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1: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成機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Abstract】
ThisthesisdescribesmyschoolthepresentconditionofthescoremanagementandthegeneralsituationoftheVisualbasic6.0languages.Thepointintroducedthestudenttheresultmanagementsystemcarriesouttheprocess。。。。。。。。。suchasfunctionrequestdescriptionandthedatabasedesign...etc..Aconcreterealizationthatintroducedthissystem.Chapter5concerningconclusionwithinthissystemdevelopmentprocessandrealize.
【KeyWords】
theStudentresultmanagementsystem,function,characteristics,thesiscontents
目錄
摘要
.前言
第一章引言
1.1開發背景
1.2開發目標
1.3項目提出的意義
1.4系統開發所用的技術準備
第二章系統分析
2.1系統需求分析
2.1.1系統調查
2.1.2組織機構設置
2.1.3用戶需求
2.1.4系統業務流程圖
2.1.5系統設計思想
2.1.6系統設計分析
2.1.7系統功能分析
2.2新系統邏輯方案
2.2.1數據流圖(簡稱為DFD)
2.2.2數據字典
2.2.3新系統邏輯模型的提出
2.2.4系統邊界
第三章系統設計
3.1學生成績查詢系統功能需求簡介
3.2功能需求描述
3.3系統目標要求
3.4系統平臺選擇
3.5數據庫設計
3.5.1數據庫需求分析
3.5.2數據庫概念結構設計
3.5.3、邏輯結構設計(E-R圖向關系模型的轉換)
第四章系統實施
4.1各子系統模塊程序設計舉例
4.2軟件測試的目的和原則
4.3子系統測試
4.4軟件運行與轉換
第五章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第一章引言
1.1項目開發背景
幾年前,各個學校的學生成績管理基本上都是靠手工進行,隨著各個學校的規模增大,有關學生成績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數據量越來越大,有的學校不得不靠增加人力、物力來進行學生成績管理。但手工管理具有效率底、。。。。。。。所以我想借本次畢業設計之際,開發一個不僅適用本校各系而且適用于其它各校的通用高校學生成績管理系統。
我選擇母校來設計這個系統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報。
1.2項目開發的目標
建立學生成績管理系統,采用計算機對學生成績進行管理,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和現代化水平。幫助廣大教師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學生成績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的系統化、規范化和自動化。
1.3項目提出的意義
現在我國的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成績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有的還停留在紙介質基礎上,這種管理手段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因為它浪費了了許多的人力和物力。在當今信息時代這種傳統的管理方法必然被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管理系統所代替。如果本系統能被學校所采用,將會改變以前靠手工管理學生成績的狀況,可以樹立良好的辦學形象,提高工作效率。
1.4系統開發所用的技術準備
1.4.1數據庫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數據庫是60年代末出現的一門計算機軟件技術,到現在雖然只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但在理論和時間。。。。。。。。。。。。。。。。。。。。。。。。。。。。
2、信息查詢流圖
使用人員
成績數據表
班級數據表
課程數據表
學生數據表
查詢條件
查詢結果
學生信息錄入
成績信息錄入
班級信息錄入
課程信息錄入
圖2-4學生信息查詢流圖
3.1學生成績查詢系統功能需求簡介
學生成績查詢系統對學校加強學生成績管理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個大學都在持續擴招,學生的數量日益龐大,傳統的手工成績管理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現問題。
3.2功能需求描述
1、用戶管理功能
用戶分為管理員、教師用戶、學生用戶三類。不論是管理員或教師用戶,還是學生用戶都需要通過用戶名和口令進行登錄。。。。。。。。。。。。。。。。。。。。。。。。。。。。。。。。。。。。。。。
按學生角度管理教師可以看到學生信息和成績信息。學生信息包括學號、姓名、班級、生日、性別、地址、電話和簡歷。當教師用鼠標雙擊某一學生信息時,可以自動顯示出該課程的這個學生所有課程的學習成績,并同時自動計算出這個學生的總分和平均分。在成績信息中,教師可以對學習成績進行增加、修改和刪除。并能夠打印報表。
3、學生對成績的查看功能
學生用戶登錄后,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學生信息和成績信息。學生信息包括學號、姓名、班級、生日、性別、地址、電話和簡歷。成績信息包括這個學生的所有課程的成績信息。。。。。。。。。。。。。。。。。。。。。。。。。。
PrivateSubCmdOk_Click()
DimConnAsNewADODB.Connection
DimmlinkAsString
mlink="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3.51;datasource=score.mdb;"
Conn.Openmlink
''''當用戶名密碼為空時給出提示
IfText1.Text=""Then
MsgBox"請。。。。。。。。。。。。。。。。。。。。。。。。。。。。。
在frmlogin窗體中如果用戶登錄成功,將會出現如圖4-3所示的MDI主窗體。
4-3系統主窗體
若是學生用戶,則有些菜單項不可用,只能運行本系統的部分功能(即重新登錄和信息查詢功能可用)。如圖4-4
OptionExplicit
''''''''''''當改變記錄集時,需要刷新整個網格控件
SubRefreshGrid()
grdScan.DataMember=""
grdScan.Refresh
IfDataEnv.rssqlStudent.State<>adStateClosedThenDataEnv.rssqlStudent.Close
二、循環經濟理論應用于生態城市建設的必要性
循環經濟理論應用于生態城市建設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
(一)自然資源的稀缺性
隨著各項科學技術地不斷創新,人們極大拓展了自然資源的利用深度和廣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但是,自然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正是由于自然資源的有限性、稀缺性,使得在生態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得不正視資源使用的持續性。循環經濟正是在“3R”原則下,為資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另外,它還在一定層次上促進了社會產業結構的重組和優化,提升了環境質量以及人們的生活質量。
(二)生態城市建設的高效性
