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1 17:02: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漢字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漢字教學論文

篇(1)

 

正文

隨著課外閱讀的興起,小學起始階段對漢字教學的研究也越來越重視,但是在與同仁的交流中,我發現更多的教師將精力放在如何采用各種辦法讓孩子海量識記生字,開展課內外閱讀上,而對生字書寫的正確與否,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雖然孩子機械記憶的能力較強,但是易記也易忘,回生率很高,伴隨著識字量的增大,錯字、別字大量增加,而且一旦寫錯,要想糾正往往花費九牛二虎之力仍是收效甚微。因此一定要在教學生字伊始,就讓孩子建立牢固正確的書寫印象。可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在閱讀了一些心理書籍后,我發現要想讓學生獲取知識,就必須使教學內容與他們的心理特征相適應,將教學設計從“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因此,在漢字教學中,我采用了下列做法來提高孩子們識記漢字的正確性。

一、利用組塊教學,提高識字效益。

美國心理學家米勒的組塊概念認為,對信息進行組織,使其成為組塊,會擴大該系統的容量。組塊思想認為,越是把學習的材料組成組塊,儲存量就越大,提取的效果就越好。

依據漢字的理據性,我組織孩子對不同類型的漢字進行了不同的組塊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漢字形聲字中的部首、部件形成了漢字內部結構的系統性。以“青”為聲符的字“清、情、晴、蜻、請”為例,韻母都是“ing”,屬于由共同的聲符為中心構成的系統,將之作為組塊,對它們進行組織加工,他們就掌握了音、形、義。

“品、森、淼、磊、鑫”等品字結構的字,字形具有系統性,把它們作為一個大組塊,在基礎字的字義上加深程度便可輕易理解字義。

一些漢字往往因為某部分與別的字混淆而時常寫錯。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漢字的表義特征將之分解組塊。例如“染”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孩子們經常把“九”寫成“丸”,我在教學時把它分解為“氵(水)、木、九”三個組塊,染東西要用“水”,染料的來源是草木,“九”表示要染很多回,這樣就不易寫錯了。同樣“熟”字教學時可將“丸”當作是鍋中正煮著的肉丸來記。

這樣依據漢字的系統性,以義符、聲符、本義為中心把漢字組成一個字組,大大提高了識記效率。

二、提供記憶線索,加強感性認識。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大腦對于抽象記憶對象的記憶時間往往十分短暫,這也是孩子們識字回生率高的主要原因。讓漢字教學的課堂活躍起來,根據生字設計活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從多種方面提供記憶線索深化感性認識。

1、讓身體動起來

心理實驗表明:身體各個器官的充分調動有助于記憶的增強。利用這一規律,我在教學一些會意字時,常常請孩子們根據字形做出相關動作,在實際過程中讓他們對生字進行積極的思維,幫助他們意義識記論文開題報告。如講授“聞”時,請孩子站在門中,做出側耳傾聽的動作,表示“聞”的本義是聽;講授“看”時,讓孩子把手放在眉毛上眼四望,表明上半部分是一只手,“目”是眼睛;教學“休”時,請一位同學靠在模擬的樹干上,明白“停止、歇息”之意;講授“解”時,通過演示“庖丁解牛”的故事說明“解”就是用兩把刀把牛拆成一塊塊,所以由“?”、“刀”、“用”、“牛”構成……在動動說說中,他們不僅很快記清了字形,同時也了解了這些字的本義,學會了拆字法,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讓生字活起來

檢索信息,要依據一定的記憶線索,它可以打開、激活有關記憶的痕跡,打通搜索通道。謎語短小精悍,趣味盎然,將它們與漢字教學相結合,可以讓枯燥的識字變得生動有趣,對中、低年級的孩子而言,更易于被記憶庫保留。

字謎從古有之,在孩子對字形結構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發展之后,我便將這一活動引入識字教學中,讓形象生動的謎面,成為回憶生字形音義三要素最可靠的線索。

針對三年級孩子總將“碧”的“石”寫成“王”的情況,我引用了自己孩提時接觸過的謎語“王先生,白先生,坐在一塊石頭上”,使學生回憶起字形(下面是“石”不是“王”)的線索;書中“告”的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字形(上面是“?”不是“牛”)的線索不但使學生在生動的認識中記住了這個字,也給了我這個教育者很大的啟發:“向前一直去”,他們知道了“句”的寫法;在“八九不離十”中,他們明白了“雜”字的組成……隨著興趣的調動,那一個個漢字在孩子們的眼中,變成了生動的謎語,智慧的火花即時閃現,遇到“明”,他們能編出“日月同輝”;看到“朝”,他們能想到“十月十日”……

3、讓冗余信息多起來

信息論原理告訴我們,在信息傳遞過程中,一種是新信息,一種是冗余信息,其中新信息才是信息量,已掌握的知識就是冗余信息。在識記生字時,冗余信息越多,要學習的新內容就越少,就越容易學。在實際教學中,我采用了下列辦法提高信息的冗余性,降低孩子們的識記難度。

1)創設情境:例如“疑”字,有“遲疑、猶豫”的意思,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一個戰士在戰場殺敵,他想:我該用“匕”首去刺殺敵人,還是用“箭”矢去射殺敵人,是用長“矛”穿透他們的胸膛呢,還是看形勢不對干脆逃“走”呢? 有了生動的故事作為依托,孩子在識記和書寫“疑”字時就輕而易舉了。

2)編順口溜:例如“嚷”——張開嘴巴亂嚷嚷,一點一橫長,兩口在中央,“衣”字沒有點,一口水井當中放;“德”——“阿十和阿四,是對好朋友。兩人很團結,做事一條心。”朗朗上口的歌謠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一下子就突破了這些生字的教學難點,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學會口訣后,孩子們在書寫“嚷”時沒人將撇遺失,書寫“德”時再未有人將“四”下的短橫漏掉。

孩子們很快掌握這種識字方法,甚至模仿編出了“司機講話”——“詞”,“山上的石頭”——“巖”之類的口訣。我便讓他們在課堂上互相交流,互做老師。一次,語文基礎較差的張某在教大家識記“贏”時這樣說:“我死亡都不怕,張開大嘴巴,吃掉了月亮,吃掉了貝殼,吃掉了凡人”。這一了不起的創新立刻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有時孩子編的兒歌、口訣十分牽強,但是這有什么關系呢?這本身就是他們的再創造,正是在這種再創造中,孩子們的識字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對這個字的感性認識也更為深刻,能讓他們更為持久的記住生字,理解含義,這不就是我們漢字教學的目的嗎?

