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2: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學教研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開設手持技術實驗后的調查分析
手持技術實驗課教學效果如何?利用手持技術進行教學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認同性怎樣呢?我們對選修“手持技術實驗”課的155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由21道大選擇題(包括47道小選擇題)和2道開放性問答題組成。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共發放問卷155份,收回148份,其中有效問卷144份。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1)手持技術的優點(第3-5題);(2)手持技術對化學教學的影響(第6-8題);(3)使用手持技術教學的態度(第13-14題);(4)影響手持技術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廣泛應用的因素(第15題);(5)手持技術實驗課的實施效果(第16-23題)。以下是在統計分析調查問卷的基礎上,結合實驗過程中的觀察以及對部分學生的訪談對調查結果進行的評析。
2.1手持技術操作的難易程度
通過對學生的訪談發現,在開設手持技術實驗課之前,絕大多數學生從未聽說過手持技術,只有個別學生通過圖書、期刊等對手持技術略有了解,但從未見過實物,可見手持技術在河南并未得到廣泛應用。第一次接觸手持技術儀器時,80%的學生感覺很新奇,很想進一步了解。只有7%的學生對其有恐懼感。調查表明: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手持技術的操作不難,這與當今大學生思想開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有很大關系。
2.2手持技術的優點
與傳統化學實驗相比較,使用手持技術實驗的優點如表5所示。學生認為手持技術的優點排序為直觀、便攜、操作簡單、準確、實時,其中對準確、實時2大優點的認可度較低。
2.3手持技術對化學教學的影響
學習手持技術儀器的操作是為了更好地在化學教學中應用,而在化學教學中使用手持技術產生的作用將直接影響手持技術的應用范圍。調查結果表明,手持技術對學生學習化學既有正面的積極地作用(圖1),又有負面的消極的影響(圖2),影響程度的大小取決于具體應用手持技術的情況(圖3、圖4)。
2.4影響手持技術應用的因素
手持技術在中學化學中的廣泛使用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大致可以分為8類:經濟條件或成本問題、學校的態度問題、化學教學實踐(如教學內容的選取課時數量)問題、學生方面的問題、教師的專業水平及觀念意識問題、評價的問題、手持技術本身的問題及學校外部壓力的問題。61.2%的學生認為手持技術有一定的教學適用范圍。一是由于經濟等因素無法購買手持技術設備;二是雖購買了手持技術設備,也因其他條件的限制未廣泛使用;三是手持技術不能代替傳統實驗,有些實驗用手持技術合適,而另一些實驗用傳統的儀器更好。手持技術要想在中學中得到推廣和使用,最大的障礙是:52.1%的學生認為是學校沒有設備或者設備少,43.7%的學生則認為是沒有相配套的教學資源(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實驗案例),57%的學生認為學校領導的支持最為重要。
2.5學生對手持技術的認同感
應用和推廣手持技術任重道遠,師范生是未來的教師,擔負著重大的責任,他們是否愿意成為新思想和新技術的傳播者,推廣和使用手持技術呢?此次問卷中設計了第13題和第14題進行相關的調查。
2.6學生對手持技術實驗課實施的效果評價
2.6.1學生對系列實驗1實施效果的評價
有17%的學生認為效果很好,62%的學生認為效果好。這些認為教師講解得條理清晰,跟隨教師一起操作,又通過幾個小實驗的練習,基本掌握了手持技術的操作步驟。
2.6.2學生對系列實驗2、3實施效果的評價
從圖7可以看出,14.6%的學生認為很好,59.7%的學生認為好,這說明大多數學生認可系列實驗2、3的教學效果。但相比較實驗2采取的指導探究式教學組織形式,學生更喜歡實驗3開放式的合作探究式教學,他們認為這樣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有助于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對于系列實驗2、3內容(圖8),85%的學生認為貼近初、高中化學教學,對今后從事初、高中化學教學有用。從難易程度上,多數學生(64.6%)認為實驗內容不難也不太簡單,屬于一般難度。
2.6.3學生對自我開發實驗能力的評價
開設手持技術實驗課,不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手持技術,熟練掌握其基本操作,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將手持技術作為一種工具,能開發出合適的案例,提高探究的能力。學生能否開發出適合的案例呢?調查表明,88.8%的學生認為自己能,但需要時間,11.2%的學生覺得自己不能開發出新的手持技術實驗。這說明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很自信的。對于開放題“您認為利用手持技術可以和初、高中化學中的哪些實驗相結合或者是對哪些實驗進行改進”,大多數學生寫了測量反應的熱效應、強弱電解質的電導率等,是比較簡單的定量實驗,而且還和手持技術實驗課上的實驗內容很相似。這對應了學生的選擇“能,但需要時間”。
3結論與反思
3.1結論
調查結果表明,手持技術實驗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絕大多數學生對手持技術進行教學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認同性持肯定的態度,即對化學師范生開展手持技術實驗課是可行的。大多數學生認為實驗內容貼近初、高中化學教學,對今后從事初、高中化學教學有實際應用價值,而且難度適中,層次性的實驗教學模式恰當,所以對化學師范生開設手持技術實驗課是必要的。另外,選修手持技術實驗課的已是大三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能較快地掌握手持技術的使用方法,理解手持技術的工作原理以及儀器的維護。他們不僅了解了一種現代化實驗手段,認可其在化學教學中的獨特優勢,愿意在條件許可時使用手持技術進行教學,而且能夠與初、高中化學課程整合,開發實驗,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如圖1、2所示:接受調查的對象分為兩年級,其中,高二149人,高三23人。總人數172人,42分以下有5人;45-56分有18人;57-62分有86人;62分以上有63人。如下圖所示:月收入2000以下、2000-4000、4000-6000、6000以上的人數分別有17人、35人、64人、56人;所占總人數百分比分別為10%、20%、37%、33%。