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僅注重經濟發展的數量和速度,更注重發展過程中體現的經濟質量。因此,生態城市建設是一種高效的經濟增長模式。生態城市不再將發展的速度單純作為經濟發展的唯一指標,而是將經濟發展的重心偏向于經濟增長的質量,以及城市各要素間是否科學、合理,以期從全局出發,切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水平。循環經濟追求資源的循環利用,立足于人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相處,改變了傳統低水平生產方式,恰好適應了生態城市建設的發展要求。
(三)循環經濟理論實踐的轉化要求
為保證循環經濟理論更好地在生態城市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應對該理論實施提出如下實施要求:
(1)提升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們對資源需求量日益增加,如果不加以改善,生態環境將更加惡化,由于對環境問題認識不足,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出現了嚴重問題。因此,必須在發展過程中,轉變傳統經濟發展思路,引入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盡可能地用可再生資源代替不可再生資源,走可持續化發展路線,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確立和完善綠色消費制度。
綠色消費作為一種時尚、健康的消費方式,直接反映了循環經濟發展思路對人們思維方式的影響程度。綠色消費與傳統消費方式相比,有較大的區別。傳統消費忽視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單純地建立以人的需求為中心,滿目追求超前消費、奢侈性消費等消費意識,無視消費行為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而綠色消費則是在現有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礎上,降低人類消費行為對環境的破壞,是一種可持續性的消費模式。循環經濟的有效實施,不僅需要企業、大眾的積極參與,而且還需要政府的正向引導,倡導綠色消費,建立完善的綠色采購制度,在整個社會形成綠色消費的消費模式。
(3)轉變GDP核算體系。
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核心的評價指標,以此反映出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但是在傳統經濟模式下,人們僅單純地獲取自然資源發展經濟,而忽略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給自然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效應。國內生產總值(GDP)并沒有將這種負面效應計入國民經濟體系當中,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統計方式。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增長模式摒棄了傳統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因此,在綜合評價國民經濟時,應該引入可反映生態經濟發展情況的指標,以此客觀地評價循環經濟理論下生態城市建設的效果。
三、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生態城市建設途徑
(一)發展生態農業、工業、旅游業以及環保產業
(1)大力推行生態農業。
積極引導生態畜牧業、生態種植業,合理使用農藥、化肥,降低白色污染程度,構建良性的大農業生態環境,促進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
(2)積極發展生態工業。
工業發展應該堅持低環境破壞、低資源消耗,減少重復性建設。對于某些有污染的工業企業,應立足于產業結構發展方向,采取關閉、停業、并購等一系列措施。新上馬的工業項目,特別是化工項目,應進行嚴格的環境評估,并實行集中布點,使其處于遠離城區的下風位置,以減少工業企業污染物向城市的排放量。
(3)發展生態旅游業。
發展生態旅游業最基本的條件是維護本地自然生態環境。生態旅游業使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的互動機制,有效地解決了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低利用的現狀。
(4)推進環保產業發展。
政府應該從宏觀層面推進環保產業發展,并合理立法,制定完善的財政稅收政策,引導及提高社會各部分環境保護的綜合能力。對于個人,政策應增加個人污染的處罰力度,強化個人污染的約束性;對企業而言,政策可從企業稅收、水電、價格等方面給予優惠,正向強化企業環保產業的投入力度。另外,還需提高城市建設者的環保意識,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增強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以及處理深度。
(二)從法律和道德層面強化形成綠色消費觀念
綠色消費不但涵蓋生產過程,而且與人們生活消費過程有緊密聯系。綠色消費觀念的形成,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從法律層面建立有關法令、法規,以強制規范人們的行為;第二,加大社會輿論宣傳力度,使人們從道德上意識環境資源對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從而自覺規范自身行為。綠色消費觀念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建立長遠的消費激勵機制,保證生態城市建設順利開展。
(三)大力推行住宅生態化
現階段,房地產消費已成為人們的主要消費之一。隨著生態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生態住宅概念順應而生。生態住宅鼓勵資源節約利用,倡導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居住環境,著眼于城市居住環境的統一、協調以及人性,最終達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間的協調與統一。因此,大力推行住宅生態化,不僅順應了生態城市建設發展的方向,而且對循環經濟理論在生態城市建設的開展也具有突出意義。
(四)補充及完善綠色循環經濟核算體系
循環經濟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必然產生費用及效益,這也是許多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為了適應循環經濟生態城市未來發展方向,應對傳統的會計核算體系予以補充,加入企業綠色資產、環境成本、社會成本、綠色利潤等核算項,以詳細反映綠色循環經濟核算體系各重大層面問題。在循環經濟核算體系未來發展中,應重點突出綠色會計的核算資料,充分披露綠色會計信息。
2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理念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
生態水利工程實際上就是在滿足人類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時候,充分考慮到周圍環境和生態系統,確保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平衡。水利工程的基本含義主要為:一是,應該遵從對生態系統破壞和影響力最小的原則來進行選址,盡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對生態系統的破壞;生態水利工程應該遵照生態系統的自動凈化和組織原理,在對水利工程進行研究和設計的時候,必須完全考慮到周圍環境的承受能力,逐漸把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當做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以此當做制約生態平衡的主要原因,充分考慮生態系統的承受力度和健康過程,確保水利工程可以保證生態平衡;推崇建設環境友好型的水利工程,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現生態破壞問題,降低環境成本。