三、利用加工線索,辨析形近漢字。

漢字識記難在記字形,漢字的識記過程就是信息的儲存和檢索的過程。其中,加工和線索起著重要作用,認識心理學認為,任何一個事件的記憶,將隨加工的增多而增進,加工愈充分,記憶效果愈好。識字時因形求義,建立音形義內在聯系就是對漢字而深刻的加工,可以大大強化記憶。例如教學形近字“撥”、“拔”,在辨析時我結合“撥”的本義是“用手輕輕動”,對“撥”字進行加工,告訴孩子“撥”字留有一個小短撇,就是給別人撥弄的,而“拔”需要很大的力氣,因此沒有短撇,要使勁就得拉著右邊的長撇。有了這種有意義的加工,學生可以馬上在辨析時推論出正確的選擇。

篇(2)

首先明確小學語文教學漢字的識別范圍,現代漢字總數高達八萬多個,而日常用字僅為三千五百個。據統計,葉圣陶的小說《倪煥之》,全書138330字,只用了3039個不同的漢字;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全書107360字,只用了2413個不同的漢字;《選集》(1~4卷)全書659928字,只用了2981個不同的漢字。可見,使用頻率高的常用字是客觀存在的。它們是學習和使用漢字時應該關注的教學重點。明確了這一點后,那么具體規范漢字的常用字是那些呢?現代常用字的探究和選取工作,較有影響的有摘要:1928年陳鶴琴編制的《語體文應用字匯》,收4261字;1952年中心人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常用字表》,收2000字(分為1500個常用字和500個補充常用字)。考慮到《常用字表》公布已有30多年,社會用字的情況發生了許多變化,為了適應當前語文教學、詞書編纂以及漢字機械處理和信息處理等各方面的需要,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織力量從1986年起開始研制《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并于1988年1月26日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聯合。《現代漢語常用字表》選收了2500個常用字、1000個次常用字,共3500字。這應該成為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和把握的重點。

接下來就是如何盡快地認讀這些常用字,提高認讀效率。建議可以參考郭保華先生做的工作,他進行了有益的探究,并結合漢字的認讀規律,給出了4000個漢字的韻文(加注漢語拼音),在低年級認讀漢字的基礎上完成常用漢字的認讀教學。但是未解決漢字的正確組詞新問題,這需要用已出版的常用字詞組辨析字典等加以糾正。根據漢字效用遞減率--漢字出現的不平衡規律摘要:最高頻的字的覆蓋率大約為90%,以后每增加1400個字,大約提高覆蓋率十分之一。

字種數增加字數合計字數覆蓋率

1000100090.000%

10001400240099.000%

24001400380099.900%

38001400520099.990%

52001400660099.999%

基于此,我們可以布置漢字優先認讀之次序和階段學習的合理布置(對此我們還可以借鑒漢字基因工程的有關探究分類成果,進行漢字類別教學,以加快識別效率),以便學生盡早進入閱讀階段,通過閱讀增加其學習喜好,增強對文字運用的感知能力和基本搭配的習慣用法的把握。

篇(3)

漢語的上述特點啟示我們,語文教學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因為,這一特點使得語法規則的強制性相對較小而語言組合的靈活性較大。表達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經驗,依靠語感。而在閱讀中;感悟的意義則更大。語感的培養,必須通過多讀。多讀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接觸大量的語言材料。只有大量閱讀語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語詞的“分布”,才能學習更多的表達式,才能更好地比較和區別各種表達式的表達意義,才能了解不同表達式的不同語境。古人提倡“讀萬卷書”,其中就有這樣的目標。二是反復地讀名篇佳作。只有反復地誦讀,才能更好地體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過來體悟某些表達式的特殊意義和特殊價值,才能從語音、詞匯、語法的不同角度綜合地體悟語言運用的奧妙和規律。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中也應當包含這樣一個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當前,特別應當提倡朗讀。要讀得書聲瑯瑯,讀得痛快淋漓,讀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義皆若出于吾之心”。一個從來不懂得享受朗讀的學生,不會是語文水平很高的學生;一所聽不到書聲的學校,更不可能是好學校。

上述特點還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應當重視虛詞。如果說語文教學還應當讓學生學一點語法的話,那么虛詞便是其中的主要內容。這是因為,一方面,詞序的把握在相當程度上靠語感,而虛詞的使用則理性得多。另一方面,虛詞,特別是連詞在書面語中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日常口語。只有學好虛詞,才能自如地運用書面語,并提高口語的水平。而且,虛詞的使用與思維的發展關系密切。當然,虛詞的教學也應當是動態的,結合語用實際的。比如副詞“才”,可以以“那一年,他才四十二歲”為例。這句話表達了對焦裕祿同志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讓學生去掉“才”試試,立刻變得冷冰冰的;再換一個“已經”試試,更糟糕,好像嫌他活得長了。這樣學生就能生動地領悟到恰當使用虛詞的重要。

漢語的另一個特點是有著很強的歷史繼承性。現代漢語中活躍著大量古代漢語的因素。不必說句法結構的基本格式“主—謂”和“動—賓”貫穿古今,也不必說“天”“地”“山”“水”“生”“死”“上”“下”這些基本詞匯活躍始終,單是具體的表達方式就很多。現在常用的“瓜分”“血祭”和古代漢語“一狼犬坐于前”“寨中人又騖伏矣”中的“犬坐”“蟄伏”都是名詞作狀語,“發揚光大”“嚴肅黨紀國法”中的“光大”“嚴肅”是古漢語中形容詞用作動詞這種表達方式的繼承,“天地之間”“為語言的純潔而斗爭”中“之”“而”的意義和用法與古代漢語完全一致,這樣的表達式仍然非常能產。就連作為現代漢語一般詞匯的大量雙音詞,其詞素也基本上是古代漢語的詞匯。

從這一特點出發,必須重視文言文的教學。文言文教學的意義不僅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在于提高他們的現代漢語水平。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可以了解燦爛的古代文化,而這種文化積淀又可以成為他們運用現代漢語時的宏觀語境。那些文言文讀得多學得好的人,在運用現代漢語時,也往往多一份雅致和凝重,少一份蒼白和飄浮;多一份精練和輕靈,少一份蕪雜和笨拙。教材的選文,如果說現代文應當多選優秀時文,那么文言文則應當多選傳統名篇。文言文的教學更應提倡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境界,“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精神境界,領悟孔孟的莊重與熱烈、老莊的智慧與灑脫、墨家的思辯與求實。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課外可進行對聯鑒賞和屬對練習。屬對是一種充分體現漢語特點、集語音、詞匯、語法于一身、溝通古今的極好形式。

作為漢語書面符號的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使用,與漢語少形態變化、多同音詞的特點有關。表意文字的根本特點是字形有意義。從符號的編碼系統來說,漢字符號是多碼的。它不僅有音碼、義碼,而且有形碼。符號的編碼越多,信息量就越大,給人的刺激和聯想就越多;同時,掌握的難度也越大。漢字的多碼性至少決定了兩方面的特點:一方面是初學難,另一方面是對于漢語書面語的易解、多解和深解。

