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08: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師道德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教師要提高政治覺悟信思想素質
作為思政課教師,必須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做堅定的的信仰者,做好理論的傳播者。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系列講話精神,學習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聚集點和落腳點,鞏固馬克思主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系統掌握基本原理,經常學習回顧馬恩原著,從原著中汲取營養,原原本本學習理論,以的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實現的中國化、大眾化,加快推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恩格斯曾經指出:“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思政課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安于本職業,專于本職業,熱愛教師這個職業。教師應該具備強烈的事業心,事業心是人們為實現遠大理想而獻身于具體事業的決心和責任感,對自己的工作有強烈的愛好、濃厚的興趣。我們教師要讓學生喜歡上我們這門課,首先我們自己必須喜歡這門課,熱愛教師這個職業,我們教師自身必須充分自信,才能有充分的底氣上講臺,才能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授課,讓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給學生帶來正能量,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學生將來走入職場打好堅實的基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關系,教師必須熱愛和尊重學生,這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前提,是打開學生心扉的一把鑰匙。“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生也有值得我們教師學習的地方,我們要發揚民主精神,讓學生暢所欲言,給我們教師提意見,以便我們改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以達到學生的要求,讓學生喜歡上我們的課,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實效性。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心、理解和信任,尤其是潮氣蓬勃的大學生,更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在教學過程針對這一特點,研究不同層次的大學生的不同要求,在三年制的班級授課的時候更加注重啟發大學生的思考,三年制的學生經過高考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只需點到為止,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更多的是讓學生參與進課堂,啟發他們的思維。而五年制班級的學生初中畢業就來上大學,知識積累相對較少,課堂講授中則更多的則重于知識點的講解,詳細的內容講解使學生全方位掌握知識,讓學生能很容易的理解,盡量減少學生在學習中的挫敗感,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首先必須掌握本專業的知識,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基礎,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觸類旁通建構比較科學的知識體系,用其他學科的知識服務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教師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才能適應學生渴求知識的需要。當今的大學生大多是思想活躍、知識面教寬、勤于思考,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90后”,對于當今社會出現的熱點問題也從他們的視角出發思考問題,具有新穎的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得出他們認真思考后的結論。在社會熱點問題分析中,有些學生很容易走極端,看到的是社會的陰暗面,我們教師要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走回積極的正能量的一面,引導學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美的,讓學生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們教師要宣揚社會主旋律,只有國家繁榮富強,才能實現個人的理想,國家為個人提供了實現理想的良好環境,個人理想的實現也促進國家的發展。個人的理想抱負與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是緊密相連的,讓學生明白我們個人前途與國家發展是同呼吸共命運。我們教師如果沒有比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文化修養,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很難給出令學生滿意的答案,也很難駕馭課堂,沒有趣味性,學生不喜歡上我們的課,提高教學實效性也就無從談起。如果教師沒有較高的知識素養,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隨時保持學習的狀態,讓自己緊跟時代步伐,每天上網瀏覽網頁,掌握每天最新的信息,熟悉網絡用語,使我們教師與學生在交流時零距離,沒有代溝,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善于捕捉各種各樣的信息,尤其是關于醫學方面的信息,我校大部分學生是醫學專業,當今社會醫患關系緊張,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七章的職業道德這一部分的講授過程中,以典型醫患關系的案例來授課,貼近學生專業,讓學生充分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例如以“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護人員”為主體,進行演講活動,讓每個同學都參與討論,每組推選一個代表上臺演講,教師逐個點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特點,及時、準確地給他們提供新的信息,幫助他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使教學富有針對性和時代感。教師的修養直接影響教學的實效性,也間接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的養成,也會影響學生以后的職業道德。因此,思政課教師必須重視提高自身的修養,以良好的修養為人師表、立德樹人,為學生做榜樣,使學生喜歡上我們這門課,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受用一生。
