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音樂制作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0 16:09: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腦音樂制作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電腦音樂制作論文

篇(1)

成人音樂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新的教育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不斷變革的產物,也是音樂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普通高校成人音樂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本??频暮?、業余面授、進修為各地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教學培養了大量各類專門人才,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受到社會廣泛的歡迎和贊譽。然而,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高校音樂教育資源緊缺,普通高校成人音樂教育的發展遇到了嚴重的挑戰,尤其是音樂理論的教學出現了新的問題,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今天,探討普通高校發展成人音樂教育所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找到新的教學模式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對于推動成人音樂理論教育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電腦音樂制作概述

電腦音樂制作是主要以電腦為控制中心、以MIDI技術和數字音頻技術為控制手段和信息交流語言、以合成器、采樣器等電子樂器為音頻終端的一種音樂制作方式。從音樂創作的角度來看,.使用這種方式創作出的音樂可以是一種特殊的音樂體裁和類型,人們通常稱之為電腦音樂,它有著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語言和美學特征。在旋律、曲式結構、和聲、配器以及表演等各方面都應該有自己的體系,區別于以往的其他任何音樂表現形式。從制作的技術角度來看,它涉及音樂聲學、音樂編輯學、音樂錄音學、樂器學、律學、電子學以及數字化的電腦技術等,屬于音樂學的一個新型應用學科。

個人電腦的數字音頻技術和MIDI技術等合為一體,真正形成電腦音樂制作這一方法體系或學科,只有十幾年的光景。最早的電腦音樂追隨到早期的電子音樂,它使用電子元件來制造,利用振蕩電路產生不同波形,經過放大后形成聲音,不同的波形變化產生不同的音色,這時期的電子音樂還停留在對聲音的創造與改變的實驗階段。,而近十幾年的電腦音樂發展主要是伴隨著多媒體的發展而前進,在專業音樂領域中并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風格體系和強大學術影響力。雖然,電腦音樂制作系統現在已經可以比較完美地模仿制作出各種形式的音樂,在商業音樂中有廣闊的市場,被廣泛地應用在廣播、電視、電影、廣告、錄音、錄像、電子游戲和電腦多媒體等音樂之中,但是對電腦音樂研究和應用還不夠系統化,對電腦音樂的教學還不夠規范化。尤其是電腦音樂制作這一學科的發展相對電腦音樂的應用領域。

二、電腦音樂技術在實際教學中運用

本文結合和聲、曲式、配器、復調四門專業理論課的教學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試論述一下電腦音樂技術的作用:

(1)在和聲課教學中在現實的教學中,四部和聲的講解,由于教師受到鋼琴水平和和聲四個聲部音域的限制,往往難v向學生展示四部和聲及其進行的實際音響效果。學生也只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看著譜例,牢記一些和聲聲部進行的原則,而根本感受不到實際的影響效果,從而產生了所謂的學習“啞巴和聲”、做“無聲音樂游戲”的現象,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在電腦音樂技術引進后,教師可以在相應的音樂軟件(如cakewalk音序器軟件等)上,課前就制作好所有上課需要的任何難度的譜例。在課堂中,根據上課的需要,只要鼠標輕輕一點,學生就既可以看到譜例又聽到音響了,而且根據需要可以隨時反復聆聽任一譜例.。這樣既減少了教師在課堂老師抄寫譜例的時間,又減輕了老師講解枯燥譜例的難度,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2)在曲式與作品分析課上在曲式與作品分析課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致是按照一邊聽音響一邊看譜例,然后老師講解這一方式進行。由于受到音響設備以及教學手段的限制,學生只能整首或片段地聽譜例,得到樂曲的一個整體或局部的音響效果感覺。具體地在譜例中,各個聲部各個樂器組甚至是某件樂器在奏什么、強度如何、速度怎樣就很難具體感受到。對樂曲細致結構的分析,只能對著無聲譜例進行。在引進電腦音樂技術后,教師可以把重點要講解的譜例課前制作好,通過音樂軟件的幫助,教師可以向學生拆分、展示譜例中任何一處需要講解的地方;音樂的進行可以從任意小節開始,在任意節拍停止;通過靜音的方式,學生可以聽到樂隊中如何一件樂器的獨奏,從電腦記錄中看到獨奏的所有次數設置,從而淋漓盡致地分析每一首譜例。

(3)在復調課教學上在復調課教學上,.老師們所煩惱的是為了能讓同學們多接觸幾個譜例、幾種手法,不得不大量地在黑板上抄寫譜例,極大地占用了上課講解的時間,而且,這也只能是讓學生看看譜例而已,仍無法讓學生聽到個個譜例的音響效果。如果運用電腦音樂技術,教師可以在課前就制作好譜例,通過電腦的控制隨時播放。還可以通過音色的變換,在電腦上用同一個譜例,制作出任何一種復調音響效果??梢允仟氉嗯c樂隊之間的,可以是樂器組與樂隊之間的,也可以是樂器組與樂器組之間的。學生通過這種多途徑、多形式的活生生的譜例講解,可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到盡可能多的譜例,并對譜例有一個透徹的了解,從而能較全面地理解復調音樂的魅力。

(4)在配器常識課教學上在這門課上最大的不足是:限于教學設備的缺乏和課程本身的技術性強的特點,光靠老師一張嘴、一套音響設備(即使是最高檔的)很難把一部配器手法新穎、音樂色彩斑斕的作品向學生作一個透徹的講解。只通過教師及時提醒學生“你聽,這里運用了什么什么手法,這里作了個如何如何的和聲處理”這一方式,學生只能在老師的指引下被動地聽,往往是只能獲得一點大致的感受,難以對音樂作品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對作品作出理性的分析。通過電腦音樂技術的運用,任何一部復雜的音樂作品,在輸人電腦后,通過簡單的一些方法就可以剝離出任何一個聲部、任何一種樂器,來專門傾聽、分析它所運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可以讓樂曲以任意速度播放,可以在作品任意一個節拍上準確開始、停止,可以選種任意一個特殊音樂片段作反復分析、傾聽。對一部復雜的配器作品,可以從單旋律開始逐步疊加或相反從全部聲部的出現逐步遞減的方式,透徹地把音樂對學生作一個綜合分析。電腦在作這些操作的時候,既迅速又準確,極大地節約了課時,提高了課堂利用率,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篇(2)

各個音樂領域的作曲者通過電腦音樂已經在不同程度上發生了變化,因為電腦本身的技術含量就比較高,內容的豐富也是無法比擬的,其實這也正是電腦音樂能夠影響傳統音樂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個音樂在創作和制作的過程中,電腦音樂的所發揮的作用是相當大的,同時音樂創作者在創作的時候也面臨著更為艱難的挑戰。在創作過程中,作曲者能夠選擇更多的創作方式。作曲家可以借助電腦音樂技術捕捉到瞬間的音樂靈感和信息,為音樂人在制作時帶來了更多的方便。

一、電腦音樂的基礎概論

最早的電腦音樂在上世紀50 年代初期就已經出現了。它的發展在那個時候已經運用在美國和歐洲。當時的電腦是很少見的,人們在那個時候就認為它的價格永遠是昂貴的、體積是龐大的、操作也不是很簡單,人們覺得能夠運用它的人一定要是很專業的。

電腦音樂是運用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原理、采用國際化數字標準(MIDI 技術標準)最早的電腦音樂追隨到早期的電子音樂,它使用電子元件來制造,利用振蕩電路產生不同波形,經過放大后形成聲音,不同的波形變化產生不同的音色,這時期的電子音樂還停留在對聲音的創造與改變的實驗階段。但是在最近的幾年之中,多媒體成為了電腦發展的主要渠道,它在專業音樂領域中,風格體系和學術影響力并沒有很明確的規定。雖然,現在的電腦音樂制作系統已經能夠將一些形式的音樂比較完美的表現出來,在商業音樂中有廣闊的市場,它在廣播、電視、電影、廣告、錄音、錄像、電子游戲和電腦多媒體等音樂中都有著較為廣泛地運用,但是還是沒有系統地研究和應用電腦音樂,針對電腦音樂的教學也沒有很完善的規范機制。特別電腦音樂制作這一學科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提高異步串行方式,連接著若干電子樂器而組成的電腦音樂系統。電腦音樂制作主要以電腦為控制中心,以MIDI 技術和數字音頻技術為控制手段。整個MIDI 系統包括合成器、電腦音樂軟件、音源、調音臺、數碼錄音機和MIDI 連接線等。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提高,數字化的聲音處理技術極大提高了聲音的保真度、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使音樂的音響質量和音樂構造能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電腦音樂制作起來很簡單,只要在電腦上裝一些軟件就可以輕松愉快的制作音樂了,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傳統硬件的使用方法和那些復雜的理論知識。而且電腦音樂應用也比較廣泛,不僅適用于流行音樂唱片的制作,還可以制作一些晚會歌曲、廣告音樂、FlashMX 音樂、動畫特效聲音、多媒體演示特效聲音,以及手機鈴聲等。電腦音樂的發展,給音樂界帶來了強烈的震撼,更給很多音樂愛好者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二、電腦音樂與傳統音樂創作方式的區別