篇(4)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幾乎每天都會給學生講解字詞拼音,處理有關字詞拼音的練習,在處理過程中,如何更清晰又有效地把握好這一環節,并且能面對全體學生,培養提高學生對字詞拼音的感知能力呢?有的老師采用了齊讀鞏固法,有的老師采用了檢測改錯法,有的老師采用了書寫展示法,還有的老師借助一體機教學展示教學……但效果總是不甚明顯,且耗費了不少有效的教學時間,學生個體掌握的水平也不均衡,基礎掌握不牢固,自然影響到了教學的成績,還起不到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教育理念,不能真正的做到有效教學和高效教學。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創造出了應對字詞拼音的“說拼音”和“說漢字”的技能教學法,不僅與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巧妙地結合,而且有效地解決了上述教學中存在的一些難題,使學生個體在這一方面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

拼音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個令人較為頭疼的問題。學生在拼音掌握的問題可謂是千奇百怪:有的與英文字母相混淆,有的分不清大小寫,有的生造出一些音節,有的搞不清表調的位置,有的不會寫出現成的音節,有的分不清標調等等,一次考試關于拼音題就會積累許多啼笑皆非的例子,真讓人懷疑這些孩子小學的拼音究竟是怎么學習的;而且經過講評試卷,一些問題依然得不到有效地解決,沒有長期的改正、實踐訓練和鞏固機制是很難真正解決學生在拼音中存在的問題的。有的老師注重個體矯正,結果還是因為缺乏真正的普及面,改進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另一部分又存在新的問題;個體矯正時的效果顯著,真正到了檢測問題又層出不窮。

我所創造的“說拼音”,是建立在拼音知識基礎上的一種長期、有效訓練學生,能快速高效提高學生對拼音認知和運用能力的一種方法。“說拼音”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個,分別音節、標調和標調位置,針對不同的拼音類型還要加上前后鼻音、前后齒(舌根)音、字母前后位置及正體認讀音節等要素,其基本流程是學生對注拼音字所在詞語先讀一次,再點出這個字,拼出它的音節,然后依據這個拼音特點,依次說出聲調和標調位置,有前后鼻音的分清前后鼻音,是整體認讀音節的點明是整體認讀音節,以及點明前齒后齒(舌根)音,個別特殊的字音,如“iu”“ai”“ie”等說明字母位置的先后,一些需要變化的字母,如“v”行韻母等遇到“j”“q”“x”時需要去掉上面的兩點等。舉個例子來說:迷惘的“惘”,w――ang,后鼻音,四聲,標調標在“a”上。又如:麾下的“麾”,h――ui,u在前,i在后,四聲,標調標在“i”。

這樣的作法,看似簡單,與漢語拼音的教學沒有兩樣,但放在每一個個體的身上,不僅能激發他的表現欲,也能使他在不長的實踐訓練中,在同學的提醒幫助下,迅速了解和掌握拼音的規則,較為準確的掌握漢語拼音的規律。

當然還有一點不得不說,那就是在起步之初,作為教師,應該有極大的耐心和對學生存在錯誤的包容與改正的重復。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使班級整體對拼音掌握的準確度提高,更可觀的是它可以使學生個體對拼音的準確運用能力有了很快的提升。近兩次的考試中,我所任教的初三七八班在這種題型上的表現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拼音問題在教學中較為惱頭,字形問題也不例外。一些學生在改錯別字和選錯別字選項題中經常失分,在作業、作文中錯別字更是比比皆是,很令當老師的苦惱。一些學生在學習這些字詞之處就沒有清晰準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正確構造,再加上對詞義的理解偏差,出現這些寫錯的字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說漢字”是我常在課堂上使用的針對新學習字詞的“字”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是建立在漢字的框架結構上的一種解析方法,能讓學生通過對漢字的各個零部件的認知搭配,達到識記漢字形狀的目的。“說漢字”主要包括三種方法,根據漢字不同的形體構造,采用“組合法”“組詞法”“替代法”來實現對漢字直觀、形象化的掌握,當然也有同學名字、文化名人、名詞名句等一些補充聯想的方法。使用“組合法”的字有獨立的部件,學生可以根據字屬左右、上下、全包圍半包圍及以上再變化形體,直接用加法形式進行組合,如“秀頎”的“頎”,左右結構,左邊一個一斤兩斤的“斤”,右邊一個頁碼的“頁”;使用“組詞法”的字,一般不易用“組合法”來拆解,只能通過舉學生與之關聯的熟悉的其他詞語來說明。如“睿智”的“睿”,就是“李誠睿(學生名)”的“睿”。“替代法”是遇到字的一半不認識或不好解釋時,用這一偏旁組合的其他熟悉的字詞,通過替代某一偏旁而得到新的字,來說明需要解說的字的一種較為輕便的方法。如“險峻”的“峻”,就是“俊俏”的“俊”,左邊的單人旁替換成山字旁。

用這三種“說漢字”的方法能解決初中生遇到的大部分漢字的形體,避免了教師因板書耽誤教學進度及學生中存在的只要照老師板書抄寫寫來就行了的應付了事的不良心態,真正起到了對學生個體的檢測與分析構字的能力,從而達到使學生真正記住這個漢字形體的作用。

其實不論是“說拼音”,還是“說漢字”,實質上講都是很簡單的方法,關鍵在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能長期堅持,讓學生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方法和操作方式,并在學生廣泛參與的基礎上,達到真正認知拼音和漢字的基本能力。堅持靈活地使用這兩種方法,會極大縮短你字詞拼音教學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這兩種方法對練習講評課和單元復習課是最為有效的,熟練掌握的學生能在15秒鐘時間內完成對字詞拼音的識記,可以想見一節字詞復習和練習講評課的容量該有多大。更可貴的是,因為長期的個體訓練,使學生對教學的參與率、興趣度、對拼音漢字的感受力、對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等都會用極大的提高,為課堂學習、練習講評和綜合復習的真正有效奠定了基礎。

篇(5)

 

漢字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出很多意義。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種,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一個漢字在被制造的初期只是為了表達一個意思。隨著漢字的不斷使用,漢字的原始意義被不斷的引申和借用,甚至有些字的原始意義都已經不再使用了。但是在當今社會,古代漢語還是有必要被大眾所熟知和接納,所以我們必須將古代漢語中漢字所表達的意思也像現代漢語一樣歸納起來,以方便大眾的使用。于是我們便借用了外國的義位義位理論。現在就是要將義位理論應用到具體漢字的古代意義歸納中來。我們以“流”舉例。

從各種古書資料中,我找出了如下一些“流”具有代表意義的例子:

(1)《詩·大雅·常武》:“如山之苞,如川之流。”(流:水流動)

(2)《詩·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流:求取)

(3)《書·泰勢》:“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流:傳布,流傳)

(4)《書·舜典》:“流共工于于幽州,放馭兜于崇山。”(流:放逐)

(5)《禮記·樂記》:“先王恥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而不流。”鄭玄注:“流,謂放也。”(流:放縱)

(6)《左傳·成公六年》:“士貞伯曰:‘鄭伯其死乎,自棄也已。視流而行速,不安其位語文教學論文,宜不能久。’”(流:游離不定)

(7)《左傳·哀公十二年》:“今火猶西流,司歷過也。”(流:流動)

