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08: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司戰略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它對世界各國都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也必然影響著國際工程承包,因此,了解和研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狀況及表現特征,對于深刻理解和把握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動向和特點,選擇正確的戰略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經濟全球化主要特征為:
1.跨國公司的影響力日益增大
跨國公司被認為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又為跨國公司開創著更大的發展空間。據聯合國《1997年投資報告》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44000個跨國公司母公司和28萬個子公司及附屬企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全球生產和銷售體系。他們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產70%的直接對外投資,2/3的世界貿易,70%以上的專利技術和其他技術轉讓。10月3日貿易會議發表的《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則表明,1999年共有63000家跨國公司(下屬公司近70萬家)借助于外國直接投資、跨國收購和參股大幅度提高了其銷售額,達到近134000億美元,而在1998年跨國公司的銷售總額才24000億美元。這些跨國公司通過實行“全球戰略”,將設計和銷售活動放在市場中心區,研究與開發放在智力密集區,生產則放在勞動力密集區,彼此間通過信息網絡密切聯系,從而能對各地市場進行最有效的資源配置,并獲取了最大利益,實現快速發展。跨國公司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些大跨國公司的年銷額可以與大部分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似。
2.對外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日顯重要
經濟全球化致力于貿易、金融、投資自由化,使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更加容易,呈加速趨勢。《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1999年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已由1998年的6600億美元增至8650億美元,而由于企業跨國并購活動持續增長,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規模可超過1萬億美元。在全球化下,海外投資的發展速度和重要性已超過了國際貿易。從發展速度上看,從1985年到1995年,國際直接投資年平均增長17.2%,大約是國際貿易年平均增長率的一倍。從美國來看,1994年美國出口只有2350億美元,而其海外投資的總銷售額卻超過1萬億美元。可見,美國一流的國際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國際經濟合作領域而不是傳統的國際貿易領域。與此相呼應,近年來各國和國際組織在制定經濟法規、規則方面,主要議題已從傳統的國際貿易轉到國際經濟合作領域,如與貿易有關的投資規則,知識產權保護等。據統計,1998年有60個國家對145項涉及外國直接投資的法規進行了修改,其中94%的修改是為了創造一個對外國直接投資更為有利和寬松的環境。
3.金融全球化進程加快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式,國際貿易、國際投資都離不開金融部門的支持和參與。近年來,以國際外匯交易、證券、股權與借貸為基礎的國際金融市場交易發展迅速。以外匯市場為例,1973年每天的交易額僅為150億美元,1983年達到600億美元,1992年迅速發展到9000億美元,1997年平均達到14000億美元。外匯交易額與世界貿易額之比,1997年是9:1.1983年為12:1,1992年90:1,而1997年為100:1,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也在全球化,表現為官方性國際機構增多,如7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77國集團等的影響和協調作用不斷擴大;國際金融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清算銀行等的地位進一步加強,跨國銀行的力量也日益增強,出現了一批銀行業巨頭。
二、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出現新動向
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受世界經濟的興衰和重大政治、經濟、軍事事件的影響十分明顯,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近幾年,由于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好,承包工程市場也在不斷擴大。據美國《工程新聞記錄》統計,1999年全球建設投資規模在1998年的3.24萬億美元的基礎上增長了11.8%,達到3.6萬億美元;并預測今后4年將保持5.1%的年平均增長率,2003年將達到4.1萬億美元的規模與此同時,國際承包工程市場也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動向。
1.承包工程領域擴大。
國際工程承包已突破了原來單一的工程施工和管理,延伸到投資規則、項目設計、國際咨詢、國際融資、采購、技術貿易、勞務合作、項目運營、人員培訓、指導使用、后期維修等涉及項目全過程、全方位服務的諸多領域,成為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的綜合載體,而且從純建筑領域擴展到工業領域,礦山、水壩、電力、石化、冶金、交通、通訊等行業大項目明顯增多。國際承包工程從主要為勞動密集型的基礎設施逐步轉向技術密集型的成套工程和勞動密集型的基礎設施并舉。據2000年8月14日出版的美國《工程新聞記錄》雜志統計,1999年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在普通房地產市場的營業額為305億美元,占總額的29.1%;工業市場營業額為423.1億美元,占35.7%,其中制造業營業額26.9億美元,加工工業117.2億美元,石油化工業279億美元;交通運輸業市場營業額209億美元,占總額的17.6%;電力市場營業額為71.9億美元,占6.1%;供排水、污水處理及危險廢棄物處理等環保產業61.7億美元,占5.2%.
2.對承包商要求更高
(1)承包方式多樣性、靈活性增加。當今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對單一
工程施工的要求趨于減少,客戶更多要求承包商提供工程項目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承包方式呈現多樣性。如EPC(設計——采購——建設)、BOT(建設——運營——轉讓)、DDB(開發——設計——建設)、DBFM(設計——建設——設施經營)、PDBFM(融資——采購——設計——建設——設施經營)等方式出現,從而對承包商的規模、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融資能力和應變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國際上的大項目更是傾向于共同開發,共擔風險,共享利潤。美國最大的工程承包公司貝克特爾50%的工程都屬于這種情況。從我們接觸的幾個項目信息來看,他們都是開發商做好了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和設計方案,然后要求我方承包公司開出銀行保函,他們再拿我方保函去當地銀行貸款,才能啟動該項目。
(2)對技術創新要求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反映國際
工程市場:
一是,高附加值的工程項目越來越多,如石化、冶金、電力、通信及環保等項目不斷增多;
二是,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層出不窮,使傳統的建筑項目的科技含量迅速增加,從而要求承包商在科技開發、專業技術、新技術應用方面且有更多的創新能力。可以說技術創新能力的大小,直接決定著國際承包商的競爭能力。如名列全球最大的225家承包公司前列的ABB路瑪斯公司等之所以能稱雄世界承包工程市場,主要是由于他們時刻瞄準技術含量高的工程項目,不斷加強新技術的開發與投資,在許多行業擁有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日本清水公司則提出了“技術的清水”這一口號,就是力圖在技術領域保持優勢。
(3)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競爭激烈
近年來,盡管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不斷擴大,但買方市場的格局并沒有改變,相反由于新的承包公司不斷加入,從而使該市場競爭更為激烈。此外,不少國家采取的較為嚴格的控制外籍勞務的進入規定外國公司必須委托本國公司,外國公司必須雇傭一定比例的本國工人,外國公司只能與當地公司聯合投標等措施,具有濃厚的保護主義色彩,也進一步加劇了競爭。為了提高競爭能力,一些國際承包商也根據自身的業務發展需要進行并購或聯合,如美國著名的URS公司通過兼并D&M公司成為一家資產為20億美元的超級工程設計公司;法國韋溫迪公司以66億美元兼并美國菲爾特公司,從而組建全球最大的水處理公司,這筆交易使韋溫迪公司水處理業務收入成倍增長,達到120億美元。總部設在巴黎的維西(VINCI)集團和GTM集團并購價達180億美元,創該領域并購之最。
三、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公司的戰略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快速發展。至1999年底。累計對外簽訂承包工程合同額近75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540億美元,已進入國際承包10強行列。業務遍及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400多家企業享有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經營權,對外承攬的工程項目幾乎涉及國民經濟各個行業。1999年,我國的對外承包公司更是表現不俗,在美國《工程新聞記錄》評選的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中我國有33家公司入選,其中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位列第20名。但客觀地分析形勢,我們面臨的任務還很艱巨,迫切需要根據國際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出現的新特點,實施新的經營戰略。
1.聯合戰略
從總體而言,我國對外承包公司普遍規模小,實力還比較弱,融資渠道不暢,競爭力有待提高。集中表現為業績與國際大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如位居225強第一位的美國貝克特爾集團1999年國外營業額74.42億美元,總營業額112.40億美元,新簽合同額222.30億美元,而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的相應業績為15.45億美元、48.79億美元、60.07億美元。至于其他公司,則差距更大,因此,積極推動聯合,構建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的大集團企業勢在必行。
一是,與國外大企業進行合資與合作,借助他們的資金和人才優勢,建立跨國企業,進入更多國家的承包市場;
二是,國內企業之間的聯合,既可以是同行業聯合,壯大規模,增強實力;也可跨行業聯合,優勢互補,擴大承包領域。如建筑企業與工業企業聯合,建筑企業承擔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工業企業提供成套技術設備;
三是,與金融機構聯合,提高融資能力。聯合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是兼并、收購或控股,也可以通過政府無償劃撥進行企業重構;還可以以市場為紐帶,形成“虛擬公司”。
2.“三外”結合戰略
我國的對外承包公司熟悉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風土人情,又具有一批懂外語、善經營的人才,這是其最大的優勢。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如何將這種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適應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特點,我們認為各企業應走“三外”結合之路,即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多角化經營。既可分散風險,又可獲得綜合效益。比如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往往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既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也要許多生活資料。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建筑材料若從國內帶出運費較大,在當地采購又往往價格很高,這時可以通過效益成本測算在當地投資設廠,就地生產,比如生產磚、水泥等,以供項目使用;可以在當地設立銷售商店,從國內出口生活用品以供人員之需,并對外銷售。等項目完工后,這些投資的企業既可轉讓,也可繼續自已經營,豈不是“三全齊美”。當然,實現“三外”結合,還需要國家能進一步放寬外經企業的對外貿易經營范圍,并簡化審批手續,提供優質服務。
