學生主題活動小組主導教學活動進程,學生評價教學效果,教師自始至終擔任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等途徑來體現學生中心原則的。

2.教學設計體現操作彈性

我們看到,當達國家的高校旅游管理教育是以旅游業的現有成果、經典著作的教學為根基,以滿足旅游業發展需要、旅游學科建設需要、學生學習與就業需要、人才市場競爭需要為導向,形成了旅游學專業教學、旅游學與相關學科混合教學、旅游業實踐教學的旅游管理教育基本結構。在此基礎上,Ms教學法根據本科生的學年周期,把旅游管理教學設計為三個層面:一是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修養課程。二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素質課程,三是培養精英式專家的技能課程;這三個層面的教學分三個階段來完成:第一個階段是一年級多元化學科的基礎性混合教學,第二個階段是二至三年級專業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我們學院實行一學年三學期制,在正常的春、秋學期之間設有6月中旬~9月中旬的暑期社會實踐學期)的綜合性專業教學,第三個階段是四年級以畢業學位論文為線索的框架性個人研究教學。三個層面與三個階段不僅互相交叉滲透,而且靈活可變,從而構成了具有旅游學院專業特色的旅游管理教學過程操作體系。

3.教學資源實現平臺共享

1998年教育部重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的目錄中,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是這樣描述的:培養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有充分的教學資源來保障教學活動的推進與深化。旅游管理Ms教學法主要注重了四類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是學院擁有的專業教師隊伍、圖書資料中心、多媒體課室和旅游星級飯店等內部資源;二是學院所在中國主題公園之都——深圳華僑城的主題公園、星級飯店和旅行社,以及深圳市相對集中的旅游企業資源;三是依托計算機網絡技術虛擬現實的信息資源;四是學院與世界旅游組織教育機構、發達國家旅游高校、國際性旅游學術組織的廣泛聯系的國際化資源。從而構建了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體系:一是通過優化學院內部資源,構建了“以校為本”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二是通過整合旅游企業資源,建立多樣化教學實踐基地,構建了“前店后校”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三是通過配置網絡信息資源,構建了“虛擬現實”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四是通過國際旅游學術交流與合作,構建了“國際接軌”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這種多元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體系,為旅游管理Ms教學法的開放性、兼容性、國際性和時代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師生關系注重協調互動創新

教育要求師生關系民主化、教育主體個性化、課程設置綜合化、教學方法多樣化、評價方法科學化。旅游管理Ms教學法是創新教育的一種基本探索,這種探索必然要反映創新教育的要求,所以這種探索必須將師生關系的民主化放在第一位。旅游管理教學涉及到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多邊關系,這種多邊關系的核心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只有這個關系民主化了,才能有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民主化。大學生具有比較成熟的認知能力、價值評價能力、情感體驗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教師應該在尊重、保護和關愛學生的行動中,通過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創造一種平等、開放、合作的民主化教學氛圍,提升教學過程的人文價值,才能培養出個性化高素質和多樣化創造性的旅游管理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參與國際化的市場競爭。旅游管理Ms教學法就是基于這種理念而逐步成熟起來的,在實施別強調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互動過程。

5.教學質量建立保證體系

從質量管理學的角度講,產品質量標準不能低于用戶的需要,也不宜超過用戶的需要,因為隨著質量的提高,產品成本就會提高并影響價格,因此應在產品質量與成本之間求得平衡。同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也存在成本與效益的問題,這里體現為旅游管理Ms教學法的適應性、效益性和發展性。實行教學質量保證,建立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是旅游管理Ms教學法贏得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的重要措施。我們通過研究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質量的四類標準:滿足旅游業發展需要、旅游學科建設需要、學生學習與就業需要、人才市場競爭需要,提出了旅游管理Ms教學法質量保證的四個體系:一是教學活動方案的策劃體系;二是教學活動過程的執行體系(過程性控制);三是教學活動實施的后勤體系(管理與服務體系);四是教學質量控制的督導體系(自我評估、專家評估、社會評估的三個層次)。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從而保證旅游管理3M教學法的積極意義和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汪霞:課程開發的過程模式及其評價.外國教育研究,2003,30(4):60~64

[2]姚海林:從認知到情境:學習范式的變革.教育研究,2003,2:60~63

[3]董觀志:知識經濟時代旅游高等教育的模式創新研究.旅游學刊,1998年12月,旅游教育專刊:18~21

篇(5)

通信電源的基本任務是向通信設備提供不間斷的、符合質量要求的電能。它作為通信網的“血脈”,是確保通信暢通的必要條件。要保證現代化通信網全程全網的暢通并做到高可靠、低電磁干擾,低功耗通信電源系統是基礎。

一、加強通信電源管理的專業化

隨著通信網裝備水平的逐步提高,電源也同樣處在大量引進新設備、淘汰舊設備的時期,同時為配合維護體制全專業、大配套的改革,用了許多新的維護手段,出臺了許多新的維護管理辦法。論文百事通所以在通信網的各級管理層次及建設、維護方面都應該有獨立的電源專業管理機構和人員。因為通信電源不僅是一個專業,而且是一個包括多種系統和學科的大專業,由其他專業的人員來兼管電源專業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專業的。因此,要管理和維護好現代化通信網,電源專業同其專業一樣存在著維護人員素質、水平亟待提高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加強日常及定期管理,根據新設備、新技術的采用及新的網絡體系結構重新制定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在新建工程時,要從工程設計、方案會審、工程實施到驗收竣工各個階段積極參與和把關。繼續搞好技術練兵,加大培訓力度。引進電源專業的高素質人才。

