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2:39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糖尿病護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2學術權威管理機構成熟,培養(yǎng)認證體系統(tǒng)一直到1980年美國的護理專科化發(fā)展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成熟歷時70多年的糖尿病專科護理已經形成了一套以自下而上發(fā)端于學術權威系統(tǒng)、網狀交叉管理模式為特征的統(tǒng)一培訓認證體制。以教育部提供的DSN培養(yǎng)的教育基金、政策支持為基礎,美國國家護理聯(lián)盟評估委員會(NLNAC)和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委員會(CCNE)制定的糖尿病護理教育質量標準為依托,來對DSN進行育培訓,培訓結束之后,將進行統(tǒng)一考核,通過以后頒發(fā)糖尿病專科資格證書,證書是全國承認的。而證書的頒發(fā)和認證主要是由美國護理專科委員會(ABNS)在各地州的全國護士局聯(lián)合委員會(NCSBN)協(xié)助來進行的,同時美國糖尿病教育者資格認證委員會(NCBDE)專門負責糖尿病教育護士(CED)進行認證、美國護士認證中心(ANCC)負責糖尿病管理護士(BC-ADM)進行認證,而認證的標準是由國家能力認證組織(NOCA)創(chuàng)建的獨立性權威認定組織認證機構委員會(NCCA)進行建立的。而準入標準不斷在提高,1974年,美國護士協(xié)會(ANA)提出專科護士需達到碩士學位水平。2004年美國護理學院協(xié)會(AACN)提出,至2015年,包括專科護士在內的所有高級執(zhí)業(yè)護士需統(tǒng)一達到博士學位水平,完成1000h的臨床實習。
1.3工作地點以社區(qū)為主,以合作實踐為主要工作模式美國DNS工作是以合作實踐模式在社區(qū)和病房進行。①社區(qū):美國的糖尿病專科護士主要工作場所是集中在社區(qū)的糖尿病中心,和團隊(由坐診醫(yī)師、糖尿病專科護士、營養(yǎng)治療師、社區(qū)護士或家庭護士組成)一起對社區(qū)人群開展糖尿病教育、個案護理等,一旦發(fā)現(xiàn)病人病情變化,馬上與中心聯(lián)系。②院內:院內的工作模式是以糖尿病護士為樞紐,各個病區(qū)的糖尿病聯(lián)絡護士為輔助。糖尿病聯(lián)絡護士負責對病人的初步評價、轉入,糖尿病專科護士針對病人情況進行專科評估、確定問題、做好記錄等,同時也肩負著對其他相關醫(yī)務人員的糖尿病護理知識培訓。同時,在美國DSN擁有處方權,這讓美國DSN工作更具獨立性和多樣性。
2中國糖尿病專科護理發(fā)展現(xiàn)狀
2.1DSN及其相關概念不統(tǒng)一在1990年,我國才第1次提出專科護理概念,落后美國90年,并且我國的糖尿病專科護理概念是引用了美國的DNS概念,由于國情和資源的不同,在引用外國對于糖尿病護士定義的同時又產生了新的概念。專業(yè)護士(SCN):在某些特殊崗位,要求護士在上崗之前必須經過3個月~6個月專業(yè)培訓,獲得相應培訓證書的護士稱為專業(yè)護士,對學歷沒有特別規(guī)定;而有的護士為專科護士(CNS);專科護士是護理研究生畢業(yè)并獲得專科護理能力認定資格。所以目前在我國對糖尿病護士沒有一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分類和定義。
2.2權威管理機構不健全,理論上引用美國培養(yǎng)模式,實際尚無統(tǒng)一培訓認證體系雖然在1992年,我國香港就已經誕生了第1批DSN,但是在2000年,我國大陸才開辦了第1個專科護理培訓班,落后美國91年,我國的培訓模式是引用美國的成熟模式,但在管理模式上不同于美國,我國是由衛(wèi)生廳自上而下發(fā)端于權利系統(tǒng)的垂直管理模式,沒有權威的專科護理培訓認證機構,所以經過10多年的發(fā)展,我國的DNS仍處于低層次探索階段。目前,我國的DSN培養(yǎng)尚無統(tǒng)一模式,具有地區(qū)多樣性。組織形式大體分為3種:①中國東南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如江蘇省、廣東省、上海市等以與我國香港聯(lián)合辦學為主。②內陸地區(qū)如貴州省、湖北省以自主辦學為主。③部分特殊有條件的醫(yī)院進行直接派送出國學習,如邵逸夫醫(yī)院直接將護士派送到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醫(yī)學中心的糖尿病中心進行直接培訓。培訓時間一般以3個月和1年為主。培訓形式主要采取江蘇省的脫產分階段集中理論學習與臨床護理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但是貴州省、邵逸夫醫(yī)院培訓形式是全脫產學習。最終考核則是醫(yī)院自行組織考試形式和內容,一般為筆試考核、護理實踐技能考核、組織答辯。護士考試合格之后培訓組織自主頒發(fā)證書,證書與美國不同,無法實現(xiàn)全國承認。在準入條件方面,與美國較高并且統(tǒng)一的準入條件不同,我國無統(tǒng)一準入條件,各地區(qū)要求不一樣,基本上要求大專以上學歷、2年以上工作經驗。總之,國內的培訓準入標準、時間、形式、內容、證書認證尚無統(tǒng)一標準。
2.3工作地點以病房為主,工作內容繁雜,角色職能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DSN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病房而不是社區(qū),但是工作模式與美國基本相同即以糖尿病護士為樞紐,各個病區(qū)的糖尿病聯(lián)絡護士為輔助。由于國內編制數(shù)量少,醫(yī)療資源有限,所以國內糖尿病專科護士較少,大多數(shù)都身兼數(shù)職,常常要完成與專科職責不相關的工作,從而增加了護士的負擔和降低了護士工作質量和熱情。我國有部分DSN在社區(qū)工作,通過健康宣教、篩查管理、隨訪,對社區(qū)糖尿病人、高危人群進行監(jiān)控,建立一對一管理模式和雙向轉診,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我國的門診DSN主要集中在香港,工作主要包括臨床護理、臨床管理、教育工作、護理顧問、臨床研究,而且除了香港的DSN有處方權,我國其他地區(qū)的護士沒有處方權。