作者:龍麗波 單位:德宏職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二、高校體育教師道德素質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教師責任界限不明,導致部分教師只教書不育人。
對全國五所重點高校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在對大學教師的評價上,當問到“您的大學有沒有老師像對待書本里的數字一樣對待大多數學生”時,學生的回答多為“有但很少”和“有一些”之間。當問到“大學有沒有您以其為楷模值得效仿的老師”時,除了三年級略有反復以外,學生的評價均與年級呈現負相關,該項目的平均值為3.19。其他項目如“您所在大學有沒有對您的學習進步特別感興趣的老師”和“您的大學有沒有您感覺可以自由向其尋求解決個人問題的指導老師”等的評價,學生年級間的差異不顯著,但兩個項目的平均值都在3以下,表明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偏低,同時也表明教師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相當嚴重。
二、.教師與評價者身份混淆,導致校園“腐敗”。
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特殊性一方面體現在教師與同事和學校的關系上。這方面最容易滋長“腐敗”的是廣泛應用的“同行評價”機制。在一些教研室或課題組存在文人相輕、爭名逐利等不良現象。在評職稱、加工資時,被評者往往四處活動拉選票,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甚至弄虛作假;評定者也容易出于個人成見和私心,壓制自己的競爭者和敵對者。高校教師的職業特殊性另一方面體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中。在教學中,教師既是教授者又是考官,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并不僅表現在最后的考試評分中,而且表現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作業評語、人生指導、就業推薦等眾多行為中,如果教師不能克服個人偏愛,對別的學生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更何況當今商品經濟中的等價交換原則已經滲透到校園之中。個別教師甚至把等價交換原則運用到教學中去,接受考試不及格學生的賄賂,為學生提分過關。
三、.職業重心偏移,導致部分教師責任心和事業心不強。
目前,在科研先導的口號影響下,學術成果成為教師獲名得利的重要途徑。在利益驅動下,一些教師不惜放棄或降低教學質量去追求學術成果,這種片面看中學術成果,盲目輕視教育質量的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人才的培養和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知識、學術成果與個人財富的逐漸掛鉤,教師的這種職業重心偏移現象已經成為了一種國際通病,前任斯坦福大學校長唐納德·肯尼迪曾為此感慨:“教學,盡管是我們的職業,卻似乎鬼使神差般地從我們的職業話題中消失了。”教師的個人主義思想和一切向“錢”看的傾向在滋生、蔓延,價值觀發生傾斜,表現在一些教師在物質利益的驅動下,不安心教學,對教育、教學工作應付了事,對自己的專業技術職務、工資、獎金、科研成果的歸屬、著書、立書的名次排列表現出過于關注和追求,物質利益的膨脹。教師的這種教學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官的取向。
就現代性思想家的設計而言.不是不道德而不是更道德應該是現代性道德的命運如此.不是不道德應當成為現代社會對人的道德要求的標準或所謂的底線.就象有人講的.我們無法要求別人崇高但不能允許誠如霍布斯所說的.自我保全是人的本能和基本權利.我們又有什么權利要求他人放棄自我保全之權利做出道德崇高之事呢?要求他人崇高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特別是.道德崇高本來就是一種偶然性的東西.更不是某種經由理性規劃而得以培養起來的東西.那么.如何能用某種偶然性的東西來要求人性的必然性的道德行動呢?
在現代性條件下.現代道德已經放棄了何為對錯與好壞的追問.普遍承認的就是合乎道德的:或者說,道德不是關于人應當如何生活.而是實際上如何生活的問題這是馬基雅維利開創的現代性方案的基本精神古典德性充分展示了人性得以最高實現的可能性.始終探討何為美好生活的問題:而現代道德完全背離了這些:現代道德用權利置換了古典美德.不再相信人性美好可以建立起來的社會.不愿相信人性的卓越與光輝。其實,柏拉圖當然知道一個美好城邦的建立需要靠運氣.正因為如此他才展示了一個樣板而不是一個理想我們現代人誤把他的樣板當成理想或烏托邦.所以我們連運氣也不相信。現代人相信的是普遍的民主平等.以及降低道德目標下的集體平庸如果現代道德還相信人性的最高可能.重新拾起古典美德.道德虛無似乎可以避免,“更道德”似乎也能找到合理的依據。
道德的現代性境遇或者說現代性道德對古典德性的背離并不完全在于現代道德完全放棄了對好壞與對錯的追問.用形式上的普遍承認代替實質內容的考慮.還在于現代性道德把古典德性泛化古典德性是指哲人美德而不是現代社會美德用社會美德取代哲人美德是現代性與古代性之間最為重大的決裂之一在此需要注意柏拉圖意義上的哲人美德的內涵。柏拉圖的《理想國》被稱為哲學戲劇.其形式也是其實質的最大特點在于文本展示了兩種聲音.一種是哲人的.一種是政治家的或大眾的柏拉圖的探索也就在于哲人如何在大眾面前獲得自身的生存方式.即對“美好生活”的追問柏拉圖為我們確立了一個樣板城邦.即哲人美德統治的城邦.由此柏拉圖展示了一個人性最高可能性的城邦柏拉圖的蘇格拉底對“美德是否可教”在不同的篇章里表達不同的說辭.真的是因為在理論上無法探討清楚嗎?恐怕不能這樣說。我們需要注意柏拉圖的寫作安排.尤其要注意區別兩種聲音或公開的教誨和隱微的教誨.即搞清楚哪些是“謊言”哪些是“真理”閘從柏拉圖確立的樣板城邦來看.對于大眾而言.美德難教:但對于哲人而言,美德有可教的可能性.哲人美德有望接近在施特勞斯看來,古代經典確立了一個人性在其中有最高可能的社會樣板.但他們知道由于人性的軟弱或有限性.這個樣板的實現要靠運氣:而現代人則試圖確保實現最好的社會秩序.為此它必須降低人的目標于是.現代人把原屬于少數人的道德卓越推及到全體民眾.把原屬于哲人的自由教育或德性教育推及到全體公民現代人不再相信人的自然不平等,不再相信少數人的德性卓越與多數人的平庸之間的區隔,而寧可相信人人平等的大眾性社會。所以,現代人在道德領域只用道德與不道德來分類并依此提出人的道德要求。所謂“更道德”在現代性條件下實在是個虛假的命題。只有重返古典.它才可能是一個真實的命題。
