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08: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信息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注重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小學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必須要注重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表現,因人而異地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小學生在實現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與其他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繼而通過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創造及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想方設法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同時在合作學習中,形成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進行《來畫蟲》這一節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先利用計算機收集相關蟲的圖片與資料,再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來查找這些蟲蟲的繪畫方法,并收集相應的資料,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片分組教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繪畫,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地分組,通過協作來完成蟲的繪制,并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增強學生的繪畫能力。
⑵開賽前要明確只能喊出鍵盤上的字母或者符號的口令,錯喊為輸。做的同學要用最快的速度用相應的手指做出正確的回答。
⑶活動可兩人一組,隨意面對面坐下,同學甲將雙手伸出,五指向上,與肩同齊,做好游戲準備,準備就緒后,同學乙喊出一個口令“:a”。同時甲要很快移動左手小指,做出由上而下具有彈性的“擊”鍵動作,擊鍵動作要輕快,擊一下就縮回來。手指的動作是由上而下具有彈性的“擊”鍵,而不是“按”鍵。
⑷同學乙如此不斷的喊口令,直到乙按照口令指定準確為第一局活動結束。
⑸第二局活動交換操作,同學甲喊口令,同學乙按照口令擊鍵。甲指定準確后再次交換開展第三局、第四局……在一定時間內以擊鍵次數多且正確者為勝。
⑹如果是多組同時進行,勝出的同學可以與別組勝出的同學一起進行復賽、決賽。游戲適宜人群:9歲以上的幼兒。游戲需要準備的材料:沒有特定的材料,只需要有合適的場地即可。游戲的技巧在于擊鍵的同學要目不轉睛地盯著對方的眼睛,因為少兒們都喜歡盯住哪里就喊什么;不要搶節奏,一定要等對方喊出口令的同時快速指定,當然更不能慢節奏,因為口令落音后再指定,就是準確了也不算數;游戲的難點是對方毫無規律地反復喊出鍵盤上的符號口令,因為少兒們多次指定錯誤后就會心煩意亂,盲目出手;同學們在慌亂中要注意,避免誤傷自己或他人;注意游戲過程中的其他安全。
二、教育教學實施措施
小學階段中,課程設置的起始年級建議為小學三年級。較遲開始開設指法信息技術課程的地區或學校,應考慮到小學高年級學生接受能力相對較強的情況,采取適當調整課時等方法來保證學生在小學階段結束時達到規定要求。一些確有條件在一年級或二年級進行指法信息技術教育的地區或學校,建議在讓學生“入門”和“感悟”的原則基礎上,將低年級學生的指法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相伴或融合進行,一般不建議以獨立課程的形式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應確保每周至少1課時。課堂是信息指法技術課程實施和學生信息素養發展的主陣地,也是展現教師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建議指法信息技術教師遵循基本的教學導向,精心設計和實施課堂教學。
三、教師對小學生的信息素養找回“培養學生興趣”的教學責任
1《.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做出了以下的幾點要求
利用信息技術工具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信息的能力;對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術條件和環境的基礎上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積極探究技術應用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首先要使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并使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但運用信息技術整合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運用了信息技術的課堂,是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動靜結合、生動活潑的課堂,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筆者特意為三年級設計的《美麗的大自然》一課,是小學生學習和研究科學啟蒙的第一課,也可以說是小學階段全部科學課的緒論課。它將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大自然,涵蓋了科學課所要學習研究的內容和學習方法。同時,它還要喚起學生對大自然中各種事物的關注,使他們產生學習和研究的欲望,進而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獲得感性認識,體驗成功的快樂,營造愉快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性,筆者運用信息技術,設計了“一看二做”的教學過程。一看就是觀看有關大自然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認識大自然的一些物體和現象。二做就是做實驗,筆者先演示了兩個有趣的小實驗——“小噴泉”和“水往高處走”,再讓學生動手做。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在動手做實驗時,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此時,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筆者再告訴他們:從今天開始,我們開始學習科學這門課,科學課很有趣,它就是專門研究大自然的。
2.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