選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5例,以上患者經臨床檢查及血糖測定后符合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排除認知障礙、意識障礙及主要器官功能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42例,男29例,女13例,最小年齡41歲,最大年齡82歲,平均年齡(62.4±6.7)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8.6±1.8)年;觀察組43例,男28例,女15例,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83歲,平均年齡(62.3±6.7)歲,病程3~13年,平均病程(8.6±1.7)年。以上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展開對比。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糖尿病保守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優(yōu)質護理。優(yōu)質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健康認知: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個體情況差異,由專業(yè)護師制定健康認知計劃,從而給予患者合理指導。在對高齡患者指導過程中,對患者存在的疑問應耐心解答,保持語速適中并對重點部分進行反復強調,由此來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健康教育認知水平。(2)心理護理:當前臨床對于糖尿治療還未能達到根治水平,所以糖尿病治療過程較為漫長,治療過程中多數(shù)患者可能會喪失治療信心和耐心,從而并不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服藥依從性也較差。通過心理護理給予患者積極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消除負面情緒,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樹立起治療信心。(3)飲食護理:根據(jù)患者不同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對于病情穩(wěn)定的患者,應按照早中晚各1/3主食量進行分配,對病情不穩(wěn)定患者應保持每天少食多餐,護師應教會患者如何正確計算其食用食物的含糖量與熱量。(4)運動指導:指導患者進行適時適量的運動,避免空腹鍛煉。在運動過程中若出現(xiàn)出汗、四肢無力及頭暈等癥狀時應停止運動并及時進食,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應及時送醫(yī)就診。
1.3療效判定
于患者出院后6個月對其進行隨訪,采用藥物治療依從性(CPAT)評分標準具體分為主動依從、被動依從等三類。采用生理健康評定自量表進行患者生活質量評定,主要包括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器官功能及身體活動功能。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檢驗。若P<0.05則二者間存在顯著差異,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性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生理健康狀況對比
采用生理健康評定自量表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器官功能及身體活動功能進行評定,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以上3個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糖尿病足的預防
2.1嚴格控制血糖
根據(jù)病情及時調整降糖藥劑量,給予糖尿病飲食,將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在飲食治療中注意[2]:①按時進食。②控制總熱量,在保持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保證飲食平衡。③嚴格限制各種甜食。④體育鍛煉時不宜空腹。⑤控制體重。
2.2足外傷的預防
足外傷和感染是引發(fā)足潰瘍的危險因素。積極預防足外傷,應做到:①每日檢查雙足,觀察足部皮膚的顏色、溫度和疼痛感覺有無變化。②每日用溫水(以不燙手為宜)清潔足部,保持足趾間的清潔、干燥;保持足部清潔,囑患者勤換鞋襪。③避免足部受傷,不要赤足行走,不要赤足穿鞋,以防刺傷、碰傷。④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要選擇柔軟、前頭寬大合腳舒適的鞋子。⑤修剪指甲時注意剪平,不可過短。⑥正確處理雞眼、腳癬。
3糖尿病足的護理
3.1心理護理
糖尿病足患者因足部潰瘍給工作和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和影響,特別是面對截肢的危險,對健康和生活失去信心,情緒低落,消極、悲觀,甚至有恐懼心理。及時將糖尿病足的發(fā)病原因,防治知識和護理方法告知患者和家屬,可以讓患者對糖尿病足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同時還可以:①向患者介紹糖尿病足痊愈病例,鼓勵患者保持樂觀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建立良好的醫(yī)患、護患關系,多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情緒和期望,做好心理疏導。③耐心、細致地給患者講解治療和護理的療效,增強治療信心。在與患者交流時,要注意態(tài)度和藹,語言親切,多用安慰、鼓勵的語句。
3.2創(chuàng)面處理
根據(jù)潰瘍局部壞死組織及分泌物的情況,選用雙氧水或生理鹽水對創(chuàng)面進行反復沖洗,傷口及周圍皮膚用碘伏消毒,每次擦拭兩遍,方法自傷口周圍邊緣向外5cm,視創(chuàng)面情況清除分泌物,將已溶的壞死組織銳性剝離去除,如創(chuàng)面成痂者銳性剝痂或用磺胺嘧啶銀乳膏外涂包扎,促進痂皮自溶,有利于創(chuàng)面早期愈合,然后給予特定電磁波治療儀照射創(chuàng)面30min,再用普通胰島素4~8U、鹽酸慶大霉素4萬~8萬U、生理鹽水2~3ml均勻噴灑于潰瘍面,然后用無菌凡士林紗布貼敷,無菌紗布包扎。視創(chuàng)面情況,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同時選擇敏感高效抗生素給予全身治療。在換藥過程中,若分泌物減少,可在用抗生素噴灑前,先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外用溶液噴灑創(chuàng)面,以加速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生成和上皮細胞增殖,從而縮短創(chuàng)面的愈合時間。換藥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4結果
16例糖尿病足患者經上述治療,15例均痊愈出院,其中,9例足部潰瘍2~3周愈合,6例3~4周愈合,1例因入院時潰瘍深入肌層,創(chuàng)面愈合較慢,后因家庭經濟困難,放棄治療自動出院(此病例出院時,潰瘍面已成痂干燥)。
5討論
