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與社會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1 17:02: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人口與社會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人口與社會論文

篇(1)

(1)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群眾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為重點,豐富科普宣傳內容,把宣傳與咨詢服務結合起來,提高科普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積極推行避孕節育措施的知情選擇,擴大計劃生育服務領域,把技術服務從單純的落實節育措施拓展到避孕節育全程服務、優生優育服務、生殖保健服務。(3)建立科學的管理和服務規范,把群眾滿意程度作為標準。(4)改進完善考核評估體系和考核評估辦法,建立宣傳教育科學管理和綜合服務相統一的經常性工作機制。我們的服務范圍很廣:從青春期到退出生育年齡的全過程。也就是說要做好優質服務,我們有很大的市場,如何去做,怎樣做好?從青春期青少年教育開始,青年人選擇對象不僅要求對方學歷長相,還應當首先選擇無近親結婚,無遺傳病家族史的人做配偶;婚后必須認識怎樣才能生個健康的寶寶?首先做五項病原檢測,如果正常,在準備懷孕之前3個月就開始口服福施福或葉酸;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逐步進入更年期,如何幫助育齡婦女順利渡過更年期,我們有好多這方面的光盤、書籍,可以經常組織育齡婦女學習。(5)提高人口素質,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要科學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規劃及行動計劃,加強出生缺陷干預能力建設,全面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加強婚育咨詢和指導,積極開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產期保健、產前篩查和診斷、產后訪視、新生兒疾病篩查和康復工作。

2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的現狀

根據實現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兩個轉變”的要求,近年來國家人口計生委提出,要積極開展以技術服務為重點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各級計劃生育部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計劃生育服務網絡,為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開展孕情管理、優生優育、生殖健康檢查、計劃生育手術、避孕藥具發放及跟蹤隨訪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群眾對計劃生育工作的滿意率逐年提高。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黨和國家對計劃生育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齡群眾對生殖健康、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的要求也提高了,對服務的內容和質量的要求也大大增加。計劃生育系統技術服務起步晚,無論是服務陣地還是技術力量、服務設備等都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筆者從事計劃生育工作多年,經常下基層為育齡婦女進行生殖健康檢查、優生優育知識咨詢、發放避孕藥具及各種宣傳資料等,而真正愿意來接受服務的婦女并不多,約占應接受人數的60%~70%。群眾對我們所服務的內容了解不深;到站檢率很低;對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不太感興趣。這些情況表明,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現狀并不樂觀。

3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存在的問題

3.1老百姓不了解,不滿意,不信任具體哪些是免費項目不了解(四術免費),對免費服務的質量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既然是免費的服務就不會有好的質量。也有人認為計劃生育查體的目的不外乎是要發現計劃外妊娠的婦女,而不是診治疾病,即便是健康檢查,也只是走個過場而已,不可能發現什么病,更不可能治療什么病;對免費發放的宣傳資料也持相似的態度,認為可能是些無關痛癢的資料,不會有什么實用價值。另外,擔心避孕藥具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有沒有致癌作用、會不會發胖、對夫妻性生活質量有沒有影響等。都持有懷疑態度。的確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場所少,網點不夠,服務網絡不健全;人手不足,技術力量薄弱;過去我們的技術服務主要是放環、查環查孕、結扎和藥具管理,也就是說現有的計劃生育技術力量設備及服務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要求。