2.1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原則
為了符合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把資源保護和工程建設相結合明,確水利工程服務于人類和社會的地位,不斷改變觀念,逐漸實現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從而達到水資源能夠持續利用以及優化水資源的作用。為了完美實現水利工程的作用,應該建立相應的水安全體系,因此,就要建立防洪工程以及一些非工程措施,來保證水利工程的水安全。想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承載能力,就必須對水資源的合理配置進行重視,不斷保護和節約水資源,從而改變水資源承載力。為了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保護功能,應該切實做好圍堰保護河岸的工作,提高工程中圍墾灘涂,從而提高水利工程的保護功能。
2.2生態水利工程的應用
第一,提供相應的動植物生存和繁殖空間。通過建設生態水利工程,可以很好的把河道、水流、提防和岸邊的動植物進行整體連接,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依據現有大自然地貌和地形合理科學配置與改進,從而建立一個互惠共存的生態系統。在水利工程中河堤坡腳位置上擁有很多變化帶以及高的孔隙率,從而比較適合生物生長,因此為魚類的生存提供場地,并且河道兩旁的綠樹和叢林為昆蟲和鳥類提供棲息地。第二,提高水資源的自身凈水功效。水資源的自身凈水作用就是把有機污染物經過氧化形成無機物的過程,并且可以不斷運用水資源中的細菌以及真菌等污染物。在分解無機物的時候,可以為水中藻類植物提供養分,藻類經過不斷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相輔相成。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增加魚巢、魚道逐漸形成流速帶,這樣方便于氧氣進入到水中,增加了水中的氧氣含量,促進了植物的生長,為凈化了水質提供保障。第三,起到調節水量的作用。生態水利建設的過程中,河道周圍的植被具有一定的蓄水作用,在水資源中一般都會含有大量土壤動物和微生物,從而使得河堤出現很高的孔隙率。枯水期,之前儲備的水會慢慢進入河道,從而起到調節作用;在水比較豐富的時候,水開始向河堤中滲入,避免出現洪災。
前言:
目前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各方面面臨著較多的問題,尤其是環境帶來的制約經濟發展困境,越來越多的城市垃圾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垃圾處理技術水平落后,也成了垃圾高效無害化處理的瓶頸。
1.城市垃圾的危害及現狀
1.1城市垃圾的危害
如今人類在大力開發自然資源,提升生活質量的同時,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例如增加了垃圾的增長速度,從而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如果我們對其置之不理,城市垃圾就會愈演愈烈,從而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和生態系統功能的下滑等。
1.1.1城市中堆積的垃圾經雨水浸泡后,其中包含的有毒和有污染物質就會滲入到地下水或進入地表水中,造成水體污染,從而使富含有氮、磷的污水進入到水體后導致赤潮和水華現象的產生。
1.1.2城市垃圾的堆放會對土壤及耕地造成難以逆轉的危害,某些垃圾極難降解,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后都難以完全分解,且某些垃圾中富含的重金屬及有機毒物直接使得耕地喪失了原有的利用價值。
1.2城市垃圾的現狀
中國是全世界受垃圾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統計數字表明,全國各個城市每年產生超過70×108t的垃圾。這些垃圾總占地面積超過5×108m2。在這些垃圾中,固體廢棄物約占6.5×104t。占地面積約5.17×104hm2。據統計數字表明,全國超過600座大中城市中,有超過70%的城市已收到城市垃圾的嚴重影響,城市垃圾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市民們的生活生計,并且對城市環境造成了消極負面的影響。
1.3強制性法律措施缺乏
自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頒布以來,我國政府、地方部門已經陸續頒布了許多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法律,其中已經有很多涉及到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問題。雖然已經頒布和實施了很多法律,但是有些法律過于原則性而缺乏可操作性或者沒有可實施的配套方案。
國外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方法主要有2類法、3類法、4類法以及5類法;我國主要是分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但是在更詳細的分類中,法律沒有明確指出。在垃圾的收集過程中,我國城市環境衛生部門使用的垃圾清運車一般沒有分類收集的功能,這也導致了垃圾無法分類回收。需要法律政策強制督促這些設備更換,并且應該有規章制度約束垃圾收集工作人員的行為。在決定垃圾最終處理方式上,也應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如比利時禁止填埋可燃燒的城市生活垃圾;德國禁止對有機碳含量超過5%的垃圾進行填埋。
2.城市垃圾的主要處理技術
我國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國內的成功經驗,借鑒國外的有益方法,提出將“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作為技術控制的政策,當前城市垃圾處理的方法主要包括衛生填埋、焚燒、堆肥三項。
2.1衛生填埋
衛生填埋在我國已經被廣泛應用,是發展最早且應用范圍最廣泛的城市垃圾處理技術,我國在長期的實踐中發展出了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系。但是早期的填埋只是進行了單純的填埋,沒有顧及滲濾液等一系列次生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美國等國家先后提出了“衛生填埋”的垃圾處理理念。衛生填埋相比之前的簡單填埋具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是我國最主要的城市垃圾處理方式。
2.2焚燒
垃圾焚燒處理技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的150年前。但是現代垃圾焚燒處理技術則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的。相對于填埋而言,焚燒處理有著更多的優勢,例如:處理周期短、無害化更徹底等,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焚燒處理法的優勢在于可以有效地使垃圾減容、減重,達到了政策中減量化、無害化的要求。我國的垃圾焚燒處理起步比較晚,由于焚燒處理技術較填埋處理更為昂貴。目前,限于經濟因素的制約,我國主要在東部發達地區尤其是江浙滬一帶實行焚燒處理,由于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土地較為緊缺,焚燒法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處理方法。
2.3堆肥
