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0: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經管類課程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全面性與真實性
傳統的教學案例普遍存在不真實、不生動、背景材料少、案例過時片面等不足之處。而基于實習基地的教學案例是在學生充分了解、直觀感受下形成的,具有全面、直觀、真實等優點。學生可參觀實習基地,跟進案例全過程,自主學習。
2.實踐性與實驗性
高校借助企業先進的理念、設備、技術,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完成理論教學到實踐教學的轉化,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校企共建實習基地是一種通過教師和學生參與企業任務,企業人員參與教學,為學生提供實習項目、教學案例等,實現互利多贏的校企合作模式。因此,基于實習基地的教學案例開發和建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相對于傳統的案例教學,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對教學效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挑戰,能否取得預期效果亦是一個實驗性的過程。
3.動態性和系統性
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包含著若干階段和環節。各階段環節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整合。實習基地企業的各發展階段面臨的問題和對同一問題的應對方式有所不同。與傳統教學案例相比較,伴隨實習基地企業的發展,教學案例面臨著動態更新的過程。通常情況下,基于實習基地的教學案例的某一個階段的輸出成為下一個階段的輸入,環環相扣,校企合作的過程就是這些階段或環節的系統的嵌套體系。基于實習基地的教學案例可以制作成系列化,彼此相關聯,以此反映實習基地企業及其在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全貌,如此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系統化思維和邏輯思維。
4.互動性強與收益性高
案例教學以校外實習基地為依托,因此必須與實習基地企業建立密切的互動性的的伙伴關系。無論從實習基地企業教學案例資料的收集、討論、撰寫、授權使用等,還是課堂或企業現場上教學案例研討和分享,都需要實習基地企業人員的支持以及師生的親身參與,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實習基地企業也可能從參與教學案例研討和分享,獲得相應的收益(如厘清認識,促進思考和行動)。
二、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實施步驟
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主要包括如下4個實施步驟:
1.建立實習基地
本著“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各高校應積極與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強化教學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建立一批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部分高校建立了校企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的機制,與企業共建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專業,利用企業的技術與設備完成實踐教學。這種合作優勢互補、利益共贏,企業獲得了緊缺人才和先進的理論指導,學校實現了教學實習基地建設和社會需求的特色人才培養。
2.撰寫教學案例
在實習基地實踐的基礎上,可以合作撰寫教學案例。撰寫教學案例要注意幾點:1.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案例。案例撰寫要針對經管類學生現有的能力、知識結構和專業要求進行設計,使學生在得到樂趣和肯定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提高專業素養。2.教學案例必須具有典型性,它可能反映實習基地企業的典型和關鍵事件、成功經驗、優秀的管理實踐。3.教學案例要及時更新。社會是不斷發展的過程,經管類專業與現實經濟生活聯系密切,因此,案例應跟上時代要求,根據實習基地的發展及時更新,反映當前實際。
3.實施教學
有條件的情況下,學生先期參觀和了解案例企業。基于實習基地的教學案例的使用,最好的辦法是高校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相互配合,企業兼職教師或主要當事人分享案例,引導案例討論,高校教師參與討論。假如企業兼職教師或當事人無法到場,可采用錄音、視頻資料豐富和充實案例,增加其直觀的感受。
4.總結改進
為了保證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的效果良好,在實施教學之后,還應進行后期的總結,對教學成果有利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繼續發揚,有悖于教學目的的內容與形式就需要改進,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案例資料的充實和更新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三、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障礙
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的實施存在如下3個主要問題:
1.缺乏明確的法律約束和操作規范,專業集群效應很難體現出來
當前的校企合作案例教學還處于一種自發、散漫的初級階段,大多數都是依靠個人關系來聯系企業,沒有形成一種長期、穩定、成熟的機制。當前,我國雖有相關文件明確了校企合作的地位,但并沒有專門的法規來進行約束,也沒有對其具體操作提出指導性辦法。校企合作案例教學是許多經管類專業課程中都會用到的方法,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教學手段,但現實中,許多高校和實習基地企業并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專業群案例資源共享體系,目前的情況通常仍是一個院系、專業與實習基地企業對接。
2.缺乏有效的案例教學組織與運作體系
完整的案例教學需要一個有效的案例教學體系,包括案例教學的主導者、主體以及組織運作。首先,從案例教學的主導者———教師來看,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企業經營管理的實踐經歷和案例教學組織能力。然而,現實中大部分教師仍缺乏真正的企業管理經歷,因此案例教學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其次,從案例教學的主體來看,高校學生普遍缺乏社會實踐,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較難形成師生的互動。再次,從案例的組織運作來看,完整的案例教學要求教師要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幫助學生學習、研究案例,針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最終提出方案或建議。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完整的案例教學過程很難完成:1.完整的案例教學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而現行的教學管理制度設計使得教師缺乏足夠的激勵;2.完整的案例教學需要花費較長的教學時間,而正常的教學時間難以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3.案例資料要真實全面,但現實中企業會因為某些原因隱藏部分資料。4.企業兼職教師和當事人因為工作任務和業務很難安排時間參與案例教學,時間經常沖突,難以配合案例教學。
3.實習基地建設經費缺乏
高校通過組織、實施實習基地有效運行的實踐研究,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習基地建設、案例教學、聘請企業兼職教師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同時,與作為實習基地的企業建立良好的關系以保證雙方有效合作亦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高校對實踐教學經費的撥出不足以維持基地建設項目的開展,教師撰寫案例、帶學生參觀、企業兼職教師來訪等,均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持。
實踐教學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已不能滿足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我們必須對其進行改革,根據院校類型和專業特點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
應用型本科院校突出應用,經管類專業強調實務操作。所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具有經濟管理理論知識,能夠在經濟與管理崗位中熟練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根據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將實踐教學的目標確定為:學生通過實踐教學能夠了解市場經濟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掌握經濟與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企事業單位的基本業務流程、操作方法和組織管理模式;能夠將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快速、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能將上述目標具體化,并將之體現到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所以我們要實現上述目標需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1.修訂教學計劃,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和作用。
傳統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教學計劃往往以理論課程為主,理論課程的設置,從名稱、學分到開課依據、時間等都有詳細說明,實踐教學課程的設置相對來說簡單得多,往往一張表格半頁紙就能包括全部內容。我們必須修訂和完善原有的教學計劃,增加實踐課程學分在總學分中的比重,突出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利用實驗室,增加課程實踐教學在理論教學中的比重。
經管類專業課程的特點是理論與實踐并重,大多數的專業課程都有實踐操作環節,學生通過該環節可以對所學理論知識加深理解、充分消化和吸收,所以該環節應該從屬于理論教學,貫穿于理論教學中。可是傳統的課程設置使得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理論課上完后,在學期結束或開始時再上實踐課,導致學生對空洞的說教缺乏感性認識,無法對理論知識充分理解,不利于培養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現在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都已建成專業模擬實驗室,教師有條件在課程理論教學中加入實踐教學,利用實驗室進行輔助教學。這里,課程實踐教學通過上機實驗實現,實驗的任務是輔助理論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和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掌握實際操作方法和技能。
3.利用軟件進行專業實踐教學,重視校內仿真實訓環節。
專業實踐教學不同于課程實踐教學,它一般是針對某課程或某專業,結合經濟管理中出現的實際問題,設計實踐教學內容,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由于經管類專業課程的特點,專業實踐教學大多在模擬實驗室利用計算機和軟件進行仿真實訓。我們必須重視這一環節,因為它是按照經濟管理環境、職能崗位、業務流程和內容全仿真的原則,將企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事務搬進實驗室,學生可以在模擬仿真的實訓環境中進行操作,開公司、做生意、打理業務,這樣既能掌握實務操作技能,又能檢驗自己的理論學習效果和經營管理能力,為走上實際工作崗位打下扎實基礎。他們的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大增,這使得專業實踐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得到保證。
4.深化校企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實習。
校外實習必須借助一定的平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即與院校有合作關系的各個企業。學生通過企業跟社會直接接觸,在真實環境中進行實踐,鞏固理論知識,掌握操作技能,鍛煉實際工作能力。既能讓學生通過實習發現不足,又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崗位,融入社會。
但是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的企業大多是托關系、找熟人才確立合作關系的,合作關系松散,企業數量少、質量不高、規范化不強。我們要盡快發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提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質量。