3.2發放渠道不暢通,不便利,宣傳服務不到位主要是指避孕藥具,當然這些基層搞的比較好。但是有的部門避孕藥具的發放渠道仍不暢通,有些單位沒有做到送藥具上門,單位職工在非上班時間又沒辦法領到避孕藥具。不知道去哪里領取避孕藥具,特別是下崗職工說自己經常去保健品商店去購買避孕藥具,我們縣藥管站每年到市里提取足量的避孕藥具,如果我們服務人員不提供服務,宣傳不到位,育齡婦女不知道去哪里領取(免費的藥具),這些藥具有效期三年,如果不及時發放就會過期失效,造成浪費。這一項就靠我們去宣傳服務。集中查體時,在農村育齡婦女因交通不便,或因農忙走不開,或把接受服務當作可有可無的事情,那么到站檢查率必然很低。3.3擔心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不高、不愿意接受我們為她們提供的上門服務過去我們鄉鎮技術人員非醫學專業畢業的人員較多,學歷偏低。根據現狀我們不斷組織技術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還充分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自學、函授等方式培訓了大批技術人員,使她們的理論知識水平得到提高,近幾年各鄉鎮服務站充實了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數人,有效地提高了服務質量。計劃生育工作本身對群眾的吸引力不大。(1)日常計劃生育工作中,管理性工作的比重大于服務性工作,在群眾的心目中計劃生育工作者與育齡群眾的關系仍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群眾的生育意愿與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差距仍然較大,對計劃生育宣傳、服務活動興趣不大;(2)每年2次的查體對她們,特別是企事業單位的育齡婦女意義不大,因為她們接受的衛生保健水平較高、項目較全。

3.4擔心現有服務設備的精良程度不高,服務不完善過去鄉鎮的服務設備比較簡陋,使用時間較長,更新換代不及時;我們縣站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能帶到基層服務的設備不可能是大型的和功能優良的,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靈敏度不高,影響了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在群眾中的威望和吸引力。服務場所不固定,影響了服務質量。對非婚育齡人員服務范圍沒有重視。大多數人主觀認為,非婚人群不是我們服務范圍,沒有主動提供避孕藥具的義務,甚至被歧視;同時計劃生育政策也規定了對未婚女青年的服務。既然杜絕不了非婚青年這種,你就給他提供市場服務。在公共場所安裝自動取套機,這樣可以達到避孕和預防性病、艾滋病的效果,也是我們提供優質服務的一項內容。

4思考與對策

篇(2)

一、提出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日益發展,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持續不斷地涌入城市,這既是工業化和城市化同步發展的必要條件,又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結果。伴隨著他們的是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生活環境的改變,由此引發的問題有很多很多,而他們子女的教育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流動兒童隨父母進入城市,教育問題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可以說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是勞動力流動的副產品之一。中國的義務教育體制沒有針對時代的變化,仍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傳統模式。其結果導致了流動兒童的戶籍所在地和居住地兩方在這一問題上的無能為力。大量的適齡兒童面臨失學的窘境。公立學校高額的借讀費讓農民工望而卻步;“打工子弟學校”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爭論仍在繼續。農民工子女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誰來保障這些“流動花朵”的教育需求?同在藍天下,共同進步成長。流動兒童何時才能獲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如果我們承認農民進城是社會發展之必然,城市發展之必需,就應該承認民工子弟讀書之合情合理;如果承認國家實行的義務教育是面向所有中小學生,就應該承認民工子弟不論走到哪里,都有權利沐浴在義務教育的陽光之下。”[1]

二、現狀描述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農村人口向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大規模的遷徙。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中國流動人口的總數已經達到1.2億。到2005年底,中國農村有1.4億農民離開農村進入了城市,其中有1億人在城市打工。[2]農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是伴隨著工業化而發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為農民的外出務工提供了可能。隨著社會轉型進程的加快,流動人口的特點日益明顯。

流動人口的規模逐漸擴大。由于農村的耕地面積不斷的減少,農村中的剩余勞動力越來越多,農村中僅有的那么一點收入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了,他們基本的經濟保障無法得到滿足。同時,城市和農村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直接導致了城鄉經濟的差距。由于兩方面的作用,正好形成了推力和拉力,促使了大量的農民不斷的涌進城市,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同時流動人口日漸趨向于遷移長期化、家庭化。隨著兒童跟隨父母在城市居住的人數不斷增長,他們的教育成為了一個必須要考慮的社會問題。流動兒童少年的教育問題十分嚴峻。總體上講,失學情況嚴重,就學問題突出。

