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知識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1 17:00: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跨文化知識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跨文化知識論文

篇(1)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105-02

一、引言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是中職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學生只有具備了跨文化意識,他們才能更好的學習英語,理解英語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文章結合中職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了中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策略,希望能夠引起教學工作者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關注,能夠對教學實際工作發揮指導作用。

二、中職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必要性

中職英語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它的必要性表現在以下兩點:

1.新教學大綱的要求。新的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落實大綱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通過英語的學習,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西方文化,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并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2.現實交往的需要。中西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對西方文化缺乏了解,往往會因為理解和翻譯的錯誤而給交往帶來尷尬的局面。一方面,一些學習英語很多年的學生根本沒有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勇氣,這與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相背離的。另一方面,與外國人交往中由于用語不當而造成尷尬的局面。例如,一見面就問別人的年齡和收入,這在西方往往被認為是很不禮貌的方式甚至是侵犯隱私的行為,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而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對西方文化缺乏相應的了解,缺乏跨文化意識。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必須重視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三、中職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策略

在教學實踐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相關策略:

1.更新教學觀念,強化文化交際意識。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首先必須做好引導工作,更新教學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一方面,教師要注重提高語言運用意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多接觸外國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并將其很好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外國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對文化的鑒賞能力和運用能力。

2.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如果缺乏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必然會影響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須營造良好的氛圍,創新教學方式,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才能加強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并滲入文化教學,增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音頻、圖畫等將英美文化圖文并茂的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濃厚的英美文化氛圍內體驗中西文化的差異,并從文化的角度來學習語言,增進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使他們更好的學習英語,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3.重視內容導入,培養文化交際能力。第一、詞匯教學。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和含義之外,還應該充分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例如,在學習“龍”這個單詞的時候,在英美國家龍是罪惡的象征,而在中國龍是吉祥的象征,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解釋詞匯的文化內涵,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他們能夠準確的運用所學詞匯進行交際。第二、口語教學。要積極創設各種情境,構建真實的交流氛圍,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體驗到不同文化的差異,了解西方國家的風俗人情,掌握正確的與人交流的規則,避免問年齡、收入、婚姻狀況等問題,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得體的交流,提高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第三、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文化信息的導入和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這樣不僅能夠消除學生閱讀上的障礙,還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4.組織課外活動,提高學生文化意識。教學實踐表明,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要想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還必須認真組織課外活動。例如,開設選修課程,讓學生閱讀英文原著,收聽英美廣播,觀看英文原聲電影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將學生置于原汁原味的英美文化環境中,有利于增加學生對英美文化的理解,能夠真實感受東西文化的差異,在無形中會更多的學習西方文化,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識。此外,還可以組織一些課外活動,比如英語演講、英語競賽、話劇表演、英語廣場等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對外國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跨文化意識和語言交際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后在教學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策略,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全方位的向學生進行文化意識培養的教育工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他們以后進一步學習英語,提高英語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雪.淺談中職英語教學與跨文化意識培養[J].華章,2012(17)

篇(2)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成為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的多維概念。1952年,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羅伯和克拉克洪合著的《文化――有關概念和定義的回顧》一書,列舉了西方學術界從1871年到1951年80年間出現的各種“文化”定義160余種。1965年,在莫爾的著作《文化的社會進程》里出現了關于“文化”的250種說法。之后,俄羅斯學者克爾特曼在從事文化定義的對比研究時,發現文化的定義已逾400種。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http:///view/51376.htm在《原始文化》一書中將文化定義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復合體。”這個定義對學術界所產生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美國文化學家克羅伯和克魯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批評考察》一書中指出:“文化由外顯的和內隱的行為模式構成;這種行為模式通過象征符號而獲致和傳遞;文化代表了人類群體的顯著成就,包括它們在人造器物中的體現;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傳統的(即歷史地獲得和選擇的)觀念,尤其是它們所帶來的價值;文化體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動的產物;另一方面則是進一步活動的決定因素。”這一定義為當代文化界所接受,影響深遠。

制度的含義:制:制定、規定。度:程度、限度。《詩經》有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則”。說的是“有人群就必有規則,有制度”。《左傳?昭公三年》,“公室無度”,《漢書?元帝紀》中講:“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之”。指政治上的規模、法度。在《辭海》中,制度的第一含義是指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按統一程序辦事的規程。概括而言制度的基本涵義可以歸納為:一種行為規范,一種活動必須遵循的法則。

2.文化與企業管理制度的關系

文化與制度之間是一種蘊含與互動的關系,文化中蘊含著制度,制度中也體現了文化。文化通過制度反映出來,制度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形成制度,即文化觀念是制度形成的依據,制度要反映文化的要求;制度強化文化,即制度對文化觀念特別是對新文化的鞏固與發展有重要作用。好的制度是充分考慮到了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制定的。

企業管理制度具有指導性和約束性,對相關人員做些什么工作、如何開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導,制度對實現工作程序的規范化、崗位責任的法規化、管理方法的科學化等起著重大作用。公司規章制度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凸顯,因而公司對管理制度建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規章制度的制定除了必須以有關政策、法律、法令為依據之外,還應該充分考慮文化因素。對于“走出去”的國際化石油大公司,在跨文化的背景之下,建立有利于實現企業經濟目的的管理制度,必然也必須應是在充分考慮了跨文化沖突中的各種因素基礎上去制定。

