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9 14:37: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慰問孤寡老人社會實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0xx年7月13日,我們沈陽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學生會的部分成員,前往于洪區楊士敬老院為老人們做義務勞動,與老人們共同分享他們心中的甜美與苦悶,為老人們的生活增添歡樂。
今天天氣很好,進到敬老院便看到了老人們一張張慈樣的臉龐,院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由于早已經有了明確的分工,隊員們顧不上休息,便風風火火地行動起來,打掃衛生,擦玻璃想到自己的勞動將為老人提供平坦的小路、明亮的房間、舒適的環境,大家干活都非常賣力。同學們跟老人們熱情地打招呼,逐個房間向老人們噓寒問暖,盡力去了解老人們在這里的生活。有的同學陪老人們聊天,雖然有些老人因疾病和年齡的原因導致言語不清,思維混亂,但同學們還是耐心地與他們交談。在跟老人們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老人們是很渴望與別人交流的,他們并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同學們耐心地聽他們說話,他們的努力給老人帶來了喜悅、幸福和滿足。看到老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是那么的燦爛,隊員們也笑了,整個敬老院充滿了歡聲笑語。愉快的交談,很快拉近了同學們與老人的距離。同學們似乎面對的不是素不相識的老人,而是自己的爺爺奶奶,親切而熟悉。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打掃,敬老院煥然一新。到了中午,我們終于吃到了自己包的餃子,那樣的滋味是美滋滋的。接下來,為爺爺奶奶們呈現的就是我們精心準備的一臺文藝匯演了。全體同學表現得非常積極和熱情,老人們平時的生活非常單調,能夠看到這樣一場載歌載舞的節目,非常高興,對我們的精彩演出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最后,在此活動即將結束之際,我們祝愿所有的爺爺奶奶們開心快樂,健康長壽!離開敬老院之前,參加活動的同學們一起與老人們握手惜別,老人們與同學們手拉著手戀戀不舍地惜別。
做了平凡的事,卻帶來了不平凡的喜悅和幸福。這些爺爺奶奶是多么的需要關愛,是多么的需要這個社會給予溫暖啊。他們為這個社會奉獻了一輩子,有的老爺爺甚至還上過戰場,身上還留著彈片,他們的晚年生活應該是幸福美滿的!以后,我們應該多舉行這樣的活動,尊敬老人,關愛身邊的每一位老人是我們大學生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在回去的路上,同學們紛紛表示要永遠用一顆感恩的心,用自己真摯的愛為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四、管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的收獲
1.豐富了我們的大學生活
在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許多高校正在努力探索教學改革,提出了文理交叉、學科交叉、增設選修課等措施,讓大學生走到社會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成為大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有效窗口,把在校學到的知識和形成的能力運用于社會,服務社會。社會實踐對于我們畢業找工作是具有指導意義的,許多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后感到對于未知的社會生活有了更加深人的了解,因此這是我們開啟事業成功之門的一把鑰匙。另外,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可以得到課堂得不到的第一手材料,學到書本以外的知識,在運用知識指導實際的過程中檢驗和升華課堂知識,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2.鍛煉了我們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在社會中良好發展的重要前提,是大學生成才的心靈保證。經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提高行為的自覺性,克服了懶惰、愛玩、不負責任等的性格弱點,也有效地增強了行為的自制力,克服猶豫、懶惰、任性等毛病。我想在這個人才激烈競爭的時代,這些在暑期社會實踐中鍛煉出來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心胸豁達、意志堅定、性格開朗、情緒穩定、興趣廣泛、個性完善―會幫助我在今后邁出學校,步人社會,乃至今后的社會生活中,起到極大的幫助。
3.鍛煉了我們的社交能力
在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以前常常這樣間自己,后來,在大學的生活中,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通過溝通、理解和體諒這些主動或是被動的詞語串聯起來的,我們不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是要敞開自己的心扉,張開自己的雙臂去迎接他人對我們的關注,并將自己的思想有效地傳達給他們。于是,我們應該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學會交際和正確處理人際關系。通過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我深刻地感覺到,自己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些提高,將在我步入社會后的生活中有效地縮短我融人社會的時間。同時,我們作為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普遍沒有經歷過磨難,這次實踐活動,不僅對于我,而且對于我們整個團隊來說,都是一種精神和人生價值的洗禮。
4.培養了我們的創新能力