小學科學書本中有的課文內容很抽象,僅憑教師的講述,學生即使當時學了知識,也只是一知半解,并沒真正理解、掌握,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而運用信息技術,卻可以豐富課堂教學。例如,筆者在教授《探索宇宙》一課時,發現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對宇宙中的許多現象難以理解。因此,在課堂上,筆者先讓學生觀看有關視頻,借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后又將實驗和投影結合,讓學生看到“銀河系”的狀態。筆者在圓形透明的水槽中裝了一些水,在水中撒上泡沫代表銀河系的星系,把它放在實物投影儀上讓學生觀察。學生從水槽的側面看水面是平的,屏幕上的正投影也沒有形成旋渦。當筆者用玻璃棒繞中心快速攪動水槽中的水時,水中的泡沫一起繞中心快速旋轉起來,從水槽側面看到水面中間向下凹形成鍋底狀,屏幕上的投影也形成了旋渦狀。這樣的觀察是比較真實有效的,使學生有機會看到了平常難以觀察到的自然現象,豐富了課堂教學。
3.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暗箱”問題
小學科學課中,有許多知識屬于“暗箱”課,如《人的消化系統》《人的血液循環》《植物怎樣“喝水”》等。這些課文要求學生了解人體的生理知識,知道人體內部的生理變化,理解植物體內的變化等,要達到這些要求空洞的講解往往難以達成教學目標。而借助信息技術,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很好地解決“暗箱”課的問題。例如,《人的血液循環》一課,是典型的“暗箱”課,學生從外部無法觀察到人的血液循環。于是,筆者就借助視頻讓學生親眼看到了人的血液循環,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教師再講解,學生便能輕松掌握相關知識,解決了“暗箱”中的難題。又如,在《植物怎樣“喝水”》一課中,水分代謝是植物內部的運動變化,既看不到也摸不著,要學生掌握水分代謝的全過程,僅靠做三個實驗是不能說明全部問題的,因此,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建立一個發展想象的空間框架,把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導管運輸水分、用氣孔排出水分三方面的知識統一在一個有機的整體中去掌握。為了解決這個“暗箱”問題,筆者設計了一個動畫,讓學生在動畫演示的過程中了解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導管運輸水分、用氣孔排出水分的完整過程,把部分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完整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4.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溶解》一課,要求學生通過做實驗,把所觀察到的現象經過思維加工準確地運用語言表達出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筆者先讓學生做“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的實驗,讓學生感知、認識并理解溶解現象。然后,筆者把這個實驗利用投影儀展示出來,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通過觀察,學生發現放入水中的高錳酸鉀顆粒慢慢變小,最后消失得無影無蹤,水槽中的水卻慢慢變紅了。由于學生親自動手做了這個實驗,再用投影形式強化認知,大家都能說出什么叫溶解。把一個實驗具體到細節的放大,容易使描述更清晰,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同時也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培養。
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1.找準結合點
找到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最佳結合點,是有效利用好信息技術的關鍵。課堂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教學片段、一個具體事例,甚至可以是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要用得恰到好處,要與傳統教學取長補短、交相輝映。
2.體現主體性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要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當前,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的輔助教學幾乎都是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的,常常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的過程中,可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一定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場景和一些趣味練習及智力游戲等。例如,在《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中,教師在設計課件時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兩個朋友在玩乒乓球,不慎將乒乓球掉入了一個很深的洞中。隨后,出示一個問題:同學們能不能想個辦法將乒乓球取出來。學生在這種情境下充分討論,教師在熱烈的討論中順勢導入新課。這樣的設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探究活動得到了充分的促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農村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建設的主要內容
我們通常所謂信息化硬環境,是指農村中小學校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所需要的器件、軟件等綜合起來可以促進農村教育的環境條件。硬件環境包括各種的教學器材、教學用具以及教學材料等設施,如:電腦、投影儀、交互式白板、電子教室等等,如果沒有這些硬件設備,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教學活動也就無從談起。我們通常所謂信息化的軟環境,是指農村中小學校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所需要的非物質條件、無形條件小學之和構筑而成的環境。軟件環境包括各類的可以觀察和記錄到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監測動態的各類設備、設施,能夠記錄著教學任務的工具。我們通常所謂信息化的人文環境,是指農村中小學校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人為因素,以及對信息化教育教學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包括學生的現代教育意識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程度等等。硬件環境建設、軟件環境建設、人文環境建設三者都是至關重要的,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具備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能力的教師,沒有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再好的現代教育技術條件,都將難以發揮作用。