(一)傳統音樂的創作方式

用傳統的創作方式創作完成一首音樂作品,首先要把構思好的旋律寫出來,接下來開始編寫和聲與配器,這個過程是既漫長又辛苦的。在編寫和聲、配器時需要寫大量的總譜,這么大的工作量還必須創作者一個人獨自完成。有時在華采樂段中由于樂器使用較豐富,需要出來的音響效果很宏大、壯觀,那就更需要作曲者花大量時間投入精力去制作編寫總譜,但是在編寫時,作曲者只能借助以往寫作的經驗和理論知識的運用,或者用彈奏鋼琴來聽辨和聲效果或測想音響的效果。當然,這對于那些經驗豐富的作曲家來說是比較容易的,而對于一些音樂水平一般、沒有經驗的音樂者來說就較困難了。在編寫完和聲配器后,就要把總譜拿給演奏者練習,之后開始進行樂隊排練。在排練過程中作曲者需要和演奏者不斷溝通與交流以達到作曲者的音樂意圖。當作曲者的寫作或樂隊的演奏出現問題時,還需要當場作出協調或進行修改,以便樂隊的排練能夠順利進行。在以上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就要開始錄音了。

(二)電腦音樂的創作方式

在電腦音樂的創作中,首先將旋律創作完成之后,其中所需要的樂器音色是通過電腦和音序軟件從音源中找出來,然后進行配器。通過對音色的選擇、量化、調節音量、調節強弱、調節力度等這些制作的方法,這樣的話,音樂制作也就完成了初步的工作。在制作的過程中,作曲家對于樂器音色、強弱、快慢、長短、演奏風格的控制進行全權負責,這就將很多和演奏者交流共同的時間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出來。另外,在電腦音樂創作中,首先創作完旋律之后,就可以通過電腦與音序軟件從音源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樂器音色進行配器。

通過選擇音色、量化、音量的調節、強弱的調節、力度的調節等這些制作方法,完成初步的音樂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所有的樂器音色、強弱、快慢、長短、演奏風格的控制全部由作曲家一手掌控,這樣就節省了許多與演奏者交流溝通的時間與精力。另外,音序器軟件就如同是一個優秀的演奏樂團,再困難的音樂樂段也會完成得很好。由于現在的音樂制作軟件大部分都有精細、人性化的制作技術,所以各種樂器的演奏方法幾乎都可以在軟件中體現出來。由此可以看出,電腦音樂制作的創作過程與傳統音樂的創作過程是完全不同的。電腦、音源、音序軟件的使用大大節省了傳統音樂創作過程中完成作品所花費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三、電腦音樂創作不同于傳統音樂創作的要求

(一)空間立體感

在紙上想要表現電腦音樂制作是完全不夠的,完美的音響效果才你能夠很好地將電腦音樂制作表現出來。(1)高低:在傳統的音樂創作中,在紙上進行譜曲已經成為作曲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并且之后的調整是要由指揮家和演奏家在演奏的過程中進行的。(2)左右:其實就是聲像,在傳統音樂總,常規座位設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特意安排是很少出現的,在音樂過程中產生變化的時候也是相對較少的。(3)前后:在傳統音樂只能夠這種情況一般不予以考慮,它在獨唱、獨奏的情況下,所反映出來的是沒有任何變化的,而在電腦音樂中要知道音樂是好的,聲像也要有疏密之分,要進行對比,要有寬度、厚度和高度,千萬不可以出現隨意的現象。

(二)清晰

電腦音樂的清晰包括:(1)配器功能的清晰;(2)聲部和音色細節的清晰;(3)織體的相對獨立性和可分辨性。

(三)均衡

一是配器功能的均衡。與傳統音樂不同的是,電腦音樂的均衡完全是靠人為控制的,那么它所造成的音響混亂也比較嚴重,而傳統配器能有一個自然的大致比例關系。要從聽覺出發,尋求各功能之間的動態均衡。二是空間立體感的均衡。電腦音樂空間立體感的均衡主要是指:要把各軌的聲像擺開;基本的聲像分配主要是依照配器功能, 而不是依照樂器種類;要謹慎使用非常規之類的音響效果。

電腦音樂與傳統樂隊演奏的最大差別并不在于音色,而是在演奏過程中的細微變化,包括演奏方法和情感力度的變化。盡管近幾年的電腦音樂軟件在演奏過程中的人性化處理方面作了很多努力,甚至已經超過了一般水平的演奏,但是仍然無法和自然的樂器音色相媲美。其實,電腦音樂和傳統音樂之間是可以互補的,兩者各有其獨特的美學價值。如果對于一位有傳統音樂功底的電腦音樂制作者來說,運用傳統技法,模擬樂隊音響,用交響樂隊的思維方式來表達音樂的內容,是完全做得到的,也會做得更好。

四、電腦音樂相對于傳統音樂創作方式上的優勢

MIDI 技術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其存儲在電腦里的數據非常小,MIDI 音樂文件的數據占據空間非常經濟,這說明它在樂器與電腦之間的傳輸數據是很低的,也就是說,最低檔的電腦也能運行和記錄文件。通過使用MIDI 序列器可以大大降低作曲和配器的成本,音樂創作者可通過創作構思與音樂理論,再加入和聲配器就可錄音,而不需大樂隊在錄音棚花大量時間錄音了。一首曲子的作曲、配器、錄音等一整套工作也許需要一個人就可基本完成。MIDI 技術的產生與運用,大大降低了作曲的成本,節省了支付給演奏者的大量開支,縮短了錄音的時間,提高了整體的工作效率。電腦音樂制作改變了傳統的音樂創作、演奏和制作方式,使更多的作品能夠得以最終實現,滿足了社會發展對音樂在數量上和質量上的需求。電腦音樂改變了沿襲數千年的音樂產生和傳播的方式,置創作、表演、制作于一身,融作曲、演奏、指揮、錄音為一體,能夠真正實現作曲者的想象、演奏者的技巧和欣賞者實際聆聽音響的統一。

總而言之,通過電腦音樂創作與傳統音樂創作各個層次的對比,我們可以感受到電腦音樂創作對傳統音樂創作的影響是很深遠的。當然,它也有不足之處,但電腦音樂的出現無疑是給音樂領域帶來了一場新革命,給音樂者在創作思維上帶來了新的方法,使我們能夠在音樂創作中感受到電腦科技的魅力和它的強大力量。

參考文獻:

[1] 舒澤池.三十二、電腦音樂創作的特殊要求[D].歌曲2002,(09).

[2] 賴春秋.電腦音樂的研究與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05).

[3] 楊德華.論電腦音樂及其對傳統音樂創作的變革[J].孝感學院學報2001,(10).

[4] 趙宏麗.電腦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及思維空間拓展[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12).

[5] 魏慧;魏莉.電腦音樂制作的教學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

篇(3)

電腦音樂制作和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音樂教育的教學手段,將其納入專業視唱練耳教學中,已逐漸成為身處科技高速發展的廣大音樂教師必須掌握的手段之一,也將成為今后高校視唱練耳教學的主流發展方向。運用多媒體手段制作的課件,可以拉近學生與實際音樂作品之間的距離,學生在聽、學、唱等教學環節中能夠接觸到相比傳統教學更為豐富的音色(傳統教學的缺陷之一就是以鋼琴為主要載體的訓練所產生的音色單一問題,枯燥的純技術訓練也與學生專業學習的實際運用產生距離),各種節奏類型,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多種音樂風格。運用電腦音樂制作技術,能有效解決一般錄音合成的多媒體音響材料中無法解決的實時控制分辨問題,在教學上對教學材料的運用和處理能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更強的拓展性,將兩種現代音樂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視唱練耳教學中幾乎處于無真實音樂作品音響狀態的弊端。因此,對視唱練耳這樣一門音樂基礎技能訓練課程,在教學上具有重要意義。

一、電腦軟件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

美國、德國等歐美國家,在多媒體及信息技術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他們開發的多種音樂制作、編輯軟件以及專門用于視唱練耳訓練的軟件為傳統視唱練耳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美國JoBrodtkord公司開發的音序軟件《Musicator Win3.0》(簡稱MW3),是一款具有強大的樂譜編輯功能的音樂制作、編輯類軟件,受到許多電腦音樂制作人士的青睞,同時國內部分專業音樂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也利用了其可以方便快捷進行樂譜編輯的特點,嘗試性地進行視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同類軟件中,目前在國內更為流行的是德國斯坦因伯格公司研發的CUBASE,這是一款多功能化的電腦音樂軟件,集創作、制作、編輯、后期處理等于一身,通過軟件調用逼真的軟件音源制作出需要的音響,并生成可視化的樂譜,同樣可以進行視聽一體化的視唱練耳教學。教師通過軟件,可以對用于課堂訓練的音響元素進行個性化編輯以及可控制的播放,與傳統的放音設備相比,其具有更多的可控制性,比如用實際音樂作品進行訓練,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隨意播放作品中的某一聲部或者某一小節。