(8)《戰國策·楚策四》:“襄王流揜于城陽。”(流:流放)

(9)《孟子·公孫丑上》:“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流:流傳)

(10)《孟子·告子上》:“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流:水流動)

(11)《孟子·梁惠王下》:“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忘行。”(流:樂而忘返)

(12)《韓非子·五蠹》:“司寇行刑,君為之不舉樂;聞死刑之報,君為之流睇。”(流:眼淚流動)

(13)《韓非子·二柄》:“桓公蟲流出戶而不葬。”(流:行,走動)

(14)《荀子·君子》:“貴賤有等,則令行而不流。”(流:通“留”)

(15)《荀子·議兵》:“是故刑罰省而威流。”(流:傳布)

(16)《楚辭·九章·哀郢》:“曼余目以流觀兮,冀壹返之何時。”(流:流行,傳布)

(17)《漁父》:“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流:河流,水道)

(18)《史記·夏本紀》:“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流:邊遠地區)

(19)《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元豐四年中,關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著四十萬,公卿議欲請徒流民于邊以適之。”(流:漂泊,流浪)

(20)《史記·河渠書·臨河歌》:“延道弛兮離常流。”(流:河流,水道)

(21)《漢書·敘傳上》:“沈緬于酒,微子所以告去也。式號式謼,大雅所以流連也。”(流:流淚貌)

(22)《漢書·師丹傳》:“百姓流連,無所歸心。”(流:流離失所)

(23)《漢書·高后紀》:“夏,江水漢水溢,流萬馀家。”(流:淹沒)

(24)《漢書·禮樂志》:“蓋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財賄,美其歡心而不流其聲音。”(流: 轉移)

(25)《漢書·食貨志下》:“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流:王莽時的銀兩單位。)

(26)《后漢書·王充傳》:“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流:派別,流派)

(27)《榖梁傳·僖公十五年》:“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流:流風,德澤)

(28)《論衡·須頌》:“論衡之人,在古荒流之地,其遠非徒門庭也。”(流:邊遠地區)

(29)《夢溪筆談·神奇》:“沈括內侍李舜舉家曾為雷暴所震,……其漆器銀扣者,銀悉熔流在地。”(流:銀水流動)

(30)《刑賞忠厚之志論》:“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于忍人。”(流:變化)

按這些例子的時間發展順序來看,我們似乎能看到“流”字的字義發展順序。在這里,我們不討論什么才是“流”字的本義語文教學論文,只看這個字在句子中表達出來的意思。

根據歸納,“流”字在各種情況下可以表達出如下幾個意思:⑴水流動;⑵求取;⑶傳布,流傳;⑷放逐;⑸放縱;⑹游離不定;⑺行,走動;⑻液體流動;⑼樂而忘返;⑽通“留”;⑾河流,水道;⑿邊遠地區;⒀流離失所;⒁淹沒;⒂轉移;⒃王莽時的銀兩單位;⒄派別,流派;⒅流風,德澤;⒆變化。

如果簡單的從每個詞語的語境意義來看,隨便舉出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這個詞語在這種情況里有自身的意思。在字典中,即使已經歸納了幾個大致相同的項目,但這么多意思依然讓人看起來相當煩惱。那么,到底那幾個意思是相近,甚至可以說,那個意思是哪個意思的引申義呢?如果在字典編排中能夠把多個意向進行合并,那必然會減輕查閱人的負擔。于是,這就涉及到一個如何將意向合并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確定一個基本的法則,如果一些意義只限于特定的詞語組合中才能存在的意義,或者是完全是根據某種上下文而顯現出來,離開那種上下文就會表示的意義,都是某一個義位的非中心變體,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義位。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把一些特殊的意義先列出來。在“流”字的意義中,最特殊的就是(25)號例子,雖然說做“王莽時的銀兩單位”來講是某一個特殊時代才有的意思,但是在那個時代的書文里一定會有關于這個的記載,如果不將這個單列一個義位,勢必會導致閱讀上出現問題。

另外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11)(21)(22)號例子中的“流”都是出現在“流連”這個雙聲連綿詞中。所以,盡管三個例子中的情況各有不同,但還是應該把他們合并在一個大的項目里。

我們再看(1)(10)(12)(29)中“流”的意思是“水在流動”“眼淚在流”“銀水在流”,這些是“流”在每個具體的語境中所生成的意思。但是他們都表示著同一個“流動”的動作,這些意思的區別就是流動的主體不同。所以,這幾個意思可以合并為一個義項——“液體流動”。

根據同樣的原理進行分析,“流”字義項可做如下排列:(箭頭表示由前一個意思引申為后一個意思。)

 

 

 

液體流動

傳布,流傳

河流,河道

派別,流派

漂泊,流浪

流移不定 放縱

放逐

邊遠地區

求取

 

 

通“留”

 

 

王莽時的銀兩單位

 

 

樂而忘返

雙聲連綿字“流連”

流淚的樣子

篇(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創設有利條件,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和提高識字效率。教學實踐證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識字的主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現在將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如下:

一、創設識字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況且單純的識字枯燥無味,學生往往缺乏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必須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從教學需要出發,依據識字內容,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表演、繪畫、音樂、掛圖等),幫助并促進學生識字。

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增加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識字,不斷創新探索識字方法。如教“踢”、“拍”等字時,可讓學生做做這些動作,體會這些字的部首與意思的關系,從而記住這些字的字形。還可以結合兒歌激發學生對識字的濃厚興趣。如:“有水把茶泡,有飯能吃飽。有足快快跑,有手輕輕抱。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泡、飽、跑、抱、袍、炮”用兒歌來認識這六個字,讀起來瑯瑯上口,富有趣味性,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義。低年級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活撥,為了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我在教象形字時,先畫成圖畫,然后引導學生把圖片與字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認字。如教“口、耳、目”等字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狀,然后出示漢字,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生再將教材對應的圖和字用線連接起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很快記住了字形 。

二、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靈活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教師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逐漸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并把識字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識字帶來的樂趣。

1. 歸類識字法

從漢字的構字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教學時,如果能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歸類,既有利于提高識記效果,又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范圍。如教學“柏、、枝、材”等形聲字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些字的共同點:“這些字都帶有‘木’,都跟樹木有關。”同時,進行拓展,引導學生想一想還認識那些帶有“木”字旁的字,并進行交流。

2. 編故事識字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漢字的構字規律和音、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會“字時,我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在云上走,原來他會氣功。”

3. 猜字謎識字法

把生字編成謎語,讓學生在猜字謎中學習生字,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鍛煉了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一舉多得。如:“六十天——朋”、 “一口咬斷牛尾巴——告”.