二、加強通信電源安全可靠運行的管理與維護

通信電源安全可靠運行是由多種因素和環節所決定的,它與設備質量、工程勘察與設計、運行方式選擇、建設管理、運行維護管理等各環節相關。其中對于設備選擇、方案設計、工程管理等環節尤其要加強重視和管理。一個先天不足的通信電源系統將造成通信安全的巨大風險和后期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重復投入。

2.1動力電源

動力電源設備是所有通信設備運行的動力之源,其運行狀態直接影響到通信業務能否有效提供。在日常設備運行中,常存在高壓電源單引入、逆變電源不穩定、UPS應用不當等問題,為此應做好以下工作:

機房的高壓宜采用雙回路供電,即兩路不同的變電站輸入,以確保供電不間斷。對于給機房通信設備供電的交直流電源列頭柜,也應采用雙路供電,以保障業務設備用電安全。逆變電源與整流電源應采用一體化設備,以保障安全供電,易于監控,同時可減少設備投資,降低維護工作量。目前,一些通信機房為部分設備提供220V交流電時,采用2KVA~6KVA的UPS(另帶有220V蓄電池組)供電,單機工作不可靠,成本高。建議使用逆變且與整流功能一體化的電源設備,其結構為:在整流電源機架的空余子框中插入1KVA~1.5KVA逆變模塊,1個子框一般插3~4個,逆變模塊均流輸出,實現N+1容量冗余,這樣不會因某個模塊出現故障而影響正常供電。逆變模塊的運行監控由整流電源的監控模塊統一實現,從而可節省機房空間。由于共用原有的-48V蓄電池組,省去了UPS必須另帶其他型號電池組的費用(以16個單體65AH電池為一組,約需1.5萬元)及其維護,并減少了動力環境監控系統的協議轉換節點(約需0.4萬元),6KVA的逆變器(4個1.5KVA模塊)比同容量UPS少2萬元,因此1個機房就可減少建設投資及運行維護成本約4萬元,同時可大幅度減少維護工作量,設備運行也更安全可靠。同時建議在機房新建通信項目時,不應另購小的UPS/逆變器,而應使用機房原有的大UPS交流電源,以保障設備用電可靠,減少故障環節。

2.2蓄電池

蓄電池作為直流(直流系統)或交流(UPS系統)不間斷供電的保證,在整個系統中最為關鍵。電池不但在交流系統或整流器出現問題時保證不間斷供電,而且還要在市電正常轉換時提供保證。如果電池喪失容量,即使對前端的交流高低壓系統、整流系統等配置管理得再好,在一次正常的市電轉換中,都可能造成失電而引致通信故障。因此,應把蓄電池的維護管理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目前閥控式密封蓄電池以其體積小、電壓穩定、無污染、重量輕、放電性能高、維護量小等特點,而成為通信電源系統的首選電池。但在實際使用中,達不到理論預期壽命的比比皆是。

2.2.1影響閥控式蓄電池使用壽命的主要因素

閥控式蓄電池全浮充正常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理論上可到20年,但在實際使用中,影響閥控式蓄電池使用壽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環境溫度。環境溫度過高對蓄電池使用壽命的影響很大。溫度升高時,蓄電池的極板腐蝕將加劇,同時將消耗更多的水,從而使電池壽命縮短。蓄電池在25℃的環境下可獲得較長的壽命,長期運行溫度若升高10℃,使用壽命約降低一半。

過度充電。長期過充電狀態下,正極因析氧反應,水被消耗,H+增加,從而導致正極附近酸度增加,板柵腐蝕加速,使板柵變薄加速電池的腐蝕,使電池容量降低;同時因水損耗加劇,將使蓄電池有干涸的危險,從而影響蓄電池壽命。

過度放電。蓄電池過度放電主要發生在交流電源停電后,蓄電池長時間為負載供電。當蓄電池被過度放電到其電壓過低甚至為零時,會導致電池內部有大量的硫酸鉛被吸附到蓄電池的陰極表面,在電池的陰極造成“硫酸鹽化”。硫酸鉛是一種絕緣體,它的形成必將對蓄電池的充、放電性能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陰極上形成的硫酸鹽越多,蓄電池的內阻越大,電池的充、放電性能就越差,蓄電池的使用壽命就越短。

2.2.2閥控式蓄電池的正確使用和維護

蓄電池應放置在通風、干燥、遠離熱源處和不易產生火花的地方,安全距離為0.5m以上。在環境溫度為25℃~0℃內,每下降1℃,其放電容量約下降1%,所以電池宜在15℃~20℃環境中工作。

要使蓄電池有較長的使用壽命,應使用性能良好的自動穩壓限流充電設備。當負載在正常范圍內變化時,充電設備應達到±2%的穩壓精度,才能滿足電池說明書中所規定的要求。浮充使用的蓄電池非工作期間不要停止浮充。

