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09: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本科生結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引言
寫畢業論文幾乎是所有大學生在畢業前都要完成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英語專業的學生也不例外。畢業論文屬于學術寫作,它是寫作的一個種類,旨在表達學術思想與發現,因而信息量非常大。若想將諸多信息完整又準確地向讀者表述,語篇中的銜接和連貫就顯得至關重要。然而,學生卻往往在銜接和連貫上出現很多問題。
本研究試圖通過分析英語專業學生本科畢業論文中的摘要發現學生英語學術寫作中與銜接和連貫有關的主要問題類型。
2.理論框架
銜接和連貫是篇章語言學(Text Linguistics)的兩個重要術語。關于篇章的概念,Halliday和Hasan(1976)在他們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書中指出篇章必須具有語篇性(texture),而語篇性正是通過銜接和連貫實現的。語言學家們研究篇章的角度不同,他們對銜接和連貫這對術語下的定義也就各異。
關于銜接的定義,Halliday和Hasan(1976)認為銜接是一種語義上的聯系,如果篇章中的某一部分對另一部分的理解起關鍵作用,這兩部分之間就存在銜接關系。對于Halliday和Hasan而言,銜接是語篇表層結構成分之間的聯系。它指語段中不同部分之間的語法和詞匯關系,這種聯系可能存在于句子之間,也可能存在于一個句子中不同部分之間。他們將銜接形式分為五大類,分別是:①照應,比方使用定冠詞、指示代詞;②替代,例如代詞one的使用;③省略;④連接,例如使用“but”“yet”這樣的連詞,一共四種語法手段,。第五類是詞匯手段包括重復、同義、上下義和搭配等。其中,替代和省略常見于口語。根據Halliday的觀點,這些銜接機制是語篇連貫的一個重要標準。
除了以上提到的銜接機制之外,銜接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信息流。Halliday將信息分為了兩大類,一類是新信息,即筆者或說話者認為讀者或聽話者所不知道的信息;一類是已知信息(Brown & Yule 2000:154)。根據認知規律,在銜接上應該遵循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原則(William 1995)。即信息流應該是“舊—新—舊—新”。
連貫是指語篇中各個命題的關系,確切地說,連貫就是緊扣主題(Ann 1986)。根據Ann的觀點,連貫要求語篇中的每一句話都緊扣主題,助其發展,離題是不可以的。Cutting(2000)說連貫就是句子間語義和邏輯的聯系,它存在于語篇的底層;連貫的語篇有一個內在的邏輯結構從頭到尾貫通全篇,將所有概念有機地串結在一起,達到時空順序明晰、邏輯推進層次分明的效果。Brown和Yule(2000)認為,就連貫而言,最重要的是讓讀者能夠理解作者文字下的意思,因此,作者所寫應該符合讀者的期望。在學術寫作中,摘要關系到讀者是否會繼續閱讀論文,所以摘要中的信息應該符合讀者期望,為了達到期望,摘要內容一般涉及研究問題、研究設計、主要發現和研究意義(Slade 2000),這些要素構成了讀者的提示(readers’prompts)。
從廣義上講,連貫包含銜接;從狹義上看,銜接平行于連貫。最近的研究中,銜接和連貫多被認為是平行又不可分割的兩個概念。銜接是語篇中有形的網絡而連貫則是無形的網絡(黃國文 1988)。事實上,銜接并不是連貫的全部,只是創造語篇連貫的一個重要手段,對連貫起到重要的保證作用,特別是正式的書面語篇。此外,語篇的整體連貫也還有賴于語篇宏觀主題的連貫,例如語篇結構是否嚴謹,推理論證是否合乎邏輯,觀點的闡述是否合乎情理,等等。可以說,銜接和連貫是語篇生成的重要原則。對于寫作訓練來說更是如此,它是寫作練習的一個基本內容和指令性標準(Kent 1992,轉自李長忠,2002)。但是,學生在銜接和連貫上又往往容易出現問題。原因之一可能是在作文批改當中,很多老師只是逐句標出學生作文中的詞匯和語法錯誤,導致學生只在意句子中的語法和詞匯錯誤,而忽視了語篇。另外,即使有些學生的作文很少出現語法、詞匯錯誤,但是語篇的邏輯上有很大問題。因此,筆者針對學生寫作中的銜接和連貫問題做了一個實證研究,通過分析英語專業學生本科畢業論文中的摘要找出學生銜接和連貫上的主要問題類型,并將這些問題量化。以下是這次研究的兩個研究問題:
(1)學生本科畢業論文摘要中存在哪些銜接和連貫上的問題類型?
(2)每種類型出現的次數是多少?哪種類型的問題最多?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兩種研究方法分析26篇本科畢業論文摘要,這26篇是一屆英語專業學生的語言學方向的論文。選擇分析摘要,是因為摘要在表述上要求意思準確同時語言要精練,所以對語篇的銜接和連貫有更高要求。
為了判斷學生在銜接、連貫上是否存在問題,本研究設計了幾個問題作為依據。
以下問題用于判斷銜接上是否存在問題:
(1)有無照應、替代、省略、連詞使用錯誤或缺失?
(2)有無搭配不當?
(3)信息推進是否遵循“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原則?
以下問題用于判斷連貫上是否存在問題:
(1)有無與篇章主題無關的信息?
(2)觀點陳述是否符合邏輯順序?
(3)摘要中,讀者提示(readers’ prompts)是否完整給出?
參照以上六個問題,銜接、連貫的問題被具體分成了幾個類型。摘要中,每個銜接或連貫問題出現時,都會被分到某一類中,并記上一分。最后算出每種類型的得分進行比較。
4.統計結果
為了確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每種類型的問題都經過三次統計。下表是統計結果:
從上表可以看出,學生摘要中一共出現了九種問題類型,其中,有六類是銜接問題,三類為連貫問題。銜接問題多于連貫問題。從數量上看,在所有的62個問題中,連接出錯的問題最多(19/62=30.65%),其次是讀者提示不全(13/62=20.97%),再次是沒有遵守信息推進原則(12/62=19.35%),這說明這三大類是學生摘要寫作中銜接和連貫上的主要問題類型。照應、替代、省略和離題的問題非常少。搭配不當(12.90%)和邏輯錯誤問題(8.06%)相比而言,雖然不多但也不少,因此也值得關注。此外,每篇摘要平均存在2~3個問題,其中,銜接問題1~2個,連貫問題0~1個。
5.個案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每種問題類型,本研究針對每個類型選取了一個典型個案做了如下分析:
(1)照應錯誤
學生1的論文從修辭角度分析了美國總統競選演講,在這位學生的摘要中,有這樣一句話:
Because of its political nature and artistic expressions,persuasion and power of influence,US Presidential Campaigning Speeches always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這句話中,“its”照應的是“US Presidential Campaigning Speeches”,但是“speeches”是復數,所以這兒的物屬代詞應該用“their”。這類問題在數據中很少出現,出現的原因有可能是學生粗心。此外,這里的照應屬于前指照應(Halliday & Hasan 1976),所照應的內容在后面,和回指相比更容易出錯,學生往往不會回到前文檢查代詞的使用是否正確。
(2)替代錯誤
學生2的論文研究的是英文商務信函的人際功能。摘要中有一處這樣寫道:
It refers to the language metafunction of interacting with other people,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relations with them,influencing their behavior,expressing the speaker’s own viewpoint on things in the world,and eliciting or changing those of others.
此句中的指示代詞“those”用于替代前文提到過的“viewpoint”,這里又出現了單復數不一致的問題。但由于這種問題出現的次數很少,所以有可能只是個別學生粗心所致。
(3)省略錯誤
省略這種銜接類型多出現于口語中,學術寫作的文體非常正式且要求準確,所以學生摘要中很少出現。但還是有學生3在摘要中出現了省略錯誤。摘要中有一處寫道“IT technology”,“IT”中的“T”本身就代表“technology”,因此這里出現了重復。
(4)連接出錯
連接出錯的問題在學生中最普遍,幾乎26篇摘要中都出現了這類問題。學生4的論文從語用學的角度分析了中國主要銀行的自我展示。以下是這位學生摘要中出現的此類問題:
①In the ever-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the banks,as the ver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 of the country,play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②Whether the introduction discourse of the banks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the reputation,and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he banks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business of the banks.