4. 近、反義詞識字法

積累近、反義詞識記生字。如教學“美麗——漂亮”、“前——后”時,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動作,學生拿出卡片“后”,邊讀字邊向后退。近、反義詞一個帶一個串連記憶。

5.編順口溜、口訣、兒歌識字法

教學中,我把一個個枯燥乏味的漢字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合手拿,人門閃,土里埋等。鼓勵學生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行自主識字和創造性識字。如記憶“喝”和“渴”時,學生就能自編順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點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6.多媒體演示識字法

CAI課件形象、生動、有趣,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文字學習的興趣。我通過課件演示教懂、教活,引導學生樂學、善學、學活。學生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識字軟件觀看生字的筆畫、筆順等,同時跟隨教學軟件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教生字“升”時,計算機生動地演示上升過程,學生更容易記住字形與字義。

當然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有很多識字方法,如:比較法、折字法、熟字改筆畫法等。結合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科學、靈活運用多種識字方法,才更有利于培養他們自主識字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鞏固識字效果,分享識字樂趣。

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這一特點,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方法,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級”和“極”、“驚”與“景”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以往的熟字多次見面,進一步鞏固了舊字,體會識字成功的樂趣。

四、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樂意識字,拓寬識字渠道。

篇(7)

從此,黎德良做作業時開始留意自己寫字的一筆一畫,上小學中年級后開始用毛筆做作業。功夫不負有心人,黎德良的字一天天在長進,老師的表揚,父親的鼓勵、贊許,使他深受鼓舞。

初中畢業后,黎德良在家門口幫村里寫宣傳標語,縣文化館的一位周老師下鄉路過,看他小小年紀寫字的神態很夸張,就駐足觀看,連連稱贊:“了不得!”隨即給予點評和指導。黎德良第一次得到行家指點,心里特別高興。

1985年,高三第一學期,黎德良得了一場大病,輟學養病一年多。等病痊愈后,同學有的上大學,有的當兵。鄉小學、初中招民辦老師,他放棄了報名,等想明白后機會已經錯過,于是只能當農民,一干就是6年。

1991年,黎德良在雜志上看到一個書法比賽信息,于是報名參加大賽,獲得優秀獎,雖然沒有多大物質獎勵,卻重新喚起他對書法的熱情。

書法改變命運

1992年,黎德良南下廣東打工。他學歷不高,但因寫得一手好字,順利進入廣州增城一家廣告公司做設計部經理,人生第一次讓黎德良嘗到書法帶給他的甜頭。

1993年,黎德良憑借廣告設計的經驗和一手好字,跳槽到中山市金利達手袋廠,專門負責手袋外形及裝飾圖案設計。他在圖案設計過程中大膽運用書法藝術元素,圖案設計搭配得體美觀,深得客戶好評,也深受老板器重,工薪待遇水漲船高。

黎德良在金利達手袋廠干了11年,優厚的待遇、安逸的生活卻讓他覺得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

2003年3月,廣東爆發“非典”疫情,工廠訂單銳減,廠里無事可干,人又不能外出,無聊之下,黎德良又想到練字來打發時間。

黎德良瀏覽書法網站,一個叫彭洪順的名字映入眼簾,他覺得這個名字有點熟悉。回憶幾天,他終于想起,彭洪順是1991年與自己一起獲全國書法大獎賽優秀獎者。

以前,黎德良與彭洪順的書法處在同一起跑線上,10年過去,彭洪順已經是書法家了,自己還是一個書法愛好者,他受到極大震撼。從此,黎德良下定決心,要在書法領域干出點名堂來。

外資企業,白天工作強度大,晚上經常加班很晚。黎德良不管加班多晚,每天堅持練字一到兩小時;一個月難得有一天公休,黎德良泡在古籍書店,讀名家字帖、名家書論,買名家名帖摹寫;他利用午休時間將自己寫的書法作品傳到書法網站,與同行相互交流學習。這一年,黎德良憑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對書法藝術的孜孜以求,書寫水平取得長足進步。2003年,黎德良分別在“六天杯”、“鳳凰杯”、“九賽杯”書法系列大賽中獲一等獎,更增加了他的信心。

為理想義無反顧

2004年,黎德良作出了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次抉擇:放棄金利達手袋廠優厚的待遇,從事書法教學。在金利達手袋廠每月有近萬元的薪水,工作穩定,老板器重,還準備提拔他當廠長。放棄這么好的工作,妻子不贊成、工友不理解、朋友不支持。老板得知黎德良要辭職,從香港趕回來,幾次三番找他談話、挽留,都沒能動搖黎德良的決心。

在朋友的介紹下,黎德良到中山紀念中學擔任書法教師。書法教學沒有教育參考和教材,沒有現成教學模式,卻給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黎德良一邊進行書法教學理論探索,一邊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對漢字書寫的態度。當他得知同學們都有想把字寫好的強烈愿望,黎德良決定先解決好學生寫好字的信心。

在以后的書法教學中,黎德良使用傳統的臨、摹、描等方法,效果不明顯,學生對此還產生依賴,練習時很難全神貫注。黎德良又想到傳統的米字格,但對于書法初學者,米字格對字形的把握有困難。

他反復琢磨,米字格是正方形通用格,根據每個字的字形特點,在方格上做些處理,把正方形變成書寫起來容易把握的字形。他選取幾個較為簡單的字,如主、頭等,根據字形設計多邊形外框并寫上范字復制給每個學生,首先給學生做了講解與示范,經過幾個課時的訓練,班上95%的學生掌握了15個字形并能脫格書寫。

獲得初步成功,黎德良對此進行總結和分析,每個漢字除了有各自外形特點,也有各自的結構特點,如何掌握漢字的內部結構是書寫好漢字的關鍵。于是,黎德良又對字形格加以改進,在格子內部對關鍵筆畫的起筆與收筆位置進行定位,然后又復制給學生訓練,一堂課下來學生個個感覺很好,說格子很實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書寫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和反復檢驗后,黎德良設計了常用的3700個漢字的習字格并定型。給習字格取了個名字――輪廓定位習字格。其作用:一、下筆準確,練思互動,培養書寫者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二、一字一格,針對性強,書寫者在練字過程中對字形特點掌握快速、記憶深刻,對字格不會產生依賴性,增強自信心;三、通過準確重復練習,糾正書寫者寫字大小不一、散架、筆畫不到位的毛病。2008年,輪廓定位習字格獲國家專利。

與此同時,黎德良在書法教學理論的探索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發表了書法教學論文《黃金分割律在漢字結構比例中的應用》和《合體字各部向心運動變化規律》。其中《合體字各部向心運動變化規律》,獲得書法教學論文獎。

2007年,黎德良離開中山到珠海。在珠海市的20多所學校擔任書法課教師,推廣普及輪廓定位格,使更多學生受益,也得到所在學校的認可和好評。為了讓有一定書法基礎的習字者“心存美字,出手不凡”,黎德良根據《黃金分割律在漢字結構比例中的應用》的理論又設計了黃金比例格,習字者在黃金比例格中練字,充分掌握漢字結構中各部位的黃金比例,寫出來的字美觀大方、經久耐看。同時黎德良將自己書寫的規范漢字字庫重新用黃金比例格逐字檢視,凡不符合黃金比例的全部重新書寫。