必須嚴格遵守蓄電池放電后,再充電時的恒流限壓充電恒壓充電浮充電的充電規律,條件允許的最好使用高頻開關電源型充電裝置,以便隨時對蓄電池進行智能管理。

新安裝或大修后的閥控式蓄電池組,應進行全核對性放電實驗,以后每隔2~3年進行一次核對性放電實驗,運行了6年的閥控式蓄電池,每年作一次核對性放電實驗。若經過3次核對性放充電,蓄電池組容量均達不到額定容量的80%以上,可認為此組閥控式蓄電池壽命終止,應予以更換。

三、結語

雖然通信電源不是通信網的主流設備,但它卻是整個通信網中最重要、最關鍵的設備。必須看到,通信電源是整個通信網的能量保證,它的作用是整體性和全局性的。在日常維護工作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明確工作重點,抓住工作重心,確保重點系統的安全運行,減少因電源引起的通信故障,降低故障的影響程度,從而確保通信網的安全暢通。

篇(6)

2高職商貿及其他服務專業生產性實訓的條件特殊性和當前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高職商貿及其他服務專業生產性實訓當前存在的困難仍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商科、工科生產性進行此類實訓共同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二是商科單方面存在更多的困難與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商科既不需要像工科那樣建立供生產性實訓使用的真實生產基地或車間(生產平臺),也沒有必要像工科學生那樣進行真實性生產實訓,這就導致對商科生產性實訓投入不足(有限資金一般優先配置給工科專業生產性實訓硬件的建設),進而導致平臺建設和創新不足,管理不足,給予師生及其他參與方的激勵不足。(2)實訓組織主體和投資主體存在四重缺陷。一是缺位。直到現在為止,不少地區中的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對于此類生產性實訓,還沒有形成主體意識,多數認為這是學校的事情。二是投資主體單一。按先進國家經驗,此類實訓投資主體應該包括政府、企業和社會有關單位,特別是政府要實實在在出臺政策并落實成本分擔問題,如給企業以減稅優惠等。但國內各級政府在此類實訓投入方面,自身投入不多,也沒有用政策來鼓勵企業和社會有關單位來進行投入或承擔部分成本。現在仍然是學校為此類實訓投入的最大主體,部分企業視情況予以了一定投入或承擔一定量成本,但其投資額度遠遠達不到的要求。三是組織與協調乏力。有的地區即便是各方主體愿意參與并承擔義務和責任,但在建立基地、創建實訓平臺等具體事情方面,往往缺乏當家者,遂造成建設項目不知由誰來指揮,或有資金不知怎么建,或是建設遙遙無期。四是各主體在這方面的責、權、利沒有明晰的規定。造成有的主體責大于權,有的主體沒有實際責任。(3)實訓載體嚴重缺乏。由于實訓不像理工科專業主要在車間進行,而是要依靠有關平臺和項目來開展,但這樣的平臺和項目數量由于上述一些原因和自身特性造成的困難,往往又很難滿足實訓實際需求,于是諸多高職院校的此類專業,往往就以模擬性(或仿真性)生產實訓代替真實生產性實訓。(4)實訓平臺建設和實訓任務的落實責任與承擔主體錯位。一些高職院校習慣于將此類實訓平臺建設任務及其困難的克服,簡單轉交給普通的專業教師去完成和解決。(5)管理制度和機制欠缺。盡管有關管理制度有很多,但對真正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管理制度卻很缺乏,現有制度許多過于籠統抽象,往往語焉不詳,比較空泛。(6)許多服務崗位的任務和學生工作標準與要求多數不如工科專業清晰,顯得模糊、泛化,有的實訓內容就是生產產品或做一種服務,實訓過程中的其他內容的管理也很少,這就使此類實訓與本來的目的和要求相去甚遠。(7)校企雙方的實訓指導教師難以像指導工科學生技術技能訓練那樣進行非常明確的技術技能指導,造成師生“、師徒”雙方有時都不知實訓到底要學習和訓練什么。(8)實訓生產、服務內容多數情況下沒有很強的專業針對性、具體性和必要的復合性,使實訓有些浮于表面,造成搞形式,走過場,沒有真正達到實訓目的。(9)實訓過程管理、質量控制方面缺乏制度化和規范化,并存在許多盲區和誤區。如用什么方法方式去考核、評價學生實訓效果和指導教師的指導、訓練質量,都缺少嚴謹、規范的標準與操作機制。比如師生雙方考核分數多數也是草率給出的;又如實訓條件、師資、經費、實訓內容、實訓的學習和指導過程也多缺乏監控和考核。(10)政府指導、企業參與、學校、基地、教師、學生幾方聯動組織機制、責任落實、效果評價機制都沒有完善,其中有的機制甚至一直就是空缺。

