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08: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物理學習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形象思維在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對特定條件下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在頭腦中沒有建立起正確的物理形象,不會利用物理形象進行思維,就難以把文字敘述、數學表達式和現實過程聯系起來,也就難以正確地進行分析、推理、判斷等邏輯思維活動。例如:學生頭腦中因為沒有物質原子結構的初級模型的正確形象和電子運動的動態過程的正確圖景,則對于摩擦起電的理解、對于電的中和的理解、對于帶正電與帶負電的理解都產生了困難;又因為學生頭腦中沒有建立起光線的鮮明正確形象,沒有建立起光的直線傳播的物理圖景,就難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許多具體的物理問題。
二、因果思維條件的制約
事物的因果聯系總是受著條件制約的。對條件的認識是一種較復雜的思維過程,一些思維能力不強的學生難于進行這類思維;對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學生也無法對一些條件進行分析和選用,從而使得在有條件關系的習題面前一些學生顯得無能為力。如關于功的定義及計算方法,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流暢地表達出來,但解答具體問題時,很多學生又往往不自覺地把“在力的方向上”這一限制條件拋在腦后,從而出現錯誤。
三、逆向思維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維是從對立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逆向思維解題的顯著特點就是以未知為起點,運用有關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關物理量方面的聯系,層層推理,確定解題路線的分析途徑。由于受平時大量的從已知到未知解題方法的思維定勢的影響,加之有的教師沒有注意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運用逆向推理、逆向論證、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學生總認為拋出去的物體受到重力和拋力共兩個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拋”字的干擾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進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論證,假如拋力存在,這個拋力的施力物體是誰呢?反過來想一想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較思維中的操作不當
比較思維是初中物理學習中最常見的一種思維方式,按理說初中學生應能較好的掌握比較思維的方法進行比較推理、比較分析、比較論證。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調查表明近一半的學生在比較思維中不善于通過比較來認識事物的本質,有的完全不理解兩種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較的一般作用在解題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較兩種事物的共性和個性,不善于舍同求異或舍異求同。如回答直流發電機與交流發電機在主要結構上有何不同時,很多學生先直接回答直流發電機的特點以后,再回答交流發電機的特點,而不去比較兩者在結構上的差異。同樣,有相當多的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區分相鄰、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如壓力和壓強,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機構效率,左手定則和右手定則等。
如在《牛頓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學中,為使學生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關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義,應先將有關概念作為預備知識總結歸納,如力的概念、合力與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頓第一定律等,以掃除定律學習中的障礙,再進行定律的實驗和理論討論。在安排學生練習時要注意題型和難度的控制。先練習水平面上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斜面問題;先分析物體受一個力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物體受兩個、三個力的問題;先研究單個物體問題,再逐漸深入分析連接體問題。
二、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做好物理實驗。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盡量多安排一些實驗,并注意提高實驗效果。如在學習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形狀有關時,拿一段直鐵絲,同學們很容易回答出,鐵絲的重心在這段鐵絲的正中間;再把這段鐵絲彎成一個圓環,用懸掛法測出圓環的重心在圓環的中心。通過這個實驗使同學們很容易得出物體的重心位置與形狀有關、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的結論。
物理教學要聯系實際,聯系生活。如在講動量定理時,可先提出人從高處跳下來時為什么要蹲下來,而不是直立。通過分析可知,兩種情況下動量的變化量是一定的,而緩慢蹲下來人與地面的作用時間長,地面對人的作用力校通過這個實例使同學們很容易得出,在物體的動量變化一定的情況下,作用時間越長,作用力越校通過介紹物理知識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興趣。物理知識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如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就是根據牛頓運動定律人為地控制衛星的運動速度將衛星發射到預定的軌道。人們可通過衛星探測地下資源,進行軍事偵察,傳送無線電波。
通過介紹物理學家的事跡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毅力。如講牛頓是怎樣勤奮學習、廢寢忘食工作、為人類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樣為追求真理與教會作斗爭的;法拉弟是怎樣把人類帶入電的世界的通過討論會、辯論會等活動,滲透物理知識。在學習每一章后都安排討論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澄清是非,從而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如在《機械振動和機械波》一章的討論上,學生對波明顯衍射的條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部分學生認為,不論波長比障礙物的尺寸大還是小,只要二者相差越小,衍射現象就越明顯。另一部分學生認為,波長比障礙物的尺寸大的情況下,二者之差越大,衍射越明顯,波長比障礙的尺寸小的情況下,二者之差越小,衍射越明顯。此時教師從中引導,我們把波長看作人,把障礙物看作墻,把衍射看作人翻墻,從而很容易斷定后一部分學生對波衍射條件的理解是正確的。
除此之外,還通過閱讀科普讀物、編制理論聯系實際的習題等擴大學生的視野,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三、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和規律,培養學生的能力
培養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培養能力首先要講清講透概念和規律。對每一個概念和規律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弄清來龍去脈,弄清規律的性質、單位、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如:靜力學中的合成和分解、運動學中速度的變化量和變化率、動量和沖量、理想氣體與真實氣體等,都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
其次,要重視物理思想與物理方法的教學。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現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平行四邊形法則、牛頓第一定律、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
另外,教學中要注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指導。講解習題時,要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上,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并逐步介紹中學物理中常用的類比法、等效法、對稱法、估算法、假設法、設直法等解題方法。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學生解題時的難點是不能把物理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再回到物理問題中來,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闖過這一難關。如在學習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時,有些學生認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學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則,使學生認識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個邊;根據三角形中的三邊之間的關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兩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兩分力之和,其與三角形中三邊邊長之間的關系相似。
