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2: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解決問題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4-0216-01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總體目標中指出:要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是進行應用題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在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獨立審題,分析題意,總結經驗的好習慣。同時還應該讓學生通過自已和別人的解題的經驗,形成屬于自已的解題模式,同時要讓學生懂得“問題從生活中來,也要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覺得自已所學的知識,有所用,這才是解決問題教學的最終目的。
1 應用題教學要創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里面明確地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應以創設問題情境為開端,所以創設問題情境是“解決問題”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學生一般都愛聽故事,如果教師是位有心人,將比較具有研究價值的數學題改編成一則生動有趣的故事,把題目孕育在這一則故事中,學生就會充滿興趣地走入這個故事,主動去解決迎刃而來的問題,并且在整個參與過程中學生能始終保持著一種飽滿而愉快的心情。如:筆者在四年級講一道“一輛面包車和一輛大客車同時從A城出發到B城,兩城相距600千米。面包車每時行70千米,大客車每時行60千米,面包車中途停車檢修2時,哪輛車先到達目的地?”的行程應用題時,先讓學生講烏龜和兔子賽跑的故事。因為學生對這個故事非常熟悉,也百聽不厭。講完后筆者問:“誰先到?”學生齊答:“烏龜先到。”又問:“烏龜跑得慢,兔子跑得快,為什么烏龜反而先到?”學生則答:“兔子太驕傲了,中途它睡了覺,耽誤了時間,當然烏龜先到啦!”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卻對本節課的教學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指導學生認真審題并感知題意
審題是解答應用題的首要環節,這是解體過程中的感知階段,其目的是為了理解題意,獲取解題的必要素材,既了解情節,已知條件和問題。在教學應用題時,筆者會盡可能留給學生充裕的審題時間。考試后讓他們自己計算試卷中應用題因審題不認真而失去的分數,讓他們體會認真審題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只有認真審題才能感知題意,所以要把審題方法、方向作為重點加以強化,這樣就能形成學生自覺的審題意識。看到一道應用題首先從題目整體上去感知,迅速準確地分辨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再通過題目里的文字初步了解所包含的意思來進一步理解題意;再從題目的整體去感知,去掉與問題條件無關的內容,把自己的思維集中到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的因果關系上。另外,要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要求學生默讀題目時,要做到不多讀或少讀一個字。讀過后要五看:一看以知條件,二看所求問題,三看重點字詞,四看單位,五看括號內的提示或要求。還要求學生邊看,邊把重點詞語做上記號。看過后還要想:如看到“多”要想誰大,誰小;看到“倍”要想誰是一倍數。這樣通過讀、看、想,把題目真正看懂,真正弄清楚,再分析列式,對于數量關系比較復雜或隱蔽的應用題,更要加強審題指導,可以要求學生畫線段圖或用關系式方法。
3 教給學生解答應用題的策略
教給學生解題的思考方法是解題策略的中心內容,也是教學一般復合應用題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讓學生學會分析思考、解應用題時才有路可循,才能比較順利地探索出解題的途徑,學生的思維發展才能終身受益,解題的思維過程才能清晰地展現出來,可見,解答應用題選擇合適的思考辦法至關重要,教學時,教師經常對學生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就會按照一定的思路展開分析,解題的準確率也就會慢慢提高。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歷來解題就被公認為是數學學習中最富有特征的一項活動。解題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解題策略的掌握,而解題策略的中心內容就是教會學生學會思考,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把要解的問題化歸為已經解過的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正確的思維策略和解題方法,思維策略是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關鍵,也是現代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新課程標準》指出: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
4 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的依靠記憶與模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如:在教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時,學生們用擺實物、畫線段圖、比紙條等多種方式來理解數量關系,建立自己的解題思路。互相交流想法時,有的學生沒有用“同樣多”、“分成兩部分”等字眼,卻拿了一根長紙條和一根短紙條,對齊一頭做比較,從長的上去掉這一塊(與短的同樣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的,所以用減法計算。”這樣的表述?雖然不那么準確、完整,但可以看出他對求相差數的實質是理解了。教師的肯定會使其他同學活躍起來從而使學生在不斷吸取別人表達方式的基礎上,用流暢、清楚的語言建立起合理的理解思路。
二、分析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問題解決教學的教學質量
1.培養并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問題解決”教學過程中,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科學教師先對學生做出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對自身所學的科學知識產生某種疑問,學生在困惑心理的驅使下會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并解決問題,在該探索過程中科學教師一定要將引導工作做好。科學本就源于生活,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系生活,通過引入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在科學實踐中了解科學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科學教師在講空氣知識前可以創設以下場景:在某容器中裝水,水進不去,此時科學教師讓學生自行猜想發生該現象的原因,探究其中的科學原理,又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此外,科學教師在講物體在水中是漂浮還是下沉的科學知識時,可以事先準備竹牙簽、泡沫、鵝卵石等生活常見的材料,學生結合以往的生活經驗做出猜想并探究其中原因,使學生對密度、質量問題有一個初步認識,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踴躍表達,使學生在問題的探究、分析中學習新知識,并快速理解知識的內部原理,并將學習遷移理論滲透到科學教學當中。