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畢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1 17:00: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成本會計畢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成本會計畢業論文

篇(1)

重要性是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中的一個基礎概念和基本原則, 在會計和審計中有著十分廣泛的運用,以及重要性原則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二、重要性原則的內涵

(一) 重要性的判定

(二) 對重要性原則的進一步分析

1. 運用重要性原則是成本效益原則 的要求。

2. 運用重要性原則, 有利于把握住問題的實質, 抓住關鍵點。

3. 運用重要性原則需合理運用會計職業判斷。

三、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構成及效益構成

(一)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構成

1、處理和提供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

2、傳遞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

3、訴訟成本。

4、競爭和談判劣勢。

5、管理和業績評價的機會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會計信息的效益構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業的利潤。

(3)為企業戰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與效益分析的啟示如下:

第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無論是企業的外部信息需求者還是企業的管理當局對成本會計信息的需求加強。

第二、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與效益大部分是難以計量的。

第三、成本會計信息是一個動態的、相對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分析

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較為普遍,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賬戶設置

(二)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1. 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則。

篇(2)

責任成本是指由特定的責任中心所發生的耗費。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雖然有許多不同點,但是它們之間也有密切的聯系。首先,兩者核算的原始成本信息是相同的,只是加工整理的主體不同;其次,責任成本控制的有效與否將直接影響產品成本的耗費水平。所以雖然責任成本和產品成本控制的角度不一樣,但它們的總目標是一致的;再次,在不存在不可控成本的前提下,一定時期的責任成本總額和一定時期的產品成本總額是相等的。

不同的經濟環境,不同的行業特點,對成本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經濟內容歸納起來有兩點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種目標為對象的。目標可以是有形的產品或無形的產品,如新技術、新工藝;也可以是某種服務,如教育、衛生系統的服務目標。二是成本是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而發生的耗費,沒有目標的支出則是一種損失,不能叫做成本。

二、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

海爾集團自其成立以來,一直進行跨越式的發展,其成功經驗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從2001年底開始,海爾集團提出SUB建設,同時創造性地提出了SUB損益表的操作思路,將海爾的國際化目標進一步分解落實到每人,每天,每個產品。SUB將企業的一張財務報表轉化為每個責任單位獨自的財務報表,是全集團的員工都是主體,都能夠自我增值。蘇儀表提供每人每天的投入、費用、產出的信息,實現管理和考核確定到人,將集團整體的經營目標轉化為每個具體責任單位的目標和工作動力,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滿足顧客需要的同時實現員工的自我價值。

實行SUB以后,我們可以看到:海爾將原來分屬于每個事業部的財務、采購、銷售業務全部分離出來,合并為獨立地責任單位,實行集團整體統一的營銷、采購、結算,優化了管理資源和市場資源的配置,實現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提高集團管理系統的效率。海爾現行的經營管理體制深入到每個人,劃分到更加具體的責任單位,是績效考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

責任精確到人的做法可以促使職工轉變觀念,發揮主動性和創造力,促進企業整體利益的實現。采購人員A原來只負責的采購鐵管,但現在作為一個責任單位,要對經營成果負責,即成為鐵管的經營者。他現在不能簡單地考慮鐵管的進價,要綜合運費、倉管費用和廢品損耗等問題來考慮鐵管的采購。SUB通過對采購人員的所有費用支出和采購貨品的使用進行監督和考核,通過SUB損益表計算該采購人員的薪酬,實現考核到位。

從海爾的經營管理體制看出:首先,公司高層對SUB的實施有足夠的重視,項目實施目標明確;其次,評估方法的選擇綜合了集團的實際;最后,科學的考核和激勵措施促進員工的積極性,完善了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三、責任成本會計的未來發展趨勢及對策

面對現代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即作業成本法與作業基礎管理的興起,戰略成本管理方興未艾,以及目標成本的推廣應用等等,我國的成本會計工作如何順應國際國內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生產環境的變化,結合國情,引進、吸收、消化各種新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并總結我國自己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深思。

1.加強成本理論的研究,提高我國成本會計水平,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理論研究者必須沖破傳統會計觀的束縛,解放思想,勇于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課題;應本著創新精神、務實態度和嚴謹作風,深人企業調查研究,同實際工作者密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廣泛開展案例分析,從理論高度提煉成功經驗,同時還應該針對我國成本會計實際問題致力于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2.成本會計工作者應更新觀念,樹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Avoidance)思想,充分發揮成本會計的職能作用。

長期以來,我們在評價企業成本工作績效時,往往把成本升降作為唯一標準。這在理論上是說不通的,因為成本只表現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各種勞動耗費,至于這種耗費產生的效益如何,卻不是產品成本指標本身所能反映出來的。

所以,成本工作績效考核應通過投入與產出關系進行評價:一是產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產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長慢于產出增長為好;四是投人減少快于產出減少為好;五是投入下降,產出上升為好。在實踐中片面強調降低成本勢必挫傷企業為未來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來高昂但卻必要的費用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企業技術革新和產品更新換代。

3.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利用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為現代成本會計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企業成本會計工作以電子計算機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饋速度,增強了業務處理能力,對于及時、準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義。

4.學習外國一切先進的經驗和方法,博采眾長,為我所用。

篇(3)

1)說明本課題的理論、實際意義

理論意義:中小型民營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想生存和謀求發展壯大,除了技術領先,資金較充沛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而成本控制恰恰是企業管理活動中永恒的主題。科學的組織實施成本控制,可以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轉變機制,全面提高企業素質,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生存,發展壯大。中小型民營企業成本控制有利于改善、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更好的適應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變化。不斷引進先進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是企業管理者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企業只有不斷進行成本控制創新,才能獲取競爭優勢,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

實際意義:成本控制的直接結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從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現今市場多數是買方市場,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有眾多企業競爭,而生產的往往是同質產品,差異不大,這時就要看哪家企業具有成本領先優勢,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關鍵的因素,企業只有不斷加強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獲利水平。中小型民營企業成本控制有利于企業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和提高中小型民營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只有從企業產品的設計、生產、交貨等基本活動以及對產品起輔助作用活動等全方位分析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才能真正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成本控制的創新可以改變陳舊落后的觀念,通過成本控制的創新來引進新的先進的成本管理和科學合理的核算方法,才能尋求更好的降低成本的途徑,為企業創造更多利益,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綜述國內外有關本課題的研究動態和自己的見解