堆肥處理主要適用于處理某些可降解且有機物質含量較高的垃圾,在消除環境污染的同時將其中的某些成分轉化為有機肥料,達到廢物利用,堆肥處理可消滅垃圾中的微生物及部分病毒,凸顯了無害化和資源化政策要求,是解決有機垃圾污染最有效且最便捷的技術手段之一
3.城市垃圾處理的法治建設
國際上城市垃圾處理中立法先行的經驗告訴我們的是,應當大借當前深化法治建設之強大東風,大力加強與推動城市垃圾處理方面相關的立法工作,既解決有法可依問題,又納入法治化規范運行軌道,從而使城市垃圾處理工作真正邁上新的發展層面。如果說法律是準繩,那么監管才是準繩真正被用于“量體裁衣”,因而監管是法律這一準繩的運用與實施。再反過來說,道理亦然。如果擁有法律,甚至是量大至汗牛充棟之法律法規文本,但倘不用之于現實,再多的法律那就真的也只會淪落到“束之高閣”的可悲命運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立法只是第一步,雖然確實是基礎與前提的根本乃至關鍵的一步,但沒有接下去的用法及執法意義上的監管實施,顯然是無法行之久遠的“足不出戶”。正是因為深明此理,國際上對城市垃圾處理的先進做法與成功經驗中才會在加大立法同時,極為重視把法律運用起來的嚴格、到位、高效的監督管理。
4.新型城市垃圾處理技術
4.1垃圾衍生燃料
垃圾衍生燃料主要是將垃圾中的廢塑料,紙張等篩選出來,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形成固體燃料,這些固體燃料可作為熱源使用。這種技術可以使燃燒更為充分,且產生煙霧較少,成本較低,應用范圍廣,但是還應對其產生的環境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改善。
4.2微波裂解技術
微波裂解技術對城市垃圾進行處理具有建設和運營成本低,效率高等優勢。而且其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可以直接作為熱源使用,這種技術有效節約了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且加大了資源回收率。
4.3蠕蟲堆肥法
蠕蟲堆肥法是利用人工養殖的蚯蚓對垃圾進行處理,基本原理是蚯蚓的食量大且消化能力極強,進而達到較高的處理效率,且養殖蚯蚓成本較低,不會產生明顯的環境污染,處理效果明顯,且處理后的垃圾可作為肥料繼續使用。但此法需要耗費較多的勞動力,且蚯蚓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支持。
4.4垃圾混合收集
混合收集增加了城市垃圾收集和運輸量,不僅消耗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浪費了資源,而且普通垃圾混入有害物質后,加大了垃圾處理的技術難度,增加了垃圾處理設施的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降低了可用于堆肥的有機質的資源化價值。
垃圾收集過程是實施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環節,能起到再分類、再回收的目的。據報道,1993年德國的垃圾分類收集已占垃圾總量的75.5%,家庭中垃圾分類收集也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在德國,家庭一般都會將不同垃圾單獨存放,然后由垃圾運輸部門使用不同的垃圾運輸車將分類好的垃圾運送到相應的處理地點。
結束語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尤其是環境帶來的壓力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就顯得極為重要,只有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才能談得上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二、課程設計的原則
(一)基本技能篩選的典型性。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知識背景方面,知識結構失衡較為嚴重,數理知識薄弱,文史哲知識相對豐富;在思維特點上,感性思維發達,而抽象邏輯思維較為遲鈍。因此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基本技能的篩選不宜追求廣泛性,而應立足課程所屬專業進行技能的合理篩選,注重技能的典型性,在深度上進行挖掘,使每個技能能夠體現一個較為完整的工作流程,而所有技能的整合能體現完整的生產管理流程。(二)教學內容的集約化與針對性。在選擇典型技能,針對高職學生崗位本身必要、夠用的理念,不追求知識的廣泛性與全面性,而是以典型技能為依據,組織典型常用的知識點作為教學內容進行編排設計,注重各知識模塊之間的內在聯系,消除知識碎片化,實現知識由點到面的整體性。(三)經典教學內容與前沿教學內容的合理搭配。經典教學內容是基礎與必要內容。前沿新增內容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逐漸成熟,并隨著信息技術日益普及而逐漸發展成為主干教學內容的部分,如ERP、MRP等內容,另一部分為在中小企業中應用較少,主要應用在大型高新企業中的生產組織技術如柔性生產、精益生產等作為常識性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去了解。
三、課程設計過程與實現
2數據預處理
此過程一般要經過數據集成、清理、轉換、歸約這四個步驟。為了建立決策樹模型,本例中選擇性別、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上機時間這三個與成績相關性較大的屬性作為建立決策樹模型的依據。本例中收集了2011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320條學生成績信息來建立決策樹模型,其中三分之二數據作為訓練集,三分之一數據作為測試集。其中,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分為:不好、一般、好;一周上機時間經過離散化處理后分為:少于2小時為<2,2到4小時位2—4,多于4小時為>4;分類屬性為:成績<60的為不及格,成績60—80的為良好,成績>80的為優秀。
3構建決策樹的計算過程
以學生成績的不及格、良好以及優秀為例說明構造決策樹的計算過程:首先,計算成績為不及格、良好、優秀的分類所需的信息熵的值為1.1101582067719973。然后以“基礎知識掌握程度”決策屬性為例,按照以上公式可計算它為“好、一般、不好”這三個類別時的信息熵分別為:0.11023523512325469、3342393443232003、0.26626684897980446。按照屬性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劃分S后樣本子集的信息熵為0.7107414284262594。信息增益值Gain(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值為0.39941677834573786。分裂信息SplitE(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值為1.2686583529964333。則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屬性列的信息增益率的值為0.31483399561620257。同理,可得出決策屬性為上機時間信息增益率和性別的信息增益率分別為0.38135113259381354、0.016149189936541544。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信息增益率最大的是“上機時間”決策屬性,所以我們應該把“上機時間”決策屬性作為根節點,按照以上計算方法,依據比較信息增益率的大小,再對每個分支的節點屬性進行確定。
4決策樹規則提取
由以上計算過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決策樹,但為了消除噪聲數據和異常點,我們對決策樹采取剪枝策略。剪枝后生成的決策樹可以直接從中提取決策規則。
