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1 17:01: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民族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民族教育論文

篇(1)

(二)強烈的民族意識影響新疆的少數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艱苦的自然條件、社會環境,使少數民族在嚴酷的自然面前無能為力,因而產生了對本民族的很強的認同感和依賴感。這種強烈的民族情感,就可能不利于接受新事物;不利于與其他民族、地區的文化交流學習;不利于吸收發達地區先進的東西,克服自身不足;更不利于建立和發展市場經濟體系,最終成為民族進步和發展的嚴重障礙。

(三)師生語言成為瓶頸少數民族民語教師自身的漢語表達能力差,水平低,無法教出高質量的少數民族學生。漢語依然是少數民族教師的一塊短板,因為少數民族教師漢語水平差直接影響和制約了其自身知識面的拓寬、知識更新以及理論研究的深入。學生漢語起步較晚,特別是南疆的學生,語言的障礙不僅影響他們對課本知識的學習而且影響他們進入更高的學府接受更好的學習。少數民族學生家長知識水平相對較低,并且不具備較高的漢語水平,因此沒有給學生營造一個漢語氛圍,也沒有給孩子灌輸學習漢語,接受先進知識的必要性的意識。因此雙語教學在新疆實施了多年,但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偏遠的農村與城市差距大,缺乏語言環境仍使得學生學習漢語吃力,造成了課程學習的障礙。

二、對提高新疆少數民族教育質量的幾點建議

少數民族教育在新疆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快新疆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不僅關系到少數民族人口素質的提高,而且也關系到整個新疆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堅持立足新疆貧困地區實際情況,努力推動經濟發展在教育投入上,雖然新疆采取了許多措施,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滿足不了民族教育發展的需要。中央財政每年撥給民族教育的專項經費,要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專項下撥,專款專用,充分發揮監督機制的作用。此外,要積極改善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基礎教育的辦學條件,集中資金,大力支持“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二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①,切實解決少數民族教育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解決交通車,寄宿制學校等最迫切問題。

(二)增強新疆教師隊伍的建設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素質。名師出高徒,只有建立我國新時期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一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英才。因此要對基礎教育的民語學校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定期檢查和督導,特別是課堂的教學質量。以培訓和檢查、督導、業務考核等多管齊下的方式,不斷提高少數民族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從而提高少數民族教育的基礎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

篇(2)

二、朝鮮族人口變化引發的教育問題

朝鮮族人口的變化對朝鮮族教育帶來了特殊的困難。這些困難既存在于生源不足的農村地區,也存在于有足夠生源的一些城市地區。1.傳統居住地鄉鎮學生接受民族教育的機會受限。朝鮮族的人口變化導致了朝鮮族學校生源的銳減,鄉村學校及部分縣級學校由于生源銳減紛紛關閉。據《中國朝鮮族學校志》,1997年和龍市東城鎮的中心、太興、光東、琵巖、興城五小學的學生數將近1100名,而筆者調查時東城鎮僅剩一所朝鮮族學校———東城學校,小學1~6年級學生(來自8個村)只有49名。在散居地區,不少縣市曾擁有10多所甚至20多所朝鮮族中小學,但現在僅剩市縣所在地的朝鮮族中小學各1所,有的幾個市縣擁有1所朝鮮族中小學。不少家長不忍心孩子從小就離開父母到異地學習,加上異地就學還要承擔額外的經濟負擔,無奈把孩子就近送到漢校學習,朝鮮族學生接受民族教育的機會受到很大限制。2.新增朝鮮族人口的大城市、沿海城市的民族教育缺失。北京、青島、威海、上海、深圳等不少城市的朝鮮族人口已達到數萬,有的城市甚至超過十萬,但沒有一所公辦的朝鮮族學校。由于經費問題以及在義務教育免費情勢下的生源的顧慮等原因,有的城市民辦學校也得不到建立,有的城市原來有民辦學校,但步履艱難,甚至有的不得不停辦。如,威海市雖曾于2007年3月成立過朝鮮族學校籌建委員會,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未能解決朝鮮族學生接受民族教育的問題。北京的朝鮮族曾依托中央民族大學在其附屬小學辦過民族教育。2006年9月,中央民族大學附屬小學停辦,朝鮮族小學部移到海淀區實驗小學。海淀區實驗小學朝鮮族小學部的學生入學時要交2萬元的入學費,其后每年要交1.2萬元的學雜費。由于經費問題等原因,生源銳減,海淀區實驗小學朝鮮族小學部(三江培訓學校)于2008年3月停辦。3.朝鮮族學校師資隊伍老化、專業結構不合理。如前所述,朝鮮族學校生源劇減,許多朝鮮族學校不得不合并或停辦,這就造成了一方面朝鮮族教師總體數量過剩,另一方面不少學校部分科目教師緊缺,但因涉及編制的問題,難以補充缺口,只能以非科班教師頂替的問題。據延吉市一所初中校長所言,該校十年間未能招進一位師范畢業生;另據對散居地區磐石市朝鮮族小學校長的了解,該校從1999年到2011年未能招進一位朝鮮族師范畢業生。各地朝鮮族學校中,連續多年或十多年沒法招進一名朝鮮族新任教師的情況屢見不鮮。朝鮮族學校師資隊伍老化、專業結構不合理,而且難以補充缺口,優化結構,這是朝鮮族教師隊伍建設中一個突出的問題。4.民族教育經費不足,辦學條件不優。多年來,由于學生數越來越少,按人頭下撥給學校的經費也比漢校越來越少。各地朝鮮族學校的經費一般只有當地漢校的幾分之一。以筆者調查過的一所朝鮮族小學為例,有一年該校的取暖費、電費等開銷達5萬元,而當年的公用經費只有4萬元左右。據學校網公布的捐助取暖費明細,竟有34600元是由村和個人捐助解決的。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后,政府加大了對義務教育的經費,但朝校較漢校業已形成的落后局面,加上伴隨朝漢學校學生數的差距而越來越大的教育經費上的差距,使得不少朝鮮族學校改善教學設施設備受到經費上的限制。5.大量出現單親、留守學生,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困難。如前所述,父母雙方或單方在國外或在國內的異地勞務以及父母的離異,導致出現大量單親、留守家庭。各地朝鮮族學校單親學生和留守學生占學生總數的比例已普遍超過50%,有的學校甚至超過80%以上。單親學生、留守學生面廣量大,親子溝通、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當,導致許多單親、留守學生不僅學業方面的問題多,而且心理方面、品德方面的問題也多,給朝鮮族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許多困難。