國內研究動態:以來,在改革開放的總方針下,我國的成本控制工作得以迅速發展。二十余年來,我國成本控制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標志著我國成本控制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在觀念上有了很大的改變。人們開始慢慢認識到進行成本控制改革應該認真學習借鑒經濟發達國家的有效管理方法和突出經驗,打開眼界,為我所用,同時結合我國現行的國情,加以吸納和改進。第二是成本控制不斷加強技術進步,成本控制滲透到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我國一些企業在開展目標成本控制時把目標成本作為價值的目標,從而使成本控制目標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為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開辟了有效途徑。第三是成本控制推行了責任成本制度。責任成本制度是在企業內部通過劃分成本責任單位,實施責任目標成本控制,對企業內部各責任單位的可控成本進行核算、控制、監督與考核的一種內部經濟責任制度。第四是在成本控制中引入戰略控制思想形成戰略成本控制。中小企業開始重視制定競爭戰略,并隨時根據顧客需求與競爭者情況的變動,做出相應調整。這樣就進入了戰略成本控制階段。

國外研究動態:成本控制理論的發展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它從事后控制到事中控制,再到事前控制的邏輯演進過程。第一階段---以事后分析利用成本信息為主的成本控制階段。這一階段較為漫長,大約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第二階段---以事中控制成本為主的成本控制階段。這一階段大約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40年代末,其主要標志是標準成本控制方法的形成和發展。第三階段---以事前控制成本為主的成本控制階段。這一階段大約從20世紀50年代初至今,這一階段形成的成本控制理論與方法主要有目標成本控制法、責任成本控制法、質量成本控制法、作業成本控制法等。

自己的見解:中小民營企業,在整個經濟體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中成本控制模式不夠科學,對成本控制不夠重視。而目前市場經濟又處在非常危險的金融危機中,成本控制仍然是企業獲得利潤和發展的重要話題,金融危機給中小型民營企業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只有通過加強企業成本控制,最大限度的積累資本,建立合理有效地成本控制制度,抓住機遇,化危為機,從危機中突圍出來,使企業的成本控制不斷完善,這樣才能使企業廣泛參與競爭并不斷地發展壯大。

課題的主要內容:

一、成本控制的含義

二、成本控制對中小型民營企業的重要性

三、中小型民營企業成本控制的主要內容

(一)生產成本控制

(二)運營成本控制

四、中小型民營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一)企業缺乏嚴謹的科學管理制度

(二)企業之間信息傳遞混亂

(三)成本控制的程序和機制存在不足

(四)成本控制范圍過窄,管理難以到位

(五)缺乏戰略眼光

五、加強中小型民營企業成本控制的方法和途徑

(一)建立嚴謹科學的管理制度

(二)合理設置并建立創新型的成本控制模式

(三)通過標準成本核算方法進行差異分析

(四)將成本控制范圍向企業整體價值擴展

(五)增強并使用新的競爭戰略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閱讀大量與成本控制有關的資料,結合自己學習的知識和對過去的研究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借鑒其經驗,實施自己的創新研究。

2.比較研究法:通過往年的一些關于成本控制的經典案例進行對比分析,運用自己的見解,研究成本控制的途徑和方法。

3.舉證法,通過分析中小企業成本控制在生產經營中的實際意義,得出成本控制在中小型民營企業中的重要性,運用成本控制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利潤,使企業利益最大化。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完成期限:

2012年6月10日—6月15日: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選題開題并撰寫開題報告

2012年7月10日—9月1日:完成初稿

2012年9月5日—2012年11月30日: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修改畢業論文,完成第三稿

2012年12月1日—2013年3月30日:畢業論文定稿,修改論文直至定稿

2013年4月25日:畢業論文答辯

采取的主要措施:文獻收集、閱讀期刊雜志、上網查閱資料

主要參考資料:

[1]陳冬妍.談企業成本控制[J].煤炭技術,2002;3

[2]任多魁,胡中艾.成本會計學[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1995

[3]魯亮升.成本會計[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4]易佩富.淺談中小型企業的成本控制[J].資產與產權,2003;5

[5]侯雪筠.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及其會計制度建設[M].北方經貿出版社,2004;8

[6]杜曉榮,路慶春.成本控制與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7]于富生,王俊生.成本會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篇(4)

成本會計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一般是結合財務會計實務操作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賬務處理程序,按照進行具體實務操作的步驟,重點突出成本核算的實驗內容,同時注意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以期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起到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進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在賬務處理程序的選擇上,一般選擇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該賬務處理程序具有步驟簡單、易于操作、運用方便的特點,能夠滿足成本會計課程實驗教學的要求;其次,具體的實務操作步驟主要包括三個環節,即: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賬簿的登記;編制會計報表;最后,編制的會計報表不僅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三張基本報表,還包括相關的成本報表,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成本預測、決策與成本計劃、控制等。

二、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的選擇應當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充分體現教學內容的實質,促進新型財會教學方法的運用,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以期達到鍛煉與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從而為其將來從事財會方面的研究與進行實務操作打下良好基礎。鑒于此,在分別對理論教學模式與實驗教學模式探討的基礎上,提出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1、理論教學模式理論教學模式是在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僅僅闡述理論教學內容,而實驗教學內容則合并到財務會計實務操作中去進行講解,不再單獨進行闡釋。因此,選擇理論教學模式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成本會計的理論水平,為將來從事相關專業研究打下基礎。首先,成本會計課程雖然是財會類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但是,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往往將該課程與其他財會類課程合并為一門課程,例如,將管理會計課程與成本會計課程合并為管理成本會計課程;或將財務管理課程與成本會計課程合并為財務成本管理課程。這就造成了成本會計課程內容的壓縮,學生不能全面了解成本會計理論知識。而理論教學模式則充分考慮到這一情況,因此將成本會計課程作為單獨的一門課程進行設置,不再與其他財會類課程相合并。其次,在理論教學模式中,未能加入實驗教學內容,因此,雖然學生的理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其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鍛煉,這就造成了該模式適用的范圍較為有限。

2、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模式是在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的,除闡述與成本會計相關的理論知識(基本理論知識)外,單獨設置成本會計實驗課程進行講解,從而為學生將來從事相關專業的實務操作打下基礎。該模式偏重于對實驗教學內容的講解,且將成本會計相關實務操作從財務會計實務操作中提取出來,單獨設置實驗課程,從而使學生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但是,由于該模式僅僅對理論教學內容中的最為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了闡述,未能詳盡闡述擴展理論知識,因此也造成了該模式的適用范圍較為有限。

篇(5)