這里有兩句話,第一句講的是銀行在全球化下的重要性,第二句講的是銀行的介紹語篇的重要性。這兩句話中間沒有任何連接詞,看似是平行關系。但其實這兩句話是因果關系,因為是銀行的重要性使得銀行的介紹語篇變得重要。作者可能想表達的是“Because banks ar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is globalized society,the introduction discourse of the banks is of remarkable significance.”但由于兩句話之間缺少了表示因果的連詞,而顯示不出兩者的真正關系。可以在兩句中間加上類似“therefore”,“consequently”和“as a result”的連詞實現銜接。
除了表示因果的連詞外,還有表示增補、轉折、時間和順序的連詞。在26篇摘要中,學生發生的錯誤多在表示增補、因果和轉折的連接上。
(5)搭配不當
學生5的摘要中有這樣一個長句:
With the aim to study the conveyance of pragmatic implicature in allusion translation,this thesis will mak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potential allus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veyance of pragmatic implicature.
這句話看似沒有問題,然而有一處的搭配并不地道,即“make an analysis”,這個地方應該用“do an analysis”或“conduct an analysis”,這里,這位學生是沒有明白“make”,“do”,“conduct”這幾個近義詞的細微差異。事實上,在表示分析這個動作時,英語為母語者常用“analyze”這個動詞,而不用動賓短語,因為,“analyze”這個詞意思上更確切。
很多學生的摘要里都出現了“make an analysis”的錯誤,類似的還有“make a research”,正確的搭配應是“do a research”或“conduct a research”。
(6)沒有遵守信息推進原則
學生6的論的是從功能文體學的視角分析《厄舍府的倒塌》。摘要中講到理論框架時,這位學生如下描述: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unctional stylistic analysis is FG which has proven to be a very powerful theory for discourse analysis.FG has become an influential linguistic theory in the world.
信息推進的原則是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以便符合讀者的期望。根據這樣的原則,上文中的第一句話不存在問題,“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是一個已知信息,動詞“is”后介紹的是新的信息。讀完第一句話后,讀者知道了“FG”。但是第二句話似乎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它沒有提供任何新的信息。讀者可以從第一句話中推測出第二句話的內容,所以第二句話在這并不是新的信息,只是多此一舉罷了。摘要的語言要求精練準確,像第二句這樣的句子應該省去。在銜接問題上,信息推進這一類錯誤最為嚴重。
(7)離題
連貫要求語篇中的每一句話都緊扣主題,助其發展,一旦某處離題,語篇就會出現連貫問題。以下是學生7摘要中的一個段落,其中一處就出現了離題:
①Cohesion,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 discourse,has aroused the interests of many linguists and scholars ever since Halliday and Hasan published their famous work Cohesion in English in 1976.②Cohesion rel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grammatical cohesion and lexical cohesion.③Cohes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in linguistics.④Many scholars have done significant research on it.⑤However,few of the studies focus on how cohesive devices are used in English public political speaking.
這段中的第1、3、4、5句都在說明研究銜接的意義,圍繞一個主題,但第2句話介紹的是銜接的種類,與其他四句無關。讀者會自然地認為1、3、4、5句是一個有機整體,而第二句由于與其他四句無關,應該是偏離了主題。也正是因為第2句話的離題導致了整段話的不連貫。
(8)邏輯錯誤
學生8的論的是對電視廣告的多模態語篇分析。在摘要開始學生8這樣寫道:
①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information exchanging process is shifting from text-based to picture-based,and thus,pictures and videos and other non-textual forms of social semiotics come to be included in discourse analysis.②Recently,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s have established a framework for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n Halliday’s theory.③Such a framework enables us to interpret meaning through expressions other than texts.④TV advertisements have been a special form of information exchange,and its textual language has always been a large corpus for linguists.⑤As media technology improves,TV advertisements begin to apply multimodal forms of expression which provide the audience a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上面這段話中,提到了三個內容,我們按順序將三個內容分為內容一、內容二和內容三。
內容一為第一句描寫的表達形式從文本到非文本的一個變化。二、三句介紹了多模態語篇分析,這是內容二;四、五句說的是電視廣告是一種多模態的表達形式為內容三。從內容上看,內容一和三的關系更近,兩者都提到了表達形式。從邏輯上看,若先介紹多模態的表達形式再介紹它的形式之一電視廣告,隨后介紹多模態的語篇分析,換言之,這段內容的順序如果是先內容一,后內容三,再接內容二,那么整段內容就符合一般邏輯了。
(9)讀者提示不全
在26篇摘要中,有很多篇的讀者提示不完整,比如學生9的摘要:
In 2008,a worldwide financial turmoil broke out,caused by the sub prime mortgage crisis.Therefore massive change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came into being.The geo-politic aspects activate transfers of trade in some regions.All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are dying to cover this issue and games among giants.By studying on the economic news having presented recent years,the penman decides to look into the functions of English words in functional stylistic,especially in the news.Meanwhile,this paper would also involve other relevant subjects such as economic,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in order to help understanding the paper.
這篇摘要只提到了研究的內容,并沒有提供研究結果和發現及研究意義,這可能會影響這篇論文的閱讀量。
6.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照應、替代和省略上犯的錯誤很少,這說明英語專業的學生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很好地掌握了語法。同時,離題的問題也很少出現,這可能是由于研究的語篇是摘要的關系,若是研究論文的其他部分,可能情況會不一樣。所有的問題類型中,連接出錯的問題最為普遍。在本研究中,學生連接的使用具體情況是,他們能夠較好地使用表示時間和順序的連詞,但邏輯上的連詞,如表示增補、轉折和因果的連詞使用成功率較低而且容易缺失。缺失連詞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漢英語言差異,漢語是一種意合語言,造句少用甚至不用連接手段,注重隱性連貫。而英語是一種形合語言,造句常用各種連接形式,注重顯性接應。因此很多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認為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明顯時,往往會忽略連詞的使用,這是母語遷移所致。讀者提示不全是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許多學生在摘要中沒有提及研究發現和研究意義,這兩個要素卻是讀者期望中常有的內容。另一個影響讀者理解的問題是沒有遵守信息推進原則,這種類型是銜接問題中遇到第二多的。有些學生在寫作時,會多次重復已知信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繼續他們的話題;有些介紹了新信息,但沒有進一步解釋。遵守信息推進原則是寫作的難點,但是很多寫作教材并沒有涉及信息結構的內容。再看搭配不當,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學生英文原著的閱讀量不夠。最后談談邏輯錯誤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比例并不大,出現問題的學生或許是在動筆前腦子里沒有明確的思路,只是邊寫邊看,所以導致邏輯上的錯誤。
7.寫作教學建議
很多人認為英語專業學生寫作時能夠較好地運用連接機制實現銜接,然而本研究發現學生最普遍的問題是連接出現錯誤,所以本研究在銜接和連貫的問題上或許能帶來一些新的啟示。針對本研究中發現的學生寫作問題類型,本文總結了一些寫作教學的建議:
首先,應該保證學生的英語原著閱讀量。教師可以選一些簡單易讀但是文章銜接和連貫很出色的英文原著讓學生選讀。在學生開始閱讀之前建議教師先進行導讀和說明,例如,應強調學生注意文中的連接、搭配及信息推進。學術寫作教學時,應多讓學生閱讀期刊,讓學生了解學術文體的特點。其次,教師應該讓學生清楚英漢語言的差異。可以通過英漢互譯的練習實現這一目的。再次,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該采取從上至下的方式,重點介紹文章的結構和主題發展的方式,而不應只關注語言點,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語言點可以在分析完文章結構和主題發展后再講解。寫作教學中,可以采用模仿佳作、續寫、修改給定作文、開放式句子排序和段落重組等練習方式。在學生作文批改的問題上,教師或許可以采用學生互相批改的方式或者讓學生一起修改某一位同學的作文,讓學生判斷作文中銜接和連貫上是否有問題,但前提是教師要提供給學生一個判斷的依據。然后讓學生就銜接和連貫問題給出自己的意見。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只負責引導學生,不直接指出或修正錯誤,錯誤由學生自己發現并糾正。這種方式,有助于加強學生對銜接和連貫的意識。
8.結語
本文針對銜接和連貫做了一個實證研究,發現學生在銜接和連貫上一共出現了九類問題,其中最普遍的三類問題依次為連接出錯、讀者提示不全和未遵守信息推進原則。針對九類問題,本文提供了一些寫作教學建議,例如閱讀英文原著、比較英漢語言差異等。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的對象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所以研究結果或許不適用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另外,本研究分析的文本是學生的論文摘要,或許將來的研究可以涉及論文的其他部分比如研究發現和討論,再或者選擇非英語專業學生或英語專業學生的其他文本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李長忠.語篇的銜接、連貫與大學英語寫作 [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1).
