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08: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生綜合素質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專家、參與人員等)
會議時間:20xx年3月15日
會議地點:北順小學小會議室
主持人:段紅芹
評議專家:市區教科所領導和專家
參與人員:課題主持人、課題組全體成員;業務副校長、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師
二、開題報告
(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頁)。
《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實驗研究》開題報告
我校申報的課題是《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實驗研究》,經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審批,于20xx年11月被列為省“xx”規劃研究課題。為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達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請市區教科所的領導和專家為我們進行課題論證。下面我就本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課題組織、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簡要闡述,請各位專家給予指導和幫助。
一、研究目的
1.課題提出背景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面向21世紀所做出的戰略選擇,但在素質教育日益深入,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化的今天,教育評價機制仍然存在著諸多缺陷與不足。在學校內部,傳統的評價與考試制度,嚴重制約了素質教育的實施,無論是校長還是普通教師在社會的壓力和功利主義影響下,不得不為學校的“聲譽”和單位的“成績”而忽視甚至放棄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解決這一頑癥的根本途徑就是改變“以升學率和成績評價教育的單一評價機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引導評價制度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對學生進行綜合的素質培養與評價,使學生成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擔當起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
我校在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面已進行了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為了進一步拓寬評價的渠道與途徑,完善評價的方法、內容、形式,彰
開題主要研討課題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問題和分工落實。開題活動建議由市級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并盡可能向社會開放
顯評價的功能與實效,進一步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等功能,經教科室研究考察,確定了這一實驗課題。
2.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改變過分重視量性評價的傾向,對不易量化測驗的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
(2)從單一重視主科測驗轉向全學科綜合考察;從只重視結果轉向過程的跟蹤、觀察和反饋記錄。
(3)更新拓寬教師觀念,改變有些教師對學生素質評價理解不深,無法滲透到日常教學中,甚至把綜合評價誤以為綜合評分等問題。
(4)在操作層面,通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細化評價內容,量化評價標準,完善評價體系,促進全方位落實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二、研究現狀
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深圳育才小學于20xx年8月參與課改實驗以來,在實踐中學習、研討、探索和創新“評價制度”,創建并組織實施了“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法,對“促進學生發展的多元評價體系”作了探索性研究,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為了使評價內容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又將評價內容、方法不斷規范和完善,創建了“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分制評價手冊”,得到了家長、老師們廣泛地認可。
福建省泉州市實驗小學把期末考試的考場安排在學生家里,他們還推行了一種沒有“標準試卷”的考試,學生不但不怕考試,還感到其樂融融。同時,該校統一制作了能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素質教育袋”,學生擁有了自評空間,使評價具有了多種維度,并可以有效地跟蹤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在教育領域運用“檔案袋評價”,收集、記錄學生自己、教師、同伴作出評價的相關材料;韓國對小學生逐行評價,強調對學生認知、情感、身體等領域進行全面綜合評價,綜合地評價學生個人變化與發展。
2.本課題與之聯系與區別、預計有哪些突破
本課題與國內外運作的評價模式的聯系在于都能激勵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區別在于該課題的研究重點關注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試圖構建一整套與新課改理念相適應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評價體系;
②力求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評價內容趨于多樣化,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
③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尋求拓寬評價方式的切入點,探索適應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學科活動評價規律;
④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探索擴大評價主體多元化的途徑,改變評價主體單一的現狀。
三、理論依據
1.課題界定
小學生素質:把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個方面做為基礎發展目標,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引領每一個孩子做自己。
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現和發展小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運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知識與技能、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培養能力、建立自信,不斷獲得發展。
實驗研究: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評價的終極目標,通過對小學生心理、認知發展水平的觀察、實驗與研究,分析制定出準確、公正、科學的評價方案,對小學生反映出的可教育性和實際發展水平進行系統分析及趨向判斷,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完善。
本課題是指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全面呈現小學生成長現狀,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幫助小學生發展和完善自我。
2.研究依據
1、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應該擯棄以標準的智力測驗和學生學科成績考核為重點的評價觀,從多方面觀察、評價和分析學生的優點和弱點并把由此得來的資料作為服務于學生的出發點,確實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出初步的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能力,使評價確實成為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手段。
2、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不同認知發展階段的兒童年齡差異較大,即使處于同一認知發展階段內的兒童年齡差異也很大。所有兒童按照相同的發展順序經過各個階段,但發展速度不同。因此,我們必須承認發展進程的個體差異,在對小學生的評價上,也應如此。
3、人的主體發展理論:人的主體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本體主體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與自身的方式)、價值主體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體性)、實踐主體性(指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人的主體生成、發展和呈現)。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理應注重培養和發展人的主體性。
四、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1.構建學生素質綜合評價體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細則。
2.設計科學的評價方法。采用靈活多樣、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關注過程評價,全面描述學生發展狀況。(1)變以往的期末一張試卷評價為設計活潑、全面的綜合性評價,全面改進考試內容、考試方式、考試結果處理,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全面提高。(2)探索出對學生日常評價和階段評價相結合的追蹤式評價流程。(3)為學生創建展示才華、
張揚個性特長的舞臺。(4)多元化評價方式。讓教師、學生、家長都成為評價的參與者;并把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和學生互評有機結合起來,限度地發揮評價的功效。
3.建立活動教學體系,豐富學生生活內容,評價成績展出激勵。(1)學科素養全面測評。(2)社會性自主活動。(3)創造性群體活動。(4)興趣小組活動。
(二)研究方法
準備階段主要采用預測法、觀察法、調查法問卷法。
實施階段主要采用對比試驗法和案例研究法。
對比實驗法:從學習興趣、合作意識、接受程度、評價效果等方面對比觀察評價實施前后學生的變化,統計并分析實驗數據。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選擇一個或多個與兒童有關的某件事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觀察、調查和追蹤,獲取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對一個個案例進行分析和研究,尋找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標準、方法及操作步驟。研究過程中輔助使用的方法還有觀察法、統計法、談話法、行動研究法等多種實驗方法。