二、兩個錯誤的前提性假定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之所以注入了德性上的要求,是與附加在教師身上的更高的道德要求這樣一種認識有關。而這種認識存在兩個前提性的假定:一個是道德可以分層次.大致可分為道德水準高和低兩類.或者社會上一部分人道德水準高.還有一部分人道德水準低;一個是道德水準高的人有利于養成學生的道德情操與道德行為因而更適合擔任道德教育者身份這兩個前提在現代性方案中是頗成問題的。
先看看第一個前提道德可不可以在水準上分層次或者有無水準之說?以往都把大公無私或先人后己看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不錯,大公無私的行為確實存在,但并不能因此把它升為最為道德的品性。因為這樣一種行為本身是一種偶然的行為.因而不能把一種偶然性的行為當作一種普遍的理性要求休謨就把道德的基礎奠定在情感之上.但我們知道情感具有任意性和偶然性.由情感激發出來的道德顯然不具有真正的道德價值。康德也不承認一種偶然性的行為具有真正的道德價值.因為在康德看來.任何經驗或情感的東西都不具有真正的道德價值.只有合乎純粹的實踐理性的要求才具有真正的道德價值。
從道德的特性來看.道德是一種非理性下的行為按照康德的觀點.真正的道德價值在于.道德是超脫于任何功利和經驗的,或者說,道德既不是理性的產物,也不是非理性的產物因為道德行為有了理性的考慮必然就有了經過計算的功利因素.而任何情感或經驗下的道德行為必然是因具有了偶然性而不具有真正的道德價值于是.康德把真正的道德價值看作是純粹的實踐理性的產物但人何以具有純粹實踐理性呢?或者說.人何以預先知道某一規范必然會成為眾人共同遵守的規范呢?康德給出了一個絕對命令.但他沒有回答人何以具有這種能力的問題所以.康德要為道德奠定~個基礎的努力實際上是失敗了——他既不相信理性可以成為道德的基礎.也不相信非理性可以成為道德的基礎。最終,純粹的實踐理性因為無法謀求“他人的行動規范同時成為你的行動規范”這樣的命令而轉向為一種非理性.真正的道德也就成為了一種偶然性的行動結果。
從康德的觀點來看.道德可以區分為具有真正道德價值的和沒有真正道德價值的兩種所謂沒有真正道德價值的并不是不道德.它也是一種道德。由此我們可以用道德與不道德來區別某種道德上的行為.而不宜用道德與更道德或對道德做出水準上的分層。從實踐上看,我們也無法準確地區分出有德之人與更道德之人.事實上.我們在選拔教師之時并沒有把最有德之人作為首選。因為在理論上很難做出道德水準上的分層.因而也無法找到具體的考量標準。所以,第一個假定是存在問題的。
第二個假定也相應地存在問題如果真正的道德是一種偶然性的東西.我們道德教育上的理性規劃必然與這種偶然性相沖突:換言之。道德無法通過知識的傳授直接獲得,它只可能是在教育中的偶然性的獲得。如此的話.我們學校道德教育恐怕“就得培養這種籠罩學生周遭的自學的神秘氛圍.而貶低教師的任何公認的貢獻。”網至少.是否可以培養道德崇高之人無法在理論上找到確鑿的根據從經驗上看.任何一所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可以分為有道德之人與不道德之人兩種,這充分表明:有德之人與無德之人都不是學校教育的必然性結果.換言之.我們不能把有德之人歸結為學校教育之結果.把無德之人歸結為其他因素影響之結果道德教育存在很多復雜的影響因素.正如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推斷道德水準高的教師必然培養出道德水準高的學生所以.第二個假定也存在問題。但是,反過來說,不道德之師肯定不適合擔當道德教育者身份。所以,教師職業需要有一個道德要求,但并非是更道德的要求進一步考察.所謂道德與不道德都不能成為某種品性的判別.而只能成為具體行為的判斷物這意味著一個人很難在任何時候都是道德的或都會做出道德的行為我們}j常對一個人進行道德上的考察時.通常只是依據他人有限的既往過去做出一種暫時性的、同時也是大體上的判斷。因此.某人是否適合擔當道德教育者身份并沒有科學的考量標準.因而對教師提出的道德要求應該是針對教師的專業行為而不是針對教師的個人品性對教師提出的“道德”要求以及“更道德”的要求在理論上都存在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
看來.對教師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在理論上是沒有說服力的.或者說還有待于從理論上做出合理的解釋所謂的“底線倫理”、“可以不崇高但不可以”、道德與不道德兩分法都是現代性道德的真實定位與理論辯護換句話說,在現代性方案中,只有道德與不道德之分界,降低了的道德目標實質上就是一個“合乎道德”的問題.所謂“更道德”在現代性方案中是缺席的因此.現代性道德理論無法對教師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惟有以合乎道德作為教師專業的道德標準
三、回到現代性中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從教育學上看.人們對教師專業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盡管有德教師不一定培養出有德的學生但在現代性條件下.人們對教師專業的更高的道德要求面臨著理論困境其出路在于.或者著眼于現代性,用道德與不道德兩分對教師專業提出道德要求:或者回到古典德性的視野.相信一個人性最高可能性的社會.惟此才可能對教師專業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但由于在現代性條件下教師無法承擔起人性最高可能的表現者.在重返古典之時.“教師”也同時回到了古典自由教育下的哲人教師古典哲人教師顯然與現代的大眾教育不相稱所以.回歸古典德性視野恐怕很難行得通惟一的出路就在于遵循現代性的設計方案.以道德與不道德(非道德領域除外)作為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制定的分界標準.以合乎道德作為教師道德規范的根本要求為此.要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制定必須嚴格遵守規范所具有的邊界如果以合乎道德審察現有的教師專業道德要求.我們會發現一些不合適的、甚至是虛空的加在教師身上的道德信條。不錯,教師專業是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因為教師必定是道德教育者但在現代性條件下.教師專業的更道德的要求在理論上存在困境特殊的道德要求并不等于更道德的要求對教師專業的道德要求來說.也必須是合乎人性的人性固然是有卓越之處.但并非可以因此做出普遍的理性規定教師專業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在于.在其他人或專業看來是非道德的東西.但對教師或教師專業而言則是一個道德的問題比如.在危機關頭,一般人自顧逃生并非是一個道德問題.但對教師而言則可以成為一個道德問題然而這也僅僅是一個合乎道德的問題而不是“更道德”的問題因為“更道德”是在比較的意義上而言的.上面的例子并沒有一個比較的坐標以合乎道德作為教師專業的道德要求既避免教師專業道德要求可能走向虛空或脫離人性.同時也可以依此對不合乎道德的教師行為進行令人信服的批評。
在現代性條件下.以“合乎道德”作為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總體要求并不反對我們對教師提出的德性上的要求.我們甚至可以把教師的道德追求界定為道德崇高,但這僅僅是一種口號或者說是人們的期望所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制定特別要注意口號與規范的區別。
參考文獻
[1]泰西托雷.亞里士多德對最佳生活的含混解釋[A].劉小楓陳少明.政治生活的限度與滿足[C].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60.