四、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每一個物理概念都有相應的英文單詞表示,既促進了英語的學習,也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習的興趣。“work”、“time”的第一個字母“w”、“t”分別是功、時間的字母表示。
在講到“速度”時,課本上給出了獵豹追捕鹿與蝸牛緩慢爬行的圖片等;在各章前專設一頁,印有與本章內容相關的圖片。
又如活動“通過兩個透鏡觀察物體”,目的是讓學生去動手、體驗、觀察,從而揭開望遠鏡的神秘面紗。
另外,課本中還設計了許多讓學生便于操作的探究性實驗等等。教師靈活處理這些內容,都可以對學生學習物理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重視實驗教學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喜歡實驗,特別喜歡能自己親手做實驗。滿足學生這種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樣是激發、培養學生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
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為目標,以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特點,以探究性學習為主導的模式進行。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驗教學中實施新的學習模式。
為了使實驗探究深入一層,更進一步,我們成立了學生專題探究實驗中心小組,把班級學生分成4個中心實驗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布置任務,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性的實驗,彌補了課本書刊上只有實驗結果的缺憾,自悟知識的個中真諦,自尋擺脫挫折達到成功的蹊徑,自謀解決實際問題的良方,更是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科學作風,從而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了學習興趣。
三、采取新穎教法
雖然物理實驗生動有趣,但物理原理和計算卻顯得枯燥乏味。為了鞏固物理實驗培養起來的學習興趣,采用新穎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學生的興奮感和愉,而且在這種氣氛下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可以采取諸如自學輔導法、質疑答疑法、對比論證法、邊講邊實驗法、對抗賽法、聽題判斷法和物理游戲法等多種啟發式教學方法,這些方法都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以對抗賽法為例,每章結束或臨近期中期末考試復習,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復習變得生動有趣,而且通過這種方法復習的效果比題海戰術好得多。
比如每學完一章,教師事先擬訂好題目寫在投影上,然后布置學生課前準備,課上或組與組之間或男生與女生之間進行對抗賽。教師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誰答得又快又準確,在小黑板上記下各組的得分。
參與激烈的競賽和角逐,學生的那股興奮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反復做題、講題所無法達到的。這種方法能考查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的應變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學習興趣濃厚,知識掌握得牢固。
另外,這種方法還適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物理計算的教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開展科普活動
興趣是求知最大的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鉆研精神,開發創造能力,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教學中開展科普活動,重視第二課堂,對于發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對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的交叉發展趨勢,物理學是研究各種科學技術的基礎,與其他學科交叉滲透,在工業、農業、軍事、醫療、交通航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應用不勝枚舉。為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國內外重大事件,收集圖書雜志、上網查詢并下載了大量有關物理學在現代科學技術方面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的專題資料,精心組織、篩選,每學年出6期科普專欄。該科普專欄設置在學校的走廊過道,學生課前、課后都能隨時觀賞到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墻報。
如分別出過“納米技術”、“航天技術”、“物理學與載人飛船”等科普專刊,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身邊,與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只有努力學習才能緊隨時代的步伐前進。這樣能激發學生較高層次的學習動機和探索科學的強烈愿望,使之保持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五、提供成功體驗
所謂成功,即行為者達到了預定的目標或獲得了預期的結果。行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成功意味著學生在學習上獲得進步和好評。因此,教師的表揚與肯定顯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次好成績的取得,教師的一句表揚和贊賞,或是一種信任的目光,都會給他們以無窮的力量,使他們興奮不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的發展,體現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例如:為學生建立“檔案袋”、“文件夾”等。教師不僅要鼓勵成績優秀的學生更上一層樓,而且更要注重發展后進生的潛在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我可以學好”和“我能學得更好”的信心。教師應盡可能地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充分信任、尊重、愛護他們,善于發現,善于引導,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堅定他們克服困難的自信心。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再由好之到樂之,這是人的認識過程的三個“質”的飛躍,三層學習的臺階。當學生進入“知之”階段時,教師通過精心、刻意的引導和培養,形成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在物理學的殿堂里越學越有勁,樂此不疲地勤奮上進,在他們的面前鋪設一條永久輝煌的人生道路,敲開物理學中一些未知領域的大門,創造出最新的神話。
摘要:物理教學的核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訓練學生的物理技能。初中物理教學是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啟蒙教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關鍵詞:物理教學;興趣;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學習方法是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科學發展史既是記錄成果的歷史,也是研究方法、學習方法的歷史。物理學是一門很成熟的學科,特別是中學生學習的經典物理學部分。它所闡述的概念和規律是完整、深刻、系統的。充分體現了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完善與正確。著名科學家們對自己方法論的評價遠比對科學成果的評價高得多。巴甫洛夫認為:“重要的是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的總結,認識一個科學家的方法遠比認識他的成果價值更大。”
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反復強調學生學習知識的兩重意義:一方面掌握知識本身,這是學習更高深知識的基礎。另一方面是要訓練自己的思考方法,這是繼續探求新知識的能力。在許多重要的概念和規律的教學中,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沿著科學家已用過的正確思維方法,自己去思考,得出規律,以加強科學思想方法的訓練。
2.科學的方法是科學成果獲得的重要條件。要用實例使學生認識科學成果的獲得常與方法的突破有著密切的關系。著名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發現之前,安培和科拉頓都做了與法拉第相同的實驗。只是科拉頓將電流計放在另一間,結果將磁鐵插入線圈后再去觀察電流計,沒有看到感生電流的產生,錯過了一個重要現象發現的時機。
3.要使學生認識正確的學習方法、科學的思維方法是科學世界觀的體現。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法的形成過程是辯證唯物世界觀形成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對自己近期學習效果和未來成才都是極為重要的。
