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2: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債務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作為高等教育當前最具有影響力的投資者,政府的行為關系著這些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職院校的生存,當前,外部對高職院校的支持與激勵明顯不足,院校所在地政府對于其投入經費也要少于本科院校,這一狀況不容樂觀。而且,從高職院校畢業工作的技術工人在職稱評定、養老醫療等方面也時不時的被政府政策所阻礙,抑制了高職院校的發展。此外由于院校收取的學費標準基本固定,增加幅度有限,且需要從中抽取部分比例用于教學師資、就業指導等用途,而隨著通貨膨脹的影響,這些事業支出、后勤支出等也在不斷上升著,導致入不敷出情況時有出現,支出與收入的不配比也就迫使院校對外舉債,加大了院校的債務風險,雖然近年來政府對高校的投入有了一定的增長,但教育投入占GDP的份額仍需提高。如江西省政府對高校教育的投入已經在逐漸加大,可以說是在用“溫飽的經濟”支持著“小康的教育”,擴散至各省市,對高校特別是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會有顯著的作用。
(二)院校貸款盲目,加大債務負擔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融資,要求主體多元化、風險分散化以及利益最大化同步,也要求借貸雙方具有良好的信用契約關系。長期以來,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偏高,出于風險考慮,銀行等金融機構縮小貸款規模,即使銀行庫存資金充足,也不愿將之貸給對于資金迫切需求的民間中小企業,也面臨著存款資金爆棚需要謀求出路的危機。這時,各大高職院校由于需要建設新校區、擴大招生規模、改善學校環境等需要引進大量資金,僅靠學費或其他有限的融資渠道已不能滿足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因此,在有關政府部門的有意撮合下,銀行與高職院校突破了以前簡單的存貸關系,轉而已“銀校合作”的方式進行全面的合作。由于高職教育等院校有著其不同于一般企業不會破產的特殊性,又在政府的有意擔保下,銀行才會敢于發放巨額貸款,在院校出現還貸危機時,銀行也難辭其咎。
(三)院校內部資金管理薄弱
貸款是一項工作非常繁雜的系統工程,這就需要具有專業融資人才進行內部管理,而這點對于技術型高職院校而言是一項重大的挑戰,由于欠缺專業的融資財務人員,便難以對舉債規模以及財務資金進行合理分析與管理。現在,很多高職院校面對學校盲目的資金需求,財務人員有的只是一時的短見,爭取更多的貸款來緩解暫時的龐大資金需求,當舉債成本高于院校進行投資的收益時,貸款資金的高成本必然導致院校債務風險的加大。此外,對于很多高職院校還欠缺完整的預算管理機制,對負債結構以及支出控制等要求不嚴,這也加大了債務風險。
二、高職院校加強資金管理與債務風險化解策略
(一)政府對高職院校消化債務提供政策支持
“化債”即化解高校債務風險政策。我國民辦高職院校有著其顯著的優勢,其主要表現在專業設置比較靈活,能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這也是高職院校在過去十年里能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然而隨著其持續的擴招,辦學經費向多渠道籌集,使得財政撥款比例逐步下降,但在現行體制下,毋庸置疑,財政撥款仍是院校生存的主要支撐,為了實現高等教育更快更好的發展,政府的財力支持仍需加大,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債務風險的加快化解增添一筆濃重的色彩。此外,也建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真正體現教育優先發展的方針。對于政府的財政撥款機制也要盡快改革,積極創造條件,使院校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大量的教學資本從而改善教學環境。
(二)院校強化內部資金管理
院校內部也需要對資金的財務管理機制進行強化,這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并化解債務風險。首先需要科學合理的編制收支預算,收入預算要做到“積極、穩妥”,支出預算堅持“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勤儉節約、適度從緊”。銀行貸款也應進行部門預算管理,院校在編制部門預算時,對于當前學校貸款進展,計劃貸款額度、支出項目及可行性報告等應該做出專項說明,要嚴格按照預算執行,合理安排使用資金。其次,院校在舉債時要把控好負債規模,應根據本身的辦學規模與基礎設施條件、經費核撥渠道、預算定額標準以及市場需求和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等因素綜合分析,測定高校負債的最高限額。最后可從其他相關財經高校引進財務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提高管理效率,還需建立高校償債基金制度,高校貸款到期必須償還的特點要求院校在利用資金“改擴建”的同時要有風險監測機制,以便及時應對并化解債務風險。而建立高校償債基金制度能夠保障高校到期償還債務,也防范了舉債風險。
(三)積極探索新的融資渠道
政府、銀行的機制健全畢竟是化解高校債務風險的外部因素,而高校本身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強化資金管理外,還需要積極探索新的融資渠道。高校所具有的三大功能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當前應盡快推進“產學研”的結合,在推動產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同時積極探索新的融資渠道。比如,現在有許多高職院校都愿意放下身態,主動去與社會上的民企聯系合作,使辦學模式創新改變為“校企合作模式”,并與企業之間簽訂學生實習協議,可有效增加教育收入。此外加強社會對院校的捐助制度建設,院校也可開展系列活動吸引往屆校友或社會企業家、慈善人士等進行捐助,然后通過院校所設立的各種基金會,有效合理的使用或投資這類資金,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證捐助資金的保值增值,進而保證高校充足的資金鏈。
上述的判斷已經基本形成共識,無論從官方公布的數據,還是經濟學界研究的成果,可以說已經為人所認識的政府赤字和債務表明,盡管隨著債務的擴大,財政風險在積累,但是短期來看風險不大。
二、沒有認識和計算的政府財政赤字
首先,需要從基本概念說起。重溫什么是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現代經濟學、財政學理論中的定義是,財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數量。當政府形成財政赤字時,它就必須向公眾舉債來支付其款項。為了借債,政府需要發行債券,即用以承諾將來償還的一種借據。政府債務指政府借款總額或累計額。理解赤字和債務的關鍵點在于:政府債務是政府應付款的存量,而財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而形成的新債務流量(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宏觀經濟學》,第16版)。我國自1993年起,規范了財政赤字的彌補辦法,即全部由發行國債來彌補赤字,而不準許向銀行借款和透支,自此上述定義完全可以適用于我國。
按照上述的定義,我們從下面的表格數據中會發現一個重要的矛盾和問題。
表1我國1998年以來的財政赤字、國債規模與增長率一覽表
對于上表中的數據要做如下說明:表1中的財政赤字和國債的絕對量是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匯總后的數字,即不是中央財政赤字,國債中包括中央代地方發債的數量。另外,1998年和1999年的赤字數口徑與2000年、2001年有不可比之處,原因是前兩年的赤字中不含國債的利息支出,自2000年起,每年的國債利息支出改為列入財政支出,作為財政赤字。如果按照1998和1999年的赤字口徑計算,將形成表2的情況。
表2按可比口徑計算的財政赤字及增長率
從上述兩個表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矛盾,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呈現反向變化,即財政赤字的增長率自1999年起明顯趨于降低,2001年甚至是負增長;而國債的增長率卻呈現提高的態勢。下面圖形反映的更為直觀。
圖1赤字增長率與國債增長率
對于這個矛盾如何解釋?從理論邏輯推理來看,國債發行的總規模包括彌補當年赤字和當年需要還本付息的數額,如果國債總規??鄢€本付息的數額后,彌補當年赤字的國債數應該與財政赤字數額大體一致。我們看一下表3。
表3扣除還本付息后的國債數額與財政赤字的比較
注:為了計算和比較的方便,小數點后四舍五入,不影響基本結論。
從表3中可以看出,歷年的扣除還本付息后的國債數額都明顯大于當年的財政赤字數額。那么這些差額應如何解釋呢?顯然,國債只能用于彌補財政赤字,按照基本的理論概念,我們只能推斷,在年度的國債發行總額中有一部分赤字沒有反映在財政赤字總額中。那么哪些國債沒有反映為赤字呢?我們分析的結果是,由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務,反映在總債務規模中,但是這部分地方政府債務背后的財政赤字卻沒有反映在赤字總規模中。詳見表4中的數字對比。
表4地方政府債務與表3中差額的比較
從表4中看到,除了2000年的差額數小于中央代地方發債的數額外(對此目前筆者還沒有很好的解釋答案),其余3年的差額數均大于中央代地方政府發債的數額。筆者認為,從理論上講,中央代地方政府發債,實質上就是中央代地方政府打了赤字。這些赤字肯定沒有記入中央財政赤字,關鍵的問題是它們有沒有作為赤字在地方預決算中進行計算和匯總。我國歷年來的地方財政匯總都是收支平衡或略有結余的,從來沒有赤字。這里存在兩種可能的情況:一是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發債的數量根本沒有作為地方政府的赤字計算;二是已作為地方財政赤字計算后,地方財政匯總是平衡或結余的。從前面分析和表4的情況推斷,筆者認為第一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大,根據對財政機關的官員調查,證實了筆者的推斷。由于地方債務計算在債務總規模中,而地方債務彌補的赤字沒有計算為地方財政赤字,因此年度的政府債務總規模就大于了財政赤字規模。
如果上面的推斷成立,那么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相互有聯系的結論:一是目前我國公布的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匯總后的財政赤字沒有包括地方財政赤字,因此公布的赤字數和赤字占GDP的比重可能被低估了;二是地方財政的平衡或結余是虛,而存在赤字是實。
三、財政的風險將出在缺乏有效管理的地方政府赤字和債務
為什么不將地方發債計算為地方財政赤字?首先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預算法》的約束。我國《預算法》中規定,地方財政必須實行收支平衡,不能出現赤字。排除近年來基層財政的債務等情況不說,僅就中央代地方發債而論,由于這筆債務的償還主體是地方政府,即債務人是地方政府,其實質應作為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如果因為《預算法》規定的原因,將地方政府債務不明確作為地方財政赤字,這勢必會人為地縮小國家財政赤字的規模。其次,與目前政府預算會計實行的是收付實現制,而不是權責發生制有關。由于收付實現制是以現金的實際收付作為確認當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據,在這種記賬基礎下,財政收支只包括以現金實際支付的部分,并不反映那些當期雖已發生,但尚未用現金支付的政府赤字和債務。這樣既不利于準確地反映地方政府財政的整體狀況,更不利于防范財政風險(“我國預算會計制度的深化改革”,政府會計權責發生制課題組,2002年第5期《財政研究》)。
從目前的地方政府財政狀況看,我國許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的地方政府可能將長期存在赤字和借債情況,這就需要各個地方政府在財政預算中對赤字及引發的債務實行嚴格和科學的管理,如同中央財政對中央債務的管理一樣,要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和一套專門的管理和運作辦法。據
我們2001年對江蘇、陜西、山東、浙江、遼寧等省的初步調研,目前許多地方政府已經對其自身的政府債務管理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并采取了一些管理的辦法。但是,由于預算法及現有預算會計管理制度跟不上新產生的政府借債融資的情況,多數地方政府的做法是將債務的借與歸還在預算收支表的線下進行反映,財政廳(局)內也缺乏專門人才進行債務籌劃和管理。
另外,地方政府的債務歸還問題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中央債務多數是通過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歸還的。地方政府沒有舉債權,目前中央轉貸給地方政府的世界銀行部分貸款已到期,許多地方各級政府是通過當地的稅收、收費、以及出售政府資產來歸還貸款。對于中央代地方發行的國債,投資有效益的項目,其收益可以作為還債的資金來源,但是有相當多的投資項目只有社會效益,恐怕還債的資金主要還是來自當地的稅收或收費,或者采取出售政府資產、借新還舊進行運作??傊?,地方政府在債務的歸還上,與中央政府相比,其可操作的空間相對有限。這就更加提醒我們要關注地方財政的債務風險,既便目前僅就中央代地方發債這部分債務總量大約在1700~2000億左右(不包括縣、鄉基層財政的債務),規模不是很大,但其積累的速度和由于體制、法律約束而造成的管理空隙,值得引起高度重視。否則,在中央財政風險不大的“高枕”上“無憂”,地方財政的潛伏風險一旦突發,帶來的將是整個國家財政的風險。