[2]施特勞斯.馬基雅維里[A].施特勞斯.克羅波西.政治哲學史[c].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327
[3]施特勞斯.重述色諾芬《希耶羅》,旌特勞斯.科耶夫.論僭政——色諾芬《希耶羅》義疏[C].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21;施特勞斯.現代性的三次浪潮[A].賀照田.西方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C].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86—97.
[4]潘希武.學校道德教育的路徑轉變與作用界定[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后研究報告.2008.
[5]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472E—D.
[6]施特勞斯.迫害與寫作的技藝(節譯)[A].林國榮譯,賀照田西方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C].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二、幼兒教師的職業特殊性
幼兒教師和一般的老師還不一樣,他們面對的是一群“空白”的小孩,他們需要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而是如何去接受和理解這些簡單的生活常識。幼兒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孩子們和這個世界的一座橋梁,孩子們通過幼兒教師去看這個世界。所以,老師的這個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世界更加美好,可以培養學生優秀的性格,為他們的成長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幼兒教師就像是春天的第一縷陽光,能夠溫暖孩子的內心,讓他們愛上這個世界。
三、幼兒教師的“年輕活力”
在以前的理解中,“老師”一詞指的是年老資深的,但是幼兒教師卻很不相同。因為小孩子們有很大的活力,他們幾乎是不“受控制”的,所以要求老師也要具備同樣的“體力”,這樣才能夠關注這群“小惡魔”。所以,幼兒教師多是一些具備活力的年輕老師,他們在精力這個方面更有利于成為合格的老師。“年輕活力”的老師可以和小孩子們一起做游戲,可以哄他們開心,可以帶他們出去玩,關鍵是能夠更快地接受一些新鮮事物,更容易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但是這些“年輕活力”同樣也存在著弊端,對教育的經驗比較少,耐心少、責任感不夠等。所以,年輕活力的老師更應當具備責任感,用責任感去約束自己,克制自己的脾氣,更好地、更加耐心和恰當地和孩子們交流。幼兒教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人生信條”,切實做好榜樣,引導孩子們看到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四、成為好老師的標準
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是老師們從踏入這個行業一直到退休都在考慮的問題。其實成為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責任感,如果有責任感,即使教學不好也不會“誤人子弟”。但是如果沒有責任感,那么可能會對學生的一生都有不好的影響。有人說,醫生是一個“性命攸關”的職業,但是老師何嘗不是,它是和人一生的經歷都息息相關的。要想成為一個好老師,有如下標準:具備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有充分的耐心和愛心;能夠使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可以成為孩子們的朋友;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五、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
好老師有標準,那么如何成為好老師僅僅遵守這些準則是不夠的。因為成為一個好老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所以成為一個好老師,首先要將好老師的標準記在心里,然后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去靈活改變教學方法。還有,就是隨時關注學生的動態,不斷學習新的育人方式,創新自己的教學之道。從幼兒教師的角度來講,好的老師也許更能夠得到孩子們的喜愛,能夠通過平等的交流去和學生做朋友,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學習。幼兒的內心非常的“脆弱”,他們很容易就會受到影響,老師的一些話或行為可能就會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因此,老師要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個豐富的知識世界,更是正確的世界觀。
六、收獲幸福的職業成就感
2心理教育涵義及形式
心理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使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發展其個性的教育。心理教育重點解決的問題是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即“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心理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個性的自我完善。其目標為關注個人合理的心理需求,重在提高個人的價值感和成就感,以塑造個人完善的人格。各類學校積極挖掘本地資源,采用各種形式開展活動,以期培養學生的良好心態和完善人格。心理輔導課是心理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它是按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團體心理輔導及相關的理論與技術為指導,以班級為單位,通過各種輔導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培養、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激發潛能,幫助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各種心理問題,維護心理健康,達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形式。然而在應試的壓力下,心理輔導課的課時極其有限,而且學生心理問題解決,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整合。班主任則是心理教育強大的支持力量,而班主任的心育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心理—道德教育涵義及形式
3.1心理—道德教育現實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在分析學生問題的時候,總是可以發現心理原因和道德原因共同存在。如一起青少年團伙搶劫、案,罪犯均為初、高中生,從這一案件的表層原因分析無疑是道德淪喪,但深層追究會發現,在活潑好動,精力充沛,愛尋找刺激的心理特點之上,再加上道德認識模糊時就有可能走上“街頭攔路行兇”。而現在很多中學生自殺案例背后,除了自身的認知偏差、耐挫力差等心理原因,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是悲劇發生的根源。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為了更好地通過知、情、意、行四個層次幫助學生解決人生發展中的問題,于是提出了以心理教育為基礎,道德教育為導向的“心理—道德教育”。這并不是二者的簡單相加,而是指二者的有機聯系,其理想狀態是二者融為一體。這是一種“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的教育過程。