(二)因素分析
KMOandBartlett''''sTest采用KMO樣本測度及巴特萊特球形檢驗法,對變量之問的相關性進行檢驗。KMO>0.9時為非常優秀;0.8<KMO≤0.9時為優秀;0.8<KMO≤0.7時為一般;0.7<KMO≤0.6時為差;0.5<KMO≤0.6為很差;KMO≤0.5時不能做。本次調查問卷KMO值為0.806為優秀。KMO值較高,說明該數據適宜作因子分析。巴特萊特球形檢驗統計值的顯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l%。說明數據具有相關性,是適宜作因子分析的。
(三)家庭月收入的差異性
檢驗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對化學實驗的主觀想法”只有這個因子與中考化學成績差異顯著。Sig值是0.049。其中隨著家庭收入的增高,學生對“化學實驗的主觀想法”也越來越強。
二、針對高中生化學實驗教學有關方面的應對措施
(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所謂應試教育就是以考試為手段,以升學為目的,以分數高低論優劣的片面的教育模式,著眼于智育發展,忽視了德育美育等方面的提高,限制了學生潛能的發揮和全面素質的提高。應試教育對教學質量與效果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必須改變這種教育思想,才能讓學生更好、更全面地發展。
(二)嘗試多樣化實驗室管理,提高實驗室的開放率
可以將學校化學實驗室在學生的課余時間開放,這樣可以減小課時緊張、實驗室數量有限,給實驗教學帶來的壓力。在實驗室管理方面,可以采取學生輪流值日的措施,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實驗儀器和藥品的保管意識。使他們熱愛實驗室、熱愛實驗。
(三)注重加強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選擇,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實驗項目類型按照要求不同可以分為3個層次:一是基礎性試驗或驗證性實驗;二是綜合實驗;三是設計研究性實驗。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時,對高中化學實驗進行合理分配,對于基礎性實驗或驗證性實驗,應盡量讓全體學生都能親自動手,不僅鍛煉他們動手能力還能使他們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熟練化學實驗儀器的使用。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安全性和無污染性。注重化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從而不斷進行探索和發現;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的安全性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不僅獲得知識、開發自己的思維,還能保障自身的安全;重視化學實驗的無污染性突出了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有些化學試劑是存在一定的污染性的,如果做完實驗之后將實驗器具等亂丟棄就會造成環境污染,也可能會對自身造成一定的危害。總之,化學實驗教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符合時代和社會的要求的。
1.2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凸顯探究性的特點
探究性的教學方式是鼓勵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技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塑造良好的創新意識與科學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在我國的傳統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是整個實驗的操作者,學生只是圍觀教師的整個操作過程,對整個實驗的過程和其中出現的實驗現象很少進行思考和分析,而在自己動手操作時也只是簡單模仿,目的是獲得與教師一樣的實驗結果。這種單純模仿和重復的過程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著重凸顯探究性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
1.3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強化應用性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與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有緊密聯系。但是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僅僅是被當做鞏固“雙基”的手段和工具,其應用性基本上是被忽視的,這就導致學生認為化學實驗僅僅是在化學實驗室里進行定理驗證和假設的,造成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的缺失。因此,《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強化化學實驗的應用性,將化學實驗與學生的日常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產生對化學實驗的濃厚興趣,并積極參加化學實驗,從中獲益提高。”
首先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實驗工作,沒有這一條,就根本談不上搞好工作。由于多種原因,實驗教師在校地位不高,待遇不好,有些人還瞧不起更不愿干這行,作為我本人既是化學實驗教師又是實驗室負責人理應帶頭消除這種偏見。要看得起自己的工作,要看到實驗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樹立熱愛工作的雄心壯志,在實踐工作中帶頭苦干,多動手,勤動腦以自己的行動去影響他人。
其次要有過硬的教學本領,掌握更多知識主要是學習教材及實驗技術資料,同時也要參觀學習兄弟學校實驗工作經驗,收集資料,學習別人先進管理經驗,提高自身素質。
(1)建立必要的實驗管理制度制度是紀律,它能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首先我們制定了學生實驗各種規則,并掛在每個實驗室墻上,對學生第一次進入實驗室進行宣講。