二、物理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
1.掌握觀察實驗的方法。要在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中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有意觀察。并養成綜合分析觀察習慣。
在觀察實驗現象時善于根據觀察的目的發現現象的特征,這才是有意觀察,然而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有意觀察。測試表明,未經過訓練的學生中能夠有意觀察實驗現象的約占10%—15%。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做了一個試管裝水燒小金魚的實驗,讓同學們觀察,學生們看到水開了,小金魚還活著。然后教師發給學生每人一只試管,讓學生自己做這個實驗,結果85%—90%的學生將小金魚燒死了。這說明只有少數學生觀察中有意識地發現了現象的特征,火在試管上端燒上端的水開了,試管下端水溫度不高,所以魚才能活。此實驗證明水是熱的不良導體。可見有意觀察是需要培養訓練的。每次觀察實驗現象均要求學生說出看到了什么,說明什么,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有意觀察的習慣。同時又要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全過程,不僅看結果,還要注意觀察現象如何隨時間變化,注意現象出現的條件,邊看邊想,養成綜合分析的觀察習慣。
2.掌握實驗方法,提高實驗的技能技巧。
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思路和實驗技能技巧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學物理教材中,實驗可分為物理量測量和規律的探索與驗證兩類。無論對科學家做過的但現在不能再現的探索性實驗,還是現在可做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我在教學中都注意實驗原理的分析和實驗設計思路的剖析,以便加強對學生進行設計思路和方法的訓練。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獨立設計實驗,上好實驗設計方案討論答辯課。在分組實驗中,注意總結有獨到見解和實驗操作巧妙的學生的經驗,用以啟發提高其他學生的實驗技能技巧。
我將設計實驗的基本方法歸納為下面幾種:(1)平衡法。用于設計測量儀器。用已知量去檢驗測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彈簧秤、溫度計、比重計等。(2)轉換法。借助于力、熱、光、電現象的相互轉換實行間接測量,例如打點計時器的設計,電磁儀表、光電管的設計等。(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將微小量放大為可測量,例如游標尺、螺旋測微器、庫侖扭秤、油膜法測分子直徑等。
3.掌握理想化模型法。將復雜的物理過程、物理現象中最本質具有共性的東西抽象出來,將其理想化、模型化,略去其次要因素和條件,研究其基本規律,這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中學物理中應用的理想化模型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①實體物理模型:質點、系統、理想氣體、點電荷、勻強電場、勻強磁場。
②過程模型:等溫、等容、等壓過程;勻速、勻變速直線運動;拋體運動;簡諧振動;穩恒電流等等。
③結構模型:分子電流、原子模式結構、磁力線、電力線。
指導學生掌握此研究方法時要特別注意指出理想化模型不是實際存在的事物,是有條件、有范圍、有局限性的抽象,所以在運用時就要十分注意其規律的適用范圍和運用條件。
4.掌握等效思想方法。等效方法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又一重要方法。中學物理教材中體現出的等效思想方法有下面幾種:
①作用效果等效:力的合成與分解,速度、加速度的合成與分解;功與能量變化關系;電阻、電容的串、并聯計算。
②過程等效:將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平均速度等效為勻速直線運動;將變加速直線運動通過平均加速度等效為勻變速直線運動;交流電有效值的定義;拋體運動等效為兩個直線運動的合成等等
總之,在學生學習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時候,還要將研究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來,以幫助指導學生掌握這些正確的思考方法。
5.掌握數學方法的應用。研究物理問題離不開數學工具,數學方法在物理上的應用很多,如比例,一次、二次函數方程,三角函數、指數、對數及正、負號,數學歸納法,求極值等等。
值得突出提出的是函數圖像在物理上的應用,用圖象描述物理過程和物理規律,在力學中有:S-t圖,V-t圖,振動圖象。熱學中有:P-V圖,P-T圖。電學中有:I-V圖。可以用圖象處理實驗數據,導出表示物理規律的函數式;可依據物理圖象求解物理量,對物理問題進行判斷論證。
以上所述為研究處理問題的五種基本方法。在平時章節教學中分散訓練,貫徹始終,總復習時可分專題總結歸納,以達到使學生條理清晰的目的。
(二)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方法指導
掌握學習物理的正確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我在平時教學中采用“單元自學研討式”教學法。力圖使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法的訓練。“單元自學研討式”教學方法在下面四個環節上下功夫,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訓練和指導,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1.自學質疑課。按照老師下發的單元教學計劃,在指定的課堂時間內進行自學,將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寫在質疑小本上交給老師。初期為了幫助學生質疑,在課堂上專門安排提問題競賽,促進思考。
2.討論研究課。由教師依據學生的疑點及大綱要求確定適當的討論題目,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通過互相爭辯加強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對于可以通過實驗研究的課題,引導學生根據研究課題設計實驗方案(方案中包括原理、器材選擇、實驗步驟、記錄表格和數據處理方法),經過討論和完善后,學生按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動手實驗,并分析實驗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這不僅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對學生進行了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
3.教師精講課。此課將引導學生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整理單元知識(其中包括:概念、規律、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重點、難點知識,歸納總結掌握規律概念需要注意的問題。
4.習題課。針對分析解答各部分習題的關鍵,精選例題,用小組競賽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技巧的訓練。
(三)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的指導
準確的自我評價,可以不斷增強自我完善的自覺性,對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有明顯作用。
一、客觀原因
高中物理相對初中物理內容的較大變化和學習內容對學習要求的較大變化是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初中物理多數是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基礎,著重回答“是什么”的問題。學生憑仗他們在接受物理學教育前,通過自己的觀察、體驗和思考,對各種物理現象與物理過程的理解和認識,接受起來是不太困難的;但是,進入高中后,物理內容發生了較大變化,它不再是簡單地觀察現象,得出“是什么”的結論,更多的是,我們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對學生關于信息的采集、分析、判斷和整合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高的要求。而剛進入高一的學生,其思維的優勢更多的偏向于形象思維,所以許多學生感到物理學習的困難。
第一章力學是物理學的基礎,無論是動力學、熱學還是電磁學,許多時候都離不開對研究對象的受力分析,但是受力分析對學生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如研究對象的確定、力的產生、力的方向的確定等,不但抽象,而且難度大;
第二章出現了抽象的物理模型---質點以及與極限知識相關的即時速度;第三章的牛頓定律要求學生深刻領會力與運動的關系,而這又與他們“力產生運動”的前物理觀念發生激烈的沖突;第四章的曲線運動涉及到了抽象的切向、法向加速度;接下來的幾章如行星的運動、機械能等帶來的困難更是明顯。所以,學生一進入高中,就遇到了一個與其現有思維能力還不十分相稱的大門檻,所以感到難學也是必然的。導致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另一個客觀原因是物理知識的要求與學生當時的數學知識不相匹配。如講力的分解時,有些學生的三角函數知識還不夠熟練;講即時速度時,學生還沒有極限的概念;將物理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后,應付一些較為復雜的方程組的能力還欠缺。這些都是導致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原因。
二、心理原因