3.2心理———班會課在“心理—道德教育”理念的引領之下,如何將其應用于實踐,并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于是,筆者嘗試將這兩大教育的實施形式相結合,取長補短,“心理———班會課”應運而生。這是一種將心理輔導課與班會課相結合的探索。調動班主任的力量,利用班會的形式,融入心理輔導課的理念,實現更好的教育功能。
4積極心理學引領下的心理—道德教育新探索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認為,并不是在問題產生之后,去想辦法解決。而是在問題產生之前,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之中,就去挖掘積極的力量源泉,培養積極心態。新理念的融入,讓心理———班會課又有了新意:
1)主題更為積極。相對來說,以前的主題更多的是在班主任發現班級最近的共性問題,或是某種社會背景的契機之后而形成的。簡言之,更像是“就問題論問題”。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之下,主題可以與問題無關,只是與學生的積極的經驗、品質和環境有關就可以成立。
2)過程更為積極。積極心理學注重在過程之中,個體的對于自己的認知,積極的思維角度、鼓勵的運用以及最終目標的擴大與生活化。于是,積極的故事激勵、事件的真實再現、表揚與被表揚更多地應于課程之中。
3)目標更為積極。與先前的“解決問題”有著本質的不同,現在課程目標為培養學生更為陽光的心態和積極的品質,體驗幸福,品味快樂。
一、中學教材中的古詩文蘊藏著倫理道德的內涵
1. 仁愛孝悌。這是中華倫理道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以愛人為核心,是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道德學說中最基本和最高的德目;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是倫理道德的基礎。這種道德在社會生活中進一步推廣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從而形成了親親仁民、仁民愛物的情懷和安老懷少的社會風尚,形成中華大家族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教材和讀本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捕蛇者說》、《項脊軒志》、《祭妹文》等課文,輻射著這種倫理的精華。
2. 精忠愛國。幾千年來,是什么力量把中國疆域里如此眾多的民族緊緊地集結在一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偉大的愛國主義傳統;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無數內憂外患,幾乎瀕臨絕境,是什么力量使其維系不墜?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戰國詩人屈原,雖遭排擠冷落,一心報國,甘愿與祖國共存亡;南宋詩人陸游,年近七旬,“尚思為國戍輪臺”;巾幗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萬里赴戎機”,保家衛國——課文中這些仁人志士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感和“捐軀赴國難,誓死忽如歸”的衛國行動,值得我們效仿和弘揚。
3. 謙和禮讓。禮,是中華倫理道德的突出精神。作為待人接物的“禮節”,作為個體修養的“禮貌”,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禮讓”,都是人的修養文明的象征。禮之運作,又有“謙和”之美德。中國人自古就提倡謙以待人,虛懷若谷的品德。“禮”之所以流傳至今,乃至傳到周邊國家及海外,是因為它能促進團結,有利于治國。正是藺相如的豁達大度,包容一切的情操和廉頗痛改前非的精神,幻化成銳不可當的巨大力量,使強秦不敢“加兵于趙”。
4. 勤儉廉正。中華民族歷來就以勤勞節儉,廉名正直著稱于世。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教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宋代司馬光以“儉素為美”,平生所為正如他在《訓儉示康》中所言“吾性不喜華靡”、“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明代王翱,廉潔奉公,疾私如仇,寧傷夫人不傷法度,此等正氣,令人肅然起敬。勤儉廉正是中國人共同的價值取向,中華民族之所以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和各種困境中能不斷發展,與此是分不開的。
5. 勇毅力行。孔子說:“仁者必有勇”、“勇者不懼”。凡有仁德之人,必是勇敢的人。同時,“勇”往往和“毅”聯系在一起,中國自古就注重堅毅品格的培養,“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就是對“毅”的提倡和贊揚。文天祥,在元人的百般引誘和九死一生的情況下,忠貞不渝,舍生取義;譚嗣同,變法失敗,放棄出逃的機會,慷慨赴難,殺身成仁。在他們身上,勇毅力行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
此外,誠信知報,見利思義,尊師重教,崇尚節操等倫理道德,在中學古詩文中都有反映。
二、學習古詩文應幫助學生確立道德觀念,陶冶道德情感,磨礪道德意志,從而培養道德行為習慣
1. 確立道德觀念。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如果對道德觀念缺乏了解,就談不上道德行為的形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發掘和利用課文中所蘊涵的道德觀念,從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地進行說理教育。如,《愛蓮說》教育學生“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好;《岳陽樓記》教育學生以公為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師說》教育學生尊師重教;《涉江》教育學生堅守節操,不隨俗沉浮等等。同時,要利用課文涉及的名人逸事進行教育。如,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2. 陶冶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培養,是促進人們踐行道德義務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對于真理的追求。”特別是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法律規章日趨復雜無情,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認為,這種情況需要高情感加以平衡。否則,人人厭煩不安,從而種下人際沖突的新種子。因此,培養道德情感,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陳金環 單位: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工業系