3.科技戰略
“科技興貿”是我國外經貿的基本戰略之一。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為了應對科技革命的挑戰,適應國際承包市場的新特點,也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來振興承包事業,才能不斷提高競爭能力,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施科技戰略,領導是關鍵,人才是支柱,投入是保證。作為承包公司的領導,應有戰略眼光和超前意識,真正把科學技術當作第一生產力,從企業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為科技創新和科技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
公司戰略;項目管理;協調;措施
引言
公司戰略是公司發展的方向,而項目則是公司發展的動力。兩者既可以聯系統一同時也需要劃分界限。在公司戰略實施過程中,項目管理是其保障,如何把握兩者的內在聯系辯證統一促進其有機契合是每個公司都值得思考的問題。鑒于此,本文通過對研究分析,重點探討了基于項目管理的公司戰略實施。
一、公司戰略與項目管理的聯系
公司戰略在公司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實現公司穩定發展的目標規劃。而公司項目則是公司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是公司戰略實現的具體載體。由此可見公司項目是公司戰略有效實施的保障,因此將項目管理與公司戰略良好的結合能夠促進公司快速穩定的發展。
二、公司項目管理體系的構建
公司項目管理概念最早提出是基于項目型公司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制定的“配套式管理模式”,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項目管理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公司項目長期性的管理規劃,而是逐漸向公司其他活動延展,久而久之就構建起了一定的項目管理體系,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建立公司資源庫。
在公司發展過程中,資源作為主要的約束條件,解決資源問題是每個公司都會面臨的問題。因此為了契合公司戰略的實施,在項目管理中首先就要建立起評審公司資源詳情的資源庫,這樣的措施為公司進行自我診斷提供了便利。
(2)工作程序標準化。
公司戰略既有長期戰略同時也有短期戰略,但是無論哪種性質的戰略都需要按照已定的程序有條不紊的進行。因此在公司項目管理中,工作程序標準化是解決項目實施與公司戰略矛盾的有效措施。
(3)組織結構扁平化。
在項目管理中應當采取矩陣式的組織結構,各個項目之間應該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從而處理好項目間的矛盾,促進企業文化由階級文化向團隊文化的轉變。
(4)責權的分配和界定。
在公司管理中,責權的分配和界定是保證公司正常運營的關鍵,因此在項目管理中也應當注重責權的分配和界定,要以權責對等,明確目標為原則,合理分配項目主管與部門主管間的權利。
三、公司戰略的特征
公司戰略具有很大維度,是公司一系列戰略的統稱如:發展戰略、競爭戰略、人才開發戰略、品牌戰略等等。因此公司戰略的特征也具有普遍性,即公司各種戰略特性的綜合化外顯。經過總結得出公司戰略的一般特征如下:
(1)整體性。
根據戰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公司的戰略普遍都是站在宏觀的角度從整體上去看待公司的發展前景,而不是拘于某一隅。它是相關負責人根據眼下的形式,基于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從業經驗所做出大致判斷,并不能細分到具體的工作中去,因此戰略普遍都具有整體性。
(2)長期性。
公司的發展目標實現過程是漫長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公司員工要有鍥而不舍的公司家精神,也需要公司員工的共同努力。這就決定了公司戰略的長期性。
(3)適應性。
戰略的適應性也可以稱作為調整性。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曾料想得突發事故,這些事故可能是公司內部的(如資金問題),也有可能是公司外部的(如經濟危機),總之這系列的事故都會影響公司的發展方向。當面對這些事故的時候,公司管理者會通過對形式的判斷從新制定或調整公司的發展戰略,這就是公司戰略所具有的適應性。
四、基于項目管理的公司戰略實施策略
1.公司戰略管理原則
(1)順應形勢的原則。
正所謂順天者昌,在公司戰略制定過程中也無可厚非的要考慮社會形勢的因素,只有在對時事深刻理解的基本前提下,深入透析宏觀的經濟形勢、政府的經濟政策等問題,從提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戰略,才能保證公司戰略的科學性。
(2)全程監控管理原則。
對公司戰略的監管工作是公司戰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戰略的制定、管理評估、修正調整等一些活動,本來就屬于一個有序的完整的公司戰略管理流程,既不能交換順序進行同樣也缺一不可。因此在公司戰略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也要注意對其工作展開的具體活動做好監管。
(3)全員參與原則。
對公司戰略的落實少不了公司組織的密切配合,需要各個部門的相互協作,同樣也離不開每位員工的積極參與。不言而喻,沒有員工積極參與的戰略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在戰略管理過程中,必須要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鼓勵員工勤奮工作,讓公司全員參與到戰略的落實工作中去,獻言獻策,拼搏進取。
(4)反饋調整原則。
隨著戰略措施的不斷推進,可能由于經營環境、社會經濟情況、政府實施的政策等因素的改變,會使得公司既定戰略與實際形勢相悖。
2.公司戰略實施過程
(1)首次確定公司的發展宗旨、戰略目標。
這一步是基于公司管理者對公司發展前景的初步判斷,這樣的判斷是公司管理者的職業素養、專業眼光所決定的。其正確性還有待商榷,但這破冰式的舉措事實上也為公司發展方向的從新思考提供了思路。公司各層管理人員可以順著這個思路,做更多積極的思考。
(2)經濟環境的分析。
這里所說的經濟環境就是常說的公司外部環境即宏觀環境其主要分為三個大的部分:整個行業的經濟情況即行業的整體行情、國內的經濟環境、世界經濟環境。只有通過這三個方面問題的具體分析,公司才可以準確的把握行業的整體形勢,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以下就是對國內經濟環境的具體分析項目:①對政治環境的具體分析。由于我國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市場經濟具有的特性決定,我國的經濟活動離不開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即政治環境在經濟活動中起到主導性作用,因此這就要求公司在制定戰略時,首先就應該對我國政治環境有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保證戰略的可操作性。②對法律環境的準確把握。法律是約束社會公民與社會公司最有效的武器。一家公司的長遠發展必然也是基于遵紀守法的前提之下,違背法律而“逆水行舟”的公司只有死路一條,比如制造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公司三鹿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產品與質量監管協會的要求相悖,不僅觸犯了法律并且在道德層面也是不容姑息的。所以一家公司的發展必須要知法懂法、遵紀守法,只有對法律環境的深刻認識,才可以避免公司走上歧途。③對技術環境的透析。當今社會公司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沒有技術支持的公司,就好比沒有發動機的游輪,沒有前進的動力于是隨波逐流最終湮沒在公司競爭的深海之中。因此對社會技術環境即國家的科技機制、科技政策;以及行業的技術水平、發展趨勢等因素的思考,有利于公司對行業核心技術的掌握,從而在戰略上掌握主動權。
(3)對發展機會和發展威脅的具體分析。
在通過對經濟環境、行業前景的深入分析后。公司通常可以發現一定的發展機會,但是往往機會和威脅相互依存的。在此時就要求公司決策群要有足夠的智慧去衡量其中的利弊,然后做出適當的取舍,從而確保戰略的利益最大化。
五、結言
綜上所述公司戰略的有效實施,離不開項目管理,而公司戰略的制定又需要結合項目管理細則慎重考慮發展方向,一言以蔽之項目管理的公司戰略實施能夠有效的提升公司競爭力,從而穩定公司的發展。
作者:趙玉臻 單位: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美)羅杰.A麥凱恩.博弈論—戰略分析入門[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5)
通過與許多設計界專家的交流,黃蔚女士(橋中設計咨詢管理公司的總經理和創辦人)總結出了很多寶貴的適合我國設計公司的發展策略,即如何才能在保持盈利的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脫穎而出,抓住中國制造業蓬勃發展的大好機會,成為國際一流的設計公司。她著重針對中國設計界的現狀提出了包括客戶管理,行銷,人力資源以及企業未來規劃等方面的寶貴方法。
隨著中國經濟近二十年來的飛速發展,對于設計的需求也日趨旺盛,同時中國企業對設計的認識也逐漸深刻,由過去對海外產品的簡單模仿到如今意識到獨特的設計對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所起的決定性作用。蓬勃的經濟環境和企業的逐漸重視和支持給中國設計界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契機,日本國際設計交流協會(JDF)于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對上海及廣州兩地設計事務所的一次權威調查顯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設計界進入了一個“大爆炸”階段,不僅在數量上急速攀升,在規模上也急劇擴大,幾年前由兩三個人發起成立,目前已發展至規模達50人~100人的事務所屢見不鮮。
在不斷的學習探索、摸爬滾打中,中國的設計公司積累了自身實力,形成了自己的特長:如計算機操作能力強、人員充足、開發速度快等。然而在高速發展的背后,設計行業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即:還僅僅停留在造型設計的層次上,缺乏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系統思考的能力,調查、策略、流程,運營等能力較弱,同時由于經驗和技巧不足,設計質量不高,設計流程中各階段的工作比較粗糙。
可以看到,中國市場正在走向成熟和細分,成熟和細分不僅指消費者市場,也指行業和更廣義的社會分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設計逐漸在企業事務中形成特殊而舉足輕重的地位,自然而然地漸漸脫離企業,形成了獨立而專業的設計行業。因為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往往會在自身內部建立很多的職能和部門,企業有自己龐大的設計部門,市場部門,公關部門,內部的廣告公司和媒體部門,然而最終卻導致了效率的低下、思路的狹隘、觀念的落后和腐敗的盛行。而將這些委托給專業的設計公司卻可以更好地在利益分享的前提下配置和整合資源,保證更有創意、管理嚴謹有序且具有生產力的解決方案。
時代賦予了設計公司新的定義和內涵,對設計公司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設計公司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疲于比稿,為了競標大打價格戰,到處用各種方法和伎倆拉生意。事實證明,一味地降價、比稿只能導致設計公司為了生存問題疲于奔命,陷入埋頭苦干的泥潭而無法發展,同時還助長有些公司騙稿、混稿的風氣,使整個設計行業陷入惡性循環。其實不重視設計,最后承擔風險的還是企業本身,深圳一家公司通過征稿的方式騙取了一些學生的設計方案,然而由于方案的不成熟和缺乏溝通使得設計在投產時遇到了各種工藝結構等問題,本來可在半年內完成的項目最終卻花了一年多才勉強上市,公司也因此損失慘重,這樣的例子在國內十分普遍。隨著行業市場的不斷規范,國際知名企業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我們的設計公司只有加強優勢,增加服務價值,規范管理,與客戶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合作關系,才能改變現狀,也只有這樣定位的公司才能在市場若干年的大浪淘沙之后成為幸存者。
黃蔚女士將中國的設計業態發展概括為四個階段:
﹡1980年至1990年是純粹的模仿(copy)階段。
﹡1990年至2000年是追隨(following)階段,在這個階段國內的公司開始在模仿國外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小變動。
﹡2000年至2010年可以視為本土設計崛起(localization)的階段,也就是開始根據中國用戶的喜好來對現有產品進行本土化調整和改良性設計。
﹡2010年至2020年則將是創新(innovation)階段,我們中國設計將會有世界一流影響力的品牌,他們將為本土市場和國際市場帶來完全獨立的創新性設計。