校外實習的形式很多,有教師安排到實習基地的集中實習,有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的分散實習。學生可以在課外參加科技活動、學科競賽、學術講座、社會調查、社團活動等;也可以在暑期進行社會實踐,如參加學校組織的實踐小分隊;或者到公司、企業、商場等能夠提供短期崗位的地方從事基層服務工作;或者進行自主就業和創業實踐。
5.控制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環節,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是高校實踐教學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實習崗位緊缺,就業壓力大,學生很難集中精力進行畢業實習,更沒心思和時間寫論文,嚴重影響了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所以實習和論文(設計)前要認真地進行動員,實習過程和論文寫作中要加強控制,實習和論文撰寫結束后,要對照考核標準嚴格評分。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考核體系的構建
傳統的實踐教學考核分兩種,第一是校內實習,如課程實踐教學考核,教師隨機選取部分知識點讓學生單獨操作,根據操作要求進行評分。這種考核方式不能全面檢驗學生對該課程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而且有的學生會抱有僥幸和投機心理,導致學習目標不明確。第二是校外實習,如專業認識實習,主要由教師依據實習手冊上規定的項目,包括實習日記、實習小結、單位鑒定、調查報告等書面報告進行評分,是對結果的評價,缺少對學生實踐過程中的評價,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考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完善的考核體系必須能夠正確、有效地檢查評價教學效果,發現問題,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也不例外,所以必須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以保證實踐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1.校內實習可以借助其他各種形式進行考核。
校內實習包括課程實踐教學、專業模擬實習(訓),由于時間關系,教師不能考核全部的內容,這時可以借助于其他形式對實踐教學效果進行檢驗。
課程實踐教學可借助于專業資格證書來考核,鼓勵學生在專業課程結束后考取相應的專業資格證書,如報關證、會計證、策劃師、物流師等。學生憑資格證書申請給本課程加分或作為技能拓展成果獲得獎勵學分。它有效地將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與專業考證相結合,既能檢驗實踐教學效果,又能增加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從而能提高學生參加實踐學習的積極性。
專業實訓可以借助于教學軟件進行考核。現在經管類專業教學軟件發展日趨成熟,考核體系堪稱完美,學生在實驗室利用教學軟件進行實訓的同時,軟件也對他們的實訓全程進行了記錄。教師可以對整個實踐教學環節分階段進行考核,而不是以前根據實習手冊最終給分。另外,在這些專業教學軟件中,實訓結果,如公司盈虧額,往往就是評價指標或重要參考。這種注重過程和實際業務結果的考核方式能夠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容易對學生形成激勵。
2.校外實習可以采用校內與校外成績相結合的考核方法。
學生如果是到企業實習,可以采用校內指導教師聯合企業指導教師共同考核的方法。校內指導教師主要對實習手冊上的各個項目進行評價,即對結果進行評價。企業指導教師主要對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表現和實習效果等進行評價,即對過程進行評價。兩者的評價在實習成績中的比例可以根據實習的性質來確定,如認識實習,校內指導教師的評價可占較大比重;而業務綜合實習,企業指導教師的評價則應占較大比重。
學生如果參加社會實踐,可以根據校內外取得的成果進行評價。如學生依托實踐項目參加科技競賽獲獎,考取了專業資格證書,發表了本專業論文等。對學生取得的這些成果,除了將它們作為校外實習考核的依據,還要進行學分獎勵,以激勵學生參加更多的校外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3.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考核模式需不斷完善。
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是檢驗實踐教學學習效果的最后環節,在實踐教學考核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如前所述,畢業實習屬于校外實習,所以對畢業實習效果進行考核可以采用校內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評價的方法。
對于畢業論文的成績評定,主要取決于學生的論文質量和現場答辯情況,各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都有非常明確的考核標準和評價指標,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完善這些考核標準和評價指標,以確保這一環節考核的實效性和可靠性。如指導教師、評閱教師和答辯小組對學生的評價在總分中所占的比例調整等。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我們必須盡快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王雪嶺,王峻嶺.工商管理類專業:加強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析[J].今日南國,2008,(2):210-211.
[2]郝建平,王成濤.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實踐教學的改革與發展[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6,(3).
[3]趙良慶,蔡敬民,魏朱寶.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的思考和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7,(11):79-80.
一、國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難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傳統的實踐教學目標強調的是對已有知識的教學和驗證,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而應用型人才的實驗教學目標,則應該是對學生動手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培養。在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形勢下,許多院校的實踐教學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1、實驗。國內高校經管類專業實驗教學一般主要是依托計算機,圍繞課程知識傳授,進行理解性的課程知識點的實驗,以此建立的實驗室,在功能上主要以滿足單一課程的實驗教學為主,沒有很好地實現課程與課程之間、跨專業及跨學科的知識與能力相融合的實驗。實驗內容較為落后,如一些驗證性實驗項目的內容比較陳舊,許多實驗安排在理論教學之后,這樣的教學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使實驗成為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在實驗教學方法上,基本是借鑒傳統理工科實驗的教學方法(教師理論知識傳授教師實驗示教學生實驗),使得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常常處于被動狀態,因而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
2、實訓。實訓教學在職業技術類院校開設的比較成熟,但在普通綜合高校,一直以來,并沒有引起重視,實訓教學概念模糊,定位不清,導致實訓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在專業教師之間意見不一;教學狀態與管理要求不相適應。
3、實習。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是傳統的實踐教學環節,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一直是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環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形勢的變化,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生實習的主要場所――企業,因為市場競爭的嚴峻,或出于保護商業秘密的需要,不能或不愿給經濟與管理類學生提供適合的、專業對口的實習崗位,加之學生出于就業競爭的壓力,往往選擇在擬就業單位實習,導致學校實習集中安排越來越困難,學生的實習較以前分散,學校管理較難,因此實習走過場的現象比較嚴重,實習環節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學習的作用越來越弱。
4、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一方面,目前,高校畢業論文多以訓練學生的理論思維為主,由于受到就業的壓力,畢業生忙于找工作、考公務員和考研,在一定程度上對畢業論文這一實踐環節重視不夠,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存在抄襲現象,畢業論文的教學功能沒有得到較好的發揮,因此迫切需要加強畢業論文這一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中一般都比較重視畢業論文而忽略畢業設計,實際上畢業設計對經管類專業的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畢業設計的目的在于總結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綜合地、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系統性的訓練和提高。因此,經管類專業要改變只重視畢業論文不重視畢業設計的觀念。
5、專業社會實踐。專業社會實踐是大部分財經類專業都普遍忽視的一個環節,許多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沒有得到體現,沒有進行有計劃的、和一般社會實踐相區別的專業性的社會實踐。即便安排了專業社會實踐的學校,在具體實施中,出現了教學內容偏少、空洞、縮水和甚至放羊的現象,有的甚至無法落實,這樣的社會實踐實際上是減少了實踐教學的時間。
6、實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許多高校的實踐教學方法和實驗手段比較落后,一些教師的實驗教學改革意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編制實驗教學輔助軟件的能力還不能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能夠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實驗教學的課程還相對較少。
二、安徽新華學院商學院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基礎與現狀分析
(一)商學院實踐教學已具備的基礎和優勢
1、在實驗教學方面的探索,從建院之初,商學院經管專業就已經開始進行課程實驗教學,發展較快,成果突出。進過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在實驗教學方面,已經完成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實驗室的建設。
2、在實訓方面的探索,隨著實踐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原來在學校內被忽視的實訓教學環節,已開始受到重視, 為開展實訓教學,探索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實訓課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方法,學校組織了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管理人員到兄弟院校進行調研,在校內開展研討, 逐漸明晰了實訓的內涵,并通過精品課程(實訓)項目建設促進了實訓課程的建設。
3、在實習教學方面的探索,開展了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畢業模擬實習的改革,近年來將實習教學改革的重點放在探索校內模擬實習和校外實地實習結合的畢業實習新模式上,已取得一定成果。重視在專業實驗室中創造模擬社會、經濟活動的條件,使學生針對社會、經濟模擬現象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校外實習方面,商學院已與寶供物流公司就學生實習事項達成合作意向;在2011年3月,又選送09級物流、商管專業的部分學生赴浙江潤迅移動科技有限公司實習。
4、在實踐教學文件的規范性管理方面,加強了對實踐教學的規范化管理。教學計劃、實踐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實踐教學大綱、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指導書(實驗教材)等是規范實踐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商學院陸續對這些文件進行了重新規范和修訂。這些文件反映了我院廣大實踐教師與教學管理人員在新的教學形勢下,對于實踐教學的探索,凝結了教師和管理人員的智慧,目前這些文件在指導和規范實踐教學方面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5、在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方面,商學院重視畢業論文(設計)的規范管理與質量提高,從畢業論文的選題、指導、寫作、評閱、答辯、格式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嚴格的規范,還對應屆畢業生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入選論文進行評選和編輯工作,多篇優秀論文被選編到《安徽新華學院學報》,調動了畢業生寫作畢業論文的積極性,使我院畢業論文工作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商學院實踐教學的問題的思考與分析