由于這門課程是一門集理論、實訓為一體的課程,因而對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結合尤為重視。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也常常采取“在做中學,在做中教”的方式。譬如在本門課程第一、二節中,即電氣控制圖的組成與分類以及繪制電氣控制圖的過程中,我們對教學過程中提出的教學方法與建議就包括:在任務教學法的貫徹中,我們要做到實現以某種型號的機床電氣控制圖為例,講解電氣控制圖的組成與分類。筆者認為,這一過程的實現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積極引導與學生的主動思考和練習。但該節的學習光采用著這種任務教學模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實訓教學法,即讓學生根據實際電氣控制圖來辨識其具體為哪些類別。這樣就把學生對該節課程的理解貫徹到實際的動手能力中,提高了實際操作性,也增強了教學效果。在第二節中,同樣的方式,采用任務教學法執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分析電氣控制圖的特點,什么是原理圖、流程圖以及進入每個圖的作用與特點,從而認識基本電氣元件圖形的符號。這只是基本的課堂教學,要想學生更扎實地掌握每個細微的知識點并將其更好地用于實踐,我們必須采用實訓教學聯系法,即讓學生根據已有的電氣控制圖的前提下抄圖并進行分析。由此可見,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尤其是對子機電專業的教學中,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著不可分割的影響,它們的完美結合才是我們獲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根本保障。
然而,在我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許多原因阻礙著實踐教學的執行與發展,實踐教學的展開并不完全嚴重影響了它與課堂教學的結合,從而影響到了課堂效果的實現。在我們高職教育的日常化教學中,我們實踐教學還面臨著一系列困難,其中主要包括:很大一部分教師對于高職的實踐教學并不是十分重視,他們常常抱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主要講解完課堂教學中所需要講解的主要知識點繼而將實踐教學遺忘;國家對高職教學的許多扶植力度尚未完善,這直接導致了在實踐教學的執行過程中經費的緊張,經費的不足帶來的直接后果便是師資的嚴重缺乏以及實施實踐教學的設備的嚴重滯后。針對以上兩個主要問題,筆者認為,想要真正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完美結合,就必須要從我們薄弱的實踐教學抓起。然而,要狠抓我們仍面臨嚴重困難的實踐教學,我們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觀念,從自己腦中牢牢樹立以人才為本的理念,重視人才的培養與建設,這要求我們教師,尤其是高職院校的教師,同樣需要抱著積極負責的態度,將自己所教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的前程系在自己的肩頭。
積極明確對人才的評價標準,即評價一個人才的優秀程度,應該有其實際績效來決定,真正健康的人才選拔制度,理應是“不看學歷看水平,不看背景看業績,不看年齡看素質”,對于工程、實驗技術人才隊伍,更應該做到“不看文憑看技能”。這樣才能使得全校上下更好地重視實踐教學的作用,并最終將其更好地付諸實施。其次,站在國家的角度,國家也應該更好地完善對高職學校的政策傾斜力度,將對高職教育的政策扶植落到實處,積極完善相關的設備采購與投入使用,提升管理水平,爭取讓每位理工科的高職學生都能在課后親手實施對該節理論課程的實踐操作,這樣可以極大地加深他們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動手能力。
傳統的醫學院校道德教育工作機制為黨委統一領導、黨群齊抓共管、專兼職隊伍相結合,各司其職共同實施。但在實踐中,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等德育工作者與團委、宣傳部、學生處等各主體之間各自為政,缺乏經常性的溝通和聯動機制,資源分散,在教育內容、方式、載體、評價等諸多方面無法充分釋放彼此的活力要素從而達到深度合作。從外部來看,醫學院校的德育工作與其他高校、衛生管理機構、實習就業醫院、社區、家庭等主體之間的協同性也不夠。忽視了家庭的教育動力作用,與其他高校之間的交流互動也較少,未能實現與用人單位和社會行業之間的緊密結合,沒有做到將德育從校園延伸到課外和校外。
1.2醫學生道德教育尚未搭建協同育人平臺
首先,沒有形成以思政課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論教育平臺。不少醫學院校注重科學精神的培養甚至科學主義至上,但忽視對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思政課課時開設不足且普遍實行大班授課,教學效果無法得到保障。醫學人文修養課程大多為選修課程,課程種類單調,課時數量較少,課程資源匱乏,無法發揮合力作用。其次,重視理論講授,輕視道德教育實踐育人平臺構建,在制度、人員、經費等方面保障力度不夠。實踐教學針對性不強,專業性不清,銜接性不足,資源配置不合理,活動形式與活動主體較為單一。再次,道德教育網絡平臺構建滯后,對學生的網絡心理與行為缺乏了解,不能及時跟進醫學生的思想發展實際和及時介入醫學生道德成長的全過程,容易造成教育真空現象。
2協同理論及其與醫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發展的邏輯聯系
2.1協同理論的內涵特征
協同理論最早于20世紀70年代由德國物理學家哈肯(Her-mannHaken)首次提出,強調千差萬別的系統盡管其屬性不同,但在整個環境中,各個系統間存在著相互影響而又相互合作的關系。協同發展的過程,需要參與各方具備共同的目標,在一個開放的系統中圍繞共同目標形成共享理念,構建溝通機制,搭建資源共享平臺。近年來,協同理論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應用成果。作為一種提高組織創新績效的有效方式,協同理論目前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轉變教育理念和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托。
2.2協同理論及其與醫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發展的邏輯聯系
醫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是一個開放性和創新性并行的課題,它是由許多要素組成的具有復雜的有機結構的整體,它不僅需要專職德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而且需要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工作者的積極參與。從這個意義上講,協同過程同醫學生道德教育的創新發展存在內在統一的邏輯關系。目標的一致性。協同理論,就是指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通過優化組合和相互協作,發揮各自特長與優勢,促使某一目標的完成。醫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涉及相關教育部門、社會、家庭以及醫學生群體自身,都有著各自的利益和目標,但在促進醫學生發展這一目標上是一致的。這種目標的一致構成了各系統協調合作的利益基礎和前提條件。系統的開放性。協同理論認為,通過與外界進行不斷的物質、信息與能量交換,系統才得以將所需信息輸出并維持其正常的生命運轉。在這種交換過程中,系統經歷著復雜的螺旋上升式能量轉化與優化成長過程。醫學生道德教育的協同發展,需要各參與主體積極為醫學生創造道德成長的平臺和空間,以開放的心態積極為醫學生道德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這是推進醫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發展的基本條件。機制的協調性。協同理論認為,系統內部的每個要素與元素都有其存在的必然價值,任何單個個體的缺失都會破壞系統的整體性并導致其正常功能的喪失。系統協調得好,整體就得到充分的發揮,反之,會制約系統任務目標的實現。醫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發展過程中,也需要機制的確立將各參與主體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突破體制的限制,相互協調,共享資源,及時溝通,朝著系統的目標前進,這是醫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發展的必要條件。