[3]Ann,M.J.Coherence and Academic Writing: Some Defini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TESOL quarterly,1987,20(2): 247-265.
[4]Brown,G.,& Yule,G.Discourse Analysi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Cutting,J.Linguistics for Teachers: LFTMO2.Sunderland:University of Sunderland.2000.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0-0085-02
一、高校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困境分析
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是訓練和培養本科生科研素質的重要教學實踐環節。然而,當前我國許多高校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存在抄襲現象嚴重、同質化現象普遍、寫作不規范、選題陳舊、立意不清、質量低下等諸多問題。筆者通過廣泛地調研和多年的畢業論文指導教學經驗,總結出造成畢業論文工作問題重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大三下至大四畢業的三個學期開展,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時間正是用人單位招聘和學生復習考研的高峰期。大多數學生由于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用于找工作和復習備考,因此客觀上造成他們沒有太多精力去顧及畢業論文的選題和寫作,對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視程度不夠。(2)許多高校鮮有專門針對本科生科研素質培養以及指導學生寫作專業論文的課程。本科生在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時,由于沒有經過專業素養的培訓和練習,從而缺乏必要的文獻檢索能力和學術規范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3)學生和畢業論文指導老師的初次接觸大多始于大三下學期的畢業論文選題階段,彼此間在還不夠深入、全面了解的情況下就直接進入了論文選題和撰寫環節,缺乏了必要的磨合和適應環節,也為后期指導過程中教師無法高效并因材施教地給學生提供論文寫作指導埋下隱患。
畢業論文寫作教學的重要性和畢業論文現狀的不近人意兩者間日漸彰顯的矛盾張力凸顯了當前急需改進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緊迫性。本文倡導將本科生導師制引入至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當中,讓本科生導師兼任論文指導教師的職責,以期為解決當前國內高校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指導中的教學困境、提高論文指導成效和提升學生綜合科研素質尋找出路。
二、本科生導師制與英專畢業論文指導研究概述
導師制是書院教育的精髓,其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一直以來都是歐美諸多一流大學培養學生的重要教育形式。導師制最早源于14世紀英國牛津大學,被譽為“牛津皇冠上的寶石”。本科生導師制指在本科教育階段引入導師制,聘請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在大學四年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專業輔導和心理疏導,從而促使教學與教育結合、教育與管理掛鉤,實現教書和育人的有機結合。本科生導師制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將單純的教學活動提升到教育的高度,這是開展素質教育的新途徑。在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過程中,導師需對學生實施教學和思想的教導、學習方法與技巧的引導,并對學生的疑問提供解答。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高等教育本科教學階段逐漸引入本科生導師制。當時以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曾在部分院系中嘗試本科生導師制并由此掀起研究熱潮。但是隨后由于高校擴招和師生比的不斷攀升,本科生導師制漸漸陷入困境,與此相關的研究也停滯不前。筆者通過中國知網在線搜索發現,國內人文科學類別下以“本科生導師制”為主題的學術論文始自2004年至今總數僅16篇。這些研究多是對本科生導師制內涵、推廣意義和實施措施的理論性討論(孟憲軍,2004;靖國安,2005;姜暉,2011;周志高,2012),教學實踐性研究還十分欠缺。
關于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指導的研究現狀,目前國內相關文獻不僅數量較缺乏,而且該領域研究還存在研究內容比較分散、研究方法較為單一的問題。通過梳理和查閱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我們發現現有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方面的文獻內容涉及的有:關于指導對策(王秋華,2002)、寫作方法(翟忠和,2000;宋飛,2001;尤肖南,2004)和引文規范的(鐘偉珍、黃國文,1999;劉新民,2001),有針對管理、評估或寫作教學具體環節作較深入論述的(李家云,1999;余曼筠,2001;黃小蘋,2002;李萍,2003),還有調查現狀的研究報告(穆鳳英,2001;王崇義,2004;楊宇紅,2009;張春芳,2011)。然而針對畢業論文指導的教學環節探究卻很少。其中從本科生導師制視角探究畢業論文指導的研究論文更是鳳毛麟角,僅2篇(劉洪泉,2005;王娟,2007)。正是在這樣的.研究背景下,我們試圖在本文中通過教學實踐的方式探究本科生導師制在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環節中的應用價值。
三、本科生導師介入下的英專畢業論文指導模式探究
1.模式設計和內容。本科生導師制作p為輔導員和專業課任課教師工作的延伸和拓展,重視師生間的人際互動,體現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注重挖掘學生獨立性和創造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實施“個性化培養”,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在本科生四年的大學生涯里,導師通過跟蹤式的指導方式對學生進行學業、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引導,密切了教與學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對大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極大關懷。將本科生導師制融入到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指導中,讓本科生導師兼任論文指導教師的職責,使得對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指導成為本科生導師四年導師生涯中的一個自然終結環節,對提高論文指導成效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極為重要的實踐應用價值。在具體的教學模式實施環節里,我們擬通過本科生導師介入式的英專畢業論文指導實踐達到如下教學目標:(1)喚醒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的元認知意識,激發其論文寫作的主觀能動性;(2)根據學生特長、知識面和發展需求,引導學生將論文選題和自身職業發展相結合,增強其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3)通過分步驟、有側重的教學實踐,加深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保障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時間和提高論文的總體質量;(4)通過個性化指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學術規范性、創新意識和思辨能力。
2.模式的教學價值。現有本科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指導因教學和實踐時間過短、學生對科學研究認知不足、論文指導教師和學生間了解不夠等諸多弊病的影響,存在優質論文“難產”、學生科研動手能力和創新思辨能力難以得到實質性提高等問題。上述本科生導師參與畢業論文指導的應用模式可為解決上述教學問題提供實踐策略,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導師能創造機會讓學生提早體驗科研實踐和畢業論文寫作,增強其對學術研究的認知并為其畢業論文的寫作爭取更多的實踐時間;(2)導師和學生間的人際互動,保障了導師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和論文指導的針對性;(3)導師采用個性化培養方式,引導學生將畢業論文選題和其今后職業發展相結合,可增強其創業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4)導師分步驟、有側重地因材施教,可在保障學生論文質量的同時,加強其學術規范性,提高其創新思維和科研實踐能力。進一步概括即為,英語專業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畢業論文的撰寫采用本科生導師制兼任論文指導教師的思路,這是緩解當前畢業論文質量普遍偏低、學生學術意識不強、論文指導教學效率不高等教學瓶頸問題的一劑良藥。
四、結語
本科生導師兼任畢業論文指導教學工作可優化師資配置,在保證對學生實行個性化指導提高其論文寫作質量的同時,還能因材施教地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及他們的創新和思辨能力。筆者認為本科生導師制是近年來高校教書育人工作正在探索實踐的一項制度創新,將其應用于英語專業高年級畢業論文教學研究還處于嘗試和建構階段,亟待教學實踐的檢驗和完善。筆者也希望后續能有更多的項目采用問卷調查、教學實踐等多元研究方法,運用定性和定量數據,對本科生導師制在畢業論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展開綜合性研究,推動本領域實踐性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暉,孫永君.高校英語專業導師制模式構建與探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1,(12):155-157.
[2]孟憲軍.關于實施本科生導師制之理論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3):68-70.
[3]穆鳳英.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調查與思考[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1,(4):138-142.
[4]孫文抗.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現狀分析[J].外語界,2004,(3):59-64.