三、對策與建議

英國教育家邁克爾•薩德勒留下了一段名言:“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內的事情更為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約并且說明校內的事情。”以下從如何緩解和解決朝鮮族人口問題這一“校外的事情”和如何應對朝鮮族人口變化引發的朝鮮族教育問題這兩個方面提出對策與建議。

篇(3)

加強中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既有助于弘揚、發展我國的民族傳統音樂,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審美觀、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加強中學民族音樂教育,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各種傳統文化都可以在民族音樂中找到它們的縮影。中學的民族音樂教育是讓學生進一步學習、了解祖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它在整個基礎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一曲《陽關三疊》,再現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贈別詩,把詩人送友人西出陽關時的愁情傷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用富有濃郁民族氣息的越劇音樂旋律與外來的交響樂形式的結合,生動而感人地講述了我國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因此,在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從藝術的角度深入透徹地學習,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2.加強民族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審美觀。研究表明,在素質教育中,審美觀的培養占主導地位。因此,我們一定要通過民族音樂教育,培養中學生正確的民族審美觀。民族音樂教育主要有“民間歌曲、民間歌舞、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民間器樂”五大類,它們都充分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觀。我國有56個民族,各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各異。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活潑歡快、富有舞蹈性;內蒙古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則柔美舒展。我國的戲曲音樂種類繁多,不同的劇種在唱腔、念白、曲牌、鑼鼓等方面各具特色。如:安徽的黃梅戲《天仙配》和河南的豫劇《花木蘭》等。然而,筆者從教學中感受到,很多中學生不了解這些民族音樂中的珍貴財富,不會欣賞這些民族音樂,有的學生甚至不愿意去欣賞這些民族音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刻挖掘教材中民族音樂的元素,培養學生正確的民族審美觀。

3.加強民族音樂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民族音樂往往與本民族的文化思想、民俗習慣等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因此,民族音樂教育是加強學生的民族意識、振奮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筆者在前不久上《我是中國人》這節觀摩課時,抓住歌曲由京劇西皮唱腔改編這一元素,引入京劇的經典動作為歌曲添彩,使用民族打擊樂把握歌曲的節奏,并且讓學生觀賞外國人表演京劇的錄像,加以總結“說明我們的京劇藝術以她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了世人”。這節課讓學生演唱歌曲深入了解京劇唱腔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課堂得以拓展、升華,獲得同行的一致好評!因此,中學音樂教育者應該立足教材、深入研究,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積極創造條件,合理有效地運用民族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加強中學音樂教育中的民族音樂教育的主要措施

1.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取向,體驗民族音樂內涵2011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新課標》帶來的是“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音樂教學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方式和重要手段,體現在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音樂能更直接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獲得美的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做到:拉近學生與民族音樂的距離,激發學生喜歡民族音樂,從而讓學生真正感知民族音樂藝術的內涵,感受民族音樂的美。

篇(4)