3實現生產性實訓培養模式組織形式與平臺創新

針對上述困難,要建立起能滿足高職商科專業生產性實訓要求的條件,必須突破舊的觀念和思維定勢的約束。本文根據這幾年與專業教師一直對高職商科部分專業生產性實訓模式和平臺建設問題的探索積累以及正在進行的設想,認為要進行突破和轉變的方面是:(1)從實訓室概念向建系列實訓平臺轉變;(2)從以校內為主變為校內校外結合;(3)從關注實訓場所、設備等向關注實訓做什么“事”轉變;(4)通過資源交互整合利用,變沒有建設資源為具有建設資源;(5)利用服務型專業非重大設備設施要求和非巨額建設資金要求,以低成本(無成本)開辦服務實體。由此,可以從不同途徑構建起高職商科專業生產性實訓的系列平臺:(1)充分利用校內現存但又無人去做的崗位。如將文秘專業學生分批安排到學院機關部門和二級院系辦公室,去進行真實生產性(頂崗)實訓,并建立起嚴格的管理制度。(2)多方資源整合,利用企業活動創造出許多真實生產實行實訓崗位。如我們安排和指導校內社會工作專業幫助廣東省某康復所吸毒人員盡快戒除毒癮,重新回歸家庭和社會。教師首先和康復所及省有關研究人員,并吸收學生,一道策劃了一系列幫教、感化、激勵活動,以此系列活動形成生產性實訓平臺,再安排不同批次的學生到崗進行“生產性”實訓。其中一個項目是結合廣州羊城書香讀書活動的開展,向康復人員免費贈書并進行讀書輔導,以從根本上促進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但專業所在系沒有錢可出,系里就將這一任務作為一項真實實訓任務安排給師生去完成。師生就首先去動員有緊密合作關系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獻愛心,捐出善款讓本專業去購買某報業集團出版的高品位的人文雜志以送給康復人員,同時商量好報業集團對該企業的廣告進行優惠。在這一過程中,專業學生還為這兩家單位提供服務,既進行了生產性實訓,也為企業提供了服務,密切了關系。通過此種辦法,最后利用資源的交叉利用、整合手段來創造出一系列活動,這一系列活動就成為了生產性實訓平臺。(3)結合幫助企業(單位)策劃活動方案,創造真實生產性實訓崗位。如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幫某社區管理部門策劃出社區內的系列創文明活動,專業學生全程協助負責這些活動的實施工作,并不斷在其他社區復制。(4)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讓企業直接安排生產性實訓崗位。(5)成立專業性真實經濟實體(公司),提供真實生產性實訓崗位。如文秘專業就成立了面向市場的真實公司,接受專業服務訂單,如文件制作,檔案整理等,創造出很多專業技能和知識要求很高的生產性實訓崗位。(6)將校內各類常規性大型活動作為生產性實訓平臺。如利用校內教師活動,學生協會社團活動,學生文藝匯演、迎新活動,學校對外接待活動,黨政工團活動、扶貧、創文等活動等,安排服務型專業的學生承擔主要具體事務。(7)利用校內理工科所建工廠(生產、銷售實體)開展與服務專業相對應的生產性實訓。(8)將各類與服務型專業相聯系的實用性技能大賽作為生產性實訓平臺。(9)利用專業優勢,積極承攬校外服務項目以開展生產性實訓。如人力資源專業的學生一次性為某上市公司整理檔案達5個月之久;文秘專業的學生為某區規劃局整理各類檔案20多萬份等。(10)堅持長期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建立覆蓋整個當地區域的生產性實訓平臺。如旅游、酒店、社會服務、文秘等專業學生為廣交會、地區懇親會、民間飄色、美食節、大型國際性會議、大型賽事等社會活動提供服務。

4實現生產性實訓培養模式的管理創新

4.1建立與實施五大管理體系,提供雙重保證

建立和完善五大管理體系,以便完善組織、領導構架,突破平臺困境,能多方式、多渠道建設或利用現成的平臺,解決建設和操作資金的缺乏,以及成本問題,切實加強生產性實訓過程及結果,亦即實訓內容和質量的控制、監督、評估。五大系統從與實訓每個環節對應的管理主體責、權、利以及機制的明確、具體方面和系列制度兩方面提供保證。這五大系統的類別及其功能分別如下文所述:(1)組織管理體系。即落實此類實訓的校外基地,或校內生產性實訓平臺,或者是與企業、社會機構合作開展生產性實訓,以及由誰來負責和具體負哪些責任,同時他們應該享有哪些權利和利益的問題。(2)平臺、項目構建與決策體系。(3)實訓過程與結果管理體系。(4)質量評價域反饋體系。(5)文件、制度體系。五大系統如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還要還要制定出各個方面的具體操作流程、內容、功能目標與考核標準,以實現過程質量和結果質量管理,控制的規范化、具體化和科學化。

篇(7)

2專項資金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2.1集成創新的目標成果導向模糊

專項資金始終緊緊圍繞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專注于重大公益技術、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究和攻關,逐漸形成了品種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體系類項目和探索性項目幾大類別,研發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創新項目初期只是將主要成果目標定位于品種、技術等單一點上的創新,尚未實現由技術點到技術面再到全產業鏈覆蓋的集成創新,集成重大科技成果的目標導向并不突出。隨著農業科技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創新需求的不斷升級,這一現狀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科技發展對于集成創新的要求,科研團隊與科技成果分散存在的狀態,難以從整體上組裝集成出具有影響力和沖擊力的大成果。

2.2缺乏利益趨同引導的組織方式

當前,傳統農業優勢技術研究領域在研究內容與學科建設上普遍存在重疊與交叉,一些能夠體現新興農業發展趨勢,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先導、前沿產業和邊緣領域并不容易獲得支持與重視。而專項資金項目的申報、組織方式相對分散,承擔單位的基本科研單元又普遍較小。因此,在沒有統一科研目標導向與合理利益分配機制引導的狀態下,各申報主體之間難以形成明確的團隊分工與層次排位,容易將項目的立項與執行定位于分“盤子”和搶占資源,進而對自身所掌握資源和信息形成保護意識,加劇彼此之間條塊分割,甚至可能出現惡性競爭。有限的資源難以聚焦,不僅無法促成緊密的學科體系,也難以在團隊建設中產生聚集優勢,同質化趨勢將不斷降低科研協同創新效率。