二、國際化石油公司制度建設要實現跨文化的平衡

1.跨文化沖突理論

跨文化沖突的存在已經被當今社會廣為認知。跨文化沖突是指不同形態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間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過程。美國學者亨廷頓在其著作《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當今社會存在三大文化核心,分別是基督教世界、伊斯蘭世界和儒教世界。在基督教世界里,形成了以美國為核心國家的圈層;中國作為核心國家加上周邊國家,及散布在世界各地的華裔,構成了儒教世界;由阿拉伯國家為主形成的伊斯蘭世界。亨廷頓認為未來的沖突就是這樣的三大板塊之間的沖突。

2.跨文化沖突對企業管理制度建設的利弊

跨文化沖突成為跨國企業經營過程中實施成長戰略所不能回避的核心問題。企業的跨國經營很容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由于政治、經濟、個人信仰、價值觀等的不同,產生矛盾和沖突。既包括跨國企業在他國經營時與東道國的文化觀念不同而產生的沖突,又包含了在一個企業內部由于員工分屬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而產生的沖突。

相對于單一文化背景下的企業管理,跨文化背景之下的文化沖突為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管理帶來更多的風險:文化沖突將可能帶來對信息誤解、誤判,造成決策的準確性和效率降低。忽視文化差異所形成的偏好或禁忌,不但不能有效地實施自己企業的管理制度,進而不能高效地實現企業的經濟目的,還往往會使企業及其經營管理活動遭到當地員工和消費者的抵制,甚至還可能遭受所在國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限制和制裁。

但是,跨文化沖突對企業績效也是一個機遇,如果能妥善的處理和協調好跨文化沖突,企業的績效會被提高。正如Berey(1986)在研究跨國公司的過程中發現,跨國企業需要擁有多元化的慣例以應對多元化的世界,跨國公司甚至可以通過并購文化差距較大的公司來占有更廣泛的有潛在價值的慣例。Morosini、hane & Singh(1998)分析了52家意大利和英國企業在1987年~1992年間的跨國并購,指出有些民族文化差異甚至提高了跨國并購的業績。

跨文化背景之下,企業管理制度的設計能否為企業成員所接受與該制度是否與員工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相沖突密切相關。這要求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面對跨文化沖突的風險,對國際企業的跨文化沖突進行成因分析以及沖突的解決方案的制定,并根據文化背景的多元化而對企業自身的制度建設內容做出調適。跨國公司的經營管理基本上就是一個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樣性結合起來而進行統一管理的問題。面對企業在跨國經營中所受多重文化的挑戰,減少由文化摩擦而帶來的交易成本,必須要把公司的運營放在全球的視野中,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建構自己的跨文化管理制度,從而實現企業跨國經營的成功。

三、國際化石油公司在企業制度建設中如何平衡文化沖突

企業國際化進程中如何實現國家、企業、團隊、個人的目標,有賴于充分考慮文化差異的因素,并制定符合我們企業利益的管理制度。國際化公司管理的關鍵是要制定這種充分考量了文化差異因素的制度。對于文化差異因素的考量要結合中國文化與資源國文化的平衡考慮:

1.要有文化的敏感性

如上所述,跨國經營己經成為石油公司拓展海外市場的必不可少的戰略手段,而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要想取得經營的成功,就要能在跨文化環境下靈活地面對異域文化因素的影響。當跨國石油公司由一種文化背景進入另一種文化背景之中時,會碰到各種各樣陌生的行為和方式,并會產生文化沖突。能否正確理解接受特定文化影響的員工的特點,就成為異域文化中治理者成功駕馭文化沖突的要害所在。對此,首要的一條就是要有文化的敏感性,要解決差異,就必須首先承認差異和認識差異。要善于發現文化的差異點,對不同文化中的一致性和各自具有的不同的邏輯加以領悟和判斷。無論是適應對方的文化還是對它進行變革都需要首先客觀的判斷和知曉具體的文化差異在哪里。并進一步深刻了解跨文化沖突產生的原因以及影響跨文化沖突的因素,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2.要具備包容的態度

文化沖突是一種客觀現象,誰都無法回避也無法制止。同時,文化沖突也促進著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實現文化的交融,使人類不斷取得進步。因此,從哲學的角度來講,其負面效應遠遠小于正面效應。[4]也可以說,文化沖突與文化融合是統一的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文化融合是化解文化沖突的必然邏輯,是實現人類進步的階梯。進行跨文化治理,是利用跨文化優勢,消除跨文化沖突,企業成功跨國運營的戰略選擇。跨國石油公司的管理者必須正確認識和評估文化差異及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采取包容、尊重的態度學習并吸收其他文化,以及其中有助于本企業發展的內容。要客觀地承認文化是存在差異的,并尊重和接受這種差異,而不要試圖回避這種差異,或是簡單地用一種文化凌駕于另一種文化之上。

3.要區別對待,整合文化

跨國公司經營管理者要客觀地進行文化分析,認真剖析本國文化和他國文化的差異。區分文化沖突中的核心與非核心要素。具體分析哪些差異是我們堅決不能妥協的,哪些差異是可以不強調的。對于我們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不能變。在此基礎上,對于普適的價值我們要贊同。差異化對待文化沖突的不同類型,為進行適應國際化經營的制度建設建立合理的依據。進而,在堅持了核心價值觀不能動的情況下,進行文化重構,在制度建設中吸收跨文化的差異因素。讓不同文化互相尊重、互相補充、協調和滲透,提煉出共同的價值和思想,使這種價值和思想能夠減少文化沖突。

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在跨國石油公司內創造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氛圍,圍繞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那些核心價值理念并結合國際化經營的戰略規劃,根據環境的要求和經營戰略的需要對原來單一文化背景下的企業管理制度進行自上而下地調整。從不同文化中的共通點出發,圍繞企業核心價值理念塑造共同的價值取向,創造性地綜合各種文化因素后,精心設計管理制度。

“所謂創造性地綜合,即不止于合二者之長而已,更要根據兩方之長加以新的發展,完成一個新的事物”,這樣創造出來的新穎的、超越各種文化既定行為模式、具有協同作用的方案,對于各種文化來說既是全新的,又是可以接受的。企業創造性地將文化差異平衡后的因素加入制度建設中,每個員工都能夠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同公司的經營業務和宗旨結合起來,建立起融合各方之長的合作關系,企業的競爭力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強。

參考文獻:

[1] 韋森.文化與制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15.