3醫學生道德教育協同創新發展的路徑分析
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使得醫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心態、行為方式和行為選擇正在發生改變,主體性意識正在覺醒,這就要求在對醫學生開展道德教育時,通過觀念創新、平臺搭建,加強教育主體之間的深度合作,立足醫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探索能夠促使醫學生主動、積極、有效參與教育過程的內容和途徑,增強醫學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1積極樹立協同觀念
為達到醫學生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需要本著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和決心,首先在觀念上確立協同意識,樹立“大德育”觀念,改變傳統德育中單兵作戰、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的局面和做法,積極推進教育主體之間在觀點、資源、信息方面的交流和共享,在創新發展的方向、原則、方法和環節等方面以開放的心態兼容并蓄,努力做到教育資源的整合、教育部門的融合、培養模式的革新和運行機制的優化,以尊重醫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前提,充分發掘醫學生的智慧潛能,尊重醫學生的人性需求,肯定醫學生通過正當手段獲得個人利益的行為,激發醫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動力,讓醫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道德精神的魅力,體會壓力和痛苦、快樂和成就,從而提升道德的底線,提煉生命的價值。
3.2搭建校內外協同平臺
良好的協同發展平臺是醫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搭建協同平臺不僅能提升整體德育的質量,各參與主體通過相互合作和交流在平臺中得到了鍛煉,實現了雙贏的效果。要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揚長避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形成穩定的教育協同結構。高等院校教育資源豐富,如何協同這些資源,使其變成自然而有序的教育常態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從校內系統來說,重要的不是可利用資源有多少,而是如何組織這些資源成為最具實效性的教育手段。通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來厘清醫學生道德教育的組織管理機制,落實校內參與主體的工作內容和管理職責,形成教育資源共享、良性競爭、優勢互補的管理體系。德育教師要突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了解醫學專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了解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方案,積極尋找德育與醫學生專業精神培養的契合點,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督促各臨床專業課教師擔負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和義務,實現醫學專業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各科教學活動“載道作用”和“滲透作用”;學校管理層負責專兼協調,統籌規劃,從領導機制上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新格局,在制度建設、經費保障、平臺搭建、校園文化、網絡引導、社會實踐等諸多方面提供充分的支持,努力營造民主法治、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仁愛厚德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醫學生提升道德修養和專業技能的內驅力。從校外系統來說,形成同城高校、衛生管理機構、醫院、家庭、社區融合一體的校外德育網絡體系。與同城高校定期開展德育活動,共享思政理論課、日常大學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體會與經驗;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公共衛生事件等社會熱點問題層面,醫療衛生管理機構及工作人員比校內德育工作者更了解具體的內容;就醫療衛生工作而言,社區聯系著衛生管理機構、醫院和普通群眾,社區日常工作內容映射著醫療衛生系統跳動的脈搏,可以協同發展使他們參與到醫學生德育工作中。醫院實習是醫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成長中的重要一站,在相對固定的實習地點和較長的實習跨度內,實習醫院自身的人文氛圍和職業環境對醫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激勵和規范。學校和實習醫院可以根據實習計劃和要求,共同制定嚴格的實習管理考核制度,對醫學生的德、能、勤、廉等方面開展綜合評價,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的一體化。
1.1愛國守法、敬業愛生
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必須熱愛祖國,擁護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制度,嚴格遵守憲法及法律法規,自覺貫徹國家的各項教育方針。把依法執教作為自己的職業義務,堅決不做出任何有損于國家利益的言行。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其基本要求就是要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安心于教育工作,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為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所有的光和熱。同時,我們要真心關愛學生。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事業,那么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而高校老師對學生的熱愛主要就體現在了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1.2教書育人、嚴謹治學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把教學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所以,教師敬業的首要表現就是做好教學工作。科學研究是艱苦的、嚴肅的事情,需要嚴謹的精神和態度。但是在教師中也出現了求名爭利、心態浮躁、治學不嚴謹等問題,突出表現形式就是科研成果的粗制濫造,重量不重質,甚至出現了偽造數據、抄襲他人學術成果等現象。南京大學韓儒林教授有一副對聯:板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作為高校教師要要摒棄浮躁情緒,有耐心下苦功夫去弘揚科學精神、恪守學術規范,要堅決抵制學術不端的行為。