四、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和結論,為了防范財政風險,特提出以下建議。
1.1.1業主方存在問題“候鳥”人群住宅小區的業主85%是北方已退休了的老人,15%是北方收入不菲的在職人員,他們在三亞購置物業的目的就是為了享受生活,所以他們對物業管理的要求相對較高。但通過對卓達、天澤湖畔、清平樂、半山半島等中高檔小區的走訪調查得知“候鳥”式業主的物業維權意識普遍不高。因為他們每年都只在三亞住一兩個月,所以沒有業主提議成立業主委員會。對于平時小區內出現的物業糾紛,業主的處理方法一般是去小區物業投訴然后不了了之,再就是以拒交物業費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很少有業主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1.1.2物業公司存在問題在對三亞市“候鳥”式住宅小區的走訪調查得知,三亞市物業管理公司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以下幾種問題:①誠信體系建設不完善。小區業主經常會懷疑物業公司把自己所交納的物業管理費用據為己有,在冬季過后返回北方生活時不放心把空置的房屋交給物業公司管理,有些業主想把空置的房屋租出去時寧可找中介機構也不相信物業。②服務透明度不夠。物業公司在對小區公共設備維修時可能會因為公用面積達不到使用“公共設備維修基金”的條件而需要向業主收取一定的維修費,只是告知維修什么、應該分攤多少錢,但是沒有公布維修費使用的明細列表公告。③智能化辦公程度低。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物業公司的賬目記錄、物業費收取及歸檔還處在純手工工作階段。據某物業工作人員所述,在每月集中收取物業費時經常會把賬目記錯,這樣無疑加大了物業從業人員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產生財務問題的可能性。④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在我國,專業的物管服務人員還較,所以物業公司在招聘時可供選擇的員工多數是對物業管理認識不足的外行,加之對這部分員工的培訓工作做得也不到位,導致物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的局面。
1.2三亞市家庭旅館物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1.2.1業主方存在問題家庭旅館的業主一般都是個體投資商,他們在三亞購置房屋的目的就是為了投資,獲取豐厚的利潤是他們的主要目標。所以他們在經營家庭旅館時會盡可能的降低成本,對物業不會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因為日常生活中使用物業的是流動性極大的旅客,僅依靠小區的保安是不能保障旅客居住安全的,所以經常會發生旅客在入住家庭旅館期間財物失竊的現象。此外,因為家庭旅館使用者復雜多變給小區公共設施,如游泳池、文娛活動室等的管理帶來了諸多不便。1.2.2物業公司存在的問題物業公司對家庭旅館這一特殊使用人群的管理沒有單獨的一套物業管理辦法,也沒有對入住小區的旅客有任何規定要求,這不僅會給小區其他業主帶來諸多不便,也給小區的公共安全埋下了許多隱患。
1.3三亞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第三方存在問題
所謂物業管理第三方是指房地產開發公司和政府物業相關主管部門,他們在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3.1房地產開發公司存在問題雖然國家有明文規定要嚴格實施“建管分離”,但通過對三亞市眾多小區的調查發現,三亞市前期介入的物業公司大部分都是房地產開發商自己的物業公司或是和房地產開發商長期合作的物業管理公司,沒有進行嚴格的招投標,鑒于三亞市業主組成的特殊性,物業前期介入后幾乎就不在更換物業公司了,所以就形成了“誰建誰管”的不良局面。1.3.2政府物業相關主管部門存在問題政府的宏觀調控對物業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像三亞這種本土居民、候鳥居民、旅游暫住居民混居,旅游物業優于普通物業發展的特殊物業發展情況,政府的宏觀調控力度和廣度都要加大,但據三亞目前的狀況而言,政府的管理力度還有待加強。
2三亞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2.1三亞普通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2.1.1業主方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業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多關心小區的建設,應該意識到成功的小區建設不僅可以提高業主的居住水平,還可以讓物業保值增值。在業主對現代物業管理全面認識和了解以后就會逐漸的改變對物業公司的態度進而接受現代物業公司入駐小區。2.1.2物業公司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物業公司在進行日常的管理工作的同時應該分析一下公司所處的競爭環境,明確公司定位。針對普通小區這個尚待開發的物業市場,物業公司應看到它的前景,積極的做好物業管理的宣傳,普及居民的物業管理知識,開拓低收入階層市場,為將來公司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2.2“候鳥”人群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2.2.1業主方存在問題解決對策業主要學會用法律的武器合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應該認識到業主委員會是在物業管理區域內代表全體業主實施自治管理的組織,可以檢查、監督物業管理企業的物業管理工作,召集和主持業主大會,對小區內物業管理問題處理方案進行表決,同時也可以協助物業管理企業和業主進行溝通,是業主維權的主要法人代表,也是業主和物業公司溝通的橋梁,所以業主委員會的成立對于小區的和諧建設是很有必要的[1]。2.2.2物業公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①完善誠信體系建設。業主和物業公司之間的相互信任是物業公司開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物業公司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應多與業主溝通,及時了解業主所需,及時向業主反饋房屋托管的情況,適當時也可以在小區宣傳欄張貼物業公司成功的房屋托管案例,以優化物業公司在業主心目中的形象。②增大物業服務透明度。物業公司應定期向業主公布《物業費使用明細表》,對于小區公共設施維修費用的收取應列預算表,打消業主的顧慮,樹立物業公司服務業主,不以公謀私的良好形象。③采用智能化辦公。通過電腦網絡提供各種管理服務,不僅可以收取網絡信息使用費和各種服務費,而且也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身的傳統形象,提升了物業管理的科技含量、檔次和社會地位。④對員工進行嚴格的上崗培訓。物業公司要在其員工上崗前培養他們的服務意識,端正他們的工作態度以及鍛煉他們工作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讓物業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井然有序。⑤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物業公司要意識到僅僅依附于房地產公司是不能讓公司持續發展下去的,只有參與正常的市場競爭才能讓公司不斷完善自身的組織結構、管理方法,才能不斷地進行改革創新。
2.3三亞市家庭旅館物業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2.3.1業主方存在問題解決對策業主方應從長遠的角度思考問題,跟小區物業協作,安裝獨立的保全系統,并通過網絡平臺及時提供家庭旅館旅客的相關信息,在保障小區安全的同時也可以為自己贏得良好的聲譽。2.3.2物業公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物業公司應積極地拓展自己的業務范圍,針對家庭旅館這一特殊物業制定出一套適合其居住人群高流動性、高復雜行特征的物業管理模式,加強小區治安管理,給旅游人群和正常居住業主提供一個可以和諧共處的環境。
近幾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其中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同時人們對居住環境的所應該具有的條件也在增加。城市人口的激增帶動了房地產企業、物業管理企業等一系列相關企業的快速發展。雖然在《物業管理條例》中明確的規定了建設企業在業主所選定的物業服務企業入駐之前必須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并對前期物業管理制定臨時規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成熟,使得開發建設企業與前期物業企業之間幾乎都是一種隸屬關系,同時有很多物業服務企業只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下屬公司,這種關系在我國的住宅小區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多房地產開發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著想,在小區業主委員會還沒有成立前,都是聘用自己旗下的物業服務企業。
(二)開發建設企業對前期物業服務企業的工作進行干預
很多開發建設企業都會違反相關的法律法規,以聘用物業服務企業為條件,對聘任的物業服務企業的工作進行干預,從中謀取巨額利益。如果聘用的是自己旗下的物業服務企業則會通過其它的方式從中獲取巨額利益。在業主委員會成立之前,開發建設企業有權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如果是開發建設企業旗下的機構或者是小公司,則會因為它們本身對開發建設企業的依賴而受到開發建設企業的制約。而其他的與開發建設企業沒有關系的物業服務企業則會因為利益的原因而受制于開發建設企業。
(三)開發建設企業無意中將很多問題遺留給后期的物業服務企業
這種現象比較普遍,很多開發建設企業會把一些設計規劃和建筑質量等隱形問題在無意間遺留給后期接管的物業服務企業。同時還有的開發建設企業也沒有為物業服務企業提供進行物業管理的基礎條件,而這個問題與開發建設企業所遺留的一些其他問題會使得后期的物業服務企業喪失業主的信任和理解,給以后開展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雖然在《物業管理條例》中有規定物業服務企業在承接物業時的查驗義務,但是對于一些與設計規劃和建筑質量等需要長期的時間才能夠察覺的隱形問題卻是無能為力的。
(四)在物業管理交接的過程中物業服務企業不能夠明確其自身的責任
因為利益的原因,在進行物業管理交接的過程中物業服務企業經常發生矛盾。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前任物業服務企業不愿意放棄物業管理權,在落聘后想盡辦法對新物業服務企業進行阻撓;另一方面是前任物業服務企業雖然放棄了物業管理權,但卻在離開時進行各種破壞活動,例如將物業管理所需的一些設施破壞,帶走小區業主的相關資料,不向新物業服務企業移交物業管理中的財務賬目等,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新任物業服務企業的正常工作,導致新舊物業服務企業間的矛盾沖突。
二、對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與開發建設關系處理的想法
要使得住宅小區后期的物業管理能夠順利開展,那么應該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一)實施分業經營,對物業服務行業進行規范
物業管理應該貫穿于住宅小區的生命周期之內。雖然現實的情況也是這樣,但由于許多原因在小區業主委員會成立之前,開發建設企業所選聘的物業服務企業都是其自身的子公司或者子機構。最后使得業主將本應該有開發商所承擔的責任轉嫁到物業服務企業身上,從而引發許多本應該出現的物業管理糾紛。因此應該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物業服務企業進行規范。同時加大《物業管理條例》的宣傳力度,并加強相關司法的解釋,以此來增強業主、物業服務企業與開發商的法律意識,鼓勵房地產開發商、房地產銷售和房地產管理分業經營。最后可以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的良性關系,在物業服務企業對業主負責的同時又能夠對開發商進行監督,從而為后來的物業服務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二)在住宅小區開發建設的立項審批階段,應同步報批物業管理方案
2住戶端防控主機
住戶防控主機的處理任務一是正確接收探測器發送的報警事件碼并進行二次鑒別;二是將經過鑒別的事件碼封包并通過網絡傳輸給小區防控主機;三是能完成系統安裝配置時的測試應答。基于系統的最小應用特性和成本因素,設計上未采用外擴存儲器,相應在MCU內部為通信控制器只設置一個RAM區域,網絡數據的收發只能通過該RAM區來完成。為了保證所有事件處理的有序性,住戶防控主機在進行事件判別響應時采用輪詢工作方式,控制邏輯如圖2所示?;趯W絡通信的需求,住戶防控主機選擇精簡TCP/IP協議棧為通信協議,通信的主要需求有。報警數據的傳輸。當探測器產生事件碼經無線傳輸交付對應住戶防控主機后,住戶防控主機將事件代碼與對應綁定的靜態IP地址封包,經由網絡傳輸到小區監控主機,小區監控主機通過IP地址識別對應事件的發生住戶,然后通過攜帶在包內的事件代碼判定發生事件。在這種情況下,住戶防控主機是通信的發起方,事先并無對應格式的數據包存在于MCU的RAM中。因此當探測器事件發生后,處理程序首先要在RAM中將接收到的事件代碼及其它相關信息封裝成一個合法的包后才能交付鏈路層發送。本系統采用UDP作為住戶防控主機與小區防控主機監控進程的通信協議,封包過程如圖3所示。