在社會進步的同時,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造成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尤其是水資源循環中存在明顯的缺陷。在人類社會活動的影響下,生態環境在不同程度上發生改變,其中當屬水利工程建設突出。水利工程建設很可能造成水資源分配不合理,甚至出現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諸如河流出現斷流、水生生物減少等問題,造成水體原本凈化能力下降,同時污染地下水資源,難以有效維護水域食物鏈條的穩定。種種問題伴隨著水利工程建設組建出現,在不同程度上危及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迫切的需要進行完善和創新,推行更為環保的生態水利工程。
1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相應的帶動了我國科技水平的發展,但是這種快速的經濟發展成效是以犧牲環境獲得的,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這種現象變得愈加突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國水利工程建設不僅需要滿足人們用水需求,還需要滿足水利供電和運輸需求。但是水利工程建設中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面臨著嚴峻的問題,有待改善[1]。
1.1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標準不明確
我國是一個國土面積較大的國家,所以地域性問題尤為突出,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方面,需要充分考量地域差異問題進行完善和調整,為后續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需要結合生態學和工程學規律開展活動,不僅需要滿足水利工程建設初衷,還需要能夠承受嚴峻的自然環境的侵蝕,諸如風暴、干旱以及洪水等因素,結合河流地貌,確保生態水利工程具有實踐性。
1.2生態水利工程缺少生態環境保護認知
由于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起步較晚,生態工作人員以及水利工程建設人員之間的溝通合作機會較少,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生態系統的運作。當前我國多數水利工程設計方案主要是考慮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很少會將生態環境因素納入其中,重視程度普遍偏低。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方面,由于起步較晚,所以相應的環境評價管理體系不健全,存在嚴重的缺陷,實踐經驗基礎較為薄弱,以至于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工作滯后[2]。
1.3生態水利工程同水利工程整合不充分
當前我國生態水利工程同水利工程整合力度不足,促使兩者的整合應在傳統水利工程基礎上開展工作。所以,在當前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同生態水利工程進行整合,綜合考量客觀影響因素,做好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規劃。在原有水利工程建設基礎上進行有機整合,不僅需要起到發電、防洪以及排水等功能,還需要保護生態環境不會受到影響和破壞。
2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原則
2.1現代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經濟性和安全性原則
生態水利工程在設計方面,需要遵循相應經濟性和安全性原則,其原有工程自身特性導致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難度較大,在原有水利工程建設基礎上實現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謀求長遠發展,創在更大經濟效益。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需要統一規劃和設計,滿足生態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原則,謀求生態環境同人類社會和諧發展[3]。
2.2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滿足水體生態系統凈化原則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水文條件,綜合各方面影響因素科學合理的設計工程,如果對環境的了解程度偏低,那么很可能出現河槽斷面。所以為了保證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合理,需要對實際地勢情況以及水文條件進行調查和分析,靈活部署施工活動。與此同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需要結合生態系統特點,有目的開展調查活動。傳統水利工程設計過于側重在河流控制方面,以至于存在較大局限性,所以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方面需要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結合生態環境發展規律,有意識的進行規劃和設計。與此同時,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方面,需要深入分析河流屬性,對河流水量以及周圍水文特征進行綜合考量,保證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自然特點[4]。
2.3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整體性原則
在水利工程涉及方面,需要從整體角度出發,基于生態系統結構,結合其發展規律客觀分析其中存在的生態因素,進一步提出科學合理的生態系統修復方法,并非是簡單的水文系統修復。生態系統本身可能會伴隨著其他水文環境的變換而變換,所以應從整體角度進行考慮,從生態系統有機環境角度著手,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只有這樣,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才能更為科學合理,充分發揮其原有作用。總的說來,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更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對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整合傳統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在滿足水力發電、抗洪以及泄流等功能的同時,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改善生態環境,創造更大的環保效益。
3結論
綜上所述,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規劃受到影響因素較多,主要是基于生態系統整體角度進行設計,以傳統水利工程為基礎,力求在實現水利工程抗洪、發電以及泄水等功能的同時,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與此同時,需要充分考量水文特征以及自然發展規律,有針對性的進行設計規劃,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推動生態水利工程建設。
作者:謝瓊花 單位: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舊城鎮水利管理站
參考文獻
[1]霍鳳雙,王鴻飛.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應對措施[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1,12(02):111-112.