1、應用型的實踐教學理念還要進一步總結,商學院正在進行的教學方法改革還需要總結和提煉,要充分發揮其在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引領作用。
2、實踐教學的研究深度和廣度有待進一步拓展。實踐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不足主要表現在專業教師對于實踐教學的研究尚顯不夠,對于實踐教學的有關問題,存在認識模糊、定位不準、意見不一等現象,影響實踐教學的全面實施。
3、實踐教學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學校的實踐教學管理理念和手段跟不上實踐教學的教學需求,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隊伍、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實踐教學保障均滯后于實踐教學的現實發展。因此,有待進一步完善我院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
4、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有待進一步科學完整地固化。由于實踐教學的隨意性較大,我院正在逐步加大力度規范實踐教學環節進人才培養方案的工作。
5、實驗教學評估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我院初步對畢業論文建立了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答辯檢查等一系列質量監控環節,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對于實驗、實習教學質量還缺乏有效的監控制度和手段。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實踐教學的效果,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及投資效益均得不到及時的評估和反映。
三、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
1、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
(1)實驗教學課程的優化與開發。使學生通過優質實驗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實現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外顯”,提高綜合素質。具體做法是,以知識為導向,進行課程實驗(理論課中的實驗內容)的優化和開發,以能力為導向,進行實驗課程(獨立開設實驗課)的優化和開發,按照單項性實驗、課程綜合性實驗、專業綜合性實驗、學科綜合性實驗、跨學科綜合性實驗、模擬實習的實驗層次進行實驗課程(或課程實驗)的建設。
(2)“精品”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實驗項目是實驗課程的基本單元,建設高質量的實驗課程,首先必須有高質量的實驗項目,我院正在加大精品實驗項目的建設力度,在精品實驗項目規模建設的基礎上,力爭建設一批精品實驗課程。
(3)實驗教材的建設。實驗教材是實驗課程的載體,應加大實驗教材的建設力度,以有效固化實驗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成果,以形成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實驗教學改革成果。
2、實習課程體系的設計
實習教學主要包括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要研究和明確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的教學目的和特點,同時加大課程實習的開發力度。深化總結校內模擬實習和校外實習基地相結合的畢業實習模式的改革,積累校內模擬實習的數據資料形成有新華學院專業特點的經濟管理類應用型人才畢業實習的培養方案。
3、研究能力課程培養體系的設計
課程設計、學術論文、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雖然都可以培養學生的研究和創新能力,但三者之間有著明顯的目的性與階段性的區別。目前,我院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在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方面比較薄弱,需積極倡導,加強研究和實踐,鼓勵各專業開設課程設計,鼓勵學生進行畢業設計。使課程設計、學術論文、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在培養學生研究能力方面發揮不同的功能與作用。
參考文獻:
[1][美]戴維?羅伊斯,蘇瑞提?S.多培爾,伊麗莎白?L.羅姆菲.社會工作實習指導[M].屈勇,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程靜.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詮釋與對應[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007-02
國內的經管類專業是一個對教師及學生的實踐能力都要求極高的專業,其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分析解決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問題的理論能力,同時要有創新及對理論知識靈活運用的實踐技能,因此找出當前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新思路,對各高校經管類專業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現分析如下:
一、經管類各專業實踐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結構不合理
國內高校的經管類專業重理論而輕實踐的現象屢見不鮮。實踐教學課程的設置往往都是作為理論課程的補充,根據理論課堂的教學內容來安排實驗及實踐教學,整個內容的安排受到理論教學的制約,實踐內容單調、學時有限,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此外,許多實驗及實習課程根本沒有配套的教材,從大綱的編排到教學目標的制定都是由從事該課程理論教學的教師完成的,因此指導書存在內容單一、不合理的現象。而且,不同課程的實驗教學的內容出現重復的現象。所以,從經管類各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整體上看,經管類專業教學中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輕視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自,不利于為社會輸送有用的人才。
2.實踐教學內容陳舊,手段落后
在實踐教學手段方面,很多教師還是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輕案例而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即使使用案例也不能做到與課堂內容緊密聯系。造成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難以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作用。當前市面上所提供的實驗教材在內容安排上比較落后,不符合專業發展的需要;內容簡單化,多以驗證型實驗為主;實驗雖然項目多,但研究性及創新性的實驗卻很少,跟不上實踐教材建設發展的需求。盡管現在各大高校經管類專業,如金融工程、市場營銷、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的模擬實驗室基本建成,但在實踐教學中真正能將實驗室功能充分利用起來的還是不多。
3.實踐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創新
目前,經濟類專業實踐課程長期采用固定教學模式,多年變化不大,未能緊跟科技和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經管類專業學生不能充分發揮其潛在的創新能力,限制了其綜合素質的培養。此外,實踐教學模式單一,在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幾乎都是由指導教師自行向學生演示,學生參與度不高,弊端顯得十分突出,對學生實踐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有限,沒能良好展現實踐教學中“靈活教育”及“延伸教育”的特點。
4.實踐教學師資團隊建設投入不足
首先,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實驗課程教師大部分原來從事理論教學,其數量及質量都相對薄弱,雖然有著扎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可是實踐經驗不足,導致實踐教學方法落后,嚴重制約了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的發展,限制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其次,很多教師并不注重實踐教學,更不愿意花精力指導學生實踐,減少了學生參加實踐的機會,影響了經管類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最后,隨著高校教師學歷層次的不斷提升,高學歷的年輕教師成為了教師團隊的主力軍,而不少青年教師往往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經濟及管理的實踐經驗,知識結構也相對單一。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所授知識的實用性不強,講原則多過講方法及實際操作業務的現象。所以,實驗教師隊伍素質整體低下。
5.實踐教學配套保障不足
從有利于各高校發展的角度上看,學校更愿意將精力用在各專業的利益平衡上,對一些教學急需的項目投入量大,從而導致實踐教學經費的相對短缺,與高校相配套的實踐基地的建設水平因此一直滯后于行業發展總體水平。經管類學生從事的多是與市場緊密相連的工作,因此實習基地的建設非常重要。但現在高校中擁有獨立實習基地的非常少,很多企事業單位也不愿意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實踐機會,最終導致實習過程流于形式。此外,由于同批參與實習的學生人數往往會比較多,可供實習的部門場地有限,學生即使進入實習期也只是走馬觀花地參觀一下,根本沒有了解業務、熟悉業務的機會。使得原來制定的許多實踐教學內容難以按計劃實施。
二、經管類各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對策分析
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將來要參與實際的市場經濟活動,對在校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及市場活動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在當前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改革,發展新思路,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充分發揮學院在學科建設上的優勢,根據培養目標以及專業教學的具體要求,將實踐教學體系與專業培養方案緊密結合,理論教學目標與實踐教學目標相互補充,從而實現對實踐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布局,共同完成專業人才培養的整體目標。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分為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專業技能訓練模塊、綜合技能訓練模塊。在這些模塊中既可以安排課內實驗,也可以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分別從感性認識及專業技能方面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在學科建設上注意以科研促進教學,充分發揮科研在教學中的作用,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中,培養出基礎知識扎實、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經管類人才。
2.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實踐教學
經濟管理類專業是實踐性和社會性要求都比較強的專業。要切實提高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現階段可從強化課堂案例教學、改進實驗實習方法、改革畢業論文選題及寫法,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等環節入手。具體操作如下:(1)教師可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靈活機動地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案例教學,如案例穿插、單項案例討論、綜合案例討論、專題講座或報告等;(2)經管類專業實驗室建設方面,高校可運用自己的資源與能力建設與發展經管類專業實驗室和運用自身與社會的雙重資源共同創建經管類專業實驗室;(3)實習形式多樣化,不限于只到企業參觀考察,還可以采用定點崗位實習,在基地聽講座與答疑,企業專家到學校授課及作報告等其他形式;實習重點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畢業論文設計要面向實際選題,學生根據自身的學術專長和興趣,自行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指導教師應重視對選題的審定和對提綱的審核。
3.注重實踐教學創新思維的培育