在教學過程中,科學教師還應該注重運用前后知識點的內在關聯,將學習遷移理論巧妙地運用到教學當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斷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探索的能力是“問題解決”教學的核心價值體現,該項工作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1)讓學生成為“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下的學習主體,科學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學生解決問題期間給予正確的引導,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此期間科學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并做到認真傾聽,對學生的想象、研究給予充分認可,并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使學生不僅可以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悅,還要對自身的不足之處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以此來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熱忱。(2)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實際需求靈活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在該過程中,科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先進教學工具,還可以通過游戲、趣聞競答等諸多形式引導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
3.為學生預留足夠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成為解決問題的真正主體。
在實行“問題解決”教學過程中,科學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教學需求積極組織與之相適應的科學活動,通過活動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該過程中,科學教師要盡量避免大包大攬現象的發生,使學生可以以自我探索式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摸索,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1234 1243 1324 1423
2134 2143 2341 2431
3124 3142 3421 3412
4123 4132 4312 4321
然后,我就給出了這道的答案,一共有16種排法。可爸爸趕緊就說:“你好像漏了一些排法呢!”。然后我在爸爸的提醒下,又回頭看一遍,想來想去終于發現還少了下面這些排法:
1342 14322314 2413
3241 3214 4213 4231
加上漏掉的這些排法,正確的答案是一共有24種排法。寫完題目后,我就跟爸爸說這種求排法的題目可真容易錯啊,少想到一種排法就錯了。爸爸就笑著說:“那我們學數學,就是要利用方便的方法確保題目得到正確答案啊,容易錯就說明我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我就好奇的問:“那像這種題目,除了一種一種的列出來,還有什么好辦法么?”爸爸就開始用筆在紙上畫起來,邊畫邊教我。
一、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結構
1.確定待解決問題
要解決問題,就要有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教材的鉆研以及新《課程標準》的了解,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掌握,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分析與規劃。根據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確定好教學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明確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課堂中的問題具有層次性,易答題是那些針對某個數學基礎知識點而設計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通過知識點的轉移而實現;中等題就是針對基本知識之間的聯系設計的題目,學生需要通過認知結構的建立與分解,找到問題所指的知識交叉點,讓學生利用問題去回顧所學數學內容。
2.關注問題解決引導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層次地提出問題。同時,當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時,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正確答案,而是要給學生時間,讓他們應用課本知識去討論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基本知識類的題目往往只針對某一個數學知識點,關系著學生已學數學知識與新的數學知識,便于學生自主解決。而對于涉及不同知識點之間聯系的題目,教師要對其進行有效利用。在講解新課時,聯系的面可以窄一點,在復習課時,則可以通過聯系面的擴大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每確定一個問題,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粗略分析,這樣有利于解決問題思路的明確,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3.關注問題解決過程的合理點評
學生對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后,教師要結合基本的數學知識點以及相關聯的數學知識點,引導學生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組織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脈絡。教師要對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過程進行有效評價,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解決優勢與不足,在給予學生信心的同時,促進學生彌補不足。
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方法
1.加強數學問題的有效設計
問題的設計,是解決問題教學策略實施的第一步。好問題,才能促進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彰顯。因此,教師要設計一些具有分析性、判斷性、能夠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問題,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數學問題應當具有實際性、生活性,更要具有趣味性與開放性,具有多種解決方案的問題,最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好問題,才有利于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學習技能的提升。合理課堂問題的安排應當具有層次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成功地鋪墊下實現數學學習目標。