如何去進行一次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怎樣能在這短暫的社會實踐中學到更多,鍛煉更多?又如何能讓自己在這短短的時間中迅速的成長?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團隊曾進行過精細的研究和熱烈的討論,要有別于以往的實踐內容,勇于開發新的項目,拓展新的領域,最終,我們確定去楊士敬老院。我們一致認為,在那里,我們能找到我們想要的知識;在那里,我們能得到我們想得到的經驗;在那里,我們能夠學到想要學到的能力。而就是這些研究、討論、否定、建立、再否定、再建立的過程,培養了我們的團隊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有新東西進人我們的視野,為我們視野、思想等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檢驗的機會。而且在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教育中,我們學著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然后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收獲:在這次的實踐活動中,我們不僅證明和接受已有的知識和理論,同時又會發現新的現象和新的問題。這種通過我們學生感興趣的社會實踐方式來幫助我們廣大大學生端正價值觀,理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讓其在自我建構過程中去體會覺悟,在行動中去反省、反思,重樹社會責任感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而我想,我們管理學院這個優秀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體所提倡的各種價值精神也可以感召每一個組織成員。讓我們廣大學生統統深刻反省自身,在為社會服務的同時,使自己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把科學價值觀滲透到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各種環節之中,經過價值實踐的反復強化,形成良好的判斷能力,讓我們在自我價值實踐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成為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
范文二
實踐背景: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此種思想道德教育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讓大學生們以實際行動為老人家送溫暖、獻愛心,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青春力量。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應該愛老敬老,發揚老祖先的良好傳統。
去敬老院慰問的主要原因是關心老人,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從關心身邊的老人做起。在許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棲息之所。而現在,許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動走進了敬老院。他們有的以前是教師、工程師、干部,也有藝術工作者。選擇敬老院,因為子女工作忙、家里樓層高、沒人陪自己聊天;更因為在這里與同齡人朝夕相伴,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相近的人生觀念,讓他們更能感到夕陽無限好。
實踐目的:通過到敬老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了解敬老院老人的生活狀況,了解老人的生活態度,給老人帶去關愛,帶去溫暖和祝福。短期的社會實踐,雖然帶不了老人多大的幫助,卻可以讓我們從中領悟到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將會讓我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能夠加深我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我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視野,增長才干。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也就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后還有這樣的機會。
實踐內容及感受:我們班的一批自愿者一同前往昆明市呈貢縣吳家營敬老院。
我們分成了多個小組,有人負責打掃衛生,有人負責陪老人聊天、下棋等。我之前是在負責打掃衛生,之后還負責清洗床鋪,最后我呆在廚房幫忙剝豌豆。在剝豌豆期間,我從廚房的大媽那了解到這里面居住的老人家大多是男性。但有一對老人家很特殊,他們是夫妻,從河南特意過來云南安享晚年,想想就覺得很溫馨,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來形容可謂是再貼切不過了。剝著剝著,一位老人緩緩走來,他是一名老軍人,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并不古板,非常熱愛跳舞。在一段節奏輕快的音樂下,老人歡呼雀躍,臉上洋溢著幸福。不禁讓我覺得,其實幸福就是這么簡單,做著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就夠了。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指充分發掘大學生潛能,培養創業基本素質,提升創業綜合能力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大學生樹立較強的創業意識,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鍛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從而形成完備的創業素質和能力,為自主創業打下良好基礎。
學生管理工作的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在學生管理中滲透創業教育,培養創業意識,提高心理素質,鍛煉實踐能力,為今后自主創業奠定堅實基礎,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新時期面對大學生就業壓力挑戰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管理實際,談談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如何滲透創業教育,以期與同仁們切磋。
一、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創業者起著驅動作用的個性意識傾向,包括創業的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世界觀等要素。喚醒學生的創業意識,激發其創業熱情,是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基本條件。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過程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的重要途徑,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生入學教育與創業意識培養