[2] (美)亨廷頓著、周琪等譯.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 2010.6-7.

[3]李江天、甘碧群、蔡云.國內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文化準備研究[J]. 商場現代化,2007(16):1-2.

[4](英)泰勒著、連樹生譯.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325-328.

篇(3)

一、引言

1851年英國政府耗用了4500噸鋼材和30萬塊玻璃,在海德公園附近建成了一座夢幻般的水晶宮殿,里面陳列了當時令人矚目的引擎、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等。之后160天,這座宮殿共吸引了630萬人次前來參觀這個盛大的展覽。這就是被后人公認為標志著工業時代到來的第一屆“倫敦世界博覽會”。158年后的今天,上海正積極地為舉辦2010年世界博覽會而緊張籌備著。

經過一百多年的變遷,如今的世博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展現人類在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的國際性大型展覽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一個世界超級溝通盛會,預計將會有“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參展并吸引7000萬參觀者”。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是一個探討人類城市生活的盛會,是人類文明的一次精彩對話。

從1851年到今天的40多屆世博會上,人們帶著各自先進的展品和美好的愿望從世界各地匯聚到同一個地方進行交流,支撐著這個盛大聚會的原動力就是人類對于溝通的渴望。在持續將近半年的時間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價值觀念的人們在交流中互相認知,在溝通中取得理解,在理解中求得合作,在合作中實現共存。世界各國獨特的文化匯聚于此,進行交流、溝通與協作,極大促進了全人類的跨文化交流,彰顯了世博會的真正價值。對于中國而言,由于歷史背景、社會文化以及價值觀念等諸多因素的迥然差異,中華民族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溝壑。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曾經這樣感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這堵墻太厚了。”這就直接反映了當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艱巨性。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做才能更好地推動人們互相溝通理解、實現和平共處呢?2010年上海世博會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新平臺。

二、世博會跨文化傳播的價值

(一)世博會是世界公認的最大的跨文化傳播平臺

世界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尤其是跨文化的傳播,也就是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借鑒、學習補充。在人類歷史上,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在很早以前就開始了,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對外交流就有: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后來的絲綢之路的開通;鑒真東渡日本把中國古老的文明傳播到了周邊國家;中國的四大發明傳播到了西方,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誕生和發展。隨著全球化浪潮的襲來,尤其是通訊和交通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不可避免地要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溝通和協作,跨文化傳播在廣度、深度和密度上都達到了空前的地步,人們對于跨文化傳播的關注與研究也隨之日益加深。各類專著、論文及其他研究成果等都標志著我們對于跨文化傳播的內涵、規律、意義及其影響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在全球化的今天,世博會是一次盛大的全球展覽會,它用一個主題將幾千萬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人類面臨的問題,已經無可爭辯地成為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跨文化傳播平臺。

(二)世博會具有促進跨文化溝通與理解的價值

在當今高科技時代里,傳統世博會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但是,越是全球化就越發凸顯不同文化之間互相溝通與理解的重要性。世博會具有促進跨文化溝通與理解的價值,這也是世博會作為一個傳統會展能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存在和發展的核心價值所在。不難想象,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的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社會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展示各自豐富多彩的文化,這樣的獨特體驗是無法用網絡和屏幕來替代的。和奧運會一樣,世博會也是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它跨越了文化之間的鴻溝,用共同的理念和主題以引起世界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共鳴,對跨文化交流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其獨特的跨文化傳播的巨大優勢。世博會給了普通人一個獨特的機會去親身體驗和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更好的溝通與合作。鑒于此,我們要利用全球聚焦中國這個歷史機遇向世界準確地介紹中國,尤其是要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熱愛和平、追求和諧的核心價值觀念,把這個傳統告知世界,在互相尊重、交流和溝通中實現國際社會的理解與認同。

(三)世博會具有塑造國家形象和展現民族文化的價值

和奧運會一樣,世博會也是打造和展示國家形象的一個難得的機遇。相關數據表明:“凡是舉辦過這兩大活動的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都大大受益于此。”它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更是改善國家形象、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良好平臺。眾所周知,日本正是憑借多次舉辦世博會和奧運會使得國家經濟和文化得到了復蘇,大批日本企業也借此走向了世界舞臺。同時,世博會推動了日本重新確立其民族文化,也成為其確立大國地位的巨大動力。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設想未來城市生活的平臺。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塑造并傳達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和文化,塑造以人為本的國家形象,充分展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勇氣、自強不息的志氣、厚德載物的大氣”,展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三、世博會促進跨文化傳播的規律

現代世博會蘊涵了豐富的展覽、表演和互動等因素,具有不同于其他大型活動的鮮明特征:

1.文化性。一百多年來,世博會已經由最初展示先進工業產品演變為展示各國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成果的綜合舞臺,而世博會的核心價值直未變,這就是“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這才是真正支撐起世博會的核心要素”l6j。歷屆世博會都有大量的文化活動,而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的文化活動預計總量更是達到2萬場左右。舉辦期間,世博會將是全球文化活動的中心,各種不同文化在這里匯聚,經過交流、摩擦、溝通與滲透,最終達到理解、交融和共存。歸根結底,世博會傳播的核心內容還是文化。

2.長效性。世博會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型綜合盛會。奧運會雖能吸引全世界人民目光的集中關注,但舉辦的時間只有半個月左右,時間較短。世博會的舉辦時間則長達半年之久,目標是“吸引7000萬人次的中外觀眾,平均每天參觀者的人數高達40萬左右,其影響力和輻射面是空前巨大的”。與此同時,還會有大量來自全世界的記者參與新聞報道,我們更應該利用這個媒體集中且長期關注的時刻,圍繞2010年上海世博會,從世博背景、世博理念、世博人物等不同角度挖掘上海和中國的文化,用靈活生動的方式向世界展示歷史傳承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國家形象。

3.參與性。世博會與奧運會的最大區別莫過于奧運會是以觀眾被動觀看比賽為核心,而世博會是以主動參與為核心的。參觀者身臨其境,切身體驗,親身感受。傳播學的理論表明,人際傳播的效果要遠遠好于其他媒體形式,而世博會正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親身體驗的人際傳播形式來發揮其巨大影響力的。現代世博會重在參與、互動和交流,它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來讓參觀者主動參與進來,從而深刻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增強了人們互相學習和交流的意識和積極性。

四、利用上海世博會有效推進跨文化傳播的策略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理念是:“傳承世界文明,弘揚民族文化”,這一理念與我國提倡的“請進來、走出去”的對外交往戰略一脈相承。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世博會這個平臺積極弘揚中華文化、推進跨文化交流與傳播呢?

(一)增加對文化重要性的理解

世博會的交流實際上是文化及思想的交流,而文化則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核心要素。文化交流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政治、經濟、外交等各個領域,這其中有共通、理解和包容,也有差異、誤解和沖突。文化上的相互理解構成其他一切方面相互理解的基礎,相反,文化上的誤解則會造成一切交往的障礙。相對于硬實力而言,軟實力更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被外來文化征服的人不會認為自己是那種文化的俘虜,反而會認為自己擁有了那種文化,這就是文化強大的滲透力。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她的《治國方略——應對變化中的世界》一書中說:“中國不會構成冷戰時期蘇聯的那種挑戰,因為中國沒有那種可以用來推進自己權利而削弱別國的具有國際傳染性的學說。”

這個學說就是思想觀念,就是文化。可見,思想與文化對于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都具有根本性的凝聚和推進作用,而世博會就提供了一個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契機。我們應該充分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會,通過一系列的展覽、論壇、文藝表演活動準確展示中華文化的豐富而深刻的內涵,闡釋中華民族追求和平的思想觀念及價值觀念,擴大中華民族文化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把傳統文化轉變為國家競爭力。

(二)增強文化差異意識,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協助各國做好參展工作

由于各國的歷史背景、社會制度、人口、地理等各不相同,導致了每個國家都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比如說風俗習慣、語言表達、思維模式、宗教法律以及其核心的價值取向。但是,文化具有獨特的多樣性,不同的文化是可以相互溝通、相互滲透、相互借鑒的;文化沒有好壞、優劣之分。不同的文化應該互相尊重、相互補充。如果每個民族都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評判標準等去進行對外交往,那么對異質文化就會產生不自覺的排斥。

因此,我們應該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克服文化的民族中心主義,既要消除對西方強勢文化的恐懼感,也要消除對異質文化的抗拒性,認同其他文化存在的價值。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舞臺上,我們要面對有史以來最為多元的文化和觀眾,我們對于他們應該給予高度信任,同時也要增強自信,消除文化距離和文化震驚,正確理解參展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念,高效、準確地協助他們做好參展工作,這對于辦好一屆世博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對于傳播中華文化卻是一個極大的機遇。

(三)增強中華民族文化的表現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在我國的對外交往中,由于文化差異等原因,中國對外文化交往中存在著巨大的“逆差”。正如趙啟正在2006年跨文化傳播論壇上所言:2004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圖書版權多達4068種,而輸出的只有14種;從英國進口的有2030種,輸出的只有l6種。電影方面,從2000年到2004年中國進口的影片多達4332部,其中,美國幾乎占到了一半,而我國出口的影片可以說屈指可數。在服裝、動漫、電視劇等等各方面都存在嚴重“赤字”問題。《圣經》中黃金法則“treatothe~thewayyouwanttobefeated.”不僅基督徒熟悉,而且幾乎是傳遍了全世界。而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理念,比西方人的這個黃金法則要早幾百年,卻未能在世界上廣泛流傳。

這些事實和數據很清晰地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本身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是不夠的,與文化的內涵是不成正比的,我們還沒有能夠真正激活中華文化,沒有詮釋好我們的優秀文化。因此,我們要采取切實措施來增強中華文化的表現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可以通過定期在國外舉辦各種類型的中華文化展、論壇、文化節、文化年等系列活動;要增加媒體對文化活動的關注,給予更廣泛的宣傳和報道,推動一些優秀的文化藝術能廣泛傳播。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上的精彩絕倫的文藝表演,就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也同樣是這樣一個舞臺,屆時會有更多的文化活動,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來展示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巨大魅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提高中華文化的演繹力、創新力和表現力。

(四)跨越文化差異。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共贏

篇(4)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 Yuanyua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r the current lack of awareness of cross-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ir own front-line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 feedback, analyzes the English teaching reasons for lack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proposed the methods on how to train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ross-culture awareness; culture background