二、農村中小學校信息技術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近些年,在我國農村地區實施的“校校通“、“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農村信息化教育水平,縮小了城鄉之間的教育發展差距,但是在整個農村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推進過程中,仍存在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諸多問題。經費短缺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每年用于更新信息化教育設備的資金投入仍然不能滿足需求,更不能適應當前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信息行業的技術更新非常快,設備的新舊換代日新月異,一些信息化設備往往經過一兩年就會淘汰。2.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滯后。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對教學環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教師對網絡信息化教育的認識不夠、認識的內容不到位,限制了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農村中小學校的管理者普遍在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認知上存在幾個不足,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設上存在較多的誤區導致產生的學生生源信息上的制約效應,而且也不重視信息化的使用,主要采取的是傳統類型的教學觀念。因此沒有指定的信息化資源利用的具體措施和機制。相當一部分教師對于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使用傳統類型的教學,用一支粉筆、一個黑板、一張嘴來灌輸式的教學,而不采取現代化的信息化手段進行開展教學。
三、加強農村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建設的幾點對策
1.保障并逐步加大中小學校信息化經費投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與各級財政部門的聯系,在農村開展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中要求各級財政部門給予足夠的資金保障,并確保每年的信息化教育經費逐年的增加,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證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教育行之有力的開展,同時學校在使用信息化教育專項經費中也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開支,考慮各方面綜合因素的基礎上做好經費使用的規劃、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設備的采購等落實,確保各項工作有些的開展,與此同時也要加強監督和檢查,這樣才能夠使農村信息化教育有效的落實并順利實施,也保證資金可以劃撥到位和使用效益。2.中小學校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觀念要有所更新,素質有所提升。教育信息化首先要從觀念上進行更新和轉變,在現有體制下進行創新、制度上加以改進,同時要進行觀念上的有效突破。因此,無論是各級主管部門還是學校職能部門都要進行教育觀念上的一次轉變,轉變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一是教育管理部門的觀念要轉變。教育的管理在整個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必須要首先轉變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深入研究國家關于教育信息化的相關政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內涵,明確發展思路,為當地教育信息化建設指明方向。二是學校管理者的觀念要轉變。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運行、應用需要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學校領導是教育信息化的決策者、開拓者,因此轉變校領導的觀念是解決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意識和方向的問題,要喚起校領導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欲望,并要使他們知道如何去發展教育信息化。三是教師的觀念要轉變。教育信息化首先要著力于培養教師應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四是要把師資培訓作為重點。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針對農村年齡結構偏大的教師,探討如何幫助他們提高實際運用現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3.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促進教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是由問題本身所引起的,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進步不斷開拓的過程,在不斷的更新中可以引起學生認識上的改變,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和對知識的渴望。在網絡信息化的時代,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的建設路徑可以真實的反映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使其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其自身的環境,從而使學生認識自我、提升自我。
總之,農村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對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改革,加快教育發展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都有積極作用。對于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創新型人才,創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社會體系,更具深遠的意義。
作者:張靜 單位:蘭州市電化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二、整合學科,全方面發展