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開端,無論對個人的成長成才,還是對大學教育功能的最終實現,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在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多年來將創業意識培養作為重要內容滲透在各個環節,幫助新生初步樹立創業意識,收到良好效果。
學生對新環境具有新鮮感。如何運用好這個新鮮感,讓新同學在新的氛圍中產生新的感受和認識,極為重要。這種第一印象,發揮著啟始功能。學生們剛走進高等學府,有多少新的期許,多少親切感和新奇感,心中不免涌起新的希望和決心,新的規劃和目標,它的作用是不可小視的。
1.在校史校情教育中培養。每個學校發展歷程雖不盡相同,但大都經歷一個艱苦奮斗,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更是如此。創辦者姚多忠校長從“頭頂一片藍天,腳下無一寸土地,手中無錢,身后無兵”的狀況,經23年艱苦創業,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使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層次不斷提升,規模逐漸擴大。目前設12個專業群,40多個專業方向,面向全國招生,在校生達一萬余人。這一部活生生的創業史在入學教育中,通過參觀校史展覽,向新生講述學校創業發展事跡,激蕩心靈,激發學生潛在的創業激情和創業意識。
2.在專業思想教育中培養。根據各專業特點,結合本專業創業需要,各專業老師在專業介紹時就滲透和本專業相關的創業活動或與創業有關的教學實踐。比如經貿系老師帶領學生參觀“ERP沙盤企業模擬室”,并在后續學習中指導開展ERP沙盤企業模擬大賽、營銷策劃大賽等。詳細說明從原料采購,公司設備設置,產品研發,財務預算,產品定價和費用支出等方面,對公司的日常業務進行綜合規劃,使同學們增長見識,盡早了解企業運營流程,提升學生的創業興趣。
3.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培養。現代社會,大學生只有盡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認清自我,不斷探索開發自身潛能的有效途徑或方式,才能準確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人生。對于有創業興趣的學生,如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有所引導,將有利于其在大學生活學習過程中培養創業意識和能力。我們從新生入學起就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活動,舉辦“職業規劃大賽”,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進行創業意識培養。
(二)學生日常管理與創業意識、能力與素質培養
新時代大學生要不斷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要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憂患意識,要努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在日常管理中我們注重強化創業意識和能力培養,包括專業技術能力,即創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敏銳的市場觀察能力,即對市場的認知和把握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即市場營銷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社交溝通能力,即合作能力和人際協調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即對可能發生的危險要有預見性和心理準備等,從而提升創業綜合素質。
1.環境文化熏陶。在校園、班級環境中營造創業文化,滲透創業意識教育。第一,在黑板報、宣傳欄上要形成突出和強化創業意識的人文環境,形成提倡大學生創業的氛圍,倡導大學生創業的價值觀念。第二,在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中突出與強化創新、創造,形成創造性教學風氣,形成“學習為創造、在創造中學習”的良性循環,形成人人爭創造,人人爭創新,人人想創業的思想文化環境,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和強化大學生的創業意識。第三,在學校的制度建設上,鼓勵師生創新、創造、創業。第四,要廣為宣傳成功創業者的創業事跡,創業方法和奮斗經歷,為大學生樹立榜樣。每年不定期邀請成功創業畢業生返校作創業事跡報告。
2.多種形式強化。輔導員、班主任是學生管理的主干隊伍,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班會、班級日常管理等形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注重培養和強化大學生在活動中的綜合能力和創業能力。第一,針對有創業意識的學生,在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可采取鼓勵、引導方式進一步激發其創業意識,激勵其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為今后創業打下堅實的創業能力基礎。第二,通過主題班會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在班級主題班會中,定期進行創業意識培養方面的主題討論,確定一個主題,在班級營造創業文化的濃郁氛圍。第三,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在班干部的選拔和任用上,有意識的讓那些有創業意識又符合任用條件的同學擔任班干部,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班級活動多舉行一些以創業為主題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鍛煉其實踐能力。
3.組織專門的創業活動實踐鍛煉。創業活動既可結合專業課程學習進行,也可結合寒暑假的社會實踐進行。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鍛煉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刻苦耐勞精神,并從中有所感悟和發現。讓學生設計產品,并實地考察生產該產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我院動漫與制作專業學生與合肥三美集團合作的動畫片《我要打鬼子》已在安徽科教頻道順利播出。通過動畫短片制作實訓形式進行真實性生產,強化了學生的操作技能。