二、民族教師重點角色內涵的針對性培訓

民族教師教育培訓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師的素質,提高教育水平,并最終推動民族發展和民族民眾素質提高。民族教師的角色建構和突出是民族教師教育培訓的前提,“因材施教”才是民族教師教育培訓的目的所在。根據以上對民族教師角色身份的梳理,可以看出,民族教師需要突出強調的身份在于民族、教師及文化個體,因此民族教師的教育培訓也要根據相關角色來展開。首先是民族身份方面,少數民族教師來自各個民族,每個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因此在其民族身份強調過程中,可以在國家有關民族理論和政策基礎上,結合民族歷史,通過各種活動形式來對民族教師進行民族相關針對性的教育培訓,加強民族教師的民族意識,激發民族教師的民族情感,使民族教師正視其民族身份,明確其民族責任,并在其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通過教育培訓對民族教師的民族身份意識加強,必然會使民族教師在日常的教育行為中體現出來,從而影響到學生建構正確的民族意識,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民族,并對自身在未來的民族責任有所理解。在民族村落中,民族教師不僅具有知識分子應有的社會功能,同時還因為知識文化的優勢而形成了對當地文化技術方面的部分功能,因此民族教師還具有發展民族文化、實現民族繁榮的道義和責任,教育培訓對民族教師的民族身份強化,正好可以使這種道義和責任在實踐行為中得到落實。另外通過民族教師的教育培訓對民族身份的強化,不僅要在理論上予以強化,更要通過實踐活動來強化,并使這種強化行為持之以恒堅持下去,才能發揮其長久的影響力。其次,從教師身份來看,與普通教師一樣,少數民族教師同樣需要在專業素質上提高,同時由于民族教師所處的民族環境相關條件的制約,民族教師在專業化方面需要更多的提升,包括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方面都是教育培訓需要涉及的內容。以教學方式為例,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多媒體為多數地區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便利,但是對部分民族地區的教師而言,由于經費緊張,學校在最基本的校舍、辦公等方面都配備不足,利用多媒體電教設備進行教學對當地教師而言,基本沒有什么可行性,隨著教育條件改善,民族學校的教學條件正在逐步改善,因此民族教師也必須在教學方式方面有所提升。另外從教學策略方面來看,教育理念在不斷變化,教育的策略相應也需要有所調整,但是相對于其他地區教師在工作交流方面的便利性,民族地區由于交通、信息技術等條件的制約,民族教師缺乏足夠的機會來進行業務上的交流,在教學策略方面自然有所不足,公平前提下開展的教育培訓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其他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也是如此,都是民族教師在教育培訓中需要涉及到的問題。最后,對于民族教師的文化個體身份,教育培訓也需要有所關注,現有的教育培訓重點關注教育專業課程和學科課程,對于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缺乏關注,這顯然不能滿足當前民族教師作為多元文化個體的角色,因此在教育培訓課程中可以適當增加文化人類學及其他社會學課程,擴展民族教師的文化視野,促進民族教師對其他文化的正確認知,教育培訓對民族教師多元文化個體的重視勢必會使民族教師在多元文化方面建立起正確的觀念,從而使其在教育過程中能夠正確處理文化差異,并通過實踐行為影響到民族學生的多元文化認知,為民族學生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的角色定位及文化體系評價建構其正確的認知體系。

篇(5)

二、踩高蹺在學校體育教學上的運用

踩高蹺捕魚,是京族在漫長的500多年當中,通過京族人民的辛勤勞動、生產與實踐,逐步形成現在撲魚的一種技能,他通過自己技能與力量和鋪助工具完成撲魚的一種手段,發展到今天。現在由于大型的先進的撲魚工具的普及,踩高蹺撲魚現在只當做一種娛樂活動。其實最初只是一種生存手段,現在已成為一種在大型節日作為比賽娛樂欣賞的活動。例如:每年農歷的六月初九的“哈節”京族人就在哈亭前載歌載舞,進行各種傳統體育項目的比賽,踩高蹺就是其中一種,還有頂杠、搶花炮等。人們在參與這些傳統的體育活動時,不僅發展了體能,增進了健康,而且精神上得到滿足,娛樂上增進情感,同時也可以鍛煉自己的意志。在教研教育作用方面有,

1、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競爭能力。因為有競爭性,人生同樣有競爭性,而且體育運動的最終勝負,不僅包括體力方面的競爭,同時也包含了智力方面的競爭。這些既需要學生靠積極的思維、敏捷的判斷力,又能在關鍵時刻迅速選擇最有效的方法。而踩高蹺捕魚,本身就產生于生產、生活當中,但在體育課堂活動中比在水中更難把握尺度,很容易摔傷,具有相當的挑戰性和危險性,教師在傳授技能也要承擔很多的風險,就像侗族、苗族的搶花炮、上刀山下火海、瑤族的爬花桿等,都具有生存能力教育的作用;

2、能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具有差異性的,心理素質較差對學習和生活都是相對不利的。踩高蹺作為娛樂活動,也有其的競爭性,利用其不斷產生的勝負結果,讓每個學生都能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取得勝利,并感受勝利帶來的自信和失敗帶來的遺憾,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最終改善學生的心態,達到改善其心理素質的作用。現在我們學校把踩高蹺捕魚融入到中、小學的體育課教學中,一方面既可以弘揚民族體育文化,又豐富了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既增強了學生身心健康,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又豐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踩高蹺傳統體育運動給予學生們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們精神飽滿,體魄強壯,情緒愉快,這是少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結果。隨著京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推進和普及,他們包含的挑戰性、娛樂性、傳統性的特點更具有吸引力;

3、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體育運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配合完成一套完整的動作技巧,因此踩高蹺技巧動作主要還是通過身體活動來表現的。這些可以發展學生的力量和身體的協調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心肺能力,增強學生肺活量以及其他運動器官的功能,最終達到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

三、建立傳承人梯隊弘揚民族文化精神

篇(6)