(2)加強儀器設備管理化學實驗室有其特點,玻璃儀器多,易破損,化學藥品多(大多是腐蝕,劇)零碎東西多而雜。如何合理按排才能做到擺設分明,有條不紊使用方便。我的做法是,儀器藥品分類存放對號入座。
(3)做好儀器試劑的計劃和采購工作化學實驗與物理實驗略有不同,每學期都要補充化學試劑與易損耗的玻璃儀器,故在平時工作時,對要添置的物品及時紀錄,期末造好計劃,一開學就向有關領導匯報并及時采購。
(4)建立實驗室各種帳冊儀器、標本、模型、掛圖、藥品和實驗材料是學校的重要財產,應按其性能和使用情況分別建立帳冊,一般來說,中學實驗室應建立教學儀器明細帳冊,實物流水帳,固定資產帳,此外還應建立儀器卡片,標鑒及各種登記冊:《儀器借用登記冊》,《儀器報廢登記冊》,《危險藥品領用登記冊》,《儀器損壞賠償登記冊》等。
(5)組織好實驗教學學生分組實驗是帶有總結性,驗證性的實驗教學,實驗以前作為實驗教師的我不但要備好實驗用品,而且要象任課教師一樣要認真備課寫好備課教案,再試做一遍,直至實驗效果很明顯,然后學生進入實驗室后簡明扼要地向學生講解本次實驗的目的和實驗中注意事項,隨堂跟班輔導。
二、充分發揮化學實驗優勢,重視培養學生能力
培養和發展學生各項能力是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應重視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初中化學是學習化學的開端,在第一節課緒言部分就有“水的沸騰”,“鎂帶的燃燒”,“加熱堿式碳酸銅”。這些現象非常明顯,有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從而使學生掌握了什么是“化學變化”“什么是物理變化”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采取措施促進興趣轉化
學生的實驗興趣大致可分為暫時興趣和持久興趣,前者帶有動搖性盲目性,后者具有穩定性和自覺性,要使學生實驗興趣從前者向后者轉化甚至變成“志趣”采勸三多”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根據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就實驗內容來講,可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1、有關制取固態、液態、氣態物質的實驗。
2、有關闡明概念,證明基本理論和定律的實驗。
3、有關研究物質的性質和各類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實驗。
4、有關定量方面的實驗。
一般說來,每一類實驗的原理、裝置、操作等方面總有規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講每一類實驗中的第一個實驗時,首先向學生分析這類實驗的設計原理和內容要求。而后再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在此基礎上師生通過分析、對比,共同總結出這類實驗的規律,以期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如通過“粗鹽的提純”的實驗,我們引導學生總結出制取純凈的晶體物質的實驗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礎知識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規律。
在實驗原理和基礎知識方面,讓學生著重掌握:①組成混合物的各種物質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類物質的性質和它們之間能否相互發生反應(若能反應,需要弄清反應條件)。在實驗技能方面讓學生掌握:①所用各種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關物質的溶解、過濾、結晶、再結晶的操作方法。
二、明確選擇儀器的原則,正確選用儀器
實驗中,培養學生準確地選擇儀器,是保證實驗順利完成的前提之一。為此,我們從下述幾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選擇儀器。
中學化學教材里,討論化學反應的條件有:常溫、加熱、加壓、催化劑、光和電等。根據不同的反應條件、反2、根據控制化學反應速度的要求來選擇儀器。
在實驗室里,為了達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種物質,有些反應需使反應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應物的性質來制取新物質時,所需要的儀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在初中化學講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時,著重向學生闡明兩點:①凡是對固體物質進行加熱制取氣體時,均可采取制取氧氣的這套反應裝置;②集氣的方法和操作,應根據氣體的溶解度、對空氣的相對密度、常溫能否與水或空氣中任一成分反應等因素而定。
因為我們在講氧氣時進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講氨氣、甲烷等氣態物質時,就可以從啟發學生通過對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裝置,來完成制取上述物質的實驗。
些則反之。為此,在實驗中,要采用適應這些要求的裝置。如我們在講實驗室里制取氯氣時,就著重向學生講明教材中選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長頸漏斗的理由。這樣分析、講解,使學生在進行實驗設計時就能正確地選好儀器。
三、分析典型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實驗操作的正確與否,不僅是保證安全和實驗效果的先決條件,也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所必需的。在這方面,我們除按實驗原理、要求提出有關的操作內容和要求外,還著重講了下述幾點:
1、剖析一個典型實驗,講清一類實驗的操作內容:
如通過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實驗分析,可歸納總結出下述操作內容:①儀器的選擇、連接和固定:②裝置氣密性的檢查;③藥品的取用;④加熱方法;⑤氣體的凈化和干燥;⑥氣體的收集和放置;⑦裝置的拆卸。
對這些操作,都應講清它們的知識、理論根據。譬如在實驗室里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混和加熱制取氯氣時,由于濃鹽酸有揮發性,水的沸點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氣中可能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飽和的氯化鈉水溶液洗滌,不能用水,這是因氯氣與水能發生下列反應:C12+H20HCl+HC10根據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濃度,可使平衡向左進行,以減小氯氣的溶解度。又根據氯氣的性質,要想干燥氯氣,只能選用液體或顆粒狀的酸性干燥劑,通常用濃硫酸做干燥劑。