總結階段主要采用文獻法、經驗總結法,注意積累原始資料,按研究內容寫出階段性總結和研究報告。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多種方法靈活運用,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邊總結。
五、課題組織與研究計劃
(一)成立課題組
主持人:朱桂青
成員:楊文波鄭志芳王秀雙朱桂芬徐娟萬吉雷王文利
課題主持人任北順小學副校長,分管教科研工作。先后參加國家、省、市、區級多項實驗課題,積累了一定的課題研究經驗。課題組成員都是青年骨干教師,有省市級教學能手,有教壇新秀,教學經驗豐富,參與活動積極熱情,都有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
各位成員在各級各類的活動中,課堂教學、優秀論文、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等獲得過不
同等級的獎勵。可以肯定地說,本課題一定能夠按期完成目標任務,取得預期研究成果。
二)工作步驟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9-20xx.12)
為開展實驗做好思想、人員、組織的前期工作,創設實驗的必要條件。
(1)成立課題實驗小組。(朱桂青)
(2)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楊文波鄭志芳)
(3)進行評價改革的宣傳,使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家長了解并認同評價改革
的理念。(朱桂青楊文波)
2.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1-20xx.1)
(1)組織實驗教師學習教育評價理論及課題實施方案(朱桂青楊文波)。
(2)制定、督導、實施小學生學業成績評價方案。(楊文波鄭志芳王秀雙)
(3)制定、督導、實施小學生非學業成績評價方案。(徐娟萬吉雷王文利)
3.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2-20xx.8)
(1)收集整理實驗資料。(朱桂青楊文波王秀雙徐娟朱桂芬萬吉雷)
(2)撰寫實驗總結報告。(鄭志芳王秀雙)
(3)課題組申報科研成果。
(三)預期研究成果
1.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摸索出具有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方案,制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細則》。
2.課題實驗優秀論文、科研成果匯編。
3.裝訂相關子課題的個案研究成功案例。
4.整理小學生素質評價資源庫。
六、經費保障
學校對本課題的研究經費將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證課題研究所需的全部費用,如:研究設備、工作資料、培訓學習、考察交流、專家指導、開題、結題、獎勵等項費用,均在辦公經費中合理開支,確保不因經費原因影響課題研究進度與效果。
我們期望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與實驗,進一步拓寬我校教師對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的渠道與途徑,完善評價的方法、內容、形式,彰顯評價的功能與實效,進一步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等功能,努力形成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科學評價體系。
課題負責人簽名
年月日
三、專家意見
(側重于對課題組匯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并提出意見和建議,限1000字左右。)
評議專家小組在聽取了該課題的開題報告后,進行了認真的全面論證分析,觀點綜述如下:
課題選題能夠立足實際,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課題的實施推進能夠發揮促進學校發展、學生提高的功效。該課題的研究旨在努力實現評價是激勵、評價是指導、評價是教學相長的作用,引領學校教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客觀地承認學生差異,尊重差異,并因材施教地發現、發揮、發展學生特長,揚長避短,發展個性。
研究中要多關注、多借鑒其他國家和先進學校的已有經驗,結合相關研究理論思考總結,形成具有自己校本特色的小學生素質評價體系,在實踐中邊思考、邊補充完善。勇于實踐,勤于實踐,才能實現從感性認知到理論升華的跨越。要注意隨時留下學生成長的足跡,用客觀、公正、發展的視野處理和對待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實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縮小。我們教師的責任是留給孩子成長的快樂,而不是成長的失落和頹廢。
需要指出的的是該課題要進一步明確課題界定范圍,規范課題表達語言和填寫格式,重視過程性研究資料的積累,建立起多層次的課題研究立體網絡,明確每一年度的工作目標和行動計劃,從調查分析——整體方案——活動記錄的各個方面都要有專項檔案材料。堅持在做中提升,做中完善。
要注意報告設計中保持研究目標、內容與預期成果的前后一致性。研究過程還要更加細化,以校本研究意識進一步增強做好課題工作的主動性和緊迫感、責任感,力爭形成一套比較完善、操作性強的課題工作實施方案,按計劃嚴格落實。
希望課題組能夠明確本次開題論證會的工作要求,在課題界定嚴密性、設計一致性、研究路線一致性三個方面再動動腦筋,想想辦法,下下功夫,把課題開題報告做得更加精致規范,祝愿大家“研得科學、教得高效、活得幸福”。
評議專家組簽名
年月日
四、所在單位科研管理部門意見
科研管理部門蓋章
年月日
近些年來,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已經進入到了全新的階段之中,想要對新課程體系教學要求進行適應,要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必須要在學習方式、評價方法、評價目的、教學觀念、課程內容以及課程目標等等方面實施系統性改革。但是,想要實現真正意義上教育教學的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必須要樹立起良好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識,將自身的觀念進行更新,從教師自身做起,努力實現小學語文課程體系中教育角色、教學方法以及教育教學的改變,實現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內涵發展,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任務完成,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培養出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綜合發展、具有特長的人才。
一、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創新要明確教學目的
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本質進行正確的把握,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目的進行明確,這已經成為了教育教學改革能否成功最為關鍵的因素。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必須要將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加強小學生能力培養作為重點和關鍵。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小學生必須要在自身基礎知識進行學習的基礎之上,將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進行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以及創新必須要建立在基本技能培訓以及掌握扎實基礎知識之上,建立在掌握基本思維方法這一基礎之上,將這一個重要思想在各個環節之中貫穿,更好地培養小學生自身創新思維的能力。必須要注重對學生寫作、閱讀、表達、聽力等諸多方面的訓練,在過去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讀寫進行過度重視,并不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這樣十分片面,要求學生必須要通過讀和聽來進行信息的錄入工作,更加要通過寫和說來完成信息的輸出工作,對自己的思想進行表達,所以,要求死方面必須要共同具備,缺一不可。在過去傳統的語文知識傳輸工程中,教師必須要對語文這一門學科自身所具有的特點進行強調,將學習語文知識和生活知識、社會知識進行緊密聯系,將學生自身的視野擴大,增強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以及興趣。
二、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創新要創新教學方法
想要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以及創新,要求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這已經成為了整個教學改革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能夠從本質上將教學的效率提升,并且使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要創新教學方法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將多種形式的教學進行相互結合,伴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進步,過去傳統的語文課堂講解教學并不能夠滿足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需求,所以,必須要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教學,使得小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深層次和所方面理解,從本質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比如說,教師可以通過唱歌、表演、繪畫、小組討論以及做游戲等等形式來使得孩子能夠在學習詩句的過程中,對文章中道理進行理解,更為重要的就是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及激情。
三、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創新要改革教學手段