二、加強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教育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振興和中國夢的實現。高校的教育應教會學生鑒別是非、正義與邪惡、高尚與卑鄙、真善美與假惡丑,分析外來文化的優劣,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加強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是高校學生發展的需要,是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要求。
(一)人文素質的意義
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精神品格。這種精神品格在宏觀方面匯聚于作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愛國);體現在人們的氣質和價值取向之中(氣節)。從狹義來說指人文(文史哲藝)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
(二)人文教育在寢室文化中的作用
人文素質是關于“人類認識自己”的學問。“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質培養”,發展人文素質就是“學會做人”,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發展人性、完善人格,啟發人們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智慧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人文素質教育糾正了上述一些不良的行為。教師用人文素質教育學生,影響學生,政工隊伍學生干部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活動,把人文教育開展到學生宿舍里,重新構建了一種新型的社會關系,使同學互相信任、關愛、自立、自強、健康成長和成才。自然地,宿舍的投毒和打架這些行為就會消失在萌芽中。
(三)人文素質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讓其從虛擬中回歸現實的校園生活中
大學生上網時間方面:44.6%的大學生每天上午時間為1-3小時,其中男生占20.7%,女生占23.9%。據調查,每天上網三小時以上的同學,有87.94%是玩網絡游戲的。人文素質的培養起始于人性的自覺,注重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于情感的潛移默化。這樣新的網絡環境下,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有助于幫助重新審視自我,追求自我,實習自我,從虛擬中回歸現實,舍友之間的友誼加深,還寢室一個良好的氛圍。因此,舍友之間的分歧減少,其他矛盾也減少,宿舍的安全隱患就可減低。
(四)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引導學生走出宿舍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的“三觀”形成及美好的人格塑造、高尚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文素質表現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優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儒雅的風度氣質等。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積極向上,追求真理,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在自修室自習,在圖書館查閱資料等。因此,學生從宿舍走出來。這比任何宿舍的安全隱患防范更有效。
(五)基于人文素質教育對新時代下學生宿舍安全隱患防范的效果進行理論驗證
5.1、應用物理學的速度公式
S=V.T,其中S、V、T分別表示路程,速度和時間。把公式變為V=S/T,假設S是固定的,T減低,那么V增大。我把該公式引入對高校學生宿舍安全隱患防范中來驗證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P代表學生在宿舍發生安全隱患,T代表學生在宿舍度過的時間,V代表沒有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高校學生在宿舍里的時間是個整體一,顯然,學生在人文素質教育的影響下,積極參與第二課堂,到自習室學習,到圖書館查閱資料,T的值在減少,根據公式P=V.T,顯然,在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增加時,V在減少,T在減低,也就是說,學生都在其他地方活動或者學習時間增加了,發過來,學生在寢室用違章電器的時間在減少,發生矛盾的時間也在減少,沉迷游戲的時間也在減少等,即宿舍的安全隱患就減少了。
5.2、運用演繹推理驗證。
人文素質教育好的高校,得到的都是第二課堂參加人數多,學校氣氛好,因此,在宿舍的學生人數就會減少,在宿舍的學校減少,宿舍的安全隱患就會減少。用三段論來論證。大前提:參加第二課堂的學生人數就增加,宿舍的安全隱患減少。小前提:人文素質教育好,參加第二課堂的學生人數就增加。結論:人文素質教育好,學生宿舍的安全隱患就減少。
三、推進人文素質教育順利進行,創建文明宿舍環境
信息和管理分層將有效地保證信息的準確、做出有效措施,分析學生在各個場合的表現狀態,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文教育,創建良好的寢室文化,把各宿舍的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中。
(一)信息四層次
信息反饋對消除宿舍安全隱患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把信息分四層次模式,即:宿舍為一層、班級為二層、年級為三層、系為四層,工作內容分別為:一層收集本寢室信息,包括心理、學生矛盾、寢室文化、室友關系、生活情況、貧困學生上報、晚歸和沒有返校等信息;二層收集考勤、課堂紀律、班風學風、班情民情、第二課堂、突發事件速報、教師講課效果、學院和系里文件傳達情況及效果等信息;三層處理學生上報突發事件、觀察學生日常行為、心理輔導、學期活動規劃、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貧困生、獎懲等信息;四層根據前三級反饋信息調整工作思路和改進方法,信息反饋系部,再深入調研,分析,研究和綜合,落實學生工作、學風和系風建設、專業社團建設、實習情況和就業情況等信息。根據四層信息,研究針對性的開展人文教育。
(二)管理四大塊
