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2: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實驗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培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媒體,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實踐教學是實用性高級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人才的培養質量。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以理論知識作為基礎,通過分析、判斷,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工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和途徑。借鑒傳統教學方法中的優點,采用“上課+上機操作”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利用實驗室現有設備和資源,重組理論與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基礎—綜合—創新的三級實驗教學模式,增強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與合作性。實驗教學不僅承擔了對基礎理論知識的驗證,傳送實驗技能的任務,而且對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幫助。
2網絡安全防護技術
實例實踐教學作為信息安全專業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對幫助學生理解信息安全專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機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應用型工程人才的關鍵環節。該文提出把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作為重點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網絡防護技術是安全防護技術之一,加固防火墻是實現網絡防護的基本手段。該文以兩人實驗小組為依托,組織對抗性攻防實驗,通過學生具體參與操作,增強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競爭意識,實行組內加分,組間互助的考核策略,最終達到能夠合作設計完成綜合實驗的教學目的。該文以配置SMART-V防火墻實驗為例,通過課堂實例來具體闡述本文的教學模式與理念。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獲得化學知識、培養綜合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化學實驗離不開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方法,對于化學的認識有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過程。由于衛生學校的生源是初中畢業生,學生年齡偏小,理解能力差,基礎薄弱,知識結構不全等,使學生感到化學難學,認為學化學沒用,對化學失去興趣而不愿學化學。本文對化學實驗教學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設性意見。
1.深化、拓展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內容重視學科效應,存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實際生活與社會的需要,造成學生對化學既無興趣又不重視。為適應學生可能遇到的各種實際生活及專業需要,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應以化學實驗為起點,深化、拓展實驗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和醫學知識,讓學生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生活、生產和社會中各類化學問題,使學生進入一個嶄新的知識層面。
2.強調實驗的整體性、系統性和綜合性
實驗內容的安排顧及不到實驗技能的系統性,實驗順序常有難易顛倒的現象。實驗教學進度機械與理論課相對應,偏重于化學課自身的系統和完整性,忽視了實驗課自身的獨立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結果造成了各個實驗彼此孤立,缺乏內在聯系。
3.強化基本操作訓練,重視實驗能力的培養
現有教學在編排上總是把基本操作安排在實驗部分的開始,以為這樣就可以訓練好學生的基本操作。實際上技能的形成是以練習為基本途徑,通過多次訓練才能被掌握。而且大多數實驗都是在試管中進行,造成了學生簡單動作的重復。從實驗的綜合狀況看,演示的實驗多,但效果差;學生實驗少,動手能力差;驗證性實驗偏多,設計性和其他類型實驗偏少;化學實驗側重于操作訓練,在實驗中,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個薄弱環節,對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稍顯不足。
4.改革實驗教學模式
實驗教學主要采用的是驗證式教學,這使學生不用思考、簡單模仿重復就可完成實驗,實驗結束時甚至連起碼的實驗原理都不知道。傳統教學養成學生只會通過書本學習知識,使他們不懂得何謂觀察,何謂思考;而且導致學生厭惡對事實觀察,寧肯相信書本上看到的東西,也不相信自己親眼目睹的事實,忽視對化學實驗經驗的積累。這種傳統的實驗教學使得學生缺乏對實驗的理性思考和創新,缺乏對實驗能力、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培養。
5.重視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功課、發展才智的重要條件。目前教學中缺乏學習方法的教育普遍存在,對學生是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本身年齡小、學習方法不當,近年來又由于擴招使得生源質量下降,造成教學效果停滯不前,學生學到的東西不能靈活地應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只會生搬硬套,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低下。由課本學習走向社會學習,創新教育成為紙上談兵。
6.重視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
化學實驗不僅要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它在培養思維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驗教學中,對于物質的結構、化學反應過程和現象,學生總是用感性認識替代辯證思維。如稀H2SO4與Cu的反應時加熱與不加熱的問題,化學平衡時反應仍然在“動”的問題、酸堿中和反應生成的鹽類水解為何不呈中性的問題……教師應該用辯證的思維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得到應有的培養和發展。
7.健全實驗考核制度
實驗教學評價在教學中起了反饋作用。一方面,決定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它還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目前的實驗評價就是看學生實驗做沒做,實驗報告寫沒寫,實驗結果對不對,然后把它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不健全的實驗考核制度造成學生做實驗流于形式,做不做實驗無所謂,以至于學校、教師、學生都不愿投入時間、精力、資源進行化學實驗的教與學,而寧愿畫實驗、講實驗,化學實驗教學幾乎喪失了它的教學價值。