2.3過程管理與績效考核有待加強

專項資金由財政廳委托省農科院組織實施并負責項目的全程管理,此舉解決了科技人員的后顧之憂,激發了科技創新的原動力。但是專項資金所涉及項目的數量、領域、單位和專家的體量較為龐大,項目執行期間有限的管理人員難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與監管,不利于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的落實與執行。另外,目前專門針對專項資金項目特點與目標的績效目標考核機制尚未真正建立,難以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若對成果產出與轉化的激勵不足以拉大科研人員之間的收入差距,那么思維方式將難以擺脫“重立項、輕過程”的老套路。

3強化專項資金管理模式的建議

經過廣大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和各方力量的支持,專項資金已經走過了6個年頭的光輝歷程,對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帶動了財政支農方式的轉變,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為全國科技創新方式的探索提供了參考。為了更好地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創新需求,根據專項資金的運行現狀,結合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的具體要求,針對性地提出關于改進專項資金管理運行模式的一些建議如下。

3.1貫徹落實頂層設計,明確項目管理目標

通過積極創建和宣傳重大科技成果培育的目標導向機制,強化對項目執行過程的監管,培育具有重要社會影響科研成果的意識已經在科研人員中初步形成并得到統一。圍繞這一工作重心,專項資金的項目管理應借助科研績效評價、政策傾斜等渠道,最大程度調動和提升科研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通過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凝聚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協同攻關能力。特別是在重點項目和獎項的服務支持上,要把專項資金作為推動全省重大科技產出的主要抓手,由省農科院牽頭,策劃遴選出重點部署項目予以優先支持,并從項目申報、中期檢查和項目驗收等環節開展全程化、便捷的項目管理服務。科研管理部門立項前就要引導科研人員先行一步,緊密圍繞當前國內外學科發展的前沿與農業生產中的關鍵性技術需求,結合團隊優勢與科技成果的定位和特點積極引導,為提高科研人員對重大項目的占位申報和主持實施能力做好鋪墊與準備工作。

3.2調整學科結構布局,構建交叉型創新團隊

針對創新專項申報主體分散不成體系的現狀,一是建議在全面梳理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學科特點的基礎上調整學科大類結構,進行統籌分類,按照農作物、動物、生命環境、食品與信息及加工與裝備五大類別設置一級學科群。再由學術委員會討論按照領域劃分設立二級學科組,每個二級學科組內部都可以選出一名首席專家(學科帶頭人),由所在團隊根據當前學科發展的現狀,提出3~5年的學科發展規劃與成果目標方案,經學術委員會討論通過后方可生效。只有通過調整現有學科結構布局,才有望打破單位內部各個小團體的利益堡壘,聚集優勢科研資源形成創新的內生動力。二是重新組合包裝全院科研力量,打破“專業所—研究室—項目組”的單一框架設置,以二級學科組為基本單元,以專項資金為平臺,探索建立以產業為主線,以學科帶頭人為領導,以重大成果產出為目標,以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為原則的多層級人才培養機制與學科交叉型團隊建設機制,進而在全省范圍內深化有特色農業科研單位之間的聯合協作,加快構建江蘇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補、競爭有序和支撐有力的良性發展格局。

3.3強化立項審核,規范評審機制

專項資金所支持的項目數量與資金體量在持續增加,現有科研管理力量難以確保過程管理的全面性。為降低項目風險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管理部門應根據所劃分學科類別建立專家庫,旨在匯集各領域的歸口專家,從源頭上為項目啟動把關,避免盲目立項。遴選入庫的專家只負責對各自歸口領域內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和競爭性進行綜合評判。一般項目可通過問卷或打分的形式完成,重要項目的評審則需會上討論,并全部參加盲審。對于科研人員則要求堅決破除“分盤子、要經費”的消極思想,敢想敢干,且能夠提出明確具體的支持要求和保障需要。項目的最終立項必須簽訂合同書與成果責任狀,明確界定實施的具體時間段、負責人和詳細成果,同時啟動責任追究與末位淘汰制。對參與的專家不設身份限制,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成員均可以自薦或推薦的形式入庫。同時,為提高項目審核的效率與可操作性,所吸納專家除特邀顧問之外均需參加針對專項資金項目管理、考核和成果產出的統一培訓。管理部門可邀請專人對專家進行培訓,培訓后方可參加評審。