除了音樂制作和編輯類的軟件外,許多傳統意義上僅用于制作樂譜的軟件,隨著版本的不斷提升,其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如最新版本的“西貝柳斯打譜軟件”,同樣也具備了調用軟件音源的功能。如此軟件不僅能夠制作精美的樂譜,同樣也可以通過電腦播放逼真的音效,達到與專業音樂制作、編輯軟件幾乎相匹敵的能力,因此也適合用于多媒體視唱練耳教學課件的制作。

上述音樂類軟件雖然可以為多媒體視唱練耳教學所利用,但這些軟件并非專門為視唱練耳教學而設計,而澳大利亞軟件廠商RISING開發的專業視唱練耳學習軟件――Auralia則是一款專門用于視唱練耳訓練的軟件,這在國內也是認知度較高的一款軟件,其提供了較為強大的交互式的學習環境,教師和學生在其輔助下,可以進行基本的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和學習,并能夠對學生的練習給以實時評判。Auralia的操作界面非常簡潔,在當下電腦使用普及度較高的社會環境下,任何有過電腦軟件實用經驗的人,都可以輕松地使用這款軟件。該軟件具有四個核心的訓練模塊:音程和音階、和弦、節奏、音高和旋律。點擊具體課程,即可開始訓練。四大模塊中分別設有若干子模塊(如點擊音程與音階后,就進入由音程比較、音程聽辨、音程視唱、音階、音階視唱等內容構成的子模塊),每個子模塊又設定了不同的難度級別,由于可以提供實時成績評判,軟件的使用過程有點類似電腦游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興趣,通過連續正確率,可以很快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即使出現連續錯誤,也可以通過反復練習逐漸建立學習信心。另外,軟件中還設定了班級管理以及考試功能,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功能,為不同班級設定不同級別的訓練內容,并進行有效的學習考核管理,十分適合學生課下進行自修訓練。但就目前國內大多數音樂或藝術類高校的教學環境來看,在教學中使用這類專業視唱練耳訓練軟件存在一個缺點,就是教學資源所需的成本較高,需要構建一個有多臺電腦構建的局域網體系,將軟件進行安裝后,才能建立一個完善的聽覺訓練系統,像視唱練耳這種跨專業方向的共同課,顯然需要較多的教室資源、較為昂貴的教學設施財政支持,以及完善的維護和保養措施。但其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進行視唱練耳訓練,提高了學習效率,確實是與傳統視唱練耳教學相比所具有的一個巨大優勢。

二、國內對多媒體視唱練耳教學研究概述

大約從2000年以后,隨著國內電腦以及互聯網普及程度的逐漸提高,一些專業音樂學院在進入21世紀不久,也開始對電腦、多媒體、專業視唱練耳軟件以及計算機作曲軟件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研究。中央音樂學院早在2000年就已嘗試用可以變換音色以及簡單音樂編輯的電鋼琴替代鋼琴作為視唱練耳教學的教學工具,在多媒體視唱練耳教學的實踐上邁出了第一步。2007年,在中國音樂學院舉辦的“全國高等藝術院?;緲房评碚撆c教學專題學術研討會”上,中央音樂學院的趙易山教授就多媒體和計算機的軟硬件技術運用于視唱練耳教學做了專題講座,并在研討會的論文集中發表了論文《電腦網絡時代的視唱練耳、樂理教學――實用音樂聽覺訓練與樂理》,文章對如何實現視唱練耳的多媒體教學,在宏觀上給出了可操作性非常強的思路和方案。該文非常實際地提出了兩個視唱練耳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身的能量,二是學生如何在課下進行自覺有效的練習。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有效措施,實施這個措施的理想教學模式需要三個條件:1.建立網上全國視唱練耳、樂理信息儲備中心;2.教室電腦備課系統的建立;3.視唱練耳自修聽力教室的建立,使用《Auralia》專業教學軟件。在該論文集中發表的同類課題論文還有中國音樂學院許清教授的《分級制多媒體教學系統開發策略》、星海音樂學院楊曉老師的《音樂院校<樂理>課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沈陽音樂學院顏銳老師的《拓寬新視野 展現新前景――展望電腦技術手段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等論文。近年來,在各類音樂或人文類學術期刊上也不斷發表了同類課題研究的10多篇論文,從中可以看,國內不同層次的本科音樂教育對于視唱練耳教學中對電腦和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意義和作用等已成為熱點研究課題之一,但也應當看到,這一課題的研究在國內仍舊處于起步階段。在具體的教學中,電腦和多媒體技術應如何介入,在國內教學中還未形成通用標準,很多地方專業音樂院校、藝術院校音樂系、綜合大學的藝術系或音樂系以及高職藝術院校的音樂系因教學條件或師資力量所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能夠使用的電腦或多媒體技術十分有限。

三、對多媒體視唱練耳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發展多媒體視唱練耳教學對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師自身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新時代的視唱練耳教師,需要掌握一定音頻的制作、編輯軟件、樂譜制作軟件、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二)專業音樂教師隊伍中缺乏掌握計算機軟件開發的人才,而專業的計算機軟件從業人才大部分沒接受過專業音樂的訓練,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自主研發專業視唱練耳教學和訓練軟件事業的發展。因此,多媒體教材的出版物目前還停留在僅能提供mp3格式的配套光盤的層次上。

(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交互式多媒體視唱練耳教學環境,需要投入較高的教學成本,這也是阻礙多媒體視唱練耳教學在國內普及的因素之一。這種交互式的教學系統,需要建設一個教學資源庫服務器,下設多個無盤工作站,工作站通過互聯網絡從服務器方便地調取教學和訓練的資源,即使是初級規模的交互系統,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綜上所述,我國多媒體視唱練耳教學還在初步探索和研究階段,這個領域有著廣闊的前景,但勢必還有漫長而艱辛的道路,需要當代及未來的視唱練耳教學隊伍去開辟。

(注:本文為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科技規劃一般課題“多媒體技術在當今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成果論文,課題編號:浙教電傳【2014】296號)

參考文獻:

[1]李曉薇.電腦視唱練耳教學的應用實例[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3).

[2]陳希才.高師視唱練耳教學數字化模式與傳統模式的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彭佩瑋.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高師《視唱練耳》教學[M].湖南師范大學,2007.

[4]潘冀冬.Encore軟件在電子版單聲部視唱教材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2007(19).

[5]鄒聯豐.多媒體技術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7(19).

[6]蔣琳,李梅平.音樂軟件在練耳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2007(3).

[7]但昭立.電腦音樂技術在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1999(3).

篇(4)

在專業音樂教育中,音樂欣賞課不僅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而且是一門綜合知識性課程。音樂欣賞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和其他輔助手段,如閱讀分析樂譜和介紹有關的背景材料,來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音樂不僅有使人愉悅的音響,而且它有著自身的思維發展邏輯、情感表現方式和意義。而音樂材料和音樂規則是音樂欣賞建構的基礎和媒介,它們直接影響著音樂的構成,影響著欣賞者從音樂中得到的審美享受。

理論上通常將音樂欣賞按照欣賞水平的高低,分為三個階段:①官能的欣賞:主要滿足于音樂的悅耳、好聽;②感情的欣賞:對樂曲表現的基本情感有進一步的體驗和把握;③理智的欣賞:在較高的層次上對作品的音響、思想感情、表現意義等作知識性、專業性的賞析。因此,在較高層次的音樂欣賞教學中,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除了在欣賞過程中要有音質較高的音樂音響外,還要具備很多因素。一是要求欣賞者必須懂得一些音樂的表現要素、手段、結構和技巧;二是教學中要有聲音、文字、圖像等相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三是教師應具備一定程度的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以往的音樂欣賞教學中,雖然有的教師用到多媒體電腦設備,但一般僅限在某些準備材料較順手的課堂上或精心準備的觀摩課上。在絕大多數欣賞課上,多媒體電腦設備只是起到了板書的作用,課堂上的時間也往往會浪費在繁瑣的操作上。尤其在器樂曲欣賞方面,想單獨聽取或介紹某一樂器特色時只是反反復復聽幾遍音樂而已,不可避免地會造成音樂欣賞課的“籠統性”和“表面性”,很難達到較深層次的音樂賞析。然而,隨著多媒體電腦的發展和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的普及與提高,以及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在這方面的應用。以往音樂教學中達不到的教學手段能方便地得到改善,以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MIDI制作與數字音頻是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的兩大核心內容,在音樂欣賞課中,MIDI技術和數字音頻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應用:

1.音源(或軟采樣器)的應用

目前網絡資源非常豐富,相當數量的音樂作品可直接下載到MIDI文件,供教學使用。有些MIDI文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一塊音源(或軟采樣器)中就有幾百甚至上千種音色,使用Sonar、CubaseSX、MusicatorWin3.0等MIDI編輯軟件就能輕松播放這些音色。

2.音頻文件的應用

豐富的網絡資源,同樣可以下載到各種音樂類型的音頻文件,絕大數音頻文件的音質是很好的,能直接供教學使用。mp3是最常用的一種音頻格式,只要在電腦中裝有相應的播放器或專業音頻播放軟件即可。音頻文件可以選取任意時間開始或結束,并且每次的速度不會有區別。音頻文件可以通過軟件中的均衡器進行調節,放大或縮小某些頻段的聲音,以便突出某一部分音樂。

能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專業音頻軟件有很多,如:Samplitude8.0就是一款具有專業品質、功能非常強大并且能進行全面錄音、音頻編輯、混音的專業音頻軟件。

首先,Samplitude8.0有一個非常專業的CD抓取功能,能夠把電腦光驅中CD盤上的音樂直接抓取到電腦中,保存為wav、mp3、mpg、wma、ra、aif、ogg中的任意格式,音質不會得到任何破壞。另外現有磁帶中的音像資料也可以通過Samplitude8.0轉錄到電腦中去,保存為想要的音樂格式。

其次,Samplitude8.0的音樂編輯功能非常強大,能夠切入到音頻素材的任何開始或結束位置,也可以改變音頻素材的開始或結束時間。Samplitude8.0自帶了很多專業效果器,可以給音頻素材加入各種不同的效果,編輯好的音頻素材可單獨輸出為任何音頻格式。通過使用Samplitude交叉淡化編輯器,能夠把不同的音頻素材拼接在一起,做成一個完整的作品。

同樣,我們也可以隨意編輯MIDI文件。在MIDI編輯軟件中,可以選取MIDI文件任意一小節的任意一拍開始或結束處進行播放,還可以根據需要,快速設置音樂的某一段反復播放。如果需要強調音樂作品中某些樂器或聲部,在MIDI文件中可以隨時設置某一個或幾個聲部獨奏,并且可以單獨調整樂器的音量、聲像、力度、合唱與混響效果。也可以將一個快速MIDI音樂文件降為中速、慢速,比較因速度不同而引起的音樂形象差異,而且音質不受任何損害。專業的MIDI編輯軟件都具有樂譜顯示的功能,旋律線、和聲、復調等音樂語言可以通過視覺與聽覺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與分析。在音樂欣賞課中,介紹不同樂器的音色時,可以應用MIDI編輯軟件中音源(采樣器)里的音色,這樣工作的可操作性也就提高了。我們還可以將只有樂譜而暫無音響的資料制作成MIDI文件,它可以是一件樂器,可以是各種風格的流行樂隊,也可以是龐大的交響樂隊,這種工作需要教師有較強的MIDI制作的能力。

教育體制的改革正在我國進行,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也面臨著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水平改革與提高的問題。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為我們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專業音樂人才和音樂師資,如果在教學中不斷發揮教育創新精神,同時改進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那么這將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繁榮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4月版。

篇(5)

收稿日期:2011-06-20

作者簡介:張欣(1990―),女,湖北英山人,本科,主要從事音樂制作的學習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J20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7-0249-03

1引言

自古以來,技術的革新必然推動生產力的改革,同時也對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一定的影響。隨著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對音樂的制作與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與運用,改變了傳統的音樂創作模式,而網絡傳播已成為當下音樂傳播的全新形式?;ヂ摼W以完善的功能實現了資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換,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使得各種資源得以共享。網絡創造出了更多的機會,也為各個層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進入互聯網時代,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改變。互聯網音樂資源作為一種全新的信息載體,對音樂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2計算機對音樂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近代電腦技術的發展,音樂的制作也可以借助電腦來進行。電腦在音樂的制作上有著巨大的潛能。在創作方面,通常都認為只有深厚造詣的作曲家。才可以作曲,其實不然,在高科技時代,運用電腦創作音樂已不是什么幻想了,電腦有很強的修改、仿真功能,對音質的協調、綜合能力也很強。另外,在講究視聽新感覺的今天,電腦制作的各類動畫,又將音樂這一抽象化的藝術變得十分形象,對于烘托主題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來,電腦音樂的產生讓我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梢灶A言,隨著電腦技術的高速發展,各類電腦音樂將會不斷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2.1計算機技術對音樂制作人的影響

目前,電腦和電子技術已經有部分介入了音樂的領域,20世紀50、60年代以來,電子發聲、樂器已經在逐漸取代傳統樂器在音樂中的地位?,F在的搖滾樂、電聲樂隊以及大量的電子配樂就是這類產物。電子樂器的音域可控制性和可復制性上的優點突出,它的大量使用,豐富了人們的聽覺世界,除去發音方面,電腦技術在音樂效果處理上也可以達到令人瞠目的效果,可以產生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完美聽覺效果。由此,電腦所進行的音樂制作,不僅可行,而且是一種趨勢。電腦控制的電子發聲器,可以產生各種頻率、振幅和音色的音響,提供了令人充分滿意的聲源,可以由特定的程序創造出優美的樂曲,電腦可以對以往音樂家創作名曲進行分析,提取其中要素創作,也可以根據聽眾人群的特點創作。如可以對聽眾的生理,心理反饋特點加以解析,創作令人聽起來心情舒緩可興奮的音樂。

(1)電腦音樂制作人必須兼具音樂與電腦兩學科的綜合知識,藝術修養的深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藝術作品的深度,電腦音樂雖然與現場有著極大的不同,但它是建立在現場制作的基礎上。因此要求電腦音樂制作人有著極為豐富的現場制作經驗,這樣才能練就自己制作電腦音樂的深厚功底。其次對人體和音樂的感知和接受的生理構造應該全面了解。音樂結構是數學、幾何學、物理學和諧的綜合,是將單純的音符通過數學式的嚴密邏輯在空間與時間上進行組合形式的美妙結構,因此,電腦音樂設計人亦需要具有形象和抽象的思維能力,能夠通過聯想進行概括和抽象并得到音樂的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2)電腦音樂制作人要通過電腦來制作音樂,就需要高度的電腦方面的造諧,能夠較好地利用科技手段與人的生理特性滿足不同觀眾的要求,會利用各種壓縮技術,音頻技術,創造高質量的音響效果,這就要求制作人可以利用專業的電腦音樂的制作軟件極其方便、快捷地進行采音、錄制、修改以及繪譜等一系列工作,當腦中想到了一段旋律時,就可以通過電腦的音頻輸入接口,通過哼唱的方式把這段聲音資料存入電腦硬盤內。接著就是要對這段聲音信息進行修飾、潤色、修改、初步定形。然后通過電腦掃描技術進行掃描,最后通過打印機把它打印出來,從而創造出有自己風格的音樂作品。如果對此作品不滿意,可以把刻有此音樂作品的光盤輸入到電腦中再進行修改,直到滿意為止。電腦創作音樂只需輕輕打擊鍵盤,便可進行編輯等一系列的處理。

2.2計算機技術在音樂制作上的運用

隨著微電子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可否認,作曲家在創作音樂時可采用的素材與技術手段越來越豐富。眾所周知,首先是電子樂的發展使音樂家們可以不再依賴樂器,而是使用先進的創作軟件進行創作。著名的軟件如Cakewalk,CooI Edii2000等,不但可以通過鍵盤和鼠標來進行創作,還集成了MIDl接口,可以直接將電子琴等樂器的輸出在電腦上轉化成樂譜,而多媒體技術更是為作曲家提供了超越以往各種樂器的創作手段。如多媒體技術與軟件技術的結合方便地提供了多軌錄音、混響、合唱、回聲,失真及自動吐音等多種功能與音效,避免了使用昂貴而復雜的數字\模擬式多軌錄音機及各種龐雜的效果器,使一套多媒體設備構成一個復雜的音效工作室成為可能。

由電腦及軟件結合更是可以演奏出普通樂器演奏家們望塵莫及的音樂,如超快的速度旋律,復雜的變調或變音色效果。這些是普通的樂器無法實現的,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卻可以在后期的合成處理中輕而易舉地完成。這極大地豐富了當代電影音樂的表現力,同時也對當代的音樂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時地了解和掌握這些新技術,那無疑是會缺少競爭力。所以,當代音樂人除了對過去的創作模式熟悉外,更要掌握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才能創作出更先進、更前衛也更有感染力的音樂。這是時代的使然,制作人必須把握時代的氣息,了解當今社會中人們所喜歡和關注的是什么,要在自己所創作的電影音樂中對這些內容有所體現。