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對稱分布,下肢常較上肢嚴重。發(fā)生率為30%~45%,它可表現(xiàn)為感覺神經障礙、運動神經障礙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3]。微循環(huán)障礙、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典型改變,再加上糖尿病患者機體內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增高,導致組織低氧[4],更促使了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糖尿病足正是由于糖尿病性周圍神經及微血管的病變而引起的皮膚、組織等一系列病變的結果[5]。感覺神經的減弱或消失,造成患者肢體極易受到外傷,一旦受傷,如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傷口感染且難以愈合,給糖尿病足的治療帶來一定難度。所以,糖尿病足的治療,一方面要積極控制感染和降低血糖;另一方面,應加強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護理和重視局部創(chuàng)面的處理,足部潰瘍者,可通過采用胰島素加慶大霉素噴灑創(chuàng)面等方法,改善局部高滲狀態(tài),控制感染;后期加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外用,可加速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和上皮細胞增殖,從而縮短創(chuàng)面的愈合時間。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之一,有資料表明,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使50%的患者不發(fā)生足部潰瘍或截肢[6]。良好的心理護理可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有利于控制疾病,防止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元魯山,王永山.糖尿病足護理中幾個關鍵問題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0):741-743.
[2]李秋萍.內科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12.
[3]王瑛.糖尿病足護理體會[J].沈陽醫(yī)學院校報,2001,4(3):169-170.
[4]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794.
[5]王向榮.116例糖尿病足的防治與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11:13-14.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病例組:2002年1~12月我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其中菌陽患者16例。對照組:2000年1~12月我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其中菌陽患者14例。
1.2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診斷糖尿病診斷依據(jù)1995年WHO對糖尿病的診斷及分型標準;肺結核根據(jù)痰檢結果、胸部X線片所見及臨床表現(xiàn)為確診。
1.2.1對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結核病的確診(1)糖尿病患者體重明顯下降,排尿次數(shù)增多,尿糖或血糖增高,不能用飲食和治療不當或其他原因解釋。(2)近期PPD試驗轉陽者,應密切追蹤觀察。(3)肺部出現(xiàn)病灶,抗感染效果不佳者。(4)糖尿病并發(fā)肺結核X線片特征:病變示短期滲出浸潤后趨向于干酪樣壞死、液化,呈現(xiàn)廣泛支氣管炎及空洞。增殖性病變、肺部纖維化及胸膜粘連少見。有關資料證實了X線片上病變以干酪樣變最為多見,滲出浸潤次之,純滲出性病變及纖維增生性病變均少見。有空洞者占75%。空洞多呈多發(fā)性。X線片上多表現(xiàn)為雙肺或一肺占1~2個肺葉,或肺段為主的干酪病灶及不規(guī)則的液化區(qū)域。有學者認為,糖尿病患者發(fā)生肺結核,在X線片上所見以侵犯肺門部開始,向肺中、下部擴展的滲出浸潤病灶為主。
1.2.2肺結核存在糖尿病的可能情況肺結核患者有下列情況者,應注意有存在糖尿病的可能:(1)肺結核患者有明確的糖尿病家族史;(2)用INH、PZA、EMB或PAS治療出現(xiàn)尿糖或血糖波動;(3)結核病輔以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出現(xiàn)血糖波動;(4)經抗結核化療,病灶經久不愈,甚至進展惡化或痰菌持續(xù)陽性。糖尿病與肺結核均屬于常見病、多發(fā)病,兩病可互相并發(fā),臨床上以肺結核較多,且糖尿病患者肺結核患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0倍。一般認為與免疫力低下、易受結核桿菌感染有關。
1.3全面護理方法從2002年1月起,臨床針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特點,對28例患者從心理、社會、飲食、消毒隔離、運動、用藥護理及出院指導各方面進行護理,并與2000年1~12月的25例未實施全面護理的病例進行對照研究。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較實施護理病例組28例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與對照組25例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進行比較,二者比較結果見表1。表1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較
2.2兩組患者痰菌陰轉率比較病例組28例患者中16例痰菌陽性患者與對照組25例患者中14例痰菌陽性患者痰菌陰轉情況比較,見表2。表2兩組患者中痰菌陰轉情況比較病例組中菌陽患者6個月、9個月痰菌陰轉率為81.2%,而對照組6個月痰菌陰轉率為64.2%,9個月則為57.0%,經比較病例組16例菌陽患者痰菌陰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14例菌陽患者痰菌陰轉率,二者之間差異有顯著性。
3護理措施
2002年1~12月對病例組28例患者采取的護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加強心理護理針對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我們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1)引導患者適應環(huán)境。患者離家住院,不能隨便會見親人,且要忍受疾病折磨,擔心自己能否醫(yī)好,預后如何,不適應集體環(huán)境。我們要引導患者進入角色,給予適當?shù)膯⒌吓c疏導,調動家庭、社會的一切有利因素,優(yōu)化醫(yī)院環(huán)境,密切醫(yī)患關系、病友關系,使之逐漸適應醫(yī)院生活。(2)解除患者的焦慮情緒,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在醫(yī)療保護制度允許的前提下,讓患者及時了解病情及檢查結果,主動接近患者,進行技巧性談話,使患者感到受重視、受尊敬,妥善治療、護理,增強其恢復健康的信心。(3)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對于咯血患者,大咯血可能引起窒息,少量咯血可能長期不止,這些都可能使患者產生恐懼心理。我們要盡可能做好解釋和心理疏導,多陪伴患者,告訴他們,我們隨時都會在身邊,他不會有危險的。