如在講解《升和毫升》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首先,在課堂導入階段,就不同事物的量詞進行提問,這部分提問可以通過填空題來完成,其中要有幾個液體的量詞問題,像一( )水,一( )油等,學生可能會填“杯、桶”之類的答案,教師不要操之過急,肯定學生的答案;其次,教師對填空題進行改革,給學生看圖寫量詞的題目,對于液體類的題目,可以展示出量杯等圖片,讓學生對著量杯讀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接觸到升與毫升這些新的數學知識,數學問題由淺到深的呈現,極大地豐富了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也讓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自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接觸新的知識。
2.做好問題解決氛圍的創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受到學生學習能力差異的影響,同樣的問題,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講可能難度也不同。因此,當學生不能快速有效地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時,教師要通過良好課堂氛圍的創設,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積極地解決問題。如果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不足,教師則要利用語言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問題解決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提示的方法,和有效地提示降低問題的難度,鼓勵學生解決問題。正視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樂于肯定學生,才能讓數學課堂氛圍更加輕松。
3.關注學生問題解決的主體地位
在小提琴演奏技術的發展中,初學小提琴的一些技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學琴者在初學小提琴時都會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不及時解決,會成為提高演奏水平的“攔路虎”,以致力不從心,喪失學琴的興趣。本文中,筆者將實踐教學中初學琴者時常遇到的揉弦問題加以說明并提出解決之道。
一、揉弦的種類
我們常見的揉弦可分為三種,簡稱為臂法、腕法和臂腕指法。
1、臂法:以小臂的前后擺動為主,腕子不動,手指第一關節略動。
2、腕法:小臂不動,以腕為軸,手前后擺動為主,手指第一關節略動。
3、臂腕指法:以小臂的前后擺動帶動腕子的前后擺動,手指第一關節打開。
具體的要求是這樣的:左手食指指根處稍離琴頸,拇指輕靠琴頸的另一側,以小臂帶動腕子,手松弛地前后擺動。手指第一關節隨著手的前后擺動而打開,成凹凸狀,指尖肉墊在弦上滾動。手向前后的幅度和密度均勻一致擺動的速度,以模仿人聲顫音的速度為準。
二、揉弦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下面,我將具體談一下初學小提琴揉弦時易出現的問題、危害及調整的方法。
1、由動作錯誤造成的
(1)繃腕撐指揉弦時,肘、腕、指成勺星式,腕子凸出,手指撐在指板上,肌肉緊張,動作僵硬。直觀就很別扭,聲音效果不好。顯然,這是錯誤手型造成的,那首先就得從整理手型開始,因為有的學生在不揉弦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必須先把腕子調平、手指擺順,使左臂從肘關節、腕子到食指呈一條直線,亦可通過鏡子觀察。再按要求慢慢擺動,逐漸加快。動作掌握以后,最重要的是能保持正確的姿勢而不走樣。
(2)急抖不擺。小臂急劇抖動,腕與指均無擺動動作,發出顫抖的聲音。看似臂法,因第一關節未動而不是臂法,是一種抽筋式的錯誤動作。由于抽動的速度過快而且失控,使人聽后渾身打冷顫。對這種情況的學生,讓他們單獨練習腕法,減少小臂動作或根本不動,手以腕為軸,做大而慢的充分擺動動作,同時打開手指的第一關節。待學生練習一段習慣后,聲音自然就會有所改進。
(3)大提琴式。小臂過分向內轉,食指指根處遠離琴頸,這種在大提琴上完全正確又非常合乎生理要求的揉弦動作,用于小提琴上則是完全錯誤并違反生理要求的。它不但增大了轉臂的角度,使手指在指板上橫了起來,而且臂、腕、指均處于過分緊張狀態,音準也受到影響,壞處極多。這種與第三種錯誤是兩個極端的一對,緊貼不行,橫行也不易。糾正的方法也正相反,把食指指根處向琴頸靠近些,擺正手型,手指就不會再有橫在指板上的感覺了。
(4)鎖住一節。有這種錯誤的學生為數不少。他們的揉弦動作乍看上去是正確的,也很積極,但揉弦的效果并不理想。如再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他們揉弦時手指的第一關節像被鎖住了一樣,由于第一關節的固定,使指尖肉墊無法滾動,不管小臂和腕子再怎么積極主動,也都無濟于事。這種不易查覺的隱伏的問題,在一些程度很深的學生中也大有人在。必須松弛地打開揉弦手指的第一關節,隨著手的前后擺動時凸時凹,手指尖在弦上滾動起來。由于這小小的改進,聲音有意想不到的突變,學生將不會忘記打開第一關節的重要性。
(5)拇指過力。揉弦時拇指過分用力抵住琴頸的左側面,使本來紅潤的拇指尖變為白色,其結果是“拇指用力,四指皆緊”,揉弦動作艱難,聲音干澀。拇指與其余四指為對應式,一方用力,對方的反應必然也是用力,這滿把皆用力的揉弦動作不會發出正常的聲音來。每遇此情況,使學生拇指輕靠琴頸晃動幾下,以檢查是否松弛。亦可觀察拇指尖的顏色是否變白,就能知道拇指在揉弦中是否過于用力。
2、由意識錯誤造成的
(1)姍姍來遲。俗稱遲到顫音,是較常見的問題之一。每音拉響后才開始揉弦,揉弦比弓子遲到,又早退。聲音效果似大肚子、棗核一樣,使聽者感到疲勞和厭倦。對付這種惰性心理的好辦法是積極主動,做爆發式的揉弦練習,強調每音都要揉音頭,落指與揉弦的動作同時發生,爆發揉頭,既不遲到,也不早退。
(2)揉揉停停。一種懶漢式的、應付差事的壞習慣。高興就揉兩下,不高興就不揉了,這種似睡非睡、無精打采的聲音,好像無病,把本來很美的旋律線條切成一截一截的。這是思想上的倦怠和懶惰,應加強持久性揉弦的訓練,例如,讓學生用慢速一弓一音地練習音階,加上揉弦并保持住,就能改變那種揉揉停停、聲音忽潤忽干、很不統一的音色。
(3)換把不揉。初學換把的學生,開始換把時怕音拉不準而停掉揉弦,尚可理解。但久而久之,逢換把時皆不揉,變成一種下意識的習慣動作了,就不能原諒了。這反映出一些學生換把沒把握,怕音拉不準,一碰到換把就膽卻了,手沒顫心里先顫了。要改變這種狀況,一定要單獨挑些換把片斷來練,專練揉著弦換把。例如,用一條弦上一個八度的音階、琶音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極好的材料。還要使學生認識到,要想完美地再現音樂作品,這一環也是不容忽視的。
(4)不長不揉。教幼兒學琴時,老師常說:“長音要加點揉弦,不然那么長的音就太白、太干了。”等孩子長大了,仍沒忘掉這兒時的教誨。于是,長音揉,短的就免了。長短音的不同待遇,使演奏出的音色很不協調,結果就像馬虎的孩子洗臉一樣,臉白白的,脖子像個黑車軸,令人發笑。重視并強調短音的揉弦,用矯枉過正的方法,使色彩變得比較協調。
(5)多指在弦。在演奏單音旋律時,無意中保留了一個、兩個不用的或已用過手指在弦上,使揉弦感到費力和不便,也使旋律的流暢性受阻。多指在弦奏旋律,猶如在揉弦的手指上綁上沙袋,增添了不必要的額外負擔。保留手指的原則,一是省力,二是為了效果好。所以我常告訴學生,為了使旋律演奏得更流暢,揉弦更充分,“此時單指勝多指”。
三、結語
以上從兩個方面談到的小提琴揉弦易出現的問題及調整的方法,是我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點滴體會的歸納和總結。在調整學生的錯誤揉弦的同時,最好能不斷引導他們慢慢地學會并掌握自行調整的本領,幫他們搞明白,障礙在哪里,如何克服。俗話說:“心悟手從”,養成善于開動腦筋,能自己發現問題并想出辦法解決了的良好的可貴的練琴習慣。使學生盡快成為有自己見解的,能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富于獨創精神的演奏家。