3互聯網對音樂的影響

音樂是這個聲音世界的一部分,一種基于時間上的聲音組織藝術[1]。音樂是感情生活的音調摹寫[2]。音樂傳播是指音樂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傳播媒介來構建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橋梁??梢哉f音樂傳播是音樂現象得以存在,音樂作品得以實現萁功能的一種社會行為。由于傳播使得音樂從自己到他人,從個人到多人,屬于信息的共有化過程,具有交流交換擴散的性質。

3.1網絡資源共享模式

與傳統媒介相比,網絡傳播具有海量信息和高速傳播、綜合性傳播手段、整合傳播模式、多元化傳播者以及跨國傳播等重要特征,并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傳播模式和文化理念。音樂網絡傳播在傳播中除了傳播音樂作品外,還傳播音樂的創作、演奏、制作技術,傳播各種音樂新聞、學術論文、創作思想.以及提供各類音樂軟件的共享服務等。這種音樂的傳播方式。把每一個人所面對的計算機世界,變成了一個音樂的虛擬大社區。音樂的網絡傳播,既具有上述傳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個性和特點,即即時性、反復性、時差性、主動性、交流性、自由性。由此必然帶給人們音樂審美觀、價值觀的變化,并最終使得整個音樂藝術范式發生革命性的變革,給當代和未來人類的音樂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相比以往的傳播方式。網絡音樂具備無限的可重復性,這是電視等其他音樂形式所沒有的。網絡中的歌曲可以被反復欣賞、下載、復制、傳送.網絡音樂具有其他媒介無可比擬的互動性,音樂制作和傳播的成本也較以往大大降低。

3.2網絡對音樂傳播的影響

(1)網絡傳播的高速、廣泛和即時性,導致了音樂創作觀念的豐富和前瞻性?;ヂ摼W絡為人們構筑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虛擬世界和信息寶庫,使得藝術創作可以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各種便利。迅速獲得當今世界不同風格、各種類型的藝術信息和音樂作品??梢哉f,當今藝術創作者的視野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開闊和廣博。反過來,音樂藝術作品一旦問世,就有可能隨著網絡或其他媒體而傳遍世界的角落。藝術創作者可以快收到受眾的反饋評價,與他們展開雙向的交流和藝術觀念的碰撞。

(2)網絡傳播推進了音樂創作的個性化、自由化。網絡作為一個自由空間,網絡的創作和傳播具有極大的自由度,每一個創作者都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藝術激情,隨心所欲地進行藝術語言的探索和創造并直接進行自由的傳播。傳播中的人為導向、人為干擾基本消失了。創作者也不必考慮某些組織、個人的肯定和愛好,其個性化創作思想、創作觀念得到極大解放,從而創作產生大量不同特色、獨具一格的網絡原創音樂作品。

(3)創作觀念的生活化、娛樂化。作為大眾傳播的強勢媒介,網絡傳播在引導大眾的藝術接受、消費過程中,促進了藝術與大眾之間的相互親近,藝術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精神領地,而成為當代大眾可以共享的日常生活對象。這種藝術與大眾日常生活的廣泛對話,直接促使音樂創作走向生活化、娛樂化。多數作品以通俗易唱的生活化曲調和趣味幽默、娛樂搞笑的歌詞為主,表達的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自娛自樂,展現的是藝術的消費功能和大眾娛樂功能。從宏大敘事到日常生活、從心靈審美到感官消費,音樂藝術的創作觀念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3.3互聯網對于音樂傳播的作用與價值

互聯網是一個面向公眾的開放系統,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自愿地花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構造出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成果,并允許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勞動果實。互聯網的運用,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使人們能夠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圍世界。它不但極大減少了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的衰減和失真,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成本,而且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著直接的促進作用?;ヂ摼W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性的圖書館和第一個全球性論壇。通過互聯網,使更多更好的音樂得到最大限度的擴散,讓更多的人欣賞到美好的音樂,使音樂創作、表演、接受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使音樂的發展突飛猛進,促進了當代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杰?卡曼.音樂課[M].??冢汉D铣霭嫔?,2004.

篇(6)

在專業音樂教育中,音樂欣賞課不僅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而且是一門綜合知識性課程。音樂欣賞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和其他輔助手段,如閱讀分析樂譜和介紹有關的背景材料,來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音樂不僅有使人愉悅的音響,而且它有著自身的思維發展邏輯、情感表現方式和意義。而音樂材料和音樂規則是音樂欣賞建構的基礎和媒介,它們直接影響著音樂的構成,影響著欣賞者從音樂中得到的審美享受。

理論上通常將音樂欣賞按照欣賞水平的高低,分為三個階段:①官能的欣賞:主要滿足于音樂的悅耳、好聽;②感情的欣賞:對樂曲表現的基本情感有進一步的體驗和把握;③理智的欣賞:在較高的層次上對作品的音響、思想感情、表現意義等作知識性、專業性的賞析。因此,在較高層次的音樂欣賞教學中,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除了在欣賞過程中要有音質較高的音樂音響外,還要具備很多因素。一是要求欣賞者必須懂得一些音樂的表現要素、手段、結構和技巧;二是教學中要有聲音、文字、圖像等相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三是教師應具備一定程度的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以往的音樂欣賞教學中,雖然有的教師用到多媒體電腦設備,但一般僅限在某些準備材料較順手的課堂上或精心準備的觀摩課上。在絕大多數欣賞課上,多媒體電腦設備只是起到了板書的作用,課堂上的時間也往往會浪費在繁瑣的操作上。尤其在器樂曲欣賞方面,想單獨聽取或介紹某一樂器特色時只是反反復復聽幾遍音樂而已,不可避免地會造成音樂欣賞課的“籠統性”和“表面性”,很難達到較深層次的音樂賞析。然而,隨著多媒體電腦的發展和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的普及與提高,以及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在這方面的應用。以往音樂教學中達不到的教學手段能方便地得到改善,以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MIDI制作與數字音頻是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的兩大核心內容,在音樂欣賞課中,MIDI技術和數字音頻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應用:

1.音源(或軟采樣器)的應用

目前網絡資源非常豐富,相當數量的音樂作品可直接下載到MIDI文件,供教學使用。有些MIDI文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一塊音源(或軟采樣器)中就有幾百甚至上千種音色,使用Sonar、Cubase SX 、Musicator Win3.0等MIDI編輯軟件就能輕松播放這些音色。

2.音頻文件的應用

豐富的網絡資源,同樣可以下載到各種音樂類型的音頻文件,絕大數音頻文件的音質是很好的,能直接供教學使用。mp3是最常用的一種音頻格式,只要在電腦中裝有相應的播放器或專業音頻播放軟件即可。音頻文件可以選取任意時間開始或結束,并且每次的速度不會有區別。音頻文件可以通過軟件中的均衡器進行調節,放大或縮小某些頻段的聲音,以便突出某一部分音樂。

3.音樂編輯軟件的應用

能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專業音頻軟件有很多,如:Samplitude8.0就是一款具有專業品質、功能非常強大并且能進行全面錄音、音頻編輯、混音的專業音頻軟件。

首先,Samplitude8.0有一個非常專業的CD抓取功能,能夠把電腦光驅中CD盤上的音樂直接抓取到電腦中,保存為wav、mp3、mpg、wma、ra、aif、ogg中的任意格式,音質不會得到任何破壞。另外現有磁帶中的音像資料也可以通過Samplitude8.0轉錄到電腦中去,保存為想要的音樂格式。

其次,Samplitude8.0的音樂編輯功能非常強大,能夠切入到音頻素材的任何開始或結束位置,也可以改變音頻素材的開始或結束時間。Samplitude8.0自帶了很多專業效果器,可以給音頻素材加入各種不同的效果,編輯好的音頻素材可單獨輸出為任何音頻格式。通過使用Samplitude交叉淡化編輯器,能夠把不同的音頻素材拼接在一起,做成一個完整的作品。

同樣,我們也可以隨意編輯MIDI文件。在MIDI編輯軟件中,可以選取MIDI文件任意一小節的任意一拍開始或結束處進行播放,還可以根據需要,快速設置音樂的某一段反復播放。如果需要強調音樂作品中某些樂器或聲部,在MIDI文件中可以隨時設置某一個或幾個聲部獨奏,并且可以單獨調整樂器的音量、聲像、力度、合唱與混響效果。也可以將一個快速MIDI音樂文件降為中速、慢速,比較因速度不同而引起的音樂形象差異,而且音質不受任何損害。專業的MIDI編輯軟件都具有樂譜顯示的功能,旋律線、和聲、復調等音樂語言可以通過視覺與聽覺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與分析。在音樂欣賞課中,介紹不同樂器的音色時,可以應用MIDI編輯軟件中音源(采樣器)里的音色,這樣工作的可操作性也就提高了。我們還可以將只有樂譜而暫無音響的資料制作成MIDI文件,它可以是一件樂器,可以是各種風格的流行樂隊,也可以是龐大的交響樂隊,這種工作需要教師有較強的MIDI制作的能力。