2、通過對某些實驗操作的分析,向學生闡明實驗操作的要點。
我們在分析某些實驗操作時,為了讓學生學得會,記得牢,總是把操作要點總結成幾個字或幾句話,讓學生便于記憶。如在配制一定體積的摩爾濃度溶液時,在分析演示的基礎上我們總結出:?稱(對固態溶質要稱,?液態溶質要量)、溶(溶解)、洗(洗滌溶解時容器的內壁)、稀(稀釋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根據實驗內容、操作內容和要點,獨立地進行實驗,往往能提出一些改進某些實驗的設計。如教材中關于氨氣易溶于水的“噴泉”實驗,若按教材中的實驗要求,先用氫氧化鈣與銨鹽反應制取氨氣,用于燥的燒瓶收集,再接教材中“噴泉”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因為在化學實驗室里,很難將燒瓶搞得十分干燥,而氨氣易溶于水,所以在實驗過程中實驗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學分析了上述方法實驗失敗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該實驗的要求,所用藥品的性質,提出了改進方法:即先在圓底燒瓶中加入2~3毫升濃氨水,然后搖晃燒瓶將濃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噴泉”實驗,實驗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實驗方法好得多。
四、根據實驗內容,處理好演示實驗
準確而有效地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不僅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中起著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從而更好地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使知識更加系統、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實驗一般可分兩類,一是實驗難度較大的(如實驗裝置比較復雜或實驗中使用劇毒藥品和學生操作有危險的實驗),這是少數。這類實驗必須由教師演示,力求操作規范化。二是實驗技能難度較小,這是多數的實驗。對于這類實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改為邊講邊實驗的形式,實驗條件較差的學校,某些課題也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在教師指導下去完成實驗操作過程。
實踐證明,對一些較簡單的實驗,經常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動手去做,除了增加他們的操作機會以外,還呵以起到兩個作用:①使學生對一些被認為是無所謂或被忽視的常規操作(如試劑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試管夾持,一般加熱等等)?,?及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實驗過程中,向“學生恰當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系統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驗操作技能。
五、培養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寫實驗報告是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但是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同學即使到了二年級也還不能較好地寫出實驗報告。其原因是有些學生不知道在實驗中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記錄什么。
有些學生對實驗報告寫什么和怎樣寫還不了解。因此,他們常常把實驗報告寫得雜亂無章,空洞無物。為此,我們從第一節化學課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寫實驗報告的能力,其具體做法是:
1、在演示實驗中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的能力
為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的能力,我們對現行中師化學教材中所講到的現象進行歸納、綜合。有光、熱、聲、態(狀態)、顏色、氣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燒等等。在每次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中,總是要求學生根據實驗內容中有無新物質的生成和上述現象內容來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好,認真分析,去偽存真,填寫于實驗報告中。這樣要求學生,不僅使學生知道在實驗中要觀察些什么,使學生對知識獲得比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會漏掉某些重要的實驗現象,以致得不到正確結論。
2、采取具體措施,培養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2網站構架的搭建
確定了網站建設的目的后,就要根據網站目的建立網站的大構架。一般而言,網站框架包括一些標準的內容,包括首頁、簡介、新聞動態、產品展示、在線留言、聯系我們等。在搭建前,首先瀏覽國家級以及各省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網站,調研學習。在結合其它網站優點以及本校化工實驗中心的特色下,詳細地列出該中心網站需要的模塊,并根據模塊對網站構架進行設計,頁面構架完成后盡可能不要改動,避免對先前內容產生影響,甚至破壞網站。確立了大框架,網站的主體部分也就確立了。
3制作網站相關素材的準備
這是制作網站最大的準備工作,包括實驗教學相關素材以及網站設計相關素材的準備。實驗教學相關素材,包括師資隊伍人員介紹,設備儀器相關參數以及圖片的收集與整理,實驗講義、課件、題庫以及視頻的準備、規范,獲獎證書的集中與拍照,規章制度等。該環節設計的素材多,任務量大。要先作統一安排,把大工作切分成很多小任務,具體每項任務都下達到相關老師,規定好上交時間。收集完材料要對格式進行規范、校對,不合格的要重新反饋修改,如此反復,直到所有素材都分門別類得準備好。網站設計相關素材的準備,主要是網站上顯示的各種圖片等,相關素材要準備幾個方案,以便統一討論選出最優方案。