計算機為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提供了可能,同時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就要充分把計算機知識和其他各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計算機知識在生活中能夠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讓學生的每一門學科的知識都能做到學有所用,例如,在講解Word時,教師可以利用Word對作文進行創作和修改。當講解圖畫軟件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美術,讓學生通過網上繪畫進行圖畫練習。當學到互聯網知識時,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查找語文、數學、英語等資源,為這些學科的學習提供便利。這樣的學習既為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可以完成其他學科的學習任務。這樣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計算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愛好,也同樣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創新思維得到加強,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會主動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鉆研和學習它。我們應該加大教學的新穎性,以此來引導學生,使學生這種興趣長盛不衰。小學生尤其如此,多媒體技術使數學字母變成了圖畫、聲音,對學生的視覺進行刺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學習中去,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互動活動中去。例如,在進行“圓的認識”這一課時,我便通過Flash做成直觀形象的圖畫:第一輛車的車輪是方的,第二輛車的輪子是是圓的,但是車軸卻是方形的,并且車子行駛起來往往是顛簸的,第三輛車子的輪子也是圓形的,而車軸是圓形的,車子在路上行駛的時候,非常平穩。于是,我便針對這一情況提問學生:為什么第三輛車子行駛起來非常快和平穩呢?學生針對這一情況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四、充分利用動畫展現規律,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以動畫形式給學生展示了直觀,形象的事物規律,它把聲、光、電融于一體,利用多媒體的各方面功能,閃爍、移動地讓學生真實地感受,理解概念的內涵。例如,在兩位數減一位的退位減法中,在畫面上出現了三捆小棒和五根小棒,讓學生減去九根小棒,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試著自己操作一下,找出簡單的方法來。這時畫面上出現了一只小熊,小熊首先把一捆小棒分開,從分開的小棒中拿出四根小棒和五根小棒放在一起,去掉九根小棒,等于二十六根小棒。在小熊擺放小棒的時候,加上音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親自觀看了整個過程。看完之后,學生可以反復操作,不斷觀看,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關鍵是不夠減得向前借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這種利用多媒體的特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抽象的知識變成具體的思維形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五、信息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如教學“認識鍵盤”時,我先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篩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
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關于信陽市南灣地區小學教師的信息能力現狀的調查包括在日常教學中制作教案的形式,上課使用的課件是否自己制作,能操作的教學媒體,會使用的工具軟件,能否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五個問題。
1、在日常教學中制作教案的形式。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案有紙質教案和電子教案,通過教師使用教案的形式可以看出教師對計算機的使用情況。從調查可以看出,有57.9%的小學教師以紙質教案為主,少量使用電子教案,有30.08%的小學教師用紙質教案,說明電子教案的使用率不高。
2、上課使用的課件是否自己制作。教師日常使用的課件有自己利用編輯工具制作的,這種課件在制作的過程中融入了教師的教學思路,但是這種方法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也有教師從教育信息平臺下載進行加工的,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借鑒他人課件的優點,但是目前優質的教學課件較少。調查表明:50.6%的小學教師從網絡上下載并修改,這樣既融合了自己的思路,又借鑒了他人課件的優點,還能節省大量的時間。
3、能操作的教學媒體。教學媒體包括傳統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不但會使用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這樣的傳統教學媒體,而且還會使用計算機這樣的現代教學媒體。
4、會使用的工具軟件。通過調查可以看出,90%的小學教師會使用Word,55.8%的小學教師會使用Excel,69.2%的小學教師會使用PowerPoint,說明大多數小學教師辦公處理軟件都應經會使用。而只有25.6%的小學教師會使用Photoshop,35.1%的小學教師會使用Flash,對于網頁制作軟件Frontp-age/Dreamwave和Authorware會使用的教師則更少。
5、能否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調查表明:對于“能否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這個問題,只有62.7%的教師認為還可以,說明部分教師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信陽市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倫理道德現狀
關于信陽市南灣地區小學教師的信息倫理道德現狀的調查包括對盜版軟件態度、對網上的不良信息的態度、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或在網上散發病毒的行為的看法、是否經常向學生講授互聯網的利與弊四個問題。
1、對盜版軟件態度。為了節省成本,很多人會使用盜版軟件,這不僅危害了別人的利益,有時候也給自己帶來很多不便。對于盜版軟件態度的調查,有30.3%的小學教師認為便宜經常購買,有66%的中小學教師會偶爾購買,只有3.7%的小學教師反對盜版絕不購買,說明部分小學教師這方面的意識較弱。
2、對網上的不良信息的態度。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網絡環境中到處充斥著不良信息,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毒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調查表明:對于網上的不良信息,0.5%的小學教師經常瀏覽,35.6%的小學教師很少瀏覽,59.4%的小學教師從不瀏覽,說明大多數小學教師對于不良信息持抵制態度。