由于目前具有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資格者多為臨床護士長,學生論文得不到足夠的指導,可能與她們口常工作繁忙,指導論文沒有相應的待遇,思想上不夠重視有關。方秀新調查顯示本科學歷、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指導教師所指導的論文質量更顯優勢,證明畢業論文完成的質量與指導教師密切相關。
因此,要嚴格導師準入制度,正如學生期望的那樣選擇高水平的師資力量。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應具備本科帶教資格,即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實踐經驗,同時,具有實際開展科研課題和論文撰寫經驗,近3年至少發表3篇護理論文。一年中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論文的護士不應作為論文指導教師。同時應完善激勵機制,對論文指導教師給予相應的待遇,如評定教學職稱時優先,或者有一定的物質獎勵和榮譽,使指導教師的積極性更高。
2 加強師資力量的培訓
畢業論文的順利完成與選題、科研設計、統計學分析以及論文寫作密切相關。對于剛進入臨床還沒有論文寫作經驗的實習生來說,這些方面都需要老師的指導。本調查表明,統計分析和統計軟件的應用是護理本科生完成論文過程中碰到的最大難題,也是教師指導不夠和學生自己感覺到最薄弱的環節。另外,半數學生認為論文撰寫方面指導不足,很多學生希望教師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對論文進行指導,可能與現有師資力量薄弱及臨床工作過于繁忙有關。
統計學是科學研究過程的重要方法學,如果沒有統計學知識,科研無從談起。盡管本組學生學習過佚學統計學》,具體到應用的時候還是感覺到無從下手,尤其對統計軟件比較陌生,可能與學生未修毓計軟件的應用》課程和較少實踐數據統計的方法有關。只有到資料收集完畢,由有統計分析經驗的臨床指導教師統一指導。然而這樣仍不能滿足她們的要求,有的學生由于開始收集資料的時候不懂得統計分析的方法,致使資料收集例數不足或者不能滿足分析的要求,不能發現問題的關鍵點。缺乏統計學知識,在統計設計的時候就存在問題,到分析時發現己經為時己晚。因此應組織師資力量進行統計學、統計軟件的應用、英語、文獻檢索、論文寫作和教育學等方面的培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提高現有教師的指導水平。
3 加強院校論文指導教師的聯系
結果表明,院校指導教師聯合指導不夠,在整個指導過程中雖然是雙導師制,即1名護理學院教師,1名臨床教師,但是互相之間缺乏交流,只是單獨面對學生。不能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使學生受益。從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有的學生希望能得到其他教師的指導,證明自己的教師有些方面不能滿足要求。
要充分發揮教師聯合指導的作用,學院和醫院的指導教師以及醫院內部的指導教師都應該在指導過程中互相交流,就學生缺乏的知識和科研過程中的困難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如果自己的能力范圍不能解決,教師可以出面請求其他力量的援助。這樣可以達到教學相長,既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也促使指導教師提高自己的水平。
4 調整學校和醫院有關論文指導的安排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9(a)-0238-01
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在大學里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后,進行的具有總結性的工程、科研訓練,是學生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培養的全面提高階段。它是教學中最后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一種綜合訓練,要求學生運用在大學的幾年中所學的各門學科知識,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獨立(或小組)完成規定的設計(研究)任務。這個教學環節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高等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學程序和教學手段。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的高低,不僅反映出學生對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亦是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尺度之一。另一方面,學生即將走向社會,面臨實際工作的考驗和挑戰,畢業(論文)設計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縮小學校與工作崗位之間差距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畢業(論文)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是加強學生創新素質和工作能力的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結合著科研項目的進行,讓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參與到項目之中,指導了多名機械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對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內指導學生完成論文,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知識應用能力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思考和實踐探索。本文結合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與教師科研項目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素質和工作能力談一些體會和看法。
1 科學選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作為大學教育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 是學生對大學期間所學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為深化和拓寬專業知識,初步培養其科研思維和方法的重要實踐,培養科研訓練和科研能力的機會。所以通過畢業(論文)設計這一重要環節,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是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作者指導的本科生畢業論文題目都是來源于所承擔的國家、自治區和學校的科學基金項目。針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的情況,從這些科研項目中,在自己或碩士研究生所做的科研工作基礎上選擇提取合適的小題目給學生作為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題目,使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成為自己科研課題中的一部分。這樣的論文課題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如在進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金剛石圓鋸片結構的動力失效研究”時,針對普通金剛石圓鋸片在鋸切時會產生刺耳難忍的噪音,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噪音控制已成為設計金剛石圓鋸片的重要指標,項目需要進行新型減振降噪鋸片的結構設計。針對學生已經學習了《現代設計方法》課程和部分學生選修了《ANSYS有限元軟件》課程。選題“降噪減振結構金剛石圓鋸片的有限元模態分析”,要求用ANSYS有限元軟件進行分析,尋找鋸片噪音控制的影響因素和變化規律以及降噪鋸片的合理結構參數。參加的學生對自己能親自參與高起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總是感到興奮和自豪,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科學的積極能動性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由于科研項目一般都是學科的前沿及與工程實際緊密聯系的問題,學生必須要在十六周的有限時間里完成課題,在具體實施選題的過程中,要注意題目難度和分量程度的掌握與本科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相適應,太難了時間有限不能完成、分量不夠達不到要求都會影響學生的論文質量,達不到培養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因此選題要結合本科生的知識能力、創新技術和教師的科研項目綜合考慮,緊密結合專業培養方向,體現專業特點,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難度和工作量相適宜,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設計不同的題目,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確保學生在有限時間內,運用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完成課題。
2 嚴謹開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確定題目后,在實施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之前,要將畢業(論文)設計的任務書發放到學生手中。任務書講述科研題目和畢業 (論文)設計題目的意義以及社會應用價值,畢業 (論文)設計環節中的專業知識和研究手段在相應領域中的應用和作用,講清課題的研究現狀和提出有關具體的要求,指定參考書和提供一些必要的參考文獻。讓學生對即將進行的課題研究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并要求學習相應的專業軟件。
學生拿到了任務書之后,還不應馬上進入具體的實施。對參考書和參考文獻要消化和理解,對研究的題目有更深入的認識,對題目的實施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因此安排3周的時間結合專業方向開展調研,同時教授學生進一步查閱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和文獻,給出課題相關的關鍵詞等,如振動、躁聲、消音原理和模態分析等,利用網上資源進行文獻資料查閱。在檢索查閱整理和消化相關的參考資料和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題目的實施方案的可行性、技術創新性進行論證,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并提出比較詳細的技術路線和研究方法,寫出開題報告。經過開題報告這一環節,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廣泛獲取信息,提出問題、擬定研究方案和設計方案,書面表達和口頭表述等能力在內的基本創新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3 悉心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