當今形勢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新型信息傳遞手段也越來越豐富,小學語文教學想要實現現代化,不僅僅是一種可能,更加是一種必要。利用電腦、投影、幻燈、錄音、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能夠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很多語文教師不能夠充分表達出來的知識和內容,收效之大已經成為了很多教師口頭表達不能夠企及的,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師將自身課堂容量加大,進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能夠使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充分利用現代的教育教學手段,將以往依靠文字符號以及口頭語言傳授知識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打破封閉式教育教學狀態,憑借其鮮明和直觀的形象,加深學生對于教育教學內容進行的理解,憑借其靈活和多變的教育教學手段,來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進而使得教育教學能夠變難為易,化繁為簡,從本質上提升了小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使得小學生自身聽覺以及視覺等多種感覺器官都能夠綜合運用到學習之中,進而將小學生學習效率提升。小學生也能夠在自身學習過程中,并用多種感官,達到學習效率最大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中動畫、色彩、聲音、文字以及圖片等等,以全方位和多角度地來對學生感知進行豐富。
結語:身為中華兒女,生下來就開始學習中文,在我國的新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廣大人民群眾必須要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人文素養,具備開放的視野、合作意識以及創新精神,具有包括表達交流、閱讀理解、運用現代技術搜集以及處理信息等在內多個方面基本的能力。語文一直都是人們交流溝通以及表達情感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學校教育階段以及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過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一直都是孩子對中文進行學習啟蒙的課程,具有奠基石作用。伴隨著當前社會以及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語文自身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形式必須要實現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章澤天.讓學生挺起生命的脊梁――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2006.
姓 名
姓名
性別
女
出生年月
民族
籍貫
政治面貌
行政職務
技術
職稱
聘任
時間
教齡
參加工作
時間
所在單位名稱
聯系
電話
執教
學科
學
歷
專科
本科
研究生
年畢(肄)業于 學(院) 專業
最高學位
學(院)于 年授予
三年培養經費(經費單位:元)
市撥培養經費
區縣提供培養經費
學校提供培養經費
其它來源
XX年
XX年
XX年
合 計
經費支出計劃(經費單位:元)
科學研究
網絡遠程研修
國內進修
撰寫專著
其它
合計
有關情況說明:
XX—XX年個人發展規劃
1.三年科研計劃(包括研究方向、研究重點、研究過程、預計達到的水平及突破、成果形式等):
研究方向: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研究
研究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培養方面。通過三年的研究與實踐,把本班學生培養成“好讀書、讀好書”、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知書達理”的文明人。本課題將通過對學生閱讀興趣和良好閱讀行為習慣的研究,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快樂閱讀、享受閱讀,讓閱讀支撐每一位學生的靈魂。通過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閱讀習慣、閱讀創新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本領。
研究目標:
1、 通過研究活動,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讀書、愛書的好習慣,讓他們今后的成長及終身學習提供文化底蘊和發展后勁。
2、通過研究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并親自經歷知識研究過程,獲得情感和學習的體驗,體現學生是學習讀書的主人,是知識的探索者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從而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閱讀資源共享的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研究過程:
1、首先確立本班為研究課題實驗班。
2、其次是課題前期進行查閱文獻。查閱與選題有關的理論文獻和經驗、科研資料,達到理論武裝,借鑒經驗的目的。可參考的文獻有: 《小學閱讀教例剖析與教案研制》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與閱讀指導》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等。
3、建立“讀書卡”,組織示范,完善方案。做好前測、收集積累、觀察、個案等資料的整理與保存,定期分析對比。
4、形成特色。全面推廣。
隨著現在教學模式的改變,在小學數學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事情,同時也是擺在現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現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素質教育真正地貫穿到教學中。當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愛好成為關鍵的部分。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了一些對策,希望能給相關教師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課堂
在新的課程改革的前提下,現在的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普遍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素質教育尤其重要,怎樣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發揮學生的作用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做到的。小學數學課堂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有著一定的要求,將素質教育貫徹到每一堂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概述
(一)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內容
素質教育,通常是指,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數學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學生在數學素質以及專業素質等方面的表現。通常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生理和心理的素質等方面。
(二)小學數學在提高學生素質教育中發揮的作用和地位
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科的基礎,是小學生能夠學好數學的保障,是提高小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前提。可以說,在小學數學階段,主要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另外,小學數學和實際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數學和生活是分不開的,數學知識也是為生活服務的。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中,素質教育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關鍵所在,素質教育的提升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有著重要的關系,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通常可以觀察數學中存在的現象以及出現的規律,找到問題的所在,從而發揮學生的思維。并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抓住學生對學科的特點就能夠使他們的思維得到鍛煉,從而達到開發他們智力的目的。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一)注重教學方法創新,提高參與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在整個教學中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教師能夠轉變教學思想,真正地還學生一個課堂,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展現學生的主體性,就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不能阻礙學生對問題的參與,當他們回答問題時,應該給予積極的答復,從而獲得新的體驗和感受。并且,教師還要利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種教學方式應該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完成教學。
(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發揮主體作用。要想讓學生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該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做好課前的教學準備,并在課后能夠進行教學延伸。當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發揮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只有學習方法正確,就可以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應該給學生制定明確的任務,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認真研讀,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能更加積極地學習。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并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給于贊許,并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三)提高有效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在教師的設計學習活動中形成的,應該能為學生的思維性學習找到比較好的出發點。從以往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中,應該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不同思維,教師一定要給予肯定和鼓勵性的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機會,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改進教學評價,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兩則令我們尷尬和憂慮的消息互為因果,雖然已經都不是新聞了,但我的心卻始終平靜不下來,它命令式地讓我們不能不思考:我們教育改革的癥結是什么?