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應轉變觀念,創新思路,積極與企業進行溝通與合作。過去,經濟管理學專業主干課程的實踐教學往往安排比較靠后,指導教師現場教學也相對較少,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針對這種現象,可將實踐教學日程相對提前,如在大一時就可以安排教師及企業負責人帶學生到企業進行現場模擬實踐,加深學生對專業將來所從事工作的具體認識。此外,當前有關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側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基本上沒有看到對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的培養,以至于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知識面比較廣,但缺少特色,而且對自身的期望值又過高,當發現自身能力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時,往往不能很好地處理這種社會關系。因此可以學習一些高校采用的訂單式培養模式,根據企業切實需求進行人才的培育,讓學生通過實踐課程進入到工作崗位提前鍛煉。這樣既不僅可以讓學生對企業實際工作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也便于其查找自身的不足,從而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強化,為畢業后順利上崗提供前提條件。
4.強化實踐教學教師團隊的建設
實踐教學工作只有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學科研隊伍,才能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才能有高質量的教學水平,才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學生,因此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實踐教學隊伍,對實踐教學順利進行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的構建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加強教師師德建設,加速培養實踐型教師隊伍;教師不僅要有超強的業務能力,還應具有愛崗敬業及努力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2)建設“雙師型”實踐教學團隊,完善考核、培訓工作。支持教師在不影響日常教學、學生管理的前提下報考各類執業資格證書,讓教師深入到企業,參與到企業真正的工作過程中,這對提高實踐型教師的技術能力有著極其明顯的作用,從而構建一支以“教師+專業資格認證+執業注冊師”的“雙師型”教師團隊。(3)加強對實踐教師的培訓及考核工作。實踐教師在從事具體教學工作前一定要通過學校試講及專家認可;對學生的實驗及實習報告要做到認真批復及時反饋;實踐任課教師的評價應與理論教學的教師評價保持一致,嚴格要求。
5.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經費的投入
首先,實踐基地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無論是獨立實習基地的構建還是與其他企業的合作,都需要大量資金,當然在與企業合作的項目中,所支費用相對較少,因為企業給我們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的同時,我們也給企業提供服務。其次,實踐教學活動的進行需要資金。如實驗室建設、實踐教學軟件的購買及后期維護等。最后,實踐教學的師資培養也需要費用。從事實踐教學活動的教師需要相應的激勵機制,否則很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實踐教學的效果也就不明顯了。
三、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意義
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加深理論知識理解的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都有著理論教學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長久以來,在經管類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形成的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已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在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更要結合專業的特點,充分認識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為培養更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而努力。這是當前社會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總之,只有不斷深化經管類實踐教學改革,才能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創造性;教師應將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為社會輸送高能力及高素質的經管類人才。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7-0249-02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培養高層次人才、推動先進生產力與先進文化、實現國家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當代科技和人才競爭的重要陣地。包括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導師隊伍建設、辦學設施和實習實踐基地建設與學位論文管理等。其中,研究生課程教學是整個研究生培養中的基礎環節,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與其他學科相比,經濟管理類學科的研究生培養呈現出三個顯著特點:第一,社會需求大,培養速度快。近年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經濟、管理等領域結合得更緊密,從而高校也就更直接地擔負起為經濟建設主戰場培養高質量專門人才的重任。中國社會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研究生的需求持續旺盛,在校研究生人數大幅度增長,雖然這種速度和規模的增長是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主動適應,是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的,但由于規模的擴張和速度的加快,造成了師資力量、教學條件與研究生需求之間的矛盾,對人才培養的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第二,經管類研究生生源基礎參差不齊。由于社會對經管類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經管類專業以其就業單位層次高、地區好的優勢吸引了眾多考生競相報考,其中不乏跨學科報考的考生,而這部分考生進校后由于并未接受過經濟管理知識的系統學習,在專業基礎方面有明顯欠缺,相應地,科研能力也相對薄弱。第三,培養模式單一,師資力量薄弱。當前,經管類專業研究生的培養主要是一種研究型培養模式,即在本科的基礎上通過一些相關課程的深度學習,在一定的方向上作理論研究。這實際上是一種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培養模式,忽略了大多數研究生在畢業后并不從事理論研究工作而是面臨實際運用這一事實,導致研究生實際應用能力普遍較低。在師資方面,經管類專業的研究生指導教師在數量上雖然每年都有所增長,但相對于研究生數的增長仍是遠遠不夠的,在質量上導師之間也有較大差距,他們在知識結構、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差距直接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1]。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現行的研究生課程體系、教學方式等已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而,如何根據培養跨世紀高層次專門人才的要求,不斷完善中國現行的經管類研究生課程教學狀況,推進中國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進程,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國經管類研究生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設置缺乏統一標準,課程設置單一。就全國而言,不同學校的研究生課程設置方案不盡相同,甚至出現相同專業的課程設置內容大相徑庭。學校自主設置課程當然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只有這樣,學校才能根據自身的學科優勢、師資力量等特征來自主制定課程設置方案。也正是因為如此,各學校各持己見,在課程設置上各有千秋。致使出現了不同學校的同一專業的課程內容五花八門。經管類研究生教育在追求課程特色的同時,國家應制定相對統一的課程設置標準。中國的研究生教育已有二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在整個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突顯出來的特點就是強調統一。
2.課程內容與本科重復,研究生只是本科學制的一種延長。目前經管類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教學內容重復較為嚴重,深度差距不大,在教材建設方面內容更新慢,缺乏專門的經管類研究生系列教材。在這種培養模式下,研究生只是本科學制的一種延長,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研究生自我發展的空間受到限制,他們往往是為完成學分、拿到學位而修課程,在一定程度上與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相背離。此外,經管類專業中跨學科考生較多,而從當前的教學機制來看,課程設置統一化傾向嚴重,個體針對性不強,選課范圍又十分有限,這對跨學科研究生的培養極為不利[2]。
3.實驗教學環節薄弱,不利于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經濟管理類學科研究生教學模式可以歸結成“四一”教學模式:即教師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巴將每門專業課程從頭講到尾(有的以與本科相同的教材,有的甚至沒有教材)。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是理論性、課堂性和描述性教學。在這種模式下,教學理念是以教師為主體和中心,教師是主講者,研究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學內容完全由教師設計,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組織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下,研究生缺乏獨立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對經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沒有真正掌握。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應大力推廣實驗教學,推行創新的“四+”實驗教學模式,即:經濟管理理論+模型定量分析方法+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樣本數據,構建經濟管理類學科研究生專業課程實驗教學體系,將經濟管理類的“軟課程”進行“硬化”。
經濟管理類專業以其就業優勢吸引了眾多的跨專業考生,從而導致其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知識結構不盡合理,突出表現為數學功底普遍較差、專業外語基礎薄弱,這一方面導致大部分研究生缺乏運用經濟數學方法去研究和探索經濟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對學術前沿問題,尤其是國外經濟學、管理學研究最新動態的了解和掌握。此外,部分研究生由于沒有受過經濟學、管理學知識的系統熏陶,基礎相當薄弱,導致了這部分研究生在重視基礎學習的過程中忽略了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由于經管類研究生沒有通過實驗等各種方式獲得數據以繼續下一階段的探索,所以學術論文質量不高、創新不足成為當前經管類研究生的主要弊病。現在研究生發表的文章數量很多,但真正有點新意的卻寥寥無幾。
4.導師隊伍相對薄弱,沒有建立真正的導師負責制。一些高校因大規模的擴招而致使導師人數相對過少,學校因為需要盲目擴大導師隊伍,但受導師資源所限,一些尚不具備指導能力的老師也加入了研究生導師行列[3],導師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顯得尤為低下,整個團隊的綜合科研能力也要大打折扣。因導師資源有限而研究生大幅擴招,師生比例失衡現象嚴重,這在經濟管理類專業表現得甚是突出。過去一個導師只帶兩三個研究生,現在一帶一大幫,有的熱門專業如國際貿易學、金融學等[4],一個導師同時帶30~50個研究生已是常事。有的導師由于年紀較大,對研究生培養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年輕導師則缺乏對研究生的指導經驗,導師對研究生“放羊”或讓研究生為其“打工”的現象普遍存在。
三、完善中國經管類研究生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