面對廣闊的前景,我們要如何在今后的市場上立足,如何形成規范的行業規范,如何迎接國外來的朋友?設計公司應將眼光放得更遠些,依靠我們自身,在服務好本土企業和品牌的基礎上建立戰略聯盟和不斷加強核心的競爭能力。
如何獲得長期穩定的客戶
形成長期穩定的客戶關系是設計公司生存發展的根本,也是我們的設計公司所欠缺的,一直以來的價格戰使得不少設計公司不得不草草對待客戶,匆匆給出并不完善的方案,企業也對設計公司不夠尊重和信任,一味通過報價來取舍投標公司,導致設計公司與企業關系的畸形,使得設計公司客戶的回頭率較低。
下面介紹一些實用法則,維護和發展長期客戶關系。
1.加強自身的競爭優勢,增加服務的策略性和質量。
﹡為了確立競爭優勢,首先要確立你的公司在市場中獨一無二的地位,顯示出與競爭對手之間的本質區別。要耐心地向客戶介紹公司的宗旨、知識產權和工作方法,讓他們了解公司的設計能力、技術支持以及公司提供的獨特服務。
﹡介紹公司的成功案例對樹立客戶信心極為重要,向他們證實你們為客戶創造的獨特成效。要強調公司的策略,方案,計劃以及其他服務,比如專利技術等,以協助客戶趕超其競爭對手。提供一些老客戶作為參考,向他們描述公司與老客戶之間的長期合作關系以及續約情況。還可以介紹一下成功方案背后的核心員工和團隊。
﹡為客戶詳細說明項目流程,比如最終的書面計劃書將如何形成,如何從員工處獲得信息,與他們一起列出投資回報遠景,自始至終都要與客戶的高級管理人員保持良好的交流,最后還應有一個跟蹤期,確保方案或計劃能夠圓滿實施。
﹡時刻注意市場的變化,了解什么才是賣點?客戶購買什么?客戶可能購買設計公司提供的整套服務,也可能購買處于策略和概念階段的產品,再由公司內部團隊執行和發展這些方案。大多數客戶更喜歡模板式的表述,將其部分按客戶的要求配置,從而顯示出你的個性化服務,在與客戶的交流過程中,盡量考慮地深入和全面,了解客戶真正地需要,也要注重發掘客戶的潛在需要。
﹡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資源,改進工作方法和技術,吸納更多人才對于吸引客戶是必不可少的。同時還要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與客戶互動,交流,并進一步理解客戶的生意,組織結構乃至他們的個性,提供更為專業地服務。
﹡提高工作效率,精簡工作范圍或者調整工作流程。刪去一些繁復的介紹,加快工作進程,略去不重要的程序,在不降低服務質量或不影響方案效果的基礎上可以多個程序同時進行,為客戶帶來更快捷有效的服務。
2.多樣化的客戶管理。
﹡重視與老客戶形成的密切的合作關系,要為他們提供更好地服務并將他們歸入“A”類客戶組。老客戶是新工作的最佳來源,所需成本卻是最低的,應訓練你的客戶經理以及員工們在已有項目中尋找商機的能力。當然,也要注重創造與新客戶的強大合作關系。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客戶關系來確保穩定的工作來源。
一般公司的客戶比例遵循一個80/20原則,即20%的客戶占公司總收益的80%(也有些公司該比率為70/30和75/25)。但是對于設計公司來說,這是個高風險的狀態。你的“A”類客戶組可以集中于那些帶來最大收益流的關鍵客戶,但由于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客戶的開支難以預測,因此專家更提倡多樣化的收益流。﹡一些設計公司建議在第一階段服務提供折扣優惠以吸引客戶了解自己。不過要記住,優惠只針對服務初期,顯示你有誠意營造良好的客戶關系,同時你所提供的服務也要根據折扣相應減少,而接下來的服務或額外的方案不應再提供折扣。
不輕易降價是設計公司都要遵守的原則問題。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勞動,更不用說你的客戶了。要向客戶清楚說明你的工作范圍和相應的收費標準。
﹡要嚴格依照雙方協議的付款時間,這對公司長期的財務穩健和士氣非常關鍵。款項逾期未付時就應停止相應的工作。謹慎考慮是否要繼續維持無利潤客戶。
3.創造性地開拓市場。
﹡對于某些設計公司來說,過窄的客戶群就是他們的發展障礙。以項目形式運作的設計公司需要讓目標領域的高層人士都盡可能知曉自己的公司,這樣才能使他們在構思項目時想到自己。國外很多成功的設計公司都是通過一個個目標客戶的開發、積累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客戶資料庫。比如,向目標公司的財務總監發送品牌評估方面的郵件和追蹤電話。不能等待生意自己送上門來,也不要期望客戶會主動回電回郵。應發動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積極搜尋潛在客戶。
﹡建立客戶資料庫,通過它來使客戶公司的決策者知曉你所提供的服務,適時地用信件或者網絡方式為他們送上合適的宣傳材料,印刷品,新聞稿,講座以及節日卡片。利用這些資料信息挖掘目前有潛力的老客戶的需要,可以幫助你評估并建立核心客戶關系,同時也可以向他們適時地推薦新的服務項目。對每一份客戶合同進行備份,記錄項目進行中發生的事宜和以后的進程。
﹡建立網站使客戶能及時了解公司的詳細情況,清楚標明聯系人姓名,電話和負責人的郵件地址。此外還要經常更新公司信息。
﹡公共關系(PREVENT)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你可以鼓勵員工和負責人積極參與媒體活動——比如電視節目和公共活動,投身公益事業,在各種會議上發表看法,出席權威評審團以及為商務和專業期刊雜志撰寫文章。作為公司則可以參加一些商務展,商業活動或者以公司名義組織討論會和評審會來擴展客戶渠道。此外還可以通過出版書籍,刊登廣告,贏得獎項和競賽來吸引客戶的注意力。
如何提升項目價值,保證項目質量
很多企業內部本身都具備設計和開發的能力,那么為什么即使是一家成功的企業仍要向設計公司尋求幫助以進行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呢?IDEO的一次調查顯示有以下四個主要原因:
﹡成熟的能力。基于豐富的資源,設計公司正好提供了超出企業內部能力的專業服務。
﹡速度。井然有序的項目管理程序和獨立的操作過程可為企業獲得贏取市場的快速反應。
﹡專業知識。設計公司通過大量項目經驗所積累的在材料、技術或市場方面的先進專業知識是企業內部團隊所欠缺和生疏的。
﹡創新。獨立于企業之外的設計公司會用全新的視點關注企業的議題并產生構想為企業尋找新的突破口。
這些原因揭示了設計公司的價值并不是留于設計出表面裝飾華麗的產品,而是如何經營、通過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設計的關鍵并不是因為它能讓事物的外觀更美麗或者獲取什么獎項,而是在飛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下,如何滿足消費者不斷更新的觀念和潛在的需求。人們總是不斷要求追加服務而企業也希望不斷提高其無形資產價值。設計公司要做的是站在溝通雙方的角度上,更充分地理解什么是商品,什么是顧客,而什么又是組織管理等等看似基本的問題,為企業解決困擾,從根本上為他們提供解決方案,因此設計元素是基于這一系列研究,通過深入挖掘形成的,決不是浮于表面的東西。
舉個例子來說,由普通學生設計的企業LOGO一般只能開價2000元左右,而一位資深設計師的作品的價值卻是20萬,是前者的100倍。他們之間的差距不在于后者的方案比前者漂亮100倍,也不在于后者提供了比前者多100倍的方案(現實情況總是相反的),這里根本的區別是學生傾向于為了設計而設計,注重表面形式卻忽略了設計最重要的內涵。而大師們在構思方案之前卻是做足功課,理解企業的文化,管理,深入了解項目背后的信息和客戶真正的需要,抱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再來進行創作,胸有成竹,水到渠成地形成自己的作品,而設計的真正價值也正是如此。
是通過降低成本來獲得利潤呢?還是通過挖掘客戶需求來創造價值?事實證明價格戰只是一種短視行為,一味埋頭于壓低設計價格將導致設計公司陷入疲于奔命的惡性循環,沒有資金和時間來深入理解項目,設計作品也將漸漸喪失靈魂,成為毫無創新可言的表面功夫。要真正提升公司的實力和價值,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成為客戶的伙伴,通過成功的合作取得相互尊重的平等地位,提高設計的附加價值,這樣才能獲取相應的利潤,積累資金并進一步投資于員工培訓,學習等活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運營機制。
要從疲于奔命的惡性循環轉變到創造價值的良性運營循環,提升所操作的項目價值和質量,設計公司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客戶公司策略性目標的貢獻
﹡通過高層決策者與管理者的支持,將“設計行為”界定為和企業的重要活動建立關聯。
﹡將“設計策略”作為最高準則之一,并得到企業最高管理層的認可和監督。
2.管理設計資源
﹡建立完整的設計咨詢與市場研究計劃、用戶研究,以擬定“設計戰略”。
﹡設計人力資源的最佳化與員工訓培訓。
﹡建立完整的設計資料庫(如文章、案例知識、圖庫、書籍、項目過程文檔等),強化產品開發知識管理。這項工作也被稱為整合“信息孤島”,即:把信息由分散變為分享。因為前期的經驗和知識對于設計公司來說,是提升工作效率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整合的過程就好像將一個團隊由一群羊變成了一頭獅子。
﹡設計設備及設計工具的整合與最佳化。
3.管理設計過程
﹡建立標準的設計作業程序和管制方法。
﹡確立設計品質準則。
﹡每一個設計步驟都要與客戶進行溝通檢討與確認。
﹡設計專案的時間管理、人力配置、設備分配與資源預算管理。
﹡與客戶的前后銜接部門的聯系。
4.建立設計資訊和創意構想的網絡
﹡設計活動的完整記錄。
﹡強大健全的設計資料庫。
﹡設計理念的宣揚。
這里要強調項目計劃的重要性,只有在項目之初制定周全完整的計劃才能保證項目順利進行,少走彎路,從而確保項目價值和質量,項目計劃的重要性概括來說有以下幾點:
﹡避免遺漏重要的任務
﹡更暢通的溝通渠道
﹡團隊間對項目達成共識
﹡避免灰色地帶
﹡預先識別可能的風險/困難
﹡圖形顯示項目進展,一目了然
﹡項目經理有了可用的管理工具
﹡將“突發事件”的數量降低到最小
企業戰略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孫天琦.合作競爭型準市場組織的發展與產業組織結構演進[J].中國工業經濟.2001(03)
[2]王薔.論戰略聯盟中的相互信任問題(上)[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0(04)
[3]高艷.中國汽車工業產品創新戰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
[4]周斐斐.我國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湖南大學2005
[5]鄧麗娜.中國汽車工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相關分析及需求預測[D].西南交通大學2005
[6]周軍.提升我國汽車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7]郭樣.基于時變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我國汽車工業增長因素研究[D].湖南大學2008
[8]郭強.中國汽車工業二次技術創新的戰略抉擇[D].河北大學2007
[9]馮仕.X企業戰略聯盟模式的設計、實施和控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
[10]羅智波.中國汽車企業的跨國戰略聯盟對策[D].四川大學2005
[11]劉振.案例-3A公司戰略聯盟策略的分析與研究[D].吉林大學2004
[12]王瑛潔.我國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1
[13]丁寶才.我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
[14]張景輝.新民采油廠精細量化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吉林大學2009
[15]袁文博.基于生態足跡的南寧市生態安全評價[D].吉林大學2010
[16]宋婷婷.基于“資源詛咒”理論的山西省產業結構演進研究[D].s吉林大學2010
企業戰略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劉斐.建筑企業如何迎接加入WTO帶來的挑戰[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4)
[2]周斌,郭軍勇,薛梅.加入WTO對中國建筑業的影響分析[J].平原大學學報.2002(04)
[3]劉志斌.加入WTO后中國建筑企業的戰略抉擇[J].建筑.2002(10)
[4]陳江.建筑業應對WTO的主要對策[J].現代管理科學.2002(09)
[5]楊東波.論國有大型建筑企業現代企業制度改革[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
[6]田權魁.大型建筑企業綜合實力評價研究[D].武漢大學2005
[7]曾憶陵.國有特大型建筑企業集團跨國經營的對策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8]劉維慶.我國大型建筑企業資本經營與運作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01
[9]鄭曉玲.基于熵理論的大型建筑企業核心決策團隊的構建[D].浙江大學2013
[10]李尚民.我國國有大型建筑企業競爭戰略研究[D].復旦大學2011
[11]汪志剛.中國大型建筑企業戰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
[12]石昕川.我國大型建筑企業作為投資主體參與基礎設施PPP項目的角色分配研究[D].重慶大學2012
[13]黃運祥.加入WTO后地方建筑企業的發展對策[J].建筑.2002(08)
[14]王璞等著.戰略管理咨詢實務[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15]黃強編著.建筑企業管理與改制[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16]張秀玉編著.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7]孫班軍等編著.企業集團管理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18]陳朝陽,林玉妹編著.中國現代企業制度[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