黎德良在書法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認可。2007年,黎德良擔任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理事,并被該委員會推舉為全國書法教師培訓講師,擔任這兩個職務不是榮耀,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讓孩子學好書法寫好漢字

由于電腦和網絡的普及,書法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作為書法界的業內人士特別是專門從事書法教育的人士,黎德良內心非常焦慮,自己的人生得益于書法,從事書法教育的目的是想讓更多的孩子通過學習書法將來能夠受益。可如今書法教育的現狀,使黎德良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一方面孩子們都有寫好字的強烈意愿,另一方面沒有合適的書法教程和教材,學校也沒有寫字教育課,孩子們只能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書法培訓,可這些培訓費不正規,開銷也大。如何“讓每一個孩子學得起,學得好”是落實“書寫要從娃娃抓起”的關鍵所在,黎德良有一個大膽的設想――免費進行書法網絡視頻教學。

2008年初冬時節,在一次高中同學聚會上,黎德良給老同學們講述自己的設想,很多同學不以為然。同學張瑜,也是書法愛好者,求職路上有著和黎德良相似的經歷。他因字寫得好,被提拔到管理2500多人的工廠當廠長,2000年10月起自己辦廠。

2008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張瑜有回鄉創業的想法,聽了黎德良的設想,一拍即合。廣州某大學汽車系主任王盛良也樂于加盟,3人在酒店談了一個通宵,把黎德良的設想確定下來。

2008年11月底,黎德良舉家先行回老家。12月底,張瑜關掉工廠也舉家回到老家。不到一個月,黎德良就制定好方案,三套視頻教程:書法理論教程、小學語文必寫生字精練教程、其他學生及書法愛好者學習的分級精練教程;兩套視頻配套教材:《東方明珠小學同步生字精練叢書》、《東方明珠分級精練叢書》投入緊張的制作。黎德良對教學視頻進行精心設計:一、教學中加入輕柔的背景音樂創造輕松學習環境:二、針對小朋友比較專注動態事物的特點設計動漫教學;三、逐字講解,由淺入深;四、逐字示范。

篇(8)

我們把漢語教育技術期刊論文的統計結果放在國內和國外大背景下做個比較,可以從中了解到漢語教育技術研究的相對狀況。與同期國內外教育技術期刊論文數量和年度走勢的對比分析與國內外教育技術期刊論文數量的對比分析國內教育技術論文數量為國外同期教育技術論文數量的7倍,至于國內教育技術研究是否真的產生了遠多于國外教育技術研究的成果,魏順平(2010)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漢語教育技術論文數量少,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只是某個學科中的某個領域;另一方面,相較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語法研究、教學研究、習得研究等,教育技術研究相對薄弱。漢語教育技術相關論文的期刊類別分布,漢語教育技術相關在語言學及語言教學類期刊上的論文最多瑏瑥,其次是教育技術類。這從側面表明,漢語教學工作者更多地是從漢語教學的需要和應用出發來討論教育技術的相關問題。同時,也在探討教育技術的過程中,以漢語教學的實際應用進行說明和論述。與國內外期刊論文數量年度走勢的對比分析下圖是2005至2011年間,漢語教育技術、國內教育技術和國外教育技術論文數量年度走勢圖為便于觀察年度走勢,即曲線的斜率,此處我們把漢語教育技術論文數量放大100倍。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下三個特點:(1)漢語教育技術發展與國內外教育技術發展走勢一樣,均呈總體上升態勢;(2)漢語教育技術與國內外教育技術發展走勢一樣,在近期均呈走低狀態,進入反思或審視階段;(3)漢語教育技術發展狀況相較于國內和國外走勢(從曲線別點上看),更接近于國外。與同期國內外教育技術領域研究內容的對比分析《敏感詞數據表》中的敏感詞代表了近年來漢語教育技術研究的各項內容。通過對敏感詞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漢語教育技術研究的高頻范疇,與世界教育技術研究內容進行對比可以看出研究內容趨于一致的方面、不一致的方面和研究欠缺的方面。漢語教育技術研究的高頻范疇及特點《敏感詞數據表》中的敏感詞頻率信息可以顯示出漢語教育技術的研究內容受關注程度的全貌。頻率越高,受關注程度越高。為了相對集中地反映這期間漢語教育技術的研究特點,我們對敏感詞按類別(范疇)進行由高到低排列后總結為如下兩點:1)技術應用緊密圍繞“語料庫”、“多媒體”和“網絡”,相關論文數量最多者為語料庫,其次是多媒體,再次是網絡。樣本期刊論文反映出的相關研究細目報告如下:(1)“語料庫”的相關研究包括的語料(數據、資源)類型有漢語母語語料庫、中介語語料庫、多語語料庫、動態作文語料庫、學習者口語語料庫、學習者語音語料庫、錯字別字數據庫、教材語料庫和教學用字庫、詞庫等教學資源,涉及的研究內容有語料庫(數據庫、資源庫)的建設、加工、工具研發和應用等。這是語言教學中教育技術研究和應用的一大特色。(2)“多媒體”的相關研究涉及超媒體中的圖片、視頻媒體的應用瑏瑦,可視化、概念圖,編碼,多媒體教材和練習,多媒體課件設計、多媒體資源建設、利用和開發,多媒體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有效性,多媒體環境等。(3)“網絡”的相關研究包括網絡教學/學習環境,網絡文化環境,網絡虛擬社會,網站建設、網絡課程,網絡教師培訓,網絡教學設計、原則,網絡平臺需求、功能、開發等。2)“漢語知識教學”相關論文數量與“漢語技能教學”相關論文數量相比,前者多于后者。樣本期刊論文反映出的相關研究細目報告如下:(1)信息技術支持的“漢語知識教學”相關研究包括漢字、語音、詞匯、語法和中國文化教學等;(2)信息技術支持的“漢語技能教學”相關研究包括口語、聽力、視聽說、視聽、閱讀、寫作教學等。