(一)流動兒童少年失學輟學情況嚴重

當前,處于學齡階段的農民工子女中有相當一部分處于失學或輟學狀態。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農民工自身忙于生計,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管理。有些農民工本身的文化素質不高,認為讀書無用,對子女的教育不抱希望。此外,造成失學輟學的原因還有經濟方面的因素。部分學校高昂的學費使農民工子女望而卻步。由于流動人口的流動性而造成的居無定所,常常導致那些孩子無法在一個地方完整地完成學業。流入地的地方部門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不夠重視,無法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就學條件,直接導致了流動兒童少年失學問題日益嚴重。流動兒童少年失學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農民工為城市、為社會創造出巨大的財富,但他們的子女卻無權享受到在城市里國家提供的義務教育資源。數以百萬計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無法得到解決,不僅是每個家庭的損失,同時意味著每年都會增加百萬以上的文盲,這對整個國家國民素質的提高非常不利。[3]

(二)流動兒童少年就學問題突出

流動兒童少年在流入地就學的途徑主要有兩種:在公立的中小學借讀;在流動人口自發興辦的“打工子弟學校”就讀。雖然流入地政府部門對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開始關注,但明顯地保障力度不夠,具體表現就是在上述兩種就學途徑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1.在公立中小學借讀。流入地公立學校的教育資源豐富,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應相對較好。所以農民工都希望可以將自己的子女送進公辦學校來接受高質量的教育。但有諸多限制:在入學這一環節上,各地的公立學校都不同程度地設立相關規定,來提高接收流動人口子女的門檻。而且因為教育資源本身的有限性,公立學校不可能做到全部接收,往往還要求流動人口子女交納高昂的借讀費、贊助費等。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流動人口的子女容易受到歧視。這種狀況可以理解為社會排異現象,城市里的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在較短的時間內無法接受與他們有顯著差別的兒童。和城市居民的子女相比較,流動人口的子女在基礎、語言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而普遍感到自卑,存在著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他們很容易感受到與身邊城里孩子之間的差別,內心世界感受到強烈的不平等,因而會產生對抗情緒,所以在城市公立學校就學的流動人口子女往往心理教育更為重要。

2.在流動人口自發興辦的“打工子弟學校”就讀。流動人口自辦的打工子弟學校的費用較低,但辦學規模參差不齊,總體上說教學質量不高,而且幾乎所有的打工子弟學校都沒有得到政府的承認,也就是所謂的“非法辦學”。由于學校的地位沒有得到政府的認可,因而學生即使完成學業,也無法取得畢業證書。打工子弟學校大都位于城鄉結合部;條件簡陋,大多租借廢棄廠房作為校舍,缺乏必要的設施和安全保障;師資匱乏,且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但就是這樣條件的學校,仍深受絕大多數農民工及其子女的歡迎。他們知道“與其失學,不如條件惡劣地求學。”打工子弟學校對學生入學沒有限制,收費相對于公立學校非常低,學生來去自由,符合流動人口的特點,因而,打工子弟學校解決了農民工心頭的一件大事。可以說,打工子弟學校是以體制外的形式解決體制內的問題。

三、原因透析

大量的流動兒童少年喪失了受教育的權利,或是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這給國家、社會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影響流動人口進城子女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們認識上的問題,又有長期以來形成的體制矛盾。

(一)我國的義務教育實行的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地方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義務教育主要由戶口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承擔

各流入地往往習慣于把外來人口當作體制外人口來認識和考慮,外來人口的學齡子女也就當然地被當作本地義務教育體制外的求學對象。進城農民工及其子女無法享受這些基本的生活待遇。流動人口子女既無法享受與城市同齡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同時也被排斥于鄉村教育體系之外,成為被“邊緣化”的一個龐大群體。

(二)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地區偏見和觀念上的障礙等原因,許多城市公立學校在招收流動人口子女時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經費問題也成為公立學校招收流動人口子女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打工子弟學校是體制外的產物,但其在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所起的作用卻是相當大的。由于沒有得到政府部門的批準,這些只能是半地下地進行辦學。資金來源匱乏,校舍設備簡陋,師資力量較弱,教學質量不高,這些都限制了打工子弟學校的發展。打工子弟學校急需解決正規化的問題,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三)家庭是兒童基礎教育的重要影響因素,直接決定了兒童的教育水平

