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09: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土木工程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計劃的修訂與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
目前,我國高校分為三類:重點高校、一般高校和高等專科學校。我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培養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高級研究型人才,主要由名牌大學和重點大學培養;第二層次是高級設計、施工管理人才,主要由一般本科院校培養;第三層次是生產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主要由高職專科學校培養[4]。邵陽學院2002年升為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2003年興辦,辦學歷史短,教學經驗積累少,無論從師資隊伍、辦學條件、科研能力,還是學生生源,都不具備培養高級研究型人才的條件;同時也不具備與辦學歷史較長的一般本科院校競爭的實力。根據土木工程專業在湖南省和全國所處的地位,將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懂設計、會施工、懂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據此,對我院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整體優化,制定了2006級教學計劃:⑴設置2個專業方向:建筑工程和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制定“2.5+1+0.5”人才培養模式,即進行5個學期的專業通識(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育,2個學期的專業方向課教育,1個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計劃的研究文暢平(邵陽學院城市建設系湖南邵陽422000)摘要:以人才需求為目標,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為主線,結合專業建設實踐,以突出學生就業服務對象、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地位作為制定教學計劃的依據和辦出特色的基礎,構建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體系,以培養應用型人才。關鍵詞:土木工程教學計劃培養目標實踐環節應用型人才學期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⑵拓寬專業基礎,建立土木工程專業“大平臺”課程體系。⑶建立“模塊”課程體系,實現課程整體優化。
2以人才需求為目標,以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為主線,構建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體系
土木工程專業是最古老的工程類專業,在世界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都需要土木工程類專業人才。我國不少高校中的土木工程專業辦學歷史較長,辦學條件好,辦學經驗豐富,生源素質較高。我院土木工程專業2003年興辦,辦學歷史短,教學經驗積累少,競爭實力弱。我們應正視自己的差距,找準自己的位置,揚長避短,辦出自己的特色。⑴土木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現狀和人才知識、能力結構要求第一,人才需求呈多樣化趨勢。應用技術科技含量隨科技發展而增加,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務實,更有針對性,也更加迫切,既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應用型人才,人才的需求呈明顯的多樣化趨勢。我院土木工程專業應順應這樣趨勢,建立以培養崗位能力為中心,注重學生的技術能力培養的辦學思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適應崗位需要為目的,使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土木工程各技術崗位工作的需要。第二,人才的專業知識面要寬。應用型人才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基層企事業單位,這些單位的工作專業劃分不太細,且比較綜合,他們需要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工程一線技術把關的技術人才,要懂設計,會管理,這就要求技術人員知識面要寬。第三,土木工程實踐性、社會性、綜合性很強,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培養的專業人才除了要有本專業各領域的技術知識外,還要有相應的管理和經濟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知識和素養,以及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等。⑵構建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體系的思路社會和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和對人才知識、能力結構以及素質要求,是我們構建實踐環節教學體系的依據,也是我們教學培養方向。為此,我們強調三個突出:①突出學生就業服務對象。服務對象的需求就是我們的教學培養方向,體現在課程體系上,就是要突出施工類、管理類課程的地位。②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職業能力的培養。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決定了人才的知識結構,更需要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創造力。當然,經驗的培養和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我們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切實保證了各類課程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等工程訓練的時間,把計算機應用能力、管理和經濟知識貫串其中。在實踐環節教學中,注意把工程教育和工程訓練統一起來。③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地位。作為教學型高校,應以教學為中心,而我院土木工程專業應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中心地位,既以技術基礎課的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在這方面我們有優勢,第一,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專業課教師基本上來自設計、施工、行業管理等部門,他們實踐經驗豐富,事業心強,工作責任高;第二,這些教師能為實踐環節教學提供適宜的教學工地;第三,能夠較好地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⑶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課程體系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課程體系包括:①課程實驗類;②實習類;③課程設計類;④畢業設計(論文);⑤計算機應用類,包括貫串于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的計算機應用。超級秘書網
3階段性成果
從2002年起,多次對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今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的修訂,按照“2.5+1+0.5”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和優化實踐環節課程模塊,即“平臺”類實踐環節;“課群組”類實踐環節;“綜合”類實踐環節即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⑴課程實驗類。占總學時約13%。包括大學物理實驗,普通化學實驗,材料力學實驗,測量實驗,土工實驗等。⑵實習類。總計6~7周,包括認識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生產實習,道路勘測實習等⑶課程設計類。總計10周,包括基礎工程課程設計,“課群組”類課程設計等。⑷綜合類。總計16周,包括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⑸計算機應用類。包括計算機文化類、技術基礎類,專業應用類等,課內安排126學時,課外安排約360學時。
4結語
專業教學計劃體現了高校辦學指導思想,反映了高校辦學水平,“辦學不應該老圍著別人有什么,而應該想別人沒有什么,這樣才辦得出特色”[5]。突出學生就業服務對象、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地位這三個“突出”是我們制定教學計劃的依據,也應該成為我們辦出特色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蔣永生,邱洪興,陳以一.土建類專業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03(02):14~16.
[2]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光陰似箭,三年的研宄生生活即將結束。至此,對建筑師黃聲遠的研宄工作也將暫告一段落。回顧論文的寫作過程,自己收獲的東西遠遠超出了其本身的價值,對于邏輯思維的鍛煉、工作方法的改善、理論知識的擴充、心理狀態的調整都使我得到進步。大陸關于黃聲遠的資料比較少,前期赴臺灣的兩次調研以及過程中的資料收集都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每個階段都有老師、同學與家人及時的幫助與鼓勵,才得以順利完成,在這里我要向所有給予我幫助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首先要感謝導師凌世德教授,論文定題到寫作定稿,傾注了凌老師大量的心血。在我攻讀碩士研宂生期間,深深受益于凌老師的關愛與教導。回想自己這三年來在學習、研究過程中的收獲和進步,無不和凌老師的悉心教誨密切相關。凌教授作為老師,為我點撥迷津,讓人如沐春風;作為長輩,溫和敦厚,讓人感念至深。能師從凌老師,我為自己感到慶幸。在此謹向凌老師表示我最誠摯的敬意和感謝!