二、在學生管理中培養學生的創業心理素質
在同等條件下,成功者往往是心理素質好的。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成功創業的必備條件。創業心理素質主要指創業者在創業實踐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起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特征。創業教育尤其要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性、堅韌性、克制性、適應性等心理品質,為他們日后自主創業打下堅定的心理基礎。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艱苦奮斗創業精神,適應環境及社會生活,自我調節控制情緒的能力,具有團隊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等,是創業必備的心理素質,同時也是創業人才成長中著重培養的心理品格。在學生管理過程中,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創業品格對今后成功創業至關重要。
(一)廣泛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
1.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檔案,以便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年新生入學學院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心理普測,內容除基本心理情況外,還有能夠評定情緒、思維、行為、人際關系等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等。通過心理普查,為每位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客觀記錄學生心理發展動態,真實反映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便于輔導員、班主任全面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并對少數有較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有效疏導和個別輔導。
2.廣泛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利用學院廣播、校園網、校報、櫥窗、板報等宣傳媒體,廣泛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通過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增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每年5月25日學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 活動,利用心理健康類電影展播,心理類書籍和圖片賞析,心理健康演講比賽,問卷調查,主題班會等一系列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加強了人際交往,大學生戀愛觀,網絡成癮,就業心理,創業心理教育,有效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喚醒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完善人格,提高綜合心理素質。
(二)學會自我心理調適
幫助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以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增強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1.強化心理咨詢中心功能。加強心理咨詢中心建設,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學生處聯合就業辦對一些在就業和創業方面需要心理咨詢的學生,提供思想引導,心理輔導和就業導向。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加強日常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對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幫助。
調節目標。不少大學生在學習、就業、創業等方面的挫折都與目標確立不當有關。因此,大學生必須學會根據自己實際能力正確設定生活和奮斗目標,調整理想水平,并在前進中及時調整。在目標實施過程中,發現預設目標不切實際,前進受阻,教會調整方法,以便繼續前行。
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幫助他們根據自己學習、成長要求,正確分析自身長處和不足,對自己的弱點和缺點要充分理解,以便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實現自我價值。
增強挫折認知水平。幫助他們學會對客觀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確認識。如有的學生因一次考試不及格就悲觀失望,甚至自暴自棄。這種表現是由其錯誤認知導致的。人生道路總是崎嶇不平,豐富多彩,一次失敗不能代表全部。人生成才之路、成功機會很多,只要努力,就有一個嶄新的未來。
三、在學生管理中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社會實踐能力是學生創業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成功創業的必備條件。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把所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可彌補因社會閱歷淺而造成的實際知識短缺,并不斷調整自身知識結構,拓展知識面;可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并使所學知識進一步充實、更新;可在用所學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同時,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業教育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挑戰,從以教師為主,以課堂為主,以書本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以實踐為主和以能力培養為主。在學生管理中,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形式,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對學生今后成功創業至關重要。