流動人口家庭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應負有很大責任。許多農民工的教育意識落后,注重眼前利益,認為讀書無用。迫于經濟壓力,微薄的收入僅僅能滿足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對于那些高額的借讀費等卻只能望而止步,從而這些流動人口子女喪失了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權利。

(四)大多數流動人口子女都是從經濟文化較落后的地區遷移到發達地區,由于年紀尚小,他們很難迅速融入到新的環境中去

在城市里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城鄉之間的巨大差異,以及學校中老師同學的另眼相看,使得農民工子女感受到了強烈的不平等,很容易形成自卑、厭學的情緒。同時,他們還肩負著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往往家長只重視對子女物質要求的滿足,而忽視了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交流。有時父母強烈的望子成龍的心態極易造成子女的愧疚感和負罪感,對子女的成長不利。

四、政策建議

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現在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僅僅是單純的教育問題。這涉及到受教育權的公平性,對整個社會的公平產生影響。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力量協調解決。200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解決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階段上學困難問題,讓每個孩子都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上,困難是多方面的,難以在短時期內徹底解決。

(一)從體制上進行革新

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戶籍管理制度以及與此相關的城鄉不合理體制必須加以改革。這是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流動人口的身份、就業、生活等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也是受此影響的結果。只有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才能為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學掃清制度障礙。

(二)在政策上給予傾斜

各地政府要轉變觀念,提高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認識。要認識到進城流動人口為城市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政府有責任承擔他們的子女的義務教育。流動人口應該享有憲法賦予的國家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正常權利。從整個社會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的角度,政府應該鼓勵和支持流動人口子女進城上學,并為他們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在政策制定上,應多考慮到這部分人的利益。

(三)公立學校為主,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

在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流入地的公立學校必須切實做好接收工作,積極利用教育資源。禁止在入學手續和贊助方面對流動人口子女設置障礙。主管部門要在經費上予以支持。可以考慮“經費跟著學生走”的原則[4],避免濫用“自由裁量權”。由于經濟力量有限,國家對于基礎教育的投入始終存在不足,公立學校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接納流動人口子女,這時出現的打工子弟學校正符合了這一要求,但由于其硬件設施等不符合要求而處在相當困難的境地。政府部門應積極引導,適當地降低辦學條件的門檻,給予打工子弟學校更多的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其發展,爭取使他們能達到公立學校的標準。同時,其他社會力量應該積極發揮作用,幫助那些經濟困難的流動人口子女完成學業。

(四)重視流動人口子女的心理教育

流動人口子女從農村走向城市,這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這時需要老師、家長等積極地給予他們心理輔導,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要跟那些城市里的孩子們和睦相處,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

綜上所述,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成要素之一,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同時這也是城市健康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必要性,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解決之,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社會各方應攜起手來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不僅僅是對農民工及其子女,而且對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穎.中國民工潮——關于打工族生存狀況的調查報告[M].出版社,2005.

[2]蔡建文.中國農民工生存紀實[M].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

[3]李玉雪.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透視[J].社會檔案,2006,(8).

[4]孫曉鳳.農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問題及對策[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6,(4).

[5]史柏年.城市邊緣人——進城農民工家庭及其子女問題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6]杜越,等.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的基礎教育——政策與革新[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篇(3)

隨著湖南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形形的新型貿易壁壘的門檻正在提高,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影響較為突出。而社會責任標準越來越多地被貿易保護主義者所利用,成為限制湖南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壁壘工具。在當前,開展對社會責任標準問題的深入探討和研究,從而有一個系統的、完善的認識,搞清問題的實質,有效地保護湖南省在對外貿易中的利益,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SA8000作用機制 SA8000能從數量上影響產品的進口,在數量的影響方面,是因為嚴格的SA8000標準使那些不符合標準的商品禁止入內,直接減少了進口商品的數量。假設中國是某一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惟一出口大國,因此中國的供給曲線和世界需求曲線決定了國際市場價格。如圖1,在進口國實施SA8000標準前,在國際市場上,當S與D相交時,達到均衡,此時的均衡價格為PE,均衡數量為QE。