三年來,建筑學院各位老師對我的諄諄教誨是我進步的動力,來到廈大使我受益匪淺。我也要感謝這些年傳授我知識的所有老師,他們的言傳身教,是我求學歲月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也是我前行路上溫暖的指路明燈。
感謝三年來朝夕相處的同學們,三年一同走過,分享喜悅與憂傷,我們是永遠的朋友,是你們讓我在三年的學習生活中感受到友誼的溫暖。我們一起努力奮斗的那些時光,也將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最后,我要將內心最深的謝意獻給我的父母。父母的養育之恩無以為報,他們是我十多年求學路上最堅強的后盾。在我面臨人生選擇的迷茫之際,為我排憂解難,他們對我無私的愛與包容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論文致謝二:
在碩士生涯即將結束之際,回想在合肥工業大學近七年的求學之路,心中感慨萬千。本論文是在蘇饋足副教授指導下完成的,同時也離不開許許多多人的無私幫助,在此謹對他們表達我最誠摯的謝意!
首先,感謝導師蘇饋足副教授在我讀碩期間的悉心指導。蘇老師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敏銳的洞察力、縝密的邏輯思維、淵博的學術知識使學生深受裨益,敬佩不已。在對待科研嚴格要求的同時,在生活方面蘇老師也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值此論文完成之際,謹對導師的悉心指導與諄諄教誨表示最真摯的感謝!
感謝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石先陽教授以及武超老師,在實驗室的提供以及實驗的操作方面,他們都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能夠在這么好的實驗室中學習是我的榮幸。在此,我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感謝安徽建筑大學李衛華教授及他的學生,在實驗操作方面他們給予的無私幫助和指導,他們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是我學習的榜樣!
感謝課題組董軍、鄭麗、沈俊、方暉、鄧繡坤、康加廷、金旺紅、袁瑞、張明、張易培、陳飛、林坦、潘凱等,我的實驗是在他們的協助下完成的。同時感謝實驗室所有老師。
感謝我的父母及家人,在我多年的求學生涯中所給予的物質及精神支持,你們的理解和支持成為我銳意進取、勇攀高峰的力量源泉,在此深表感激之情。
再次對上文中所有提到姓名的和沒有提到姓名的老師和同學表示衷心地感謝,并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們。謝謝!
論文致謝三: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三年的研究生學習就要結束了自己不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取得了諸多的進步,而這一切都師、同學及朋友的幫助。
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宣以瓊教授,本文的研究與撰寫工指導和教誨下完成的。從課題的選擇,資料的收集,以及文性研究到論文撰寫的整個過程中都凝聚著宣老師的心血和汗識、敏銳的洞察力對于我順利完成碩士論文起到了極其重要的學術思想、求實的工作作風都使我受益匪淺。
三年來,宣都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在此,謹向我的導師宣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其次感謝我的同門曹志強、吳安斌、劉宗族、李小慶、喜、張俊,感謝他們為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以及期助!感謝他們陪我度過多姿多彩的研究生生活!
感謝我的室友賈莉莉、余珍三年來對我的支持與關心!
感謝百忙之中審閱論文的每一位老師,本文還有許多不正
論文致謝四:
時光飛逝,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轉瞬即逝。回首過去,七年的合工大生活如彈指一揮間。在這即將離別母校的日子里,各種感情洶涌而至。借此機會,對在過去幫助我、照顧我的每一位人表示深深的謝意!
首先,我要感謝家人,感謝家人這堅強的后盾,是他們的支持與鼓勵使我順利完成學業。我要感謝我的母校,這里承載著我們無悔的青春,愿您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輝煌奪目。
1.通過畢業設計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基礎如結構設計原理、結構力學等和專業知識有機的融會貫通,并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專業素養,彌補自身的不足,鞏固所學知識;
2.畢業設計是學生畢業前的最后一次完成的綜合性作業,它能夠讓學生重溫本科階段的各科內容,對隧道工程及相關專業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為畢業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更加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
3.學生獨立完成畢業設計,可以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提高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獨立完成文獻的查閱和資料的搜集培養學生親力親為、敢為人先的精神;
4.隧道工程的實際工程中,仍然有很多需要創新的地方,畢業設計可以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精神;
5.檢驗學校在本科四年的教學成果,從中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土木工程涉及廣泛、內容龐大,畢業設計是學生所學知識的大綜合大貫通,畢業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和學生本身專業素養的好壞。提高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對于提高高校的教學品質和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畢業實習方面
畢業實習是學生在畢業時通過動手去親自體驗和實踐本專業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但如今很多高校的畢業實習已經背離了這個基本思想。以隧道工程為例,我們可以指出的有:首先,出于安全、經費等多種因素的考慮,大部分高校的隧道工程系不讓學生親自參與,而僅僅局限于現場參觀,他們畢業實習基本上都是在已經建好的隧道中進行參觀,指導教師現場講解,對于正在施工的部分基本上是不會允許學生進去的。這樣對學生來說沒有現場見過隧道的施工就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就不能根據現場所見的到各種施工情況聯系書本上的相關知識,從而提出自己的疑問,顯然這不利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去。其次,很多學生本身沒有意識到畢業實習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即將進入工作崗位,以后有的是時間去實踐。而把畢業實習更多的看成去完成學校交給的一個任務。同時在這段時間很多學生忙于找工作而忽視了畢業實習。最后,學校在畢業實習的投入不足。由于經費投入到教學科研方面的投入產出相對較高,很多高校把經費投入到教學科研中而忽視了畢業實習的投入,導致學生的實習地點不具代表性,沒有經驗豐富的工程人員現場指導甚至沒有動手的機會,這也無形中使學生認為學校也不重視畢業實習,學生本身就會更加怠慢。
(二)指導教師方面
指導教師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很多高校在教學和科研方面更加傾向于后者,甚至學校會給老師下達任務,如必須發多少篇論文,必須爭取到多少科研經費,必須獲得多少獎項等,這就導致了很多老師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自己的科研項目上,而很少投入精力去檢查學生的畢業質量。
(2)隧道工程中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的工程項目,所以他們一般都把時間精力放到自己的項目中去了,甚至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畢業設計。
(3)部分老師沒有實際工程經驗,有部分隧道工程老師甚至沒有參與過隧道的設計和修建等,另外部分老師缺乏指導畢業設計的經驗,在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時顯得力不從心,導致部分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不高。三是許多老師把往屆畢業設計的題目稍加修改甚至不改就給本屆學生,這就使得學生在做畢業設計時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即使做不出來也可以去會抄往屆的設計,而不會獨立的去思考和解決畢業設計中的問題。
(三)學生方面
學生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前期準備工作不足。
(2)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很多畢業設計幾乎都是一個套路,很少有創新的地方。
(3)學生在做畢業設計時往往會忽視相互交流的重要性。由于每個人的題目都有部分差別,因此大部分都是自己埋頭苦干而忽視了同學間相互交流的作用。
(4)缺乏把知識相互串聯起來的能力。
(5)很多學生的畢業設計都存在抄襲問題。部分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完成畢業設計有困難,就在其他學生做完畢業設計后抄襲別人的。
(6)對畢業設計的認識不清楚。很多學生認為畢業設計是能拿到學位證和畢業證的前提,他們是為了拿證而去被動地完成畢業設計,認為只要設計合格了就可以畢業了。而對畢業設計的質量好壞不關心,僅僅只是能過通過答辯就行。