在進行住戶防控主機配置時,小區監控主機可以向對應的住戶防控主機發送PING命令以檢測鏈路狀態。此時會涉及兩種數據包,其一是對主機的ARP請求的應答,其二是對ICMP回顯請求的應答。在這種情況下,住戶防控主機處于被動應答的狀態,所需外發的數據包源自發送方的通信請求,住戶防控主機無須自行組包。例如對于ICMP回顯請求的應答包,是通過ICMP處理模塊對已經接收到RAM中的數據包相應字段值做出修改生成的。當這一修改完成后,即可將該包交付鏈路層發送。
3安防管理系統功能模塊
整個管理系統核心包含三大模塊:安防事務管理、住戶等信息管理和系統維護。其中:安防事務管理包括安防警報顯示、事件處理和警報解除功能。當住戶家中的防控主機發出的事件數據經網絡傳輸到主機后,系統通過數據庫比對分析獲取住戶的位置、可能發生的事件(人為報警、入侵、氣體泄漏、火災),產生報警信號、顯示報警信息。在事件處理完成后,監控臺操作員作警報解除后需要將事件的處理信息進行記錄備查。住戶信息管理作為住戶基礎信息數據庫的管理接口。完成住戶個人信息、住戶防控主機參數等的數據增、刪、改操作。系統維護包括系統數據轉儲、工作日志及報警日志的正常維護和處理;系統管理人員信息維護、登錄等功能。在管理制度健全的情況下,可對安防主機操作人員實施分級管理。
關鍵詞:成本;可轉換債券;實物期權
證券的兩種主要門類為債券和股票,兩者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著調節資金余缺的功能。債券是發行者為了籌集資金,向債權人發行的,在約定時間支付按本金一定比例計量的或者以其他方式計量的利息,并在到期日償還本金的一種有價證券。債券是通過設置合理的利率及利息的支付時間結構來基本滿足資金借者與資金貸者之間利益的分配,但是一旦資金從資金貸者轉移到借者時伴隨著資金使用權的轉移,這種使用權同時伴隨著絕大部分的資金的控制權,這樣使得資金供給雙方在資金的控制權方面極為不對等,資金的貸者雖然能擁有資金的所有權,但卻喪失了絕大部分的控制權。利用這種控制權上的不對等,資金借者往往會做出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甚至損害資金貸者的行為從而產生了股東(這里考慮的資金借者主要指股份制公司,并且往往是上市股份公司)與債權人之間的問題,比如資金借者將資金用于債務合同規定以外的投資項目,或者違反原先債務合同的規定借入其他借款而提高了債務在公司資本結中的比例而使得原先債務合同的風險提高等等。這種矛盾必然會不利于利用債券調節資金余缺來發展經濟。
一、債券中成本問題存在與現行解決辦法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解決債券中股東與債券人的成本問題,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促進這種融資工具的發展從而促進資金余缺的調節發展經濟,一方面通過加強立法,從法律角度上對股東對資金的控制權進行一定的限制,防止資金借者利用控制權上的優勢做出損人利已的行為,從而保護資金貸者的利益。這種措施的有效性顯然依賴于法律進行限制的強度,限制越強則越有利防止資金借者做出損人利己的行為。并且由于法律的嚴肅性問題導致立法的階段性,使得立法的建立往往會晚于現象的產生。另外更重要的是這種限制過強可能會限制資金借者正常的控制權,這樣反而會阻礙債券這種融資工具的發展。因此這個措施需要立法者的智慧。另一方面就是加強債務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減小道德風險。這就需要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修養,這是一個緩慢前進的過程,需要整個社會的不斷努力。最后也是最直接可行的方法就是對普通的債券進行改造。對債券的改造大致可以分為3類:
第一類是在債券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條款或者約束性條款,如對于發行債券所募集資金的使用限制。
第二類是債券本身屬性的改變,主要包括債券面值、票面利率、到期日以及利息支付方式的改變,比如收益公司債券是只有當公司獲得贏利時方向債權人支付利息的債券,這也會改變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分配。
第三類也是最重要和可行的一類,是運用金融工程學的方法其他金融工具結合到普通債券中,比如可轉換債券,附認股權債券,就是將期權衍生工具結合到普通債券種,從而改變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分配。
對于第三類方法主要是研究如何將一些非債券金融工具結合到普通債券上去,包括可轉換債券以及附認股權債券??赊D換債券是指可以轉換為普通股票的債券;附認股權債券是附帶允許債券持有人按特定價格認購公司股票權利的債券。這兩者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主要的區別是在于可轉換債券是有權利將債券轉換為普通股票從而資金貸者由債權人轉變為股份公司股東,而附認股權債券是直接的債券加認股權,債權人可以利用認股權追加資金投入成為股東而同時保留債券。由于兩者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因此很多研究成果均適用于兩者,但目前研究實用較多的是可轉換債券,并且主要為上市公司所實際應用。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利用可轉換債券可以降低債權人與股東之間成本問題。當公司通過普通債券方式融入資金后,由于債權人與股東在利益分配上存在差異,債權人僅能獲得固定收入而無法分享公司利益高漲帶來的利益。另外正如上文提高的股東對通過債券融入的資金具有絕對的控制權,因此他們在有限責任的庇護下,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通常會選擇高風險高收益項目而放棄低風險低收益的項目,從而產生資產替代,導致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成本問題。但如果是可轉換債券的話,由于可轉換債券可以按預先確定的轉換比率將債券轉換為股權,這就提供了一種融資的“協同效應”(Brennan,1982)。當股東放棄低風險低收益項目而選擇高風險高收益項目時,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項目投資成功獲得了高收益,這將導致公司價值較大提高從而使公司股份價值較大提高,由于可轉換債券可以按事先確定的比例(往往是按債券發行時股票的價值計算),因此持有者可以按較低的轉換價格將債權轉換為股權,從而分享高風險項目投資成功帶來的風險收益;二是項目投資失敗造成損失,由于可轉換債券的轉化性是債券持有者的一種權利而非義務,在此情況下,債權人可以不進行轉換而獲得事前確定的債券利息收益,風險損失將由股東獨自承擔,以作為對其投資債務合同規定以外的風險項目的懲罰。
二、現實存在的問題以及實務期權的運用
這種可轉換債券在理論上比較好地解決了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成本問題,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問題。一是對于轉換比率的設定,轉換比率的值直接關系到股東和債權人之間利益的分配,只有合理的轉換比率才能發揮可轉換債券的優勢,使之對雙方都有吸引力。但合理的轉換比率同樣需要制定者的智慧,并且會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二是公司往往是為某個項目進行融資并以項目產生的收益來支付利息和本金,但在為某個項目而發行的可轉換債券中,由于債券可以轉換為公司的股票,而公司股票的價值是與公司所有的項目相關,這就產生了不匹配的問題。三是隨著期權思想的不斷的深入,人們對項目的評價越來越多地由以往單純使用NPV法向NPV結合項目包含的實物期權價值的方法,這種對項目評價方法的改變對于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分配產生了影響。張宇和宣國良(2002)指出隨著實物期權法的運用,公司股東可能會選擇某些風險較大,但凈收益為負的投資項目,這些項目對于提高股東收益的價值是有益的,但是對債權人的利益卻可能造成損害。
正是這些問題,特別是第二和第三點的出現使得可轉換債券在解決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成本問題中無法達到理想中的效果。為此我們提出在債券中結合實物期權來解決可轉換債券無法克服的問題。
投資于實物資產經常可以增加投資人的選擇權,這種未來可以采取某種行動的權利而非義務是有價值的,它們被稱為實物期權。實物期權實際上是金融期權思想在實物投資領域的應用,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實物期權是嚴格的與特定項目相關的,金融期權中的各種變量,特別是標準Black-Scholes公式中的變量:標的資產現價(S0),執行價格(K),到期期限(T),價格波動率(δ),無風險利率(r)都可以在實物投資項目中找到對應的并且有相同或相似意義的參數。常見的實務期權有擴張期權、時機選擇期權和放棄期權。擴張期權是一種對于未來擴大項目投資而獲取風險收益的看漲期權,時機選擇期權是一種關于項目何時進行的選擇權的看漲期權,項目具有正的凈現值,并不意味著立即開始總是最佳的,有時候等一等更好,特別是對于前景不明朗的項目。放棄期權是一種看跌期權,其標的資產價格(ST)是項目的繼續經營價值,而執行價格(K)是項目的清算價值。比如擴張期權,一般以第二期項目或者后期項目距離第一期投資開始的時間作為期權到期期限(T),以第二期或后期項目的投資額在第一期初的現值為執行價格(K),以第二期或后期項目的經營現金流量的現值為標的資產現價(S0),以項目經營現金流量的標準差(一般參考同類項目)為價格波動率(δ),以國債利率作為無風險利率(r)。由此可以看出實物期權的價值嚴格的依賴于項目本身,這與可轉換債券不僅依賴于項目而且依賴于整個公司所有的項目以及其他各種經濟環境因素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在債券中合理結合債券發行目標項目的實物期權,則可以很好地解決上面提到的第二個問題,這樣就能夠做到公司為某個項目進行融資并以項目產生的收益來支付利息和本金,同時附帶有以項目實物期權價值計的可部分歸屬于債權人利益的價值,這樣就不存在不匹配的問題了。
另外將期權的思想引入實物資產投資領域使以往的NPV項目評價方法變得不再絕對適用:一個項目用NPV法進行評價其凈現值可能為負,但如果該項目同時具有很大的正的實物期權價值,那么可能會使項目凈現值與項目實物期權價值之和為正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按照NPV法則公司不會進行項目投資,但如果結合實物期權,那么公司可能會進行項目投資。如果股東決定進行項目投資那么債權人將部分承擔這個項目的風險,則他們無法獲得與此風險相對應的收益。另外張宇和宣國良(2002)從項目實物期權對公司整體資產價值方差的影響入手,認為一個凈現值為負的項目雖然減小了公司的價值,但股東權益的價值反而增加了,這就極大地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因此我們需要對普通債券進行修改。既然是由于實物期權引起的改變,那么可以考慮將實物期權加入到普通債券中構成合成復雜的債券來平衡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收益分配問題。
在債券中加入實物期權構成組合可以解決前述可轉換債券遇到的第二問題,同時按照一定方式構成的組合將有可能解決第三個問題。但這種一定的構成方式將會遇到可轉換債券同樣遇到的問題就是一個如何組合的問題,這同樣需要組合制定者的智慧。這是一個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總之,正是由于可轉換債券在協調股東和債權人之間利益分配時會遇到很多問題,使得無法進行合理協調雙方的利益分配,使得股東仍然有機會做出損害債權人利益而有利于股東的行為,同時考慮到許多債券籌集是以特定項目為標的的,而項目的進行中包含了很多實務期權的內容,因此可以構造由債券和項目實物期權構成的新型債券來克服這些問題,使得債券人獲得與其承擔的風險相應得收益,盡可能解決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成本問題,從而促進債券這種投融資工具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一
社會學對社會轉型的界定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經濟體制的轉軌,即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二是社會結構的轉變,主要是指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從鄉村社會向城鎮社會的轉變等。本文中的社會轉型是指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所引導出的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它不僅意味著中國經濟體制的轉變,而且還促使我國倫理道德觀念進入了轉型發展時期。在傳統計劃經濟條件下,整個社會的運行是依靠權力來維系的,由國家通過指令與服從建立經濟秩序,統一對資源進行配置,以克服個體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交易混亂,誠信體現著對黨和國家政治上的忠誠和倫理道德方面的正統,并被強化。這時,不存在競爭,也不能追求利潤最大化,搞假冒偽劣、損人利已,破壞信用的空間很少,甚至沒有。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正處于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急劇轉型時期,社會政治經濟體制以及法律體制仍在改革和完善之中,與此同時,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各種影響,沖擊和瓦解著人們原有的誠信道德觀念現代企業管理論文,而新的,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誠信道德觀念仍末建立,而恰恰是這種舊破新末立的特殊社會轉型時期,構成了中小企業誠信危機產生的契機。因而中小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動機的驅使下,他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了制假售假嚴重、債務債權糾紛多、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等失信現象,這些行為嚴重地阻礙了我國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需對其進行治理。