3.4調整項目結構模式,提升集成創新能力

建議專項資金調整為前瞻性項目、體系類項目、產業類項目、應急性項目和推廣服務類項目五大類別。設立前瞻性項目,旨在為原始創新提供一個寬松的探索環境。專項資金應針對制約區域農業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難題進行長期性的非項目化支持,不設置目標績效考核,鼓勵嘗試,包容失敗。通過加強高新技術的前沿跟蹤研究,為新興學科發展與沖擊高層次獎項打好基礎。其中,也包括設立為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和產業發展研究服務的軟科學課題。設立體系類項目,旨在圍繞培育重大成果的目標導向,進一步擴大專項資金資助范圍,圍繞產業發展重大關鍵性技術需求建立全省同類優質資源協同攻關的合作機制。設立產業類項目,旨在搭建多元合作創新平臺,集中優勢資源加快推動具有較大實際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產出,提高成果的產業化程度。建議將該部分項目選題完全向市場與企業開放,科研單位負責把握研究的大方向,企業根據自身需求與市場需要給出具體命題并享有成果最終知識產權。設立應急性項目,目的在于處置農業生產過程或科研管理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急需解決的重大突發性事件或問題,為高層管理者決策及時提供處置方案或政策建議。根據緊急程度,可隨時成立應急課題組開展工作而不受選題范圍、申報流程等常規要求的限制。設立推廣服務類項目,旨在依托科研項目成果的熟化程度來設立的一種孵化與推廣應用型農業項目,通過其對農業科研成果的中試熟化,客觀、真實地評價研發成果的穩定性、適應性和效用性,從而降低大規模推廣應用的使用風險。其承載著農業服務活動所需的物資、資金和機制等,是溝通科技創新與實際生產需求的橋梁,是破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度低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要平臺,是提高科技服務實效的主要抓手。

篇(8)

收集2012-2013年筆者所在醫院使用新建消毒供應中心實施護理管理規范管理后的資料,為規范化管理后組;以2011-2012年舊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規范管理前的資料,作為對照組。

1.2護理管理規范管理實施方法

1.2.1建筑布局

舊消毒供應室是180平方米,周圍環境條件差。潔污通道未分開,各區域密閉性差。2010年在護理部的支持下,新建消毒供應室建在醫技綜合樓二層,面積700平方米,接近手術室,周圍環鏡清潔,無污染源。三個通道。三區劃分明確,有實際屏障、緩沖間。各區氣流從潔到污,物流從污到潔,不交叉,不逆行。

1.2.2設施設備

舊消毒供應室較簡陋,所有的器械、器具,均是超聲+手工清洗。在新建消毒供應中心時,按照規范配置了污物回收器具、分類臺、手工清洗池、壓力水槍氣槍、清洗消毒設備及配套、純水機設備、干燥設備及相應清洗用品;帶光源放大鏡的器械檢查臺、包裝臺、器械柜、包裝材料切割機、醫用封口機、及非手觸式洗手設備等,設施齊全。

1.2.3工作開展

舊消毒供應室回收處理再生的滅菌物品種類20種,特殊及專科的物品勻由科室處理,消毒供應室滅菌。新建消毒供應中心后,在護理部的協調下,實施集中管理模式,接收處理全院所有重復使用的器械及物品,尤其是手術室,婦產科,口腔科所有器械的清洗、包裝、滅菌工作;接收了全院臨床科室使用的濕化瓶、止血帶、呼吸管路的清洗消毒工作。發揮最大專業優勢,保護環境和職業安全。

1.2.4人員培訓

由于傳統的原因,在筆者供應室工作的護士大多為年齡較大,身體較差或各種原因不能勝任臨床工作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專業學習、進修,造成了供應室管理工作上的一些困難和缺陷,影響了安全措施的有效執行。護理管理規范化管理后,建立消毒供應室人員的繼續教育制度,根據專業進展,開展培訓,更新知識,先后選派技術骨干參加專業學術培訓。全科70%人員外出參加省級、市級消毒供應室專業培訓班學習,轉變了護理理念和工作態度。定期組織供應室護理人員學習《消毒供應中心管理3項強制性行業標準》、《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和《手衛生》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護士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安全意識,規范操作。同時科室堅持每個月進行2次業務學習,每月1次安全知識培訓考核,讓大家掌握供應室專科知識,汲取掌握新知識、新技術,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防范護理缺陷的能力。每月進行1次理論、操作考試,不斷提升工作人員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水平。從根本上提高供應室全體專業素質。

1.2.5工作質量

根據以往院護理質控組、科質控組檢查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照《消毒供應中心管理3項強制性行業標準》和《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影響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問題。筆者總結后發現各工作環節主要存在:各項規章制度或操作規程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安全教育薄弱,護士不認真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職業防護不到位,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不力,清洗器械不合格,除銹不徹底,包裝質量不合格,各種效果監測記錄不及時等安全隱患。規范化管理后把消毒供應室質量納入全院醫療質量:(1)實行分級管理,針對查出的缺陷和問題,召開科務會,討論原因、整改措施,并書面進行整改反饋上報,護理部追蹤評價,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質控點。(2)嚴格落實職業安全防護措施,建立職業安全手冊。配備完善的防護用具,加強手衛生管理,提高手衛生的自覺性,依從性。(3)嚴格執行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加強下收下送管理,按回收流程進行污染器械密閉回收。做到專人,專車。選擇正確的清洗方法及操作步驟,保證清洗效果,嚴格清洗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質量檢查;無菌間由專人管理,滅菌物品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無菌間,無菌物品應分類,分架按時間順序存放,做到位置固定,標識清楚。(4)每日對浸泡的消毒劑濃度進行隨機抽樣監測,每月對無菌物品、室內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等進行細菌學監測,形成CSSD特有的質量控制體系,以保證滅菌質量。