獨立學院培養的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獨立學院的畢業生大多在畢業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因此對于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比較強調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管理會計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顯著。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于管理,而相對于財務會計而言,企業更需要管理會計及時、準確地為其提供決策所需的信息。能否成功運用管理會計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但是在西方管理會計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高校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卻依然守舊,所講授的內容多停留在80年代之前的知識,所使用的教法也很單一,僅僅停留在課堂的講授上。筆者通過走訪獨立院校的在校學生,了解到在校學生均認可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認為學校開設管理會計這門課程是必要的;但通過走訪畢業生卻發現管理會計的實用性卻并未得到畢業生的廣泛認可,許多已經畢業在中小企業工作多年的財務人員,他們認為在工作中并未真正用到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因此,現有的管理會計課程必須進行改革,否則將與時代脫節,與社會需要脫節。

一、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及課程教學現狀

管理日益成為現代企業經營成敗的主要因素,管理會計為企業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目前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和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召開會,正式宣布啟用全球特許管理會計師這個新的頭銜,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國目前財會類專業每年畢業生人數急劇增長,但管理會計方面的人才卻是供不應求。懂管理、會經營、能夠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相關信息的管理會計人才是企業更加需要的。以就業為導向的獨立學院必須順應市場需要,重視財會類專業學生管理會計方面能力的培養,把管理會計的實踐能力作為重點,對管理會計課程體系的設計進行改革。培養學生實操能力,將來就業后能應用管理會計的知識進行分析、決策。

鑒于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我國獨立院校財會類專業目前大多都開設了管理會計這門課程,絕大部分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將其作為必修課或者指定選修課。但是從課時上講,管理會計相對于財務會計類課程課時要少,從武昌工學院會計學本科專業2009版人才培養方案來看,管理會計課時僅48學時,遠低于其他會計專業課程,一般財會類課程是64學時,而且其他會計專業課程在上完理論課后會有相應的實驗、實訓課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但是管理會計課程卻沒有相應的實驗、實訓課。而且相對于其他會計專業課程,管理會計的師資力量也相對較弱,尤其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管理會計雙師型人才。

二、管理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課程內容重復嚴重

目前,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是高校財會類專業的三門主要專業課,三門專業課的課程內容重復嚴重,其中以資金時間價值、本量利分析、資金需要量的預測、利潤預測、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存貨控制等內容重復最多。課程內容之間的重復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滋生上課睡覺、逃課等不良現象,而且還會影響老師的教學熱情,最終將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

2、管理會計課程內容陳舊,未能與時俱進

近年來,西方管理會計發展迅速,質量成本法、作業成本法、非積累成本法、戰略管理會計等不斷充實著管理會計的內容。但我國目前使用的管理會計教材的內容多是以傳統管理會計知識為主,有些教材雖然添加了西方管理會計新知識的介紹,但是在實際授課時,老師講授的主要還是傳統的管理會計知識和配套的練習題。教學內容不能及時更新,最終將導致畢業生在將來的工作中無所適從,無法將陳舊的知識用于現代企業的管理。

3、管理會計的教法單一,缺乏吸引力

管理會計課程教法比較單一,一般以課堂講授為主,信息手段的使用情況較少。目前管理會計課程一般很少使用實踐教學,案例教學也比較少見,其知識相對枯燥,與實踐脫節,致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缺乏興趣,只是被動的聽課,很少主動思考,學完之后很快忘記了,學習效果較差。

4、管理會計的師資隊伍相對薄弱,缺乏雙師型人才

獨立學院以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因此在師資隊伍上非常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中均配有實驗、實訓課程,一般是由會計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承擔相應的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實驗和實訓課程的學習深化理解所學的會計知識,增強學生實操能力,以提高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競爭力。但是由于管理會計的理念尚未成熟,管理會計的假設、對象、目標、原則還未有統一的觀點,其方法涉及較多的復雜計算,因此較難掌握。我國企業中許多管理會計的成功案例只是個例,不能得到較好的推廣,因此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的應用十分有限。再者,我國管理會計通常沒有單獨的部門,往往從屬于企業的財務部門,有些中小企業甚至沒有管理會計的崗位,有些中小企業即使沒有管理會計的崗位,也根本沒有應用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服務。只有少數大企業才配備了管理會計,只有大企業的高級財務人員才可能用到管理會計相關知識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因此,管理會計人才總量不足造成高校師資隊伍中雙師型教師的缺乏。

三、管理會計課程改革的建議

1、正確劃分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變化教學方式

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的內容劃分是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進行協調:第一種方式是通過協調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盡量避免重復,比如通過選擇系列教材、通過各門課教師之間的溝通來確定各門課的教學內容;第二種方式是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比如在財務管理、成本會計課程上有些內容已經講授過,在管理會計課程上就改用實訓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2、與時俱進地引進西方管理會計原版教材

管理會計是一門交叉科學,近年來我國會計發展迅速,與西方會計方面的差距不斷縮小,會計國際化趨同非常明顯。西方管理會計近年來發展迅速,管理會計的內容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質量成本法、作業成本法、非積累成本法、戰略管理會計等新興的研究領域不斷拓展著管理會計研究范圍,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筆者認為此時應適當引入國外原版的管理會計教材,使用國際最新的管理會計知識進行教學,對于一些尚未定論的管理會計知識,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學生主動思維。

3、使用國際經典案例,拓展學生視野

相對而言,管理會計是一門比較適合案例教學的課程。原因有二,一是因為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并未完全上升到理論階段,有許多實務中的成功案例也只是個例,可以借鑒但未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二是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在課程設置上存在比較嚴重的交叉重復現象,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課程中已經講授的內容到了管理會計課程中重復講授,不僅是教學資源的浪費而且也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缺失。因此,不妨換種方法,使用經典案例進行教學,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理論聯系實際,深化理解。案例教學有著一般課堂教學所不具有的優勢,它不僅使學生對困難的知識能有直觀的了解,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能增強學生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因此目前比較流行。但由于我國企業對管理會計運用有限,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一般很少用到管理會計,即使是大企業對管理會計的運用也不是很多,因此國內無法為教學提供較為完善的經典案例。但西方國家近年來管理會計方面有了較大的發展,管理會計不僅在大企業運用,中小企業對管理會計的運用也已經普及,其中不乏經典案例,因此可以將這些經典案例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介紹給學生,以拓展學生國際化視野,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基礎。