小學數學,屬于入門課程,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理化思維 ,因而小學時期的數學教學,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夠達到拓展思維能力的目的。對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小學數學問題進行研究,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升學生解決數理化問題的能力。
一、情境導入,啟迪思維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很重要。教師要利用一切教學設備,創設情境,進行數學問題的導入,讓學生在思考中走進數學,在思考中認識數學,在思考中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了解和認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尋找多種方法進行數學問題的解答,發展自身的發散思維,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數學的學習。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運用科學知識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在情境中創設問題,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進行思考。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能夠自由發揮,利用自身的經驗,對問題的解決提出獨特的看法,對于自身不理解的部分,會向老師提出,這樣教師就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此外,教學情境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在設計之前,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了解,在情境中加入一些常見的生活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興趣。例如,元旦晚會幾點開始,幾點結束,演出一共花了多長時間?節目分為幾類,每一類節目獎幾名等等,這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能夠得到積極的答復,也能夠激發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極大意義上促進了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及方法的改進進程。
二、實踐操作,培養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注重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對數學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法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組織實踐操作,將解決辦法放入學生動手的數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動手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動手實踐的能力,這樣無形中能夠促使學生對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進行研究,發展方法的多樣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進行教學時所要關注和培養的重點,數學活動的開展,就是為了學生的參與,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自主學習和探究,從而提升能力。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多樣化要求學生的發散思維,但發散思維的運用必須在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進行,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電腦進行學習和資料查詢,之后進行相應的知識補充,讓學生了解該環節的學習目標,從而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在掌握知識的情況下,運用發散思維,對于問題進行全面的思考,找到多樣化的解題思路。
三、改革教學,加強合作
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后,要求數學教學讓學生走進自然,將自己的生活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帶領學生在數學的世界中忘情的陶醉,培養數學知識的同時進行數學熏陶,讓學生能夠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不再為一個答案付出所有思考,而應該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使數學課堂成為開放的教學場所,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構建。教師不能認為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學生也不能因為教師不經意的錯誤就不尊重老師。師生互相尊重,開展平等的互動,能夠使數學教學更加生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就會增強,教學效率自然而然的有所提升。此外,同學之間的合作也很重要,通過小組交流和溝通,將多種解題思維聚集在一起,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發散思維的發展。
四、利用設備,能力提升
目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運用于教學的新設備不斷更新,為我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新的教學設備,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在課前,教師可以將一些課上的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下的自主學習,預習數學知識和利用計算機查閱知識,提前掌握一些課上教學的基本知識。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或者QQ群教學任務,在線解決學生教學任務完成過程中的疑惑。利用計算機資源進行教學,方便學生查閱知識,還能夠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能,促進教師教學的轉變。教師利用互聯網資源,查閱相關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改編后利用。在重難點知識的呈現上,教師需要在PPT上作一定的注解,并進行詳細的講解,保證學生理解到位。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尋找一些有多種思考方向,多種解題思路的數學問題,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圍繞展示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自由發揮,不同學生思考的方向不同,得出的解題思路也會不一樣,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印象,幫助樹立一題多解的意識,在今后處理數學問題時,能夠從多個方面進行思考,充分發揮自身的發散思維,提高數學解題思路多樣化的能力。
五、引導探究,一題多解