二
結合我國實際和中小企業的具體情況,一般認為,實現誠信主要是通過兩種途徑來進行約束的,即法律制裁和道德制裁。所謂的法律制裁主要是通過國家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規、制度來對人民的行為進行限制。所謂的道德制裁主要就是指通過社會的輿論和良心來對人們的行為進行限制。這兩者是通過相互作用來對誠信發揮作用的。
第一,加大教育和宣傳的力度,實施誠信的思想道德教育
其一,加強中小企業員工的誠信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企業要實現誠信經營,必須在企業內部實施誠信教育,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建立自律機制來保障中小企業誠信經營教育的效果。一是,要認真制定誠信經營準則,使中小企業員工明確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誠信經營準則有哪些內容,什么是屬于誠信經營行為,什么是不屬于誠信經營行為,從而使中小企業員工有章可循,能夠自覺地接受中小企業誠信經營準則。二是要建立誠信經營的獎懲機制。對遵守誠信經營準則的員工給予必要的獎勵,對于違反誠信經營準則的員工要給予必要的處罰,只有這樣,才能使越來越多的員工遵守誠信經營準則。正如一石說:“一個社會的道德完善與否,僅靠每個人的內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完善的制度。如果有一種機制,能從惡的人的信用記錄上留下污點,并讓他為這個污點付出沉重的代價,那么整個社會的信用就一定能走上正道論文格式范文。”[1]因此,中小企業員工必須在內部實施誠信經營教育,豐富他們的誠信經營知識,提高他們的誠信經營水平,使他們樹立起敬業愛崗、公平競爭、遵紀守法的良好道德風尚。
其二,在全社會范圍內倡導誠信價值觀教育
由于中小企業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但中小企業的誠信缺失已經嚴重制約其參與正常的生產經營和對國民經濟各方面作用的發揮,那么,中小企業誠信道德建設顯得更是令人矚目。所以,中小企業應作為誠信道德建設的重點,應首先進行現代企業管理論文,然后以點帶面,影響和帶動全社會的誠信建設,逐步形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氛圍,讓他們形成互動,從而促進中小企業誠信道德建設。
在全社會范圍內倡導誠信價值觀,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也需要法律的支持?!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指出:“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的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揚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激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行為和錯誤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為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文化氛圍”。為達到這種要求,首先,加大社會信用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識。“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治”。培養信用意識是有利于信用制度的建立,是有利于市場主體的自律和對信用資源的開發利用。當前,要廣泛深入地開展講誠信的宣傳活動,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大眾媒體的正確引導,向社會宣傳誠信是一切道德依賴的基礎,是市場經濟對中小企業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在全社會形成“守信得尊,悖信遭恥”的輿論環境,從而以誠信道德規范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如太倉市在開展誠信建設過程中注重抓好示范點,以點帶面,帶動全社會的誠信建設。一是在城區商貿最集中的人民路開展創建“誠信經營規范服務示范街”活動,確立了10家誠信服務示范窗口及20家參創單位,通過這30家單位的引導,帶動全市商貿流通行業的誠信建設。二是在太倉民營經濟最壯大的璜涇鎮召開創建誠信企業動員會,選擇了四家影響較大的企業作為示范企業,以他們的實際行動帶領全市民營企業深入開展誠信創建活動。三是在全市窗口服務單位,開展“誠信服務”示范窗口和示范崗的評選活動,引導更多崗位由“微笑服務”向“誠信服務”提升。四是抓好鄉鎮示范點,把璜涇鎮、新聯村作為全市農村創建的示范點。[2]其次,要努力為誠信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加強法制教育與宣傳,營造社會輿論環境,使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使誠實守信成為每個中小企業立足于社會、立足于市場的根本,在全社會形成遵守契約、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目前,我國對違反道德特別是違反誠信道德規范的行為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一般只是立足于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不能給予應有的懲罰,這事實上就是縱容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不講誠信行為,應當改變這種傳統的做法,用法律手段解決不講誠信行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制止中小企業的不講誠信行為。
第二,加大信用立法力度,嚴格依法辦事
其一,完善信用制度的相關法律建設
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誠信的基礎和依據首先是法律,因而完善信用的法律體系,便是營造和保護講信用的社會環境的第一要務。信用缺失是一種違約行為,經濟學分析表明,經濟活動主體是否選擇違約,主要看違約成本的高低。當違約行為的預期效用超過的時間及另外的資源用于從事其他活動所帶來的效用時,便會選擇違約。所以治理中小企業誠信缺失問題,必須立法先行,盡快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體系。我國目前有關信用的法律法規涉及《擔保法》、《個人信用實名制》、《個人消費信貸實施細則》等。就體系而言很不完整,就立法層次而言,大多屬于部門制定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對中小企業的失信行為只能依照《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來處理,制裁的力度明顯不夠。如《合同法》中對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沒有做出具體規定,只是籠統地指出“應承擔違法責任”因此,對現有法律法規不完善之處,要通過細化法律來進行調整,提出明確規定和要求,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通過立法保護經濟主體的交易自由權和財產權,這是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礎性制度。另外還要建立有關社會信用體系的法律法規,其內容應涵蓋信用等級評定、資信評估、咨詢機構和公共信息、數據的取得與使用程序等。在立法上要充分體現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原則,強化違約責任追究,不僅對逃廢債務的單位要處罰,而且對惡意逃廢債務的企業管理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構成違法追究法律責任。
其二,嚴格依法辦事,加大執法力度
由于我國目前還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階段,更需要嚴格的法律制度來保障。從司法和執法上落實法律責任,通過加強對失信經營者的打擊力度,強化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和執法部門的執法權,建立有效責任追究機制和市場退出機制,使法律制裁對實行中小企業信用行為發揮有效的作用,實現真正的法治,這也是保證中小企業信用建立的前提條件。如溫州的樂清縣柳市鎮中小企業的轉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十多年前現代企業管理論文,“柳市黑潮”曾攪得全國不得安定,國務院曾史無前例地為了一個小鎮下發了國辦【1990】29號文件,開展了毀滅性打假行動。全鎮1267家低壓電器門市全部關閉,1544家庭生產戶全部歇業。十多年后的今天,柳市鎮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全國所選用的低壓電器,有50%來自這個濱海小鎮,僅財政收入一項,就由1990年的幾百萬元上升到2000年的3、45億元。同時,柳市已成為國內最大的低壓電器出口基地,一年出口創匯3億美元,居全國之首。今天的柳市是真正名副其實的電器之都,同時也是打假打出的電器之都論文格式范文。[3]
第三,建立和完善符合國家規范的信用體系,以制度約束失信行為
其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的產權制度
目前,由于我國中小企業所有權主體缺位,產權關系不明晰,沒有明確的最終責任主體。對國有中小企業經營者來說,國有中小企業經營者既缺乏產權所有者從外部進行有效約束,又缺乏一種基于自我財產利益的自我約束,在這種產權約束的條件下,國有中小企業經營者沒有必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這就淡化中小企業經營者的責任意識,使中小企業經營者只追求權利而逃避責任,只求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最終導致其經營行為短期化,而不顧及誠信。私有中小企業不講誠信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產權缺乏有力的保護,最終導致私有中小企業經營者不可能像真正的所有者那樣能從長計議,從而使中小企業追求短期行為是必然的。一旦經營主體不注重對長期利益的關注,信用的基礎就會被摧毀,使中小企業追求短期行為是必然的,那么必須嚴加治理。為此,一方面,政府必須明晰中小企業產權,明確其責任,使中小企業經營者成為真正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政府應制定長期和穩定的保護其發展的政策。使中小企業形成穩定的長遠經營預期,做到誠信經營。
其二,不斷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體系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石。廣義的信用體系包括信用記錄、信用征集、信用調查、信用評估、信用保證以及信用制度、信用管理在內的信用系統。狹義的信用體系指以獨立的中介機構為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收集和分析個人和企業的信用資料,為客戶提供當事人信用狀況等證明資料的社會化的信用系統。中小企業的誠信建設離不開整個社會的支持現代企業管理論文,要使中小企業走上誠信發展之路,關鍵是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社會信用體系,同明還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約束中小企業行為,做到讓守信者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失信者得到應有的懲罰。這就要求必須建立起一套符合國家規范的信用體系制度。當前,要重點建立企業與個人信用檔案、社會信息系統、社會保障體系、任用干部的道德機制等制度,以形成以市場規則為基礎,制度健全、手段完備、調控有力、管理有序的社會信用體系,為中小企業創造平等競爭條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事實上目前社會和政府也正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如國家經貿委等十部門今年5月份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中小企業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步驟地建立中小企業信用狀況評價體系,建立信用風險的防范、信息披露和監督管理系統。”廣東提出建立的企業“黑名單”檔案制度,江西的“經濟戶口”管理制度,以及浙江的“企業信用查詢系統”都在為這一方面而努力,但相比社會信用制度建設而言,目前的立法工作還有待加快。雖然目前我國現行維護信用有關的法律條款在多種法律中涉用到,但內容都比較零散,至今沒有一部完整的規范的信用法律對企業失信行為只能依照《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來處理,制裁力度明顯不夠,使違法成本遠遠低于違法收益,使得中小企業的“守信”走向“失信 ”。銀行在合法債務工作時,往往陷入“贏了官司賠了錢”的狀況之中。“執法難”已經成為治理“失信”行為的頑癥,從而加劇信用危機的程度,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要靠信用體系的建立。
[參考文獻]
[1]一石.關注信用:讓我們共珍重[J]. 精神文明導刊,2001,9.