進口國實施SA8000標準時,由于中國是國際市場的惟一供給國,所以這將引起供給的相應較少,供給曲線左移到S1的位置,S1與世界需求曲線相交與新的均衡點,新的均衡價格為Pl,均衡數量為Ql。可見SA8000標準的實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出口國供給數量由QE減少到Ql,出口規模減小QIQE。 另一方面,還能影響通過價格機制影響產品的進口。如圖2,P表示商品的價格或成本,Q表示某出口企業生產的產品數量,AC表示該產品的單位平均成本。假設該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是P0,則在沒有SA8000的情況下,出口企業產量為Q1,出口到國際市場的單位產品利潤為W,當進口國設置SA8000時,出口企業勢必要付出額外的費用,則該產品的單位平均成本 曲線AC的位置上移至AC+C’。這樣,在出口企業產量仍為Q1的情況下,該產品在進口國的售 價至少需要從P0提高到P1,企業才能獲得正常利潤,否則會產生虧損。而價格的提高,無疑將降低該出口產品相對于進口國同類產品的競爭力。

二、SA8000對湖南外貿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 1.失去訂單,影響產品的出口 湖南雖然地處內陸,但在全國外貿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取得了較快的進展。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出口總額和GDP迅速增長。湖南的經濟增長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對外貿易發展又反過來促進經濟增長。由于湖南省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因而“社會責任”也開始納入其考核內容,推行SA8000標準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現實。

(資料來源:依據湖南省統計資料整理) 在出口方面,湖南省主要以出口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為主。主要商品為:第一類是以農業為基礎的資源密集型產品,第二類是以礦藏為基礎的資源密集型產品;第三類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如服裝、紡織品、陶瓷、煙花等。而主要出口市場是歐盟、香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地區),分別占到出口額的12.89%、8.12%和6.81%。這些國家和地區國民的生活水平較高,公民普遍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對產品的要求較高, 所以過于集中的出口市場將加劇出口貿易受影響的程度。 隨著國際社會逐步執行SA8000標準,湖南省出口企業受到的沖擊將是巨大的,沒有獲得訂單的企業將永遠無法走出國門,已經獲得訂單的企業將會因為不能通過SA8000社會責任標準認證而失去訂單。

2.削弱湖南省外貿企業的成本價格優勢 湖南是人口 大省,勞動力資源大省,2007年末從業人員3842.17萬,占全省總人口的60%。勞動力供給大于需求的情況下,勞動力的價格完全由企業決定。在企業習慣于按照勞動力成本不變的假設而擴大生產的情況下,企業主動提高工資和改善勞動條件成為一個緩慢的過程。所以湖南省勞工條件的現狀與SA8000還是有一定距離的。長期以來,“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是許多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如果要在短時間內達到SA8000規定的要求,尤其是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率已經很低的現實情況下,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可能使其競爭優勢喪失殆盡。

從而削弱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3.影響吸引外資 湖南近年來吸引外資的步伐較快,2007年實際利用外資為34.80億美元,達到歷史新高。 由于近年來沿海地區開始進人工業化后期,土地、勞動力、能源等基本要素供給趨緊,價格不斷攀升,傳統制造業、紡織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失去了原有的發展比較優勢。一些企業為尋求新的發展空間,開始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區。湖南省地處沿海腹地,勞動力資源豐富,基礎設施不斷改進,產業配套能力逐步增強,在承接沿海制造業產業轉移方面處于最有利的地位。如果將湖南省出口企業的勞工標準提高到SA8000規定的水平,它的直接結果是使企業必須將社會責任成本內部化,從而喪失吸引國外國直接投資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所以說SA8000對吸引外資產生消極作用,對引資構成潛在的威脅和挑戰。

