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2: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職業教教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職業教師所須具備的職業素質
1.1熟悉一線,注重
有,會教學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一個必要條件。但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和又有不同于高等學校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它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基礎理論適度夠用的前提下,著重于實際運用。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近半數的是實踐課,即使是理論教學其應用色彩也十分強烈。因而,熟悉一線,掌握并注重技術的應用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顯著特征。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都應是理論或技術的“應用型”教師。無論是教授技術基礎理論課還是教授技術專業理論課,著眼點都是“應用”。他們具有較強的將理論闡釋淺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較強的應用理論解決實際技術的能力、較強的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1.2重職業道德,具有“關鍵能力”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無不重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品德風范感召學生。教師只有重視個人的師德修養,做到為人師表,才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生產、管理、經營一線上的崗位。他們所從事的崗位要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關鍵能力”。所謂“關鍵能力”是指一個人的意志品質、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關能力等非技術性的職業素質。“關鍵能力”是20世紀80年代初首先由德國界提出來的,“企業界歡迎的是技能和關鍵能力兩方面都好的員工”。如何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如何培養關鍵能力?這幾個方面是高等職業教育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這項教育內容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隊伍提出了相應要求,即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必須是一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關鍵能力的群體。這個群體的高雅舉止、優良作風本身就是一種足以打動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生的巨大力量,使學生終身受益。
1.3不斷獲取新的知識,樹立終身的觀念
創新是一種高級思維活動,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識來支持。正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的學生,一般都對未來充滿憧憬,同時也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他們在與周邊世界的接觸中,產生了大量的問題,這些問題吸引著他們去分析、去探索。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要在告訴他們一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為此,教師必須有多方面的知識。雖然教師不是百科全書,不可能回答學生所有提問,但是,教師知識的淵博,一方面會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教師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打開思路。
1.4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教育特點、教育目的、教育原則、教育過程和教育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師進行教學實踐,并無現成的經驗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減少盲目性,少走彎路。職業教育教師應該能結合實踐和親身體會,善于發現問題,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立即付諸教學實踐并進行修正。用研究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
2現今職業教育教師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質有余而“職業”不足
2.1.1缺乏系統的先進的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教育理論和理念
大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培訓,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從事職業技術教育也是頭一次。關于職業教育的理論和理念的接觸比較少,而且這些理論的理念本身也處于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所以大家對職業教育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統的的正確的職業教育理念的指導,導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師靠自己對職業教育的主觀理解來進行教學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陳規,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觀念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那么工作效果與職業教育所要求的目標之間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說許多教師缺乏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特別是關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職業理念。
2.1.2對課程的把握理論多于實踐,而且理論落后于實踐
由于許多教師對實際接觸較少,在許多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理論的闡述比重多于對實踐的介紹。被動地陷入重理論輕實踐的泥潭中。而多數職業技術課程的理論知識是對實踐的。理論知識總是滯后于實踐的發展。因而理論知識是相對過時的、滯后的。
2.1.3對職業實踐課程知之甚少,操作動手能力差
因為條件和時間的限制,大部分教師少有甚至沒有動手事先親自參加職業技術課程實踐。關于實踐的了解較少,而且落后于實踐的最新進展。課程安排的時間緊迫,使得老師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第一線調查、聯系、準備。往往就是和學生打打時間差,邊摸索邊指導。教師中有相關職業資格證的寥寥無幾,熟練的操作技能也就談不上。
2.2對學生的特點了解不夠,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幾年,由于高校擴招和民辦的興起,職業技術學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質量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有的學校里既有高中生,還有初中生,中專畢業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學生。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基礎特點復雜化和參差不齊。但一些老師還有些不太適應這一轉變。在教學這一方面,體現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手段來教育學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與時俱進。由于對學生的實際了解不夠,在教學過程中難免出現這些或那樣的偏差。
2.3部分教師對職業二字有思想顧慮
職業技術教育主要培養在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員工,畢業生主要從事技術性甚至有一些體力含量的工作。雖然許多都迫切需要這種類型的人才,但受到傳統價值觀的,上有人認為做生產第一線的工作是藍領員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領和金領等。這種思想不僅影響到學生選擇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專業,而且有些老師特別是從普通高等院校轉制過來的老師,對職業教育有一些思想顧慮,總覺得是培養藍領工人,技術含量低,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師缺乏從事職業教育的榮譽感和相應的崇高責任感使命感,這種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從事職業技術教育的態度并影響到他們的教學與管理的效果。
2.4教師結構不合理
教師偏多而實習實踐指導教師不足。大部分職業技術學院都存在這種現象。不僅老師的知識結構上理論部分強于實踐部分,而且從教師總量的結構上來看,合格的從事實習實踐指導的老師偏少。即使有些專職實習實踐教師也是轉型和客串。這樣勢必影響到實習實踐課程的效果。
3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措施
3.1樹立和強化教師的職業觀念和職業意識
職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有其自身的獨特的特點和內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這些知識不是不會知道的。只有正確的理論和觀念的指導才有正確的行動。我們應該鼓勵教師加強關于職業教育的理論的學習,樹立起職業教育的觀念,并不斷強化這種觀念。建議有關院校可以將職業教育的一些理論知識收集匯編后下發給師生員工學習,并納入考核的范疇。