宋代教育家胡瑗說過:“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學校。”這話道出了我們教育改革的癥結,即丟失了以德為本的素質教育,自然培養不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人才。多年來,素質教育非但沒有取代應試教育,反而愈演愈烈,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圍繞“一紙文憑”為核心的整體性的惡性循環圈。據報道,小學生的書包平均重達六七斤,他們自嘲說自己是“忍者神龜”。每天做作業兩三個小時,沒有休息日,只有補習日。中學生就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了。而大學生學習又緊張不起來,畢業班的課堂空蕩蕩,學生不上課的最好理由是“找工作去了”。無形中本科四年壓縮到三年,專科三年壓縮到二年,研究生也常處于“放羊”狀態,難得見導師一面。
當高考成為我們教育惟一的評價機制時,自然就會出現一系列的錯誤“風向標”。比如,重學歷輕能力,重知識輕技能,重精英化取向輕大眾化取向,結果是阻滯和消磨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只認“白領”,不肯也不甘做“藍領”和“灰領”。似乎我們的教育方針都迷失了方向,大大削弱了培養“有覺悟有文化的普通勞動者”的教育的社會功能。于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怪事:需高薪招聘高水平的技師。盲目擴招,畢業生多了,卻加大了找工作的難度。重名校、重點校輕一般學校,結果是造成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不公平;重循規蹈矩的死記硬背輕獨立思考的標新立異,結果是忽略和扼殺了“比知識更重要的想像力”和創新能力,這是中國大中小學生整體性的欠缺。在未來全球競爭中,我們在起點就已經輸了,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也失去了支撐力。特別是重智育輕德育、體育、美育造成的惡果,令人十分堪憂。綜合素質日益低下,在當今浮躁的社會氛圍中,就演出著一出出丑劇和悲劇:論文抄襲、學術造假、校長受賄、師德流失、擇校高收費、冒名上大學……當金錢的“銅臭”污染了圣潔的教育殿堂,學校再不是精神家園時,不得不說是教育的失敗。
怨聲載道的教育問題是有目共睹的。它不全來自教育本身,因為教育離不開社會的作用與制約。如今應試教育已經如同一列飛速行駛的列車,一般只在機制和課改上做些修補的措施怕是剎不住閘的。據報載,“作為高中新課改的核心內容之一,校本選修課從2008年出現在中學校園以來,就備受學生家長和媒體的關注。目前北京市三百二十五所普通高中所開設的選修課已超過三千門。”“然而,依據前段時間公布的2010年高考新方案,校本選修課無一被列入新高考的考查范圍。在有限的時間里,是讓學生開闊視野還是提高成績?顯而易見的答案讓原本就失衡的天平瞬間就在‘積極備考’的輿論中為‘高考成績’一邊增加了砝碼。”于是在應試教育巨大的慣性作用下,校本選修課紛紛被擠占,選修課形同虛設了。
可見教育的癥結已非一招一式所能治愈,要解決問題還需超越教育界,非綜合治理不能顯效。比如,除了教育界的有力舉措之外,讓全社會再次解讀并實現教育的社會功能才是治療的根本目的。
題圖 / 怎可心有旁騖 / 楊樹山
【“雜文專版擷英”欄目作品
我叫曾衛平,來自蓮南小學。非常榮幸參加今天的競聘演講,并期望能在教改的大潮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生在教育之家我出生在東江邊上的一個小鎮,父親是一位深受學生愛戴、教齡長達35年的中學教師;母親是一位受人尊敬、能干的婦女干部,后來也在學校工作。我的一位姐姐是教師,我的嫂子是教師,我的弟媳是教師,我的愛人和我都是教師,一句話:我的家是教師之家,我以教師之家為榮!
我在教育中長大我能當教師,除了家庭的影響外,我的啟蒙老師對我的影響特別深刻。由于當時小鎮上沒有學前教育,我在寫小寫“3”的時候寫成了像在飛的小鳥。是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學會的,就像我媽媽那樣,我不由自主地叫了一聲:媽媽。從此,在我心中播下了當教師的種子。 我要在羅湖教育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以上的人生經歷,為我今后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有百倍的信心當好校長的助手,協助他辦好學校,讓學校上檔次,上水平,為羅湖教育強區增光添彩。
當前,教育戰線正迎來了改革的春天,各項改革措施逐步推出,素質教育實施正方興未艾。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向全體”就是堅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幫助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因材施教,注意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全面發展”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如果有幸當上副校長,我將協助校長做好分管的工作,并實行“一個轉變,三個改革”。一個轉變就是轉變我們的人才觀:我們小學的任務是把兒童培養成具備初級生存能力的少年,為初中輸送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合格并有特長的生源。
一改教學法。我崇拜的教育家有很多:卡耐基、杜威、孔子、陶行知、支玉恒等,然而我最崇拜的是現代教育家魏書生。他成了我學習的偶像,從他那里我學到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學到了不少教育教學的經驗。我特別佩服他的教法,他身為中學校長,不但當班主任,還擔任語文課,還要經常在外作報告。按道理,他所任教的班級一定是差班,不說差班也一定是后進班。但事實勝于雄辯,他所帶的班級不但不是后進班,而是先進班,學生語文科成績名列前茅。我左思右想,他與我們傳統的教育方法不同,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大大地挖掘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發現中學習,在創造中進步。他把學生分成語音組、詞語組、語句組、段落組、寫作組等。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有哪一方面的問題,就去找那個小組的成員解決。學生如此學習,他當然可以自由了。我也在小學生中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我針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怕寫作文、日記的問題,要求學生親自種豆子,把勞動的經過和豆子發芽的情況如實地記錄下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不但喜歡寫作,還寫得好。到了六年級,不少學生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我以此為素材寫的論文獲得了中央教科所學法指導論文二等獎。
二改教材。新一輪的課程教改革早就定好了調子:國家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課程體系;實行一綱多本;打破出版、發行的大一統局面。這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作為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對這一改革從內心感到高興。一是我們有選用教材的權利;二是我們可以編寫校本教材;三是實行綜合課程后,我們的課本種類可以大大地減少,學生的書包將會真正地減輕,才能把素質教育深入地開展下去,教師才能抽出一點時間去進修,以適應時代的要求。目前,蓮南小學圍繞科普興校這一特色,正在進行“三模”科普活動課程的研究和開發。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把教材開發出來。屆時,我們還要申請鑒定和專利。
三改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是方向標,具有強大的導向作用。一是上級政府部門對一所學校的評價;二是學校本身對教師工作的評價;三是對學生的評價。我認為,要評價一所小學辦得怎么樣,廣東省督導評價體系是比較科學的、系統的。在評估標準里面,包括了學校辦學條件和管理兩大類別,一共有39條指標,每一指標有相應的分值,總分值500分。對學校的每一環節,每一個角落都納入評估體系。我將協助校長按督導評估的的標準建設和管理好蓮南小學,力爭早日實現五年規劃的目標——把蓮南辦成省一級學校。學校對教師工作的評價,一直是校長們頭痛的問題,因為教師的工作是良心工作,難以衡量。我認為可以制定相應的量化評比標準,實行量化考核,過程和結果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以“三個有利于”和“三公”為原則:有利于學校整體工作;有利于教師積極性的調動;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作為學校領導絕對不能以班級平均分或合格率作為教師工作評價的唯一標準。要是這樣,接到后進班的教師再認真、再負責,第一學年可能什么也評不上。教師工作的評價考核,在蓮南小學做得很好,從來沒有教師因年度考核、評先、評優鬧意見,真正考出業績、評出先進、鼓足了干勁。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相當重要。評價學綜合生素質的標準就是你認為需要培養的目的。我們小學的培養目的是要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個性有特長的初級人才。