一.前言
1959年《財政法組織法》(LOLF)確立了法國財政預算的基本框架。期間,該法令雖多次被修訂,但仍然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2001年8月,原法國總統希拉克頒布了新《財政法組織法》,明確提出建立以結果和績效為導向的財政預算,并規定從2006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新方法編制的預算案。該法案被認為是法國公共財政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給法國財政預算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顯著變化。其最大的意義在于使法國的公共行政從傳統的官僚模式走向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服務領域從此也開始面臨一連串的重大改革。
二.改革的背景
1.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響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技術變革、全球化、信息化和國際競爭的挑戰,許多國家的行政管理發生了重大變化。以韋伯的官僚理論為代表的、等級深嚴的傳統公共行政制度在支配整整一個世紀的漫長年代后,正轉變為公共管理的、責任的、服務的、企業化的、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形式。
新公共管理理論源于歐美國家,最早由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提倡推行。隨后該理論在西方國家逐漸受到重視。美國學者戴維·奧斯本在其著作《摒棄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項戰略》中提出了“再造政府”的理論,并強調“再造政府就是用企業化體制來取代官僚體制”。[①]戴維·奧斯本認為,在傳統模式下,政府在提供公共產品時力不從心,窘態百出工商管理論文,因此該模式應當被改革。戴維·奧斯本提倡政府在有限資源條件下,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和提供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同時,政府應當擁有一定的公共企業精神,并學習或運用企業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做法,運用私人企業管理技術以及用結果指標來評估績效,讓政府更具活力及競爭力。
在戴維·奧斯等學者的推動下,新公共理論的影響日益擴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特別是西方經合組織(OECD)的會員國,相續進行了改革,提出了“績效政府”的理念。法國在這方面雖然改革起步較晚,但是也出臺了相關的法令,加快了行政改革的步伐。主要內容有:改革地方行政管理體制,取消對各地方政府的監管,擴大地方政府權力,擴大地方民主,增強地方民選機構的權利等等。
2.改善法國政府財政赤字的迫切需要
從法國國內看,法國的公共債務問題一直困擾著法國歷屆政府站。2005年,法國公共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經遠遠超過了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60%的上限,達到了66.8%。同時,西方各國政府都大刀闊斧的改革政府機構、改善公共財政管理,而法國卻相對滯后,這就迫使法國政府加快了行政改革。從2000年以來,法國經濟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失業率上升、國內投資與需求大幅度減少,這造成了法國財政收入銳減。與此同時,為實施經濟刺激計劃,法國政府又大規模投入資金。這導致法國公共債務規模明顯擴大。
三.改革的主要內容。
與1959年以來形成的預算體制相比,新《財政法組織法》的變革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預算的績效的管理。在過去,各部門預算支出項目是分割孤立的,完全由議會根據部門需要進行撥付。在這樣的機制下,預算項目很難體現各種計劃的性質也很難明確各級行政管理者的責任。新《財政法組織法》運用績效機制來推動財政預算,重新建立了財政預算機制。新機制使得各級管理者的責任明確、國家政策連貫而緊密。該機制把財政預算分為“任務”(mission)、“項目”(programme)、“行動”(action)。“任務”是財政預算的最高級工商管理論文,體現了國家的主要公共政策以及相應的財政預算安排。同時,若干個“項目”組成了某個“任務”?!靶袆印庇职秧椖康母黜椨媱澗唧w化。
新《財政法組織法》規定,各級、部門必須建立下一年度的行政計劃與工作安排;同時,每項具體計劃的效果必須通過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并把結果反映到年度績效考核報告中。
2. 項目的行政負責人責任更為明確、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新《財政法組織法》的另一最大的亮點在于,除了不能觸動人員工資之外,只要能保證項目目標圓滿完成和提高工作效率,各行政部門項目負責人可按實際情況自由調度資金預算。同時,為了保證項目負責人的公正、廉潔,該法案還規定必須強化行政部門內部審計職能,使每個公共政策項目執行者承擔了更多的義務與責任。 3.強化了議會對財政預算的民主監督力度。新《財政法組織法》實施之后,議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對財政預算的監控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強。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財政預算更為透明。根據新《財政法組織法》第五十條規定,當政府向議會提交國家未來四年的發展報告的時候,必須同時提供相關數據與證據的來源,以供議會調查、審議,從而提高財政預算的真實性。其次,擴大了議會對預算批準的范圍。得益于財政預算的分任務管理與績效管理機制,議會可以通過討論國家公共政策與發展策略來決定對某項任務是否賦予相關財政預算支持,從而大大提高了議會的決策者的角色。在新《財政法組織法》實施之前,議會由于缺乏必要的時間與手段,只能針對整個國家財政預算的一攬子計劃進行投票。只有約占6%的財政預算真正被議會深入討論研究。新法案實施之后,“任務”、“項目”、“行動”與它們所需要的財政預算一目了然,議會成員可以從容不迫的進行討論和投票。最后,公共政策與財政預算捆綁進行表決,提高了議會地位和權利。一方面,決算法草案的審議時間縮短、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審議的宗旨不再是對財務報告進行技術和形式上的修改,而是對公共政策進行評估,并對每個項目的結果、成本和使用進行分析。
四.新《財政法組織法》對公共服務機構的影響
配合新《財政法組織法》,法國從希拉克政府到薩科齊政府,都對公共部門進行了一系列的漸進式改革。薩科齊的政府改革目前正在進行工商管理論文,無法考察其最終效果,但是其部分改革措施是值得借鑒的、同時應當承認其改革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減少了財政支出。由于公共支出明顯上升,威脅到了法國的財政與金融安全,薩科奇政府制定和實施了稱為“公共政策全面修訂” 的全面改革計劃,旨在對公共支出進行結構性削減站。這項計劃確定了很多改革目標:實現政府機構現代化;改善為公民和企業提供的服務;確保公務員能夠因為工作而得到更多的表彰;以及推廣注重效果的文化。其整體目標是用更少的資源,取得更好的成效。該計劃是法國政府全面轉型的范例,它由370項經過開支審查篩選出的舉措組成,同時,每個政府部門都必須節約開支和提升效率。
2.大幅度的減少了公務員數量與規模:法國公務員的數量從2003 年開始減少,減少的幅度逐年加大,到了2007 年,退休的公務員人數介于7萬到8萬人之間,而該年就裁減了1萬5千 個職缺。[②]如今,薩科奇政府實行每兩名公務員退休后只補充一名新公務員的政策。行政人員的開支從而大大減少。
3.對公共部門進行分類改革?,F有的公共服務部門被分成三大類:一是關系到民生與社會穩定的教育、公共衛生等部門,將繼續由國家管理;二是涉及國家安全和戰略意義的領域,具有一定商業色彩的軍工、航天和核電等部門,國家將繼續控制;三是可以向私人資本開放的其它的部門,如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領域內國有企業壟斷將被打破,私人資本獲準進入。
4.行政部門的創新改革。主要有兩項:一是預算法采取“目標管理”原則,各行政部門將根據目標制訂預算;二是對政府各部門引入外部審計,同時對崗位任務和人員設置等深入調研并提出現代化管理建議。
5.強化公共部門的績效管理。公共部門的各項公共事務分為“任務”、“項目”、“目標”、和“指數”?!叭蝿铡笔侵父黜椛鐣聞?,如交通、社會治安等。“項目”是指細化后的各項“任務”,如在就業“任務”中,就有增加就業的“項目”;“目標”是每個項目要達到的目的,如增加就業的“項目”中就提出要把增加就業崗位作為“目標”。最后,“指數”是指量化后的結果,主要用于評估各項措施是否富有成效。如在采取新措施后,每年新增的就業崗位的數量等等。
法國政府在推進公共部門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以法國內政部為例, 2005年法國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人數低于5000人,與2002年相比受傷者減少了25%,而死亡率則減少了36%,創歷史之新低。與2002年相比,違法活動減少了8.2%,在公共道路上的違法活動則減少了20%。[③]
五.借鑒與啟示
法國作為西方發達國家工商管理論文,其公共部門頗具特色,它在整個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著十分關鍵作用。雖然由于政治體制和國情不同,不能引入他們的所有做法,但他們績效考核的理念、嚴格的責任機制,對推進我國事業單位績效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1.深化市場化改革,減少公共部門監管。當今世界是信息化社會,全球一體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在法國,公眾參與公共管理早就是一個現實。在我國,一方面,民眾借助互聯網等手段開始尋求公民參與的過程來充實公民生活,來有目標地表現公民意識,并學習表達自己對公共事務的看法。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官僚的擴張,經常造成公共部門逐漸遠離其所服務的社會大眾,忽視民眾的的真正需求,甚至引發社會沖突。在新形勢下,要解決事業單位中的績效改革問題,其基本點還是應當立足于對公共部門,包括對事業單位權利的限制和對公平性的追根問底。只有在上層建筑中確立了公平性與市場經濟的自由與充分競爭,社會才能充滿活力和創造力。沒有一個完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作為社會子系統和公共部門的事業單位績效改革的效果也無法保證。所以,政府、事業單位不能既當游戲的裁判又做選手,它們應當把主要精力用到保護公正與提供公共服務上來。
2. 重新認識公共部門的本質。高績效政府組織是指政府組織以績效評估體系為標準,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的社會公眾對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滿足度的一種管理模式和組織形態。它強調了以社會公眾的滿意度作為產出的最終標準。法國新《財政法組織法》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公共部門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為公眾更好的服務站。對于我國的事業單位,一方面,其“績效”必須最大程度地凸顯其社會公益性,并抑制、克服其可能潛在的自利性和營利性;另一方面,其“績效”還必須同時依循各自具體行業的內在要求,凸顯其獨特的公益價值。在我國,目前許多事業單位社會公益性做得不盡如人意。事業“績效”應有的內涵和標準均被嚴重異化、扭曲。所以,事業單位全面實行績效改革工商管理論文,不能不首先從理清什么是事業績效開始。我國的事業單位屬于公共部門,所以它們的績效應當是“公共、公平和責任”。
3.績效考核制度應伴隨著我國財政體制的改革。從法國經驗看,財政績效管理伴隨著政府管理理念提升,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發展、政府管理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法國2006年執行的新預算案看,最大的特點就是建立了新的結構。新結構分為“任務”、“項目”、“行動”三級。每一個級別都有相對固定的行政負責人。這就使得各部門公共政策項目負責人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承擔更多的責任。而目前我國的財政預算與管理體制仍然沿用傳統的模式,它與事業單位甚至政府部門的績效管理體制改革無法匹配。
4.應當強化公眾與人大對事業單位績效的監督與評估作用。法國議會是新《財政法組織法》的最大受益者,其角色因為新《財政法組織法》而強化。議會有權監督各項任務的落實情況,由此可以具體知道公共支出的去向,增加了公共預算的透明度。在我國推進事業單位績效改革過程中,績效指標的如何量化,考核如何保證公平公正、具備公信力是我國目前事業單位績效改革的一個難題。由于缺乏可以借鑒引用的辦法和模式,很多地方和單位的績效考核變成了“官績效”“一言堂”。因此,績效考核需要考慮多維度考核,以使考核結果更加客觀、公正。鑒于事業單位的公益性質,公眾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應當作為績效考核指標,讓學校、醫院所在的社區代表、各級人大代表參與到績效評價中來,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參考文獻]:
[1]任青霞:有限政府與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研究,2004(1).