0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指出: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強調打好語言基礎和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實際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能力。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企、合資企業在內地扎根發展,英語作為語言工具使用得更加頻繁,學生在就業中需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實際技能。但是在現今大學英語教學中更多強調單詞和語法卻忽略了文化差異的介紹,致使大部分中國學生只掌握了說英語的能力,往往忽視英語國家文化,將中國的文化習慣和慣有思維套用到實際情況上去,在與不同文化接觸時容易遇到Culture Shock (文化沖擊),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

1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缺失的原因

1.1 教學目的片面性

中國的學生從小到大,總共學習了十余年英語,初高中的階段由于受到中考和高考的壓力,大部分英語教師為了成績,將更多地精力投入在單詞、詞組和語法上,學生們也認為有了詞匯和語法就可以閱讀,就可以應付考試,從而忽略了文化方面的信息。當學生進入高職求學后,有些英語教師為了備課容易,一味地依賴教材,只關注語言知識的講授,忽略了文化現象,學生對于英語“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學生只是機械地積累了做題的經驗,成為做題目的工具,無法真正做到掌握英語這一語言工具。即便是在做題目時,由于文化背景的缺失,有時候也會影響文章的理解。英語的閱讀理解就是綜合能力的體現,除了要求學生具備語言知識外,還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根據幾年的教學經驗,在單詞語法相對簡單的情況下,學生理解英語段落有困難主要是因為文化意識的缺失。

1.2 教學對象差異性

高職高專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全日制本科類學生而言相對薄弱,英語語言的基本能力掌握不牢,使他們無暇顧及文化方面的知識,再加上多數學生來自農村,接觸英語本身就晚且機會不多,造成許多學生缺乏英語能力,特別是跨文化意識。學生英語口語中存在大量“中國式英語”的翻譯,雖然在高職學習英語糾正此問題,但是新的問題又凸顯出來。在每一年學院針對實習生召開的座談會上總有學生,尤其是從事外貿專業工作的學生不止一次提出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際能力而陷入被動的境地。例如,曾有位學生參加2011年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會場該同學憑借扎實的業務能力和嫻熟的英語口語與中東一位買家初步達成協議,準備簽下一筆利潤不小的訂單。當買家即將離開,回頭向他確定第二天談細節時間時,該學生比出了“V”手勢表示沒問題。結果第二天買家沒有出現,后經詢問發現正是手勢的問題。在中東,此手勢表示同性戀的意思,買家認為受到了侮辱決定放棄訂單。諸如此類因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弱而受挫的例子在學生中頻繁出現。語言失誤很容易得到對方的諒解,但是文化的誤解往往會導致摩擦的發生,尤其是英語語言流利的人,這種失誤有時會被懷疑是一種故意的行為。因此,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變得尤為重要。

2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方法

2.1 巧用教學資源,傳播文化信息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兩部分,任何語言都不可能獨立于賴以成長的文化土壤。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文字受到文化的極大影響,反過來,文化的發展、積累和傳承也有賴于語言文字的運用。美國社會語言學家德爾海姆斯指出:“語言教學不能只教語言知識本身,還應該充分講授與語言有關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擺脫自身文化和習慣的干擾,達到交際的成功。”因此,在平時授課中,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從傳統觀念轉變過來,充分意識到文化信息缺失的危害性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做到拓寬思路和視野,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中心,使教學方式與學生的認知結構及生活經驗相結合,實施有效的跨文化滲透。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語言資料向學生介紹西方一些國家的風俗習慣、交流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對教學也有積極作用。比如,當課文內容涉及感恩節時,適當地介紹感恩節的由來很有必要,當學生了解背景后,引導學生將之與中國的中秋節對比理解,兩個節日的意義大相徑庭,同為對生活的感恩,尤其是全家團圓對親情的感恩,如此中美對比的節日介紹讓學生產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除了教師介紹,還可以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借助一些原聲的西方廣播節目和視頻影視資料,例如美國之音慢速英語節目(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該節目語速較慢但貼近生活,比如每年美國重大節日上當局總統的演講第二天都可以及時下載,與學生一起討論,豐富了文化教學,突出了其實用性和實效性。除此外還有生活情景類電視教學節目美國麥克蘭公司的Family Album, U.S.A (《走遍美國》)和Studio Classroom(《空中英語教室》),此類視頻構建起學習地道英語的語言環境,使語言和文化教學更直觀,更清晰,更確切,讓學生在看中聽,聽中學,擺脫了教師“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理念,填補了教師講授的間接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如《走遍美國》中涉及感恩節的短片用情景劇的形式介紹了感恩節的意義和習俗,包括感恩節的特殊餐點。通過該視頻,學生不僅了解了文化,更記住了感恩節涉及到的單詞: Thanksgiving Day (感恩節),turkey(火雞),pumpkin(南瓜)和corn(玉米)等等。相對于靠死記硬背記單詞,學生在文化背景介紹中能夠自發自覺地記憶新單詞。

2.2 開展多樣活動,充實文化知識

在大學里,英語教學的課時非常有限,因此教師靠有限的課堂時間講解文化知識是滿足不了學生日后使用的需求的,學生需要被引導利用課外時間拓寬西方文化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最大限度地創設好的英語文化氛圍。

第一,大學英語課程不能僅僅依靠每周4節的必修課,更應增設語言與文化,跨文化交際等課程,培養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教育部65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院校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都把課程體系建設作為重點,開設具有本校特色的提高課程。如寧波大學為學生選擇了美國文化概論、歐洲文化入門、跨文化交際等課程為公選課,受到了學生廣泛好評。蘭州大學除了“英語國家文化”,“英美文學選讀”等熱門課程外,還開設了“德國文化概況”等滿足學生外語學習的需要。