學生做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是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訓練基本的科研能力,培養初步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指導教師要悉心地指導學生,對學生研究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的給予點播和幫助,深化學生的專業知識,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在實踐中讓學生掌握科研的一些最基本技能,通過正確的研究方法獲得研究結果,讓學生體會到如何把書本知識應用到課題實踐中,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如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的學生根據改善基體結構,阻斷節塊與被切割材料間因摩擦和撞擊所產生的振動在基體上的傳播產生噪聲,使噪聲的產生、共鳴及反彈減弱的消音原理。在老師的指導和研究生的幫助下,根據以往的研究成果,學生們積極參與,對在鋸片基體上開阻尼細縫、空冷槽孔和非等間距節塊的特殊結構的金剛石圓鋸片,探討各種結構參數的影響,進行了多種結構參數因素影響的分析,并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為減振降噪鋸片的結構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學生們通過項目的進行也掌握了一定的創新技能。課題組獲得授權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多孔基體與非等弧長節塊復合結構的減振降噪金剛石圓鋸片”上也留下了學生們智慧的影子。
4 結語
經過幾年的實踐體會到, 將科研項目與畢業(論文)設計相結合, 學生整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環節可以切實地參與科學研究活動,增強了本科生的創新意識, 是促進本科生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組織得好可以做到教學與科學研究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第一條畢業論文是實現本科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實踐環節,它既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訓練,也是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育過程,同時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檢驗。為了進一步做好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加強畢業論文管理,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條例。
第二章畢業論文工作的組織和時間安排
第二條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實行學院教務處和教學系(二級學院)兩級管理的制度。各教學系(二級學院)分管教學工作的領導負責本二級單位各專業畢業論文寫作計劃的審定、開題指導、時間安排、指導教師的配備、中期檢查、評閱教師的安排,成績考核、答辯、推薦優秀論文等工作。
第三條各教學單位應在第7學期結束前1個月,將畢業生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姓名、指導范圍、指導學生數張榜公布,可以由指導教師與學生雙向選擇,也可以由教研室根據學生所報的論文選題,統一安排指導老師,確定指導關系,并指導學生借閱參考書目。
第四條指導教師應在第8學期第3周前向學生下達的畢業論文任務書,任務書包括就選題的意義、創新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證,并對研究的內容及要求提出建議,安排學生的寫作進度,提供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條學生應根據指導教師所下任務,在導師的指導下撰寫論文開題報告,并于第8學期第3周前向指導教師遞交書面的開題報告,經導師同意后確定論文撰寫提綱。
第六條各教學系(二級學院)辦公室負責學生畢業論文工作的后勤保障、成績登記及存檔工作。畢業班學生畢業論文成績不及格者作結業論處,在結業一年之后、四年之內回校申請,補寫畢業論文,成績及格者可申請換發畢業證書。
第七條為確保畢業論文的順利組織,確保學生具有畢業論文撰寫能力,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各教學系(二級學院)最遲應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相應的寫作課程,同時根據各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對照本專業現行課程體系,增開大綱中明確規定、目前尚未開設的課程。
第八條學院教務處負責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的進度檢查、質量抽查、優秀畢業論文評選和匯編等工作。學校其它各有關單位、部門對畢業論文工作也應積極支持、主動配合。
第九條各二級學院可在第8學期為學生安排2至3周時間專門撰寫畢業論
文,畢業論文工作須在6月初全部結束。
第十條各二級學院應在第8學期結束前,將優秀畢業論文(占各專業畢業生總數的5%)光盤交教務處,以便編輯出版《優秀畢業論文集》。
第三章畢業論文的選題
第十一條畢業論文課題的選擇,必須符合本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與所授學位一致;選題要有新意,并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自選題目,但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提倡有一定開拓性,鼓勵有學術價值的題目。
第十二條選題要考慮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實際水平,選題不宜過于寬泛,應是學生在短期內經過努力能基本完成或者可以相對獨立地做出階段性成果的課題。
第十三條外文翻譯不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對象。
第十四條各教學系(二級學院)可以自行確定選題范圍,公布后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與興趣選定,課題也可由學生自己提出。應鼓勵和支持少數優秀學生選做創新性強或與學校的科研項目緊密結合的課題。
第十五條畢業論文一般為一人一題。如課題需要有兩人或以上合作完成,須由指導教師提出,經院(系)領導批準,但每個學生必須獨立承擔合作論文相關部分的撰寫工作。
第四章畢業論文的指導
第十六條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一般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含副高)、有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的教師或者講師(要求至少在公開刊物上發表過2篇論文)擔任。
第十七條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職責如下:
1.根據自身的教學與科研實際,結合學生的專業、專業方向和學習興趣下達畢業論文任務書,指導學生選題,向學生講清課題的意義,提出明確要求。
2.向學生介紹相關參考書目,進行文獻檢索指導;審閱學生的社會調查計劃和實驗設計方案;指導學生書寫開題報告、擬訂并審查論文寫作提綱及論文設計工作日程安排。
3.對學生撰寫論文進行指導,一般不少于4次,并要有指導記錄,每次指導的具體情況須及時記錄在“畢業論文工作情況記載表”的相應欄目,并由指導教師和學生簽字;在指導過程中重視教書育人,注重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熏陶和教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進取精神。
4.對所指導的論文提出評閱意見,寫出評語初稿,給出評定分數,推薦優秀論文。
第十八條每名教師同時指導的本科生畢業論文數不得超過10篇。
第十九條如確有需要,經所在教學系(二級學院)負責人審核批準,學生到校外科研單位做畢業論文,可聘請該單位相當于講師以上職稱的科技人員進行指導,教研室應派專人聯系,定期了解情況。
第五章畢業論文的開題、撰寫、評閱和答辯
第二十條畢業論文的開題
1.學生必須首先進行畢業論文開題,方能進入論文的正式撰寫階段。
2.論文開題由各教學單位自行組織,一般由指導教師把關。
3.學生在開題報告中應闡明選題的原因、該選題的意義、題目來源、相關資料的收集情況及論文提綱。
4.題目來源包括學生自選題目和教學系(二級學院)備選題目兩種。
5.學生須向指導教師遞交書面的開題報告,經導師同意后將開題報告填寫在《四川外語學院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情況記載表》的第3頁。
第二十一條畢業論文的格式
1.第一頁為論文封面,采用學院統一的封面格式,內容包括畢業論文題目(中外文)、系別、專業、年級、學生姓名、指導教師及畢業論文結稿日期。
2.第二頁為論文題目頁,包括論文題目、論文摘要(200宇左右)和關鍵詞(3—5個)。
3.第三頁為論文目錄頁。
4.第四頁起為論文正文。正文內容一般包括前言、論文主體、結論;正文后應附注釋(引語、必要的專用名等)和參考書目(一般應不少于4本),參考書目應詳細列明書名、作者、出版地點、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5.論文的具體撰寫與裝訂格式見《四川外語學院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和《四川外語學院非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規范》(日語專業及新聞傳播學院學生分別遵照《東方語學院日語系關于畢業論文寫作的補充規定》和《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執行)。
第二十二條畢業論文的撰寫要求
1.思想內容健康,觀點明確。一般按科研論文體例撰寫。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也可有專題調查、讀書報告等體例。
2.論據充實,數據可靠,對所論述的問題有歸納總結,有分析批評,有個人觀點和見解。
3.行文條理清楚、重點突出,語言準確、簡練、流暢,字跡工整。
4.非外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正文以6000字左右為宜;外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須用外語撰寫,正文不少于4000單詞(日語為6000字左右)。
5.畢業論文一般要求用A4紙宋體(日語為“明朝體”,英語等外語用“Times New Roman”體)小四號字打印,標題用四號加粗,并由各教學系(二級學院)
匯總磁盤存入光盤,并將紙質材料裝訂成冊。
第二十三條畢業論文的評閱
1.評閱教師資格:畢業論文的評閱教師一般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含副高)、有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的教師或者講師(要求至少在公開刊物上發表過2篇論文)擔任,由各教學系(二級學院)統一安排,每篇論文至少要有1名評閱教師。
2.評閱標準:評閱教師應根據我院《本科畢業論文評分參考標準》寫出評閱意見和評閱得分。
3.評閱時間:論文評閱應在畢業論文答辯前一周結束。
4.每名教師同時評閱的畢業論文數不得超過12篇。
第二十四條畢業論文的答辯
1.所有畢業論文必須參加畢業論文答辯。論文答辯由各教學系(二級學院)自行組織,各教學系(二級學院)應提前兩周通知參加論文答辯的老師與學生。
2.論文答辯小組至少應由3位教師組成。每個學生的答辯時間不超過3 0分鐘。
3.答辯小組應在論文答辯結束以后對學生的畢業論文書寫評語,并給出論文答辯分數。
第六章畢業論文的成績評定
第二十五條畢業論文的成績由指導教師成績、評閱教師成績和論文答辯成績三部分組成,其中指導教師成績占總分的40%,評閱教師成績占20%,論文答辯成績占40%。
第二十六條各指導教師應按照我院《本科畢業論文評分參考標準》寫出評語和分數,把好畢業論文質量關。
第二十七條各教學系(二級學院)至少應組織1名教師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評閱。評閱教師也應根據我院《本科畢業論文評分參考標準》寫出評閱意見和評閱得分。