管理四大塊是管理四層次的關鍵。為保障四層次的信息渠道有機連接起來,使反饋的信息真實。系里做到重大事情有預案,復雜事情有思路、突發事件能及時控制或者最大限度減低影響力。管理分塊有利于更好了解和掌握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針對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化解矛盾沖突,參與處理有關突發事件,維護好校園安全和穩定,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系里統籌下我系學生管理工作按職務分為四大塊,即宿舍長宿舍管理、班干部班級管理、輔導員工作管理和學管主任工作管理。四大塊形成管道暢通。宿舍長向班長匯報,班委開會研究解決(包括沒有解決的問題)并上報輔導員,輔導員接到信息進行分類處理,再調查,研究和綜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正能量傳遞,并把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信息反饋回給學生,下達新任務。重要事情,開會研究,深入宿舍、深入課堂和深入活動調研,做到信息及時收集、信息真實和工作措施合理,根據不同情況上報系學管主任,主任。系里開會研究,把信息反饋給輔導員,輔導員調整工作思路,做出有效的部署,把學生宿舍的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中,為學生宿舍創建優美的環境。
不斷出臺與完善的國土土地政策,加之農民對土地維護意識的增強,農村電網的升級改造過程經常會涉及占地拆遷與農作物的賠償問題,這些問題常常會引起民事協調問題的產生,對農村電網的升級改造工程中進度的管理上造成一定的影響。有些企業在進行農網的升級改造時,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與人力,為的就是提高改造工程的工程進度,雖然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工程進度的作用,但在后續的問題中,農民可能會因此胡亂的加價,從而影響整個升級改造工程的工程建設進度。此外,還有的是因為在進行農村電網的升級改造工程中,有些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太差,在施工中隨意破壞農村居民的莊稼等,這就促使農村居民與負責農網改造工程的企業矛盾加劇。
1.2物資的供應問題
物資的保障是農網進行升級改造的基礎,直接影響其改造的工程進度,物資的供應問題對其升級改造工程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在施工前的預算不準確或者對物資的預算不準確,很容易引發物資供應不足的現象。物資供應不足就會導致工程無法進行施工,從而影響農網升級改造工程的工程建設進度,其影響力度是非常大的。
1.3前期的工作周期長
農網在進行升級改造的前期工作外部環境在《城鄉規劃法》頒布實施以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錯綜復雜的社會利益格局,也致使其外部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影響了農網在升級改造中的工程進度,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有利于在農網進行升級改造與前期準備工作中提供相關的法律保障。在進行農網的升級改造工程時,在選址上就要通過很多個相關單位的審批,由于牽涉了太多個管理部門,導致工作的周期變長,審批的過程還比較復雜,所以,越長的前期工作,就會在農網升級改造施工的進度管理中相應的增加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
2加快工程進度在農網升級改造中的重要性
2.1農村對電網的需求
農村居民的生活在家電下鄉的實施中,電負荷在飛快的增長,農村的排灌也隨著柴油與汽油的油價上漲更傾向于電力排灌,因此,農村居民對電網的需求與要求越來越高。農村電網的第一、二批改造工程已經運行了十余年,農業生產與新農村的建設,急需解決部分電網存在的供電可靠性能低及網架薄弱等問題。
2.2對政策落實的需要
國家發改委在2011年召開的全國農村的電網升級與改造工程的會議中就提出計劃,要在沒進行過農村電網改造的地方用三年的時間與將近兩千億的投資對其進行基本的改造到位,保障農民的生活用電,解決農村電網在供電不足的問題與農業生產中的設備用電問題。為擴大內需,對農村電網進行新一輪的升級改造,有利于實現城鄉統籌中的經濟、政治及綜合效益的產生及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村電網的升級改造工程是農民關切,國家關心、社會關注的惠民工程與德政工程,必須加快其工程進度,并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進行嚴格的要求。
2.3農網改造的需要
農網的升級改造工程大多都具有工程量大、區域廣、工程比較分散且時間要求緊迫等特點。尤其大多數農網的升級改造工程都屬于戶外作業,在施工中的有效施工時間可能會被一些不利的因素影響,時間縮短,如暴雨、暴風、暴雪、大霧等極端的惡劣天氣。因此工程進度管理的加強,必須面對工程上的艱巨性。
3對農網升級改造工程中工程進度控制的建議
農網的升級改造工程在進度管理上有很多制約與影響的因素,主要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3.1加強對工程的前期管理
農網的升級改工程是一項內容比較繁雜的工作,要充分認識到項目在前期需要中的艱巨性,在每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要加強領導的協調能力,通過精心的組織與超前的謀劃,促進工程進度高效地進行推進作用,并加強對重要的跨越施工、征地、工程前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加強前期的管理工作力度,合理把握工程的前期工作難點與重點。在農網的改造工程中為了使廣大的客戶充分理解其重要性,要加大宣傳力度的工作,獲取他們的配合,同時為保證電網改造工程的順利進行,一定要獲取政府的支持。農網的升級改工程有利于滿足農村的生活與生產用電的需求,并全方位的服務于當地的經濟建設,使廣大客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享受農網的升級改造工程帶來的好處與利益。
3.2加強物資的管理
進行規范的集中采購,集約化的進行物資上的管理,在設備材料質量上的提高,加大驗收、抽檢與監造的力度,落實在項目單位的質量管理上的監督責任。做好資金的結算與物資到貨時的管理工作,遵守合同中的條款內容,并加強合同中簽約與履約的情況管理,以此來提高雙方在合同要求中的履約能力。
3.3建立與完善農村電網改造補償的標準