1.課程設置要集共性與個性于一體。經管類研究生的課程設置要集共性與個性于一體,集博大與精深于一體,集知識與能力于一體。應結合學校自身情況,適當增開選修課,讓研究生根據自身基礎與自身需要去選修;建設網絡課程,重點建設公共課,建設學科系列主干課程,使研究生可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學習;調整部分老化課程,增加“觀點新、方法新、內容新”的“三新”課程。增加由學校研究生院直接管理的課程,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建設一批研究生教育創新實踐基地;以研究生學位課程為重點,建設校級優秀研究生教材;以課程品牌和特色為核心,建設校級研究生精品課程。進一步嚴把研究生“出口關”,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應全部實行雙盲評審。
2.注重課程設置體系的層次性。研究生課程體系要區別于本科生課程體系,由于研究生教學的研究性目標指向和課程以科學研究來組織的教學理念,使研究生教育的課程設置更關注在高深層級上逐步深化和專門化,關注課程在知識運用的寬度和深度層面上對研究性要求的逐步強化,以使研究生的研究意識、研究的思維視野和研究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3.注重學科間交叉與融合。經管類研究生可開設專業相關的軟件類課程、金融英語、電子會計等。這樣的課程更能適應當代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當前,以發展新知識、貢獻重大科研成果為己任的研究型大學,在研究生教育中應該日益注重并強調跨學科課程的學習。在中國研究型大學應積極實施研究生跨學科學習計劃,并努力在實踐中完善。
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成了中國民生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為尷尬的要屬經管類畢業生。目前我國企業對經管類人才、特別是高職層次的初、中級人才的需求是廣泛的、普遍的、海量的。一方面,企業為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做事而苦惱,另一方面,大量的畢業生又為找不到理想崗位而發愁。經管類專業人才供求錯位的問題非常嚴峻。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加強學校的實踐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了足夠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備足夠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一、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位置不突出
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位置不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制訂專業教學計劃時沒有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計劃;二是在教學計劃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學分在總學分中所占比例雖有所提高,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仍以理論教學為主;三是課程教學大綱仍沿襲學科教學方式,課程教學大綱中沒有實踐技能課程的教學大綱,僅有的是理論教學部分的大綱要求。
2.實踐教學形式單一
雖然經管類專業開展了到企業參觀考察、實驗教學、實習、第二課堂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90%的課堂,案例教學法一直是各類專業教師采用的主要實踐教學手段。
3.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足
雖然很多高校已經認識到了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學校經費欠缺等原因,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方面的投入明顯不足。以洛陽師范學院為例,目前制約商學院實踐教學開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經費投入不足,實踐教學所需要的軟硬件設施無法購買。有的軟件即使購買了,但由于缺乏資金維護或更新換代,也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4.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和運作存在困難
為解決實踐資源缺乏的問題,高校也加強了同企業的聯系,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由于部分用人單位不太配合學生的實習活動,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實際運作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洛陽師范學院在校外掛牌成立了30多家實習基地,但利用率非常低,校企之間的聯系很少,學生實習主要是分散實習。
5.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不足
許多高校教師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的優勢,但是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從校門到校門成長起來的,完全沒有參與過企事業單位的實際經營管理工作,缺乏實踐經驗及解決各類經濟管理問題的能力,無法勝任實踐教學需要。雖然學校也鼓勵教師走出校門,到企業中去鍛煉,但沒有相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對教師的考核和收入分配仍然以課時量為主要杠桿,教師的積極性也不高,實踐能力無法提升。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應遵循的原則
1.以“二平臺三能力”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指導的原則
要提高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就要構建以“二平臺三能力”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二平臺”分別是指理論教學平臺與實踐教學平臺,它們相輔相成,前者為后者服務。“三能力”分別是指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就業的競爭能力。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必須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劃進行,同時還應及時關注社會對經管類人才需求的變化,形成動態的實踐教學體系。
2.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在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中,要堅持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模式。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發揮組織者、指導者、監督者和考核者的作用。學生要充當策劃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通過實踐教學全面檢驗自己的理論知識,培養相應的技能。
3.長期性原則
實踐教學應當貫穿于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全過程,實踐課程的教學計劃也應當同理論課程的教學計劃一樣詳盡和完整,以保證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商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立足洛陽、面向河南,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根據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將實踐教學的目標定位為:學生通過掌握經濟與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企業的基本業務流程、操作方法和組織管理模式,能夠將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快速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
2.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借鑒國內外高校實踐教學的先進經驗,結合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的實際情況,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總體思路為:對校內實驗教學體系進行整體規劃,形成以實驗課程體系為主干,以專業核心課程大作業(小論文)和第二課堂學科競賽體系為重點,并輔以校外實習。
(1)課堂實踐教學
課堂實踐教學包括兩類:一是設置于各門專業課程之內的實踐教學,內容形式如案例分析、企業實地參觀、小組設計策劃等。這是洛陽師范學院教師經常采用的實踐教學形式,這種形式在課程設計規劃等方面做的比較完善;二是在學習完一門課程后,集中完成一些實踐任務。如:工商管理專業可設置會計實務模擬、市場營銷策劃模擬;國際貿易專業可以設置商務談判模擬、國際結算模擬等。
(2)仿真實訓
由于經管類專業課程的特點,專業實踐大多在模擬實驗室利用計算機和軟件進行仿真實訓。這一環節必須重視,因為在校外實習基地無法充分利用的情況下,更要以仿真實訓為主導。目前,商學院已經建立了ERP沙盤實驗室、購買了市場營銷軟件、電子商務軟件、國貿實務軟件。相對于整個課程體系來說,還遠遠不夠,而且由于教師沒有接受相應的培訓,利用率也不高。因此,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建立良好的實驗教學硬件平臺和功能完善的實驗教學軟件平臺。
(3)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讓學生以競賽、游戲、活動等方式了解專業相關知識及業務流程,培養學生的相關技能。目前,商學院比較有特色的活動有金牌營銷員、營銷實踐節、挑戰杯等。但這些活動近年來已陷入瓶頸,參與人數逐年減少,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高質量的作品也不多。學院可借助全國市場營銷大賽、ERP沙盤大賽等活動的開展,擴大賽事的舉辦規模和影響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可開展證券交易模擬大賽、電子商務模擬競賽等。同時,可結合各個專業的具體情況,設立幾個有特色的協會(如成立經營管理類協會、創業協會),以社團活動為載體,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主要由學生自主組織、自主管理。
(4)校外實習
無論是課堂內的實踐教學還是以試驗、第二課堂為主的仿真實踐教學,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學生要真正地提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就必須在真實環境中進行實踐,到企業去實習。
此外,還可創造條件進行多種形式的校外實習,如參加學校組織的實踐小分隊,或者到公司、企業、商場等進行短期定崗實習,或者進行自主就業和創業實踐。
(5)畢業論文
目前,洛陽師范學院對畢業生的考核仍以畢業論文為主。學生通常是參考已有的文獻資料,然后歸納總結,創新不夠,缺少實際應用價值。為了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應該以策劃、設計為主,要求學生以某一實際背景為基礎,完成一個項目策劃方案。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綜合所學理論知識,又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實踐教學考核體系
(1)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對教師的考評,可通過領導和督導考評、同行互評、學生助評的全方位實踐教學質量評價辦法來進行,并根據考評結果實施相應的獎懲辦法,進而提高教師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敬業度。
(2)學生成績評價考核體系。合理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可以有效地激勵和約束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可根據各實踐教學環節規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技能訓練項目的要求,合理制定各實踐教學環節和學生的考核與成績評定辦法。
4.實踐教學監管體系
對實踐教學質量進行監控,是保障實踐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實踐教學改革穩步推進的必要手段。對實踐教學質量進行監控:(1)教務處及其相關部門要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使實踐教學活動有章可循,教學監督和檢查有制度可依。(2)建立以專職教學督導專家為主,教學管理干部為輔,有關教師參加的教學質量督導隊伍,負責對實踐教學進行評價和調研(如實驗教學計劃及執行情況的評價、校外實習組織情況評價、第二課堂計劃及開展情況評價等)。
5.實踐教學支撐保障體系
實踐教學支撐保障體系要求有“雙師型”的教師隊伍,較完備、先進的軟硬件設施,仿真性的實踐教學環境以及大量的校外實習基地和良好的學習環境三個重要條件。所以,對于商學院而言,(1)要通過“走出去”、“引進來”戰略,不斷完善教師隊伍建設;(2)要加大投資力度,建立各種專業實驗室和綜合實驗室,引進與專業實習相關的模擬試驗系統;(3)要實行開放式辦學,實現學校、企業、政府之間的聯系合作,提高校外實習基地的數量和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張迎春,呂宏芬.獨立學院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
構建[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185-188.