3.2加強飲食護理飲食治療是各種類型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療措施。合理地控制飲食,可以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肺結核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充足的營養(yǎng)。所以,針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我們要合理配制膳食,才能既控制好血糖水平又有利于肺結核康復。
3.3嚴格消毒隔離做好患者食具和生活用品消毒,痰液吐入痰杯,集中消毒處理,每日紫外線消毒病室30min,預防交叉感染。
3.4適當?shù)倪\動運動可以減少身體對胰島素的需要量。若無咯血或體弱臥床等不宜活動癥狀,可根據(jù)年齡、體力、病情,每日做適量運動,可采用步行、慢跑、太極拳等方式活動。適當?shù)倪\動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同時運動時選擇合適的鞋、襪,注意足部的保護,可以有效地預防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下肢壞疽。
3.5做好用藥護理(1)教育患者應按時按劑量服藥,不可隨意增量或減量,護士隨時觀察藥物有無不良反應。(2)教會患者如何應用胰島素。指導患者自測尿糖,每增加一個“+”,增加胰島素4u并將胰島素置于4℃冰箱中保存。
3.6出院指導繼續(xù)堅持要飲食治療,教會患者自測尿糖、血糖,并以此來調節(jié)降糖藥物的量;合理配制食譜,強調飲食對疾病的重要性,按醫(yī)囑繼續(xù)規(guī)律的抗結核治療。定期查血糖、尿糖、血常規(guī)、痰結核菌、肝、腎功能等,出院后需繼續(xù)用胰島素的患者要對其說明胰島素的用法、作用、器械消毒、低血糖的處理等,并囑患者隨時與醫(yī)生、護士取得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4討論
如何正確診斷和治療同一位患者身上這兩種慢性疾病,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地方。隨著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的增多,一個人同時患糖尿病和結核病的機會也較過去明顯增加。血糖水平越高合并肺結核的可能性越大,5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fā)病比例更高。患糖尿病后機體處于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加上年老體弱,都是誘發(fā)肺結核的原因。糖尿病合并肺結核,需要降糖、抗癆雙管齊下。血糖水平高者合并結核后病情更重,因此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治療,要在規(guī)范的抗癆治療同時,嚴格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結核病,具有病變廣泛、痰結核菌陽性率高且轉陰慢的特點。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身免疫功能降低,發(fā)生肺結核后可以出現(xiàn)中毒性肺結核,胸部X線片表現(xiàn)大范圍病變、多空洞,如果并發(fā)冠心病、高血壓、腎病則病情嚴重,病死率高。肺結核與糖尿病可呈現(xiàn)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關系,所以治療上必須二者兼顧。護理的目標是根據(jù)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個人的最佳護理。
兩組患者均給予綜合治療,包括控制血壓、擴血管、降顱壓、改善循環(huán)等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
①血糖檢測: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由于其腦梗死的發(fā)生,引起機體應激反應,會使血糖急劇升高。
②飲食護理:控制飲食可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需長期對患者進行飲食的指導和護理。
③藥物護理:定期給予藥物治療,控制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觀察組患者給予護理干預:
①病情觀察: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生命體征多不穩(wěn)定,需及時了解患者病請,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
②健康宣教:對患者進行宣教,使患者及家屬了解病情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對病情不了解而引發(fā)的恐懼、恐懼心理。
③加強基礎防護: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恢復是一個長久過程,需要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加強患者基礎防護,做好每日對患者身體的清潔,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2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恢復情況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等。
1.3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jù)治療標準:顯效:護理后臨床癥狀恢復正常;有效:護理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護理后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自制有關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在護理結束后發(fā)放給患者進行回答,不能回答者由家屬進行。滿分100分,分為滿意:≥90分;一般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問卷回收率100%。
1.4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治療效果