教學改革實施
1.加強教法和學法的有機結合
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培養人的藝術活動,是“教”和“學”的有機統一體。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教”,更應重視“學”。以往的化學教學,師生雙方都出了偏差。比如,學法上學生更多地注重機械記憶而非理解知識的意義和內在聯系;教法上,教師更多強調的是具體知識點的學習和應用,缺少對知識的系統整理。重教師輕學生、重知識輕能力、重教法輕學法的教學,使得知識的學習效率很低。隨著時展,知識不斷更新,讓學生裝滿知識走出校門,遠不如培養他們掌握如何尋找知識和運用知識更重要。古人云,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以漁,終生受用。重視教法改進的同時也要加強學法的指導,只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改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速教材改革建設
沒有好的教材不會有好的教學。教材是教師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媒體和理論依據,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有力保障。化學實驗作為重要的化學教學內容,應根據學科的特點、醫學職業教育的專業(藥劑、護理)特色、學生的認知水平(初中)、學生的實驗技能水平與發展要求,來精心編排和組織化學實驗,優化實驗內容和結構,使化學實驗能夠體現專業特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相聯系,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或師生協作實驗、驗證性與探究性或綜合性實驗有機結合,同時也增加實驗的趣味性,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與發展需求,成為融化學知識、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實踐技能、創新能力等綜合培養與訓練為一體的新型課程體系。化學實驗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掌握化學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習后續課程掌握必要的知識及能力。因此,要加速實驗教材的改革建設,適當減少驗證性實驗,豐富實驗內容與類型,以醫學問題和實際生活問題的發現為線索,適當增加與醫學和生活聯系緊密的實驗內容,拉近醫學與化學、生活與化學的距離,讓學生真正感覺到學化學有用,因而化學有用要學。
3.搞好實驗考核
以能力為本位的中職教育改革方向,要求教學應該更關注如何利用學科優勢,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形成。實驗評價也必須遵循現代教育理念,以全方面最大可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力求幫助發現選擇和形成一切有可能的、適合學生的有效教育方式為目的,建立新型的實驗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做出有效的評價。
實驗作為化學課的一部分,不單獨考試。實驗成績以學生實驗報告為基礎,記入平時成績中。所占比例較低。因此學生上實驗課但不動手,做實驗但不思考,只看不做、只做不思、實驗報告抄襲現象嚴重。為了推動實驗教學的改革和實驗能力的全面培養,需要改進和加強實驗考核工作。實驗考核不應只局限于操作技能或實驗結果,要擴大考核范圍,改進考核方法及標準,在此基礎上全面地做出教學評價。
4.加強化學實驗教學與醫學專業課程教學的相互聯系
化學教學要為醫學類學生學習醫學專業課程服務,但化學教師缺乏對醫學臨床知識的了解,應加強與醫學專業課程任課教師交流反饋相關信息,了解今后學生在學習醫學專業課程中會遇到哪些與化學相關的內容,學生學習化學后能否適應醫學專業課程教學的要求,以進一步對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指導,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學校普遍對實驗課普遍不夠重視,持可有可無的態度,計算機實驗教學中還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對計算機實驗教學逐漸失去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成績評估的過程時普遍采用試卷考核的方法,這種評估成績的方式非常的單一、片面,不能起到考核學生能力的作用。由于學校并不曾對實驗教學制訂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大部分學校投入的不少的物力財力來購買的實驗設備難以發揮出應有功能。
1.2計算機實驗教學中教學環境方面的問題
因不同計算機實驗課程所需要的硬件設備及軟件設備不同,計算機作為科技工具,更新速度快,所以計算機實驗室的建設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許多學校因為經費有限、設備陳舊,難以滿足學生需要,于是產生應付教學實驗的現象。除此之外,因設備安裝時其安裝人員考慮不周,也會影響日后實驗教學過程中該設備的使用效果。
2.提高計算機實驗教學課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針對上述實際情況和多年來的教學體會,對提高計算機實驗教學質量提出如下建議。
2.1合理安排實驗教學
實驗課與理論課不同,一方面,實驗課一般更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老師指導學生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學好計算機必須進行大量的實踐練習,課程設置中實驗課的課時遠遠不足,導致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效果不好,學校應加大計算機基礎實驗室的開放力度,讓學生有足夠的課余實踐場所。
2.2增加實驗教學課時量,革新考核方法
目前計算機課程安排,課堂教學和上機實習的比例一般是2:1。鑒于計算機教育的特殊性,有必要增加學生上機實驗的課時數。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得以消化,而且可以給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去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主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其創新能力。教學考試是檢查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要改革考試考核方法,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使學生的實際水平真正體現在計算機的實際使用上來,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2.3重視實驗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的提高