[2]陶學榮:公共行政管理學導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一、引言
在信息披露的研究中,國內外學者對歷史性會計信息含量的研究比較多,尤其集中在強制性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方面,對預測性會計信息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IPO公司和證券分析師的盈利預測研究,對管理層的預測性信息研究相對較少。
預算信息作為一種預測性信息,筆者查閱文獻發現,現有有關預算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只有少量的規范性研究,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的文獻對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及其可靠性進行實證研究。在盈利預測信息由強制性披露改為自愿性披露的情況下,筆者對當前我國上市公司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進行研究,找出影響預算可靠性的因素,可以發現公司預算的質量和水平,反映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預算信息披露作為一種預測性信息,我們可以借鑒現有盈利預測的研究成果對其進行一定的研究。下面經過理論分析,提出研究假設,作為本文的研究重點。
1、外部環境變動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預測是一種基于目前客觀性情況推測未來趨勢的主觀性行為。對于預測的準確性,一方面取決于預測所涉及的預測期間的長短,預測期越長財務管理論文,面臨的不確定性越大,從而預測的準確性也就越差。另一方面,公司預測期間的盈利變動幅度(程度)也是影響預測準確性的重要因素,盈利變動程度越大,代表盈利越不穩定,即盈利增長幅度或降低幅度越大,預測的誤差就大,則難以對下期盈利進行比較準確的預測。由于預算活動屬于預測行為,二者具有相似性,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外部環境變動幅度與預算的可靠性負相關論文格式范文。
2、股權集中度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傳統理論認為,股權結構越分散,單個股東就無力去監督經營者,容易形成“內部人控制”現象。隨著股權集中度的提高,大股東就更有動力和能力去監督經營者,提高經營者管理效能,從而減少成本。但是,在股權過度集中的情況下,比如我國上市公司就存在嚴重的“一股獨大”現象,大股東較容易操控上市公司,這樣,大股東實際上成為上市公司的“內部人”。Laporta等(1999)發現股權集中度與財務報告質量負相關。Fan(2002)分析東亞國家股權結構與盈余信息含量時指出,控股股東運用控制權對中小股東進行“掏空”時,控股股東會操縱盈余信息,這降低了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同時,控股股東為避免外部股東的密切監督,也會降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假設2:公司股權集中度與預算可靠性負相關。
3、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會計事務所站在獨立、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對公司盈利預測報告進行審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盈利預測的實現。相對來說,聲譽越高、規模越大的會計事務所的審計質量也較高,致使公司預算的誤差較低。由于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的聲譽較高,他們對上市公司具有更嚴厲、更廣泛的信息披露要求(Graswell和Taylor,1992),通常認為經“四大”會計事務所審核的預算報告比經“非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預算報告的可靠性要高。蔣義宏、魏剛(2001)研究認為會計事務所審計對預測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響。
假設3:經過“四大”會計事務所審核的預算報告的可靠性較高。
4、財務杠桿與預算信息可靠性
公司資產負債率越高,說明公司面臨較多的市場風險。根據融資優序理論,公司的資本來源在考慮資本成本的情況下財務管理論文,通常會優先選擇內部融資,再是股權融資,最后才是債務融資。但內部籌資有限,配股和期權融資受公司盈利能力和業績影響,外部債務融資面臨的風險較大。從而公司有操縱盈利預測和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預算的可靠性也就越低。
假設4:資產負債率與預算可靠性呈負相關關系。
5、公司治理機制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公司治理機制反映了公司的基本特征。董事會規模、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和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兩職合一等公司治理變量對公司的盈利預測和預算信息披露可能產生影響,通常認為,董事會規模和監事會規模越大、獨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監控和約束公司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可以降低CEO或董事長控制董事會的可能性,促進信息的透明化和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而且聘任有能力的外部董事參與公司決策,會促使公司管理層披露更多的信息,從而對預算信息披露產生一定的影響。這顯然也會影響到預算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假設5:公司治理特征對預算可靠性有系統影響論文格式范文。
6、成本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筆者在研究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中,預期成本與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負相關,并得到了實證檢驗,即成本越大,公司越不愿意披露預算信息。通常情況下,成本能影響公司管理層的信息披露行為,從而也對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假設6:成本對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有系統影響。
7、信息性質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信號傳遞理論認為,信息披露能向外界釋放有關公司基本信息和私人信息的信號,以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促使投資者理性投資和決策,減少成本。管理層在有利好消息時,通常會向投資者披露更多信息(Clarkson,1992)。筆者在研究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中,已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得出信息性質與預算披露行為正相關的結論,即公司有利好信息時,管理層對公司前景持樂觀態度,也更愿意披露來年的預算。因此,信息性質對盈利預測披露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也造成盈利預測誤差存在差異(張翼、林小馳,2005)。
假設7:信息性質對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有系統影響。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我國深市和滬市的A股上市公司2005-2008年共4年的年度公開數據。在原來研究預算自愿披露行為的3595家樣本中,我們篩選出對預算進行披露了的公司,有1215家。經過數據整理財務管理論文,剔除異常值和數據缺失的樣本,最終得到1189家樣本公司。所有樣本都剔除了金融類公司和PT公司。預算數據來自于各年度財務報告中的披露,筆者從其“董事會報告”一欄中一一查出,并經手工整理。財務報告主要從巨潮網中下載,其他如公司理治、董事會特征、會計事務所審計等變量的數據來自于CSMAR數據庫。
2、變量設計
筆者將會用到的變量指標進行了整理和歸類,所有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指標的選取都參考了國內外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并進行了取舍和適當修正,使得各指標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各具體變量及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描述表
變量名稱
變量指標描述
度量
因變量
Error
預算誤差,代表預算的可靠性(也可稱之為預算編制松弛)
(營業收入預算數-當年營業收入實際數)/當年營業收入實際數的絕對值[2]
自變量
Cost
成本
管理費用與營業收入之比
News
是否擁有“好”消息
啞變量:有取1,沒有取0。收入預算數大于當年收入實際數,為好消息,否則為壞消息[3]
Ceodual
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是否由同一人擔任
啞變量:是取1,否則取0
Board
董事會規模
為董事會成員數
Ourdir
獨立董事規模
為獨立董事人數
Supervise
監事會規模
為監事會成員數
Environ
外部環境變動幅度
為小行業營業收入年度增長率
Audit
財務報告是否由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
啞變量:是取1,否取0
Square
股權集中度
赫爾芬德指數,等于公司前10位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Liability
財務杠桿
資產負債率
控制變量
Size
資產規模
為公司總資產的對數。
Year
年份虛擬變量
啞變量:若年度為2006,Year=1,否則取Year=0,依次類推
Industry
行業
啞變量:若為制造業,取1,否則取0
3、模型設計
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檢驗預算的可靠性。
Error=a0+a1Environ+a2Cost+a3Ceodual+a4Board+a5Ourdir+a6Supervise+a7Audit+a8News+a9Square+a10Liability+a11LgSize+a12Industry+a13Year+ε
四、統計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我國證監會于2004年12月31日條款規定,若公司公開披露過本年度的盈利預測,其利潤的實際數較預測數低10%以上或較預測數高20%以上,要求公司詳細闡明造成差異的原因。于鵬(2007)將盈利預測的準確性(可靠性)范圍定義為預測誤差在10%以內論文格式范文。本文將預算相對誤差進行分類,不管是預算數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只要誤差絕對值位于0-10%、10%-20%和20%以上的,就分別認為預算是準確的、比較準確的和不準確的。
表2報告了預算相對誤差的分布情況。從各年份和整體上看,預算誤差在0-10%范圍內的公司比例在06年、07年和08年分別為50.99%、44.31%和42.83%,三年的平均值為45.33%,可以看出,我國有近一半上市公司的預算是準確的,但公司所占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與之相反的是,預算誤差在10%-20%范圍內的上市公司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預算誤差在20%以上的公司比例沒有太大波動,各年份和整體平均值的公司比例保持在25%-30%之間;預算誤差在10%-20%范圍內和20%以上的公司比例在各年份和整體平均值上都是相當的;各年度的預算誤差平均值分別為14.55%、16.16%和17.23%,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且三年整體的平均值為16.24%財務管理論文,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預算總體上是比較準確的,可靠性一般,但可靠性越來越差。
表2 預算相對誤差統計表
年份
預算誤差范圍
各年度預算誤差均值
0-10%
10%-20%
20%以上
2006年
155(50.99%)
72(23.68%)
77(25.33%)
304(14.55%)
2007年
148(44.31%)
91(27.25%)
95(28.44%)
334(16.16%)
2008年
236(42.83%)
165(29.95%)
150(27.22%)
551(17.23%)
合計
539(45.33%)
328(27.59%)
322(27.08%)
1189(16.24%)
表3反映了各變量的基本信息。在1189家樣本公司中,預算誤差均值為16.24%,從整體上看,預算準確性比較好,可靠性一般;外部環境變動均值為25.47%,公司面臨的環境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成本均值為7.85%;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的樣本有124家,占10.43%,董事會規模平均有9.5人,獨立董事人數平均為3.3人,監事會規模平均為4.2人;公司財務報告由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公司有67家,占5.65%,說明絕大部分公司還是選擇“非四大”國際會計事務所審計;有利好消息的公司共996家,占83.77%,說明絕大部分公司有利好消息;股權集中度均值為19.08%,最大值達70.29%,說明我國“一股獨大”現象非常嚴重;資產負債率均值為52.14%。
表3 描述性統計
變 量
均值(1/0或總數)
中位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Error
0.1624
0.1127
0.1673
0.0000
0.9892
Environ
0.2547
0.1943
0.4694
-0.3395
12.5749
Cost
0.0785
0.0610
0.0767
-0.1498
0.9809
Ceodual
124/1065
Board
9.5374
9.0000
1.9660
2.0000
17.0000
Ourdir
3.3263
3.0000
0.7405
1.0000
6.0000
Supervise
4.2330
4.0000
1.4744
1.0000
13.0000
Audit
67/1122
News
996/193
Square
0.1908
0.1652
0.1226
0.0099
0.7029
LgSize
9.3429
9.3102
0.4210
7.9667
11.2749
Liability
0.5214
0.5252
0.2339
0.0348
5.0638
Industry
806/383
2、變量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只是揭示了變量兩兩之間的相關關系[4]。本文的相關性分析結論如下:公司具有的信息性質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資產負債率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外部環境變動指標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在Pearson系數下統計不顯著;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監事會規模、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誤差負相關,但統計不顯著;成本、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規模和股權集中度分別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統計都不顯著;單變量相關分析只是簡單地介紹了變量兩兩之間的關系,在多元回歸分析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有效地揭示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此外,相關分析表中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都比較小(都小于0.5),不存在高度相關性,表4中的每個變量的VIF值都小于5,故模型中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3、回歸分析
在利用Eviews、SPSS軟件回歸檢驗中,利用懷特檢驗,我們發現模型有異方差現象,通過加權最小二乘法(WLS)對模型進行修正,最終消除了異方差。又模型的D-W值為2.047,說明模型沒有自相關現象。模型的F值為39.833,在0.01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同時,修正的R2值為0.314財務管理論文,說明模型成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解釋力。
我們發現,成本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即成本越大,預算越不準確,預算的可靠性就越低;通常成本越大,公司越不愿意披露預算信息,同時,對預算信息披露了的公司,成本越大的公司,預算的可靠性也比較差。具有“好消息”的公司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即具有利好消息的公司,預算的誤差越小,其可靠性就越高;通常具有“好消息”的公司更愿意披露預算信息,同時,對預算進行了披露和具有“好消息”的公司,預算的可靠性比較高。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即經過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公司,其預算的誤差較低,可靠性相對就高,這些與本文的預期相一致,假設得到了檢驗。資產負債率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即資產負債率越高的公司,雖然自愿披露了預算信息,但預算的誤差也越大,其可靠性也就低,這也與本文預期相一致。
在董事會特征變量中, 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規模都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統計不顯著。由于我國特殊的公司治理結構,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現象嚴重,大股東有較強的控制權和表決權,董事會成員內部存在普遍的“搭便車”行為,同時,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還不完善財務管理論文,獨立董事的專業勝任能力與工作精力和態度嚴重影響到獨立董事制度的有效運行,致使獨立董事制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董事會治理效率和作用并沒有顯著提高。監事會規模也與預算誤差不顯著正相關,通常情況下,監事會只起到對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監督作用,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監控,但無權加以干涉,所以,監事會對預算可靠性沒有實質性影響。
此外,公司規模、行業虛擬變量和年份虛擬變量作為模型的控制變量也與預算誤差正相關。公司規模不同,行業不同,公司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也就不同,資產的配置也不一樣,故預算的可靠性也就不同。樣本在各年度由于公司不同、數量不同、環境不同,故各年度的預算可靠性也不一樣論文格式范文。
表4 回歸檢驗表
Variables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Collinearity Statistics
B
Std. Error
Beta
Tolerance
VIF
Constant
0.290***
0.044
6.607
0.000
Environ
0.006
0.004
0.044
1.462
0.144
0.635
1.575
Cost
0.063***
0.023
0.078***
2.682
0.007
0.682
1.466
Ceodual
0.006
0.004
0.042
1.325
0.185
0.562
1.778
Board
0.001
0.002
0.043
0.825
0.410
0.211
4.748
Ourdir
0.005
0.004
0.058
1.149
0.251
0.229
4.362
Supervise
-0.001
0.001
-0.032
-1.060
0.289
0.641
1.560
Audit
-0.031***
0.007
-0.106***
-4.194
0.000
0.902
1.109
News
-0.069***
0.005
-0.340***
-13.048
0.000
0.848
1.179
Square
0.072***
0.016
0.125***
4.578
0.000
0.769
1.301
Size
-0.021***
0.005
-0.137***
-4.466
0.000
0.611
1.637
Liability
0.093***
0.008
0.301***
11.156
0.000
0.796
1.257
Industry
0.014***
0.004
0.113***
3.858
0.000
0.675
1.482
06Year
0.020***
0.004
0.161***
4.705
0.000
0.492
2.030
07Yeay
0.032***
0.004
0.274***
7.212
0.000
0.399
2.505
R Square
0.322
Adjusted R Square
0.314
F Change
39.833
Sig. F Change
0.000
Durbin-Watson
2.047
注:***、**、*分別代表1%、5%、10%的顯著性水平。
4、穩定性測試
在穩定性測試中,我們可以從總樣本中隨機抽取三分之一的樣本數,再進行回歸檢驗,看回歸結果是否與總樣本回歸結果一致[5]。在1189家披露了預算信息的公司中,我們隨機抽了350家公司對模型進行了回歸檢驗,檢驗結果與本文上述的結論基本一致(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回歸結果表),所以本文通過了穩定性檢驗。
五、研究結論與未來研究展望
在描述統計方面,我們發現,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的預算誤差維持在10%以內,預算誤差均值為16.24%,說明我國上市公司預算的可靠性較一般;且預算誤差逐年上升,預算的可靠性越來越差。
在多元線性回歸檢驗中,我們發現,成本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即成本越大,預算越不準確,預算的可靠性就越低。具有“好消息”的公司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具有利好消息的公司,預算的誤差越小財務管理論文,其可靠性就越高。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經過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公司,其預算的誤差較低,可靠性相對較高。財務杠桿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資產負債率越高的公司,雖然披露了預算信息,但預算的誤差也越大,其可靠性也越低。在董事會特征變量中,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規模都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統計不顯著。監事會規模也與預算誤差不顯著正相關。此外,公司規模、行業虛擬變量和年份虛擬變量作為模型的控制變量也與預算誤差正相關。
對后續預算信息披露的研究,筆者認為同時發行A股和B股的公司由于面臨更嚴格的市場監管和信息需求,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應該較高,故樣本選擇可以擴展到B股上市公司,進而比較A股與B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差異。再者,地區市場化水平不同,面臨的環境和市場競爭程度也不同,從而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披露水平也不同,因此,我們也可以考慮把這些因素引入預算信息披露的研究中。
參考文獻
[1]蔣義宏,魏剛.中國上市公司會計與財務問題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1.