4、培養管理會計雙師型人才要以內培為主,引進為輔

管理會計在我國的運用還沒有普及,因此從事過管理會計相關工作的雙師型教師較少,要想通過招聘引進管理會計的雙師型教師比較困難。但是管理會計的雙師型教師可以通過內部培養獲得。學院可以通過與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合作的形式,通過走訪企事業單位來了解企事業單位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通過走訪事務所、咨詢機構等單位來了解如何運用管理會計的知識為企業管理服務。另外,學院還可以通過走訪兄弟院校,共同探討培養管理會計雙師型人才的途徑;同時學院應鼓勵雙師型教師積極參加社會兼職,比如在企業兼職,參與企業實際的管理,比如為企業編制預算等,這樣既能獲得管理會計的實際工作經驗,又可獲得編寫案例的資料,豐富適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的案例,以便從中找出管理會計發展的客觀規律。

5、鼓勵學生選擇管理會計方向的論文題目進行研究

管理會計是一門實用性強、發展快的學科,因此鼓勵學生選擇管理會計方面的題目撰寫論文,可以加強學生對管理會計知識的理解和創新。西方近年來在管理會計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管理會計的內容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質量成本法、作業成本法、非積累成本法、戰略管理會計等新興的研究領域不斷拓展著管理會計研究范圍。但是西方管理會計的新成果運用于我國企業的實踐畢竟還有一個過程,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對案例進行引導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分組討論,有些案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來撰寫課程論文。另外,學生還可以將管理會計的內容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通過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更加了解管理會計,為管理會計的發展作出貢獻。

總之,管理會計作為一門正在發展的學科,其假設、對象、目標、原則尚處于探索階段,課程改革是必須的,而且是循序漸進的。高校和教師應不斷根據管理會計學科的發展規律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注:本論文是校級課題《會計學專業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三門課程的關系及教學組織協調研究》2011JY0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牛彥秀: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內容交叉問題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2(6).

[2] 劉婷:案例教學及其在會計專業課程中的運用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7.

篇(6)

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以應用型人才為主,但從近年會計專業就業市場看,用人單位需要的是理論基礎扎實、專業實踐能力強、上崗適應能力快的畢業生,但實際上會計專業學生對專業知識把握水平差,尤其是對會計實務的動手能力較弱,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因此,切實加強會計實踐教學是目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首要任務。

一、目前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了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理論及動手能力,各有關院校都采取積極措施加強會計實踐教學,但是目前仍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目前雖然一些高校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但由于種種原因實踐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理論與實踐仍然存在相脫節的現象。如校內會計模擬實驗雖然采取模擬仿真的形式,但由于存在實驗材料的單一、實驗方式的單調等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能持久,實驗效果差。校外實習雖可以彌補校內模擬實驗的不足,但由于實習單位接納的學生數有限,校外實習安排較困難。即使已經進入實習單位,實習單位給予學生動手的機會少,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手工模擬實驗與會計電算化實驗相脫節

目前,大多數高校分別設置了會計手工實驗室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但在教學環節中,會計手工實驗與會計電算化實驗卻相互脫節。手工實驗結果不能通過計算機得到進一步驗證,二者的有機關聯及相互印證得不到應有的體現。

(三)實驗教學師資力量較弱

目前高校的會計教師大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而且大多數高校沒有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在時間上、組織上和經費上都沒有相應的安排和保證,不可避免地出現教師脫離實踐的現象。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會計實踐教學附屬于理論教學,單獨設課的實驗課程少,實驗課時明顯不足,實踐環節系統性較差,缺乏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本文認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應以校內實驗環節為基礎,以校外實習環節為補充,以校內外科研環節為高度,以手工和電算化兩種形式為手段,形成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體系。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如下圖:

(一)實驗環節

實驗環節由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組成。實驗環節一般結合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進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或于課程結束后進行。

1. 課程實驗

會計學專業主要課程有《初級會計學》、《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和《審計學》等課程。每門課程都可以在教學中或教學后進行相關課程的實驗,通過實驗能夠將每門課程理論知識應用于實務中,從而達到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基本動手能力的目的。

課程實驗的實施可采取單項實驗或整體實驗兩種形式。單項實驗一般在教學過程中,以課程的章節為實驗單位,按理論教學進度分別組織實驗。整體實驗一般在課程結束后,以課程系統理論知識為實驗單位進行較綜合的實驗,以強化對課程知識的系統性。在一門課程中可分別采取兩種單獨的實驗方式,也可采取兩種實驗方式結合的形式。

比如在《初級會計學》的教學過程中,可分別進行原始憑證及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會計賬簿的開設和登記等單項實驗,又可以在課程結束后設計一整套關于企業賬務處理流程的整體實驗,讓學生完成從建新賬開始,到處理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一系列基本會計業務。

又如在《成本會計學》的教學過程中,可分別進行各種費用分配表的編制、輔助生產成本分配、產品成本計算表的編制等單項實驗,又可于課程結束后設計一套運用所學的成本計算方法,完成從費用的發生、歸集和分配到產品成本計算的整體實驗。

2. 課程設計

在《財務管理學》、《財務分析》、《管理會計學》等課程結束后可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強調“知識點”的鞏固和訓練,強調“知識線”的貫通,通過課程設計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全面培養學生獨立、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比如通過《財務管理學》課程設計,能夠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財務管理的知識要點,把財務管理理論知識與企業實務結合起來,強化理解理論知識,熟悉各種理財技巧和方法,對財務管理問題形成系統的認識。

3. 綜合實驗

綜合實驗一般在學完主要專業課程之后進行,通過綜合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加強學生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綜合實驗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針對企業全面經濟業務進行會計實務模擬實驗;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實驗資料基礎上進行財務分析和企業籌資決策、投資決策、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實驗;第三部分,根據前兩部分實驗資料進行審計實驗。因此,綜合試驗的內容可涵蓋《初級會計學》、《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等多門會計專業課程。

綜合實驗可采取個人實驗和分組實驗兩種方式。個人實驗要求每個學生各自單獨完成全部模擬實驗內容;分組實驗是在實驗時將學生分組,在每組中按照會計各崗位的分工情況,進行分崗位操作。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可根據實際靈活選擇。

(二)實習環節

實習環節要求必須在校外進行,通過校外實習彌補校內實驗環節的不足,讓學生真正走進企業,進行真實的會計業務處理、財務管理和審計。實習環節主要分為認識實習、業務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個階段,并結合實驗環節的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安排具體的實習時間。如在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的同時,安排對應的認識或業務實習,在課程綜合實驗后即安排畢業實習等,形成校內與校外、實驗與實習相互交錯的實踐模式。

認識實習是在學生學完了《初級會計學》之后進行的,主要是了解企業的記賬程序和記賬方法。主要方式是:首先參觀企業生產工藝過程,請財務主管介紹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財務核算特點;其次要求學生必須到企業動手實踐。認識實習要求學生了解企業的性質、規模;企業主要生產何種產品,主要生產過程怎樣;企業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如何;企業采用何種記賬程序和記賬方法等。通過實習,使學生熟悉會計科目、記賬憑證、賬簿的使用方法,了解企業的賬務處理程序和基本會計報表,為今后學習《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課程打下基礎。