研究內容趨于一致的方面1)包含的研究層面和類型一致從總體情況看,近年來的漢語教育技術研究包括了三類:理論研究(如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學習策略、自主學習、認知策略、教學環境)、相關技術研究(如多媒體、語音識別、計算機模擬、語料庫)和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如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課程、教學和學習資源)。這一結果表明:漢語教育技術的發展在總體上是全面的、積極的,從研究層次和類型來看,與世界教育技術研究是一致的。另外,世界教育技術研究表明,教育技術研究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呈現出以技術為特征相繼變化的發展歷程(電視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我們的考察結果表明,漢語教學的發展也呈現出同樣的格局,并且漢語教育技術還受到一些專門技術發展水平的影響,如漢語語音分析技術、漢語語料庫技術等,這些技術的最新發展和應用都被積極引入到了漢語教學中。2)緊隨新技術創新出教學新方法關于聊天工具和博客在教學中的應用是目前教育技術討論和關心的熱點問題。在漢語教學中,它的交互性對語言教學無疑是有意義的,符合現代教育倡導的合作學習原則。它通過自發地、積極主動地進行任務或功能教學,開展相互交流,以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驅動,促進學生以文字或語音的形式練習漢語說與寫,也在文字或語音的輸入過程中習得漢語。此外,過去人們固有認識中不適合于成人學習的游戲軟件或游戲方式也受到關注。事實上,正是在現代教育技術發展和應用過程中不斷涌現出了一些新課題,寓教于樂又一次成為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探討如何促進“生活體驗、樂趣與學習的目的和手段相結合”等問題(祝智庭等,2010),學者們提出游戲化學習(game-basedlearning)及教育游戲(educationgames)。教育游戲研究可以把傳統的游戲軟件提高到一個更有利于學習的角度去認識。值得一提的是,漢語教育技術領域出現了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創新漢語教學和學習的報告。涉及三種形式:第一,研究漢語教學中如何運用多種網絡聊天形式開展教學的問題,如何敏、張屹(2008)(利用郵件、網絡論壇),袁偉、劉娜娜(2010)(利用聊天工具)。第二,研究應用博客、微博,乃至有聲博客開展漢語教學的問題,如陳育煥等(2009)(利用有聲博客)。第三,研究運用教育游戲開展漢語教學的問題,如蔡莉、劉芳妤(2011)。因此,可以說漢語教育技術在應用新技術創新教學方面,合著時代的脈搏走在形式和方法的前沿。研究內容不一致但有其合理性的方面1)多媒體技術受關注程度未呈現下降趨勢國外教育技術研究在有關技術方面的研究的變化趨勢顯示,課件(courseware)和超媒體(hypermedia)的關注呈下降趨勢;有關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變化趨勢顯示,多媒體教學(multimediainstruction)呈下降趨勢。魏順平(2010)認為,“這應該是受當前網絡技術普及的影響,課件和超媒體是單機環境下用來呈現學習內容、開展個別化學習的媒體”;“這同樣應該是網絡技術普及應用的影響”。但是,我們對《敏感詞數據表》的分析表明,近年來漢語教育技術研究中多媒體技術受關注程度未呈現下降趨勢,而是受到持續性的關注(敏感詞“多媒體”的年度頻率未見明顯降低,其頻率也沒有被“網絡”的頻率所超越)。我們認為,這是學科特點使然。“多媒體”這一敏感詞在漢語教學論文中的使用頻率較高、年度受關注程度較高,顯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因為漢語計算機輔助教學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支持,各種媒體技術在漢語知識和言語技能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漢字教學為例,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漢字的讀音需要聲音媒體支持,漢字的筆順書寫作為動作技能的教學理應用動畫或影像技術支持,漢字的義項和構詞等用法信息離不開文字技術的支持。這些既是漢語教學的客觀需要,也是由漢語和漢字本身的特性決定的。“多媒體”受到持續關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漢語教育技術研究始終腳踏實地,更多地著眼于學科應用的具體問題,而不是單純地空談教育技術。2)網絡技術受重視程度未呈現明顯增長趨勢國外教育技術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網絡課程得到了更多的關注,Internet、信息技術、網絡課程和虛擬教室等與網絡技術密切相關的研究內容均呈上升趨勢”,“internet/網絡課程等與網絡技術密切相關的研究內容均呈上升趨勢”(魏順平,2010),“基于網絡的教育技術研究是當前主要研究內容”(祝智庭等,2010)。但我們對敏感詞“網絡”(及相關)的考察結果并非如此,而是總體變化不大,按年度在較少的數量間略微波動。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個。一方面,在我們所考察的樣本期刊上發表漢語教育技術相關論文的作者大多數為國內學者,他們的教學任務和關注的研究問題主要是針對成人的課堂面授,討論的內容主要是教育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且絕大部分為“1+0”模式,而非“1+n”模式瑏瑧;另一方面,在中國學習漢語的留學生身處優越的目的語(漢語)環境,他們課外利用目的語的社會環境學習遠比現在還不甚理想的網絡教學或遠程輔導的效果更優;第三,由于網絡教學受當前技術條件的限制(如面向外國人的漢語語音識別技術、人機對話)和理論研究的限制(如自主語言學習研究),目前尚不能很好地解決聽、說這兩個語言技能教學的主要問題,或者說效果不理想所致。當然,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網絡數字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構建定將為漢語教學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服務,也將迎來漢語網絡學習的新局面。

在漢語教學中,由于該項研究與教師們的實際工作密切相關,因此歷年來與課程有關的漢語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始終受到關注。但遺憾的是,真正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technologyintegration)為指導思想和理念,深入研究信息技術與漢語課程整合的論文相對匱乏。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仔細考察漢語教育技術的相關論文后就會發現,大多數只是就教學中具體應用問題有感而發的教學體會或經驗,這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終極目標尚有距離,今后應開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如從理論上探討媒體形式與漢語知識和言語技能的相關效應(如什么類型的漢語知識適合或需要用什么樣的媒體或它們的組合形式來表現?什么樣的漢語技能適合或需要用什么樣的媒體或它們的組合形式開展訓練?);根據Paivio(1990)雙編碼理論,言語能力、言語習慣與偏好、表象能力與偏好間是有一定關系的,那么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對學習材料的結構、內容、呈現方式是有一定偏好的,應研究如何根據學生的認知風格并從漢語學習的角度出發,立足學生自身特點,以信息技術為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從整合的特點、作用和方法等出發進行研究,結合漢語教學的特點和實際需要,逐步形成切實可用的整合操作策略,真正體現AECT,04瑏瑨提出的創新宗旨。2)關于教育技術支持下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design)是近年來國外教育技術研究中受關注的重點或熱點(魏順平,2010;祝智庭等,2010),反映出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核心內容。但是,從《敏感詞數據表》的年度分析來看,“教學設計”并非實際研究中的重點或熱點,也沒有被歷年來的漢語教學研究所關注。當前,漢語教學中的教育技術應用已經走過了探索和試驗階段,逐漸趨于成熟。或者說,技術因素已經成為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再是依附于教學的一種附屬品或點綴,也不是游離于教學之外可有可無的調味品。例如,當前大多數情況下的教學和學習環境是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漢語教師備課離不開信息技術,漢語教學和學習資源是數字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離不開信息技術。當信息技術已經潛移默化地全方位融入漢語教學之時,教學設計必然與傳統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觀念有所不同。脫離教學設計的技術應用,片面強調技術的應用價值的思潮,不僅難以在教學中真正發揮作用,也違背了教育技術的宗旨。因此,重視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廣泛地開展教育技術支持下的漢語教學設計研究,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尤其要注重對教學和學習環境的設計與開發,努力實現教學設計與技術應用的深度整合,對漢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越來越多的人和組織將會認識到教學設計師這一職位和角色的價值、作用和需求。(桑新民,2009)3)關于應用教育技術的教學有效性和教學實驗國外教育技術研究顯示,教學有效性(instructionaleffectiveness)是歷年關注的重點,它表明教育技術的各項工作最終要落實到對教學效果的改進上(魏順平,2010)。我們通過對《敏感詞數據表》年度使用頻率的分析發現,在漢語教育技術研究中這個問題已開始得到重視,表現為漢語教師在應用教育技術的同時,能夠自覺地對教學效果進行審視的傾向。這種觀念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和改進的方案。然而,關注和重視程度的提高并不能代表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從近年來漢語教育技術的相關論文來看,對技術影響下的教學效果問題,談及的多,付諸實際研究的少;在付諸實際的實驗研究當中,嚴格意義上的實驗研究并不多。其中的原因,首先是由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這個群體的特殊性決定的,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習背景的復雜性導致實驗研究有一定的難度。這方面的研究應加緊開展。因為基于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和語料庫技術的語言習得實驗研究,可以回答雙編碼教學是否有助于語言習得的問題,可以揭示基于圖形和語言雙編碼輸入條件下的第二語言習得過程和機制。其研究結果可以為建立外國人漢語學習模型而開展計算機模擬,最終為設計出智能化的漢語CAI創造條件并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學有效性問題應該用系統的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它與很多因素相關,如學習成績、教學管理的有效性、課程評價、教學質量、教學創新、教材評估、教師和教學方法等。鄭艷群(2012)指出,對漢語教學而言,應該更加重視對語言微教學環節和微技能教學的研究和把握,漢語教學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必將更好地揭示漢語學習規律,指導和管理漢語教學。