3、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和在網上散發病毒的行為的看法。調查表明: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或在網上散發病毒的行為,有86.2%的小學教師認為應該嚴厲懲罰,有12.3%的中小學教師認為視情況而定,有1.5%的中小學教師認為有高超技術是能人。說明大多數教師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或在網上散發病毒的行為予以堅決抵制,但也有少數教師認識存在偏差,還有待提高認識。
4、是否經常向學生講授互聯網的利與弊。互聯網的普遍應用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作為一名教師,有正確引導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經常給學生講述網絡的利弊,告訴學生哪些是道德的、文明的、符合法律規定的,哪些又是不該做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的信息道德觀。調查分為三種情況:有55.8%的小學教師偶爾向學生講授互聯網的利與弊,有13.7%的小學教師表示從來不向學生講授互聯網的利與弊,只有30.50%的中小學教師經常向學生講授互聯網的利弊,說明大多數教師這方面的意識還欠缺。
(三)信陽市南灣地區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現狀
關于信陽市南灣地區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現狀的調查包括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次數、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主要方式、需要培訓的內容、限制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最主要原因四個問題。
1、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次數。這個問題是了解教師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情況,教師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次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教師提升信息素養的積極性。結果顯示:有85.8%的小學教師都參加過信息技術課程培訓,只有14.2%的小學教師從沒接受過培訓。說明大部分小學教師都愿意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但是還有很小一部分教師表現不積極。
2、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主要方式。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方式有很多,如,教師講授、小組討論、專家講座等,還可以把多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中小學參加培訓的主要方式是教師講授為主、學員練習為輔,占67.6%,這說明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方法比較單一。
3、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重點應放在哪里。小學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才能更好的實施多媒體教學或信息化教學。因此,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必須依靠教師自身的學習以及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才能實現。大多數小學教師認為應該以“課件制作技能”為重點,占92.6%,有53.3%的小學教師認為重點應該放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上。說明培訓部門不僅注重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方法,還應該注意提升教師實際的課件制作能力。
二、結論
通過對信陽市南灣風景區及相關縣區的問卷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小學教師有一定的信息素養,信息道德水平比較高,大多數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渴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但小學教師的信息意識隨年齡增長呈遞減的趨勢。關于限制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最主要原因這個問題,有74.2%的小學教師認為是缺乏必要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這說明硬件因素已經不是限制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為此,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該高度重視教師信息素養的問題,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增強信息素養意識,提升信息技能。
(一)加強資源配置和有效管理,形成常態化的保障機制
學校的信息基礎設施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物質保障,南灣風景區小學信息化資源配置相對落后陳舊且不均衡,校園網絡、多媒體機房和教室的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也亟待加強。管理區政府應該增加教育的信息化硬件設施的投資,購置較為先進的信息化軟件系統,均衡學校的資源配置,盡可能地實現學校內部、學校之間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要保證在現有的條件下使各種硬件、軟件通暢運行,真正服務于教學。為此,學校應該注重設施的日常維護和軟件投入,并積極建設資源庫,以促進精品資源的共建共享。
(二)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和評價體系是教師信息素養發展的有效推動力。