(一)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社會實踐能力
為使學生能夠成功走向社會,根據學生特點和愛好開展大量的校內外文化、科技、體育活動,為學生充分提供鍛煉平臺,培養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1.校園文化活動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以文化搭臺,德育唱戲,讓校園文化真正成為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報刊、文化長廊等,塑建“文化育德”、“文化育人”氛圍,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充分展現自我價值,我院經常開展大型文藝晚會。由于我院學生藝術水平不斷提高,作為安徽高校代表參加了第一屆華東六省一市大學生舞蹈大賽,單人舞《淮調》榮獲創作類一等獎,群舞《追太陽》、《青春節拍》、《我們都是李向陽》榮獲創作類二等獎,群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榮獲表演類二等獎,同時,我院還獲得了舞蹈大賽“優秀團隊組織獎”。學生在一系列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
2.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我院定期開展人文講座,各類知識競賽,辯論比賽,演講比賽等,學生大膽展現自我,各種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彌補了課堂知識的不足和個人認識的單一化,有助于促進文化素質提高。
3.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體育精神的發展。娛樂性的校園體育活動能把學生從疲憊的學習狀態中轉移到文體活動的興奮點。每年十月份舉辦田徑運動會,形式各樣的體育競賽,不僅鍛煉了學生體魄、緩解了緊張的學習神經,而且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競爭、合作和人際交往。
(二)舉辦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社會實踐活動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通過社會實踐,可幫助大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了解社會,認識國情,提高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認識。磨練意志,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人生觀、價值觀進一步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我院每年抽選學生參加由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青團安徽省委員會主辦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大賽暨大學生創業大賽,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努力,連續三年榮獲職業規劃設計大賽暨大學生創業大賽兩項金獎。我院先后與淮南市政府信息中心、中北巴士公司、萬泰電子有限公司、泰博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及省外70多家大型現代化高科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作為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實習和社會實踐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三)加強社團管理,建立實踐基地
加強創業類學生社團的管理和指導,將創業類學生社團打造成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實踐陣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我院上百個社團中,“億繡協會”、“夢源創業協會”、“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心”等創業實踐類社團頗具影響。學生處依托創業社團建設,有效引導、規范、維護大學生創業實踐的正確發展方向,不斷夯實大學生創業實踐的群眾性和現實性基礎,提供必要條件,使之形成勇于拼搏、善于創造的高校創業文化。
1.支持大學生創業社團開展活動。支持和引導大學生創業社團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按照社團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勤工助學、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創業講座、創業論壇等創業實踐類活動。為學生了解創業知識,提升創業意識注入活力,創造條件,搭建舞臺,營造氛圍。如:每年定期舉辦“億繡秀藝展覽”,將部分作品進行義賣,所得款項作為愛心基金慰問孤寡老人;“夢源創業協會”每年舉辦社會調查活動,聯系知名企業,參觀學習,與淮南其他高校舉行校際創業經驗交流等。
2.加強對大學生創業類社團的指導。我院在大學生創業類社團的組建和發展過程中,加強指導,把握正確方向。選派有專長和責任心強的教師指導開展各類實踐活動,組織和引導大學生參與勤工助學,發揮智力優勢開展經營活動收到良好效果。如市場營銷專業課老師指導“夢源創業協會”,該教師具有多年營銷和社會調研經驗,指導卓有成效;“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心”指導老師為我院就業辦副主任,使社會實踐較好地與就業指導相結合。