3.2建立雙師型、全能型教師團隊
“雙師型”是指一個教師同時具備高等學校教師職務任職資格和工程技術人員職務任職資格,比如是講師又是工程師、是教授又是高級工程師。在教師隊伍總體上應該努力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礎課的教師之外,專業理論課教師和職業實踐課教師起碼應具有雙師性質。各職業院校還應該鼓勵教師全面,在自己的相關領域內拓展知識和技能。另外,職業院校的具體現實情況也要求教師是領域內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為各學校專業教師人才總體上來講是匱乏的,在短期難以引進的情況之下,通過教師自身的努力和挖潛,可以彌補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應的節約支出。第三,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往往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動在不斷地進行調整,但萬變不離其中。一些專業核心課程是不會有多大的結構改變的,還有一些專業課程往往是領域內的知識點的一些變化和發展,老師們如果事先就進行了這方面的準備,可以做到未雨繆繆,在開設新課程時可以很快進入角色。
3.3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要注重從企業、產業部門引進一些有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建立一支質量高的兼職教師隊伍。讓他們經過教師的基本培訓,取得任教資格。他們更適于做技術實踐課的教師,也可以做技術專業理論課的教師。本校專職教師在和兼職教師的交流與合作中,可以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同時通過和產業部門的聯系,為學生的實習鍛煉開辟渠道,為學生就業拓寬信息來源。也可以宣傳職業院校的學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師職稱評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教師比如高職教師職稱評定尚無政策,其標準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師,過分強調科研論文的數量與質量。這樣一來,高職教師就處在教學(理論、技能)、科研雙重壓力之下,精力相對不濟。也就往往疏于對知識、技能結構的梳理,傳授知識、技能缺乏集成性,這對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相當不利。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在政策上應做到與科研成果同樣對待。在評職稱,申報相關成果獎時同樣有效。
為了激發教師的進取精神,職業院校可以考慮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引導他們參加“雙職稱”的評定。實行兩種職稱評定時可交替進行。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理論課教師以偏重于教師職稱系列為主。如教授—工程師型。職業實踐課教師以偏重于技術職稱系列為主,如高級工程師—講師型。職業實踐課教師的待遇按與技術職稱級別相當的教師職稱級別來考慮,如一個高級工程師—講師型教師,與一個教授—工程師型教師享有同等待遇。
二、通過國培教育,讓教師正確的理解教師職業所應該擔任的角色
教育是一項“良心工作”,教師們必須要認清自己所應該擔當的角色,認真的執行這項工作。無論在何時何地,教師都是人們學習的典范,因此教師要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得到學生的尊重,并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要認清自己所應該擔任的角色。在國培計劃中十分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強掉學生的參與度。這就讓教師們理解自己是“引導者”,引導學生們主動的去進行學習,獲得知識。培訓為教師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會空間,教師們能夠將自己的各種想法付諸實踐,通過實踐來證明自己的各種想法的對與錯。培訓要求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能夠充分的發動學生的主動性,實現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并能夠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這些都要求教師不能夠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更應該肩負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國家的發展培養更加合格的人才。教師不再是學生的主宰,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建立平等的關系,激勵學生學習知識,努力做好“激勵者”的角色。
三、通過國培教育,讓教師們在在合作中求發展
新課標中強調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倡綜合性學習,而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想要深化課程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實現可改目標,是很困難的,特別是教師想要自己獨立較好的完成。通過國培,讓教師們學會與其他教師進行合作,相互配合,齊心協力的培養學生。讓教師們深刻的認識到,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夠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深化課程改革。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未來社會形勢,學生們想要更好的生存、發展,就需要掌握很多知識與學習的方法。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建立在他們在學校中接受教育時能學到什么。這就要求教師們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教師自身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國家與學校的努力外,教師自己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師自己必須要學生與他人合作,吸取他人的先進思想與理念,以此來提高自己。通過國培,教師們能夠清晰的認識到,教育并不是某一個教師自己的事,它需要教師們相互配合、合作才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也只有在合作中,教師自己才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高校體育教師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完美結合者。但是由于受到當代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以及長期應試教育影響,一些體育教師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心理素質、知識水平等方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之處。
1.1高校體育教師文化水平滯后
如在知識結構、教學水平方面:知識、智力及專業教育能力是教師素質的重要構成因素。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教學忙于應付考試,片面去追求達標率。而忽視了終身體育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加上少數體育教師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而學習、進修、繼續教育機會又不多。久而久之,形成了體育教師文化專業知識結構單一陳舊。同時體育教師教學多重教輕研,理論水平、業務水平相對停滯。
1.2高校體育教師思想素質、心理素質不積極
在思想素質、心理素質方面:“有的教師被錢所迷,一切向錢看;也有人為權惑,千方百計改行,有的怨天尤人,教學不積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沒有上進心和開拓精神,失去了對高校體育教育工作的熱愛”。近兩年來,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工作雖然有所加強,但由于學生基礎差,底子薄,難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些不僅嚴重地影響了高校體育教育質量的提高,而且與全民健身計劃相悖,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眾所周知,高等學校是為國家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殿堂,而體質又是構成人才的重要因素,沒有健康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即使專業水平出眾也會“力不從心”。更重要的是,“高素質的體育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和楷模。‘親其師,信其道’在師生矛盾上,高校體育教師往往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高素質的體育教師往往能與學生形成良好的關系。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使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融于課堂,才能盡快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高等體育教育的著眼點和主要精力除了要放在提高學生的體質上以外,還要注意培養大學生對體育的參與意識,加強終身體育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學生能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自我鍛煉成為其自主活動,使他們的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這將對學生以后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二、高校體育教師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全面影響