三、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方法與思路
(一)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用于創新的學習態度
指導老師在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時應該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來完成設計。在畢業設計遇到問題時,老師不應該有問必答,而是鼓勵學生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等資源去尋找答案。指導老師應該避免高高在上德高望重的思想,積極和學生探討所遇到的問題,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對學生在畢業設計中浮躁錯誤的態度及時進行批評并督促學生改正。
(二)提高指導教師素質,改善指導方法
指導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應對畢業設計指導老師進行提前培訓,講授怎樣定題怎樣輔導等問題。各老師也可以分享往年指導畢業設計的經驗供其余老師揚長避短。同時應進行崗前的思想培訓,提高老師對設計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以良好的工作作風來幫助學生完成畢業設計。老師在指導過程中應不斷總結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問題,思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案,為后續指導提供經驗指導。另外還應注意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通病,指導過程中著重強調該類問題。對待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嘗試不同的畢業設計指導方法,例如,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讓經驗豐富的設計人員定期進行隧道設計講座、可以讓學生自由組隊對同一工程進行多方案的設計,來多方面探索最適合本屆學生的指導思想。指導老師在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時應重在引導而不是直接告知。直接的告訴答案會讓學生形成一種依賴心理,這不利于培養他們自己尋找資料和答案的能力。老師可以在大方向上為學生導航,而要求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提高畢業設計的管理能力
畢業設計不僅僅是指導老師和學生的事情,也是學院乃至學校的事情。學院和學校的教學管理部分應該加大對畢業設計的管理,制定科學的管理模式。例如,在畢業設計時,應該隨時抽查指導教師的指導情況和學生畢業設計的完成情況。必要時可以邀請除指導老師以外的隧道工程系老師進行提問抽查。管理部門同時應該認真聽取老師、專家和學生的意見,不斷完善對畢業設計的管理和評價體系。畢業答辯是檢驗學生設計好壞和老師指導好壞情況的最終體現,院校應該切實深入實際,把握答辯這個最后的關卡,在最后這道線上做好畢業設計的質量控制。答辯之前應制定科學合理的答辯評判標準供老師和學生參考,答辯時一旦發現某個設計達不到要求的標準,應該認真徹查找出問題并認真修改設計,直到達到能夠通過答辯的水準。
畢業設計選題缺乏創新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目前,畢業設計還以指導老師指定題目為主,這就造成了每一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題目相似,甚至一模一樣;2)畢業設計的選題單一,教學樓、辦公樓占85%以上,而住宅、工業建筑、地下工程很少涉及;3)從設計的結構形式看,均為框架結構的多層或小高層,而框架剪力墻結構、框筒結構的高層或超高層基本沒有。由于設計選題缺乏創新,很多畢業設計都可以照抄參考書、教材的例題和往屆畢業設計,而沒有起到讓畢業生獨立設計、綜合利用理論知識的目的。筆者翻閱了我校近5年的畢業設計,抄襲率高達60%。由于框架的多層或小高層以板—次梁—主梁—柱為傳力體系,且基礎都采用簡單的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這造成了設計的選題深度不夠,未能利用最新的設計方法和理念。
1.2畢業設計選題脫離工程實際
一個與工程實際貼近的選題是保證畢業設計質量的前提和關鍵之一。然而,目前國內很多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沒有足夠的校外實踐基地,缺乏選題來源,這就導致了指導老師布置的題目以“假題假做”為主,在做的過程中忽略了很多工程實際問題。這就造成了從選題到設計再到最后的答辯都脫離了工程實際。因此目前土木工程畢業設計還停留在理論利用階段,而不能起到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實踐意義。
1.3管理松散
以我校為例,指導老師每周對學生集中輔導一次,缺乏嚴格的考勤制度,導致很多學生在整個畢業設計階段脫離了指導老師的管理。每個指導老師指導10個~20個畢業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指導老師通常解答一些常見的問題,不能仔細檢查學生的設計進度和設計過程。甚至有些學生提前到工作單位上班,把畢業設計帶到工作崗位上完成,沒有指導老師進行實時輔導,導致這些學生的畢業設計中存在大量的錯誤來不及改正。
1.4缺乏完善的答辯評審制度
完善的答辯評審制度是畢業設計質量的有效保障。然而有些高校流于形式,沒有可供參考的評審制度,對設計成果把關不嚴,放任設計成果中存在的問題。甚至有個別高校存在指導老師個人對本組結果進行答辯評審的現象。在答辯評審中往往注重理論知識、規范規程的考察而忽視設計圖紙的規范化、設計成果的可行性等工程實際考察。不能在實際工程中實施的設計對畢業生理論聯系實際、工程素養的形成起不到培養意義,嚴重影響畢業生的培養質量。綜上所述,目前高校土木工程畢業設計從選題、指導、答辯評審都脫離了工程實際,導致了畢業設計的質量不高,達不到預期的培養目標。因此土木工程畢業設計改革是當前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2改革措施
2.1科學選題
科學的選題是保證畢業設計質量的前提。在選題的過程中應增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自己將來的就業方向和興趣初步確定選題方向(如結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概預算等方向)。指導老師提供實際工程項目或科研項目作為備選設計題目。廢除當前指導老師指定學生的制度,由指導老師向所有畢業生提供備選設計題目,實行指導老師和學生的雙向選擇。學生選定指導老師和設計題目后根據自己的工程認識程度和興趣與老師共同協商確定最終設計題目。畢業設計題目要包含最新的設計方法、理念或技術方法,提高畢業設計的創新性;增加畢業設計中復雜問題的處理,保證設計的深度。受畢業設計時間所限,為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完成畢業設計,指導老師要合理安排好設計工作量。
2.2完善師資結構
由于很多博士生、研究生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工作,缺乏工程實踐經驗。當前的師資隊伍與實踐教學的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為解決指導老師自身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可采取以下措施:1)形成由2個~3個年輕教師和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組成的指導教師組,既能保證指導教師具備一定的工程經驗又能幫助青年教師的成長;2)聘請施工單位、設計院有豐富工程經驗的一線工程師指導畢業設計,這還能解決逐年擴招下師資力量不足的困難。
2.3強化管理過程
指導老師對畢業設計的具體指導過程是保證畢業設計質量的關鍵因素。目前很多指導老師由于承擔的教學和科研任務較重而疏于管理。指導老師在設計開始前制定一個畢業設計進度計劃表,嚴格要求學生按照進度計劃表完成工作量。在每一個階段開始之前以授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一次集中輔導,每周進行2次~3次答疑幫學生解答設計中碰到的復雜問題。在進度計劃表的每一個時間節點檢查每一個學生的設計進度和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督促學生及時完成任務和改正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此外,還要嚴格考核制度,要求學生執行每天定點簽到制度,防止學生脫離指導老師的管理。
2.4完善畢業答辯體系
答辯是對畢業設計質量和學生綜合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考核。完善的答辯體系能為答辯委員會老師提供答辯標準,嚴格把關畢業設計的質量。完善的答辯體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構建:1)成立由不同專長的教師、工程師共同組成的答辯委員會,且指導老師不能對本組學生答辯;2)明確答辯過程中要考察的內容,包括開題報告、計算書、圖紙及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3)確定計算書、圖紙中具體考察點;4)確定各考察內容的權重,如開題報告、計算書、圖紙、解決問題的能力各占10%,30%,30%,30%;5)明確計算書的格式、圖紙的規范化的權重;6)制定畢業設計創新性加分策略,鼓勵學生創新。
二、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