兩組患者護理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分別為97.06%、82.35%,觀察組明顯較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滿意度
兩組患者護理后,回收問卷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觀察組滿意度為100%,遠高于對照組滿意度的85.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糖尿病腦梗塞患者均選取充盈、粗獷開靜脈部位上端血管,選取留置針(江西華利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進行穿刺,確保靜脈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并采用3M帶透明貼(3M醫(yī)療產品企業(yè)部生產)進行固定,并將留置時間控制在4d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首先應向患者說明相關操作步驟,以及在治療期間要注意的內容,確保患者輸液以及穿刺部位高于心臟部位,進行輸液操作后采用含量為50μ/mL肝素液藥物進行封管正壓操作,并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檢查,觀察是否存在紅腫、出血等癥狀。
1.2.2研究組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留置針護理,在留置針輸注甘露醇藥物前將其加熱到37~35℃,并在穿刺前期采用溫度適宜的毛巾敷在穿刺部位上端5~10cm處,敷置時間約30min。患者睡覺前期應合理飲水,并按照季節(jié)變化合理調整飲水量,常規(guī)飲水量通常為300~500mL,每次進行肝素鈉封管操作前采用含量為0.9%氯化鈉注射液20mL對管道進行沖洗,然后再對患者進行輸液,液體輸入結束后采用繃帶把外部套管、留置針兩者輕輕環(huán)繞并進行內部固定,避免因習慣性摩擦致使內部留置針脫落。
1.3護理判定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留置針部位無感染、無堵管現(xiàn)象,患者身體狀況完全恢復;一般滿意:留置針部位堵管、感染現(xiàn)象較輕,患者身體狀況基本恢復;不滿意:留置針部位堵管、感染現(xiàn)象較為嚴重,存在病情加重現(xiàn)象。總滿意率=(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兩組護理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析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護理的總滿意度為66.00%,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7.7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年齡:50歲~80歲。②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且采用Gavin糖尿病足危險因素加權積分法判定存在高危風險的患者。③認知功能正常。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其他足部疾患導致潰瘍或截肢者。②有嚴重精神疾患者。③有酒精及藥物依賴史者。④依從性差者。選擇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上述標準的128例2型糖尿病存在糖尿病足高危風險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入本研究。
1.2研究分組
患者按照隨機平行對照原則分為2組,即:預見性健康護理教育組(簡稱觀察組)以及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簡稱對照組),每組各64例。1.3一般資料本組患者中男86例,女42例;年齡51歲~79歲,平均年齡(62.5±1.2)歲;病程2年~15年,平均(5.6±0.5)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45例,高中以下初中以上者40例,高中以上者43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4護理措施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措施,主要為密切關注患者的足部皮膚變化情況,告知其遵醫(yī)囑進行服藥,以及足部傷口的護理措施等。觀察組:對患者以及其家屬進行預見性的糖尿病足健康教育護理,主要包括對于足部病變的早期觀察,除去常規(guī)的密切關注患者足部是否存在發(fā)涼以及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等癥狀之外,靜息痛是提示病情發(fā)展的主要癥狀,若出現(xiàn)應及時告知主管醫(yī)師。告知患者每天采用溫水進行洗腳,采用較為柔和的香皂,不可水溫過高,以免燙傷,浸泡時間不宜過久,以10min之內為宜。清洗后使用柔軟的毛巾進行擦拭,使用乳液進行涂抹,保持皮膚濕潤,以防止皮膚皸裂,盡量不要使用電熱毯等足部取暖設備,以防止燙傷,經常檢查雙腳以及趾間,觀察腳掌等。同時,選擇適宜的鞋襪,以免影響血液循環(huán),盡量不穿拖鞋或者涼鞋,避免異物刺傷皮膚,正確地進行指甲修剪,不可修剪過短,以免接觸皮膚,亦不需將趾甲的邊緣修成圓形,以免損傷甲溝皮膚,造成感染,若傷口3d內未愈合,應告知主管醫(yī)師。在此期間對于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主要針對患者的焦慮情緒進行疏導,由于出現(xiàn)糖尿病足的可能性較大,以至于患者對于疾病及其進展出現(xiàn)焦慮、煩躁不安,從而影響治療。此時應對于糖尿病足的治療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宣講,從而使其正確了解疾病的演變過程,緩解焦慮情緒。
1.5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糖尿病足的發(fā)病情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2組患者的焦慮情緒進行評定。
1.6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糖尿病足的發(fā)病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足2例占3.13%,對照組出現(xiàn)13例占20.31%,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138,P<0.05)。