業務實習在學生學完全部專業主干課程之后進行。學生在學完全部專業主干課程之后,基本已掌握了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業務實習,目的是使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在認識實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會計程序、會計方法、會計準則,掌握各類型會計業務處理的基本方法。通常以分散方式將學生安排到各類型企業單位進行會計實習,主要實中型工業企業的會計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財務管理等內容,了解物資流轉及資金周轉情況,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財務核算特點,會計電算化應用情況。通過業務實習,學生應會設賬、建賬;會對大中型企業的會計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會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基本報表;能夠根據報表和相關數據進行基本的財務分析等。

畢業實習在學生畢業之前進行,往往結合畢業論文選題和將來的就業方向進行有目的的實習。可以分散方式將學生安排到企業、事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進行會計實習,主要實習各類型企業、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財務管理、審計等內容。畢業實習的目的其一是結合畢業論文選題在實習中收集相關資料,為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論文打下基礎;其二是學生可以根據將來的就業方向有選擇的進行實習,既深入實習了某一領域也為將來就業奠定了良好基礎。比如,如果將來要到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那么畢業實習就可以選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如果就業單位已經確定,就可以到就業單位進行畢業實習,為畢業后即能上崗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通過校外實習,學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會計、財務及審計工作的意義,進一步深化專業理論知識,熟悉現行會計、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審計實務操作技能,對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審計工作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科研環節

科研環節是對會計相關理論與實踐的深化,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提升。通常可以通過諸如畢業論文寫作、開展社會調研或實踐、參加科研活動等方式進行。

畢業論文寫作是考察會計專業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計學專業各課程是一個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因此,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就是理解課程之間的關系,并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008年5月總書記在北京大學的重要講話中,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向人民群眾學習,磨煉意志,增長才干,切實提高創造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今后走上社會、成就事業打下堅實基礎”。因此,會計專業學生應進行必要的社會調研和實踐。社會調研和實踐活動能夠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了解專業動態,了解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增強對社會的認識能力。通過開展深入的社會調研活動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素質和能力。

另外,學生可以通過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參加諸如“創業計劃大賽”等形式的全國性比賽活動提升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培養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引導學生崇尚科學,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成才的熱情。

通過科研環節,學生可以針對感興趣的領域做更深入系統的研究,提升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會計專業人才。

三、新體系下會計實踐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教學體系設計的目的,在會計實踐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必須注意將會計手工實驗與會計電算化實驗緊密結合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對會計工作的要求,必須改變會計手工實驗和電算化實驗相脫節的現象,使兩者融為一體。具體做法有先后實驗和平行實驗兩種。先后實驗是首先做手工實驗,然后再做電算化實驗,即在手工實驗核算資料的基礎上進行電算化實驗。實驗材料從原始憑證的輸入、記賬憑證的編制到登記賬簿和生成會計報表都采用相同數據。平行實驗是在手工實驗的同時同步進行電算化實驗。在手工實驗與電算化實驗緊密結合下,學生不僅掌握了手工會計業務處理的過程,同時熟悉了會計電算化軟件操作的處理方法,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實際需要。

(二)必須建立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實驗教學師資隊伍

會計實驗教學對指導教師要求比較高,既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必須加強會計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會計實驗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解決實驗師資問題,學校可以選擇那些具備理論與實踐素質要求的教師擔任實驗指導教師。同時,為實驗教師創造有利條件到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去參加社會實踐,以提高其實踐工作經驗。另外,還可以通過聘請校外有豐富經驗的高級會計人員、注冊會計師等給教師做培訓來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三)必須注意將校外實習和科研環節落到實處

為了保證實習環節和科研環節的實踐效果,必須建立多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或實踐教學單位,包括各類型企業、事業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徹底解決學生實習安排難的問題,使學生校外實習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好校外實習和科研環節的過程監控和實踐成果的評定,使校外實踐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玉榮. 應用型會計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研究[J]. 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6).

[2] 楊火青. 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實驗體系初探[J]. 中國農業會計, 2007,(7).

[3] 田巧娣. 高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 財會月刊(綜合),2007,(5).

篇(7)

一、人力資源的資產屬性

首先,人力資源是企業的資產。人力資源會計與傳統會計的本質區別就在于人力資源會計將人力資源投資視為資產,而傳統會計則作為費用。所以談論人力資源會計,首先就要確認人力資源是否是資產?資產,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夠以貨幣計量,預期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經濟資源。據此定義,人力資源是企業的資產,因為人力資源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勞動者的這種勞動能力顯然是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的;而且,人力資源的成本,即企業投資在人力資源上的招聘費、培訓費、保險費、工資及福利費等支出都是能夠以貨幣計量的;還有,人力資源也是企業可以實際控制的,一旦勞動者被企業雇傭,他的勞動力事實上就已經為企業所控制,在勞動契約解除以前,勞動者不能再自由地向他人出售勞動力,特別是正常上班時間,勞動者的時間和所做的事都不能為自己所控制。所以,企業的人力資源是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能夠以貨幣計量,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重要經濟資源,是企業的重要資產。

其次,人力資源應屬企業的無形資產。因為,無形資產是不具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具有無實物形態、用于生產商品或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而持有、可以在一個以上的會計期間為企業提供經濟效益、所提供的未來經濟效益具有不確定性等特征。人力資源符合上述定義和特征:人力資產不具備實物形態。人力資產本質上是指員工的服務能力和潛力,這種能力、潛力是沒有實物形態的;人力資產是用于生產商品、提供勞務或管理的人力資源;人力資產投資的受益期通常在一個會計期間以上,服務期低于一個會計期間的員工的工資等支出一般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予以資本化;人力資產到底能為企業帶來多大的效益是很難估計的,另外,由于人才的流動性大,使人力資產的受益期事實上也很難確定。綜上所述,人力資源應屬企業的無形資產。