1.體育教師人際行為對學生的影響
“在體育教育中,師生關系的本質是教育性的。師生交往本身就是教師人格精神與學生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的相遇,教師人格精神必定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啟迪和影響”。體育教師作為教育者和組織者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體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影響,這種影響將直接關系到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和學生身心成長。從人的心理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作為一個體育教師,喜歡運動能力強的學生而不太喜歡體育運動能力差的學生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作為老師所有的學生都是你的學生,就必須做到一視同仁。對能力差的學生還要更加關心和鼓勵,這也是關系到教師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人際交往是一種雙邊活動。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都具有相互交往的需求。學生希望體育教師能了解他、關心他,體育教師更希望得到學生的支持和信任。體育教師人際行為對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和行為影響是建立在信服基礎上的,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轉變成學生的內驅力來起作用的。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地了解每個學生,對學校體育工作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在交往過程中,體育教師的高度工作熱情和責任感學生是會感受到的。當學生認識到身體素質的提高、體質的增強及今后的成長需要這種對工作認真負責、關心學生疾苦的好體育教師時,他們自然會對教師產生尊敬的感情,歡迎他、接受他。在正確的動機下,學生愿意接受體育教師的教育并努力的完成他布置的教學任務。
2.體育教師的人際交往態度對學生的影響
交往態度在體育教師與學生整個人際交往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并決定著交往的內容和效果。態度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尊重、信任、同情、理解、熱愛等積極的交往態度,能促進人際交往的發展,是建立良好師生人際關系的基礎;歧視、蔑視、厭惡、猜疑、冷淡等消極的交往態度,則嚴重影響著交往的形成和發展,甚至造成師生人際關系的對立。同時嚴重地損害教師的個人形象。在體育教學過程無論何種基礎的學生,沒能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是常見的現象。此時,體育教師不應對學生進行過分指責,更不能諷刺或羞辱他們,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體育教師表揚和鼓勵的效果比簡單的批評要好。特別是對體育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出現的錯誤和失誤,體育教師應幫助分析原因,總結經驗,使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能力,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使他們從中積累練習的經驗。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能力來確定人物和要求,在練習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潛在能力,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條件,讓他們在練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不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3.體育教師的人際交往情感對學生的影響
一個體育教師帶著厭煩的表情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馬上就會產生疑懼戒備心理。學生把這種消極情緒狀態反饋給老師,就形成一種不良的氣氛,影響交往的效果。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體育教師的心理和行為。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是前提,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對表現好的、基礎好的學生,要看到他的弱點嚴格要求;對后進或體育基礎差的學生要循循善誘,熱情輔導;對身體有病的學生要關懷照顧。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理解愛護的基礎上,既嚴格又親密做到動之以情。
三、改進高校體育教師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全面影響建議
3.1運用吸引效應,塑造儀表美與心靈美的美好形象
體育教師的儀表美是學生直接感受到的一種形象美。能長久地留在學生的心中,體育教師重視自己的儀表風度、衣著服飾、動作示范,以形成形象吸引力。體育教師服飾端莊、大方整潔、活潑的運動服裝,能給學生端莊高雅之感,并給學生以美的感受,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體育教師的心靈美蘊含在深層的因素中,它對體育教師美的形象起著決定性作用,也是最終贏得學生尊敬、愛戴的決定性因素。
3.2以愛之情,期待學生,完善自我
“在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向學生傾注了全部的愛,動之以情,深于父母,曉之以理,細如雨絲。和藹可親的語言、嚴肅認真的教態、熱情耐心的指導、準確優美的示范,使學生從內心感受到教師的愛,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同時,教師在完成體育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嚴格訓練,嚴格要求,以語言、神態、行為等激勵手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不斷完善自我,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良好的教師形象。
3.3不斷提高威信,擴大影響力
2)數據庫設計。數據庫設計指的是在給定應用環境下進行數據庫模式的構建,通過數據庫及相應應用系統的構建,滿足不同用戶的各類需求。作為信息資源管理、開發中的有效手段之一,數據庫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無論是小規模單項事務處理系統,還是大型信息系統,均采用現代化數據庫技術,用以保障系統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在設計數據結構時,需要先進行數據庫的創建,系統采用的數據庫是teacher.mdb。該數據庫利用的是Access創建的。具體步驟如下:打開Access,出現相應的對話框,選擇建立空數據庫,創建名為teacher.mdb的數據庫后,進行保存,出現另一個對話框。設置創建用戶管理、班級信息、課程信息、教師信息、教師工作、教學工作量匯總、進修、科研、、獲獎等數據表。
2系統功能模塊的設計
系統共包括三大模塊,主要功能如下:1)用戶管理模塊,負責用戶及各級管理員的登錄及信息刪改,為了確保系統的安全性,要想進入該模塊,需對管理員或教師身份進修驗證。該模塊還負責對已有管理員信息進行刪改;2)一般教師信息管理模塊,負責對教師信息進修錄入、修改,對班級及課程進行增減操作,并對教師所完成的科研工作、所發表的論文、獲獎情況、評優選先、進修情況等進行添加或刪除操作。當需要打印信息時,該模塊還提供打印及預覽功能,可將查詢結果進行打印;3)教師工作量管理模塊。負責將教師所完成的教學、班主任及其他工作量進行錄入,以年作為單位,依據學歷、培訓、函授及實訓教育四大類予以匯總和計算。
3系統的實現
1)身份的驗證。用戶通過系統首頁對登陸者的身份進行選擇,依據不同身份進入相應操作界面,并在相應權限的要求下進行操作。對于教師用戶而言,應選擇一般教師類型進行登陸,需要對教師的用戶名及密碼進行驗證,若正確則順利轉入教師主頁面:user.asp,若錯誤將返回登陸主頁;對于管理員用戶而言,應選擇管理員類型進行登陸,驗證用戶名及密碼成功后,將轉入管理員主界面,若錯誤將返回登陸主頁。
2)教師信息管理的實現。①教師信息錄入模塊可通過該頁面對新教師的相關信息進行添加,對新教師不同信息段進行輸入,在添加成功之后可繼續輸入頁面,該模塊所采用的數據表為教師信息表;②教師信息修改模塊需先查到所需操作的教師信息,再對其進行修改,對教師各信息段進行輸入,在修改成功之后直接返回。模塊所采用的數據表為教師信息表;③班級管理模塊可利用該頁面對班級信息進行管理,對班級進行添加或刪除,在操作成功之后會返回至主頁面,模塊所采用的數據表為班級信息表;④課程管理模塊可利用這一頁面對課程信息進行管理,對課程進行添加或刪除,在操作成功之后會返回至主頁面,模塊所采用的數據表為課程信息表;⑤科研管理模塊可利用該頁面對科研工作相關信息進行管理,可對科研工作信息進行添加或刪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會返回至主頁面,模塊所采用的數據表為科研信息表;⑥獲獎管理模塊可利用該頁面對教師的獲獎信息情況進行管理,對獲獎信息進行添加或刪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主頁面,所采用數據表為獲獎信息表;⑦評優選先管理模塊可利用該頁面對教師評優選先相關信息進行管理,可對評優選先相關信息進行添加或刪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將返回至頁面,采用數據表為評優選先表;⑧進修管理模塊可利用該頁面對教師的進修信息情況進行管理,對進修信息進行添加或刪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頁面,采用的數據表為進修信息表;⑨信息打印模塊可利用這一頁面對所需信息進行打印,結果生成Word文檔或打印出來,通過對查詢條件進行選擇,輸入相應的教師名予以查詢,點擊即可生成Word文檔,生成Word文檔或打印成功后返回至頁面。采用數據表有教師信息表、獲獎信息表、班主任工作表、進修信息表、教學工作量信息表、評優選先信息表、科研論文信息表及其他類型的工作信息表。