考核學生要以綜合考核為主,兼顧特殊,要不然就會扼殺學生的創造能力,特長生受打擊。當今世界級的鋼琴王子——李運迪,他要是在普通的小學、中學學習,就可能沒有今天。像韓寒這樣的特長生,一定要他在數理化方面齊頭并進,他可能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我舉的兩個例子,不是說明我們培養的學生不要全面發展,而是想說明我們要讓某一部分學生的某一方面優先發展,使我們的小學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實行優者更優,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真正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其次,樹立終生教育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更新知識,優化知識結構,特別是我們中青年一代,處在改革的潮頭,國家已加入WTO,祖國申奧的成功,都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勇敢地迎上去,使自己與時俱進,不斷努力進取,將來成為深圳、全國的名師,同時愿自己的桃李芬芳。我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奉獻青春熱血,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是我最大的幸福!
一改教學法。我崇拜的教育家有很多:卡耐基、杜威、孔子、陶行知、支玉恒等,然而我最崇拜的是現代教育家魏書生。他成了我學習的偶像,從他那里我學到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學到了不少教育教學的經驗。我特別佩服他的教法,他身為中學校長,不但當班主任,還擔任語文課,還要經常在外作報告。按道理,他所任教的班級一定是差班,不說差班也一定是后進班。但事實勝于雄辯,他所帶的班級不但不是后進班,而是先進班,學生語文科成績名列前茅。我左思右想,他與我們傳統的教育方法不同,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大大地挖掘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發現中學習,在創造中進步。他把學生分成語音組、詞語組、語句組、段落組、寫作組等。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有哪一方面的問題,就去找那個小組的成員解決。學生如此學習,他當然可以自由了。我也在小學生中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我針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怕寫作文、日記的問題,要求學生親自種豆子,把勞動的經過和豆子發芽的情況如實地記錄下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不但喜歡寫作,還寫得好。到了六年級,不少學生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我以此為素材寫的論文獲得了中央教科所學法指導論文二等獎。
二改教材。新一輪的課程教改革早就定好了調子:國家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課程體系;實行一綱多本;打破出版、發行的大一統局面。這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作為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對這一改革從內心感到高興。一是我們有選用教材的權利;二是我們可以編寫校本教材;三是實行綜合課程后,我們的課本種類可以大大地減少,學生的書包將會地減輕,才能把素質教育深入地開展下去,教師才能抽出一點時間去進修,以適應時代的要求。目前,清平小學圍繞科普興校這一特色,正在進行“三模”科普活動課程的研究和開發。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把教材開發出來。屆時,我們還要申請鑒定和專利。
21世紀是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世紀,只有具備大量富有探索和創造精神的創新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掌握先機、贏得主動。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要從小抓起。小學是人生成長中的重要階段,重視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探究和實踐能力,形成獨立的人格,促進全面發展。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和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小學科學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不可否認的是,小學生科學素養的總體情況仍不容樂觀,特別是在農村小學,由于基礎設施、經費投入和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科學課往往由主課老師兼任,存在著不少虛于應付的現象。農村小學生是我國小學生的主體,如何上好農村小學科學課程,開展科技實踐活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科學素質小學生創新,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
一、轉變觀念,關注農村小學的科技教育
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不少學校對科技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科技活動存在著參考文獻的。
2009年,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科協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必須將中小學的科技教育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切實抓出成效”,“中小學校要把科技教育納入學校的工作計劃”。同時還聯合發文評選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學校。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對推動中小學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課堂教學是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教育主管部門重視科技教育,把科技教育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的考核范疇,作為教師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科技創新活動才能受到應有的重視,得到蓬蓬勃勃的發展。學校領導要重視科技教育,把科技創新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配備專業的科技輔導員,開足開好科學課程,為學生參與科技活動創造更便利更優質的條件。要加大對農村小學的資金投入,使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為科技活動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和人才支持,使農村科技教育得到較快的發展。
二、因地制宜,發揮地區優勢開展創新教育
農村小學在自然資源等方面存在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要立足于農村的發展現狀和辦學優勢,認真分析本地區、本學校的有利條件,充分關注挖掘本地區的自然資源、社會人文資源以及學生身邊的生活,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富有特色的科技創新活動。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福清作為著名的僑鄉,改革開放以來更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大批富于冒險和吃苦精神的福清人,漂洋過海到世界各地謀生免費論文。海外華僑對家鄉的投資,帶動了家鄉的經濟建設,給家鄉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為此,我們圍繞“家鄉”的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熱心人,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變化,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懷和高尚情操。如開展農村居住環境調查小學生創新,記錄農村村容村貌發生的巨大變化;組織學生到石竹山、瑞巖公園、天生林藝等旅游勝地開展活動,探討旅游資源、旅游經濟對農村經濟的拉動作用;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的變遷,公路、高鐵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等等。學生參與這些科技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課余生活,又增長了科學知識與創新能力。