3.加強大學生創業社團骨干隊伍培養。支持創業社團活動,就要高度重視對創業社團負責人的選拔培養,使那些思想過硬,作風正派,有創業意向,了解創業知識,素質全面,有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社團負責人。在推優評獎和綜合素質測評等方面充分考慮他們從事創業社團工作及其業績,通過他們凝聚更多有創業意識的學生,使創業實踐類社團聚集在黨團組織周圍。學院對大學生創業社團負責人進行創業知識培訓,有針對性地提高他們的創業綜合素質。我院大部分創業社團人員參加了省人社廳組織的“SYB”(START YOUR BUSINESS創辦你的企業)創業培訓,培訓中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掌握創業方法和過程,在培訓中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1.嚴峻的現實警示我們要進行感恩教育。當今社會受到市場經濟的巨大沖擊,人們的思想不斷發生劇烈變化。從大的社會背景來看,有很多不和諧的現象:人們對自然環境的肆意破壞,少數人崇洋,很多人不遵守社會公德,還有前段時間出現的“范跑跑”“楊不管”等。究其原因在于人們不懂得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祖國。而作為學生來說也面臨著這些思潮和行為的沖擊,小學階段的行為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目前我們在校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絕大多數獨生子女在享受著家庭里長輩們的寵愛和呵護,享受著比較豐裕的物質生活,也滋生了一些不好的行為:在學校內的行為習慣好了,可到社會上就不行了,隨處亂扔垃圾;文明禮貌在學校行,到家里就不行了,對家長吆五喝六;嘴巴上說尊老愛幼,做起來又是一個樣。父母的養育不知道回報、升國旗時不能嚴肅、春游時隨手亂扔垃圾等,這些不和諧的現象比比皆是。我們細分析了一下,其原因在于學生不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不懂得感謝老師、同學、家長;不懂得感恩社會、感恩自然……而這一切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缺少一種感恩的意識,沒有形成自覺的感恩行為。
2.學生的現狀需要我們要進行感恩教育。我校歷來將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先后取得了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范學校、銅官山區行規示范學校、銅陵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經驗。但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行為習慣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校開展的“拒絕零食擁抱文明”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段時期內學生的行為習慣明顯好轉。可是一旦放松,想讓學生自覺管理時,此項工作就又有反彈和回潮。這樣反復進行管理和教育既勞神又費時。我們在經過了認真的思考之后認為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將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轉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還停留在僅僅解決了表面問題而沒有在學生思想深處轉變這一層次。此次我市教育局提出的“文化育人特色立校”課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指引方向,我們著手研究如何將學生的行為規范轉化為內在的需要,進而形成學校的一種特色育人文化。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提出了《依托學生感恩教育,推進學校特色文化研究》的課題,著力讓學生從小就養成一種感恩意識,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伴、感恩身邊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國,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準則、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感恩教育形式多樣,特色文化魅力初顯
1.開展感恩教育特色活動,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學者劉金鐸在他的《道德體驗論》中提出:如今的學校德育未能達到引導者預期的效果,理論界稱之為“德育失效”。我校該課題研究的最主要內容就是結合目前各類節慶日,開展感恩活動,每學期少先隊負責擬定具體的活動安排和計劃,并組織對班主任和相關的活動指導老師進行培訓。我校課題組已經進行了一學期的研究,初步成熟地制訂了本校感恩教育活動安排表,各班已按照安排開展了研究活動。比如九月份的主題是感恩老師、十月份的主題是感恩祖國等等。各班級根據學校的活動安排表做到早安排、早謀劃、早布置,每周的主題班隊會、晨會班主任都有主題,學校的感恩教育活動扎實開展,效果顯著。
為了讓活動能深入人心,讓更多的同學能體驗到感恩教育,學校精心組織了各種類型的特色活動,如:“幸福在身邊”“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征文、感恩自然征文、攝影展、感恩格言書寫、感恩主題課本劇表演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這樣讓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參加到活動中來,受到教育。下一步,我們課題組將進一步優化活動,爭取以活動創設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突出創新結合形式,從而從行動上發生轉變。比如今年6月份,我校2009屆畢業生將舉辦一場以“帶著感恩出發”為主題的畢業生典禮。今年是建國60周年,學校也舉辦了十月份的感恩祖國的征文活動。
2.建立學校與家庭教育紐帶,構建家校合作模式。在學校感恩教育活動中,我們覺得感恩的對象除了校園里的教師、伙伴,更多的是在家長、社區。因此我們將感恩教育活動延伸到家庭、社區,在節慶日開展社會實踐、慰問幫困活動,為隊員搭建實踐感恩的社會舞臺,拓寬感恩渠道。使感恩教育效果也不僅局限在校園,更輻射到了整個社會。
首先,與家長達成共識,爭取家校共同實現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學生的感恩教育不僅僅在學校進行,還需要家庭的配合,因此與家庭的聯系是非常關鍵的。我校課題組已經做了先期的研究,學校設計了感恩表現手冊。如家長“同填活動”,家長給孩子寫一份評價表,對孩子在家的表現進行評價等。下一步,課題組將針對實際不斷通過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的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不斷完善評價的形式和內容,最終制定較為成熟的“感恩表現練習冊”。
其次,走進社區,積極開展豐富的活動。每逢婦女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我們經常性開展活動,有幫困義賣、有學包粽子,還有為孤寡老人打掃衛生、贈送自制春聯、向爸媽寫感謝信……建立了活動站、紅領巾社區服務小隊,形成一個個踐行感恩的“無墻”課堂。在平時,我們的“啄木鳥”小隊、“護河”“護綠”小隊都積極行動起來,在商南、人東社區內開展保潔行動。其中我校的403中隊還被評為銅陵市雛鷹假日小隊特色小隊,有的老師還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少先隊員要為建設美好家園盡一份力,做一個新時代的感恩好少年。