3)教師工作量管理的實現。①教學工作量錄入模塊可利用該頁面對教師教學工作量信息進行錄入、添加或刪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主頁面,采用的數據表為教學信息表;②班主任工作量錄入模塊可利用該頁面將班主任工作量信息進行錄入、添加或刪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頁面,采用數據表為班主任工作信息表;③其他工作量錄入模塊可利用該頁面將其他工作量信息進行錄入、添加或刪除操作,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頁面,采用數據表為其他工作信息表;④就工作量計算模塊而言,可利用該頁面對教師教學工作量依據學歷、培訓、函授或實訓等四類教育予以匯總及計算,通過年份及教師姓名進行選擇,操作成功之后返回至頁面。采用數據表為教學信息表及教學工作量匯總表。
隨著我國現代化經濟事業的建設和完善,我國的機械制造行業得到了顯著的增長和變化,機械制造行業的進步必然會促使對高等職業教學機械專業要求的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會影響專業的進步,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設置與專業的能力培養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通過本文對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和分析,從而堅持實踐教學的重要價值,為培養高層次的機械專業人才奠定寶貴的基礎。
一、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為滿足社會對高層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愿望,其培養方式與中等職業教學、本科教育有著一定的聯系,但是彼此之間又存在著差異。高等職業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范疇,但卻不意味著是學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是職業教育,但卻不意味著是中等職業教育中的一般。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一方面是指高等教育中職業教育,具備著職業教育的顯著特點;另一方面是指職業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具備高等教育的顯著特點,高等職業教育就是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機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是職業教育,核心是強化實踐教學,強化生產性的技能訓練,并通過創新化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以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為主要依據,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實踐教學的要求在于以機械制造行業為主要依托,以崗位設置或者崗位群生產的技能培養為其根本目標,并以先進科學技術為主導方向,以技術的有效應用為其引導內容,最終以多證制教學為手段。崗位設置或者崗位群生產技能的培養主要是以一切實踐性教學活動為核心。高等職業教育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以機械行業為其背景條件,并以崗位設置或者崗位群生產技術能力培養來對課程的內容和總體要求進行規劃。另外,崗位設置或者崗位群生產技能的培養要堅持加強單項技能的訓練,并合理制定課程內容、實驗、實習以及實訓等各個方面的項目活動。在單相技能訓練的基礎之上,應當以崗位設置或者崗位群技能的培養為其發展目標,促進綜合技能的培養以及復合型人才隊伍的塑造。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尤為注意的是教學的前瞻性和延續性,確保機械專業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聯系,進而增強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
二、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實現課程體系的創新化發展,進而增強技能培養
(一)構建課程體系的指導思想理論
課程體系集中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學生的根本目標和教學水平,促進技能培養對實現實踐教學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課程體系的構建應當以市場需要為導向,以崗位職責的能力培養為根本性目標,同時以技術應用能力為其培養主線,堅持能力知識的分解和完善。高等職業教學機械專業應當堅持機械制造行業的背景條件,要保持著寬口徑的發展要求。另外,應當不斷加強學生的技能培養和技術基礎知識,幫助學生不斷扎實鞏固學生的基本功。設置靈活性較強的專業技能訓練課程,始終重視技能教學的重要意義。
(二)實踐教學課程內容的深化改革
高等職業教學機械專業在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應當體現在機械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方面,需要促進實踐教學課程內容的改革,降低演示性、驗證性實驗的使用頻率,從而構建一個完善、全面的實驗教學體系結構。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應當改變實踐教學課程中過分重視課程理論學習的現象,同時與模塊各個課程內容進行了有機融合,為學生開展了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教學。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的技能培養所構建的實踐教學課程內容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存在,學生既可以通過單獨的實驗訓練得到能力的加強,同時也有助于在綜合實際訓練中產生對設計和制造的靈感,進而得到全面的鍛煉機會。另外,高等職業教育針對機械專業的學生實行了多證制教育,選擇最能突出本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職業資格證書,開設多元化的資格證書內容,并為學生增設考證的內容性訓練,促進學生同時具備多項能力,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實踐教學是實現我國機械制造行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同時也是滿足現今社會發展要求的基礎保障。高等職業教育為培養更為優秀的機械人才,就必須重視實踐教學所帶來的重要意義,加大對實踐教學課程的投入力度,以便真正實現高等職業教學機械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培養更多的高層次技能性人才創造條件。
作者:趙躍松 單位:大慶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二、新時期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
高校教師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具有兩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是培養合格教師的需要。人民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毫不夸張的說,人民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和學術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未來的教育發展水平,而職業道德修養水平遠比學術水平更加重要。高校教師的教育行為要受到教師本人內心信念的制約。教師的內心信念是教育過程中評價行為善惡的內在力量,這種內在力量的心理機制來自教師的良心和教師的義務感。教師道德修養就是要培養和強化這種道德良心和道德義務,使教師自覺地按社會主義教師道德要求去做,完成教育的任務。
另一方面,提升職業道德修養也是培養合格學生的需要。高等教育所面對的對象是一批經歷過高考和基礎知識學習的學生們,他們對世界、對社會以有一定的認識,在一些事情已有自己的主觀判斷,但他們由于不夠成熟,對某些事物認識不夠深刻,導致其容易被事物表象所迷惑,缺乏抵制誘惑的能力。高校教師身兼科研和教學兩大任務,而實際上,如何啟迪學生的心智,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應該是高等教育的本質。因此,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不僅對教師自身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學生道德意識、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學生的優秀品質主要靠教師的高尚德行來熏陶,學生的理想要靠教師的崇高信念來啟迪。教師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為,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的形成和完善起著潛移默化的塑造作用。綜上所述,從培養合格高校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來說,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國從1999年開始進行高校擴招,高等教育逐漸在社會普及,這不僅是我國政府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視,同時也是我國國民素質提高的內在要求。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創新以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傳統的高等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新鮮事物的認知。因此,新時期的高等教育不僅對高校教師知識儲備以及專業技能提出了新挑戰,而且對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也提出了高要求。在新時期,學生的素質普遍提高,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加之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的普及,都對新時期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論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還是在知識儲備量方面,都要求高校教師要時刻充實和提高自己,不斷與時俱進,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這樣才能更好的“傳道授業解惑”。此外,高科技的普及也對高校教師的教育實踐活動表現起到了監督作用,若教師在教學中有言辭不當或表現不佳的地方,很可能會被學生錄下視頻傳到互聯網上,使得更多的人來關注,擴大事件的影響。當然,如果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表現優異,職業道德修養水平高而深受學生喜愛,學生也可能會將其錄下視頻當作正面素材傳到互聯網,與更多的人分享優秀資源和“正能量”。所以,新時期對高校教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新時期高校教師面對的群里,并不局限與本校教師與學生,而是整個社會,甚至全球,因此,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十分重要。近段時間,互聯網曝光了幾例中學教師在教師節向學生及學生家長索賄的案例,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大家紛紛對新時期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提出了質疑。當然,這幾個案例雖然不是發生在高等院校,但足以為我們高校教師敲響警鐘。一旦有人不顧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作出違反法律法規、校規以及職業道德的行為,不僅會受到社會的譴責,甚至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提升職業道德修養道德修養