[2] 楊淑萍.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與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3011102
1 武漢市自主創新示范區部署大學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概況
2007年,教育部正式實施“十二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2年,教育部又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以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使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愈來愈重要。而對于湖北省來說,繼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我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以光電子信息為主導,生物、環保、電子等產業為支柱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逐步形成。要使武漢市充分利用資源和優勢成為中部崛起進程中的領頭羊,就必須培養創新型人才以實施自主創新戰略。而經管類大學生涵蓋面大、涉及領域廣,在依靠經濟決策和科學管理支撐的各個產業領域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但自主創新示范區部屬的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7所211工程大學在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明顯存在市場化經營傾向,再加上現代社會文化生產的功利性,使得本科經濟管理類教育錯位,這必然會影響國家和地區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
2 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的ISM
2.1 解釋結構模型概述
解釋結構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法,是1973年由美國Warfield教授為研究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問題而開發的,它是通過各種創造性技術,提取問題的構成要素,利用有向圖、矩陣等工具和計算機技術,對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等進行處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釋說明,明確問題的層次和整體結構,是結構模型化技術的一種。其特點是將復雜的系統分解為若干子系統要素,利用人們的實踐經驗知識和計算機的輔助,從而最終構建一個多級遞階的結構模型。
2.2 構建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ISM
2.2.1 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的確定
根據ISM模型的要求,本課題組對七所部屬大學的經管類學生進行了調查,并結合當前對創新能力的文獻研究,確定了10個影響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ISM模型。分別是S1(獨生子女環境)、S2(社會就業壓力)、S3(經濟發展速度)、S4(經濟環境穩定性)、S5(學校教學方式)、S6(專業課程體系)、S7(長輩影響)、S8(創新平臺提供)、S9(不確定性規避)、S10(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
2.2.2 解釋模型構建
(1)建立鄰接矩陣A。
由任課教師1名、學校創新訓練營領導1名及7名不同經管類高校的大學生組成專家小組,分析各影響因素間的相關關系,建立各因素間的鄰接矩陣A(“1”表示要素SSi與SSj間存在二元關系,“0”則表示不存在二元關系)。
A=0011110000
0000100000
0001100000
0010110000
0000010000
0100100000
001111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1
0000000010
M=1111110000
0100110000
0001111000
0111110000
0100110000
0100110000
0000000100
0000000111
0000000110
(2)寫出可達矩陣M。
根據可達集合公式求出可達集合,得出可達矩陣M。
(3)區域和等級劃分。
根據各影響要素的可達集R,先行集A,共同集C和起始集B將可達矩陣M劃分為四個區域,變為對角矩陣。然后找出整個系統要素集合的最高級要素后將其去掉,再求剩余集合的最高級要素,依次類推,將可達矩陣變為區域三角矩陣M(L):
M(L)=S
S2
S5
S6
S3
S1
S7
S8
S9
S100100110〖|〗
0100110
0100110
00111100
0111110
1111110〖-〗
100
0111
〖8〗111 A′=S2
S3
S1
S8
S9000〖|〗
0000
110〖-〗
00
010
(4)提取骨架矩陣。
檢查各層次中的強連接要素,建立可達矩陣M(L)的縮減矩陣M′(L)。去掉M′(L)中已具有鄰接二元關系的要素間的越級二元關系,得到新矩陣M″(L)。再將M″(L)對角線上的“1”全變成“0”,得到骨架矩陣A′。
(5)繪制多級遞階圖。
首先,分區域從上到下逐級排列系統構成要素;然后同級加入被刪掉的與某要素有強連接關系的要素及表征它們相互關系的有向弧;最后按A′所示的鄰接二元關系,用級間有向弧連接成有向圖D(A′)。本模型需將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S0)放在第一層次。
圖1 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多級遞階結構模型3 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模型分析及對策建議
根據遞階層次圖對影響因素歸類發現,教育環境因素(S5、S6、S8)直接影響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其次是社會環境因素(S2、S3、S4、S9、S10),最后是家庭環境因素(S1、S7)。
(1)教育環境。
①教學方式和課程體系:目前,經管類專業的教學方式和課程體系設置單一,教師偏重于傳遞課本知識,學生基于應付考試學習知識;缺少符合經管類特色的實踐實驗課程,致使教學和科研脫節;學生自主創新的獎勵機制僅限于獎學金加分,未能更大程度地鼓勵學生自主創新。
②創新平臺:高校當前主要通過講座、報告會等學習類 活動,“挑戰杯”、社會實踐等實踐類活動來為經管類學生提供創新平臺,尚未形成“產學研”一體制度。
(2)社會環境。
①不確定性規避和集體主義:根據資料顯示,中國文化中的不確定性避免和個人主義得分均低于50分,偏重于不確定性避免和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這在經管類大學生群體中表現為參加課外創新性競賽時對規則依賴性過高、競賽成果模式化,抱團參加、個人創新能力弱化,創新積極性不高、盲目服從組織等。
②經濟環境穩定性:近年來國際和國內經濟環境的不穩定性不斷增強,對經管類大學生的自主創新意愿與能力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其不敢創新、創業,承擔失敗風險。
③經濟發展速度:隨著經管類專業開辦院校的增加及人才市場供需信息不對稱等現象的產生,經管類大學生已供過于求。高速發展的經濟需要更具競爭力的同類大學生,從而對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④就業壓力: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使經管類大學生為就業進行功利性學習,占用大量時間進行證照考試、英語資格考試、公務員考試等,導致其缺乏時間和主動性參與創新實踐活動,無法培養創新思維,難以實踐創新能力。
(3)家庭環境。
當前,“獨生子女”群體已成為當代經管類大學生的主力軍,他們的特殊性也給予家庭環境這一影響因素以特殊的重要性。但我國多數家庭的教育觀念尚落后,其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才”,安穩度過一生。因此,他們特別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卻忽視了孩子的天分,限制了孩子的創造力。
4 結語
要增強我國知識創新的競爭能力,就必須增強經管類大學生這一主要經濟建設人群的創新能力。但我國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普遍偏低,時代要求與現實狀況之間的鮮明對比使創新能力培養的任務愈發緊迫。本次論文在調研數據的基礎上,運用ISM對影響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建模分析,剖析其深層原因。但作者認為只針對這十個主要因素提出零散的對策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未能針對提出相應解決對策。接下來我們會在進一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一條系統化的經管類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路徑。
參考文獻
[1]沈瀅.基于ISM的東北亞區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統的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
[2]修宗峰.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環境優化與路徑選擇——基于經濟管理專業的分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1.