2009年以來,南京大學施行“三三制”本科教學改革,努力創建世界一流的大學教育,這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升級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南京大學哲學系積極開展國際比較研究,深入分析歐洲和美國6個世界一流哲學系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對哲學專業人才培養國際發展趨勢、國內大學哲學系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等有了較為充分的認識,進而通過有針對性的改革,努力縮小差距、彌補不足,在進一步優化完善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
一、世界一流哲學系的人才培養理念與舉措
在此次國際比較研究中,南京大學哲學系收集、分析了歐洲、北美和東亞十余所大學哲學系的本科生培養方案,重點是歐美6個世界一流哲學系:柏林洪堡大學哲學系、海德堡大學哲學系、劍橋大學哲學系、牛津大學哲學系以及哈佛大學哲學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系。這6個哲學系所擁有的哲學傳統迥然不同,但研究表明,它們在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和舉措方面卻高度趨同。
1. 不過分強調哲學的專業性,鼓勵哲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復合
牛津大學哲學系明確指出,“在本科生層次上,把哲學作為唯一的學位對象進行學習是不可能的”。雖然沒有同樣的文字表述,但其他5個哲學系都認同這一理念,并結合自身的傳統與實際進行相應的制度安排,鼓勵哲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復合,提高本科生的跨學科競爭力。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在單獨的哲學專業之外,與其他學科相結合,設立若干哲學輔修專業。在這個方面,牛津大學的“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PPE)項目、哈佛大學的“心腦與行為軌跡”(Mind, Brain and Behavior Track)項目非常有代表性。海德堡大學哲學系則堅持德語世界的悠久傳統,要求本科生必須選修兩個專業,其中哲學專業所占比重最多不能超過75%。雖然劍橋大學哲學系明確不提供類似的輔修專業,但它要求哲學專業本科生在第三學年選做古典學專業或神學專業的論文,從而在事實上進行了學科交叉。
2. 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重視論文寫作
以重要的哲學問題及其答案為主體的哲學知識,當然是哲學系本科生需要掌握的學習內容。不過,與系統完整的知識掌握相比,這6個哲學系顯然更加看重學生能力的養成和提高。這些能力包括:理解哲學著作和復雜現實問題的能力;符合特定哲學傳統的分析能力和論證能力;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作為注重能力培養的一個集中體現,它們都高度重視(學位)論文寫作:都有輔導論文寫作的制度安排,英語世界的4個哲學系主要依靠導師輔導,而德語世界的2個哲學系則有專門的寫作與論證課程;英語世界的4個哲學系把高質量的畢業論文或競賽獲獎論文作為以優等生畢業的必要條件,而德語世界的2個哲學系則為學士學位論文賦予更高的學分,柏林洪堡大學哲學系主修哲學畢業需修滿120學分,學士學位論文計10學分,海德堡大學哲學系需修滿180學分,學士學位論文計12學分。
3. 以模塊化的課程群設計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鼓勵哲學專業本科生進行跨專業的交叉復合培養,必然導致學生學習需求的多樣化。那么,如何在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與相對有限的課程資源之間達成某種平衡呢?這6個哲學系的共同選擇是模塊化的課程群設計,即將部分或者全部專業課程劃分為若干課程群模塊,每個課程群模塊包含1門或多門相關課程,以供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業規劃進行模塊選擇。柏林洪堡大學和海德堡大學哲學系將所有專業課程都劃分進特定模塊(分為必修和選修兩種),其中選修模塊主要根據研究方向(相當于國內的一個二級學科或若干相近二級學科)進行設計;每個模塊都有自己特定的課程形式和考試形式,并且是按照模塊而非課程進行總體考核。英語世界的4個哲學系則主要是對高年級的選修課程進行模塊化設計。
4. 以高強度的課程研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就課堂教學的形式而言,這6個哲學系的專業課程都分為兩類: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講座課(Lecture/Vorlesung)和研討課(Seminar Discussion)。在德國,后者還會細分為初級研討課(Proseminar)和專業研討課(Hauptseminar)。兩類課程的分布規律是:研討課多于講座課;越到高年級,研討課的比例越高。不僅如此,6個哲學系都對研討課作出了非常完整細致的安排,學生只有完成大量的課前準備和后續工作(其所用學習時間通常是上課時間的2~3倍甚至以上),才能跟上課程進度,進而修完課程,獲得學分。因此,盡管6個哲學系對學生的專業學分要求都不高(略低于國內哲學系要求),但學生的學習壓力卻很高,課堂表現也更積極主動,其學習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激發。
5. 完善的導學機制助力學生成長
由于對學生入學不設置任何專業門檻,所以,這6個哲學系都設立了完善的導學機制,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專業學習狀態。低年級的導論課、高年級的輔導課和某種形式的導師制是它們的共同選擇。一提到導師制,人們就會想起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似乎只有它們才有導師制。其實,除了實行學院寄宿制的前述三所大學哲學系外,其他3個哲學系也都實行某種形式的導師制,安排專門的導師為學生提供學業和人生指導。此外,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還把參加專業學術俱樂部作為導學機制的一個補充部分。
6. 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引導學生提升能力
培養目標決定考核方式。這6個哲學系都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均采取了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能力掌握與提升。傳統的閉卷考試依舊存在,但主要是寫小論文,以考察學生對特定哲學問題的理解、分析和論證能力。在德語世界,這主要用于模塊結業考試;在劍橋大學哲學系,這主要用于每年春夏季的學年(階段)結業(升級)考試。對于大多數課程,6個哲學系采取的都是綜合評價方式,即對平時表現(出勤率和課堂發言情況)、課程報告、作業或課程論文等分別賦分,然后按照比例合成最終分數,以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能力掌握等形成綜合評價。在綜合評價中,一個學生要想獲得高分,就必須全程參與、積極思考、主動表現。
二、國內哲學系與世界一流哲學系之間的差距和不足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國內哲學系即開始新一輪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教育部所屬重點大學哲學系已經基本實現“破舊立新”:“破舊”就是破除1952年院系調整以來前蘇聯模式對國內哲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消極影響;“立新”就是以英美世界一流大學哲學系為主要參考對象,初步確立了新的、與國際發展趨勢相一致的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此次國際比較研究,我們發現,盡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國內一流哲學系與世界一流哲學系之間依舊存在不容忽視的差距和不足。
1. 僵化封閉的哲學專業觀念破而未除
在蘇聯模式的影響下,國內哲學系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十分明確的專業觀念,即強調哲學是一個與其他專業不同的、具有獨立性的思想學說體系,因此,在實際的培養模式設計中,總是習慣于各自為政,畫地為牢,在哲學與其他專業之間樹立起了一道人為的、難以逾越的“藩籬”。此前幾十年走的彎路已經充分說明,哲學是一個具有獨立性的專業,但它絕不是一種可以脫離思想知識體系其他部分的孤立存在。經過近20年的反思,這種僵化封閉的哲學專業觀念已經被打破,但并未被徹底根除,其突出表現是:哲學至多愿意與文學、歷史學這兩個相關學科進行有限的交叉融合,這連古典時代“文史哲不分家”的水平都沒有超過!就更不用說與其他社會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生物醫學、認識科學等自然科學的交叉融合了。而與后兩者的交叉融合恰恰是當代哲學發展的重要策源地。
2.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未能完全落到實處
任何好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是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為目的的。這就要求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要把學生發展放在中心位置,更要落到實處。國內哲學系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無疑都承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重要性,但關鍵在于落實不夠到位:只是在方案中承認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并未能夠制定出切實有效的措施,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提供保障;對論文寫作在哲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估計不足,因而未能為學生的論文寫作提供專門的幫助與輔導;教學方式依舊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研討性、互動性不足,未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未能制定完善的導學機制,為學生的學業發展和人生發展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幫助,等等。
3. 課程設計的觀念依舊落后,課程體系落后于教學改革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世界一流哲學系更多地是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進行模塊化的課程群設計。相比之下,國內哲學系的課程設計考慮更多的還是教師教學的需要和便利,而非人才培養的需要,更多還停留在單一課程的層面上,而沒有上升到課程群的高度。如此設計出來的課程體系,自然與教學改革的需要以及學生日益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之間存在明顯的距離。
4. 考核評價方式還比較傳統單一
近年來,國內哲學系也在積極引進、推行綜合評價方式,但往往因為教師缺乏足夠的培訓,未能熟練有效地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或導致評價流于形式,或導致評價不夠客觀準確,引發學生不滿,其結果要么是無法繼續推行,要么是變成形式主義。因此,國內哲學系目前的考核評價方式還是以傳統的閉卷考試為主。于是,學生的學業情況還是依賴期末的幾張試卷進行評價,而占據學分成績榜首的也還是那些善于記憶的學生(特別是女生)。這顯然與哲學學習評價的實際不相符合。
三、關于進一步推動國內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
2009年以來,南京大學哲學系順應南京大學“三三制”本科教學改革大勢,比學趕超世界一流哲學系,在進一步優化完善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我們特將這些經驗與思考簡要匯報如下,以供國內同行參考。