2.22組患者焦慮情緒改變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HAMA評分總分及各因子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糖尿病及結腸癌的發(fā)病率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而手術仍是目前治療結腸癌的主要方法,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耐受性下降,危險性增加,圍手術期的護理對于結腸癌伴糖尿病病人的順利恢復尤為重要。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41例結腸癌伴糖尿病病人,現(xiàn)將圍手術期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一、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41例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36~78歲,平均53歲,糖尿病診斷按1999年WHO診斷標準,糖尿病病程5~17年,平均8年,入院時血糖618~1917mmol/L,平均914mmol/L,手術前血糖平均711mmol/L,入院后給予糖尿病飲食,停用口服降糖藥,改用胰島素皮下注射,使血糖控制在810mmol/L以下。
1.2腫瘤部位及病理特點回盲部11例,升結腸肝區(qū)9例,橫結腸9例,降結腸7例,乙狀結腸5例。
手術前結腸鏡檢查提示:狀腺癌14例,高、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8例,未分化癌7例。
1.3手術方式本組病人全部采用靜脈復合氣管插管麻醉。右半結腸癌根治性切除術20例,橫結腸切除9例,左半結腸及乙狀結腸癌切除12例。
二、結果
本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2413d,無圍手術期死亡病例,腹部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開1例,均延期愈合。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加強護理和抗感染治療后恢復。無手術后吻合口瘺及大出血。
三、術前護理
3.1心理護理由于患者伴有糖尿病,害怕手術后切口感染,擔心手術能否成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里障礙,表現(xiàn)為悲觀、恐懼、焦慮等心理反應,這不僅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導致血糖波動,而且還會干擾手術麻醉的順利實施,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我們針對患者不同心理反應,將病情詳細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介紹相關知識、列舉成功病例等,讓他們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主動配合各項治療措施。
3.2腸道準備清潔腸道是術前準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清除腸腔內積糞,使腸腔空虛,最大限度地降低腸道內細菌的數(shù)量和毒力,有助于手術后吻合口的愈合和減少術后感染的機會。本組病例中所有病人均采用手術前3d進食流食,適當靜脈補充能量,術前1日晚及手術日晨給予肥皂水清潔灌腸。
3.3調整飲食術前積極與醫(yī)生配合制定糖尿病飲食計劃,可根據(jù)患者具體身體營養(yǎng)狀況,合理進行飲食中糖、蛋白質、脂肪的分配比例,并向患者及家屬講明飲食的重要性,以取得理解、配合,每日攝入總熱量按25千卡/(kg·d)計算,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50%~60%,至少每日攝取量為250~300g,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比例,使其占總熱量不低于20%,以增加蛋白質和糖原的儲備,脂肪所占比例一般不超過總熱量的25%。每天3~4餐,按1/5、2/5、2/5或1/7、2/7、2/7、2/7的比例分配,術前3d進流食,如牛奶、豆?jié){、米湯等,注意補充維生素、電解質,總之術前既要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又要保證有充足營養(yǎng)。
3.4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與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呈正相關,因此,要嚴格掌握術前血糖水平,一般空腹血糖在810mmol/L以下,但不低于610mmol/L,餐后2h血糖在1010mmol/L左右即可,同時監(jiān)測尿糖、尿酮變化。術前1周停用口服降糖藥,改用胰島素皮下注射,劑量可根據(jù)血糖高低調節(jié),降糖速度不宜過快,以免發(fā)生低血糖。
四、術后護理
4.1的護理患者返回病房后應去枕平臥,待病人完全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可改為半臥位,以減輕呼吸困難,有助于腹腔引流,使炎癥局限化,并可減輕傷口縫合處的張力,有利于傷口愈合。
4.2引流管的護理患者術后常帶有胃管、尿管及腹腔引流管,回病房后應及時將各種導管接袋或負壓器,并妥善固定,防止受壓、扭曲、脫出。隨時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量、性狀、色澤變化,并注意負壓器是否處于負壓狀態(tài),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
4.3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①加強呼吸道管理,預防肺部感染:由于手術麻醉創(chuàng)傷,可引起呼吸容量減少,造成呼吸增快變淺,同時切口疼痛,患者害怕咳嗽、呼吸,痰液多而粘稠難以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患者麻醉清醒6h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時,應協(xié)助病人定時翻身、拍背、咳嗽、咳痰,并配合霧化吸入化痰藥,促使呼吸道痰液及時排出,減少肺部感染的機會,本組有2例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經加大抗生素用量或調整抗生素,增加霧化吸入次數(shù)后感染得到控制。②防止切口及泌尿系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蛋白質合成能力降低、組織修復能力減弱、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抗感染能力減弱,且長期高血糖有利于細菌的生長,使感染難于控制,不利于傷口愈合。因此,術后除積極控制患者血糖、每天嚴格按無菌要求換藥、應用高效廣譜抗生素外,還要加強傷口周圍皮膚及會護理,及時擦去汗液,勤換內衣、床單,每日溫水洗手足,病情許可時盡早拔除尿管,嚴密監(jiān)測體溫及傷口愈合情況。③積極控制血糖:術后血糖的控制對糖尿病患者渡過圍手術期相當重要,可預防感染、吻合口瘺、傷口裂開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且并發(fā)癥幾乎都發(fā)生在術后2周內。因此,術后2周控制血糖至關重要,一般術后常規(guī)用胰島素,4~6h檢測血糖、尿糖、尿酮1次,根據(jù)血糖情況調整胰島素用量,防止發(fā)生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癥酸中毒。如患者出現(xiàn)心慌、手抖、出冷汗、乏力或病人煩躁不安、呼吸深大、面頰潮紅、惡心、嘔吐等癥狀時,應立即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本組有2例患者發(fā)生低血糖,均為胰島素輸入過快導致,經減慢液體滴速,靜脈輸注葡萄糖后緩解。無1例發(fā)生酮癥酸中毒。