二、人力資源成本的經濟實質

馬克思指出:“按本文由收集整理照資本主義方式生產的每一個商品價值,用公式表示是w=c+v+m,如果從這個產品價值減去剩余價值,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個在生產要上耗去的資本價值c+v的等價物或補償價值。”“只是補商品使資本家自身耗費的東西,所以對資本家來說,這就商品的成本價格。”在這里,被馬克思稱之為商品的“成本格”的那部分商品價值,指的就是商品的成本。人力資源成本作為一種價值范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是客觀存在的,不過在對人力資源成本的把握上,要注意兩點: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著本質的區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企業作為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其基本的經營目標就是向社會提供商品,滿足一定的社會需要,同時要以產品的銷售收入抵償自己在商品的生產經營中所支出的各種勞動耗費,并取得盈利。人力資源是一項重要的資源,企業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和管理。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是指主要研究有關人力資源投資支人力資源會計論文出的計量、核算和報告的人力資源會計。人力資源會計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目前,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在經濟工作中起到愈來愈大的作用。

但二者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就是二者都是市場經濟,因此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商品價值、成本、利潤等經濟范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仍然有其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只是它們所體現的社會經濟關系有所不同。二是人力資源成本與一般商品成本有很大區別。一般商品的理論成本由兩部分組成:(1)已耗費的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c),(2)勞動者為自己勞動創造的價值(v),因此,一般商品成本的經濟實質可以概括為:“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耗費的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創造的價值的貨幣表現,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所耗費的資金總和”。但人力資源與之不同,它在使用過程中為商品創造了價值,也為自身創造了價值,但其本身不僅不會發生耗費,而且還會增值。綜上所述,可以對人力資源成本的經濟實質概括為: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為商品創造的價值和為自身創造的價值的貨幣體現,即企業在取得和使用人力資源過程中所耗費的資金總和

三、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對象及處理方法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對象是指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反映和監督的內容。從理論上講,也就是人力資源成本包括的內容,即企業為取得和使用人力資源而發生的招聘、錄用、教育、培訓、醫療、保險、工資、福利和管理等的費用和支出。與其他資產成本的分類相似,人力資源成本包括歷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兩種。

1.人力資源歷史成本,它是指已經發生的現實成本,伴隨著人力資源的獲得、擁有、使用、安置和流動,所發生的實際費用,它可以按照歷史成本計價原則進行記錄和核算,它由三個部分組成:①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特別是在初期,要經常進行人力資源的購入和更替,為此企業所支付的全部價值,構成了人力資源的原始成本;②人力資源具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企業在使用人力資源過程中會消耗掉許多費用,即要為其載體支付工資薪金、津貼和各種福利費用,這些構成了人力資源的使用成本,畢業論文人力資源的使用成本是目前人力資源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③為了提高人員的素質和技能,使他們適應新形式下經濟發展的要求,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企業必須為從業人員支付培

篇(8)

1.1實驗內容相對簡單

我們的會計實驗相對比較簡單,對會計分析、預測、決策等涉及較少,缺乏鍛煉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創造性地分析復雜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的內容,缺乏深度,無法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也只把實踐教學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業,感覺在實驗室中進行的教學實踐和在普通教室進行的教學基本沒有區別,學習主動性不強,參與積極性不高。還存在遲到、早退、缺勤、抄襲的現象,尤其是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一般都是由學生自己找實習單位,而學生把實習時間大多花在聯系工作單位、參加面試上,根本無心實習,所要求的實習報告也是想辦法編出來的。而畢業論文也大多是照抄網上的論文,或東拼西湊,這就使得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這兩種重要的實踐課程流于形式。

1.2實踐教學與實際有脫節

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往往被設計成“個人全能項目”,發給學生一套練習題,以及憑證、賬簿,讓學生一個人包攬全部業務,自己操作整個過程,學生自己既是出納、又是會計;既管記賬、又管復核;既是會計員、又是會計主管。這樣一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對各自崗位的工作流程、任務職能等并不十分清楚,無法形成鮮明的崗位意識。另外,一些在實際工作中發生較多的業務,比如說銀行結算和納稅申報,在實踐教學中往往都是在實訓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來說明經濟業務發生的過程、內容和結果,實驗也只是要求學生根據事先填好的結算憑證進行賬務處理和填制某些稅種的納稅申報表,學生根本不知道銀行結算和納稅申報業務的實際發生過程,這使得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不知道怎樣與銀行和稅務部門打交道,缺乏進行銀行結算和稅務處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師實踐經驗不足

有些教師自己未從事過實際財務工作,也少有機會到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崗位進行實踐鍛煉,造成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有時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來指導實習,造成與會計制度、會計規范或實際會計工作的沖突,從而使實踐教學的質量沒有根本保證。

2構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該增強實踐,強化應用,體現特色,突出創新,搭建多維度、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如下圖所示:

2.1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三大平臺

2.1.1實驗教學平臺實驗地點主要是校內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包括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創新創業實驗,基礎實驗是學生在學習完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后開設的,包括計算技術、點鈔技術、會計書法、基礎會計模擬實訓、財務會計模擬實訓、成本會計模擬實訓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的基本業務內容、會計處理和操作過程,培養學生專業基本技能和應用能力;專業及崗位實驗是在學生學習完專業課程后開設的,包括稅收實務模擬實訓、財務管理崗位實訓、會計核算崗位實訓、企業管理模擬實訓、審計實務模擬實訓、ERP實訓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的系統的、綜合的技能,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和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創新創業實驗,一般是開展創新創業大賽或創建模擬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學期,使學生熟悉創業真實過程,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增強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在實驗教學平臺中,在現有的高職高專實驗的基礎上,要注意盡量創造真實的經濟環境,培養學生辦理銀行結算、進行納稅申報的能力,可以考慮將學生分成若干大組,每個大組包括企業小組、銀行小組、稅務小組,每個小組中,“一人一崗,各司其職”,培養學生的崗位意識。不同小組之間有業務往來,不同大組之間也發生業務往來,比如說不同大組的企業之間有采購、銷售等日常業務,同時與其他小組之間還會發生銀行結算和稅務處理業務等。

2.1.2實習教學平臺大學四年每年安排一次會計實習,第一次是認知實習,讓學生去校外實訓基地參觀、了解,對企事業單位所處的環境和實際工作情況有一個感性認識,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崗位實習,在部分專業課程結束后,到校外實訓基地或其它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熟悉各崗位的職責分工和具體工作內容,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會計業務處理流程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畢業實習,安排學生到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會計工作崗位上去,一般時間安排在大四下學期。要加強實習平臺的建設,首先要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但長期以來,由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企事業單位對與高校建立會計實習基地的意愿很淡薄,會計專業的學生實習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難題。作為高校來說,一方面要與各類企事業單位多多溝通聯系,實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實現實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資、擔保、管理、財務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師事務所等一大批中介機構為突破點,加強會計中介機構實訓基地的建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樣一大批會計中介機構已經開始壯大起來,他們把會計工作當做是一種對外提供的技術服務,不再排斥實習學生的參與,而且在業務旺季對于實習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這樣,學生可以親身參與到各類企事業單位的擔保、咨詢、審計、評估等項目,在實踐中加深對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1.3實踐教學平臺主要包括社會調查、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社會調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進行,可以針對會計教學或會計改革的熱點問題定出要調查的內容,采取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網上調查和實地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會計機構設置、會計制度建設等情況,了解會計工作的組織、會計人員素質、會計核算、會計管理等情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為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提供寫作素材。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都具有實踐性和理論性的雙重性質,學年論文是學生對一學年所學專業知識在專業實習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總結,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學期;畢業論文學生對大學四年所學專業知識在各類實習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總結,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學期。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作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來說,要強調從實踐中選題,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那些通篇理論論述,缺乏實踐內容支持的論文,可以考慮要求重新選題和定位。