筆者結合一直以來的教學經驗,嘗試在以下方面進行探索和研究:1.實踐教學拓展的研究與探索以往的實踐教學,通過具體的實驗、實習、設計以及工程實踐等環節實現,而這些環節的最終目的都在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水平和技能應用水平。基于教學時間、資金、場地和設備等限制,筆者將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拓展,實現虛擬實踐教學和實際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將工程實驗、生產、施工和設計等環節制作成逼真的3D視頻并建立資源庫,彌補實際實踐教學實踐過少的缺陷,最大程度訓練學生建立完整的工程結構概念。具體的工作包括工程試驗仿真、工程生產仿真和工程施工仿真等。其中,工程試驗仿真:將土木工程專業工程中大量的材性試驗和構件試驗,制作成三維動畫,讓學生能直觀地認識工程材料性質以及構件力學特性。工程生產方法仿真:將土木工程中相關的構件或材料的生產過程、生產工藝等,結合視頻錄像,制作成系列專題動畫,補充學生在企業單位或工地的生產實習的學習,以達到在有限學時內進行豐富的生產實踐教學與學習。工程施工仿真:將土木工程項目建設施工的過程以三維動畫形式呈現給學生,將“工地”搬進教室,使學生通過豐富的視頻學習,認識具體的工程管理及工程施工的概念和重點。2.課程設計的研究與探索探索“以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填補教學課時的不足,以“課堂與工程相結合”的方式改變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將課程設計與實踐教學充分結合,探討相關問題和措施。3.畢業設計的研究和探索畢業設計要求學生能夠系統地對土木工程結構進行分析和設計,要求學生參與從工程方案規劃、工程設計到繪制施工圖的全過程。通過比較完整的工程結構設計訓練,讓學生基本具備進行工程設計的能力,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綜合能力。逐漸開展“小組設計模式”,通過小組協作設計,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協調能力,以適應社會工程建設的需求。4.工程訓練的研究和探討活躍工程訓練模式,充分利用校內實習基地和校外產學合作實習基地,建立完善的工程訓練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開展工程結構模型探討訓練,通過諸如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競賽等模式,促進學生參與工程訓練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5.實驗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加強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增加實驗教學的課時比例。根據人才培養要求,減少設置認知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設計型、綜合型、創新型的專業實驗課,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創新實驗,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參與結構架構模型實驗,通過親手制作結構模型,加深對工程結構的認識,以達到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鼓勵學生參與諸如結構設計大賽等與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的競賽活動,促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
中圖分類號:TU;G64247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2)03-0136-04
畢業設計(論文)是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階段最后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也是實現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專業水平,影響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能力和發展潛力,也是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的直接反映。然而,目前許多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存在諸多不足,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不容樂觀[1-3]。
溫州大學是一所市屬綜合性大學,旨在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筆者結合近年來對畢業設計(論文)指導的探索性教學改革和實踐,探討了當前普通地方性高等院校在畢業設計(論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一、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現狀剖析
(一)學生重視程度不夠,畢業設計(論文)只是簡單模仿
傳統意義上,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完成一項設計或研究的全過程。其最終的實質成果是一個符合規范要求但卻并不完整的設計圖紙,或是研究的部分成果。而大多數本科院校的培養計劃是將畢業設計(論文)安排在本科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少數學校將時間提前到了大四上學期期中,時間大約為12周左右。畢業設計(論文)期間需要收集、分析設計(論文)資料和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一些相關學習任務,如文獻綜述、外文翻譯和開題報告等,進一步壓縮了建筑、結構設計或論文寫作的時間。另外,大四學生忙于畢業設計(論文)的同時,還要參加研究生和公務員考試,以及各種招聘會和實習等,這極大地分散了學生的精力、消耗了大量時間,影響畢業設計(論文)正常進行。
而且,許多學生對畢業設計(論文)不夠重視,以致很多時候畢業設計(論文)只是一個模仿或者模擬過程,質量偏低,效果不好。
(二)指導教師投入不足,實踐經驗缺乏
大學擴招導致許多普通高等院校的師生比例不斷下降,導致教師指導畢業設計(論文)時間不足,力不從心。另外,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工作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工程實踐經驗或科學研究經驗,而近年來高校擴招亟需擴大教師隊伍,許多碩士、博士從學校畢業就直接進入了一線教學崗位,沒有經過工程實踐鍛煉和系統的崗前培訓,許多青年教師因缺少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經驗、工程實踐經驗和長期科研經驗,在選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存在較大不足,直接影響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三)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
在以往的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指導教師也會讓學生對其設計或論文進行修改,學生只是被動地按指導教師要求修改,往往停留在改正錯誤層面上,而不是考慮使設計更合理或研究創新等問題。另外,學生即使根據教師的建議對設計或論文進行了修改,他們對當前的修改為什么能夠比較有效地滿足要求,是否還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其他方法與當前修改比較起來效果如何等問題也不甚明了。
(四)學校的培養與實際工程需求明顯脫節
設計或研究過程并不是直線型的,其結果也不是唯一的。按照傳統的指導方法,學生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僅僅是知道了如何做的問題,而對滿足規范或研究要求的其他設計或分析方案(更好或者更壞的方案),則幾乎沒有概念。也就是說,幾乎還完全沒有考慮如何使設計或研究分析更合理、更有新意。但是在實際工程的設計和研究中,往往是要進行多種方案的比較,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分析,并根據其他單位、專業的要求修改、調整設計和研究。這就導致了學校的教學、人才培養和現實需求明顯脫節,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缺乏創新。目前的探索與實踐工作就是試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缺陷,通過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探索性教學改革目的
根據土木工程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如何解決普通高等院校現階段畢業設計(論文)指導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學改革亟需探討的問題,具體措施為如下三方面。
(一)讓學生盡早熟悉培養方案,提前準備,積累相關知識與經驗
畢業設計結果可以粗略地分成合法的設計(滿足規范的設計)、可行的設計(合理的設計)、滿意的設計和優化的設計。畢業研究論文成果也可以粗略地分成初步的研究分析(采用常規分析方法)、系統的研究分析(采用常規分析方法)、有一定創新的研究分析、有較大創新的研究分析。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開始前就應該知道有這樣一個鏈條,并且嘗試在這個鏈條中(而不是僅僅局限于鏈條的一個點上)做一些起步性的工作,開始積累相關知識和經驗,培養一個成熟工程師或研究人員所應具有的思維和意識品質。實際上,應鼓勵學生盡早和指導教師建立聯系,參與到指導教師的工程結構設計和科學研究工作中,這樣學生就有足夠的時間進入狀態、積累相關知識和經驗。
(二)通過畢業設計(論文)奠定學生工作基礎
傳統的土木工程實驗教學屬于理論教學的一部分,并按其分類,每個實驗項目相互獨立,缺乏目標性、整體性、層次性、系統性、創新性及綜合性,導致實驗教學內容更新滯后。實驗的基礎理論知識決定了實驗儀器種類和型號,由于實驗內容更新滯后,導致實驗儀器也未能得到及時更新。
2.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驗教學