如《熊貓》一課,首先是讓學生觀看熊貓的圖片或讓學生講述一些有關熊貓的故事等,在學生了解了有關熊貓的結構后討論一下用墨的處理。再讓學生分析熊貓的生活習性,或者講述熊貓有關的動畫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現的形象以及周圍環境作進步的練習,并且完成一幅作品,這樣學生有一個自由發揮的余地,給予創作的空間。
二、改變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
傳統的教學中是以教師傳授技法為主,重視畫面的構圖,每位學生在已有的框式下進行臨摹,學生最終只能成為畫匠。學生間的聯系較少,缺少互相比較共同進步的機會。我在課堂教學中如《猴子》一課,是讓學生觀看猴子在現實生活中的錄像,在分析猴子的結構特點以后再對用墨做了相應的要求,通過示范,學生對猴子的畫法了解了,再讓學生進行分析自己如何來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過練習,最后要求全班同學在一張長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畫。這時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同學間的協助精神得到培養。通過共同作畫學生能夠相互取長補短。繪畫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學生的繪畫興趣也越來越高。
三、多渠道,培養創新意識。
教育家陶行知先進言:“世界上人人是創造之人,時時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驚異的能力——想象力創造文化的生物。”培養創新意識,首先需要以下幾個條件:①創設一種寬松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充分開展創造認知活動,產生樂于創造要求。②民主、親密、平等與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創造教學、培養兒童創造性的前提。③在創造教學的內容安排上,必須具備準確的有利于產生聯想的指導理論和有利于創造思維的充分活動。
1、我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如:學生之間或師生間共同討論如何完成一幅畫,例《公雞》一課,在表現了公雞以后,背景的處理可讓學生各抒已見,進行討論,教師尊重學生的選擇,這樣學生能夠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國畫中的各種表現方法,如:①揉紙法,作畫前先將紙揉成一團,然后輕輕展開,使皺紙平整后才能作畫,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皺,用這種方法畫出來有一種肌理效果,例畫樹干等。②沒骨法、填色法、點染法、暈色法、平涂法、擦染法、灑落法、拓印法、加劑法等等,這樣使學生能利用各種表現手法來對心中的事物進行描繪,使之能獲得得成功感,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
四、內容形式多,學生熱情高。
傳統的國畫教學內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鳥以傳統的單墨進行著,小學的國畫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貼近他們的生活。如描繪“我的家長”、“窗前”、“校園”等,這些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繪畫起來非常有勁,這對學生的創造思維也得到培養,同時學生在進行繪畫時經常考慮到如何用筆、用墨和用色,這對學生繪畫綜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五、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學生產生新奇。
受到傳統國畫的影響,學生頭腦中繪畫國畫的材料是毛筆、墨汁、國畫顏料。而我在教學中允許學生用水粉顏料,并且能用水粉畫的方法作畫,還可以用油畫棒等材料來作畫,這樣學生在材料的應用上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樂意利用其它各種材料來進行繪畫,效果也十分理想、興趣很高。
美術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過:“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范,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在教學形式上我是這樣做的。
(一)游戲引入,激發興趣。
皮亞杰認為:“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便發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當學生剛進入課堂,教師進行教學時,由于學生對水墨畫十分地生疏。若以傳統的模式進行教學,機械地臨摹老師的范畫,學生易產生厭煩,從而討論畫畫,使他們失去一次良好的學習機會。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先讓學生聽一則有趣的故事,即:“吳大帝孫權,讓曹不興畫屏風,曹誤落筆為素,因就作蠅,既進,權以生蠅,舉手彈之。”來調動興趣,然后在紙上示范點上一點墨,讓學生想可以畫些什么?(如蝌蚪、甲蟲等)再進行合理的示范,隨即讓學生來嘗試。這樣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生也樂意用水墨畫的形式來進行繪畫,從學生的作業中可看到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也讓學生體會到水墨畫的優越所在。
(二)用“玩”來訓練繪畫的技法
玩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敢于去畫,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巧妙地進行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如:畫“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進行教學,先用濃墨(或色)畫各種不同的線描的畫,然后用淡墨或水(色),點在畫的中間,利用水的張力,以及宣紙的特征,使畫產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時間的長短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學生對這種效果,表現得非常興奮,而且膽子也大,在這個玩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對畫面產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寫字的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鍛煉中,側、逆、頓鋒的應用以及色彩知識的掌握。