隨著計算機教學的改革,對實驗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實驗工作人員不僅要有較強的理論水平和動手能力,還應具有創造性思維和較強的應變能力,并且還要對邊緣學科有所了解,熟知本專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因此,為適應這種情況,對實驗工作人員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以自我提高為主,校內外培訓為輔的方法,提高實驗工作人員的素質。
加強實驗室隊伍建設
二、實驗教學方法改進
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基本上是老師給出學生實驗目的和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演示,機械的模仿。雖然完成了實驗教學計劃,但是會造成學生對實驗不感興趣,創新精神得不到發展。[4]
1.將仿真軟件引入實驗教學中
將仿真軟件引入傳統的電路實驗教學中來,可以達到軟硬結合、虛實相輔的目的。[5]例如:在諧振電路的實驗中,我們要求學生不但要測出諧振頻率,還要繪出不同Q值下的通用幅頻特性曲線,以及UL(ω)和、UC(ω)曲線。將multisim仿真軟件引入電路實驗之后,可以輕松、準確的顯示出曲線,有利于同學們對理論知識的分析和理解,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興趣。
2.利用網絡平臺支撐實驗教學
在實驗教學網站上提供實驗指導書、實驗教學大綱、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常用儀表的使用說明,電子元器件手冊和老師的實驗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供學生查閱,學生可通過系統中師生互動平臺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
3.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
在實驗教學時數有限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一方面可更加有效地指導學生完成大綱要求必須做的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可通過觀看實驗演示,延伸實驗教學范圍,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以達到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6]
三、實驗教學管理的改進
1.加強預習環節的監督
嚴格要求學生的預習環節,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實驗,要求學生按實驗預習要求及內容進行課前預習,大部分同學會做到,但是也會有一些自覺性差的同學不去預習,這樣一定會影響實驗的完成進度和質量。為了檢驗學生是否完成預習,預習完成后,我們會要求學生登錄實驗預約系統,接受實驗項目預習測試,作為學生實驗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從而有效的保證了實驗預習質量。[7-8]
2.實驗過程中加強團隊合作意識
實驗過程中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實驗。這樣可以提高同學之間的溝通能力,加強同學的合作意識。將團隊合作精神引入到實驗教學中,使實驗教學由一個人參與變成多個人共同參與,學生為了更好地完成實驗,會在實驗過程中有明確的分工和互助,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從而整體優化實驗教學效果。[9-10]
3.全面的實驗考核機制
實驗成績評定,不能單純依靠實驗報告中的數據,要以實驗考試的形式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由于我校電路實驗沒有單獨設課,所以學生在做實驗時積極性不高,老師會在每班實驗全部完成后進行現場實驗考核。在規定時間內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元器件的選擇、實驗電路連接、實驗數據測量和計算等過程。老師根據完成情況給出實驗操作分。實驗結束后老師將學生的實驗預習成績、實驗操作成績、實驗報告成績,按照合理的分配,生成學生的實驗成績。避免單靠實驗報告給定成績的片面性,不僅可以使學生查看成績,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已的薄弱環節。采用這種實驗考核方式之后,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有了極大的提高,對電路實驗及儀器使用記憶深刻,動手能力大大增強。[11-12]
四、實驗內容的設計
1.進行實驗內容和要求的調整
針對學生專業的不同,學習程度的不同,實驗內容和要求上做適當的調整,例如只有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同學做一階電路和二階電路實驗,而其它專業如機械制造專業的同學只設三個基礎實驗。同樣的戴維南定理實驗,要求電氣專業的同學通過多種測量方法,計算出等效電阻,而其他專業同學可以只用一種方法測量并計算。
2.以工程項目為核心設計實驗內容
以工程項目引導實驗設計,例如:在日光燈電路連接及功率因數提高這個實驗中。項目設計的總體目標是借助于該實驗平臺,構思、設計日光燈電路,并實現將日光燈點亮,簡單故障排除,并且能提高功率因數。為了完成設計目標,首先需要學生深刻理解日光電路的工作原理,充分了解實驗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熟悉日光燈電路實驗裝置的結構及使用方法;其次,需要將任務分解為連接、測量等子任務,確定每一子任務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并設計相應的電路;而后在電工實驗臺上搭建電路并點亮日光燈,自已動手用智能功率表或其他儀表測量電路的各項參數,自已分析計算功率因數,并通過并聯電容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數接近于1;最后,進行實驗調試,若不能達到預定目標,還需要根據電路、電工學知識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措施,重新修正參數,直到得到滿意的實驗結果為止。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遇到隨機干擾、估計不準等實際工程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工程項目為驅動不斷拓展和層層推進來帶動實訓步驟,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整個項目。從構思、設計、方案決策、器件選型、電路搭建、測試、數據收集整理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完整的知識點和技能訓練。
3.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以往的實驗教學往往是老師先講實驗的原理和實驗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即應該怎樣做,不能怎樣做,這種做法雖然使學生掌握了這個實驗,但學生的大腦得不到積極的開發,學習處于被動狀態。所以在實驗教學中,有時應讓學生大膽地做出自己的猜想,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然后教師和學生共同評選出最佳方案進行操作,分析過程、現象,得出結論。如在講元件伏安特性實驗時,我們可以提出實驗要求用伏安法將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線畫出,讓學生自已去設計電路,做出原理圖,并用multisim軟件進行仿真,確定所用元器件的規格,選擇合適量程的儀表和電阻箱等,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實驗的整個過程,并對測量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并形成文檔資料。這樣,學生必須要動手動腦,選擇儀表的量程,電阻的大小,考慮連接電路時應注意什么問題等。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有時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進行重復操作、觀察、數據處理、結果分析等,這些過程本身就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使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使學生在構思—設計—實現—運行的過程中,開拓思維,增強動手操作能力。這恰恰符合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工程教育理念。