在學習物理時,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還受到以往學習方法的影響。初中時,多數孩子都是聽從老師的安排,幾乎沒有自己安排學習的習慣;著重記憶老師講課的內容包括習題;很少預習;很少及時復習;很少先復習,再做作業;解題時,經常是一套用公式就可以解決問題,幾乎不需要分析物理過程、不需要建立較復雜的方程組、不需要建立物理模型、不需要等效思想。進入高中后,對學習方法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學生的適應能力的提高又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適應高中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迫切要求提高成績的心理要求與現實之間發生激烈的沖突。如果他們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那么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焦慮將隨之而來,這種焦慮的不斷增長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及學習效果,從而陷入到學不好物理不想學物理更學不好物理越不想學物理的死循環中。
導致物理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客觀存在的,尤其在我們這一類型的學校,多數學生在初中時,物理成績都比較差,對物理有一定的畏懼,那么如何讓學生在這種前提下愉快地、成功地學習呢?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隱含著一個意思:人,如果有了想學習的愿望,他就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達到自己的最高水平。所以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渴望程度極大地影響了物理學習的效果。因此,重視學生的心理因素對于物理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扮演著一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尋找和形成學習動力、發現自我價值以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角色。首先,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正確的導向,培養并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對剛進入高中的孩子,不應該立刻用高考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如果老師為了讓學生在物理這一科目上多花些精力或取得比較好的成績而一味地加大題目的難度、數量,超出學生現時的能力,那么長期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打折扣,學習也很難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對所學的知識不能要求學生一次到位,而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放慢速度,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頓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學中,應先將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關系及各物理量作為預備知識總結歸納,如力的概念、合力與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頓第一定律等,以掃除定律學習中的障礙,再進行定律的實驗和理論討論。在安排學生練習時要注意到題型和難度的控制。先練習水平面上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斜面問題;先分析物體受一個力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物體受兩個、三個力的問題;先研究單個物體問題,再逐漸深入分析連接體問題。
這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習循環漸進中得到了培養,學生的信心也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體驗中得到增強。
其次,應及時對學生的學習給予積極、客觀的評價。
美國的羅西和亨利做了一個實驗: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為三組,每天學習后,接受測驗。主試對第一組每天告訴學習成果;對第二組每周告訴其學習成果;第三組則不告訴其學習成果。如此進行實驗8周后,一、三組變換條件,即第一組不告訴其學習成果,第三組每天告訴其學習成果,;第二組不變,仍是每周告訴成績。這樣再進行8周的實驗。結果表明,除第二組保持進步外,其他兩組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第一組成績逐步下降,第三組成績突然上升。
所以,教師及時批改作業、及時發放作業并且給予評價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客觀的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的一種肯定或否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自尊心。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除了應客觀、公正之外,還要注意鼓勵多于批評。心理學家洛克曾做過實驗,結果表明,受表揚的學生成績最好,受訓斥的學生其次,只看到別人受表揚或批評的學生再次之,而既看不到別人被表揚,自己也得不到評價的學生成績最差。可見評價的重要性。有時,我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上“認真”以示肯定,往往下一次的作業就更加認真;或偶爾地用英語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寫幾個單詞、短語加以評價。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把老師的要求與親切的鼓勵傳達了出去。
老師經常性的客觀評價,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時間長了,學生就能從被動地接受別人的評價,轉變為積極地進行自我評價,其內心就會建立起自我鼓勵、自我教育的機制。而這將是學生在以后更長的人生道路上進行學習的根本。許多不愛學物理的人,其消極情緒都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開始的。通常第一次考試或努力失敗了,還會對下一次充滿期待;第二次失敗了,也還能振作精神繼續努力;可是,如果次次失敗,有多少人還能繼續堅持下去呢?
若在此時老師及時地給予鼓勵,孩子的內心就對克服困難多了一些信心;在孩子取得了即使是很微不足道的一點成績或進步時,如果老師及時地給予肯定孩子或許就得到驅動繼續努力;在孩子覺得自己不引人注目的時候,如果老師能夠給一些關注,他們的內心就可能體會到自我的尊嚴與光榮。轉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學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數學知識為基礎,同時更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物理固然有復雜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們抓住物理學的特點,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門功課是完全可以學好的。在此,筆者就想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學好中學物理。
一、要善于觀察, 于觀察的過程中學習物理。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現象的科學。這些現象包括力現象,聲音現象,熱現象,電和磁現象,光現象,原子和原子核的運動變化等現象。學習物理的主要任務就要研究這些現象,找出其中的規律,了解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并使同學們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為生產和生活服務。我們知道,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由物質構成的,許多生產和生活現象都是物理現象,要學好物理,就要認真觀察周圍存在的各種物理現象。
觀察首先要廣泛,全面。物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大多是勤于觀察,善于觀察的。因而,這些同學往往興趣廣泛,求知欲強,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在學習物理時,往往實物感較強,思路較寬,比較容易掌握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從而進行正確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單純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斕的色彩,而應注意觀察里面有幾種顏色?為什么有這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是如何排列的?為什么會是著這樣排列的;打開收音機,不應只是單純地聽一聽美妙的音樂,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這些元件是怎樣組和的?為什么通過這些元件可以聽到電臺廣播?電臺廣播是如何發送的。勤于觀察,善于提出問題必將使自己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推動自己去看書,去研究,去探索。這樣有的放矢,必將打消畏懼物理的心理,對物理真正產生興趣。
觀察要有針對性。同學們在廣泛觀察的基礎上,應該重視觀察與已學的知識有關的物理現象。例如:初中學習了'壓強'這個物理概念,我們就要注意觀察物體間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壓強與作用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象載重拖拉機的履帶;載重汽車的后輪變成四個;刀磨快了才好切東西;以及釘圖釘、縫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應該注意這些日常現象,并能將這些現象與'壓強'這一概聯系起來。久而久之,腦中必然積蓄了大量的物理現象以及與之有關的物理知識。