(二)對民族文化資源與農村幼兒園課程開發的思考1.幼兒的文化安全與教育價值選擇在全球化語境中,有關文化安全的討論越來越吸引人們的關注,從最初熱用于政治、經濟的核心語匯,不斷引伸到各行各業中。目前,對文化安全的解讀普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憑借其政治的優勢,有意無意地通過文化帝國主義或后殖民主義的策略論,威脅著發展中國家民族文化的安全。”[2]在“2005年國際華人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上,幼兒的文化安全作為一項重要議題,得到了國際國內學者的普遍關注。就一般意義而言,文化安全是一個國家的價值體系,是本國主流文化價值體系免遭來自內外部文化的侵略和顛覆,防止本國人民的價值觀、思維與行為方式被他文化重塑或改變。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在長期的發展歷史上,已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思維與行為方式,直接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判斷力。就我國少數民族幼兒教育而言,幼兒的文化安全并非是狹隘的地方民族主義,而是充分結合幼兒的年齡結構特點與認知習慣,在以“多元文化教育”為出發點的前提下,制定正確的教育目標,選擇科學合理的教育內容而實施的一種全納教育。這種教育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幼兒能直觀體驗文化多元的生動性,在感覺民族文化獨特性的同時,能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其他文化,有效地實現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2.民族地區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構建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幼兒園應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特點、本園的基礎現狀,結合該地區教育的的狀況以及本園幼兒的發展狀況,開發具有本土文化特點的園本課程。園本課程的開發不能憑空想象,應該在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合理開發。此外,園本課程的開發離不開專家的指導,同行的討論,課程的試教與論證。只有充分正確掌握幼兒園的發展目標、原則,才能對園本課程的開發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科學構建。園本課程開發離不開地方文化。文化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如何結合民族和地域文化,合理選擇、引用、加工,最后應用到園本課程中去,需要教育管理者和實施者深入社區和人們的生活中,從細節處觀察文化對人們思維與行為方式的影響,并將文化與教育充分結合,開發出具有明顯本民族文化的園本課程。同時,在園本課程的開發上,要認清特色課程與園本課程的區別,比如一些音樂、舞蹈、樂器、美術等特長班,不可否認有些是為了迎合市場需要或吸引家長眼球而開發出有特色的、以功利為目標的課程,這類課程只能開發幼兒的部分能力與特長,并不能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如果以特色課程等同于園本課程,對幼兒園和幼兒的發展而言,其弊只會遠大于利。

二、民族地區傳統文化資源應用于農村幼兒園課程的實踐及觀察

黔東南州屬多民族聚居地,以苗族侗族人口為主,苗族人口略多于侗族人口。為了解黔東南地區民族傳統資源應用于農村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情況,課題組選取了6個苗族聚居縣和4個侗族聚居縣,以每個縣不低于5個鎮以下的農村幼兒園課程為切入點,通過與專家和一線老師集體備課、聽課、觀察、說課,評課的方式進行調查實踐實驗,在以德育、言語技能、生活常識、手工與藝術、游戲與體育作為教育內容,將本民族傳統文化資源作為教育教材,分別進行觀察并聽課,重點將幼兒的注意、興趣作為觀察指標。

(一)課程活動的設計在將民族傳統文化資源應用于幼兒園活動的實踐設計上,課題組把著眼點放在幼兒的文化根基上。幼兒的文化根基包括文化的本質基礎和與外來文化的交融,前者包括本土文化傳統和日常行為規范,后者包括外來文化以及對外來文化的態度。少數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并傳承下來的習俗與文化,為少數民族幼兒提供了一個既定的文化環境,這成為現代少數民族幼兒教育的根源,它既是幼兒教育的豐富資源,也是該文化拓展和創新的起點;同樣,在當下經濟、信息高速交流的情況下,少數民族幼兒生活的文化環境復雜,相互的碰撞也較之以往更加頻繁,幼兒的具體行為時時都受到文化的影響和制約,不同的文化在現實的生活中,都會轉化成幼兒的日常生活內容。因此,在進行課程活動設計時,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框架下,以德育為中心,將德育融入各種課程中去(見圖3)。

(二)課程活動的實施課程活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沒有既定模式,存在多變性和隨機性特點。在課程活動的實施上,首先,我們以主題活動為主要實施方法,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授課,來實現民族文化應用到幼兒園課程中;其次,通過無意注意的安排,在區域活動中,通過貼畫或者創設實景,讓民族文化融入幼兒的活動中;再次,在幼兒的自由活動中,通過引導幼兒游戲,將傳統體育與游戲融入學生的活動中。當然,各個課程不會孤立存在,在教育目標上也會有交叉。比如,在言語技能活動的設計上,在侗族地區農村幼兒園,選擇這樣一首兒歌。在該課程的設計上,以發展語言技能為教育目標,重點是培養幼兒團結互助的思想,在兒歌歌詞中,又融入了生活常識,比如動物的認識,都是幼兒日常能見得到的東西,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雙語雙文的結合使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少數民族幼兒因漢語水平低下的理解缺陷。

(三)學習效果觀察通過觀察,分別對比現代課程活動和民族課程活動,在54人的班級中分別將注意的保持和興趣作為指標,注意的保持是在充分使用教具的情況下,盡量排除可導致幼兒注意轉移的干擾因素,幼兒的注意保持貫穿于整節課的學生人數;興趣主要是學生與老師互動的人數以及課后的檢查與反饋。通過圖4統計發現,現代課程對于民族地區農村幼兒園,無論是注意的保持方面還是興趣上,都稍低于民族課程,而這些特點在小班中尤為突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現代課程內容與幼兒生活經驗脫節。比如在大班認識標志時,斑馬線、紅綠燈甚至寬敞干凈的柏油馬路這些內容都與農村幼兒的生活嚴重脫離,導致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從而難提興趣,因此注意保持時間較短;其次,現代課程在進行教授時,都是通過多次重復讓學生強化記憶,這種方法下,多數學生得到的只是一個短時記憶,這些教育內容回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難以再現,不能轉變為幼兒的生活行動;第三,民族課程較現代課程而言,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參與的欲望,他們能通過經驗習得參與到老師的教學中去。以游戲課為例,存在于民間的一些傳統游戲通常會世代相傳,雖說在細節上會有一些加工和改動,但大體上都沿襲著相似的內容并有著固定年齡的參與人群,將這些傳統的游戲融入幼兒園的課程中,課后幼兒能夠在社區、村寨得到拓展和實踐,這有利于鞏固和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也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三、民族傳統文化資源應用于農村幼兒園活動的反思