延續多年的“家鄉的水--關注水資源”調查活動,對福清的母親河—龍江進行了持續的關注和跟蹤。20世紀90年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龍江周邊區域重污染企業、畜禽養殖場大量興起,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隨意傾倒,使龍江水水體出現富氧、黑臭現象,一度被列為全省12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從2006年3月開始,福清開始對龍江流域實施修復性“大整容”,對28家重污染企業進行關閉或限期整頓,對近 1600家龍江流域的禽畜養殖場進行拆除,投資3.7億元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等等,使龍江的水質逐步得到改觀。學校所在地正處于龍江的中下游,我們通過走訪村民、實地勘察、查閱資料、對比試驗等方式,組織學生展開對龍江水質的調查,探討龍江水體惡化的原因及解決的辦法等等。同時,也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龍江的今昔變化,培養學生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加強培訓,培養富有探索和創新精神的科技輔導員隊伍
科技輔導員科學素質的全面提高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提高的重要前提,教師的正確啟發和引導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巨大的影響。農村學校科技創新活動的蓬勃開展,需要大量具備專業知識、樂于奉獻的科技輔導員的參與。只有教師自身對科技創新活動有充分的關注和理解,對學生的培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卓有成效。相比起城區小學,農村小學教師更需要接受系統性的科技教育培訓,培養專、兼職結合的科技輔導員隊伍。學校要為教師開展科技工作創造方便條件,為他們提供培訓、考察、交流、學習的機會,要采取適當的獎勵措施支持教師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提高業務水平。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和實踐中,要及時吸收新科技知識并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善于總結和反思,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輔導能力。老教師要充分發揮?孕陸淌Φ拇幫帶作用,ü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形成良性循環,打造出一支富有探索和創新精神的專業科技輔導員隊伍?
要充分發揮優質校的輻射和示范作用,使農村小學教師小學生創新,特別是偏遠貧困的農村小學教師的培訓和學習長期化、制度化。今年4月,省教育廳出臺了《關于推行義務教育小片區管理的實施意見》,提出“義務教育小片區管理”,要求在試點城區“以片區內的優質校為龍頭捆綁周邊一般校,實行“師資互派、資源共享、學、捆綁考核’的管理模式”,提高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雖然目前只針對城區學校,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試點工作的逐步展開,會有更多的農村學校從中受益,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城區校與農村校在師資、資源等方面存在的巨大落差。教育主管部門要大力加強優質學校與農村學校的“結對子”和幫扶工作,加強對已有在崗的農村科技輔導員的系統性培訓,提高農村科技輔導員的指導能力和業務水平,使義務教育實現真正的公平。
四、精心組織,制定完善的科技創新活動評價體系
任何一項活動的順利開展,都需要組織者的精心策劃和細致安排。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這并不意味著針對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而是培養全體學生作為獨立個體消化和吸收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帶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和發展。農村小學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全體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根據各個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差異,制定恰當的學習計劃和研究內容。
首先,要善于圍繞主題開展系列活動。教師在活動前要充分做好調研工作,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進行設計規劃。科學性、趣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原則是農村小學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原則。要著眼于學生的周邊生活,充分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設計符合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科技活動:如以“傳統”為主題,開展對當地風俗習慣、古建筑、中草藥、方言、旅游景點的調查等;以“三農”為主題,關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農民的吃、住、行等方面入手探討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新變化等;以“防災減災”為主題,開展對地震、火災、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認知和預防工作,提高學生的自救能力等等。這些主題活動的共同目的在于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科學素養,引導學生從小關注生活、熱愛傳統文化、樹立良好的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其次,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接受性和可塑性很強。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免費論文。一個人只有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鉆研、去實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利用宣傳板報、科學講座、科技游園、創意大比拼等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做中學,在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科技活動中提高小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熱情。科技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采取分階段、按步驟的原則,避免活動的隨意性和無序性。活動的每一個階段都預設好明確的目標,在活動中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和修改小學生創新,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務。
第三,采取分組協作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鼓勵生生合作,在分組合作中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人際交往能力,樹立團隊意識。教師要按照科技活動的需求將學生分配成若干個小組,小組間的成員要輪流承擔不同的角色,以便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得到鍛煉。學生分工協作的成果以團隊為單位分別進行匯報總結。總結的形式要多樣化,如手抄報、演講、匯報、評比、演出等等。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角。
第四,建立較為完善的過程評價和結果評比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以評價激發學生參與體驗、善于創新的熱情和潛能。教師在活動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實時跟蹤與指導,注重對結果的及時評價和跟蹤。在評價體系中要注重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師生評價、學校評價相結合。學校要將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作為期末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指標,讓科技創新活動作為學校的日常工作和教學特色,得到長期的延續和發展。