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重視土木工程的理論教學,輕視實驗教學環節。有的將實驗課程的成績計入到理論教學的成績當中,有的甚至不統計實驗課程的成績。多數學生認為實驗課程不重要,只是走一個程序而已,只要“照貓畫虎”完成操作步驟即可,并沒有真正將實驗與工程實際相結合,所學知識也難以致用。
3.傳統教學方式單一,使學生喪失實驗操作的主動性
土木工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常是先進行理論教學,然后再安排具體的實驗操作,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不能及時體現在實驗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在實驗教學開展之前,就設計好試驗加載方案,編寫出非常詳細、具體的實驗指導書,調試好試驗儀器,規定好實驗步驟、測試方法,并設計出實驗數據記錄表格等。而學生只需要按教師規定好的步驟進行加載并讀取數據,就可以得出早已預知的結論。這種實驗教學方法使學生喪失了主觀能動性。
4.傳統考核方式單一,不能體現學生對實驗知識的掌握程度
大多數實驗課程的成績僅憑一份實驗報告來決定。同組成員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是相同的,所以,實驗報告也是大致相同,組內成員的成績也都差不多。實驗報告不能客觀考察每一個學生對實驗內容掌握的程度。
二、“模擬地震環境下結構模型加載
實驗”項目介紹實驗項目開設的初衷是為了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論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結構抗震課程之后,自行設計一個結構受力體系,并進行加載,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加深對結構抗震課程的理解,加強對動手能力的培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整個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還要求學生們集思廣益,發揚集體智慧和團結協作精神。2008年汶川地震后,社會對抗震知識的需求大為增強,對相關人才的需求更甚。因此,土木工程系依據教學大綱自創了模擬地震環境下結構模型加載實驗項目。2009年,依托該實驗項目,學校成功舉辦了“山東省第三屆結構設計競賽”,學校的參賽隊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2010年,該項目被確定為學校實驗教學改革的一般項目。2012年10月,該實驗教改項目順利通過驗收。2011年,依托該實驗項目選拔的參賽隊伍在“山東省第四屆結構設計競賽”中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驗證了模擬地震環境下結構模型加載實驗臺應對不同結構模型的適應性。
三、實驗項目總體設計方案
1.實驗儀器設備、材料
實驗采用土木工程系自主研發的“結構抗震模型加載實驗臺”。該試驗臺主要由控制系統、動力系統、實驗臺面以及防護架等組成。
2.實驗教學方法
采用了研究式、討論式和互動式的教學方式。研究式教學:學生通過查閱教材、期刊文獻,收集與實驗內容相關的文獻,進行結構模型設計。有利于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自主創新意識。討論式教學: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研討結構模型設計方案,鍛煉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搭建和自主完成實驗的能力,深受學生歡迎。互動式教學:課程開始首先由任課教師給學生們講解,發放實驗任務書、材料和工具。在講解中,著重講清實驗的目的、意義、任務和要求,制作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和加載方法。之后,各小組討論方案,進行結構模型的設計和制作。在這個階段,每天都安排教師答疑。由于實驗活動是分組、分散進行的,而且每組又基本上是以寢室為單位,學生們的制作活動基本是在寢室內進行,因此,教師有時到寢室走訪,幫助學生解決制作中的問題。
3.實驗組織形式
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4人~5人。每個小組的成員要求動手能力強、組織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學生各1名,這樣可以達到能力互補、相互學習的目的。
4.實驗成績評定
建立了一套科學、規范的實驗考核方法,兼顧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合理運用了多種考核評價方式。結構最大承載力與所耗材料重量之比(比強)以大為佳,占50%;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的相似程度,占10%;結構造型美觀,占20%;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占20%。
5.實驗激勵機制
實驗項目采用“金字塔”模式的激勵機制。首先面向全校學生開放本實驗項目,同時為校級結構設計競賽選拔人才。每年約有50個小組參加校級結構設計競賽。校級競賽中選出2個~3個小組參加省級結構設計競賽。省級結構設計競賽獲得一等獎的小組參加國家級結構設計競賽。該激勵機制已經顯現出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通過該實驗項目選拔培養的學生在歷屆山東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中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并有一支參賽隊伍于2010年代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參加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
四、鍛煉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啟發探究性思維
實踐能力的鍛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親自動手制作模型,這是大學生進入大學后首次制作的模型,需要相互配合,集體完成一件作品。二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是一個知識活化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創新,重視創新意識的培養。制作開始時,學生們知道結構形式大致有三角形、梯形、拱形等幾種,但對于桿件如何搭建成結構并沒有概念。通過方案討論才形成了結構的形象,再把結構制作出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行為。其次,鼓勵學生進行結構形式的創新,不要受之前幾種結構形式的禁錮。第三方面是計算工作的創新,這是較高層面上的創新活動。雖然計算理論和方法是學過的,但是在計算模型的建立,以及已知條件的選取,近似和簡化方面,仍然需要創新思維。《實驗項目指導書》提供了探究性內容的引導和要求。
當前,我國與土木工程相關的注冊師種類有:土木工程師(巖土)、結構工程師、建造工程師、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等。在課程設置時按照各類注冊工程師的共同基礎設置專業基礎課,以不同注冊工程師的要求來設置專業方向。根據土木工程職業資格制度要求,建立完整的素質、能力和知識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為普通本科生的素質要求;土木學科基礎平臺(力學系列、工程材料、工程制圖、工程測量等),為注冊結構師、建造工程師的基礎要求;工程結構設計平臺(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地下工程結構等),為注冊結構工程師的專業要求;工程技術管理平臺(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概預算、工程經濟等),為注冊建造工程師的專業要求。傳統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思想指導下的課程體系存在著課程結構松散、課程之間缺乏聯系的問題,使學生難以建立整體的知識結構。應將不同的知識在整個學科體系中進行整合,建立科學的培養計劃,以適應注冊工程師的要求。雙證通融培養模式要區別于傳統課程內容,對職業能力拓展模塊里的課程,要求必須將相關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課程的知識嵌入其中,讓學生根據就業的專業意向和自身的能力特長選擇不同的知識模塊。這樣不但為學生備考各類職業資格做知識儲備,而且可為其畢業后從事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專業技術根底。
2.以行業職業的準入性為核心加強綜合能力培養
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的重要作用愈加明顯,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未來土木工程的注冊工程師,熟悉本專業領域的建筑基本法規、技術標準和各種規范,以及相關行業的政策法規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土木工程設計、監理、管理等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結合有關的規范與法規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時要注意針對規范調整更新教學內容。職業資格專業考試中,非常重視考察考生的綜合實力,即是否具有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必須強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傳授式的教育,重基礎知識及考試成績,缺乏綜合素質方面的培養。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開展,綜合性放在了人才培養的重點。如何培養全面發展的工程技術人才,也是需要進行深入改革實踐的。可以通過學科競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小組討論、項目教學法、完成研究報告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社會服務意識等。