2.2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現在的高校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在企事業單位工作過,缺乏實際會計工作經驗。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與校外實習基地、企事業單位、會計中介機構的聯系和交流機制,鼓勵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定期到這些單位掛職,從事具體的財務工作,積累會計實踐經驗,提高實務處理能力,更好地滿足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也可以多組織會計專業教師到兄弟院校參觀學習,交流教學經驗,多參加教育界和會計職業界組織的學術交流、研討活動,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建立校外注冊會計師、注冊審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等財務專家以及經驗豐富的會計從業人員檔案,保持經常性的交流,促進產學研結合,還可以定期將這些專家學者請進校園作相關內容的專題講座,甚至直接授課。同時支持會計專業教師參加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資格的考試,并要求取得資格證書,達到會計教育對“雙師”型教師的要求。

2.3建立實訓技能和質量評價體系

完善和規范實踐教學評價,建立實訓質量和技能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對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另一部分是教師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制定評價體系的詳細考核指標和考核方式,對學生的考評可以采取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口試、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手工模擬、上機模擬等多樣化的形式;對教學質量可以建立學校、教務處、系部、學生和校外財務專家五級監控和評價體系,采取學校抽查、系部檢查、教師自評、校外專家評學、學生評價等多種方式,尤其對實驗實習過程進行嚴格監控,分階段進行考核,從而對整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科學的評價。

篇(9)

1.1實驗內容相對簡單

我們的會計實驗相對比較簡單,對會計分析、預測、決策等涉及較少,缺乏鍛煉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創造性地分析復雜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的內容,缺乏深度,無法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也只把實踐教學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業,感覺在實驗室中進行的教學實踐和在普通教室進行的教學基本沒有區別,學習主動性不強,參與積極性不高。還存在遲到、早退、缺勤、抄襲的現象,尤其是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一般都是由學生自己找實習單位,而學生把實習時間大多花在聯系工作單位、參加面試上,根本無心實習,所要求的實習報告也是想辦法編出來的。而畢業論文也大多是照抄網上的論文,或東拼西湊,這就使得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這兩種重要的實踐課程流于形式。

1.2實踐教學與實際有脫節

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往往被設計成“個人全能項目”,發給學生一套練習題,以及憑證、賬簿,讓學生一個人包攬全部業務,自己操作整個過程,學生自己既是出納、又是會計;既管記賬、又管復核;既是會計員、又是會計主管。這樣一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對各自崗位的工作流程、任務職能等并不十分清楚,無法形成鮮明的崗位意識。另外,一些在實際工作中發生較多的業務,比如說銀行結算和納稅申報,在實踐教學中往往都是在實訓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來說明經濟業務發生的過程、內容和結果,實驗也只是要求學生根據事先填好的結算憑證進行賬務處理和填制某些稅種的納稅申報表,學生根本不知道銀行結算和納稅申報業務的實際發生過程,這使得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不知道怎樣與銀行和稅務部門打交道,缺乏進行銀行結算和稅務處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師實踐經驗不足

有些教師自己未從事過實際財務工作,也少有機會到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崗位進行實踐鍛煉,造成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有時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來指導實習,造成與會計制度、會計規范或實際會計工作的沖突,從而使實踐教學的質量沒有根本保證。

2構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該增強實踐,強化應用,體現特色,突出創新,搭建多維度、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如下圖所示:

2.1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三大平臺

2.1.1實驗教學平臺

實驗地點主要是校內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包括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創新創業實驗,基礎實驗是學生在學習完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后開設的,包括計算技術、點鈔技術、會計書法、基礎會計模擬實訓、財務會計模擬實訓、成本會計模擬實訓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的基本業務內容、會計處理和操作過程,培養學生專業基本技能和應用能力;專業及崗位實驗是在學生學習完專業課程后開設的,包括稅收實務模擬實訓、財務管理崗位實訓、會計核算崗位實訓、企業管理模擬實訓、審計實務模擬實訓、ERP實訓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的系統的、綜合的技能,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和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創新創業實驗,一般是開展創新創業大賽或創建模擬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學期,使學生熟悉創業真實過程,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增強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在實驗教學平臺中,在現有的高職高專實驗的基礎上,要注意盡量創造真實的經濟環境,培養學生辦理銀行結算、進行納稅申報的能力,可以考慮將學生分成若干大組,每個大組包括企業小組、銀行小組、稅務小組,每個小組中,“一人一崗,各司其職”,培養學生的崗位意識。不同小組之間有業務往來,不同大組之間也發生業務往來,比如說不同大組的企業之間有采購、銷售等日常業務,同時與其他小組之間還會發生銀行結算和稅務處理業務等。

2.1.2實習教學平臺

大學四年每年安排一次會計實習,第一次是認知實習,讓學生去校外實訓基地參觀、了解,對企事業單位所處的環境和實際工作情況有一個感性認識,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崗位實習,在部分專業課程結束后,到校外實訓基地或其它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熟悉各崗位的職責分工和具體工作內容,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會計業務處理流程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畢業實習,安排學生到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會計工作崗位上去,一般時間安排在大四下學期。要加強實習平臺的建設,首先要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但長期以來,由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企事業單位對與高校建立會計實習基地的意愿很淡薄,會計專業的學生實習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難題。作為高校來說,一方面要與各類企事業單位多多溝通聯系,實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實現實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資、擔保、管理、財務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師事務所等一大批中介機構為突破點,加強會計中介機構實訓基地的建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樣一大批會計中介機構已經開始壯大起來,他們把會計工作當做是一種對外提供的技術服務,不再排斥實習學生的參與,而且在業務旺季對于實習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這樣,學生可以親身參與到各類企事業單位的擔保、咨詢、審計、評估等項目,在實踐中加深對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1.3實踐教學平臺