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師多層面的專業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信息技術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內容要求;二是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為此,建議學校建立各學科教師的新型評價體系,根據學科特點,把信息技術的使用細化到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評價的各個環節中,并開展優質課、優秀課件及優秀研究論文評選活動,以評比促學習,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從資格認證、考核等方面敦促教師提升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教學在特殊教育學校已廣泛得到普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與學生的需要,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學生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方式還是傳統的教學手段,以知識的灌輸為主要教學方法,雖然伴隨著較先進的教學工具,教師在課前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做成一個單一的課件或者文檔在課堂上將這些素材以集中展現的方式傳授,單一地輸送給學生,老師擁有課堂中的話語權與教授權,而障礙學生則是信息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師、課堂、教材和其它教學內容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如:以濰坊聾校現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Photoshop為例,教師上課的方式一般是先把本次課的內容做一個PPT,將知識點、重點或難點都放在這上面,上課時,就放給學生們看,然后是作練習,教師在課堂中現場指導學生操作和回答學生的疑問。這樣難免會單調,慢慢地學生也會產生厭倦的心理情緒。將信息技術與慕課的自身特點相結合,就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慕課具有開放、資源易獲取、課程優質等特點,授課不再像傳統課堂那樣在固定的時間與地點來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只要有電腦或者手機等可以上網的設備,就能方便及時地在線下載適合自己學習的教學資源。如果特校信息技術教師將信息技術教學資源與慕課資源相結合,充分利用生動的慕課資源去引導學生,讓其自主地進行課前、課后學習知識。學生能夠學會自主利用慕課帶來的便利資源主動完成學習任務,還可按照自己的特點安排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特殊學校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任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向學生灌輸信息到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學習信息。網絡信息量非常大,刷新快,教師要幫助學生篩選符合特殊孩子的學習資源,培養學生識別信息。二是要做好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指導與培養。教師可以用一些鼓勵措施,充分掌握學生在上以課前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的熱情,及時回復學生線上線下的問題,隨時掌握學生的線上的學習情況,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慕課有利于信息技術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轉變觀念,創新發展
慕課時代下,特殊學校教師須積極主動做信息技術教學的改革及信息資源的使用者,應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技術知識素養,做好新形勢下的特殊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與慕課教育結合,教師應該充分借助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式與技術平臺,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從講臺到慕課平臺,快速地把握住特殊教育信息技術與慕課結合的機遇,精心研究并設計屬于特教學校的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信息技術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水平為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的根本,讓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技能,為其將來順利地走上社會,自食其力,從而推動特殊教育事業整體水平的提高。慕課對于特殊教育是比較具有創新概念的題材,目前有大范圍影響力的特殊教育慕課課程還不多,有國際知名度的特教理念慕課課程更是沒有。因此特殊教育信息技術教師要抓住時機,將特殊教育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與慕課有效地結合起來,無論是教材使用還是教學環節的設想,理論指導與上機操作實訓,從上課過程中的學習討論及互動到課上特校學生的管理,視頻拍攝及手語的合成、制作成片,還有上傳至網絡平臺做成視頻素材到慕課平臺的研發,處處都是潛力無限的新世界。慕課在特教學校教學領域一定是一個集專業化、個性化的創新型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教師領先面對與慕課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創新發展為特殊教育學校教學邁上新臺階創造新的契機。
三、慕課時代促進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融洽關系,便于溝通
慕課時代下,使原來的特殊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由“手把手”的傳統教學逐漸變為“面對面”的線上教學,使教師由原來的距離感到現在與學生的親密無間,得到學生的喜歡和認可。在開放的環境中,學生可以在線上與教師展開交流,讓學生不受約束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理解,也加深了教師和學生的之間的友誼,便于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等,方便了管理學生。特殊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還要看到,直觀能力強是學生的一大特點,所以制作一個慕課旁加手語支持,以這樣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會讓學生眼前一亮,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效果顯著。另外,慕課方式的教學也要密切地與傳統的信息技術相結合,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要分離融合恰當,不僅要在線上了解學生,還要在現實中近距離地與學生接觸,幫助他們做好實際操作等動手環節。近距離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如:有的學生可能會出現自控力不強,自己不學習,而是上網瀏覽或者打游戲等。要及時引導他們,避免出現煩躁、厭學等情緒。在特教學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慕課與傳統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用慕課的優質資源來實現特教范圍內的教學共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學習,還可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習好習慣。
作者:葛瓊杰 單位:山東省濰坊聾校
參考文獻:
[1]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EB/OL].