第一,只有在學校層面人才培養模式整體改革的條件下,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才是可能的。對于具體的哲學系而言,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總是相應學校總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哲學專業中的體現。對它的改革必將涉及到總的人才培養模式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基本制度安排。事實上,如果南京大學不推行全面的“三三制”本科教學改革,提出要徹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我們的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不可能啟動的;即使我們有非常強烈的改革意愿,自發強行啟動改革,改革也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徹底。
第二,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從培養什么樣的人這個基本理念的改變入手。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不管從社會需要的角度看,還是從哲學專業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發展看,除了專業的哲學研究工作者外,哲學專業還應當培養那些具有較高理論思維能力、能夠從事復雜現實問題分析或理論宣傳工作的交叉復合型人才。一旦在這種基本理念上實現徹底改變,綱舉目張,我們就能在順利實現一系列重要觀念的調整,把交叉復合人才的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等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來。
二、德國職業教育特點
(一)工學結合
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時間為20%~30%,其余時間均在企業實踐操作和頂崗實習。據介紹,一般每人每月通過在企業實習為企業創造效益,可掙到500~1000歐元的薪水。學生在企業中利用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不僅能掌握到最前沿、最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還能學會與人(同事、上級)溝通和團隊合作,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和人文社交能力。
(二)教考分離
德國職業教育考試分為中間和結業考試兩種,從考試內容上分為書面考試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兩部分。所謂結業考試,是按全國統一要求在統一時間內進行,考試由德國行業協會組織,經考試委員會審核同意后頒發結業證書。如考試不及格,學生不能從事所學專業的工作,須來年再考。這種教考分離的考核辦法和嚴格統一的管理機制,使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三)行會的重要作用
德國行會是政府對“雙元制”教育的管理機構,帶有強制性。各行會都設立一個職業教育委員會作為決策機構,分別由雇主、行會和職業學校教師代表組成,行會具有負責承擔培訓企業的資格認證和監督、負責縮短和延長培訓時間、負責審查企業與學生之間簽訂的培訓合同、負責考核和制定規章制度等職能。由此可見,德國行會無論在業界還是在職業教育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我國高職教育現狀
隨著科技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家經濟建設需要、高考錄取擴招、辦學水平的提升等因素,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近十多年來很多原中職學校也都升格為職業技術學院。由于種種原因,在高考本科分數線以下(甚至很多在本科分數線以上)的學生大多選擇了高職院校。我國的高職教育一般學制為3年,學生在大一至大三上學期80%~90%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其余時間由學校組織相關的實習實訓環節;大三下學期為畢業設計、求職或頂崗實習階段。
筆者認為,高職教育的核心主要是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專業能力,即職業技能,所以高職教育對其理論知識相對本科沒那么全面和深入,更注重的是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我國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誤區
我國歷來都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以考試分數或學歷證書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比比皆是。社會普遍認為高職教育比本科教育低,導致高職學生在就業、工作等方面與本科生相比,有不自信、失落等消極觀存在。
(二)實踐過少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傳授的理論知識過多,實踐環節過少甚至實踐環節形同虛設等問題,使學生在工作中無法從容應對和解決實際問題;無法真正落實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其根源在于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素質。
(三)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用人單位普遍認為高職學生的理論知識沒有本科生掌握地系統全面,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與人溝通、團隊合作)有待提高;甚至很多高職學生畢業后轉行。
五、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建議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無論在體制上,還是在具體學習、考核中,德國職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其真正做到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但是在我國無法真正落到實處,究其根源在于企業必須要靠員工的效益才能生存和盈利,中國有多少企業能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同時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畢業考核合格后錄用?我國的高職教育照搬或過多借鑒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都是不可行的,必須結合國家、行業和學校的具體情況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高職教育發展道路,對此就其發展提出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一)提升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
學校要在體制和機制上鼓勵甚至強制性要求教師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必須進入到企業進行社會服務,理論聯系實踐,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專業技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社會價值。
(二)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方法與結果:
調查對象:1993年前結業的“高師班”學員。方式為書面問答(96人)及開座談會。結果:
(一)多數人認為“高師班”是培養臨床學科帶頭人一種有效形式(87人,占90.6%);認為可辦可不辦者,僅有8人,占8.3腸;認為沒必要辦的,只有1人,占1.。%。
(二)“高師班”學員認為參加學習的主要收獲是:更新了知識,提高了外語水平,學習了某些臨床科研及實驗方法,增強了業務自學能力,學習了撰寫論文方法,提高了診治疑難病癥的能力。認為影響高年醫師參加高師班學習的主要因素為:
三、討論與分析:
(一)配齊配好臨床學科帶頭人,不斷提高骨干力量的業務素質,培養跨世紀的醫學高級人才,其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據調查,上海45家二級以上醫院近50個專業目前急需配齊的學科帶頭人(接班人)225人。
另據1990年《中國衛生統計》提供的綜合醫院(廠礦、部隊醫院未計在內)資料,全國未來擬增高級影像人才應不少于9,000人。但據1992年統計從大學影像專業畢業的本科生一年總共才200余人。并且在崗的高級影像人才絕大多數來自臨床醫學專業,其影像專業知識和技能幾乎全部通過畢業后繼續醫學教育獲得。
(二)十年的辦班實踐證實了“高師班”是繼出國留學、攻讀研究生學位之后又一條培養臨床學科帶頭人的重要途徑,符合我國的國情。學員普遍體會,學習后醫學理論和專業技術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不少學員說:“過去看書,遇上諸如免疫、分子生物學等內容,只能跳過去看,現在不僅能看懂,理解一也深刻多了”。
(三)在影響生源的諸因素中,以學與晉升不掛勾、經濟上損失太大,學歷問題沒解決最為突出。
1.開辦高師班的頭五年(1955~1991),經上海市政府教衛辦批準,結業學員,申報高級職稱時,外文結業考試成績可代替晉升外語考試成績,結業論文可按正式公開發表的論文參加評審。但自1992年起,該條規定被取消,取代的是在同等條件下可“優先考慮”。有的單位在具體執行時實際上等于不考慮,這嚴重挫傷了再學習的積極性。
2.隨著改革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醫師工資外收人與工資純收入的結構比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1985年l,1左右發展到4:1,近幾年少數醫院,有的科室甚至到10:1左右。因此,學習者與同級不參加學習的醫師相比,反差相當懸殊。少數學員甚至連最基本的月頭獎也被扣掉,心理難以平衡。
3.約有二分之一的學員,原學歷為大專,好不容易讀完了幾乎研究生的全部基礎理論課,通過了層層考試(考核)和結 業論文答辨,到頭來還是個大專生,想來想去不值得。至于部分院領導只求自己任期內安定、求穩,缺乏長遠目標,怕做難,封鎖辦班消息,以及少數醫師晉升目標達到,不愿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等等也影響生源的綜合原因之一。
至于那位認為“高師班投必要辦”的理由;“臨床學科帶頭人,不是靠培養,而是靠背景和關系”之說,我們當然不能同意,但從中也確實提醒我們;培養學科帶頭人必須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要警惕腐敗作風的侵蝕。
四、建議與對策:
(一)廣泛宣傳、不斷強化終身教育的觀念;
改變“醫療是硬任務,教育是軟任務”,“學與不學照樣當醫生”,“參加繼續教育是個人行為”等錯誤觀點。要把開展繼續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提到重要的戰略高度去認識。并列人各級領導任期責任目標。
(二)建立醫學職業學位制度(即醫學博士學位);
培養臨床學科帶頭人,要徹底擺脫我國現行的單一的重學術重課題研究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即學術研究型學位)。盡早建立醫學職業學位制度,開拓多渠道的培養新模式.允許通過繼續教育方式,培養專業應用型高級人才(即醫學博士學位)。改變目前學位愈高愈不適應臨床工作,挑不起臨床學科帶頭人的重擔,而臨床經驗豐富、學識水平高的高年醫師又得不到相應職業學位(甚至還要去指導和帶教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奇特現狀。
(三)教育必須與資格證書、晉職、晉級、職業學位直接掛勾;