[19]許曉明主編.企業戰略管理教學案例精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20]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編.國有資產管理改革若干問題[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
[21]黃耕.加入WTO對我國建筑業的一些影響[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2(02)
[22]陳建國.進入WTO影響建筑市場的基本因素及其分析[J].基建優化.2002(02)
企業戰略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陳雄輝.技術創新的人文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謝旭光.基于復雜網絡的企業競爭力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
[3]刁玉柱.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企業戰略延伸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4
[4]包玉澤.技術能力視角與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的企業升級[D].武漢大學2010
[5]蔡利軍.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分布式創新研究[D].武漢大學2010
[6]趙永杰.基于企業家精神的動態能力生成機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7]馬鶴丹.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企業知識創新系統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8]李福成.新型國有企業定位與效率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9]畢楠.基于聲譽資本的企業社會責任價值創造機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
[10]王雅娟.基于組織間信任的知識鏈演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
[11]韓文海.基于隔離機制的競合效益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
[12]李澤建.企業持續創新過程中重大風險識別與動態演進規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4
[13]張瑾.顧客參與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D].江蘇大學2014
[14]熊磊.技術資源與國際技術許可排他性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15
[15]鄭祖婷.基于引進式技術跨越的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研究[D].天津大學2014
企業成本管理理論在企業管理理論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分支,成本管理是為解決企業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而存在的,成本管理理論得以存在和不斷發展這一事實本身也印證了成本管理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對企業起著重要的意義。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可以為富鐵軌枕有限公司節約勞動耗費,增加生產,降低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加盈利。為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競爭能力提供保障。同時也為相關企業在成本管理問題上提供借鑒。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國外:企業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方面,特別是作業成本的應用和結合ERP的實施對成本管理的創新方面,取得了相當的成功。
英國教授羅賓-庫珀(RobinGooperand)提出了以作業成本制度為核心的戰略成本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實質是在傳統的成本管理體系中全面引入作業成本法,關注企業競爭地位和競爭對手動向的變化,從而構成了一種嶄新的會計崗位--戰略管理會計。20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論界和企業界也開始加強對戰略成本管理及其競爭情報的應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義的戰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劃。這種戰略成本管理模式是從事物的最初點開始,實施充分透徹的成本信息分析,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比較,來設計產品的成本,從而使成本達到最低,其本質是一種對企業未來的利潤進行戰略性管理的情報研究過程。
國內:國有企業的成本預算內容不全面,不能發揮預算在成本管理中的指導作用。成本管理比較單一。成本管理的內容由產品成本逐漸向企業成本和戰略成本管理發展,理論研究者和企業也在進行相關研究和實踐。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擬采取的辦法
研究內容:從富鐵軌枕社會成本分析入手,針對富鐵軌枕存在的成本管理的問題,找出影響富鐵軌枕的成本管理的因素,并進行整理,結合理論所學和相關文獻的理論支承,提出解決富鐵軌枕成本管理問題的對策擬采取的辦法:實地調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歸納分析、規范研究等。
四、課題研究中的主要難點及解決辦法
難點:成本數據的失真,由于成本核算技術問題可能會導致相關數據偏離真實值。
解決:技術分析與邏輯分析,實地調查。
五、論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周至第七周開題報告準備及開題答辯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寫論文提綱整理資料外文譯文
第十一周論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論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論文定稿、答辯準備
第十六周論文答辯
六、參考文獻:
[1]冉秋紅。戰略成本管理的觀念、方法與應用[J].中國軟科學,2001,(05)。
[2]于婕。基于客戶價值創造的營銷成本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5.
[3]張智洪。戰略成本會計在黑龍江省制造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5.
[4]韋德洪,王珊珊。成本管理系統的柔性研究[J].會計之友(下),2015,(01)。
1984年和1987年分別在中國農業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曾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蔡旭教授指導下從事學位論文研究。2003年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企業管理專業管理學博士學位,是該校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以來首位提前一年畢業博士和2004年獲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的兩位博士之一。2005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全優出站,同年9月按高于知名學者的人才引進政策調入中央財經大學工作至今。1987年至2002年先后在湖北省科委、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等單位工作,從事戰略情報研究、外資引進與管理、企業管理等工作,擔任過四家企業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
二、研究領域
2001年進入學界以來,一直致力于戰略管理、市場營銷、顛覆性創新管理、企業持續發展、管理理論、中小企業社會責任、跨國資本與中國傳媒市場等研究。先后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北京市社科規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上海市知識產權軟科學研究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同時主持和參與各類企業委托項目近40項。
三、研究成果
在學界首次提出并論證:企業管理的主題是企業持續發展而不再是成本導向的效率的觀點;企業持續發展的三維特征論;企業持續發展的LCT模型;三個基本維度全面管理的統一與共生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三葉草型企業模型、三葉草型管理模型、三葉草型控制模型、三只眼型企業家模型等觀點;長青企業的特殊性質論與三種資本構成及其繆爾達爾循環論;現代企業粘性管理論;企業最優產權安排的邏輯轉變論、競爭力導向論及動態變化論;超級競爭下最優業務組合戰略的邏輯轉變論、企業業務組合的乘除效應論以及應當是歸核化、專業化和多元化的統一與共生而孰優孰劣之爭是偽命題的觀點;以核心能力、產業平臺、制度平臺和市場權力為核心要素的持續競爭優勢四面體成長管理論;創新行為對宏觀經濟整體發展與微觀企業個體發展的價值差異論;現代企業要發展思維不要生存思維的心智轉變論;不連續技術創新的風險特征、風險結構和風險核對表;中國傳媒市場境外資本的分布與行為特征等。
四、主要論著
1、企業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生成機制和管理框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
2、企業管理范式轉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3、不連續技術創新產品的消費者感知風險與購買意向――基于市場化初期3G手機的實證研究,載于《中國管理思想與實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年。
4、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要徑和工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5、破了定律企業必敗――中國十大失敗企業的反思,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7月5日。
6、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四面體結構模型及成長管理,中國工業經濟,2003年第7期。
7、企業增長、企業發展與企業可持續發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8、企業持續發展的生成機理模型――基于海爾案例的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9、長青企業――經濟學視角的分析,學術月刊,2004年第11期。
10、韋爾奇時代GE的產業平臺戰略,經濟管理,2004年第13期。
11、以競爭力為導向的企業所有權安排,學術月刊,2006年第9期。
12、企業管理:主題演進與范式流變,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第11期。
13、超級競爭條件下企業整體管理的基本維度與共生型控制模式:一個描述性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12期。
「正文
戰略是什么?我們可以用《Economist》雜志的一個簡單而權威的定義進行詮釋寫作論文,即戰略回答企業的兩個基本問題:一是“Wheredoyouwanttogo?”,一是“Howdoyouwanttogothere?”。企業長期存在及發展的基礎是創造價值,價值的不同理解和定義構成了前一個問題的答案,如何創造價值則是后一個問題的解答,至于價值如何分配則是企業各種利益攸關者之間的博弈結果。這樣,我們可以說企業戰略就是如何實現企業自身所定義的價值創造。
一、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
一般認為,20世紀50年代以前是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發展的萌芽階段。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其中,60年代有錢得勒的“結構跟隨戰略”假設和安東尼—安索夫—安德斯范式。進入70年代以后,戰略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逐漸轉向實際操作,其主流如70年代的經營組合管理理論和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定位理論。