[2]王穎,張金磊,張寶輝.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典型項目特征分析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一)有利于幫助學生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十分強調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的訓練,重視解題技巧的演練與對結果的應用,忽視了知識獲取與解題的過程的重要性。最后導致了本來生動、機智、充滿創造力的整個數學思維過程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眼中的數學不過是一些純粹的理論和枯燥的運算,沒有多少實際用處。這樣的觀點嚴重的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積極性。而現代信息技術這可以為我們解決這樣的難題,有很多的教學軟件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幾何畫板”等其他教學軟件,為學生“做”數學提供必要的工具與手段,讓學生可以自主地在“問題空間”里進行探索,來做“數學實驗”。
(二)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
教材上的知識都是通過文字描述以靜態的方式呈現出來的,只有將這些靜態的知識進行動態化,形成一個知識呈現的全過程,才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的思維轉向活躍。信息技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到學習與探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利用計算機進行動態的演示,可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整合,可以將文字、動畫、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媒體元素融入課堂,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視覺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從而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整合
(一)內容上的整合
與網絡上的信息相比,教材上的內容明顯有一些滯后,落后于時代的發展,而且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于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然而通過網絡可以為學生準備豐富的數學學習材料,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數學中的很多知識都是來源生活,同時數學知識也是為生活服務的。例如在教學“兩步應用題”的時候,可以通過網絡查詢資料,從學生比較有興趣的亞運賽事出發,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想創新。又例如在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在課前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數據(可以上網),然后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進行匯報。他們查到的資料多種多樣: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熱播劇的收視率等等。通過讓學生自己搜集數據,讓學生接觸到各種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數據、統計材料,不僅可以讓學生輕松的學習到知識,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正是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空界限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的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與此同時也讓教師能夠拓寬視野,有助于教師從傳統的思想中擺脫出來,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開放性的訓練,對于同一個問題每一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答案,從而搜集到的材料也會不一樣,最后交流的時候都能夠從他人的成果中汲取優點,獲取更多的知識。
(二)在教學方法上的整合
傳統的教學方法中雖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與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相比仍然顯得單一,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學習方法也較單一、被動。通過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具有開放性,學習過程中具有交互性;內容上也會更加的形式多樣。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在安排課堂練習的時候,利用計算機將正確、錯誤的評價以及提示、指導、建議等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同時也將學生的不同解題過程,通過網絡在屏幕上進行顯示,從而讓學生之間可以進行相互交流,起到了交互作用。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可以快速的知道自己的不足,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也可從中獲得教學反饋信息,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使教學過程向教學目標靠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
信息技術在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有著十分的明顯的作用,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主導者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的角色,同時也是指導學生進行個別化學習探索活動的輔導者與支持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的組成各種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整個過程都讓敘述按自己的意愿進行,讓學生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性,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干預與控制降到最低限度,僅僅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學生指導。
(三)與學科評價進行整合