即,讓學生用平時寫字的方法在宣紙上用墨寫上字,可以把字拆開、疊加、拼合等方法進行書寫,寫時也可用各種運筆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間填上顏色。通過訓練學生對各種用筆、色彩間的關系、疏密關系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很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發揮的余地。這也是我們中、小學生校的美術教育的要求,不是慣常的“抓兩頭,帶中間”的所謂“正態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讓每個受教育的學生都能獲得“最近發展區”的發展或“跳一跳,吃蘋果”的潤澤和成長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導入,提高學生的知識
中國畫發展的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名人軼事也多,這對提高學生的知識面,領略國畫藝術的優秀有著很大的作用,如:“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吳道了一日之間繪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畫,而李思訓幾月足不出戶”的故事、“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馬一角,夏半邊”、山人的“墨點無多淚點多、淚眼中的舊江山”、“哭之、笑之”、齊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讓學生感受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和筆墨的巧妙之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畫畫的影響,讓他們感受到學國畫的樂趣。
(四)利用范例,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地質學家李四光說:“觀察是取得知識的重要步驟。”觀察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他們往往看得少,對事物極其生疏,如在畫“老虎頭”這一課,老師對老虎的各個結構分析清楚,然后讓學生感受分析不同情況下老虎的各種神態,再讓學生進行創作,這時學生表現出來的老虎各不相同,發火的老虎用紅色。也有用各咱顏色,如在畫老虎頭四周的毛時,有的學生用干筆來畫,體現出了筆的質感,這說明他們是用自己的感受來進行創作。每個學生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們能夠用筆墨來體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利用各種不同的范例的比較,讓學生選擇自己較滿意的作品,從而傳授些構圖等知識,讓學生較容易地接受繪畫的基本知識。
(五)在內容選擇上,力求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來臨習梅、蘭、竹、菊等花卉、山水、魚蟲等,一節課是臨習為主,而學生自己主觀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據老師的要求做著機械的練習,嚴重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課堂教學上采用多元化的內容供學生選擇,這樣既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也為學生的自由發揮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如畫“臉譜”,我讓學生先看幾十種不同的京劇臉譜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臉譜,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進行繪畫,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創作出來的作品吼十分新穎。再如畫“猴子”,先講清猴子的結構,老師進行示范,強調用筆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各種猴子的動作表演,再講述有關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觀看錄像讓學生對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讓學生進行創作,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到了知識,也表現了自己的長處,使得每個學生都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二、利用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學生通過體驗實驗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初三化學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的發展,培養他們科學素養。教師精心鉆研化學教材,結合學生實際,設計探究性實驗,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學習化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直觀、生動的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促進學生更深刻地思考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性化學實驗,依據探究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設計合理的實驗步驟,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和比較,記錄實驗結果。例如,“酸堿中和反應”教學時,教師設計如下探究實驗:取一支盛有少量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向里面滴入幾滴酚酞試液,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另取一支盛有少量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向里面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再滴入鹽酸溶液,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第一個試管中溶液變成紅色,第二個試管中,隨著鹽酸溶液的滴入紅色逐漸變淺,最后消失。