主要包括社會調查、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社會調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進行,可以針對會計教學或會計改革的熱點問題定出要調查的內容,采取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網上調查和實地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會計機構設置、會計制度建設等情況,了解會計工作的組織、會計人員素質、會計核算、會計管理等情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為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提供寫作素材。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都具有實踐性和理論性的雙重性質,學年論文是學生對一學年所學專業知識在專業實習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總結,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學期;畢業論文學生對大學四年所學專業知識在各類實習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總結,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學期。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作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來說,要強調從實踐中選題,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那些通篇理論論述,缺乏實踐內容支持的論文,可以考慮要求重新選題和定位。

2.2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現在的高校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在企事業單位工作過,缺乏實際會計工作經驗。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與校外實習基地、企事業單位、會計中介機構的聯系和交流機制,鼓勵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定期到這些單位掛職,從事具體的財務工作,積累會計實踐經驗,提高實務處理能力,更好地滿足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也可以多組織會計專業教師到兄弟院校參觀學習,交流教學經驗,多參加教育界和會計職業界組織的學術交流、研討活動,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建立校外注冊會計師、注冊審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等財務專家以及經驗豐富的會計從業人員檔案,保持經常性的交流,促進產學研結合,還可以定期將這些專家學者請進校園作相關內容的專題講座,甚至直接授課。同時支持會計專業教師參加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資格的考試,并要求取得資格證書,達到會計教育對“雙師”型教師的要求。

2.3建立實訓技能和質量評價體系

完善和規范實踐教學評價,建立實訓質量和技能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對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另一部分是教師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制定評價體系的詳細考核指標和考核方式,對學生的考評可以采取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口試、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手工模擬、上機模擬等多樣化的形式;對教學質量可以建立學校、教務處、系部、學生和校外財務專家五級監控和評價體系,采取學校抽查、系部檢查、教師自評、校外專家評學、學生評價等多種方式,尤其對實驗實習過程進行嚴格監控,分階段進行考核,從而對整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科學的評價。

篇(10)

21 世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財務技能培養是滿足市場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在應用型和創新型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師在學生財務技能培養中要以學生的實際應用為基本出發點,適時面向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和基層管理高技能的需要,認清財務技能培養與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相關性;處理好財務技能培養與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協調性。

一、教師的滲透作用

(一)教師滲透財務技能到教學內容中

根據市場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財務技能的要求,即熟悉會計主體業務的財務技能;掌握機構會計系統和會計政策的財務技能;掌握各種財務分析和報表生成軟件的使用方法財務技能。根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設計的專業課程,教師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培養學生財務技能的相關專業課進行分類為業務課程類、法規政策課程類和信息課程類,教師將財務技能分別滲透到這些類別的專業課程類型中的。

(二)教師滲透財務技能到教學模式中

教師根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財務分析能力培養方案,明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培養學生財務技能的“財務分析情境—財務分析崗位和財務分析任務—財務分析方法”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財務分析情境—財務分析崗位和財務分析任務—財務分析方法”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就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抓住;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二、教師的引導作用

(一)教師在教學內容上的引導

業務課程教學內容是財務技能培養的根本,教師對學生財務技能培養起到直接的作用。基礎會計課程側重在企業基本經濟業務核算、制造業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和賬務處理程序方面加以引導。企業會計課程側重在資金的籌集、使用、耗費、回收和分配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核算與監督方面加以引導。成本會計課程側重在費用要素的歸集與分配、成本會計核算法方面加以引導。管理會計課程側重在規劃、組織、控制和評價方面加以引導。財務管理課程側重在組織財務活動和處理財務關系方面加以引導。項目投資評估課程側重在以國家計委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為依據的,對投資項目進行合理的評估方面加以引導。技術經濟學課程側重在技術領域內資源最佳配置方面加以引導。

經濟法、稅法和證券投資屬于法規政策課程,是業務課程內容的基礎,教師對學生財務技能培養起到間接的作用。經濟法、稅法和證券投資側重在基本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內容方面加以引導,為更好地對學生財務技能培養奠定基礎。

會計電算化屬于信息課程,是業務課程的延續,教師對學生財務技能培養起到手段更新與擴展的作用。利用會計軟件,培養學生在各種計算機設備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難完成的會計工作過程的財務技能。

(二)教師在教學模式上的引導

實施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培養學生財務技能的“財務分析情境—財務分析崗位和財務分析任務—財務分析方法”的教學模式,教師為學生主動提供財務業務情境、財務崗位和財務任務和財務分析方法,學生在此基礎上,不斷接受財務技能的培養。

1.課程實驗教學活動的財務技能培養

教師為學生主動提供財務業務情境、財務崗位和財務任務和財務分析方法,培養學生記賬、報賬和算賬的技能和管理技能。

2.綜合性實驗教學活動的財務技能培養

信息對現代經濟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誰掌握信息多、快、準, 誰就能取得經濟的發展。教師引導學生如何獲取信息和加工整理信息的財務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及時獲取信息,并及時加工整理,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第一手資料,不斷開發信息資源,以滿足經濟管理的需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利用訓練中積累的大量信息資源,總結過去,把握現在,探索未來,積極發揮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財務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重要。管理知識和技能日新月異,發展迅速,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以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并增強創新的財務技能。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工作越來越具有綜合性、復雜性的特點,培養學生具備根據國家財經法規、會計工作法規等要求,具有區分真假和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實際分析財務技能。

3.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活動的財務技能培養

教師在學院教學活動引導下,除論文以外,設立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等多種文體的畢業論文設計,讓學生在多種文體畢業論文設計之間進行選擇,尤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商業計劃書畢業論文設計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的財務分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學生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練就過硬的語言表達能力,發揮其應有的財務分析職能作用,參與經濟管理,設計出相應的文本。練就人際交往能力,發揮其處理各方面經濟關系作用。

三、教師的溝通作用

教師在滲透和引導過程中,有效發揮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作用是強化學生財務技能培養的條件。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就業導向,采用不同方式激發學生財務技能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財務分析的觀念。教師采用不同方式示范引領財務基本技能操作,指導學生財務問題解決分析方法。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財務技能培養活動,訓練學生財務分析的能力。教師與學生溝通的主要途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見表1所示。

基金項目:

2009年山西省教育廳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提高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財務分析能力的研究”(晉教高[2009]44號);山西農業大學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高等農林院校大學生創業財務素質培養的研究”(YB-201309)。

參考文獻:

[1]顏華.論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J] .北方經貿,2007, (8).

上一篇: 主任醫師論文 下一篇: 跨文化知識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 亚洲天码中字一区 | 欧美、日本v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啪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