《中庸》中有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滲透德育之前,我們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新課標要求教學要做到“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要讓學生能夠學到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并能夠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我們教師必須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改轉變教學觀念,積極的利用各種先進的教育技術來樹立起新的學習觀、教學觀和發展觀,并對傳統的師生關系與教學觀念進行思考。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技術來為數學教學服務,我們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努力的學習《新數學課程標準》及各種教育教學新理念,不斷的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并將這些新的教學理念付諸實踐,帶進課堂;(2)積極的學習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并考慮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教學中,為數學教學服務;(3)明確自身的責任與所應該擔任的角色,并思考如何才能夠更好的勝任自身的角色,促進學生發展;(4)重視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自我反思和改進。
(二)積極的轉變師生角色,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將會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十分重要。我們必須要改變以往的那種“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出題學生做題”的被動學習狀態,讓教師從傳道、授業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進行轉變,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認同教師的教學,使得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運用信息技術呈現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德育的重要載體,在教材中有一些內容蘊含有明確的思想教育目的,對于這些內容容我們教師必須要仔細的進行挖掘。信息技術擁有的動態性特點,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這些內容,將更加有助于達到德育的效果,讓學生有更多的體會。例如在《兩位數減兩位數》這一節內容中有這樣的一個例題“申奧投票中,北京56票,多倫多22票,與多倫多相比北京多出多少票?”這個例題蘊含有較為明顯的德育因素。我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擴大這種德育效果。例如可以播放當時申奧成功宣布結果那一瞬間的畫面,讓孩子們可以從畫面中感覺到當時人們的激動心情,進而讓他們感覺到祖國的強大,促進他們的愛國情感的發展。又例如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中為學生們介紹了《九章算術》中所記載的計算方法,而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做一個小flash來引出《九章算術》中古人所描述的計算方法,并為孩子們呈現出《九章算術》的一些相關資料,讓孩子們能夠知道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古人們通過生活的實踐總結出了豐富的數學理論知識,進而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又例如在學習圓周率π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呈現出π值發現的歷史過程。在多媒體課件上可以先為學生們展示《周髀算經》,介紹《周髀算經》的歷史,然后接著引出《周髀算經》中的“周三經一”這對圓周率作出估算的古老記載。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們呈現出一位古人在演算圓周率,這位古人就是祖沖之。并告訴學生們祖沖之所計算出的圓周率π值比歐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利用課件上的絢麗的畫面可以讓學生感覺又回到了過去,親眼見證了古人演算π值的一刻,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們產生出學科學、愛科學的決心,并進一步的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上面所講的都是一些教材中所明確蘊含有德育因素的素材,在數學教材中還有一些在德育方面是屬于隱性的教材。我們必須去仔細的發掘,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出來,讓學生們能夠從多方面接受德育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常令小學教師感到頭痛的問題就是小學生很多都好動,不能夠長時間的將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件事上,這是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密切相關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們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呢?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著名教育家曼思也說過:“習慣仿佛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終生受益。對于小學生而言良好的聽課習慣十分重要,我們可以通過訓練他們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他們的聽課習慣。但是如何才能夠讓他們長時間的將注意力放在同一件事上呢?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多種信息呈現的方式來激發出小學生們產生出強烈的好奇心,并逐漸的將好奇心轉化為認知興趣,最后成為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使得他們能夠將注意力集中起來,并且能夠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通過這種長期的訓練,能夠讓學生們自覺的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例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在前面一節課的基礎上,筆者準備了這樣的一個課件:“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新朋友。”然后利用多媒體呈現出長方體、正方形體、球和圓柱體等,并告訴學生們這些立體圖形的名字。接著打出一句話“圖形王國里啊,發生了一件搶劫案,警察叔叔馬上去尋找線索,結果他們找到了一串腳印,你們知道他們分別是誰的腳印嗎?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能幫警察叔叔破案?”并利用多媒體呈現各種平面圖形。如果學生抓到可疑的圖形,就全班一起驗證,一起破案,教師印上印泥,通過投影來和學生一起辨別兇手。若學生說錯,教師也印到紙上,加以驗證。通過信息技術來呈現出這樣的教學情景,很容易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且還能夠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破案”的活動中來,讓他們能夠長期的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長期下去,就會讓學生們感到教師所講的內容都十分的有趣,進而逐漸的養成認真聽課的良好習慣。
(三)利用信息技術呈現數學美,滌蕩學生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