面對這一神奇的現象,及時提出探究的問題:“溶液變紅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紅色會消失?”步步設問,通過實驗探索和邏輯推理,化解了難點,得出結論。教師要樹立探究理念,把握探究本質,將探究教學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搜集資料,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把教學中的知識點轉化為問題。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在有限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得情感體驗,積累經驗,建構知識,思維得到有效的訓練,教師為學生打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豐富教材內容,讓學生自主探究,感悟化學科學魅力。
三、開發課外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家庭小實驗趣味性強,靈活可行,選用儀器簡單,貼切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化學實驗課堂教學的補充,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探索解釋生活問題,體現了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目標,從生活中選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材料,設計開展生動多彩的家庭小實驗,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實驗,更要重視化學實驗的課外延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創新思維素質。實驗教學實現簡單化、生活化和微型化,開展綠色化學實驗,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組織學生收集資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例如,“質量守恒定理”的實驗教學,教師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討論篩選出合理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及時調整實驗方案,通過探究得到“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守恒”的結論。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體驗了成功的樂趣,鞏固了化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化肥合理施用”教學,教師發動學生到農科所訪問,了解在實際農業生產中,如何合理施用化肥,減少化肥對水體和土壤的污染。“酸堿指示劑”教學,教師鼓勵學生自制酸堿指示劑,從家中帶來花瓣、蔬菜等植物自制酸堿指示劑,用制成的指示劑檢測學校土壤的酸堿性,尋找學校花園適合種植的植物。通過家庭小實驗鞏固了知識,開發了智力,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擴大了視野,培養了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水污染的教學,水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查找有關水的資料,培養學生的節水意識,珍愛每一滴水,重視對水資源的保護,很多學生就節水和防止水污染問題提出了獨到的建議,通過實驗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請注意下列情況下常常會發生實驗事故:
一、違反操作規定
例如,點燃氫氣必須先檢驗純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鋅和鹽酸反應制取氫氣的演示實驗過程中,當鋅粒反應完后,打開反應器的塞又裝上鋅粒,塞上塞就點燃,就會引起儀器爆炸。為什么會發生爆炸事故呢?這是因為你違背了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純度的操作規定。實驗過程中打開塞裝鋅粒跟實驗開始時裝鋅粒相同,反應器里進入了空氣,氫氣和氧氣混合,點燃都會發生爆炸。
又如,在制乙烯時,在大試管里倒入酒精和濃硫酸,加熱時,就會發生液體噴出事故。為防止這樣的事故發生,在加熱液體制取氣體時,應加入瓷片以防爆沸。
還要注意,如果你用酒精和濃硫酸加入瓷片加熱制乙烯,用排水取氣法收集完畢時,先撤去了酒精燈,冷水就會沿導管流入盛濃硫酸的燒瓶,以致引起燒瓶炸裂。這是因為你違背了實驗操作而引起的。
加熱制取氣體并用排水法收集,實驗完畢時,應先把導管從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燈。上面的操作正好顛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燈,還沒來得及取導管,水就沿導管流入反應器,引起儀器炸裂,濺出硫酸。
二、用藥過量發生事故
一些實驗雖然劇烈,但試劑量小并無危險,用藥量稍大便會發生危險。如紅磷在氧氣里燃燒時,反應很劇烈,但藥量少時并無危險。
在做分組實驗時,讓學生觀察紅磷在氧氣里燃燒時的現象,放入的藥量一定要適量,不得隨意用藥,否則就會發生意外事故。
又如:用小蘇打和濃硫酸反應做二氧化碳的滅火實驗。如果小蘇打和濃硫酸用量大,產生氣壓過大,會沖開膠塞,噴出酸液。像這樣,也曾發生過燒壞衣服,腐蝕操作者的手的事故。
再如:配制銀氨溶液時,如果加入過量的氨水,且不隨配隨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質,用時就會引發爆炸事故。此實驗要防止加入過量氨水,銀氨溶液必須隨配隨用,不能久置。
三、藥品混入雜質
在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加熱制取氧氣時,錯把木炭粉當作二氧化錳加入試管與氯酸鉀混合,使得藥品中混入了雜質,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藥時要認真辨清藥物,不得馬虎從事。
又如:做甲烷的演示實驗時,有人沒有把空氣排凈就點燃甲烷氣體,產生爆炸事故。此實驗應先做甲烷的性質實驗,再點燃甲烷氣體,以防空氣的混入,保證甲烷的純度,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
四、使用失落標簽未經鑒定的試劑發生事故