二、以競賽為引導,實施創新教育
實驗室在現有實驗設備條件下,于2005年、2007年和2010年舉辦了三屆大學生力學創新實驗設計大賽,給大學生提供了自行組織、設計、制作、測試、分析、論證,全方位工程實踐鍛煉的機會。首先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供設計方案,根據設計方案繪制工程結構設計圖,結構設計圖上要標明結構制作的材料型號和尺寸大小。最后整個參賽項目的設計方案要以書面的形式上交到競賽組委會進行審核,項目設計方案經審定后方可參賽。實驗室提供活動場地,學校提供制作材料。學生以5~6名一組為單位獨立完成競賽的各項工作,即從工程結構的設計、制作、實驗、強度要求來論證工程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并提出工程結構的改進方案,最后以書面形式提交項目競賽的總體報告參加答辯。經過答辯委員會對每項參賽作品的設計、制作、實驗、分析、答辯等綜合質量進行評審,評審內容由作品設計創新性、作品制作質量、測點分布合理性、加載方案合理性、結構的實驗應力分析、結構的改進方案、報告質量、答辯質量等組成,最終評定出競賽獲獎等級。力學創新實驗競賽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挫折與失敗的沖擊下的團隊協作精神。努力創造條件,為學生搭建工程實踐平臺,使學生在工程結構的綜合設計、工藝制作、實驗分析、實驗操作、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上得到全面鍛煉。競賽作品已用于結構應力分析實驗教學中,為學院增添了20臺實驗設備,節省教學設備經費l5萬元。2010年力學實驗室教師指導學生在“首屆黑龍江省大學生基礎力學實驗競賽”中獲團體二等獎。2011年,力學實驗室還選擇部分優秀學生開展現場實測特色實驗,如對松浦大橋、龍塔的現場實測,以及其他工程設施中典型建筑物的實地測試。根據學生能力,選擇優秀學生結合大學生素質教育活動,在創新這個層次上進行教學改革,使素質教育活動常態化。
三、以實驗室開放為平臺,提升創新教育能力
力學實驗室實行“預約登記”制度,從早上8:30到晚上9:00開放,學生可以根據實驗內容和時間“預約”,同時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積極為校內教師和學生服務。力學實驗室主要結合各個專業的需要,配合學生做好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配合教師搞好科學研究。例如,為材料學院的畢業設計做常溫、低溫沖擊試驗200多件,為機械學院的研究生畢業設計做彎曲疲勞試驗,測試試件80多件等。力學實驗室對安全學院李鳳儀教師有關于煤礦回填科研項目的壓塊試樣進行了力學性能測試,實驗試樣400個,歷時3個月。
當前,由于應試教育依然存在,中學實驗室工作還存在兩種現象:一是有不少領導仍然沒有長遠的觀點,只有短期行為,他們舍不得在實驗室建設投資,有些學校雖然實驗室樓房建起來,但建得不符國家規范,且里面設施配備不足,實驗材料長期短缺,實驗教學工作開展照樣困難。領導層忽視實驗室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實驗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時老師的教學出現一些誤區,例如:重理論,輕實驗;重結論,輕過程等現象。其實,實驗室是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是學生科學實驗的啟蒙園地。本文擬圍繞中學實驗室工作這個話題,談談如何加強實驗工作,推進素質教育。
一、提高認識,明確作用
有一些領導同志對實驗室建設說起來重要,但實際做起來并不真正重視,在實驗室建設上總強調資金緊張,而不舍投資素質教育論文,忽視內部建設與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眾有句話“關鍵在領導,領導在認識”。因此,解決實驗室建設問題,關鍵是領導認識問題,而提高認識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
1.加強實驗室建設是學校內部建設的重要內容。它直接關系到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問題,因此對實驗室的投資是深層次的投入,是戰略性的投入。
2.加強實驗室建設是直接關系到能否培養創新精神和科學實驗能力的人才,推進素質教育的問題。它可大大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
3.明確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水平高低,除看師資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實實驗室建設和教學裝備如何也是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反映校長素質高低的鏡子。
4.教育主管部門要組織各校領導外出參觀學習,請先進單位的同志作報告,使參觀者開闊眼界,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二、納入計劃,保證經費
認識提高了,要抓落實,把實驗室建設擺上議事日程。①學校要把實驗室工作納入校學年工作計劃,且必須有一位校長主管實驗室工作。要把實驗室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有意識有重點地搞好實驗室建設和設備工作。②在經費使用上,保證實驗室重點使用。經費,一方面要在依靠政府的基礎上,發動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儉節約,創造條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實驗樓,添置教學設備,創建標準的實驗室。
三、做好規劃,堅持標準
首先,做好規劃。實驗室建設要納入學校建設的規劃中,要在規范化、標準化的規劃中發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實驗室建設的文件要求,使實驗室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上新臺階,無論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計劃、有重點地向高標準邁進,加速現代化實驗手段的建設。
其次,學習國家標準,明確要求。①明確初中、高中和完中實驗室的儀器室、準備室、辦公室和實驗教室間數的設置、面積的規定,水電安裝的要求,排氣扇的功率等實驗室設施的詳細說明。在實施過程中,堅持改造一個合格一個,新建一個達標一個。堅持標準,反對只圖省錢,而不講標準。②明確國家規定的中學各類學校的儀器設備配備標準素質教育論文,從而配足儀器設備。
第三,抓典型,促建設。作為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在推動基層學校實驗室建設過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進其它學校實驗室建設標準化、規范化進程。
四、加強實驗管理,推進素質教育