民族傳統文化應用于幼兒園課程活動相關的研究并不罕見,但通過對現有的研究進行分析,內容上多是以民族藝術作為素材引進課堂;研究的形式都是一種理論研究;研究的人員多是幼兒園一線的教師。當然,一線教師在幼兒園的課程活動研究上,最具有發言權。但是,現有幼兒園教師總體水平偏低,特別是在教育理論的理解上缺乏較高層次的理解,因此,在提出的建議與意見上缺乏宏觀思考。因此,將民族文化資源引進農村幼兒園活動,除了要有一線的直接經驗外,還要有立體的教育理論思考。

(一)進行意識生態的多元文化教育對話“多元文化教育生態”是北京大學錢明輝教授率先提出來的,是用生態學視角來討論社會現象。錢明輝教授認為,這種方法的獨特之處在于關注個體與整體之間包括時間與空間的關系,能有效避免孤立看問題的弊端,一反過去只重視時間而忽視空間的做法。[3]進行多元文化教育的生態意識培養,能有效避免其他視角造成的“兩極”對立,即過度開放接收,重視多元一體而忽視了多元共存;過度重視本土又會讓民族文化陷入孤立和封閉。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生態化,社會整體的聯系和不斷交流和變化狀態能將人們視為習慣的局限性揭示出來,能夠引起人們對新的目標和結構的重新構想,從而得出一種最適合的社會形態。多元文化教育對話是一種對話教育,是一種平等的、互動的關系,而不是壓迫和強制。進行教育對話,其目的是對面對的問題進行客觀辨識,堅持價值中立,實現對彼此文化的理解。中國一體多元的少數民族格局,由人口最多的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共同組成,每一個民族都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起來,每一個民族身上都承載著厚重的文化歷史,每一個個體都有著某種文化特點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這樣一個復雜的社會格局中,只有通過對話才能聽到來自不同群體的多種聲音,在對話中發現訴求,才能學會分辨,學會存疑,從而學會提問、學會表達。此外,通過對話,群體之間學會寬容、理解、接納,才能實現和諧共處,才能增進潘光旦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安定和諧局面。進行生態意識的多元文化教育對話,能改變人們不再簡單地從國家主義和地方主義、主流文化和特色文化的二元對立來看待問題,在進行課程構建的時候,就不再從制度化知識和非制度化知識的不平衡中尋找支點,而會站在一個較高的視角去審視國家、社會、文化、民族的整體性,從而發現生態學意義上的關聯。

(二)加強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幼兒園文化的構建與傳承幼兒園文化是指幼兒園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淀和創造出來的,為其成員所共同遵循并得到同樣的價值觀體系、行為規范和共同的思想作風的綜合,表現為幼兒園的“綜合個體”[4]。進行幼兒園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首先要解決的是剝開文化的外衣,尋找到文化的核心,即價值觀。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抑或是個人,要走發展的道路,都離不開文化,文化具有凝聚力的作用,是發展的核心動力。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幼兒園要想在現代教育需求下健康發展,就必須走“民族文化興園”之路。當然,在起步低、底子薄的農村幼兒園,要形成自身的文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要清楚地認識到,幼兒園文化絕對不是簡單的買校服、唱園歌。幼兒園文化應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外部文化,二是內部文化,三是制度文化。外部文化是幼兒園的空間物質形態,包括環境、設施;內部文化也可以稱為精神文化,包括價值觀、園風、園精神等,內部文化是幼兒園的靈魂和精髓;制度文化是規范和保障,包括規章制度、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是全體師生共同認可的規范體系。在三種文化中,外部文化是基礎、內部文化是主導、制度文化是關鍵,三種文化相互依存同時也相互制約。進行幼兒園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要有明確的辦園宗旨,要以高品質的教育質量作為追求目標,要以育人為中心出發點,以民主、開放、科學的理念和方法進行幼兒園管理。此外,還要注意主流價值觀的傳承與弘揚。這要求教育管理者和幼兒園管理者要有清晣的文化觀,以誠信、合作、共贏的態度引領團隊文化,加強對幼兒園教職工的培訓與教育,不斷踐行主流價值觀,讓幼兒園文化成為師生的行動指南。

(三)開發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園本課程重構幼兒園課程,必須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則下重視幼兒文化的開發,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民族意識,在以本民族口頭文學、歷史人物、自然地理、風俗習慣、藝術、信仰等素材為藍本的基礎上開發園本課程。要充分重視少數民族幼兒的生活經驗,使用少數民族幼兒最容易理解的教育方式,在進行主流文化與民族本土文化教育時要始終堅持“對話”,開發出具有典型民族特點又不失現代性的民族地區農村幼兒園園本課程。幼兒園園本課程,不是單一的內容那么簡單,最為重要的是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實施幼兒園園本課程,其多元文化特點要求教育方法必須以多樣性、生活性為主,具體實施時首先應該在園本課程目標下進行文化分析并設立主題統整課程內容。眾所周知,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限,如果單以民族文化納入課程中,沒有進行加工、整合,沒有充分認識學生的年齡特點就進行傳授,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應該在園本課程基礎上,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的民族文化內容,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征,設立中心主題來引領園本課程;其次,幼兒園本課程應該以活動為主要途徑展開,在縣級以上幼兒園,活動引領課程基本已是一種常態,但是在農村幼兒園,大多采用的是小學式的教學手段。開發園本課程時,要把教育手段和方法寫入課程中,仔細考量學生的文化心理和學習方式,鼓勵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以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形成自身的經驗體系。