1.2.6臨床溝通和滿意度調查

每月發放臨床對消毒供應室滿意度調查表,建立與臨床科室有效的溝通,每季度護士長下科室征求意見和建議。規范化管理后,服務態度不佳,解釋不到位,下收下送不及時,滅菌物品數量不夠,器械性能不良等現象明顯改善。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滿意度

護理管理規范管理后,下收下送從以前的當面清點改成不在臨床清點,密閉箱式運送回供應室清點反饋。這需要消毒供應中心與科室之間建立配合和信任,護理部的協調和供應室護士長的溝通發揮了作用。臨床滿意度2012-2013年較2011-2012年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工作質量、管理質量分

護理管理規范化管理后,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管理質量得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人員培訓考核

護理管理規范管理后,消毒供應中心人員培訓技能操和理論知識考核得分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4執行合格率

護理管理規范化管理后,手衛生、職業防護、消毒液濃度檢測、呼吸管路濕化瓶清洗消毒、器械清洗消毒除銹,滅菌物品合格率,均比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篇(9)

社會需要實踐能力強的信息管理人才,簡單的說,目前在很多的企業,都實行了信息化管理,因此企業需要對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的人才,以及對企業員工培訓的專業素質高的人才。因此企業需要實踐能力高的畢業生,對企業進行高效的信息化管理[2]。

1.3 相關改進方式

根據以上分析,由于教師教學理念存在缺陷,導致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弱,基于社會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提升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主要措施為:(1)首先對于院校的教學設備,院校一定要向相關部門申請經費,從而來增加院校的教學設備,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2)院校在進行招生時,最好能夠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危機主要是的考核依據,并且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一定要在低年級開始;(3)教師改變自身教學理念,不斷的更新自身的知識庫,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另外,院校在教師招聘時一定要重視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以此來保證對學生實踐教學的質量。

2 信息管理專業培養人才綜合能力的差距

2.1 院校信息管理人才培養現狀

對于目前我國的各大高校信息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主要是有四個方面:技術導向型人才培養、管理導向型人才的培養、信息資源導向型人才培養以及公共管理導向型人才培養,因此很多的院校培養出的信息管理專業的知識面十分的廣泛,同時適應能力比較強。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院校對于一些專業培養的方向不夠明確,并且部分學生有些偏重于經濟管理或者是計算機課程,導致了學生在學習中缺少實踐鍛煉。2.2 社會對于信息管理人才的要求

社會對于信息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是:人才能夠在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以及創新能力上均衡發展,并且信息管理專業學生的主要優勢就是具有廣闊的知識面以及身后的經濟管理學底蘊,同時也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這幾點綜合來看正式目前所需要的。

2.3 相關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學生綜合能力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提出了相關措施,主要是院校對于信息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要能夠根據社會的需求,以此來培養出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不僅具備高強的實踐能力,同時也具備較高的管理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對于信息管理專業人才來說,只有將這些能力必須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保證人才就業率。

3 具體課程設置上差距

3.1 信息管理專業課程設置

對于院校的信息管理專業來說,其課程的設置存在兩種問題,一是排擠專業課程核心地位,過分重視技術手段的重要性,這種情況導致了信息管理專業無法明確自身的目標,影響了教的質量。二是忽視了計算機網絡課程在信息管理專業中的重要性,最終導致學生無法很好的利用信息管理系統。這就是所謂的“理論派”與“技術派”兩種教學極端[3]。

3.2 社會對于信息管理專業人才課程的要求

根據相關調查,各大企業對于信息管理專業課程的要求是:計算機占有20%,經濟管理占有20%,實踐課程占20%以上,專業課程20%,剩下的是基礎課程。這個調查主要是說明,目前很多企業對于信息管理專業來說,其學生必須具備計算機知識、經濟管理知識以及信息管理知識。

3.3 相關改進措施

院校對于信息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一定要能夠以專業的綜合性為要求,對于信息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一定要將計算機知識與經濟管理以及專業信息管理相互結合,以此來培養綜合能力強的學生。

篇(10)

1.1與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不通暢

目前的稅收運行模式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之一,這種模式使得同在稅務部門的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不同稅種之間的數據無法共享,相互間的信息不通暢,造成各部門之間的管理工作相互不協調,具體職權劃分不清,工作任務不明確。同時,不僅稅務部門各部門之間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稅源信息管理平臺,稅務部門與銀行、海關、工商等其他的經濟部門也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使得不僅本部門內部交流不夠與外部門之間的交流更為不通暢,從而導致稅務部門對于企業的管理規律,稅源的動態情況以及其發展趨勢的信息所知不多,這就為一些不法分子逃稅漏稅提供了可乘之機。對于生產型免抵退企業來說,對于生產型免抵退企業來說,免抵退的范圍包括其生產中所耗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納過稅的部分。按照進料加工的有關規定,生產企業應當于發生進料件的當月向主管稅務部門申報辦理《生產企業進料加工進口料件申報明細表》,并在取得主管海關核銷證明后的下一個增值稅納稅申報期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辦理核銷手續。但是,很多生產型免抵退企業往往利用稅務機關未能及時掌握海關信息,即使發生了進料,也不及時申報,加工貨物出口時也不及時核銷,直接導致了計算免抵退稅額時,免抵退稅額抵減額沒有,從而使生產企業隨意調節其應退稅額,出現偷稅漏稅情況,造成稅收損失。