硬件設備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關鍵,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進素質教育。作為領導,要切實加強實驗管理工作,推進素質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狠抓各種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執行。健全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是加強實驗室建設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對設備的使用、管理及實驗員的職責都要有明確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裝框上墻。作為學校領導,要定期檢查制度的執行情況,并把執行情況列為對實驗人員的評估、考核的重要內容。
2.抓實驗開出率。實驗不能僅限于滿足教材規定的項目,否則就不能充分發揮實驗室的投資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精神,不能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要鼓勵教師多做實驗,增加學生動手機會,讓學生自選實驗課題進行實驗。具體要求與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②把部分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③開放實驗室;④開展課外科技活動;⑤加強實驗會考等。此外,要求實驗人員在學期末,要根據實驗教學記錄單,對照本學科教材要求的實驗,統計各年級各位老師實驗完成數量。統計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師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實驗,以及超額完成教材規定的實驗數量。實驗統計表要送交學校教務處存檔,以備查閱。
3.加強實驗隊伍的建設。這是加強實驗教學,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而隊伍建設重點是穩定、提高素質和調動其積極性這幾方面工作。具體方法:①穩定實驗教師隊伍 ,嚴把人員進入關。怎樣管好、用好儀器,使儀器在實驗教學中發揮的效益,實驗教師的素質起一定作用。因此,作為領導要有長遠眼光,嚴把人員進出關,不要讓老弱病殘的人充數,更不要讓沒有責任心的人充當。要注意培養新生力量,充實實驗隊伍。②解決實驗教師業務進修問題,例如:組織參加省、市專業培訓,鼓勵進修等。③切實加強實驗隊伍的思想工作,嚴格管理,從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關心和幫助他們,調動其積極性。例如:解決評職稱、工資福利和勞保待遇等方面問題,以穩定隊伍,鼓勵進取素質教育論文,調動積極性。④明確實驗教師業務工作的標準要求:a.懂得實驗室財產帳的做法;b.掌握儀器、藥品性能特點,以及保管儲存和維修保養;c.熟悉教材與課程標準,明確實驗的教學目的和要求;d.明確各年級的實驗教學進度;e.熟悉實驗步驟、過程和結果等。
4.檢查評估,總結交流。作為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要抓好各校實驗室的檢查評估。這是觸動各校校長加強實驗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過檢查評估,表揚先進,批評落后,總結交流,促進進步,以提高儀器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檢查評估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為了推進素質教育。檢查評估的內容:①學校領導是否重視。通過聽匯報,和檢查學校學年工作計劃、工作總結是否有實驗室工作內容,檢查召開實驗工作會議記錄和領導聽實驗課記錄。②實驗設施是否配備齊全。③規章制度是否落實。④帳務是否健全,帳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學、美觀。⑤實驗通知及實驗教學記錄單的記錄情況。⑥抽查學生做實驗等。總之,教育主管部門要通過檢查評估,觸動各校校長,從而引起其重視并付出行動。
二、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數據庫是目前國內惟一能提供全面的數據批量下載功能(即施引文獻和參考文獻能一起被套錄)的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且收錄數據質量較高,使得其評價功能較有權威性。所以,本文利用CSSCI數據庫,以“特殊教育教師”、“特殊教育師資”、“特教教師”、“特教師資”、“特殊教育and教師”、“特殊教育學校and教師”、“聾校教師”等作為關鍵詞檢索項,下載了1998-2013年間相關文獻的所有題錄和參考文獻數據,刪除重復文獻和非學術性質的文獻,最終得到有效引文共116條,包含162個關鍵詞和700條被引文獻,并對關鍵詞和被引文獻作規范化處理,以便于后續的統計分析,如:將“特教教師”、“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統一為“特殊教育教師”,將“教師培養”、“教師培訓”統一為“師資培養”。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為CiteSpace軟件。該軟件是美國德雷塞爾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華人學者陳超美博士與大連理工大學WISE實驗室聯合開發的科學文獻分析工具,在圖書情報學、管理學、科技政策等方面都有應用。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論和尋徑網絡算法等,對特定領域文獻進行計量,以探尋出學科領域演化的關鍵路徑及其知識拐點,并通過一系列可視化圖譜的繪制來形成對學科熱點領域的分析和學科前沿的探測[5]。這種歷時性可視化技術可以自動聚類和對術語進行標識,繪制的圖譜可視化效果好,通過圖譜中各節點之間連線的粗細和各節點圓圈的大小、年輪的厚度、顏色的差異等,可以了解該節點的共現頻次、中心度、在不同年份的被引情況和熱點動態等。
三、特殊教育教師研究的熱點領域
關鍵詞是文章主題的高度概括。對某個領域一段時期內的關鍵詞出現頻次進行高低排序,某個關鍵詞出現的次數越頻繁,表明該領域對其的關注度越高,高頻關鍵詞通常可用來確定某個研究領域的熱點狀況[6]。本文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運行軟件時,時間跨度選擇1998—2013年,單個時間分區長度設為1年,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keyword),術語類型選擇“突現術語”(BurstTerms),TopN選擇Top50,意味著選擇每一年的出現頻率最高的前50個關鍵詞進入圖譜繪制,網絡簡化算法選擇Pathfinder對圖譜進行精簡,適當減少連接數量能使網絡的主要結構更清晰、更明顯。調整可視化圖譜時,閾值選擇頻率≥4,即:只有至少出現4次的關鍵詞才會在圖譜中以文字標出,字體大小和出現頻次是成比例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如圖1所示。根據陳超美博士的定義,圖1中各圓圈的大小代表關鍵詞出現頻次的多少,圓圈越大表示出現的頻次越高,受研究者關注的程度越大,也即是研究的熱點領域[7]。圖中具有深色中心的圓圈代表可視化網絡中的關鍵節點(中心性≥0.1),它是圖譜中中心性和頻次較高的節點,這些節點可能成為網絡中由一個時間段向另一個時間段過渡的關鍵節點。關鍵節點在網絡圖譜中起到連接和過渡的橋梁作用,這些通過突現術語(BurstTerms)找出來的關鍵節點可以看作研究的熱點領域。由圖1可知,按照節點大小尋找到的1998—2013年特殊教育教師領域的高頻關鍵詞包括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教師、教師、教師資格制度、美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師資培養、社會支持、師資培訓等。