來源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并為社會實踐服務。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動力來源于其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每時每刻都在與學生打交道,產生廣泛的社會交往。在社會交往過程中,隨時隨地都會遇到道德上的是非、善惡問題。正是這些教師每天遇到的大量道德問題,促使他們感到有進行道德修養的必要。因此,在教育實踐活動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才有意義,否則只能是空談。既然在新時期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具有重要意義且面臨著更高的要求,那么應該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筆者認為,主要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覺性。認識到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性,雖然是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必不可少的,但卻不是其根本動因。高校教師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最關鍵的是要靠自覺。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高校教師一定要嚴于律己,要將提升職業道德修養作為發自內心的主觀能動力量,不斷地磨煉自己的意志品質。即便是在學校組織、教師和學生隊伍的監督之外,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保持職業道德修養。只有做到這樣,才會自覺地按照社會的師德要求,進行自我提升和改造。
(二)持久性。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因此,要達到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的目的,必須保持持久性,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特別是在如今充滿誘惑的時代和社會中,更要求教師抵制住誘惑,時刻銘記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身份,以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
1.1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
科學選擇最佳實習地區作為穩定的實習基地是學科建設的重要工作,是保證野外實踐教學質量的根本,這是一個長期性的基礎工作,必須對多種方案進行充分論證,選擇最佳實習地區作為穩定的實習基地,依據實習目的進行篩選[1-4]。點上實習以就近為原則,兼顧地理要素的完整性;線上實習以地理要素為主導,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的構架,選擇代表性線路;區域實習應挑選完整的地域單元,既能反映自然地理多樣的地貌類型,豐富的植被群落,獨特的水文現象和水系形成及變化規律,也要體現自然與人文地理要素間的相互影響和密切聯系[5]。同時,實習范圍的確定要兼顧考慮經費開支、師生的食宿生活安排、出行的便捷性與安全等問題。以我院為例,野外實習基地,省內短線實習主要在安康轄區范圍內的南宮山、柞水的牛背梁、西安的翠華山,長線野外實習主要包括陜北地區、四川成都和都江堰等地區。這些地方基本能反映植被、土壤、氣候、地質、地貌、水文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典型特征。同時,為進一步拓寬野外實習基地建設渠道,我院聯合寶雞文理學院組織了“地方高校地理學科教學資源共享及校外實踐基地共建研究”項目,共享、共建了四個地理專業野外實踐和教育實習基地。這種共建做法可在地方高校推廣,特別是為相同或相關專業如何發揮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1.2確立最佳野外實習路線
科學確定野外實習路線是關系到一次野外實習是否能成功的關鍵步驟。在確定實習路線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和前期成果積累,系統儲備數條野外實習長途路線、短途路線和實習區域,而后根據每次實習目的和具體情況從中優選最佳實習路線。實習路線布置原則是:一是每年實習路線規劃時,盡量不和近年路線重復,讓學生有更多不同體驗;二是能穿過實習地區所有的自然地理單元,盡可能多地觀察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多種類型。以省內實習為例,線路可以由北至南橫跨陜北高原、關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區;三是包括能闡明實習地區自然地理結構最有意義的典型地點[6]。
1.3編寫實習指導手冊
實習指導手冊編寫是建立在對實地反復調查研究基礎上的,編寫指導手冊,一方面可以系統歸納實習地區自然地理特征,使學生對實習地區自然地理環境有較全面、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提前學習實習指導書,可以使學生對實習范圍、路線和具體內容事先有較系統了解,激發學生實習主動性。在具體編冊過程中,要合理設計好內容結構,避免出現通篇簡單羅列實習區域資料的問題,突出手冊的可操作性和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指導學習方法的功能。
2建立科學的實習成績評價體系
科學而有效地評定野外實習成績是提高學生實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有效手段。由于沒有定量實習評價標準,傳統野外實習成績的評定較難做到公正、全面、準確。為調動學生野外實習積極性,必須加強對學生野外實習的成績考核和量化管理。
2.1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時,不僅要考慮專業技能知識,還要考慮學生實習態度、專業能力、綜合能力和實習效果等,結合本專業近年野外實習經驗,可以將地理野外實習成績評價的總目標分為三個評價因子:準備階段、實施過程和成果總結。在實習的每個階段根據實習的活動內容建立不同評價指標和要求格次,在給出每個評價指標成績的基礎上,結合各個階段權重,計算出最終實習成績。通過建立詳細的評價指標,讓學生明確每個階段要做些什么、要求是什么,同時也便于老師分階段、分步驟、分指標、及時地給出成績[7]。因此,我們將野外實習成績評定內容分為三大塊,即準備、過程、成果三個評價因子,確定每個評價因子的權重后再細分每個評價因子下的考評指標,制定出每個評價指標的考評標準,構成實習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2成績評定過程
在實習準備階段,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學習成績、體力和性別等進行異質性分組。一般以8~10人為一組,設置組長一名,負責記錄實習物品的攜帶情況、考勤和實習過程中學生違紀情況。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幫助,也要注意觀察學生在實習中的表現。指導教師應根據實習過程檢查情況、學生的實習態度和表現、所學知識與技能應用情況、學生獲取信息及處理信息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等給予學生及時的評價與反饋[8]。同時,可在每小組隨機抽取1~2名同學進行現場情景測驗。在實習完成階段,可進行實習成果考核,采取學生撰寫實結報告、提交實習技術成果等方式完成。通過實施本評價方法,可以系統量化學生實習成績,規范學生野外實習行為,充分調動學生野外實習積極性,更好地培養的學生完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提高實習效果;同時,該方法對促進野外實習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管理也將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該評價體系已在2014年暑期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中實施,對學生起到了較好的約束和考評作用。
二、多方努力,訓練培養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
(一)全方位管理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