20世紀80年代以后,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日益明顯,從外部環境看,技術創新加劇,國際競爭激烈,顧客需求日益多樣化,不確定性對企業管理的挑戰越來越大;從內部環境看,員工素質普遍提高、自我發展意識日漸增強,組織趨向扁平化和彈性化寫作管理論文。戰略管理研究轉向重視企業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識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那時,圣吉、柯林斯和珀斯提出了企業愿景驅動性管理,另外一些學者在波特的競爭理論上進行發展,提出了競爭優勢觀和核心競爭力等一系列新的理論與模型。
20世紀90年代以后,創新和創造未來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研究的重點,在此背景下,超越競爭成為戰略管理理論發展的一個新熱點,有較大影響和代表性的如德—博諾提出的超越競爭理論、莫爾提出的企業生態系統使用演化理論、達韋尼提出的超級競爭模型等。另外一些學者敏銳地感受到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在價值創造過程中的作用,如瑞克認為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已經越來越把知識看成是自己最有價值的戰略資源,并提出了以知識為本的戰略。
二、企業戰略管理的三種戰略思維及其比較
企業戰略管理考慮的是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資源/資產,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下去滿足顧客的需求,從而實現價值的創造。這樣,資源、競爭和顧客三者就構成了企業戰略管理的戰略思維出發點。縱觀各種戰略管理理論,無不是從這三者出發來考慮企業的戰略制定,因此,形成了三種截然不同的戰略思維,即以資源為本的戰略思維、以競爭為本的戰略思維和以顧客為本的戰略思維
1.以資源為本的戰略思維
以資源為本的戰略思維認為企業是一系列獨特資源的組合,企業可以獲得超出行業平均利潤的原因在于它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資源或者能力,在于它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把這些能力與在行業中取勝所需要的能力結合起來。
加里。哈默爾和C.K.普拉哈拉德認為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的特殊能力是企業的核心能力,他們提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與新事業發展的源泉,并認為核心競爭力應成為企業戰略的焦點,企業只有把自己看作是核心能力、核心產品和市場導向的事業這樣的層次結構時,才能在競爭中取得持久的競爭地位。波特也有一個類似的戰略考慮,他認為差異化是競爭優勢的兩大源泉之一。差異化是一種從產品/企業出發的觀念,指企業內在的差異化。與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一樣,波特認為應根據企業生產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務來制定戰略。
許多企業由于種種原因而具備了某種資源,如專利技術、自然資源、法律壟斷、人力資源、知識學習、治理結構等等,這種資源可以通過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而體現出來,從而在競爭中具備競爭優勢,如美國高通公司在CDMA市場上的成功即是技術優勢使然。
2.以競爭為本的戰略思維
過去20多年以來,以競爭為本的戰略思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以競爭為本的戰略思維認為在決定企業盈利性的因素中,市場結構起著最重要的作用,企業如何在五種競爭力量中確定合適的定位是取得優良業績的關鍵。畢竟,企業需要比競爭對手擁有某些優勢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因此,如何打敗競爭對手、如何在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就成為這種戰略思維的主要焦點。
根據波特的競爭模型,企業戰略的制定基本過程如下:首先是利用五種競爭力量模型來分析行業的吸引力,然后識別、評價和選擇適合所選定行業的競爭戰略,最后實施所選定的戰略。一般認為企業可以通過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垂直整合獲得競爭優勢。企業一旦實現規模經濟,規模經濟帶來的低成本就可以成為企業競爭取勝的法寶,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把市場份額作為經營的重要目標,因為高市場份額往往代表著高利潤,我國廣東格蘭仕集團控制微波爐市場即是如此。零售業態的發展與變革無疑證明了范圍經濟確確實實可以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沃爾瑪即是例證),而思科的成功并購也證實了垂直整合可以幫助企業樹立競爭優勢。
3.以顧客為本的戰略思維
隨著實物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變,企業與顧客之間不僅僅是一種交易,而是轉變成了一種關系,這樣,維系顧客遠比吸引顧客重要。網絡盛行的今天更是如此,企業都把顧客維系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與保障。因此,顧客在企業戰略制定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以顧客為本的戰略思維認為顧客是企業經營的中心,研究顧客需求和滿足顧客需求是企業戰略的出發點。正如日本戰略專家克尼奇。歐米所說:制定戰略時把競爭納入考慮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們不應該首先這樣來考慮問題,首先要做的是仔細研究顧客的需要。對歐米來說,戰略始于顧客,顧客決定產品。成功的戰略要找到更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去滿足顧客的需要和欲望。艾德里安。斯萊伍克茲基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戰略的本質就是向顧客提供價值。
以顧客為本的戰略思維把顧客視為企業的一部分,它把顧客與企業存在的關系過程中給企業所帶來的利潤作為顧客價值的度量,亦作為企業盈利能力的度量,因此,發現/引導(甚至是創造)顧客需求、滿足顧客需求、維系顧客關系便成為這種企業戰略的重點。企業根據顧客來調整企業的各種資源組合和經營行為,以便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價值。惠普公司正在積極實現這一變革,把公司的組織結構從以產品線為中心改為以現有顧客和潛在顧客為中心,它首創地設立了客戶業務經理崗位,由客戶業務經理向顧客提供服務。客戶業務經理的績效不僅僅與銷售收入掛鉤,還與顧客的滿意程度掛鉤。因此,他們能真正做到以顧客為中心來開展工作。
4.三種戰略思維的比較
以資源為本的戰略思維、以競爭為本的戰略思維和以顧客為本的戰略思維這三種戰略思維并沒有優劣之分,僅僅反映了不同環境條件下不同企業制定企業戰略時的戰略思考方向,當然,企業更多的是綜合運用這三種戰略思維來制定自己的企業戰略。下面,我們來對這三種戰略思維進行比較。
以資源為本的戰略思維把企業所能掌握和利用的資源視為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本質上講,這是一種從企業出發的戰略觀點,由內而外來考慮企業戰略的制定,因為企業的核心能力決定企業所服務的顧客,決定了要滿足的顧客需要。這種戰略考慮更多的是企業具備什么獨特的資源,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是,以資源為本的戰略存在一個問題,即戰略不是以顧客需求為中心。一旦企業的核心能力與顧客需求毫不相關,或企業的差異化不被顧客所認識和接受,那么,以資源為本的戰略就會陷入困境。
以競爭為本的戰略思維以行業吸引力作為企業戰略取向的指標,把競爭對手的經營行為作為自身經營行為的標桿,考慮的是行業內的此消彼長,考慮的是競爭對手之間的你爭我奪,考慮的是如何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或打敗競爭對手,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是一種零和戰略。不過,以競爭為本的戰略思維并不太重視價值的創新。企業若從這種戰略思維出發來考慮戰略的制定,則不可避免地產生三種影響:一是企業注重模仿而不是創新,因而企業常常接受競爭對手的成功之道并進行模仿;二是企業更多的是應對式地展開經營,這是競爭的本質使然;三是企業對新出現的市場和顧客需求的變化把握不夠。
以顧客為本的戰略思維則是由外而內的一種戰略思維方向,考慮的是顧客需求什么,企業應該如何滿足顧客的需求,把維系顧客或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顧客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礎,并由此來對企業進行變革,以應對這種要求。采取這種戰略思維的企業以顧客價值作為戰略的取向,以價值創新為已任,以價值來維系顧客和滿足顧客需求,這樣,對整個行業而言是一種非零和的戰略。當然,以顧客為本制定戰略要求企業能快速理解和把握顧客的需求及需求變化,有足夠的柔性來調整自身各種資源的組合,并以顧客能接受的成本向顧客提品和服務,這種挑戰和壓力并不是一般的企業所能面對和應付自如的。
當然,以企業內在的基礎來制定戰略(以資源為本的戰略)還是有意義的,特別是波特的低成本戰略,因為成本和收入都是盈利能力的基本決定因素。但是,以顧客需求為基礎的戰略與顧客的關系更緊密一些。以競爭為本的戰略考慮更多的是企業的外部競爭對手,它考慮的是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如何生存,但并不重視價值創新,從而忽略了企業應該如何發展。在一個追求群贏、競爭與合作并重的知識經濟時代里,把競爭對手作為企業的利益攸關者可能要更好一些。相對而言,以顧客為本的戰略思維則是從顧客需求出發,以價值創新來滿足顧客需求,驅使企業不斷地創新與變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顧客需求,這更符合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戰略制定的需求。
三、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戰略制定所面臨的挑戰
知識經濟是現代的主流經濟,是現代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和主導發展方向,其最直觀和最基本的特征是:知識作為生產要素的地位空前提高;知識需求成為人類實現其它一切期望的前提,知識生產本身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中心。知識經濟給企業經營環境帶來了深刻的變革,最明顯的特征是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變化越來越快。企業戰略是企業綜合考慮顧客需求、企業資源和市場競爭這三個因素,尋找實現企業自身所定義的價值創造的途徑。然而,知識經濟對這三個因素都產生了深刻的變革,因此,制定企業戰略時要充分關注知識的變革作用。
第一,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競爭的形態多種多樣,包括企業之間的現有知識資源的競爭、擁有知識創新能力的人力資源競爭、企業內部知識資源和其它資源配置效率的競爭、企業內部知識創新能力的競爭等,知識競爭逐漸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因此,制定企業戰略時需要從全新的角度來分析市場、評估競爭狀況。
第二,盡管目前知識尚不能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出來,但沒有人懷疑知識的重要性,而且,隨著知識經濟的進一步深入,知識資源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作用越來越突出。知識資源正在取代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而成為企業最重要、最大的企業資產。而且,現代知識的高速更新、爆炸性增長使靜態的已有知識掌握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知識競爭的需要,駕馭知識的學習、研究開發能力培養就成了企業構造自己知識競爭優勢的要點。這樣,評估企業資源時需要把企業的知識資源/資產評估納入進來。
第三,具備知識創新能力的顧客是知識經濟條件下最有活力的變革因素,其需求變化更具有不確定性,這對企業理解和把握顧客需求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因此,需要企業戰略更加靈活,具備足夠的柔性來適應顧客需求的變化。
因此,制定戰略時企業就需要充分考慮知識經濟所帶來的變革影響,綜合運用以資源為本、以競爭為本和以顧客為本這三種戰略思維,敏銳抓住顧客需求的變化及理解競爭對手的行為,優化配置企業的各種資源,向顧客提供更多的價值,滿足顧客的需求,從而實現價值的創造。
「參考文獻
1.徐二明、王智慧:《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與創新》,《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2.武亞軍:《90年代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與研究趨勢》,《南開管理評論》1999年第2期。
3.、陳勁、許慶瑞:《企業核心能力:理論溯源與邏輯結構剖析》,《管理科學學報》2000年第9期。
4.寶貢敏:《以知識為基礎的競爭戰略》,《南開管理評論》2001年第2期。
5.李雪欣:《競爭戰略是企業制勝的利器》,《遼寧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