另一方面,按照節點的中心度來挖掘整個網絡圖譜中起過渡作用的關鍵節點,一個關鍵詞的節點中心性越強,意味著它控制的關鍵詞之間的信息交流越多。按照關鍵詞的中心性大小排序,結果如表1所示。結合表1和圖1可知,從節點中心度來看,“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師”兩個節點的年輪最大,占整個研究領域的核心地位,這和本文的研究主題一致。另外,“教師”、“美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教師資格制度”、“師資培養”、“社會支持”、“心理健康”等也是較為明顯的關鍵節點。通過以上對高頻關鍵詞和高中心性關鍵詞的進一步歸納和匯總,并結合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和二次相關文獻的閱讀,總結出當前我國特殊教育教師的研究熱點領域主要包括:特殊教育師資培養、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
(一)特殊教育師資培養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國歷來重視特殊教育領域的師資培養和建設,《殘疾人教育條例》第六章就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重視從事殘疾人教育的教師培養、培訓工作,有計劃地舉辦特殊教育師范院校、專業,或者在普通師范院校附設特殊教育師資班(部),培養殘疾人教育教師。”[8]《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中又明確提出要“加大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力度,鼓勵高校在師范類專業中開設特殊教育課程。加大國家級教師培訓計劃殊教育教師培訓的比重”。在培養體系上,我國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形成了中等特殊師范教育、大專、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層次相銜接的特殊教育師資培養體系。在培養模式上,我國特殊教育師資培養一般包括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兩種。職前培養主要由高等特殊教育師范院校或高等師范院校中的特殊教育專業承擔;職后培訓沒有固定的模式,一般為校本培訓、遠程培訓和由特殊教育培訓中心定期舉辦的短期培訓等。但有學者提出,我國特殊教育師資同時存在著專業化程度不高、學歷層次低和培訓效果欠佳的問題[9],還面臨著數量缺乏、教學能力與經驗匱乏、教師資質偏低以及自我效能感不足的發展瓶頸。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成為當今教師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應當改變當前特殊教育師資培養模式,加大對特殊教育骨干人才、融合教育專門人才以及隨班就讀普及型人才的培養[10]。
(二)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機制,把教師視為一個履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11]。特殊教育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才能促進特殊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唐春梅提出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的內涵包括4個方面:掌握系統的特殊教育領域的科學知識、有效地解決特殊教育中的實際問題、有充分的專業自、恪守共同的職業道德[12]。但學者們關于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現狀的調查結果并不讓人樂觀:馮建新對陜西省197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現狀進行調查后發現,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培訓次數少,特殊教育教師科研意識淡薄[13];丁相平對山西省進行相關調查后發現,特殊教育教師存在專業化程度偏低、科研能力較弱、社會地位不高、工作滿意度低和壓力大等問題[14];有學者對湖北省、吉林省等地的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行調查研究后也發現有類似的情況。這些實地調查表明,雖然國家一直在強調要加強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但在實踐中仍有許多實際困難。為此,鄭俏華提出了特殊教育學校師資隊伍專業化發展的策略,認為: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任用制度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良好前提;改革評價與激勵機制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保障;強化繼續教育工作,開展校本培訓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以人性化的管理打造和諧、融洽的社會關系可形成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良好氛圍[15]。
(三)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影響其自身的教學工作,也會對施教對象產生重要影響。特殊教育教師是一個高應激的特殊群體,由于特殊兒童的身心障礙,導致其學習能力和情感發展較為緩慢,短時間內不會有明顯教育成效,因而特殊教育教師教學成就感低下,甚至產生職業倦怠感。另外,特殊兒童往往伴有情緒和行為障礙,特殊教育教師的注意力必須保持高度集中,以隨時應對突發事件,這使他們長時間地處于疲勞狀態,容易導致各種身心不適。申仁洪對重慶市132名特殊教育教師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表現突出。教師缺少社會支持會導致無助感,進而又陷入更深的社會孤立中,如此循環容易導致教師產生彷徨及抑郁等心理問題[16]。周玉衡調查發現:山東省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總體水平較低,在385名特殊教育教師中,發生心理問題的比例為50.13%[17]。趙小紅等在2012年對國內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總結分析,發現多數研究認為,我國的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并存在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問題[18]。因此,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應該引起自身和教育管理部門以及社會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特殊教育教師的社會支持是指特殊教育教師從他人或者社會網絡中獲得的支持性資源,是緩解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壓力的重要資源[19]。一方面,社會支持可以降低特殊教育教師感知壓力的基線水平,降低對壓力事件的嚴重性評價;另一方面,社會支持能夠為特教教師提供問題解決策略和情感撫慰,幫助教師有效地應對壓力情境,從而降低其危害程度。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可以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對社會支持的利用,減輕應激壓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