[3]林小艷.淺談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與大學生學習自主性[J].安徽文學(評論研究),2007.
一、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經管類主要實踐環節構成
(一)軍訓,安排在新生入學的第2、3周。
(二)學術報告、講座,每學期都有相應安排,讓學生走進名家。
(三)商業模擬競賽,每學期都有,促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結合。
(四)課程設計,針對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每個課程安排為期兩周的實踐操作。
(五)專業綜合實踐,在第5、6個學期末,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基地進行鍛煉。
(六)畢業實習,在第8學期進行,學生外出實習并寫出實習報告。
(七)畢業論文,安排在第7、8學期,其中第7學期選題、定導師,第8學期修改和答辯。
二、著手構建經管類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一)經管類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內涵
這是對經管類實踐教學活動開展情況的一系列評價指標,是系統、科學地規范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指導。
(二)評價體系面臨的問題
1.內涵不夠深入,高校實踐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受到制約,創新滯后。
2.主要集中在高職院校,有針對性的評價體系領域狹小,發展空間受限。
3.具體指標設計不夠完善,權重分配的合理性有待提高。我國高校,特別是經管類專業在運用方面成功案例較少。
(三)AHP評價法的經管類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基于AHP評價法,我們將經管類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分為六個方面,具體如下:目標評價(總體目標、實踐課程目標、實踐項目目標)、內容評價(教學設計、與教學目標的配合、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師資隊伍評價(指導教師數量、指導教師的工作經歷、指導教師的實踐鍛煉培養、指導教師的教學效果)、基礎條件評價(教學場所、教學設備、教學材料、教學記錄)、效果評價(學生的評價、同行的評價、督導的評價、企業的評價)、保障機制評價(教學計劃、師資隊伍培訓和考評機制、考評機制)。
三、基于AHP評價法的經管類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在我校的應用分析
(一)問卷調查結果
筆者給經管師生發放了150份問卷,回收了100份有效問卷,結果如下:
1.第一層次六個指標(多選題)比例:目標評價(63.27%)、內容評價(61.22%)、師資隊伍評價(61.22%)、基礎條件評價(42.86%)、效果評價(55.1%)、保障機制的評價(20.41%)。
2.目標評價的各項指標(多選題)比例:總體目標(59.18%)、實踐課程目標(63.27%)、實踐項目目標(67.35%)。
3.內容評價的各項指標(多選題)比例:教學設計(42.86%)、與教學目標的配合(44.9%)、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75.51%)、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75.51%)。
4.師資隊伍評價的各項指標比例:指導教師數量(2.04%)、指導教師的工作經歷(22.45%)、指導教師的實踐鍛煉培養(40.82%)、指導教師的教學效果(34.69%)。
5.基礎條件評價的各項指標比例:教學場所(10.20%)、教學設備(46.94%)、教學材料(30.61%)、教學記錄(12.24%)。
6.效果評價的各項指標比例:學生的評價(38.78%)、同行的評價(12.24%)、督導的評價(8.16%)、企業的評價(40.82%)。
(二)問卷調查結果的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273-03
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大學階段的教學以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為目標,大學階段的考試也應圍繞此目標,真正發揮其檢驗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學習的雙重作用,既要真實反映學生的學業水平,更要激勵學生重視學習過程和能力提升。在實踐中,傳統的課程考試往往形式單一,內容以知識記憶為主,一次期末考試往往決定了學生成績的最終評定,使得學生以突擊復習、死記硬背應對考試。同時,由于考試成績往往是學生評獎評優的重要參考標準,學生對待考試的態度具有了功利性,只重視考試內容的復習,對其他具有學習價值的知識不花時間鉆研,甚至為追求成績而在考試中作弊。這樣的考試很難反映學生真實的學業水平,還使學生形成了錯誤的學習觀和考試觀,無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不利于形成優良的學風。如何克服上述弊端,更好地實現考試的功能,是每個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本文以經管類本科課程為對象,研究了國外大學經管類本科課程的考試方式,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借鑒。在本校的教學資源庫中,有國外一些高校的開放課程,這些課程一般都有包括課程綱要(syllabus)、教學日歷(calendar/schedule)、講義(lecture notes)、課件(slides)、作業(assignments)、考試(exams)和資料(readings/study materials)等內容的詳細課程信息。通過查閱經濟及管理類的二十多門本科課程,可以發現國外高校的本科課程考試具有如下特點。
一、結合課程特點選擇不同的考核形式
國外課程的考核形式靈活多樣,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考核方法。例如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史課程采取回答問題的方式,學生僅需回答三個問題,但對問題的回答以掌握老師課前布置的閱讀內容和參與課堂討論為基礎,綜合闡述觀點;政治經濟學的課程以撰寫論文作為考核的方式,學生需完成指定題目的論文兩篇(每篇要求12~15頁)或一個主研究論文(15~20頁);經濟學課程的考核則由3次小測驗和若干次習題作業構成;而經濟研究課程的考核辦法為撰寫小論文、完成主課題研究及做兩次課堂演講(presentation)。可以看出,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和要求的不同,老師們采取了靈活多樣的考核辦法,這些辦法力圖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避免要求學生死記知識點。有些課程,老師通過考查學生對問題的看法和觀點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綜合評定,而對一些需要對理論模型進行分析和應用的課程,老師則注重通過習題和測驗鞏固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針對不同課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充分發揮各種考核方式的長處,增強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而達到最佳的考試效果。
二、考核成績構成不單一
國外課程的分數評定往往由幾部分構成,最簡單的成績構成也包含作業成績、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三個部分,而大多數課程的成績往往由四五項內容構成,舉例如下。
A課程:
B課程:
C課程*: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國外大學的課程盡量從多個方面對學生做出評定,避免由一次考試,或從一個方面決定學生的成績。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定,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應對考試,使學生通過提高全方位的能力,獲得更多展現自己學業水平的機會。
三、考試政策提前說明
在國外大學的課程綱要里,教師會對課程和考試的安排做出明確的說明,尤其是在課程考核方面,學生能夠在選課時就對該課程的考核方式、內容及教師的要求有清晰的認識。關于考試的政策說明往往包含考試分數構成、作業次數和要求、論文內容和頁數要求、作業及論文的提交日期,等等,這些說明往往會非常具體。例如,老師會明確提出:課后習題為必交,占總成績的25分;必須按時提交答案,不按時提交一律不計成績;習題成績在12.5分以上才可以參加期末考試;習題可以和同學討論,但提交的答案必須為自己完成。又如,針對考試,老師明確告知:一共3次考試,占60分,每次20分;前兩次考試在第7周和第13周隨堂考,最后一次在期末考試期間考;每次考試的內容僅針對之前的授課內容,考過的部分不再重考;考試基于教材、習題、指定閱讀和課堂討論。針對習題,老師明確提出:習題包括兩部分,一部分取自教材和課堂講解,一部分基于閱讀和課堂討論;習題提交日下午5點以后再交不計成績,無例外。針對論文,老師會給出內容方向、頁數要求等,有些老師還會給出參考書目和提示性思考方向,對論文提交日期也會有明確的說明,如要求第15周提交論文,大綱和初稿在此前2周上交等。對考試政策提前說明可以讓學生有所準備,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學生之后的討價還價,建立學生對考試制度的尊重。
四、可選擇性
可選擇性有兩個具體的體現:其一,老師在布置論文時,往往會給出多個題目由學生選擇完成,例如從3個題目中選擇1個作為研究的方向,其好處是老師既對考核內容有一定的控制,又給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及能力自主選擇的自由,減少學生在對待論文寫作時的任務感;其二,老師在進行作業評定時,往往會從布置的多次作業中選擇其中完成最好的若干次計入成績,這樣使得有一兩次作業沒有完成好的學生(不論因何原因)還有新的機會做得更好,對學生形成一種激勵。
五、重視過程性考核,而非終結性考試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3-0046-02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以培養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管理人才為目標。懂經濟、會管理、識法律是對經管類大學生的基本要求。經濟法作為經管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其考核方式承擔著對教師授課水平與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功能,而傳統的考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輕互動、重分數輕能力,存在著諸多弊端,亟待建立一種更為科學、合理、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式。