第二,鼓勵學生課后開展特色英語文化活動。在學習了一定的文化內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可以開展一些較為生動的英語文化活動,充分利用互聯網、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室等媒介,通過實際操練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如參照教材內容,以課本劇為依托開展英語戲劇表演,以學生為活動中心,讓學生根據自身角色,設想角色應該說什么內容,怎么表述,有助于學生對英語話語的理解,也可以習得語言背后的文化因素。除了英語戲劇表演,英語演講和辯論賽也是收效顯著的活動,鼓勵學生通過閱讀英美概況、英美文化的書籍,自主了解文化間的異同,通過討論和交流的形式不僅擴大了學生的單詞量,更提高了他們運用英語國家文化進行交際的能力。另外,可以充分發揮外教作為東西方文化傳播中的紐帶作用,外教不僅是英語語言的傳遞者,更是生動的文化教材,讓學生參與外教的講座,和外教直接交流,其言傳身教會給學生更多跨文化方面的信息。

第三,引導學生開拓視野,重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非語言交際”是指在特定的情境或語境中使用非語言行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過程。簡單來說,它指除了語言之外的其它交際手段,包括服飾,肢體語言等等。它雖然不是真正的語言,但在交際中非語言交際的意義往往大于語言本身,特定的非語言行為在不同的文化中往往有其特定的含義。例如,在中國,當被別人夸贊的時候,中國人會習慣性地說“哪里”或“做得還不夠”以示謙虛;但是在西方,夸贊別人和接受別人的夸贊是習以為常的,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莎士比亞曾說過:“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

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將教師課內教最大化地延伸至學生課外自主學、自主練,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主動地學,積極地學,獨立地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3 結語

綜上所述,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跨文化交際,為了培養學生和不同文化的人進行交流,大幅度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讓他們在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活動中活學活用,這也符合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目的。要做好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重點在于巧用教學資源,不只是單純地講解語言知識,更要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有趣,更符合時代特征。其次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全面提升英語教學的“質”和“量”,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跨文化交際型人才的培養,滿足社會就業需要。

參考文獻

篇(5)

一、導 言

高等職業教育是新時代環境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其蓬勃發展的態勢、特色及前景已得到教育界相關人士的關注和肯定,也獲得了廣大高職學生及家長的認可。當然,高等職業院校要想持續發展,不斷培養新型應用型人才,仍有很多困難和問題需要解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在2002年“世界文化報告”。報告中提到了“文化彩虹”,這一表達已取代“地球村”成為被廣大跨文化交際學者所接受的新名詞。在全球文化多樣性的大形勢下,對于高職學生這一重要群體,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高度重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根據《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五年制高職的英語教學目標定位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將語言基礎能力與實際涉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滿足21世紀經濟發展對五年制高職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見,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定義及內容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根據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交際者的習慣得體地、合適地使用語言的能力,包括語言能力、非語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適應能力等方面。文化觀念與文化習俗的差異,對跨文化語言交際行為有很大的影響。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1)建立和維持良好關系的能力:(2)以最少的損失和曲解進行有效交際的能力(3)在適當程度上順從別人并與人合作的能力。一個人可能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卻缺乏跨文化交際能力:或者一個人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語言能力有限。為了達到跨文化交際的有效性,高職英語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化及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掌握相應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具備一定的英語交際能力,以促進其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成功進行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

三、高等職業院校跨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1、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心態不合理

高等職業院校生源多是成績中下等無望升入普通高校的學生。學生英語基礎和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多級分化嚴重。而且學生從中學以來一直受傳統語法教學的影響,認為學英語就是背背單詞,讀讀課本,記記語法,做做習題。這種局限在語言層面上的英語學習,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枯燥乏味,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甚至視英語學習為一種煎熬,導致語言知識欠缺。這種知識結構的缺憾也影響和束縛了對外族文化的接受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英語的心態也不合理。首先,學生一般只重視英語知識的接受,卻忽視其語言文化等已有知識的綜合運用。雖然有些學生的語言能力較強,但在這種跨文化理解能力上卻普遍較弱,如對商務交際時的交際方略、交際規則以及禮貌規則等方面的知識積累比較少。在平時也不注意對不同國家的思維模式和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因此對隱含文化內涵的語言現象和行為也不理解,在跨文化交際中經常誤解對方,最終造成溝通困難以及交際失敗。其次,盡管高職院校學生對外來文化的知識有所了解,但對這種外來文化的學習心態卻不盡合理。所以在目前的這種形勢下,迫切需要通過跨文化交際的教育來培養高職院校的學生,使他們養成尊重、開放以及寬容與平等的跨文化心態,最終引導他們形成比較合理的跨文化意識和心態。

2、師資質量有待提高,教師跨文化教育意識相對落后

雖然高職教育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師資力量也大為增強,但高等職業院校英語師資還存在著一些不盡完善的地方,如學歷水平不高、職稱結構不盡合理、語言功底深厚的教師數量不足等。盡管不少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跨文化教育意識已經在慢慢地提高,但是總體來說,他們還普遍缺乏跨文化的視野,認為英語教學就是語言知識的教學。這樣一來就重語言形式而輕社會文化因素。最近幾年來,隨著高校交際法教學的逐漸普及以及對英語教學中文化問題的討論的逐步增加,廣大高職院校英語教師也逐漸開始關注跨文化交際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但是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對母語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認識還不夠,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也不太重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比較缺乏全面的中西文化觀,也無法掌握目標語與母語文化的自我平衡。這樣就更無法在文化教學中培養學生相對平等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因此在傳授知識和訓練基本的語言技能時,就比較難做到發掘其語言形式外的文化內涵。