篇(7)

二、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教育持續發展的對策分析

(一)切實轉變民族聲樂教育觀念

加強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努力傳承和發揚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創造更多優秀的民族聲樂作品,培養具有民族聲樂素養的專業音樂人才。要實現上述目標,首先要從思想觀念上進行切實轉變,即要樹立與時展相符合的新的民族聲樂價值觀念,轉變過去那種唯西方化的教育理念,逐步實現多元化的民族聲樂價值觀念。切實轉變民族聲樂教育觀念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1.加強對傳統民族聲樂理論的研究我國的聲樂藝術從原始社會一些簡單的聲樂符號發展至今,經歷了一個十分漫長而又曲折的發展過程。在民族聲樂教育發展歷程中,伴隨著民族聲樂教學實踐經驗道德不斷累積,相關的聲樂理論也在日益積累和發展中逐漸豐富起來。而隨著民族聲樂在唱法上“土洋之爭”的展開,使得我國的傳統民族聲樂教學理論遇冷。但是從我國老一輩藝術家的表演實踐活動中可以看出,中國民族傳統聲樂理論在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值得借鑒和吸收的地方。但是,目前這些傳統的民族聲樂理論卻缺乏系統性的研究。因此,目前最應加強對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理論的研究,注意在教學研究過程中加強民族聲樂教學理論的傳承和發展,積極探尋其在傳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吸收借鑒的基礎上對傳統聲樂理論中不合時宜的部分進行修正和創新,積極探索我國民族聲樂教學在新時代的現實意義和價值。2.尊重民族聲樂教學多元化發展理念現今,我國的音樂教育逐步走向了多元化的發展歷程,并根據這一標準提出了諸多新的要求。在民族聲樂教育中體現多元文化因素,其關鍵就在于必須確立平等對待各種文化的教育理念。我國教育部頒布的《藝術課程標準》中強調新時代,強調在發展民族文化藝術的同時,還應該平等地對待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藝術,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思維來理解和尊重其他形式的世界文化,讓學生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形成具有平性的多元文化發展觀。多元化教育理念的形成能夠使我國的民族聲樂教育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也使得民族聲樂教育的格局變得更加宏大,給我國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開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因此,不斷強化和完善民族聲樂教育,就應該積極加強民族聲樂教育理念的更新發展,努力轉變教學思維模式,在民族傳統聲樂教學中落實多元化教學觀念,讓學生能夠更加平等地對待民族聲樂教學中所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文化。

(二)加強課程設置的改革

課程設置的改革是民族聲樂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實踐基礎,沒有科學、完善的課程設置活動做支撐,民族聲樂教育改革的各項內容就無法得到落實。加強民族聲樂教育課程設置改革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開展:1.改革課程設置應該遵循的原則民族聲樂教學的課程設置改革首先要確立“實踐性、綜合性、系統性”的課程教學原則。將實踐性切實落實到民族聲樂教學之中,這是由民族聲樂這門課程的實際應用性較強的特點所決定的。民族聲樂教學的最終成果主要體現在學生在技巧、唱法等內容的實際掌握和運用上。因此,加強民族聲樂課程設置的實踐教學內容就顯得十分重要。但是,僅是實踐教學是無法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的。一名優秀的表演者還必須具備很好的理論知識素養、嫻熟的歌唱表演技巧以及扎實的舞臺表演功底。加強民族聲樂教學在課程設置上的綜合性,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在有計劃、有系統地培養專業的民族聲樂歌唱家方面還比較欠缺。這種缺乏系統性的民族聲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一定會影響到人才的培養和銜接,進而影響到民族聲樂事業的持續發展。因此,加強在民族聲樂課程教學中的計劃性也十分重要。2.建立完善的民族聲樂課程體系加強對民族音樂課程的建設,主要包括民族聲樂理論課程建設和民族聲樂表演課程建設兩方面內容。加強民族聲樂理論課程建設,就是要加強文化理論方面的教學,應加強民族音樂概論、中國音樂史、中國傳統音樂表演、中國傳統樂器演奏等課程在文化課程教學中的比重,以此來幫助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音樂教學文化基礎,強化其對本土民族音樂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還應在開設西式專業技能課程的基礎上,開設中國傳統樂理基礎課程,實行“雙語”課程教學體系,讓學生能夠同時學習專門的聲樂技能知識與本土的民族音樂文化。擴充民族聲樂課程教學的內容也是幫助學生增加音樂理論知識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開設戲曲藝術、說唱藝術等課程也十分必要。這些最終形成一個完善的民族聲樂理論知識體系。3.加強世界音樂課程的建立發展文化多元化的民族聲樂教育,在課程設置上還要注意加強西方音樂課程的建設,即要跟上時代的發展進程,將世界各國優秀的音樂積極引入到我國的民族聲樂課程教學中。目前,這一想法在我國還屬于初步發展階段,只有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這三家專業院校在開展世界音樂課程的建設活動。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加入世界音樂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拓展其視野,讓學生了解各種不同的音樂形式和音樂文化,以此來豐富其音樂知識體系,幫助其確立多元化的音樂價值觀。