觀察還必須目的明確。俗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于看到的現象,不應專注它的好看與新奇物理論文,而是應當找出這些現象后所隱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規律。例如:紡錘型的圓錐滾輪沿V形軌道向上滾。
我們不應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滾輪放在斜軌下端是不會自動向上滾的。我們只要知道滾輪向上滾時,重心是不斷下降的,那么滾輪上坡的道理就會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幣浮在水面上,應該與液體的表面張力聯系起來;看到肥皂泡上五顏六色的花紋,應該與廣的干涉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我們觀察的目的才算達到了。
我們千萬要忌諱對周圍的一些現象漠不關心,不觀察,不思考,這對學習物理是不利的。其實,物理上許多定律的發現和重大的發明都是源于觀察的基礎上。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細觀察蘋果落地這一現象的基礎上的。瓦特在燒開水時,觀察到水蒸氣產生的力量推開了壺蓋的基礎上,發明了蒸汽機等。過去一些同學進入中學后往往覺得物理越學越難,這和他們長期困于書本之中,不注意觀察周圍的生活和現象,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恐怕不無關系。
二、要重視實驗, 勤于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上掌握物理規律。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物理規律都是從模擬自然現象的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多做實驗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宋代詩人陸游曾說:'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絕知此事要躬行。'他說,要獲得知識,僅靠書本上的知識不夠的,還必須我們親身實踐,把知與行、腦與手結合起來。
中學階段,學校十分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課堂上老師將演示很多的實驗,學生也將做許多分組實驗。對這些實驗,對這些實驗,同學們要認真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弄清每個實驗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儀器的性能與使用,明確實驗的步驟。做實驗時,要遵守操作規程,依據步驟,認真實驗,仔細紀錄,通過正確的處理和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另外,同學們自己也應盡量創造條件,多做一些簡單的實驗。例如,學習了'重心'這課后,可用不規則的木板通過'懸掛法'找出其重心何在;學習了'摩擦力'這課后,可用向橡皮筋系在木塊上,通過改變放在木塊上物體的質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與重力間的定性關系……,這些實驗對我們掌握物理規律是十分有益的cssci期刊目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發現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近十幾年,我國中學生在國際上的一些著名的競賽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是一些重要的科技發明與發現卻與我們無緣。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力度還很不夠,還遠遠沒有充分挖掘學生的動手操作潛能。
物理學習忌諱不重視實驗,甚至不做實驗,只憑主觀臆斷。這往往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作為實驗性很強的科學,'大概'、'差不多'、'估計'等等這些詞是不應出現在物理中的。自己親手所做的實驗往往印象是比較深的。通常人們往往認為觸電是與電勢有關的。如果親自做過人體帶電的實驗,發現人體帶上幾十萬伏的電勢也不會觸電,從而知道觸電是由于有電流通過人體而發生的。
不依據實驗,只憑主觀臆斷去學物理知識,這些知識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學們必然覺得這些物理概念與物理知識非常空洞與抽象,必然會覺得物理難學。
三、要勤于思考, 注意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規律,它的規律性很強,單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規律。愛因斯坦曾說:'學習知識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這句話正說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體的
實際中加以培養和訓練。每學過一個概念,要力圖弄清:這個概念是怎么得來的?如何定義的?物理意義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間有什么關系?……每學過一個規律,要力圖搞清:這個規律是如何得來的?適用條件和范圍是什么?和其他規律之間有什么關系?……每做一道習題,要力圖搞清:這題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如何?該用哪個規律去解題?……只要同學們能夠改變'上課記筆記,復習背筆記,考試全忘記'的機械學習方法,擺脫'為交差而作業'的被動狀態,克服做作業'依葫蘆畫瓢'的做法,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就一定會由'勤思'而'善思', 由'善思'而'善進',不斷提高我們分析、判斷、推理、歸納和想象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學習物理。
實際學習中,有的同學解題時從容不迫,靈活自如,單刀直入,十分簡潔;有的同學則迷茫混沌,步履艱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出的答案卻往往繁雜冗長。剔除學生天資的因素,主要還是'思'與'不思'、'勤思'與'惰思'的原因。俗話說'刀子越磨越鋒利,腦子越用越靈活'。偉大的電學家福蘭克林也曾經說:'用著的鑰匙永遠光亮',正是說明了思考的重要性。相信同學們只要堅持獨立思考,認真理解,物理會越學越輕松。
物理學習切忌張冠李戴。不注意規律的應用范圍和條件,拿起題目就去'套公式、套類型'、'依葫蘆畫瓢',結果往往要出錯。做物理題目要想到它的物理過程,不能把物理題簡單當作數學題去解。
四、要善于總結, 把所學的物理知識、物理規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物理論文,模糊不清
各種物理規律總是寓于力學、運動學、電學、光學、原子物理等形形的物理現象之中,它們聯系密切又千變萬化。因此,學習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學會總結,提綱挈領,把'厚書'變'薄',又要學會能舉一反三,聯系到與之相聯系的知識,會將'薄書'變'厚'。這樣,將知識系統化,綱領化,就如同魚網一樣,收的攏,撒得開,張網撒一片,收網幾條線。物理知識必然既然有序,條理分明。
對于每一章的復習,勤于總結,首先要學會寫一個'知識結構小結',可以包括:全章幾個部分?分別講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何?哪些是重點?這章學了那些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公式?這些規律是如何得來的?各概念的物理意義是什么?它們與規律之間有什么關系?……知識小結應當提綱挈領,層次分明,內容準確。小結的形式可以多樣化,文字型、方框圖、表格式、樹型結構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
其實,小結的過程,也是認識再提高的過程。每次認真做完一次知識小結,就如同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峰,立足高處,俯攬全局,奇景異觀,盡收眼底。經過總結的知識,既易融會貫通,又便于理解和記憶。
物理學習最忌諱的就是對所學的知識一切都模糊不清,各知識點混淆在一起,變成了一鍋粥糊。遇到題目,覺得是這個知識點的,又覺得是那個知識點的,分不清楚,左右為難。現在有些同學覺得拿起題目無從下手,我想大概就在于不善小結,各知識點模糊不清的緣故吧。
五、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在實踐的基礎上學好物理。
很多物理知識都來于生產生活,反過來又指導我們改進生產生活。因此,我們不應把物理當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其知識與實際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可以這么說:作一門純理論來學習與研究,那樣自然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如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起來,更能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如在《牛頓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學中,為使學生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關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義,應先將有關概念作為預備知識總結歸納,如力的概念、合力與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頓第一定律等,以掃除定律學習中的障礙,再進行定律的實驗和理論討論。在安排學生練習時要注意題型和難度的控制。先練習水平面上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斜面問題;先分析物體受一個力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物體受兩個、三個力的問題;先研究單個物體問題,再逐漸深入分析連接體問題。