教育體制的改革正在我國進行,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也面臨著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水平改革與提高的問題。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為我們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專業音樂人才和音樂師資,如果在教學中不斷發揮教育創新精神,同時改進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那么這將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繁榮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4月版。

篇(7)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203-01

隨著近幾年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突飛猛進,音樂軟硬件也是與時俱進、日新月異。在音樂教育、創作、演奏及商業音樂,各個層面都滲透了電腦音樂技術。它不僅提供了耳目一新的音色素材,而且對人們的音樂生活和音樂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電腦音樂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音樂與視頻同時進行,結合音樂設備、音樂軟件與多媒體信息處理功能,通過多媒體方式,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示音樂教學內容,使教師在教學中能完美結合理性與感性。無論在配置硬件系統、開發利用軟件,還是網絡傳輸方面,電腦音樂技術都日臻成熟,越來越接近和影響著而且改變著人們的音樂文化生活,對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也產生一定的沖擊。因此,現行音樂教育體系吸納電腦音樂教學,是當前音樂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教學中利用電腦音樂教學系統進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工作效率,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

1 電腦音樂的概念

電腦音樂,又被稱為“MIDI音樂(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或者是“計算機音樂”。電腦音樂是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迅猛發展而出現的一門新興音樂學科。作為一種進行音樂創作的音樂制作方式,“MIDI”音樂是利用一些專業電子音樂設備來制作音樂聲音素材,而這些設備都是由如電腦軟件和電腦來控制。電腦音樂一般是指通過電腦和與音樂相關的軟硬件為制作工具而播放出來的音樂,不僅是音樂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表現音樂的一種技術工具。在音樂教學中,如果能正確運用電子音樂設備,傳統音樂教學中存在的理論與聲音脫節、內心聽覺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2 電腦音樂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2.1 電腦音樂技術在和聲課中的應用

一直以來,高校音樂院系里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黑板、粉筆、鋼琴和音響唱片。和聲教學中所面臨的困難就是如何有效解決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學生的聽覺與視覺難以溝通的問題。最為有效的手段和途徑之一就是利用電腦音樂技術實施教學。例如:課堂講授時可以利用Encore的樂譜顯示功能;進行習作示范教學時可以利用MW3的樂譜編輯功能,既能培養學生的和聲聽覺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和聲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其和聲審美趣味;利用tonica學習不同類型的和聲風格并幫助進行和聲改題;利用Encore和MW3的實時錄音功能進行鍵盤和聲彈奏指導;利用多媒體手段講解和聲序進中不同的排列方式。

2.2 電腦音樂技術在樂器課中的應用

傳統的樂器課教學中,教師局限于介紹知識理論層面上,而樂器知識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常識。由于教學條件有限,樂器教學只能局限于傳授書本知識,而僅僅依靠理解與想象進行配器,是不可能真正創作出好的作品來,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電腦音樂技術不僅使學生聽到各種樂器的實際配器效果,還能夠生動、形象和直觀地看到有關該樂器的彩色圖文資料,如外形結構、發展歷史、演奏方式等等。教師可以輕松地利用Cakewalk音樂軟件操縱相關步驟,通過直觀的講解獲得以往傳統教育模式無法達到的最佳教學效果。

2.3 電腦音樂技術在曲式課中的應用

音樂教育專業技術理論中,曲式課程是必修課之一。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按照一邊聽音響一邊看譜例,然后老師講解這樣方式,學生只能整首或片段的聽譜例去感受樂曲的一個整體或局部的音響效果[1]。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引進電腦技術后,教師可以通過音樂軟件的幫助把重要課件向學生展示譜例中任何一處需要講解的地方,并且通過靜音的方式,學生可以聽到任一樂器的獨奏,從而可以淋漓盡致地分析每一譜例[2]。

2.4 電腦音樂技術在視唱課中的應用

作為視唱練耳教師,把電腦音樂制作應用到教學中時必備的現代教學手段之一。它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傳統聽覺訓練方式的效果,還能克服傳統的聽覺材料缺乏和風格單一的不足,增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采用電腦音樂技術,利用Sonar8等軟件,我們可以自己按照教學需要隨意編寫不同長度、難度、速度的節奏或旋律,比老師自己彈或放CD更準確方便,更能提高學生練耳水平,且不會花費老師過多時間精力,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3]。

2.5 電腦音樂技術在復調課中的應用

作為音樂專業學生,復調課是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復調課旨在培養學生寫作、分析復調音樂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敏銳的聽覺能力。復調課寫作技巧是紛繁復雜,傳統教學的雙方只選擇最基本的方法進行講授和練習,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注重理論傳授而忽視實踐練習,加上教學設施有限,對于復調學生缺乏足夠的感性理解。而運用電腦音樂技術,教師可以將制作好的譜例, 通過電腦的控制隨時播放,還可以通過音色的變換,在電腦上用同一個譜例,制作出任何一種復調音響效果[4]。

2.6 電腦音樂技術在課外音樂實踐中的應用

電腦音樂系統不僅能服務于音樂課堂教學,還能應用于課外音樂實踐活動,如排練演出等等。音頻編輯軟件可以輕松地完成舞蹈伴奏音樂的剪輯處理。如利用MIDI功能和音頻編輯功能為演出制作和處理伴奏音樂,能達到過渡平滑自然的效果,而不會損失音質。還可以通過計算機的音樂系統,利用五線譜或簡譜打譜軟件的文字和樂譜混排功能,印制包含樂譜的試卷和包含譜例的論文。

3 結語

在音樂教育中引入電腦音樂教育技術,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提供了嶄新的技術平臺,還為音樂教育展現了無窮的魅力,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創新革命。隨著電腦技術的推陳出新、不斷發展,我們的音樂教育事業必將進入一個全新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楊曉東.電腦音樂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9,5:110-111

篇(8)

【中圖分類號】G640

電腦音樂充分利用電腦技術和音樂的藝術性,是隨著上世紀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而發展起來的,雖然時間不長,但是發展執著迅猛,滲透于各類藝術之中,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對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發了音樂課程的一場創新性的變革。

1 我國高等院校電腦音樂教育發展現狀

電腦音樂制作課程是一門新興的前沿學科,也屬于交叉學科,他的交互性、融合性、廣泛性等特點自誕生之日起便打破了幾千年來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將音樂與電子科技緊密結合。長期以來,我國音樂教學都是傳統式的"教師的滔滔而講,學生的不絕傾聽"。對老師而言,課堂的講解以及音樂的抽象是很難達到一定效果的。這樣,教師不但苦于教學,對學生正確欣賞和審美的形成很難起到積極作用,有時還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法國有位著名演員說過:"音樂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可估量的,而舞臺上發出的一聲嘆息、一個背影也那么動人,那么讓人回味。"??磥恚魳返牧鲃?,音樂的表演是多么重要。

電腦音樂作為時代的產物,已經成為音樂教育界繼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電腦音樂教育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近幾年才逐步建立和發展。但是涉及的教學層面不夠廣泛,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普及。各種音響教材資料也不夠全面,導致在教學方面、學術交流方面等都與國外電腦音樂教育的發展存在著一定差距。盡管當今許多行業對這方面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師資力量缺乏,所講解的深度和廣度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大部分院校涉及的領域、與學科間的交融性也沒有得到融會貫通。 從2000年到2010年,這10年可以說是電腦音樂技術在我國飛速發展的新階段。大概可分為三個層面,一種是初級的電子樂器演奏教育,如電鋼琴集體課教學。另一種是較高級的計算機作曲實驗室,如聲音設計、數字錄音等。第三種是中間層面多學科的融會貫通,主要是與傳統音樂學科的相互結合。而這方面的運用也正是高等院校音樂教育涉及面最廣、教學手段最直觀有效的一個領域:但在普通高等院校的音樂教學中由于認識不足、資金缺乏、教材不夠完善等原因,各學科引入電腦音樂系統還需要一個有待開發的過程。在未來的發展階段,它將是各個高等院校音樂學科建設的工作重點。

2 電腦音樂數字化系統的建設

在電腦音樂數字化系統中,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構成。硬件部分包括計算機、音源、調音臺、監聽設備、數字錄音設備等。軟件部分按照其功能應用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音序軟件、軟音源插件、打譜軟件、音樂教育軟件。這些數字化工作平臺無論在教學實踐中還是商業模式中都能發揮其最強大效用。所以構建與完善電腦音樂數字化體統是音樂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