(三)加強民族聲樂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現代化的民族聲樂教學活動的開展,不能僅局限在聲樂知識的學習上。如果僅僅學習與聲樂知識相關的內容,而不與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內容聯系起來,這樣的聲樂教學就是閉門造車,能夠獲得的教學成果會非常有限。加之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民族聲樂教學也應該積極改革,努力改變過去那種陳舊的封閉式的教學模式。要將民族聲樂教學建立在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發展背景之上,以此來幫助學生不斷獲得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積累。因此,要切實將民族聲樂教學與社會、人文、歷史、哲學等各個學科結合起來。只有先做好了人文知識的鋪墊,才能在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品位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其文化視野,增強其對民族聲樂作品中文化內涵的理解能力。而只有當學生真正理解了作品的意義,才能激發出其創作力,使其在民族聲樂上的創作獨具魅力。

篇(8)

如今,國外都掀起一陣漢語朝而我國本土上學生了解自家文化知識卻不足于外人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在全球資訊互通文化互相交流的情況下各類不同的文化思想價值認識互相交錯傳播。而當代年輕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不全面無法準確判斷文化的優良與糟粕在面對西方那些頹廢、墮落的思想時所引發的后果是十分惡劣的。當前社會出現的韓潮熱現象不得不說是一種文化侵襲的現象這不得不令我們反思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的不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現代的中職學生是處于青少年中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其思想道德發展更是有待提高若是再不加以重視相信其后果也是不容樂見的。他們更專注于專業與技能學習重實際操作而輕文化教育這只會讓德育教學問題越來越嚴重。因而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是目前緊要問題。

2.中職學生文化知識培養不足

現代中職學生的文化教育由啟蒙階段到小學到中學都未能受到良好的教學指導沮在校的課程安排也極為不合理科目學習太少而專業技能學習又很多,導致其少有時間花費在文化學習上從而所了解掌握的傳統文化知識貧乏所擁有的也不過是課本中看到的一些皮毛與稀少字段。以致他們的思想觀念里無從認知文化知識與優秀品質更別談什么人生價值六生理念。他們所遵從的是及時行樂不懂得報恩只會抱怨著遍表現自私灘能做到禮讓、互助更不懂得誠信、愛人只知道盲目斗爭卻不知去增進自身學識。有的年輕人在受到現代世俗的影響下盲目崇尚科學反對一切從為那些都是騙人的落后的沐現了他們自身的短視與對傳統文化的偏見。

3.社會環境引發學生價值觀趨向庸俗

中職學生這個階段廠些陋習與壞行為已經養成在碰到周邊壞風氣的影響下更會跟風學習引發現行也就是間斷的暴露惡習。尤為需要重視的是當代不良網絡信息隨處可見且可控性難以做到洛種低端粗俗的垃圾信息,以及負面新聞遍布網絡社會使得學生難于避免尤其是他們自身判斷力不夠更是抵擋不了低俗思想的侵襲導致他們的人格品質可能發生變化。把大多時間消耗在上網娛樂的學生不在少數就連逃課上網的也大有人在從而出現網癮、不良少年學生的事例頻繁發生。有的受西方文化影響穿著打扮另類怪異舉止開放不知收斂;有的更是道德敗壞辱罵師長、不懂得孝敬父母等情況都較為嚴重。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傳統美德的地位急需穩固。在這個越來越浮躁與功利化的社會即使是成熟的成年人也難免沾染世俗之氣阿況是不諳世故的學生呢。這些新潮流都在沖擊著學生們以往積累的傳統文化思想,導致出現人生態度與思想觀念的改變,民族精神被淡化。出現許多盲目追隨西方文化,看不上本國傳統文化的現象。他們的認知中西方文化才是主流,才是值得學習的;只要掌握一技在手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才是生活的追求。學者曾評價道歲他們雖然有技術卻沒文化肩青春卻沒激情肩個性卻沒品格。”

二、完善中職教育德育健康發展

1.加強學生自信,鼓勵學習

在中職學校展開各科學習時,無論是文化課程還是專業課程都應該在樹立自信的基礎上才能搞好學習。只有明確目標,才會努力前行,以最佳的狀態去挖掘去探求新的知識掌握其中奧妙。在以往教學中人們習賡陛對傳統文化認知帶有偏見使得加大了文化學習的困難。因為一旦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產生質疑那他必然不會潛心傾聽基至是不愿學習啟然得不到教學效果。因而無論進行哪門學科的教學首先便是對他們樹立學習這門課程的信念,比如傳統文化教學中赴學生先了解到古代圣賢的杰出才能并確定其對自己有所幫助與提高從而相信自身也能學得好。然后要鼓勵他們主動學習去發現學習的樂趣在得到實際體驗后,以促進自身繼續學習進步。

2.結合實際,滲透德育教育

目前中職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并不長總計不過兩年時間而學習的重點還不是文化教育更非品德修養。因而要培養學生的思想文化還得結合實際依照他們專業技能多的特點把更多的文化知識精簡化把難懂的知識簡易化肥抽象的具體化,要做到這些還得遵循一條主線池就是愛心教育。即將教學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赴學生明白什么是愛了懂得感恩,回報社會逐步淡化自私自利的表現從而在與人交往中,改善自身壞習氣。