對于項目施工中所涉及到有農民利益相關的問題,如占用土地、農作物的賠償等,一定要按照相關規定及標準進行賠償,采取相關的措施防止截留或者挪用公款的情況發生。在工程項目的建設施工中,將各種矛盾的產生在萌芽時進行化解,避免發生群體性的傷亡事故,一方面有利于工程的順利施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民群眾利益的維護。在項目的建設實施前,要積極運用于推廣電網工程的相關標準,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盡量在設計中避開廠房、村莊房屋等敏感地帶,實現生態保護,盡量避免在施工中對建筑物、農田與種植物等的損壞。在農網的改造與升級施工中要區別對待極端分子(如破壞地電力設施與電力器材)與村民的合理訴求,對于那些阻止電力建設與發展的無理取鬧的,交予公安機關進行處理。
3.4在施工隊伍上加強管控
農網的升級與改造工程是一個時間緊,任務重的工程項目,因此對其施工質量與施工進度的保障需要的是一批高素質的施工隊伍。項目的管理部門要在施工前對施工隊伍的施工資質、安全體系、營業執照、在冊人員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檢查,同時還要對工作負責人、安全員、項目經理及其其他的施工人員在業績、裝備、檔案信息等資料庫進行跟蹤管理,以保證施工力量在配備上的充足與穩定。上崗人員在上崗時必須掛牌、持證上崗作業,并通過相關部門的安全培訓,作業人員要通過考試合格后才可以上崗作業。此外,還可以適當的引入一些競爭機制,在農網的升級改造工程中促使更多具有相應資質且施工能力相當的施工隊伍參與到其中,在質量至上與安全第一的前提下,進行競賽的開展,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充分的把施工隊伍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3.5加強民事協調問題的解決
農網升級與改造過程的目的都是為了給居民一個良好的與安全的用電環境,與農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一定要得到農民的支持與理解,做好宣傳工作與惠民政策,從農民的角度出發,使農民在農網升級與改造過程中獲取最大的利益,并維護好農網升級改造工程的建設企業形象,出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及時化解農村居民與建設企業之間的矛盾,確保工程的順利施工與合理化發展。
1.2勞動力供給量增長放緩,加重勞動力價格上漲的壓力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年齡結構分布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進入市場的新生勞動力(15-24歲)占總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減少1.5個百分點,而這一情況將會逐漸加劇[5]。據分析,這種新生勞動力主要是“80”“90”的城鎮農民工,比重大約在50%,他們數量減少的結果使實際能夠進入就業市場的適齡青年勞動力(15-45歲)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從2000年的50.9%下降到2023年的37.8%[5]。這些新生代農民工接受過一定程度文化教育,自我發展意識比較強,與老一輩農民工相比,職業訴求變化相當大。他們除了要求更高的收入外,還會考慮到維持長遠保障的社會、醫療福利等,對于工作之余精神層面的文化娛樂生活也很關注,這將加劇勞動力工資上漲的速度。
1.3生活成本上漲及國家戰略推動勞動力的工資水平上調自2006年以來土地和房地產價格,以及各類資源的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城鎮的生活成本、商務成本急劇上升,拉動轉移勞動力在城市居住,生活和交通費用增長,城市建設勞動者的實際生活支付能力在下降。與此同時,國家宏觀戰略結構的調整,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村村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一系列重大規劃,國家區域發展從不平衡轉向平衡,勞動力市場也發生轉移均。
2.對企業在勞動力成本上升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議
2.1堅持以人為本,依靠員工辦企業勞資關系是對立統一關系,應著力于統一。短期內,勞動力成本上升減少了企業的利潤,長期看來,勞資關系的改善、勞動力綜合素質的提升、勞動力忠誠度的增強將會給企業帶來更多價值[6]。因此,企業要抱著積極的態度看待勞動力成本上升,不必因利潤的暫時下降而對勞動者的訴求進行排斥,要倡導現代管理新思維,樹立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發展經濟的新理念,樹立和諧勞動關系也是生產力的新理念,培養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企業文化,逐步形成自覺和諧勞資關系的氛圍。
2.2加強員工培訓,降低員工的離職成本企業應注意到員工離職的成本遠遠大于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因此,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員工離職的原因。一般而言,離職是因為員工不滿意薪酬,為了更好的發展機會或者家庭健康等因素,還有些離職是因為企業競爭的加劇,導致人才的激烈爭奪,競爭對手往往會開出優厚的條件獵取企業的核心員工。因此,要留住人才,企業應該立足于人力資本開發與培養的戰略高度,根據新生產技術水平的有效需求更新雇用標準,重視80%-85%留下的員工,加強對現有員工技能的分級培訓,加強內部專用型人力資本儲備[8]。要更多關注員工多層次的心理需求,通過企業文化構建通道,傾聽員工心聲,保持勞資雙方溝通暢通,及時獎賞業績出色的員工,并且幫助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實現共建、共贏,推動構建和諧勞資關系。
2.3樹立人力資源管理法制化意識和諧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就是法制化,因此,企業應推進人力資源管理的法制化。首先,企業應規范用工,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要求,在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下與員工簽訂有效的規范的勞動合同,規范勞動合同管理,減少和避免勞動爭議所產生的勞動成本。使企業廣納賢才,增強自身的競爭力[7]。其次,企業要依法辦事。要嚴格按照勞動合同中明確的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等方面的內容合理合法的使用員工。最后,企業應完善勞動契約內容,改善勞動環境,降低勞動強度,關注勞動者的職業安全,盡量避免違法侵權事件的發生,降低企業由于違法而產生的隱形勞動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