學生的數學觀念與數學解題思路的發展密切相關,更新學生的觀念能夠促進解題思路的發展。因而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的探究思維,更新學生的觀念,實現學生對一題多解的思考,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另外,對一個問題提出多種解決方法后,還需要認真比較這些解題方法,體會他們的難易程度,從中挑出適合自身的最佳解題方法。教師在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教學中,要開發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數學課結束之后,告訴學生下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的進行三位數加法的預習,這樣在上這一課時時,學生就利用已有的三位數加法知識進行問題的討論并發表自己的解題思路,通過小組評定后選出正確并且簡單的解題方法。最后是老師對所有解題思路進行講解。這樣自主思考和教師講解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夠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數學解題的能力
六、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解題思路多樣化是重點,教師要引導學生的多種解題思考方向,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成績。教師在小學數學解題方法多樣化的趨勢中,要積極改變自身的教學思路,耐心的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b)-0000-00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對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作出了相應調整,以往小學數學僅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數學方法簡單掌握,教學的側重點在理論方面,對于能否學以致用,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則甚少關注。當前,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更為側重學生能否在生活中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應用。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教師應在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應用問題,使教學與生活相貼近,改變學生對數學的感觀,變枯燥、乏味為生動、直觀,變晦澀難懂為清晰易懂,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切實感受數學的魅力。小學數學的教學和學習中,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對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學和教比較頭疼,普遍認為解決實際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本文筆者根據多年來從事教學一些工作的積累和經驗,淺析了在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的體現生活化、貫徹生活化的一些方法。
1 注重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目標的整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學生價值目標的培養和實用技能的訓練,以及在生活化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足夠充分的認識。在實際教學中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要將學生的日常生活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領域,尤其是有益于學生綜合發展和健康發展的活動,可以積極引進課堂教學之中。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了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方向,因此數學教師應當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收集到課堂中,讓數學課堂擺脫傳統數學教學中的死記硬背、不求甚解、囫圇吞棗、人云亦云的教學模式,讓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聯系數學課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豐富了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使數學教學能夠真正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解決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和知識,更強調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意識,使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上的提高,也獲得了情感和操作技能和應用技能上的進步。在小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目標的整合與平衡,是充分發揮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作用的重要手段。
2 解決實際問題題型設置應當符合學生的生活現實
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數學知識融入數學教學之中,真正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完美地融入了素質教育。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素質教育在我國的普遍推廣,生活化方式的學習和教學方法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并在實際課堂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學以致用是教育的目標,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使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不是僅僅學會了解答考試題。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享受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是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受。要在小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體現生活化,首先應當設置生活化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日常做題訓練和考試中,設置解決實際問題時不能簡單的抄襲或引用題庫或其它解決實際問題,而應當根據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實際設置相應的解決實際問題,要想充分發揮解決實際問題在生活化進程上的功效,教師應當充分觀察實際生活、觀察學生生活中的點滴,設計符合學生生活現實的解決實際問題。從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解決實際問題的題干和答案都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內容。在小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許多題型通常涉及一些學生生活中沒有的或不符合生活現實的問題,阻礙了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生情感上的認知和認同。例如一次小學數學考試試卷中的解決實際問題“小明坐公交車從甲地到丙地,他先從甲地到乙地,坐了五站公交車,后從乙地到丙地坐了六站公交車,問小明從甲地到丙地一共坐了幾站公交車?”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意在應用加法的解決實際問題,在城市生活的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但是在農村生活的學生對公交車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對公交車的站也不是很理解,因此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和有效的理解。通過這樣的題實現生活化的目標也無從談起。