1.2政策的多樣性,增加了管理難度

生產企業實行“免、抵、退”稅政策,與實行“先征后退”相比,操作起來較復雜,從客觀上講,環節多,出現的問題也多,容易影響稅收的收入。而且,一些“進料加工”復出口退稅真格在實際操作中容易造成征退脫節,管理難度大。在國內購料于進口料件委托加工,國內購料退稅的認定;進料加工貿易申報表的開具;抵扣稅率的認定;抵扣時間的確定等,都比較繁瑣。一些企業辦理進料加工,待貨物出口后不到稅務局辦理退稅,財務上也不做銷售或在財務上采取偷梁換柱的手法偷逃國家稅款,這種情況檢查起來十分困難。

1.3征管部門和退稅部門對該類企業的管理脫節

現行的生產企業實行“免抵退”出口退稅辦法,字客觀上要求建立健全征、退環節緊密銜接的工作機制,而長期以來實行的由稅務機關內專設的退稅管理機構集中管理出口退稅的模式,使得征管部門和退稅部門對此類企業的管理互相脫節,削弱了作為一個稅收管理整體對其實現有效的監控。在出口貨物征、免稅管理方面,包括視同內銷貨物征稅管理和出口業務免稅管理兩個方面。一是對于出口企業為在規定期限內申報退稅、已申報退稅單未在規定期限內收齊有關退稅單證、審核不予退稅、出口不退稅等應視同內銷貨物計提銷項稅金進行納稅申報的,退稅部門只要求企業自行申報,與征稅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也沒有后續監控;二是對出口企業開展來料加工、深加工結轉以及小規模納稅人出口企業出口貨物等實行免稅管理辦法的,由退稅部門給出口企業出具相關證明,出口企業憑此證明向征收部門辦理相關免稅手續,在現行管理中還不是很規范。在欠稅出口企業退稅管理方面,由于退稅部門和征稅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很容易造成在稅款未清繳前予以辦理退稅,或企業已結清應納稅款后仍被限制退稅。

1.4統一的監管體系還未建立

對于稅務部門來說建立對企業的完善的監控指標體系是必不可少的,而按時對生產型免抵退企業的考核更應該是必修課,但是在現實稅收中這一體系并沒有隨著時間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目前正在積極倡導的“四位一體”的稅源專業化管理方式在基層各個稅務機構還沒有得到貫徹落實,傳統的稅源監管機制仍然發揮主要作用。但是傳統的監管與考核制度無法實現將眾多稅收環節的稅收經濟分析、征管狀況分析、政策執行分析、稅種管理以及退稅管理等各種業務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從而無法實現對稅源的有效監督。生產型免抵退企業主要以加工型企業為主,其原料的采進、運輸及加工都與其他行業有不可分割的聯系,監管不到位的話很容易造成個別企業鉆漏洞,造成稅收的損失,因此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2解決措施

針對目前稅源管理出現的諸多問題,筆者提出自己的應對措施,希望可以對稅源的專業管理貢獻自己的力量。

2.1建立專業化的管理格局,加強各部門間的聯系

針對現有機構設置存在的局限性,稅務部門應該建立專業化的管理格局,對不同的稅源進行分類管理。對于基層的稅務機構應該科學調整其職責,形成以規模、行業和繳納稅種為主的稅收模式。對于重點稅源,應該成立專門的稅源管理機構;對于區別于一般稅源像出口退稅等稅源,應該有專門的專業人員對其進行監管,以防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對于不同的行業,也要進行分別管理。同時,在機構設置和人員分配上,要堅持精簡,避免造成人浮于事的現象,既浪費資源又使工作效率低下。要優化機構內部的監督機制和對稅源的監管考核制度。在內部建立完善監督機制,可以督促業務員盡職恪守,對業務員實行績效工資,多勞者多得,對于業績一直很差的業務員及時進行批評處理,以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加強對稅源的監管力度就要求基層的稅務機構對本轄區內的稅源做好整理統計,對稅源的數量、質量都要有詳細的了解,并定期對他們進行調查,以防止偷稅漏稅現象的發生。要加強與海關等其他部門的密切合作,建立不定期出口企業信息比對工作制度,相互交流信息,實現資源共享。尤其對進料加工出口企業的管理,應在現有海關電子報關數據傳送的基礎上,增設進料加工登記手冊信息數據傳遞,最大限度避免企業拖延、隱匿進料加工出口貨物的登記與申報。

2.2加強對業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培訓

業務人員尤其是基層業務人員是稅收的主力軍,因此要建立科學的專業化管理模式,高素質、復合型的業務人員是不可或缺的,這是做好稅收工作的基礎。生產型免抵退企業的稅收涉及到出口退稅,而這一稅種的計算十分復雜,這就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員來管理這項業務,一減少不必要的錯誤所帶來的麻煩。在以后的人員招聘中,要任人唯賢,選擇那些具有較高的知識素養的人才;同時在機關內部也要不斷組織業務人員進行學習培訓,以增強專業知識,從而逐漸提高稅收隊伍的整體素質。

2.3完善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

上一篇: 體育教案論文 下一篇: 高校教改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老师机在线AⅤ | 在线观看激情AV更新 | 亚洲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V观看 | 亚洲美女自拍一区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