二、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做好物理實驗。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盡量多安排一些實驗,并注意提高實驗效果。如在學習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形狀有關時,拿一段直鐵絲,同學們很容易回答出,鐵絲的重心在這段鐵絲的正中間;再把這段鐵絲彎成一個圓環,用懸掛法測出圓環的重心在圓環的中心。通過這個實驗使同學們很容易得出物體的重心位置與形狀有關、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的結論。
物理教學要聯系實際,聯系生活。如在講動量定理時,可先提出人從高處跳下來時為什么要蹲下來,而不是直立。通過分析可知,兩種情況下動量的變化量是一定的,而緩慢蹲下來人與地面的作用時間長,地面對人的作用力校通過這個實例使同學們很容易得出,在物體的動量變化一定的情況下,作用時間越長,作用力越校通過介紹物理知識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興趣。物理知識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如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就是根據牛頓運動定律人為地控制衛星的運動速度將衛星發射到預定的軌道。人們可通過衛星探測地下資源,進行軍事偵察,傳送無線電波。
通過介紹物理學家的事跡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毅力。如講牛頓是怎樣勤奮學習、廢寢忘食工作、為人類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樣為追求真理與教會作斗爭的;法拉弟是怎樣把人類帶入電的世界的通過討論會、辯論會等活動,滲透物理知識。在學習每一章后都安排討論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澄清是非,從而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如在《機械振動和機械波》一章的討論上,學生對波明顯衍射的條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部分學生認為,不論波長比障礙物的尺寸大還是小,只要二者相差越小,衍射現象就越明顯。另一部分學生認為,波長比障礙物的尺寸大的情況下,二者之差越大,衍射越明顯,波長比障礙的尺寸小的情況下,二者之差越小,衍射越明顯。此時教師從中引導,我們把波長看作人,把障礙物看作墻,把衍射看作人翻墻,從而很容易斷定后一部分學生對波衍射條件的理解是正確的。
除此之外,還通過閱讀科普讀物、編制理論聯系實際的習題等擴大學生的視野,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三、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和規律,培養學生的能力
培養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培養能力首先要講清講透概念和規律。對每一個概念和規律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弄清來龍去脈,弄清規律的性質、單位、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如:靜力學中的合成和分解、運動學中速度的變化量和變化率、動量和沖量、理想氣體與真實氣體等,都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
其次,要重視物理思想與物理方法的教學。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現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平行四邊形法則、牛頓第一定律、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
另外,教學中要注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指導。講解習題時,要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上,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并逐步介紹中學物理中常用的類比法、等效法、對稱法、估算法、假設法、設直法等解題方法。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學生解題時的難點是不能把物理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再回到物理問題中來,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闖過這一難關。如在學習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時,有些學生認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學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則,使學生認識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個邊;根據三角形中的三邊之間的關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兩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兩分力之和,其與三角形中三邊邊長之間的關系相似。
四、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形象思維在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對特定條件下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在頭腦中沒有建立起正確的物理形象,不會利用物理形象進行思維,就難以把文字敘述、數學表達式和現實過程聯系起來,也就難以正確地進行分析、推理、判斷等邏輯思維活動。例如:學生頭腦中因為沒有物質原子結構的初級模型的正確形象和電子運動的動態過程的正確圖景,則對于摩擦起電的理解、對于電的中和的理解、對于帶正電與帶負電的理解都產生了困難;又因為學生頭腦中沒有建立起光線的鮮明正確形象,沒有建立起光的直線傳播的物理圖景,就難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許多具體的物理問題。
二、因果思維條件的制約
事物的因果聯系總是受著條件制約的。對條件的認識是一種較復雜的思維過程,一些思維能力不強的學生難于進行這類思維;對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學生也無法對一些條件進行分析和選用,從而使得在有條件關系的習題面前一些學生顯得無能為力。如關于功的定義及計算方法,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流暢地表達出來,但解答具體問題時,很多學生又往往不自覺地把“在力的方向上”這一限制條件拋在腦后,從而出現錯誤。
三、逆向思維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維是從對立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逆向思維解題的顯著特點就是以未知為起點,運用有關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關物理量方面的聯系,層層推理,確定解題路線的分析途徑。由于受平時大量的從已知到未知解題方法的思維定勢的影響,加之有的教師沒有注意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運用逆向推理、逆向論證、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學生總認為拋出去的物體受到重力和拋力共兩個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拋”字的干擾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進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論證,假如拋力存在,這個拋力的施力物體是誰呢?反過來想一想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較思維中的操作不當
比較思維是初中物理學習中最常見的一種思維方式,按理說初中學生應能較好的掌握比較思維的方法進行比較推理、比較分析、比較論證。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調查表明近一半的學生在比較思維中不善于通過比較來認識事物的本質,有的完全不理解兩種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較的一般作用在解題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較兩種事物的共性和個性,不善于舍同求異或舍異求同。如回答直流發電機與交流發電機在主要結構上有何不同時,很多學生先直接回答直流發電機的特點以后,再回答交流發電機的特點,而不去比較兩者在結構上的差異。同樣,有相當多的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區分相鄰、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如壓力和壓強,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機構效率,左手定則和右手定則等。
教材是根據教學大綱系統表述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取系統知識的主要學習材料.只有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多質疑,多釋疑,才能逐步提高學習水平.教材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前閱讀,課堂閱讀和課后閱讀.