6.徐二明、張初愚:《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案例企業戰略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7.宋云、陳超:《企業戰略管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8.邁克爾。波特著,陳小悅譯:《競爭戰略》,華夏出版社1997年版。
9.泰勒爾著,張維迎等譯:《產業組織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創新與實踐相結合,貫徹執行中油集團公司和油田公司工作會議關于管理創新的工作部署,以我廠“281”發展目標和實現今年天然氣3.5億方和原油10.3萬噸的生產任務為中心,緊密結合我廠2008年各項經營業績目標,針對管理難點和薄弱環節,圍繞內控管理體系建設,以“降本增效”為主線,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為目標,樹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大力推進全員創新實踐活動,加強創新項目的全過程管理,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真正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創新,有力推動我廠科學、安全、清潔、節約、和諧發展。
二、開展管理創新活動的目的
通過開展管理創新活動,充分發揮廠機關各部室、基層各站隊在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轉變管理思想,更新管理形式,完善管理制度,改進管理方式、方法,促進我廠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各項工作的開展。
三、管理創新的范圍及內容
2008年,管理創新工作要緊密圍繞我廠在2008年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堅定“一個目標”、做好“兩篇文章”、采取“三項措施”、開展“四項工作”、實施“五個推進”的總體戰略部署,結合自身實際,在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管理論文及發展研究課題三個方面加強創新工作。
(一)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要緊緊抓住事關我廠發展的重大性、疑難性、緊迫性問題,創新管理方法、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必須兼具創新性、實踐性和效益性。成果選題可參照以下內容: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機構設置、轉換經營機制等方面內容;在創新或改進安全環保、降本增效、開發管理、工程技術、工程建設、相關產業、投資項目、資金管理、裝備管理、物資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資源、質量管理、法律事務管理、企業信息化管理、全面績效管理等方面內容;借鑒和應用國內外先進的管理創新成果,取得明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其它企業管理方面內容。
(二)管理論文。要密切結合公司和我廠管理或改革的實際,有鮮明的石油行業特色,有創新的理論思維和獨到的見解,對企業的改革與管理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管理論文要求論點鮮明正確、論據充分真實、結論明確,要結合實際情況,突出理論研究性和實效性。論文選題可參照以下內容:企業經營決策、戰略管理、安全管理、hse體系、資金管理、裝備管理、物資管理、成本控制、質量管理、市場營銷、勞動用工、法律事務、清潔發展、和諧發展、節約發展、信息管理、企業文化建設及全面建設科技安全和諧大油田方面的思路、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等方面。
(三)發展研究課題。從企業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的高度出發,對企業的內外部經營環境、發展戰略及實施途徑、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發展焦點問題等進行研究,具體研究可圍繞四個方面展開:一是對國家、中油集團公司及中油股份公司政策、法規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主要是研究國家和上級有關財政稅收、產業發展、勞動工資、環境保護以及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法律和法規及其變化情況,客觀分析由此產生的現實和潛在影響,以利于企業正確解讀、合理運用相關政策,完善內部配套措施;二是對我廠發展戰略實施途徑的研究。根據公司和我廠總體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對我廠各項業務的發展方式,以及財務、投資、人力資源管理等各項職能戰略進行研究。三是對我廠優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研究。根據公司重組整合后的管理需要,對我廠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方面的重點問題開展研究,大力推進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創新。四是對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焦點、難點問題的研究。以構建和諧企業為核心,圍繞“三項制度”改革、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瓶頸、企業穩定形勢維護等展開研究,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針對我廠的經營現狀和開發前景,主要圍繞安全環保、節能降耗、開發管理、投資項目、資產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資源、基礎工作信息化、企業文化等方面,開展以管理機制、體制、制度、理念、方法、手段等為內容,通過建議、論文、論著、經驗總結、成果報告等形式體現的創新活動。
廠機關各部門、基層單位要根據工作職能、主要業務及重點工作開展有針對性的、突出本專業特點的管理創新活動。各部門主要側重于專業管理機制、體制、制度等方面的創新;各基層站隊主要側重于生產經營管理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創新;基層班組和崗位員工主要側重于小改小革和管理建議等方面的創新。為此,全廠上下要全面動員,積極組織,扎實開展全員全過程的創新實踐活動。
1、安全環保管理重點在如何落實安全環保責任制,推進安全環保管理運行體系建設,風險排查與隱患識別,提高安全環保意識、能力、實效性等方面進行創新。
2、節能降耗管理重點圍繞打造資源節約型企業,在建立節能責任體系,開展節約挖潛創效活動,提高集油、注水、機采、供熱等系統運行效率,建立各種耗能設備消耗定額,降低能耗指標等方面進行創新。
3、投資項目管理重點在完善投資體系建設,優化投資結構和運行管理流程,加強項目的前期論證和實施過程跟蹤管理,強化項目后期評估評價,嚴格項目考核等方面開展創新。
4、成本控制管理重點在成本的全面預算管理、單元核算、成本結構的優化組合、成本控制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
5、人力資源管理重點圍繞優化勞動組織形式和生產管理方式,完善考核激勵機制,防范勞動用工法律風險;改進培訓方法,嚴格培訓考核,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員工素質等方面實施創新。
6、資產裝備管理重點在資產的信息管理、資產的盤活利用和使用效率、資產分析評價、設備技術管理、設備現場管理尤其抽油設備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
7、物資管理重點在物資消耗定額的完善、物資計劃、集中采購、倉儲及使用跟蹤管理、物耗分析評價等方面尋求創新。
8、開發管理重點在取全取準第一手資料,建設標準化油水井等方面進行創新。
9、基礎管理重點在各類信息的采集與應用,提升基礎工作信息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基層負擔等方面開展創新。
10、法律風險防控管理重點圍繞法律風險識別,完善風險防范預案,健全法律防控體系,積極探索法律工作與各項專業管理工作相結合的運行辦法,依法維護企業權益等方面開展創新。
11、企業文化建設重點在探索文化與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途徑,增強企業凝聚力,塑造企業的良好形象等方面進行創新。
四、廠管理創新活動組織機構
為了卓有成效的開展好我廠2008年管理創新活動,讓管理創新活動站在高處、落到實處,使其更加貼近經營管理工作實際,廠成立管理創新項目領導組:
組長:
組員:
廠管理創新領導組下設管理創新辦公室,設在企管法規科。
主任:
組員:
五、廠管理創新項目管理小組責任
針對管理創新工作的范圍及內容,廠各部門及基層站隊要承擔起相應的管理責任,分層級、分專業,綜合協調,抓住重點,明確任務,嚴格按要求認真組織實施。
1、實行層級管理。按照管理創新項目的內容涉及的范圍、難易程度、可預期效益的大小和可推廣應用的領域等因素,按廠管理創新辦公室、專業科室和基層站隊三級管理體制進行管理并使每個項目都要落實責任部門、責任人。
對于涉及層面廣,跨部門或專業,制約我廠又好又快發展的薄弱環節等項目將列為重要項目,由廠管理創新辦公室統一管理。
重要項目涉及的相關部門要按項目實施的要求成立課題組,確定項目長及相關人員,落實責任和工作任務,排出運行進度,明確要達到的目標及要求,進行全過程的跟蹤管理。
一般項目由專業科室和基層站隊結合管理工作實際確定創新課題,并實施項目管理,責任落實到人。
各基層站隊要發揮技能專家、高級技師、技師、技術能手、班組長等技術業務骨干人員作用,圍繞崗位生產管理實際開展小管理、小改小革和管理創新建議等活動,落實責任,大力推進全員管理創新實踐活動。
2、專業管理與綜合管理相結合。按照管理創新項目的專業屬性和特點,各專業科室要承擔起相應項目的實施管理主體責任,針對本專業管理的重點工作和薄弱環節開展管理創新立項審查、過程跟蹤、驗收評價等活動,認真組織項目實施。
廠企管部門是管理創新的綜合協調部門和牽頭組織部門,負責健全管理創新組織,建立創新成果評審委員會及專家數據庫,制定和督促落實管理創新方案,組織立項審查,監督檢查實施過程,開展宣傳培訓工作。
六、管理創新項目組的工作內容和步驟
管理創新工作的開展要本著注重創新性、實效性、可推廣性的原則,抓好立項審查、實施控制、驗收評價、申報評審等關鍵環節,對管理創新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管理,真正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創新。
1、立項審查
采取逐級申報審查的辦法確定立項課題。廠管理創新辦公室負責組織專業科室和基層站隊確定管理創新課題,要求每個專業科室和基層站隊向廠創新項目管理領導小組至少申報2項課題;每個班組申報不少于1項課題或建議。
廠創新項目管理領導小組對申報課題進行立項審查,確定向公司申報的管理創新項目和廠自行負責的管理創新項目,并將確定的公司級管理創新項目(2項以上)向公司管理創新辦公室申報立項。
2、項目監控
(1)組織實施。各部門、各基層單位要按立項審批確定的課題,結合具體管理工作運行,精心組織實施,每個項目的項目長或責任人要認真負責,半年對該課題進行一次階段性總結,總結要有工作寫實與分析評價。
(2)檢查指導。為督促各基層單位、各部門更好開展管理創新活動,提高創新工作的質量,廠創新項目管理領導小組對創新計劃項目采取不定期過程監督和檢查指導;同時,調研各項創新課題的實施進展情況,協調解決有關問題,調整創新方向和工作運行節奏,并總結階段性的創新成果。廠管理創新辦公室定期下發檢查考核通報,及時公布每個管理創新項目的開展情況及運行狀況。
3、項目驗收
對實施完成的項目,廠各項目組要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和提煉,形成管理建議、論文、論著、經驗總結、成果報告等。廠管理創新辦公室要組織對創新項目實施過程及效果進行驗收,驗收內容主要包括創新項目關鍵節點的過程控制,創新項目在生產管理實踐中的應用情況,創新成果的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價值,必要的實施現場和相關的基礎資料等,驗收要形成完整的評價報告;要通過現場考核、聽取匯報等方式進行驗收,還要在驗收的基礎上,組織召開管理創新成果會,對驗收合格的項目進行,并交流優秀創新成果。
對未完成的項目,相關項目組要寫出階段性的總結上報;失敗的項目要全面深入分析原因,并上報。
4、成果評審。
(1)成果申報:
①凡屬公司統一管理的計劃創新項目,由廠管理創新辦公室向公司管理創新辦公室進行申報;
②凡屬廠管理的一般創新項目,由各創新項目組負責向廠管理創新辦公室進行申報,經驗收合格并后評出的優秀項目成果,再由廠管理創新辦公室負責向公司管理創新辦公室進行申報。
(2)成果評審:廠管理創新辦公室負責組織并嚴格按規定程序進行評審。評審程序:
①管理創新辦公室對申報成果統一分專業提交相關部門進行初評;
②對初評結果提交管理創新成果評審委員會綜合評審;
③對評審出的優秀成果,提交管理創新領導小組審批。
(3)成果:廠組織召開管理創新成果會,對管理創新領導小組審核通過的優秀成果統一進行和評價,對有推廣應用價值的成果進行會議交流、學習、應用于生產管理實踐。通過評審,對效益突出的成果給予表彰獎勵。
七、建立管理創新獎勵機制。
設立管理創新專項獎勵基金,對于管理創新工作有突出貢獻的員工給予專項獎勵。從而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創新積極性,讓在創新上有貢獻的員工得到榮譽,得到實惠,受到激勵,進一步調動全員參與創新工程的積極性。獲得部級管理優秀成果一等獎的獎勵10000元、二等獎的獎勵8000元、三等獎的獎勵6000元;獲得公司管理優秀成果一等獎的獎勵8000元、二等獎的獎勵6000元、三等獎的獎勵4000元;獲得廠管理優秀成果一等獎的獎勵6000元、二等獎的獎勵4000元、三等獎的獎勵2000元;獲得部級管理優秀論文一等獎的獎勵9000元、二等獎的獎勵7000元、三等獎的獎勵5000元;獲得公司管理優秀論文一等獎的獎勵7000元、二等獎的獎勵5000元、三等獎的獎勵3000元;獲得廠管理優秀論文一等獎的獎勵5000元、二等獎的獎勵3000元、三等獎的獎勵2000元。