要培養高素質,強職業技能,高職業素養,職業適應能力強的英語師范專業畢業生,不僅需要該專業教師對學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訓練的重視,更需要學校的相關教育教學部門的多元管理,從目標,質量和訓練強度等方面進行宏觀調控。1.嚴格規定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計劃及標準并使之系統化。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技能,不是短期的訓練能夠達成,應該是有計劃,有秩序,循序漸進的系統化培養過程。制定長期的訓練標準規劃,可以采用分階段目標進行訓練考核。如對入學的新生進行以扎實英語語言基礎為目標的專業技能培養訓練,而大二的學生則側重以強化教學基本功為目標的課堂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對于畢業班的學生應該是以訓練學科教學技能為主,提高職業適應能力為輔的技能訓練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從而保證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2.拓寬思路,創新思維,運用多種有效規范的訓練方法貫徹實施計劃。理論聯系實際,課內外訓練相結合,集體訓練和個人輔導相結合,范例訓練和創造訓練結合、單項技能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結合等方法進行,并通過舉辦各種教師職業技能大賽對學生的訓練效果加以考核和激勵,促進訓練計劃的實施。3.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著力訓練學生的實際教育教學能力。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不是紙上談兵,只有實踐動手才能真正讓學生領會,理解并最終內化掌握下各種技能。校內主要可以通過加強微格教室的建設,可以使學生的系統訓練得到更好的實踐和檢驗,在微格教室創設的仿真環境中進行教學實踐,逐漸夯實職業技能。另一方面應該開拓各類校外實訓基地,提高學生在真實教學環境下的執教機會與頻率,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全面檢驗。
(二)通過校本研習,提高學生教學實戰技能
利用網絡媒體的優勢,收集各類優秀教師職業技能大賽視頻及各類講座材料,結合專業教師積累的各類趣味教具,PPT,教學反思,各類教學材料,以及校外優秀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等材料,進行資源的整合,形成系統成套的課程資源,上傳至學校網站供學生參閱下載借用,并鼓勵學生動手制作教具,創新教學設計,提高教學實戰技能。
(三)建立監督和激勵機制,促進和保障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質量
1.建立教師負責制,落實各個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自我管理與監督。每個教師負責一定名額的學生從大一到大三的各項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按階段監督考核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情況,并做出適時的輔導,確保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和教學技能訓練無斷層、順暢協調發展,循序漸進地掌握各項技能。2.階段化舉辦各種教師職業技能比賽,檢驗訓練效果,促進訓練的積極性。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目標,舉辦各種職業技能比賽,對優秀者進行獎勵。如大一可舉辦語音口語大賽,大二可舉辦英文板書,簡筆畫,課件制作等比賽,大三可舉辦片段教學,說課等職業技能大賽,加強學生對職業技能的重視。
(四)與實習基地實行校校互動,共同培養的合作機制
高校與教育實習基地的合作緊密度越高,越能夠促進高職英語師范專業的職業技能培養。在加強學生到小學進行認知實習,教育實習,畢業實習,頂崗實習等等鍛煉外,還應該定期安排高職教師到小學掛職鍛煉,授課并參與小學教研活動,加強與小學一線教師的研討及交流,從而獲得最一線,最前沿,最符合小學英語教育特點及現狀的素材和觀念,運用于校內的課程教學及課程實訓。邀請一線小學英語優秀教師參與指導本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過程及實踐,實現校校的實質性合作。
高職教師作為高職教育教學的直接承擔者,其受教育者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了高職教師的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過程,更是受教育者接受知識、技能和加工知識、技能從而將其內化的過程。高職教師具備相應的教育學能力不僅有利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將知識、技能內化,從而獲得更快更好地發展。1.教育學知識、原理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前提。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無論是其教學對象學生,還是其教學內容即具體知識、技能均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就其作用對象學生而言,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其接受知識、技能不僅與其年齡段有關還與其成長環境、經歷等有關,根據學生年齡段、成長經歷等采用適當的方法教授適當的內容,即“因材施材”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高職教育跟其他教育一樣是有規律可循的,這種規律就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學知識、原理。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也應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科學設計、靈活安排。簡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高職教育教學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高職教師只有具有較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原理,才能掌握并遵循高職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提高教學質量。2.教育學技能、技巧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關鍵。知識、原理的真正價值在于應用。如果說教育學知識、原理是條件、環境,那么教育學技能、技巧則是加工工具、手段。從生產管理的角度看,條件、環境是提高生產質量的前提,工具、手段則是提高生產質量的關鍵。高職教師具有較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原理為高職教育教學順利而有效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高職教師熟練的教育學技能、技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實踐表明,同樣的學生、同樣的內容,教學方式、方法不同,教學效果和效率也不盡相同。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與選擇問題也就是教育學技能、技巧問題;因此,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其關鍵在于提高高職教師的教育學技能、技巧。3.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保障。傳授知識、技能是教育的基本職能之一,也是高職教師的基本職責之一。然而,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是知識爆炸的社會,終身學習已成為人們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高職教師作為專業的知識、技能傳授者,不僅是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否則,根本無法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完成其傳授知識、技能的基本職責。也就是說,面對浩瀚的知識、技能,高職教師只能選擇性地進行傳授。高職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實際,以及學生畢業后就業及進一步發展所需,有針對性地選擇知識、技能進行傳授。選擇什么知識、技能來傳授及怎么選,這不僅決定了高職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效果,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職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因此,為了保證和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高職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及其畢業后就業崗位的實際,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改革。
(二)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根基
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三大職能,高職教師是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直接承擔者,其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高職教師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職能的實現程度。1.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教學的根本。高職院校的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職前教育,是以學科為基礎的專業教學。高職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專業職業人員,當然應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否則,“隔行如隔山”,離開了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高職院校教育的職前教育性將無從談起,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也就失去了其應有之義。2.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科研的前提和基礎。高職教育跟其他類型的高等教育一樣,不僅要傳播專業知識、原理,更要不斷創新專業知識、原理,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并不斷地創新知識、原理,從而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高職教師如果沒有較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創新專業知識、原理則更是無從談起,科研自然也就無能為力。3.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社會服務的保障。高職教師履行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職責的形式包括通過培養學生服務社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其現實問題、將科研成果應用到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之中等方式。對高職教師提供社會服務的各種形式進行深入分析不難發現,任何一種服務形式最終都離不開高職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否則,其社會服務將是一句空話。