2.1 音序軟件

是一種作曲者在此界面上進行編輯制作,把MIDI鍵盤或鼠標傳送MIDI信號分軌記錄下來,將這些信號發送至音源,通過音箱發出聲音。其編輯界面模式相當豐富而且便捷準確。這些軟件主要負責音頻編輯、錄音合成、后期縮混、母帶輸出等。功能十分強大,可稱之為"全能"。

2.2 軟音源插件

這類軟件可以代替價格昂貴的硬件音源,作為VST插件附著在音序軟件上使用,音質精良、音真,功能應用十分強大。這些軟音源為我們音樂工作者帶來了又一春天,促進了電腦音樂技術的蓬勃發展,對電腦音樂的普及和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3 打譜軟件 這類軟件是專門為編輯并打印樂譜、出版而發行的,在教學中普遍實用。常用有:Finale、Overture、Sibeliu、TT等。用他們可以制作出非常專業的聲樂譜、器樂譜及管弦樂總譜等。

2.4 音樂教育類軟件

這類軟件是離教學實際運用最近、操作簡單。它把音樂制作已經簡化到了僅僅需要輸入音符、和弦、選擇伴奏風格等環節。如:Band-In-Box、Tonica。特點是它們均以人機互動的界面、靈活的多媒體手段,把通??菰锓ξ兜膶W習過程變得生動而直觀,在今后的音樂教育教學中可以大力推廣實用。

3 電腦音樂技術融入傳統音樂教學的實踐探索

為了實現多元化教學模式,把電腦音樂系統作為一種實用性極強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藝術院校音樂教育中已經展現出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計算機系統的深入普及,即將使傳統的音樂教學體系從觀念、內容、手段、方法等各個方面都會產生嶄新的變化,同時為學生開辟出一條全新的學習途徑。

傳統的音樂課程包括視唱練耳、樂理、和聲、復調、配器等,一直沿襲著封閉式的教學手段。電腦音樂技術的引入,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和聲課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鋼琴單一音色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學生一般只能根據教師講解或在鋼琴上彈奏譜例,對和聲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想象當中,不能夠完全掌握。如果能夠運用電腦音樂軟件進行教學,把任意難度的譜例輸入到計算機中,教師進行分軌教學,需要哪個聲部就進行播放。學生既能看到樂譜,又能實時聽到和弦進行的規律,同時又學習了和聲理論的實際運用,為鋼琴即興伴奏、作曲技術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傳統復調教學模式中引入電腦音樂技術,教師在課堂上播放事先制作好的主旋律譜例。

電腦音樂系統不僅能服務于音樂課堂教學,還能應用于課外音樂實踐活動,如排練演出等等。音頻編輯軟件可以輕松地完成舞蹈伴奏音樂的剪輯處理。如利用MIDI功能和音頻編輯功能為演出制作和處理伴奏音樂,能達到過渡平滑自然的效果,而不會損失音質。還可以通過計算機的音樂系統,利用五線譜或簡譜打譜軟件的文字和樂譜混排功能,印制包含樂譜的試卷和包含譜例的論文。

4 結語

電腦音樂是科技與音樂相結合的產物,運用電腦音樂技術可以把傳統啞巴似的樂譜,單一的教學模式變得多樣化、系統化、科學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開拓了學習思路,把被動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變為互動式的積極教學,最終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將電腦音樂技術引入傳統音樂教學課堂是大勢所趨,也是時展的必然。

參考文獻

篇(9)

課堂人數多,教學效率低。以筆者所在的沈陽音樂學院為例,每個班級的授課對象在40人左右,90分鐘的授課時間內,靠鋼琴和黑板來完成一定量的教學內容。課堂中老師除了正常授課外,需要寫大量的板書,占用了很多時間。為了節約時間,教師檢查主要以抽查為主,學生不能與老師一對一的進行交流,教學質量無法保證。鋼琴作為唯一的教具,音色單一,聽覺上很容易疲勞。而且很多重奏、協奏等實際音樂作品用鋼琴來代替演奏,無法再現作品的原貌,限制了音樂作品的表現力,直接會影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產生聽辨上的錯誤。此外,對教師的鋼琴水平要求很高。所有視唱曲的伴奏都靠教師彈奏正譜或者即興伴奏來完成,聽音訓練的全部內容也由教師在鋼琴上彈奏,并且在每一次的彈奏中音準、力度、速度都要保持一致。由于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教師在彈奏復雜的節奏和旋律時會出現錯誤,學生的聽覺思路就會受到干擾,影響技術技能的提高。

當學生與教師面前的困惑與問題越來越多的時候,它直接反映的就是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視唱練耳的教學需要。這為高校視唱練耳在教學思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近些年來,電腦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使人們利用電腦進行工作和學習越來越便捷,現代教育將電腦技術作為核心力量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逐漸引入音樂教學中,沖擊著我國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和體制。多媒體本身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運用它來教學可以補充和完善傳統教學的一些缺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而其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的運用直接關系到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許多院校已經開始把多媒體系統與電腦音樂制作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應用其中,已成為現代高校視唱練耳教師需要掌握的教學方法之一,不但可以幫助教師解決傳統教學中的問題,而且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思路,為學生帶來了一種新的體驗,教與學都得到全面提高。它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課堂中鋼琴的音準,教師彈奏是否準確等因素都會影響學生聽音的結果,而多媒體音樂中的音高、時值、節奏等問題不會受到任何因素的干擾發生變化,表達更為準確。教師只需要在課前用多媒體軟件制作好聽寫的內容,課堂播放時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不但幫助自己解決了技術上的困難,還可以更好的跟蹤管理學生,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狀態、課程的進度,利用多媒體軟件可以隨時調整授課內容,如在聽辨節奏時,隨時放慢或者加快播放的速度,進行更好的訓練。解決了鋼琴音色單一的問題,電腦音樂中的音色豐富多彩,課堂上可以變換各種音色,豐富學生的聽覺感受,尤其在多聲部旋律的聽辨中,各個聲部可采用不同的音色,避免聽辨時聲部的混淆,準確率大大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往上課時,單一的聽覺訓練和枯燥乏味伴奏下的視唱訓練讓學生毫無興趣。采用多媒體手段后,課堂上選用的聽辨視唱材料內容豐富,儲存在電腦中,隨時應用于教學,尤其是一些實際音樂作品的聽辨視唱,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在課后進行聽音練習的時候往往不能獨立完成,而一些成熟專業,操作簡單的聽音視唱軟件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后得到充分的復習與練習,這樣學習就有了延續性。

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聽覺訓練與視唱練習是最重要的內容。多媒體音樂環境下的視唱練耳教學固然有很大的優勢,但是也要做到實用有效。

一、在視唱教學環節中的具體應用

視唱是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一項綜合性內容。通過視唱練習,不但可以很好的訓練聽覺,而且可以增加學生對各種音樂風格作品的理解,讓他們的音樂感覺、音樂表現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傳統視唱教學中,課堂上教師采用講解、分析視唱曲并做范唱,學生模仿并跟著鋼琴伴奏來演唱該曲的方式進行練習,教師發現和糾正問題,最終唱對唱熟,這樣的方式對老師的范唱要求很高,不能出現任何錯誤和問題。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前將一條視唱曲和教師的范唱分別錄入音軌,課堂上直接播放讓學生跟唱,直到唱準為止。課后教師將作業提前錄好放到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中學生自己下載、聽唱。也可以學習這些軟件的使用,將自己演唱的視唱曲錄入到電腦中,與教師的范唱比較,及時改正問題。用多媒體軟件進行錄音的這種方法非常簡單,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靈活掌握。目前,教師在課堂上大多是采用鋼琴即興伴奏的方式為視唱曲做伴奏進行教學,比較隨意,和聲進行的錯誤,音樂風格的偏差,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演唱結果??梢岳孟嚓P的電腦音樂制作軟件和打譜軟件來制作視唱曲的伴奏,不但可以制作鋼琴伴奏,而且可以制作其他樂器的重奏伴奏甚至交響樂隊的伴奏,大大豐富了視唱伴奏的類型。這種伴奏效果可以很快的使學生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作品,提高演唱時的藝術表現力。對于一些選自實際音樂作品中的視唱曲,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通過視頻、音頻的播放,圖片和文字的介紹來展示其創作背景、風格手法,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作品,更好的把握音樂形象,演唱時會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在音樂聽覺訓練中的具體應用