3.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滿足雙證融通的教學要求
企業是培養綜合性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應建立學校和企業之間開放式的人才資源交流共享機制,建立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輪訓制度,支持教師到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進行工作實踐,重點提高教師實踐工作能力,從而提升實踐教學水平。同時積極聘請和引進企事業單位中高級技術人員到校任教、授課、開講座,促進校企人才資源的互利互補,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強化專業教師的技能培訓。學校要重視校內實踐活動,與企業合作共建開發性實驗室,完善工程實踐教學平臺,提升實踐教學基地功能,提高校企合作的產學研水平,建立以學校為主,企業參與,集人才培養、產品開發和科技合作為一體的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讓學生獲得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的綜合訓練,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和就業競爭力,滿足雙證融通的教學要求。同時,政府發揮職能作用,對于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通過減少稅收的方式,降低企業承擔的培養成本。實習學生并不是實際員工,一旦在實習過程中發生事故,會出現高校和企業互相推諉的情況,給企業的正常生產帶來干擾,因此企業為了規避風險,通常不會安排實習的學生進入實際工作當中,走馬觀花式的實習達不到人才培養的要求。政府應該制定健全產學合作法律體系,保障企業的權利和義務,使企業有效規避風險,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合法利益。
4.根據職業資格考試內容進行模擬考試
職業資格是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校期間對學生進行職業資格模擬考試,不但可使學生了解職業資格考試的考察內容和考試重點,而且可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結構的系統認識,幫助學生把各門課程包含的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職業資格模擬考試的題型及考試范圍應緊密結合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參考歷年職業資格考試真題,以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內容為基礎,注重工程實踐和工程實際問題的解決;加大案例分析的題量,使試卷的考點與職業技能需求相結合,不但考查學生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要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1-0036-03
為進一步推進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借鑒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樹立“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人才;選擇土木工程專業進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改革與實踐研究勢在必行。為推進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建立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內容、知識學習方式、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加強實踐教學及能力培養方式等關鍵環節。實施“全過程、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穩定的大型企業實習基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基本技能、表達能力和工程綜合能力,創建高校和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土木工程技術人才。
一、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土木工程行業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業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在工程設計的實踐過程中,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夠參與項目開發和工程設計,能夠進行項目立項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方案比選、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的設計工作,具有專業軟件的應用和開發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獨立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場經營和開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學生在企業工作和學習,結合工作實踐,進行論文選題,完成論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標準及培養體系
在企業的學習和工作,應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領域有關技術標準、規范并熟練使用;熟練掌握專業軟件的應用,并初步具有專業軟件的開發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具有項目規劃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與人溝通與交流,能夠與人協調以及整合可利用資源的能力;了解國內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場,具有開拓國內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場的意識和能力;掌握本領域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具備收集、分析、判斷、歸納和選擇國內外相關技術信息的能力;能夠應用外語交流,具有良好的國際觀,了解國際先進的建筑材料、建筑技術和設計標準,與國際同行業接軌。在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勤奮、進取、不斷創新,企業、行業和社會發展,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獲得能力。學生在企業學習階段,將在學校聘任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企業設計工程師以及學校指派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雙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直接來源于企業工程設計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和應用價值,能夠使學生通過工程設計中關鍵問題的研究,獲得較全面的基本訓練,培養能綜合運用科學技術理論、方法和手段,獨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和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論文應在雙導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論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設計類、結構分析軟件應用類、結構監測和試驗類或工程管理類,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中均應至少有一名來自企業部門的專家。
三、土木工程專業論文和科研訓練的基本要求