(三)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
技能是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保障職業性是高職教育的根本屬性,是高職教育區別于其他類型高等教育的根本所在。高職教育的職業性決定了高職教師不僅要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還應掌握一定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高職院校“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的”的辦學宗旨落到實處,高職教師才能真正根據市場的實際需要,科學而合理的安排和設計教學,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畢業即失業,企業無人可用”的問題。1.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是高職教師理論教學的依據。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不斷發展,其所涉及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也在不斷創新發展。高職教育的高等教育性決定了專業理論知識、原理的教學是其應有之義,但高職教育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教學以“能用、夠用”為原則,因此,高職教師只有掌握一定的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才能真正遵守“能用、夠用”的原則,科學而合理地選擇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進行有效教學,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2.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是高職教師實踐教學的實現。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是高職學生區別于其他類型高等教育學生的根本。所謂實際操作能力也就是較好地掌握了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能夠較好較快地勝任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高職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直接承擔者,是高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示范者和培養者,因此,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不僅是勝任其理論教學工作的需要,更是勝任其實踐教學的需要。
二、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途徑
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也不斷發展變化,加強高職專業教師職教能力培養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加強校內培養
為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培養其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辦學的使命,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技術技能不斷更新發展,其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實踐表明,高職教師原有的培養模式,由于其缺乏針對性、系統性等原因,已不能很好地滿足高職教師教育教學的需要。在高職院校內以幫助高職教師發展,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進而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成立專業的高職教師培養機構即教師發展中心,以便從本校教師的具體實際出發,結合本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對高職教師開展系統而全面的極具針對性的培養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協同創新,校企合作落實校外培養
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提高高職教師的職教能力,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質量,以提高高職院校的競爭力,更有利于高職院校為行業、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勞動力,從而方便行業、企業走出“無人可用”的困境。近年來,在校企合作加強高職教師培養上已開始了一些嘗試,采取選派高職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到企業調研等途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效果還不太理想。在校企合作培養高職教師過程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出現頂崗鍛煉難落實、形式主義等現象。然而,國外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培養的實踐表明,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培養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高職院校應根據本校的實際,通過多方努力,與企業協同創新,不斷加強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尤其是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以切實提高高職院校為行業、企業提供其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從而充分滿足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完善機制,鼓勵創新
大量事實表明,無論是高職院校內對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還是校外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都存在著一個共同性的問題,就是機制不完善,各方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難于落到實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外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不僅有法律作保障,更有一套完善的機制。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國內高職院校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應從相關機制著手,以保證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而讓各方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的實踐中來,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效率。
三、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為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各高職院校所在地區不同,畢業生就業的行業、企業不同,其教育教學也不盡相同。否則,“千校一面”的現象仍將繼續,“企業無人可用”的困境也將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各高職院校對其教師職教能力培養應堅持高職院校“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的”的宗旨,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培養之路。
(一)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因校而異
產業升級環境下,各高職院校所處地區不同,其服務的行業、企業也不盡相同;就是同一地區,由于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行業、企業不盡相同,其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各高職院校應從本校所在地區的行業、企業尤其是其畢業生主要就業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出發,科學而合理地安排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實踐,以加強其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針對性,提高培養效率。
(二)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要因人而異
調查表明,不僅不同高職院校教師職教能力水平、培養內容、培養條件等不盡相同,就是同一高職院校其教師職教能力水平、培養內容、培養條件等也不盡相同。為了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效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應立足高職教師教學的實際需要,結合高職教師個人的實際,靈活安排高職教師參與職教能力培養,提高高職教師參與職教能力培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切實提高高職教師的職教能力。