[2]唐躍軍,程新生.信息披露機制評價、信息披露指數與企業業績-基于931家上市公司的調查[J].管理評論.2005(10):8-16.
[3]葉少琴,胡瑋.IPO公司自愿披露盈利預測:影響因素與準確性[J].金融研究2006.9.
[4]張翼,林小馳.公司治理結構與管理層盈利預測[J].中國會計評論,2006,12.
[5]Clarkson,P.A. Dontoh,G. The voluntary inclusion of earningsforecasts in IPO prospectus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2,(Spring):601-626.
[6]Chen,C.J.P. Jaggi,B. Association between independentnon-executive director, family control and financial disclosure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0,19:285-310.
[7]Fan,J.P.H. T.J.Wong.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2,(33):401-425.
[8]Ferris,K.R.D. C.Kayes. Some evidence on determinants of Profitforecast accuracy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ccounting. 1987,(16):27-36
[9]Craswell,A.Taylor S. Discretionary disclosure of reserves byoiland gas companies: an economic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2(19):295-308.
一、引言
自上世紀80年代末起,逐漸發展壯大的中國企業踏上了海外并購之路。而以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我國掀起了一股海外并購的熱潮,一批實力雄厚的企業紛紛在海外尋求并購目標。中石油中海油的頻繁出手,聯想拿下IBM的PC業務,工商銀行巨額收購南非標準銀行股份等案例成了國際金融界被經常談起的話題[2]。
金融危機以來,鼓勵中國企業出海抄底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IT是技術進步最快的行業,企業的并購和重組成為發展的重要途徑,跨國并購更是頻頻發生。本文以京東方并購韓國現代TFT-LCD業務為例[3]進行分析,通過EVA分析對并購績效進行評價并輔之以杜邦分析方法深入挖掘其原因,從實證角度論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是否真正創造價值,對我國IT企業海外擴張戰略提供借鑒。
二、相關文獻綜述
Anand和Delios(2002)結合OIL的分析范式指出投資者自身的核心優勢資源和東道國的目標資源性質,決定了跨國并購創造價值的可行性。Aulakh和Kotabe(1997)認為,企業在國外市場經營和整合資源的能力受其組織結構、歷史經驗及目標資源的技術特征等因素制約,這些內生因素對于以跨國并購方式進入海外市場后對本國母公司及海外子公司的績效有重要影響。Kim和Hwang(1992);Hennart和Reddy(1997)從文化差異論角度進行分析指出,在跨國并購整合過程中,并購雙方要合理應對民族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雙重文化差異增大了并購整合的難度,并購雙方很容易出現彼此不信任、缺乏合作的情況,這將制約資源轉移的效果和效率,限制目標公司財務績效的提升。
國內外很多學者從實證角度考察并購績效。Mueller(1980)對1962年至1972年不同國家的兼并研究表明,法國、荷蘭及瑞士企業兼并后盈利能力下降企業管理論文,而英國企業的樣本則優于對照組。Peer(1950),Ryden和Edberg(1980)等人認為并購后企業的利潤減少,而Baldwin(1995),Ikeda和Doi(1983)和Gugler等人(2003)的研究表明企業并購后利潤增加。李東富(2005)、李祥艷(2006)認為并購后中期企業財務績效下降,長期利潤增加。王燕鋒(2007)則對TCL的海外并購進行了實證研究,分角度剖析了TCL海外并購失敗的原因。王海(2007)對聯想并購IBM的PC業務前后的研究發現,雙方博弈的結果是聯想明顯處于劣勢。
由于上述研究存在著諸多不足,如對中國當前背景分析缺乏代表性和EVA分析方法的缺失,本文主要針對個體案例進行EVA和杜邦分析來評價并購對股東價值產生的影響。
三、本文方法設計
研究公司財務績效的方法主要有平均股價研究法、積累平均收益率分析法、事件研究法、會計研究法及個案研究法。考慮到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尚處于起步階段,案例個數及其并購前后的財務經營績效數據都很有限,我們采用個案分析法,配以會計研究法下的EVA分析和杜邦分析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客觀深入地研究。個案研究法是指對某一個體、某一群體或某一組織在較長時間里連續進行調查,從而研究其行為發展變化的全過程。其突出優點是客觀具體深入。通過對單個公司并購行為引起的財務績效變化的分析,深入挖掘并購給公司經營帶來的變化及可能的原因,排除多個樣本研究中成功與失敗案例互相影響引致并購的結果被夸大或縮小的情況,從而得出對于單個公司比較準確的并購績效判斷(李東富2005)。且對于企業決策者和股東,借鑒其他相似公司并購前后業績變化狀況及具體原因,從而完善自身的并購戰略顯得非常重要。
(一)經濟增加值
經濟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VA)也稱經濟利潤,與基于會計指標的傳統業績評價指標相比,EVA是衡量企業價值和財富創造更加有效的度量標準。從數量角度說,EVA等于稅后凈營業利潤減去債務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扣除后的剩余收入,反映了一個公司在經濟意義上而非會計意義上是否盈利;營運的真實情況及股東價值的創造和毀損程度論文參考文獻格式。EVA的具體應用公式如下:
EVA=NOPAT-WACC×A
=EBIT×(1-t)-WACC×A
WACC=D×Rd×(1-t)/A+E×Re/A
其中:EVA為經濟增加值;NOPAT為稅后凈營業利潤;WACC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A為總資產;EBIT為息稅前收益;t為所得稅率; Rd為債務資本成本;E為權益資本;D為負債。權益資本成本Re可進一步通過資本資產定價(CAPM)模型計算得出,即Re = Rf +β ×(Rm - Rf ),其中Rf 為無風險收益率,Rm 為市場平均回報率,Rm - Rf 即為市場平均風險溢價,β系數反映該公司股票相對于整個市場的系統風險。
(二)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一種從財務角度評價企業績效的一種經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將企業凈資產收益率逐級分解為多項財務比率乘積,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較企業經營業績。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將若干個用以評價企業經營效率和財務狀況的比率按其內在聯系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并最終通過權益收益率來綜合反映。
權益凈利率=(凈利潤&pide;銷售收入)×(銷售收入&pide;總資產)
×(總資產&pide;股東權益)
=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下面我們主要通過因素分析法——連環替代法來進行分析[4]。連環替代法是指確定因素影響,并按照一定的替換順序逐個因素替換,計算出各個因素對綜合性經濟指標變動程序的一種計算方法。利用因素替換找出影響分析對象變動的因素及程度,是對傳統靜態杜邦分析的進一步發展。方法如下:
設F=A×B×C
基數(本分析中設2000年為基數)F0=A0×B0×C0
實際F1=A1×B1×C1
基數: F0=A0×B0×C0………………(1)
置換因素A:A1×B0×C0…………………(2)
置換因素B:A1×B1×C0…………………(3)
置換因素C:A1×B1×C1…………………(4)
其中:(2)-(1)為A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3)-(2)為B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4)-(3)為C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F表示凈資產收益率;A表示主營業務利潤率;B表示總資產周轉率;C表示權益乘數。
四、案例實證研究
2003年2 月12日,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公司以3.8億美元成功收購韓國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HYDIS)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業務。京東方成為中國第一家擁有TFT-LCD核心技術與業務的企業。液晶行業是一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市場風險較大,且國內的TFT-LCD產業在當時剛剛起步,技術尚不成熟,因此京東方希望通過并購韓國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后者因深陷財務困境,急于出售其資產)的TFT-LCD業務達到技術和產品升級的目的。
為了剔除行業經營周期性因素可能對結果產生系統性偏差,更準確地反映京東方并購案對其績效的影響,本文選擇并購當年總資產規模與京東方接近的同方股份和行業均值作為參照。[5]
(一)EVA分析:
由于京東方于2001年1月上市,EVA分析法選擇并購前2年至并購后5年進行分析,即t∈[-2,5]。本文選擇可比企業同方股份及行業EVA值(依據行業中值的各項指標計算得出的)進行比較分析。兩企業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及行業均值的各項指標均來源于Wind資訊。Re計算模型中的Rf采用國家當年發行的5年期憑證式國債年平均收益率,Rm - Rf根據美國標準普爾500家股票的回報率相對于1926—1992年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的長期集合平均溢價在5%—6%之間企業管理論文,我們取其平均值5.5%為市場平均風險溢價, β可通過Wind數據庫計算得出,Rd采用中國人民銀行3-5期貸款基本利率[6]。
在此基礎上,為了更深入揭示企業的競爭優勢,對EVA進一步分解,分為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EVA、投資活動產生的EVA、運用債務杠桿產生的EVA、其他活動產生的EVA。四部分的計算公式如下:
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EVA =營業利潤+財務費用 - 生產經營資金×權益資本成本率;投資活動產生的EVA , 即投資收益- (短期投資+ 長期投資)×權益資本成本率;運用債務杠桿產生的EVA , 即(短期債務+長期債務) × (權益資本成本率- 債務資本成本率);其它活動產生的EVA , 即補貼收入+ 營業外收支凈額- 所得稅費用。
圖一顯示,在分析期內,全體EVA均呈現負值,電子元件行業利潤空間較小,行業風險較大。并購前京東方的EVA略低于行業均值和同方股份的EVA,并購當年位于二者之間,但是并購后第一年開始京東方的EVA值大幅下降,下降速度遠超過同方股份和行業均值的降幅,僅僅在2007年有所反彈[7],2008年又下降,說明并購并沒有增加京東方企業的整體價值,卻損害了投資者的價值,并且并購使其風險加大,具有不確定性。
表一:EVA細分情況
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EVA
投資活動產生的EVA
運用債務杠桿產生的EVA
其他活動產生的EVA
年份
京東方
同方股份
京東方
同方股份
京東方
同方股份
京東方
同方股份
2001年
-15618.7
-5278.1
-10254.7
-2261.8
4754.9
2776.5
-192.0
-4131.5
2002年
-26974.1
-21083.0
-845.8
-2896.3
11288.2
3770.9
-4151.1
-1214.3
2003年
-21942.3
-38182.7
-12639.8
-2803.6
31107.1
7797.6
-3336.0
-3318.8
2004年
-150577.7
-45726.5
6455.9
-9239.3
46443.7
13230.1
381.2
-3212.6
2005年
-292988.0
-60163.5
-14684.2
-4453.6
77942.5
13246.5
-1301.9
-1009.8
2006年
-391415.8
-71395.3
106277.9
-7163.7
44626.2
15771.8
11524.8
2221.7
2007年
-1650.2
-72552.5
-19660.3