三、湖南外貿企業應對社會責任壁壘的對策 1.政府積極引導 SA8000 標準快速地在中國推行,到截止2007年7月,在全球通過認證的1200家企業組織中,國內的增加到156家。湖南省也于2006年1月啟動對各大企業獲得社會責任體系認證情況的調查。

(1)SAS000標準所規定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中,既有企業的道德責任,又有企業的法律責任。因此,在引導企業全面實施SAS000標準時,一方面,政府可以在法定責任范圍內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促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另一政府應做好SA8000標準宣傳、培訓、預警、咨詢工作。在反對將勞工標準國際化的同時,政府要面對國際貿易的現實問題,積極應對SA8000標準帶來的貿易壁壘。

(2)政府部門應建立國外新貿易壁壘預警機制,建立、完善SA8000標準的咨詢服務機構,加強對發達國家SA8000標準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時跟蹤國外最新貿易保護主義動向。在國內建立一個完善的預警機制,研究新貿易壁壘對中國主要出口產品的影響,完善SA8000標準的咨詢服務機構,并建立快速反應機制,以便及時采取應對策略,創造良好的出口環境。

(3)政府還應加強SA8000人才的培養,加強對出口企業的SA8000知識的培訓普及工作。指導企業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體系,自覺提高勞工標準,引導企業及早應對SA8000標準。

2.外貿企業應對SA8000的對策

(1)外貿企業應該認識到,在經過價格競爭、質量競爭之后,勞工標準、企業社會責任的競爭時代正在來臨,人道的工作條件和融洽的勞資關系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競爭優勢。 一個成熟和規范的企業在社會中承擔社會責任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本 要求。企業必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和研究SA8000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推行該標準的意義。

(2)外貿企業應積極改善國內勞工條件。國外的跨國公司在選擇國內合作伙伴時,往往將社會責任標準看作一個重要的選擇依據。企業經營者應注重勞動保障意識的培養,重視勞動者的權利的保護,及時改善生產環境和勞動條件,自覺提高勞工標準。

(3)擴大我國的出口貿易,更為關鍵的要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意識,加大產品更新步伐,把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作為提升企業產品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

篇(4)

 

一、引言

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根據安徽省老齡辦、省社會保障研究會2006年組織的一項安徽省“空巢老人”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預測,到2010年,安徽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876.5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13.1%。到2020年,安徽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177.5萬人,老年系數為16.6%左右。據預測,安徽省人口老齡化高峰將于2030年到來,并將持續20余年。至2030年前后,安徽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達到22.9%,老年人口將達到1669.1萬人,而在60歲以上人口中農村居民占70%,可見安徽省農村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農村居民養老問題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保證農村居民老有所養是構建和諧社會重要一環也是我國政府的重要職責。目前,我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尚未建立,伴隨著農業剩余勞動力遷往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經濟論文,外出人員以農村青壯年為主,留下的都是老年人,使得農村留守老人數量和發展速度都已經超過了城市。在農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民,除部分土地收入和來自家庭的贍養外,沒有固定的養老收入,且青壯年子女大多外出務工,生活風險和困難程度都要比城鎮老年人高,這直接導致農村養老需求加大,僅靠傳統家庭養老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現實需求。

目前,我省各地區農村經濟、自然、 人文地理等條件有很大程度上的差異性,各地區農村居民對于養老保障有著不同的層次的需求,這決定了在我省范圍內實行統一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不符合現實情況,而建立符合地區特點的養老保障制度才是可行的政策選擇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在對這一問題研究上,大多數學者對中國的養老區域劃分習慣沿用的依然是“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地理區域劃分標準或“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經濟區域劃分標準,不僅針對性不強,更不利于農村養老問題的解決及區域間養老工作的協調。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一方面我省各類地區可以先實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另一方面各地區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發展不能一蹴而就,而應當根據不同類型地區的人口老齡化進程、參保覆蓋率的最優變化路徑、期望壽命的變化,采用非均衡的推進模式對所有農村居民進行漸次的、動態遞進式的全覆蓋。