根據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標準和培養體系,學生論文選題和科研綜合訓練應直接來源于土木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實際應用價值,擬解決的問題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先進性。因此可從大土木工程領域中多方面選取,如:(1)工程結構設計與靜動力力學分析;(2)大型構筑物的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3)大型構筑物現場監測與試驗研究;(4)應用基礎性研究、預研專題,如結構抗震與防災減災;(5)一個較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術項目或工程管理項目的規劃或研究;(6)高層建筑結構或大跨鋼結構設計;(7)橋梁設計和施工監測;(8)路基路面設計和施工監管;(9)高邊坡與深基坑工程設計;(10)隧道結構分析與工程設計;(11)地鐵區間和車站結構設計等。對于論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設計性或研究性論文。論文主要應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關鍵詞;獨立完成與誠信聲明;選題的依據與意義;國內外文獻資料綜述;論文主體部分:研究內容、設計方案、分析計算、實驗研究等;結論;參考文獻;必要的附錄(包括企業應用證明、項目鑒定報告、獲獎成果證書、設計圖紙、程序源代碼、等)和致謝等。對于論文的內容可以要求有:(1)文獻綜述應對選題所涉及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狀況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2)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獨立見解;(3)論文工作應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或理論深度,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4)論文工作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工作量飽滿,一般應至少有一學年的論文工作時間;(5)論文寫作要求概念清晰、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版式規范。對于不同領域或形式的工程專業論文應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如:(1)工程結構設計類論文,應以解決基礎建設或工程實際問題為重點,設計方案正確,布局及設計結構合理,力學分析數據準確,設計符合土木行業標準,技術文檔齊全,結構設計方案能夠投入實施或通過了相關業務部門的評估;(2)應用基礎性研究類(包括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預先研究、實驗研究等)項目論文,綜合應用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分析過程正確,實驗方法科學,實驗結果可信,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3)工程結構力學分析和設計軟件應用類的論文,針對實際工程結構應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總體結構力學建模正確,應用程序編制或工程軟件應用正確,文檔規范,并通過結構工作狀態測試或可進行現場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術管理類的論文,應有明確的工程結構應用背景,建立項目管理過程和經濟概算預測及評估,研究成果應具有一定經濟或社會效益,統計或收集的數據可靠、充分,理論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學正確;(5)工程結構施工監測和結構試驗類論文,針對實際工程結構施工現場,如橋梁、道路和大型結構物施工過程監測,關鍵結構的強度和動力學性能試驗等。掌握試驗和監測設備的使用技術,監測和試驗數據可靠、翔實。論文闡明試驗結果在具體結構現場的應用和有效建議。
四、土木工程專業論文和科研訓練的質量評價體系探討
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是關系到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是否能達到培養目標的至關重要的問題。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學制定有效的評價指標,來對學生的各種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實現多樣化考核方式,包括產業界專家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通過引入企業質量管理理論,探索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模式,加強對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全員、全程和全方位質量管理與監控。然而對學生論文和科研綜合訓練的質量管理則要對不同領域或形式的論文,根據論文內容的重要性給予不同的權重系數進行論文的質量評價與控制,見表1、表2。
五、結論
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與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時期,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型人才,是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要條件。改革現有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統一、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有機協調發展是必要的。根據自身實際和專業特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規律,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并進行整體優化,著重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培養口徑與和職業要求等關系,形成有利于培養工程師應具有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刪繁就簡、推陳出新,增加新興科學技術和工程應用知識;充分利用行業優勢與特色,進行產學研合作,建立互動共贏、各負其責的校企聯合培養體系,充分發揮企業在土木工程專業學位論文和科研綜合訓練等實踐環節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黃銳清,曾寶成,劉濤.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5,(17).
[2]張式谷.撰寫學位論文瑣談[J].理論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艷艷,祁石磊.碩士研究生現狀分析與管理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紅,吳國娟,鄧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8,(S2).
我國土木工程也同樣存在信息化建設問題。隨著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以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開發和國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礎設施項目,以北京奧運工程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礎設施項目,還有量大面廣的城鄉住宅建設項目正處在建設之中,再加上我國已加入WT0,進入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實施迎接經濟全球化挑戰的大戰略,土木工程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這重要的發展機遇中肩負重任,必須把握住大課題,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設,實現更高層次的技術創新和素質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計算機、通信、自動控制等信息匯集處理高新技術對傳統土木工程技術手段及施工方式進行改造與提升,促進土木工程技術及施工手段不斷完善,使其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將引起土木工程企業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動企業團隊的重組及施工流程的優化,促使企業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場發展的高級階段,必定融入現代物流業、電子商務業和信息產業,從而實現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設須致力建設三大系統。
一、建立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的技術和控制信息系統
信息技術是計算機、通信、控制及信息處理等技術的集成。應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設備,現代建筑師可以充分直觀地展示新時代的設計理念和建筑美學,可以盡情地表達大膽的創意和神奇的構思,超越時間和空間,塑造并優化創作成果,使其創作成果達到傳統創作方式無法比擬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為對象的三維協同設計模型,采用了模塊化的模型設計技術,使得設計方法從平面設計走向模型設計,由于模型設計采用數據庫技術和網絡技術,從而實現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設計人員(多專業)在同一個模型上工作,減少了不必要的條件傳遞和確認,信息資源得到了充分共享。這些信息資源將貫穿于工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設計、采購和施工),圖形由計算機系統自動產生,使得設計人員可以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優化設計方案上,設計過程更為直觀形象。而以可視化技術為基礎的智能化設計環境,在三維模型設計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可視化技術以及面向對象的軟件開發技術,以專家庫、知識庫為支撐,研究新的設計管理和設計模式,構造一個更易于操作、具備智能化的設計環境。目前許多工業項目的模型設計過程已初步應用了可視化技術,比如,實體建模,使設計過程更為直觀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視化的設計校審,使校審更為形象,并可與設計深度交叉;可視化的進度審核,將設計的三維模型與項目進度資源數據庫相連,從項目進度資源數據庫抽取信息來可視化地展現和分析項目管理的各種狀態。