要把接受繼續醫學教育與職稱評定、工資晉級和取得資格證書、職業學位密切結合起來,要形成這樣一個局面:誰不接受繼續教育,誰就不能晉職、晉級,誰就不能取得從醫資格和職業學位。只有采取這種強制與自覺相結合的措施,繼續醫學教育才有生命力。
(四)經濟上支持、鼓勵;
參加繼續教育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而是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在經濟上應采取支持鼓勵的辦法。從我校實踐來看,約2/3的派遣單位,處理是適當的。除超勞務收人外,其它方面的補貼獎金等基本不受影響,這對深人持久地開展繼續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支持和保證。
(五)深化教育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
1.縮減必修課,增擴選修課,重點加強臨床實際工作能力的培訓,學制以二年為好。
2.采用完全學分制,允許學員提早或在規定時間內(三年左右)分次學完全部課程。
3.建立獎學金制度。
4.建立嚴格科學的考試(考核)制度,對高師班結業學員中的成績優秀者,除頒發結業證書外,同時頒發副主任醫師受聘資格和醫學博士學位。
參考文獻
1961年,李歐梵在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在即,感到前途茫茫,于是隨著班上大部分的同學申請赴美。他到處亂寄申請信,后來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都準備收他,芝加哥給他免學費的待遇,哈佛則給他“另類獎學金”,是“備取”或“候補”的意思:如果別人不要那份獎學金,他或有機會,否則無望。李歐梵不想再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決定就讀芝加哥大學國際關系專業。
后來,李歐梵還是決定申請到哈佛大學研究中國問題。當他遍查哈佛的課程表,沒有中國現代文學的科目,而中國歷史方面,除了費正清教授外,只有兩個不甚熟悉的名字:L. S. Yang(楊聯)和Benjamin Schwartz(史華慈)。芝大一年快結業時,他收到哈佛的入學許可,而且有全部研究院的獎學金,在1963年暑假從芝加哥搭順風車到了波士頓。
初入哈佛,李歐梵就立下三大志愿:除了多旁聽課之外,就是故意少與我族類來往,甚至為自己的社交生活開創一個新局面—“泡洋妞”。因此他不久就以專走“國際路線”馳名。
當年在哈佛政府系最有名的教授是基辛格。李歐梵去旁聽他的一門大班課—“國際關系理論”,第一堂他未開講前早已擠滿了學生,教室是音樂系的演奏廳,基辛格坐在演奏臺上,任由四五位助教在臺前講述本課的要求和指定作業,足足說了20分鐘。然后,基辛格才從太師椅上站起來開講,不慌不忙,一口作秀式的德國口音。在李歐梵的眼中,不免覺得基辛格簡直就是一位政客。據說基辛格在尼克松手下當完官后想返回哈佛重執教鞭,卻被哈佛政府系的全體教授拒絕。
哈佛最開心的事是泡圖書館,李歐梵常在懷德納圖書館的層層藏書架前流連忘返。他回憶:“看累了則偷看別人,一飽窺視欲,特別是看到漂亮的女生,則更可做‘眼睛捉迷藏’的游戲。在懷德納圖書館看書的以研究生為主,所以要找靚女,還需要移師到本科生的圖書館。我的慣例是:如果一天沒有課,則早上到懷德納圖書館,下午到本科生的拉蒙(Lamont)圖書館,晚上有興致時則去距離較遠的蕾克列芙女校的圖書館,當然醉翁之意不完全在酒,偶爾也會有“艷遇”。在拉蒙圖書館看書有另一個好處:它的閱覽室有落地玻璃長窗,窗外風光一覽無遺。我往往在此看書至五六點鐘晚餐時刻,看到窗外的一群群一年級學生到附近的餐廳去吃飯,一副得意的樣子,令我既羨慕又忌妒,因為哈佛的本科生才是天之驕子,每個人都是雄心勃勃。當時流行著一則笑話:如果一群本科生去餐廳時被汽車撞倒了,這會成為一件大事,因為其中就可能有將來的總統和議員。而我們這些研究生則是可有可無,在一年級學生的眼中,我們都是大學花錢養的廢物。有時候我看到這一群哈佛園新來的年輕人,天真爛漫地嬉戲于夕陽斜照的拉蒙圖書館窗前,也不免感到老大徒傷悲,其實我那時候還不到30歲。”
在哈佛大學念中國近代史,李歐梵的主要目的是跟隨費正清教授。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興趣更接近思想史,所以后來拜史華慈教授為師。入學后的第三年,他和費正清的關系開始接近起來。費正清公開稱李歐梵是一個“放蕩不羈者”(free spirit),請李歐梵參加他家的茶會。李歐梵因此認得費正清的夫人費慰梅,還不止一次和少數研究生應邀在周末到費正清的避暑山莊去小住。幾個學生初抵山莊不久,費正清就帶著他們去砍柴,體力勞動數小時,有一次,費正清還率先跳進一個泥濘的小池塘中,要同學們先洗一個“自然澡”。晚餐后閑談一陣,費正清就早早就寢了。第二天費正清一早起身,立刻到他的小書房去工作,整天除三餐外足不出戶,據說是數十年如一日。李歐梵了解到,費正清在周末以外的工作日生活更是嚴謹:每天清早起身,上午四個小時絕不上課或見人,而是獨自躲到他在懷德納總圖書館的書房中去看書,每天下午才去上課、上班和處理公務。后來費正清對李歐梵說:“以后你們教書忙起來,每天能抽出兩三個小時讀書就夠了!”
叛逆性格
李歐梵的論文尚未完成時,要求先到歐洲去“游學”半年,并找尋寫論文的“靈感”。費正清欣然答應,還為他弄到2000美元的獎學金去歐洲各國游歷。李歐梵成行前向費正清致謝,費正清給了他三封信,要他在適當時機交給費的三位歐洲漢學界的朋友。其中一位是當年在倫敦執教的Stuart Schram教授,當李歐梵把費正清的信拿給他,他看后大笑說:“看來費教授要我帶你到酒吧去喝酒,他說你是一個free spirit!”
《作物研究法》是農學本科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涉及內容較為廣泛,需要具備作物栽培學、植物生理生化、土壤農化、生物統計等專業基礎課和有關多方面的知識。它既是一門具有一定系統理論的專業基礎課,又是實踐性較強的應用類課程。學生一方面要接受一定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又要掌握課程的實踐應用技能以及與相關學科的密切聯系。特別是在目前學校實行教學改革后,專業基礎課學時明顯減少的情況下,如何在有限的學時范圍內,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已成為擺在每個高校教師面前一項艱巨的任務與使命。
一、《作物研究法》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農學本科專業教育中,《作物研究法》課程一般在大四第二學期開設。由于近年來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多數畢業班的學生對課程的認識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普遍喜歡學習一些實用、社會上流行的知識,比如計算機應用技術、公務員培訓教材、市場營銷學等。對《作物研究法》這樣的專業基礎課程,大多數學生一方面學習興趣不濃,認為這門課理論程度深,不易懂;另一方面,學習目的不明確,不知道學這門課究竟有什么用,往往為了應付考試、獲取學分而學習。此外,課程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沒有注重過程。《作物研究法》考試大綱中規定,課程結業方式采用閉卷考試形式。然而學業成績作為學習效果的憑證,不注重中間學習過程,學生學習氛圍不濃,平時遲到、早退、曠到現象頻繁發生,學生僅在考試前臨時突擊,蒙混過關;同時在上實驗課時,由于實驗儀器和實驗室空間有限,學生在做實驗過程中普遍存在渾水摸魚現象,經常僅有幾名學生認真做實驗,而上交的實驗報告相互抄襲現象尤為嚴重,往往是由一兩個“版本”抄寫而來。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強,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經常出現,課堂顯得沉悶死板。
二、提高《作物研究法》教學質量的措施
1.精簡和優化教學、實驗內容,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上理論課時,對授課內容進行了分析、討論,刪繁就簡,濃縮基礎內容,突出主線。一方面,將部分理論內容放在實驗課上、結合實驗內容進行講授,實現理論與實驗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考慮部分學生已考取專業研究生,在有限的學時內盡量把當今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發展趨勢及研究熱點問題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精神。上實驗課時,將學生按一定人數分為多個小組,一個小組任命一名小組長,負責組內實驗過程中的具體分工,實驗結束后每小組只交一份實驗報告,并在報告中詳細標注組內人員分工情況。實現了以學生管學生的方式來組織實驗教學活動,充分了調動每個同學做實驗的積極性,并強化了學生們的團結協作能力。通過教學內容與實驗內容的優化組合,突出“強調動手、加強實踐、培養興趣、積極創新”的理念,實施循序漸進,打破以往只重視基礎內容的教學模式,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驗實踐能力的培養。
2.改革和豐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根據學校課程改革要求,進一步強化實踐訓練課時的比重,突出學生能力培養,科學處理講、練關系。《作物研究法》課程按三個“三分之一”的比例設計并組織教學,其中三分之一的內容采取講授方式組織教學,三分之一以邊講邊練――課堂討論的方式組織教學,三分之一以實驗方式組織教學。我校農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安排是從大二開始的,從論文題目的選定、指導老師確定到相關的科研活動實踐和完成論文設計內容需要參與一系列科學試驗過程,大四時開始整理試驗數據并撰寫畢業論文,最后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因此,學生們在上《作物研究法》課程時已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為實現理論與實驗實踐的融合,我們重點增加了“邊講邊練”的比例。在上第一堂課時,闡明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同時要求學生們盡快整理畢業論文、并制作成幻燈片,結合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學生在課堂上著重介紹其本科論文所用的試驗方法及取得的主要結論。經過實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3.調整學業成績構成,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
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往主要由理論教學筆試成績和實驗成績構成,其中理論教學筆試成績占總成績50%,實驗成績50%。為了強化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重視,我們對課程學業成績的構成進行了調整,壓縮了理論筆試和實驗成績的比例,增加了平時出勤率和課堂討論成績的比例,具體表現為:學業成績=平時出勤成績20%+課堂討論成績20%+實驗成績30%+試卷成績30%。經過實踐,學生們遲到、早退和曠到現象大幅減少,并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動手做實驗的主觀能動性。
三、小結
針對《作物研究法》課程的特點,我們對課程教學改革采取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不但提高了學生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激發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們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同時也具備了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對于農學專業課程教學也不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教學手段上需要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手段,加大信息量,適應學時少、內容多的形勢;教學方法上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觀念,用新思維、新觀點、新方式來改革教學,才能培養出符合農業快速發展需要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