4.4營養(yǎng)支持患者術后需禁食,手術應激后機體分解代謝旺盛,能量消耗增多,因此,要注意供給足夠的能量和各種營養(yǎng)素,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及促進傷口愈合。①禁食期間,每日靜脈補充葡萄糖150g,胰島素和糖的比例為1:4,并注意補充電解質、氨基酸、脂肪乳等。②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一般術后3~4天病人排氣又沒有腹脹的感覺,就可以進食少量流食如米湯等,但量不宜過多,以后可以逐漸向普食過渡并將胰島素改為皮下注射,且忌術后暴飲暴食或者進食過多的粗纖維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免引起腸梗阻。③研究表明,鋅與DNA、R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關,傷口的愈合需要鋅的參與。因此,飲食中應注意補充鋅和有利于鋅吸收的維生素,避免有礙鋅吸收的植酸、膳食纖維和過多的銅、鎘等。④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C是合成膠原蛋白的原料,為傷口愈合所必需,故應大劑量供給。
參考文獻:
[1]熊蓮花,李素娥.大腸癌術前不同腸道準備方法觀察[J].實用護理雜志,2004,20(3):2392240.
[2]BYreneMF.Thecourseofpoorbowelpreaparationforcolonoscopy.[J]TheAmeRicanJournalofGastoenterology,2002,97(7):158721590.
納入本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各50例。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65~82歲,平均(76.06±2.61)歲;病程2~14年,平均(8.06±1.30)年;合并疾病:21例合并高血壓,17例合并高脂血癥,9例合并心臟病;受教育程度:9例小學,16例初中至高中,25例大專及以上。對照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67~81歲,平均(75.27±2.43)歲;病程1~12年,平均(7.51±1.48)年;合并疾病:23例合并高血壓,19例合并高脂血癥,7例合并心臟病;受教育程度:8例小學,19例初中至高中,23例大專及以上。2組患者基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內分泌學》中擬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年齡高于60歲;③治療依從性較好;④了解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感染癥狀;精神異常;由其他因素的引發(fā)的血管病變。
2治療方法
2.1對照組
行常規(guī)護理。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對疾病的認識度;加強飲食干預和運動指導,囑咐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對患者動態(tài)心理的監(jiān)察,了解是否存在消極情緒,分析消極情緒的誘因,并行針對性護理干預;遵醫(yī)囑取藥物治療,告知患者用藥方法、用藥時間、不良用藥反應等。
2.2觀察組
行中醫(yī)一體化優(yōu)質護理。平衡膳食,中醫(yī)學認為飲食不節(jié)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誘發(fā)因素之一,因此,必須加強對患者的膳食指導。五味配合得宜,可補肝、腎、脾等組織,若偏食一味,則可能造成五臟失調。同時,應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過之”“不及”均無法達到調節(jié)陰陽的作用。因此,可囑咐患者進食大豆、雜糧、玉米、燕麥片等食物,忌食蛋糕、奶油、白糖等高糖分食物。情志護理,七情過極易損臟腑,不僅會引發(fā)不寐,還可能造成肝火郁積,導致多種癥狀并發(fā)。護理人員可囑咐患者多臥床休息,并根據(jù)患者的動態(tài)心理,行針對性干預,例如:語言開導法、移情法、勝情法、借情法等,促使患者保持情緒穩(wěn)定。運動養(yǎng)生。指導患者于餐后1h進行有氧鍛煉,例如:太極拳、八段錦等,每次維持30min左右,并持之以恒。控制運動時間和運動量,若感疲勞可適當休息。運動期間可攜帶糖果、蛋糕等,若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則及時使用糖果等。中藥沐足。遵循益氣活血、祛熱等原則取當歸30g,生姜、桂枝、川芎、熟附子、赤芍15g等藥物,用水煮沸后,再用文火慢煮,40min后取出,待藥物溫度涼至40℃后,行中藥沐足,額頭微汗即可。耳穴壓豆,輔助患者取坐位,術者立于其身后,對耳廓部位行常規(guī)消毒后,取耳貼于神門穴、垂前穴、心穴、腎穴等穴位粘貼、按壓,合并肝火過勝者,加肝穴;合并心脾受損者,加脾穴和小腸穴。每處穴位按壓2min左右,每天3次。
3觀察指標與統(tǒng)計學方法
3.1觀察指標
①2組患者均干預15天后評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②分別采用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和心理狀態(tài)。PSQI量表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如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等7方面,每個因子記為0~3分,分值越低提示睡眠質量越高。HAMD評分內容包括認知障礙、焦慮、體重等7方面,各因子均記為0~4分,分值越低提示焦慮程度越低。
3.2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文中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并行t檢驗。
4治療結果
4.12組血糖水平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22組PSQI評分、HAMD評分比較
2組患者護理前PSQI評分和HAMD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2組護理后PSQI評分、HAMD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討論