總之,農村小學科技活動的開展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在目前教育資源分配尚不均衡的情況下,要加強優質學校、城區學校對農村學校的幫扶。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加大對農村小學的投資,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培養一支富有較高專業素質和責任感的科技輔導員隊伍,進一步開展農村小學科技活動,推動農村小學科技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福建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科協文件《關于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見》
[2]《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藝術》鄧澤華、戴季蘭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3]《反思科學教育》丁邦平《中國教育學刊》2001.22
1.文明禮儀意識淡薄
調查結果顯示,我院62%的學生在教室課桌上看到課桌涂鴉,其中包括情感宣泄類、戀愛通告類、異友類、考試答案等;27%的學生曾因覺得"好玩"而參與到課桌涂鴉的行列。79%的學生將垃圾隨手放在課桌上,沒有將其帶走的習慣。"無人燈"、上課睡覺、課堂上吃東西、穿著拖鞋出入公共場所等不文明現象屢見不鮮,這些小學生都知道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在大學校園里反而變得常見。這反映出大學生基礎文明行為出現大幅度滑坡,大學生文明禮儀意識淡薄。
2.遵紀意識薄弱
在被調查者中,高達81%的學生在臨近考試之際選擇長期占用自習室固定的座位備考,由此造成其他同學沒有座位可用來復習備考;此外,校園內盜竊事故頻發,5%的同學曾有過在校園內被盜竊的經歷,包括電腦、手機、自行車、錢包等;大學城以及兄弟高校安全事故亦是頻發。
3.勤儉節約意識淡薄
"90后"大學生生活環境優越,家長過分的寵愛往往表現為對其經濟上的支持,由此造成大學生勤儉意識淡薄,花錢大手大腳,不計后果。在餐廳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剩飯剩菜被遺棄。此外,大學生彼此間的生活攀比也時有發生。
4.誠信意識薄弱
我校制定了嚴格的考生考試行為規范及懲罰條例,一經發現有考試作弊行為,立即取消其畢業學士學位證書及大學期間評優評先資格。即使如此,考試作弊現象依然屢禁不止,更為甚者,部分學生在四六級英語考試中尋找,撰寫論文時隨意更改實驗數據。有的醫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不詳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而偽造病歷內容,求職時偽造簡歷,隨意更改成績,畢業后還貸欠費時有發生。
5.綜合素質總體不高
調查結果表明,26%的大學生大部分課余時間以宅在寢室打游戲、看電影為主,37%的學生表示自己曾參加過一些課外活動。調查發現,學生大一時參加各項校級、院級活動積極性較高,熱衷于加入校內各個社團,但大二以后(包括大二)學生們參加各項活動的積極性驟降,更多的則選擇宅在寢室。這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十分不利,學生綜合素質得不到提高,管理、團隊合作、組織等綜合能力便得不到充分的鍛煉。
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在《大學一解》一文中寫到:"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麗至,不為而成。"大學對于學生基礎文明教育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學習氛圍濃厚,誠信監督機制明確,校德校風良好的大學必將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下面簡要談談如何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提高大學生基礎文明綜合素質。
5.1利用學生會等各種學生組織團體,舉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防止"二八"現象的出現。"二八制"即20%的學生參加80%的活動,這些能力突出的20%的學生積極性高參與校級院級等80%的各項學生活動。而大部分學生能力得不到鍛煉,造成"二八"現象。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校學生會、社團、院級學生會等應多舉辦各種特色活動,組織方在舉辦活動時可以同時舉辦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活動,增加活動類型,盡可能動員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使每個學生都盡可能得到鍛煉。
5.2建立大學校園中的物質文化,營造良好的環境。大學校園的物質文化對學生的行為、心情等都有較大的影響。良好的自然校園環境可以更好地陶冶情操,如在圖書館、教學樓等前面的空地上、廣場中布置一些雕塑,它們或具有紀念性意義、或具有象征性意義,使大學校園的"隱形"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發揮。
5.3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班級和宿舍為重點,具體到個人。發揮班級、宿舍的作用,以班級或宿舍為單位,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如以宿舍為單位建立學習、科研小組,晚會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出節目,在班級、宿舍形成競爭中合作共贏的良好氛圍。
5.4從思想上入手,加強對大學生的精神文明教育。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生在一個校風優異的學校里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的精神浸潤到他們的言行中,深入到他們的頭腦和心靈,直至影響到他們的一生。我校作為醫學院校,一直秉承"明德博學、至愛致用"的校訓,旨在培養一批具有嚴謹求實態度,德才兼備的醫學生。老師以身作則,將誠實守信、大醫精誠的思想滲入到學生的大腦中,校園中的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激勵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大學文化的驅動力作用。
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不只是一種單純完成物質功能的活動,更是一種傳達信息的文化交流與對話形式,是服務于"人的和諧發展"的通識教育場所。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讓這種校園文化理念深深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行動中去,影響大學生終身。參考文獻:
[1]劉曉萍大學生養成教育芻議[期刊論文]-綏化師專學報 2002(3)
[2]閻華榮大學生養成教育初探[期刊論文]-琊臺學院學報 2003(1)
[3]陳體令大學生養成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2007
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隨著教師專業化運動的推進和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教育實踐能力,越來越成為小學教育專業教學改革關注的內容之一。2011年教育部下發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明確將“實踐取向”作為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將“教育實踐與體驗”作為三大課程目標之一,要求結合相關課程學習,密切聯系小學,在日常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積累所學、所思、所想,具有觀摩、參與、研究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這就要求小學教育專業不斷加強教學研究,完善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努力構建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外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完善課程體系,明確實踐教學目標
課程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素質培養的基本平臺。按照“優化知識結構、強化能力結構、內化素質結構”的總體要求,小學教育專業在課程體系的制定上應強調以“學術性、師范性”為特色,以能力本位為主要價值取向,構建公共基礎、學科基礎、專業主干、專業拓展、綜合素質等五級課程平臺,強化兒童發展、教育哲學、小學教育概論、班級管理、教育政策法規、小學學科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綜合實踐活動、小學生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方法、教師專業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教師語言、書寫技能等課程,努力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鍛煉相結合,在注重培養學生學術素養的同時,強化學生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教育專業素質課程所占總學時的比重,合理分配學科專業課、教育理論課、方法技能課和教育實踐課各部分的課時比例,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完善教育實踐課程管理,確保教育實踐課程的時間和質量,努力構建基于學科知識體系、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基本技能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教育專業素質發展的課程體系。