2271.2
19618.8
15267.9
30258.8
-1876.1
2008年
-215708.4
-135690.9
-25284.3
-6054.7
23522.9
23550.8
6353.2
-2223.0
如上表所示,經過對EVA進行細分尋找EVA下降的原因,我們發現,京東方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EVA在分析期內均小于零;投資活動產生的EVA值2004年和2006年大于零,其他年份小于零;運用債務杠桿產生的EVA值均大于零。與同方股份的比較中得出,京東方在生產經營活動與投資活動中并沒有優勢可言,并購后京東方經營管理能力進一步惡化且呈現不穩定狀態,風險加劇,與同方股份相差甚遠。但在財務杠桿的運用和其他活動方面京東方顯著高于同方股份,不過這并不能改變企業整體EVA下降的趨勢。
(二)杜邦分析:
下面我們再通過杜邦分析方法進一步剖析京東方并購后EVA下降的深層原因。
表二:各項指標對比結果
凈資產收益率
銷售凈利率%
總資產周轉次數
權益乘數
京東方
同方股份
行業均值
京東方
同方股份
行業均值
京東方
同方股份
行業均值
京東方
同方股份
行業均值
2001年
2.88
11.1
0.2
3.88
7.5
5.6
0.67
0.88
0.4
1.93
2.17
3.31
2002年
3.88
6.77
2.5
3.53
4.08
6.46
0.88
0.88
0.3
2.53
2.27
3.25
2003年
15.24
4.01
2.8
3.93
2.43
6.55
1.17
0.97
0.4
4.02
2.44
3.23
2004年
5.49
3.95
2.8
2.31
2.24
6.19
0.82
0.98
0.5
4.02
2.83
3.21
2005年
-38.1
3.49
3.7
-11.1
1.83
-3.03
0.69
0.98
0.3
4.66
3.31
3.09
2006年
-48.7
4.94
-1.3
-20.2
2.56
-1.07
0.47
1.03
0.3
5.16
3.7
2.36
2007年
16.34
9.87
-1.3
8.03
4.36
5.9
0.75
0.96
0.3
3.54
3.4
2.36
2008年
-15.4
3.99
-1.1
-12
2.85
-0.14
0.61
0.78
0.3
2.6
2.82
2.37
表三:杜邦分析——因素分析連環替代法分析表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凈資產收益率F
2.88%
3.88%
15.24%
5.49%
-38.09%
-48.74%
16.34%
-15.37%
銷售凈利率A
3.88%
3.53%
3.93%
2.31%
-11.11%
-20.22%
8.03%
-11.96%
總資產周轉率B
0.67
0.88
1.17
0.82
0.69
0.47
0.75
0.61
權益乘數C
1.93
2.53
4.02
4.02
4.66
5.16
3.54
2.6
替換A
5.56%
4.56%
8.75%
10.86%
-36.62%
-65.02%
19.47%
-31.75%
替換B
5.17%
6.00%
11.63%
7.61%
-30.82%
-44.29%
31.08%
-25.83%
替換C
2.88%
3.88%
15.24%
5.49%
-38.09%
-48.74%
16.34%
-15.37%
A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
-1.42%
1.68%
4.87%
-4.38%
-42.11%
-26.93%
68.21%
-48.09%
B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
-0.39%
1.43%
2.88%
-3.25%
5.81%
20.73%
11.60%
5.93%
C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
-2.29%
-2.12%
3.61%
-2.12%
-7.27%
-4.45%
-14.74%
10.46%
如上表所示,并購后的京東方的凈資產收益率在絕大多數年份均低于行業均值和同方股份。進一步說明了并購使企業的經營出現了惡化的風險。并購前后京東方凈資產收益率發生了較大變化,由并購前的正值轉變成并購后的負值,雖然在并購當年凈資產收益率有大幅提升,但是在并購后逐漸下降,其中2005年、2006年、2008年均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值,并購前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化區間為[2.88%,6.98%],而并購后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化區間變為[-48.74%,16.34%],凈資產收益率離散區間加大,市場拓展的風險逐漸顯現。
并購前后銷售凈利率對凈資產利潤率的影響最大,其次為權益乘數,影響最小的是總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在并購后第二年出現了由正直轉向負值的質的變化,總資產周轉率在并購后第二年也出現了下降,權益乘數并購后均高于并購前,尤其是并購后第3年達到案例分析期的高位5.16,可見并購后公司的各方面指標均受到了負面的影響。
京東方的銷售利潤率在整個分析期均低于行業平均值,在并購當年及并購后的2004年和2007年高于同方股份企業管理論文,其他年份均低于可比企業。說明并購在短期內給京東方帶來了一定的經營效益的改善,但是長期反而加速了企業經營效益的惡化。京東方的總資產周轉率在整個分析期均高于行業均值,但除并購當年外均低于可比企業同方股份,說明京東方作為大型企業在控制庫存及應收賬款的周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京東方的權益乘數在并購前均低于可比企業和行業均值,并購后權益乘數迅速提高超過行業均值和可比企業,說明京東方在并購前后的財務風險發生了巨大變化,并購交易過程及其后對后期資金投入需求的增加,使企業的財務風險顯著提高。
總之,京東方并購韓國現代后,在本文的考察期內EVA值均小于零,但并購后進一步惡化;凈資產利潤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出現了負值,說明企業的運營損害了全體投資者的利益。綜合EVA分析和杜邦綜合財務指標分析可知,并購后京東方的經營能力進一步惡化,財務運用能力有所加強,然后財務杠桿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財務杠桿的放大也會放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如果處理不妥,企業將會陷入財務困境。
(三)結果評價
TFT-LCD是一個典型的“大者恒大”和“產能決定競爭力”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廠商只有迅速將產能擴大,成本才能攤薄,采購原材料的議價能力才會提升,產品也才具備競爭能力。隨著產業環境的迅速變化,海外和海內的雙線擴張成為了京東方不能承受之重。京東方甚至曾作出決定將第五代TFT-LCD液晶生產線剝離出上市公司。以下對京東方并購的經驗進行總結以期對后來者提供借鑒。
第一,技術整合困難重重,生產無法實現規模經濟。
京東方想借收購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然而3.8億美元得來的技術仍未為其換來競爭優勢。在京東方搭建TFT-LCD第五代生產線的同時,主要日韓液晶面板廠的八代生產線,便已經開始量產。夏普公司甚至已經投入液晶面板第十代生產線建設。 另一方面,對并購來的技術進行消化吸收也不盡如人意。液晶面板的生產類似于手工藝品制作,流程控制、投料比例等關鍵環節,都依照濕度、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完全靠生產線工人長期的經驗來把握。京東方計劃收購后將技術轉移到國內,然后卻受到了韓國工會的阻撓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最終導致國內外的液晶生產線完全由韓國員工全面掌控,韓國方面在原材料、設備的采購上具有決定性話語權。京東方面對強勢的韓國工會一再退讓,韓國員工在享受高工資、高福利的同時,大大推高了本就已經偏高的運營成本。
第二,行業整體低迷,并購后連年虧損。
京東方貿然上馬第五代TFT-LCD,是典型的“波峰投建,波谷產出”的舉措。在京東方搭建第五代生產線的同時,全球液晶面板產能擴張也進入一個高峰。從2004年四季度到2005年四季度,全球共有11條4.5代以上的TFT-LCD液晶面板生產線投產,這些生產線形成的新增產能在2005年開始顯現。從2005年11月開始,主要尺寸的顯示器液晶面板價格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企業管理論文,京東方面臨極大的壓力。
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以擴充產能,導致對上游配套廠商的話語權缺失,成本居高不下。京東方TFT-LCD液晶面板的綜合成本與國際一流廠商相比,至少存在10%左右的劣勢。
從原材料成本到最終的銷售價格,京東方都并無優勢可言,直接導致了其連年虧損,銷售利潤率大幅縮水,最終EVA維持負值,投資者價值遭到毀損。
第三,資本結構不當,面臨巨大的償債和后續資金融通壓力。
收購之時,高達3.8億美元的收購金額給凈資產只有20億元的京東方帶來巨大的財務壓力。2003年京東方資產負債率最高達到70%。公司B股增發完成后,負債率回落到50%以下。但是在2005年巨額貸款以及巨額虧損的壓力下,資產負債率又回到75%以上。
運用財務杠桿籌集收購資金使京東方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又恰逢全球液晶面板價格仍處在低谷,京東方虧損持續擴大。在此情形下,政府的救助和銀團的貸款有如杯水車薪,京東方面臨巨大的償債和后續融資的壓力。
五、結論啟示
在國內外企業并購史上不乏“蛇吞象”成功的案例,但其成功是以特殊條件和純熟的并購技巧為基礎的。而我國的IT企業在海外并購活動中顯然并不具備這些優勢。京東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鮮活的例子。盡管最終憑借出色策劃完成了并購,可京東方缺乏并購國際一流企業的實力和經驗,并購后陷入了財務費用高昂和后續資金投入乏力等危機。如若不是地方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和國內銀行的協助,京東方可能早已因“蛇吞象”一舉而不復存在。然而政府的支持只能解燃眉之急,從長遠看,這些考慮不周的海外并購會使企業在很長時期內背負沉重的經濟負擔。在復雜的海外并購實踐中,企業應遵循一般性的并購規則,不要寄希望于出“奇制勝”或追求“蛇吞象”的宣傳效應,經驗寥寥的我們要更加審慎。
參考文獻
[1]Buckley, Peter J., Mark C. Casson. Models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8,29(1):21~44.
[2]Buckley, Peter J., Mark C. Casson. Analyzing Foreign Market Entry Strategies: Extendingthe Internalization Approac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8, 29(3): 539~562.
[3]Makadok K. Toward a synthesis of the resource-based and dynamiccapability views of rent cre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387~401.
[4]Anand J, Delios A. Absolute and Relative Resources as Determinants of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 Strategy Manage.2002, 23:119~134.
[5]Preet S Aulakh, Masaaki Kotabe. 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 of channelintegration in foreign marke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7, (1):145.
[6]何碩.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EVA回報率評價[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9,1:54-57.
[7]Stephen A.Ross,Randolph W.Westerfield,Jeffrey F.Jaffe.公司理財[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8]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中國大企業集團年度發展報告[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
[9]廖運鳳.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案例分析[M].企業管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