一、傳統經濟法考核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
(一)考核形式過于單一
傳統的經濟法教學以理論講授為主,考核方式僅采用閉卷筆試,形式過于單一。目前,一些高校在考試改革中探索了論文考核的形式。這種形式雖然可以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核,但經管類學生法學理論基礎薄弱,撰寫專業法學論文難度較大。這種形式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抄襲,結果就是既未達到考核知識,又未達到考核能力的目標。
(二)重理論考試輕實踐操作
從學生的培養目標來看,經濟法的教學應注重應用能力和實務能力的培養。由于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往往采用合班上課的方式,人數眾多。理論考試由于不會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而在學生成績評定中占據絕對比例。相反,實踐操作考核或無或少,不會對學生成績起到決定性作用。
(三)重筆試輕口試
筆試對知識考核的覆蓋面廣,考核的信度和效度都較高,因此是傳統經濟法考核所慣常采用的方式。但筆試側重考查的是學生的背功,題目多是對于知識的再現。這種考核方式重知識考核輕能力考核,學生很難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口試不僅可以有效防止考試作弊現象的發生,而且有利于鍛煉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
長期以來,傳統考核只注重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教師為了考而教,學生為了考而學,導致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看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全忘記”的局面。卷面成績忽略了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不能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調整,評價結果難免有失公正。在經濟法課程的考試改革中,可以嘗試加大形成性評價力度,建立一套動態、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兼顧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評價與反饋的多重功能。
二、經濟法課程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的指標內容
(一)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可以分為診斷性評價(Diagnostic Assessment)、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和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Assessment)。其中,形成性評價是相對于傳統的終結性評價而言的,其概念最早由斯克里文提出,是指“通過診斷教育方案或計劃,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反饋信息,以提高實踐中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質量的評價”。我國對這一概念有所擴展,認為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1]。這種評價方式既是一種評價體系,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二)經濟法課程考核評價指標
形成性考核指標體系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考察和評價,并將其結果作為評定學生課程學業成績的科學理論體系[2]。經濟法課程考核指標體系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大類指標,每一大類下又有若干項具體指標。各項相加總成績為100分,將每位同學的各項考核評分進行累加,即得出該同學本學期終結性考核成績。
1.理論考核指標。理論學習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學習態度方面(30分)包括出勤、課堂筆記、按時完成作業等;學習能力方面(20分)包括識記能力(課堂提問)、研究及分析能力(學期論文)等。
2.實踐考核指標。實踐操作的評價指標包括:分析能力(案例分析);交流能力(討論或辯論);思辨能力(論文答辯);問題解決能力(模擬情境);組織能力(模擬法庭)。以上各項分值計10分,滿分為50分。
(三)考核的基本形式及考核內容
與上述評價指標相對應,考核內容也可分為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兩部分。其中,理論考核與傳統考核方式無異,本文著重論述實踐考核的形式。
1.案例分析考核。由任課教師選取典型案例分配給學生,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分配一個案例。案例的選擇根據專業的不同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每組同學在課前對分配的案例收集資料并進行討論分析。教師于每次上課前安排一組同學將其案例分析過程和結果與全班同學分享,并接受同學的詢問。時間不可過長,以5―7分鐘為宜。分析后教師要有點評,并根據該組同學的表現評定分數。
2.小組辯論(討論)會。由任課教師選取經濟法領域中有爭議的熱點問題,安排學生進行課堂辯論。學生在課前必須收集相應的資料,作充分的準備,通過小組內的討論,形成一致的意見,再與其他觀點不同的小組進行辯論。每場辯論(討論)由兩組同學完成,教師根據每位同學的表現評定分數并點評。時間以10分鐘左右為宜。
3.論文答辯。經濟法課程主要分為六部分,即總論、市場主體法、市場行為法、市場規制法、宏觀調控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教師每講完一部分,選取該部分的一個前沿問題作為論題,安排全班1/6的學生以此論題撰寫論文。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論文內容提出1―2個問題,由學生進行答辯,并根據每位同學的表現評定分數并點評。每位同學以2分鐘為宜。
4.情景模擬。經濟法課程的某些章節可以嘗試進行模擬教學,由教師設計特定的場景、事件,讓學生進入相關的角色,以經濟法律規定為參照系,進行演練。例如,在給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講《公司法》這一章時,可組織學生模擬組建公司。每組每位同學都有具體分工,包括公司住所的確定、驗資、擬定公司章程、辦理營業執照、召開股東會、董事會等[3]。任課教師以流程是否合法,法律文書撰寫正確與否,有無團隊精神為標準評定分數并點評。每學期可組織情景模擬三次左右,每次以不超過1學時為宜。
5.模擬法庭。在講授“經濟仲裁與訴訟”一章時,適宜采取模擬法庭教學法。運用此法時,由于學時的限制,不能過于注重案件的實體審理,而是側重于使學生熟悉法庭審判流程。建議將前述每組同學負責的案例作為模擬法庭開庭的案例,這樣可以使實體與程序兼顧。每學期安排模擬法庭若干場,每場庭審安排10人參加,時間以不超過25分鐘為宜。任課教師根據庭審程序是否正確,準備是否充分為標準評定分數并點評。
三、本評價體系的實施條件
(一)人數不宜過多
經管類專業經濟法授課的最大困難在于上課人數過多,各校往往采取合班上課的方式,人數在100至120人左右。本評價體系的實施要求人數以80至90人為宜,并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每組6至7人左右。
(二)各專業教學內容的適當選擇
經濟法課程涵蓋了所有與市場經濟運行及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法律知識,涉及多個部門法。本評價體系的實施,要求實踐教學部分占總學時的1/3左右,這就需要壓縮理論教學時間。教師在講授時不可面面俱到,而應該根據學生專業有所側重。
(三)以多種教學法的使用為前提
本評價體系是為配合多種實踐教學方法的運用而制訂。因此,必須以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在課堂上的運用為前提。
(四)學生的全面參與
本評價體系在設計上即兼顧了理論與實踐,同時對于經濟法課程中所涉及的各章節均有考核,覆蓋面較廣。因此,在實施時要求每位同學必須參與上述所涉各項,不能漏項。唯有如此,才能達到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的目的。
(五)學時保障
同是經管類專業,在經濟法的課時安排上各學校差異較大:有的學校為68學時,有的學校為34學時,甚至還有同一學校不同專業學時不同的情況。由于本評價體系對實踐教學學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安排在50學時以下很難滿足教學要求,應以51至60學時為宜。
(六)教師的綜合素質保障
在有限的學時內兼顧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這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單純具備法學專業知識的教師已經不能適應高校經管類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經濟法教師應具備與所教學生共同的專業背景。比如,國際貿易專業的經濟法教師應熟悉國際經濟法、金融法等;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應熟悉旅游法規等。這樣在對學生進行情景考核與案例分析考核時,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4]。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衡量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不在于傳輸給了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培養了學生多少能力,考核方式是否合理,不在于教師是否機械地“給分”,而在于能否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以及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隨時考核,隨時評價,隨時改進。同時,將學生的各項考核結果累加作為終結性考核成績,可以防止“一考定成敗”的片面性,最終實現取消形式化的經濟法課程期末考試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頻,彭六生,郭瑤.高職教育模擬法庭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