(1)課前閱讀,要求學生有的放矢.根據課本內容的不同,教師先按大綱要求,擬出幾個閱讀提綱,結合課文中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邊讀邊想.通過閱讀,使學生對新課內容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作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時突破,攻克難點.這樣既能逐漸養成學生良好的預習慣,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課堂閱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讓學生閱讀,對于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律等),可以是齊讀或默讀,邊讀邊記.對于關鍵的宇、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志,只有抓住關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精讀細摳,明確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在閱讀時,若遇疑難,要反復推敲,為什么這樣說,能不能那樣說?為什么?弄清其原團究竟.這樣,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消化所學知識,同時也可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
(3)課后閱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閱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新課結束或學完一章后,引導學生結合課堂筆記去閱讀,及時復習歸納,把每節或每章的知識按“樹結構”或以圖表形式歸納,使零碎的知識逐步系統化、條理化.通過歸納,可以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結成體.以便加深現解,使知識得到升華.這就要求教師要經常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廣聯博思.
2、細觀察,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初中階段主要晝觀察物理現象和過程,觀察實驗儀器和裝置及操作過程,觀察物理圖表、教師板書等.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儀器、掛圖、投影、錄像懂等直觀敦具和演示實驗及學生實驗等,指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深入細致地觀察.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變化條件.①觀察要有主次:在觀察前教師要講清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求,使學生明確觀察什么和怎樣觀察。②觀察要有步驟:復雜的物理現象,應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一步步地仔細觀察.③觀察時要思考:如在引入“牛鋇第一運動定律”前做有關演示時,當學生觀察了同一高度處的小車從斜面上分別經過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時運動的距離越來越遠后,可引導學生思考:小車在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大小跟什么有關?當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受摩擦力很小時,運動的距離很大嗎?當小車在光滑的平面上(無阻力)運動時,運動的距離將有多遠?經過觀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對定律的理解.
3、勤實驗,會操作,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對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應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邊學邊實驗和小實驗.演示實驗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過演示實驗可以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物理現象,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掘物理概念和規律。得預期的效果.萬一演示失敗,必須找出原因,重新演示,給學生以有益的影響.教師還要創造條件,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邊學邊實驗,給學生更多的操作機會.實踐表明,邊學邊實驗深受學生歡迎,學生直接參與了教學活動,課堂上表現出學習積極性特別高.
在學生實驗中,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接觸實驗器材,了解實驗目的和原理,指導學生嚴格按使用規則和程序親自操作,作必要的記錄,根據實驗內容得出結論,促使學生手、眼、腦并用.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去“發現”規律,學到探索物理知識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技能和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實驗教學中,還要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啟發學生勤于思考,通過這樣的邊實驗邊思考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對知識點的理解.
4、多思考,細比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孔子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動力.在物理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結合教材中的“想想議議”,進行巧妙的設疑,啟發學生動腦積極思維,多質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
對教材上的各種結論,引導學生不僅要善于從正面提出問題,還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而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物體是不是都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過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結論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知識本身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區別.如某些現象相似,但實質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測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如果教師遇到什么講什么,學生遇到什么學什么,學生頭腦中就會覺得很亂,容易導致學生應用時混淆不清.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找出異同和聯系,掌握知識的本質.例如,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就可列表比較.電動機和發電機、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質量和重力、壓力和重力有什么區別和聯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較.通過比較,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同時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5、善記憶,會記憶,提高記憶效益
為了使學到的知識牢固地銘刻,必須加強記憶.如圖表記憶,順口溜記憶,理解記憶,類比記憶,系統記憶,形象記憶等,這些巧記、妙記,都能縮短記憶周期,使知識信息貯存得牢固.指導學生科學地記憶,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智慧的倉庫”.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科學記憶.
(1)理解透徹,記得牢
理解是提高記憶質量的前提.對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額定功率”、“實際功率”、“比熱”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否則更易發生混亂.
(2)語言簡煉,記得快
教師可將一些重要知識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如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編成:“一物一線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編為:“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哪來哪去,角度不變”;電路識別可編為:“簡單電路四元件,源器線加電鍵,逐個順次是串聯,電路分叉屬并聯”.
(3)反復強化,記得準對有些知識,需反復強化記憶.即凡涉及到該內容時就不斷強化剛形成的條件聯系,并及時運用、鞏固,以加強記憶.