(一)地市政府表面重視職教,實際重視普教。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保障和人力支持的經濟功能已被地方政府認同,職業教育也被列入政府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調研顯示,96%的地市將發展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規劃中;81%的地市每1-2年召開一次職業教育工作會議。這一數據足以說明地市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但是“說起來重要,辦起來不要”的現象依然存在。在投入方面,由于職業學校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培訓,必須配備實訓設備和耗材,學生培養成本高于普高,發達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通常是普通教育的2.5倍。但是調研中發現,與普高相比,被調查地區中職學校經費投入高于普高的占26%,與普高一樣的占28%,低于普高的占46%。筆者曾帶隊去東部某省的一個地市級考察,與所料一致的是,該市重點中專與重點中學在校園面積、基礎設施、校長和教師配備上都有很大距離。
(二)地市職業教育管理格局以分別管理與歸口管理為主,政策落實與質量監督不到位。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由教育部門、人保部以及部分行業、企業管理。調研顯示:46%的地市由教育部門和人保部門分別管理,44%的地市統一歸口教育行政部門管理,10%由政府層面統籌管理。也就是說,分別管理和歸口管理形成了當前地市職業教育管理格局。在地市政府在職業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中,大家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政策落實不力”和“缺乏職業教育督導”,都占36%,其次是“多頭管理、政出多門”,占26%,再次是“上級領導不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占10%。在政策落實上,部分地區用于職業教育的30%的教育費附加政策不能落實。為應付上級督導檢查,地市財政部門將這筆經費暫時劃撥到教育局財政上,檢查結束后馬上劃走。局長們戲稱,這是“財政局長與教育局長玩的一個數字游戲”。生均撥款政策執行更是困難,1996年頒布的《職業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地區職業學校學生人數平均經費標準;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財政部制定本部門職業學校學生人數平均經費標準足額撥付職業教育經費。”但是到目前為止,僅有10個省(區、市)出臺了職業院校生均撥款標準。在職業教育督導上,2012年,教育部專門頒布了《職業教育督導條例》,由于現代教育督導工作歷史不長,職業教育督導工作更是新生督導項目,很多督學、督導辦主任并沒有從事過職業教育的經歷,專門設置職業教育督導機構和將職業教育列入當前督導計劃中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教育體制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中,56個職教試點項目中僅將內蒙列為職業教育督導試點,占試點項目的1.8%。
(三)地市政府統籌力度不均,招生問題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統籌協調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地市政府優化職教資源、提升辦學水平、促進城鄉、校企協同發展的有效措施。地市政府在統籌職業教育方面力度最大的是統籌學校布局,為82%;其次是經費投入,為70%;第三是專業設置,為63%;第四是招生和就業,為58%;統籌力度最弱的是師資,為38%。校企合作是職業學校發展生命線,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發揮統籌主導作用。調查顯示,統籌協調是地市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職責,占66%;13%的地市政府通過政策制定促進校企合作;10%的地市政府直接指導職業學校的校企合作;11%地市政府沒有參與校企合作。由此可見,地市政府將統籌力度主要放在學校布局和經費上,在校企合作上也有少部分地方政府“缺位”。近年來,“招生難”成為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首要問題。出現“招生難”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統籌職能沒有很好發揮,缺乏全局性規劃,職業學校缺乏統籌設計,專業重復,造成競爭生源。一些位于地市級的省屬職業學校,由于“地方保護”政策,很難招到地方生源;為了競爭生源,各個學校不得不給學校和老師回扣,購買生源,提高辦學成本,無力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校企合作和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形成了惡性循環。
(四)地市政府主導力度大,學校自不足。政府主導下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有利于職業教育快速和協調發展。但是如果政府包攬太多,缺少市場機制調節,學校自主性就得不到發揮。調查顯示,公辦職業學校辦學經費中92%來自政府預算內財政撥款,7%來自學生學費,1%由學校自籌。《職業教育法》規定了建立多渠道籌集職業教育經費的經費籌措機制,但是,目前公辦職業學校經費以政府投入為主,學校缺乏尋求其他渠道籌資的積極性,多渠道投資機制難以建立。在政府對職業學校的專項撥款方面,用于房屋基建的撥款最多,占74%;其次是用于學校的實訓儀器設備的撥款,占72%;再次是重點建設專業的專項撥款,占69%;最后是對薄弱學校的補助,占66%。由此可見,政府在專項經費預算方面,基礎設施和設備等硬件投入較多。有些局長提出,由于上級主管部門在專項經費預算死板,學校用于校舍加固維修費用和實訓設備購置的經費用不完,而學校卻沒有專項經費用于兼職教師的聘用和特色專業建設等軟件建設。在教師招聘方面,學校也沒有自,地方人事部門按照公務員招錄標準和方式招聘教師,達不到中職學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有些地市中職學校校長和副校長都由市委組織部統籌,甚至學校中層干部聘任也必須經市教育局備案。政府在投入和人事管理方面的過分主導,束縛職業學校手腳,不利于學校發展。此外,地市政府或有關部門還為職業學校畢業生提供信息服務,最多的是就業服務,占88%;創業、培訓等其他服務項目占12%。
二、地市政府統籌主導職業教育的思考與建議
地市級政府負擔著地方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在促進地方職業教育發展中,發揮了統籌主導作用。但是調查中發現,地市政府在統籌、監督、保障等方面存在“缺位”現象,即應該政府做到的卻沒有做到,而在管理方面卻存在“越位”現象,即應該放權的地方沒有放權。鑒于此,筆者認為,應該從政策落實、職能轉變和統籌管理三個方面入手,確保責任到位、簡政放權和優化配置。
(一)落實政策,責任到位。地市政府職責到位才能保障職業教育發展。然而從認識到行動存在距離,一些地方政府在履行統籌主導職業教育發展職責時,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調查中也存在著“地市政府表面重視職教,實際重視普教”的現象。其原因可以從地方政府政策執行價值沖突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地方政府認識到發展職業教育有利于人全面發展、社會公平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他們不得不被以分數和升學率為考核標準的政績觀左右。這樣一來,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必須重視職業教育,將職業教育納入規劃中,召開相關會議并發文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但是在對職業教育的條件保障方面確不如普通教育。因此,應落實和采取相關措施。1.地市政府首先要貫徹落實就業準入制度。一些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招收沒有經過培訓的人員,影響職業學生畢業生就業。用人單位招錄職工必須嚴格執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從取得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對于違反就業準入制度的企業,特別是對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相關職業,如衛生醫療、食品生產等行業,加強監管,人保和工商部門要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對違反規定、隨意招錄未經職業教育或培訓人員的用人單位給予處罰,并責令其限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2.地市政府還應保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增長。各級政府在經費投入方面承擔不同的責任:省級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區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撥款,并依法監督執行;地市政府除了保證職業學校教師工資按時發放以外,還必須落實“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應不低于30%”的政策并保障教育經費逐年增長。3.地市政府應落實職業教育學生資助和免費政策和職業學校學生責任保險制度。中職助學金政策一直受大家質疑,原因之一是學生揮霍或亂花助學金,產生不良效果;而中職學校確無經費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差;更有甚者,極少數中職學校還存在虛假注冊學生學籍、騙取國家助學金等違法違規行為。最近,江西新余市調整助學金用途,將該項目經費(每年約300萬元)設立為職業教育發展專項經費,用于獎勵為新余企業輸送員工的院校,以及實施集團化辦學、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職業院校。[1]在免費政策方面,已經有內蒙、山西、江蘇、福建、重慶、貴州、青海、寧波、廈門9個省市區免除中職教育學費,免學費資金由財政補貼職業學校,補貼標準從每生每年2000元至6500元不等;25個省實行職業學校學生責任保險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