3.采取現代化教學方式

提到現代社會的好處不得不說科技給人帶來的影響。雖說互聯網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少,但它的正能量確實不容小視。現代教學方式可以說簡易許多豐富許多教師可以利用各類網上論壇、網頁、視頻等形象的為學生展示各種知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活化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通過使用多媒體等現代設備進行教學不但能夠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池擴展了更多文化知識增添課堂趣味性。發展多形式教學還有助于加深學生記憶因為文字往往沒有圖像來的深刻。比如在傳統文化教學中,中醫理論與自然規律關系進一步探究人性與身體健康時,便可播放一些有關儒家思想及醫學案例的視頻或照片,來啟發學生學習從而領略儒家的思想境界,以達到教學效果。

篇(9)

二、學校教育中瑤族民歌的傳承

瑤族音樂的傳承要把以前“自然習得”和“口傳心授”的傳承模式向現代教育模式轉變,學校教育在文化傳承和傳播上有其它單位、組織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可在瑤族地區中小學、大專院校開設瑤族音樂、瑤族文化課程。音樂具有巨大的教化功能,瑤族音樂進課堂可以讓學生們接觸、了解到瑤族文化,感受到瑤族音樂的形式,培養對瑤歌的興趣愛好。瑤歌風格古樸、曲調悠揚、節奏明快,有很強的感染力,更有其他音樂所不能替代的文化深層內涵,對提升學生對真、善、美的正確理解,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凝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一)編寫瑤族文化教材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堂標準(實驗稿)》的“課程開發與利用”中規定,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除國家課程外,地方和學校自主幵發的課程應占有一定的比例。地方和學校應結合當地人文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傳統,開發具有地區、民族和學校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瑤族祖先在不斷繁衍生息、發展壯大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燦爛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教師在瑤歌進課堂的教學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音樂教師在音樂素養和聲音技法上都有一定的基礎,在瑤歌的學習上有一定的優勢,但在瑤歌的演唱特征和瑤族語言的表達上有很大困難。為此,要多向民間有經驗有成就的民間藝人學習,培養熱愛瑤族音樂、會唱瑤族民歌的青年教師;也可以定時請民間藝人進課堂給同學們帶來最純正的瑤族民歌,讓同學們現場感受瑤歌,提高學生對瑤族民歌的學習積極性。音樂教師與民間藝人以及瑤族歌舞團專業演員相結合的教師隊伍對瑤歌的傳承和傳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開設少數民族班

瑤族人民世代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大山深處,風光秀麗、人文歷史悠久,但交通不便,缺少與外界的聯系。經濟發展緩慢,多處于貧困山區,與經濟相對應的文化發展也長期處于貧瘠的土壤中。可以說常寧塔山民族地區的教育水平和外界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距,瑤族少年上高中、上大學都有一定的難度。現有的地方政策是對少數民族學生實行在考生畢業升學考試分數的基礎上,加少數民族優待分,總分錄取。可因為基礎薄弱進學校后的學習還是有諸多的差強人意,如果學校在招生對象的選擇上,可以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生源開設少數民族班,可以解決瑤族學生基礎薄弱和同學差距大的難題,在少數民族班增設瑤語課程對瑤族語言的傳播和瑤歌傳承人的培養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生活技能,提高生活水平,對瑤歌的傳承和發揚光大更好的做貢獻。

(三)課堂教學凸顯民族個性

在瑤族民歌的課堂教學中要凸顯瑤族音樂的民族個性。在聲音訓練方法上要與“學院派”的唱法區別開來,充分保留瑤族語言的咬字、行腔特點,保留瑤族音樂最本質的感情基調,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靈活的進行教學互動。可分組進行二聲部的演唱訓練,也可分男生、女生的對唱,在模擬和示范中穿插講述發聲方法和文化背景。形式多樣的音樂課堂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更好的學習瑤族民歌。

篇(10)

聲樂教育與聲樂比賽都是展露心跡與個人情感驅動的不可或缺的雙輪。聲樂教育與聲樂比賽的成功取決于聲樂教育與聲樂比賽的主體施動者對其所處語境下音樂元素與音樂本真的深刻洞徹與現實體驗。思緒終止的卡點,便是音樂飛揚的起點,同時也是聲樂教育與聲樂比賽發揮作用的地方。聲樂教育對聲樂比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也是在聲樂比賽中詮釋的藝術真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與教育者本身條件的局限,對聲樂的教育往往囿于對聲樂技能的傳授、對聲樂流行性因素與風格和內容的追逐,往往有意或無意地造成嚴重缺乏對聲樂受教者學生自身條件與興趣的認知,嚴重缺乏對聲樂作品本身所處語境的關注,嚴重缺乏對音樂作品所傳遞出的文化的感知與洞徹,嚴重缺乏對聲樂本身所承載的“以人為本”的聲樂的歷史擔當,往往出現為了音樂而音樂,即為了功利的音樂而進行功利的音樂教學。由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確的聲樂教育是正確的“載滿”聲樂比賽內容的這艘藝術帆船駛向正確彼岸的“壓艙石”與“指南針”!

上一篇: 審計專業論文 下一篇: 國際貿易理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婷亚洲五月hd免费在线观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视频 | 精品在线国产午夜精品 | 中文字幕欧美爱亚洲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