篇(9)

寫字特色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為確保寫字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成立了以馬愛武校長為組長,分管校長、教導主任、骨干老師為成員的寫字工作領導小組。為確保寫字工作取得實效,我們研究制定了《寫字教學工作三年總體規劃》、《寫字教育工作要求》、《寫字教育考核細則》等管理機制,加強寫字教學研究,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寫字工作在我校得到了持續健康的發展。

二. 打造墨香校園,激發寫字興趣

為營造良好的寫字氛圍,打造墨香校園,幾年來,我校投人大量資金用于寫字硬軟件的建設,每班配置了電子白板和作品展示欄。學校積極開展了“五名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將名書法家、名書法作品張貼于學校的櫥窗走廊上。步人大廳,“工工整整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醒目標語,時時提醒著每一位學生寫好字,每一位老師育好人。漫步樓道,一幅幅精美的師生書法作品、親子共寫作品映入眼簾,踏進書法工作室,同學們在臨摹臺上揮毫潑墨。在散發墨香的氛圍中,學生受到良好熏陶。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專業素養

推進寫字特色建設,隊伍建設是保障。我校連續幾年聘請市書法協會專家來校為教師作書法基本功專題指導,給每位老師配備了筆、墨、紙、新型魔術米字格等練字工具和材料,要求教師每日練字,不斷加強教師自基本功訓練。選送骨干教師參加市區級寫字基本功培訓,開展各項教師基本功比賽活動。通過幾年努力,學校逐步形成了一支學力深厚、專業過硬的教師梯隊。

四. 落實寫字課程,加強寫字教學

學校開齊開足寫字課,選派教學能力強,寫字基本功過硬的教師擔任寫字課的教學工作。為提高寫字課堂教學有效性,我們重點練好“教學指導功”,通過幾年的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看、練、評、賞”的課堂教學模式,著重在三個方面努力:一是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愛寫字。二是教給學生寫字的方法、技巧,使每個學生都會寫字。三是訓練學生練字,做到“三會”、“三心”、“三常”:一會用眼,細心觀摩,經常觀察;二會用腦,專心研究,經常思考;三會用手,耐心不茍,經常練字。堅持提高寫字技巧與審美教育、品性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專注、耐心和頑強的意志力。同時,加強語文學科課和寫字課的整合,將知識融會貫通。學校要求各科老師齊抓共管,規范書寫漢字,讓學生養成“提筆即練字”的學習習慣。

五.開張豐富活動,注重提高實

篇(10)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1-0090-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創設有利條件,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和提高識字效率。教學實踐證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識字的主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現在將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如下:

1 創設識字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況且單純的識字枯燥無味,學生往往缺乏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必須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從教學需要出發,依據識字內容,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表演、繪畫、音樂、掛圖等),幫助并促進學生識字。

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增加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識字,不斷創新探索識字方法。如教“踢”、“拍”等字時,可讓學生做做這些動作,體會這些字的部首與意思的關系,從而記住這些字的字形。還可以結合兒歌激發學生對識字的濃厚興趣。如:“有水把茶泡,有飯能吃飽。有足快快跑,有手輕輕抱。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泡、飽、跑、抱、袍、炮”用兒歌來認識這六個字,讀起來瑯瑯上口,富有趣味性,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義。低年級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活撥,為了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我在教象形字時,先畫成圖畫,然后引導學生把圖片與字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認字。如教“口、耳、目”等字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狀,然后出示漢字,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生再將教材對應的圖和字用線連接起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很快記住了字形 。

2 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靈活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教師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逐漸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并把識字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識字帶來的樂趣。

2.1 歸類識字法:從漢字的構字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教學時,如果能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歸類,既有利于提高識記效果,又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范圍。如教學“柏、枝、材”等形聲字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些字的共同點:“這些字都帶有‘木’,都跟樹木有關。”同時,進行拓展,引導學生想一想還認識那些帶有“木”字旁的字,并進行交流。

2.2 編故事識字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漢字的構字規律和音、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會”字時,我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在云上走,原來他會氣功。”

2.3 猜字謎識字法:把生字編成謎語,讓學生在猜字謎中學習生字,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鍛煉了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一舉多得。如:“六十天――朋”、 “一口咬斷牛尾巴――告”。

2.4 近、反義詞識字法:積累近、反義詞識記生字。如教學“美麗――漂亮”、“前――后”時,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動作,學生拿出卡片“后”,邊讀字邊向后退。近、反義詞一個帶一個串連記憶。

2.5 編順口溜、口訣、兒歌識字法:教學中,我把一個個枯燥乏味的漢字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合手拿,人門閃,土里埋等。鼓勵學生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行自主識字和創造性識字。如記憶“喝”和“渴”時,學生就能自編順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點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2.6 多媒體演示識字法:CAI課件形象、生動、有趣,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文字學習的興趣。我通過課件演示教懂、教活,引導學生樂學、善學、學活。學生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識字軟件觀看生字的筆畫、筆順等,同時跟隨教學軟件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教生字“升”時,計算機生動地演示上升過程,學生更容易記住字形與字義。

當然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有很多識字方法,如:比較法、折字法、熟字改筆畫法等。結合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科學、靈活運用多種識字方法,才更有利于培養他們自主識字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3 鞏固識字效果,分享識字樂趣

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這一特點,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方法,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級”和“極”、“驚”與“景”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以往的熟字多次見面,進一步鞏固了舊字,體會識字成功的樂趣。

上一篇: 經濟類畢業論文 下一篇: 早期護理干預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免费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欧美v日韩v亚洲v最新在线 | 中文字幕激情久久 | 日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 | 伊人天堂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