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是國家對特殊教育教師實行的職業資格認定制度。特殊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多樣性決定了特殊教育工作的艱巨性和專業性,對特殊教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為了保證特殊教育的師資質量,國際上許多發達國家都實行了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美國的特殊教育教師任職資格認證制度較為系統和全面,在認證機構、認證標準、認證考核與認證的更新等方面都有詳細的規定和說明,在世界上處于較為領先的地位[20]。英國特殊教育教師的任職資格采用“普通教師資格”+“特殊教師資格”的雙證制度,并分別針對聽覺障礙、視覺障礙和多重感官障礙3類學生的教師的準入資格進行了明確規定[21]。我國盡管于1994年在《殘疾人教育條例》第三十七條中明確規定“實行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制度”,但缺乏切實的措施來保障其落實,只是在經濟發達的上海率先實施了一段時期。2014年,國務院頒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再次提出“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證書制度,逐步實行特殊教育教師持證上崗”。我們應該借鑒他國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國情與實際,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出臺專門而具體的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認證條例及實施辦法,并配套相應的法規以保障實施。特殊教育教師的任職標準應區別于普通教育教師任職標準,突出其專業性和針對性,以促進我國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另外,英國細化特殊教育教師資格種類的做法也很值得參考。
四、特殊教育教師研究熱點的知識基礎
知識基礎是一個有利于進一步明晰研究熱點本質的概念。如果把研究熱點定義為一個研究領域的發展狀況,那么研究熱點的引文就構成了相應的知識基礎。一個研究領域可以被概念化成一個從研究熱點到知識基礎的時間映射[18]。對關于特殊教育教師研究的106篇核心論文的700條引文進行文獻共被引分析,可以發現某一研究主題的知識基礎。因此,有必要了解所收集數據的引文情況,從而揭示其研究熱點的知識基礎。CiteSpace軟件不但能夠提供直觀的、可視化的科學知識圖譜,而且通過軟件操作處理還可以得到與圖譜相對應的詳細數據。運行軟件時,節點類型選擇“參考文獻”(CitedReference),經過網絡算法Pathfinder的精簡,得到包含464個節點和1573條連線的可視化圖譜。節點越大,表明文獻的被引用頻次越高,其在特殊教育教師研究領域的地位越為重要。從中提取出的高被引文獻如表2所示,其中半衰期描述文獻的老化程度,半衰期越小,其老化速度越弱,有效價值也就越大。從表2可知,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是丁勇于2003年發表在《中國特殊教育》上的《近年來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教育研究綜述》[22],其半衰期為1年,老化程度較弱。該文主要對2003年以前的國內外特殊教育師資培育的總趨勢、目標和方向、培育模式、培育課程及任職資格、制度的研究狀況進行了綜述。由于綜述整合了近年來特殊教育教師領域的研究現狀,信息量比較多且綜合概括,閱讀綜述可在較短時間內了解該專題的最新研究動態,了解若干篇有關該專題的原始研究論文,因而不難理解其為何有如此高的被引用率。被引頻次排在第二位的是華國棟于2001年編著的《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問題研究》[23],它是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的研究報告。該課題集結了全國各個地區特殊教育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主要圍繞在普通師范院校如何培養特殊教育師資開展研究,具體包括特殊教育師資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課程大綱、教材、教學和訓練方案4個部分,是我國較早大規模系統研究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問題的教育部重點課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因此對后來的特教師資研究影響較大。其中,趙微發表的《英國培養普通師資具有特教技能》一文即為該課題的研究成果之一。徐美貞于2004年發表的《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和劉在花于2006年發表的《特殊學校教師職業枯竭特點的研究》雖然發表時間較晚,但至今均已被引用了9次,從中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職業枯竭問題日益成為研究的熱點,這和特殊教育教師所處的教育環境有關。特殊教育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有著各種障礙的特殊兒童,發展較普通兒童落后,還有部分學生有情緒問題和過激行為,特教教師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良好的狀態,防止職業枯竭,把特殊教育作為一門終身熱愛的職業來對待,是以往研究者比較關注的問題。顧定倩發表的兩篇有關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的論文被引頻次也較高,其通過對國際上特殊教育教師的類型劃分、資格標準、任職資格的獲得等比較分析,探討了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師資格制度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策略。雖然我國有關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規幾次提出實行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資格認證制度,但多止步于此,少實際落實。因此直至今天,特殊教育界的學者們仍然在大力宣傳和呼吁落實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張悅歆于2004年發表的《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與特殊教育需要》[24]一文,其半衰期為兩年。該文分析了當前我國特教教師素質的現狀和教師專業化存在的問題,指出了特教教師走專業化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總結出我國特教教師達到專業化的標準和促進專業成熟的途徑。普通學校教師需要專業化發展,施教對象為各類殘障兒童的特殊教育教師更需要專業化的素養和技能。結合特殊教育教師研究的熱點領域和知識基礎的計量分析可以發現,聚類出的特殊教育教師熱點領域均可在知識基礎分析中找到相應的引文和著作,這進一步印證了陳超美博士提出的“一個研究領域可以被概念化成一個從研究熱點到知識基礎的時間映射”的觀點,從而也進一步印證了本文計量分析結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師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嚴謹而又嚴肅的。