在不斷完善課程體系的同時,小學教育專業應進一步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即通過教育教學,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基礎教育事業的情感;樹立科學的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溝通表達、組織協調、交流合作能力;形成自我專業特長。為此,大學一年級應側重教學基本功(包括書法、普通話與教師口語、即興演講、聲樂與器樂、簡筆畫與手工制作等)的訓練與專業情感的初步培養;大學二年級應側重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上課、說課與評課、作業布置與批改、個別輔導、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查與評定能力等)的訓練與教育理念的形成;大學三年級在繼續培養教學能力的同時還應培養教育管理能力(包括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課外活動、聯系家庭和社會的能力等),并通過頂崗實習等方式進一步鞏固專業情感與教育理念,培養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大學四年級則側重培養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包括選擇課題、設計研究計劃、開展教育行動研究、撰寫教育故事與小論文等)和自我專業特長(即經過實踐訓練,學生在專業能力某方面形成的一定的優勢,如制作多媒體課件能力、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能力、雙語教學能力等)。
二、改革課堂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課堂教學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素質培養的基本途徑,為提升實踐教學質量,小學教育專業各門課程尤其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改革課堂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環節。首先應結合課程內容制訂實踐教學大綱,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與實施途徑,通過各種途徑訓練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如,教師語言、音樂、美術、書法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心理學、教育學、學科教學論等相關理論課程可按實踐教學大綱,安排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學時間,對學生實施觀察學習、模擬學習,加強形成性評價,訓練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在利用課堂引導學生實踐的同時,各課程還可加強課堂教學的延伸,如,開展課前十分鐘演講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重視實踐性作業的布置與檢查,加強課后實踐能力的訓練與輔導,彌補課堂實踐教學時間不足的缺陷;指導學生做好課外學習筆記,記錄課外閱讀(理論、案例等)的摘要、反思成果等,拓展學生視野;教育學、學科教學論等課程加強微格教學,組織到小學見習實習,指導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閱讀教育名著,研討教育熱點問題,撰寫教育小論文,開展教育手抄報、讀后感、教育教學技能等各類教育技能比賽,以達到實踐教學的預期目的。
與此同時,小學教育專業還應積極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將筆試、技能考試、匯報演出、展覽等形式有機結合。如:教師口語、書法、音樂、美術等必修課期末可采用抽簽決定考試題目、相關教師組成評委組打分的考試方式;學科課程與教學研究可采用閉卷考理論、開卷考技能相結合的方式;專業拓展課小學語文(數學)教學技能與訓練、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語言表達藝術與訓練、兒童歌曲創編與伴奏、兒童舞蹈與唱游、兒童故事表演與創編、教玩具制作、書法藝術等也可采用匯報演出、展覽等形式,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課外實踐訓練
課外活動是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是實踐教學的又一基本途徑。小學教育專業應制訂并落實課外活動的制度與措施,根據專業特點組織相關學生社團,列入每學期系部、教研室教學工作計劃。將社團活動和群眾性活動有機結合,廣泛成立各類學習型、活動型社團,如支教社、文學社、心理輔導站、大學生合唱團、手工制作、聲樂、體育、書法、朗誦等多個類別的活動社團。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礎上強化實踐鍛煉,開展富有成效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檢查、有落實、有成效。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錘煉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與此同時,小學教育專業還應積極開展普及性的群眾課外實踐活動,加強教學基本功與能力的檢查與訓練,如由學習部負責實施普通話、書法、簡筆畫、聲樂、舞蹈等教學基本功每日一練活動,保證課外訓練的制度化、經常化與常規化。同時應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剪紙、手工制作、簡筆畫、歌舞等專業展示,舉辦簡筆畫、書法、朗誦、演講、器樂、手抄報、講課、說課、評課、組織班隊活動、課件制作等教師能力大賽及征文比賽(文學、教育心理、兒童文學等)、手抄報比賽、科技小制作比賽等,提高學生開展教育實踐能力訓練的積極性,提升實踐教學的成果。
在加強校內實踐的同時,小學教育專業還應重視校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加強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組織學生開展教育見習與實習。《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目標提出,要“結合相關課程學習,觀摩小學課堂教學,了解課堂教學的規范與過程。深入班級,了解小學生群體活動的狀況以及小學班級管理、班隊活動的內容和要求,獲得與小學生直接交往的體驗。密切聯系小學,了解小學的教育與管理實踐,獲得對小學工作內容和運作過程的感性認識”。為此,小學教育專業應根據課程設置情況,將教育見習、實習時間、內容具體化、制度化,力求每次見、實習前均有基礎教育名師舉辦講座或公開課,做到整個見習、實習過程都安排專門教師全程帶班,加強指導;見習、實習后都要求學生按照提綱進行反思,寫出日記、總結、小論文,組織學生交流,從而實現教學實踐的層次化、自主化和反思化。
四、推行頂崗支教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實踐教學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目標“教育實踐與體驗”中要求:在有指導的情況下,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目標設計與實施教學方案,經歷1~2門課程的教學活動;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參與指導學習、管理班級和組織班隊活動,獲得與家庭、社區聯系的經歷;參與各種教研活動,獲得與其他教師直接對話或交流的機會……參與各種類型的科研活動,獲得科學地研究學生的經歷與體驗。據此,根據學校定位、地理位置、課程時間比例要求等實際情況,為保證學生實踐鍛煉的經常化,小學教育專業應積極與地方政府、小學加強聯系,深入基礎教育第一線開展頂崗支教活動,既可以提升學生實踐教學能力,又能夠更好地發揮專業優勢,提高當地小學教育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服務地方,從而實現多贏。
為此,小學教育專業一方面可以組織大二、大三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成立支教小組,在進行充分的“上崗”前的集中備課和業務培訓的基礎上,利用課余時間走出校門,定時間、定課時、定人員,有組織地到支教學校任教和輔導課外興趣小組,增加學生對小學及小學生的直接感知,培養學生將學科知識與技能運用于教學的能力,訓練學生初步的教學能力。同時,小學教育專業應根據課程計劃安排,充分利用實習環節,組織學生到小學頂崗支教,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實習班主任、少先隊工作,實習課外活動,進行教育觀察、調查與課題研究等,深化學生專業意識,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