在施工中推廣應用自動化控制技術,可有效地完成用傳統控制方式難以實現的高難度施工項目。例如高層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預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動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術進行大型構件和設備的整體吊裝和安裝控制、整體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腳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橋梁懸索受力的控制;幕墻的生產和加工控制;高溫高壓的焊接質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體搬遷、以及沉降觀測和數據采集,大型工業設施的三維空間管線布局的計算機模擬等等。信息化技術將全面革新設計技術和施工技術,其應用領域將越來越廣,應用程度將越來越深,建筑工業化水平將越來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標準、行業管理、工程管理、企業管理的信息系統
信息技術是一項各行業普遍適用的高新技術,必須與行業技術有機結合方能發揮作用。為使信息技術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規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進,須準確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術應用標準和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及時修編標準,便于檢索查詢和管理有關標準,隨時隨地選用標準和對標準的執行進行檢查驗收,從而有效地推進標準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業涉及的門類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設備管線安裝業、裝飾裝修業,以及相關的房地產業、勘察設計業、設備半成品、鋼結構加工業等,包含的企業眾多,構成了一個龐大而復雜的行業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沒有一個規范有效的行業管理體系和高效的運作機制,將難以保證這個行業的各項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發展。傳統的管理方式及信息處理手段難以實現這一目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高效的行業管理、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方便有效地對行業的有關情況
進行統計分析,制定合理的產業發展政策、產業技術政策、產業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提供了全新的條件與可能。目前,信息技術的應用已使得全球產業信息的獲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同時研討,掌握人類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密切關聯的土木工程業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戰略性和更為科學的依據,使建筑行業管理上一個新的水平。
信息技術給實體的數字化、時間的縮短、空間的縮小,對實體本質的把握更為科學,工程項目的單件性、時代性、環境性、多要素性決定了項目信息的大規模性、變動性、多門類性,信息技術使工程成為數字工程。而數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進入新階段,包括項目融資拓寬渠道、項目策劃優選優化、項目設計電腦化,項目施工管理中運籌學在工期控制上的應用,多因素分析在質量控制上的應用,動態進行投資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檔案化、數字化、動態化,為工程的策劃和融資、設計、施工、運行和維修等全過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條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術實現更寬范圍的人力資源管理,更準確的會計管理、成本管理、融資管理、投資管理,更優化的決策管理、計劃管理,更高效的項目施工管理。信息技術也使建筑師、結構工程師、監理工程師以及項目經理的信息更為豐富,為新產生的團隊合作關系甚至跨國的伙伴關系提供了前提。高技術的辦公環境,促進新技術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創新,對更有效地提高生產率提供了可能,也促進了企業文化的升級。關于工程項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學工業設計院于萬里同志的文章《從國外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看國外工程項目管理》所言:工程項目的管理是一個多目標、既分別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多工序、多復雜又龐大的系統工程。一個大型復雜的工程項目的管理實際上就是利用能夠控制的資源(人力、機具、材料、資金、工期)在一定的條件下對一個既定目標(進度、質量、費用)進行科學的計劃和以更多的定量數據做深入動態分析,對于工程實施有效地調整控制,以盡可能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項目的管理必須依靠整套先進的管理理念,這種管理在國外的工程項目管理軟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些軟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1.項目計劃的編制。
在工程項目的招投標階段以及中標授標之后的合同條件都要求承包商編制切實可行的“細化的施工進度計劃”,對工程進行詳細的剖析。軟件對一個工程項目的所有任務做出精確的時間安排,同時還對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原材料、勞動力、設計和投資進行分析和比較,在千頭萬緒的任務中找出關鍵要緊的任務(關鍵線路)以及對任務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與物力、機具等資源的安排。
2.項目跟蹤過程。
軟件對于工程進度能夠進行動態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項目各級管理人員根據所制定的計劃和目標,要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對影響項目進展的內外部因素隨時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及時、連續、系統的紀錄和報告并輸入計算機,也就是真實、實時地反映工程進度,分析工程進度數據,及時反映工程項目的變化。
3.項目的分析、控制與優化。
由于管理軟件實現了廣義的網絡技術,項目管理者根據跟蹤提供的信息,對比原計劃(或既定目標),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糾偏對策,實施糾偏措施。軟件不但考慮時間問題還根據資源和費用進行分析求得一個時間短、資源耗費少、費用低的計劃方案,并通過軟件進行網絡計劃的優化,也就是利用時差不斷改善網絡計劃的最初方案使之獲得最佳工期、最低費用和對資源的最有效利用。軟件有對工程數據與作業活動的強大過濾功能,將現行計劃執行情況與目標計劃進行數據庫比較,然后再將滯后于目標計劃的所有工作活動過濾出來,進行單獨的追趕或特別跟蹤。對于發現工期滯后的工作項目及時地采取補救措施,制定相應的追趕計劃。對于現行超前于目標計劃的工作可有意識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項目的施工速度來降低工程成本或使總體計劃更趨于合理。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聯網的方案優選、施工招投標、材料設備采購、人才招聘的企業商務貿易信息系統
互聯網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務方面發揮越來越大、越來越廣泛的作用,同時又為設計方案、施工組織方案、技術措施方案、種種合作方案有效進行比較,高效進行優化,將大大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水平。
通過電子郵件、互聯網傳遞,使建筑項目和承建商、材料供應商的信息溝通有效克服招投標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狀態,同時增強透明度,推進公開化,網上招投標相當規模業務的開展將會更加規范市場行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標的競爭在更廣范圍更高的層次上進行。
電子商務對建筑材料、機械設備、機具的采購顯得更為寬范圍、廣領域,甚至會進入貨物及其流通的細微部分,使需求方對貨物的質量、價格、生產方式、供貨方式、市場信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徹的把握。網上交易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監督交易全過程提供了可能,同時還為買賣雙方的合作經營伙伴關系起主導作用。對不正當競爭行為、誠信失缺行為進行有力遏制,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人才上網,網上各專業專家組在網上會診技術難關和質量難題,對土木工程人力資源開發提供巨大的力量。也可以說,現代建筑企業更加依賴網上技術研發,依賴網上人才庫,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企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