其實,“你給學生一點兒陽光,也許他就會燦爛”。學生就是期待沐浴陽光的植物,只要你能給予他豐盛的眼光,你就會從他的身上看到收獲的喜悅。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教師激發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愿進學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用包容之心對待學生的錯誤,用燦爛的笑容面對學生。學生才會感受到生活是明媚的,學習是愉快。健康的心理是良好學習的基礎。包容是我們最好的教育手段。在我的班級上,有個別同學總是喜歡抄襲別人的作業。有時會遲交作業甚至不交作業。因此,這些學生成績在班級屬于后游。怎么辦呢?批評、懲罰、見家長?不行!我嘗試著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結果發現他們的身上真有不少的優點:比如,技能實踐強,在技能培訓當中積極肯動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遇到疑難問題主動請教老師。另外他們有時候積極幫助老師打掃實訓車間,每次見到老師總會笑嘻嘻問候一聲。于是只要一有技能教師表揚他們,我便會在班會課上表揚他們,課后我會把他們叫到辦公室里,私下微笑的詢問他們:“你們的其他科目作業做好了嗎?要抓緊時間,不要拖欠老師的作業。”他們總是會紅色臉撓著頭對我說:“班主任,我作業做好了,忘記交了。”我心理知道他們的秘密,但是我還是笑著對他們說:“那好,下次別忘記交作業啊,我明天可是要檢查的。”他們從我話語中體會到的是一種鼓勵和信任,自然一些文化課和理論課的走也再也不敢拖拉或者遲交了,他們也會在校園里找到自身的價值。后來他們在課堂慢慢的建立了自信,成績取得了進步。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我會用欣賞的目光是看他們;在學生犯錯誤時,我會用鼓勵的微笑去包容學生。因此,我用包容贏得了學生對我的尊重和愛戴。我想:包容,就是那把開啟教育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幫助學生在學習道路上取得成功。
二、把親情送給學生
把學生當做自己的親人去關心和愛護,老師要在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關心自己的學生,要用實際行動走進學生的個人世界。每一個學生都個體的差異,不論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優還是差,不論學生的性格是文靜還是調皮,不論學生的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他們都是你的“孩子”,班主任要用自己平等的心態出關心他們。不論他是否犯過錯,班主任都要用親情感動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融洽彼此的關系,增進師生的感情,讓學生在學校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只有這樣建立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場所,才能讓學生學習更安心,更有動力。例如,我班級上有一名學生,父母在一次事故中去世。學生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有伯父照顧,但是在校園里他是沉默不語,滿臉愁容,上課時常常望著窗外走神。他總是獨來獨往,不愿意與其他學生交往。每次我在辦公室里找他談心的時候,他總是用沉默來回應我。我漸漸地開始關注這個孩子,天冷了就會問他衣服有沒有帶;上課走神了就會問他遇到了什么煩心事;放假前會問他有沒有帶足路費;成績下降了就幫他補習。我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用母親最柔暖的心去融化他冰冷的世界。時間一點點的在過去,學生的世界本打開了。當我和他談到他去世的父母,他流著眼淚告訴我,在他記事前,他的父母就因為車禍去世了,他重來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愛。老師在細微的生活上點點滴滴的關心,讓他感受了遠離的親情。打開了學生心結以后,他上課開始專心聽講了,也愿意參加班級組織的活動,還參加了學校的運動會為班級爭了光。這樣的小事很多,比如,學生感冒了,我會帶上藥到宿舍去看望,或者打電話聯系父母;學生病假回校,我會主動為他補課;天氣變化,提醒學生添減衣服;學校放假,提醒學生注意路上安全。這只是生活上瑣事,但是學生能夠感受到你的關心和呵護,我用親情去打動學生,收獲的是學生真情的回報。每當走進學生內心的時候,我能讀到學生金子般純真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們發自真心的感激。這時我心頭充盈著幸福的感覺。
三、把能力送給學生
高中語文教師的語言還應當具有審美性,有比一般人的語言更高的美學價值。這一特點是很重要的。許多產生巨大藝術魅力的教師語言范例, 都是富于審美性的。例如于漪老師在講《春》、《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濟南的冬天》等一組寫景散文時,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美幾乎是無處不在。當然,大自然的美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不同于繞梁三月的音樂美,也不同于充滿青春活力的人體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似乎融合了所有的美,尤其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錦繡河山,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季節,展現出不同美的姿態。今天我們要學一組文情并茂,描寫四季景色特征的散文,來領略祖國大自然的美景。
這段導語通過精當的詞句和引用、排比、對照、夸張等修辭手段,表達了富于哲理的美學思想和熱愛祖國大自然的美好情懷,烘托渲染了一種美的氛圍,正與教材的風格相吻合。可以說,這段話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是美的。無怪乎她的學生要說,聽于老師的課是一種藝術享受了。
二.美的語言,能達到深入學生心靈的效果
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準確捕捉到教師語言中“情”的信息,進而領悟“情”中之“理”。教師要以美的語言作為美的品德的載體,深入學生心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比如講述《江南的冬景》和《西地平線上》這兩篇課文時,我帶領同學們挖掘文中的美景,深情的感受溫潤柔美的江南冬景,感受那氣勢雄渾、撼人心魄的西部落日,把她想象成正如中國的山水畫和西方的油畫,一種是含蓄朦朧的美,一種是濃墨重彩的美。在課堂上熱烈的討論之后,同學們終于明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瑰寶,我們應該珍惜。同時對羅丹說的“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這句話有了切膚的體會。因此,很自然的,我做出有力的揮手狀:“讓我們走進自然,諦聽天籟,感受大自然散發出來的迷人魅力。”用大家都熟悉的語言來描述江南美景的真實存在,讓學生心中被一種深情所填滿,然后再聲情并茂的泛讀課文,分析課文,語言上深情打動了他們的心,就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也使課文永留心中,使語文教學達到了更高的層次。
三.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才能點亮學生的心靈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