目前,臨床并無根治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常通過飲食指導、運動干預、用藥等方式,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但治療周期相對較長,可能增加經濟負擔。中醫(yī)學對2型糖尿病有深入認識,與“消渴”相似,《素問•經脈別論》中指出,食入胃后,精氣上輸于脾后外散。當脾胃受損,則津液不足,則脾臟失養(yǎng)。《靈樞•本藏》提出“脾脆善病”,而過度思慮、久臥不行是誘發(fā)脾臟失調的重要因素。隨著中醫(yī)護理技術的發(fā)展,逐漸應用于2型糖尿病的護理中,在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中醫(yī)學認為,食物可分為酸、辛、甘、苦等幾種,基于其性質的差異,在臟腑中的作用也存在差異。因此,護理人員應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膳食指導,囑咐其多進食粗糧、大豆等,忌食甜食,不僅可調節(jié)臟腑組織,還可達到生津、止渴的效果。在飲食調節(jié)的基礎輔以運動養(yǎng)生、情志護理,可促使患者舒緩情緒,改善心肺功能受損狀況,不僅可降低不寐的發(fā)生率,還能夠調節(jié)氣血。足部是人類穴位的會聚之所,取中藥沐足期間可促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經熱水滲入足部經絡組織,可有效預防疾病的發(fā)生。生姜、當歸、桂枝、川芎、熟附子、赤芍等藥物具有活血、補氣等功效,不僅可調節(jié)臟腑功能,還能夠改善經絡阻滯狀態(tài)。國內研究表明,耳穴壓豆主要于垂前穴、心穴、腎穴等取耳貼粘貼、按壓,具有調節(jié)氣血、寧神靜氣的作用,能夠消除患者的憂思情緒,提高睡眠質量。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睡眠質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提示,中醫(yī)一體化護理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預后生活質量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劉琴研究中醫(yī)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情況,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度和知曉率均較對照組高,有利于控制疾病的發(fā)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本研究結果從側面證實了該結論。
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男51例,女39例,年齡56~80歲,平均年齡(68.36±5.29)歲,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2.36±5.22)年,合并癥:高血壓26例,心臟病29例,周圍神經病變24例,腦血管疾病11例,根據(jù)平行對照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45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糖尿病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①環(huán)境舒適,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病房,保持病房內衛(wèi)生溫馨,可在室內擺放綠色植物,窗明幾亮,為患者提供溫馨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要注重著裝的整潔與安靜,嚴禁濃妝艷抹,要展現(xiàn)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②患者入院后,對其社會背景、住院次數(shù)、文化程度等進行觀察,通過圖文并茂、色彩鮮艷的宣傳頁等告知患者,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健康教育方案,將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使其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糖尿病病程較長,同時用藥較為復雜,而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可出現(xiàn)并發(fā)癥等,因此常出現(xiàn)煩躁、焦慮等嚴重的心理障礙,因此醫(yī)護人員要保證充分的耐心,對患者情緒進行有效調節(jié),放松患者情緒,減輕其心理焦慮狀況,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疾病的治療中。
③在飲食護理中,醫(y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交流,了解其飲食習慣及愛好,在保證治療的基礎上盡量與其飲食習慣一直,少食多餐,飲食以低鹽、低糖的清淡食物,合理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為主。
④通過運動能夠對患者的血糖進行調節(jié),然而糖尿病患者多年齡較大,因此在運動時,醫(yī)護人員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體力、年齡、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等制定詳細的運動療法。
1.3療效判定
顯效:空腹狀態(tài)下血糖水平<6.8mmol/L,餐后2h血糖<9.5mmol/L;有效:空腹狀態(tài)下血糖水平<11mmol/L,餐后2h血糖<15.8mmol/L;無效:治療后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無明顯下降。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治療顯效18例(40%)
有效23例(51.1%),無效4例(8.9%),治療總有效率為91.1%;參考組治療顯效14例(31.1%),有效20例(44.4%),無效11例(24.5%),治療總有效率為75.5%。數(shù)據(jù)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觀察組對護理總滿意度明顯大于參考組
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觀察組護理期間出現(xiàn)1例糖尿病足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參考組護理期間出現(xiàn)4例糖尿病足、3例視線模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5.6%,數(shù)據(jù)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