3、課程設置片面強調人才定向培養,造成跨文化意識薄弱

高等職業教育側重實用性和專業性,其課程設置面向社會的各個職業領域,目的就在于為這些崗位定向培養人才。這種側重,容易被一些學校或老師片面地理解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就業”,從而產生“唯崗位論”和“唯就業論”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們往往對于職業和專業十分關注且精通,而對于一些跨文化交際方式和文化方面的基礎知識卻沒有任何興趣和積累。而這種交際方式和文化知識的缺失正是妨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高職院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途徑

1、提高教師自身的跨文化交際素質

以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目的的高職英語教學對教師有很高的要求。教師應有深厚的英語語言功底和廣博的跨文化背景知識,掌握東西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觀念差異,具備很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教師平時應多閱讀一些反映英美國家社會、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化、宗教、風俗習慣等內容的書籍及報刊雜志,了解英美國家的背景,多參加一些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以適應跨文化交際教學的要求。

2、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文化的導入

社會需要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是“專業知識+跨文化交際能力”型的人才。那么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必須在英語教學中注重文化的導入。

教學中文化的導入有多種方法。文化的導入并不是僅限于簡單的背景知識介紹。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必須與學生學習的內容密切相關,不至于使學生認

為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過于空洞、抽象、不好理解。教學中涉及到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背景,也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提高他們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鼓勵學生課后自主查閱相關知識并加以實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積累文化知識,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的跨文化心態,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交際場景

一般來說,對高職學生英語跨文化的教育應貫穿在整個英語教學的過程之中,切實體現在不同文化內涵的傳承上。因此,對于教師,要不斷自覺地開發多種教學渠道和方式,將英語的跨文化交際教育滲透到平時的聽、說、讀、寫等訓練中去。

文化無所不在,教師既要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播,又要重視文化氛圍的營建,英語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文化,包含著禮儀文化、習俗文化、詞語文化等諸多方面。英語教師要力求營造英語課堂文化氛圍,在語言教學的實踐中,培養學生在社會交際中真正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在課堂內加入大量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練習方式,如對話、角色表演、小組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為他們提供能夠開口說話的機會。如通過角色扮演,創造模擬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把握如何打電話、看病、購物等語言表達功能。這種場景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記憶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類似語境,學生能從容應對,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導致的交際失敗。

五、結 語

在當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際將越來越頻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適應“文化多樣性”的需要。教師需要努力將語言教學置于跨文化交際環境中,要幫助學生明確英語學習中的文化要素,幫助他們逐漸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層次,主動去理解掌握英語文化的內涵,進而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課題。筆者在自己的高職教學實踐基礎上對此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研究,并期待能與從事跨文化研究的廣大高職英語教師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相信伴隨著高職英語教師們的不斷探索、研究和實踐,高職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一定能為社會培養出大批合格的“跨文化人才”。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英語教學中為什么要涉及文化[j]外國語,1986(4):10-11

[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篇(6)

一、職高英語教學中進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公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語言本身的特點及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決定了文化差異是影響語言交流的重要因素。在社會交往中,語言的得體性比正確性更加重要,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交際能力。因此,英語教學必須將社會文化教育融入語言教學之中。在語言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性。

二、職高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容

1.社會習俗的差異

認識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會習俗的差異,有助于避免因不了解目的語交際準則而造成跨文化交際的失誤。中國人熱情好客,也喜歡拜訪他人,而在英語國家,沒有預約是不能前去拜訪別人的。再如,涉及問候、介紹、道歉、提議、開始交談、結束交談、電話用語等交際內容時,讓學生學會句式表達的同時,更要讓學生了解該語言適合的語境、包涵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現交際中的語用失誤。

2.詞匯和習語豐富的文化內涵

英語詞匯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特別是引導學生注意中西方語義差別較大的詞語,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出主觀評價。

3.價值觀與思維方式之間的差異

中國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與集體保持一致。而西方人則崇尚個人獨立意識,這一差異在中西社會習俗和日常生活中有著明顯的體現。在思維方式上,中國人注重直覺與具象,西方人則注重理性與邏輯。在教學中教師應多角度、多方位適時、適度地進行文化滲透,適時地向學生揭示這些差異,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習材料,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實踐中得心應手,避免錯誤和沖突,掌握一定的涉外交際技能。

三、職高英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1.交際教學法在跨文化教育中的運用

交際法的教學特點是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接觸包含各種語言形式的自然對話;模擬范例,使用自然問答方式練習語法內容;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的語言形式自由表達思想。交際法教學注重語言功能訓練,具體語言形式的功能要隨語境而變化,使用中相關因素較多,只有逐步介紹、訓練,循環往復,學生才能體會到不同語境中語義的差異并逐步掌握,進而形成語言能力。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簡單的交際活動中,文化教學也應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學中。盡管這種學習可能是零散、不系統的,但只要長期讓學生沿著正確的語言學習道路前進,他們的文化素養就會在這樣的課堂實踐中發展起來。

2.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多種手段

(1)比較手法的運用。“有比較才會有鑒別”,只有通過對比才能發現母語與目的語之間、語言結構與文化之間的不同,從而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所以要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