八、幾點要求:
(一)加強對管理創新的宣傳和培訓。各科室和基層單位上下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開展管理創新工作決不是喊口號,搞形式,而是要落實在行動上;開展管理創新活動不是一項額外負擔,而是研究解決本單位、本專業管理工作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的有效途徑。為此,廠各基層單位、相關科室主管領導要親自抓,積極組織宣傳和動員,使每名員工清楚管理創新工作的目的和意義,知道創新的內容和方法、途徑。通過宣傳,使廠每個崗位、每名員工都肩負起創新的責任,使創新工作真正融入到各項管理工作實踐中,形成創新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和水平。
(二)強化創新實施過程的管理,真正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創新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控制是目前管理創新工作最薄弱之處,必須要加以改進。在創新立項后要對創新項目實施過程組織進行必要的檢查指導,對創新項目不能放任自流,堅決克服年初立項,年底總結,不管中間過程的現象。同時,要善于總結提煉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創新成果,真正使創新成果來源于實踐,又作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通過創新實踐,真正使管理創新工作既規范有序又扎扎實實的開展。
(三)各基層單位、各部門要成立組織,開展好管理創新工作。要求于3月26日前研究確定立項課題,完成申報工作,并排出運行時間,組建項目組。要及時制定創新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全過程實施管理,真正使管理創新工作做到有方案、有計劃、有組織、有過程、有結果。12月22日前申報創新成果,要求創新成果、論文材料要求用a4紙打印、3號字體、楷體,創新成果控制在5000字以內,管理論文不超過3500字。
附錄:1、《管理創新課題立項申請表》
2、《管理創新優秀成果推薦報告書》
3、《申報管理創新成果經濟效益測算表》
附1
立項申報表
成果名稱
完成單位
(含協作單位)
項目負責人
主要參加者
本單位曾獲獎級別、等級、授獎單位及時間
預計效益
創新內容摘要(200字以內)
項目實施
起止時間
推薦單位
簽署意見
(蓋章)年月日
附2
管理創新優秀成果推薦報告書
成果名稱:
申報單位:
推薦單位:
報送時間:年月日
管理創新領導小組
成果名稱
申報單位
主要領導
成果主要
完成人
成果創造于何年何月,在本企業已實際應用多長時間、多長范圍
成果已經取得的經濟效益
(財務部門核實印章)
本項成果是否已在本單位推廣應用,推薦單位對推廣應用有何建議、打算
成果簡介
申報單位印章:廠長(經理)簽字:
注:本表只對成果的來源、性質、理論依據、結構內容、使用情況和取得的效果作1000字以內的簡要說明,另附專門材料(最多不超過5000字)
附3
申報管理創新成果經濟效益測算表
成果名稱
申報單位全稱
成果實施時間
年月至年月
成果實施范圍
成果計算方法及公式
成果效益指標測算結果
序號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1
申報前一年效益額
萬元
2
實施各年累計效益額
萬元
3
平均年度效益額
萬元
4
申報前一年效益貢獻率
%
5
申報前一年投入產出率
%
本單位財務部門審核印章
年月日
大家都知道,企業是生產力要素的載體,尤其是國有企業與先進的生產力相聯系,擁有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信息網絡,為國民經濟提供大部分的現代化裝備,它是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因此,國有企業的管理如何,對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可是我們不能不看到我國現有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大約有90%是70年代和70年代以前興建起來的,50年代和50年代以前建成的企業也占一半以上。這些企業由于計劃管理體制延續了幾十年,傳統管理模式很難一下子解決。以來我國進行國企改革,但國企管理還沒能按市場經濟來組織生產、流通、交換、分配的各個環節,管理跟不上企業的社會化、市場化進程。據有關部門97年對我國2585家虧損企業的抽樣調查,由于管理落后造成的虧損達到2112家,占總數的87%,問題非常嚴重的。所以中央特別強調國有企業的管理要創新。
那么管理創新究竟涉及哪些范疇呢?根據目前國際企業管理新的趨勢和我國現代企業發展方向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理念的創新。首先,從追求政績的“烏紗帽”轉變為承擔盈虧責任的自我管理理念。因為未來的企業需要職業化的企業家,不是官員型的企業家,企業家的命運同企業的興衰成敗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其次,從單一生產意識轉為追求經濟效益的市場意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效益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來實現生產體系中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在開發環節中把市場需求的產業和產品作為企業開發和創新的主攻方向,否則企業的效益就無從談起。再次,從企業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發展到對社會發展、環境的責任和對用戶的責任的經營目標多元化理念的創新。從國際企業發展上看,經營目標多元化已成為趨勢。前不久,在美國國際性評選優秀企業時,采取九項指標,其中企業的創新能力、長期投資價值;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等指標在整個指標中占了相當份量,所以在經營目標上我們要進一步地拓寬思維,超前發展。最后,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從你死我活的競爭理念向競爭與合作和統一的競爭理念的創新。其實,這是為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目前,國際上原來競爭對手的企業之間,紛紛掀起合作浪潮。例如:電子產品領域中美國的IBN與日本東芝的聯盟;汽車行業中美國的福特與日本豐田公司的聯盟;電器設備制造業中美國通用電器與歐洲西門子聯盟。當今世界出現的這種競爭與合作相統一的現象,不是個別企業的經營戰術,而是知識經濟時代要求企業所具有的競爭觀念創新的表現。我國近年來一個突出現象,是隨著買方市場的到來,企業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特別是以價格為主的競爭幾乎在所有市場上展開,這種局面很不利于我國企業的成長和創新,特別是不利于要迎接與來自世界跨國公司的競爭。所以建立多樣化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對于今天的國內企業是十分重要的。
二、決策管理的創新。決管管理是關系到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過去企業的決策管理是多靠經驗和主觀判斷,而現在是不同了。面對錯綜復雜,瞬息多變的環境,企業必須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系統,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為信息是現代企業的神精系統,是企業科學決策和及時應變的依據。所以要建立靈活準確的信息系統是企業決策管理創新的主要內容。
三、戰略管理的創新。戰備管理從宏觀上講,正確的戰略使企業始終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的總趨勢,企業能夠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從微觀上來說正確戰略能夠準確地把握未來可能發展的產品及市場范圍,使企業贏得持續的競爭力。從戰略管理的創新角度上看,在經營領域中,過去我們企業戰略是只重視生產管理,而不重視開發和營銷管理。這種戰略,顯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是企業的靈魂,同時生產的產品只要賣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是在整個生產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因此,我們在經營戰略管理上要實現由過去偏重生產管理到重視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的轉變,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要從橄欖型向亞鈴型管理模式轉變。
四、組織結構的創新。精干高效的組織結構是貫徹實施經營戰略的組織保證。過去大型企業是攏大而多層次的管理組織結構,弊端很多。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和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首先,要剝離企業不應承擔的各種社會職能和政府職能,使企業輕裝上陣,其次,按照專業化社會協作的方向,分離服務部門等非生產主體,使企業精干起來,再次,強化生產過程前的市場研究,經營決策,技術開發和生產過程之后的產品銷售,用戶服務,廣告宣傳等經營職能,使企業組織結構具有高度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最后,隨著企業用業務流程的信息化,企業可以削減中間管理層次,便管理組織結構由原來的高聳型結構向扁平型結構再造,這樣使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中圖分類號:F2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8-0317-03
項目的執行是指正式開始為完成項目而進行的活動或努力工作的過程,而項目執行過程直接決定著項目成果的好壞,因此項目執行過程可謂是項目管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項目管理從項目決策到實施全過程進行計劃、組織、執行、協調、控制和總結評價,以實現項目管理目標和企業戰略目標。
隨著中國企業逐步走向海外以及新簽項目合同額的與日俱增,一個個項目的執行逐步成為了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載體,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項目管理有助于企業綜合戰略目標的實現。項目執行戰略主要可以分為項目執行的戰略規劃、戰略實施和戰略評估三個階段。
1 項目執行戰略規劃
1.1 合理制定項目執行戰略規劃
戰略規劃管理在上世紀70年代成為了諸多企業的必修課,然而在歷經了十年之后在上世紀80年代初遇到了麻煩,許多公司削減了戰略規劃,最引人注目的是通用電氣公司竟然取消了戰略規劃。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戰略規劃一定要貼合實際,切不可忽視了實際情況,為了戰略而“戰略”。
實際上,項目執行戰略規劃是一個全面的、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和一次性的管理。項目執行初期制定的項目策劃和項目工作大綱不應只作為一個靜態的和一次性的指導文件和管理章程,而應該隨著項目的執行和推進進行實時更新和修訂。這是基于項目管理全周期性做出的要求,項目組在戰略規劃執行中要能夠預測和及時反映環境的突變,在項目的執行中抓住出現的機會,同時注意其潛在的危險而盡可能的回避,積極推動周期性程序和因地制宜并存、定期戰略和漸進式應急戰略相結合。
1.2 加強戰略分析和戰略選擇
在項目執行戰略規劃階段,要充分進行戰略分析和戰略選擇。對此,可以運用PEST和SWOT理論工具,對目執行的政治因素(Politics)、經濟因素(Economy)、社會因素(Society)和技術分析(Technology)進行綜合考量;同時針對項目執行進行SWOT分析――充分研究我方項目團隊執行的優勢(Strength)和劣勢(Weakness),并詳細列明項目執行的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讓項目團隊在執行的初期便對項目的整體執行有深刻的認識。
1.3 審慎性進行戰略選擇
在對內外部環境因素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針對項目團隊進行信息輸入,基于項目團隊戰略分析結果作為支撐進行信息匹配,在充分考慮戰略規劃的適用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后,審慎性制定合理、可行的戰略規劃。
2 項目執行戰略實施
項目執行戰略實施是項目管理的核心環節,該環節的好壞與否直接決定著項目的成敗,因此在企業中應形成以項目執行為核心的綜合管理制度。一個好的企業領導層應在原有分工的基礎上,直接建立與正在執行的重點項目一對一的管理關系。在項目執行戰略實施階段,需要特別注意利益相關者管理、項目職能管理和資源管理。
2.1 利益相關者管理
2.1.1 項目團隊戰略建設