1.3服務社會、為人師表
所謂服務社會強調要勇擔社會責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服務;而為人師表則要求教師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要言傳,更要身教,要言行一致、做學生的措模。說過“: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為人處世、于國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價值觀。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當代高校教師,要用自身的良好行為,從政治思想、道德水平、治學態度、行為舉止等多方面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老師們通過堂堂正正做人、規規矩矩做事的處事態度,教給學生怎么做人、如何做學事。正是這種示范作用,一直以來“為人師表”都是學生們人格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往往“勝于言教”。
2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
2.1提高高校教師法律素質
高校教師作為學生們在校期間最為密切的人,他們在管理和教學工作中所體現出的法律素質,會對學生們產生直接的影響。老師們應積極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培養學生們的法律意識、養成守法習慣,提高他們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師必須注重自身法律意識的培養、樹立法治的思維習慣,可以通過查閱相關法律專業的書籍、參加法律講座、關注與學生有關的法律法規來提高自身的法律修養,樹立法治意識。
2.2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理論學習
品德高尚的教師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后來的努力,尤其是通過不斷的學習、自我修煉與自我完善而逐步積累形成的。只有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才不會在提升道德修養中迷失方向,才能真正培養出高尚的師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論學習主要是通過個人自主學習和相關部門組織集中學習相結合:自主學習不會受時間、地點得限制,有一定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但是受個人水平和自控力等方面的影響,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組織集中學習,就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的職業道德學習,能夠克服自主學習的不利因素,使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不斷提升。
2.3加強高校教師的道德實踐
道德實踐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最終歸宿,只有通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道德實踐,才能真正對自身塑造良好的師德起到積極的作用。具體做法有三點:一是鉆研業務。二是科學研究。三是關心愛護學生。
作者:惠延嶺 單位:鄭州市國防科技學校
在數控加工中,通常粗精加工一次完成,說以粗精加工有時候放在一個工序中,所以和普車有很大區別。學習機械加工工藝文件要加工工藝參數為重點。在數控教學教學中,由于課時少,設備少,教學往往過于強調指令的學習,對于加工工藝參數的學習幾乎沒有。加工藝參數是零件質量的重要保證,提高學生對選擇合理的工藝參數學習是不可缺少的,切削用量不僅是機械加工必須確定的重要參數,而且其數值合理與否對加工質量、加工效率、生產成本等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生產實踐表明,靈活應用切削用量,在加工中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學生對機械加工工藝文件的加工工藝參數學習是提高學生技能的保證。
機械加工工藝文件的學習是滿足現代企業的需要,有助于學生對機械加工知識有一個系統學習和提高,畢業后才能較快地入到企業的生產活動之中,在日常的教學中,加強機械加工工藝文件是系統地學習和指導作用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車工實習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機械加工工藝文件對有助于數控實習合理安排。機械加工工藝文件是在具體的生產條件下,把較為合理的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規定的形式書寫成工藝文件,經審批后用來指導生產。將工藝文件的內容,填入一定格式的卡片,即成為生產準備和施工依據的工藝文件。總的來說,工藝流程是綱領,加工工藝是每個步驟的詳細參數,工藝規程是某個廠根據實際情況編寫的特定的加工工藝。通過工藝文件的工藝流程可以科學的安排實習教學,對實習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機械加工工藝文件對有助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在實習中,學生根據機械加工文件的要求獨立完成實習任務,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全面提高有指導作用。從工具、量具到刀具的選擇必須自己解決,零件雖然簡單,但需要磨外圓刀,鏜孔刀、端面刀,及相應的鉆頭、量具等工具的準備,還要自己根據加工工藝選擇加工順序,選擇切削用量等,如果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和獨立的工作能力,想加工出來,也是不可能的。顯著提高有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機械加工工藝文件在車工實習中有助于學生對零件的作用及工作條件、表面幾何特征及組成、表面質量、材質性能方面的技術要求、結構工藝性、機加工方法達到結構要求的難易程度等進行正確的分析,以明確加工的內容及要求,從而正確地選擇加工方案,確定加工順序、走刀路線、選擇合適的機床、設計夾具、選擇刀具,確定合理的切削用量等,能提高學生知識把握的全面性。
機械加工工藝文件對安全隱患有指導作用,實習存在學生分布廣、實習場地情況各不相同等特點,首先要做到嚴格遵守實習安全操作規程,包括安全事故隱患、設備使用與維護的問題以及預防是車工實習教學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旦學生出現安全事故,將對學生、家庭、學校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教師教育學生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加強學生安全、守紀、順利地完成實習任務是不容忽視的。機械加工工藝文件中工藝參數的選擇,和工件裝夾和走到順序為實習安全提高保證。機械加工工藝文件在科學合理的規定工藝順序,加工工藝參數,時間定額等多方面內容,是科學合理安排加工重要依據,是按現代企業要求進行的,有助于學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