二、研究方法與指標體系

1. 研究方法

根據人口老齡化相關理論設計出一系列相關的統計指標和統計變量,采取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等方法分析各變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及其對目標變量的影響程度。本文首先列出各地區與農村養老相關的變量,且把這些變量看作彼此之間是有機聯系的;其次,運用因子分析法篩選出公因子,在對因子進行旋轉解釋其意義后計算出各公因子的得分,以此說明各地區的養老特征并進行相關分析;最后,在因子分析的基礎上,按各個地域單元相對于主因子得分進行聚類分析,結合具體的地域空間結構,對安徽省農村進行養老區域的劃分。

2. 指標體系

為了更好地根據地域性的不平衡來把握我省動態遞進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路徑與和進程,必須建立完善的指標體系,結合安徽省的具體情況,考慮不同地區的數據真實性、可得性以及代表性的基礎上上,本文選擇了17個指標經濟論文,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這些指標作為農村養老區域劃分依據。

表1 2008年安徽省農村保險情況

 

變量

變量字母表示

單位

第一產業生產總值

X1

億元

人均生產總值

X2

元/人

財政收入

X3

萬元

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

X4

萬元

農林牧漁的總產值

X5

萬元

農林牧漁建設項目投資

X6

萬元

農村人均現金支出

X7

農民人均純收入

X8

耕地面積

X9

公頃

鄉村從業人員

X10

家庭戶規模

X11

人/戶

65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

X12

%

老年撫養比

X13

%

外出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X14

%

征用土地面積

X15

平方公里

受災面積

X16

千公頃

篇(5)

 

篇(6)

論文征稿范圍:

以人口發展為中心廣泛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各個方面:人口、心理、倫理、教育、管理、歷史、社會、藝術等學科范圍。

征稿要求:

1、 文稿論點明確,無政治性錯誤;立論正確新穎,說理通暢,論據充分,資料詳實,數據可靠。

2、 來稿須在3000字以上,必須包括(按順序):文題、作者、作者單位及地址、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投稿時間、作者簡介。屬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請注明項目名稱、編號。

3、 摘要為對正文主要觀點的概述,不進行價值評判,字數一般在200字以內;關鍵詞一般在3-5個之間。

4、 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略)、籍貫、畢業學校、工作單位、職稱、學位,以及聯系地址和電話。

5、 注釋序號按其在文中出現的順序排列,兩個以上相同注釋只標一個序號。注釋序號用圈號,參考文獻序號用方括號。所有引文務必核對無誤。

6、 注釋和參考文獻著錄項目須按規范編排,格式如下:

期刊:作者.文獻題名.刊名(外文期刊可縮寫)[J],出版年,卷(期),起止頁。

圖書:作者或責任者.文獻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

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作者.析出文獻題名.原文獻作者.原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

篇(7)

1.宿遷市概況

宿遷市位于江蘇省北部,于1996年建市,現轄宿城區、宿豫區、沭陽縣、泗陽縣和泗洪縣。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2008年低,人口數為534.58萬人論文的格式,GDP總量為655.06億元,人均12289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44.11 億元, 農業總產值136.62億元; 第三產業生產總值216.1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05.00億元。從多項經濟指標在江蘇省的地位看(見表1),應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

表1 2008年宿遷市社會經濟狀況一覽表

地區

總面積

Km %

總人口

萬人 %

人口密度

人均GDP

宿遷市

8555 8.3

534.58 7.2

625

12289

蘇北地區

54357 53.0

3318.31 43.2

610

19555

江蘇省

102600 —

篇(8)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北京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674-1668

國內刊號:11-5646/F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4

期刊收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篇(9)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雜志是集學術性與時政性、文學性于一身的綜合性期刊,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術性與可讀性的統一,強調研究深度,關注學術前沿,鼓勵學術爭鳴。它在綜合性的基礎上強調專業性,雜志內容深刻,觀念獨到、新穎,是人口文化這個新生領域內的領頭雁;全面推動人口文化研究往深處拓展;指引人口發展意識朝著更進步、更有利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引導社會新的生育觀念與時代的需求和自然生態和諧一致,為提高中國人口素質和增強人口意識增添一枝新的奇葩。