3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是引導學生從最簡單、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學習的階段,教師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形式將生活中的實際融入數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是生活化的目標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得到更好的體現。為了增強數學課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為了誘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增強課堂的參與程度,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理論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技巧,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到枯燥乏味的數學理論之中,使純理論的數學知識和數學過程變得生動、具體和直觀,使同學們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 結語
總之,所謂解決實際問題,就是要充分體現應用的特征,應當將實際生活或生活化的內容在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充分體現,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解決實際問題的特征和教學特點,將生活化的內容融入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之中是當前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的要點。。
參考文獻
一、尊重鼓勵學生的創見
課堂學習中,學生往往會冒出許多出人意料的“創見”,有的似乎與學習關系不甚密切,有的表面看來,甚至有悖于課例所要闡述的道理,但這些都是學生積極思維閃現出的靈感。教師要善于傾聽,及時捕捉閃光點,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解決實際問題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1.多給激勵評價
小學生爭強好勝心強,他們每做一件事都希望得到老師贊揚和認可。在教學中教師一般不應采用否定的評價方式,應給學生多點鼓勵,提倡學生“擦出”一些美麗的“智慧”火花。
2.鼓勵學生勇于創新
創新,就要有冒險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大膽嘗試、提出合理、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會對其他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使他們的思維不受約束地向各個方面發展,養成遇到問題愛求異思考的習慣。
3.注意創造學生成功的機會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喜悅,就會激起多次的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當學生嘗試成功的同時,創新學習的意識就會增強,發揮學生們聰明的天賦。通過表揚和鼓勵,學生的“再創造”意識受到了保護,轉化成了自主學習的動力和信心。這樣,學生獲取成功后,對于學數學更有動力了,從而提高了數學能力。
二、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
生活世界是人和社會存在的基礎和來源,其中心是人。人和生存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世界是人生存的空間,人生存的空間才是美麗的生活世界。教育是以人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為前提的,以使人生更美好為目的。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應細致入微地滲透生活觀念,精心設計大量、頻繁地與生活接近的問題,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世界中存在。
1.游戲活動
小學生天真爛漫,愛說好動,喜歡新奇,富于想象。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得好:“教育兒童的重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結合學生實際,組織各種游戲活動。我在教學“分類”時,我讓學生在教室里做“分一分”“擺一擺”的游戲;在教學“6和7的認識”時,我讓學生用石頭做“猜一猜”的猜拳游戲。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在興趣中學,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聯系實際
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離不開數學。為能使數學知識得以廣泛應用,就應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了兩步計算的知識后,我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問題:五年級師生利用雙休日去旅行,學生一共96人,教師一共5人。車站有大客車和面包車,大客車有42個座位,每輛每天租金200元,面包車有18個座位,每輛每天租金100元。如果派你去聯系,該怎樣租車?要求同學們自由組合為方案研制組,兩天后匯報各自的研究方案,并進行最佳方案的評選。學生經過社會調查、訪車站、問司機,有的與家長、同學、教師反復討論后,找到了各自認為最佳的方案.即使有些方案未必可行,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這遠比做幾道數學題強千萬倍。
3.動手操作
要把課堂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往往被錯綜復雜的生活現實所難住。這就要加強實踐操作,培養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以操作為手段,以表象為橋梁,自然地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致得到實際問題的解決。
三、放飛學生探究的心靈
俗語說,學貴有思,思貴有疑。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自己想的未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師應想辦法為其提供機會。那么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就會自然而然地構建起來。