6、廣訓練,精練習,提高學習成績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練習包括課堂練習、作業練習、實驗操作練習、單元練習及綜合練習等,教師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點:
正文:
興趣指人經常趨向于某種事物,力求認識參與某種活動,并且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而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的傾向。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忙于脫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把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有機結合,是提高物理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特別是整體基礎較差的農村中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以下幾點方法對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開場白”
小學升初中是一個角色的轉變,初一進入初二是知識又上了一個新臺階,他們將接觸一門新的學科——物理。如何吸引學生,培養其學習物理的興趣?某些老師認為樹立威信最重要,因此在第一節師生見面的開場白上,多數老師都宣布了“鐵”的課堂紀律,課堂上的要求,以及學習物理的重要性,和對將來中考的影響,也許這種方法保證了以后的課堂紀律,但這樣必然對學生心理產生負面影響,也不利于學生發展,學生處處小心,擔心自己出錯或學不好物理影響將來中考,不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第一堂課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老師應該是和藹可親的,而不是又兇又惡的“老虎”。師生之間應建立“平等對話,共同發展”的關系,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第一堂師生見面課的時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起。如作一些簡要的自我介紹;簡要的紀律說明,強調作業要求等;特別是介紹有關物理的一些趣事,例如筷子放入裝有水的碗中看起來是彎折的,這是光的折射;“天狗吃月”是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我國的萬里長城以及埃及的金字塔的修建是用什么工具來運輸此龐大的石頭;死海不死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2000m高空飛行的時候,發現臉旁有一個小東西,以為是一只小昆蟲,敏捷地把它抓了過來,令他吃驚的是抓到竟是一顆德國的子彈。為什么飛行員能抓住一顆子彈呢,你學了運動的相對性后,你也能像飛行員一樣抓住一顆子彈的。軍事上上使用的核潛艇,宇宙飛船,過山車等與物理有關的知識。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可以講到下課鈴響,讓學生感到一游未盡。一節課下來,會讓學生認識到老師知識淵博,同時對老師產生敬佩心理。自然會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覺得物理非常有趣,一心的想要學物理。“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已成功了一半。
二,上課之門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書,還要注意育人。而有些教師只注重了知識的傳受,忽約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利用物理課本上編寫的一些科學家好學的精神對學生進行教育,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如法國科學家安培好學的故事:有一次,他在路上邊走邊思考問題,猛一抬頭,發現前面有一塊黑板,不由喜上心頭,馬上掏出一支隨身攜帶的粉筆,把腦袋中的問題計算起來,這塊黑板向前移動了,安培一邊跟著前移,一邊計算著。漸漸的黑板移動更快了,這位專心的計算者也跟著跑起來。當他實在跑不動而停下來時,發現這并不是什么黑板,而是馬車的后背。他望著車背上的公式漸漸遠去,懊喪地嘆了一口氣“唉!可惜還沒有算完。”當然課堂教學是完成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教學“六認真”是必不可少的。除做好常規的教學外,針對整體基礎水平差的學生,還應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上課前盡量了解學生情況,針對性備課,立足于課本,講解盡量淺顯易懂。課堂氣氛要活躍,語言要風趣,幽默,提倡輕松愉快教學法。如以故事導學:用“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入平面鏡成像;用“阿基米德鑒定黃冠”的故事引入密度的測量實驗。課堂偶發事件的處理還要講究藝術,注意隨機應變,臨變不慌,因勢利導。有的老師遇類似情況就過于緊張,方寸大亂,不知如何是好,往往含糊其辭,敷衍搪塞,要么置之不理,消極回避:要么大動肝火,怒斥學生。轉嫁危機,這些非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倒使問題復雜化,并影響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如一位老師在連電路時,連好后燈泡不亮,下面的同學都在嘀咕,而這為老師沒有慌,而是說前面我們已經學過電壓表檢驗電路的故障,下面我們就用學過的知識來檢查是那里出了問題。結果這位老師熟練的找出了毛病,同學們也佩服的笑了。由于老師的冷靜而生智及時調整了教學過程,不僅沒有影響教學進度,反而在學生頭腦中鞏固了用電壓表檢查電路故障這一技能。
第二方面,做好書上的演示實驗,提高學生的興趣。如人們拿著雞蛋的時候都小心謹慎的,但如果將雞蛋握在手中即使用較大的勁也壓不壞。在演示的時,可以叫一位力氣較大的同學來完成,讓學生覺得實驗的真實性。再解釋其中的道理是因為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的原因。再比如說,講蒸發吸熱時,讓學生自己在手臂上涂上酒精親身體驗蒸發吸熱的感覺,讓他們身臨其境。再發兩支溫度計給學生,將其中的一支涂上酒精,待一會后,對比兩支溫度計的示數,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驗證蒸發是一個吸熱的過程。
第三方面,對于學生實驗更應該認真對待,讓學生親自參與,親自動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在上串并聯電路時學生就很感興趣。老師在演示的時候,就伸長脖子在觀察,如果讓他們自己去連接電路,則一定會有很高的興趣,因此,我們在講解后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實驗。如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時,一些老師是先總結了透鏡成像的特點,再讓學生去做實驗,這樣學生帶著結論去完成實驗不利于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在上這一內容時可以調整一下,先讓學生去完成實驗,再和老師一起總結。這樣更利于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我們還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做一些有趣的小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用廢牙膏皮來完成“核潛艇”浮沉實驗。用氣球來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實驗等。
第四方面,還要注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莎士比亞說過“贊美是照在人心靈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產”。廉姆杰爾說過“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所以對于差生,我們應該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加以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我校某班有一位成績差的學生,但對體育特別愛好,在一次運動會上為班上奪得了多項第一,老師發現后給與他肯定并說如果他把這種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放到學習上,那你的成績一定會提高,一定會迎得老師和同學的贊揚。結果這位同學受到老師的贊揚和鼓勵后,刻苦學習,成績一直上升,后來考入了某重點體院。教師一句贊揚的語言,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頷首的微笑,一個肯定的動作,一次低難度的考試,都可以使差生體會到鼓勵,信賴,滿意的情感,從而樹立起學好物理的自信心,促使他們逐步轉化。
三:課后作業處理
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布置作業不能僅限于書本知識或理論知識,必須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系。減少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我在我校06級二班試著這樣實驗了一個月,同時進行了一次檢測,從分析看,根據我校情況,不能完全丟掉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因為有一部分學生的基礎太差,還不能完全丟掉課本,相反的在這方面還應加強。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應從以下方面著手。為了避免出現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采取分層次布置作業,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推薦作業范圍,讓學生在不同范圍內自由選擇,只限最少題量,而不作同一要求,分選做題和必做題。讓有精力的學生做更富有個性的作業。要求基礎差的同學記住書上的公式,定義等知識點。
針對整體基礎差的學生,從以上方面進行加強,多花精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激之以行,一定能啟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全面完成義務教育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心理學》石油工業出版社魏龍渝第九章1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