一項對93家財富五百強的企業的調查顯示,在項目戰略實施過程中,半數以上的企業遇到的問題中,其中80%以上都與人員有關,如:行動協調無效;溝通無效率;對項目工作人員培訓不足;參與的工作人員無能;重大問題決策失誤;部門管理者領導和指導不足;風險意識不足等等。上述問題可以歸結為溝通問題、人員協調問題、人員能力問題、領導問題等等,由此可見,在項目的執行中,人才是項目執行水平的關鍵性因素,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合理的組織結構是保障戰略實施的重要手段。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頭等大事便是組建合格的項目團隊,保證項目執行的各個角色配備齊全,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使得項目團隊能夠成為一個高效的有機組織,做到“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在日常工作中,還要注重多種非強制性手段并用的方式,如物質激勵手段、精神激勵手段和思想引導手段。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滿足員工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還將逐漸需要滿足員工的發展需要、歸屬感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等等,這些完全屬于員工的自我追求層面的,難以單純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也正是這些高層次的需要與基本的生存需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企業軟成本管理是企業成本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培養部門內部“幫、扶、帶”的工作作風,倡導員工之間人文主義關懷,盡最大可能滿足員工高層次的社會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控制方法,是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保持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有效途徑。
2.1.2 業主、監理和其他分包商
項目執行過程中,項目團隊需與業主、監理和其他分包商保持順暢良好的溝通。充分了解業主和監理的實質性需求,以滿足合同要求為準繩,恰如其分地履行合同義務。當與業主和監理遇到沖突時,項目團隊內部需充分協調好,保持高度一致,做好“紅臉”“白臉”的配合,盡可能地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時,面對有利益沖突的地方也要留存充足的證據或者索賠依據,將有些矛盾進行擱置處理,也許在項目執行的后期有些沖突自然迎刃而解。
在面對交叉作業及合同界面模糊的地方,需注意充分平衡業主、監理乃至其他分包商之間的利益關系,以不損害企業自身利益為最低要求,盡可能地順水推舟,切忌損人不利己的思想和行為。
2.2 項目職能管理
2.2.1 進一步推進合同戰略管理
合同是項目執行的唯一標準,是項目執行的圣經。充分研究合同、尊重合同、利用合同才能很好地維護企業自身的利益,從而在項目執行中為企業贏得合理的利潤。在合同管理過程中,除了完成日常的計劃與合同工作,還需進一步推進合同戰略管理,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2.2.1.1 合同審查標準化
大部分企業合同審查依靠的是法務人員、合同人員的個人經驗,但個人經驗畢竟有限,如果能夠把一個企業內幾十人甚至幾百人的合同審查經驗積累總結成一個標準,則會提高合同審查的效率。標準化還能夠提供一個客觀評價合同審查質量的指南,例如,標準化的合同指引會詳細列出對某類合同應當考慮的問題,公司評價法務人員的合同審查質量時,可以根據這個標準化的指引來核對是否所有問題都被充分考慮到了,避免因個人差異化而引起的盲點。同理,該類標準化成果亦可適用于投標階段的合同澄清、偏差和補遺。在海外項目中,合同審查標準化的技術性課題有“中外標準對照”,商業課題有“國際工程總承包合同范本比較研究”和“國別項目執行概況和特點”等合同標準化實踐,針對這些具有建設性的議題,可以持續推廣和進一步深入研究,將合同標準化成果深入到各個項目中去。
2.2.1.2 推進合同全周期管理,降低合同風險
合同全周期管理――合同也具有生命周期,合同需要隨著生命周期中外部條件的變化而重新改,僅僅關注合同文本這一個環節,顯然是不夠的。從立項、談判到簽約、履行,合同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階段的風險防范都應被囊括在合同管理的工作內容之中,因此在項目執行階段,保證合同人員從投標階段至執行階段的一致性和連續性便顯得格外重要。有時雖然可以從外部專門聘請律師,但外聘律師僅能幫助公司審查合同文本這個單一的文件,而無法協助公司管理合同的整個生命周期。
公司在進行合同全周期管理過程中,應注意統籌安排并關注合同部門的重點歸口管理,可由其統籌協調公司所有合同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可能涉及的所有問題,對公司的所有合同也能夠進行綜合的分析整理,從而能夠給予項目執行乃至公司層面更多的戰略性信息。進一步推進合同人員的全周期管理,不僅能夠綜合降低合同風險,還能進一步促進項目的合同履約和合同執行能力,對項目的戰略執行來說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2.2.1.3 注重合同索賠藝術
索賠是一門藝術,不僅要充分保障公司的合法利益,也要適當兼顧業主的利益,從而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項目組應全員提高合同索賠意識,不能片面地認為索賠責任僅僅是合同人員的義務,實質上,大部分的索賠是發生在日常施工的點點滴滴,譬如設計圖紙變更、業主放點信息錯誤、合同邊界條件發生變化、業主交面延遲、額外的試驗檢驗、法律變更引起的工期延長或費用增加、業主原因造成我方額外修理缺陷、業主造成的清關延誤和滯期費用、不可抗力等等,項目團隊需要在以上幾個方面時刻繃緊索賠的弦,有理有據,為項目執行爭取到合理的工期延長和費用補償。
索賠執行過程中,索賠及時、索賠資料齊全、索賠程序規范三者缺一不可,項目團隊應充分重視對合同條件的研究和運用,重視變更索賠證據的收集、傳遞、分析,形成“只有能被證據證明的事實才是有效的事實”的索賠觀念,使每一項具體的變更和索賠工作都有一個堅實可靠的基礎。另外,在索賠事件中還應注意只利用合同語言,不多不少,不主觀不武斷也不強加語氣;當遇到重大合同問題時,我方可以組織項目團隊內部人員進行合同條款分析與索賠模擬談判,將業主可能找到的駁斥理由進行充分論證分析,依靠團隊的力量使得索賠和談判更加具有說服力。使得索賠能牢牢的在我方掌控之中,真正成為一門管理的藝術。
2.2.2 綜合考量進度管理(Time)和質量管理(Quality)成本管理(Cost)
項目的執行實質是一個成本、進度和質量的動態平衡管理過程,項目經理應充分認識到三者的關系并在執行過程中進行綜合考量,在保證施工進度的大前提下,特別注重質量管理,同時合理降低項目成本。在施工管理過程中,項目團隊要以公司的指導性規范為綱,對施工人員、設備、材料、施工方法和環境因素等質量管理手段為要,還應積極推進以下戰略,綜合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2.2.2.1 以保證施工進度為大前提
施工進度是項目執行過程中最重要的考核節點,若不能按期完成既定任務,不僅會給企業自身帶來額外的成本和費用增加,更為嚴重的是突破合同節點工期將可能造成巨額的合同罰款從而引起更大的損失。因此,在進度、質量和成本的權衡中應以進度管理作為根本,在施工進度受到嚴重制約之時,不惜犧牲部分成本從而搶回工期。
2.2.2.2 推進產品生命周期戰略
產品生命周期戰略可以很好地指導企業的戰略成本管理。在導入期和成長期,可采取發展戰略,以提高市場份額為戰略目標,加大投入,重視差異領先,甚至不惜犧牲短期收益和現金流量;在成熟期,可采取固守戰略,以鞏固現有市場份額和維持現有競爭地位為目標,重視和保持成本領先,盡可能延長本期間;在衰退期,可采取收獲與撤退戰略,以預期收益和現金流量最大化為戰略目標,甚至不惜犧牲(有時是主動退出)市場份額。產品生命周期戰略充分體現了戰略成本管理的長遠性思想,不僅適用于產品的生命周期,同樣也適用于企業的生命周期直至產業的生命周期。
2.2.2.3 建立價值鏈戰略聯盟
合同風險的另一個比較大的來源是交易對象的選擇。可以說,選擇一個誠信的、有合同履行能力的、有信譽的交易對象,比合同條款的約束要更加保險。尤其是在海外項目執行過程中,有多個分包商已經進入公司的合格分包商名錄,公司應該以該名錄為根本,進一步與優秀的分包商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甚至構建價值鏈聯盟,憑借其誠信和良好的信譽與公司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價值鏈聯盟不僅可以降低項目執行戰略成本,降低合同風險,更可以項目為依托使得企業雙方在未來贏得更進一步的合作。
價值鏈聯盟作為中間經濟組織,其本身就如歐盟、東盟一樣具有特定的組織優勢,上下游企業為了共同的利益通過各種方式聯合起來,建立某種合作伙伴關系,它既能保持專業化的競爭優勢――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和較低的內部組織管理成本;同時又能避免專業化企業交易成本高的局限性。例如商業巨頭沃爾瑪,就是因為建立了強大的價值鏈聯盟,才能使得沃爾瑪商品的零售價格低于其它商店,但銷售毛利率卻高達到20%以上,遠高于其他競爭對手。因此,我們更應該看到價值鏈聯盟的重要性,伴隨著海外項目越來越多,與實力雄厚的施工單位和主要設備生產廠家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構建自己的價值鏈聯盟也顯得愈發緊迫和必要。
2.2.2.4 縮短價值鏈
在分包采購過程中,部分分包商不具備自主生產能力或施工能力,該分包商需要將采購合同繼續分包下去,從而延長價值鏈,不利于企業戰略成本控制。因此,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盡可能地縮短價值鏈,是企業節約成本的快速途徑。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要做到:盡可能地與生產廠家或施工單位直接簽訂合同,去掉不必要的再次分包環節,減少與二級供貨商的合同簽訂,保證貨物價值鏈的盡可能縮短,盡量保證“分包商――公司――業主”三點一線式的合同關系。通過這種方式剪切價值鏈,減少利潤的分配范圍,減少由于冗長的價值鏈所導致“牛鞭效應”的產生,從而為企業實現真正的開源節流。
2.2.3 建立有效的溝通管理機制
著名組織管理學家巴納德認為“溝通是把一個組織中的成員聯系在一起,以實現共同目標的手段”。項目管理80%的內容在溝通,“對外保證溝通順暢,對內保持信息對稱”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溝通管理手段。除了日常的日報、周報、月報制度,還應保持溝通渠道的多樣化,如郵件往來、手機溝通、QQ、SKYPE和項目網頁的運用;進一步加強會議管理,保證溝通的全過程、全組織管理;加強資料管理,實現無紙化辦公和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合同工程師應作為溝通的樞紐,“對內代表業主、對外代表公司”,作為統一信息的出口和歸口;合理維護溝通關系,相關接待工作以“勤儉節約、服務周到”為原則,主要適用于用餐、住宿、用車、辦公、會議、外送禮品等。合理維護好工地現場人員與業主、監理和其他分包商之間的溝通關系。
此外,在工作之余也要深入項目成員內部,定期舉辦適當健康活動,增強項目團隊的凝聚力。
2.3 合理進行資源調配
資源調配主要涵蓋人、機、物這三個方面,在項目執行初期嚴格做好計劃,項目執行過程中及時更新計劃,嚴格按照計劃――執行――控制的三步走方針,倘若計劃執行階段出現了問題,那么進行重新計劃――重新執行――重新控制的方針,形成一個良性的有機循環。
項目經理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合理調配項目人員、廠家人員和施工單位人員,切勿造成人員重疊、人員閑置和窩工等現象出現,以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進一步加強資源配置的決策權,以滿足項目需求為主,進一步集中和加強項目經理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的資源調配決策權。
3 項目執行戰略評估
公司往往成功的項目居多,但是項目執行后期的戰略評估、項目總結、管理論文和經驗分享等活動卻是鳳毛麟角。在項目履約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項目執行戰略評估,注重及時宣傳與總結,將該模式成功復制到其他項目,在已知的市場盡最大限度規避已知的風險,不僅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利益,而且對于企業員工的個人成長也是十分有利的,能夠加速培養企業高端項目管理人才,將人才這一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繼續發揮,給企業營造一個努力向上合力向前的積極氛圍。顯而易見,項目管理與企業戰略之間存在協同關系,在目執行戰略評估過程中,要充分把握企業方向、市場、組織結構、組織文化、企業資源、企業能力這六個模塊中,模塊和模塊之間、要素和要素之間的協同作用,充分對項目的執行結果進行戰略性評估,并對企業后續的戰略進行反饋性研究。
作為進一步的延伸,當公司在某一競爭領域擁有了該區域市場的成熟產品(項目),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成熟期應主動選擇海外直接投資戰略。將公司擁有的貨幣資本或產業資本,通過跨國界流動和營運,以實現價值增值。海外投資戰略資本表現形式亦可多樣化,除了直接進行貨幣資本投資外,還可以成套設備、專利技術、管理技術等為入股形式,還可利用商業貸款、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方式進行投資。通過合理的戰略評估,讓項目投資收益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使得項目執行戰略的評估得到進一步的應用。
結語
本文通過戰略理論與項目執行相結合,并應用戰略理論對項目所存在的戰略問題進行系統的剖析,充分凸顯了項目的戰略規劃、戰略實施與戰略評估三個方面的重要性。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管理者必須要高屋建瓴、立意高遠,并充分注意在戰略實施過程中的監控與后評估,才能確保項目的執行與企業戰略不偏離,并進一步為企業帶來積極的正面影響。
參考文獻
[1] 喻珍,大型工程項目戰略的構建對項目績效的影響[D].長沙,中南大學,2009.
[2] 呂祥,企業多項目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5.
[3] 戚安邦,項目管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2003.