1.激勵學生自學,拓寬思路
自學能力是依照一定的基礎對新事物進行獨立思考,借助于忘記,聯想、想象、分析、綜合等進行加工,得出新的結論和方法,達到無師自通的能力。
這一點,我主要是發揮“引探教學法”“嘗試教學法”和“反饋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方面的優勢,不斷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開始,在指導學生看書時,只要求學生知道第二天教學的內容就行了。過一段時間,指導學生看書時,要求學生明確自己哪些方面看懂了,哪些地方沒看懂,帶著問題去學習。再過一段時間,指導學生看書的方法,學會抓重點,能夠掌握基本內容。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看書習慣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自學能力得以明顯提高,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2.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表現自我的條件
心理學表明,人都想表現自我。特別是小學生更想獲得表現自己的機會,得到同學或長輩的稱贊與認可。針對這一心理特點,老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對課堂教學要精心設計,創設學生表現自己的空間。
如講完小數加、減法后,我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去商店購物,然后自己進行運算、交款都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學習面積計算后,讓學生自己測量門窗和墻壁的面積。通過這樣的引導,同學們各抒已見,發揮了各自的優勢,盡可能的表現了自己的智慧,從而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3.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境。例如,學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后,讓學生幫助算一算本屯每戶應付的電費;學了“利息”的知識后,我讓學生幫忙算一算在銀行存儲500元錢6個月可以拿到多少利息。
參考文獻:
跟發達的城市相比,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學質量還是有待提高,為了減小這一差距,使農村學生也享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就必須加大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力度,解決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學質量有一個質的飛躍。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師資力量缺乏。由于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比較艱苦,許多高素質的數學教學人才選擇到城市發展,不愿意留在農村。剛畢業的數學專業大學生也不愿意到農村小學任教,所以使得農村小學的數學師資力量非常缺乏。有許多農村小學數學教師,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專業知識不過關,沒有掌握一定的數學教育方法,所以使得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比較差。其次,跟城市相比,農村小學教師的薪資水平要低很多,所以一些小學數學老師在心理上覺得不平衡,對待教學開始變得沒有耐心,總是敷衍了事,沒有一定的敬業精神,所以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
教學資源不足。在許多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非常辛苦,教室的教學實施非常簡單,數學教師的教學工具就是一塊黑板、一張木制講桌、一塊黑板刷和一本教科書,有許多教學內容,數學老師都無法用生動的形式給學生表達出來,所以有時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一些困難。而且跟城市的小學相比,農村小學沒有那么多的數學學習資料,因此學生的知識面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拓寬。
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因為農村所處地方比較偏僻,不能夠及時地和外界進行溝通和聯系,所以造成數學老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比較落后。許多農村小學的數學老師,尤其是一些年級比較長的數學老師,固執于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學生實施單一的教學,在課堂上掌握絕對的權威,使小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很大的抑制,不利于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能。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
提高師資力量。要提高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就必須首先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師資力量。一方面,國家應該加大對農村小學的投入力度,給農村小學引進一批先進的師資力量,并且提高他們的薪資待遇,使他們能夠長久地留在農村做貢獻。另一方面,學校應該加大對數學教師的培訓力度,定期地對小學數學教師進行培訓,并且定期地對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測試,測試的成績跟他們的獎金和工資掛鉤,從而使他們充分地重視自身能力的提高,在平時多注意廣泛地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此外,農村小學還應該加強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合作,邀請其他學校數學教師到自己學校來聽課和評課,加強學校間數學老師的交流和溝通,使他們互相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并且積極地付諸于實踐,從而促進他們教學質量的提高。
加大對農村小學的教學投入。國家要加大對農村小學的教學投入,改善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給農村小學生提供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一方面,要加大教學實施的投入,給農村小學配備多媒體設施,減輕數學教師的教學負擔,并且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小學的學習資料投入,拓寬農村小學生的知識面,并且使小學數學教師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為了縮小農村小學與城市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差距,還要在農村小學地區建設網絡資源,使數學教師及時地了解城市的小學數學教學情況,學習城市先進的小學數學教學理念,使他們的思想跟上教育的發展步伐,不斷地進行更新和發展。