主要欄目及內容設置如下:

特別人物:報道社會上有影響、有突出成就的政治、經濟、文化人物。

民俗文化:弘揚中國人口文化,介紹民間藝術、地方風俗和喪葬文化,倡導婚育新風,旨在推動社會文明與進步。

婚育文化:反應不同民族在婚育方面的文化差異以及普及生殖健康常識和孕育知識。

探古訪今:探索、介紹古代的文化遺產,展示我們的祖先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創造的巨大歷史成就;書寫、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跡、名人故居,向廣大讀者提供更多“美”的享受。

人生百態:向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傳授養、育孩子的一些技巧和方法,真正實現“和諧教育”;對人們遇到的情感問題進行分析、解答。

藝術長廊:介紹中國的書畫藝術,推介書畫名家,同時精選經典美文欣賞。

人口資訊:國家人口政策,各地重大人口計生新聞。主要報道國家人口計生政策方針和計生工作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召開的重要會議,的重大決議等等。

理論探討:主要發表人口計生專家關于人口文化的理論文章,人文社會醫學類理論文章。注重學術性,理論性,思想性,是學者和研究者展示風采的舞臺。

聯 系 人:徐老師 15901398417

聯系電話:010-63385617 63385627 63385637轉8002 傳真:轉8012

電子信箱: 網址:省略

【匯款方式】

郵局匯款:

單位名稱:國家人口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青春期健康》雜志社

單位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菜戶營天倫北里7號樓二樓

收 款 人:盧艷雪 郵編:100054

銀行匯款:

篇(10)

略………

第2章 論文相關基本理論綜述 14

略………

第3章 服務業的性質地位及國際比較 36

略………

第4章 黑龍江省服務業現狀、發展目標及基本原則 47

略………

第5章 黑龍江省服務業產業結構優化模式 62

略………

第6章 黑龍江省服務業產業組織優化模式 100

略………

第7章 黑龍江省服務業地區布局合理化模式 128

略………

第8章 黑龍江省服務業市場績效分析與評價 156

略………

第9章 黑龍江省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71

略………

論 183

參考文獻 185

第1章 緒 論

1.1 論文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1.1 論文研究的背景

1.服務業已成為當代世界各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服務業是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特別是加快了社會生活質量、社會精神文明程度和社會控制程度的提高。服務業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門類越來越全,就業人數越來越多,占GDP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也是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研究的重要課題。世界經濟發展史表明,經濟增長和結構變化之間具有相關性。經濟發展過程也是經濟結構變革的過程,發達的經濟都有很高的服務業就業人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現象,是勞動人口從農業到制造業、再從制造業到服務業的轉移。產業革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金融、運輸和通信等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相對地位的提升只能放在與經濟增長同時發生的結構變化中去考察理解。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出“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總趨勢。并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擴展。服務業已經或正在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的支撐。到2000年,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為62%,其中34個低收入國家為34.5%,48個中等收入國家為52%,22個高收入國家為65%;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口的比重,發達國家為60%--78%,中等收入國家為45%--62%,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為30%--45%(見表1.1)。

略………

本文對黑龍江省服務業產業發展模式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從服務業的性質、地位、作用、發展目標、結構優化、重點產業選擇、組織模式、企業運行機制、區位布局諸方面,構建了黑龍江省服務業產業發展模式的新體系,研究表明,改善傳統服務業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提升黑龍江省服務業的競爭力,對于黑龍江省經濟振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我國服務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通過對我省服務業的發展模式研究,論文得出以下結論:

略…………

:136000多字的經濟學博士論文

上一篇: 單位評職稱論文 下一篇: 虛擬經濟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播放大乳大屁股系列 | 日韩精品加勒比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精品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