課堂中的聽寫內容包括音程、和弦、節奏、旋律等,教師可以在課下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備課,將課堂中的聽寫內容用電腦、音樂制作軟件、打譜軟件來制作完成。課堂隨時播放,節約時間,沒有任何誤差。節奏訓練是培養學生對作品中節奏的把握能力,是音樂聽覺訓練的基礎,傳統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用口來讀或鋼琴上演奏同一音高的節奏型來聽辨節奏,由于受到技術條件和心理因素的影響,教師很難保證每次彈奏的準確性。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可以把任意一個曲調輸入電腦,按照需要利用各種打擊樂器的音色組合成富有音樂藝術的節奏,不但可以解決精確度的問題,而且可以配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反復多次,放慢或加快播放速度,調整改變力度、節拍,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豐富了課堂內容。在多聲部旋律的聽覺訓練中,傳統教學上只是用鋼琴彈奏,容易產生聽覺誤差,特別是幾個聲部出現聲部交錯時,在鋼琴上很難清晰的區分出各個聲部的音響,學生在聽寫時感受到的是各個聲部旋律線條混亂。運用多媒體技術后,教師可在課前將各聲部用不同的樂器來演奏,制作出最佳的效果,由于各聲部的音色不同,不論是同音、聲部交錯都可以清晰的聽出來,還可以關掉其中的一些聲部,具體播放某一部分或特定的聲部,將聽辨內容簡化,使學生不感覺有太大的困難,提高興趣,從而改善教學效果。

三、在課后學生復習中的具體應用

視唱練耳的進步與提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如果想取得更好的成績,僅靠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夠的,必須加強課后復習,課后學生自己很難進行聽力練習,需要他人的幫助,但是這樣非常的不方便。學校可以組建現代化設備完善的視唱練耳教室,便于學生課后自修。教師可以提前將所要練習的內容輸入電腦儲存好,學生根據練習的需要反復多次播放再記寫下聽到的材料,再與電腦中的正確答案做比較,改正錯誤,這樣練習聽力更加方便,而且提高了自學能力。

四、關于視唱練耳考試的相關方法

視唱考試時,學生可以隨機抽取一條視唱,將演唱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錄音,錄好后保存在電腦,教師進行檢查。聽音考試時,隨機抽取一套預先制作好的聽音試題(設置好播放的速度、間隔時間),按順序播放,避免了鋼琴以及人為演奏時出現的誤差。這種考試方法解放了教師,而且更公正便捷。

多媒體系統應用于視唱練耳教學是一種實用而有效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環境,為教學帶來了豐富的資源,最終達到改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雖然各高校已經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有的已經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一)組建實用有效的視唱練耳多媒體教室

學校應組建視唱練耳聽覺教室,不但要配備功能齊全的硬件,還應當選擇易于教師與學生操作的,針對性強的教學軟件。在教室中,教師可以進行備課與授課,學生課后也可以到視唱練耳多媒體教室練習視唱與聽音。

(二)提高教師的素質與技能

為了能把多媒體技術順利有效的應用于教學,任課教師必須要熟悉電腦系統的操作、硬件結構和系統維護,掌握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尤其是一些視唱練耳課程軟件的操作更要熟練掌握。只有教師不斷學習,增加自身知識儲備,掌握這些技能,才能更好的把知識傳輸給學生,否則多媒體技術用在視唱練耳教學就會變為空談,無法良好的發展下去。

(三)建立網絡資源共享平臺

利用互聯網便捷的網絡資源,搜集大量的信息儲存到一個可以資源共享的平臺,可以是視唱練耳理論研究上的論文、教材、資料等,也可以是教學視頻、音頻等。網絡平臺上的信息內容豐富,來源廣泛,每個人都可以免費下載,還可以隨時交流討論。這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收獲都會很大,對于提高全國各高校的視唱練耳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編寫多媒體教材及自主開發視唱練耳教學軟件

目前,教學中的視唱練耳教材形式比較單一,基本是書本加光盤。各高校教師可以組建一個團隊來編寫內容豐富的網絡教材,這種教材與紙質教材不同,它的內容可以不斷的擴充、更新。同時可以立足教學實踐,自主開發適合我國學生的視唱練耳教學軟件,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篇(10)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以下簡稱《音樂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出臺,轉變了原有音樂教育中的一系列固有觀念,提出了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作的全新教學理念。在上述改革的推動下,作為輸送合格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基地——高等音樂教育院校,提出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扎實音樂教育理論,廣博的音樂教學及相關技能,全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一定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作為其新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學校所設置的課程而達成的。①基于此,以改革高師音樂實踐課作為突破口,我們將對高等音樂教育課程設置進行全面改革,這將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高師實踐課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師實踐課包括實踐性課程與實踐環節兩個板塊。回顧基礎教育改革要求與高師培養目標,從當前高師實踐課現狀來看,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首先,實踐課教學往往注重技能技法訓練,忽略教學“育人”的本質,強調教學性,忽視教育性。

    其次,實踐課教學內容脫離現實。教學中以學科為中心,強調自身內在的嚴密與完整,灌輸給學生的也是本學科的重要性及將來向專業發展的觀念,②導致高師實踐課教學內容失去“師范性”特征,轉向“專業性”培養。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封閉的學習環境,不了解中小學教學改革動態、實際問題。

    最后,實踐課教學模式較陳舊,不利于知識有效、長期的掌握;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遠無法滿足當前中小學校對音樂教師人才的要求,阻礙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

    二、高師音樂實踐課改革的有效途徑

    高師的培養目標是“為中小學培養合格的人民教師”。在《音樂課程標準》的影響下,加快高師課程改革的步伐,應采取整合、增設、量化、滲透四個途徑,對音樂實踐課程與實踐環節進行積極的探索和革新。

    1.實踐課程的相互整合

    通過整合一部分的專業實踐課程,為實現實踐類課程的多樣性與實踐環節的充裕性,加大實踐選修課程和實踐環節的比重,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提供了可行性條件。

    例如,歌曲寫作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歌曲創作的基本方法,具備譜寫單二部及單三部結構歌曲的創作能力。歌曲寫作教學提供了學生自行創作的素材,通過電腦音樂制作完全可將這些素材進行加工整理。因此,原有的歌曲寫作與電腦音樂制作兩門課程是可以進行學科整合的。通過整合節省出教學時間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得了知識技能的融會貫通,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另外,根據中小學對音樂教師鋼琴水平的要求,可將鋼琴教學與鋼琴伴奏教學進行整合。在高師鋼琴教學中可采取分層小組教學模式,通過分層小組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競爭意識得到加強。

    2.實踐課程及教學內容的增設

    首先,應當在原有高師課程設置中大量增設實踐類選修課程,如創作表演課程、舞臺動作設計課程、簡單器樂(道具)排練編配課程、音樂與相關文化綜合課程等。改變目前實踐類選修課程在專業選修課中的比重,加快實踐類課程的更新速度,使教師培養最大范圍地發揮師范生的個性和特長,有效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其次,在實踐類課程的教學內容上,必須添加人文素養教育,使實踐課程教學不僅涉及教學性問題,更包含教育教化的功能。套用藝術理論關于藝術功能的論述方法,即認為音樂具有認識、教育、審美三大功能。③

    3.實踐環節的量化工程

    當前實踐環節包括教育實習、音樂活動實踐、畢業論文三個部分。根據《首都師范大學教學計劃與課程簡介一覽》,該校高師音樂專業教育實習的學時數為六周,僅占到總學分比例的3.4%。④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在原有的六周教育實習基礎上,增加教育實習的周數,提高教育實習的效果。在音樂活動實踐安排上,應充分利用寒暑假及業余時間,開展課外實踐性課程。學校還可以考慮寫作學期論文。學期論文既體現了學生的學習心得,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激發學生科研的主動性。同時,有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問題的思考、解決,有助于今后學習更具針對性。

    4.實踐教學的全面滲透

    在不改變原有課程時間分配的情況下,可通過學科內部及外部的交叉綜合,以達到增加實踐教學的機會。高師音樂專業課程設置中,專業實踐類課程包含鋼琴課、聲樂課、合唱指揮課、鋼琴伴奏課等。以聲樂課為例,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還應穿行實踐能力培養訓練。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地傳授學生一定的舞臺技巧與經驗等,以便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諸如鋼琴、聲樂、合唱指揮、即興伴奏等專業實踐類課程都可相互滲透。

    中西方音樂史、基本樂理、復調基礎、曲式與作品分析等可囊括在專業理論類課程中。上述課程的授課方式普遍采用一對多的大班教學,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作為信息的接受器、存儲器,由此,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滲透實踐教學內容,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通過真實的情境,積極參與實踐,主動性得到發揮,改變了原有的被動局面。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親身實踐,學生可以在今后工作中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組織教學獲得的間接經驗。唯有如此,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才能厚積薄發,肩負起推進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重任。

    注釋 :

    ①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上一篇: 海外傳播論文 下一篇: 護理溝通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 | 亚洲精品A人在线观看 |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最新亚洲国产精品 | 香港三日本少妇三级人妇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