3.日常教育與學科課程、校本課程進行整合。首先,我校課題組已將感恩教育與學科滲透校本教材納入課程,教導處已經將各學科教學內容進行了整理和審校。制定了感恩教育學科滲透安排表,各學科任課老師能根據安排進行課堂教學。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效果很好。如:省教壇新星陸常波老師執教的《慈母情深》一課,在學校內收到很好效果后,還應邀送教到郊區金華小學,讓那里的學生也感受到了感恩教育的魅力。今年的銅官山區小學語文教學大獎賽中我校肖萍老師執教的《生命》以獨到的解讀、準確的語言很好地將文道進行了結合,教育學生敬畏生命,感恩生活、熱愛生活,一舉奪得全區一等獎。其他的學科如音樂、體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感恩教育滲透已經在穩步進行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將感恩教育校本教材納入課程。學校課題組已經組織教師編寫了“與感恩一路同行”校本教材,該教材分為低、中、高三個年級段。學校每周安排一節晨會課作為感恩教育課,教材試用一個學期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經過一個學期的使用后,我們將此套教材送給安徽黃山書社審閱,黃山書社的領導對此書非常感興趣,左社長在評價中這樣寫道:感恩教育成為一股新時期的教育浪潮在中國大地上席卷而來。而長江路小學的感恩教材則在感恩教育中起到了示范和啟迪的作用,而一本好的感恩教材,會給青少年帶來無窮的心靈力量。此套教材將在今年的8月份全國出版發行。銅陵市的主要媒體《銅陵日報》也對我校的感恩教材做了整版的報道和宣傳,此套教材在我市已經受到大家的關注和歡迎。下一步將探索研究如何更加有效使用教材,推進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建立有效、操作性強的課堂教學模式。
4.探索學生感恩教育評價方式,樹立學生感恩典范。感恩教育是一個比較“老”的話題,但隨著時展和社會進步又不可能急于求成。我校在前期進行的研究中已經做了探索,如:“家庭里的好孩子”“社區里的好公民”等新的表彰評價模式已初具規模,受到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但在任何新生事物的研究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困惑和不解。因此,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也是我們課題組著力要解決的問題。因為,感恩意識的真正確立和培養在于學生從內而外自覺養成習慣,如何樹立學生中的榜樣,發揮身邊模范的示范作用就值得我們思考。于是,我們在學生評價方面又作嘗試,幾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開展了“校園感恩之星”的評比,在經過了學生推薦、教師考核、社區意見等嚴格的評選程序之后,評選出了100名首屆校園感恩之星,此項活動還被《銅陵日報》《安徽市場報》和新浪網刊登。可以說,這些校園感恩之星在各個班級成為大家爭先學習的榜樣,在各個班級中形成了良好的感恩教育的氛圍。
5.加強教師感恩教育,讓師表成為感恩的榜樣。對小學生來說,感恩意識的形成,不可能僅僅從書本上學到,必須從成人社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情感和言行對學生起著“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和“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良好的師德師風對學生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利的。我們通過教師政治學習,開展班主任論壇、聽師德報告、組織師德大討論等活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從而強化教職工的教書育人意識,做到以學生為本,既教育引導學生,又幫助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用嚴格的教誨、科學的管理、周到的服務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用教師的感恩行為,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使教師成為感恩的榜樣。
讓教師成為學生情感的共鳴者。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并不是單向的,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贏得了學生的愛,而且這種愛,讓教師成為學生情感的共鳴者,使學生學有榜樣。如學校要求學生生病住院或者請假了,老師要去看望,或打一個問候的電話,這個行為雖微不足道,但在學生心中卻有了深刻的烙印。今年我校的一位老師住院了,班里的學生自發地組織起來去看望老師,有的學生親手做了小卡片、折了千紙鶴等禮物,從這些點滴的小事中可以看到學生的品行,可以看到感恩在學生身上的影子,學生懂得了施恩。
讓教師成為學生人格的尊重者。我區教育局實施“精細化管理辦校內涵發展育人”活動以來,我校又認真地在規范課堂教學上做了大量工作。結合感恩教育,我們要求教師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和學生一同喜怒哀樂,一道共同成長,成為學生的朋友,與學生以心換心地述諸心靈,暢談理想,體味人生,憧憬未來,達到心靈相通。如:我校積極開展了“小評委評老師”的活動,就是讓教師上課,學生做評委。學生們在聽完了老師們的課后,認真地評課,并撰寫了評課記錄表,他們從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理解很客觀地對老師的課進行了評價,當上課的老師看到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時,一個個恍然大悟,明白了學生們的需求,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好課堂是什么樣子的。隨后,老師也積極撰寫課后教學反思,客觀、認真地分析自己課堂上的成功與不足。不僅是課堂需要了解,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娛樂,各個方面都需要去深入了解。學校組織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認真觀察平時學生們喜歡的游戲活動,通過了解掌握了學生們的心理趨向之后,在校運動會上就新增設了射擊、玩悠悠球等項目。運動會既別開生面又充滿了兒童的趣味性。老師們在運動會之后紛紛認識到自己小時候與學生一樣也有自己獨特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轉變了一種教育觀念就是:學生只要玩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