改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農村小學生相對于城市小學生來說,個性比較孤僻、知識面比較窄,所以數學老師不能夠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教育學生,這樣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發展,并且會使學生過分地依賴老師,在學習中失去自主性。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學習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注重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尊重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且讓他們在課堂上積極地發言,給他們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的靈活。此外,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還要改進以往的教學方法,放棄單一的教學方式,注意對學生采取多種靈活的教學手段,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動手實踐,培養他們的數學實踐能力,并且通過各種形式增加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直觀感受,從而增進他們對于抽象的數學問題的理解,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三、總結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了農村小學生今后的前途和發展,因此國家必須加以重視。然而,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大大影響了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國家一定要重視農村小學教育問題,加大農村小學的教育投入,保證農村小學數學的師資力量,使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得到切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玲.場景模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2]余夕凱,劉娟娟.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熱點問題與思考[J]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28
認知教學理論對學習系統的剖析和研究,充分探討了學習者的心理因素和行為出發點,以及其學習行為全過程。認知教學理論對學習者知識的獲取,提出了智力活動說理論。學生依靠其智力,智能選擇、組建其自身的知識邏輯和系統。數學是一門抽象的承載符號信息的學科。小學數學的學習,就是學生首次系統地接觸數學觀,對有關的基礎的數學概念、定義以及公式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參照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充分研究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基礎,將會帶領其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以此培養和提升其數學素養。
一、激發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主動性
學生主動性,對于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是重要的。沒有主動性,何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主動性的激發,除課堂導入和興趣調動、教學手段的有效維護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將學生與數學學習本身充分聯系起來。數學問題解決的前提,是學生對數學觀念、解決過程以及途徑方法有一定的學習和掌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建構起正確的數學觀,以此為基準,進而發散擴充相關的數學知識,以及培養數學學習的信心。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性質還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他們將數學等同于數字,對于與數學符號內在信息聯系缺乏本質上的認識。當然,這種現象的發生,也應該是由學生認知水平、知識儲備、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小學生對于所解決的數學問題,認為就是計算數字,就是在根據數字來做數學題。小學生這種心理的出現,足以說明其對數學的理解程度尚處于低級階段,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數學、數學問題的界定逐步清晰化、明確化。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性質有正確的把握,才能夠確保學生不是在生硬的解題,而是以一種探索的態度去觀察數學現象,從而提高學生智力層級。調整學生的數學觀,才能保證學生越與數學充分接觸,越有興趣、越積極。也只有這樣,學生對數學問題本身才能吸收理解到更多的知識,也才能夠將數學問題的解決與數學的應用聯系起來。在小學階段,隨著學生學習的逐步提高,要強化學生的主動性。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才能讓學生對于數學問題解決的多樣化途徑有深刻的認識,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運轉,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度,實現思維的轉化和多元。
二、不可忽視教師指導的重要性
由于小學生年齡因素的制約,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還較為陌生。筆者針對小學生對混合運算的認識開展問卷調查,最終統計結果表明,一部分學生認為混合運算就是用混合的數學開展數學計算。一些同學認為學會混合運算,就是要會做課本中的、試題中的相關數學題,而對于混合運算于生活實踐的價值沒有明_的認識。而且,不光針對混合運算,不少學生都認為數學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由此看來,小學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正是由于學生對待數學問題、數學的應用還有這樣或那樣的認知偏差,所以教師還需從旁協助和指點。積極轉變學生的態度和認識,有效地將數學問題與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大價值。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教師要予以充分的指導。小學生對問題的題干所包含的關鍵信息還不會有效使用,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審題、如何抓取題干中的主要信息。在答題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不同類型的數學應用題的答題規范步驟。小學生在做數學題時,由于在低端時接觸到的數學問題的答案一般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所以導致學生的思維造成定式。在中高段的數學學習時,對于一題多解的數學問題非常困惑,缺乏多解的思考維度。教師針對此種情況,要去掉學生數學思維中的唯一化,通過具體的數學問題的講解,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多解的奧秘,激發其用不同的方法解題的主動嘗試。以上種種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情況,一方面,是由于學生自身的學習所致,另一方面,亦可能是教師教學的潛在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科學有效的組織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