如,在配制溶液時錯把硫酸當鹽酸使用,造成傷害事故。凡失落標簽的試劑一定要檢驗確定后再使用,以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五、實驗室空氣不流通
在演示氯氣、硫化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時,或學生實驗可燃性氣體。如制氫氣、乙烯、乙炔等時,如果實驗室空氣不流通,有毒、易燃氣體逸散到空氣中越積越多,達到一定濃度,會引起師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實驗室應安置通風櫥、換氣扇等通風設施,必須做到實驗室空氣流通。
為安全地進行化學實驗教學,實驗時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一切實驗一定要按照操作規定進行。
2.一切實驗一定要在預備室準備好,做到實驗無誤,方可拿到教室或實驗室做。
3.做有毒、可燃性實驗時,一定要打開門窗,使空氣流通。
4.有可燃性氣體參加的實驗,在點燃或加熱前切勿混入空氣或氧化劑。
5.用藥量寧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經鑒定無標簽的試劑,隨配隨用,不可久置。
6.沒做過的實驗要向能者請教或查清資料再做,不要冒然實驗。
7.步驟多的實驗,操作順序要記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新教學論思想家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適應學生感到學習滿足求知欲的一種快樂,而不是枯燥無味的艱苦勞動。學習過程中不應伴隨任何一種外部精神壓力。處于輕松、快樂狀態下的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最利于激發一個人的超強記憶力,這時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最佳,思維力最強,學習效果也因而最好。因此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新奇愉悅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多一些“興歷劑”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
我校職高班學生都是部分初三未畢業學生被升至職高的,總的來說,他們的基礎差,學習興趣較差,學習習慣較差,對他們指導學習時,重操作,輕理論,不嚴格遵守教材,要特別選擇學生對自己向往,又很實際的技術教給他們,指導他們進行學習。對初三潛能班的化學課,因為該班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濃,基礎仍然較差,對化學實驗興趣較濃,應指導學生進行課堂實驗、課外實驗、課外家庭實驗,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知識,也提高了操作技術、動手能力。雖然動手做實驗消耗時間較長,但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收到較好效果。對初三實驗班學生,該項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基礎好,他們的目標追求國家級重點中學學習。對他們基本采取:一半時間用于自主學習,一半時間指導他們如何自主學習,這樣的安排能夠讓他們拓展知識范圍,收到較好效果。
2面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組織教學
在好的學法指導,學生的思想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就不是一個好的學法指導。面對自己每年接觸的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組織教學。
3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我總是有意識、有目的、有步驟地滲透以下學法指導,收到良好的效果
3.1善于聯想、比喻。如果把聯想、比喻巧妙地應用于化學授課中,就能取得事半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碳元素組成單質,為什么它們的物理性質有很大的差異時,書上說是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怎樣理解呢?我們要吧讓學生聯想到宏觀世界,可以采取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成建筑用的磚,把石墨和金剛石比喻成用磚蓋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磚,但用不同的方式蓋成的建筑物其外觀形狀,排列方式不同,牢固程度就可能存在很大差異。用類似這樣的聯想和比喻,就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理解,掌握許多肉眼看不到摸不著的微觀世界的認識,也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2長于對照、比較。教會他們學會對照、比較。對照是把相互間彼此有聯系的但又各不相同事物進行對照、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對比是人們認識事物,感知事物的重要思維方法。在化學授課中適時地指導學生學會用對比方法對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有的放矢地聯系對比,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點、相異點、聯系點,可以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時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3.3巧于矯正指導法,是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進行矯正指導,這種方法最適合在課堂提問與訂正作業及測試試卷環節中應用。矯正要做到有及時性、針對性、實效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生進行測試后,總是沒有超過幾小時地對試卷進行評閱,然后及時發放、評講。
3.4勤于記憶。記憶是掌握知識的重要和必要手段,也是形成好的學習方法的重要因素。基本知識的記憶直接影響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三化學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哪些知識必須牢牢記住,哪些知識不必記憶。
3.5精于總結。華羅庚和錢學森曾經提到,讀書要由“從薄到厚”再到“從厚到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