(2)專題介紹法。對教材中雖未出現,但在英語國家中很重要的文化知識,可由教師組織專題講座。對英國國家的盛大而隆重的傳統節日圣誕節,教師可對圣誕節的由來,圣誕老人、節日前的準備、圣誕大菜、圣誕禮物等進行生動的描述,并結合當時各酒店、商場在圣誕前夕所做的各種宣傳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節日氣氛,體會異域文化風情。

(3)課外活動。學校課外活動的形式很多,如聽歌曲、游戲、組織看VCD等,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莫過于表演。表演可分為課文表演和童話劇表演。新課結束后,給學生派定角色,進行角色模仿表演,然后學生可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加以發揮,進行任務、年齡、口音、服飾等的改頭換面,活學活用;童話劇的表演主要選編英語國家的經典名劇,先讓學生看有關的影像資料,再讓學生模仿表演,并對學生進行專門排練,在反復排練、演出當中,讓學生切身體會外來文化表達思想感情的行為和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4)影像資料的運用。要想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我們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VCD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文化感受,讓學生對英語文化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

篇(7)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3-0-01

一、老撾留學生跨文化支持服務存在的問題

1.對老撾國家文化知識掌握不夠完善

當下跨文化交流的發展速度較快、發生的背景和環境也各有不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跨文化較多,相關的管理人員不能夠對跨文化交流的國家的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這很容易使得老撾留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反差,進而從心理上有一定的排斥以及產生壓力。這對于今后老牘家跨文化的交流具有較為消極的意義。如果不能夠及時的掌握老撾相關的文化知識就不能夠保證不影響老撾留學生的正常文化,在保證不干涉雙方文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流支持服務。

2.忽視了潛在的影響因素

在進行老撾留學生跨文化支持服務的過程中,相關人員總是只看到表面的問題,忽視了一些潛在的問題。當下的跨文化交流的學生越來越多,已經不僅僅只有兩個國家的交流,更多的是多個國家的融合,這使得在跨文化支持服務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潛在的問題。而這些潛在的問題很容易被忽視,這種忽視容易在一定程度上為跨文化交流服務帶來潛在的消極影響。

3.服務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跨文化交流服務人員作為跨文化交流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要素,對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服務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跨文化交流服務人員隊伍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跨文化交流服務人員的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綜合素質較低的現象,等待改進和完善。大多跨文化交流服務人員具有不錯的專業素質,對跨文化交流基礎都有著很好地掌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專業的認可,但是卻在實踐的過程中缺乏一些技巧,沒有較為合適的服務方式,使得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服務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產生隔閡,交流過程產生困難,不能給予學生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學習氛圍,反而使得交流過程有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據調查了解,部分條件不允許的學校,跨文化交流服務人員的配備不全,經常讓年輕、缺乏經驗的服務人員直接進行跨文化交流服務,這無論是對留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綜合素質的培養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改進老撾留學生跨文化支持服務的有效策略

1.了解老撾國家的國家風俗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特色的風俗習慣,在中國,由于不同民族和地域差異性存在一定的,更何況是從東南亞來的老撾的留學生。相關的管理人員必須對老撾的一些國家風俗進行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夠盡可能多的保證其今后生活的順利。國家的風俗較為廣泛,服務人員應該積極學習相關的風俗知識,主動地避開一些較為敏感的話題,將與留學生由于文化產生的差異降到最低。除此之外,管理人員可以為相同地區的老撾留學生提供一些交流平臺,讓他們能夠通過這些平臺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有自己本國的朋友也能夠使得留學生在進行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具有歸屬感,讓他們能夠更加舒適的在國內進行交流學習,對改進老撾留學生跨文化支持服務也能夠產生積極地效益。

2.創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跨文化交流服務模式

只有改變傳統的跨文化交流服務模式,才能夠充分調動各國留學生的積極性,服務人員可以通過運用現在的多媒體網絡信息工具,了解當前較為先進的服務模式,可以運用一些國家在多媒體平臺上的資源共享學習其他國家的交流管理制度,這樣能夠有效地學習。同時,在了解其他國家跨文化交流服務的過程中能夠對自己國家的跨文化交流服務模式有一個較為清楚的了解。充分的跨文化交流服務資源能夠使得服務人員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服務的過程中,能夠建立國家的跨文化交流服務的個性化設置,這對于跨文化交流服務的效率具有積極地影響作用。

3.為老撾留學生提供良好的留學氛圍

良好的留學氛圍不能夠僅僅停留在狹義的留學范圍內,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和學習的氛圍。所謂廣義的留學氛圍應該還包括由于地方位置不同所帶來的氣候差異以及一些在飲食上的不適應,這使得學生在心理上會有一定的反差,如果不能夠及時的將留學生的這種反差平復,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留學生的學習和交流。因此,相關的管理人員應該及時與留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的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和他們所處的環境,幫助他們緩解一些不適應,使得老撾的留學生能夠在中國得到積極地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跨文化交流服務效率的提高對老撾留學生數量具有較大的積極意義,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體制下,提高留學生跨文化支持服務能更加奠定我國在東南亞國家中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跨文化交流服務綜合素質提高的可實踐性使其能夠在國際留學生的交流中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有利于全面提高留學生跨文化支持服務的效率。當下,留學生跨文化支持服務中還存在著一部分有待改善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改變傳統服務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等進行改善。

參考文獻:

[1]張雷生.關于韓國高校中國留學研究生的跨文化適應研究(英文)[J].商務英語跨文化交流服務與研究.

上一篇: 成本會計畢業論文 下一篇: 農村教育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欧美t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在线日韩中文自拍 | 最新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中文手机在线 | 在线免费一级大片 | 亚洲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